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之行汇报材料

2024-06-10

华师大之行汇报材料(共5篇)

华师大之行汇报材料 篇1

赴华师大学习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应学校的要求,在此向大家汇报我一年来在上海学习的见闻和感受,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原谅。

去年九月,经学校推举、自治区教育厅审定,我被推选为自治区中学骨干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为期一年的培训。这次培训是第二期《国家支援新疆汉语工作方案》的项目之一。本次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本领,学以致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自治区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次学习共设有物理、化学两个班,共90人。于9日13号到达华师大,9月14——9月18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校内参观。华师大有两个校区,我们所在的是位于上海郊区的闵行校区,此外,还有一个是位于市中心的中山北路校区。9月19日,华师大专门为我们举行了开班典礼。全体学员参加了座谈会,到会的有新疆教育厅马厅长,以及负责本次遴选学员工作的张海燕老师。会上马厅长对我们这批骨干教师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我们学成归来,建设新疆。领队和部分学员也积极发言,表示一定踏踏实实的学习,带回上海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人文气息。化学系的班主任韩金根教授要求我们制定出详细的个人研修计划,拟定今后的研修目标和行动计划。并要求在培训结束时,对照计划检查自己的目标达成情况。

回顾自己的研修计划,百分之八十多达成较好。比较遗憾的是,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这门课程,因为没有申请到计算机房,无法实践,我们的进步实在是太小,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向身边的同事、朋友请教。下面就我的学习生活和业余参训生活进行汇报。

一:回顾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我们的培训,主要分为四大块:大多是化学专业课,相当于大学本科开设的内容。但教学内容不像授课那样,受制于教材。这些大学教授可以编撰教材,用自己的教材去上课,这让唯教材是信的我们有些吃惊。对此,韩教授在指导我们论文写作时,告诫我们: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要学会灵活处理和运用教材信息。

在韩金根教授的《现代生活化学》中,在日用品中的化学中我们了解到:肥皂在洗涤过程中是怎样去污的呢?肥皂中的脂肪酸钠溶于水中,并水解为脂肪酸和氢氧化钠;鉴别衣料的方法,从衣料角上各抽几条经纬线,用火柴点燃并观察其灰烬、闻其气味中正确判断;化妆品与皮肤的关系,干性皮肤用碱性小的香皂,洗干净后用油脂类护肤类化妆品。油性皮肤注意皮肤清洁,不宜涂油脂多的化妆品。中性皮肤应使用香皂。混合型皮肤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化妆品。过敏性皮肤用不含药物的化妆品。还有很多我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珠宝的维护与保养、银器发暗怎么办等。使我们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陈波老师主讲的《无机化学》使全班同学痴迷。首先是教学内容与现行初高中化学有指导作用,本着“要给学生一桶水,老师要源源长流水”的精神,我们拼命到图书馆借阅各种相关的书籍,课上课下的充电。其二,老师的教学风格深深的感染着我们。每当上课,老师就站在教室一角,根据教学进行,熟练地对PPT翻页,一边滔滔不绝,语调既不激昂,也不亢奋,是那么的平和,讲解是那么的精当。其三,老师的PPT制作的很精美,决心在课后好好的研究研究他的课件是怎么做的。其四,陈波老师是上海市中考化学出题组成员之一。他通晓无机化学,又有渊博的有机化学知识,思想前沿,年轻肯干,我们对他佩服之至。

沈甸老师教我们的《化学教学论》。我们从中了解到美国、日本的化学教学改革与现状,(沈甸老师本人就曾经留学日本三年)。特别是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时至今日,化学教育已从“化学中的教育”和“通过化学进行教育”演进到“有关化学的教育”

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学校还对我们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教授我们初中化学实验技能的是丁伟老师。我们在专为本科生设置的实验室中,动手操作了几个重要的化学实验: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和氧气的性质,②锌粒与稀硫酸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氢气还原氧化铜、氢气爆炸实验,③面粉爆炸实验等。在做氢气爆鸣气实验时,我们女生在点爆鸣气时,手不停的发抖,心脏怦怦乱跳,却猛不丁的时有“砰砰”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当时的有惊无险任然历历在目!

吴敏老师对我们化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的三大误区,结合教学案例一一进行深入的剖析。我想,这不光是化学课堂,可以推而广之到很多课堂。她讲到,误区一:有小组活动就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吗?吴老师通过分析《元素周期律》的教学案例,总结出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

1、教师要明确每个小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宁缺勿滥。

2、提出的问题要有合作的可能,使学生在相互的思维碰撞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3、帮助学生掌握小组讨论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整理自己发言内容的时间,就会出现“替代思维”和“旁观者”,小组活动就缺乏讨论的丰富资源和素材。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形成基本思路后再发言。

4、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及时的评价,并给予必要的帮助,为全班交流和讨论寻找资源。

误区二:有提问就有互动吗?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提出有效的问题,而且还要注意提供不同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我们在观看了两堂《盐类的水解》实验课后,指出问题设计的策略:

1、注意有层次的提问。对学生来说,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总是关注问题解决方法和答案的正确与否,而很少会考虑到答案背后所蕴涵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他们很难达到较高的思维水平。作为教师就需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不断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挖掘知识内涵的乐趣。策略2:注意有结构的提问。具有较高质量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关联; ②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 ③问题的解决路径可以不唯一,可以涉及不同的领域; ④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包含有一般方法的学习。策略3:在互动中生成问题。教师通过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的反应,捕捉讨论过程中生成的资源,确定下一步教学的方向,才能引发进一步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教学过程引向深入。她认为,相对于“小问题”的设计,适当放大的问题会使学生因问题具有挑战性而适度兴奋,他们的思维也会因此而表现出积极化的状态。因此,“大问题”的设计更能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更能激发学生形成深层次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对学生基础性状态和发展需求解读越清晰,问题的“大小”就越具有适切性,这样的问题才能放得下去,收得上来。

误区三:有实验就有探究吗?误区四:有了生活情境就能实现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吗?在此不一一罗列。

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华师大丰富的资源,抓住一切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到图书馆学习。华师大的图书馆总面积3.9万平方米,分主楼和裙楼,主楼有12层,主要是电子资源,裙楼有5层。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包括古今中外各类印刷型文献和数字文献。馆藏文献的学科范围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等学科领域,尤以教育学、地理学、文史哲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的文献见长,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文献信息保障,逐渐形成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藏特色。凭校园卡可借阅图书,图书馆是学习的好地方。2010年10月恰逢华师大终身教授报告月,这项活动持续到11月底结束。各位老师及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安排,选择适合自己的报告。我总共聆听报告十余场,有与化学专业有关的,如何鸣元院士的《绿色碳科学——命题及其内涵》等,与教师成长有关的如闵行中学余安敏校长的《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黄馨教授的《教育公平与法制建设》。还有一些其他专业,如金融专业的《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历史专业的《上海城隍庙与清代地方公共社会》等。这些报告让我感受了大师的魅力,也被这里学生的优秀素质折服,他们面对大师侃侃而谈,所提问题有时能写一篇文章。看到他们,我真是看到了祖国的希望。

二、外出参观学习

闵行鹤北初级中学是第一站。鹤北初级中学是一所刚建校两年的初级中学,目前,有初中教学班级18个,学生近500名,每个年级5个班,每班有25--30人。学生主要来源于周边住宅小区,有一部分为农民工同住子女,学生可塑性强,知识、文化、各项素质提升空间较大;学校拥有一支年轻化的教师队伍,学历结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青年教师多,有活力,有创造力,他们中有一批蓄势待发的区学科骨干教师和智慧型教师。在“兼容并包 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积极整合优质资源,发扬团队精神,形成教育的合力,经过两年的努力,学校已逐渐赢得了社会的良好口碑与信任。学校为我们准备了两堂新课《燃烧与灭火》。

11月我们在韩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苏州三中南校区。苏州三中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她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著名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古城区内。南校区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名园——狮子林,是一座园林式的校园,校园内耸立着弘道楼、逸夫楼、成林楼、纵横楼,而中山苑、弘泽园、麦兰园、璞石成器等景观镶嵌其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结合,恬淡、典雅。这所学校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她的科技特色给我们一行留下深刻印象。1976年,苏州三中建立了地震测报站,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坚持了下来,并成为全国中学系统中的“独此一家”,1997年4月,钟连元同志任苏州三中校长后,将逸夫楼建设成为科技中心,并建立了以地震科普教育为龙头的多学科结合的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深情寄语苏州三中:“希望学校把科技活动继续搞好,使青少年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风气推广开来。”为了认真落实温总理的批示,学校开展“科普知识进课程、科普专家进课堂”的“双进”活动,建立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苏州三中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夏令营。2007年,苏州三中开展电脑机器人援藏行动,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比赛中屡屡获得大奖。

华师大二附中是我们第一学期去的最后一所学校。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创建于1958年,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实验基地。1963年成为上海市重点中学,1978年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中学。是经教育部批准有高中理科实验班办学资格的全国四所中学之一。学校是上海市文明单位、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联系中心”(APEID)成员单位。在这里,我们有幸听了一节教务主任问我们准备的一堂课—《卤素的复习课》。因为教务主任正好是化学老师之一。上完课,她又为我们介绍了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学生来源,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全市各区、县通过中考选拔入学的学生;(2)通过提前考试录取的上海理科班学生;(3)通过教育部专门考试录取的全国理科班学生(华师大二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北京师大附中);(4)通过我校自行命题的考试录取的外省市学生(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上海中学、交大附中)。学生来源十分优秀,特别是两个理科班的学生,更是出类拔萃。2000年,学校提出并实施首席教师制度,首批聘任8位教师为首席教师,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中的表率作用,激励更多的中青年教师向学者型教师目标努力。现已有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市、区的骨干教师。期盼已久,因为它不仅是上海市,而且是全国有名的重点高中,直属国家教育部,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是学校的“六个百分百”素质教育体系。即100﹪的学生参加100课时的志愿者活动;100﹪的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100﹪的学生选修校本课程;100﹪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100﹪的学生在校做100个实验;100﹪的学生学会游泳。应该说学校管理者拥有一种高端思想,以一种国际视野为学生提前参与社会,与世界接轨、具有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第二学期到吴泾镇友爱实验中学,听课三节,一节科学课《海洋资源开发》,两节化学课《酸碱盐的复习》和《常见气体的制取》。三:谈谈此行的感受

一、做个会学习的教师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今天的教育工作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今天的教师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对于学生发展的实际影响力巨大,提升教育质量必须提升教师。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丰富自己,才能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

二、做个会反思的教师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反思。教师反思是为了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为了教学品味与境界的提升。可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一些教师不知道要反思些什么?华东师大的博士胡东芳送给我们很好的建议,他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思维观、学生观、教学方法观。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呢?方法一:学会写课后记,课后记应该包括学生和自己在教学中各自的表现;方法二:观摩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听课;方法三:观看优秀课的录像,可以自我观看,同事共看,专家帮看;方法四:记录上课中的关键事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最成功的做法及其背后的道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学会反思也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途径,实践+反思=成功.三、做个会研究的教师

教学研究是“磨刀石”,教师如果能把教学研究视作提升教学技能的动力,则一定能取得更出色的教学成果。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和自己的课进行分析,做课例研究或教学研究,把研究结果撰写出来,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可以给同事们借鉴。教师参与研究,首先可以提升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充分了解自己及学生行为的意义和作用;其次,有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再次,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型,努力做专家型教师是每个教师奋斗的目标。我们一线老师有许多教学成绩很好,但论文发表空白,常常在评职称和评先进时吃亏不小。具体做法:多写教学随笔,教学总结,学习论文规范格式。四:做个心情阳光的教师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每天有做不完的琐事,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从早读到晚自修,长年累月,心情难得清闲,有时学生不听话还憋着一肚子汽回家,回家后,把气泻在家里人,事后,自己也后悔,这样的工作路程能走多远?学校如何可持续发展?胡东芳教授的教学案例分析可能对此有帮助。

有三个建筑工人,一天工作完了各自回家。

回家途中,第一个工人心里想:“要不是为了生活,我真不会做那砌砖工作,辛苦得很。”

第二个工人心里想:“我每天在砌墙,我在建一座高楼。” 第三个工人心里想:“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的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绘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该城市的副市长,分管城建。

1.此案列蕴涵什么样心理学原理?

2.此案列对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什么样的启发 参考答案:

原理:期望与收获成正比

启发:我们不只是在完成工作,也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我们更是在创造着未来;我要看到我们工作的重要性,以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面对工作,走得更好更远,做好能做的事。

在为期一年的培训学习期间,我们一行四十多人在美丽的华东师大学享受着知识的熏陶。虽然我们这次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很多都是中年人,但每天听讲座却没有一人迟到。看到大家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的情景,不禁让我想起自己久违的学生时代。培训学习虽然结束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把所学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际中去,努力做个有教学特色的教师,做个善于研究的教师,做个会学习的教师,做个会反思的教师,更要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努力,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用关爱和宽容对待学生。学习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养成研读教育理论书籍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做个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在本校的教育教学中起引领作用。

齐宏静

2011年8月

华师大之行汇报材料 篇2

走创新之路

促学校发展

南溪镇化龙小学:郭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中心校邓校长给予我这次远赴北京学习提高的机会;非常感谢各位给我提供这个展示的平台,给我这个锻炼的机会!

关于学校创新管理这个研究课题,因为个人水平有限,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讲解。我只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中有不当的地方,敬请各位谅解!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和名校实地考察,我们在惊叹、羡慕、赞叹首都名学校之余,并没有忘记此行邓校长交给我们的任务,在专家们的引领下我们积极反思我镇小学的现状,并深度思考了学校的发展。下面,我们就将一些粗浅的想法向大家作详细的汇报!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看见教育部在学校管理、教师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已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多年形成的办学经验以及成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步伐。为了与世俱进。学校必须走改革之路、创新之路。才能让师生得到更好发展,才能促进学校向纵深发展。

什么是创新呢?在教育家卓立看来,那就是创造新的东西――从无到有。所以他的学校首创了北京乃至全国第一个校园广播系统、第一个红领巾电视台、第一个立体运动场、第一个计算机教室、第一个校园升旗仪式、第一家校园塑胶操场、第一个校园地下停车场、第一个专业教室、第一个多媒体教室、第一个用于课堂教学的触摸电视„„卓立校长心中只有两个词;那就是创新和超前。而在名校长赵福庆的眼里,创新就是一种改变,一种人有我新的积极改变。于是他大胆进行了课时的创新,他们自主实行了“三四五”时间制,即英语、音乐学科的课时为30分钟;语文、数学学科课时为40分钟;下午的大活动课,定为50分钟。

当然就目前的条件,立足我们学校实际,我们知道在硬件上无法比拟,但我们可以在学校内涵方面进行适当的创新和积极的改变。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进行创新:

1、理念创新。专家说:“影响我们向前发展的往往是我们已经有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必须树立开放的心态和国际视野。我们必须打破已有的思维模式、冲破禁锢。我们必须有有打开窗户的勇气和胆量。面临社会的瞬息万变,面临教育的多元化,我们要敢于接受新的理念。我们要认真咀嚼、消化并娴熟运用。

2、管理创新:

1)进行目标管理:为了使教师有成长的目标、奋斗的方向。学校可以积极推行企业中的有效管理---目标管理。即学校在制定出一定期限内可能实现的发展目标后,要求每一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自己的成长目标。学校为了让教师达成自己的目标,可让教师日报、周报、月报,汇报自己的情况 ;及时了解教师的完成情况,并对教师出现的困难积极帮助。努力让每一位教师达成自己的目标。

2)强化干部的交流:可以有计划地派干部到区域内优秀学校或者市级、省级优秀学校挂职锻炼,学习它校先进管理理念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学校给干部定任务、时间,并定期对干部进行考核。

3)、、挖人才——积极引进经验型人才:挖区内学校的各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到学校任教。积极建立一支精干的教师团队。

3、科研创新:

1)借助外力发展学校——借人之技。就目前而言,学校教师的业务能力、科研能力在近期里或几年内无法改变学校的现状。唯一的捷径是借人之技。学校可以与高校组成联盟,学校作为实验基地,提供实验的场地、对象;高校提供专家、教授进行理论指导。这样既可以提升学校的声誉,又可以尽快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2)狠抓科研促教师专业发展——当前,学校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缓慢。跟学校在科研课题方面的力度不够是分不开的。教师们没有真正参与进来,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为了抓好此项工作,学校可以主动申报领导课题、教师课题。成立专门的课题小组,制定计划,积极实施,定期检查、督促,及时结题。就学校而言,可以就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研究,也可以积极落实好上级指定的各类课题。而教师呢?可以针对一些小课题进行有效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学校可以聘请相关教研究员进行指导。让教师少走弯路,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4、人才培养创新:积极倡导陶行知的“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注重学生知行统一、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

在我们考察的几个学校里,学校都有乒乓球馆、游泳馆、厨房室、茶艺室、缝纫机室、体育馆、图书室等多种功能室让学生参与实践。而我们农村不具备这些条件,学校可以针对农村的实际,让家长走进课堂,引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教学生怎样种花、怎样做菜等,给学生示范并让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发现、去思考、去明白。

5、课堂评课标准创新:根据教育部规定,从明年起,全国各小学都使用统一的教材。为走在课改的前列,当前,学校可以针对〈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组织教师积极研讨新课程下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及情感需求、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学生的思维发展等;制定以校为本的评课标准;其中着重应该研究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努力让每一位教师都清楚应该怎么做后自觉去做!

6、教师视野创新:

1)加强与区域内优秀学校的紧密合作,派年轻教师、有发展空间的教师到优秀学校的优秀教师跟班学习。教师的学习的时间根据学校的实际而进行调整。时间可长可短。关键是学有所获。且能将所学到的东西灵活地运用在个人的教学中促教学质量的提升!

2)学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教师到区域内、市内、省内、国内或者国外的优秀学校考察。让教师及时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态势,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教学思路,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英语组南京之行汇报 篇3

青岛富源路小学 张新伟 鞠静 孙洁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英语组一行三人赴南京参加了第14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领略了全国小学英语界名师的教学风采。那一节节精彩纷呈、各有千秋的课,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重复、演绎。有感动,更有感触。感动于一个个的精彩瞬间,更为教与评中的火花碰撞而心生感触。

享受归家后宁静的教学生活,不禁又忆起这次南京之行。还是第一次观摩规模这么大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我们一次次地为这些名师们独具一格的教学魅力所震憾。满心承载的不仅是名师们所演绎的课堂教学,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带着这沉甸甸的收获,又带着一份不舍与期待,我们离开了绿树掩映的大学校园,离开了给我们丰收喜悦的艺术殿堂。感慨之余,此刻再一次细细品味名师们的课堂教学。

一.睿智幽默,才华横溢的田湘军老师

我想给田老师一个绰号“幽默大师”一点也不为过。他的课堂教学正如他本人所说,让学生一会云里,一会雾里,可就是这样的课堂教学更让学生用尽心思去揣摩田老师的教学,聆听并模仿节奏欢快的英文歌曲。而其中有很多是田老师自创的,可见其用心之深。

(一)尽显艺术才华

这是一节艺术感十足的英语课,我和他下面的学生一样,被他那丰富的肢体语言,诙谐、幽默又流利的英语所感染。全场上千人的会 1 场不禁因他的这种风趣的教学风格而忘记去写听课记录,睁圆眼睛,张大嘴巴去欣赏这叹为观止的教学艺术。田老师的授课如行云流水一般,无论是挥毫泼墨还是引吭高歌,都让学生在收获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正如他的报告,快乐教, 快乐学。田老师似乎在故意使课堂“混乱”,让学生在课堂中手脑口并用。田老师的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勾引学生最香甜的诱饵,他用眼去“勾”,用手去勾,用说话语速不停变化的嘴去“勾”,总而言之,他是用心去“勾”了,并勾勒出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别具匠心的风格。

(二)破常规教学模式

在欣赏田老师风趣幽默的课堂教学的同时,我关注着他每一个环节的导入。然而我却寻觅不出我们通常上课的那种教学模式。他的教学思路,绝非拘泥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我想在他的头脑中“excited”是最重要的。正如他所说未必开国大典的实录会使现代的孩子们“ excited”,一根薯条就会使他们欢呼。正因为他知道“excited”的重要性,才演绎出了那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好戏”,使孩子们笑声不断,完全陶醉在这融洽的气氛中。

二,活力四射,魅力无穷的林丽老师

抑扬顿挫、果敢不留痕迹的口语表达,加上张扬奔放,活力四射的个性,可以说这个课堂组织者是满分。

(一)取材原汁原味

林老师这节课的材料是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课题是万圣节。在这节课里林老师不仅讲的是国外的一个节目,而且把它的起源、象征、风俗都一一在课堂中呈现。可以说林老师着眼的不仅仅是英语教学,更是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二)Chant匠心独具

林老师课上的两首Chant涵盖了课文中的重、难点内容,而且韵律十足,极具感染力。节奏鲜明,琅琅上口的chant,培养了学生英语的语感。

三,思维敏捷、运筹帷幄的主维山老师

(一)教学用语熟练扎实

在主老师的课上让我感觉到的是说英语是如此的轻松,就如自己的母语一样运用自如。机敏、诙谐、风趣,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真正的英语语境中。不是因为学而学,而是在进行中西方食品文化的交流,了解彼此的食物,享受美味的乐趣。

(二)教学环节严密紧凑

在主老师的课上,每个人的思维都非常的敏捷。因为他的教学环节连接极其紧密,一环扣一环,所以你必须迅速地去理解、去消化并快速地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你问,这样快速的课堂能让人消化吗?这就是主老师的魅力所在。因为接下来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让孩子们积极去寻找的答案。薯条、汉堡、饺子等许多中西方食品文化的传递,都渐渐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这不仅仅是在学习英语,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

华师大 学习生活汇报 篇4

白驹过隙,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一转眼我来上海交流了两年,这也就意味着我离开我的母校已经两年,交流生的生活即将结束,我要回到我的母校民院了!此时的心情很复杂,舍不得这里却又很想念我的母校······

那年我18岁进入了我梦想的殿堂,那年我还怀揣着那份单纯开始了我的大一生活。我以为我的大学四年生活,我大学美好时光都会在这所学校,可青涩的大一生活并没有让我感受到真正的大学生活,开始是那么的朦胧,结束又是那么的仓促。回忆是断断续续的,我在将来是要回忆两所学校带给我的大学生活。但是,民院是我真正的母校,现在又一次要带着期待的心回去,我在期待学校的变化,期待那些久违的面孔,期待所有的一切······

学校的每一个我走过的角落都开始慢慢的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那年的我们,活力四射,无论天气是炎热还是寒冷,我们都会带上自己喜欢的篮球在操场上挥汗;记得那年的我们,风华正茂,不管食堂有多少人在排队等饭,我们义无反顾的会走到三楼选盖饭,然后喝着可乐等着饭被送过来;记得那年我们在教室里,带着困意,双手拖着沉重的下巴,艰难地听着课;记得临近考试拿着复习资料在自习室里学习,那一个月是整个学期最充实的一个月,也是学得最多的一个月,那个月才明白我们其实学的真正内容是什么;记得那年·········回忆母校的一切,其实心里觉得很美好,大一生活没有太大的压力,大一生活感觉到了自由的气息,大一生活我们无拘无束。我在回

忆第一次参加的运动会,那也是最后一次;我在回忆军训生活,那也是最后一次;我在回忆竞选学生会,那也是最后一次;我还在回忆,那年我悄悄喜欢上的女孩,那种感觉在大学生活里也是最后一次······母校啊,母校!我有太多的第一次留给了你,而你也有太多的最后一次是留给我的。现在要回去了,那年在我记忆里的没有淡忘的一切是否依旧?

民院,我回来了!回学校就像离家两年的游子回家般激动,想看看我的母校现在的变化,想知道我的母校是不是我朋友们口中说的那样严禁,那样没有自由,一切的一切都要眼见为实才是最好的证据!民院,我们的母校,我们回家了!请你张开臂膀,拥抱我们这些归来的孩子们吧!

南师大学习汇报 篇5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很荣幸在这里把我们去南师大学习的情况向老师们做一个简短的汇报。

七月份我们去南师大这所号称东方最美丽的校园学习了大约一周的时间,有幸聆听到几位专家的精彩讲课,感觉耳目一新,这些专家娓娓道来,深入浅出,从思想认识、知识认知、教与学、班级管理等方面一一作了精彩的发言。这些精彩的发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思想认识和教育教学方面的认识,使我们受益匪浅。

这几堂精彩的发言分别是:南京外国语学校,72岁的陈光立老师《关注学生主动建构》;南师大副教授魏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情怀、思想与行动》;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张爱平《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思考》;南师大教授杨启亮《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思考》;南师大班主任研究中心陈红艳《做学生道德心田的守望者——班主任工作方略》;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苏华《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等。

南京历史悠久,有六朝古都之称。环境优美,文化积淀深厚,向往已久,这一次学习之旅其实就是一次身与心的洗礼,一次知识殿堂的朝拜。

回来之后,静心思之,感觉收获颇丰。、陈光立老师就学生的建构讲了三个方面:学习观,所有知识都是被建构的,包括认知结构,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不等于排斥接受学习。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他认为课堂教学应关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他还这样动情的说道: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一次而厚重。教学观——鲜活的课堂,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是展示学生的过程,是让学生展示的过程,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所有的课堂教学都归纳为:主动。教师就是为学生设计一个主动思维的舞台,创设主动建构的情境,而不是提供一个获取知识的机会。

陈老师从三个方面宏观的论述了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给我们下一步的教育教学指出了大的方向,归纳为三个关键词:建构、和谐、主动。

陶行知是一个伟大的人。魏峰老师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再现了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深受感染。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些饱含真情的句子折射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的高尚品格,他真正地践行了自己的信念:奉献、求真、智慧。

他出身贫寒但聪颖好学,充满磨难而斗志昂扬。他既有爱满天下的济世情怀,又有朴素、精深的哲学思想。他反对传统教育,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倡导新的教育观。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这样诠释自己的名字,并用一生去践行!他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陶行知。了解愈深,愈加觉得自

己的渺小,暗自思量,扪心自问,不禁冷汗涔涔,今后的教育教学之路上,我辈同先生比起来,真是路漫漫啊!唯有不怕任重道远,愿循着先生的足迹,开拓一片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就像一对被我们强弄到一起的冤家,每每提起,又爱又恨,既喜且忧,心情复杂,宛如有千言万语,但不知从何开口。南师大教授杨启亮对于它俩,也只是思考而已。就现阶段来看,它俩还得继续斗下去,至于出路在何方,鲁迅先生其实已经早早地告诉我们了:本没有路,斗的时间长了,就找到路了。我们现在正在斗的路上,这条路同样且行且远且长。

杨老师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我们可以思考,可以商榷。

1、基础教育。是不应有差别的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危害很大,因为这个口号,让学生有了太多不该承受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基础教育具有两个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国民的教育,不是培养考生的。课业和考业(这个考业应是杨老师的独创)的问题。

2、素质教育。所谓的素质是全面课业的素质。素质教育可以和应试教育并列。

中考高考的狼烟还未散尽,又是一年几家欢喜几家忧。人间悲剧偶有上演,让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没考好就值当的跳楼吗?当今学生的心理问题亟待关注,他们的脆弱的心田亟待有人守护!陈老师给班主任支招。

1、全面了解与深入研究学生。①你了解每个学生吗?②学生跟你说心里话吗?③你了解学生的家庭吗?④切勿把学生的问题道德化。⑤在了解学生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并发现自己。

2、学生犯错,老师八问:发生什么事情了,你的感觉如何,你想要怎样,那你觉得有些什么方法,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你决定要怎么做,你希望我为你做些什么,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想等。

3、对待学生的态度:爱、宽容、接纳。因为生命不息,问题不休,成长不止。

还有很多精彩的观点,就不一一赘述了。

一周的时间很短暂,但是收获很多,反思很深。说实话,听了这些专家的课,有提高,但同时也有迷茫,因为有的方面专家也没有指出明确的方向,比如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问题;因为有的方法不能拿来就用。应结合自身特点,外来的知识一定要有一个充分内化的过程,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活学活用,充分利用每一次来之不易的外出学习机会,淬炼自己,提高自己,让每一次的学习都能为我们的教学带来提高!

上一篇:家具行业营销方案下一篇:刑事侦查学期末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