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之行散文

2024-08-07

天津之行散文(精选11篇)

天津之行散文 篇1

天津之行随笔

是在20**年12月7日晚上八点左右从北京站到的天津西站的。

其实之前一直要说去的,但是因为各种的事儿(比如单双休,学习)给耽搁了。

北京天津并不远,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途中看到彩光渲染的城市。看着缓缓转动的“天津之眼”。感觉天津的夜色似乎格外的绚丽。

但是下车以后觉得冻耳的彻寒。

第二天没办法在买了一个黑色的护耳——不是很好看。

沿着海河一路走着,阳光暖暖的,天空蓝蓝的。海河水染着天蓝透着瘀黑印着窗绿。

这条海河就如同名字一般简单明了,没什么花哨的。就是流入大海的河流,似乎是贯穿了整个天津,算是天津的母亲河,生命之河。

沿着河走,看到了地面上干枯的草荇和晶莹的冰结。蹲下身子去扣,却意外难以撼动。不过有些疑惑,谁把水草捞起来了?是捞垃圾的时候误捞了?

后来看到有人钓鱼,凑上去看,巴掌大,好几条,不错不错。再看有孩子用网捞鱼。但是尽捞些水草。全扔在地上了。

再走着,看到了昨晚看的天津之眼。哦,对了。天津之眼是一个巨大的摩天轮。据说在顶点的时候能够看到整个天津。是中国第三大摩天轮。第一大的在北京。

但是天津之眼在白天看着并不怎么样,白色的,架在桥上。缓慢的转动着,不仔细看还真的以为是停止的。

在中午的时候,是去吃的鱼。两条大鱼。麻辣香锅类的,八十块钱。胡吃海喝。好吧,我一个人吃完了两条鱼……

有去逛了逛天津的超市。似乎是轻工业居多,是那种窗帘衣服纱布之类的。在超市还看到了一群大妈跳舞。怎么说呢,居然觉得很有气质的.。

也路过一些佛陀菩萨观音聚集的寺庙地方。金黄暗沉。有着安静时候说不出的肃穆。当然那些叫卖瓜果和一些讨要乞钱的人给不了这这种安静的。

随处走走,看到了光污染很严重的玻璃大楼。看到D字形,头顶大包,巨形椭圆各种各样的奇怪建筑——就没几个四四方方正常的建筑。

特别有意思的是,这里的银行,多数是建筑在艺术古董里面一样。有着古典的外貌风格。感觉档次很高。

还有这里的取名是非常的通俗简单的,就是字面的意思,如同上面说的海河,还有五大道——就是五条大道。意大利风情街……这些都很明了。还有很多好玩儿的店名儿。比如天堂书店,铁板烧烧……

一边惊讶于各种建筑,一边随便到处走走,路过意大利风情街,拍拍照——这地方挺适合拍照的。看到煎饼果子是按套算的。10元/套。想起哪句歌词,“煎饼果子来一套”,尝了尝,不知道是不正宗,还是不习惯,反正也就那样,不好吃。

还有看到一个“耳朵眼”的炸糕。似乎可以,但是人比较多,而且总让我们想起,耳朵眼,耳朵眼,耳朵眼里面的耳屎……算了,还是饶了我吧。

有看到一群孩子在鼓楼哪儿练拳,小胳膊小腿的摆好姿势,表情严肃,煞有意思,简直可爱极了。

还有着鼓楼还看到很多很多很贵的东西,四百多的大葫芦。一千多的雪狐毛皮,还有各种各样的好样儿。

还有十八麻花街,天津狗不理。泥人张。但是都没有去尝试了。觉得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其实的。要么不正宗,正宗的太贵还不懂分辨,要么本来就不和你的胃口。要么就是本来也就是吹嘘出来的。

从早上九点,逛到了下午六点,晚上八点出门。各种颜色的光弥漫了整个城市,传说中的灯红酒绿就是这样吧。不夜之城也不过如此吧。

那些奇怪的建筑,遵循着自己的美丽,炫动着周身的光彩,宛若从沉睡中苏醒的巨兽。

我算是终于明白那些奇怪的建筑的意义了,在这个晚上的灯光下,那是格外的美丽。

坐上了那个贼贵的天津之眼(70元一个人)。夜空中随着那红色的光柱缓缓升起。将大半个天津收入眼底。

在最高点的时候,能够俯瞰整个天津的脉络。

一圈儿下来,大概半个小时的。

下来后,有去看看在坐上“天津之眼”前工作人员拍的照片。有好几张,背景配的是天津之眼的夜景,似乎不错,本以为是70块钱附送的,但居然还有二十块钱来买……不带这样坑人的。

嫌贵,而且因为当时不知道还要拍照,没什么准备,惊慌无措之间拍的,并不怎么好,便不要了。

第三天去看了瓷房子,本以为是个能看挺长时间的,结果就是一个瓷房子,各种瓷瓶子镶嵌做的房子,进门五十,学生三十,着实太贵。

而且就是一个房子,在外面看着也就行了,进去再看,似乎反而消弱了那个震撼。也就没有进去。随便拍了拍照片,反而被瓷房子门前那个买梨膏老大爷吸引住了。只见他用一口高压锅,高压锅的气门上有一笼巴掌心大小的袖珍木头蒸盖儿,白白糯糯的,看着他不断地搓面,放盖,收笼。动作连贯娴熟,行云流水,挺具有而且就是一个房子,在外面看着也就行了,进去再看,似乎反而消弱了那个震撼。也就没有进去。随便拍了拍照片,反而被瓷房子门前那个买梨膏老大爷吸引住了。只见他用一口高压锅,高压锅的气门上有一笼巴掌心大小的袖珍木头蒸盖儿,白白糯糯的,看着他不断地搓面,放盖,收笼。动作连贯娴熟,行云流水,挺具有欣赏价值的。价值的。

看他是三个一盒,问价格十块一盒。好像有点儿贵,就那么嘎嘎么儿——而且稍微还是有点儿怀疑胃口的,虽然外貌是贼喜人的。

也去了五大道,时近傍晚。已经是有着懒洋洋的光亮燃起。看着有个大堂,圆形的,有着锈红色地皮和白色分割线的跑道,有人在跑步,感觉像是一个大学一样。

而五大道呢,就是五条街道……是以其他比较出名的城市命名的街道。是重庆道,成都道,大理和睦南以及马场的。好吧——估计你也和我一样,不认识后面这两个城市的。

当时要做坐七点的火车回北京,也就没有多转悠了。趁着夜色,瞎逛悠了一番——小洋楼建筑,就去了天津站。

然后发现,其实天津的各个景点都挨着不远,其实天津好玩好看的地方就在天津站附近——当初来的时候却坐到了天津西。

这次旅行呢,发现其实北京算是北方城市旅游中门票最低的吧,颐和园也才三十块钱,这天津随便一个都要四五十,七八十的,还没太多看头,不如随便逛逛。而且感觉天津随便逛逛更有意思。风景随处有,钟楼林立,洋楼小巧,鼓楼一角,海河粼粼。

这次去各处景点呢,都是用脚步丈量的,居然没有坐车。随风奔跑的自由,也算是天津景点都密集一处,还是说其实天津没那么大呢。

不管怎么样,玩儿得开心就好啦。

天津之行散文 篇2

3月21日, 天津混凝土协会安会长带领混凝土企业代表一行莅临广州调研湿拌砂浆的发展, 广东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黎、秘书长陈访国、副秘书长房先宜和广东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砂浆专委会副主任乐晓鹏在协会办公室热情接待了来自天津混凝土行业的嘉宾:天津混凝土协会会长安学义以及企业代表等六人。广州浪淘砂建材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浪淘砂) 荣幸受邀参与了此次天津市混凝土业代表的调研接待工作。

上午, 广东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浪淘砂公司的代表对天津混凝土行业嘉宾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对此次的调研行程进行了沟通和安排。首先, 陈秘书长就广东省预拌砂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市场决定发展, 创新才能生存, 广东省实行“干湿并举, 市场选择”的发展方针, 用实际数据验证了湿拌砂浆能迅速在广东甚至全国发展正是因为适应了市场的需求。从2007年到2014年, 广东省散办及各主管部门加强了对预拌砂浆的宣传、推广和监管力度, 使我省预拌砂浆生产和使用量得到了快速增长, 全省预拌砂浆企业105家, 其中湿拌砂浆企业64家, 预拌砂浆企业数量比2013年增长7.14%。2014年预拌砂浆产量超过700万吨。目前, 已进入预拌砂浆的快速增长期。以广州为例, 2014年预拌砂浆总产量为280.9万吨, 其中湿拌砂浆为187.4万吨, 占总量的66.7%。广州地区预拌砂浆总产量比2013年增长了68.7万吨, 综合增长率为32.5%。其中干混砂浆增长量为-7.58吨, 增长率为-7.2%;湿拌砂浆的增长量为80.3吨, 增长率为75.0%。陈访国秘书长肯定了浪淘砂在湿拌砂浆生产、应用和推广做出一定的贡献, 在广东的湿拌砂浆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浪淘砂技术和经验值得同行学习与借鉴。随后浪淘砂技术支持中心主任尧炼分享了新概念湿拌砂浆的技术体系以及在商混站生产应用实践总结, 强调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激活商混站产能沉淀, 双方就一些技术问题、设备改造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浪淘砂应用工程师高照得详细介绍了湿拌砂浆在工地的应用、常见问题处理、成本分析等内容。

孔祥熙1947天津之行 篇3

孔祥熙听外国传教士说英国商人要在山西倾销煤油,他凭着敏锐的商业眼光,断定经营煤油定有大利可图。1912年,他和在天津担任山西同乡会会长的五叔孔繁杏一起设立祥记商行,取得在山西全省经销亚细亚壳牌火油的总代理权,捞取了商海搏杀的“第一桶金”。

孔祥熙曾对别人说,他开始发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各国均急需军火。有一次,他听说美国商人要收购铁砂,立即跑到山西阳泉与矿山交涉,把阳泉的铁砂以每吨1块银元的价格定购下来,然后通过铁路将其运往天津交货。美国给他的收购价是美金1元,当时1美金折合1.5银元。为了做好这笔生意,孔祥熙在阳泉车站货运站亲自监督铁砂收购、装卸和发运。

孔祥熙以铁砂赚的钱为资本,又在孔繁杏的帮助下,于1915年秋至1916年春相继在太谷创办了“裕华银行”和“祥记公司”两个实体,使金融资本与商业资本相互结合,相生共济。孔祥熙原在天津设有的裕华银号,后改称裕华银行天津分行,初在宫北大街(今天津市古文化街),后迁至法租界8号路46号(今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28号)。1927年,他把“祥记”和“裕华”总行从太谷迁到天津,以利发展。孔祥熙任董事长,但因官职在身,无暇顾及天津祥记公司和裕华总行的日常业务,都交给孔繁杏掌控,由经理班子具体负责。1936年温忠保出任总经理,孔家、温家都曾住在裕华总行的三楼,手下有经理、店员20余人。据1935年征信所调查,裕华银行“往来同业甚多,资金周转极称灵活,信用甚佳”,1934年盈余7000元;1935年各项存款额为10万余元,放款18万余元,国内汇兑额每月汇进汇出平均约20万元,资本额为200万元。裕华银行侧面有个二层楼是祥记公司,孔祥熙的堂弟孔祥吉担任经理,并居住此楼。右侧有一幢四层楼房,即中国国货银行天津分行,董事长也是孔祥熙,经理为宋子安,1931年9月1日正式开业。

在裕华银行34年的历史中,孔祥熙始终担任董事长一职,决断大事。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沦陷时,为与日伪政权切割,孔祥熙决定将裕华总行迁至重庆,在当时的天津金融界它是唯一内迁的地方银行。

抗战胜利后,山西裕华银行在津复业,因总行迁址至上海,天津裕华银行1947年1月6日复业后被设为分行,存款总额达2亿元。山西裕华银行还设有陕、兰、渝、蓉四家分行,以天津分行最为活跃。在天津银行业界,裕华银行的经营也颇有声色。在中、交、农及盐业、大陆、金城等大银行林立的情况下,裕华银行经理姬奠川,能以中小型地方银行负责人的身份就任天津市商会会长一职,可见该行在金融业有着较高的地位。是年7月,孔祥熙专程来天津巡视自办企业——裕华银行、祥记公司,看望五婶王瑞雪、堂弟孔祥吉及侄女孔令桂,下榻在海河边的京奉铁路宾馆(今天津市51号花园酒店)。这是他有生最后一次来天津。

1947年7月孔祥熙来津之事,首先是由山西裕华银行上海总行电告天津裕华银行的。1947年6月30日,天津裕华银行收到总行来电,收文号为“收总字517号”,电文如下:“东翁月初莅津谓俭。”“东翁”指孔祥熙。他是裕华银行的出资人、董事长,是名副其实的东家,故没用官称。在裕华内部往来的电文中,一般也称孔祥熙为“东翁”。此时孔祥熙已辞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职务,嘱天津分行俭朴接待也在情理之中。

孔祥熙最后一次来天津时年67岁。他拄着文明棍,来到裕华银行,侄女孔令桂正在擦地,听说三伯父来了,她连忙呼喊众人,当时天津裕华银行经理姬奠川、天津祥记公司经理孔祥吉等都出来迎接。侄女孔令桂和伯父相见,格外高兴。伯父很喜欢令桂,问她:“你长大想干什么?”令桂说:“当大夫!”“有出息,我供你。” 他还说:“你母亲生前治家严格,对孔家有功。”他说着就让裕华银行姬经理为令桂立个折子,并对经理说:“今后令桂侄女的一切费用由我负责。”转天令桂和其五婶又去孔祥熙下榻的台儿庄路京奉铁路宾馆看望。

说起京奉铁路宾馆,是一座具有浓郁的英国别墅风格建筑,始建于1902年,主人是来华帮助创办中国最早铁路公司——津沽铁路公司的财务首脑、英国人纽玛炽·波尔顿。1907年8月,关内外铁路改称京奉铁路,设管理局在天津。1912年北京奉天(沈阳)间正式开行直达列车。此时,这里经过大规模的改建,成为京奉铁路宾馆。它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屋顶为四面陡坡组合式。清水红墙砖体,用浅色水泥为腰檐、窗口等处抹面,用石料为下碱砌筑,外观丰富多彩,富于立体感。由台基、方柱、挑檐组成的门廊,壮丽典雅,突出了入口的形象。墙面上雕刻着璎珞等图案,生动独特,增加了建筑艺术的魅力。优美的别墅与宜人的景色相互衬托,相互辉映,这颗镶嵌在沽水流霞练上的珍珠,占尽海河春色。

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清末民初有多少社会名流曾寓居在这里。中国最早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曾在此居住。1912年9月,孙中山接受袁世凯任命,督办全国铁路,在视察中曾几次经过天津,这里就是他休憩之地。

1924年,少帅张学良以此处为别墅之一,作为他与赵四小姐的爱巢,还常在这里举行欢宴、舞会,接待过当时国内外许多重要官员。这里曾风云际会、嘉宾如云。蒋介石、李宗仁等人都曾在这里居停。1945年10月天津日军受降仪式之前,李宗仁曾在这里接受日军忏悔。

1947年孔祥熙天津之行住在一楼靠右边的一间大房间。这是令桂与他第二次相见,也是永别。1937年孔祥熙的五叔孔繁杏逝世后,五婶的生活由孔祥熙照顾,其五婶过去经常到上海,住在孔祥熙家。老人家常对令桂说:“你三伯父一天三顿饭,吃山西面食,爱吃炒猪肉片,生活简朴,不抽烟、不喝酒,一般情况不赴宴。他爱给别人理发,求着孩子让他推头。”

孔祥熙此次来津除了巡视裕华银行、祥记公司及探望亲属外,还到盐业银行拜访陈亦侯经理。因两家银行同在赤峰道上,今一为28号,一为12号,相距不远,孔祥熙由天津裕华银行人员陪同,拄拐杖步行前往。此事给裕华的行员留下深刻印象。此外,1947年7月10日孔祥熙还参加了一次金融界主办的大型社交活动。是日,天津裕华银行接天津市银行商业同业公会7月9日来函(收文第522号),内容为“孔祥熙院长来津事宜”。来函说:“兹因孔院长莅津,本公会及钱业公会订于7月10日(星期四)下午准7时,在银行公会举行公讌(注:讌同‘宴’),并请中央银行卞经理、信托局恽经理等作陪。除分别柬请外,相应开具宾主名单,随函送达……务请提前半小时于6时半出席本会。俾便共同作主为盼。”随孔祥熙列入宾位的客人共10位,有随行的经理、处长、专员等,列主位的有全体公会会员单位的经理或副经理。参加公宴人员共80余人。天津银行金融界的知名人物王君韧、韩天耀、胡仲文、资耀华、陈亦侯、姬奠川、王西铭均到场。孔祥熙已去官身,但仍为银行金融界大佬,身兼中国银行的董事长,于天津银行业、钱业颇有影响。天津银行公会以公宴接待,尽地主之谊,又非官方活动,符合了孔来津不惊动官场的“谓俭”。孔祥熙1947年天津之行是他最后一次来津。1947年秋,孔祥熙赴美之前又来过一信,信中说本想把侄女令桂带走,但因五婶年事已高,出门不便,只好把令桂留下来照顾五婶。

1953年,令桂15岁,孔祥熙从日本辗转派人到天津来接令桂,但因令桂仍需照顾年迈而有病的五祖母未能成行。正因为三伯父孔祥熙对令桂的喜爱和信任,令桂与五祖母相依为命,直到1954年老人病故。近年她曾接受笔者与记者采访,一起考察了天津裕华银行旧址。

上海之行散文 篇4

对于上海这所大都市,一直以来,有种神秘之感,心向往之,但总无缘得见,只在影视、报刊、杂志、照片等媒体中,偶见其面貌之一角,但今年一次出差的机会,终于促成我上海之行。

本来出差是去江苏靖江的。但事办完后,应大姐之要求,前往上海看望在上海工作的外甥,于是,我就乘汽车从靖江到达上海,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快就到。

出的车站,我立刻在车站广场前拍照留念,并不忘在朋友圈里晒晒。到上海就一定要到著名的外滩看一看。于是,我就打的直奔外滩。

跨过铁桥,便到了外滩,沿着路边的小广场前行,再登上台阶,便可看到巨型的防洪纪念塔高耸入云,黄浦江从上海市横流而过,将上海划分外新城区和老城区,站在老城区一侧隔江远眺,东方明珠塔这个标志性的建筑,跃然眼前,黄浦江上,轮船川流不息,汽笛声不绝于耳。观景的游客络绎不绝,不时有游人三五成群站立江边的护栏边拍照留念,有些独行客,不时停下,用自拍杆为自己留下倩影。很多老外,也来此观景。江边的花圃里的鲜花正开的盛。累了的游客就闲坐花圃边的长凳上,欣赏江上的美景。

如果说老城区是古典建筑的代表,那么新城区就是现代大都市的典范,高楼大厦林立,将东方明珠塔围在中间,相互掩映,相应成辉,我乘船横度黄浦江,来到了新区,直奔东方明珠电视塔而去。来次上海,必须要登临一下东方明珠塔,所幸的是,军人登到第二个球体部位是免费,于是我果断换票,开始了登塔的准备。没想到登塔的人确实多,光排队就排了一个小时。沿着工作人员引导,进入透明的登塔专用电梯,随着电梯的上升,浦江两岸的景色渐收眼底。电梯停在中途换乘后,继续上升,最后停稳在第二个球体的位置,出的电梯,沿着球体内的地板绕行一圈,向下俯瞰,只见浦江在太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两岸景色,一览无遗。从此地板再下行一层,便是时下最流行的玻璃地板,人站在上面似乎悬空一般,很是刺激,招来很多游人体验,站在玻璃地板上向下望去,直觉的心跳猛然加速,我赶紧扶住旁边的扶手,留影几张,迅速回到里侧。还有很多年轻人,躺在玻璃上,做出各种姿势,留下难忘记忆。

下的东方明珠塔,又来到了上海历史博物馆,这里用照片、文献、资料和雕塑等手段,再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上海经历的.沧桑巨变,从列强入侵到旧上海滩,从三元里十里洋场,从抗日战争再到上海解放,翔实地诉说了上海这座大都市的前世近生。用复古的手法,放电影似的再现了上海的发展历程。

城隍庙也是上海一景,其实就是上海人供奉神仙,烧香还愿的地方,穿过上海步行街,便来到了城隍庙,幸运的是军人依然免费,我便换票来到庙内,庙内香火兴盛,烧香拜佛的人摩肩接踵,粗略观看,敬财神的最多,我想上海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财政金融中心,人们最看重的就是财了。敬财神当然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北京之行散文 篇5

20xx年8月30日,天气很好。上午10:10分,我和老伴儿、还有二妹从长春坐上火车,(动车,速度很快)晚上5:50分到达北京。外甥笑文开车来把我们接到宾馆,然后他安排了丰盛的晚餐。

在我们出发的前两天,外甥就把住宿安排好了。我们住在前门大街附近的一家宾馆,这个宾馆位置很好,离前门近,坐地铁、乘公交车都很方便。

8月31日我们七点出发,首先来到天安门广场,清晨有淡淡的薄雾,建筑群在晨雾中显得更美!我们在广场转了一会儿,观赏四周的景色,然后买了门票,去故宫。

从太和殿进去,故宫金碧辉煌,宏伟的建筑、令人叹为观止。色彩缤纷的琉璃瓦、能工巧匠的精湛艺术令人赞叹不已。故宫里许许多多的珍宝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标示。

下午我们去景山公园,景山公园过去是皇家园林,听说是挖护城河的土堆积成山。景山公园东面山上有一棵树,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自缢在这里。此处已作为文物古迹加以保护。我和老伴儿很累,没上山,在山下拍照几处景点,然后在长凳休息,弟弟妹妹上山去了。下山后,我们一起去北海公园,观看了琼岛古洞,洞内岩石嶙峋陡峭,我们手扶石壁,小心翼翼地走,洞内有许多雕像,刻的都是历史名人,文武百官,栩栩如生。因为时间紧张,我们没详细看,也没拍照。

榆树之行散文 篇6

我没到过榆树城。倒喝过那里产的白酒“榆树大曲”。不错,酒味有一种北国的乡土气。据说。这座号称:“北国冰城”的城市自开埠以来。榆树就在城里的各处生长繁衍。一直到现在。终于有了白酒“榆树大曲”的名气。喝白酒“榆树大曲”,还是我在驻守风凰城部队时。有一年的夏天,为朝鲜首相金日成到中国访问的安全。我部队奉命以演习的名义,在铁路沿线警戒。八月的风凰山下。枫叶已红遍了山岗。很红很美。我们隐蔽在铁路两旁的山上。我是迫击炮班的副炮长。负责迫击炮的方向瞄准。我们的八二迫击炮确实不错。一团一长等首长亲自观看我连的八二迫击炮的射击打靶。山岗下是一片开阔地。一棵独立的很老的大榆树,矗一立在旷野上。是一个绝妙的靶标。随着一声声的口令。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炮射一一精一度瞄准。大榆树已在我的迫击炮的炮口下。可是从望远镜望去。大榆树象巨大的蘑菇伞一样。傲一然一挺一立着。似乎很神气。我很担心炸坏了她。因为我是全一团一的最优秀的神炮手。心动了。便稍稍将瞄准分划偏了一点点。就是我把瞄准分划偏了这么一点点。就真救了这棵大榆树。当发射的口令传来时。我的连续发射的包括集火在内的迫击炮弹不偏不斜的在离大榆树的五米处爆炸了。其它迫击炮班发出的炮弹,均落于她的十米以外的炸点。一团一长的目光是严厉的。他知道我的瞄准水平。炸点决不会在五米之间的。但他很快似乎明白了我的意图。只是又一爱一又气的笑着说了一句:你小子。我的一颗心才放了下来。任务和演习结束后。庆功席上,我突然发现在面前的桌上,摆着的都是“榆树大曲”。那一天,我和一团一长都喝醉了。因为一人干掉了一瓶“榆树大曲”。还能不醉?醉的忘不掉“榆树大曲”的故事。

改革这么多年来。我很想到榆树城去看看变化,去看看榆树大曲的纯香魅力。去看看榆树人是什么样。终于有了机会。车到榆树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无论工厂店铺医院学堂的街前街后,还是洋房深宅草舍陋屋的院里院外,到处都有榆树。街上大人、孩子聚集在榆树树荫下乘凉、唠嗑、玩耍。榆树在夏天,将开满的一嘟噜一嘟噜的榆树钱挂满枝头,我很神奇榆树钱可以成为人们用以果腹或者尝鲜的好东西。印象最深的是我吃饭的餐厅附近小街边那两排不太高的小榆树。不知被谁捋光了它们的叶子,继而又扒光了它们的树皮。我想大概人们是为了品尝小榆树钱和树皮的味道为时尚。人们就这样的让小榆树们悲壮地为了周围人的喜一爱一而默默的贡献,餐厅老板听说我是大连来的,特地做了一盘猪肉榆树钱饺子,那饺子粉也是榆树人生产的,很白净。呵,吃了很香啊。我特地要了一瓶榆树大曲,就着猪肉榆树钱饺子。让餐厅老板与我干了一杯。真痛快。我又找回了当兵的感觉。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志士仁人对榆树却鲜有人夸。其实,如果说松树是以其绅士的外表让人青睐,榆树则更像壮士,貌不惊人却威而不显,侠而不骄。榆树生命力顽强,耐奇寒、抗酷热、不怕病虫害;无论是墙头墙角的缝隙中,还是屋檐房顶油毡之上,榆树的种一子都能茁一壮成长。观榆树城市的百年历史,是那些经历过无数雨雪风霜的`老榆树们,让榆树城有了响当当的知名度。它们是这座城市的一道亮丽的名片,见证了一个小渔村怎样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沧桑巨变,目睹了一代代市民的喜怒哀乐,成长进步。没有任何其它的树,能象榆树这样与城中人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榆树完全可以做榆树城的“市树”,是榆树城的永恒的象征。更何况“榆树、榆钱”还包含一着吉祥的寓意呢!

苏马荡之行散文 篇7

弟弟的房子正好也在绿岛印象?氧生谷B区。这儿是该镇八公里的景观大道的终端;也就是说,这儿是山巔小镇最未尾的小区;再往前又是深山老林了。避暑人常说的苏马荡,其实就是这个地方。

来之前,弟弟根据五一节前来过的经验,提醒我多带一点衣服。火车进入巴东以后,山越来越高;隧洞也越来越多。极目峡谷的村庄、小镇,却越来越低了。这时,我的耳朵嗡嗡地响了起来。我知道,这是海拔高度超过了一千多公尺的生理反应。身上也明显地感到了寒意,我不时地添上一件衣服;到利川时,裹上身的衣,足以挡寒了。等我们到了售楼部时,看见有的工作人员羽绒服还未脱下;麻将室、小卖部、炊事员的休息室都开着取暖的电扇,这才知道山上冷多了;当然,也不排除山里人有偎火取暖的传统习惯(像北方的老者,春秋时也喜欢把手放在袖中一样)。不巧碰上了阴雨天气,愈感阴冷。我暗自庆幸衣物备得足。晚上,又加盖了一床被子,才算睡了一个安稳的觉。

印象中,大山里的公路都是盘旋上下的。我曾去九畹溪、杨家溪漂流。行驶在婉延曲折的盘山公路上的大巴车,感觉是环绕进山的。而苏马荡,却不是这样的。从利川市出来以后,绿岛印象接送业主的中巴,在平坦的山路上,感觉是在起伏前行。也就是说,这儿的山大小差不多,无须盘旋绕过的。途中除有一座齐岳山稍高、隧道有三干多公尺长(若是徒步翻山,少不了二三小时)以外;还有一座谋道山,也是穿隧道通过的,但不长。前行不久,便是苏马荡的谋道镇了。以前利川来的中巴只到镇口,需转乘镇上的公交,才能到沿途的小区;现在延长到了最后一个小区。无须转乘,方便多了。

前天来时,这儿是阴天,从利川市出来后,沿途的山岭云雾飘浮;山峦叠翠,滿目生机。半山腰,或山脚下,偶尔可见二三层高的新楼,和江汉平原公路两旁村庄中的楼房别无二致。可见山民现在的生活水平已经不低了。也有老式的吊脚楼,也有遗弃的破旧房,这恰好说明这儿起了巨大的变化。

当我陶醉在连绵起伏的青山碧水,流云飞渡的景色中时,车进了谋道镇。突然,我的眼前一亮,一个充滿现代化气息的山中小镇,兀地出现了。入口巨石垒立的造型上,镌写着欢迎远方游客的问候语,好亲切的。景观大道两边,都是商铺、餐馆和酒店什么的。风格各异、布局美观的小区、错落有致、夾杂其间——好一个小山镇独特、别致的街景。

苏马荡是四A级的风景区,占地二十平方公里。这里有后河秀色、峽谷云海、苏马日出等多处景点;这里每年都举办杜鹃节。所以,大道两旁的假日酒店等,都是为前来旅游的人们提供服务的。而今,这儿每年可接待二十万的游客。当地人告诉我们,若是炎热的夏天,凉风习习的夜晚,这儿到处是夜游纳凉的人。街边的夜市、大排档、饮食摊可热闹呢!俏皮的武汉话,醉人的重庆话,伴随着吆三喝四的劝酒令的嘈杂声,仿佛置身在山城和江城的夜市之中。身处清凉寨,真有点流连忘返、乐不思蜀的味道了。

正因为这海拔一干五百公尺的群山,最炎热时的气温,也只是二十度左右,所以,是身处火炉的武汉人和重庆人避暑度夏的天堂。人们邀伴结伙(部队战友、同窗知青、广场舞伴、麻协雀友等),索性在这儿买下房子,像候鸟一样每年夏天飞过来,扎堆消暑纳凉、休闲疗养。许多喜好清静的、无牵绊的老夫妻,亦有住到秋后的——生活在这片含硒的土地上,说不定延年益寿呢!

两天的行程,弟弟安排得很紧。办理了开通水、电、天然气、宽带等手续;购置了家具等。这儿的生意人很淳朴、热情、厚道。尽管小区有专人供货、安装等,但并不霸道欺市;价格公道,服务到位。山里纯朴的民风,不能不让人感动。他们热爱自己的家园,引以为荣,引以为豪。送家具的师傅很自豪地告诉我们这儿的前世今生。随着交通的便利,各种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昔日人烟稀少的穷乡僻壤,从二零一二年开始,像山里的雨后春笋一样,一幢一幢的楼房拔地而起;几年的光景,沒想到变成了有模有样的、大山中最美的小城镇了。

人们不会忘记二零零八年,这儿来了几个做生意的重庆人。原本是游玩的,他们被这儿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炎夏凉爽的风光和气候所吸引,率先在这儿投资建设公寓似的避暑山庄。不经意间的举动,终因商人捕捉商机的敏锐眼光,成就了今日的辉煌。由于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地方经济,过去年收入二干元的村民,现在达到了三万元,走上了小康之路。这是返程回利川时,随行的工作人员小杨对我说的,他是本地人。

谋道镇的街市,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景观大道的两边,小区售楼部的大门大多临街,而旁边都有家具、窗帘、家用电器等商店。原来,这都是为小区的业主提供配套的生活用品的。镇上的人,做生意不吆喝,更不见拉客促销什么的。市场的繁华,和山村的宁静极为和谐,逛街购物也愈发显得轻松、闲适了。

山区的天气,变幻无常。昨天清晨,浓浓的雾气弥漫在山中,二三十米开外是看不清景物的——似雨、似露、似云、似雾。我仿佛置身在云山雾海中,飘飘欲仙了。上午闲着无事,我和弟弟拾级而上,从小区登上了老虎山。漫步在山上的栈桥上,望着云雾从峡谷升腾、飘荡的仙境,真是心旷神怡。悬崖边有一个小亭,石桌、石凳、石栏杆。弈棋也罢,看书也罢;喜好杯中之物小坐独酌也罢……实在是十分惬意的事。从另一处下山时,正是小区酒店(一楼为售楼部)的旁边。山脚下有一幢木质结构的小别墅。弟弟对我说:“有人八十万买走了。”临屋有一个大池塘,从窗户伸出的钓鱼杆,是可以伸到水中的。下山的出口,正经过小庭院旁。院门上虚挂着一把金色的锁,抬头一看,房屋的墙上有一个木牌子,上面有几个醒目的大字:私宅。闲人莫入!果然有主。池塘边上立着一块牌子:业主每斤十元;其他人每斤二十元。看样子,这个远离小区的漂亮池塘,风景好像是被卖给别墅的主人,池中的鱼却不是的。

离酒店不远的山坡下,有几幢四五层楼高的民房。离午饭时间还早,濛濛的细雨中,我撑着大伞,慢慢地闲荡过去了。一楼是一个较大的小卖部,一个七十八的老奶奶在守店子。与老人家闲扯了几句,语言障碍,无果。但双方都面带微笑,丝毫沒有不自在的神情。不一会,对面楼房中走过来一位老叟。能听能说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这么多的房子,显然是出租的。我问了一下租房子的情况,老人家一一作了个绍:“两室一厅一厨一卫,起步价月六百元(我想是指的夏天),加楼加价;预订也可以。”边说边往房间里让,同时掏出了一张名片递给我:“有事联系。”老人还告诉我,不光夏天,春秋也有人租房住的。离开这儿时,一辆小面包车开过来了,车上的电动喇叭不时地发出“买菜,买……”的吆喝声。原来,这儿村村通了公路,山乡小货郎也开车做买卖了。

出于好奇心,我又沿着S型的水泥山路,走到了半山腰。沿途的山坡上零零碎碎地有一点散在的田,有结了果实的蚕豆、油菜;有土豆、大蒜什么的;最多的是玉米了。边边角角,很不起眼的地方也种上了庄稼,山里田少,惜田!

正当我站在一棵很大的树下欣赏古老的吊脚楼时,门里走出一位老太婆。她看见我盯着屋檐下挂满的一串串褪衣的裸包谷,对我说:“去年的,喂鸡喂猪的。”我指着门口的微型面包车,问是谁的。老太婆告诉我,儿子的车。儿子在外面上班,住镇上,偶尔回一下。这儿两老住;田也是老人种的。我又问:“这儿怎么听不到狗叫。”老太婆说,狗咬了人,要赔(医药费)的,不养。难怪来了两天,沒见一条狗。和老太婆告别时,她说了一声:“拜拜!”我笑起来了。

时间真快,下午一时,我们要走了。我们坐上了中巴,绿岛印象的蓉蓉对我们说:“告诉你们,土家族人说‘苏马’是老虎;‘荡’是水荡;老虎喝水的地方——苏马荡!记住了吧!”

七彩云南春之行散文 篇8

昆明有“春城”之美誉,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别是有那座我国第六大淡水湖的高原湖泊滇池调节着温湿度,使得这座城市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昆明市是灵秀而迷人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湖光山色,天然成趣。著名景点有石林、滇池、翠湖、金殿和金马碧鸡坊。

昆明最初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昆明”一词的含义,晋常琚解释说:“夷人大种日昆,小种日叟。”这句话可解释为当时的昆明族人口占多数。宋宝祐二年(公元1254年)元朝在鄯阐设立昆明千户所,昆明开始作为地名出现。不过昆明第一次发展,得益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滇越铁路修通昆明;然后是抗战期间,大批工厂迁移到此;而解放后,则是因为这里成为全省的政治、商业、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

今天是这个旅游团日程上的第10天,因为游客来自四面八方,各个城市,返程的航程和时间各不相同,所以基本上没什么安排。而我们返回宜昌的航班是晚上八点以后,于是,我们就有了昆明一日游的时间,在我们的计划中,上午乘车前往翠湖公园,去看那座名气很大、有着精致玲珑的亭台、回廊、曲桥等建筑,虽然来的不是冬季,看不到到这里过冬的海鸥翩翩飞,可欣赏一下“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的“城中碧玉”也是很不错的,下午再去金马碧鸡坊。

按照行程安排,晚班机的游客若想在适当允许时间范围内自由活动,可先参观花市,之后和司机(或导游)再次约定送机时间并在花市附近自行寄存行李,之后周边自由活动,到达约定时间后,再准时到达约定地点送机。可是根据导游的安排,上午是我们自由活动时间,可是必须在中午11点前赶回酒店,将行李放在他们的车上,游览鲜花市场后直接送到机场,于是就傻了眼,我们就不得不放弃翠湖之游。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高12米,宽18米,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边牌坊因临近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边牌坊则因为靠近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公认是昆明的象征。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重建于。据说,当太阳将落,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会投到东面街上;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这就是据说60年才会出现一次的“金碧交辉”的奇观。

金马碧鸡坊名气之大最早见诸于史籍记载的是汉代班固的《汉书》。据《汉书》“王褒传”记载:汉宣帝五凤三年,有方士盛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祭祀而致。于是汉宣帝封当时四川的著名文人王褒为谏议大夫,持节前往求之。由于诸蛮叛乱,道路闭塞不通,王褒并没有到达云南而只到了川西一带,写了一篇《碧鸡颂》进行遥祭。有关金马碧鸡的解释和传说千奇百怪,按照现在学者的观点,金马碧鸡很可能跟云南少数民族先民的动物图腾崇拜有关。金马就是当地的马,碧鸡则是云南常见的凤凰。

吃过早餐,就匆匆忙忙走出位于空港开发区金瓦路8188号的花之城豪生大酒店,在三农场站乘K9路公交车经过东郊黄土坡、白沙河、市委党校、寺瓦路口、郭家凹、金沙路口、金瓦路口、王大桥、新迎路口、东华小区、新工人文化宫、实验中学、威远街,14站半个小时以后到达正义路(人民中路口),向前走一段路,金马碧鸡坊就出现在眼前。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三市街与金碧路交叉口,值得一提的是,金马、碧鸡二坊曾是昆明城内著名的人文景观和城市的标志,位于昆明老城传统中轴线的南端,东为金马坊,西为碧鸡坊,二坊相隔约数十米,原来均为门楼式木构牌坊,飞檐翘角,势欲腾飞,气势雄伟。后来屡遭兵燹,多次重建,现在我们看见的自然已经是钢筋混凝土构建的。旧时,“金碧交辉”曾是昆明的八景之一,现在也依然是这座城市的市徽。

昆明的气候十分宜人,空气也很好,被说成是“昆明腊月可无裘,三伏轻棉汗不流,梅绽隆冬香放满,柳舒新岁叶将稠。”的春城。我们这次旅行,前后一共到了四次昆明,对昆明的印象就是只要不下雨就一定是春光明媚,天空碧蓝又高远,看上去仿佛是透明似的;太阳肆意地迸发着耀眼的光芒,洒在每一位在这座城中工作、学习、生活和旅游的人的身上。也许是因为我们去的太早,也因为昆明是一个城市干净整洁,生活节奏很慢的城市,反正我们到达金碧广场的时候,街面上冷冷清清,几乎所有的门面都还关着门。

于是,我们就有机会在昆明的早晨时分在金马碧鸡坊这个如今是昆明的地标和市中心,也是昆明的象征之一的繁华闹市溜达一圈,这也是绝大多数到昆明的游客都会造访的地方,也会和那两座牌坊合影;我们会在金马巷、碧鸡巷附近和三市街与正义路之间的商业街上溜达,周围几条街内购物中心、大型商场百货、美食餐厅、银楼和小商店遍布,是逛街的好地方。

位于昆明金马碧鸡坊附近的步行街和上海的南京路、成都的春熙路、武汉的江汉路都有显 著的不同,也很有特色。以步行街中心为坐标,南面有百盛购物广场、各种快餐店和茶餐厅,再往西点是咖啡厅一条街、过了金碧路就有金碧广场、各种酒吧和古董街;而西面则是档次较高的王府井购物广场;北面是以卖服装为主的正义路步行街,东面却是文化走廊,有新华书城、电影院、美食城等。步行街的四个方向涵盖了吃喝玩乐这四大元素。

金马碧鸡坊是一个虽然周围全是高楼大厦,但却没能遮掩住它的光华的`两座牌坊,那条据说出现于明朝的商业街不长,周边转转 也不太远;旅游纪念品和地方小吃的质量还是不错,从街头到街尾遍布的小地摊,更是大家淘宝的好地方,早上我们来的时候游客寥寥,到了太阳透过高楼大厦撒到金马碧鸡坊的牌坊时,街上已经人满为患了。可惜我们一定要在中午11点赶回酒店退房,就不得不放弃继续游玩。

我们自认为会去参观的就是距离花之城豪生大酒店不远处的那个很大的交易市场,号称云南有80%以上的鲜切花和周边省份、周边国家的花卉都会入场交易;这家鲜花市场在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中占据70%的市场份额,出口46个国家和地区,更夸口说,全国10枝鲜切花7枝产自云南之说的鲜花市场,结果居然在旅游车上呆了40分钟之后,进入了一个几乎全是干花的购物店,就后悔莫及了。、昆明的确是花的海洋,五颜六色的鲜花四季常放,各式各样的鲜切花、干花、精油更是制作的精美绝伦,可惜我们自家阳台上就是花园。

晚上8点10分,一架编号为MU2434航班的东方航空的波音飞机从昆明长水机场腾空而起,我们的七彩云南春之行一晃就结束了,在这十天的行程中,四到昆明、两住丽江;见过石林的独特、大理的风光;爬过玉龙雪山,俯瞰过虎跳峡;香格里拉的独克宗古城和普达措,苍山洱海边的双廊,以及西双版纳展现的原始热带森林之美都叫人难以忘怀、印象深刻。这十天里,天空飞了近公里,地上行了近1600公里,这还不包括自己所走过的,也是很了不起的。

大理地热国之行散文 篇9

早就听朋友说,大理地热国泡温泉很好玩。今年四月,几个朋友邀约着向大理地热国进军。

头天晚上,妻子忙这忙那地收拾东西。我则坐在电脑前,本想是先看一下大理地热国的美好图片,刚看了几副带着芦苇翠绿的温泉照片,我又关闭了电脑,也许给心底多留下一些悬念和幻想更好一些,这好比看一部电影一样,如果事先知道了电影情节和故事结果,则看过之后也没什么新奇想看的冲动与幻想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带着兴冲冲的激情与幻想坐在车上,向我们的目的地大理地热国直奔而去。车子在我们几个叽叽喳喳的吵闹声中在高速公路上疾驶,脑海里幻想着大理地热国的美景和情趣。从地热国的名字里,想像着能被命名为“国”的地方一定很大,加之晚上看到电脑里几张图片,想着大理地热国那一塘一塘大小不一,在露天底下散发出热气的温泉,四面郁郁葱葱的芦苇掩映在水里,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在芦苇丛中打脑闹戏,在星星点点的夜幕下,跳在热气腾腾的温泉水里,观赏着红地毯上美女们婀娜多姿的表演,该是多么惬意的事。

在充满清幽音乐的车子里颠颠簸簸几个小时后,一直盯着公路两旁倒退的村子和树木,眼睛终于疲倦地合上了好奇的大门。由于有几段路堵车,在车子走走停停的行走中,我们半醒半梦地迷迷糊糊睡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摇晃,车子终于到达了大理的地热国。在朋友兴奋的叫喊声里,挣扎着伸起身子,用手使劲地柔柔看不清晰的眼睛,打开车窗向地热国诡探目的地的新奇。

走进写着“大理地热国”几个大字门里,直冲服务台询问房间的价格。听着服务员用带柔的口吻说着450元一间的价格,在朋友的以往话语中好像只需100多元一间,一下子变成了服务员说的这个价码,大家心底都有些犹豫。在服务员“你们开不开,再不开就没房间了”的催促中,我们依然忍痛开下了3间房间。妻子和其他几个女的咂咂嘴直呼太贵,我们几个男的只能宽慰着说:“出来本来就是玩的,不能因为钱影响了玩的心情。”,其实我们心底也觉得贵,可这么远的路都来了,总不可能什么也不玩又跑回去吧。

吃过晚饭,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去池子里视察去了。这里叫“地热国”果然名不虚传,大大小小有30多个不同形状的池子,每个池子旁都挂着红色的.灯笼,指示牌上写着池子美丽动听的名字以及水的温度。池子里男男女女穿着泳衣,在不同的池子里摆弄着身体,数不清的人,听不清晰的声音,在沸腾的热水里犹如水蒸气的流动荡漾在空气里。我们脱下衣裤试着下了水,开始时感觉水的温度比较高,当我们全身多浸泡到水里时,感觉水温刚好合适。

在舒适的温泉里洗净旅途的疲劳和灰尘,在皮肤的温温热中心底有了一丝丝的惬意。空旷的天地里飘荡着各种口音的人群,夹杂着音乐声的欢腾,整个地热国如同池子边上的红灯笼那样热闹,鼻子里透着一股犹如臭味的气息,听知情人说,这是地热国特有的硫磺泉,矿物质中富含钾、钠、钙、镁、铁等多种微量元素。用这样的泉水泡在身体里,可治多种疾病,是天然的“理疗医院”,我们便尽情地在水里舒展着我们不同的身体和姿势。池子周围没有电脑图片上的芦苇翠绿,可能我们来的不是适宜芦苇发芽的季节也不得而知。走出另一个池子,上面的牌子上写着“大滚锅”的名字,水温是88度,没有一个人能够在这样的池子里舒展身体,在池子旁边,一些人自带了鸡蛋之类的东西,用布包着用绳子吊到这个大滚锅里煮东西吃,我们看着很是惬意。

难忘越南之行游记散文随笔 篇10

越南旅游经历之顺化故宫 在我的越南旅游经历中顺化市的故宫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是越南古迹中最有特色的一个,相当于我们国内的故宫一样。这个故宫规模中然没有北京的故宫大,但是它也有古老的护城河,庄严的午门等。

人们到这里观光时,虽然故宫的繁华早已不在,但是这个景点的历史厚重感依然吸引着无数游人的目光。也因为这个原因,我把它列为了越南诱人景观。 越南旅游经历之江南风情的代表会安 会安是越南境内最出色的一个旅游城市,这个城市拥有浓浓的水乡风情,如果不是街头上行走的越南居民,人们还会以为自己走进了一座中国江南的小城呢。会安的建筑也带有着典型的中式古代风情,甚至有一些居民家的大门上都贴着中国古老的对联,但当看家的主人时才发现,他们根本不是中国人。 会安小城最能展现城市风情的地方就是存在于这个城市之中大量裁缝店。这些裁缝店是人们定做越南服饰奥黛的最好去处。

另上人们在这里也可以订制到自己喜欢的各种服装。就是不做衣服,去那里的大街小巷走走,也能被那里的.美丽服装图册及华美的丝绸布料所吸引。 越南古城河内 越南的河内市也是一个旅游名城,这里的的老城区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河内的老城区在早些年间被人们称为是三十六行街。这种说法的存在是因为,这个城区中存在着大量交错纵横的街道,而且在同一条街上往往都是做同种生意的人们。 今天的河内三十六行街格局虽然有些改变,但是人们到那里观光的时候,依然会看到服装一条街、鞋子一条街等。河内的三十六行街内不家专门出售地方特产的商业街,我在那里观光时就是从这个地方购买了好几件自己喜欢的手工艺品。

那时觉得就是不买东西,在这小店之间穿行,观赏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河内三十六行街还是人们观赏越南美女的好地方,越南美女天下有名,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年轻的越南姑娘身穿特色的地方服饰,头上还戴着斗笠,肩上还挑着担子,美女与担子中的各种鲜花与水果一起构成了河内最亮的风景。

福建之行太姥山下的小镇风韵散文 篇11

刚下观光巴士,就已经到半山腰了,我们准备好水和“干粮”,向山顶进击。一路上,每走一段,就会有一个简介,最多的就是石头了,这的奇石可不比黄山的少。最有趣的,就是藏在树荫下的“太姥之心”,这颗石头的形状像一颗心脏,上面树木的根茎缠绕在石头上,向心脏上的血管,上面还布满了青苔,乍一看,还以为是被封尘千年的陨石呢!

踏上观海栈道,栈道摇摇欲坠,探出头往下看,下面的大海深不见底,一片深蓝。眺望远方,被房屋包围着的湖,现在看起来只有巴掌大。歪头看见一个关于花岗岩的简介,抬起头寻找着,可是我离石壁太近了,看不到,退后一步,结果上半身不由自主地倒下,幸好我的手抓着栏杆,不然早就掉下去,死不见尸了。

来到一线天洞口,我准备着做龟息大法,这个洞口实在是小,小到连侧着身子都要抬头,挺胸,收腹。走了一段路后,洞终于变大了点,光线却变暗了,眼前一片漆黑,大人们都急忙从包里打出手电筒,顿时,山洞就亮了!这一线天像个葫芦似的,一会儿窄,一会儿宽,走了好久,我才出来这磨人的一线天。

我们拜完了太姥庙,休息了一会儿,又出发了,前前后后共走过六个和一线天差不多的山洞,只不过名字不同罢了,明明就和一线天是一个“品种”的,可非要叫什么通天洞、七星洞。在七星洞出口,我们向一个卖水的阿姨打听了一下,便下山了。原来,想要登上山顶,必须得在山顶上过一夜才能下山。

上一篇: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下一篇:读书的名人名言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