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华师大版目录

2024-08-20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目录(精选12篇)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目录 篇1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

走进数学世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七年级下

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多边形;轴对称;体验不确定现象; 八年级上

数的开方;整式的乘除;勾股定理;平移与旋转;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八年级下

分式;函数及其图像;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数据整理与初步处理 九年级上

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图形的相似;解直角三角形;随机事件的概率; 九年级下

二次函数;圆;几何的回顾;样本与总体;

详细目录: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详细目录: 第1章 走进数学世界

§1.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1.数学伴我们成长;2.人类离不开数学;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阅读材料 华罗庚的故事;视数学为生命的陈景润; 少年高斯的速算;§1.2 让我们来做数学;1.跟我学;2.试试看;阅读材料 幻方.第2章 有理数

§2.1 正数和负数:1.相反意义的量;2.正数与负数;3.有理数;§2.2 数轴;1.数轴;2.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2.3 相反数;§2.4 绝对值;§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数轴;2.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2.6 有理数的加法;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7 有理数的减法;§2.8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加减法统一成加法;2.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阅读材料 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2.9 有理数的乘法;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2.10 有理数的除法;§2.11 有理数的乘方;阅读材料 与 ;§2.12 科学记数法;阅读材料 光年和纳米;§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2.15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阅读材料 从结绳记数到计算器;小结;复习题 第3章 整式的加减 §3.1 列代数式:

1.用字母表示数;2.代数式;3.列代数式;§3.2 代数式的值;阅读材料 有趣的“3x+1”问题;§3.3 整式;1.单项式;2.多项式;3.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3.4 整式的加减;1.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3.去括号与添括号;4.整式的加减;阅读材料 用分离系数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供应站的最佳位置在哪里;复习题;课题学习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 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阅读材料 欧拉公式;§4.2 画立体图形;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2.由视图到立体图形;§4.3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4.4平面图形;阅读材料 七巧板;§4.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1.点和线;2.线段的长短比较;§4.6 角;1.角;2.角的比较和运算;3.角的特殊关系;§4.7 相交线;1.垂线;2.相交线中的角;§4.8平行线;1.平行线;2.平行线的识别;3.平行线的特征;小结;复习题; 第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5.1 数据的收集;1.数据有用吗;2.数据的收集;阅读材料 赢在哪里;谁是《红楼梦》的作者;§5.2 数据的表示;1.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2.从统计图表获取信息;阅读材料 计算机帮我们画统计图 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图标的收集与探讨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详细目录: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6.2 解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的简单变形;2.解一元一次方程;阅读材料 丢番图的墓志铭与方程;§6.3 实践与探索;阅读材料 2=3吗;小结;复习题 第7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7.1二元次方程组和它的解;§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7.3实践与探索;阅读材料 鸡兔同笼;小结;复习题; 第8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8.1认识不等式;§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不等式的解集;2.不等式的简单变形;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小结;复习题; 第9章 多边形

§9.1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2.三角形的外角和;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9.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9.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1.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地板;2.用多种正多边形拼地板;阅读材料 多姿多彩的图案;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图形的镶嵌 第10章 轴对称

§10.1生活中的轴对称;阅读材料 剪正五角星;§10.2轴对称的认识;1.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画图形的对称轴;3.设计轴对称图案;阅读材料 对称拼图游戏;§10.3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识别;阅读材料 Times and dates;小结;复习题; 第11章 体验不确定现象

§11.1可能还是确定;1.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2.不太可能是不可能吗;§11.2机会的均等与不等;1.成功与失败;2.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阅读材料 搅匀对保证公平很重要;§11.3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阅读材料 计算机帮我们处理数据;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红灯与绿灯 八年级上册详细目录: 第12章 数的开方

§12.1平方根与立方根;1.平方根;2.立方根;§12.2 实数与数轴;阅读材料 为什么根号5不是有理数 根号5的算法; 第13章 整式的乘除 §13.1 幂的运算;1.同底数幂的乘法;2.幂的乘方;3.积的乘方;4.同底数幂的除法;§13.2 整式的乘法;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13.3 乘法公式;1.两数和乘以这两数差;2.两数和的平方;阅读材料 贾宪三角;§13.4 整式的除法;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13.5 因式分解;阅读材料 你会读吗;课题学习面积与代数恒等式 第14章 勾股定理

§14.1 勾股定理;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阅读材料 勾股定理史话; 美丽的勾股树;§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课题学习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

第15章平移与旋转

§15.1平移;1.图形的平移;2.平移的特征;§15.2 旋转;1.图形的旋转;2.旋转的特征;3.旋转对称图形;§15.3 中心对称;§15.4 图形的全等;阅读材料 古建筑中的旋转对称;-从敦煌洞窟到欧洲教堂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1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6.2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1.矩形;2.菱形;3.正方形;阅读材料 黄金矩形;§16.3 梯形的性质;阅读材料 四边形的变身术

八年级下册详细目录: 第17章 分式

17.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17.2 分式的运算;阅读材料 历史上的分数运算法则;17.3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7.4 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小结;复习题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18.1 变量与函数;18.2 函数的图象;阅读材料 笛卡儿的故事;18.3 一次函数;阅读材料 小明算得正确吗?;18.4 反比例函数;18.5 实践与探索;阅读材料 The Graph of Function 小结;复习题

第19章 全等三角形

19.1 命题与定理;19.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阅读材料 图形中的“裂缝”;19.3 尺规作图

阅读材料 由尺规作图产生的三大难题;19.4 逆命题与逆定理;小结;复习题

第20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20.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2 矩形的判定;20.3 菱形的判定;20.3 正方形的判定;阅读材料 完全正方形;20.4 等腰梯形的判定;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中点四边形

第21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21.1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阅读材料 均贫富;21.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

阅读材料 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说长;道短;21.3 极差、方差和标准差;阅读材料 借助计算机求方差与标准差; 早穿皮袄午穿纱;标准分;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心率与年龄 九年级详细目录:

第22章 二次根式

22.1 二次根式的概念;阅读材料 蚂蚁和大象一样重吗?;22.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22.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小结;复习题; 第23章 一元二次方程

23.1 一元二次方程;23.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阅读材料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23.3 实践与探索;小结;复习题 第24章 图形的相似

24.1 相似的图形;24.2 相似图形的特征;阅读材料 黄金分割;24.3 相似三角形

阅读材料 线段的等分;24.4 画相似图形;阅读材料 数学与艺术的美妙结合-分形

24.5 图形与坐标;小结;复习题 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 25.1 测量;25.2 三角函数;25.3 解直角三角形;阅读材料 葭生池中;小结;复习题

课题学习高度的测量; 第26章 随机事件的概率 26.1 概率的含义;阅读材料 电脑键盘上的字母为何不按;顺序排列;26.2 概率的预测

26.3 模拟实验;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通讯录的设计

第27章 二次函数

27.1 二次函数;27.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阅读材料 生活中的抛物线;27.3 实践与探索 小结;复习题 第28章 圆

28.1 圆的认识;28.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阅读材料 你能画吗;28.3 圆中的计算问题

阅读材料 古希腊人对大地的测量; 圆周率;小结;复习题 第29章 几何的回顾

29.1 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29.2 反证法;阅读材料 几何原本;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图形中的趣题 第30章 样本与总体

30.1 统计的意义;30.2 简单的随机抽样;阅读材料 空气污染指数;30.3 用样本估计总体

30.4 数据分析与决策;阅读材料 漫谈收视率;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改进我们的课桌椅.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目录 篇2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一次函数课程内容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4)理解正比例函数;(5)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6)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1]

(二)本章教学目标分析。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展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几何直观;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在实际背景中感受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意义;体会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2]

(三)本章学习目标分析。“发现”一些生活中的函数,从“数”“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并形成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一)主题图与章前文字。本章主题图选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健身跑、弹簧秤等图片,力图让学生认识到章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在直角坐标系中同时展现一次函数的表达图像两种表示方式,一方面体现了本章与上一章“位置与坐标”的密切联系,另方面也暗示了“数”和“形”是一次函数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也是研究其他有函数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2]

章前文字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切入,转而思考这些关系的刻画,自然过渡到本章的学习主题。而一连串的疑问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点明了本章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本章结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回顾。

(二)例题设计。以第四章第二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为例,例1是在明晰了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之后出现的一个例子。考虑了三个方面的情况:是正比例函数(当然也是一次函数),不是一次函数(当然也就不是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但不是正比例函数,这暗含了某种逻辑关系。对此,不必告诉学生,但教师要心中有数。

例2的文字量较多,三个问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也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带领学生读题,划去对解决问题无关的文字,明确已知与所求;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评讲。

(三)学生活动。本章教材里的学生活动主要包括“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以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图像为例。

做一做:

1、画出正比例函数y=-3x的图像;2、在所画的图像上任意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并验证它们是否都满足关系式y=-3x。[3]

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画图体验,同时也为后续归纳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共性提供材料。因此,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

(四)阅读材料。"读一读"是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数学史实、现实中的数学应用介绍文章或趣味性小评文,本章的阅读材料是:中国古代漏刻。

漏刻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一次函数的一个创造性应用。介绍这一内容,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对于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挖掘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应用实例,也可以组织他们开展一些研究性活动,探寻各种计时方法。

(五)课后习题设置。本章课后习题设置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数学理解、问题解决这三大块。

1、知识技能: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数学理解:通过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3、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回顾与思考。本章通过一定的探索活动抽象出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并进而研究一次函数的的有关性质和应用。"回顾与思考"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

三、对北师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建议

(一)问题情境的选取要尽可能符合广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函数概念引入中,所引用的摩天轮对很多没有坐过摩天轮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陌生的生活情境。(二)北师版教材在综合性习题类型的编制方面应有所增加.如增加一次函数在几何中运用的习题,增加求函数自变量范围的问题,增加函数实际应用问题的类型,如运输问题的最优方案问题等。[4](三)北师版教材中例题的数量与题型的种类应有所增加,并且例题的选择应尽可能与课堂内容、习题相匹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八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目录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华中师大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标准和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的编写应以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为依据,采纳标准中教材的编写建议,使教材尽量以贴近现实生活和科学实际问题为线索,不仅要反映数学的价值,还要体现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本人执教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教材多年,深感其教材具有显著的特点。下面,对本套教材的特点,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利用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也是学生求知欲的一种体现,是人类行为比较强烈的动机之一。华中师大版教材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它利用生动形象的图形、富有挑战的文字语言,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使学生不断地求知创新。

例如,教材华东师大教材的每一章首页,都插入了学生感兴趣的导图,文字还巧妙地插入“比一比””想一想”“试一试”的语言,这些语言都富有挑战性,能非常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气氛。

二、广泛地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是一门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它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数学有助于人们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情趣已经扩展到生活、自然的各个方面,他们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和其他学科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因此,对初中数学新的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更具有探索和求知欲。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很好地应用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广泛地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教材,增加了知识的实用性,使数学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此外,统计和概率也在教材的每一册的最后一章都有安排。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贴近生活的特点。

三、展现知识的形成、应用和过程,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对于知识的呈现模式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它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数学概念、公式等。例如,教材在导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时,不是首先搬出法则,再讲法则的具体内容及注意事项,最后巩固训练,而是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再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最后通过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活动得出法则。这种安排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新时期教学应该注重四个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删去繁、难、偏、旧等过时的内容,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内容编排体现螺旋上升原则,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在教材内容编排上,采取螺旋上升的原则。这种编排,不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轻松、和谐的环境。例如,教材在初一学年度,只要求能认识图形特征,能通过简单说理得出欲求结果即可,对逻辑推理并没有要求,到初二、初三再逐渐提高要求。又如,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并不是安排在一个学期一个章节内,而是分散到初中每一学期学习,打破了传统教材中集中一次学完的编排,且每后一学期的内容都是在前一学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深化的。

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设计具有一定弹性

不同学生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以及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弹性设计教材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种设计既考虑到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又有助于教师实施分层教学。例如,对每一章的复习题,突出不同的层次性,分成A组、B组和C组;教材中编入的阅读材料、课题学习等,既考虑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

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致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加大了计数器、计算机辅助学生学习的力度,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的计算时,教材中插入了利用计数器进行运算;利用计算机帮助画统计图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冰.对华东师大2003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商榷[J].教学与管理,2006(19).

[2]王春霞.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李梅.对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看法[D].引进与咨询,2005(07).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目录 篇4

一、生活中的数

可爱的校园 快乐的家园 玩具 小猫钓鱼 文具

二、比较

动物乐园 高矮 较重

三、加减法

(一)有几枝铅笔 有几辆车 摘果子 小猫吃鱼 猜数游戏 跳绳 可爱的企鹅 分苹果 操场上 乘车 整理与复习

(一)大家来锻炼 迎新年

四、分类

整理房间 整理书包

五、位置与顺序 前后 上下 左右 教室

六、认识物体

物体分类 你说我摆

七、加减法

(二)捆小棒 搭积木 有几瓶牛奶 有几棵树 买铅笔 跳伞表演 美丽田园 整理与复习

(二)八、认识钟表

小明的一天 小芳的上午

九、统计 最喜欢的水果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一、生活中的数

数铅笔 数豆子 动物餐厅 小小养殖场

二、观察与测量

观察物体 桌子有多长 去游乐园 估一估 量一量

三、加与减

(一)小兔请客 采松果 青蛙吃害虫 拔萝卜 回收废品起长

四、有趣的图形

认识图形 动手做

(一)动手做

(二)动手做

(三)五、加与减

(二)图书馆 发新书 小小图书馆 跳绳 小小运动会

六、购物

买文具 买衣服 小小商店

七、加与减

(二)套圈游戏 乘船 乘车 今天我当家

八、统计 组织比赛 买气球

我和小树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一、除法

数一数 儿童乐园 有几块积木 动物聚会

二、乘法口诀

(一)数松果 摘桃子 做家务 需要几个轮子 可爱的小青蛙 小熊请客 回家路上

三、观察物体

看一看

(一)看一看

(二)节日广场

四、分一分与除法

分桃子 分苹果 分糖果 分香蕉 飞行表演 小熊开店 运动会 快乐的动物 文具店 花园 整理与复习

(一)五、方向与位置

东南西北 看望老人

六、时、分、秒

我们赢了 一分钟能干什么 作息时间表 月球旅行

七、乘法口诀

(二)有多少“粘贴画” 一个星期有几天 买球 整理与复习

八、除法

长颈鹿和小鸟 小兔安家 游乐场

九、统计与猜测

生日 买书 抛硬币 趣味运动会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一、除法

分苹果 分橘子 分草莓 租船 派车

二、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买鲜花 过河

三、方向与路线

辩认方向 认识路线

四、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 拔一拔 比一比 练习五

五、测量

铅笔有多长

一千米有多长

练习六整理与复习一 走进乡村

六、加与减

(一)买电器 回收废电池 小小图书馆 练习七

七、认识图形

认识角 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欣赏与设计

八、加与减

(二)捐书活动 运白菜 买洗衣机 美丽的植物园

九、统计 读统计图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一、乘除法

小树有多少棵 需要多少钱 参观科技馆 植树

二、观察物体 搭一搭

三、千克、克、吨 有多重 1吨有多重 配菜

四、乘法

购物 去游乐场 乘火车 0×5=?买矿泉水 整理与复习

(一)五、周长

什么是周长 游园 花边有多长 地砖的周长 交通与数学

六、除法

分桃子 淘气的猴子 送温暖 买新书

七、年、月、日

看日历 猜生日 一天的时间 时间与数学

(一)时间与数学

(二)整理与复习

(二)八、可能性

摸球游戏 生活中的推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一、元、角、分与小数

买文具 货比三家 买书 寄书 森林旅游

二、对称、平移与旋转

轴对称图形 镜子中的数学平移与旋转 欣赏与设计

三、乘法

找规律 住新房 电影院 旅游中的数学

四、面积

什么是面积 量一量 摆一摆 铺地面

五、认识分数

分一分

(一)分一分

(二)比大小 吃西瓜

六、统计与可能性

比一比 猜一猜 体育中的数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一、认识更大的数

数一数 人口普查 国土面积近似数 从结绳记数说起

二、线与角

线的认识平移与平行 相交与垂直 旋转与角 角的度量 画角 走进大自然

三、乘法

卫星运行时间 体育场 神奇的计算工具 探索与发现

(一)数学阅读 探索与发现

(二)探索与发现

(三)整理与复习

(一)四、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旋转

五、除法

买文具 路程、时间与速度 参观苗圃 秋游 国家体育场 探索与发现

(四)中括号

六、方向与位置

确定位置

(一)确定位置

(二)七、生活中的负数

温度 正负数 整理与复习

(二)八、统计

栽蒜苗

(一)栽蒜苗

(二)数据告诉我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 测量活动 比大小 购物小票 量体重 歌手大赛

二、认识图形

图形的分类 三角莆的分类 探索与发现

(一)探索与发现

(二)四边形分类 图案欣赏 数图形中的学问

三、小数乘法

文具店 小数点搬家 街心广场 包装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手拉手

四、观察物体

节日礼物 天安门广场

五、小数除法

精打细算 参观博物馆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人民币兑换 谁爬得快 电视广告 激情奥运

六、游戏公平谁先走

七、认识方程

字母表示 数 方程 天平游戏

(一)天平游戏

(二)猜数游戏 邮票的张数 图形中的规律 本册综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一、倍数与因数

数的世界 2、5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找因数 找质数 数的奇偶性

二、图形的面积

(一)比较图形的面积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动手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

三、分数

分数的再认识 分饼 分数与除法 分数基本性质 找最大的公因数 约分 找最小的公倍数 分数的大小 数学与交通 相遇 旅游费用 看图找关系

四、分数加减法

折纸 星期日的安排 看课外书时间

五、图形的面积

(二)组合图形的面积 成长的脚印 尝试与猜测 鸡兔同笼 点阵中的规律 整理与复习

(三)六、可能性的大小

摸球游戏 设计活动方案 数学与生活 迎新年 铺地砖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一、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二)分数乘法

(三)二、长方体

(一)长方体的认识 展开与折叠 长方体的表面积 露在外面的面

三、分数除法

倒数 分数除法

(一)扇形统计图 奥运会 中位数和众数 分数除法

(二)分数除法

(三)数学与生活 粉刷墙壁 折叠

四、长方体

(二)体积与容积 体积单位 长方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的换算 有趣的测量

五、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混合运算

(一)分数混合运算

(二)分数混合运算

(三)六、百分数

百分数的认识 合格率 蛋白质含量 这月我当家 数学与购物 估计费用 购物策略 包装的学问

七、统计

扇形统计图 奥运会 中位数和众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一、圆

圆的认识一 圆的认识二 欣赏与设计 圆的周长 数学阅读 圆的面积

二、百分数的应用

百分数的应用

(一)百分数的应用

(二)百分数的应用

(三)百分数的应用

(四)三、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变换 图案设计 数学欣赏 整理与复习

(一)数学与体育 比赛场次 起跑线 营养配餐

四、比的认识

生活中的比 比的化简 比的应用

五、统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整理与复习

(二)六、生活中的数

数据世界 数字的用处 正负数

(一)正负数

(二)七、观察物体

搭一搭 观察的范围 看图找关系 足球场内的声音 成员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一、圆柱和圆锥

面的旋转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变化的量 正比例 画一画 反比例 观察与探究 图形的放缩 比例尺

三、数与代数

整数 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常见的量 运算的意义 估算 计算与应用 运算律

四、用字母表示数

方程 正比例、反比例 探索规律

五、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一)线与角

(二)平面图形

(三)立体图形 图形与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七、统计与概率

统计 可能性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目录 篇5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 证明

(二)1.等腰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角平分线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关系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图形的平移 2.图形的旋转 3.中心对称4.简单的图案设计

第四章 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2.提公因式法 3.运用公式法

第五章 分式

1.认识分式 2.分式的乘除法 3.分式的加减法 4.分式方程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 3.三角形的中位线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目录 篇6

初中数学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方程的简单变形》教案模

1.方程的简单变形

(广西大新县雷平中学 何勇新)教学目的

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重点、难点

1.重点:方程的两种变形。

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x=a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二、新授

让我们先做个实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码。

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显然两边的质量相等。

如果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仍然平衡,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4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砝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形吗? 让同学们观察图(1)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有一个大砝码和2个小砝码,右盘上有5个小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砝码的质量,1表示小砝码的质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两盘内物体的质量关系。

问:图(1)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它所表示的方程如何由方程x+2=5变形得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方程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问:若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方程的解有没有变?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呢? 让同学们看图(2)。左天平两盘内的砝码的质量关系可用方程表示为3x=2x+2,右边的天平http://

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 把天平两边都拿去2个大砝码,相当于把方程3x=2x+2两边都减去2x,得到的方程的解变化了吗?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2x呢? 由图(1)、(2)可归结为;

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让学生观察(3),由学生自己得出方程的第二个变形。即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例1.解下列方程

(1)x-5=7(2)4x=3x-4(1)解两边都加上5,x,x=7+5 即 x=12(2)两边都减去3x,x=3x-4-3x 即 x=-4 请同学们分别将x=7+5与原方程x-5=7;x=3x-4-3,与原方程4x=3x-4比较,你发现了这些方程的变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就是说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注意:“移项’’是指将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左边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项时要先变号后移项。

例2.解下列方程

(1)-5x=2(2)x=

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以上两个例题都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x=a的形式。

练习:

课本第6页练习1、2、3。

练习中的第3题,即第2页中的方程①先让学生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他们说出每一步变形的根据,由他们自己得出采用哪种方法简便,体会方程的不同解法中所经历的转化思想,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感觉。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7页,练习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天平实验,得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1.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2.把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等零)的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第①种变形又叫移项,移项别忘了要先变号,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

http://

五、作业

教科书第7—8页习题6.2.1第1、2、3。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目录 篇7

笔者所在地区为农村, 受各方面条件所限制, 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惑, 总觉得如果能把教材中的一些内容适当地修改、调整一下, 可能效果会更好。

一、教材比较适合城市学生使用, 不适合农村学生

如, “超市购物”“小小图书馆”“公交车站”等主题情境虽然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但这些情境大多是城市孩子熟悉和接触的情境, 不太适合农村学生使用。比如,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64页的“我们赢了”这一内容时, 教材首先创设了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情境。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 就没有几个学生知道奥运会是怎么回事, 一个个都显得很茫然。结果教师只能花费很长时间来简单讲解奥运会的相关知识, 这样直接影响了课堂上40分钟的效果。很多农村孩子都是留守儿童, 跟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他 (她) 们的生活中根本接触不到如奥运会、买鲜花……这样的情境, 就是超市购物、图书馆、公交车站、儿童乐园这样的情境也是极少有参与的经历。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很陌生, 这种学习就要大打折扣了。

如果让农村地区的教师结合当地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创造性的改编教材行不行呢?可是, 农村教师大多课时都很重, 试想有几个教师能在一天上完5节或6节课之余, 面对各种作业、备课, 还能有精力去创造、去改编教材呢?即使有的能改编教材来使用, 也仅仅只能是改编其中的极少部分, 不可能把所有不适合农村使用的教材统统改编、调整。因此建议编者在编排教材时能否考虑这一点, 使教材适合的范围更广一些。

二、教材中有的例题后面的练习题与例题关系不大, 甚至超出学生学习的范围

比如, 三年级下册第28页“电影院”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 (进位) 乘法的计算方法, 但在“试一试”中却安排了 (48-12) &#247;6这样一题, 该题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几乎没有关联, 这样安排, 实在令人费解。

又如, 二年级下册第20页练习三第一题的最后一题30&#247; (6-3) , 该题乍一看, 与学习的内容相符合, 但是后一步的计算明显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 属于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很难让大部分学生自己独立解答。

三、教材后面附页的设计有待改进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北师大版教材在每本课本的附页均安排了一些图案、图形, 这样安排正符合小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动作进行思维, 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感知,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然而, 在实践中我却看到这样一幕:

一位教师在教学“展开与折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6~17页内容) 时, 开始都很顺利, 让学生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接着为了让学生经历从“面”转化成“体”的过程, 该教师利用课本附页一的图形, 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等活动, 知道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在学生的操作中, 我注意到有几个学生因为动手能力欠缺, 剪得弯弯曲曲, 比别的同学慢很多。时间慢慢过去了, 还没有做好。教师只好停止操作, 接着进行下一个环节。但这几个学生却还在悄悄继续刚才的操作, 根本没有听教师讲课, 结果可想而知。

另外, 学生为了剪这些图形, 还要从家里把剪刀带进校园, 这又增加了校园的不安全因素。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目录 篇8

关键词:教学;提高兴趣;作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146-01

一、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发现的问题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了,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华师大版),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阅读材料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课后练习难易适当,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明确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方法。

(2)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3)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展示闪光点,体现数学魅力,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5)改革教学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建立一个接纳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二、在课堂教学及作业中学生遇到的问题

问题一:学习绝对值时遇到的难点

Ⅰ、对于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 )

例如:这个题目已知 ,求 。不知道利用绝对值这一性质来解题。

Ⅱ、对于这种绝对值( )不会求,而且容易跟“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混为一谈,他们就会直接说“ ”。我认为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有两个:一、没管绝对值前面的负号;二、不知道这个式子的意义,它应该是表示-2的绝对值的相反数,它包含了两层意思应先算-2的绝对值,再求其相反数。

问题二:学习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在把减法写成加法的时候容易忘记使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并且很容易漏写负号。

问题三: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对于这种类型-2-3,-2+3的题目很容易算错答案,都会算成-2-3=-1, -2+3=-5。

问题四:学习有理数乘法时:一、对于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相乘时确定积的符号的时候很容易漏写负号。二、这种

类型的题目很容易做错,例如: 。

错解一:

错解二:

正解:

出现错解一的原因是没按运算顺序来,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出现错解二的原因是把 积的负号(性质符

号)与 前面的减号(运算符号)看成同一运算符号,从而把性质符号遗漏了。

问题五:学习有理数除法时,求一个数的倒数很容易求错,学生只是盲目地记住倒数的定义没有理解,

例如:求-15, ,0.25的倒数。

错解:-15的倒数是15或 ; 的倒数是 或 ;0.25的倒数是 。求倒数的方法:

第一、把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把小数化成分数;

第二、把分子和分母位置颠倒,性质符号保持不变;

第三、整数的倒数直接把整数放在分母,分子为1。

问题六:学习有理数乘方时,很多同学容易把 和 混淆,这里 而 。

它们不仅答案不一样,而且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 表示的是1的100次方的相反数,而 所表示的是-1的100次方;还有一些同学在计算乘方过程中容易把负数的奇次方中的负号漏掉。

例如: 正确答案应是-8。

问题七:学习有理数乘法分配律时,很多同学直接去括号而不理会括号前面的符号,例如:计算

错解:

正解:

注意: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注意括号前面的符号。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目录 篇9

芹池中学

武永林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们班的学生基础比较差,问题较严重,但是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要在本学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七章 分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第十八章 函数及其图像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本单元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后,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学生在本章中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交流中发展能力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经历本章的重点之二:利用反比例函数及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应用过程,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会作反比例函数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的难点在于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提高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第十九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命题与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尺规作图、逆命题与逆定理几部分。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也有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命题与定理、命题与逆命题、定理与逆定理以及逆命题与逆定理的概念均具有内在的联系。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对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形状、大小关系的深入研究。有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我们就能更有效地使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认识几何图形。尺规作图部分主要介绍五种基本作图以及五种基本作图的简单应用,该部分与三角形的全等有着内在的联系,作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解释都需要全等的知识。

第二十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和等

腰梯形的判定方法。通过逆命题的猜想、操作验证、逻辑推理证明等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几种图形的判定方法,进一步体验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的融合,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第二十一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节: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极差、方差与标准差。全章内容尽可能围绕真实的数据展开。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重视课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目录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要求

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所反映出来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中仅可能多的获取有用的信息。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想象获取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扇性统计图的特点,学会从扇性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难点:能够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

主体参与、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

某班委会决定用勤工俭学所得的班费购买一些有意义的书,为了满足大部分同学的需求,决定购买科技类,中外名著,课程辅导类等书籍。但不知有多少同学喜欢科技类?有多少同学喜欢中外名著?有多少同学喜欢课程辅导类?或其他读物?如果老师安排你去购买书籍,为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你该怎样完成这一任务呢?(学生经历充分的思考后进行讨论和交流,并达成共识)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要作出合理、正确的决策,都需要收集数据,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

我们经常用统计图形象的表示收集到的数据,小学我们就已经学习了两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学习新课

你能从下图中获取那些信息?

(标题、各类用的百分比、分比之和为

1、体与部分的关系、各类应用间的大小关系等)应百整之

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有效的决策。

某家教育软件公司为了作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软件,进行了市场调查,并根据调查

统计的数据作出了扇形统计图如上图:

根据统计图,你能帮助该公司开发教育软件决策的方向吗?

归纳提炼

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其中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的是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学以致用

某中学收到一笔赞助费,可为同学们增添一种体育用品,为此在同学们中间作了一次数据调查,并作成扇形统计图如下:对照扇形统计图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6)能不能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得出喜欢羽毛球活动的人数呢?你认为知道了什么便可回答上面的问题?

(7)假定收到的赞助费是十万元,按受欢迎的程度来分配这十万元,那么分配给购买足

球的金额是多少?

练一练

第186页随堂练习

想一想

第186页想一想

做一做

你能根据下面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吗?

归纳提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作业布置

1、第187页习题6.3

北师大版数学练习设计特点与应用 篇11

一、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分层设计,逐步拓展

在教材中主要以“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复习”,“总复习”五步练习来完成,例如:“圆的面积”一课,六年级上册第18页“试一试”求下面各圆的面积,三个小练习题,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小题是用图形表述方式,根据圆的半径直接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第二个小题条件是根据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要先算出圆的半径,再利用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第三个小题以文字形式表述出圆的周长是6.28cm,需要根据圆的周长求出半径,再求圆的面积。首先,三个题目三个层次,富于变化,同时又回顾了圆的周长知识,把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知识间的联系综合在一起。呈现形式是图形与文字结合,体现了从直观到抽象的变化。其次,“练一练”仅以文字呈现,内容与试一试相同,提升了抽象概括。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之后三个练习:圆与正方形,长方形知识的进行综合,运用圆的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三,20页是“练习一”,第二题“填一填”以表格形式呈现内容,与“试一试”“练一练”虽然内容相同,但表现形式又有了变化。从这儿可以看出教材在练习设计上的变化规律。同时又与教材内容体系相对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的知识体系。第四,“整理与复习”第一题,以表格形式呈现条件,把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知识间的联系进行综合。这是练习设计的第四次练习。第五次练习是在总复习,“空间与图形”的13与14题。

练习设计的次数与人的记忆时间规律相吻合。“试一试”“练一练”是当堂课完成,“练习一”是第二次练习,一般在上节课的第二天,与第一次有一定的时间间距。到了“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是在更远一点的时间内完成,知识在学生的大脑里有了沉淀和加工,再进行回顾并巩固。通过“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进行练习时要以点带面,使知识形成系统化。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我们了解了教材练习设计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其编排特点,可以更好地应用教材。在综合练习层次上,为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老师在对学生的要求时要把握层次,不要一刀切,也不要过分提高对部分学生的要求,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为了更好地发挥练习的作用,可以对练习进行综合概括与补充发挥

例如:

如分数大小的比较有以下几种情况:结合五年级上册48页第三题进行。

(1)与,方法是是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

(2)与 ,方法是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

(3)与比较大小的方法:可以为标准进行比较, 大于12, 小于 ;

(4) 与 ,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连续的自然数,数字大的分数就大。

(5) 与 ,这一组分数以上的方法都不能适用,所以用通分的方法。

再如:四年级上册“乘法”中的“卫星运行时间”一课,课后练习中只有一个解决问题的练习,理解运算的意义目标就显得单薄,所以需要补充练习以加强学生对乘法运算意义的理解与运算方法的掌握。

补充练习:开学的第一天,学校图书馆借出图书230本,第二天借出280本,第三天借出306本,那么30天大约可以借出多少本图书?

一位同学这样解答:先算出三天的总和:230+280+306=816(本),然后用30÷3=10,再用816×10=8160(本)。

另一位同学提出了另一种解题方法:(230+280+306)÷3=272(本),先求出平均每天大约借出多少本,然后再求30天的,272×30=8160(本);

又有一位同学提出了解答方法,他说:230、280都是整十,我也可以把306看成300,然后230+280+300=810(本),再用810÷3约等于270,然后用270×30=8100(本);在计算的过程中用到了估算,使计算简便。他向同学们介绍了“为什么可以先估算?因为问题是说30天大约借出多少本图书?是要我们估算的”。

三、组织学生利用练习题开展数学活动,在实践中开发创造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在学习或研究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积极创新的思维。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所以我们在学习中要通过活动让学生产生经验,通过经验开发思维训练。

六年级上册72页,“数字的用处”练习中用数字编学号和邮政编码。农村的孩子很少有住宾馆的经历,所以对宾馆房间的编码方式不了解,如何灵活利用教材练习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我向学生讲述了自己去杭州学习住宾馆时的情景。然后组织学生为我们的三层教学楼的每间教室进行编号。学生用小纸片写上号码,然后把门牌号贴在每间教室的门上。同一间教室有的同学贴上了“201”,有的同学贴上了“204”。因为开始编号的方向不同。在贴号的过程中学生们要轻声轻步,以免打扰正在上课班级的同学学习。制作的纸片要美观,贴完后,在下课时要收回来,这些活动锻练了学生实践交往的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孟庄中心校)

责编 / 齐鲁青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目录 篇12

1.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教材通过图象和文字两种信息形式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这两种形式去求一次函数表达式.因此在素材选取时, 既关注由现实背景确定一次函数的实例,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又关注由图象特征研究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例子,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的过程, 体会一次函数的建模思想, 发展学生数、形结合能力.

2.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需两个基本量———k、b, 我们根据情境需得关于k、b的两个方程, 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学生还没学, 因而本节课研究的一次函数, 某个参数 (k或b) 应较易于从所给的条件中获得.

二、学生分析

1.通过前面作一次函数的图象, 学生应该有所领悟:当k、b不同时, 所作的直线不同, 由此分析得出: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需求出k、b.

2.学生还未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求k、b时会有一定难度.

3.学生识图还处于启蒙阶段, 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两个条件确定一个一次函数.一个条件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

(2) 能由两个条件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一个条件求出正比例函数表达式, 并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2.能力目标

(1) 通过现实情景, 获取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必要信息,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感悟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道理

(2) 通过图象获取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信息, 利用图象来分析函数值与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变化趋势, 发展学生数、形结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让学生感悟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2) 在探究合作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感受共同合作取得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五、教学方法

教法: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探索规律———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

学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给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

七、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与回顾, 提问:正比例函数及其一次函数表达式及其性质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出示课本P194页 (略)

[师]启发诱导, 让学生通过图象分析所求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如何求?

[生]同伴交流, 发表自己的观点, 展示自己的才能, 写出解答过程.

[生]总结求正比例函数表达式的几个条件

[师]引入课题, 如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3.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例1 (补充) 直线l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

求 (1) k与b的值

(2) 函数的表达式

(3) 当x=6时, y的值是多少?

(4) 当y=6时, x的值是多少?

[师]图象是什么函数?

[生]一次函数.

[师]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需知几个条件?

[生]需要两个条件.

[师]如何从图象中获取?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从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得知:交点坐标 (0, 3) (-2, 0) 把其中一个点的坐标 (0, 3) 代入表达式y=kx+b中, 求出b, 然后把 (-2, 0) 代入表达式求出k, 最终求出y与x之间的表达式.

想一想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如果已知函数的图象, 怎样求函数的表达式.大家互相讨论之后再表述出来.

[生]第一步应根据函数的图象, 确定这个函数是正比例函数或是一次函数;

第二步设函数的表达式;

第三步根据表达式列等式, 若是正比例函数, 则找一个点的坐标即可;若是一次函数, 则需要找两个点的坐标, 把这些点的坐标分别代入所设的表达式中, 组成关于k, b的一个或两个方程.

第四步解出k, b的值.

第五步把k, b的值代回到表达式中即可.

[师]由此可知, 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需要几个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呢?

[生]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一个条件,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两个条件.

例2课本P194页 (略)

[师]请大家先分析一下, 这个例题和我们上面讨论的问题有何区别.

[生]没有画图象.

[师]在没有图象的情况下, 怎样确定是正比例函数还是一次函数呢?""

[生]因为题中已告诉是一次函数.

[师]如何从题中获取两个条件。

[生]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4.5cm, 得知:x=0时, y=14.5, 弹簧挂3千克物体时, 弹簧长16cm, 得知:

x=3时, y=16, 知道上述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得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师]请同学们独立解答.

4.课堂小结、回顾新知

[师]通过上述三个例题, 请同学们总结, 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步骤有:

[生] (1) 设函数表达式.

(2)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有关方程.

(3) 解方程.

(4) 把求出的k, b的值代入表达式中即可.

5.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1) 随堂练习:P195页1、2题

(2) 达标检测:知识技能1、2题

八、感悟与收获

[师]1.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困惑?

3.你能总结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步骤吗?

九、布置作业:P197页第4题

十、教学设计的几点说明:

1.根据课标, 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探究规律———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

2.通过师生互动、启发诱导、合作探究的教法,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建立友好的师生情感, 使学生积极动脑、勤于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国企廉政建设下一篇:民族社会学第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