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1
从来都没有上过片断教学,这是第一次尝试,甚至对于片断教学的概念甚是模糊.上下来感觉自己很不自然,没有学生,一直无从适应,但是作为起步,将会受益终身.这次片断教学后,我深知片断教学的虚拟性.它是课堂的浓缩,同时也更精简,把整堂课的教学突破集中在这12分钟里面.而这12分钟要是2一个课堂,有师生互动,有生生互动,有教师的多种情况的预设,它能充分体现一个教师的素质.如果一个老师心中没有学生,片断教学的效果就不会起色.本人在片断教学中,似乎像是在赶场子一样,给人的感觉不是在上课,而是在自言自语.片断教学具有完整性.要像平时那样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完成教学目标,只是时间更集中,要求教师更具有针对性.也具有实践性,设计出的教学远必须合理可行.为了让学生更加充分理解小括号作用,我设计了笑笑买文具这样一个情境,可惜问题的设置不是我引导出来的,而是我强制性给学生的,造成学生思维的局限,不利于学生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笑笑用50元买一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50—20÷5,当运算法则与生活实际产生冲突时,学生会感觉到必须引入一个新的符号来解决问题,可是我没有让他们经历符号的创设过程,因为我觉得小括号这种约定的符号直接给他们,忽略了过程性目标的重要性,这是我教学的失误.出现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只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这节课添加了小括号,个别学生有时观察不细致,思考不深入,会因某些数据特征影响而造成运算上的错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拨、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在混合、运算的练习中关键是确定运算顺序,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先观察算式,再思考运算顺序。为了让学生明确运算顺序,我要求学生要用横线划出每题算式的第一步。做题之前和做题的过程中,务必要求学生认真检查。检查的项目有:①题目有没有抄错?②计算的过程中有没有错写、漏写、少写、多写数字和符号?③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④特殊数“0”、“1”的计算是否得当?要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做到:整体观察——分清顺序——认真计算——全面检查,计算的正确率肯定会提高的。
整节课下来,教学设计流程还是比较流畅的,可是我不像是在教学,像是在说教。教师没有上课时的那种状态,只是把教案又重新背了一遍的感觉。找不到那种上课的感觉,所以没法把激情挖出来。这堂课,使我认识了片段教学,更让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教学这条路还很长,这些东西都将成为我以后宝贵的人生财富。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环节】
环节一:观察教师编写的算式, 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课前老师特意编出这样几道算式:
8×4+2 8× (4+2) 8-4÷2 8-4+2
8÷4×2 8-4-2
师:仔细观察一下, 老师在编算式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朋友?
生:用了三个数8、4、2以及四个运算符号和小括号。
师:这些算式先算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生:先看有无小括号, 有小括号的,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看加减法和乘除法是否混合在一起, 既有加减法, 又有乘除法, 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除了这两种情况, 一般都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具体说一说, 在什么情况下要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
生:+和×、+和÷、-和×、-和÷、×和+、×和-、÷和+、÷和-。
师:在什么情况下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生:+和+、-和-、×和×、÷和÷、+和-、-和+、×和÷、÷和×。
教师小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环节二:学生有序地编算式,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1.比较8×4+2和8× (4+2) 这两道算式异同,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2.用这三个数, 四个运算符号和小括号还可以编出不同的算式吗?猜一猜一共能编出几道不同的算式?
3.怎样编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先独立思考, 再交流想法, 然后有序地编写算式, 最后反馈交流得出最佳编写方法是:先把一种符号写在前面, 再把四种符号分别写在后面, 编出4道算式, 然后把这4道算式添上合适的小括号, 又编出4道, 依此类推, 总共编出了32道。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4) ×2 (8-4) ×2 8× (4×2) 8÷ (4×2)
(8+4) ÷2 (8-4) ÷2 8× (4÷2) 8÷ (4÷2)
4.游戏:给32道算式卡片按照运算顺序分成三类。
师再次小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按这样的设计教学, 发现学生学得有趣, 教师教得轻松, 知识掌握效果更好。
【教学反思】
综观以上教学流程, 通过“编算式”这一大活动, 不仅紧紧抓住了本课“有序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的教学重点, 而且还巧妙地突破了“进一步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合理地使用小括号”的教学难点。这样的课堂,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同时也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要上好一节复习课并不容易,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复习课要促成知识的系统化
在传统的复习课中教师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点和方法, 使得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 而忽视了学生归类、迁移、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课堂复习应该是一个疏理知识的过程, 必须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将“点”连成“片”, 进而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在复习课教学中, 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对概念作纵向、横向联合的归类、整理, 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 对学过的概念进行穿线结网, 促进学生概念结构的系统化。
二、复习课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
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的“数学教学四基”, 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数学“四基”是指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从知识的角度来看, “双基”是一种理性的、形式化的结果性知识, 而基本活动经验则是一种感性的、情景化的过程性知识, 它们各强调了数学知识的一个侧面, 前者形成的是一种知识系统, 而后者形成的是一种经验系统, 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因此, 小学数学复习课不仅要落实“双基”, 还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以上的教学中通过“编算式”这一大活动, 学生不仅自主有序地梳理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还逆向梳理出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情况,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情况。另外, 学生对小括号作用的体会也淋漓尽致。这样的教学不仅巧妙地落实了“双基”, 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基本活动经验。
三、复习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 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 互助评价, 展开争辨,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参与, 体验成功, 这样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上述的教学紧紧扣住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融合了有序思考、搭配、排列组合、猜想验证等数学方法, 通过“有序编写32道算式”这个大活动, 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而且还让他们明白小括号不能滥用, 而要合理灵活地运用。
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应灵活多变
复习课的教学往往需要一定量的练习巩固。但是也不能为练习而练习。复习课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要因课型、学生不同而不同, 不能千课一面、千人一面, 要朝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方向努力。
总之,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不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 它是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更高层次的再学习, 它更多地是一个加深理解知识, 扩大知识联系, 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 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突出自主性, 体现灵活性, 注重针对性, 训练综合性。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3
给三位候选人准备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课堂教学充分显示了他们扎实的功底。展示了他们在把握教材、设计教法方面的水平和独剑之处,教学效果理想。现将他们的一些教学片断和我的理解简述如下,以飨读者。
一、导入
甲:先让学生说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720÷6×2-20,84÷(8+6)×2。目的显然是复习本单元前两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回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一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复习中结合第2题,教师还提醒学生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改变运算顺序可用括号。接着媒体出示第39页图中航模组、美术组以及相关信息,在学生观察主题图,知道有关信息后,要求他们求出美术组有多少人,并列综合算式解答:(8+6)×2。当学生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后,媒体再出示:“我们(合唱组)有84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引导学生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解答,由此引出中括号。
乙:媒体出示条件稍作修改的主题图(把条件“我们组(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6人”改为“我们组有14人”),让学生独立解答84÷(14×2)。在讲评中复习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然后再出示未作改动的主题图,要求学生先分步再列综合算式解答,引出中括号。
甲、乙两种导入,把例题分解组合成两问的题目,利于以旧引新,充分发挥旧知在学习新知中的“脚手架”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在总体上把握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和结构,还能节约时间,使教学直指本课的要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当然,他们的分解组合是不同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两种方法在复习旧知导入新授方面作用是差不多的,但在列出含有中括号的算式中乙稍比甲困难一点。
丙:游戏方法导人,先出示4、5、7、8四张扑克牌,要求学生根据四张牌的点数(每个数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算出得数24。在此基础上重新摆放四张牌的位置成:8、7、5、4,并提出不改变四个数的位置,在中间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括号,使计算结果等于24。学生中先后出现8+7+5+4,(8-7+4)×4,8×(7+5)÷4等算式,当算式中出现小括号时,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要添上小括号,这里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以复习前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接着追问学生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得到算式[8-(7-5)]×4,8×[(7+5)÷4],引出中括号。用“算24点”游戏导入新授,显然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顺理成章地复习了小括号的有关知识,引出了中括号。
二、新授
甲:当媒体出示例题,(8+6)×2=28,84÷28=3。学生分步解后,教师要求学生独自列综合算式解答。然后媒体出示学生列出的综合算式:(1)84÷(8+6)×2,(2)84÷((8+6)x2),(3)84÷[(8+6)×2]。然后师生一起根据题意和运算顺序评析上述三个算式,介绍中括号,得出算式(3)符合题意和运算顺序。最后揭示教材第39页最后一句话: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乙:当媒体出示例题,将算式84÷(14×2)=3改为84÷(6+8×2)=3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中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发生了矛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中括号,小结运算顺序,并进行尝试练习。
丙:媒体出示例题。先让学生分步解答,再让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出示不同的列法:84÷(8+6)×2,84÷[(8+6)×2],然后对照题意进行比较辨析。因为在导入中通过“算24点”已引入了中括号,简单介绍了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所以学生通过比较辨析理解并确定正确的算式比较顺利。同时,教师还认真地介绍了递等式中一步一步脱式的过程和书写的格式要求(等号的位置,小括号算好后脱掉,移下来的是中括号)。
看得出,由于三位教师在导入过程中认真复习了旧知。不仅让学生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还知道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要改变运算顺序可用括号,为新授打好了基础。所以新授的方式虽然不同,甲采用学生自己列出综合算式,然后教师评析的方式进行,乙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丙采用比较辨析的方式进行,但都比较顺利。教学中,三位教师都注意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评析后主要让学生自己得出。实践中,大家还感到介绍递等式的脱式过程很有必要。
三、练习
教材第40页“想想做做”安排三道习题。
1.42×[169-(78+35)]72÷[960÷(245-165)]
2.540÷3+6×2180÷(36÷12)+6
540÷(3+6×2)180÷(36÷12+6)
540÷[(3+6)×2]180÷[36÷(12+6)]
3.
装了40袋大米后还能装多少袋面粉?(用计算器计算)
编者的主要意图是:第1题是巩固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第2题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括号对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练习让学生整理三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第3题让学生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甲:安排的练习有:(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4x[(80+120)÷25],672÷[8×(85-78)];(2)“想想做做”第l题;(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60÷[5×(48÷16)],90÷9-(6+1),90÷[9-(6+1)],24×[32-(24-2)];(4)添上括号,使计算结果等于24。4×9-5-2,11-2+1×3,48÷7-6×2;(5)“想想做做”第2题。
乙:安排的练习有:“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题后比较每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重点讨论同样的数、符号,为什么运算顺序会不一样)和第3题。
丙:安排的练习有:“想想做做”第1题和第2题左边3小题(计算后让学生说说体会)。
看得出,三位老师安排的练习基本上是到位的,而且是吃透了编者安排“想想做做”的目的。甲、乙导入时利用了例题,甲还补充了一些练习题,乙完成了所有的3道“想想做做”,丙用“算24点”游戏导入,所以将“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3小题和第3题布置为课外作业。
四、小结
甲:提问形式进行:(1)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2)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运算顺序是什么?
乙:采用老师提问,学生思考然后回答的形式进行:(1)为什么要引入中括号?(2)中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3)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丙:提问形式进行:今天学了什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课后读一读课本第40页的“你知道吗?”)
归纳小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小结的内容应该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来确定。三位老师是注意这样做的,乙采用的方式新一点,感觉上效果也更好一点。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4
琼海市中原镇中心学校
陈宗环
本节课教学的是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既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的两步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安排的。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这对学生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是第一次。学生探索和理解运算顺序的基础依然是在计算中掌握运算顺序,在学生想改变运算顺序时产生疑问时,引出小括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体会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从而真正理解并学会正确使用小括号。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没有括号的同级的混合运算和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本节课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本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一年级学过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明确要先算小括号里的;接着复习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设疑:7×7-5如果要先算减法再算乘法,该怎么办?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要先算减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怎么办?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才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接着让学生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引导学生明确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此基础上,直接给出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式题,让学生迁移类推,进行脱式计算。最后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5
其实学生已经有了三年级的基础,所以课上起来是十分轻松的。在这节课上,我也尝试着运用规范学生探究本的练习,从第几次作业几月几日开始写起。我发现探究本在计算课上进行应用其实是蛮有用的。
不过练习下来的`结果产并不是太好,学生最大的问题还是口算,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6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让学生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她一共要会多少钱?买中国象棋比买围棋少付多少钱?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尝试解答。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2×3+15×4,15×4-12×
3老师引导:这是几步式题?你准备怎样算?在随堂本上算一算。
(2)交流汇报。
交流中,如果发现错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情境来想一想,并请做对的学生说说想法,使学生发现:先算乘法才与实际相符合,即:
12×3+12×4 12×3+12×
4=36+15×4 =36+60
=36+60 =96
=962、掌握简便算法
在学生明白运算顺序后,再来比较上面两种计算方法。
小结: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都必须先求出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和4副围棋的价钱,然后再把两种棋的价钱合起来,所以我们还可以将算式中两次乘法运算同时进行。
3、观察比较,体会运算顺序。
老师提问:像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让学生独立计算:15×4-12×
35、拓展运算顺序。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集体订正。
(2)完成“试一试”:150+120÷6×
56、总结运算顺序。
三、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各自阅读题目,找出题中的错误之处,再改正。然后请学生说出题目的错误之处,并说出正确的运算顺序和结果。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对比两小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2)独立解答,集体校对。
老师提问:你是怎样解答的?解题过程中又有什么异同之处?它们的运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在课堂作业本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教后反思:
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知识点已掌握,感觉还可以。可是当我改到一位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他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25+18×6-1
3=43×6-13
=258-13
=24
5这些错的地方不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吗?上课时,不是总结得很清楚了?我努力回忆我的教学过程,我的确在两方面有了疏忽了。
第一、练习题的单一。比较一下今天学生所接触的练习题,类似于25+18×6-13的题太少了,难怪学生会做错了。学生在遇到这些题时,还是根据已有的经验,不能熟练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第二,太高估学生了。在总结算法时,我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于是在作业中就有学生这样算:
60÷2×3+120
=60÷6+120
=10+120
=130
这真的是先“乘”“除”。看来,我的数学语言真的是值得仔细斟酌推敲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在下节课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第二,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第三,算法强化练习。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7
教学内容:书本第35-36页例题,完成”试一试”和”想想做做”1-6题。
教学目标:
1、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尝试练习,主动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计算和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计自主性的练习,使学生获得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该知识的生活价值。
教学重点: 两个乘法(或除法)与加法(或减法)混合运算同时进行脱式的运算方法。教学难点: 探索两个乘法(或除法)与加法(或减法)混合运算同时进行脱式的运算方法。教学准备:
例图、投影、小黑板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玩棋吗?
1、出示挂图: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知道王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2、提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1、提问: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时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生答)学生独立计算解答。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联系实际问题,分别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乘法?
2、出示“试一试”:150+120÷6×5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提问:联系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方法说一说“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3、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三、巩固发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交流:这些题分别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完成计算,指名4人板演。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把不对的运算改正过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和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算式和得数,说说:有什么发现?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集体订正。
四、小结与作业
1、组织交流本课收获。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篇8
1、将理解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体验,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每一步算什么?求的是什么问题?将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正确与错误算式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带小括号就出现了“下午游人数减去上午保洁员数”的错误结果,认识到了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感受括号的实用价值。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比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印象更加深刻。
2、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第二种解题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重点解读“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作好铺垫。其次,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并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实际效果比较好。第三,重视两种不同解决方法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实现对解题方法的优化,切实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在例5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有无括号、括号的位置、括号的多少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感受”,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括号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不足:
1、还存在操之过急的现象。学生在用第二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出现了没用小括号计算。这个时候应该让学生结合题来说一说,可以不可以,为什么。那么在课堂中是由我来告诉学生的。
2、对于学情分析还不够透彻。在例5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这样的问题经过前面的学习应该不存在障碍。可以是实际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比较多,体现在不参与计算的数怎么办,运算顺序不清晰等等。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及时的讲解,但也一直在反思学生出现这种无从下手的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感觉还是学生对于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另外我认为在教学中也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的思考:
1、认真细致研读教材。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备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不走弯路。在备课的过程中把教材的编排意图,课标的要求以及自己的理解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统一。
2、学生倡导“活动式”教学,那么在这类计算教学中,我们也要提倡活动,学生的思维要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动脑思考。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
《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篇9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整数)》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在学生已初步学过无括号的加减、乘除、积(商)之和(差)等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不断丰富计算知识,初步形成和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铺路奠基。
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
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生新知基础遗忘。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问题案例,探索发现、认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及小括号、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技能,体会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带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是: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正确有据、合理简洁地计算三步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策略方法
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及“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数学课程的两大基本核心理念,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实效,达成目标,依据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将主要采用教学策略方法是:
1.温故奠基,铺路拱桥,以旧引新,激活新知生长点;
2. 注重和发挥情景作用,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激发兴趣动力;
3. 运用教具学具与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演示情景案例和问题,引导观察比较,丰富感知,促进意义构建与新知生长;
4.处理好师生角色地位的“两主一中心”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恰当设问引路,观察案例,启发问题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比较分析、质疑解惑、归纳概括性质(或方法),实现新旧知识、能力的.转化迁移和实践应用,巩固深化,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作用,依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学情,拟从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开展本课教学活动:
(一)温故奠基,激活新知生长点,引入新知(概念)。
根据新知教学基础,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展示呈现辅助手段,定位复习必要关键基础知识-无括号的加减、乘除、积(商)之和(差)等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巩固激活新知基础点(起点)与生长点,引入学生“新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继而引入新知教学。
1.迄今为止,我们学过哪几种数学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其中加、减法称为一级运算;乘、除法称为二级运算。)
2.快速说出下列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8-20+32 1200÷400×30 18+25×4
由此我们发现:不含括号,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顺序,依次计算;对不含括号,既有一级运算的加法(减)法,又含有二级运算的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3.引入新知教学: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二)引导探究 探索新知
1.讨论交流,独自操作实践,丰富感知,促进理性认知。
课件展示算式,96÷12+4×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算式特征与计算顺序,并计算结果和小结计算顺序。(对不含括号,既有一级运算的加法(减)法,又含有二级运算的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2.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分析、思考、交流和探索,感受括号作用。
结合教材,通过课件展示和创设“学校篮球社团人数为96人,科技社团男生12人,女生4人,美术社团的人数是科技社团的2倍。
(1)如篮球社团按科技社团人数分组,每组安排2名辅导老师,需辅导教师多少人?
(2)篮球社团人数是美术社团人数的几倍?”问题现实情景,给教学新知赋予生活的情境,使其更具有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列式并计算,体验过程,概括运算顺序,并比较算式几个特点,感悟体会括号作用。】
(三)实践应用,深化巩固。
依据教学重难点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做一做”、“算一算”、“说一说”、“判断正误”、(具体案例)等生分层变式,拓展练习、实践应用,学生独立操作,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深化理解,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四)反思感悟,总结评价。
练习八 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篇10
1.按运算顺序计算。
2.在○里填上“>”“<”或“=”。
3.先填一填,再列出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先计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然后比较得数的大小,最后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先根据计算过程列出综合算式,再看列出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题意是否相符,自己验证列式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
1.过程略 50 43 71 29 11 52 96 14 43 11 13 56
2.> = > > < >
3.64 40 8×8-24=40 5 17 12+30÷6=17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适当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重难点:
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和成综合算式。
【教学准备】教本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列式解答:
1、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口答列式。老师问:5、3、15分别表示什么?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买水彩笔用去20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
3、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付了2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
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四人组先各自考虑,然后讨论,最后完成。由小组代表发表意见。最后展示他们的答案。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再问:这两个算式能不能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四人小组再次交流合作。小组代表发表看法。
其中的一个小组可以给另外的小组提出不问题。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
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
(3)最后交流结果,并指名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仔细观察第2题找出其中的错误。
(2)进行订正。
(3)指名学生说说每题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4)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学生独立计算。
(3)组织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4题。板书设计: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12
学校常规听课先从六年级开始,第二天轮到我了,课改要求把学生的自主学案和教案融合在一块。直到讲课前我还是不知道怎样把二者结合起来。就按自己的思路讲吧,我想讲完后,同事们提出想法后,我想自己就有很大收获,讲完后才会知道哪些不足。在讲完这一课后,我果然收获很多。同时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本节课,开启课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通过预习我还有什么知识不是很清楚,小组内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汇报。提高学生的热情。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在新授课时,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一,在做完例6后,我让学生自己猜猜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出示例7.三、需要改进之处: 1,对整节课把握不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出示例7.还没做完已下课,整节课的教学任务没完成。
2,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3,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就是自主学习与老师的教案没能有机结合,学生会的该怎样在课堂上处理,不会的又该怎样处理。没有在课堂上处理好。
总之,通过本节课,使我在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让教为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5-20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6-09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9-04
含有中括号的教学反思06-08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与教学反思10-21
四年级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0-24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方案07-20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