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混合式教学课程课堂学习指南

2024-06-16

华师混合式教学课程课堂学习指南(通用8篇)

华师混合式教学课程课堂学习指南 篇1

华中师范大学混合式教学课程课堂及学习指南

一、培养目的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本学期开设的混合式教学课堂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在线学习为主,教师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适当安排面对面研讨(答疑),研讨(答疑)时间原则上不超过该门课程总学时的30%。

学校开设混合式教学课堂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借助数字化学习的平台的开放式管理等特点,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共享。

二、教学管理要求

1、课程辅导教师负责网络课堂的全权管理,有责任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参与学生学习的动态管理和全程教育,并在网上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学习问题、批改学生作业。

2、教师和学生均应在相应网络课堂规定的在线辅导时间参加课程教学辅导和讨论等教学活动。

3、学生必须参加学校统一规定的选课,才能取得参与网络课堂的学习资格,每个课堂人数不超过60人。学生获得网络课堂的学习资格后,中途不得退出课程学习。

4、学生应利用网络完成相应网络课程全部内容的学习,并完成辅导教师布置的作业。

5、学生应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参加相应的学习研讨(答疑)活动。

6、参与网络课堂学习的学生须遵守网络行为规定,不得发布任何与教学无关的信息、图片和其它视音频文档。

7、学校通过查看网络记录和课程教师交流等方式强化网络课堂的管理,检测学生的网络学习效果,检验教师评测学习成绩的客观性。

三、考试考核及测评

1、课程考核成绩的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20%),即:课程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通过网络资源平台数据库记录下来的学生在线的学习时间、发言的次数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2)平时作业成绩(20%),即:任课教师以电子作业、小论文、BBS交流讨论、学习社区交互等方式考核学生该课程学习效果,确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缺交作业量累计超过规定的1/3者取消该课程考试资格。

(3)在线辅导的成绩(10%),即: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每周1个小时)参与在线辅导时,发言的次数、效果,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综合考核。

(4)参加研讨(答疑)成绩(10%),即:学生按照规定参加面对面的研讨(答疑)活动,按照参加的次数、课前准备、课堂表现等给出成绩。

(4)期末考试成绩(40%)。

2、学生需在网上完成对网络课程的测评和辅导教师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测评,方可取得该门课程的成绩以及相应的学分。

华师混合式教学课程课堂学习指南 篇2

在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的推动下, 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势产生, 即混合式教学。它结合了线下传统的课堂活动与线上视频学习, 为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开辟了一条新路。虽然一切还在初步实验阶段, 并未得到大规模应用, 但笔者坚信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必将为中职教学提供崭新的思路, 注入新的活动。本文将对该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探讨。

二、基于线上“视频学习”与线下“游戏化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基于线上“视频学习”与线下“游戏化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定义混合学习是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但它的理念和思想却已经存在了多年。Margaret曾对混合学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她指出, 混合学习意味着学习过程可以是基于Web的技术的结合 (或者混合) , 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是多种教学方式 (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 和教学技术 (或者非教学技术) 的结合, 共同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与基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培训方式的结合;是教学技术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结合, 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在本文中, 笔者所谈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所侧重, 即基于计算机的“视频学习”和师生面对面的“游戏化学习”, 而这两种教学形式均仅限在课堂上实现。

1.线上“视频学习”。传统的课堂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教师在课上一味地讲授知识点, 难以长期保持学生注意力。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影响之下, 在课堂前半段以微视频取代枯燥乏味的面授, 让学生自行观看微视频学习。学生便可按照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 遇到理解困难的知识点, 可反复观看进一步消化理解, 自主把握学习进度。以英语学科教学为例, 学生在课堂前半段时间里观看教学视频, 遇到不懂的单词和句子可反复跟读、背诵, 解决了传统课堂上教师无法一一带读的问题。微视频长度一般控制在6-8分钟以内, 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内容为新知识点的讲授;形式多样化, 包括课堂实录式、演讲式、实地拍摄式、讨论课式、采访式、幻灯片动画式、画中画式等。比起单纯听教师讲解一遍知识点, 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学习也更加积极主动。

2.线下“游戏化学习”。通过教学视频完成了知识传输步骤, 学生们便进入了知识内化的阶段。为了达到知识高效内化的效果, 课堂活动的设计尤为重要。在传统课堂中, 教师主要通过练习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属于较为机械的内化。反之, 能激发出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精神的课堂活动才是成功的知识内化线下活动。好玩是学生的天性, 在课堂活动中加入游戏成分的做法恰到好处, 同时也做到了所倡导的“寓乐于学”, 游戏化学习由此产生。游戏化学习即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利用游戏向学习者传递特定的知识和信息;教师根据学习者对游戏的天生爱好心理和对新鲜的互动媒体的好奇心, 将游戏作为与学习者沟通的平台, 使信息传递的过程更加生动, 从而脱离传统的单向说教模式, 将互动元素引入到沟通环节中, 让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积极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张金磊, 2003) 。所谓的游戏包括通关游戏、小组竞赛、团队展示、知识竞答、辩论、配音等。在游戏过程中, 学生能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调整思维方式, 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三、基于线上“视频学习”与线下“游戏化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质

笔者认为, 将线上“视频学习”与线下“游戏化学习”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质上是对翻转课堂的改造。翻转课堂的实质就是利用教育技术和活动学习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从传统的在课堂听, 转变为在课下观看视频学习, 而在课堂上借助教师和同伴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 (卜彩丽, 2013) 。混合式教学模式则将观看视频的学习活动由课下转移到课上完成。考虑到该模式的应用对象为中职学生, 受学习环境和条件影响, 学生们在课下自觉完成观看视频学习任务难度较高, 须由教师在课上监督完成。因此将任务转移到课上较为容易、可行。对于中职英语课堂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笔者将在下一章节做具体阐述。

四、中职英语课堂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中职学校的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且自律性不强。英语基础薄弱, 无法正确识读单词和句子, 因此对英语的学习更是缺乏兴趣和动力。对枯燥的知识点讲解较为疲惫, 对活跃创新的课堂活动较感兴趣且能积极配合。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此外, 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不同, 部分学生能高效吸收一堂课的所有知识, 而部分学生则只能略懂一二。

2.中职英语课堂现状及现行教学模式。以笔者所在教学单位为例, 在英语课堂头十五分钟以内, 学生能基本保持注意力。在接下去的半小时以内, 超过一半的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听课, 走神、玩手机、睡觉的情况比比皆是。经过调查访谈, 学生无法专心听课的原因在于, 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存在困惑、疑问, 又无法得到教师的及时答疑、辅导。考虑到英语学科特点, 学生若是连起码的单词句子都无法听懂, 就更不用提理解本堂课中的语法知识。再者, 一堂英语课包含数个知识点, 若有一个知识点被落下, 学生便很难再跟上教师的进度。学生之间的学习效率和能力参差不齐, 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 教师只能根据中等学生的水平进行授课。这样便导致了部分优秀学生吃不饱, 而部分后进生跟不上的现象。

目前, 中职英语课堂仍才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 教师先讲解知识点, 随后以游戏、任务、练习等方式进行知识点的巩固, 其中游戏在英语课堂中较好开展。教师的教学风格各有不同, 有风趣幽默, 有沉稳中庸;讲授方式既有幻灯片放映, 又有纯课本知识讲授。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而异。虽然我们的教师仍奋战在教学改革的前线, 但在中职环境阴霾的笼罩下, 教学质量仍无法有质的飞跃。新型教学模式为这样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为课堂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 厌学的学生们定会为此创新而眼前一亮, 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便是一个好的开端。

3 .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课堂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 信息技术的助力。线上“视频学习”, 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学习, 固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随着视频制作设备和技术的日益平民化, 教师或学生自行制作教学视频不再是难事, 花样更是层出不穷。互联网的发达为教师收集素材提供了便利、丰富了课程资源。网络平台的开发有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 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同时辅助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自觉性的监督。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数据收集为教师公正的评价学生提供了可靠依据。生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反馈均能得以有效实现。教学的大环境——学校, 在设备、技术上也能完全提供方便与支持。 (2) 基于线上“视频学习”与线下“游戏化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1)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基于视频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形式表面上是机械接受式。但为了理解视频中的知识点, 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和接受能力, 决定回放次数, 过程中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悄然地发生变化, 由“被学习”式转变为主动积极地选择学习内容, 由被动跟着教师思路走, 转变为有选择性、思考性地接受。融入游戏因素的课堂活动, 一方面能考查学生对视频的学习掌握情况, 另一方面还能不断完善学生脑中的知识构架, 促进内化吸收。在充满趣味的游戏活动中, 学生们的配合度高, 积极活跃, 以往通过做练习被动的查缺补漏转变为了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过程。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增多, 加强了感情维系, 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上二者的结合将学生从被动的灌输式学习中解放出来, 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 对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课堂上,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答疑解惑者、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根据收集到的学生数据, 分析学生对视频的学习情况、对新知的掌握程度, 在课堂活动中因材施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用于个性化教学和辅导, 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例如, 在一次课堂活动中, 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 分配不同的角色 (包括观察员、负责人、发言人、计时员等) , 发挥各自特长以挖掘潜能。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参与其中, 解答疑惑, 提供建设性意见, 同时从观察中发现适合于学生特点的活动形式, 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根本上说, 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师应从传统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角色中跳出来, 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以创新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

4.局限性与挑战。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全掌握新知, 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和精细的课堂活动设计, 但教学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些许局限和不足, 不可避免的出现为了“视频学习”而视频, 为了“游戏学习”而游戏。此外, 问题还包括游戏与学习内容联系不够紧密;游戏在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的设计不足;教师视频制作水平不高等。为了应对教学模式改革所带来的挑战, 教师们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补充计算机操作知识, 提高自身组织和应变能力, 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和需求, 在实验中不断积累经验, 提升自身综合教育教学水平。

五、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的创新性颠覆, 对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良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好的推动作用。针对中职英语课堂的现状, 视频学习和游戏化学习的有机结合则是一副改善良药。再者, 学校提供的硬件设备也为该模式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基于线上“视频学习”与线下“游戏化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课堂中具备很好的可行性。随着研究者的实践而不断完善, 将在不久的将来被广大中职院校的教师广泛应用。

摘要:随着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兴起, 一种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随之广受关注。本文通过对该教学模式的两个基本要素“视频学习”及“游戏化学习”进行具体阐述, 全面剖析当前中职英语课堂现状, 对该模式应用于中职英语课堂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视频学习,游戏化学习,混合式教学,中职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Margaret.Blending Learning:Let’s Get Beyond the Hype, E-learning[OL].Http://elearningmag.com.timagazine, 2002.

[2]刘文宇, 查吉安.混合学习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有效性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 (10) :23-26.

[3]卜彩丽, 马颖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软件导刊, 2013 (12) :9-11.

华师混合式教学课程课堂学习指南 篇3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 翻转课堂 个性化学习 自主学习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课堂正在逐步被混合式学习方式所取代,大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优势进行教学改革。何克抗教授(2004)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即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网络支持下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必然趋势,翻转教学便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学生课后练习。与此相反,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后通过观看视频学习材料,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各项调研表明,“翻转课堂”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化

翻转课堂的开创者(包括Salman Khan、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所做的教学视频,都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每一个视频只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时长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有较强的针对性,方便查找。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教学视频可以通过网络发布或者利用USB存储介质发给学生,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学生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其自主学习。

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Salman Khan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是他的手在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而在以往的教学视频中,教师的头像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的出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尤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由 “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阶段构成。前者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后者由学生在课后自己完成。在此情况下,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学生易产生挫败感,从而丧失学习的动机和降低学习的成就感。而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新构造。“信息传递”由学生在课前进行,教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辅导;“吸收内化”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来完成,教师借助互联网和各种平台技术,能够提前全面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也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

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教学视频之后会附有几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学生的回答情况也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教学视频也便于学生一段时间之后的复习和巩固。

传统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权一直在教师手上,而翻转课堂的核心价值是“退教返学”。在大数据时代,集中面授在很大程度上已无法吸引学生。但是,现在的教学环境是否具备了实施翻转课堂的所有条件呢?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1.通达途径。学校是否具备了教学视频的网络发布环境和完善的管理功能,是否具有良好的资源环境以及智能检索分析工具。

2.可用的时间。学生的课外时间是一个常量,如何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以防止任务布置超出可能的操作范围。

3.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是否具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尤其是课堂的参与行为。中国学生的动机、兴趣及目标指向比较功利,学生一般不愿花很多时间去学习考试中不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其次,学生是否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恐怕难以如教师所愿完成学习任务。

4.教师能力。教师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例如,教师是否具备设计、制作视频学习材料的能力,课堂组织、学习评估等专业能力。

传统的课堂面授并非绝无是处,翻转课堂也并非万应百效,只有将这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面对挑战,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其教学观念、方法及价值,思考如何为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一切便利与支持,否则即便制作出了学习视频,翻转后的课堂依然会是老样子。

参考文献:

[1]卜彩丽,马颖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软件导报,2013(7).

[2]曹丽君,王海明.翻转课堂的特性及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4(3).

华师大学习总结 篇4

----华师大学习心得

莘县第二中学

常丽华

带着对人师圣地的一种仰慕和渴望,带着对素质教育的诸多困惑,我荣幸地和其他70多位同行一起走进了华东师大,我们触摸到了中国教育的最高殿堂。短短的11天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阅历,在培训班上,让我们领略到众多专家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让我真切体验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道理。我们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真可谓“期待而来,满载而归”。

在华师大的十多天里,我们聆听了华东师大吴亚平教授所做的《课程教学的互动生成与案例分析》、有着丰富理论实践经验的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徐阿根校长所做的《教学特色形成途径与规律》、华东师大胡东芳教授所做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科研实用策略》等讲座以及来自美国塔尔沙大学教育学院的王涛教授对《师生沟通的艺术》的解读都非常精彩。在此过程中,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地洗礼,让自己对教学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剖析与反思。特别是徐阿根教授讲座中关于“教学特色的形成与规律”及王斌华教授讲座中关于“发展性教师评价”等的相关内容,让我感触至深,颇有所思。

下面我就从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专家教授的几句话为切入点,谈谈我的一些感受及想法.一、“课堂导入不科学,导致学生思维死亡。” 这是华师大听了一万多节课的吴亚萍教授的一句话.导入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导入技能的理论依据是启发式教学思想。中外许多伟大的教育学家都十分强调“启发”教育,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杜威的“思维五步教学法”以及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法”等均蕴涵着启发式教学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热烈探求。/ 7 要利用正确的导入技能将学生带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 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导入要针对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学习心理、兴趣爱好等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导”是辅助,“入”才是根本.所以,导入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服从全局,不可舍本求末。

⑵ 要具有科学系统性:导入设计应该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论系统基础之上,要确保导入内容的本身的科学性,即做到导入内容准确无误。导入的科学系统要素包括人的要素(教师和学生),物的要素(导入材料),操作要素。导入材料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是联系以上各要素的主线,是决定整个导入设计的关键因素,因此导入要具有科学系统性。

⑶ 要具有启发趣味性: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富有启发趣味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能创造愉快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自主进入探求知识的境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 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⑷ 要具有操作简洁性: 导入要精心设计,要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力争用最精练的语言,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接受或掌握,并在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可操作性是联系师生与导入内容的桥梁,是课堂导入设计的重点部分。

⑸ 要有关联时效性: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导入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内容要与新课内容紧密相连,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交点,使学生认识系统化.同时要注意课堂导入只是盛宴前的“小餐”,而不是一堂课的“正传”,所以时间应该紧凑得当,一般控制在2—5分钟之内,如超过则可能喧宾夺主。

导入技能在如今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已经得到一定的应用,而且其受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所以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来说,掌握良好的导入技能已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师技能。导入技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也必将受到更大的重视与应用。

二、培养怎样的生命: 幸福而造就的生命? / 7 痛苦而毁灭的生命?

毕业于哈佛大学,如今在美国塔尔沙教育学院任教的王涛教授,他的课像春雨润物一样娓娓道来,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讲述了教育孩子的原则、影响情商的五个因素以及教师如何尊重孩子、用心去爱孩子、并用严格的规矩去规范孩子等。王涛博士在谈到教育的核心问题“满足需要”和“坚持原则”的关系时,给我们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播放了《Monty驯马的启发》视频,“一位真正的马语者”,这个视频给我的触动很大。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教育工作与之的相通之处。

首先,教育孩子要有耐心。教育孩子和驯马道理是一样的,就像“马语者”对待野马的耐心,我们作为老师,要教育好孩子,必须要先进入孩子的世界,跟随着孩子的方向,关注他,观察他,给孩子接受的时间和空间,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和她交流沟通。

其次,对孩子的爱,从尊重开始。短片中的马语者,他的驯马方式和祖祖辈辈留下的方式不一样,丝毫没有强制,没有野蛮与服从。他对马儿的爱是建立在对马儿的尊重的基础上。反思我们的教育过程,在我们爱心的感召下,很多孩子学会了向善、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进取,但是想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还有很多的强制与服从。是不是和孩子是平等的关系?是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不是真正的进入到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去?是到了好好反思的时候了。

另外,王涛教授还强调了培养学生情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们经常从新闻媒体听到一些青少年因为一些琐事自杀或者沦为杀人犯,令人相当震惊。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相当多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障碍,初中生约为13.7%,高中生约为18.8%。可以说,学生的情商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影响极大。如何注意学生情商培养,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重要心理问题之一。

所谓情商(EQ):它反映出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衡量人在非智力活动中的重要指标。科学研究表明,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一个商数。心理学家们还认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然而当代的教育往往重视智力的投资和开发,却忽视了情商对孩子的影响。

那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呢? / 7

(一)注重自我教育,有效控制不良情绪

中学生的情绪和感情不够稳定,处于过渡时期。一些学生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有时为一点小事而伤心或大发脾气,有时为某次考试不理想而沮丧。有的学生时常被悲观、忧郁、孤独、紧张等不良情绪所困扰,导致学习没兴趣,精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甚至有的学生因考试不理想或学习上的压力,居然从高高的楼顶上跳下来。由此可见自身情绪控制尤其重要,实践也证明,一个人的情商的高低,很大程度体现在自身情绪控制的成败上。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控制情绪呢?

控制情绪,并不是简单的抑制,而是重在自我教育、自我疏导、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具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正视现实。要求学生接受并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因为每个人并非时时刻刻是积极乐观的,偶然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了解自己的情绪处于什么状态,即是什么心情或心境,并让学生认识自己产生不良情绪时的一些身体表现(姿势、言语、面部表情和体态等方面)。

第二步,找原因,查根源。找到自己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人什么事产生的不良情绪,着重分析自己主观方面的原因,并回忆自己曾有哪些类似的不良情绪及被不良情绪缠绕的体验和危害性。

第三步,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任何不良情绪都是可以控制、转换的,如“化悲痛为力量”、“自卑的超越”等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如通过语言与他人沟通得到他人的理解或转移精力(听音乐、散步等)便情绪得以缓解。

(二)注重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来说也是难免的。但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强,能打击或经得起挫折,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考验,面对挫折恐惧而消极悲观、承忧郁,自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则导致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特别是高科技时代的今天,强竞争、快节奏、多变化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情绪冲击,使矛盾、冲突更普遍更尖锐。

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经常教育学生要有意识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明白许多饱经风霜、遭遇过人生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有作为。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挫折教育情景,寓挫折教4 / 7 育于日常教育工作中,定期组织一些难度较大的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

(三)注重乐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心境

乐观就是以宽容、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现实世界,它能很好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美国心理学教授马丁认为:“乐观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因而培养学生请商,还要注重乐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心境。

如何使自己乐观起来?美国两位心理学家米勒和戴尔纳通过认真调查研究认为:乐观的人多数是自爱、自信的,自我控制能力强,且性格外向易与他人交往。鉴此,可以通过目标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如"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以轻松的心情对待环境压力,以微笑对等生活等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然、自信积极,乐观向上。

以上述三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情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三、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这是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徐阿根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徐校长认为,教学特色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学方式,从整体上看,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凝结和独特的创造。

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就应有自己的教学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它们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品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也许有人认为,从事教学时间长了,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错了。教学风格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长期不断追求与探索,达成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独特结合的结果,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而这仅靠经验是不够的。

徐校长提到了教学特色的基本特征,其中两个就是:

1)教师在具有一般教师共有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着于众不同的个性,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教学风格。/ 7 2)是指教师有很高的教学质量。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教师,同时,在教育教学的某人方面体现很高的或处于领先的水准。

那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

教学风格在课堂上有多种多样的体现,第一点就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处理:不同风格的老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处理肯定各不相同。

第二点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不同风格的老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各有不同。

教学风格的第三个体现,就是在语言上。人是语言的动物,人是凭借语言碰撞、交流、沟通的。是语言让人类变得如此强大,这个世界上最高效、最简洁、最厉害的武器就是语言。

老师们锤炼自己的风格,要从改造自己的语言开始。不管你是教什么学科,都一定要让你的语言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你的语言形成一种场——当你讲话的时候,紧紧吸引着学生瞪着眼睛聆听。

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们首先必须学会发现。一个老师,要善于发现自我:我的性格优势,我的知识结构,我的能力特点„„要努力寻找自己的每个生命亮点,这是形成你风格的物质基础。

另外,就是要创造。首先,在文本解读方面,在教材的理解方面,你一定要见人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你不能对常规的教学内容产生个性化的解读,你就永远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理解教材,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步,对教材有了个性化的的解读和发现,然后就是要创造个性鲜明的方法来传递自己的解读和发现。第三步就是语言。我们天天在教课,我们天天在说话,我们非常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语言究竟是什么特点,什么风格。

教师最终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个人修养基础,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高度的教学热情和“乐教”精神,把教学当做一项艺术性的事业来认识和追求。这是教师追求教学风格的前提。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风格是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是从事教学工作的理想境界,它有利于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有利于深化教师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激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每一名教师都应不懈地努力。

四、做个会搞研究的教师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天天跟牛人在一起,你想不牛也难。”在华师大6 / 7 我们就领略了一位“牛人”级人物——胡东芳博士的风采,胡东芳博士作的报告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科研实用策略》,他的报告很有特点,确实做到了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高深的知识浅显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学科知识生活化。”一天下来,参训学员都听得津津有味,“胡说八道”的胡东芳博士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东芳博士先以“苹果里有什么”为例,向我们阐述了任何一项研究都是从好奇开始的道理,接着从了解困惑:正视学校教科研常见的四个问题入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为我们指明了研究选题的方向。

“抓住关键:体悟学校教科研的关键词”是胡东芳博士讲座的第二个大的方面,“研究需要横切苹果,研究需要解决真伪问题。”一个个关键词句让我们受益匪浅。

“巧练内功:把握初稿研究的五大秘诀”——学会“骄傲”、学会“抄”、学会为“我”所用、学会小题大做、学会创新。和实施教科研的两大策略——“黑马效应策略”、“商榷效应策略”具有极强实用价值。

“追求成功:实践try哲学”更让我们深受触动。Do you try?只要你不try,你永远不会成功!”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语让人回味无穷。

在培训中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次培训的方式都是活泼生动的,专家教授们每一次的讲座总是把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用朴实风趣的话语分析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同时,每一次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对教育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深厚的教育素养令人折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

华师大学习心得(姜俊霞) 篇5

——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心得

语文组

姜俊霞

得知能去华东师范大学培训的消息后,心里一直很激动。华东师范大学,一所向往已久的大学。回想多年前的高三,自己是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企及这所学校的。今日,能有机会走进这所学校,聆听教育最前沿的声音,感受专家们的魅力,真的是一件幸事。

带着期待走进华东师范大学,原以为该是大气、富丽的学校大门却是朴素而简单的,甚至校门的墙壁还有些斑驳,简单、古朴、不张扬的学校大门似乎也代表着华师大踏实而务实的作风。

炎热的天气,简朴的教室、硬邦邦的板凳,学习的环境并不是那么优越。从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一点半,三个半小时的时间,中间最多休息二十分钟,这对于已经很久没有坐在课堂上的老师而言,单就时间而言就是对老师们的一种考验,然而种种辛苦和收获的快乐比起来已经算不了什么了,三天的课程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有了很多的感悟……

感悟之一心理学在生活与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工作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在听心理学的课程。虽然大学时也多少学了些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课程,但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本来就不深刻的印象更是变得淡之有淡。虽然工作闲暇之余也看过一些管理方面的书,但都不是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今日在华师大听了沈烈敏教师的《师生心理健康养育》这节课确实开拓的眼界。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例如,学习了遗忘规律,就可以知道自己以往的背单词方法存在哪些不足;了解了感觉的适应性,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了。

学习心理学还可以调整和控制行为。通过沈老师的课我知道心理学除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例如,当我们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和习惯时,就可以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找到诱发这些行为的内外因素,积极地创造条件改变这些因素的影响,实现自身行为的改造。

心理学在我们的工作中也大有用武之地。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利用心理测量学的知识设计更合理的考试试卷等;更可以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对于一名班主任而言,懂点心理学的知识可以让自己的工作锦上添花。感悟之二要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在华师大听的这几节课,虽然各个教授讲课的内容不同,风格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于某一个领域的知识研究的都很透彻和深入,这样的讲课方式和我们高中是有很大不同的。我深深地被教授们广博的知识面、深入的研究所吸引,我想,虽然大学和高中面对的对象稍有不同,但是高中的学生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见解,那么作为高中老师同样也需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为此,我对于做一名研究型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研究型教师与技能型教师或者是工匠型教师有很大不同,研究型在于不断前进,不断进取,而技能型在于不断重复,不断塑造同样的类型。在当前,我们每名教师都应该做一名研究型教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有三个理由。

一是做好工作的需要。有句古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我们地方语方来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把工作做好,得找到做好工作的办法,也就是做好工作的捷径,这些办法,从哪里来,就是从研究中来。作为我们教师而言,要教好书育好人,你就得找到最有效的、最简捷的途径和办法。

二是研究是我们个人发展的需要。我们每名教师肯定都希望自己在专业上也好,有个人前途上也好,都有所发展,都不希望停止不前,那么,怎么发展呢?我觉得,最首要的就是要研究,研究你的工作。叶澜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在教育界耳熟能详的话,写一辈子教案,你可能只是一位教书匠,而写三年反思,你就可能成为一名教育家。反思是什么呢?反思就是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思考。也只有研究,你才有可能发展,才有可能让自己在某一个领域里形成权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形成核心竞争力。如果这个核试验心竞争力形成了,你不想成为一名教育家,成为一名专家就难。所以说,我们通过研究自己的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绩效,也可以让你自己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赢得更好的发展环境,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是只有研究才能让我们保持工作的激情和动力。我们现在常提起一个词叫做“职业倦怠”,也就是一个人做某件事,做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疲劳和厌倦。怎么克服这个问题?我提过一个观点,就是研究,从研究中创新。你想想,一个人三五年做某一件事,今天这样,明天还,今年这样,明年照旧,时间长了,你咋会不厌倦,不疲劳?但如果抱着研究的心态来看它,来对待,你时时有新尝试,时时有新发现,你自然就会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就好比出门旅行,你如果一个人在沙漠里走,一天还新鲜,三天五天过去了,你自然会厌倦,会疲劳。我们做教育的,也是一个道理。只有不断研究,我们就会发现新风景,看到新风景,并且坚信最美的风景就在远方。这样,你就会保持激情,就会产生动力,就会有不断前进的欲望,这样,哪还会有倦怠可言?

其实,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做研究其实是一个很平常的事,也是一件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事。

在过去,一提起研究,大家不由自主地就会产生距离感,觉得它好神秘,好陌生。甚至会觉得那是科学家、专家、学者们才能做到的事,我们不行。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做研究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并且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做,只要你投入,你就会做得很好。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如,发明大王爱迪生,他就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草根,用当时社会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下层人。再说,我们著名的国学大师、书法家启功就只是一个初中生。文学大家沈从文,也只上过三个月的学。他们都是通过努力,也可以说通过在他们各自己感兴趣领域里深钻苦研,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何况我们大部分都是科班出身的教师呢?同时,对于教育研究来说,我们教师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我们无时不刻在做研究。无论你注意到,还是没注意到,我们都在做研究。就是在思考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并想办法来解决。所以,可以这么说,研究其实离我们很近,并且无时不刻在自己的工作中,你注意到,还是没注意到,它一直伴随着你,与你一路同行。比如,我们做班主任工作的,有一天遇到一个问题,说学生上网成瘾了。那为了整个班级风清气正也好,为了整个班级稳定也好,还是为了救助这个学生也好,我们都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是采用一味打压,是采用说服,还是采用输导?相信每个有责任的班主任,都不会置之不理,都会根据自己对这件事的思考,想出解决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掉。那么这个过程,就是研究,只是你没有注意到而已。

另一方面,我们有最多的研究资源。这是与所有学者,所有专家相比,都无法比拟的优势。你看,那么多的学生,各式各样的性格,各式各样的基础,这些都是多好的研究资源啊。如果专家学者来研究教育问题,他们还得深入学校,找学生和老师,如果机会凑巧,还好,找得到合适的对象,找到自己需要研究的对象,这当然是好事。但好事那会那么多,如果机会不凑巧,那就得一次次无功而返,耗时耗力,而我们教师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者,有大量的实践时间和实践机会,“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驴还晚”,在这些大量的时间里,我们都在进行教育实践,进行实践研究,进行行动研究。每个学生也好,每个班级也好,都是我们的实验田,都是我们的研究基地。

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篇6

这次培训的第一周,我们在华师大聆听了5位专家的讲座,让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思考。

一、做个会学习的教师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今天的教师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拓宽学生视野。王建军教授的讲座《教师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让我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丰富自己。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要不断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奔流不息的溪流”。我汗颜的是对教育专著了解甚少,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教学理念,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得到提升和发展。

二、做个会反思的教师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反思。可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却不知道要反思些什么?华师大的胡东芳教授送给我们很好的建议,他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思维观、学生观、教学方法观。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呢?方法一:学会写教后记,教后记应该包括学生和自己在教学中各自的表现;方法二:观摩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听课;方法三:观看优秀课的录像,可以自我观看,同事共看,专家帮看;方法四:记录上课中的关键事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最成功的做法。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学会反思也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途径。胡东芳教授给我们的推荐做法是:每学期给自己拍一节课的录像,多揣摩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表情,重点、难点的突破,以此为镜,效果很好。

三、做个心情阳光的教师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每天有做不完的琐事,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从早读到晚自修,长年累月,心情难得清闲,有时学生不听话还憋着一肚子气回家,回家后,把气泻洒到家里人身上,事后,自己也后悔,这样的工作路程能走多远?学校如何可持续发展?胡东芳教授的教学案例分析可能对此有帮助。

有三个建筑工人,一天工作完了各自回家。

回家途中,第一个工人心里想:“要不是为了生活,我真不会做那砌砖工作,辛苦得很。”

第二个工人心里想:“我每天在砌墙,我在建一座高楼。”

第三个工人心里想:“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的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绘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该城市的副市长,分管城建。

此案例蕴涵什么样心理学原理?此案例对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什么样的启发?

答案是:期望与收获成正比。

我们不只是在完成工作,也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我们更是在创造着未来,要看到我们工作的重要性,以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面对工作,走得更好、更远,做好能做的事。

四、做个让学生怀念你的教师

华师大金忠明教授在《名师智慧与提升课堂教学质效》报告中提到了母校,他说,母校的很多事情已经没有印象了,但是母校有三位老师为我做了三件事,至今历历在目,用三个词概括就是:规范、赏识、宽容。

1.规范

一年级的时候,由于调皮惹事,在开学第二周就被班主任放学后关在教室没让回家,开始一直就很记恨老师,后来感受到就是这严格的“规范课”,让他感受了凡事要讲纪律,不然要为之付出代价。

规范某些时候就是规矩,要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让懂得该怎样做,不该怎样。

2.赏识

二年级换了班主任,经常表扬他,尤其数学,每当我表现突出的时候,老师总喜欢摸一下摸他的头,这让他记忆犹新,赏识的力量使他永远记住老师的美丽。

赏识是一种教育手段,在你的赏识下,学生可能改变某些陋习,可能树立自信;可能创造一个个意想不到的奇迹。不要吝啬赏识的语言,不要吝啬一个抚摸的动作,一个微笑的眼神,他对于孩子的影响是终身受益的,往往我们不经意的赏识,孩子却很在意。

3.宽容

四年级的时候,又换了一位班主任,他不是很喜欢,一次外出劳动,老师让他带领组员写劳动过程与体会,结果弄丢了老师的派克金笔(老师的美国朋友送的),当他拿着一元钱还给老师的时候,老师宽容了他。事后多年,他才得知派克金笔价值好几千。

宽容是一种力量,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颗宽容的心。要学会宽容学生犯的错误,宽容学生甚至家长的误解,有时甚至是一种牺牲。

金教授母校给他上的这三堂课,正是我们需要给孩子们上的三堂课,教给孩子规范做人,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包容孩子的一切。不知道我们能给孩子留下母校的哪些印痕,至少这三件事应该值得我们学习,或许我们需要用一生来完成这三件事,让孩子在规范、赏识、宽容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带着这些先进的理论,带着对上海学校的神往,第二周我们小学组二十余人又来到上海静安外国语小学。在上外静小学习这段时间,我收获颇丰,时时处处经历着感动。

一、美丽的校园文化让人入迷

校园不大,但很干净、整洁,学生认真倾听,老师悉心教导,课堂上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学生的思维不断成长,不知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还是学生在激励老师前进。老师的语言亲切而温馨,“亲爱的孩子们”、“我特别欣赏某某同学的严谨”、“再来一遍,相信你是很棒的”、“我们班老张的说法就是与众不同”„„赞赏的语言在课堂上飞扬,每个学生都会在老师的欣赏下成长。

每个班级有着相同的布置环境,却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窗台上的小花小草在努力生长,墙边柜上的作业本整整齐齐,教室后面的钉子板五彩纷呈。走进每一间教室,即让你感觉整洁与温馨,又让你感觉浓浓的文化气息。“教师寄语”“我的新学期计划”“让爱拥抱你我他”“用心绘出青蓝紫”“作文直通车”“心心相印”等等,每一个教室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每一个班级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

二、扎实的教研让我感动

在上外静小的这一个星期,我切实感受到教研对一个老师、一个团队、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怎样的帮助。去学校的第一天,学校的费主任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一些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措施,那时我们只是初步感受,虽然感觉理念新颖,方法独特而实在,但到底是如何实施的,仍然一团迷惑。随着进一步的学习,让我感受颇多。

1.教师备课扎实有效

他们的备课,不像有的老师,网上下载,抄抄教案,流于形式。而是以各年级为单位形成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前,每个老师都对本单元要上的内容进行准备,集体备课时,提出个人的观点,包括教材的处理、重难点把握、目标定位等等,最后由一名老师主备。上课时,你可以用主备老师的教案,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每个老师在教学完时,能做到用蓝笔或黑笔标注出自己的一些思路,用红笔写下课堂的一些生成,最后写下自己的反思。如此的动脑、动笔,写课堂实录和教学案例也是手到擒来。你想想,如果一位教师长此以往,还怕自己不能提升吗?

2.教师教研落在实处

参加他们的教研活动,真是一种享受。不管是备课组活动,还是教研组活动,都有一个主题,都针对某个主题进行研讨,这样避免了一盘散沙,漫无目的,达不到预期效果。长此以往,随着各个问题的解决,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断丰富起来。有时在学期开始各教研组定好一个大主题,教师围绕这个大主题制定自己的小主题,有时在进行完这次活动后,大家对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集中起来形成一个专题,在下次教研时交流。你想,如果每位老师都专心去做这件事的话,还怕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吗?

3.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

面对如此繁重的教研工作,光靠教导处是忙不过来的,何况教导主任包括业务副校长都带有一门主课。我们带着疑问想探个究竟。在费主任的接待报告中找到了答案:对于备课、作业、试卷的检查与管理,并不是教导处单独来完成的,而是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作用,让他们全程参与学校教学管理,而且,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不是终身制,每年轮换,每学期开学初,他们都要对教研组长进行培训,这样极大地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知道该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专业化教师。学校还提出了教案免检制度,必须由教师提出申请,领导组考核才可以,但是经过免检的教案要在学期末进行展览。另外还推出了教案收藏制度,对于好的教案,学校装订成册,放在图书馆供老师们借阅。

华师混合式教学课程课堂学习指南 篇7

21世纪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彻底地改变了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与此同时,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也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的发展趋势。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提到的新的教学模式不是单纯地网络教学而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和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的优势相结合,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 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混合式教学核心内涵便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处于学习过程的中心, 是学习的主人,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意识。

二、混合式学习的内涵及优势

1.混合式学习的内涵。在教育领域混合式学习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早已有所运用, 即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多媒体教学与教师讲解相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课堂面授相结合、个体自学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等。进入21世纪以后,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它超越了传统教学模式, 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教育技术的混合。混合学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即混合式学习是在多元学习理论指导下, 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以及学习风格的混合, 而混合不等于简单的叠加, 而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 学习方式的一种优化, 学习资源的更有效利用, 为了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最大化采取的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2.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域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 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 取而代之的是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也就是说, 教师既要发挥传统课堂中主导的地位, 也要承担起多元角色的任务, 以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模式, 将语言学习全过程纳入整个教学设计, 将活动从课堂拓展到课外, 从课堂学习延伸到在线学习;从师生互动到师生、生生、人机互动;从教师评价到自我评价、同学互评, 既发挥了教师启发、引导、组织、评价、监控的作用, 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协作学习中, 学生能主动地自觉承担学习的责任。

三、自主学习的内涵及其培养

1. 自主学习的内涵及其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 Holec把“学习自主性”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以来, 语言学习自主这一概念引起了众多学者及教师的极大关注。Bond认为,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个体的能力, 从而使他们具备为自己所想和所做做决定的能力。因此,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习者可以独立于教师和学校, 具备独立思考、判断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习者本身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即学习者的自主性。国内外学者试图以不同维度定义自主学习。Holec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够对自己学习负担责任的能力”。Little注意到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与独立性。同时, 他把自主学习界定为学习者“进行客观的、批判性的反思的能力、做决定的能力以及采取独立行动的能力”。Dickinson把自主学习看成一种态度, 同时, 他指出环境对于学习者的自主性和重要性。以上定义无论是把自主学习看成能力、态度、环境还是学习过程, 都要保证自主学习的实施。首先学习者应具备一种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 而这种学习能力不是先天所具有的, 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和提高, 才能达到一定水平, 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挖掘。

2.自主学习的培养。对于如何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 不少研究围绕课堂自主学习展开, 但课堂外自主学习研究者数量不多。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大大改变了学生的语言学习方式, 同时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辟了另一条途径。不少研究者关注了网络环境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与能力培养模式。虽然网络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广阔的空间, 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例如, 学习中缺乏情感交流, 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基于以上原因, 研究者又进行了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探索。课堂与网络学习相整合的模式不仅拓展了课堂学习, 解决了语言输入与个性化的学习问题, 而且提高了语言教学的效率。

四、混合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自主学习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可以得到不断的开发和提升。除个体因素外, 外在因素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 而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1.利用学习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极大的丰富了语言学习的资源。混合式教学的在线教学主要依托网络课程平台和网络学习资源。网络课程平台包括大量教学辅导资源、授课讲义、在线测试试题, 以及听、说、读、写、译等训练项目。互联网提供的学习资源更是极为丰富, 可以获得音频视频资料、文本、图片信息, 进行相关语言技能的训练, 等等。这不仅拓展了课堂上有限的教学资源, 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语言水平和兴趣爱好, 逐步学会合理地、并有选择性地利用好学习资源。网络学习平台和在线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自主的语言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料, 学生在查找使用资源的过程中, 开展个性化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资源利用意识, 并掌握资源使用方法, 达到培养学习自主性的效果。

2.开展小组协作学习。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行为主要是在社会的文化中发生的。课堂环境中的协作学习, 虽然有其优势, 但往往受到时间、环境和资源的限制。相比之下, 混合式学习模式大大拓展了协作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被给予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 完成协作学习任务。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协作学习分为课堂协作学习和在线协作学习。适合课堂协作学习的形式有问题讨论、作品评价和角色扮演;网络协作学习活动包括资源搜集、作品设计、问题讨论等。学生利用丰富的资源和环境, 通过便捷的现代通信技术, 例如QQ、BBS、微信等, 可以随时随地与小组成员完成交流、互动、讨论和协商。课堂协作学习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感情体验, 而在线协作学习以网络为工具, 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并为学生提供了足够丰富的资源, 使其对问题的思考更深入, 对活动和任务的准备更为充分。

在协作学习中, 表现突出的个体不再扮演主要角色, 小组成员享有均等机会, 在民主和协商的氛围下, 发展自己的观点, 交流自己的看法, 承担自己的责任, 为完成某项任务做出自己的贡献。Koschmann强调在协作学习中, 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增强了个体学习。学生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了主体意识, 从而自觉、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学习责任。

3.评价学习效果与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与监控学习过程是衡量自主学习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混合式教学中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三种。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学习平台与教材匹配的试题库、写作评测系统、口语测试系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和网络资源库的管理模块,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发展过程, 记录学生讨论情况、上网时间、参与频度等数据, 建立个人电子学习档案, 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提供发展性评价。学生互评是学生对他人或其他小组的作品和任务完成情况给予自己的评价, 在评价他人的同时, 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审视学习成果, 更有助于在今后形成更加客观、有效地自我评价。混合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我监控。网络课程的成绩评测、教师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评价等, 多种方式结合起来, 监督学生实施自我监控, 促进学生自主性的提高。

五、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并为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混合式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在完成个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

摘要:混合式学习 (blended learning) 结合了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的优势, 构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该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性的开发与提升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阐述了混合式学习的内涵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优势, 并提出了该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自主学习,混合式教学,语言学习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ed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3) .

[2]Bond, David.Developing Student Autonomy in Learning.Second Edition[M].London:Kogan Page, 1988.

[3]高文.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方法论取向——维果茨基思想研究之一[J].外国教育资料, 1999, (3) .

混合式学习,让地理教学绽放光彩 篇8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混合式学习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21-010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现代技术的发展,混合式学习理念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熟知。所谓混合式学习的理念是以传统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加之网络化资源的优势,使两者优势相结合。学习过程中既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引导方法、启发学生思维、主导性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采用混合式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地理教学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要求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因而混合式学习方式很有必要。下面就混合式学习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看法,希望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一、多媒体教学,服务教学目标

混合式教学可以说离不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除了简单的利用PPT等课件讲述之外,可以增加更多的内容,其中包括地理纪实、国家地理的多维动画、以及其它有关的影像资料等等。

例如在讲述《行星地球》这一章节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直观地展现出位置形态、空间状态、形成和发展历程等等。而直白、乏味的陈述不仅能让难以学生建立整体知识的框架,甚至不知所云,对所学知识概念不清晰。讲述时有关天体类型和系统空间层次,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方面时利用多媒体一定事半功倍,在互联网上搜集太阳系的动态运行图,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演示,让学生看到实际情形,自然接受起来容易、深刻。再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章节中,课本上简单的几幅图片不足以表现出各地不同的地形特征、地貌特点。运用多媒体图片对地理上做一个对比,河流海洋、山川盆地、高原平原等等即可以分版块的展示,又可以整体上呈现。学生不仅课堂上学到了知识,开拓视野,又不失为一次审美享受。

多媒体的应用将课本上的零散抽象知识更加立体、可视性更强。生动可感的视觉效果、逼真形象的听觉效果是借助网络现代化教学的有利条件。这种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不仅增添了学习乐趣,也能够取得较佳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教学,注重学习过程

活动教学是学习知识的另一种实践互动方法,也是混合式教学所提倡的。课堂除了讲述地理知识,也更要注重学习过程,通过回忆过程记忆知识、掌握知识也是现代教学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显得至关重要。组织好的教学活动也是改善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师生和谐关系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地理教学涵盖面广,对象相对宏观。因此不必要安排实践性太强的实地考查类活动,反而课堂上的知识竞赛更具可行性。首先可以五六个人一组,老师出题目,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中的知识问答分为两类,开放式的问题和知识点类问题,开放式问题如:

1)奇思妙想类问题,月球基地会是什么样子。家乡的发展会是什么样子。

2)解释类问题,为什么市区比郊区温度高,地理环境为特定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3)观点类问题,河流上要不要建大坝,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既是对以往知识的回顾,又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增长能力的过程。因此除了固定知识点题型外必须在活动中穿插此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凸显出活动教学的意义。

活动的成功进行是保证学生学习有效,保证混合式学习有效的关键。组织有意思的活动,设置有趣的问题,学生才可以在整个过程中才能够充分感受地理知识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策略调整,重视教学质量

混合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整合,教学资源的平衡以及辅助工具的利用,强调学习的多样性,重在理解、感受。教学过程中接触的信息量较大,因而对于教师来说,及时有效地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策略必不可少。

高中地理内容庞杂,零散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以掌握。面对混合式教学方法,复杂多变的教学方式,也对教师提出的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备课和思考。例如地球运动一节中,课题引入、内容设计、活动与探究都要进行整体布局。探究方法与过程包括讨论、多媒体演示、竞赛等。教师可以拿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使用侧面灯照射球体演示白昼的变化等等。通过具体的演示明确说明昼夜交替,时差、地方时等概念由来,产生的机理,以及区时的计算方法。另外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对课堂学习的内容作一个基本考核。如简单的时差计算,有关昏昼的一些判断问题。学生通过解答问题,强化课堂内容。教师能够通过学生课堂的实际状况调整教课的难易,内容的多少,教学方式的转变等让学生的学习变得高效。

教师要时刻把握学生学习成果,加强对学生的多形式的考核。遇见问题,要总结经验,调整教学策略,保证学生在学习观摩各类教学资料后能够有所得,有所舍。把握教学重点,重视教学质量也是不容每一位教师忽略的。

整体上说,混合式学习是顺应发展潮流,符合时代要求的理念,和我们今天的科技发展是分不开的。越来越多的学习工具也应运而生,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然而信息的庞杂冗余也会产生负面效应,可能看图片影像,只是走马观花,剥夺学生创新思考的空间。因此,以技术,理念方式为主导的混合式学习方式与地理学习需要磨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谢成伟.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Z1).

上一篇:从成功的自习走向成功的人生下一篇:年度体卫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