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指南

2024-07-18

会计指南(精选6篇)

会计指南 篇1

《会计制度设计》是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课,更是会计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高年级课程,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后续专业课。它是以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其他相关课程为基础,为培养考生会计制度设计的能力和检验考生对会计制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多年来,山东省只在十月份设置一次《会计制度设计》考试,考生应试机会少,考核的内容注重理论性、实务性和应用性形结合。如果考生不能把握一年一度的考试机会,将会影响毕业的时间。因此,考生报考《会计制度设计》时,必须全力以赴进行复习应对考试。为了使考生能够顺利通过本课程考试,本文拟就《会计制度设计》的学科框架、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方法及应试技巧作一一介绍,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1《会计制度设计》的学科框架及重点难点分析

《会计制度设计》是会计法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本教材涉及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各个方面,知识范围广泛,各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从总体框架上看,本教材可分四大方面内容:

1.1 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教材的第一章论述了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阐述了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设计要求、设计依据和设计程序等内容。该部分应重点掌握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该部分的难点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

1.2 会计核算制度的设计方法

教材的第二、四章及十二章系统论述了会计核算制度的设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制度总则设计、会计科目设计、会计核算形式设计、会计凭证设计、会计账簿设计和会计报表设计。该部分的重点是掌握各种设计的原则、内容、作用、步骤及方法。难点是:总则的主要内容;会计科目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的设计方法;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流程、比较与选择;会计报表设计原理和结构要求,会计报表的指标分类及排列顺序。

1.3 会计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的设计

教材的第三章详细论述了不同类型企业会计组织机构的设计原则、要点及其岗位职责的设计。要求区分不同类型企业会计组织机构设计的特点。

1.4 会计事项的监控与核算办法

教材的第五至十一章重点阐述了货币资金、存货、投资业务、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筹资、成本核算、销售和收款等会计业务事项设计的意义和目的、设计的特点、监控与核算方法的设计。该部分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考试考核的重点内容,该部分的每一项内容均可以用简答题或综合设计题的形式考核考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该部分的重点与难点具体有:

2 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巧妙记忆知识点

《会计制度设计》中基本理论知识较多,各种制度的设计方法复杂,意思相似或相近的内容多,考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选择不同的记忆方法。

2.1 比较记忆法

《会计制度设计》中相关联且易混淆的知识特别多,考试中又常常考核这些知识点,考生要想区分记忆这些相似知识点,必须下一翻工夫,我建议考生在系统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相关联且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对比记忆。

2.1.1 各类“设计目的或设计目标”的记忆

教材中涉及并需掌握的“设计的目的或设计目标”的有十处:货币资金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的;存货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的;进货业务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标;销货业务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标;储存业务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标;产品生产成本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的;投资业务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的;固定资产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的;无形资产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的;责任会计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的。仔细研究上述知识点,你会发现这些“目的”中都有“落实责任”、“保证财产安全”、“提供信息”等相类似的内容,这些内容要单独记忆公共使用,不同的“目的”要结合相应业务的特点特殊记忆,如,存货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的只需特殊记忆“控制存货的流动性”和“加强存货资金周转,考核存货的经济效益”即可。再如,产品生产成本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的只需特殊记忆“提供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即可。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2 各类“设计原则”的记忆

教材中涉及并需要掌握的“设计原则”也有十处:会计机构设计原则;会计制度设计原则;会计科目设计原则;会计核算形式设计原则;会计凭证设计原则;会计账簿设计原则;会计报表设计原则;内部报表设计原则;责任会计设计原则;责任中心设置原则。要想记忆这些设计原则的详细要点,必须先了解它们在会计核算中各自的现实作用,联系现实作用记忆这些原则,会更容易区分这些设计原则的不同。如会计机构设计是保证会计制度在组织上的落实,各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情况不同,会计机构设计要有不同的模式。因此,会计机构的设计原则是:要与企业业务类型和规模相适应;内部分工要明确具体;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1.3 各类“意义”的记忆

教材中涉及“意义”的有二十多处,如此之多的内容,不需要考生全部掌握,考生应根据大纲的具体要求,有重点有选择地加以记忆。考生应重点记忆如下几个意义:会计制度的意义;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会计核算形式设计的意义;会计凭证设计的意义;会计账簿设计的意义。

2.1.4 各类“作用”的记忆

教材中涉及并需要掌握的“作用”有七处,考生必须认真领会教材内容后识记这些作用:会计制度的作用;会计制度设计程序的作用;总则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会计科目设计的作用;会计科目编号的作用;会计报表设计的作用等。

2.1.5 各类“特点、特征”的记忆

教材中需识记:会计制度的特点;会计制度总则的特点;内部报表的特点;货币资金的特点;货币资金监控与核算方法设计的特点;存货的特点;存货监控与核算方法设计的特点;进货业务的特点;销货业务的特点;储存业务的特点;投资业务的特点;固定资产的特征;固定资产投资的特征;无形资产的特征。考生应结合《基础会计学》的相关知识记忆这些特点、特征。如无形资产的特征(不具有实物形态;能够在多个会计期间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能够提供的经济效益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与财务会计中无形资产的特征完全一致,考生应联系财务会计知识进行记忆。

2.2 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将知识点提炼出关键字或词,再根据谐音编成容易记忆的词、句或小故事来记忆知识。如会计制度的特点是“目的性、合理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强制性”,我们可以概括为“木盒系在石墙上”即“目、合、系、实、强”的谐音。可以用此法记忆的知识有:会计制度设计原则可以概括为“合协稳统,实效制简”(即合法性、协调性、统一性、实用性、效益性、制约性、稳定性和简明性);会计总则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适灵针统”(即适应性、灵活性、针对性和统一性);责任会计设计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一主可激反重”(即目标一致原则、责任主体原则、可控性原则、激励原则、反馈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等。

2.3 简化记忆法

简化记忆法在系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简化成数字和词记忆知识点。如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有四条内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需要;适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需要;适应建设会计制度、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我们可以记忆为“适应四方面需要”。采用这种记忆方式的还有:会计制度的作用是“五个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是“三个保证,一个保护”;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五个相适应”;会计核算形式的设计原则是“三个相结合”等。

2.4 图表记忆法

图表记忆法是将知识点复杂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使用大括号、流程图、表格等方式列示出来,全面反映知识的全貌,既形象直观,又便于记忆。如原始凭证的种类、记账凭证的种类、账簿的种类、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日记账设计的种类、会计报表的种类可用大括号的形式列示详细的分类项目;提货制、送货制的采购业务流程、销售业务流程,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的控制程序,会计核算形式的程序等可用流程图的形式显示;会计核算形式、商品的核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等可用表格的形式比较记忆。

3 了解试题类型,自如应对考试

《会计制度设计》的考核内容紧扣考试大纲,知识面广,重点突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设计题分值较大,下面就考试题型分别说明如下: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该题型考核内容覆盖面广,几乎涉及到教材所有的章节,多为较细致的知识点。近几年此题型考核的内容越来越注重财经法规及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主要考核考生对易混淆的知识点的辨析能力。例如: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的行为准则,它的内容属于()A、会计法律B、会计行政法规C、会计规章制度D、会计职业道德(答案为C,2014年10月考题)。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会计法规体系构成情况的掌握。

(2)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此题考核内容为知识要点较多的内容。要求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综合性、贯穿性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考生的识记和领会能力,同时也考查其知识的应用能力。虽然多项选择题的答案均来自课本,但由于答案往往是多项并列内容,很容易漏选或错选,所以考生在这一大题中失分较多。这要求考生要深入细致全面地掌握教材内容,答题时要注意知识融会贯通与理解。

(3)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此题主要考核考生对《会计制度设计》中各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要求概念表述清晰、准确、完整。本题对考生技能要求较低,只要平时复习认真,考试时应尽量少失分。

(4)简答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考核内容为教材中大的知识点,可为一段或几段内容。考查的内容全部出自教材,每章都可以出题,问题可大可小,涉及会计制度设计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考生在回答简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答案有多个要点时,必须按教材中原文的要点答题,不用长篇论述;二是答案要点只有二至三个,则答题是必须将各个要点展开,尽可能按教材原文回答全面。例如:简述货币资金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2014年4月考题)。此题答案只需按教材答要点即可,而不需解释。再如:简述无形资产购入业务流程及其控制要点。(2014年4月考题)。此题没有明确的要点,需要自己根据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答案。

(5)综合设计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主要考核考生驾御教材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内容主要分布在教材五至十一章中(每章具体考核的内容,本文在学科框架及重点难点分析中已提及,这里不再赘述)。主要考查考生对会计报表、货币资金、存货、产品生产成本、投资业务、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设计方法的掌握情况。综合设计题考核范围明确,重点突出,分值较高,如果考生对教材五至十一章的内容熟练掌握,答题时要点清晰完整并加以简单论述,就可以得到三分之二的分数。

会计指南 篇2

本准则第六条规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企业(商品流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周转材料的处理

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

三、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一)可变现净值的特征

可变现净值的特征表现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流量,并不完全等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在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以及为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还可能发生的加工成本等相关支出,构成现金流入的抵减项目。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流量,扣除这些抵减项目后,才能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二)以确凿证据为基础计算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直接影响的客观证明,如产成品或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产成品或商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销货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和生产成本资料等。

(三)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指南》发布 篇3

日前,作为2014年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会计师行业交流研讨会的一项重大成果,《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指南》正式发布,旨在为会计师们提供职业判断的指导,并鼓励两岸四地会计师组织自愿借鉴采用或作为本组织制订相关指南的参考基础。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是指注册会计师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执业准则的框架下,运用相关专业训练、知识和经验,作出适合审计业务具体情况、有根据的行动决策。《指南》对职业判断的概念和必要性,职业判断与专业胜任能力、职业标准的关系,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的主要领域,职业判断的决策过程,影响职业判断质量的因素等进行了阐述和讨论,对如何做好职业判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向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指导建议。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指南 3 篇4

请欣赏:《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指南 3》

(六)长期投资的减值

按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地逐项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

可收回金额,指资产的出售净价与预计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其中,出售净价是指资产的出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市场价值等具体情况确定。例如,A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5000000元,由于被投资单位已宣告破产清理,预计未来能够收回的投资为1450000元。则该项长期股权投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1450000元。

对有市价的长期投资,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

(1)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

(2)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

(3)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

(4)被投资单位持续2年发生亏损。

(5)被投资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

对于无市价的长期投资,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

(1)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等环境的变化,如税收、贸易等法规的颁布或修订,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巨额亏损。

(2)被投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因产品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

(3)被投资单位所在行业的生产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被投资单位已失去竞争能力,从而导致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如进行清理整顿、清算等。

(4)有证据表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

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应按照个别投资项目计算确定,如果按照上述判断标准其估计未来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账面价值的,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

已确认损失的长期投资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确认的投资损失的数额内转回。例如,A企业对B企业投资按成本法核算,其投资的账面价值为50000元。B企业为上市公司,由于B企业的股票持续下跌,其可收回金额估计为20000元。B企业应在期末时计提减值准备30000元,则应计入损益的跌价损失为30000元。如果以后期间B企业的股票市价回升至35000元,应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15000元,应冲减的减值准备增加当期收益。处置长期投资时,或长期投资划转为短期投资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七)投资的划转

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投资时,应按成本与市价孰低结转,并按此确定的价值作为长期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与短期投资账面余额的差额,首先冲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不足冲减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拟处置的长期投资不调整至短期投资,待处置长期投资时再进行处理。

(八)投资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

按照本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与投资有关的事项包括:

1.当期发生的投资净损益,其中重大的投资净损益项目应单独披露。这一披露要求是指,应当在利润表中反映投资收益净额(扣除投资损失),如果企业当期出售子公司等所产生的重大的投资损益,应在利润表补充资料中单独披露。

2.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期末余额,其中长期股权投资中属于对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投资的部分应单独披露。这一披露要求是指,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期末余额(账面价值)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反映,其中长期股权投资中对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的投资应在会计报表附表中单独披露。本准则所指的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合营企业,是指按合同规定经营活动由投资双方或若干方共同控制的企业;联营企业,是指投资者对其具有重大影响,但不是投资者的子公司或合营企业的.企业。

3.当年提取的投资损失准备。这一披露要求是指,在会计报表附表中应披露当年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金额。

4.投资的计价方法。这一披露要求是指,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投资的期末计价方法,如短期投资的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等。

5.短期投资的期末市价。这一披露要求是指,应在资产负债表短期投资项目中单独披露,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的短期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市价。

6.投资总额占净资产的比例。这一披露要求是指,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投资企业期末的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账面价值合计占该企业净资产的比例。

7.采用权益法时,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会计政策的重大差异。这一披露要求是指,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会计政策的重大差异,如投资企业的存货期末计价方法与被投资单位不同等。

8.投资变现及投资收益汇回的重大限制。这一披露要求是指,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投资变现及投资收益汇回的重大限制,如被投资单位在境外,由于境外所在地外汇管制等原因,投资收益的汇回受到限制等。

三、短期投资举例

例1:A企业于1997年2月20日以银行存款购入下列股票作为短期投资:

会计分录如下:

借:短期投资――股票(股票A)73200

――股票(股票B)91300

――股票(股票C)719200

贷:银行存款883700

例2:上述A企业1997年5月15日以银行存款购入某公司(股票D)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现金股利的股票25000股,作为短期投资,每股成交价8.7元,其中,0.2元为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的现金股利(不含税,下同),股权截止日为5月20日。另支付相关税费1100元。A企业于6月26日收到股票D发放的现金股利。A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1)计算初始投资成本:

成交价(25000×8.7)217500

加:税费1100

减:已宣告现金股利(25000×0.2)5000

初始投资成本213600

(2)购入短期投资的会计分录:

借:短期投资――股票D 213600

应收股利――股票D 5000

贷:银行存款218600

(3)收到现金股利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5000

贷:应收股利5000

例3:股票B公司1997年5月4日宣告于6月10日发放股利,每10股派2股股票股利,每股派0.1元的现金股利,其他资料如例1和例2。A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1)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15000×0.1)1500

贷:短期投资――股票B1500

(2)分派的股票股利,A企业不作分录,只作备查登记,登记增加股票B股票3000股,由股票股利所得。取得股利后的每股成本为4.99元[(91300-1500)÷(15000+3000)]。

(3)1997年5月31日A企业“短期投资”科目的账面余额如下:

例4:上述A企业1997年6月1日购入B企业1996年1月1日发行的三年期债券作为短期投资,该债券面值总额为300000元,年利率9%,A企业按355000元的价格购入,另支付税费等相关费用1500元,该债券利息到期与本金一起偿还。同时,A企业又购入C企业债券作为短期投资,该债券面值总额为200000元,年利率8%,A企业按254000元的价格购入,另支付税费等相关费用1000元,该债券利息到期与本金一起偿还。A企业作如下会计处理:

(1)计算初始投资成本:

B企业债券C企业债券

债券购入价格 355000254000

加:税费 1500 1000

初始投资成本 356500255000

(2)会计分录:

借:短期投资――B企业债券356500

――C企业债券255000

贷:银行存款611500

例5:上述A企业1997年6月20日出售股票B股份5000股,每股出售价格6.10元,扣除相关税费200元,实际所得出售价格30300元。A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1)出售股票B股票的成本=4.99×5000=24950(元):

借:银行存款30300

贷:短期投资――股票B 24950

投资收益――出售短期股票5350

(2)A企业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科目的账面余额如下:

例6:A企业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其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金额如下:

A企业分别按单项投资、投资类别、投资总体计提跌价损失准备:

(1)按单项投资计提:

应提跌价准备=3200+14200+6500=23900(元)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239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A 3200

――股票C 14200

――B企业债券6500

A企业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元):

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科目账面余额1682350

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23900

短期投资账面价值1658450

(2)按投资类别计提:

股票投资应提跌价准备=1070850-1055000=15850(元)

债券投资应提跌价准备=611500-610000=1500(元)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735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15850

――债券1500

A企业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元):

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科目账面余额1682350

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7350

短期投资账面价值1665000

(3)按投资总体计提:

应提跌价准备=1682350-1665000=17350(元)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735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7350

A企业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元)

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科目账面余额1682350

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7350

短期投资账面价值1665000

例7:上述A企业1997年8月5日出售股票A全部股份,所得净收入(扣除相关税费)72000元。假设A企业按单项投资计提跌价损失准备,则A企业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72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A3200

贷:短期投资――股票A73200

投资收益――出售短期股票2000

例8:上述A企业1997年12月31日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其成本与市价有关资料如下页表。

A企业分别按单项投资、投资类别、投资总体计提跌价损失准备:

(1)按单项投资计提:

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14200

贷: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4200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86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D13600

――B企业债券(11500-6500)5000

A企业1997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元):

1997年12月31日“短期

投资”科目账面余额1609150

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25100(注)

短期投资账面价值1584050

(注:23900-3200-14200+13600+5000=25100(元)

(2)按投资类别计提:

股票投资市价高于成本=1016000-997650=18350(元)

债券投资应提跌价准备=(611500-605000)-1500=5000(元)

由于短期股票投资的市价已恢复,市价高于成本18350元,A企业应在已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范围内冲回。

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15850

贷: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5850

由于短期债券投资的市价仍然继续下降,应补提跌价准备5000元,以保持债券投资跌价准备账面余额为6500元。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50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债券5000

A企业1997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元):

1997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科目账面余额1609150

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6500(注)

短期投资账面价值1602650

[注:(15850-15850)+(1500+5000)=6500元]

(3)按投资总体计提:

短期投资市价高于成本=1621000-1609150=11850(元),表明短期投资市价已经恢复。由于A企业已计提跌价准备17350元,A企业应在17350元的范围内冲回已提的跌价准备:

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7350

贷: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7350

A企业1997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元):

1997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科目账面余额1609150

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7350-17350)0

短期投资账面价值1609150

例9:假如上述A企业1997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资料如下表:

A企业分别按单项投资、投资类别、投资总体计提跌价损失准备:

(1)按单项投资计提:

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14200

贷: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4200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36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D13600

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B企业债券5000

贷: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6500-1500)5000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0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C企业债券1000

A企业1997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元):

1997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科目账面余额1609150

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6100(注)

短期投资账面价值1593050

(注:23900-3200-14200+13600-5000+1000=16100(元)

(2)按投资类别计提:

股票投资应提跌价准备=(997650-986000)-15850=-4200(元)

债券投资应提跌价准备=(611500-609000)-1500=1000(元)

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4200

贷: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4200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0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债券1000

A企业1997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元):

1997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科目账面余额1609150

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4150(注)

短期投资账面价值1595000

(注:15850-4200+1500+1000=14150(元)

(3)按投资总体计提:

应提跌价准备=(1609150-1595000)-17350=-3200(元)

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3200

贷: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3200

A企业1997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元):

1997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科目账面余额1609150

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7350-3200)14150

短期投资账面价值1595000

下接《投资》指南4

★ 投资理财邀请函参考

★ 邀请函模板范文

★ 邀请函格式范文

★ 邀请函范本

★ 邀请函:邀请函

★ 邀请函样本

★ 投资意向书

★ 投资建议书

★ 投资研究报告

日本环境会计指南的特色与借鉴 篇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日本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催生了环境保护的相关战略。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了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防止污染产生的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在联合国影响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2000年,日本提出了建设“循环型社会”的规划,以实现全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配合这些战略、规划,日本制定一系列与环境法规和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环境省为主的日本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了环境会计指南。日本环境厅1999年3月发布了《关于环境保护成本的把握及公开的原则》,规定了对环境成本界定、分类、披露,初步确立了环境会计系统框架。此后,环境省成立“企业环境会计实务研究会”作为与实践单位沟通信息的场所,直接了解对指南的建议。另外,日本管理协会环境会计委员会、产业环境管理协会环境会计委员会、邮政研究所等也进行了环境会计的研究活动。

这一时期,美国、加拿大、德国进行了环境会计的研究。考虑到国内外的研究动向,1999年11月,日本环境厅(现为环境省)成立了“建立环境会计体系研究会”,研究环境会计系统的引入,2000年3月环境省公布了它的研究成果《关于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2000年版)》,它对环境成本的分类、计量作了进一步补充,提出用货币单位和实物单位反映环境效果。此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环境会计体系。2002年3月环境省发布了《环境会计指南(2002年版)》,内容包括环境会计(包括定义、职能、作用、一般条件、构成年要素)、环境会计的基本事项、成本和效果的核算、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至此,环境会计对外部披露的职能进一步明确,环境保全成本精细化,环境保全效果与环境保全对策的经济效果体系化。2003年环境省的调查显示,调查企业中有效回答2795家,回答已经导入环境会计的企业661家,其中上市公司393家,占上市公司有效回答的31.8%,非上市公司268家,占非上市公司有效回答的17.2%。

环境会计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了在实务中运用这些成果,方便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使用,2005年环境省颁布《环境会计指南(2005年版)》,修订了内容如下:(1)引人按照环境保护成本特征的分类。除了环境保全成本按业务活动分类外,增加了按照环境保护措施(如全球变暖措施)对环境成本进行分类的方法。(2)修订环境保全效果。以前的《环境会计指南》都根据“释放到大气中的数量”作为分类标准,而《环境会计指南(2005年版)》使用了更具实用性的指标—“释放的温室气体的体积”。(3)重新整理环境保护对策经济效果这一概念。除了根据确凿依据计算的实际效果外,新增加了在假设基础上估计的经济效果,环境保全活动的经济评价等内容。(4)系统化环境会计披露格式。为了使外部使用者容易理解企业所披露的相关环境信息,要求说明“环境保护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及“环境会计的基本事项”。为使信息易于理解,要求披露的格式更加系统化,并要求提供附属明细表。(5)重新修订内部管理表格。为满足内部环境会计信息的需要,内部管理单位(部门等)环境会计信息要详细计算和管理,并且建议增加各种内部管理表格。(6)其他。指出了对合并环境会计的合并范围、某种合并的方法以及用环境会计数值计算分析的指标。至此日本的环境会计已经比较成熟。

二、日本环境会计指南的特色

1.对外披露与内部管理统筹兼顾。

从国际上看,环境会计朝两个方向发展,其中一个方向是环境财务会计,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1998年通过的《环境成本和负债的会计与财务报告》,这是第一份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系统而完整国际指南。另一个方向是环境管理会计,主要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署可持续发展部(UNDSD) 2001年发布的《环境管理会计:程序和原则》、2003年发布的《清洁和竞争力:企业环境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2005年发布的《环境管理会计的国际指南—公开草案》。也许由于日本的环境会计指南在环境省的领导下完成,日本的环境会计兼顾了对外报告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将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综合在一起,可以说这是一种理想的环境会计模式。环境会计的重要内容环境成本,在《环境会计指南(2005年版)》中,将环境保护成本按照企业与环境间影响关系划分的企业活动类型归类,具体划分为:经营领域成本、上游/下游成本、管理活动成本、研究开发成本、社会活动成本、环境修复成本、其他成本。这样的成本分类有着一环接一环作业链成本的特点,这样的成本划分基本对应于不同的部门,可以用于企业内部环境成本的管理,也可以向外披露。

2. 日本环境会计指南框架设计揭示了企业对环境的回应情况。

日本环境会计指南框架构建的主线是企业应对环境的投入与这些投入所产生的效果,简单说就是投入与产出的设计思想。而环境投入与产出是以追求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必然要考虑的两个基本要素,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现实中优化环境管理、提高效益必须要考虑的两个方面。围绕这一主线展开环境保全的投资和成本、环境保全的经济效果,与无法货币计量的其他效果以及成本与效果的比较等内容,涉及了研究与开发、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社会活动、事后修复等各个领域,因而日本环境会计指南是追求效益的、非常务实的设计。

3. 兼顾了微观与宏观需要。

日本环境会计指南的设计,微观上考虑了对外披露与内部管理的需要,宏观上也考虑了政府环境管理的要求。日本《环境会计指南(2005年版)》中增加了环境保护成本按照环境保护措施分类的方法,不同企业的同一性质的成本数字汇总,可以得到每一措施的企业相关成本。企业环境保护效果中有投入资源减少(能源、物质、水)、废弃物(废水、废气、废物)排放的减少等都可以宏观汇总,这些宏观数据利于政府掌握执行不同环境问题对策投入的成本情况,便利于制定相应措施。

4.规范具体、可操作性强。

由于日本制定环境会计指南的过程中,通过会议讨论和调查的方式,不断征求企业的意见和企业环境会计处理情况,使得日本环境会计指南与国际上环境会计的文件相比,具有规范具体、操作性强的特点。《环境会计指南(2005年版)》包括了对外披露的报表格式、企业内部管理表格,还对环境保护成本按照产品、部门、成本类别等的归类以及分析中使用的指标都有具体的说明;鉴于环境保护带来的收益有的能用货币计量,有的还无法计量或很难计量,环境会计采取了货币计量和实物计量两种方法,对环境保护成本、环境保护的经济收益采取货币计量的方法,对环境保护收益采取了实物计量的方法,这增加了环境会计的可操作性。

5.“大成本”概念。

《环境会计指南(2005年版)》中的环境保护成本,既包括成本性支出,又包括费用性支出;既包括发生在生产领域的成本,又包括发生在研发、购销、管理等非生产领域的成本,是“大成本”概念。

三、对日本《环境会计指南》的借鉴

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内容还混在一般会计科目中核算,外部投资者无法了解企业潜在的环境风险,政府部门无法详细了解环境政策的执行情况,内部的管理者无法展开环境管理。日本的环境会计在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有的比较成熟,值得借鉴。

1.借鉴日本经验建立我国《环境会计指南》。

我国自1996年引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后,取得认证的企业迅猛增加。1996年只有4家通过认证,而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统计截至2007年底达30489家。环境会计是环境管理的神经系统、有效工具。随着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外部信息使用者也需要了解企业环境保护的情况。鉴于此,可以选择一部分通过认证的企业进行调查,了解环境会计对外披露和内部管理的情况。由于日本的环境会计指南考虑了引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需要,可以与我国企业沟通了解日本环境会计指南可用之处,然后结合我国企业的先进做法和实际情况,建立我国的《环境会计指南》的草案,在样本企业试行,然后根据试行的经验不断修改完善,在全国范围内鼓励企业采用。

2.借鉴日本经验制定《环境会计指南》时考虑政府宏观管理的需要。

政府宏观管理需要相关宏观数据的支持,而这些数据来自微观企业,因而企业的数据是政府宏观管理的基础。企业环境会计数据要满足政府管理需要是会计目标的一个方面。环境会计的数据要满足未来政府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的需要,实现宏观与微观的衔接;也要满足专门环境宏观管理的需要,如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情况的了解。日本《环境会计指南(2005年版)》中将企业环境保护成本按照环境保护措施分类的方法是可以考虑借鉴的,考虑我国是农业大国、水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大,可以将土壤环境相关的保全相关成本、水环境相关的保全相关成本、地质环境保全相关成本单独列示。企业环境保护效果中,列示投入资源(能源、物质、水)减少、废弃物(废水、废气、废物)排放的减少等也可以宏观汇总,值得借鉴。

3.借鉴日本环境会计体系的地位,综合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

环境会计既是与外部沟通的有效工具,也是在管理中的一部分内部神经系统,但是对外报告、内部管理所用数据同源,将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的指导性文件综合在一起是一个理想模式,这样可以协调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避免二者的割裂,而且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有日本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这种理想模式。

4.借鉴日本对外报告、内部管理的表格,增强可操作性。

日本采取了独立编制环境会计报告,这种做法可以使报表的使用者清晰了解与环境问题的会计信息,且可比性强,有利于企业的环境管理。我国可以考虑借鉴这一做法,编制独立环境会计报表,但是我认为也要在传统会计报表中融入这些环境会计的信息。另外,在制定《环境会计指南》的独立表格部分时,可以借鉴日本《环境会计指南(2005)》中规定的一些企业环境报告内容与格式。《环境会计指南2005)》中的主表有环境保全成本表、环境保全效果表、环境保全活动经济效果表。附表有环境成本(与实施环保措施相对应)表、比较主要环境情况指标下的成本与效果表、与维护成本相关的环境保全效果、近三期的环境会计简要信息表、近三期环境分析指标表。我们可以借鉴三张主表,在环境保全成本表中,纵栏是环境保全成本的分类,横栏设置主要措施的内容、投资额、成本额几项,其中的投资额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环境保护的状况和环境风险。环境保全效果表的纵栏设置效果的内容栏目,横栏设置环保效果表现指标、当期、前期等栏目。在环境保全活动经济效果表中,纵栏设置收益、节约的费用两个栏目,横栏设置效益的内容和金额栏目。

除此之外,日本的环境会计指南的“大成本”概念也是值得借鉴的,“大成本”可以说明为保护环境付出的总代价,利于信息使用者总体掌握企业的环保情况,同时有利于企业内部对环境保护的总体安排。

参考文献

[1]環境庁,環境保全コストの把握及び公表に関するガイドライン-中間取りまとめ-,平成11年3月.

[2]環境庁,環境会計システムの確立に向けて,平成12年3月.

[3]環境省,環境会計ガイドライン2005年版,平成17年2月.

[4]環境省,環境会計ガイドライン2002年版,平成14年3月.

会计指南 篇6

财务分析报告是一种研究报告文体, 内容要求有一定的综合性, 分析思考中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符合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上市公司的行业分析、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联系, 也能够避免学员论文写作内容空洞、抄袭的现象, 有效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义明显。

二、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及格式可以参考以下模板结构:

第一部分行业背景及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一、行业背景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的成长背景;2.公司的经营性质和经营范围;3.公司近年来的经营业绩

第二部分公司年报分析

一、公司三大会计报表的主要财务数据分析

( 一) 资产负债表的初步分析

1. 水平分析;2. 垂直分析

( 二) 利润表的初步分析

1. 水平分析;2. 垂直分析

( 三) 现金流量表的初步分析

1. 水平分析;2. 垂直分析

二、财务核心比率分析

( 一) 偿债能力分析

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 二) 营运能力分析

( 三) 盈利能力分析

( 四) 发展能力分析

三、财务综合分析——杜邦模型

1. 杜邦分析原理简单介绍;2. 杜邦分析原理图示及分析

第三部分公司财务状况的归纳总结、评价及对策思考

1. 公司财务状况的归纳总结;2. 公司存在问题;3. 可提供的对策建议

三、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各部分的写作技巧

前面已经对财务分析报告的写作内容、格式提供了参考模板, 本节主要针对各部分的要求明确说明如何去完成的意见方法。

第一部分的写作材料, 可以从收集、下载的相关资料中获取, 非常简单, 但需要学员仔细研读公司近三年来的年度报告。

第二部分的写作方法: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 突出表达分析的重点内容。

1. 对于三大会计报表的初步分析, 可以先自行确定统计分析表。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整理, 把变化大的项目留下来, 变化很小或者没有变化的项目舍去。接下来就是分析, 为了让分析结果一目了然, 可以对留下的数据结果利用Excel表格的数据功能生成数据透视图, 再对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逐一描述、下结论和说明造成结论的原因。

2. 财务核心比率分析, 首先明确评价的财务指标, 然后根据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汇总。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整理, 接下来也是分析说明, 为了让分析结果一目了然, 可以对留下的数据结果利用Excel表格的数据功能生成数据透视图, 再依据相关指标的评判标准或者行业平均值, 对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和评价。

3.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说明, 杜邦模型是利用各项财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 对企业综合经营理财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 该模型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 将其分解为若干财务指标, 通过分析各指标的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来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其变动原因。

第三部分的写作方法:

1. 归纳总结主要有三个部分构成:资产结构的简要说明、经营情况的简要说明和现金流量变化情况的简单说明。可以从前面对三大会计表的初步分析中进行总结。

2. 评价部分的写作是因素分析法的运用。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

一是从财务的角度去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全面了解企业资产的流动性状态是否良好, 资本结构和负债比例是否恰当, 现金流量状况是否正常等, 最后说明企业长短期的偿债能力是否充分, 从而评价企业的长短期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二是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应深入和全面评价。不但要看指标分析的绝对数也应看相对数, 不但要看目前的盈利水平, 还要比较过去和当前所在行业的位置情况, 预测未来的盈利水平。

三是评价企业资产的管理水平, 应对企业资产的占有、配置、利用水平、周转状况等作全面细致的论述。

四是评价企业成本费用水平。从长远来看, 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也与企业的成本费用管水平密切相关。凡是经营良好的企业, 一般都有较高的成本费用控制能力。

五是评价公司未来发展的能力, 无论是哪一类人员, 都会关心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 应对公司中长期的经营前景作出合理的预测和正确的评价, 为投资者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从而避免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

3. 对策建议部分的写作可以从相应的年度报告阅读中去寻找素材。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 而要具体化, 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总之, 财务分析报告没有完全统一的固定格式和模板, 但要求分析报告必须做到数据真实, 内容详实, 结构合理、逻辑清晰、财务知识运用得当、相关计算准确, 分析行文简洁, 通俗易懂, 使报告的使用者对需要了解的内容一目了然。另外, 财务分析报告在表达方式上也可以采取一些让阅读者爽心悦目的手法, 比如可采用文字处理与图表相结合的方法, 在word文字处理和excel表格中充分利用插入图形功能, 这样可以使其易懂、生动、形象。

参考文献

上一篇:计算机中文字体下一篇:广告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