防治指南

2024-09-13

防治指南(精选12篇)

防治指南 篇1

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有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和培训教材。1月8日,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高血压联盟联合发布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同时启动“燎原计划—中国高血压基层指南万里行”活动, 1月中旬将相继以上海、广州为主会场, 同步辐射全国30个城市, 力争在3年内对全国30个城市社区和乡村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高血压防治和指南应用有关培训。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指出, 当前, 中国高血压防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群高血压防治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而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就诊于城镇社区和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高高血压“三率”的关键是在基层高血压的检出、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孔灵芝介绍, 基层医生尤其是乡村医生对于高血压防治知识和技能掌握不足、缺乏统一的培训教材等问题, 造成高血压基层防治工作混乱。“基层指南”为深入医改提供了技术支持, 从科学防控角度提出基本规范和流程, 可帮助基层医生实施规范化管理。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表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此次基层版指南删减了传统指南里罗列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流行病学研究等内容, 凸显了高血压检出、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中国高血压联盟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王文教授介绍, 基层版指南中首次提出针对不同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的分级管理方案、针对低收入患者制订价格低廉的药物组合方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等具体疾病的药物治疗参考方案等多项内容。特别是针对76%的基层卫生人员反映高血压危险分层复杂的问题, 基层版指南将高血压危险分层简化为低危、中危、高危三层。王文教授解释说, 将传统指南中的高危和极高危合并为高危, 是为了方便基层卫生人员记忆, 但并不影响最终治疗方案的制订。

基层版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阜外医院王文教授就其中的要点进行了如下解读:

1. 指南简化了危险分层。

即将原来的高危与很高危合并为高危。低危:高血压1级, 无其他危险因素;中危:高血压2级, 或高血压1级伴1~2个危险因素;高危:高血压3级, 或高血压1~2级伴≥3个危险因素, 或伴靶器官损害的任何一项, 或伴临床疾患任何一项。

2. 分档次进行化验检查。

危险分层的检查评估指标分两个档次:基本要求和常规要求。基本要求适用于部分条件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村卫生站, 应当完成血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测量, 询问年龄、吸烟状况、血脂情况、体力活动情况、早发家族史、心脑血管病病史、糖尿病等。常规要求, 即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完成的有关化验检查指标, 如空腹血糖、血脂、肌酐、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X胸片、超声检查, 尽可能完成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动脉僵硬度等检查。

3. 强调药物联合治疗。

基层指南推荐了降压药联合治疗参考方案。药物治疗原则: (1) 初始小剂量单药或小剂量两种药联合治疗; (2) 常用降压药, 如钙拮抗药、ACEI、ARB、利尿药、β阻滞药; (3) 降压药的选择要根据病情和患者意愿结合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药物, 并掌握药物治疗的禁忌证和适应证; (4)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的联合治疗方案, 虽然存在争议, 但因其有明确的降压作用, 且价格低廉, 仍可作为基层降压药。

4. 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

(1) 患者的检出, 建议正常成人每2年至少测量血压1次, 并利用各种机会筛查;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高血压易患人群建议每半年测血压1次。 (2) 诊断与评估, 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 血压≥140mm Hg和/或≥90mm Hg可诊断为高血压;非同日3次, 一般指间隔2周测量1次。 (3) 初诊高血压的评估, 3级高血压或伴发心脑血管病等高危患者, 立即开始药物治疗;1~2级高血压患者伴头晕等不适症状的, 考虑小剂量药物治疗。

5. 降压达标最关键。

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的收缩压目标<150mm Hg, 一般高血压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为<140mm Hg和/或<90mm Hg。糖尿病、脑血管病、稳定性冠心病、慢性肾脏病患者 (均为高危) 血压降至130/80mm Hg以下。基层指南强调如能耐受, 以上全部患者血压水平还可进一步降低, 建议尽可能降至120/80mm Hg以下。关于血压达标时间, 基层指南建议:一般情况下, 1~2级高血压争取在用药4~12周血压逐渐达标, 并坚持长期达标;但患者耐受性差或老年人血压达标时间可适当延长。

摘自《健康报》

防治指南 篇2

关于印发《老关镇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

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老关镇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相关企业:为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经研究,决定制定《老关镇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实施。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六日

老关镇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根据区安全生产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粉尘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消除职业病危害隐患,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和重大事故发生,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今年专项整治以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和进一步完善职业

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规范对劳动者的健康监护,改善作业场所劳动条件为工作重点,进一步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全面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逐步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达到以下目标:

(一)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必须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制定并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至少配备一名合格的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制定职业病防治年度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二)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新、改、扩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必须落实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进一步提高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备案)率、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率、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备案)率;

(三)用人单位必须制定年度职业健康监护计划,进一步提高职业健康体检率(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体检、离岗时体检)、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职业禁忌人员调离率;

(四)提高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等工作方面的监督检查率,查找问题,督促整改。

三、整治范围:

此次专项整治根据我镇实际情况,突出以下重点行业:水泥厂;、危化品行业、乳化胶等企业。

四、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用人单位必须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制定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有毒有害作业工作岗位和场所,要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二)依法开展劳动者的健康监护。用人单位必须制定并落实劳动者健康监护管理制度,依法组织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及时调离并安臵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将劳动者的健康检查结果、调离情况、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及时整理归档。

(三)依法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合同时,应在合同中写明或如实告知岗位中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以及相关待遇等;对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卫生宣传与培训,做好宣传培训和考试考核记录,并归档;查清本企业有毒有害物品和操作岗位,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信息卡;在有毒有害作业工作岗位和场所,要设臵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上墙明示。

(四)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必须有通风、排毒、降温、除尘等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同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劳动者正确使用,做好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五)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用人单位对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要定期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并公布监测结果,及时落实整改措施,使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强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内。

(六)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及“三同时”审查。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依法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须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

使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验收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验收一并进行。

五、时间部署:

(一)培训动员阶段(7月份):由镇卫生院、安全办组织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职业卫生宣传培训和整治动员,全面部署整治工作。

(二)自查整改阶段(8月份):由镇卫生院、安全办做好辖区内整治对象的调查摸底工作,各相关企业要对照专项整治的要求,对发现的存在问题要制定整改计划,及时消除职业病危害隐患。并在7月20日前报镇卫生院。

(三)集中整治阶段(9月):由镇卫生院、安全办组织力量,开展全面整治,提出职业卫生整改意见,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各项职业卫生措施,并对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组织复查。镇卫生院、安全办将对相关重点单位进行抽查,对仍未按要求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或拒不整改的,将依法查处。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部门、各企业要从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实施工

作方案,认真组织,周密部署,将专项整治任务落到实处,避免走过场,确保切实取得实效。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镇安全办、卫生院、劳动保障所、工会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形成综合治理合力,确保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突出重点,依法整治。镇安全办、卫生院应认真做好辖区内相关企业的调查摸底工作,明确整治对象及整治重点。认真发行法定职能,进一步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对未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未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未开展对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培训和健康监护以及其它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违法行为,坚决依法查处,查处情况按季度报安监部门备案;对作业方式极其落后,职业病危害、安全生产隐患严重,不能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企业,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坚决予以关闭,确保本次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六日

(此页无正文)

主题词:职业病 专项整治 工作方案 通知 老关镇党政办公室 2011年6月28日印发

3大心血管常见病防治指南 篇3

管好自己的胆固醇

在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血脂”一词在餐桌上被不断提起,成为人们在觥筹交错之间,拒酒挡肉的一面挡箭牌。的确,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少人因为“三高”而苦恼不已,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并不在意,直到出现心梗、脑卒中等严重后果才意识到血脂控制的重要性,但已经为时已晚。患者此时不但要花费数倍的人力、财力,且疾病导致的后果往往无法逆转。因此,关注血脂健康已成为现代人不可回避的问题。那究竟如何才能控制好自己的血脂呢?

首先,应该明确自己要做的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针对未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人群,目的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针对所有已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包括冠心病、卒中、外周动脉疾病、颈动脉疾病和其他形式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

其次,要明确自己的控制目标。

1.一级预防:高危人群的理想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2.6 mmol/L(100 mg/dl)或非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总胆固醇减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3.4 mmol/L(130 mg/dl);而在低危人群或缺乏其他危险因素的个体中,理想LDL-C 水平为2.6~3.3mmol/L(100~129 mg/dl)或非HDL-C 水平3.4~4.1mmol/L(130~159mg/dl)。所谓高危人群,简单来说就是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低HD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的人群。

2.二级预防:LDL-C 的最佳水平为1.8 mmol/L(70 mg/dl)或更低,非HDL-C 的最佳水平设为低于2.6 mmol/L(100 mg/dl)。

第三就是应该采取的措施。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石。

1.改变饮食习惯: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应小于总热量的7%,至少低于10%。反式脂肪酸的摄取应低于总热量的1%(甚至更少),饮食胆固醇摄取量低于200 mg/d(毫克/天)。多吃水果、蔬菜和纤维类食品;食用含纤维高的碳水化合物(强调是全谷类)或单不饱和(或)多不饱和脂肪酸(从菜籽油和坚果中获取)取代过量饱和脂肪酸的摄取;多食富含ω-3 脂肪酸的鱼类;低盐高钾饮食;少吃熟食、高糖饮料、甜品或烘烤食品。

2.控制体重:对亚洲人而言,正常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是衡量是否肥胖和标准体重的重要指标,是用体重(单位:公斤)除以身高(单位:米)平方数所得的商】为18~22.9kg/m2,超重为23~24.9kg/m2,肥胖为高于25kg/m2。若肥胖者不能达到正常BMI标准,则应使体重降低10%,这可使糖尿病风险降低并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代谢综合征。

3.适量运动:每天约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活动应为有氧运动,每周5~7天。

4.坚决戒烟:吸烟会破坏动脉血管的内皮,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5.限制饮酒:男性每日不超过28克酒精,女性每日不超过14克酒精。

对于合并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或单纯生活方式改变不能有效使LDL-C或非HDL-C达标者,需要去医院考虑加用药物治疗。现在唯一有证据支持可明确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为他汀类。

研究显示,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LDL-C 达标的他汀最常用剂量为:

瑞舒伐他汀5~10毫克,阿托伐他汀10~20毫克,匹伐他汀1~2 毫克,辛伐他汀20~40 毫克,氟伐他汀40~80毫克,普伐他汀20~40 毫克。若单用他汀类药物不能使LDL-C降至1.8 mmol/L 时,仍可联用第2 种降胆固醇药物,应考虑联合应用胆汁酸螯合剂或依折麦布使其达标。当LDL-C 达标而非HDL-C 和甘油三酯仍然升高时,可加用贝特类药物、烟酸或高剂量的ω-3 脂肪酸,降低甘油三酯。

总之,控制血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定期监测、评估,重视生活方式改善在其中的基石作用,这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减少诱因 预防心衰

心力衰竭大多数有诱因可查。若能注意减少和避免这些因素,则可减轻甚至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1)呼吸道感染

这是引起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等。主要是由于发热、心率增快等加重了心脏的负担,而频繁咳嗽可引起暂时性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心室负荷。

(2)过度的体力活动

何谓过度?这要根据每个人的心脏情况及体质基础而定。凡是活动后出现心慌气短及较显著的劳累感时则称过度。因此,心脏病患者的活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运动过量。

(3)精神过度紧张

情绪过于激动,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增快,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心脏病患者性生活也应当节制。

(4)心律失常

患者可感到心悸不适,脉搏间歇不齐或忽快、忽慢等。

nlc202309051102

(5)过量或过快的静脉输液

会增加心脏负担,尤其在输血或输注生理盐水时更应慎重。

(6)药物使用不当

过量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洋地黄类药物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如奎尼丁、β受体阻滞剂氨酰心安等,可降低心肌收缩力;肾上腺素、阿托品、多虑平、肼苯达嗪等可致心率过速;利血平及阿霉素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及心肌缺血,从而导致心力衰竭。

预防心衰,从自我做起

心力衰竭是各种疾病损害了心脏的正常功能,使心脏收缩力减弱或心脏舒张不充分而难以推动正常血液循环的结果。采用科学的手段自我保护,是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环节。心脏病患者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治疗原发性心脏病。如严格控制高血压、心绞痛,及时治疗冠心病、瓣膜病,尤其是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衰的发生率极高;(2)去除各种易导致心衰的诱因,如感冒、过劳、情绪激动、心律失常、贫血等;(3)饮食要高营养、易消化、低盐,少吃多餐,生活要规律,忌烟酒;(4)应学习一些自我保健常识,了解心衰早期的一些临床表现。如活动后出现心慌气短、夜间憋醒、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原因不明的下肢浮肿等,均可能是早期心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总之,防止心力衰竭,须戒烟、戒酒、减肥,限制盐的摄入,适量运动,注意休息;对于心力衰竭的高发人群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炎和肥胖症患者,要定期体检;患有心脏病的妇女在怀孕和分娩时易发生心力衰竭,更要注意预防和监护。

运动康复5注意

能否参加运动是许多心衰患者关心的问题。以往人们把休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常规手段之一,因为休息可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使症状减轻。然而长期卧床有许多潜在的危险,如可能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废用性肌萎缩、骨质疏松以及食欲下降等。近年来由于治疗方法的改进,使得康复疗法成为可能。现在已证明,耐力性训练能降低心衰的危险。心力衰竭病人康复期,应参与一些心脏能够承受的、力所能及的活动,但切勿操之过急,应记住:

1.从小量活动开始。患者康复期的活动应循序渐进,慢慢增加切勿过量。可以一开始在有人陪同和监护下在室内活动,能耐受后再移至室外,并适当做一些四肢及关节的活动,时间不宜长。

2.运动时间要注意。一般情况下每天活动两次,每次 20~30 分钟,宜在饭后 2~3 小时或饭前 1 小时进行。天气炎热时,可选在早晨或晚间进行。冬天宜在有太阳时进行,总之应选择不太寒冷或不太热的温度下运动。

3.勿做爆发性活动。如:突然跳跃、转体、提重物、抱小孩、启酒瓶盖、抛东西等。

4.活动时注意监测。运动中若出现过度疲劳、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头痛、恶心、面色苍白,表示心脏无法承受,应立即停止,并要充分休息,观察症状是否缓解,若不能缓解则应进行治疗。

5.活动后注意观察。通过适量的运动,患者若心情舒畅,精力更充沛,夜间睡眠好,无其它他不适症状,说明运动量适度;若出现不适症状或睡眠差,表示运动量大,需要调整。

心衰治疗新观念

医学的发展,使得心衰的治疗观念和方法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许多得不到救治的患者,生存几率明显增加。

过去,如“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是内科治疗的“法宝”,虽然在初期可以改善症状,但长期应用并不能降低死亡率,甚至还可导致死亡率的增加。如今,以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名最后2字为普利的药物,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等)、β-受体阻滞剂等阻断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药物(药名最后2字为洛尔的药物,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成为基本治疗的新方法。近年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心力衰竭也取得了明显疗效。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专门成立由心脏内、外科医生组建的心力衰竭专科,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由外科因素引起的心衰,在心衰得到控制后可采用外科治疗,包括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肌病外科治疗等,可以去除病因,减少心衰复发。此外,终末期心衰可采用心室辅助技术以及心、肺移植技术等治疗,干细胞应用也可能是未来心衰治疗的方向。

>>扩展阅读

心衰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

心力衰竭患者一旦出现便秘可因用力排便,增加腹内压力,增加氧的消耗,使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增加,对心力衰竭的纠正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患者应养成每天排便1次的习惯。

患者便秘后可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排便习惯,解除思想顾虑,尽量创造有利于排便的环境。(2)采取适当的体位和姿势。如不能坐起排便时,可垫高上身,再使臀部坐在便器上;如能坐起排便,可使用坐便椅,最好是两上肢有支托或两手有撑扶的地方。(3)以顺时针方向给进行腹部按摩,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4)使用通便剂。可用开塞露、甘油栓等软化粪便,润滑肠壁,刺激肠蠕动,从而促进排便。(5)食物宜选择粗粮、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和能刺激肠蠕动的多渣食物。如:白菜、韭菜、黄豆芽、小米粥、玉米渣粥、窝窝头、香蕉等。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据统计,当前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群中,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而国内外研究证实: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以减少40%~50%脑卒中危险和15%~30%心肌梗死危险,因此控制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切入点。

高血压的治疗可以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由专科医师完成,而非药物治疗,换句话说,也就是生活方式干预,主要由患者完成,它是药物治疗的基础,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主要指减少钠盐摄入、限制总热量和营养均衡。

一、减少钠盐摄入

我国各地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均显著高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应少于6克的推荐,而钾盐摄入则严重不足,因此,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并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量。主要措施包括:

nlc202309051102

1.尽可能减少烹调用盐,建议使用可定量的盐勺。

2.减少味精、酱油等含钠盐的调味品用量。

3.少食或不食含钠盐量较高的各类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香肠以及各类炒货。

4.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5.肾功能良好者,使用含钾的烹调用盐。

二、限制总热量

主要是控制摄入的油脂类型和摄入量。油脂分为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分别含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对身体有益。而饱和脂肪酸对身体有害,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和血脂异常。

1.日常食用油的选择:日常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尽量减少动物油的摄入。可以根据食用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排名,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日常用油。具体排名如下表:

2.减少肥肉、动物内脏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肥肉、动物内脏中,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为人造奶油食品,包括各类西式糕点、巧克力派等。

3.每日烹调用油量小于25克,控制烹调温度在150℃以下。

三、营养均衡

1.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高血压患者每日可进食400~500克新鲜蔬菜,200克左右水果。

2.增加膳食钙的摄入。主要是保证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每日250~500毫升脱脂或低脂牛奶;对乳糖不耐受者,可试用酸奶或去乳糖奶粉。

3.适量补充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佳,如鸡蛋清、鱼类、去皮禽肉、瘦肉、豆制品等。

控制体重

成年人正常体重指数如前所述。成年人正常腰围应<90/85厘米(男/女),如腰围≥90/85厘米(男/女),同样提示需控制体重。

最有效的减重措施是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在饮食方面要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控制高热量食物(高脂肪食物、含糖饮料及酒类等)的摄入,适当控制主食(碳水化合物)用量。在运动方面,规律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减重的速度因人而异,通常以每周减重0.5~1公斤,在6个月至1年内减轻原体重5%~10%为宜。对于非药物措施减重效果不理想的重度肥胖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减肥药物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

吸烟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

戒烟的益处十分肯定,而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因此,医生应强烈建议并督促高血压患者戒烟,并鼓励患者寻求药物辅助戒烟(使用尼古丁替代品、安非他酮缓释片和伐尼克兰等),同时也应对戒烟成功者进行随访和监督,避免复吸。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不提倡高血压患者饮酒,如饮酒,则应少量:白酒、葡萄酒(或米酒)与啤酒的量分别应少于50毫升、100毫升、300毫升。

适量运动

可以用3、5、7三个数字来概括运动。即每日运动时间至少30分钟,每周运动次数至少5次,运动时的峰值心率为170减去年龄。典型的体力活动计划包括3个阶段:

1.轻度热身活动5~10分钟。

2.耐力活动或有氧运动20~30分钟。

3.放松阶段,约5分钟,逐渐减少用力,使心脑血管系统的反应和身体产热功能逐渐稳定下来。运动的形式和运动量均应根据个人的兴趣、身体状况而定,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做健美操、跳舞等。

心理平衡

长期、过量的心理反应,尤其是负性的心理反应会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精神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以及病态心理,包括抑郁症、焦虑症、A型性格(一种以敌意、好胜和妒忌心理及时间紧迫感为特征的性格)、社会孤立和缺乏社会支持等。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患者预防和缓解精神压力以及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必要时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治疗。

关注睡眠

人一生当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没有健康的睡眠,很难有健康的身体。睡眠是最好的养生,良好的睡眠有助于降压,睡眠差者应及时到医院就医,通过治疗恢复正常的睡眠。

防治指南 篇4

1 发病原因分析

近两年垦区发现的稻瘟病种类主要有叶瘟、节瘟、粒瘟、穗茎瘟。叶瘟发生比较早, 一般7月10日后就有发生, 危害不是很大;节瘟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发生的较多;粒瘟一般在8月中旬以后;穗茎瘟是稻瘟病中危害性最重的一种, 发病时间长, 从水稻抽穗一直延续到9月初, 达30多天。

1.1 气象条件

气象因素是影响稻瘟病发生与发展的主导因子, 在气象因素中, 以温度和湿度最为重要, 阴雨天多, 相对湿度大, 易引起稻瘟病严重发生。在水稻生育中后期, 温度在20~30℃, 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最适合病菌孢子发育和传播, 尤其是昼夜温差小、闷热无风, 而且伴有雾天出现时, 稻瘟病的发生率最高, 又以穗茎瘟为重。这样的气象条件为稻瘟undefined病的分生孢子创造了繁衍、活动的有利条件。

连雨、寡照、大风也是稻瘟病发生的有利条件。据研究菌丝发育的温度为8~37℃, 24~28℃最为适合;分生孢子在10~35℃都可形成和发芽, 经过4~6d便发育长大。所以在气温相对较低时, 仍然存在发病的可能。

低温给水稻生长发育带来障碍, 使水稻生长代谢受阻, 但稻瘟病菌正常活动, 加重病害的发生, 主要表现是:①水稻生长的条件受到了影响, 低温无光照使水稻自身营养补充不足, 抗逆性降低。②大风使水稻相互磨擦造成了肉眼看不到的细小伤口, 为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如2002年即为较典型的稻瘟病型冷害年。

1.2 栽培条件

长年灌饱和水, 土壤通透性差, 有毒物质无法释放, 根系缺氧, 减弱了水稻的新陈代谢能力, 从而抗逆性降低, 发病率增加。

施肥比例不当, 氮、磷、钾施用比例不合理, 氮肥偏多, 钾肥偏少, 使稻株叶绿素增加, 干物质降低, 当大风刮起时植伤增加, 病菌容易侵入, 所以“氮肥偏高长势嫩”是水稻容易发生稻瘟病的内因。

1.3 品种自身抗病能力

在同等气象条件下, 同等栽培措施下, 由于品种间抗性的差异, 发病率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1.4 稻田位置

稻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 发病率也不同, 在同一气象条件下, 同一地区, 低洼冷浆田块稻瘟病的发病率就高, 而排水畅通的平川地、脊梁地发病率就较低。

1.5 生育期长短因素

正常情况下, 一个品种的生育期是相对稳定的, 不同生育阶段状态与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性, 这一关系一旦失衡, 将大大削弱植物的内在素质。比如插秧偏晚, 失掉了一定的生长时间, 然后采取加大施肥量促使秧苗快速生长, 造成了营养生育时间短、营养高、生长快, 干物质积累少, 综合抗病性降低, 发病率增加。

2 稻瘟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防治时间不适宜

稻瘟病防治宜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有的农户是发现得病了才开始防治, 而正确的方法是不得先防, 每次防病都在发病之前。

2.2 防病作业质量问题

飞机作业标准不高, 如高温作业、风大作业、飞行高度过高等, 本来药液就很少, 高温蒸发、风大漂移严重影响了防病效果;人工作业喷液量少, 浓度偏大, 作物无法吸收, 防病效果较差。

2.3 药剂选择不准确

有的农户偏听偏信, 选用一些作用不大甚至不应该在水稻上应用的杀菌剂, 而对一些防效较好的药剂认识不足, 走了弯路, 错过了防病时机。

3 稻瘟病防治途径

3.1 选择品质好、抗病性强、综合抗性强的品种

品种是抗病能力的变化的内因, 目前还没有一个品种各项指标都很完美无缺, 所以了解所应用的品种生育特性, 对症下药是非常必要的。

3.2 化学防治与栽培措施防治结合

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所有因素 (环节) 都应纳入病害防治措施的范畴, 对稻瘟病采取药物防治与栽培措施防治结合应是较理想的防治理念。在近两年的稻瘟病防治过程中, 人们往往重视药物防治, 而忽视了栽培措施防治这一重要环节, 使稻瘟病防治措施不能够完全到位。实践证明, 一些栽培技术较高的农户采取肥水调控、减氮增磷钾与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效果非常明显, 这也是以后稻瘟病防治的一条根本途径。

3.2.1措施防治

a.合理施肥, 以磷肥为基础, 以钾肥为核心, 以氮肥为调节的施肥原则, 控制氮肥施用量, 一般采取前重、中补、后控的方式, 即施足基肥, 早施分蘖肥, 中后期做到看天、看地、看长势施用调节肥、穗肥、粒肥等, 确保在有效分蘖终止期以前达到足够的分蘖数、且将足够肥力延续到长穗期, 后期氮肥不足可用叶面肥调解补充, 总体以提高水稻群体质量、增加稻株干物重积累为原则。

b.适时控水, 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保证水稻的新陈代谢正常, 一般来说应采取“浅、湿、干”灌溉模式, 整个生育期要保证三次以上晾田。在水稻生育后期, 利用水层管理促进水稻老熟, 增强其抗病能力。在黄熟中期 (9月上旬) 排水晒田, 低洼地块可适当早排。

c.适时早插秧, 增加生育天数, 保证干物质的积累。

d.喷施米醋, 增施叶面养分, 增强植株的生理机能, 提高抗逆能力。

3.2.2 药物防治

a.加强预测预报, 适时防治, 没病先防。

b.杀菌剂与生物制剂协同防治。近年来, 对农药的要求除了安全无毒外, 还应对环境影响较小。生物农药最能体现生物防治的特点, 它的作用靶标或对病原菌的作用一般都是多因子的, 或称多效的, 故不易使靶标菌产生抗药性。在保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水稻产量, 生物农药的使用是不可缺少的。目前, 对稻瘟病协同防治的有效方法是:在水稻9.1~9.5叶期 (11叶品种) 即防治水稻叶瘟的最佳时期, 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即防治穗颈瘟的最佳时期, 抽穗后15~20d即防治枝梗瘟和粒瘟的最佳时期, 选用2%加收米液剂1200~1500mL/hm2, 或25%施保克乳油1500mL/hm2, 或2%加收米液剂1200mL/hm2和25%施保克乳油1200mL/hm2混配, 或40%富士一号乳油1500mL/hm2, 或75%稻艳可湿性粉剂375克/hm2, 对水225L (背负式喷雾器) 或105~120L (弥雾喷雾机) 喷雾。

学指南用指南心得体会 篇5

爱孩子,就不能揠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实则错误的事情;爱孩子,就要知道孩子现在在哪里,将来要到哪里,怎样帮助孩子一步步到达那里,而所有这些,《指南》都能给家长非常有效的指导。

作为大班孩子家长,孩子目前正处于5-6岁这个年龄阶段,我认为家庭教育方面更应该从父母自身做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幼儿很多学龄前常规的教育与家庭模式、生活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幼儿很多行为习惯的最初形成都是从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开始的,所以父母在这些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指南》中的社会方面提出的“目标4 关心尊重他人”中的教育建议方面,要求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如: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礼貌地对待老年人,如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这其实是对家长的要求,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又看到多少孩子能够主动做到这几点,说明我们家长本身在这些方面做的也是远远不够的。

由此可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老师。父母是否是称职的老师,很大程度上要看父母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是如何尽到责任的。那些眼里只有成绩,出了问题就往老师身上推的家长,实在是不称职的家长。关于如何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指南》用朴实的语言,给父母指导与启示: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那么父母就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要求孩子诚实守信,父母首先要诚实守信等等。我常常想,家长总是要求孩子这样做得好,那样要得第一,要孩子成为自己夸耀的资本;但却很少想想,自己是否是个优秀的父母,自己是否是孩子的骄傲。父母先给孩子做好榜样,是不是才更有资格要求孩子做得更好,这值得所有的父母深思。

其次,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很多家长在幼儿园时期就过早地将孩子的教育与小学衔接,提前学,提前练,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过于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孩子品德、个性、健康、习惯等方面的培养。有人说,孩子的成长是场马拉松,是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得晚一些,并不能影响整体的进程,因为长跑拼得是能力,拼得是耐力,只有短跑才拼在起跑线上。相对于孩子长长的一生而言,幼儿园的教育,更是一个奠基工程,地基要挖得深,面要铺得广,地面要夯得扎实,将来方可树起高楼大厦。因此,每个领域都重要,每个方面都要培养。

乙肝防治有了新指南 篇6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侯金林教授指出,新版《指南》首次强调,对于部分合适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血清中持续检测不到乙肝病毒DNA,乙肝表面抗原消失,并伴有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变。《指南》提出,慢性乙肝治疗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2010年版《指南》未对乙肝患者治疗周期进行明确限定。新版《指南》则明确提出,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的总疗程建议至少4年,在达到乙肝病毒DNA检测低于下限值,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乙肝e抗原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

世界肝脏病学会主席贾继东教授表示,由于我国饮食、生活方式等习惯影响,不少人的谷丙转氨酶水平会出现一过性升高。为避免过度治疗,《指南》提出,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发现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后,建议观察3~6个月,如谷丙转氨酶仍不正常,才建议考虑抗病毒治疗。此外,《指南》提出,持续性乙肝病毒DNA阳性、谷丙转氨酶达不到诊断标准的患者,如果年龄大于30岁,也建议进行肝组织活检或者无创性检查,明确肝纤维化情况后进行抗病毒治疗。 (卫文供稿)

防治口蹄疫等于防治七种病 篇7

1977年世界口蹄疫中心公布口蹄疫病毒有7个血清型(A型、O型、C型、SAT型(南非)I型、SAT(南非)Ⅱ型,SAT(南非)Ⅲ型及Asia (亚洲) I型)。由于流行年代久、分布范围广,已经衍化出二三十个血清型, 每个血清型又有很多亚型,目前已知至少有近百个亚型,而且每年还会有新的亚型出现。有一些亚型间的血清学特性交叉、重叠,很难区分,现已不再强调亚型划分。

目前接种疫苗是防控口蹄疫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口蹄疫病毒与其他动物病毒不同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互不免疫的血清型,血清型之间不能交叉保护,型内不同毒株间的保护程度也变化很大(0%~100%);因此,防治口蹄疫等于防治七种病或多种病。如越南2006年控制疫情时用的是伊朗97株疫苗,但实际流行的是马来西亚毒株,没有控制住疫情,造成很的大损失。再如2010年韩国爆发口蹄疫,使用O型Manisa毒株疫苗免疫,因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不匹配,用了疫苗以后没有控制住疫情,造成3百万动物被扑杀。因此,在第五届亚洲猪病大会上, 特邀专家Sacha博士表示,亚洲口蹄疫的防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选择适合的疫苗对疫情的控制很重要。

防治指南 篇8

1 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

1.1 病虫害的监测工作落实不到位

林业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如果不能全面落实到位, 会致使大范围的林业遭受病虫害的侵害, 损失不可估量。但因为经费不足、技术水平低等, 使得较多的林业部门都不重视病虫灾害的检测工作, 存在较大的侥幸心理, 一旦事发, 灾情难以控制, 损失巨大。监测病虫灾害的工作不到位普遍存在于各大林业。

1.2 护林者缺乏防治知识和经验

相对于其他产业, 我国林业的发展是十分缓慢的,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基本完全依赖于护林人员, 若护林人员缺乏防治的基本知识与经验, 会导致林业无法得到全面的保护, 遭受病虫害的侵袭, 严重时会使树木全面病死, 给林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2]。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较多护林者都缺乏相关的防治知识与经验, 这无形中增加了林木遭受病虫灾害的风险。

1.3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水平较低

对于遭受过病虫灾害的森林, 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彻底根治, 根治的程度对林业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目前我国对于林业病虫灾害的防治技术水平较为低下, 这与缺乏专业的人员和资金有着直接的关系, 若技术水平得不到提升, 对于我国的林业建设将是一大阻碍。

2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2.1 生态意义

在过往几年里, 护林人员缺乏相关的预防病虫灾害的专业知识, 滥用化学药品与灭虫剂, 让林业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小, 使得林业市场的发展形势十分严峻[3]。生态环境也因此遭到了较大的影响, 土地、空气、水质均有明显的有害物质残留现象, 不仅阻碍林业的发展, 对人类的生活也有较大的影响。化学残留物质不仅使土地无法再次耕种植被, 最重要的是让生态失去平衡。因此, 采用科学、安全、环保、有效的无公害防治方法对林业与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经济意义

无公害防治病虫灾害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是不需要反复购买化学药剂, 也无需担心病虫对化学药剂的耐药性和环境污染问题;二是从成本上降低了防治成本, 有良好的经济性, 并保证了林业的经济效益。使用无公害方法防治病虫灾害, 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有着较好的作用, 并且推动了绿色生态的建设与发展, 减少了土壤的破坏程度, 能更大范围地发展林业,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我国的生态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3 无公害的防治方法

3.1 定期为植被消毒

定期为植被进行消毒是护林人员需要做的工作之一, 但因森林面积较大, 消毒工作常常间隔较久, 以致于发生病虫灾害[4]。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 无论是土壤还是种子, 都存在害虫或病毒, 护林人员应从育苗工作时就进行植被的消毒, 这样不仅能提升出苗率, 对植被的健康生长也有较高的保障。

3.2 保护好植被天敌

一个完整的林业不仅要有树木, 还要有许多其他的动植物, 在一个生态平衡的环境中, 林业的发展才能稳步向前。森林中居住着较多有益森林植被生长的生物, 如益鸟、微生物、辅食性昆虫等, 这些生物都以林木害虫为食, 是森林植被病虫的天敌。所以, 护林人员应当加大对这些动植物的保护。

3.3 林内增加多种生物

林业种植中除了树木还可增加其他植物, 保持森林系统的平衡, 植物的种类越多, 越能吸引较多的动物和微生物, 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虫害的天敌也会随之增加, 使虫害的蔓延速度减慢。我国森林面积每日都在减少, 若能在林业中引入较多的动植物, 对我国的生态平衡有着很好的作用。随着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土壤也会更适合种植, 残留的化学药品也将得以清除。

3.4 做好病虫灾害的预防工作

目前, 较多的病虫灾害都由国外传入国内, 这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和影响, 为改变这一现状, 或者应对这一现状,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森林植被的检疫监督。护林人员应定期对植被进行检疫, 这样能帮助护林人员及时发现植被的病虫害情况, 对及时防治病虫害有积极意义, 当发现有病虫灾害的区域时, 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为降低病虫灾害的发生, 在种子的运输过程中也应进行检疫。

3.5 利用科学技术防治病虫灾害

为实现现代林业的健康发展, 利用科学有效环保的防治病虫灾害技术十分必要。在过去的几年里, 使用化学药物灭杀害虫, 不仅效果不好, 还使土地受到污染。“俗语说,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是一项极不明智的选择。但因其见效快、使用方便, 在严重缺乏护林人员的林地中, 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 应转变现有的林业病虫灾害防治模式, 不使用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高残留、剧毒农药, 如除草醚、氧化乐果、杀虫脒、甲胺磷等。再来就是使用微生物农药、动物园农药、植物源农药, 这类药物能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但其效果为循序渐进式的, 相比化学药物见效较慢, 但能长期使用且病虫害不会产生抗药性, 护林人员应提高生态类农药的应用范围, 以此来避免环境污染问题。

4 结语

林业的发展不仅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还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而林业病虫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的发展, 降低了林业的生产效益, 由于之前林业的发展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导致较多护林人员滥用化学药物, 使得近年来林业区域大幅度减小。该文分析了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使用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的意义以及无公害的防治方法, 希望能对护林人员有所帮助。在无公害防治方法中着重探讨了定期给植被消毒、保护好植被天敌、在林内增加多种生物、做好病虫灾害的预防工作和利用科学技术防治病虫灾害5种方法, 都是对生态环境无污染的方法,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邹广军.刍议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J].现代园艺, 201 (69) :42.

[2]常飞, 马翠杰.关于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研究[J].农业与技术, 201 (616) :182.

[3]李佳.试析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 (618) :187.

防治指南 篇9

一、煤炭企业瓦斯的防治能力评估

(一) 评估内容

从目前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的基本标准来看, 评估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煤矿企业开采煤矿的年限以及瓦斯防治主要负责人从事防治工作的经历;企业和瓦斯防治机构配置与专业技术人员、专业队伍组建以及人员的培训情况等;瓦斯防治能力的硬件设备;企业瓦斯防治能力的管理水平;煤炭企业瓦斯防治的方案, 这是企业瓦斯治理的基本依据;煤炭企业防治能力的资金配备。

(二) 评估方法

(1) 通过企业的汇报, 大致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

(2) 审查相关资料, 详细分析企业瓦斯防治的水平。

(3) 交流探讨, 明确企业瓦斯防治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4) 实地抽查。

(5) 专家共同讨论, 对煤炭企业的瓦斯防治能力进行定量的评估。

(6) 汇总, 最终得出评估意见书。

(7) 通报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结果。

煤炭企业的瓦斯防治能力评估是提高瓦斯防治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对企业的瓦斯防治能力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并跟踪落实, 督促企业限期整改, 为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二、煤炭企业瓦斯的防治措施

(一) 建立煤矿瓦斯监控预测系统

由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 瓦斯事故频繁发生, 再加上矿井下瓦斯的浓度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建立煤矿瓦斯监控预测系统, 对井下瓦斯的风速、浓度、负压等参数以及主要的机电设备的开停状态做动态的检测。这样煤矿人员既够实时掌握井下的作业情况, 及时发现瓦斯超限的情况, 并做出处理。同时也可以为瓦斯事故的应急救援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煤炭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瓦斯检查制度, 督促其认真瓦斯检查工作。并且把瓦斯情况变化的记录写在记录牌或是工作簿上, 通知现场的工作人员。见图1 (在线监控系统) :

(二) 防治瓦斯积聚

一方面, 要加强矿井的通风管理。建立一个合格、完善的矿井通风系统对防治瓦斯爆炸、窒息事故有很大的帮助。通风系统要简单有效, 实行分区通风。因此在瓦斯矿井中一定要避免串联通风, 保证风流稳定。各采区和工作面应该有各自独立的进、回风巷。无用的盲巷区应该进行封闭。进、出风井、总进、回风巷的巷道都应该筑挡风墙。另一方面, 对于局部容易出现积聚瓦斯的地点, 必须做出有效的措施如加强通风等, 不断冲淡和排出瓦斯。此外, 还要定时检查瓦斯的浓度和通风状况。对于一些重点监测的工作面, 必须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检查。必要的话, 还要设置自动报警断电设备以及地面监控装置。

(三) 提高瓦斯抽放技术, 提前降低瓦斯的涌出量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中高瓦斯矿井与瓦斯突出矿井占总矿井数的近一半。瓦斯抽放是降低瓦斯涌出量、防止瓦斯事故的根本性措施。同时也是充分开发煤矿资源, 实现煤矿开采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比如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祁东煤矿利用抽放技术进行发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瓦斯抽放的方法有采空区抽放、邻近层抽放、本煤层抽放等。为了提高瓦斯抽放率, 应该完善与提高扩孔技术、排渣技术;研制钻进能力强的钻机具;开发新的瓦斯抽放技术及设备。采用多分支羽状适用技术与多种抽放泵以及配套的监控系统、仪表等, 这极大地提高瓦斯的抽放量与抽放率。此外, 煤炭企业瓦斯治理应该和煤层气的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

(四) 井下的瓦斯浓度、火源监测及防治

对于防止瓦斯爆炸事故来说, 矿井的瓦斯浓度和火源的监测是十分重要的。我国目前已经开发了KJ66、KJ73、KJ90、KJ92、KJ95等型号的安全监测系统及各种的断电仪、报警仪、传感器等。当发现瓦斯浓度异常或是有火源产生时, 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治瓦斯事故的发生。对于煤矿井下的静电火花、摩擦火花、电气火花与爆破火花等火源都应该相应地采取一些防治措施。除了一些电气防爆检验、摩擦火花检验、炸药安全性检验等, 防治火源与瓦斯积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现。比如在放炮的时候要监测矿井的瓦斯浓度。此外, 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明火的管理, 消除火源。

(五) 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培训

在煤矿企业中实行安全监测, 在诸多因素中找出事故的原因, 并作出安全的预测和评价, 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把事故的发生概率降低到最低值。同时, 还需要建立规范的安全培训, 以杜绝煤矿发生重大的瓦斯事故。如今, 煤炭企业职工的素质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此, 应该制定严格的用工制度, 建立及安全培训、考核制度。此外, 还应该加强调岗工种和要害工种的专业培训。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提高岗位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当然, 对于瓦斯治理工作要加大安全投入, 扎实推进, 积极应用瓦斯治理新工艺、新技术, 提升矿井的装备能力与安全保障能力。

三、结语

瓦斯防治工作是煤炭企业的重中之重。企业应该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落实到位, 加大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力度, 增加职工的安全意识。同时对企业的瓦斯防治工作采取全方位的综合治理, 并不断探索新途径, 提高瓦斯防治工作的效果。只有认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才能保证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煤炭企业开采的过程中, 瓦斯危害严重威胁煤炭生产, 造成人员伤亡, 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的损失。因此, 煤炭企业瓦斯的防治能力评估与防治措施成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煤炭,瓦斯,防治能力评估,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时效功, 等.煤矿常见灾害的预防与治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6.

[2]孙鑫, 等.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因素评价分析的模糊层次分析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9 (10) .

[3]徐志勤, 等.瓦斯防治预评价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与创新[J].煤矿安全, 2010, 41 (11) .

[4]李润求, 等.近10年我国煤矿瓦斯灾害事故规律研究[J].安全科学学报, 2011, 21 (9) .

防治指南 篇10

田庄煤矿为立井开拓方式, 两水平开采, 走向长壁式布置工作面, 主采16上和17层煤;采煤方法为炮采、综采, 单体液压支柱、综采支架支护顶板, 冒落法管理顶板。16上煤和17煤煤尘爆炸指数较高:-167 m水平16上煤47.89%, 17煤44.06%;-256 m水平16上煤43.68%, 17煤44.20%。

2 负压二次降尘技术在综掘机上的应用

利用负压二次浆尘装置可以将综掘机在掘进过程中所出现尘量大现象进行改善, 可以有效缓解工作环境, 对下一步推广薄煤层开拓掘进机械化奠定了基础与保障。

2.1 对负压二次降尘装置进行布置

在布置的时候需要将负压二次降尘装置安放到掘进机的面板之上, 并且将顺槽之内的供水管作为主要的供水设备。其中喷嘴的水压是应用井上与井下两个环境下所形成的静压, 压强为4MPa~5 MPa, 且喷嘴的形状为锥形, 通常情况下以四个喷嘴为一组, 在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组。

2.2 计算含尘气流的除尘滤

在负压二次降尘装置中的尘粒与雾粒呈现反比关系, 与液气的速度、筒体的长度呈正比。经过相关技术测定, 在负压二次降尘装置中所包含除尘率为100%。

2.3 距离所造成的影响

通过对负压二次喷嘴性能参数的了解可以清楚得知:如果负压二次喷嘴距离切割滚筒比较远, 那么负压二次喷雾水流无法得到全面扩散与开展, 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负压区域变的比较狭小, 相对应的水流、粉尘以及气流之间的混合效果不容乐观。除此之外,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当水流在靠近煤壁的时候速度比较快, 那么则会引发二次扬尘。根据笔者调查与研究, 当距离保持在2m左右的时候除尘效果最明显。

2.4 水压所带来的影响

当负压二次降尘装置的水压越高, 那么所形成的负压区域会变大, 相应的雾化效果也会比较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 无论是除尘还是控尘效果都比较明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 如果雾粒的直径变得越来越小, 那么则极容易被风流所吹散, 会形成气雾现象, 对掘进机司机的视力会产生影响。所以, 在积极保证降尘效果的同时, 还要对供水的压力进行降低, 以此用来保证掘进机司机在工作中视线清晰。根据调查研究, 当水压设置在5 MPa的时候最佳。

根据对使用负压二次降尘装置之后的数据显示, 掘进机司机位置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达81%, 距迎头20 m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84.3%, 这两个数据表明利用该装置能够改善粉尘浓度。

3 除尘器的研究与应用

工作面配备除尘器, 在紧靠工作面的掘进机司机座位前方, 需要配备吸气罩, 并且将掘进机运行过程之中所形成的高浓度粉尘引入到巷道的后方, 利用除尘器进行净化, 并及时将已经净化好的空气排到巷道内。此外, 在除尘器的内部安装喷雾净化以及过滤网, 可以提高净化效果, 保证除尘效果达到90%以上。

假如所设置的除尘器吸尘口的距离与掘进机距离比较近, 那么则会导致掘进机所产生的大量粉尘会被风流所带走, 并且会将比较粗的粉尘吸入到除尘器之中, 导致除尘器换洗次数比较多。此外, 如果所设置的除尘器吸尘口的距离与掘进机距离比较元, 那么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粉尘会经过司机之后才会被吸入到除尘器之中, 这种情况会对司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经过测试与研究, 将除尘器与掘进机的距离设置在3m左右最佳。

众所周知, 井上与井下的工作环境不同, 井下工作条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与特殊性, 所以要求除尘设备要具备方便性与便捷性。在保证除尘设备与掘进机共同前进的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的劳动力度。笔者所在矿井主要采取的除尘器的安装方式考虑到了生产作业条件, 经过反复探索, 将除尘器安置在皮带上方, 吸尘口安装在综掘机司机前方, 它们之间用伸缩风筒连接, 这样在掘进机上方形成独立的除尘系统, 基本上不影响掘进工人工作。

在除尘器正常运行之前, 需要利用软管将除尘器水箱之中所存在的污水进行排放, 并注入干净的清水。等到除尘设备运行一段时间之后, 需要再次进行污水处理, 总体而言, 这种操作比较简单。另外, 对于除尘设备、掘进机的供电线路要有风电闭锁等装置, 如果局部风机出现问题无法进行操作的时候, 除尘设备会在短时间内断电, 并即刻停止运作。等到风机正常运转或者瓦斯浓度符合标准之后, 除尘设备的开关才会正常启动。

4 工作面吸氧装置

4.1 综掘工作面吸氧装置

综掘工作面吸氧装置如图1所示, 由呼吸口罩、风管、空气减压过滤装置、压力表等组成。工作原理:综掘工作面吸氧工作装置原理利用压风管路的新鲜空气作为氧气源, 通过空气减压过滤装置净化空气和减小空气的压力, 然后通过导风管将新鲜空气送入呼吸口罩, 供综掘机司机等固定岗位人员呼吸, 呼出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可以通过呼吸口罩上的排气管排出。

防护效果:采用吸氧装置后, 隔绝了外部环境中的煤尘, 使工作人员大大地减少了对粉尘的吸入, 从而减少尘肺病的发生率。

4.2 炮掘工作面氧吧

炮掘工作面氧吧如图2所示, 由安全硐室、三通、风筒组成。

工作原理:将软质风筒90°三通及供风开启装置安设在掘进工作面安全硐室内, 掘进正常供风情况下, 供风开启装置处在关闭状态;当掘进迎头爆破作业前, 迎头工作人员进入吸氧硐室, 掀起供风开启装置反锁扣, 打开供风口向吸氧硐室内供风供氧。当爆破作业结束, 炮烟排净后, 工作人员关闭供风开启装置并用反锁扣上供风开启板。

防护效果:采用氧吧后, 防止了工作人员在爆破时处在炮烟和粉尘中, 杜绝了炮烟和粉尘的吸入, 减少了外部环境中的粉尘和炮烟的危害, 降低了尘肺病的发病率。。

5水联动放炮喷雾装置

风水联动喷雾装置的结构见图3, 由供水管路及阀门、供风管路及阀门、喷头、联动控制阀、高压管路等组成, 构成供水和供风两个联合系统, 通过风水阀门调节供水供风状况, 形成风水联动调节喷雾装置。

工作原理:利用缝的压力实现水源与风力的整合, 保证风与水能够在相互补充下获得动能。改变了以往单一只靠水压、喷雾距离短、雾化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并且还会加大税务, 缩小雾滴, 扩大喷射距离, 具有良好的除尘效果。

防尘效果:在5612中顺使用风水联动调节喷雾装置后, 增加了喷雾距离、雾化效果增强, 水雾布满整个巷道, 喷雾喷射距离达到10 m以上, 可以让粉尘湿润, 降低井下粉尘的浓度, 提高降尘效果, 根据研究, 这种装置的除尘率可以达到50%以上, 具有良好的除尘效果。此外, 该装置在安装的时候比较简单, 可以在各大地区进行推广。此外, 使用风水联动调节喷雾装置, 在提高除尘效果的同时, 也能够改善井下的环境, 在保障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同时, 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发病几率,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6 粉尘在线监测与喷雾的联网技术

粉尘浓度自动喷雾装置如图4所示, 由主机、监控分站、粉尘浓度传感器、控制器、电磁阀、净化水幕等组成。

工作原理:净化水幕在正常情况下是常闭状态, 如果粉尘的浓度要高于标准值之后, 控制器则会发出信号, 对电源箱之内固态继电器造成影响, 甚至可以及时打开控制喷雾的电磁阀, 这样一来, 便可以开始实施除雾。另外, 如果当粉尘的浓度低于标准要求的时候, 控制器则会发出信号, 关闭设备, 所有的继电器也会得到关闭, 喷雾除尘工作也会即刻停止。

系统功能包括: (1) 粉尘浓度的自动监测与监控实现能够自动监测粉尘浓度和粉尘浓度超限报警功能; (2) 如果粉尘的浓度>10mg/m3时, 那么则可以实施自动喷雾, 当粉尘浓度下降到报警浓度之后, 喷雾才会停止工作, 报警器才会停止。 (3) 与网络联网之后, 在监控系统之中可以对井下粉尘的变化状态有所了解, 并且能够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 然后结合数据绘制报表曲线, 这样一来, 才能真正实现数据的存储, 才能实现了地面监测及信息处理功能。

7 结语

针对田庄煤矿煤尘具有较高爆炸指数的特点, 对其掘进工作面和主要运输巷的煤尘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采取了多项防尘措施, 使得各采掘工作面和主要运输巷的粉尘浓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不仅改善了井下采掘进工作面的作业环境, 保护了员工的身体健康, 还有效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 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摘要:针对田庄煤矿煤尘具有较高爆炸指数的特点, 采取了多项防尘措施, 使得各采掘工作面和主要运输巷的粉尘浓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改善了井下掘进工作面的作业环境有效, 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 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煤尘,除尘,吸氧,掘进工作面

参考文献

[1]王德明主编.矿井通风与安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2]中国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编.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4.

[3]徐永忻主编.采矿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3.

[4]金龙哲主编.矿井粉尘防治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

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防治有新指南 篇11

乙肝丙肝合理治疗的意义重大

中国工程院李兰娟院士指出:中国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人数超过2000万,慢性丙肝感染人群约1000万,每年新发肝硬化近百万,新发肝癌约30万例。李兰娟院士认为,治疗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相反,若及早对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可减少肝硬化和肝癌发生,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而且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讲,也很合算。

明确强效低耐药的首选药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指出:更新版《乙肝指南》根据15年的中国乙肝抗病毒治疗临床经验,明确推荐强效低耐药药物作为一线用药,这必定会提升乙肝治疗疗效,从而降低因乙肝而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而《丙肝指南》推荐了在国际上已被广泛使用、在国内尚在进行临床研究的口服抗丙肝病毒药物,这有助于加速这些药物被批准后在临床上的应用,从而让我国丙肝患者尽早获益于新疗法。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侯金林指出:虽然各国乙肝指南明确强效低耐药药物应作为首选的乙肝治疗药物,但在我国,有六七成乙肝患者仍在使用一些高耐药药物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地区;这些药物往往容易影响抗病毒治疗的总体疗效。据悉,此次更新版指南明确指出强效低耐药的代表药物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为慢性乙肝初治患者的首选口服用药,而不推荐高耐药药物。

采用口服抗丙肝病毒药物加速治愈丙肝进程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魏来指出:长效干扰素注射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虽可治愈丙肝,但毒副作用大、疗程长,治愈率仅为44%至70%。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治疗失败,对干扰素或利巴韦林疗法不适合或无法耐受,如严重肾病,严重肝硬化、甲状腺疾病、精神障碍、血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目前都无法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防治指南 篇12

1 苹果病害防治原理

第一, 增加苹果种植区苹果树种类的多样性, 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 植物和病原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随着苹果树种类的增加, 病原菌的种类也会增加, 但单一病原菌的数量会减少, 这样就避免了单一病害的大面积发生, 其原因是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持了生态平衡。

第二, 真菌性病害主要威胁苹果的安全生产, 如苹果轮纹病、苹果褐斑病、苹果炭疽病等。如何减少苹果种植区病原菌的大量存在是避免苹果病害发生的关键, 以病原真菌的发生和流行条件为切入点。其中温度、湿度、p H值等直接影响着病原真菌孢子的萌、菌丝生长, 因此, 可根据病原真菌生长所需的这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改善苹果树栽培过程中的管理方法, 增强管理水平, 可有效防止苹果真菌性病害的发生[2]。

第三, 环境条件时时刻刻影响着苹果病害的发生, 如遇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时, 苹果病原真菌为了减少高温和低温带来的危害, 产生休眠孢子休眠, 从而使自身存活下来, 待到春季温度提升或秋季温度降低时, 休眠孢子萌发, 再次危害苹果的安全生产。环境湿度也是影响苹果病原真菌生长量多少的关键因素, 且大多数苹果病原真菌都喜高温高湿的环境, 如夏季长时间下雨后, 造成果园湿度过大, 容易引起病原菌菌丝的大量生长, 造成苹果病害的暴发。因此, 春季、夏季、秋季雨后应及时排水、清理田间病残叶, 待叶面无水滴时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叶面肥的混合液, 可杀灭大量的苹果病原真菌, 并及时给苹果树补充了维生素和矿质元素, 增强了苹果树的抗侵染能力。同时苹果树种植密度过大, 大水大肥容易造成植株下部叶片荫蔽, 形成小的高湿环境, 也容易造成病原菌的大量滋生。

2 苹果病害防治的途径

2.1 生物防治苹果病害

生物防治措施是苹果无公害、绿色、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生防真菌或细菌, 对病原菌产生专化性抗性或广谱性抗性, 从而抑制病原菌生长, 保护苹果安全生产。目前, 国内外已有大量对于苹果病害生防方面的研究报道, 如枯草芽孢杆菌B-903和B-921对苹果腐烂病的生防效果较好, 红麻炭疽菌对苹果炭疽病具有免疫作用。

2.2 化学防治苹果病害

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苹果病害最常用的方法。化学防治剂主要包括: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混合型杀菌剂。

2.2.1 保护性杀菌剂。

在苹果生产上防治病害时最常用, 主要有保加新、安泰生、波尔多液、金纳海、品润等, 喷施该类型杀菌剂, 能够在苹果叶片表面和果实表面形成一层透光、透水、透气的保护层, 从而对病原菌起到阻隔和杀灭作用。但该类型杀菌剂的有效保护期较短, 一般为10天, 因此, 应定期喷施, 从而起到持续的保护作用。

2.2.2 治疗性杀菌剂。主要以杀菌为主, 常用药剂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福星等, 其喷施后有效杀菌时间为7天。

2.2.3 混合型杀菌剂。该类杀菌剂集保护性和杀菌于一身, 能对苹果落叶病、轮纹病等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2.3 物理防治苹果病害

物理防治就是根据苹果生产的特点, 适时合理地改善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防治苹果病害的一种方法。如调整苹果种植园的栽培布局, 适当加大苹果树的栽培行距和株距, 控制苹果开花、挂果期间的肥水供应, 增加生物质肥料的施用, 及时清理果园间的杂草, 定期喷洒叶面肥, 科学合理地整枝以及清理园区病残叶, 对苹果进行套袋处理, 合理间作、套作大蒜、韭菜等, 这些物理防治措施都能够提高苹果植株的个体水平和综合抗病水平。

2.4 栽培抗病品种

栽培苹果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但目前在生产上推广具有优良抗病性的苹果品种还是甚少, 因此, 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果树专家, 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 加大对优质、高产、抗病苹果品种的研发工作。应注意的是, 在生产上栽培抗病苹果品种的同时, 也应混合栽培普通苹果品种, 以减少抗病品种对病原菌的定向选择压力, 从而延长抗病苹果品种的栽培寿命。

3 结论

在苹果生产中期, 根据侵染苹果的病害种类, 病害生长规律, 及时采取化学和生物防治, 从而保障苹果的安全生产。但不可一味地施用化学农药, 这样既污染环境, 又不利于苹果的无公害、绿色生产。总之, 苹果的安全生产应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生产理念。

参考文献

[1] 张会龙, 谢发锁.浅析苹果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北方果树, 2010 (4)

上一篇:协议验证方法下一篇:电费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