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指南(共12篇)
旅游指南 篇1
它就好像在描述一种水土不服的疾病:你来了就有可能得病,走了就自然消失。诸如德里肚(Delhi Belly,一种痢疾性感染,表现为急性腹泻)和罗马烧(Roman Fever,一种类似肺炎与疟疾的传染病)一样。
“北京咳”这个略带玩笑意味的叫法,已经在外国人中间流传了十余年,近日竟被外国人白纸黑字地印入了旅游指南。简单说,“北京咳”是一种类似水土不服的反应,指一些人来到北京后便会不由自主地咳嗽,离开后咳嗽又自然消失。对于长期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似乎并未意识到“北京咳”,但当一个国家的首都被贴上这种调侃的标签后,它所反映的就不仅仅是环境问题了。
“红墙绿瓦、胡同小院、古都风情……”29岁的美国人里昂说,他来北京之前,一直有个美好的北京梦。2012年7月,他作为交换生来到北京攻读硕士。起初,里昂和在美国时一样,坚持每天早上在学校周边跑步5公里。一星期后,他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咳嗽起来,白天咳几声,半夜就咳醒。
在与朋友的交谈中,里昂发现不少刚从外国来到北京的人,都会经历这种咳嗽过程,症状又以12月至4月较重。朋友们提醒他,外出一定要戴口罩,清晨最好不要在马路边跑步。
和北京烤鸭一样,“北京咳”近年频繁地出现在旅游攻略中。美国一本旅游攻略中提醒游客:“很多人抱怨‘北京咳’,但我们还不知道预防的方法。”
“外国人把‘北京咳’作为标签贴在北京这所千年古都上,不免让人觉得苦涩。”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表示,空气污染问题关系到北京乃至中国的国际形象,有可能会给政府带来负面影响。在北京生活两年的美国人杰克表示,应该设计一个手机程序,当空气污染指数达到200时,就自动帮人订张机票离开中国。
据了解,北京大气污染是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中最严重的,2011年世界1085个大城市排名中,北京排名倒数第42位。环境专家马军说,“北京咳”的确会影响首都形象,但当下我们更该重视空气污染对生活在北京的人造成的健康伤害。
“治理空气污染不全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老百姓的参与,从身边小事做起。”环境专家崔九思表示,人们可以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少吃烧烤,过低碳生活。
而且,环境专家彭应登表示,北京已设立3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每个小时都会更新数据,居民可以登陆北京市环保局网站,随时了解空气污染物浓度值,调整出行安排,在污染问题无法彻底解决之前,市民们出门时可以戴上口罩,家中养些绿植、多喝水等。
旅游指南 篇2
介绍:
在北京崇文区,故宫东南方数公里处,有一座巨大的祭天神庙,这就是天坛,天坛的总面积是270万平方米,比故宫还要大4倍。
天坛占地273公顷,建筑布局呈“回”字形,由两道坛墙分成内坛、外坛两大部分。外坛墙总长6416米,内坛墙总长3292米。最南的围墙呈方型,象征地,最北的围墙呈半圆型,象征天,北高南低,这既表示天高地低,又表示“天圆地方”。天坛的.主要建筑物集中在内坛中轴线的南北两端,其间由一条宽阔的丹陛桥相连结,由南至北分别为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和皇乾殿等;另有神厨、宰牲亭和斋宫等建筑和古迹。天坛设计巧妙,色彩调和,建筑艺术高超,是中国非常出色的古建筑之一。
除“天”之外,中国皇帝还有许多神祗需要祭祀,包括地神、水神、农业神、军事神、社会神、宗教神、市民神以及自己的祖宗牌位,
资料
因此,祭祀活动是皇帝的主要工作,一年四季不断,时间消耗甚多,而皇家的祭祀建筑也遍及京城各地且各有特色,成为北京的一道奇特风景。
地址:
在北京崇文区,故宫东南方数公里处,有一座巨大的祭天神庙
开放时间: 8:30--18:30
交通路线:
门 票:淡季10元(11月1日-3月31日),旺季15元(4月1日-10月31日)。除公园门票外,园内景区收门票20元。通票淡季30元,旺季35元。
・
旅游月:旅游疲劳完全指南 篇3
BIZMODE就旅游当中的交通疲劳和狂躁情绪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90%的男人承认自己有或者曾经有过交通疲劳和狂躁的表现;
有45%的男人认为自己疲劳烦躁的原因是因为驾车时间超长;
30%的男人表示是因为坐驾或者机舱里的空间过于狭窄,气闷,不能活动;
只有10%的人是因为遭遇了堵车或者飞机晚点;
还有不到5%的人表示是因为感觉生殖器不舒适;
疲劳烦躁时,60%的驾车人表示会按喇叭、闪灯警示;
40%的人会昏昏欲睡;
将近80%的人认为交通疲劳易感人群是男人。
自驾疲劳症候群
Q1: 采取想象中的舒适姿势为什么还会觉得累?(二标)
对抗提问:“如果开车时间比较长,我会躺靠在座椅上,因为这样好象会比较省力……?”
左世光(31岁广告公司影视策划总监旅游月计划:西藏自驾是我的首选)
“如果开车时间比较长,靠在座椅里会比较舒服。”女朋友曾这样提醒我。可如果想要舒服地躺靠在座椅里,双脚就要拼命伸向踏板,手臂也非要直直够向方向盘。一天下来,不但没有感觉舒服,肩膀和腰反倒酸痛酸痛的,有时下腹部还会有钝痛感。在平时,躺靠姿势最舒服了,为什么一开车却变成了“负担”?
专家REPORT:
开车像躺在床上,双脚却拼命伸向踏板,双手和肩膀平直地够向方向盘――这种像“香蕉”一样的驾驶姿势,刚开始好像会比较舒适,但时间长了,脊柱会在非自然状态下弯曲,不但会导致颈肩、腰背部肌肉疲劳和椎间盘变形,还会压迫神经,引起腰痛、背痛、肩痛……当坐骨的两个支点下沉,座椅的填充物和表面用料就会包裹、压迫会阴部。阴囊受到压迫,静脉回流不畅,会出现睾丸下坠沉重、下腹部钝痛感、前列腺发炎……这些最让男人们烦恼的慢性疾病。
BIZMODE健康提示:
1.长途驾驶威而“刚”,座椅用料很关键
最有利健康,也是最安全的座椅蒙面材料是普通织物。皮革过于光滑,容易让腰背部
产生疲劳,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厚厚的毛绒(毛皮)坐垫会包围,压迫会阴部阴囊,当阴囊受到压迫时,造成局部静脉回流不畅,会影响勃起时的坚硬度。
2.上下车姿势有讲究
上车之前,应该背对座位,绷紧腹部和臀部的肌肉,弯曲膝盖,慢慢坐进去,然后
在转身的同时,轮流抬腿进入;下车时,依照相反的次序。
3.驾姿合理才舒服
坐在方向盘前,身体应该稍前倾,让膝盖略高于大腿,腰部触及座位,千万不要向后仰。
4.连续开车1个小时,就要活动脖子
等红灯时,头向前、后、左、向右各屈伸、转动几10次可预防颈椎病。
Q2:满足口欲精力下降,挑“性”食物也会催眠吗?
对抗提问:“长途旅行,要旺盛男人的精力,就要多吃肉┅┅?”
马克 ( 29岁模特经纪人旅游月计划:公私兼顾苏杭7天自驾游 )
“要想旺盛男人的精力,就要多吃肉”这是高手们的经验之谈。可为什么在长时间驾驶的时候,这些平时的“补药”却经常会让我觉得疲劳呢?保健医生说酸性食物带有“催眠成分”。我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食物真有这么大的催眠效力吗?
专家REPORT:
肉类,富含男性前列腺和构成精子的主要成分“锌”,性腺功能过低的男性补锌后会有迅速的反应,它还能改善精虫的活动力;牛奶富含维生素A,是制造男性荷尔蒙的功臣之一,可以激发性欲,也能抗衰老;面包里富含的维生素B6能增加男性睾丸酮的制造量……但,这些男人们在旅游时常备的挑“性”食物,偏偏都属于会让人们在开车时精神不振的,偏酸性的食物。如果吃得太多,就会影响大脑和神经功能,引起疲劳。
比如:牛奶中含有一种使人产生疲倦感的生化物质———色氨酸;面包中含有氨基酸,经代谢后会生成一种叫五羟色氨的氨基酸代谢物,起镇静催眠作用,也不可以多吃;肉类会产生成大量的血清素,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而被催眠。
BIZMODE健康提示:
1.多吃碱性“性”元素食物
碱性“性”元素食物,可以保持头脑时时处于清醒活跃的状态,比如:蛋类、黄绿色蔬菜(增加男性性激素)、葡萄(提高睾丸酮质量)、黄豆、红豆或豆制品(增加性欲,缓解疲劳)、海藻(改善精子质量)等;
2.每天一个西红柿,精子永远20岁
压力大,需要长时间驾驶,身体会消耗平常8倍以上的VC。西红柿中丰富的VC能制造出骨胶原和钾,排出血液中的盐分,强健血管,平衡心理压力。最重要的,每天一个西红柿,你的精子将会神奇地保持在最鲜活的状态。
3.当驾驶室温度较高时,应该多喝水
4.每天必须保持6~8小时的健康睡眠时间
TIPS:自驾游侠坚决远离的6大“红灯”药物
1.感冒药:大多数感冒药都含有抗组织胺类成分,服后会乏力嗜睡;
2.抗过敏药:扑尔敏、赛庚啶和安其敏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会有嗜睡、头痛乏力的副作用。
3.驱肠虫药:闹肚子常会服用的甲苯咪唑(安乐士)和阿苯哒唑(肠虫清)如果和大量油腻食品一起吃,会引起眩晕、头痛;过量还会诱发黄视、绿视的色觉变化,无法辨认红绿灯。
4.抗生素:为了对付细菌感染服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新霉素等),会引起头痛、视物不清的不良反应。
5.降血压药:服用利血平、可乐定、优降宁,会引起疲乏无力、眩晕嗜睡和视力模糊。
6.抗心绞痛药:在颠簸不平的车上高速行驶,硝酸甘油、消心痛和心痛定带来的不良反应是搏动性头痛,视力不清和头晕乏力。
Q3:汽车HiFi让我High还是让我“衰”?
对抗提问:“听节奏感强的音乐有助于提高大脑的兴奋程度,减轻疲劳,让单调的旅途充满情趣……?”
吴镝(28岁摄影师旅游月计划:陪女友自驾考察江南水乡)
只要手摸方向盘,我就喜欢听听节奏感强的舞曲或是进行曲。至于音乐HIGH的程度嘛……要随心情而定。越是阳光,越是疲惫,音乐就会开得越响,越有冲击力。我觉得这样特别有助于提高大脑的兴奋程度,减轻疲劳,让单调的路程充满情趣。这样有什么不好吗?
专家REPORT:
长时间在高分贝的“轰击”下,美妙的音乐就会变为“污染”,容易形成噪音性耳聋。刚开始仅仅会在停车时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一会儿就会逐渐恢复。但长期反复接触强噪音,就会造成听力明显损害,不能完全恢复。为了提神,把车里的音响开得很大,混响振动性加强,因为空间狭小,强噪音产生的副作用会更加明显。
BIZMODE健康提示:
开车时最好不要听节奏过于强劲的摇滚乐等,也不要听具有催眠效果的小夜曲。要想舒缓驾车时的疲劳,可以在不妨碍驾驶、安全的情况下,关闭车窗,或在车上播放舒缓的音乐。
Q4:“驾御”得好就是好男人吗?
对抗提问:“我老老实实坐着开车,前列腺怎么也发炎呢┅┅?”
Josephzhu(37岁私企老板 旅游月计划:一家三口14天自驾环游澳洲)
以前我们一家三口经常开车到外省玩,方便、经济,还能体会高速路飙车的刺激!可后来老婆不知从哪儿听说久坐驾驶会影响男人的性功能,还特别义正辞严地让我改穿纯棉四角内裤。慢性前列腺炎听起来挺吓人,我老老实实坐着开车,前列腺怎么就能发炎呢?
旅游指南 篇4
一、旅游的发展历程
从古典时期、中世纪到大旅行时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旅游行为模式、消费模式和旅游价值取向。火车在19世纪早期的出现使旅行变得比以往更便捷,并随收入提高,更多人渴望出国旅行,从而促成了全新旅游模式的产生。直到20世纪汽车产生,突破了地理限制,汽车的兴起有效拓展了乡村郊野的游观空间。到20世纪末,旅游业在全世界范围得到显著发展。以后随着航空业的发展,跨国游的发展也日益增长, 例1950年跨国游(不包括1日游)总消费约2 520万左右,到1997年增到6.128亿,国际旅游收入从21亿美元增到4 437.7亿美元。旅游业也促进了交通技术的改进。今天旅游业正面临一个全新的局面,以电脑和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为代表的21世纪,人们的选择机会会更多[1],如今太空旅游也在召唤人们前往,旅游的消费也在不断增长,大大促进了国内、国际的经济发展。
二、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因素分析
作为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潜在因素,由经济、社会、心理等因素所决定,而涉及的变量包括收入、税收、可支配时间、旅游产品价格等因素。拥有可支配收入,导致了潜在度假者度假行为的产生,人们的度假行为是多种动机共同促成的, 并受收入及家庭成员需求的制约。
1.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经济因素
随着人们对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渴望日益强烈,游客的数量在不断增长,游客已逐步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已把旅游看成一种经济活动。旅游是游客的一种需求,也是为游客提供食宿和其他服务的一种供给,从而形成消费,创造收入和提供就业岗位,同时通过游览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
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经济因素包括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及汇率等,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人们从追求物质生活上升为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从旅游中获得新的体验。
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可见,旅游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由多因素决定,可表达为
在用经济模型预测旅游消费的增长,仅用收入是不能完全解释旅游量变化的。要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收入变化和旅游消费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一表述,即每一年的旅游消费函数组成了长期的旅游消费函数AB。例图中有三根分别是某三年的旅游消费,组合成长期的旅游消费函数AB。
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会导致较高的度假消费。旅游消费与个人总收入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而“可自由支配”收入与旅游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相关的。
可自由支配收入是受食物价格、交通费和通货膨胀等变量影响的,还要考虑税收,利率的影响。同时要分析旅行成本 (交通成本、食宿成本、各种活动成本)。一方面经济变量决定了游客的出游能力,另一方面旅游地的物理属性和过去旅游经历的评价共同影响了游客对目的地的选择。
旅游消费、旅游支出与旅游团的出游时间、停留天数,团的规模以及成员构成有密切联系。
总之,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经济要素有总收入、可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收入、旅行成本,货币汇率、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国的通货膨胀等因素。目前,大力提倡旅游文化创新也是现代旅游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将大大促进了旅游需求及消费[2]。
2.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社会因素
收入增加刺激了旅游需求及消费的增长,同时,闲暇时间的增加,也是刺激旅游需求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例带薪休假的增加,弹性工作制度的引入也使人们延长周末以获取较长时间休假成为可能,当然旅游的需求及消费也要有相应的收入水平才能实现。
人口因素对旅游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老年人、未婚、已婚但无子女的游客群体占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也使旅游消费市场不断增长。
3.影响旅游需求及消费的心理因素
心理需求因素包括娱乐、放松、学习、购物、社会交往、自我实现、自我发现、实现个人梦想。
旅游作为产品不仅能让人暂时摆脱日常琐碎生活,还能帮助人们实现自我价值。旅游不是有形商品,而是作为游客获得体验和实现梦想的途径,它的价值是无形的[1]。旅游往往不是一个自发的决定,它很可能是家人、朋友共同的决定,从而实现人的自尊、自重和自我实现。以上分析归纳至图2。
三、旅游产生的各种影响
1.旅游的经济影响因素
旅游的经济价值在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把旅游业当作脆弱经济体系带来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的一种手段,吸引投资来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可将闲置土地再生变成繁华区域的手段。
旅游带来了经济收益,它包括了旅游消费给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带来了税收,给旅游服务、旅游投资企业带来商业利润,帮助小企业获得规模效益,并创造了不少的就业机会,也给运输业带来了很大的利润。
游客数量越多,人均旅游消费越高,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游客停留时间和住宿性质是决定旅游收入的关键因素。可通过建立旅游纪念品商店,提供购物机会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游客净支出决定了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度,为达到以上目标,必要的条件是目的地要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有较好的交通可达性及旅游设施。
2.旅游的环境影响因素
旅游业受到现代生活和生产方式引起的环境污染的影响(例如超负荷发展耗尽了被关注地区的环境质量),间接威胁到那些地区旅游业的收益。为了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利益,应联合起来保护高质量的景观,许多旅游业经营者也已充分意识到加强景观建设对提高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性。很多旅游企业也不断在寻求与环境相协调的旅游设施,以提高现有景观的吸引力。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以提高旅游市场的竞争力,扩大旅游的影响和吸引力。随时适合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变化,产品的开发要基于消费者的需求,经充分的市场调研,进行制定和规划产品功能,最大限度实现旅游者的消费预期,以羸得广阔的旅游市场,创造理想的经济效益。
保护好旅游环境,不能完全依靠游客自身对其行为进行约束,要有行为守则帮助人们进步,还必须制定严格的环境保障措施,同时需要经营者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好的保护环境。要提倡生态旅游,一方面要尊重当地文化,另一方面要满足消费者期望,以求真实的市场推广和促销。
从管理技术上也要采取分流措施避免在主要旅游区发生过度承载的情况,同时,使更多地区享受旅游业带来的效益。为打造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假期和游客,要鼓励绿色政策,致力于保护环境。需要在品牌化经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管理,抓住品牌的核心、特色和定位[3]。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旅游企业必须以满足旅游者 (顾客)需求为本。
3.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
从宏观上看,旅游给人们带来乐趣,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使人们身心放松。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性质的看法是很重要的,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很多就业机会。其中旅游者对接待情况的满意度影响对当地旅游服务的评价。游客的“示范效应”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影响当地人,形成文化的互相渗透。
旅游与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手工艺品、服饰、建筑、美食等具体的表现出来。旅游会引起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关注,通过艺术形式的商品化开创了一个新的市场,为生产部门带来收入,同时,旅游业能迅速将传统设计转化为一种具有市场价值的营销手段。旅游业的出现为传统服饰生产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机会,直接将产品推向旅游市场,推出有地方图案的纪念性服装。旅游可以引起人们对传统服饰的兴趣,从而影响人们的穿着。
如果旅游是社会变化的一个动因,对于旅游产业的建筑式样和建筑物,也反映了旅游者活动类型和变化过程,是旅游地社区吸引游客的表现形式。
在美食方面,旅游业不仅对传统食物提出了需求,同时也渴望新颖食物的不断创新。
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形成相互影响和相互理解。旅游客源地社会是产生旅游需求的源泉。目的地除了现实的旅游资源外,对待游客的态度也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游客之间也会产生相互影响,先来的游客会影响到后来的游客,旅游信息除通过营销渠道、媒体等方式传递,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实际的运作及游客的体验。对已到过目的地的游客,通过过去形成的体验,以及对吸引物,整体环境和价值的评价来间接地影响潜在游客的出游意愿[1]。
游客体验来自于一系列的旅游行为,它由游客的社会经济条件、认知水平以及对目的地的感知所共同决定,同时,目的地本身的交通、通讯、设施等实际条件也会影响游客的行为。在今天旅游体验受旅游需求、旅游消费、旅游服务及管理水平所影响。旅游产生的影响由图3可见。
最终,实现收益最大化,损耗最小化,促进经济发展,使消费者、经营者均满意。
四、旅游需求及旅游消费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需要树立一个正面的旅游形象以吸引游客。形象的确立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游客体验、促销信息、实际自然状况和服务相互作用的结果。加强旅游区的管理不只是为了旅游促销,主要是要增长旅游体验,实现接待地收益最大化和损耗最小化。旅游区犹如社会变革的催化剂,它反映了社会变化的走向,同时,旅游本身也是发生在社会环境中的消费活动,比其他的经济活动更引人注目。
总之,旅游产业是兼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四大功能的产业,但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和其他功能的现象,在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北京动物园旅游指南 篇5
介绍:
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137号,与北京展览馆相邻,是亚洲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动物园之一,它的前身是19建成的万牲园,迄今已有90多年历史。
该园现占地90多公顷,水域面积48公顷,已陆续建成一大批风格多样、设备齐全,融东西方园林艺术与野生动物生活环境于一体的动物场馆。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数百种动物在这里安家落户,每年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
地址:
北京西直门外大街137号,与北京展览馆相邻
开放时间: 3月15日—4月30日7:30—17:30,5月1日—9月30日7:30—18:00,10月1日—11月14日7:30—17:30,11月15日—3月14日7:30—17:00
交通路线:
交通:公交7、27、103、105、111路可达,
资料
也可乘地铁至西直门下,再向西走15分钟就到了。
旅游新主张:换房旅游 篇6
成功范例
主角:程缘旅游成员:个人换房旅游对象:网友
今年春节假期,程缘早早做好了三亚之行的准备,可住宿预算开支之大让她头疼。好在一次网上闲聊时,三亚的一个网友想来宜昌玩,向程缘提出是否可以试一试换房旅游的形式。于是两人谈妥,互借房子4天。程缘在三亚待了4天,原本担心网友会把她的爱巢弄得杂乱不堪,想不到网友还打理得挺好。
程缘现在正努力联系西安、成都的网友,哪里谈成先去哪里。程缘还设计了一系列的友情提示,包括房子周边的车站、饭店、菜场,以及去著名景点的路线,当然,她也要求对方能给她同等“待遇”。
主角:张强旅游成员:一家三口换房旅游对象:大学同学
去年国庆节前,张强和从前一样在网上闲逛。是啊,如果有可能,应该给生活多制造些新鲜感。在这个越来越喜欢赶趟儿的城市,为什么不能让平常的日子多几种可能性呢?他思忖着,打开老同学陈伟从北京发来的E-mail。陈伟在信中说,他们一家想到武汉来玩玩,问张强愿不愿意进行一次“换房度假”?张强大喜,这不正是我想找的旅游新感觉吗?
在北京的6天里,白天,张强一家三口爬长城、游故宫、登香山、游北海。晚上,他们回到“家”里品尝自己做的可口饭菜,然后去前门大街散步,体验一把当“老北京”的感觉。长假结束时,一家三口给陈伟家做了一次大扫除。回到武汉,一进家门,张强便发现,自己屋子里一尘不染,窗台上的几盆花还挂着新鲜的水滴呢。
主角:叶先生旅游成员:一家三口换房旅游对象:亲友
今年“五一”,叶先生决定好好陪家人出去旅游一番,然而往景区宾馆打了一圈电话,发现住宿紧张。正烦恼间,叶先生听说欧洲流行换房旅游,立即兴奋起来,但四处打听后又有些失望。在信用比较缺失的情况下,陌生人之间的换房旅游在中国一时还难以展开。“不过,亲友之间信用问题不大,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呢?”叶先生打电话给青岛的表弟,想不到他也正有此意。
在青岛旅游的那几天,叶先生一家真是有一种宾至如归之感,他对妻子开玩笑说:“以前都是到表弟家做客人,想不到这回做主人了!”
六点好处
1.经济实惠。采用换房旅游的方式,可以省去住宿费,在经济上非常合算。
2.有家的温暖。只有爱家的人才能体会到家的可爱。家绝不只是一间简单的房子,换房旅游的房间住起来要比宾馆温馨得多。
3.家里事不用担心。一家子外出度假,家里却还有人“看门”,小偷不敢上门,宠物和花草也不必担心,一切都有人照管。
4.不受旅游旺季的限制。在旅游旺季,哪怕订不到房间时,换房旅游也可解决找不到住宿的问题。
5.避免人地两生。刚到异地,新奇的同时难免有些陌生感,换房旅游则会让你多一分安全的感觉。
6.更快更直接地融入当地的文化。同刚认识的邻居交谈交谈,可以为度假增添一些新的情趣。
四点提醒
1.诚信。换房旅游是一种最需要“将心比心”的活动,诚信是此项活动成功与否的前提,所以它最好是在朋友之间展开。
2.留有余地。尽管对方是你信任的朋友,但在决定了换房旅游之后,仍要把家里的贵重物品收拾保管好。同时,也别忘了提醒朋友做到这一点。
3.物归原处。在朋友家里,不要随便乱动东西,有些必须要用的东西(如家用电器、厨具)使用以后一定要记得放回原处。
旅游指南 篇7
自20世纪以来, 中国旅游市场迅速发展, 红色旅游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学者们对红色旅游的研究也迈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现在旅游市场面临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经济最大化的双重要求, 迫切需要有一条和谐发展的道路, 在外部环境和自身成长需求的双重因素驱动下, 共生理论被学者从生物学领域引入到旅游的行业, 与红色旅游的结合更是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评价旅游共生发展的研究还是比较少, 所以本文通过对红色旅游、红色旅游共生及红色旅游共生绩效的发展和机理进行述评, 以期能够为其他学者提供一个参考。
2 概念
2.1 红色旅游
根据2004年12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纲要》对红色旅游进行定义, 认为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 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 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此概念对红色旅游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包括旅游活动、活动特点、吸引物旅游影响、旅游的意义等方面, 受到研究红色旅游学者广为认同。很多学者在提出此类概念时, 都是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深化, 扩充。如张勇刚和游细斌提出红色旅游是指以“追求人类民主、独立公平的正义事业的各国革命党的纪念地、纪念物, 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历史遗迹为吸引物, 组织接待各国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的旅游活动”[1]。
2.2 红色旅游共生
“共生” (Symbiosis) 被德国真菌生物学家安东.德贝里首次在1879年提出, 再由范明特·布克纳发展完善, 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共生理论。20世纪之后, 共生理论逐渐被引入到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共生概念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共生是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 协同与合作是共生的本质, 通过合作性竞争实现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2]。旅游共生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 旅游地区内和区际间出于对整个 (或局部) 市场的预期目标和总体经营目标的意愿而采取的一种合作的经营方式[3], 它的基本内涵是指各个旅游共生单元, 包括产业内产业外等, 在旅游市场这一共生界面中共同发展, 寻求各方的共存和互惠共赢, 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根本目的是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使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红色旅游共生的概念在学术界还没有人正式提出, 作者根据前人的研究提出自己的想法, 红色旅游共生是指在红色旅游市场环境下, 红色旅游地区内和区际间为促进整个 (或局部) 的发展, 实现市场总体目标, 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使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合作的经营方式。
2.3 红色旅游绩效
“绩效”一词来源于管理学, 其解释包括“成绩;成效”[4]、“功业;成绩”、“效果;功用”[5]。在我国学术研究中, “绩效”基本都以组合词形式出现, 包括管理绩效、工作绩效、生态绩效、绩效考核等[6]。随着旅游研究的发展, 相关的“绩效”问题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一些研究者并未对“绩效”进行严格的概念界定, 认为绩效主要指效果、成效。另外一些学者在研究中对“绩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但是只是少量的从研究空间上来概括。结合相关研究, 作者认为“绩效”应为“成绩、效果”之意, 是对过去某个时间段针对某一问题在采取一定措施后所表现出的结果或效果。
红色旅游绩效的概念还没有被正式提出, 但是学者根据自身研究的不同, 对不同的红色旅游绩效进行了阐述, 如李亚钦提出红色旅游景区组织绩效是指红色旅游景区在一定的时期内达到特定发展目标的程度以及所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7]。方世敏和曹红春提出红色旅游经营管理的绩效, 是指在红色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所取得的满足社会各种需求的有效产出, 它主要是运用数学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 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 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 按照一定的程序, 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 红色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有效产出做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8]。
3 发展历程
3.1 红色旅游
通过对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的整理, 截止至2013年底。以“红色旅游”为关键字搜索出7661篇文献, 如表1所示, 反映学术界对红色旅游研究的规律。红色旅游研究以2005年为界, 此前研究红色旅游的成果非常少, 自2005年起, 人们对研究红色旅游进入了一个发展期, 甚至没有很明显的起步期, 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段。2000年以前都是非常少的, 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到2001~2004年才有所增多, 到2005年红色旅游的研究迅速升温, 每年都是到达600篇以上的数量。
本文根据学者对红色旅游研究的成果数量和内容对红色旅游发展进行分段研究, 并提出了每段的特征。
3.1.1 萌芽时期 (1984~1999年)
在这个阶段, 学者对红色旅游的研究还没有正式提出, 只有少许几个在研究其他行业中提到红色旅游这个词, 没有对红色旅游内涵进行研究, 又或者在研究旅游资源中有提到这类文化旅游, 如李坚诚在研究井冈山市和宁冈县的旅游开发中就提出了“再现红色政权革命胜迹, 开发绿色天地自然风光”的理念[9]。
3.1.2 过渡时期 (2000~2004年)
2000年之后, “红色旅游”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张敏和诸新民在中国旅游报正式提出红色旅游这个概念, 这是学术界第一次有人提出红色旅游一词, 此后人们开始关注红色旅游的发展。这个阶段, 学者们纷纷对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过渡时期, 以江西红色旅游区的研究为主, 研究者对红色旅游的研究发展也展开了序幕。
3.1.3 发展时期 (2005~2013年)
2005年后红色旅游研究进入了高潮, 在这个阶段, 学者们继续对红色旅游进行深入的研究, 与过渡时期的简单探索相比, 发展阶段学者对红色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加的丰富, 涉及的行业也较多, 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 研究红色旅游的现状和问题, 如余凤龙、陆林、陈志永和李育等对红色旅游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认为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的发展大有前途, 但是又存在许多的问题, 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10]。第二, 怎么样进行红色旅游的发展, 提出了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如王亚娟和黄远水对在红色旅游发展之初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归纳, 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1]。第三, 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 发展阶段学者认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红色旅游发展的文化就会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有些学者对整个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索, 有些学者针对不同的地区发展形势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探讨, 如毕剑通过对我国大量红色旅游实例、事例的分析和总结, 概括出我国红色旅游开发的几种常见模式:红绿结合模式、红古结合模式、红色演出模式、博物馆模式、旅游节庆模式、红色主题公园模式、体验参与模式[12]。第三, 红色旅游的产品和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想法, 如何开发红色旅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研究红色旅游的过程中, 学者也对红色旅游的资源的开发和产品的设计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如戴欣欣对井冈山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包括开发原则、开发方式、红色旅游产品创新开发途径、旅游产品开发的保障体系等4个方面[13]。
3.2 红色旅游共生
以“红色旅游”+“共生”为关键词,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搜索, 笔者发现学者对红色旅游共生的研究从2004~2013年底, 仅仅只有21篇, 数量很少, 如表2。目前红色旅游研究虽然较多, 但是共生的理念引入旅游研究时间较短, 红色旅游与共生概念的结合也只是处于萌芽的阶段。
本文根据学者对红色旅游共生研究的成果数量和内容对萌芽阶段的特征进行分析:2004~2009年期间, 学者们只是在对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提到了共生的一词, 认为可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和谐共生的发展, 如杨效忠和王庆斌等在研究皖西红色旅游发展中就提出独立型、共生型和依托型三类A级红色景区创建模式, 梳理了红色旅游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资源的保护方式和保护体系[14]。但是没有对红色旅游概念进行阐述, 2010年后, 共生的理念被广泛的运用到旅游行业, 红色旅游共生的相关研究也继续发展, 共生已经在旅游界进行了明显的阐述, 但是红色旅游共生的机理还是没有明确的研究, 但是在旅游共生研究的基础上, 红色旅游共生的研究也有其自身的成果, 有些学者利用共生理念对红色旅游的资源整合、区域的构建、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 如何海斌和王荣林利用共生理论, 分析长治市红色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 提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的三个层面, 即同质共生层、异质共生层与外部竞合层[15];叶甬渝结合自然界的共生理论分析川渝两地红色旅游共生的条件, 并基于共生理论提出发展川渝两地红色旅游共生的对策[16];高科和刘海洋通过对共生理论和红色旅游的研究回顾, 从产业、区域、产品、管理、利益、文化等6个方面构建了红色旅游的共生发展模式, 并提出了吉林省红色旅游共生发展的路径[17]。
3.3 红色旅游绩效
以“红色旅游”+“绩效”为关键词,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搜索, 作者发现学者对红色旅游绩效的研究从2007~2013年底, 仅仅只有16篇, 数量很少, 如表3。红色旅游与绩效的研究处于萌芽的阶段。
本文根据学者对红色旅游绩效研究的成果数量和内容对萌芽阶段的特征进行分析:这个阶段主要以研究湘潭为主, 学者们对红色旅游绩效进行探讨, 曹红春在研究国内外关于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文献的基础上, 试图将服务质量理论应用到红色旅游景区中, 通过实证研究, 探讨期望服务水平、感知服务绩效以及两者之间的差距与景区顾客即游客满意度的关系, 并构建研究模型, 从而为红色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者制定措施改善服务质量提供建议、对策[18];邹艳基于功能视角, 运用模糊数学模型和层次分析法, 从绩效评价出发, 对红色旅游节事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19];阎友兵和殷建立基于社区居民视角, 从政治、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构建含有13个测量指标的红色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各指标权重, 并对韶山展开实证分析[20]。
4 旅游共生的研究内容
26年来, 我国旅游共生研究内容丰富, 多样, 本文通过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后整理得出, 至今为止我国对旅游共生的相关研究内容大概可以归纳为理论研究、热点问题讨论以及个案研究3个方面。
4.1 旅游共生的理论研究
4.1.1 关于旅游共生的内涵
对共生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和定义, 是研究共生问题的基础之一。共生理论 (Symbiosis Theory) 最先发展于生物学领域, 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对共生进行明确的定义:共生是相互性活体营养性联系, 是一起生活生物体某种程度的永久性物质联系。200多年前, 经济学家也发现现实经济中也存在共生的现象, 时至今日, 共生理论的研究也渗透到其他各领域, 但不同的领域对共生的界定也不同。就旅游行业而言, 由于迄今为止学者们在实际研究中运用“共生”概念的目的各有不同, 所以“共生”一词的定义众说纷纭, 但目前学者们对“共生”的定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共生的“三要素” (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 对旅游“共生”进行界定, 认为共生是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 通过共生介质和共生界面形成的具有一定形式的关系, 如《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 (吴泓、顾朝林, 2004) 、《闽台旅游合作的共生模式研究》 (张健华、陈秋华、余建辉, 2008) 等。二是认为共生内涵包括同质共生和异质共生两个层面, 如《共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钟俊, 2001) 、《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互动型红色旅游区的构建》 (黄细嘉、邹晓瑛, 2010) 等。
4.1.2 关于共生的“三要素”
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是共生的三个基本的要素, 学者们对旅游共生的探究都是从这三个要素着手。班倩倩 (2013) 对长江三峡旅游景区共生空间结构的要素进行了阐述, 从共生单元, 共生模式, 共生度三个方面进行了适用性研究的分析[21]。唐仲霞、马耀峰和魏颖 (2012) 对青海和西藏两个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关系进行研究[22]。陈玉涛 (2011) 对黄河三角洲区域旅游的共生模式进行探索。[23]。孙长青和孙冬玲 (2012) 选取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的旅游资源、人均GDP、人均旅游产出、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四个参数作为共生单元的质参量, 选取理念、活动、视觉三个参数作为共生单元的象参量, 对其进行共生单元的定性、定量分析[24]。黄细嘉和邹晓瑛 (2010) 以江西南昌地区为例, 研究城乡互动型红色旅游区的理想共生模式, 对构建互动合作共生模式的城乡红色旅游区进行探讨[25]。共生研究发展至今, 学者们对共生模式的相关研究是最多的, 共生单元的研究没有单独的研究, 许多成果也只是作为一些模式研究中的一部分或者是其他研究竞合机制中的一部分, 单纯研究共生环境几乎是没有, 仅仅少数只是在文章中有所提及, 如朱德亮和张瑾 (2012) 在研究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中, 以无锡影视基地为例分析了旅游开发的共生环境[26]。
4.2 旅游共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有关近年来旅游共生研究的热点问题, 作者通过近期学者对旅游共生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发现, 旅游共生的相关研究内容复杂, 多样, 杂乱, 研究的热点较多, 如区域旅游、乡村旅游、旅游共生空间结构、旅游共生机制、古村落旅游共生、利益相关者共生、旅游与环境共生等都是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近期学者对旅游共生的研究成果, 选择目前几个比较热点的问题进行分析, 如下所示:
4.2.1 区域旅游共生问题
目前区域旅游对产业发展的融合和对经济的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 因此区域旅游在学术界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自20世纪80年代学者引入共生理论, 作为旅游同质共生研究类型的一种———区域旅游合作一直是旅游研究的重点, 近期学者们对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探讨较多。王东红 (2009) 打破前人仅从经济学角度诠释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惯例, 在共生理论的视角下对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进行了探讨研究[27]。在探讨如何实现区域旅游发展、区域旅游共生均衡的最理想状态, 袁尧青和文红 (2011) 认为其措施与途径主要有:强化区域旅游共生单元合理分工;整合区域旅游共生单元品牌与形象, 共拓市场, 提高整体吸引力;加强共同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激发区域旅游发展创新, 强化区域旅游整合机制;完善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网络, 完善旅游发展调控机制。为了解决由于“政区分割”产生的旅游发展问题[28]。张慧霞和刘斯文 (2006) 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为例, 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点、线、面合作模式, 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促进该地区旅游共同发展[29]。
4.2.2 乡村旅游共生问题
现在人口从乡村涌入城市成为一种趋势, 导致我国城市人口众多, 虽然城市资源丰富但是毕竟人均占有资源较少, 为了减轻城市压力, 也为了提高农村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乡村旅游成为现在人们关注的热点, 但是如何发展乡村旅游, 学者们煞费苦心寻求多种解决之道, 如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近几年研究者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共生”研究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邹统钎, 陈序桄 (2006) 考虑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 针对外来经营者和本土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提出乡村社区和外来企业“双赢”的经营者共生模式, 主要包括共享机制、协调机制、一体化机制[30]。易开刚和俞富强 (2010) 基于共生视角, 针对“农家乐”经营不规范、卫生不达标、服务质量欠缺等问题, 对“农家乐”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 提出“股份+合作社”式的“农家乐”新型经营模式。
4.2.3 旅游共生空间结构的问题
班倩倩 (2013) 以旅游景区和节点城市为基本共生单元, 以水陆空交通网络为共生界面, 对旅游共生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 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长江三峡旅游景区共生空间结构演变过程, 分为4个阶段:发展初期 (1992~1997) 、发展期 (1997~2003) 、成长期 (2003~2009) 、后三峡旅游时代 (2009年以后) , 此外对旅游共生空间结构形成原因进行探索, 认为主要有自然演化, 发展干预两个因素。陈志军 (2008) 分析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理论及区域旅游系统的内部形态结构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 并将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划分为点状模式、放射模式、凝聚模式和扩展模式4种类型。牟红和雷子珺 (2013) 对旅游共生的空间结构成因有类似的想法,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原生轴、共生廊、构造带、基底圈在内的长江三峡旅游共生空间时序结构, 并根据空间共生要求, 以强化共生边界为目的, 构建了长江三峡“点-轴-圈-网”的旅游共生空间要素结构[31]。
4.2.4 古村落旅游共生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 而非物质遗产大部分都存在于一些偏远的古村落群中, 所以有关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赵红莉 (2013) 为了解决下梅古村落旅游发展存在的资金短缺、开发商与村民利益冲突等问题, 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出共生模式来实现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并提出一体化共生是古村落旅游利益相关者共生的理想组织模式[32]。毛长义、张述林和田万顷 (2012) 为了更有针对性的开发各类型古镇旅游, 根据现实条件等方面的差异, 提炼出3种基于区域共生的古镇旅游发展驱动模式, 即城市居民游憩需求驱动下的“古镇-城市”共生模式、旅游热点 (线) 带动下的“古镇 (村) -景区”共生模式和旅游良性竞合下的“古镇 (村) -古镇 (村) ”共生模式, 然后探究各类型古镇与区域的共生特征、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和驱动策略。以重庆1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 通过区域特征、区域格局分析, 分成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渝东南等3种空间类型, 从区域共生视角分别深入探讨了各类古镇旅游驱动发展对策[33]。刘仕瑶 (2012) 明确的提出近年我国的古村落是旅游开发的热点, 还以贵州青岩古镇为例,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对当前古村落旅游开发所面临的矛盾进行探讨, 并提出了建立保护式开发的途径, 以促进旅游开发与古村落保护的共生。
4.3 旅游共生的个案研究
旅游共生研究中利用共生理论分析案例的文章占了论文数量的很大部分,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王金伟和王士君 (2010) 以汶川地震后的四川为例, 构建包括产业共生、区域共生、管理共生、利益共生、文化共生和环境共生6个方面的黑色旅游共生模式[34]。郭文和王丽 (2008) 在理论界所公认的“无锡模式”一体化共生的基础上, 对依托管理主体的特殊性、区位及选址市场优越性、影视与旅游产业融合性及文化同存的“四位一体共生”运营模式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管理共生、产业共生、区域共生和文化共生4个方面[35]。杨桂华 (2005) 利用共生理论构建包括生态旅游的主体-生态旅游者、客体-生态旅游资源、媒体-生态旅游业和载体-生态旅游环境4个方面在内的生态旅游四维目标模式。邹统钎和陈序桄 (2006) 从共生理论入手, 将乡村旅游目的地当地经营者及外来经营者纳入共生单元范畴, 基于共生理论研究中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之“经营者共生”战略。在此基础上, 结合北京怀柔区北宅村的情况, 以鹅和鸭农庄为例, 对“分工共生”和“合作共生”两种经营者共生模式进行深入探讨[36]。
5 结语
旅游指南 篇8
关键词:数字旅游,虚拟旅游,智慧旅游
一、数字旅游、虚拟旅游及智慧旅游概述
1、数字旅游、虚拟旅游及智慧旅游的定义
(1)数字旅游的定义
数字旅游的主要内涵是:以“3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决策支持系统、电子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它主要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监管与服务,同时为旅游企业提供形象展示、产品销售等功能, 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综合性的服务。
(2)虚拟旅游定义
目前普遍认为:虚拟旅游是以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技术、触摸屏、360度全景体验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为基础,区别于现实旅游,让旅游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到模拟真实旅游场景内容,感受到旅游风光的一种全新旅游体验活动。
(3)智慧旅游定义
一般认为智慧旅游是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智能数据挖掘、高性能信息处理、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旅游体验活动中的应用,为旅游业各主体包括旅游者、景区、 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提供相关旅游信息的一种新兴旅游形态。
2、数字旅游、虚拟旅游和智慧旅游的特点
(1)数字旅游的特点
数字性。数字旅游的技术支撑有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等空间信息技术与网络/Internet、计算机技术等信息化技术。
整体性。数字旅游涵盖了政府、各级旅游企业、旅游者;同时数字旅游是以旅游信息为核心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涉及旅游活动全部要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实时性。计算机信息系统及时更新旅游信息、服务信息,为旅游政府、企业、旅游者提供最新的旅游动态。
客观性。数字旅游基于GIS技术的数据信息等具有客观、公平性。
(2)虚拟旅游的特点
虚拟性。游客感受到的景点是由虚拟现实技术、3D技术合成的,人们只是通过互联网欣赏一个模拟的场景。
自主性。游客可以通过互联网,根据自己的喜好、时间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和旅游方式。
经济性。虚拟旅游系统,让游客不受时间、天气等的影响,不用在吃、住、行等方面花费时间与金钱。
安全性。一是不存在游客旅游安全问题。二是旅游景点的文物、设施等不被旅游者破坏。
(3)智慧旅游的特点
智能性。智慧旅游的主要应用对象有智慧政府、智慧企业、智慧景区、智慧游客。这四者能充分说明智慧旅游的智能性。
及时性。游客通过智能客户端及时获取相关旅游信息并互动;同时,政府、企业、景区的旅游信息能够及时传递。
个性化和人性化。智慧旅游能为每一个旅游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而且比较注重全程体验,充满人性化。
二、关于数字旅游、虚拟旅游和智慧旅游的异同点比较
1、对数字旅游、虚拟旅游及智慧旅游的相异点辨析
(1)提出背景不同
数字旅游是在戈尔1998年提出“数字地球”的大背景之下产生的,其概念也来源于“数字地球”。上个世纪90年代,虚拟现实技术与旅游业迅速结合,虚拟旅游也应运而生。国外并无智慧旅游的提法,它是我国学者基于“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概念创造性地提出的。
(2)涉及主体不同
数字旅游的主体是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主,各企业和旅游者为辅。其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了政府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
在虚拟旅游活动中,游客通过虚拟旅游网站获得现实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和知识;旅游企业则将景区产品设计展示出来,让游客感受,并获取反馈意见,并做进一步的改善。
智慧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广泛, 主体也多,因此需要政府主导。其主体包括了旅游政府部门、景区、企业、游客等。
(3)技术支持不同
数字旅游的关键技术包括有宽带网络和电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多元数据库技术、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技术、多种软件集成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等。
虚拟旅游的主要技术支持有以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触摸屏、360度全景体验技术、三维动画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智慧旅游的技术基础包括云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Web2.0技术、三网融合技术)、3G、4G移动通讯技术、传感技术、云计算、物联网、高速无线通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
(4)研究层面不同
数字旅游服务可分为政府层面、旅游景区层面、旅游企业层面、消费者信息获取平台层面等。政府部门把握着一个地区的数字旅游发展方向,起重要作用的就是旅游电子政务。
虚拟旅游的研究层面主要包括了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和旅游者。旅游企业建立虚拟旅游场景,旅游者通过互联网进行旅游活动。
智慧旅游包括智慧政府、智慧景区、智慧企业、智慧游客四大部分。
(5)应用范围不同
数字旅游的研究重点包括了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景区以及旅游消费者等,它是对旅游信息化理论的研究和实际应用的一个初步构建,以旅游电子政务建设为主。
虚拟旅游让旅游者足不出户就可饱览天下美景,把 “景点搬回家”,是对传统旅游的颠覆。它主要以旅游电子商务和旅游企业网站的建设为主。
智慧旅游是在数字旅游、虚拟旅游二者的基础上再发展的,是旅游信息化的发展高潮,涵盖旅游电子政务建设、 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企业网站建设等宏观和微观各个层面。
(6)旅游者旅游方式和所需费用不同
数字旅游的出现,改变了人们旅游的方式。游客可通过平台检索信息及相关资讯、预定门票、酒店等。
虚拟旅游足不出户但仿佛身临其境,不会有交通费、 住宿费、餐饮费、娱乐费等费用产生。
智慧旅游在这一层面与数字旅游比较相似,方便了旅游者活动,也会发生旅游费用。
(7)涉及旅游要素不同
数字旅游、智慧旅游都是现实旅游活动,必然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而虚拟旅游活动中,不会涉及到食、住、行、游等要素。
(8)对旅游环境影响不同
同理,数字旅游和智慧旅游或多或少对旅游环境会造成一些影响;虚拟旅游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2、对数字旅游、虚拟旅游及智慧旅游相似点研究
(1)终极目标相同
这三者都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结果。虽各有侧重,但它们的发展终极目标都是为使旅游业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2)研究方式相近
三者的发展路径和研究方式极为相似。学术上都是从概念、内涵,再到建设框架体系及对旅游行业发展的意义和积极作用等开始研究。
(3)技术基础相似
都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技术基础。
(4)都对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决策有重要影响
信息化使旅游者面临更多选择,网络技术和旅游平台都在影响旅游消费者的决策。
(5)都对旅游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者都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对信息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1、政府应加强网络信息旅游的建设
政策方面,规范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网络方面的法规,同时积极支持旅游信息化发展。资金人才方面,我国的信息技术不先进,主要原因是研究资金不足和人才缺乏。政府应加大对旅游信息化研究的资金支持,加强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世界各地人才。 宣传方面,政府应该利用媒体等各种平台,积极宣传数字旅游、虚拟旅游及智慧旅游,促进旅游信息化的发展。
2、以游客为中心整合旅游信息资源
智慧政府、企业、景区与智慧游客相互沟通链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以游客为中心的信息服务系统,满足游客各种需求,使旅游活动变得更加便利。
3、提升旅游景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鼓励景区管理部门对旅游设施进行改造,提高旅游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游客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鼓励大型旅游信息服务运营商根据游客身份特征、经济条件、兴趣爱好、地理位置等自动编排并推送有关信息,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旅游信息服务。
4、丰富旅游产品类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开发出更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旅游指南 篇9
关键词:信息论,冗余,翻译误差,旅游指南
2011年, 西湖作为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将自身蕴含的历史文化与美丽的自然景观一起推向世界, 给杭州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对各类旅游宣传资料的英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旅游宣传资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指南信息量大、文字冗余度低的特点满足了游客短暂阅读的需要。然而在英译过程中, 如何在保持原文风格的同时, 确保各类信息的有效传递是译者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尝试从信息论的角度分析《杭州旅游指南》中出现的极少数英译误差, 并提出修改建议。
1 信息论概述
信息论最早由美国数学家Claude E.Shannon提出, 旨在解决数据的压缩、存储及传递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 信息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发展起来, 最近甚至被应用于语言的研究。根据Shannon的模型 (Usher, 1984) , 信息传递的过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信息传递的过程包含了五个要素:信源、编码器、信道、解码器和接收者。每个要素都对最终解码所得的信息2起到部分的决定作用。首先, 由信源发出的信息1被编码成了某种特定的信号。当这些信号通过信道的时候, 会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噪声的干扰。也就是说, 这些信号所包含的信息1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 甚至完全消失。因此, 接收者解码获得的信息2往往与最初的信息1有差异。
2 信息论与翻译
Nida最早将信息论引入翻译研究 (Nida, 1982) , 在他看来, 翻译过程可以用简化了的Shannon模型来表示:
Nida的翻译模型包含了两个步骤:首先, 译者接收原文S发出的信息M1, 成为整个过程的第一位接收者R1;译者随即转换身份, 成为以接收语编码的信息M2的信源S’, 并将M2传递给译文读者。与其他涉及信息传递的过程一样, 翻译的结果不仅与信源和接收者有关, 也会受到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原文的语言特征、文化内涵;原作者的宗教、偏见等等;还有译者的个人因素, 包括他的文化背景、翻译行为的目的, 以及采用的翻译策略等等。因此R2最终接收到的M2与原始的M1相比不可避免地会有偏差。
既然翻译可以被理解成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 自然可以用信息传递的规律来减小这些偏差。根据Shannon的模型, 我们须要将以下四种因素考虑在内:传输负载、信道容量、冗余和噪声。
2.1 信道容量与传输负载
信道容量指的是在信道中能够可靠传输的最大信息量, 无论哪一种信道, 都有传输量的上限。在翻译的过程中, 信道容量可以理解成是接收者理解信息的能力, 也就是解码能力。信道容量取决于接收者个人的文化素养, 是原文作者与译者、译者与目的语读者之间文化共识的标尺。
传输负载可以用信号中所含的新信息量来表示。换句话说, 就是信息的难度。如果信源发出的信号中新信息的含量过高, 接收者依靠有限的解码能力, 无法完整的解码, 这种情况就是信息过载。合适的信息包含的新信息量应与读者的解码能力相适应。但我们也注意到, 目的语读者并不在原文作者编码时所考虑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 翻译过程最终的接收者最初并不是交际过程的一部分。尽管简化模型中两个过程的传输负载表面上保持一致, 但目的语读者因为缺乏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 信道容量与原文读者相比有不足, 因此译者与译文读者的交际效果不如原文作者与原文读者之间的交际效果 (廖七一, 2000) 。
2.2 噪声
噪声是指来自系统内外对信息传输造成干扰的一切因素 (王金波、王燕, 2002) 。翻译过程中译者和读者在编码和解码时的情绪状态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噪声。为了克服噪声的影响, 译者需要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重复或叠加。
2.3 冗余
冗余度在数值上是信道中的总信息量减信号中所含实际信息量的差。在交际的过程中, 冗余信息指的是出现超过一次的相同信息, 用于克服噪声或者减轻传输负载。也就是说, 为了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完整地传递给接收者, 译者在编码时需要连同原文中的冗余信息一起进行编码。这样一来, 接收者可以在冗余信息的帮助下克服噪声的干扰, 更加顺利地进行解码 (廖七一, 1996) 。但这并不代表冗余信息越多越好, 特别是在语际交际的过程中, 两种文字体系中的冗余度并不能单纯地等效, 如果译者将原文中包含的冗余信息完整地进行编码, 就容易造成信息过载, 读者依靠有限的解码能力得到太多重复的信息, 可能失去阅读兴趣。
3 信息论与翻译误差分析
根据目的论, 判断译文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在目的语环境中实现既定的目的。因此, 任何阻碍这一目的实现的因素都可以被视作翻译误差。诺德将翻译误差进一步分为四个层次:语用翻译误差、文化翻译误差、语言翻译误差和特定文本的翻译误差 (Nord, 2005)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 产生这些翻译误差的原因或多或少都与忽略了上述四大要素之间的“平衡”有关。
杭州自2010年起, 在市内和景区密集地设置了旅游咨询服务点, 提供多种语言版本的旅游指南, 并保持每个季度对封面设计和内容进行更新。从中文版的内容来看, 旅游指南的设计、排版都符合旅游宣传文本的特色。而英文版的内容严格按照中文原版进行翻译, 整体的翻译质量上乘, 很难发现语言上的翻译误差。因此, 以下仅针对旅游指南英译本中出现的极少数语用翻译误差及文化翻译误差进行分析。 (1)
3.1 语用翻译误差
语用翻译误差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缺乏接收者为中心的意识, 在解决语用翻译问题时策略不足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在译文中保留了对接收者无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堵塞了信道, 可能造成其他有价值的信息无法占据足够的信道容量而被扭曲或缺失。在这种情况下, 译者可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 必要时用与接收者解码能力相适应的新信息来替代原有信息, 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西湖龙井茶有狮 (峰) 、龙 (井) 、云 (栖) 、虎 (跑) 、梅 (家坞) 五个品类, 以狮峰龙井为上品, 且以“明前茶”为上乘珍品。 (28)
West Lake Longjing Green Tea can be divided into fi ve categories, including Lion (Shifeng) , Dragon (Longjing) , Cloud (Yunqi) , Tiger (Hupao) and Mei (Meijiawu) .Among them, the Lion is of the first grade, whose“Afore TombSweeping Day Tea”is the most precious. (28)
上例在介绍西湖龙井的五大分类时使用了分类名称中部分汉字的英文意思, 比如“狮峰龙井”, 就截取了“狮”字, 并将其翻译为“Lion”。这种做法已经成为西湖龙井对外宣传的固定译法, 本身并无不妥, 但译者却用拼音直译的方法保留了原文中标注的产地信息。事实上, 对于国外游客来说, 他们更可能将这些拼音理解成“Lion”等词在中文中对应的说法, 而非各种茶叶的实际产地。因此, 这些陌生的信息显然是多余的, 起不到任何解释的作用, 还可能使读者失去阅读其他信息的兴趣, 理应删去。
……573平方公里的湖面, 它曾获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称号。 (58)
The Thousand-Island Lake covers 573sq.km and has been granted the honorary titles of national key scenic area, national AAAAA scenic area. (52)
上例中出现的“5A级景区”是中国特有的景区环境设施评级方式, 国内游客即使不了解千岛湖, 也可以根据自己熟知的其他“5A级”景区做出判断。但对于国外游客来说, 离开了评级标准, 这样单纯的标注不具有任何参考价值, 也不能博得好的印象。因此直译的“AAAAA scenic area”不如“one of the top-notch scenic areas”更能实现宣传的目的, 也省去了解释评级标准的麻烦。
3.2 文化翻译误差
所谓文化翻译误差, 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理所应当地将属于旅游地文化特色的内容直译出来。这些内容对原文读者来说意义特殊却简单明了, 但目的语接收者因为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 无法与原文读者解码出相同的传输负载。这种情况下, 译者必须主动地添加解释性的新信息, 提高译文的冗余度, 以保证原文的信息完整地传递出去。
相传, 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祝同窗共读之地就在此处。每周六上午有相亲大会。 (10)
Today’s Wangsong Academy was the one rebuilt in2002.It was here that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folk story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11)
中文原版的旅游指南在对万松书院进行描述的时候, 除了提到《梁祝》的故事以外, 也介绍了如今的万松书院作为青年男女的相亲圣地继续延续着美好的爱情故事。国内游客对《梁祝》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 很容易理解万松书院如今的演变。但国外游客仅依靠拼音标注的两个主人公的名字显然无法将信息完整地解码。可以在此处添加《梁祝》的惯用译法“The Butterfly Lovers”作为解释, 或简化为“a famous tragic love story”来烘托这个景点的背景气氛。这样一来, 译者不必因为担心读者缺乏背景知识而被迫略去后面关于相亲圣地的介绍, 使该景点的特色荡然无存。
……以狮峰龙井为上品, 且以“明前茶”为上乘珍品。 (28)
Among them, the Lion is of the fi rst grade, whose“Afore Tomb-Sweeping Day Tea”is the most precious. (28)
上例中提到的明前茶之所以珍贵, 是因为在清明节前采摘, 较少受虫害侵扰, 同时由于气温较低的缘故, 发芽率比其他季节的茶叶要低, 因此有“明前茶, 贵如金”的说法。对于国内游客来说, 只要知道“明”字指的是清明, 这种茶名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可是对于不知清明是何时的国外游客来说, 即使译者添加了冗余信息“Afore Tomb-Sweeping Day”, 仍然无法帮助其明白其中的关键, 甚至还可能误解成是扫墓时用的茶叶, 或者扫墓时需要随身携带的茶叶等等。游客无法从名称上体会到茶叶珍贵的原因, 自然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反而略去有关清明节的介绍, 直接标注出采摘的时间和气温条件, 有效地提高了译文的冗余度, 更容易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4 结语
旅游指南的英译涉及较多的文化意象,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更多地将接收者考虑在内, 以避免各类翻译误差的产生。将信息论应用于翻译研究, 为翻译质量的判定提供了更加客观的标准。能否将该理论的其他规律导入翻译过程, 进一步开展跨学科研究有待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Taber, Charles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 1982.
[2]Nord, Christiane.译者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张美芳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3]Usher, M.J.Information Theory fo Information Technologists[M].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LTD, 1984.
[4]廖七一.论翻译中的冗余信息[J].外国语, 1996 (6) :47-51.
[5]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译林出版社, 2000.
旅游指南 篇10
一、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分析
1. 观光旅游(sightseeing tour)
在《旅游服务基础术语》中规定,观光旅游是“以参观、欣赏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为主要目的和游览内容的旅游消费活动”。在观光过程中,可以陶冶性情、学习知识、锻炼体力和磨砺意志。
“观光”一词出自《易经》“观国之光”,即巡游其他地区以扩大见闻,了解实情。观光旅游是目前最基本的一种旅游形式,它是以观览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社会风情、博物馆等景观和文化设施,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扩大眼界、增长知识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国外称之为“单纯的观景旅游”。
在进入小康社会之前,国民旅游目的主要是观光。一个人长期封闭在一个环境里(主要是城市),就产生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欲望。由于受到时间、收入、信息和交通等诸多条件的制约,其选择就必然是有限的几个最精彩的地方,如故宫、长城、黄山、桂林、九寨沟、张家界、兵马俑、少林寺等等。这些地方都具备较高的知名度、较强的观赏性和较为良好的可进入性。
在观光旅游中,旅游者的目的性很强、很明确,他一定要看到某些具体、有特色的东西,如绵延的长城、遍布奇松怪石的黄山、如梦幻般仙境的桂林山水。正因为在那个时代里一生中能观光的机会屈指可数,因此每次出游前都是精心策划,游程中不辞艰辛,旅游结束时满载而归。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整个国民的旅游主要是以这种观光式的旅游为主,在整个旅游消费构成中,观光旅游带来的收入也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2. 度假旅游(vacation tour)
度假旅游是“以度假和休闲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一种旅游消费活动”,是指旅游者在长期工作或劳动之余,以休假、疗养等方式来消除疲劳、增进健康的一类旅游方式,所以有人也习惯性的把它称之为休闲旅游。
人们选择度假旅游的目的是为了休闲度假,旅游者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旅途中,他们对景区不需要太多人多雕琢的东西,也不是因仰慕所谓的“大手笔”来看热闹,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平和、宁静、舒心的意境,让自己真正得到精神的调整。“这种旅游,本质上可以说根本不存在明确的目的地,只要达到改换环境、接触自然的要求,去哪儿都可以。”
3. 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的交融
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是相互关联的两个不同层面的旅游形式。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度假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虽然度假旅游是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与观光旅游相比,度假旅游具有很大的独特的个性。旅游教科书概括旅游是“求新求异”实际上是指观光旅游。从心理学的深度剖析旅游需求,观光旅游追求的是“刺激”,即通过“求新求异”获得刺激,从而获得与日常生活全然不同的体验。“刺激”越大,体验越深刻,旅游效果越大;而度假旅游的根源就是“刺激”过度影响身心平衡,因此,度假旅游追求的是“放松”,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获得生理和心理的“放松”,从而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和心理平衡。
为什么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观光旅游开始兴起,而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度假旅游开始出现?众所周知,旅游发展需要两个必要条件:可自由支配收入与闲暇时间。人均GDP达到800美元以后,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条件形成并逐渐成熟,休假制度使闲暇时间有了制度的保障,人们有能力暂时摆脱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通过“求新求异”感受多彩生活的乐趣。人均GDP增加后,旅游条件更加成熟,人们就渴望走得更远,从而可以得到更多的“新、异”的“刺激”,获得更多的心理体验。由于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引领着经济发展,城市居民尤其是大城市居民早于农村居民首先在人均GDP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时,而高度拥挤嘈杂污染的城市环境和工作的巨大压力造成了对城市居民过多的“刺激”,“刺激”过度的城市居民急需“放松”,度假旅游就是放松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因此度假旅游应运而生。
中国旅游业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正在验证这个规律。改革开放之后,最先发展的是入境旅游,主要产品形式是观光旅游。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开始兴起,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初期的主要形式。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内观光旅游业开始大发展,旅游业发展大好形势引起各个省市的重点关注,国内已经有20多个省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随着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和城市居民,人均GDP已经接近或超过3000美元,除了观光旅游发展更加深入以外,多种形式的休闲度假旅游正在迅速发展,成为旅游业重要的一支力量。
二、过度阶段的旅游消费特征
但是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并不是说发展到了度假旅游阶段之后,观光旅游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作为现在的中国旅游市场来说,正处在一个由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休闲型旅游转轨或过度的时期,对于刚刚步入小康的人们来说,过去游历较少,所以对观光旅游很感兴趣,观光旅游仍有很可观的市场;但是以休闲和度假为目的的旅游也已经崛起,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正处在一个齐头并进的局面。在我国,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将在长时期内并存,观光旅游产品与度假旅游产品是不同的旅游产品表现形式,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是替代的关系,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都可以发展到极致。
对于处在多种旅游形式交融阶段的旅游消费者来说,他们在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方面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1. 旅游消费层次不断提高
一般性的观光旅游将会逐步减少,度假旅游、休闲旅游,以及其他一些有特色的旅游将越来越多,旅游的文化内涵将越来越丰富。随着人们旅游消费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人除了通过观光旅游享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外,还会通过一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
许多拥有丰富自然旅游资源的地区除了利用本身资源优势搞好观光旅游外,还结合本地特点开展了很多有特色的参与性旅游活动,例如森林采摘旅游、沙漠探险旅游等,都别开生面,饶有特色。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不少地区,不但具有较富吸引力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很有特色。例如我国一些省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充分利用我国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展示民族风情、民族服饰、民族歌舞,吸引了很多旅游者。一些有特色的、具有文化内涵的专项旅游,将越来越为国内外游客所喜爱。这些都说明了,我国旅游消费的内容将越来越丰富多彩,文化层次不断提高。
2. 旅游消费的个性化
旅游消费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旅游消费模式,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发挥。主要体现在许多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的开发,都开始注重满足游客的个性化要求,不断提高旅游产品的内涵。像登山、探险、采摘、温泉、民族服饰与歌舞、具有传统特色的风味饮食都融入到旅游产品之中,使游客在旅游消费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消费项目。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群自得其乐的度假旅游者在极为普通的一片森林、一泓清泉、一块草原、一条山沟游憩,对于他们来说,每个地方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度假休闲之地。
3. 旅游服务消费多样化
在这种观光旅游与度假休闲旅游并存的形式下,旅游者对于旅游服务的消费选择也有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导游服务的弱化。对于度假旅游者来说,休闲就是彻底的放松。在许多情况下,游客也不需要导游喋喋不休的解说,不想增加大脑记忆和思想的负担,因此传统导游带团式的服务逐渐被弱化。
(2) 自选服务增加。度假服务完全不同于传统团队程式化的服务。从游览、停留、餐饮,到住宿、购物,不同休闲旅游者会有各不相同的要求。游客会按照自己的需要去选择服务项目。比如在餐饮方面,餐饮有时已经不再是只是一种团队餐,而是有点菜、个人套餐、快餐和野炊等多种选择。
(3) 个性化服务的强化。个性化服务比自选服务的内容要广泛。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发展,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服务要求,这也是在目前阶段旅游者消费方面表现出来的一大特点,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以前传统死板的服务项目,有了自己的个性化的要求,他们不会在意这种可以满足自己个性化服务需要而作出的支出。
4. 对“通俗景观”的选择
“通俗景观”,是指那些根本名不见经传、甚至都还没有好好开发的景点。许多城市近郊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人潮似涌,其原因就是人们呼朋唤友,出门换换环境聚一聚,图个轻松快乐和情感交流。这些目的地,实际上就是大自然,就是农村,就是青山绿水,就是田园风光。山东、四川等城市的“农家乐”旅游搞得热火朝天,就是离开城市,把吃饭、喝茶、打牌、摆龙门阵这些本来在城市里就有的日常活动搬到了农民家里。
5. 散客旅游消费逐渐增加,家庭消费成为主流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旅游经验的丰富,传统的团队程式化旅游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一些旅游者,散客旅游者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度假旅游活动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团队大旅游形式已经不适应度假旅游者,他们在旅游过程中更多的是家庭、朋友式的出游为主。在现在的旅游消费构成中,这部分散客旅游消费已占有一定比例,而且呈继续上升的趋势。
6. 滞留性旅游为主,重游率较高
人们的旅游活动不再是以往的快餐式旅游消费,以数量的多少代替质量要求,而是以享受性的休闲度假活动为主要功能,以某一目的地做基本的停留点,展开对周边地区的消费活动。他们在旅游形式上已经实现了从以往走马观花式的巡游到现在下马观花式的滞留性旅游方式的改变
对于旅游者来说,对已经熟悉而改变不大的人文景观再次光顾的兴趣不大;而对容易到达的自然景观,由于从中能感受到自然界的纷繁与变化,又能放松身心,因此重游的机会较大,度假休闲旅游者的重游率也相对来说较高一些。
总之,我国旅游正处于从单纯观光向度假、休闲并进的过度时期,而旅游消费也已经成为我国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必须要客观、科学的分析这一时期旅游者的消费特征,采取恰当的方法、措施,保证我国旅游业平稳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旅游服务基础术语
[2]王大悟:论小康社会的旅游转型[J].旅游科学, 2004 (, 6)
[3]田里:旅游度假区的市场定位与开发方向[J].思想战线, 1998, (6)
[4]任国才: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N].中国旅游报, 2004
[5]王德刚:旅游学概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
当心!《OTC指南》不指南 篇11
适应证指导性错误
自我药疗是在没有医师指导和处方的情况下,个人自我判断、购买、使用OTC的一种行为。自我药疗的范围是由国家药监部门组织医药学专家确定的(称OTC适应证),西药方面有:感冒、咳嗽、咯痰、疼痛、发热、烦躁失眠、晕动病、胃酸过多、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轻度腹泻、腹胀、呕吐、便秘、痔疮、蛔蛲虫病、冻疮、皮肤瘙痒、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湿疹、痤疮、手足癣、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结膜炎、沙眼、外阴阴道炎、缺铁性贫血等。中成药方面:除上述病证外,还有呃逆、胃脘痛、月经不调、郁症、痹症、带下病等。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些《OTC指南》图书却将高血压、肺炎、风湿性关节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肾炎、带状疱疹、角膜炎、老年白内障、骨质疏松、肝炎、慢性盆腔炎等都写成OTC适应证,特别是在中医方面,还称之为可辨证选用的OTC适应证,这是一种误导。因为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等虽为常见病,但这些疾病患者都无法自己判断,也无法掌握疾病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处方药,才能确保安全。
混淆药品双重身份的错误
OTC基本是从处方药转换过来的,在这些药品报批时往往有多个适应证,其中有的适应证适合患者自我判断、自我药疗,于是在限适应证、限剂量、限疗程的规定下,将此部分作为OTC,而患者难以自我判断的部分仍作为处方药。如阿司匹林的处方药适应证为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等,而OTC适应证则仅为解热、镇痛,这就是说阿司匹林这个药具有双重身分(或称双用)。国家对具有双重身份的药品有规定:非处方药部分,必须按国家公布的说明书、包装、标签、专有标志进行审核登记,生产上市;处方药部分,仍按原批准使用的说明书包装、生产和使用。
遗憾的是,在某些《OTC指南》图书中,处方药的适应证被写进了OTC适应证,出现了OTC阿司匹林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抗血栓,OTC泰胃美和胃舒冲剂能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这显然是错误的。
剂量、疗程和途径出现错误
药物使用安全是该药作为OTC的首要条件。因此,大多数OTC剂量适中,疗程较短。例如,OTC泰胃美的用量为一次200毫克,一日2次,24小时不超过800毫克,连续应用不得超过一周。但某些《OTC指南》图书却将400毫克及800毫克的泰胃美也归为OTC泰胃美,规定一次用量400毫克或800毫克,连续服6个月。这一用量和疗程与OTC泰胃美的规定相差太大,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某些《OTC指南》将仅限作乳膏剂及栓剂的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写成内服,将“对乙酰氨基酚,凡服用者禁止饮酒”这一注意事项漏写,这都是一种误导。
旅游指南 篇12
世界旅游发展史表明, 科学技术的革新往往对旅游活动及旅游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互联网作为沟通交流的方式, 是重要的传播媒介[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一方面社会能够提供的旅游信息越来越多, 为人们出行提供方便; 另一方面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逐渐普及,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也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越来越容易实现, 自助游市场日益蓬勃发展。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方式风靡整个社会, 人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粉丝团体、朋友圈, 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心情。以驴妈妈旅游、同程旅游等为代表的旅游APP各具特色, 吃喝玩乐各种信息尽在 “掌”握, 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总之, 智能移动 “微”终端使得旅游更加方便快捷, 甚至可以说 “一部智能手机, 可以让旅游变得随心所欲”; 以 “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碎片化信息为主的表达方式, 旅游 “微时代”来临。面对这一新的市场变化, 对旅游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何通过 “微平台”吸引潜在旅游者, 扩展旅游市场是旅游企业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2 相关概念界定
2. 1 旅游 “微时代”
结合现实及理论发展, 本文为旅游微时代做出以下定义: 借助于互联网的发展, 旅游者通过运用移动智能终端进行自主安排旅游行程, 并通过社会化网络平台以微博、微信、微视频为代表的交流工具互动分享旅游经历, 旅游者更加注重个人微观感受, 同时要求旅游相关企业提供细微服务和关注微营销的新型营销方式的新型旅游时代。其主要特点是 “微终端”、 “微平台微营销”、 “细致入微的服务”。
2. 2 旅游行为和旅游电子商务
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季节、旅游目的和旅游方式的选择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旅游意识、旅游效应和旅游需求特征 ( 周世强, 1998) [2], 对旅游行为的研究不仅可以发现游客的流动及行为规律, 找出行为发生的影响机制, 而且可以丰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同时, 研究还能与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旅游市场营销相结合, 为旅游企业制定经营、管理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具有广阔的应用性。
3 移动终端对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影响
狭义的旅游行为特指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具体游乐活动, 也就是与旅游资源密切相关的旅游者的部分行为; 广义的旅游行为则包括旅游者从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到旅游客源地的整个过程的全部行为。
3. 1 出发前, 旅游者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筹划旅游行程
随着旅游活动大众化、散客化趋势的到来, 旅游活动参与方式正从团队游向以散客自助游转型。为了保证旅游行程的顺利进行, 自助游旅游者需要提前了解旅游目的地各个方面的信息, 对于大多数的上班族而言, 专门抽出时间进行信息收集整理较难实现, 甚至可能会导致对行程的放弃。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为信息收集整理提供了平台, 潜在旅游者可以利用上下班路上等碎片时间进行信息的搜集, 节省了时间。旅游攻略、各种旅游APP等都为旅游者出行提供全面的信息, 而且大多数平台支持在线支付和随时退订, 都保证了旅游行程的顺利进行。由CNNIC发布的第35 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5]显示截至2014 年底, 手机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行度假产品的用户规模达到1. 34 亿, 手机在线旅行预订是移动端增长速度最快的商务应用。
3. 2 旅游途中随时随地分享旅游心情, 刺激潜在旅游者
第35 次统计报告显60. 0% 的中国网民对于在互联网上分享行为持积极态度; 有43. 8% 的中国网民表示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微博, 微信朋友圈、空间等交流平台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分享旅游心情, 美食美景及其他美好的旅游感受通过 “微信息”借助 “微平台”可以产生广泛的影响, 这些美好的方面也是一种潜在的营销, 对分享内容中所涉及到的景区或者游览项目的宣传, 而且可以刺激潜在旅游者走出家门踏上旅途, 朋友们的点赞和评论等互动也会增加旅游者在旅游途中的乐趣; 另外旅游者在旅游行程中对行程中不满意地方的吐槽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由于现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开放性, 一些方面还会引起旅游各个方面的管理部门对所反映问题的重视, 促进问题解决, 优化旅游环境, 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3. 3 良好的自助游感受会成为后续旅游活动提供经验, 更加信任依赖这种方式
旅游者经过自己运用移动终端完成高度符合自己需求的旅游行程, 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无疑这种旅游行程更加符合个人需求。出发前获取旅游信息, 旅游过程中分享旅游心情, 地图导航、酒店预订、门票及车船票预订这些体验, 会为以后的出游提供经验和教训, 好的体验会使旅游者提高对这种新型自助游方式的认可度, 也会更加依赖这种方便快捷的自助游形式, 进一步推动电子自助游市场发展。
4 旅游 “微时代”, 旅游业应对策略
第35 次统计报告显示[5], 目前我国手机旅行预订进入爆发增长期手机网购、手机支付、手机银行等手机商务应用用户年增长分别为63. 5% , 73. 2% 和69. 2% , 远超其他手机应用增长幅度, 手机旅行预订是增长最为快速的移动商务类应用。
4. 1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完善和改进, 以适应旅游者新需求
旅游”微时代”到来, 日益旺盛的自助游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发展本身的需求及个性化的游客需求呼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改进完善。完善有线无线网络覆盖, 公共交通及自驾游所需的交通信息服务, 游客中心信息咨询服务, 权威官方旅游资讯网站建设等, 另外政府应该加强对新的营销方式和平台的监督管理, 严厉打击利用网络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保障旅游者权益。配套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但是旅游业高度发展的重要表现更是迎合自助游这一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4. 2 旅游景区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运用微平台建设智慧景区, 提供网上景区门票预订服务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有效控制调节客流量, 有利于景区的合理健康发展。游客超载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而且会造成景区交通拥堵, 诱发安全事故, 降低游客游览质量。尤其是旅游旺季的热点旅游景区需要有效管理游客,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 通过旅游高峰期游客时空分流管理均衡游客分布, 以减轻环境压力, 提高游客满意度。
4. 3 旅行社改变传统营销策略, 重视 “微营销” 手段的应用
目前, 一些旅游企业的旅游营销的手段大致还停留在传统纸质媒体营销的阶段, 这显然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了各行业营销的主战场的现状不相符。即使有一些旅游企业注意到了信息化浪潮对旅游营销带来的冲击, 但由于依靠个别企业微薄的力量想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营销体系, 从资金和技术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旅游者通过手机APP抢购景区门票和团购享受优惠, 如同程旅游等推出的秒杀活动 “一元抢门票”很受欢迎, 这也是旅游景区调节冬季景区淡季的促销手段, 还有一些则是通过微信上 “点赞”集够一定数量则可以享受免费门票, 这样的活动吸引了很多人参与其中, “微营销”再次证明了其巨大的市场吸引力。
4. 4 旅游企业间加强合作, 共创和谐旅游大环境
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需要各旅游企业加强合作, 涉及旅游的 “食住行游购娱”任何一个环节的滞后都会成为制约旅游发展的短板, 所以各企业齐头并进, 携手共同发展, 合作共赢才是可取之道。为了满足游客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 从细微处着手, 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各旅游企业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 用细节打动旅游者才能把握市场, 固定客源。
5 结语
互联网时代,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使用, 自助游蓬勃发展, 旅游 “微时代 “到来, 移动旅游电子商务前景广大,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 对旅游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紧跟时代潮流, 迎合消费者需求才能保持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峰, 项怡娴, 丁新新.互联网的传播作用对旅游目的地演化的影响—基于婺源的个案研究[J].2013, (5) :147-152.
[2]周世强.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社区发展相协调的旅游行为途径[J].旅游学刊, 1998, (4) :33-35.
【旅游指南】推荐阅读:
学生旅游安全指南及攻略08-29
巴西旅游签证申请指南08-30
学指南用指南家长讲稿05-17
会计指南07-18
行为指南05-31
教学指南06-14
护理指南06-14
《指南》引领06-21
实施指南08-03
应用指南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