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方法

2024-10-10

混合式学习方法(精选12篇)

混合式学习方法 篇1

摘要:混合式学习是在E-learning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融合了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近几年MOOC的兴起,加速了混合式学习的研究与设计,使混合式学习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在混合式学习的推广和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混合式学习并不适用于所有课程和所有学生,要因课而异、因学生而异;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要赋权于师生,对混合式学习的认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全社会教育理念的转变;混合式学习的开展受网络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它的评价过程也是极其复杂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进一步加强研究。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发展趋势,学习评价

2016年2月,美国新媒体联盟(NMC)推出了最新一期的高等教育版《地平线报告》。报告明确指出,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设计与应用将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1]。什么是混合式学习?它的发展趋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一、混合式学习的内涵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发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生成、发展、获取与应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许多新的学习方式与教育理念应运而生,E-learning便是其中之一。E-learning这个名词由美国学者Jay Cross最先提出,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E-learning是指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方法,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可能。与传统课堂学习相比,它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如何准确把握混合式学习的内涵,是目前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学者对混合式学习的思考,更多关注于混合式学习的作用和意义。何克抗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3];黎加厚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把各种教学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4];李克东认为,混合式学习的本质是如何依据低投入、高效能的原则选择信息通道,并以此组织教学[5]。

国外学者对混合式学习的定义,多集中在混合式学习的内容和实施过程上。如柯蒂斯·邦克(Curtis J.Bonk)认为,混合式学习是面对面学习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6];Margaret Driscoll认为,混合式学习是多种网络化技术、多种教学方法与面对面的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7];迈克尔·霍恩(Michael B.Horn)和希瑟·斯特克(Heather Staker)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一部分时间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课程,一部分时间是自主控制学习时间、地点、路径或进度的在线学习[8]。

传统的课堂学习,一般以师生面对面的方式而展开。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参与实践提供了支持,教师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组织与监控,起到主导作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帮助,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良好学习体验的建立;虚拟的在线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学习进度,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混合式学习融合了面对面学习与在线学习的优势,实现了两种学习方式的并存。

笔者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的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利用在线学习资源丰富、交互便捷的强大功能,又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以学习效果和效率最优化为目的,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同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可以将混合式学习的内涵归纳为:混合式学习是融合了传统课堂学习和网上学习优点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多种运营方式的混合、多种教学设备的混合、课程内容与资源的混合、学习策略与评价方式的混合、同步学习与异步学习的混合等[9]。混合式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混合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

二、混合式学习的理论渊源

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模式上就是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信息传递方式,以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为原则,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混合式学习理论是由多种学习理论和媒体传播理论混合组成,以追求最优化的学习效果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是学习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升华与发展。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混合式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取并不是直接从外界转移到人的大脑,而是学习者将自己已有的知识运用到外部环境,并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10]。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动态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得到的,而是借助于一定的情境,通过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得的,这与混合式学习所倡导的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在线学习实现自主学习的理念是一致的。

互联网给人类学习带来的影响重大而深远,互联网给人类学习情境带来的变化也愈加丰富多彩。互联网时代,知识以核聚变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浏览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文明成果,知识的获取迅速而便捷。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学习方式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面对面的课堂讲授,一种全新的网上协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如在MOOC的学习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反复观看授课视频,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进度,或者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随时随地与学习同伴开展协作学习,与远在万里的学习者共享学习心得和成果。互联网创造的学习情境,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求知欲望融合在一起,构建起对现实世界的全新认识。

混合式学习借助了互联网创造的全新学习情境,不再是在教师的统一引导下完成整个学习过程,而是在教师的协助下,通过在线学习和课堂上的面对面学习获取知识,完成对知识的整个认知过程。混合式学习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是提倡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是一致的。混合式学习中,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根据自身经验,通过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的方式,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而不是记忆和重复教师思维过程。这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取决于自身根据经验去建构知识,而不取决于记忆和背诵的观点是相同的[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并没有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仅是指对内容的讲解,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还表现在各种学习环境的创设、多种学习资源的提供、多样化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的选择、学习评价的组织和实施等方面。所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混合式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二者的思想精髓是一脉相承的。

2. 混合式学习理论是多种学习理论的融合与升华。混合式学习理论包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教育技术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反馈理论等。

混合理论是多种理论的一种延续性创新,它的价值在于不断地探索如何在更复杂的环境下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混合理论让我们可以预见很多产业的未来,如混合动力车等。混合式学习的出现让我们对混合理论产生了新的认识。混合式学习以多种学习理论为支持,以在线学习为突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目的,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育理念,它是站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积极应对“教”与“学”的巨大变革的产物,是众多学派学习理论的融合与升华,是学习理论发展的必然方向。

三、混合式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教师正在尝试混合式学习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抱以极大兴趣。笔者通过对参与混合式学习教学实验的师生的访谈,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混合式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后续研究做有益参考。

1. 适用性问题

混合式学习并不适用于所有课程和所有学生,要因课而异,因生而异。在访谈中很多教师坦言,像《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偏重于计算和公式推导的理工科课程,更适合传统的面对面学习方式。学生使用MOOC平台学习这一类课程,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计算方法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往往是走马观花,难以掌握。但对于《艺术欣赏》《世界近现代史》等文史类课程,采用混合式学习更能拓展知识量、开阔学生视野。另外,混合式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律性是有要求的。它要求学生课前有较为充分的预习,否则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很多知识会有一知半解、囫囵吞枣的感觉。有的学生学习自律性不强,在线学习中不自觉地浏览与课程学习无关的网页,或者不时地查看QQ等聊天软件,学习效率很难提高。

2. 认知问题

对混合式学习的认知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全社会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决定了社会的未来,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变革,不仅仅是高校和学生的事,还关系到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新闻媒体等众多社会群体的观念转变。目前,有的高校已开展网上课程的认证和跨校间的学分互认,有的用人单位也开始关注高校毕业生的网上课程结业证书,一些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实验和尝试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相信不久的将来,混合式学习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之一。

3. 组织问题

对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赋权于师生。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对知识的讲解和灌输,而是对知识的梳理和引导。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知识是什么”,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师要告诉学生“知识在哪里”;在课堂讨论中,混合式学习强调的是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多的是希望学生是学习讨论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主要体现在“听”和“记”的环节,而在混合式教学中,则希望教师将学生的“学”转变到“找”和“解”的环节上,让学生自由地在互联网上寻找想要的知识,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去主动地交流和探索。互联网时代,知识的生成、发展、演变和传播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而这些变化必然会带来“教”与“学”的改变。

4. 评价问题

混合式学习的效果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等。教师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可以给学生以总结性评价;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借助相关技术,教师也可以很容易地统计到学生平时提交的作业、作品的完成情况以及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形成性评价客观公正;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完成作业、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以及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进行自我评价。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满意度评价决定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混合式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反复观看课程视频,可以决定自己的学习进度;课堂上讨论的问题,是学生自己选定的,教师角色的改变,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这种既能充分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又不脱离沉浸式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满意度。

5. 基础设施

网络基础设施条件制约了混合式学习的发展。现在很多地方高校受局域网带宽的限制网速较慢,很多学校尚无法实现全校区的无线上网,这就难以实现学生的随时上网和移动互联。很多学校鼓励教师制作MOOC,但受校园服务器容量的限制,无法做到流畅播放,影响了学生的观看和学习。除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教室的设计和建设也需要符合混合式学习的要求。混合式学习的课堂学习部分以交流讨论为主,圆桌会议式的座椅布局更有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工程,需要政府的持续投入和全社会的参与。

四、混合式学习的发展趋势

混合式学习是基于互联网教育理念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年MOOC平台的发展壮大,加速了混合式学习的系统设计与建设速度。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将发生新的改变。

1. 混合式学习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至今仍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效率较高,学生的课程完成率也较高。但缺点也较为突出,如学习过分依赖教师个人的水平和经验;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内容仅限于指定教材和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料,过于单调;学习评价往往以考试为准,很难能从学习过程中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差异;协同学习和探究学习空间不足。

网上学习虽然具有进入门槛低、经济投入少、时间地点相对灵活等优势,但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却有很高要求。网上学习一般是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进行的,缺乏授课者的指导和互动,学习者很容易对课程丧失兴趣从而导致学习的终止。因此,要求学习者具备良好的自主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能够自觉主动地积极学习,否则网上学习将是一纸空文。

混合式学习结合了二者的优势,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所构建的友好逼真的学习环境,教学资源更加丰富,知识获取更加便捷,师生交流更加多元。2015年7月,K12在线学习国际协会发布了《混合式学习:在线和面对面教育的进化(2008—2015年)》。报告指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和学校认识到了混合式学习改变教育系统的潜力,能为教师创新地使用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最好的机会,个性化学习环境能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最好的教育机会和个性化学习路径。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混合式学习有可能取代传统的课堂学习,成为一种主流的学习方式之一[9]。

2. 各类新技术会不断融入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会越来越精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会进入教育领域,给混合式学习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动力。如虚拟现实技术,它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生成模拟环境,让人体验虚拟世界的新技术[12],虚拟现实技术利用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虚拟的情境中。在未来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016年3月,谷歌“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的人机大战引起了世人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很多专家看好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前景,因为人工智能有超强的计算能力,通过信息反馈能够监测人类整个学习过程,全信息、全方位的学习评价将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可以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反馈和测评,使个性化学习方案的制定变得轻松;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技术可以让学习互动更加深入,有利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培养。总之,随着科技的进步,混合式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将越来越精彩。

3. 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将成为潜力巨大的商业模式。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吸取了MOOC的优势和经验,但学习者的学习体验较之MOOC却大不相同。因为,混合式学习过程有教师的协助和辅导,这种模式的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学业完成率,能有助于学生拿到学分和证书,其商业价值更加突出;混合式学习会推动市场对在线课程的新一轮需求,很多教师需要专业的MOOC制作公司为自己量身打造在线课程,付费的、有专利权的在线课程会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混合式学习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门槛的降低意味着市场的扩大,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总之,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将会越来越大。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知识的生成、发展、获取与应用,人类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规律也必将随之改变。混合式学习不是一项技术创新,也不是一项科技发明,它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学习史的一个崭新阶段。混合式学习把信息技术、互联网资源和教育紧密结合,是教育模式上的重要创新和进步;混合式学习打破了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的知识壁垒,使优质资源不再是精英院校的专利,在教育公平上会发挥更大作用;混合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兴趣的激发,将学生放到教学活动的中心,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极大提升了教育质量。总之,混合式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它给现行教育理念、模式、方法带来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参考文献

[1]金慧,刘迪,高玲慧,宋蕾.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解读与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6(2).

[2]齐振国,汪琼.E-Learning给我国高校教师带来的挑战[J].电化教育研究,2009(7).

[3]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4]黎加厚.关于“Blended Learning”的定义和翻译[EB/OL].(2010-6-6)[2016-7-11]http://psychijiang.lofter.com/post/1ccaad8d_3d3bd6a.

[5]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6]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

[7]金一,王移芝,刘君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

[8]迈克尔·霍恩,希瑟·斯特克.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6.

[9]魏雪峰,李逢庆,钟靓茹.2015年度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动态及趋势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6(4).

[10]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5).

[11]孟庆双,刘向敏,吴芸.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混合式学习[J].软件导刊,2008(8).

[12]李敏,韩丰.虚拟现实技术综述[J].软件导刊,2010(6).

混合式学习方法 篇2

简介

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以上解释由Singh & Reed 提出。)

“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以上定义来自正式倡导“混合式学习”这一概念的何克抗教授)

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混合式学习在企业培训中的发展

从面授到e-Learning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工作节奏加快并且同步性差,人员层级及层次复杂多样,培训组织始终面对着“众口难调”的问题。同时,市场中培训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非常多样,企业选择培训的过程也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所有这些因素给培训的组织增加了很多负担。

而互联网使得学习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知识在电子世界无所不在。e-Learning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正如思科CEO约翰·钱伯斯在2000年曾说的“互联网应用的第三次浪潮是e-Learning”一样,e-Learning确实帮助企业解决了很多问题,其将取代面授学习的声音也甚嚣尘上。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从e-Learning到混合式学习

许多中国的业内人士也期待着网络学习的浪潮能够给应用者带来更多价值,同时也给这个产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但事实是e-Learning没有取代面授学习,却遭遇被边缘化的危险。究其原因,《培训》杂志专栏作者、上海汇旌连云驰先生认为,e-Learning只能解决企业培训过程中的一部分问题,而在培训效果方面,缺乏了课堂效果的营造和积极的教学互动,培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像很多人在培训现场会热血沸腾,而看视频学习却会哈欠连天一样,培训效果的保证与受训者的受控状态密不可分。

为了进一步深化e-Learning的应用,提升e-Learning的培训效果,国际教育技术界在对“网络化学习”深入思考后提出了“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混合式学习的内容

学习理论的混合: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策略需要多种学习理论的指导,以适应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不同学习资源的要求。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活动理论、虚实交融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探索式的学习。

学习资源的混合:精心开发的在线课程、生动趣味的讲师面授、同事的经验分享、全面的资料积累等,把资源尽可能多的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建立“一站式”的学习,形成强大的企业知识管理中心,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体系化、体系知识数字化、数字知识内在化。

学习环境的混合:我随时准备学习,但我不想总是被教导(温斯顿·丘吉尔)。一个理想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综合了多种功能,能够使学习者参与多个正式、非正式学习活动。它是建立在完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中,从信息到教学内容,从技能评估到支持工具,从训练到协作环境,一切围绕学员展开。

学习方式的混合: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将网络学习与课堂面授有机结合。有实时与非实时、同步与异步的教师讲授,可进行讨论学习、协作学习,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组学习,还有传统和围绕网络开展的自主学习。将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学习无缝对接,让企业学习浑然一体。[2] 混合式学习的混合方法

当然,混合式学习的重点不在于混合哪些事物,而在于如何混合,其目的在于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和经济效益。

关注系统性:不是传统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的简单混合,而是对两种学习形式中的各种学习要素进行有机融合,并运用各种教学理论,协调各个要素,充分发挥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实现教学最优化。

重在平衡与适度:不能为混合而混合,毫无根据的滥用、误用混合式学习。应该着眼于企业学习的实际情况,既不过多依赖于在线学习造成系统性不足,也不能单纯依靠传统教学。

具备操作性:要综合考虑各种软硬件因素,着眼于企业发展和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建立起能为企业所用,为员工所用的混合式学习。[3] 混合式学习的关键步骤

准备(Prepare Me):最初的准备步骤,让学员了解基本的技能和大体的框架,帮助学员改进学习的技巧,以帮助学员顺利进入下一步骤。学习途径:现场或者虚拟的介绍会、课堂、面对面交流、e-mail、传单、电话、网站、公告、时事通讯、预习等。

阐述(Tell Me):这一步骤旨在向学员阐述所学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内容和关键概念,以及该学习对他们的价值。学习途径:课堂、在线学习、电子书、事前评估、技能指导、项目清单、计算机、术语表、文章、职业工具、业务手册、CD、视频、录音等。

传授(Show Me):这一演示步骤着重讲解程序、原则、概念和流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技能。学习途径:在线学习、情境模拟、评估、技能指导、文章、书籍、工作协助工具、工作手册、CD、视频、录音、以决策为基础的情境模式等。

尝试(Let Me):这一步骤帮助学员在安全环境中体验新技巧,以强化对所教授内容的理解,并达到长久保持的效果。学习途径:虚拟会议或工作组、课堂、模拟、同事间角色扮演、个人指导、虚拟会议向导。

评估(Check Me):这一评估步骤向学员提供了在安全环境中应用新技能的效果的反馈,从而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该技能。学习途径:在线学习、事前评估、事后评估、测试、学习向导。

支持(Support Me):这一辅助步骤通常是进入正式工作环境中的第一步,学员可以在这里选取正式学习中获得的原理、概念等关键知识。学习途径:Email、常见问题解答、专家咨询、虚拟或传统会议、电话、评估反馈、网站、视频、工作协助工具、聊天室、头脑风暴、帮助台等。

指导(Coach Me):指导步骤提供了来自资深经理人、同事、导师和专家的幕后支持,让学员能综合自己与他人的经验。学习途径:虚拟会议、课堂、面对面交流、电话、email、座谈会、即时通讯等。

互助(Connect Me):互助步骤让学员在团体内和其他学员共同解决问题,这一步骤加深了学员对于技能的理解。学习途径:Email、电话、虚拟会议、课堂、面对面交流、座谈会、角色扮演、工作组等。混合式学习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混合式学习强调了线上培训与面授(或在线辅导)相结合的模式,从而兼顾了e-Learning的“成本低”和面授培训的“效果好”。而训前调查,训中的体验学习介入和训后的跟踪服务则在更大程度上丰富了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和手段。

培训调研阶段

有效的训前调查可以相对充分地了解培训组织者和培训学员的培训期望。一般性的训前调查是发生在讲师、培训组织者和学员之间,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IT技术的出现丰富了调查及问题解决的可能性。通过在线调查,可以了解每个学员对培训主题的认识程度,电脑系统可以提供一套辅助性的在线培训,帮助学员在课堂前扫清课程主题认知的若干误区,储备足量的相关知识,从而降低在由于学员知识、经验不同所带来的培训需求模糊问题;

培训组织阶段

e-Learning降低了面授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压力。关键的知识板块可以通过面授来完成,而非关键的知识板块则可以通过网络培训来实施和完成。学员可以不拘泥于时间、地点,随时随地的学习,无论学员是在出差、应酬,都可以利用工作剩余时间进行学习。在2011年ASTD大会上,M-learning(即移动学习)成为了培训领域全新的课题,以苹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学习模式,进一步丰富了e-Learning的内涵,使培训变得更加自由,效果也更加理想。

培训实施阶段

多样性的培训技术正被越来越多地采用,最具代表性的是体验式培训。无论是商学院的培训还是培训公司提供的服务中,体验式培训都向来受到受训者的追捧和好评。体验式培训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强调“活动、分享、反思、应用”的循环。使学员从活动中自己找到答案,通过分享和讲师适时的介入和点评,达到最终的知识传递。这些都大大改善了单纯讲授式培训所带来的培训现场效果不佳的问题。

培训价值评估阶段

网络培训和电子技术的应用缓解了培训费用高的难题。除了价格优势之外,动漫技术的发展也为进一步削减培训的直接、间接费用提供了可能。举一个例子:某石油公司每年需要对在油田、油库等一线进行操作的员工提供大量的技术实操培训。每年要为此支付数百万的差旅、住宿费用。后来,他们用网络学习替代了面授培训,辅以与职称挂钩的考试,仅用了过去五分之一的成本,就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这个案例说明,应用得当,混合式学习可以大大削减培训成本。

培训延伸阶段

在这个阶段,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就更为明显。以上市的美国教育公司Apollo为例,Apollo公司的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将混合式学习很好地应用在了教育环节之中。它提供了一个超大型的在线学习网站,但同时也提供了上万名具有多年执教经验的在线辅导老师,使学员在远程学习的同时,能时刻接受老师的辅导、在线答疑、测验等等一系列的辅助学习。这种模式使学习得以延伸,既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组合,又使得学习过程可以持续地延续在学习之后的时间里。在企业培训中,提供后续的在线论坛、短信辅导等等手段已经在部分培训公司开始应用。

腾讯混合式学习实践分享 篇3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腾讯学院在培养人才的内容及方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将业内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培养项目中。例如,行动学习、评鉴中心、产品体验、管理实践、主题研讨等等。腾讯的“T族基干领导行为落地项目”和“飞龙项目”就是腾讯学院在新技术影响下对混合式学习的具体实践。

案例一:T族基干领导行为落地项目

项目缘起:腾讯公司于2008年制定了“基层管理干部领导力素质模型”中的7项素质及相关的“关键动作”,并且积极展开推广及落地工作。

经过4年的实施,根据多方反馈,腾讯学院认为有必要检查基层干部领导行为的落地情况,并据此对其进行优化、更新,最终助力提高基层干部管理能力的成熟度和组织效能。因此,在2012年底,腾讯学院与顾问公司合作,启动了“基干领导行为落地项目”。

项目范围:本着“落地需要贴近族群工作特性”的原则,根据腾讯业务的特性和群体分布,将此项目聚焦在“T族基干”,即从事技术开发工作的族群基层干部。

方案设计:通过对前期大量有针对性的问卷及访谈进行分析,秉承贴近实践、贴近专业、贴近绩效的原则,第一步,先是输出了新版的“T族基干”优秀行为特征及需提升的方面。例如,团队合作、目标管理,以及在团队管理中如何对待绩效不好的下属等方面。

与此同时,将前期的访谈内容总结成35个最佳实践和27个标杆故事,为后续的学习内容建设提供素材。另外,在访谈的基础上,确定了培养方案采用“线下学习与线上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具体操作如下。

线下:通过“赶集场”,共同研讨,分享最佳实践,解决个人困惑;线上;通过Web和APP进行情境练习、阅读与讨论,影响参与者的认知,鼓励他们采取行动,提升自身能力,达到领导行为落地的效果。

培养方式创新,新技术的应用

线下“赶集场”。针对3个待发展主题,共计开展5场“赶集场”活动。所谓“赶集场”,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式学习,它更多的是个性化问题分析与解决工作坊。

针对每期的主题,每个学员将他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张贴出来,通过同伴的回帖得到解决办法,并辅以小组会诊、最佳实践、案例研讨、标杆分享等环节,达到“几十个老师教一个学员”的效果。“赶集场”可以达到交换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的效果。

线上情境模拟。针对待发展主题,共设计了18个与腾讯干部工作环境有关联的管理情境及模拟练习。其素材均来源于前期访谈时整理好的绩优基层干部的标杆故事。每一个情境都带有需要对情境关键冲突点做出判断的选项。这些选项的设计体现了多元的思维及对策,具有在多种情境下存在的真实感。学员参与完毕后,公布专家观点,并附有所有选项可能带来的影响,以此给予学员更多借鉴和思考。另外,每个情境还配有两篇相关阅读,以拓宽学员的视野。

移动学习嵌入。18个情境设计完成后,我们尝试开发了两个不同的线上载体,一个是传统的PC、Web端,一个是新兴的移动终端APP。我们和顾问公司一起,把这个线上网络社群学习系统命名为“蜘行”。

“蜘行”开放后,我們设计了为期9周的运营活动,每周初面向学员发布2个情境。在情境发布后的3天内,学员可在任何空闲时间、任何地点登陆网页或手机版页面,玩情境,想答案,做讨论。3天后,公布专家观点和好文推荐,以此对比碰撞,引发思考。

从上图可以看出,移动学习(M-learning)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学员的参与方式,提高了参与率,使学员获得了更自由的学习方式。

在9周的运营时间内,我们还设计、安排了两次活动:一次是邀请知名学者黄铁鹰与我们的数百学员一起在微信群里进行了将近2小时的问答交流;另外,还开展了“管理之痛,你问,我们答”活动,邀请了原惠普公司全球副总裁孙振耀与腾讯的CTO张志东与学员进行现场对话。该活动还通过腾讯公司E-learning学习平台的直播课堂进行了现场直播,效果非常好。

混合式学习价值凸显。基层管理干部在公司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公司的战略执行力。由于工作职责的复杂多样,他们对知识层次的需求也较高,但现有的培训方式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我们结合基层管理干部实际情况,探索除了混合式培训方案,即利用线下“赶集场”、Web端情境体验、手机APP移动学习、线上管理大师微访谈、外部专家对话腾讯高管管理论坛等方式,让基层管理干部可以真正做到随时、随地、随需地进行自主学习,效果非常好。

学习体会

广义的M-learning是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的时间、地点,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可以“随时、随地、随身”“短、平、快”地进行学习。除了我们常说的培训之外,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账号、手机微博、新闻类APP,都是M-learning的途径。

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永远在线、主动推送、便携易带的先天优势将重新定义学习的未来。但问题是,只是把线下的课程录制剪辑放在网上,或者是制作一个在线点播课程的APP,就是未来的移动学习方式吗?当然不可能这么简单。

首先,M-learning≠E-learning。事实上,M-Learning比传统的培训教学设计要复杂得多。一款成功的移动学习产品必然是从用户体验场景入手进行设计。那什么场景可能会使用M-learning呢?

主要有两大场景:第一种是无聊的时候,例如等车、等人的空闲时间。因为是相对无聊、较短的时间,专注力较弱,所以理所当然希望看到的是碎片式、一下能抓住眼球的“干货”。第二种场景就是碰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例如,团队目标一改再改,如何让团队成员接受?团队中有一位绩效很好但不受欢迎的员工,要如何处理?此时,作为学习者,非常希望能够马上找到答案,或者有专家进行回答。

此外,M-learning不仅注重交互体验、社区化和游戏化,而且注重“内容为王”,即内容上要满足企业定制化、针对性、实用性的要求。

M-learning与E-learning相比具有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个性化等特征,但不是简单的移动化。M-learning是E-learning的一种形式,当腾讯在混合式学习中运用M-learning这种方式时,会面向服务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为解决基层管理干部的实际问题而开发的常见工作场景,我们称之为“pull”。而在移动学习兴起的初期,大部分M-learning只是简单堆砌学习资源并进行推送,由用户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我们称之为“push”。显然,两种方式在人才培养中的效果差异显而易见。

首先,对于不同层级的管理干部,M-learning所起作用也不相同,越往高层,其管理越复杂、决策点越难把握,所以,对他们的培养仅通过M-learning是不足以达成的。

其次,新技术的引入需谨慎。M-learning对于企业培训管理工作的支持不用多说,如它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学习以及培训管理的效率等。但也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新技术搭建的只是一个移动式便捷平台,其内容要如何开发,如何持续更新,能否满足企业自身的学习需要,和线下学习如何结合,还必须进一步细化;

2.前期投入成本高,维护难度大;

3.员工是否愿意使用,如何吸引学员持续学习。

案例二:飞龙项目

项目背景:飞龙项目是腾讯公司为了支持公司的持续发展,加强干部培养,而针对“后备中层管理干部人员梯队”进行的加速培养项目。采用集中面授、管理沙龍、行动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辅以测评工具等形式来帮助学员全面认识自我、增强人际交往与横向分享、加强与公司高管交流等等。一般的学习周期为半年左右。

评鉴技术,为领导力做“体检”。腾讯学院评鉴中心秉承专业、合适、结合三大原则,对人才进行科学、客观、全面地测评,为企业选择和培养人才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了更有效地识别和发展人才,我们将评鉴技术广泛应用于飞龙项目中。项目对学员主要有线上测评和线下测评两个方面。线上测评重点关注被测试者的领导力风格,线下测评主要基于对工作场景的情景模拟,通过受测者在模拟场景中的行为表现来评估其能力现状。

飞龙项目引入评鉴技术遵循了三个大原则:

1.专业的外部顾问及内部测评团队;

2.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选择最具有针对性、最合适的案例和评鉴工具;

3.评鉴报告需与360度反馈、性格测试、绩效结果等结合起来一起评估被测者,不能孤立地看评鉴报告。

这样,才能把评鉴中心和企业领导力发展工作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的核心人才在发展时更加有的放矢。作为飞龙项目混合式学习中的一环,评鉴中心结合面授课程、产品体验、团队建设、行动学习、毕业反馈等方式共同作用,提升干部领导力。

以上两个项目整体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混合式学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T族项目中最终实现了线下“赶集场”的面授辅导、Web端的情境体验、手机端的APP移动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更创新引入“微访谈”,为学员提供与管理大师在线交流的平台,有效满足学员培训需求。

飞龙项目集传统面授课、行动学习、评鉴技术等培养方式于一体,践行并继续优化着混合式学习。

新技术专业探索— M-learning移动学习

手机APP应用的开发成功,使大批学员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移动式学习初见成效。

游戏化学习的广义培训克服了传统学习形式收效不足、行动学习类资源受限等培训瓶颈。

移动学习配合线下强化辅导,促使学员逐渐养成学习习惯。

内容建设——精准的学习内容

线下“赶集场”输出的案例反哺线上情境练习,实现资源配置最大化。

线上智囊团对情境设计进行精心雕琢,对特定情境下各种决策的优劣分析,为学员提供专业建议,聚集专家智慧,用管理实践解决学员痛点。

混合式学习方法 篇4

1 课程特点及存在问题

《软件工程》课程理论性较强,如果一味的灌输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多同学学习到期末感觉接触到了不同的图、表,而对于课程的知识还是一头雾水,教学效果不好。虽然课程有实验教学的环节,但一般只是停留在学生开发一个软件、编写软件项目各阶段文档这个单一环节上。加上教学时间有限,要真正完成项目的开发和软件工程各阶段文档的编写,需要同学花较多课余时间去完成,一部分同学在没有老师督促的状态下,缺乏主动性,最后完成不了实践环节的项目开发,各阶段文档也是草草了事。今天,软件工程教学面临着计算机学科发展规范所提出的更高的质量要求,同时也面临着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所带来的客观问题。因此,如何开展软件工程的实验教学,保证课程实验环节的效果,激发同学的积极性,真正让同学掌握软件工程的原理一直是个问题。

2 课程设计的组织方式

我校该课程为3学分(51课时),目前我们采用38课时(理论)+14课时(实践),课程设计是课程学习的一个核心部分,为了较好的保证同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我们将《软件工程》和《医学信息学》两门课程的课程实践合并进行,通过近三年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软件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均按时完成;通过较完整的富有挑战性的软件项目开发实践,提供同学主动学习、深入实践的机会,并且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提高同学的项目管理、团队合作、自学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与团队其他成员交往和协作开发软件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了自信心。

在混合式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下,对10级、11级采用《软件工程》和《医学信息学》课程设计结合的方式,每个自然班级完成整个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其中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子系统(如门诊挂号收费、门诊医生工作站、门诊药房、药库管理、住院管理、护士工作站等)。

1) 具体的人员安排:1个班级有2名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进度管理,收集各小组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库设计,界面风格统一设计。

2) 每个小组5-6人负责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其中组长1名对整个小组人员工作安排及进度控制。

3) 课程设计组织开展:在同学了解每个子系统的功能的基础上,采取自主选题的形式,推荐组长1名。第1-2周完成分组;第3-5周进行项目的需求分析;第6-9周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第10-14周各小组编码实现;第15-16周进行测试;第17周项目演示及报告,并提交各个阶段文档。整个课程设计的中,每个阶段与课程教学对应,能较好的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所以在整个实践阶段教师提供实践思路与方法的指导,引导小组成员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同学团队协作和一定的项目控制能力。期中安排一个项目功能介绍并检查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文档,期末进行项目演示,通过演示环节不仅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特色还能吸取其他小组的经验及优点,也增强了同学的表达能力。各小组的评分来源于三个方面:教师评价、小组自评、组间评价,不仅全面客观而且提高了同学的参与度。

3项目效果的分析

混合式学习的程序设计教学模式下,对比同学的学习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提高:

1) 提高了参与度和积极性

原来《软件工程》课程实践课题主要是一个组一个课题,课题间没有明显的链接点,各组同学之间基本上没有交流。在新模式下的课程设计,各个小组最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整个项目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必须在各组参与的情况下进行,较好的调动了各个同学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能较好控制整个项目按时完成

在新模式下,各组的进度基本能统一。相比原来的小组独立完成一个课程设计,个别小组组长管理能力弱、组员积极性不高往往会导致项目最后失败,不能按时提交。

3) 增强了同学的团队合作能力

整个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按进度安排进行依赖于每个同学的积极投入,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需要同学间认真的学习和了解才能进行。在整个过程中大家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整个项目的完成依赖于每个子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同学间互相协作、团队合作的能力。

4) 增强了同学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整个课程设计中安排的1次报告及1次演示,能给同学提供一个展示团队工作的平台,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课程设计各阶段按规范要求生成一整套文档,不仅让同学按照软件开发规范完成一个软件开发的过程,而且锻炼了同学的书面表达、文字组织及图文混排能力。

4结束语

混合式学习方法 篇5

摘 要:混合式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主要研究采用混合式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的问题,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论,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实际的一、研究对象

本实验是以温州××中为实验基地,以高中一年级3班、4班的130名学生进行实验。

二、研究工具:学习策略量表

本次研究采用的学习策略量表是由美国奥斯汀的得克萨斯大学Weinstein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编制的。诸多研究表明,LASSI对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教师进行研究和设计教学活动均有积极作用。

LASSI有10个分量表,分别是:

●态度(ATT),学生态度和动机;

●动机(MOT),学生对完成具体学业任务所负责任的程度;

●时间管理(TMT),学生建立和使用时间的水平;

●焦虑(ANX),学生担心程度的能力;

●专心(CON),学生注意力的能力;

●信息加工(INP),学生促进理解和回忆的程度;

●选择要点(SMI),学生进一步学习重要信息的能力;

●学习辅助(STA),学生学习和保持信息的能力;

●自我测试(SFT),学生信息理解程度;

●考试策略(TST),学生运用备考和应试策略的水平。

三、前期和后期问卷

为了了解学生前期的学习策略方面的情况,特对学生前期情况进行前期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1份,回收率为87.14%。

为了了解学生通过三个月的混合式学习在学习策略变化的情况,特对学生后期情况进行调查,同样是用LASSI量表进行测量,共发放问卷51份,回收48份,回收率为94.12%。

四、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为了更精确地分析前后学习策略的差异性,我们利用SPSS来分析,因为前后的数据具有关联性,所以用相关样本的T检验来计算,即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来得出差异性水平,如下表:

由表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学习态度、专心程度、信息加工、学习辅助、自我测试、考试策略等方面,差异不是很明显。

2.在学习动机、时间管理和焦虑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上塘中学)

数字化环境下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混合式学习 网络学习 教学模式

1引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的重要性)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叫信息化时代,也叫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E-learning是指一种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些新的沟通机制是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内容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远程学习与网上课堂等。它克服了传统课堂学习方式教师为主体,满堂灌,教师掌握全部教学资源,学生过分依赖老师,只能定点定时学习等固有弊端,受到教育界的肯定及欢迎。但是,一种事物的发展常常会出现物极必反的现象, E-learning也是如此。由于学习过程过度地依赖网络,人和人之间缺乏直接面对面的接触,人和人心灵的距离被拉大了(这些问题在传统课程上却能轻而易举地避免)。另外,由于学习资源获得的便捷,而使得教师在学习中的地位受到质疑,教学中的盲目低效、难以持久以及教师富有经验的指导作用如何体现,都成为现代教学过程面临的新问题。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Blended Learning是E-learning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由对立走向融合的产物[1]。

2混合式学习的含义

混合式学习作为教育界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其内涵至今没有确切的界定。由于混合学习具有面授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进度更加灵活。同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学习更具优势,发挥的作用更大,主要体现在:混合学习能够扩大教学规模,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学习难度以及降低学习成本。

3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基本条件

(1)各高校的网络覆盖率及带宽。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校园网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提高,能满足信息化教学对数字、图像、视频等大流量数据交换的需要。

(2)师生的信息化素养。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的开设,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逐年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混合学习的门槛越来越低。

4《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学习模式构建

本文以西安外事学院的校考课程《计算机基础》为例,来研究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学习环境和教学平台,结合混合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协作学习理论等教育教学理论,开展高校混合学习实践,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教师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4.1《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混合式学习需求分析

首先,《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普通高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应用、技术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基本理论、计算机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Internet技术、信息及安全技术等,课程学习内容非常繁杂,技术部分的学习内容更新较快,但课时一般只有48学时,且还在逐年减少,课时相对不足。

其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普通高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学生人数众多,如西安外事学院每年6000多名学生要参加该课程学习,而教师人数少,每个教师平均要带5个班,班上同学的信息化能力基础不一致,教师也不可能照顾学生专业和个体差异,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互难于开展,课下交互渠道不便。

而数字化校园中的在线学习,具有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学习方式灵活、教学形式个性化、教学管理自动化、师生交流渠道多样化等优势,可见,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网络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无缝对接,围绕网络课程开展课程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以改善课程教学课时不足、教学手段与现实脱节、师生课上课下交流不充分等问题。

4.2《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

混合式学习教学过程是由四个不同的关键教学环节所组成。包括课程导入、活动组织、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这四个阶段。“计算机基础”公共课主要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混合的方式展开,将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分为三大部分“理论与意识+技术与应用+综合与创新”。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安排在课堂进行,技能和应用创新部分的内容通过网络学习和技能训练完成,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进行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目的是通过混合式学习,使师生利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教与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网络学习的体验,并增加学生应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的意识和自觉性。 基于这种思想,我们构建了基于数字化校园学习平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学习模式。

5总结

通过公共课《计算机基础》的混合式学习实践,切实感受到了混合式学习的优点。它将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整合在一起,既强调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 又重视网络教学的特点;既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又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提倡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统一起来[3];既有一定的灵活性,又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基本解决高校公共课程传统大班教学的弊端,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师生提供更多教与学的自由,并提升网络时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田世生,付钢善. Blendede learning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2]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2(2):8-12.

混合式水位测量方法的探究 篇7

洋港水文站位于浙江省兰溪市游埠镇洋港村,主要承担施测钱塘江上游衢江控制水位的任务,是衢江沿岸重要的水位监测枢纽。洋港水文站的水位观测设施主要由水位测井和水位台组成,即通常所说的直井水位观测,利用浮子与重锤在垂直测井中升降,进行水位测量,技术成熟可靠。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衢江上游新建水电站截流发电和城市景观需要而兴建的橡皮坝的拦截,使得上游来水减少,又由于河道中的非法采砂情况日益猖獗使得洋港断面被人为挖深,造成洋港断面最低水位大幅度下降;另外由于水位台附近双马道防洪堤坝的特殊性,致使以前使用较多、技术相对成熟的多种水位测量方式无法直接应用到该水位站上,出现原先建设好的洋港水文站水位测井不能有效测量低水位的问题,需要探索适于测量该站水位的方案。

1 测量方案设计

为保证基础水文资料的完整性,能有效地测量洋港断面的低水位,按照现有技术主要有2种方案可以解决。

1.1 双管浮子式水位测量法

双管浮子式水位平衡装置将直井观测中浮子与平衡锤的垂向运行改在2根斜管中进行。当浮子随水面升降时,通过钢索与导向轮使球型平衡锤作上下滚动,并带动水位传感器联动,根据水位斜井的倾角调整水位计的轮盘直径就可以使水位传感器准确反映水位变化的量值。

水位计的轮盘直径计算公式为D斜=D直/sinα。式中:D斜为斜井观测水位计的轮盘直径;D直为直井观测水位计的轮盘直径;α为斜井与水平面的倾角。

双斜管浮子式水位平衡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由2根并列的斜管(直径≥250 mm,PVC管)、滚动式球型浮子(直径为210 mm)和平衡锤(直径100 mm的铁球,不锈钢镀锌)组成,要求浮子重量大于平衡球重量,一改以往平衡锤垂直升降的传统模式,解决了斜井水位观测中平衡锤的升降问题。其中滚动式球型浮子和平衡锤结构基本相同,结构如图2所示。

双管浮子式水位观测方法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迟滞误差:≤2 cm;测量范围:0~40 m。

双管浮子式水位测量法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安装、调试、维护简单方便等优点,解决了各类水库及特殊河道水位观测的难题。双斜管浮子式水位平衡装置已在浙江省小型水库、河流水位自动采集系统中得到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对于新建的水位站,该方案对可以有效地解决主测井不能测最低水位的问题。但由于洋港是双马道水位站,另该河道洪水冲击时有发生,同时原来的主井将要废弃,所以该方案不是最佳的测量方案。

1.2 混合式水位测量法

混合式水位测量法,是在原有主测井中机械式格雷码水位传感器的基础上,在马道外的2个低水位测井中使用电子水尺传感器,单独测量断面的低水位,同时配以新型水文遥测数据终端实时处理计算2种传感器的信息,得到当前断面水位数据,从而解决高低水位测量难以一体化的难题。该水位遥测方案可以克服众多环境因素进行水位遥测。具体设置如图3所示。

该方案中的电子水尺传感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误差取决于电极间距或分辨率,可以精确控制在2 mm或1 cm;

2)无零点和温度漂移;

3)不受水质、波浪、杂草等影响;

4)无机械运动部件,无锈蚀卡死现象;

5)不需建测井,系统投资小;

6)可以倾斜安装,适合各种环境安装,安装方便;

7)水尺表面有刻度,可随时进行人工标定或校准;

8)功耗低,稳定性好。

该方案的优势在于在低水位处安装1种可以长期浸泡分段安装的传感器,同时也利用了原有的主测井的水位传感器,这种混合式水位测量方法可以使投资的成本降到最低,同时也不破坏原有的建筑结构。

2 自动遥测系统组成及功能设计

利用混合式水位测量法,通过遥测数据终端机对前端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显示、发送、传输,从而构成自动遥测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2.1 系统组成

系统主要由遥测数据终端机[1],YR-ADA数据和格雷码2适配器,机械格雷码水位传感器,电子水尺传感器[2]等组成,系统组成如图4所示。

2.2 电子水尺的性能指标

系统中使用的电子水尺的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2.3 数据的采集及传输

电子水尺采用RS-485通信方式和Modbus-RTU通讯协议。YR-TS适配器与电子水尺之间的通讯协议如下:通讯协议采用波特率为9 600 bps,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低位先发送,无校验。在RTU模式中,新的信息总是从至少3.5个字符的静默时间开始,紧接着传送第1个域——地址域。整帧的信息必须以1个连续的数据流进行传输,如果信息结束前存在超过1.5个字符以上的间隔时间,则出错。

1帧信息的标准结构如表2所示。

标准结构具体分析如下:

1)地址域。从机(目标地址)的有效地址范围为0~247,0为广播地址,使用广播地址时应保证只接有1支传感器,否则会导致数据出错或硬件损坏。

2)功能域。有效编码为1~255。

3)数据域。数据域由多组这样的数据构成——2个十六进制数为1组,范围在00~FF之间。

4)CRC校验。CRC生成后,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5)T1,T2,T3,T4代表每个字节的传输时间长度,共为4个字节传输延迟时间[3]。

Modbus-RTU通讯协议命令功能如表3所示。

2.4 数据处理

YR-TS适配器通过RS-485接口采用ModbusRTU通讯协议,接收到电子水尺传送过来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检码、解码还原,得到测量数据后再根据实际衔接值整合成有效的水位数据。单片机对数据处理的关键代码如下:

在上述数据采集中,由于电子水尺采用RS-485通信,2支电子水尺接在同一个485信道,所以根据上述的Modbus-RTU通讯协议,需要对1和2号电子水尺通过地址来区别,指令如下:1号电子水尺指令01 03 00 00 00 01 84 0a;2号电子水尺指令02 0300 00 00 01 84 39。

3 实际应用

在浙江省兰溪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项目建设中,混合式水位测量系统于2010年2月建成,3月调试完毕。经过1年多的实践,该系统运行正常。尤其,在2011年6月16-20日,钱塘江干流连续发生了2次流域性大洪水,及时准确的测量,为各级防汛指挥决策提供了依据。

根据《浙江省水文固态存储仪运行使用管理规定》(浙水文【2010】第59号)的要求,“各月平均水(潮)位误差不超过±2 cm”[4]。对遥测站1年多的人工观测和实时遥测水位数据进行逐日、逐月平均水位比对,月平均最大误差1 cm,月最高、最低水位最大误差1 cm,符合水文资料整编精度要求,满足水位资料整编的要求。

对测站2011年6月10—25日人工水位观测与本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逐日水位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

4 结语

混合式水位测量方案,采用在低水位处安装电子水尺来测量因河床断面变化,原有主测井的机械式格雷码水位传感器无法测量的低水位数据,通过遥测数据终端机自动智能耦合多个水位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有效应对由于河道水位下降、堤坝加固加宽,以及河床断面改变带来的现有水位台无法有效测量低水位的问题。这种测量方法丰富了低水位测量方法,为测量复杂断面的水位提供了更多有效途径。

电子水尺传感器利用水体的导电性,间隔1 cm放置1对感应点,通过感应点的导通与否来表示水位高低,一旦某个感应点故障将导致整个传感器失效。因此在实际使用中,电子水尺传感器量程越短越有利于系统稳定。利用该方案来测量水位时,应尽量避免大尺度使用电子水尺传感器。

摘要:针对测站特殊环境条件下,大变幅水位测量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综合采用机械格雷码水位传感器和电子水尺传感器的测量方法,利用2种水位传感器的测量优势及特点,分别解决高低水位的测量难题,再通过新型水文遥测数据终端整合衔接得到水位值。该方案应用于浙江省兰溪市洋港水文站并得到验证,较好地实现了单一类型水位传感器难以达到的效果。

关键词:水位,遥测终端,电子水尺,传感器,混合式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水文局.浙江省水情信息采集系统研究与应用[R].杭州:浙江省水文局,2010:128-132.

[2]浙江省水文局.双斜管浮子式水位平衡装置:中国,CN2779358[P].国家知识产权局:2006-05-10.

[3]太原理工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C401感应式数字水位传感器用户手册[R].太原:太原理工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原,2009:6-8.

简析混合式学习的基本模式 篇8

混合型教学的基础是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最先应用于国外, 它的出发点是引进传统的面授教学方法来补充和改进网上教学的不足。混合式学习的实施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 国内外很多学者在理论和教学实践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混合式学习的定义

“混合式学习”的概念译自英文的“Blended Leaning”或“Blending Learning”等。现阶段我国学者对其译名有着不同的理解, 比如黎加厚教授的“融合性学习”、何克抗教授的“混合式学习”、台湾学者的“混成学习”、祝智庭教授的“混和学习”等。本文为了便于论述和理解, 统一采用“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最早起源于国外的企业培训, 早已存在于在传统的教学中, 是一个逐步发展扩充的概念, 如今已经成为了教育技术界一个高度关注的热点。随着E-Leaning的发展和实践应用的不断深入, 混合式学习被看成是继E-Leaning之后发展潜力最大的学习方式。随着混合式学习受关注度的不断提升,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阐述, 但是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

国内外学者对混合式学习概念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给予界定。但到底什么是混合式学习?我们认为混合式学习首先是学习理论的混合, 其次是学习环境的混合, 即面对面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的混合, 然后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学习资源的混合, 同时也是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的混合, 在这些混合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实现优势互补。

2混合式学习的基本模式

混合学习模式是能进行清晰地描述学习的过程, 并能有明显界限划分混合学习的分为环节的一种表述方式。混合学习模式主要包括能力驱动型模式、技能驱动型模式、态度驱动型模式以及Barnum和Paarmann模式四种类型的混合学习应用模式。

能力驱动模式 (Competency-Driven Model) 是指专家与学生通过在线方式交流获取知识目的的混合学习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隐性知识的获得, 而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在工作中对专家的模仿和同专家的交流。能力驱动模式需要通过实时在线交流工具进行互动, 并且要求学生与专家实时的共同活动。

技能驱动模式 (Skill-Driven Model) 是将教师的在线指导同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在技能驱动模式中, 自定步调的学生同教师之间主要通过电子邮件、及时信息等进行交流。在技能驱动模式中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 也是构成有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能驱动模式中教师监督学习进程, 并利用电子邮件或即时通信具体指导学生处理学习中的遇到问题。通过自定步调的学习同教师的在线指导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种有效的混合学习模式。

态度驱动模式 (Attitude-Driven Model) 是将传统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协作学习的综合模式教师首先通过面授的方式把协作学习中的内容和联系方式进行交流等注意的事项向学生进行布置交待。然后让学生们通过在线的学习, 利用在线协作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论坛、网络视频会议、网络课程论坛, 利用聊天室、在线辩论等方式进行知识沟通和讨论。

在2002年Barnum等人提出的一个有四个阶段的混合学习的新模式, 第一个阶段是要求教师将学习资料放到网络的Web页面上,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浏览。这种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所需资料, 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性和自我信心;第二个阶段是面对面加工。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加强彼此间的深入理解。面对面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第三个阶段就要形成一定的产品。有了学习的资料和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后, 还需要形成最后的成品。在教师指导后, 学生需要记录相关的作业、练习和体会, 然后通过电子邮件或论坛的方式将这些内容与教师、学习伙伴进行交流分享, 这样更利于进行充分思考;其次是发布写作概要, 供其他人观看评论;最后是把作业的最后版本发送给其他人;第四个阶段就是协作扩展学习。按照固定的人数把学生分成为小组, 小组固定时间进行聚会讨论2小时左右, 让小组的成员彼此分享完成同一作业时的体会与经历。在其他时间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社区、电子邮件或论坛保持联系。

混合学习方式就是要把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和现代的E-Learning学习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 既能发挥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又能把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表现出来。

混合式学习特征可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课程形态, 包括课堂迁移型、网上自学型、复杂混合型等。

②学习材料, 包括电子教材型、视频点播型、视频直播型等。

③学习方式, 包括个人自学型、小组讨论型、团队协作型等。

④导学方式, 包括集中辅导型、问题解答型、通知发布型等。

以上四个方面主要运用在混合式学习中, 比如实验操作、黑板讲解演练、小组讨论、书籍阅读等, 此外还结合其它多种新型学习方式, 比如运用多种视听媒体的学习方式与运用粉笔黑板的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自主学习方式与协作学习方式相结合;计算机辅助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等, 本质要求就是把传统的课堂式学习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起来。

混合式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得不是重现教师思维的过程, 而只是在教师的帮助下, 结合自身经验实现主体构建的过程。建构主义思想在混合式学习中得到了很大的体现, 该教学方法很注重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课堂导入, 引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是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 增加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三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在混合式学习中学生是主体, 应鼓励其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采取多种方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 同时认真思考这种联系。如果把思考和联系的过程与协作中的讨论交流过程联系起来, 那么学生在建构意义上的效果会更好。

3混合型教学集中了面授教学与网上教学的优点

混合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混合式学习等理论, 该教学方法的教学主体是学生, 教师起主导作用, 是通过运用多种设备、工具、媒体和教材等, 使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结合起来, 最大程度的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过程可以表述为, 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根据师生所处的时空环境, 将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有效组织起来的一种教学进程。

混合型教学同时具备面授教学和网上教学的优点, 分析混合型教学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理论基础等, 发现以下特点:

①教学方式多样化。混合型教学方式多种多样, 比如多媒体课件、教师面授讲解、光盘或流媒体讲解、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等, 同时具有面对面教学和网上教学两种组织形式, 混合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更加事半功倍。

②教学资源多样化。混合型教学拥有很多的教学资源, 比如录像带、印刷材料、光盘、多媒体课件以及互联网、电视机、手机等资料, 由于互联网拥有大量的资源, 利用互联网学生可以完成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③教学环境多样化。混合型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场所, 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室中学习, 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学习, 比如网上课堂、BBS论坛等。

④理论基础多样化。混合型教学能够体现多种教学理论, 比如建构主义理论、系统教学设计理论等, 以多种学习理论为指导, 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⑤教学支持持续化。在混合型教学中教学支持的作用至关重要, 整个教学过程都离不开教学支持, 教学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教学支持发挥作用, 并且教学支持应该持续化。

4小结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模式, 是教育信息化与传统教学的相融合, 它并不是一种全新的认知理论或学习理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依据混合式学习理念寻求最佳的教学组合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促进其全面发展一直是混合式教学苦苦追寻的目标。混合式教学既具有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 也具有网络学习的优势, 采取该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弥补网络教学的不足, 还能够有效的降低传统课堂教学的成本, 提高教学质量。所以, 混合式教学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汪岩.基于混合学习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30) .

[2]李蕊丽, 胡鸣焕.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Blending Learning”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电子技术, 2006 (16) .

[3]侯爽, 陈世红.基于Blending Learning的Access数据库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09 (23) .

[4]李凌霄.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策略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 2010 (05) .

[5]陈迎晓.混合式学习模式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践与探析[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3 (10) .

混合式学习方法 篇9

混合式学习在2003年提出,定义为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如何利用MOOC平台的优势,结合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的优势来开展混合式教学,成为目前教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

在本文中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图文编排章节开展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探究。活动设计在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混合式学习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下面将详细的说明设计的内容。

(一)学习目标分析

1.记忆目标:要求学生记忆超链接设置的步骤;要求学生记忆放置图片的最佳步骤。2.理解目标:要求学生理解超链接设置中3种状态;要求学生理解导致图片不能正确显示的原因。3.应用目标: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超链接的设置来实现多种效果;要求学生能应用图片设置技术完成网页中的图片。4.分析目标:要求能分析常见超链接效果的设置;要求能分析图片设置的常见错误,并掌握修改方法。5.反思目标:为什么同样的内容间距、字号、图片的长宽比不同会导致页面效果不同?6.创新目标:尝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置课上没有出现过的超链接效果;尝试为班级做一个简单的图文并茂的介绍网页。

(二)课前任务设计

1.认真学习超链接设置进阶的视频,回答视频最后的两个问题,完成任务满分3分。2.展示一个实际新闻页面(选择较简单的图文混排网页),要求学生分析文字的字号、行间距、图片大概的长宽;新闻主题选择当前热点,比如世界杯新闻。在网络课程平台上直接提交答案,有3次答题机会,取最好的一次成绩,完成任务满分2分。3.根据提供的资料尝试新闻页面,要求完成文字、图片、超链接的基本设置,html源码中元素齐全、参数正确,上交后图片如果没有正确显示,不做扣分,完成要求既得满分3分。4.附加习题:展示通栏设计的网站首页,提供素材,有能力的同学尝试完成,完成附加题加2分。

(三)课上任务设计

1.个人测验(5分钟)。从课前任务3中挑出2个典型选超链接设置错误的作业,让学生修改。2.教师总结(5分钟)。总结超链接设置可能会遇到的错误情况。3.个人练习(5分钟)。(1)参考提供的课上提供的超链接练习,完成这款超链接的设置。(2)尝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置课上没有出现过的超链接效果,要求有创新有一定的视觉效果。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应变候选方案:练习的时间比较难以掌控,时间上如果来不及的话,第2个作业就作为课后作业。4.4-5人小组讨论(8分钟)。从课前任务3中挑选3个典型图片不能显示的作业,要求小组讨论分析错误的原因,并以书面形式上交。5.教师总结(5分钟)。把学生上交的错误原因公布,总结常见的3种错误原因。6.个人测验(5分钟)。把刚才的3个典型图片不能显示的作业,进行修正。7.教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8分钟)。将学生课前任务3中,图文能正确显示,但细节不够重视的作业,如:行间距、字号、图片的长宽比,挑选出来以后,让学生对比原版,觉得哪个更美观?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内容间距、字号、图片的长宽比不同会导致页面效果不同?小组派代表回答。8.教师课程总结布置课后作业(4分钟)。课后作业:根据课上的内容尝试为班级做一个简单的图文并茂的介绍网页,以小组形势完成图片和文字素材,以个人为单位完成网页。

二、教学评价

图片和文字素材由小组计分员和组长计分,网页作业发布到MOOC平台要求学生互评。小组评分由教师给小组打分,根据这个分数再进行小组打分,小组分为两个部分:努力分和成果分各占50%,努力分由讨论中提出的意见或想法的个数计分,成果分以最后采用的内容计分。所有的作业都为10分制,本次作业成绩累加以后取平均值。

三、教学设计反思

1.课前任务的难度适中,作业量也不多,不太会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大部分学生应该都能完成。

2.课前任务的注重评价学习的过程,课前任务2中允许学生多次答题,在错误中学习,在课前任务3中,只评价图文混排的设置和超链接设置,对于课上内容的难点不做计分。

3.课上任务内容与课前任务紧密关联,所有的课上任务素材都来自于学生们的课前作业,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帮他人修改错误能培养他们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

4.小组讨论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讨论出来的正确答案又培养他们的信心。

5.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使分数尽量的公平,同时没有给老师造成太大的负担。根据作业内容的不同,进行了选择,理解、应用型的内容适合教师评价,分析、反思型内容采用教师给小组打分,根据这个分数小组计分员和组长给组员打分,创新主观型内容采用学生互评。

结束语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通过基于MOOC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机制开展个性化指导。通过MOOC平台的线上活动和课内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摘要:随着MOOC平台的普及,如何把传统教学与MOOC深度结合,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在本文中尝试通过混合式学习将MOOC平台的优势与教学设计充分结合,以网页课程为例探讨基于MOOC平台的混合式学习。

关键词:MOOC,混合式学习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基于微博的混合式学习研究 篇10

一、微博简介

1. 微博的定义

微博, 即微博客 (Micro Blog) 的简称,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 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 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 语言的编排组织简单;微博开通的多种API使得大量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

2. 微博的特点

(1) 个体性, 促进信息交流

每个人只需注册一个微博账号, 就可以实现个人信息发布与分享。尤其是对于许多性格比较内向的人, 他们更青睐于借助文字来抒发内心的感受与想法。加之微博在时间上具有延迟性,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随时随地登录交互, 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样就延伸和扩展了课堂及课间讨论, 充分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交流。

(2) 短消息, 信息资源丰富

微博的信息都是短小精悍的。也就是说微博不会像传统新闻和社区论坛一样, 长篇大论地介绍和分析话题背景, 而更多的是用户对此话题的主观看法。微博依托互联网, 具有强大的资源库, 收集最快最新的信息。

(3) 及时性, 传播速度快

学习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缩成一句话或一张图片, 发布到微博上, 实现信息的分享与交流。

(4) 平台广泛, 操作简单

随着时代的发展, 基于手机等终端的移动学习平台日见增多。微博以其操作简单、方便脱颖而出。微博具有多种操作方式, 可以直接利用专门网站, 也可以利用移动电话、即时信息软件 (比如MSN, QQ等) 或一些外部API接口。

二、混合式学习

混合学习 (Blended learning) , 是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到目前为止, 混合式学习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根据美国Learning circuits的解释, Blended learning被认为是在线学习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而我国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 使二者优势互补, 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 混合式学习离不开学习平台的支持, 没有学习平台混合式学习将无从谈起。目前, 支持混合式学习的学习平台有很多, 如常见的Moodle, QQ等。

三、基于微博的混合式学习设计

1. 基于微博的混合式学习特点

基于微博的混合式学习, 门槛较低, 对操作系统及电脑的配置均没有要求, 只要有一部手机或者其他能够接入网络的移动终端, 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微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均没有局限, 有空闲就可以学习。借助微博可以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时间。教师运用零散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 在学习互动性增强的同时, 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师生情感交流问题。

2. 基于微博的混合式学习设计

传统的教学设计一般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 其两者均只关心个体的学习, 而忽视了学习活动的社会文化属性。由此, 本文选择活动作为混合式学习设计的理论基础, 依据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具体开展基于微博的混合式学习步骤如下:

(1) 分析学习者

在课程进行之前, 教师可以在微博上发布本章知识要点, 帮助学生组织课前预习。学习者可以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发布到微博上, 学习者相互交流, 教师针对相应问题给予一定的提示与指导, 据此进行课前分析, 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学习者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 还使教师对学习者现状进行学习需要分析, 根据学习需要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一个过程解决两个教学问题。

(2) 搭建平台, 发起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习者注册个人微博, 搭建个人网络学习平台。每个学习者都要充分了解并熟悉微博相关功能, 通过添加关注, 订阅所有共同学习者发布的消息。学习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添加自己关心的某个人, 以便随时了解对方的动态, 开阔视野。

(3) 确定目标, 布置任务

教学开始后, 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地讲解学科知识, 并通过微博发布学习任务, 确定全班学习内容, 确定学习目标。

(4) 创设情境, 展开学习

教师通过微博向学习者提供一些学习指导和学法帮助, 并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让学生尽快适应这种网络学习方式, 创设学习情境。在微博上可以发布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为载体的博文。基于微博的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个性化学习, 顺应了非正式学习的学习趋势。

(5) 记录过程, 总结评价

基于微博的混合式学习, 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随时随地都可以对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过程, 评价及建议都留有记录, 便于复习。教师通过学生的互动留言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和表现进行评估。既便于教师改进教学评估, 又为教师的终结性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6) 自我反思, 自我评价

在整个课程结束以后, 学生将上课的感受、疑惑和问题发布到微博上, 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针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进行修改, 增加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促进了教学的有效进行。这种反思和自我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促进学习者更好的自我教育。

四、总结

基于微博的混合式学习有很多优点, 但鉴于微博本身的某些局限性, 导致其应用于教育教学不免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目前, 微博应用于混合式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

1. 使用微博进行教学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

教师不仅要在学习活动中设计教学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应与学生建立频繁互动, 关注学生的微博, 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发布他们的课堂表现, 履行鼓励、引导、监督、规范和管理的职责。这都给教学压力大的教师带来了额外的教学负担。

2. 如何将微博与其他教育软件相结合

一条微博只有短短的140字, 虽然发布新闻、及时沟通比较方便, 但是因为短小精悍, 对某些问题阐述不够详尽, 如果能与内容详尽的Blog等教学软件结合起来, 丰富其内容, 将会发挥更大的优势。

3. 如何将基于微博的混合式学习纳入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中

利用微博进行学习有助于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但是把其纳入标准化评价还是非标准化评价, 如何设定量化权值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由此,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 并非所有课程的学习都适合于混合式学习, 选择使用微博进行混合式学习时, 应该对课程内容的类型、学习者的特征以及教学目标进行综合分析, 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摘要:混合学习是有机整合、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E-Learning这两种典型教学的教学形式, 而虚拟学习环境是其必不可少的支撑平台。作为Web3.0下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 微博在教育领域也受到了关注。在介绍微博和混合学习的基础上, 提出在微博平台上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微博,混合式学习,学习

参考文献

[1]混合式学习.百度百科[OL]http://baike.baidu.com/view/3578804.htm, 2012-10-25.

[2]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9) .

混合式学习方法 篇11

混合式学习已经成为企业人才发展项目设计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培训领域的从业人员几乎都知道这个概念,但实际上,大家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其实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研讨混合式学习的有效性之前,有必要先对混合式学习的概念进行一些澄清。

通常,在我们谈到混合式学习的时候,常常认为这就是学习形式的混合,即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混合。其实混合式学习的要素远不止线上和线下这么简单。首先,线下学习可以供大家混合的学习形式非常多,除集中授课外,行动学习、轮岗、辅导、布置挑战任务等各种形式都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线上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在e-Learning方面,社区、企业微博、移动学习等都可能成为混合式学习的重要元素。混合式学习除了有学习形式的混合外,也有不同学习目标的混合,比如有基于工作任务和能力提升的混合,也有基于行动学习解决问题和知识技能提升的混合。

现在比较公认的混合式学习(B-Learning)定义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从这个定义出发,混合式学习包括所有可以用来改变人们知识、技能、态度的学习方式。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工作节奏加快并且同步性差,人员层级及层次复杂多样,培训组织始终面对着众口难调的问题。市场中培训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非常多样,企业选择培训的过程也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给培训的组织增加了负担。伴随着企业人力资源成熟度的提升和网络技术的演进,越来越多的元素可以被组织用于混合式学习项目设计。通过组织中项目管理和人才发展规划,可以有效实现各种元素的组合,从而更快更好地实施人才培养项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甚至提出了U-Learning的概念,也就是说通过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无论是混合式学习还是U-Learning,都是为了能够更高效地利用时间和环境资源,帮助组织快速高效地培养所需人才。

如今,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变化在加速,学习活动也必须实用、易得、灵活,混合式学习方式可以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不仅可以让学员更快更好地提升岗位能力,也可以促进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氛围。

混合式学习项目设计要点

需求调查是设计项目的基础

项目需求调查是项目设计的基础,需求调查可以从组织需求、岗位人员现状、工作任务分析三大角度出发,具体可以采用高层访谈、问卷调查、岗位写实、焦点小组、BEI行为访谈以及专家建议等方式获取培训需求。项目需求调查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除以上所述需求调查外,还可以从素质模型和测评获得人员现状和需求差距,最终确定能力提升目标。

有效运用混合式学习的各种元素

要设计好的混合式学习项目,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学习形式和元素可以被设计到学习项目中去。当然,不同学习方式的特点会有所不同。根据笔者大量项目设计和实施经验,以下列出了集中学习和非集中学习可供选择的混合式学习元素供读者参考。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组织的变革,未来将会有更多学习方式供混合式学习项目设计者使用。

集中学习可以采用的学习方式(不局限以下方式,仅供参考)。

非集中学习中可采用的发展方式(不局限以下方式,仅供参考)。

高层领导重视和学员上级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企业在竞争压力下,各层管理人员的业务压力都非常大,这就不能确保管理人员对培训项目有足够重视。其实从资源投入来说,领导者参与是对培训投入产出最大的一种资源。我们需要让管理者知道,他所带领的团队能力决定其个人是否能够实现关键业务目标,并且他需要对自己团队的技能开发和绩效表现负责。明智的领导者会很自然地用工作培养员工。如果学员的上级领导具备有了良好的辅导下属能力,那么非集中时间的上级辅导将会大幅提升知识技能内化到学员的程度。

我们在项目设计时也可以考虑充分发挥领导的影响力。通过让领导者成为导师和教练可以不花或少花成本使组织学习力大幅提升。领导者在担当教练或者导师过程中,一旦发现学习机会,所有适宜的学习方式都应该尽力用到,可以是电子化工具、研讨会、一对一辅导等。只有让管理层参与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将学习融入工作,促进业务发展。

在重大学习项目启动时,邀请公司高层来做启动动员,这样能够确保学员以及学员上级重视培训项目,促进学员在非集中学习时用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学习项目管理能力是项目成功的保障

为保障项目成功,必须明确项目组成员,成员至少要包括发起人、项目经理、项目实施人员、部分重点学员上级、其他重要利益相关人。其中项目经理是项目质量的关键人物,学习项目管理人员的能力点可以参考ASTD在2004年发布的培训发展人员胜任力模型。该模型指出学习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在设计学习方案、实施培训、改善绩效、衡量与评估、促进组织变革、管理学习职能、教练、管理组织知识、职业生涯规划、人才管理等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另外,作为项目经理,项目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建立能力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建立信任、影响他人、有效沟通等软性能力在项目管理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学习评估确保学习成果可衡量

学习的评估和衡量是评价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项目管理闭环管理的不可缺失的环节。常用的测评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人员和组织的评估(如360度的前测和后测、Q12的前测和后测);学员对项目的评估(评估问卷、访谈、行为绩效改进调查);对学员知识技能点掌握的评估(网络考试,结业答辩)。

在过去20年里,ASTD对学习职能模块进行了很多研究,研究发现绩效最好的学习具有以下共同特点:对学习的整体投入水平较高;学习和公司的业务战略之间有益的结合;使用明确的策略来衡量效用和效率;通过培训实现效率最大化;同时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证明学习的效用;学习形式范围广泛,包括正式学习,也包括以工作为基础的学习机会;高层管理者的参与;将非培训解决方案与培训解决方案结合,促进机制增值的绩效改进。

nlc202309011450

从以上研究结论来看,混合式学习项目应该在这些方面都有非常具体的体现,最终衡量混合式培训是否有效的成果是能否帮助组织实现组织绩效提升。

混合式学习实践案例:运用PARR方式设计某国际化公司国家代表发展项目

国内某通信设备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业务发展到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的国家代表是在本地区域的最高管理者,承担了本区域的战略业务规划、业务发展、运营等管理工作。在此培养项目中,培训设计人员首先通过需求调查确定国家代表的能力发展STROBE模型,如图2所示:

在此基础上,通过以下模型确定了学习内容,如图3所示:

在内容架构确定以后,在所有内容学习中运用PARR方式设计具体学习实践活动。PARR(在岗实践活动)是一种将员工从离岗学习转为在岗学习的练用相结合(Work Enabled Learning)的学习模式。PARR提供了一种简单、易操作的结构化任务说明,它包含以下四个步骤。

该项目中的PARR分为5大主题。每一主题下各有两个难易程度不同的PARR。要求学员根据自己的准备程度挑选完成每个主题中至少一个PARR。

1.每个PARR都有一份详细的任务说明文档。在开始PARR的四个步骤之前,认真阅读PARR任务说明书,理解将要采取的步骤。

2.完成一个任务所需时间(含实践活动、自我反思、分享回顾,但不包括准备阶段的在线学习)约为90~120分钟,视任务难易程度有所增减。请事先安排好工作。

3.在P(准备)阶段:学习与该主题相关的在线课程;参加计划中的课堂体验学习班并积极参与讨论。

4.如果感到某些步骤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可请同事一起进行预演。

5.在A(实践活动)阶段:按照任务步骤,在工作中实际完成任务。

6.在R(自我反思)阶段:积极思考,对照任务说明中的启发性问题,将自己行动上的可取与不足、心得体会、发生的主要事件和应对措施等经验和教训记录在PARR系统中。

7.与直接主管约定进行分享回顾的时间、地点。

8.在R(分享回顾)阶段:积极与主管就行动与反思进行讨论互动;深入探究行动背后的原因;尽量运用创造性思维,考虑进一步行动计划。

该项目共覆盖学员140人,每批学员要经历6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此项目的实施,该公司迅速提升了全球化扩张中区域高管能力不足问题,为未来几年国际化业务的拓展奠定了管理人才基础。

混合式学习方法 篇12

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物流因其对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起重要的支撑作用,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国际物流学》这一课程,内容比较多,从纵向上来说,涉及到国际物流战略、运作和实务;从横向上来说,涉及到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物流信息。面对内容如此庞杂,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讲授好这门课,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掌握更多的技能,需要不断探讨。

1 课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物流工程、国际贸易、交通运输三个专业开设《国际物流学》,授课方式以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教学、物流企业或物流园区观摩;教学互动方式以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堂讨论为主,辅以班级邮箱、飞信群、QQ群、微信群等;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辅以平时成绩。《国际物流学》的授课方式主要还是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没有体现《国际物流学》的特点,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授课。目前的课程讲授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1.1 课时较少,教学内容较多

《国际物流学》在物流工程、国际贸易、交通运输三个专业中,最多48个学时;在48个学时里要讲授国际物流战略、运作和实务等内容,涉及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配送、物流信息等7大功能。48个学时总共24次课,在这么短短的24次课里,单纯利用课堂传授很难达到效果。如何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借助信息化作为辅助手段。

1.2 学生学习基础个性差异较大

《国际物流学》要面对工业工程、国际贸易、交通运输三个专业开设,工业工程和交通运输以理科学生为主、国际贸易以文科学生为主;工业工程接触物流方面的知识比较多,这方面有一定知识积累,国际贸易和交通运输接触物流方面的知识较少,这方面知识积累较少;这就给《国际物流学》的开设带来一定难度。

1.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被动听。学生自我学习知识的能力较差。而《国际物流学》内容多,涉及面广,与许多学科都有关联,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较小,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4 现有授课方式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目前,《国际物流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对所有学生传授一样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方式单一化,没有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与此同时,缺少信息化教学的手段,缺乏给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学生首先自学,然后相互学习,最后是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授课[1]。

1.5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际物流学》的考核仍然是以传统的考核方式为主,方式比较单一,平时成绩主要以课堂点名的次数为主进行评分,期末考试以试卷得分为主,课程论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很少计入总分。采取这种考核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个性化区分不明显;而且还会经常发生即使学生对于知识没有掌握清楚,在期末靠死记硬背也能够勉强通过考试这类事件,但是这一点并不符合我们的教学目的。

2 混合式学习的基本概念

混合式学习是指把不同的学习理论、方法、理念,不同的学习技术、手段、平台,混合起来实施教和学的一种综合性的战略和策略学习方法。目前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把课堂授课与教师、学生互动学习和基于信息化、网络化平台的自学与互动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当前利用信息化网络进行混合式学习的主要手段和发展趋势,这种先进的学习方法把课堂授课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综合采用以老师授课为主的、教师学生教学互动形式,与基于“协同”理念的网络互动学习和以自我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方式[2]。这种学习方式在信息化方面主要涉及到教学资源共享化、教与学的互动信息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评价数据化和信息化等。

目前学界对《国际物流学》的混合式学习的研究还不是太多,王冠军对项目教学法在国际物流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3],邢苏利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对高职国际物流学和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研究[4]。

3《国际物流学》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

《国际物流学》混合式学习模式由自我学习阶段、网络互动学习阶段及课堂面授和老师、学生的互动学习阶段构成;混合式学习主要由四块组成。一是课程信息化、数据化,利用信息化手段把课程学习任务、目标、评价标准等导入到网络教学平台;二是学习活动实施,自我阶段和网络互动阶段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讲授以老师为主体开展;三是学习活动支持,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和系统,在线题库和案例分析等;四是教学评价,对每个阶段进行评价,检验教学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4《国际物流学》混合式学习的措施

4.1 准确课程定位

首先要针对物流工程、国际贸易、交通工程等不同专业设计比较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块,其次,力争在专业模块中设计不同学生群体的教学评价方案,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信息化

首先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定位,对教学目标进行信息化分解和设计;其次,对教学任务、内容进行信息化分析;第三,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教学过程描述和评价。

4.3 设计《国际物流学》网络教学平台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录播教室,设计课程介绍、课程作业、在线题库、案例分析、物流软件应用、作业错题集等板块内容,建立网络《国际物流学》教学课程。

4.4《国际物流学》混合式学习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自我学习。利用《国际物流学》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自主学习;第二阶段:网络互动相互学习。第三阶段:课堂讲授和老师、学生的互动学习。

4.5《国际物流学》混合式学习的管控

从自我学习阶段、网络互动学习阶段及课堂面授阶段设计信息化教学的管控机制[5]。自我学习阶段:“个人自主”学习是这一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学课程、自我预习案例、自我做题等,检验自己的自学能力,并根据自我学习阶段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1”,如果通过测试,则要继续这一阶段的学习。“评价1”是依据自我学习阶段学习成果考核标准得到的评价结果,评价标准根据本阶段学习目标设定。

网络互动“协同”阶段:“小组协同”是这一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网络互动“协同”学习阶段,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并根据这一阶段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2”,如果通过测试,则要继续这一阶段的学习。“评价2”是依据网络互动“协同”阶段学习成果考核标准得到的评价结果,评价标准根据本阶段学习目标设定。

课堂讲授和老师、学生互动学习阶段:“小组协同+师生讨论”是本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和画龙点睛式教学,学生思路开阔,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根据这一阶段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3”,如果通过测试,则要继续这一阶段的学习。“评价3”是依据课堂讲授和老师、学生互动学习阶段学习成果考核标准得到的评价结果,评价标准根据本阶段学习目标设定。学生如果通过了测试,则还要接受本模块综合评估—“评价4”,如果“评价4”获得通过,继续下一模块学习,否则返回第一阶段重新学习。

5 结论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学生对信息化认识程度的提高,传统的《国际物流学》教学模式遇到了许多挑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断下降。通过混合式学习,可以把传统教学优势和信息化优势结合起来,从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挖掘学生自我探讨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启发、引导和监控教学。不过这种学习方式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主要是按照课本授课就行,现在需要更高的能力和素养。

摘要:长期以来物流处于附属地位,物流作为一个产业独立面对市场,在我们国家也就是20多年的历史,因此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相对落后,物流学这门学科相对其它学科的发展也比较晚,《国际物流学》的发展相对其它学科更是滞后。此外,《国际物流学》涉及的内容庞杂,概念性东西比较多,讲起来比较枯燥,是一门比较难讲的课,而且物流工程、国际贸易、交通运输等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还不一样;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力争把课讲的比较精彩,需要不断探索。本文拟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混合式学习模式,力争把课程讲授的比较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国际物流,混合式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白世贞,吴绒.《国际物流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研究[J].物流技术,2011,30(12):249-251.

[2]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冠军.项目教学法在国际物流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2):144-145.

[4]邢苏.高职国际物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2):45-46.

上一篇:治疗后护理下一篇:测试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