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1
一、复习导入:
1.你能计算并说一说出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2+5-7= 25-4+9=
18-8+3= 45+5-10=
教师:为什么这些算式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呢?(学生:因为这组算式没有括号,而且只有加减法。)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和除法或者有其它运算我们又如何计算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只有同级的混合运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释题:
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学生:什么是同级运算?教师:在数学上规定加法和减法为同级运算,是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为同级运算,是二级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只有加减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如果遇到新的知识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就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还是从我们学过的知识入手。
(1)出示例1①(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道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指名读题。
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3)列式、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要想求阅览里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学生:要先求中午走了24人后,还剩多少人?)列式为53-24=29 29+38=67,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3-24+38=67,在这个综合算式里,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学生: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从刚才这个实际问题和以往我们的计算经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我们要怎样计算呢?
学生汇报: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为什么要强调没有括号呢?(因为有括号就会改变运算顺序。)只有加、减法是什么意思?出示:53-(24+38),这样的算式只有加、减法,能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吗?
学生齐读总结出的规律。
因为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所以这个规律还可以说成是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同级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学习脱式的写法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我们可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在这个综合算式里,先算53-24=29,我们可以在算式的左前方写上等号,在等号的后面写出53减24的结果29。在29的后面把没有参加运算的加号和38照抄下来,和上一个等号对齐在下面再写一个等号,再算出29+38的结果67。像这样的写出每次运算结果的计算方法叫脱式计算。(注意等号的`写法:要用尺画,大约5毫米长;上下两个等号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
2.学习只有乘除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刚才我们总结出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的计算规律。除了加、减法,还有哪两种运算也是同级运算呢?根据我们总结的规律,类推一下,如果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
(1)出示例1②
同桌交流:(老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学生汇报(多指几名同学说)
(3)计算例1②
掌握了运算规律,你们能试着算一算吗?
(5)展评
(6)读计算法则。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总结出了只有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规律,让我们一起把总结的规律读一读吧!
三、巩固练习
1.哪些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在()里画“√”。
32-30+16()12÷(2×3)()21÷3×8()
45+10-25()42-(6+7)()6×6÷4()
2.小法官,判一判。
3.用脱式算一算。
23+6-11 2×8÷4 72÷8÷3
4.计算
32+14-8 25-12+45 35-6-12
3×6÷2 4×6÷8 48÷8×9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比较脱式与直等式的优缺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同级运算》教学反思
2.《同级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3.《同级运算》数学教学反思
4.混合运算教案
5.《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范文
6.小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7.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案例
8.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9.《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创新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目标。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二年级混合运算教学,其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的算式,通常称为混合运算;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也叫做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规定的计算先后次序,称为运算顺序。出现运算错误的原因各种各样,但不论什么原因造成的错误,教师都应该充分重视起来,寻找出现错误的频率和原因,对症下药寻找解决的方法。
一、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运算规律
四则混合运算是教学大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学好此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任何数学问题都有一定规律性,经过了前人的总结,得出了关于四则运算的运算规律:①当运算式中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时,按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②式中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③式中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然后再按正常顺序计算。课本中关于四则运算的例题也不是很难,只要根据运算规律逐步计算,就不会产生什么差错,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同学因为做题不认真,或者真的是有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因此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意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四则混合运算中易出现的问题
1.运算顺序错误
如273-34+24=273-58;500÷20×5=500÷100=5;80-20×3=60×3=180等。这些错误的产生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运算的基本法则,对运算顺序掌握不清,不能正确判断出运算优先级,而直观的被某些数值的“特殊关系”所干扰。比如500÷20×5=500÷100=5中,人的直观反映是20×5算起来较容易,因此会下意识的先做此运算,从而导致运算错误。针对这种错误,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加强“说运算顺序,说先做什么”的培养;其次让学生在进行第一步运算的步骤下边画横线标记;最后把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对比,引起学生注意。如:120÷20×3与120-20×3等。
2.完全忽视括号的存在
括号在数学中就表示一种优先顺序,因此只要有括号,就必须先运算括号里边的,但是有些学生计算时,却总是将其忽略,如:5×(2+16)=10+16=26;25÷(5-3)=5-3=2等错误,想要避免此错误,在平时教学中,要使同学养成在计算前先看式子中有无括号的习惯,并做有括号和没有的括号的相似题目的对比练习,如:180÷(6-3)和180÷6-3;经过计算两者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为180÷(6-3)=180÷3=60;后者为180÷6-3=30-3=27;经过多次这样的对比计算,学生就会加深对括号的印象,在以后的计算中就能做到先算括号里的。
3.把第一步运算结果写在式子前面的错误
如:90-4×5=20-90=70。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学生的思维处于“简单的同步”状态,即先运算便将结果先写出来,针对此状况,要指导学生正确分析混合运算的意义,90-4×5是从90里减去4与5的乘积,求差是多少,4乘以5是减数。
4.过失性错误
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抄错数或者计算错误是极其普遍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计算时缺少兴趣,情绪低沉,注意力不集中,再加上部分同学口算、笔算失误较多。因此,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一要提高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积极性;二要注重学生口算、笔算能力基本功的训练,尽可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三要引导学生多用草稿;四要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三、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的思考
1.要注意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其优秀的思维品质。学生在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其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也同时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定向思维和多向思维能力。教学中,在观察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往往都会有一个常规,但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既要重视常规,同时又要不能被常规所束缚。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常规处理方法就是考虑将分数化成小数,若不能化为有限小数,才考虑将小数化成分数;小数与分数相乘除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小数与分数的分母能否直接约分,如果不能,才将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上一部分已经讲过,此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一般都能背出此顺序,但是要深刻和理解这一顺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使学生理解以下几点:算式中有无括号;一重括号还是双重括号;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不是先乘后除,先加后减,而是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计算时要将递等式写出来。学生如果能弄清楚以上几个问题,在运算顺序上产生的错误就会大大减少。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找出简便算法,提高计算速度
计算前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数据特点和运算规律,能口算的口算,能简化的简化。口算是提高计算速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笔算的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笔算的熟练与正确。所以,在平时也应加强对口算的基本功练习。在教学中,可以举出一组习题供学生练习,对计算方法进行归纳。再如,在有小数、分数的计算中,尽量将能化成小数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格式,写出主要运算步骤
学生要养成书写递等式的习惯,把尚未计算的数值和已计算的结果,按照顺序写了来,按此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特别是在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中,可以帮助学生有条理的、认真的、正确的照脱式的计算要求去做。但是脱式的计算步骤既不能过繁也不能过简,主要步骤必须写出。
5.培养学生成复查的良好习惯,提高准确率
计算后,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仔细地检查,检查可以发觉自己的不足,查缺补漏,在此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准确率达到最高。具体方法如下:①看运算符号,检查计算顺序是否正确;②看脱式过程,检查有无抄错数或漏项;③查一查每步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如果按照以上几点认真复查计算过程,就会确保计算的正确性,大大减少计算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学生四则运算的准确率,提高学生分数并非是一日之功,这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热情、学习方法有重要关系,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成绩,应从各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并使同学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针对不同学生使用不同激励方法,一定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总之,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学生四则混合运算审题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帮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计算过程中要细心审题,沉着冷静地分析问题,遇到信息量大、难度大的题目,要坚定信心逐步分析和计算。
参考文献:
[1]张天孝,唐彩斌.新课程理念下的四则运算[J].黑龙江教育.2007,(9)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教学准备:小黑板、直尺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黑板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小黑板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53-24=29(人)
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15÷3×5,指定学生说说这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23+6-11
2×8÷4
72÷8÷3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
2×3×4
15-6+4
2×6÷3 =6×4
=15-10
=2×2 =24
=5
=4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计算45-18+15
48÷6×5
6×6÷9
44+56-32
2、学校合唱队有48人,有12人毕业了,又来了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3、一本故事书有74页,小丽第一天看了26页,第二天看了28页,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今天卖出了37枝鲜花,还剩多少枝?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29+38
=5×5 =67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4
闫里学区段村学校 闫为敏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经历自主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2、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流程: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1、大家喜欢玩具吗?今天我们就和小羊一起来到玩具店,帮小羊解决买玩具的问题,投影出示:
小猴子玩具店的经理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情景图:商店里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买20个皮球。还剩多少个皮球?
2、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3、教师提出:“还剩多少个皮球?我们应该怎样算?”
4、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5、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分步计算:18+23=41(个) 综合算式:18+23-20
41-20=21(个) =41-20
=21(个)
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直接列出两步算式,先计算前两个数字并把得数落下来写在第一步,然后把第二个运算符号和第三个数字落下来,最后计算把前两个数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写在脱式的第二步。
6、 写出答语
学生试着写出答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订正。
二、巩固提高
1、(1)向阳村原有电视机39台,今年新买的比原有的少11台。向阳村现在一共有电视机多少台?
(2)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综合算式
34+56=90 678-299=379
90-45=45 379+546=925
2、大显身手
(1)295+326-483 420+191+78
205-176+317 670-218-132
(2)一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到石家庄前车上有乘客856位,在石家庄站上车的乘客有288位。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的乘客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3)学校里原有85盒粉笔,又买来56盒。用去了73盒,还剩多少盒?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5
说课的内容是:《同级混合运算》“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一、确定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我认为:熟练掌握同级运算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作为执教者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活动情境,构成具有一定联系的“问题”。
2、尊重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和比较各种算法,从而优化适合自己的算法。
3、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本节课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浓浓的亲情。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采用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四、说学法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篇6
所教年级:四年级
所教册次、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设计主题:Unit 2: What Time Is It ? A—Lets talk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課为对话教学,主要教授句型:What time is it ?Ittime for...句型。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话内容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在教学中我从本班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了一系列的听、说、演、唱、玩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交流情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使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本课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
本课教学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It is time …句型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子。它将贯穿本单元,通过对句子的掌握,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这个句子。进而为以下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2人,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很浓,知识储备很好,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素质较差,语言运用能力也较差,学习比较被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我班的学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Its time for….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2.能理解并运用Just a minute.Lets run!和go home三个短语和句子。
3.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作息。
4.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问答以及句型Its time for….的用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回答。
2.Its time for…的用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一些习惯表达法的理解和发音,比如:Just a minute. shool is over .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中文为主 + 所教学科目标语言)
1) warm-up
设计意图:播放英语歌曲,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句型,在问候中提到了Kids 这个单词,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为“Go home ,kids “ 这个句子的学习打下铺垫。
1.Sing a song
2. 出示上一节课的图片,复习学过的单词组。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lets do的内容.
3.问候学生:Good morning kids , .what time is it ? 让学生用Its … 、Its time for…句式来回答问题,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给予指导。
2) Revision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既练习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复习了所学知识,并且为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游戏:“听句子,拨表针”
老师说出Its time for music class 等句子,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表针迅速拨到相应的位置上。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并给予鼓励。
2.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息时间表。找学生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用所学的句子进行表述。比如“Its …oclock .Its time for…
3) Presentation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借助图片,和教师形象的肢体语言,以及游戏等环节,利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灰太狼,喜羊羊的形象,将“大灰狼,几点钟了?”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接受语言信息,体会语言在情境中的运用
1.教师设计导语并且出示“下课”的图片,说: school is over ,让孩子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出示已经准备好的钟表并向其他同学提问: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回答 ,练习几次后教师示意学校的放学时间,待其他学生做出回答后, 教师自然引出Oh,its 4 oclock now.School is over. 教师领读School is over.然后将School is over.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合起来分男女生练读,并引导学生回答:OK. 反复进行练习。
2.教学Just a minute.
教师说:School is over. But I want to know Where do you want to go?教师出示课件,出示(Let.s go to the playgroud , Lets go home Lets run)句子,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学生这几个句子的含义 。并且通过不同方法读句子。But Where do they want to go?教师故意设下疑问,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教师假装没倒好磁带,边说Just a minute,边摆弄录音机,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领会Just a minute的含义。提问学生回答,对于回答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接着教师领读Just a minute。
3.教师用英语说:我累了,让我们做个游戏吧!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灰太狼的角色,老师扮演喜羊羊,看课件的钟表,做“wolf ,wolf what time is it ?的游戏。根据回答的时间说出Its time for( lunch/breakfast/dinner/English class/school) , 让学生来判断喜羊羊回答的对不对。教师多找几个学生做这个游戏。
4.小组分角色扮演来模仿刚才的游戏来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找最好的小组到前边进行表演。
5. Lisen to the tape .
(1)出示对话的图片的课件,让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给的问题卡片边听边看边思考:
Picture 1:Where do they want to go?
Picture 2:Where are they now?What time is it now?
Picture 3:Whos the man?What does he say?What time is it now?
听完录音,每听完一幅图的内容就请学生回答问题,以检查对对话的理解程度。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完成课件上的填空。
(2)Listen and repeat. 学生再次听录音后,完成课件上的填空内容。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首先,在课堂上。我运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充分调动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利用教师评价对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五分的鼓励,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都想积极参与,效果很好。其次,在进行Lets play 的环节时,我利用小组之间的互评,结合教师的评价,对表演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并且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出本节课最佳明星和最佳小组。
评价方法: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计算三位数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计算中需要隔位退位减的情况。教学难点:熟练计算。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知识再现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三位数的减法。板书课题(练习八)
2、口算。
出示“练习八”第6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齐说得数。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7题。
组织学生讨论,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计算完成填表。
2、完成“练习八”第8题。提问:三个数连减你准备怎样计算? 学生计算,指名板演。小结并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9题。引导学生理解题中的信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根据题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减法计算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集体交流。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10题。
指名学生读题,提问: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八”思考题。先组织学生理解题意。组织学生列式计算。
解题交流,揭示规律。教师讲解,提示重点。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完成了“练习八”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8
1、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口算练习
二、交流汇报导学本的第一个问题;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三、印证导学本的第二个问题: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是什么?与整数乘除混合运算有什么区别?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布艺小组的同学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准备节日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从中寻找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如:这些布能制作多少顶帽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列式。
教师并进一步启发学生:还有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没有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可以鼓励引导他们提出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学生会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这个问题,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谈话: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解题思路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求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几个米应该用除法来算。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就是求帽子总数的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
可以分步来求,也可以列综合算式求。
【设计意图】在这里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解决问题
谈话:明确了解题思路,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列式计算呢?
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进行独立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交流结果进行独立的列式,教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组织交流。
谈话:谁能给大家讲解一下你的求法?
分别选择分布求法和综合算式的学生进行讲解。
在你自己经过计算以后,你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分步式与综合式,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尽量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讲解、讨论、对比、分析。
5、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或分数连除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为分数连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交流,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4
出示题目:小林骑自行车去郊游。去时平均每小时行12千米,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只用了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自主练习5
出示题目:用10米长的彩绸做小旗,平均每面小旗用彩绸米,这些小旗的用来装饰教室,装饰教室的小旗有多少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到黑板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与例题进行对比。
四、课堂小结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9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计算方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他们更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兴致。
在以学生熟悉的购买商品的具体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会计算方法。学生都能正确表述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突破了重点。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10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利用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情景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学习方式抽象概括出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53-24=29(人)
29+38=67(人)
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1535,指定学生说说这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改错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带有问题的总结,对新旧知识有所梳理和升华,并能起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
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板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
53-24+38
=29+38
=67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11
知识目标:
进一步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学生搜集到生活中的关于“节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旧突新。
情境谈话:同学们,十七大的召开使我们看到了国家的进步发展,同时也看到了国家在又好又快的发展的同时倡导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的节约情境中来。)我们共同来看看小刚家是怎么做的。
(电脑出示)小刚家八月份用水14吨,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九月份用水多少吨?引导学生画图帮助解决(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很容易会解决出这一问题。)
二、创设探索空间,发现解题路径。
1 搭建探索数学问题的平台(独立思考)
出示例题:如果条件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能知道,八月份用水量吗?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1)引导估算。引导学生估算时提示学生简单地说出估算的依据。
(2)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没有变,只是未知数发生了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即可把未知条件用字母x来表示。
2.鼓励学生探索和交流,让学生充分经历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出的不同方程。
培养了学生解题多样化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乘法分配律在解答实际问题的作用。
3.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强化数学迁移的理念,提高探索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学生除了会把未知数带入原方程理解,还要引导学生用前面估算的结果进行检验。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碰撞平台,质疑创新
教师鼓励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意见观点不同方法。
四、搭建应用平台,增强应用意识,体现数学价值。
继续以课前的情境为载体,分别以:
1、基本练、(1)提高计算能力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完成课后练一练第一题和第四题,任选两题。(2)巩固新知完成练一练第二题为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2、综合练。以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为情境设计练习题
(1)“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峰峰家从自家的马桶水箱做起,在水箱中放入了一块砖头,.原来马桶的水箱每次用水是50立方分米,现在比原来节约了1/3,你知道放入多大的砖头吗?
(2)空调控温节电窍门。
教室空调设置28度用电10千瓦/小时,如果控温正负一度可节电2/5。现在设置26度。可节电多少?
3、发展练。业界人士预测,将成为中国的电子机票年.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日前大胆地制定了一个时间表:今年电子机票要占有1/2的市场,争取实现4/5,而底,将完全实现电子机票。电子机票正对传统的纸张机票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那么电子机票究竟可以节约多少呢?
某航空公司20电子机票的成本为17.52亿元,比纸制机票节约了31/250.
从你的数学信息资料中你还能解决哪些问题。
五、学生小结,升华情感。
谈谈本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三)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学生画线段图
板书解题过程
【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反思,这一节课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二、分数混合运算式题;三、解方程。本节课讲第一节课时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要突破的难点就是从有分数的句子入手,利用线段图找到基本的等量关系,一定要理解“比八月份节约了1/7”是和谁比?是谁的1/7呢?利用线段图来理解。教材前后呼应,先估算,最后进行检验。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混和运算一》教案设计08-09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08-14
小学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练习题06-19
二年级下册语文下教学设计12-21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学反思06-01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学反思07-15
二年级国学教学计划下册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