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法

2024-10-05

混合式教学法(精选12篇)

混合式教学法 篇1

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 混合式学习在教育领域日益受到重视。但混合式学习并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混合, 虽然通过线学习的方式, 学生可应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 享受便捷的交流、友好的互动等优势。但在线教学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 因为缺乏了教师的深度参与, 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 应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 既要发挥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作用, 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或教学情景,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混合, 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进行学习,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结构。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理实脱节, 学生主动性不高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本是密不可分的两者,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变成了理论教学单独培训学生基本知识, 实践教学单独培训职业操作技能, 两者未能真正结合。长期如此会导致学生不会思考, 缺乏创新意识,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主动性不强, 学习效率低。

(二) 缺乏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材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专门开发的教材, 需要针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编排, 教师在应用时也才能得心应手, 教材和教法才能相得益彰。而传统教材无法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 学生不容易理解书中的专业理论, 特别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还没有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成教材可用。

(三) 考核方式不够全面和科学

现有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考核为主, 这种考核模式比较简单, 实施起来很容易, 但不能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学习, 而教师也不能及时得到教学反馈, 无法随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 教学质量很难提高。

(四) 缺乏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的教学场地

现阶段的教学场地一般为普通教室和实验实训场地, 很多实验实训场所的建设基本上只能满足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 实训环节的教学过程也多停留在实训教师先讲解演示, 学生再自行练习的阶段, 与实际生产、工作有一定距离, 很难做到专业知识学习与操作技能培训有机结合, 更难以支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

(五) 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热情不高

很多教师除教学外还要担任辅导员的工作, 此外还要忙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编写教材、申报职称等工作, 无暇同时兼顾教学和实践的学习。而对于工作年限长的教师, 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发展, 若不时刻学习, 也很难及时掌握新技术, 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

(一) 充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模式可采用多种先进教学方法来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1.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该方法主要包括角色扮演法、现场演示法、参观法、实习实验法、讨论法、模拟法等。合理地选择这些教学方法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不管应用何种教学方法, 都应该注意, 现在的学生都有很强的平等意识, 越平等的课堂氛围, 师生间越多的沟通和理解, 就会创造越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应放下架子, 充分融入学生当中, 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互动, 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只有在没有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的环境下, 才能最大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2. 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遇到学习风气不浓厚的班级, 教师可适当要求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必须有所反应和回答。还可鼓励学生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主动就授课内容插话提问, 利用课堂时间有效解决疑难问题, 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在选择问题时, 应多考虑有价值的题目, 选择能让学生发表不同观点, 能就不同观点进行讨论,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题目。最后, 教师应根据学生分析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

(二) 编写适用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材

现在的专科教材大部分仍然是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不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开展。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在探索阶段, 没有适合的现成教材可用,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编写新教材或完善整合现有的教材。例如电力系统自动装置课程, 可将各知识点分解成各个实践训练项目, 形成项目式或任务式的教材。每个项目都应有相应的目标和任务, 并尽量贴合企业生产实际。如“发电机自动并列装置”的讲授, 可作为一个项目来处理, 可以打破原来的教学顺序, 不按原来教材的知识结构来教学, 而是考虑这个项目中需要哪些知识和原理, 把它分解成一个一个的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可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小组讨论法先将任务分解, 再用头脑风暴法进一步分析, 这样项目化编写教材后, 理论教学和实践部分就能交替进行, 学生可先学操作再去弄懂原理, 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三) 设计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

对于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 由于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如何及时收到反馈, 如何知道哪些教学方法应用正确, 过程化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课程通常是由多个任务、项目或学习情境组成, 如果不进行过程化考核, 这些任务、项目或学习情境的完成质量便不得而知, 特别是前一个项目还没完成好又开始另一个工作任务, 这对于课程的学习效果影响较大。过程化考核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和评价, 并作为评价学生综合成绩的主要依据。虽然实施起来比常规考试复杂, 但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 督促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此外, 通过过程考核可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教师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过程化考核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可不全由教师来进行考核, 可以加入学生个人自评和小组成员互评等方式, 这样不但可以减轻教师过程化考核的工作量, 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 学会综合职业能力中的评价能力。但要注意的是, 教师应提前制定好每个任务、项目或学习情境的评价标准, 并且要注意考核过程中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四) 建设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场所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合适的教学场所来支撑, 这样的教学场所应该是集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为一体的专业教室, 它不应该是现场的工厂直接搬家, 因为除工作功能外, 还应该具有教学功能。因此, 教学场所除了有独立的工位外, 还要有便于多媒体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查询资料、工具和设备存放、小组讨论的相关区域, 为学生创造职业工作的环境和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学场所具体的建设过程中, 可依靠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人脉资源, 采用与企业共建的方式, 挖掘校企合作的教学资源, 建设既可对内、又可对外的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的项目可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 以此提高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可大幅提高, 既能满足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 又能满足教师科研要求, 同时还具备对外职业技能培训的功能, 使教学场地的功能具有多样性、生产性和服务性。

(五) 建设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师资队伍

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师不但要清楚本学科的前沿动态、研发的最新成果、学术的最高水平, 还要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是专业课程的教师, 要同时进行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 既要熟悉理论又要具备实践经验。因此, 教师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要加强双师教师队伍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对新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提出明确要求, 可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 既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 也可成为新教师的培训基地, 是提高他们实践能力的场所。学校可定期外派教师到实训基地进行培训, 如笔者所在学校要求专业教师每三年为一周期, 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工程实践培训, 并于实践结束后在系部进行公开汇报和交流, 促进教师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的结合, 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除了引进高学历和高素质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外, 还应改善师资结构, 可聘请企业或行业的专业人才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加大兼职教师比例, 由拥有高技能、高水平的兼职教师来带动校内专任教师能力提升, 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 也是自身提升的过程。

三、结语

总之, 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 不但能充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提升职业素养, 在走出校园之后, 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工作。

混合式教学法 篇2

2017年3月25日,学校组织全校老师参加混合式教学的培训,主讲老师为山东师范大学的XXX博士。赵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视频教学,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让我对混合式教学有了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让我受益匪浅。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的思维、生活、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发生了变革和创新,构建了网络化、数字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一种逐渐被关注的学习策略和学习理念。混合式学习是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多种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及教师自身条件,混合“面对面教学”、“网络学习”和“实践”三种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它将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学习进行了有效整合,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

人类的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1)农耕文明-教育1.0时代:私塾教育(2)工业文明-教育2.0时代:班级授课制(3)知识文明-教育3.0时代: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的课程重构和教学变革通过微课和慕课的策略实现,通过翻转教学和混合教学来实现。

“混合式教学模式”即通过互联网将课程在线化,借助在线,实现课堂翻转的一种大学教学新常态。现在大多数高校传统授课多注重教师的教学外在,而忽略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生缺少有效互动,教与学脱离,教与学效率低下。解决以上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建立微课和慕课。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习体验。结合线上、线下学习,混合过程,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线上线下的互动,提升教学效率;教师自己建课、管课、参与互动、组织课堂,变身导师,侧重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自由、自主、自如的学习。赵老师归纳了建立在线翻转课堂教学的成效:一是通过网络可提前释放知识点和阅读资料,让学生有的放矢,自主完成高效的预习。二是通过在线课程管理软件及时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学生提前了解讲课内容,带着问题听课,才能实现课堂的翻转。

混合式教学法 篇3

[关键词] 学习活动; 混合式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12月,何克抗教授将“Blended Learning”(混合式学习,或混合式教学)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后,国内教育技术界的思想观念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将其作为当前进行教学改革及改变教学结构的突破点。然而,无论是在网络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教学策略,还是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都未对教师的混合式教学产生推动作用,混合式教学在实践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究其原因在于,侧重学习内容创建、管理与共享的传统网络教学平台仍属于低层面的CMS。这种对基于内容的学习和单个学习者自定步调的学习有很好的支持,但是缺乏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的统一设计,对学习过程和教学环节的跟踪和支持存在明显缺陷,教师无法及时干预学生的学习,更不能有效地支持课程的教学过程规划。所有这些直接导致了混合式学习中的课堂讲授和网上学习“两张皮”,教师对混合式的教学缺乏整体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缺乏有效监控。

目前,教育界已逐渐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学生在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是直接作用于所认识的客体,认知是发生在作用于客体的过程之中,是通过学习活动这个中介体来完成的。因此无论是面对面的传统课堂学习还是在线学习,都必须以有效的学习活动为中介,促进知识的内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的发生。

就国内而言,诸多网络教学平台大都只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可共享和互操作。学习内容本身是分散的,而且与讨论、答疑、作业等学习活动是相对分离的,这些学习内容本身并不承载教学信息,不能代表教学进程,自然也就不能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另外,有针对具体教学策略的学习平台,如协作性学习平台、研究性学习平台等。但这些平台都只能解决教学中的某些或部分问题,不能在教学进程中动态地调整,这和当前学习策略日趋多元化、混合学习日渐流行的需求是背道而驰的。[1]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提出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所谓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灵活选择和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进行学习。不同的活动序列组合很自然地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避免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形式简单的叠加。

在本研究中,笔者选择自主研发的4A网络教学平台。①4A网络教学平台既提供了一个学习活动的生成环境,也提供了学习活动运行管理和实施的环境。教师可以在平台上非常方便地为某个教学目标创建一组学习活动序列,并可以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活动,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达到标准,并决定是否进入下一个活动学习;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快速地进入某个学习活动序列,从而进行高效的个人或小组学习。

二、学习活动序列和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

纵观教学模式的各种定义以及一线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教学模式无不反映出整个教学系统在教学活动进程中的动态性和整体性。作为结构框架,它从宏观上把握了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2]它适当规范了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举例来说,传统授受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进程可概括为“讲—听—读—记—练”;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根据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阶段提出了九大教学事件,其教学进程可概括为“引起学习者注意—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刺激回忆先决条件—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行为表现—提供行为正确性的反馈—评价—促进保持与迁移”;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可概括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界定问题—分析问题—组织分工—探究解决问题—评价和反馈”。

不难看出,不同教学模式往往从不同的教学环节和程序安排上显示其特征,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身相对固定的活动逻辑步骤和每一阶段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序列化安排设计,便可形成多种教学模式,甚至还可以生成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序列化教学活动来实现多种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的思想如图 1 所示。

重庆大学吴中福教授的研究团队对现有的两千多门精品课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16种教学模式,分别为单点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辩论式教学模式、情境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案例式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模式、双语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换位式教学模式、比较式教学模式、主干式教学模式、讲座式教学模式、实践式教学模式、示范式教学模式。钟志贤教授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中提出信息化十大教学模式,[3]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序列来呈现,如表 1 所示,这里只作部分展示和说明。

教师要在4A学习活动管理系统中设计不同的活动序列来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很简单,通过可视化的学习活动管理编辑器,只需将活动工具箱中的活动工具拖拽至编辑区,再通过活动管理栏中的“连线”工具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活动连接起来就可以形成活动序列(如图 2 所示)。

三、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

模式混合式教学的设计

混合式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混合,而是对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明确单元类型(概念、逻辑、元认知等),根据不同知识类型作不同设计。依据课程内容特点,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其中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应用。

在教育技术范畴中,教学模式的多样化选择可以较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理念。不同教学模式,其蕴涵的教育价值取向和学习理论基础不同,在教学功效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价值。例如,课堂授受式教学模式能产生较高的学习效率,对高阶能力的发展和知识创新方面来说就比较欠缺,文献导向的自我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不利于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可以说,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种教学模式综合发挥作用。这也是提出在一门课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的初衷,其思想如图 3 所示。

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实施来说,应当综合考虑教学目的、培养宗旨、环境条件等因素,关键是理解不同模式背后的教学指导思想,确立主体性教育观念,重塑师生的相互关系,结合特定情境来建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实施混合式教学。

值得指出的是,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一方面,各种教学模式可以在原有框架内不断地扩展;另一方面,原来的模式也可以随着教学实际需求的变化而改变其本来的结构。模式的选择与设计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实施的关键在于理解各种教学模式的特征和功能,把握关键环节,对各种教学模式展开深入或横向交叉的研究,促进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综合化,产生较高的学习效率。

(一)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将学习活动的形式和组织结构作为分析教学模式的基本变量,通过序列化学习活动构成一个教学模式。因此,在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中,学习活动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单位,学生是在体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针对这一设想,本研究构建了如图 4 所示的教学设计模式。

对应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在单位时间内传授较为系统的结构化知识,可采用课堂讲授或观看录像,选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采用阅读、做批注、做摘要等自主学习活动,选择研究性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可采用案例分析、参观访问等探究式活动,选择基于问题或者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

在选择特定教学模式后,教师就需要分析其活动框架和关键环节,并从中选择与映射出一种或几种学习活动,也可以将几种学习活动进行组合,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新的学习活动形式;既可以为一个或一组教学目标设计多个学习主题,也可以在同一活动主题内部设计多种活动形式,在此基础上丰富活动中的学习内容和任务等,最终形成完整的活动序列,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序列来完成学习。

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与对应活动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参照以下思路进行设计:当学习事实性知识时,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呈现生动形象的学习内容,以自主学习为主,辅以一定的解答;当学习概念性知识时,可设计课堂讲授、讨论交流、概念图等活动,并有意识地设置多种提问等交互方式;当学习程序性知识时,重点让学生理解规则,教师可设计参与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如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角色扮演等,让学生通过充分的练习掌握学习内容;对于策略性知识,重点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应尽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为学生提供对话机会,建议采用撰写日志、讨论交流、学习反思等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设计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等多种学习形式。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典型学习活动可分为自主学习型、人际互动型、问题解决型和协作学习型,详见表 2 。

(二)如何设计学习活动

以活动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理念吸收了活动理论的思想与方法,其核心是强调教学皆可活动化,促使学习者认知加工(思维)的外显化。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通常,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包括主题任务、操作序列、监管规则、评价规则、成果输出、交互方式、学习资源、活动支持等。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缺一不可,构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如图 5 所示。

1. 活动主题任务的设计

活动的主题任务至关重要,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控制和引领作用。因此,活动主题任务的设置必须明确。

为了让活动变得更有效,活动主题必须与学科具体章节内容相关,使得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必须知道哪些任务是学生必须要做的,学生该如何完成这些任务。同时,设计的活动主题应尽可能多地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单元知识,只能更加复杂,而不能更简单;还需考虑学生的认识结构,不能超越学生的知识能力太多。

2. 活动操作序列的设计

活动操作序列是对活动的一种控制,它的设计通常包括完成活动主题任务所包含的子活动及其操作顺序。在每个子活动中,又包含子任务。活动操作顺序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从完成一个任务到另外一个任务的学习过程,在享受获得知识的满足感中递进式地完成学习。

3. 活动监管规则的设计

在设计学习活动时,不可或缺的就是监管规则的设计,否则教师就失去了掌控活动的机会,也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4]监管规则的设计主要包括每一个活动完成的时间进度,以及开展学习活动过程中鼓励和禁止的行为等。

4. 活动评价规则的设计

任何活动都应该有评价规则,这里的活动评价是对学生完成学习活动情况的评价。活动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以及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贡献值。评价更倾向于参考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学生在知识学习与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依据。

5. 活动成果输出的设计

活动成果输出即学习活动的结果,活动成果输出的设计用于说明完成学习活动的成果形式(例如光盘、论文、报告、附件作品等)以及应达到的标准。

6. 活动交互方式的设计

活动的交互设计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就很难保证有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这时候应当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来自教师,也可以来自小组内部或其他小组同学。

互动的方式有在线交流、提问与答疑、讨论发帖、站内短信等,教师要担当引导、组织和反馈的角色,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活动。这里尤其要注重的是效率,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尽可能在24小时内回复,尽量避免因缺少交流而造成的学习无助和情感缺失。

7. 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

活动中的学习资源是为了辅助课程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而用于学生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的扩展资源。它是开展混合式学习的重要基础,否则学生的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对象一般包括文本、视频、音频、动画、图形、图像以及Internet上的各种有关内容,既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也可以是用于扩展学习内容的文献目录索引。

需要指出的是,活动设计是以活动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习内容为中心。学习内容是辅助学生达到最终目标的认知材料,形式可以多样,内容可以灵活。设计活动的最终目标都是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与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能力的迁移。

8. 活动支持的设计

活动支持主要是考虑在学生活动过程中何时、以何种方式提供用于支持、指引和扩充学生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即认知工具)。在现代学习环境中,主要指以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相结合,用于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的工具,学习者可以利用它来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获取、处理、编辑、制作等,并可以用其来表征自己的思想,与他人通信协作等,[5]如电子报表、语义网络工具、计算机化通讯工具、超媒体工具等。

活动支持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供完成学习活动所需要的人员、场地、设备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了解学校及周围环境是否具备相应的活动条件,这一点也很重要。

9. 学习动力系统的设计

学习动力的激发和维持直接影响学生对活动结果的认知。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并维持一定的积极性是教师在设计活动主题时值得仔细思考的问题。一个好的学习动力系统需要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使用一些必要的干预措施和调整策略。对学习动力系统的设计可从学习兴趣、认知水平、活动形式、奖惩标准等方面考虑。

(三)学习活动序列设计的原则

学习活动序列是学生在完成活动主题任务时的前后操作流程,为了保证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流畅性和适应性,作为设计者的教师同样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必要的活动描述

活动描述是对学生所要完成的某个特定活动的简述,即用一段文字简洁地陈述学生在进行某个活动时所要完成的工作和目标,以便学生准确了解当前活动在整个活动序列中的位置和完成意义。活动描述是保证序列活动之间顺畅过渡的必要条件之一。

2. 确定活动操作顺序是关键

学生进入活动序列后,只有完成前一个学习活动才能进入下一活动的学习,这种严格的先后完成顺序是不容更改的。因此,活动操作序列必须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又符合认知规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习任务分解成若干子任务,随意连线排序。

3. 学习活动序列包含的活动量要适度

在设计学习活动序列时,不能纯粹为了丰富学习活动的形式而堆砌各种活动。活动太多又过于复杂,会造成学生抵制情绪的产生;而活动的数量太少,又无法构成活动系统设计的充分条件。教师应当视具体教学情境和需求,灵活设计。据调研,一般6个学习活动所形成的序列最为适中,否则应拆分成多组序列。

4. 学习活动序列设计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反思

反思就是分析影响活动效果的若干因素。活动主题是否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学习任务的完成是否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设计的活动序列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活动是否有清晰的描述、学习活动所包含的任务大小是否合适、学习活动的难度是否适中、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否设计了充分的互动、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完成活动所需要的工具和资源等。

至此,笔者提出了一个实施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的整合框架,如图 6 所示。

教学分析是教学科学化的第一步。实施混合式教学时应首先分析教学目标,而不是具体教学模式,设计的活动主题和内容都必须针对教学目标;其次,针对不同知识内容的学习,需要多种不同学习活动的支持,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主动寻求知识;教学模式则是目标导向和知识分类下,能够优化教学的内涵所在,是其实践意义的精华,其表现形式就是相对稳定的活动结构序列。

学习者特征对学习活动设计的影响不在于活动形式的选择,而在于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活动任务,设计适合学生个性的情境问题与学习资源,提供适合的指导和帮助,使得设计的学习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学习者特征分析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主要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则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6]

值得注意的是,活动主题不是活动的目标,活动主题是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完成的内容。高质量的活动主题不但要将新知识和技能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而且要在新的知识技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领域以及学生的兴趣点之间建立联系,以此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7]可以说,活动主题是混合式教学设计中最难也是最具有创造性的设计。

在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了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师不再以课堂讲授为主,更多的是教师组织活动,让学生一起探究、合作解决问题,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监控学习进程。因此,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反馈直接影响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结果,这往往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环节。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如图 7 所示。

以学习活动为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设计思想,如何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活动任务、如何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丰富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等关键问题还要靠多样、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

四、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流程和教学案例

(一)活动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流程

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整个教学的过程设计为若干个学习活动形式,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展开学习。这些活动组成了教学的基本单元,活动和活动的连接则组成活动序列,形成了完整的学习路径。

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规划活动任务和活动的操作流程,并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跟踪,学生的学习就是参与活动中的具体任务。其教学实施的流程如图 8 所示。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结合教学内容的分析,选取最适合该知识点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活动管理库的支持,划分各个活动单元,并将各活动单元连接起来,形成活动序列。而学生在参与活动序列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个排列的路径,构成了完整的学习过程。

除了设计活动及其序列外,教师还需要监控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进程,并作出相应的反馈。其一,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展,了解学生所达到的普遍水平,对个别掉队者要提出适当的鼓励和帮助;其二,查看学生的活动状态,对杂乱无章、偏离活动主题的倾向要给予及时纠正;其三,对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的引导与解答,避免因学习停顿而带来的挫伤感。综合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参与活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调整活动序列,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教学情境。

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部分,学习活动记录了学生在参与每一个活动中的学习信息。教师既可以关注学习的过程性信息,如学习进展、讨论记录、问题回答,又可以关注结果性信息,如提交的作业、上传的附件等。

(二)活动导向的混合式学习流程

一个活动序列创建完毕并加入授课计划后,任何一个拥有查看该活动序列资格的学生都可以在课程学习中看到活动序列,通过单击活动序列名称即可进入学习活动的操作界面,如图 9 所示。该界面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学习活动序列进度条和学习活动展示区。

1. 学习活动序列进度条

学习活动序列进度条用来向学生展示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和完整的活动设计序列,并直观地提示当前所处的学习位置,使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学习流程。

2. 学习活动展示区

学习活动展示区用来向学生展示当前学习活动的操作内容和支撑资源,当学生完成某一学习活动后,点击该区域下面的“完成”按钮,即完成该活动并进入下一活动的学习。

学生进入具体学习活动序列后,系统首先会判断当前学习活动是否按顺序排列,如若不是,则提示并自动退出;如是序列顺序,在成功完成并确认提交后,系统会自动提示可以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由此反复,直到完成所有活动序列任务,如图 10 所示。

通过学习进度监控接口,教师可以查看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其活动完成情况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监督学生学习;学生也可以查看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了解自己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在竞争中学习,激励自己不断前进,使得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

(三)教学案例

2010年笔者开始了活动导向的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在学生中引起巨大反响。接下来将以“教学技能实训”课程为例,介绍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设计、实施流程等问题,以期对学习活动序列的设计提供参考。

1. 教学目标分析

作为师范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教学理论应用水平和实践技能,为后续教育实习作好准备。

2. 教学内容分析

该实训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学生的能力水平跨度也较大。为此以实训目标为指导,以实际教学需求为基础,设置了三个学习活动主题:制作一份有创意的教学软件、提交任意一种教学软件的应用分析和教学设计方案、制订一份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以此作为本课程的实训成果。

3.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技能实训”课程的学习对象是本科教育技术学2008级免费师范生,共30名学生,通过大学前三年的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大部分学生基本具备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

4. 教学模式的选择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面对面的课堂讲授(包括专家讲座和课堂答疑)、网络学习、在线研讨、作品汇报等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形式。

以“制作一份有创意的教学软件”主题为例,设计了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和基于任务的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详见表 3 。

5. 学习活动序列的设计

活动导向的混合式教学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由课堂内扩展到课堂外,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授课讲解,课后学生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交互工具进行学习和讨论交流。表 4 所描述的是设计的学习活动序列。

可以看出,除了面对面课堂教学外,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线研讨和协作完成任务。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按照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进行学习,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活动专题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在线讨论交流模块和在线智能答疑提出问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教师来说,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对学习过程中的技术疑难点进行解答,也可以对比较集中的问题采取集体面授。

对学习活动的评价,在重视学生提交作品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论坛中的活跃程度、对他人的贡献值等),并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如对优秀小组或个人予以嘉奖,还可以将技术比较优秀的学生聘请担任课程的技术指导。

五、总结与展望

混合式教学在不断地强调教师要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在过程中锻炼自己,在任务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但是在实践环节中,一直缺乏对这一理念进行深入探索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它主张通过对学习活动的结构化安排设计,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完成学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改变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设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使得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设计好的学习活动序列还可保存为教学模板,方便任何教师的调用,实现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高层教学智慧共享。

然而,成功地实施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教师是关键,有效地设计活动主题及其序列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兴趣爱好也需要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序列化学习活动的教育应用价值。同时,活动主题任务及其序列的设计必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活动形式的选择、序列化设计,尤其是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引导、监控和反馈,需要教师即时地参与并给予响应,充分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都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杨现民.辨析“积件”“学习对象”与“学习活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60~65.

[2] 杨友斌.基于Web的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多模式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158~160.

[3] 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 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0~56.

[6] 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7~13.

混合式教学法 篇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中英语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英语教师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成为新课题。网络在线学习方式有很多优势, 如多媒体资源开放性、协同交流便捷性、互动交流友好性等。但网络在线学习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缺失了教师的深度参与,学生学习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如何把学生主动在线学习与教师课堂深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这种背景下,混合式教学这一概念逐步进入高中英语教师视野。教师可通过网络开展英语听说读写训练,并将在线学习优势与课堂教学相整合,构建网络环境下高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英语课堂。

二、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混合式教学是基于当今网络迅猛发展基础上出现的一种个性化、多维度、有效的教学策略。

Procter( 2003) 认为混合式教学是运用网络手段及不同教学方法向学生有效传递知识的一种教学策略。而Michael Orey( 2012) 认为应从学习者、教师及管理者等三个维度对这一模式进行解读,建议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教学、课堂深度教学及课后的有效沟通与辅导。

何克抗( 2004) 主张混合式教学应注重教师课堂的有效组织及引导,同时要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参与性,引领创造性,使其在网络环境下灵活掌握及运用所学知识,拓宽学习的广度及深度。 黄荣怀( 2006) 则主张混合式教学是教师面对面授课与网络学习的有机结合体,同时教师应兼顾网络环境下教学策略的使用及教学活动的组织。

混合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随时随地学习,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统一。关注两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师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境、不同问题和不同要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开展多维度教学,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混合式教学实践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内涵,高中英语教学依托于网络,可采取教师团队、 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的混合开展教学。

1.教师团队的混合

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师队伍团结协作,统筹搜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英语听、说、读、写、译训练。同时,教师团队的混合不再是由单一的教师组成, 而是由教师团队和学生助教组成。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5 ~ 6名英语综合能力强,计算机知识扎实的学生助教。这不仅有利于把教师从繁杂的备课、答疑等任务中解放出来,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混合式教学的开展。

2.教学方式的混合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混合式英语教学,应打破传统单一、随意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基于学生实际需要及授课内容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混合式教学活动,主要包含教师讲授和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两大模块。 高中学生面临高考,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混合式教学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借助于教师团队和学生助教队伍,了解学生真实知识需求,采用诸如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听说法、项目教学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供可供选择的视频、图片、PPT课件等学习材料,结合课堂讲授,提倡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学生英语基本技能。

课堂教学活动提倡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的听、说技能进行随堂训练。可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适当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分组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3.教学资源的混合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提供图片、视频、音频、PPT等类型的资源给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选择自己喜欢和需要的材料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开展混合式教学需要依托大量的网络媒体资源,因此教学文本、图片、 视频、音频、PPT等教学资源的准备、创建、优化就需要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条件允许的话可跨校、跨地区甚至跨国合作。把这些优秀教学资源整合呈现在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较轻松地得到最好的学习资料,最好的教师授课,最好的学习体验,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享受学习英语带来的乐趣。

在高中英语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教师整合的资源不仅应包括教材范文,更多的学习资源亦可通过网络途径来获取。把这些资源统一整合到教学平台上,学生可利用网络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后针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反复学习,重点操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在教学平台上推荐阅读书目或相关链接,学生可以借助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吃饱”“吃好”。

4.教学评价的混合

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多采用一考定终身式的终结式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往往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极可能让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下降,甚至厌恶英语。混合式高中英语课堂,教师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既重视考试结果,也强调习得过程,给学生的英语学习一个更科学、精准的定位。

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重视习得过程的评价,它主要包括课堂考勤、课前预习、课堂表现、网上讨论和答疑、课后复习、平时作业和网上自主学习等方面,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形成性评价在学业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日常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到收获,感知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英语学业成绩。

同时,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操控的,英语教师可根据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相关数据统计,更科学地组织和调整课堂教学, 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性,避免过去那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也更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师也可以有更多的机动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混合式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给英语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师相互合作、师生互动交流答疑、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学资源有效整合较之以往有了显著提高, 符合现代英语教学规律和理念。

1.促进信息技术和课程深层次整合,推进课程改革

混合式教学对网络多媒体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课堂教学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融合需要整合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编撰的各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的处理和升华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有效推进了新课程改革。

2.促进教师团队合作,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推动师生交流

混合式教学引入高中英语课堂,要求教师备课时准备更多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单靠个人很难做出优秀的课程资源,客观上助推了教师团队协作。 同时,学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有选择性学习,推动他们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又可随时运用网络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弥补了因时间、空间、师生角色地位、个性心理等外界因素造成的师生、生生交流少的缺憾。

3.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学生因个性心理、怕出错等因素,多羞于面对面运用英语交流,混合式教学模式则避免了这一系列不利因素,助推学生运用教学平台进行交流, 从而达到训练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五、结束语

混合式教学走进英语课堂是未来教学的必然趋势,本文仅是对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无论如何开展混合式教学, 教师都应该立足实际,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英语授课效率和效益,这才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目的所在。

摘要:现代高中英语教学要求课堂高效,传统单一的教学策略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阐释了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理论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模式与方法,并探讨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标准 篇5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这就意味着混合式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现今大多数高校当中已经应用了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课前视频学习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就是说在这种环境下,评价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标准包括网络教学的评价和传统教学的评价。

学习评价是对一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价值判断。在混合式学习过程中,由于综合了多种学习活动,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学习过程更为具体和细致,对它的评价也更为重要。评价不仅仅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还应对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探究过程和平时表现进行评价。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得益于网络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迅猛提升。从学习者角度来看,混合式学习是指能从所有可利用的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中进行学习,并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及自身学习风格相匹配,帮助自己达到教学目标。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中,考核方式对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课程学习的动机有很大的影响。在线学习是活动引导而进行的学习,所以每一部分学习活动必须有评价的标准,学生学习前需要明确了解该学习活动评价的标准以及评价方式。根据研究中结果也发现,课程学习者对于考虑方式是影响交互行为、学习动机的直接因素,考核方式直接决定了他们是否进行学习的意愿,所以每一个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活动都必须有对应考核标准来牵制学生进行学习。每一个活动有了评价标准后,有助于在线学习的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情况,同时平台也会记录学生每个学习模块进行的进度以及达到的标准,这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对学生进行了过程性评价,最终平台评价成绩和笔试成绩一起计入期末总成绩。这种评价标准是对学生网络学习的一种考核,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当中还有传统教学的板块,那对于传统教学的部分的评价标准还是可以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评判,亦或是根据网络教学的评价来考虑。从教师或教学设计者角度来看,混合式教学就是组织和分配所有可利用的教学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这对于教师的要求是极高的,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目标,理清教学的思路,整合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指导教学,并且要去了解学生是否适应这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在评判时,则以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及掌握为前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进程作出相应的评价,并向学生提出建议,以助于学生适应这种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篇6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及资料收集等多种方法分析影响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支持系统、教学效果和评价等诸多方面,通过对各因素的分析提出有利于提高有效混合式教学质量的具体建议,以期调整和优化影响混合式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而促进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高校;混合式教学;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10—0025—07

随着信息和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混合式教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校的各类教学中,并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调查数据显示,韩国国立与私立大学混合式学习的利用率已达到90%以上;Arabasz 和Banker(2003)在一项大型调查中发现,美国有大约80%的高校都提供了混合式的课程。随着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也逐渐成为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超过60%的中国高校已经开始使用网络课程管理系统,作为支持校内全日制学生的混合式教学之技术平台。尤其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项目的推动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被当作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混合式教学质量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技术界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教育专家们指出混合式教学是“技术提升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是有效解决教学难题的最佳选择。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外学者强调混合式教学应在恰当时间应用合适的学习技术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其实,混合式教学背后隐藏一种有效组合思想,就是把教学过程分成若干模块,以课堂面授和网络教学平台为主要依托,然后根据需要将这些模块合理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与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教学效果直接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创造能力上;就教学方法而言,混合式教学强调师生之间和学生彼此之间的多元互动,其教学效果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上;就教学质量而言,混合式教学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资源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既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展思维空间,又有利于学生提高科学探索能力。因此,对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成为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某重点综合大学为例,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共发出问卷672份,收回有效问卷58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其中学生问卷517份,教师问卷112份,教学管理者问卷43份。

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高校混合式教学现状和对其教学质量有影响的主要因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参考大量文献、访谈、团体问卷、电话调查、电子邮件以及小型会议方式征求高校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研究专家的意见,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出《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将影响因素作了归类。

影响混合式教学质量的因素集合称作因素集,也称目标集,实际上就是影响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指标。根据问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建立影响因素的一级指标:教师、学生、教学支持系统、教学效果和评价。

影响混合式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难点在于其既涉及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教学,又涉及学生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甚至教学条件、校风等多种因素,故指标的设计与量化过程的处理尤为重要。同时,为了对因素集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各一级指标下分别建立二级指标(表1)。

(三)调查方式

学生调查采取团体问卷调查形式;教师和教学管理者调查先发放问卷,10天后回收。为了更深入、全面地了解高校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别召开了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教学管理者座谈会各一次,每次座谈会参加人数为6人左右;另外还个别访谈了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等。

二、研究分析与主要发现

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了解了高校混合式教学运行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也发现了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分析调查问卷、访谈等资料可知,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其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学术水平等综合素质对混合式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调查显示大部分资历较深的教师主要专注于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本科教学工作量很少,因而从事混合式教学研究的时间更少。混合式教学与一般传统教学不同,教师需要同时考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互动与课后的在线协作,以及两种活动的协调和互补。有12%的学生反映,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没有很好地将面授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教学合理有效地衔接,教师的教学态度还不是最理想的状态。95%以上的学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认可的,但是在鼓励、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合作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态度方面存在混合式课程准备不充分、互动不深入等问题,当然这与被调查学校对教师混合式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及实际支持力度不够有关,特别是学校考核教师时更重视科研而非教学,造成部分教师仅热衷于本专业领域的科研,对教学研究,特别是混合式教学研究缺乏深入思考,没有意识到教学研究的重要性,也没有真正树立教学研究的正确理念,教学研究基本停留在空洞的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操作。

分析访谈和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多数教师还没有习惯网上教研活动,以至于交流大多处在交换信息的浅层次。所以,当前需要建立激励和评价网上教研的制度,承认教师参加网上教研活动的贡献和成果,从而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二)学生

学生学习主动性问题是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在教师有效指导下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丰富、扩充、深化课程知识,并将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生活与工作之中。根据调查和访谈,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还有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不但加重了自己的学习负担,有时甚至达不到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数据显示,17%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方式不适应,10%的学生习惯了老师的课堂面授,对于这种跨空间和时间的教育方式不适应,在思想、习惯上无法轻易改变,导致混合式教学效果不佳;26%的学生反映学习所需的网络技术使用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网络自我效能感不强,学风有待提高。学风是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现在高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浮躁、学风不良的现象。其次是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选拔学生的标准只注重成绩,忽视能力,导致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网上多元交流互动不深入,教学效果甚微。混合式教学中的在线网络学习一般是学生在完全开放环境下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案,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提高自身主动学习能力,从“我要学”的角度主动学习,达到最佳学习效果,自主学习不但是混合式教学的起点,也是混合式教学所要培养的目标。

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一开始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但在过程中由于学习环境、方式的改变,又缺乏教师的及时关注和有效指导,出现了“迷航”現象。

(三)教学支持系统

教学支持主要通过课堂面授、课程设计、网络教学等因素来体现。

1. 课堂面授

20%的学生反映混合式教学没有充分实现课堂上的系统知识传授、课后的在线互动与协作以及两种活动的协调和优势互补。一些教师对于如何设计和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缺乏必要的经验和适当的引导,因此有的混合式教学活动效果并不理想,网络教学平台成了放置课件的地方,而实际的教学活动并未开展起来,混合式教学仅仅是形式上的,并没有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从调查和访谈中了解,有的老师不了解混合式教学课堂面授与传统课堂教学任务不同,仍然进行内容的系统串讲。其实,混合式教学课堂面授在内容选择、方法使用上应不同于传统课堂面授,否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和自治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将降低混合式教学效率。

2. 课程设计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17%的学生反映混合式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强,内容不够丰富,15.6%的学生反映课程设计缺乏启发性与引导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没有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长处。在课程特点方面,87%的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是认同的,形式上既有文本资源、又有视频资源,内容上既有精彩的案例分析、又有专家的精彩点评等。但在访谈、座谈中发现网上教学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联系不紧密,缺少弹性,不能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实践性不强。

3. 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混合式教学的重要依托,合理的网络教学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元深度沟通,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度理解,以及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方面,有9.8%的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的有效性不满意,认为教学交互性不强,没有充分实现教与学双方信息传递的双向性、响应反应的及时性等。17.5%的学生对网络教学有效性不满意,网络教学一般以协作和互动为目的,以课堂学习活动为主导,根据课堂学习需要设计和组织网络在线教学。课堂面授由于时间限制无法全部完成学习活动,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对于同伴互评活动,在面对面环境下难以取得实质效果,转移到网络教学平台,以双方或者多方匿名方式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增强学习效果;网络在线教学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呼应和增强课堂面授教学效果,与课堂教学活动相辅相成。

(四)教学效果和评价

混合式教学效果是指对学生课堂面授和网络教学学习过程(如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完成作业等)及其学习结果、收获的判断,为改进其学习奠定基础,主要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来体现。资料显示,15%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效果不满意,对混合式教学的总体印象是:混合式教学方式总体上是适合高校教学的,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混合式教学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混合式教学的评价,17.8%的学生反映目前的评价方式不尽合理,没有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考核有效结合起来,考核评价应贯穿学习的全过程,突出绩效评价,促进学习成果的实际应用,做到学教合一,同时运用网络平台的评价系统,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综合考评,达到教学相长,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现代系统科学认为,任何一个事物,不论其范围大小,在特定的条件下,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所谓系统,就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构成部分相互依赖,整个系统采用反馈机制以确定目标是否达成。若没有达到目标,必须调整和优化构成系统的各因素,直至实现既定的目标。

混合式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含众多的子系统,即教师、学生、教学支持系统、教学效果和评价等,各因素通过教学实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功能和作用,促使混合式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混合式教学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成分变化都可能会对系统的预想效果产生作用(图1)。其实混合式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就是因素集中各因素不断调整和优化、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图2)。

混合式教学质量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性概念,质量的概念和内涵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呈现不同的内容,教学的目标是“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混合式教学质量必然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发展呈动态性的变化。

其实,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循环运转结束,教学质量就会向前提高一步,然后再调整、优化系统因素集,混合式教学质量再提高一步,不断前进,不断提高,直至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混合式教学活动系统的认识,有利于构建和完善该系统设计的理论体系,理清该系统的运作机制,找到有效促进混合式教学活动实施效果的策略。同时,也为在各类课程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提供可行的范式和实践指导,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建议

1. 梳理师生需求和混合教学要点,优化混合式教学结构

通过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者的调查和访谈,归纳和梳理教师在混合式教学活动中的混合教学策略,探索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感知和需求,同时思考混合式教学的不足以及优化混合式教学的方案。

混合式教学活动的设计首先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大,他们有较强的个人意识和个人责任感,能够自己选择教学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并希望教师做出任何关于教学的决定前与他们协商。所以,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的年级、年龄、专业、学习风格、起点的不同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参与和交互以及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应充分调研其需求,教学活动结束后测量其需求的满意程度,有助于把握学生需求的变化和满足情况。混合式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提供知识和资源,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不断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及不断整合资源的能力。

教师是混合式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持者,因此教师的需求也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混合式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因此部分技术水平较低的教师需要得到相關的培训。此外教师在组织混合式教学活动时需要得到相关技术部门和管理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具有多重角色。首先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不能忽视掌握知识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具有问题专家的角色,对网络教学平台的问题进行尽可能深入的分析、讲解,回复学生提出的教学问题;最后,在掌握课程重难点问题、整体性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明确不同内容主题的学习目标,并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对教学过程的全面掌控,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全面设计和准备。

混合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强调在活动中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若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被动关系的平衡点被看作游码,则这个游码在师生之间的位置将会随着教学活动过程的变化而动态地变化,混合式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学教并重”思想对于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有深刻的指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课堂面授与网络教学平台的衔接以及深层次的交流、互动等要由教师根据学生、学科特点和学习环境等来决定。

2. 掌握教学支持系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1)课堂面授

混合式课堂面授与传统课堂面授的教学任务不同,混合式课堂面授不再是系统讲解,而主要是对网络教学引导、呼应和总结,网络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网络教学平台以及功能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参与网络教学的原因和要求,同时通过课堂面对面的引领、鼓励和启发,增强网络平台学习的互动氛围和协作学习效果,通过课堂面授的引导和协助,网络平台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课程特点

混合式教学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课程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搭配合理,既要有视频资源又要有文本资源,既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阐释,又有精彩的案例分析与课程点评等,形式新颖、丰富而实用的课程资源,能使学生不仅乐学而且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3)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要以功能健全、操作方便、界面友好的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如何建立和完善网络平台和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平台,是混合式教学发展过程中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混合式教学网络平台应立足于教学系统,并围绕着教学中必须的业务系统进行相关功能的建设。功能应包括资源管理、教学、交流工具、考试测验、统计分析、系统管理、教学OA等。

教师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既要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又要重点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简单易学的界面操作、强大的向导功能,使教师和学生很快熟悉界面,进入课程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的适用性可以从师生对平台的点击率、平台反馈评价机制等渠道反映出来;课程资源使用状态可以从师生对资源的喜好程度、课程教学平台中学习资源的下载次数等数据中呈现出来。对资源的使用状态的监控可以动态了解课程资源的使用状况和用于教学的适切性。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将会循序渐进地沿着满足真正知识需求、尊重个性化知识诉求、实现自我价值和知识多方共享的方向发展。

3. 建立教学指导和监控评价制度,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情况进行积极反馈和评价,建立和完善教学指导和监控评价制度。在混合式教学中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录像,让他们看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提高,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在网络平台教学中,发挥平台的反馈和评价功能;通过学生了解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的不足,加以提醒和指导;组织较多的混合式教学听课评价活动并及时给出反馈信息,同时把混合式教学经典案例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给更多的老师观摩和学习。完善教学考评制度,建立更合理、完善的教学科研成绩评价体系等。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结果及影响结果的教学因素的监控,是对教学“实然”状况的检测,是对混合式教学影响因素有效性的督导。只有通过及时反馈,才有可能进行有效调控,优化教学系统,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调整和改善影响因素,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采用电子学档等在混合式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反思和评价的重要工具,强调学生对学习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的过程,可以使评价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实现资料收集的全程性、全面性、真实性。

4. 健全绩效考核激励制度,完善管理制度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动机是由需要引起,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目前大多高校考核明显偏向科研,导致教师过分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考核计划,突出教学方面的重要性,增强教学在考核中的分量,特别是混合式教学在教学考核中的分量,正确引导教师合理地分配教学、科研的时间和精力。考核内容应该具体包括混合式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教学创新等。

在管理方面,我们要加强对远程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三位一体的管理。对远程教育管理者,应加强其服务意识,完善监督体制;对教师的管理不是用行政权力或管理制度来强迫教师,而是通过对教师间关系的协调,来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通过组织结构的再设计、对教育资源的再分配,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保障和资源保障;对学生的管理,要让学生了解自主性学习是混合式教学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方式的自我把握和控制,对学习行为的自我操控等,同时,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适应混合式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混合式教学管理中,应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性管理、需求性管理和精神价值管理,把满足师生的教学需要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生的学习成效看成是最高价值。

5. 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教学支持服务,提高混合式教学效率

高校混合式教学实践表明,支持服务是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支柱。优质、全面的教学支持服务能够有效地促进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所有交互式活动效率的提高,一般来说,它包括教学与辅导、咨询和建议以及相关的管理活动。类别上包括教学支持、管理支持、学习技能支持、技术支持、同伴支持、校内(外)支持、情感支持等混合式教学中需要的几类主要支持服务。它涉及认知、情感和管理、技术领域的所有活动和元素,是提高混合式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从实践上看,它是保障高校混合式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混合式教学主体的需要;从理论上讲,它是教与学深度整合的需要,是混合式教學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混合式教学中应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全面的、体现人文关怀的教学支持服务。当然,教学支持服务应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统筹规划、全过程服务”的支持服务工作理念,通过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建设、网络技术环境以及日常维护、教学教务管理平台建设、信号传输控制等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支持,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自主化学习不会是无序和无助的,使学生得以高效、有序地学习,进而顺利完成学业。

高校混合式教学应以课程教学为载体,把对学生的情感支持、认知促进、动机激发融入教学系统设计中,以课堂面授和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元认知支持,增强混合式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体验和学习效果,从而使当前的混合式教学理论更加完善,更加以学习者为本。当然,混合式教学质量是由教学活动中诸要素决定的,因此,在混合式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各因素具有多变性、活动方式具有多样性、师生个体具有差异性等。在高校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对各因素要不断调整、研究、探索、总结、优化,促进混合式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增强教学效果,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丽. 远程教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詹泽慧. 混合学习活动系统设计策略与应用效果 [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 刘小强.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新方向[J]. 中国高教研究, 2010,(10).

[4] 赵国栋,原帅. 混合式学习的学生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 北京大学教学网为例[J]. 中国远程教育,2010,(6):32-33.

[5] 余明媚,李文光,王新辉. 学生投入在线研究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4):85-90.

[6] 钱晓群. 网络教育服务质量因子探析[J]. 远程教育杂志,2009,(4):52、56-58.

[7] 邹景平. 美国大学混合学习的成功应用模式与实例[J]. 中国远程教育,2008,(11):33.

[8] 张生. 混合学习环境下给予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和理论与实践[D].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8.

[9] 张遐. 关于完善远程教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6).

[10] 徐福荫. 信息时代的学与教 [J]. 电化教育研究,2007,(12):5-8.

[11] 李高祥. 论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现实性[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1):22-23.

[12] Harvi Singh and Chris Reed.Centra Software A White Paper. 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 {DB/OL}.http://www.centra.com.2005-07-09.

[13] 路秋丽,余胜泉. 面向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J]. 中国电化教育,2005,(1):75-79.

[14] 郝丹. 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测量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

[15] 李克东,赵建华. 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4,(7).

[16] 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 [J]. 电化教育研究,2004,(3).

[17] TwiggC.“Improving Quality and Reducing Cost: Designs for effective Learning”Change[J].July-Aug,2003:23-29.

[18] 张建伟,孙燕青. 远程学习者元认知与学习效能感关系分析与研究[J]. 教育技术通讯,2003,(4).

[19] 和学新. 教学策略的感念、结构及其运用 [J]. 教育研究,2000,(12).

收稿日期:2012-06-30

作者简介:解筱杉,教育学硕士,讲师,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远 程教育中心(230022)。 朱祖林,教授,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 究所所长(230022)。

混合式教学法 篇7

1 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 各高校都积极地对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呈现出课时压缩、学科交叉的现象, 同时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现在有机化学教学仍以课堂面授 (Face-to-Face) 为主, 主要是讲授 (Presentation) 、练习 (Practice) 、输出 (Production) 。教师依靠教材、PPT、粉笔授课,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重视理论讲解, 轻视学生学生的吸引和消化, 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体加入其中,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以“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 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都受到了压抑。加之, 有机化学涉及内容广泛、化学反应多, 机理多而复杂, 理论抽象, 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广泛应用, 使得教学信息量更大, 造成学生被动地听讲, 缺乏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 学生普遍感到“听懂容易、记住较难、运用更难”[2]。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使有机化学教学失去活力。

互联网、多媒体课件已成为有机化学教学的新手段。为现代教学创建丰富的学习环境, 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 学习者之间可以建立资源共享, 但是仍然不能完全脱离教师的课堂教学。

由此可见, 单纯地依赖传统教学法或网络教学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即混合式教学法 (Blending Learning) , 现已成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2 混合式教学法

混合式教学或混合式学习 (Blending Learning) 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混合式教学从宏观层面上讲是将面对面的教学 (Face-to-Face) 与在线教学 (E-Learning) 进行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从微观层面上讲是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媒体的混合。

混合式教学法是基于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的教学模式, 将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 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和突破, 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弥补传统有机化学教学的不足。学习者可以在适合的学习时间, 运用适当的学习技术, 适当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方式获取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知识。这种教学法充分地发挥了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能够更加开放、自主、灵活地学习, 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地实现了学生情感发展与学业成绩提高的统一, 认知品质和非认知品质的和谐发展的统一。

3 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混合式教学法的设计

3.1 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4]

有机化学课程,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课时的关系, 课堂教学主要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立体化学、反应机理等内容。在混合式教学法中, 这些内容仍然是教学的重点。该课程一般是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设, 为后续的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剂学、制药工艺学等课程奠定基础, 而且该课程学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制药工程专业相关学科掌握的好与坏。同时, 作为一名当代工科大学生, 应该具备一定的学科素养和职业素养, 如对突发化学事件的思考与处理、绿色素养 (环境素养) 、防护素养等等。因此,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需求, 除了上内容外, 还有对有机化学与药学专业其他课程相关性的需求, 用于毕业设计和创新创业项目设计的需求。在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 高校应以满足学生认知需求和非认知需求的最大化为导向, 实现知行合一的终极目标。

3.2 教学设计[3,4,5,6]

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特点, 结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各章知识点的难易程度, 将有机化学课程分为讲授型和自学型。在课堂上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的讲授, 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掌握课程知识, 并通过网络练习、在线学习、在线自测、在线答疑、在线交流来加深理解, 学以致用;在网络自学中, 可以基于项目和专题, 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进行讨论、信息检索和处理, 资料共享、在线讨论与交流、成果展示。采用混合式教学法,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加深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扩展资源, 而且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可以从中得到新的启发。图1是作者提供的混合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基本框架图。

4 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混合式教学法的评价标准[3,4,5,6]

由于混合式教学法的施用, 期终的评分体系也有别于传统的评分标准。具体的评分体系可分为:期末考试测评、在线教学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课堂表现。其中, 期末考试测评可以采用传统的纸质试卷, 也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提供的自测题或作业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线教学评价主要是老师根据教学进度随机抽取资源库中的一些试题组成试卷, 作为学生复习课程内容的测试, 老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试题, 让学生通过独立查阅相关资料后完成;发展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变化与成长, 这是一个灵活性的评价方式, 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运用、查阅资料的情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评价依据;课堂表现主要体现在课堂的讨论的参与的积极性。当然, 期末考试测评占有较大比例。具体的评价标准如表1。

5 结语

混合式教学法是将传统教学法和在线教学融合, 并在融合中不断补充和完善。面对有机化学领域大量新知识、新内容的产生和当前教学学时不断压缩带来的双重压力下, 在有限的课时, 合理的教学安排与设计下使有机化学教学得以最大化的完成。同时, 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混合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和突破, 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弥补传统有机化学教学的不足。本文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特点, 从学习需求、教学设计、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混合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法,制药工程,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袁霖, 张敏, 袁先友.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 2011, 39 (6) :163-166.

[2]郝文博, 景德生, 车文实.制药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化学, 2012, 27 (6) :21-23.

[3]高玉峰, 周志文.混合式教学法在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 33 (12) :56-57.

[4]何昱, 郑艳秋.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J].药学教育, 2013, 29 (2) :75-77.

[5]余胜泉, 路秋丽, 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10) :50-56.

混合式教学法 篇8

1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整体规划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从电路模型出发, 通过学习学生具有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 能够进行分析简单电路工作原理, 具有运用模拟电子、特别是数字电子技术基本思想。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既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的逻辑性与条理性, 又要强调分析工程技术问题的观点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从实际出发, 在电路理论指导下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2]。

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主的课程教学效果,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技术”课程教学2015年开始采取基于混合式教学法的翻转课堂教学, 总体思路可归纳为1个中心、2项任务、3个平台、4个考察点, 即本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基于MOOC、仿真、实验室3个平台, 引导学生基于3个平台完成电路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2个任务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通过学生阶段性理论考核、实践作品、学习活跃度以及小组合作贡献度等4个维度来考察其任务完成效果, 课程总体规划思路如图1所示。

该规划思路注重理论教学基于MOOC资源平台, 课堂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遵循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等关键环节, 培养学生理论分析、知识挖掘、归纳总结能力;在实践方面利用仿真软件和实验台装置以及电子产品制作平台训练学生工具应用、理论结合实际以及工程应用规范等, 提升学生技能、技术。在教学组织上线上以个人为主的独立学习, 线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讨论式学习, 既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也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协作,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考核上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主体、线上线下学习活动的过程考核要点, 通过科学合理的调动学生利用各种平台学习, 达到提升自己能力的目的。

2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方法设计

2.1 教学内容设计突出翻转课堂教学法知识碎片化的需要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技术技能提升为导向, 鉴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专业课程, 在高中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专业学习和专业思维的引导, 对该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知识内容进行碎片化, 其整合、碎片化的线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 其流程如图2所示。

专业人才方案规定本课程为60学时, 基于混合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线上学习时间拓展课程教学学时, 结合学院实情该课程各部分教学方法安排如表1所示。

2.2 教学方法设计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法实施环节的完整性

本课程教学始终围绕学生为中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该课程基于中国大学慕课网进行定制优质MOOC资源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 该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差异化实施, 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个教学环境进行设计。

本课程设计基于线上线下两个学习环境, 围绕理论学习和实验验证两个学习活动进行, 其流程如图3所示。

线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师面对面进行解决学生线上学习问题的主要场所, 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主要环节, 所以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活动安排来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 该课程的学生线下学习活动流程如图3所示。

翻转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然而教师跟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跟学生的知识探索与学生的团队合作, 这些都是网络所取代不了的。所以本课程选用线上和线下混合式的教育, 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根据我院该课程的实施经验, 建议教学方法设计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精选优质MOOC教学资源:在线上利用优质的, 清晰直观的MOOC资源讲授重要知识点, 达到讲授理论知识的目的。在课堂教学环境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团队协作通过理论演算完成举一反三能力提升, 教师的及时反馈评价给予学生持续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2) 线下教学变知识传授型教学为发现型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手段查找现象背后的本质, 同时也调动学生发现身边电现象, 用理论知识解释电路现象。

(3) 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理论学习和实验验证两个方面的充分结合:理论学习训练学生理性思维、解决问题的逻辑方法;高职教学的本质是技术技能培养, 实验验证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认识, 特别能帮助学生从教材走进应用, 切实锻炼学生应用工具、动手能力, 最终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养成应有的工程应用规范意识。

(4) 情感教育应用在课程教育中:“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比较抽象, 理论性强, 教师对相关知识点讲解时, 应多鼓励不太理解和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 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另外,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穿插幽默生动的语言, 尽可能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3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资源设计

为达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保证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有效实施, 我院近年逐渐完善了线上线下两个学习环境教学资源。

线上课程资源包括几大部分:理论教学资源 (微课视频、教学课件、教学案例) 保证知识通过碎片化视频、形象的课件和生动的案例讲解;实验验证 (仿真实验案例、电路实验验证) 带领学生能够动手验证、创造型应用理论知识;闯关记录 (理论闯关、实验闯关工程问题闯关) 激发学生深入掌握重要、核心知识点;杂家天地 (专题讨论区、自由辩论区、绝活展示区 (电路作品展示区) ) 为学生自由发展创造竞争空间。

线下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堂理论知识小练帮助学生及时梳理、检查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验任务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工程应用思维的培养、课堂问题讨论记录单保证学生团队工作的有效进行。

4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考核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考核旨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力, 客观评价学生, 因此考核方式注重线上线下两个环境、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个人能力和团队成绩兼顾等综合因素。考核从学生个人学习掌握情况、学生学习活动活跃性情况、学生学习活动贡献度以及学生实践操作提升情况4个维度进行。

5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在各方面的渗透, 教学应该把握机会利用其优势提升教学水平, 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学院一直以来致力于教学方法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 学生理论分析和实践能力, 都有了较大提升, 该课程组教师也将在后续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更好地成才。

摘要:文章基于混合式教学法, 从“电子技术”课程整体规划、教学方法、课程资源设计以及课程考核等全面进行了研究实践,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改善了教学效果, 为学生后期的专业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MOOC,翻转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腊娥, 陈艳秋.基于MOOC与传统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培训, 2016 (14) :148-149.

[2]王泽芳, 景兴红, 宋苗.关于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电路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校园, 2015 (12) :62-63.

混合式教学法 篇9

所谓混合式教学 (Blended Learning) 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随着网络, 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许多学校提倡数字化学习, 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随着计算机, 网络技术逐步应用到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作出改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但师生互动的模式单一, 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混合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授课模式从传授式改为探究式, 学生个别学习变为小组学习。混合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它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学习, 提倡合作精神, 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 是使教学相长的重要举措。教育工作者对混合式教学方式的研究始于1996年第一篇在美国《培训杂志》发表的数字化学习论文, 祝智庭教授在2003年发表了论文《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学习》系统的介绍了混合式学习。斯坦福大学在2011年开放了他们的在线课程。

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以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族学生为例, 通过从学生在学习风气, 学习成绩, 学习效果方面进行分析, 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大部分是零起点的学生, 很多同学来自山区、牧区, 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习能力较弱, 自主学习能力差, 以前主要依靠教师的讲授和指导。

2.班级整体的学习风气还可以, 很多同学都努力学习英语知识, 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课堂上能主动表现自己, 积极参与讨论, 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表现良好。但有少部分学生不能严格遵守课堂要求的六不准纪律, 自律性不强, 偶尔会出现缺勤, 或者迟到现象, 上课不认真听讲, 发言不积极, 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 虽然教师布置了学习任务, 但个别的同学完成的并不是很好, 敷衍了事。

3.个别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课上的提问, 教师发现有些同学不认真预习和复习教学内容, 上课回答不上老师提出的问题, 个别学生还有抄袭作业的现象。

4.学生对网络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还在调整和适应阶段, 有少数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 还不是特别熟悉线上学习的流程, 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线上学习活动, 并且参与线上讨论, 回复帖子, 完成网上学习, 在课堂上能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也较高。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在外语教学中混合式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 明确教学目标

混合式教学在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 培养学生整体理解和摄取信息的能力, 同时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二) 结合学习者的学习特征来设置教学内容

根据以人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针, 教学改革要从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出发, 因材施教, 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情趣。例如部分蒙古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不强,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所以教师应该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 有目的有步骤的实施教学计划, 丰富教学内容,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根据“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要求, 教师通过线上发布课堂教学要点和重点, 通过上传视频音频材料等使学生对所要教授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 从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进行自主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把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借助学校引入的在线学习平台在线学习观看课程视频、完成网上作业、参加网上讨论等线下教学活动。同时对话、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活动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制

考核方式有原来的注重学生期末考试成绩, 变成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 (50%) +终结性考试成绩 (50%) 。

形成性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测试。终结性考核包括学生的末考成绩:50%。相比之前的教学评价方式, 加大了学生平时成绩的比例, 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之前被动消极的学习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改革。降低了末考成绩的比重, 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加大了形成性考核力度。

四、教学效果分析

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优势与网络化教学、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 既发挥老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把传统面对面教学和网络优势结合, 教师通过借助学校的教学网络平台, 构建大量在线学习视频, 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通过面对面的课堂互动讨论, 为学生答疑解惑,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混合式教学方式, 教师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在线上教学中, 教师通过教学网络平台发布的教学内容和信息使学生能对教学重难点有整体把握, 并能及时预习和复习教学内容。而学生在线上进行的讨论和回帖, 能有效地扩充学生的知识量, 并且能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线下教学。而线下教学, 教师的答疑解惑和学生的分组讨论,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者变成主动学习者,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学效果相比传统式教学也有明显改善。以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族学生为例, 通过统计学生期末考试成绩, 学生过关率达到80%以上, 说明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成绩良好, 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并且愿意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 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提高, 在综合运用英语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五、对教学改革的一些探讨

(一) 加强对混合式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

学校应加强对混合式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 更新教学设施设备, 从政策和方针上向混合式教学改革倾斜。加大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和投入,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混合式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二) 灵活转变教学管理方式

学校应灵活转变教学管理方式, 提高教师投身混合式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 就要从多方面为教师提供便利、实惠, 鼓励教师积极主动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完善学校的激励机制, 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发展提供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三) 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 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 学生自然也成为了混合式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生需要学校各个方面的支持,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混合式教学改革, 积极主动地进行混合式学习。

1. 完善学生管理工作

混合式教学改革, 一定程度上会缩减学生课上时间, 增加学生课下学习时间。这就对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例如:如何全面掌握学生的作息情况、如何监督学生的学业水平等。再加强学生日常管理的同时, 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时间进行自由支配, 为学生资助安排线上学习时间提供便利。

2. 深化学分制改革

目前, 很多高校正在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 与之相配套的制度需要完善。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 应于学分制改革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师资源、课程资源, 为学生自由选择老师、选择课程提供可能,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自由选择。

3. 加强对学生线上学习的技术培训和给予技术支持

一部分蒙古族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和教学网络系统的使用不熟练,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线上学习和使用在线学习系统的培训, 使学生能熟练的掌握教学网络学习系统, 通过在线网络学习系统进行自主学习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4. 要做到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学习, 需要学校加强网络等硬件设施建设

对于大多数普通本科高校来说, 网络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还无法实现wifi全校范围覆盖, 学生上网学习不便利的问题依然存在。学校应加大硬件设施建设, 为学生进行线上学习提供网络支持。

六、结语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课程等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 愈来愈多的教师开始重视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活动, 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混合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授课模式从传授式改为探究式, 学生个别学习变为小组学习。混合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它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学习, 提倡合作精神, 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 是使教学相长的重要举措。

通过网络学习平台, 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师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活动, 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随着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越来越多的教学单位中的广泛使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受到很大的挑战, 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使用和设置会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研究和讨论的课题, 随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以及取得的良好教学成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被证实是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 也会逐渐地被更多的高校和中小学采纳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国华.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分析等[J].中国远程教育, 2015 (02) .

[2]张宜, 高见.大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 (18) :55-58.

托福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篇10

一、托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4年秋季学期, 笔者作为托福课程主讲教师之一, 就其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部分内容开展课堂精讲和学生实练,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首先, 目前托福课程设置教学时间短, 教学信息量大, 而班级人数多, 学生英语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师生有效互动交流受到一定的限制。

其次, 课程针对学生的英语四项技能进行指导, 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阶段性的实践练习, 而该课程学生分散在全校各个专业各个年级,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引导和监控学生的课外学习。

再次, 课程教学内容偏难, 其考试试题由100%的学术题目和任务构成, 学生必须掌握实际用于学术课堂的英语技能。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课堂及课后遇到学习困难时很难得到及时交流获得解决, 其学习主动性不能很好地发挥。

最后, 该课程必须开展学生全真模拟精练, 要有网络环境学习平台作为支撑, 否则学生无法真正获得模拟实战体验, 不能有效强化教学效果。

针对课程存在的以上主要问题, 2015年春季学期教学团队着手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践教学。 如建立课程师生交流平台“师大托福qq群”, 提供TPO全方位学习体验软件, 网上提交作业和反馈, 适时上传学习材料和任务, 进行师生在线交流等。 在此教学实践基础上, 笔者开展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 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整合课程和信息资源, 打造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交流平台, 从而争取学生学习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托福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理念及思路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的问题, 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 的问题。 教师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研究如何把课备好、教好, 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 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但在这种理论设计的教学系统中,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 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每个个体的认知过程是各不相同的, 学习的结果不是可预知的。 诊断性和反思性是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之一 (高文, 1999)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以及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 教师根据了解的结果作出诊断, 进行反思, 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设计, 从而促进而非主导学生的学习。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而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

在当前高等教育信息化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 托福课程在教学诸多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变革。 其核心是教学模式的创新, 具体表现为信息化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探究模式。

该课程采用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后,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精讲和学习方法指导, 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TOEFL分类学术词汇、在线TPO考试系统、OG官方学习资料等教学资源整合, 并且可以进行网上学习任务布置、批改和反馈, 以及和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 将课堂教学拓展到网络时空;学生在课后也可以自主开展在线学习、提交作业、讨论协作、TPO模拟考试和在线答疑等学习活动, 从而延伸TOEFL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并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 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进而提升教学的深度、广度和成效。

三、混合式教学具体实践

在新一轮的托福课程教学实践中, 笔者以创建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核心, 同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媒介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变革。 具体实践如下:

(一) 建立了建构性的TOEFL网络教学环境

教学团体在开课前即建立师生交流平台 “师大托福qq群”, 主讲教师和选课学生均加入该群;

将TOEFL培训课程不可或缺的备考工具TPO模考软件上传, 让选课学生通过它熟悉考试步骤和适应考试环境, 并在课后自主测试自身水准、了解考题类型;对TOEFL培训课程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 并根据课程教学进展分阶段上传学习资源;通过Power Poin T制作微课, 供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 可以通过“师大托福qq群”实现作业提交和反馈; 并在线和同学开展学习讨论或单独和老师交流, 实现有效学习沟通机制;学生通过网上定期的TPO模拟测试, 检测自身学习成效;课程结束时, 教师将根据学生在网络提交的作业、测试记录等学习过程进行课业评价。

(二) 创立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团队在开课前统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中对课程内容进行精讲, 对考试技巧进行细化, 同时开展课堂讨论, 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 而在课后, 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传与课程内容对应的学习资源、微课、作业等, 并及时反馈作业、加入学生讨论、给予帮助和指导。 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下, 教师不仅要对学习者、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还要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 并借助网络形成与学生之间的有效的沟通机制。 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外部信息资源和智力支持, 同时在课堂内外、师生共同参与的新生代的教学设计模式。

(三) TOEFL课程教学实践过程的实施步骤

1.开展实验性的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TOEFL混合式教学;

2.确立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进行教学设计;

3.建立支撑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

4.同时在课堂内外开展课堂教学和网络互动教学;

5.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过程性评价, 进行学生反馈和总结。

四、教学成效

本次课程教学实践开展一学期后,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 托福主讲教师通过参与课程改革实践更好地提升了教学成就感, 也促进了自身专业发展。 另一方面, 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 可以让学生进行灵活自主、互动合作的学习, 更好地提升了其认知效果。 各专业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学习实践, 具备了进入某一专业学习的必要的学术英语能力, 即听、说、读、写四方面的专业英语语言能力;同时, 部分打算出国深造的选课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该考试并做好准备, 从而自信地应对托福考试;

以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托福混合式教学为特色的托福课程教学实践, 在三个方面有所创新:

1.通过建构性的TOEFL网络教学环境,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创设了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究精神。 把“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 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是一种在时空上都得以拓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2.信息化网络教学环境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全方位的交互形式, 比传统的教学环境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学生拥有越来越便利的网络学习环境, 托福课堂还要考虑整合校内外的网络资源。

3.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较好地体现了“教”与“学”教学相长的关系。在TOEFL网络教学环境下, 学习系统可以帮助呈现课程教学资源, 动态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信息, 将课堂讨论拓展到网络空间, 师生可以进行更有成效的互动交流。

五、结语

利用网络教学环境, 采用在线交流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师生之间的互动由课堂内部拓展到了课外的时空;学生学习更体现出主动性和个性化;师生之间的沟通更为真实具体, 更能实现因材施教。 这种教学模式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可借鉴和改进的方法, 并且实践性强, 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学习, 教师可以更有效地解惑。 由此可见, 以网络环境为依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不仅在托福等拓展课程中可以发挥强大作用, 还可以在其他课程教学中加以应用, 从而为传统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摘要:作者就托福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 并尝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媒介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整和变革, 创建了网络教学环境, 开展了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托福课程,网络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 1999 (1) :35-39.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3) .

混合式学习,让地理教学绽放光彩 篇11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混合式学习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21-010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现代技术的发展,混合式学习理念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熟知。所谓混合式学习的理念是以传统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加之网络化资源的优势,使两者优势相结合。学习过程中既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引导方法、启发学生思维、主导性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采用混合式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地理教学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要求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因而混合式学习方式很有必要。下面就混合式学习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看法,希望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一、多媒体教学,服务教学目标

混合式教学可以说离不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除了简单的利用PPT等课件讲述之外,可以增加更多的内容,其中包括地理纪实、国家地理的多维动画、以及其它有关的影像资料等等。

例如在讲述《行星地球》这一章节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直观地展现出位置形态、空间状态、形成和发展历程等等。而直白、乏味的陈述不仅能让难以学生建立整体知识的框架,甚至不知所云,对所学知识概念不清晰。讲述时有关天体类型和系统空间层次,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方面时利用多媒体一定事半功倍,在互联网上搜集太阳系的动态运行图,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演示,让学生看到实际情形,自然接受起来容易、深刻。再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章节中,课本上简单的几幅图片不足以表现出各地不同的地形特征、地貌特点。运用多媒体图片对地理上做一个对比,河流海洋、山川盆地、高原平原等等即可以分版块的展示,又可以整体上呈现。学生不仅课堂上学到了知识,开拓视野,又不失为一次审美享受。

多媒体的应用将课本上的零散抽象知识更加立体、可视性更强。生动可感的视觉效果、逼真形象的听觉效果是借助网络现代化教学的有利条件。这种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不仅增添了学习乐趣,也能够取得较佳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教学,注重学习过程

活动教学是学习知识的另一种实践互动方法,也是混合式教学所提倡的。课堂除了讲述地理知识,也更要注重学习过程,通过回忆过程记忆知识、掌握知识也是现代教学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显得至关重要。组织好的教学活动也是改善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师生和谐关系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地理教学涵盖面广,对象相对宏观。因此不必要安排实践性太强的实地考查类活动,反而课堂上的知识竞赛更具可行性。首先可以五六个人一组,老师出题目,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中的知识问答分为两类,开放式的问题和知识点类问题,开放式问题如:

1)奇思妙想类问题,月球基地会是什么样子。家乡的发展会是什么样子。

2)解释类问题,为什么市区比郊区温度高,地理环境为特定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3)观点类问题,河流上要不要建大坝,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既是对以往知识的回顾,又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增长能力的过程。因此除了固定知识点题型外必须在活动中穿插此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凸显出活动教学的意义。

活动的成功进行是保证学生学习有效,保证混合式学习有效的关键。组织有意思的活动,设置有趣的问题,学生才可以在整个过程中才能够充分感受地理知识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策略调整,重视教学质量

混合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整合,教学资源的平衡以及辅助工具的利用,强调学习的多样性,重在理解、感受。教学过程中接触的信息量较大,因而对于教师来说,及时有效地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策略必不可少。

高中地理内容庞杂,零散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以掌握。面对混合式教学方法,复杂多变的教学方式,也对教师提出的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备课和思考。例如地球运动一节中,课题引入、内容设计、活动与探究都要进行整体布局。探究方法与过程包括讨论、多媒体演示、竞赛等。教师可以拿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使用侧面灯照射球体演示白昼的变化等等。通过具体的演示明确说明昼夜交替,时差、地方时等概念由来,产生的机理,以及区时的计算方法。另外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对课堂学习的内容作一个基本考核。如简单的时差计算,有关昏昼的一些判断问题。学生通过解答问题,强化课堂内容。教师能够通过学生课堂的实际状况调整教课的难易,内容的多少,教学方式的转变等让学生的学习变得高效。

教师要时刻把握学生学习成果,加强对学生的多形式的考核。遇见问题,要总结经验,调整教学策略,保证学生在学习观摩各类教学资料后能够有所得,有所舍。把握教学重点,重视教学质量也是不容每一位教师忽略的。

整体上说,混合式学习是顺应发展潮流,符合时代要求的理念,和我们今天的科技发展是分不开的。越来越多的学习工具也应运而生,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然而信息的庞杂冗余也会产生负面效应,可能看图片影像,只是走马观花,剥夺学生创新思考的空间。因此,以技术,理念方式为主导的混合式学习方式与地理学习需要磨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谢成伟.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Z1).

混合式教学法 篇12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Blending learning)是指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2]。因此,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是首先。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目的某种学习效果或行为的预期设想。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设定来进行和展开的,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正确处理的首要问题[3]。根据学习单元和知识点的分析,编制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单元设计

教学单元设计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4]。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教室上理论课、机房上机操作、课外讨论,以网络教学平台协作学习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方式。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整合课程资源、依据学习者特征,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对教学活动进程中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制定合适的教学活动计划,以指导学习活动顺利实施而进行策划的方案。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学活动采用课堂讲授、机房操作、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协作学习等。

(一)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教学活动形式。传统的课堂讲授一般是在教室中进行,随着目前教学媒体的不断丰富,教师也可以使用摄像机、手机将自己的讲授过程制作下来,通过相应的软件制作成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二)机房演示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校机房安装了E-Learning class,通过这个软件教师操作可全屏展示给学生,同时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很好地互动。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向学生提供一段背景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要求学生阅读分析给定的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作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通常是把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作为教学的案例。例如,在讲授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时,通过三个典型的案例,讲述了校园简报制作、个人简历制作和论文的编辑。

(四)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突出的是让学生动脑去“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点拨”下,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Excel中条件格式时,先提出问题,怎样快速使成绩表中不及格的分数突出显示,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出解决的方法。

(五)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中,对于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技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按照每组4~5人的原则分组,分组时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并在其中选取一名小组长负责协调、分配任务。参与小组协作活动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

四、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制度作为保障机制,着力于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改进”等功能[6]。混合式学习的活动评价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法:在线测试、活动记录(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时间、次数等)、电子文档(如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等),以及批阅学生提交的作业等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一门公共课程,为了适应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运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组织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

[2]高东怀,裴立研.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1):80-83.

[3]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3.

[4]郑开涛.浅谈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单元设计[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0(6):23-24.

[5]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技术与训练下一篇:电力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