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计划(共10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计划 篇1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激趣导入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互动
适时点拨活动一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7、1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2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4字母表示。
三、活动一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四、巩固应用
在什么时候使用乘法结合律。使用这个运算定律的结果是什么。使用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怎样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2532125
五、测评训练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2、P37/24 P35/做一做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 = 30(□□)
125840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计划 篇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2~24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索、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出示例4。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
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板书:
(50+30)×75 50×75+30×75
=80×75 =3750+2250
=6000(只) =6000(只)
(2)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50+30)×75=50×75+30×75
(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现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
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板书: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教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
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4)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学生独立写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整理并板书:(a+b)×c=a×c+b×c 或a×c+b×c=(a+b)×c
二、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再汇报,最后让学生改正。
4?练习五中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
先做,再议一议,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三、课堂小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计划 篇3
因为有减法性质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应用类比迁移能够比较自然地想到除法的运算性质,所以我依托“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以“猜想---验证---应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让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虽然是重点,但不是难点。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的更多意义在于渗透一种“学习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是有帮助的。有句话说得好,“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也是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想努力追求的。
2.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使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成为源于学生独立判断后的一种自我选择,是学生自己领悟出的,而不是来自于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在算法交流、比较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和感悟到运用除法运算的规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加强连减和连除的简便运算的比较
让学生明白减法的逆运算是加法,而除法的逆运算是乘法。这样简便运算时也便于区分。
本课是有遗憾的,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比较到位和准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合理,但课堂节奏的把握欠佳,至少有这样几个环节可以让时间更加紧凑:
1.在第一个环节,男女生比赛计算的时候,我本来的预想是女生计算的快一点,然后再观察算式的特点,他们的结果相同、数据相同,运算的顺序和符号不同,男生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女生是除以这两个数的积。在男同学出来÷25÷4=2000÷(25×4)、1280÷16÷8=1280÷(16×8)简便计算的情况时,没有处理好,在这里,应该有第二套方案,请男生说说理由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重点要抓住这里,可以把结论先板书出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然后再让学生举例等等进行验证。
2.巩固练习,举一反三,讲评学生作业1280÷(16×8)=1280÷128=10,不变成连除,按原来的运算顺序算,你认为可以吗?完全可以解决“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这一数学思维,简洁、紧凑、实效。比展示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可以省时得多?一节原本可以上得很轻松自如的课却出乎意料地变成紧张急促,着实值得自己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计划 篇4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数与代数”的教学应更加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探究和运用数学能力的发展。还指出:要探索并了解运算规律,能运用规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计算。除法的性质在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创造和发现除法的性质?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将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我提供了“老师坐动车”的生活场景。在课堂上,我更加关注“数学味”,从动车票引出生活事例后,启发引导学生通过猜想、举例、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自主探究除法简便计算的规律,还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43的内容。
学情与教材分析
连除的简便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及减法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整数四则运算的一些简便运算。教材主要着眼于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教材通过典型的、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根据运算特点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将简便运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问题的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这样既能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简便计算方法及其算理的经验支撑,又能使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2.通过猜想-验证-应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法的性质。
难点:根据具体的数据特点,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1.从动车导入
师:今天有这么多的领导、老师到我们龙岩,可以乘坐哪些交通工具? 出示:厦门有15所课题学校参加会议,如果每个学校派来4位教师,买动车票一共用去3600元。
⑴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选择问题:每张车票多少钱? ⑵解决问题
①让学生列式计算,说解题思路。
②观察、比较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导入新课。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除法的简便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创设动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步感受简算的乐趣,为探究连除的简便运算作知识与情感的铺垫。】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猜想。
⑴观察比较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⑵是不是所有的连除算式都存在这样的规律呢? 2.验证。
⑴四人小组合作,出示活动要求: ①试一试:写几道这样的算式; ②算一算: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③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⑵展示汇报。让部分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小组内写的算式,说一说:发现的规律。⑶分类。
让学生对写出的算式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学生大胆猜测,再小组合作,利用试一试——算一算——说一说的三个层次,经历了“猜想、举例、验证”的过程,充分展示了学生学习的成果,让学生不仅掌握了除法的性质,而且更有力地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启发引导,揭示规律
1.认真观察左右两边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2.用字母公式表示。3.应用规律计算。
4600÷25÷4 280÷(7×5)
240÷5÷2
4120÷12÷2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连除的简便计算变化的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再让学生应用规律进行计算,感受体验除法简便计的优越性。】
四、联系生活,应用规律 1.填一填。
据了解,国庆前后永定土楼连续3个星期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平均每天接待游客多少万人?
210÷3÷7=210÷□○□ 210÷(3×7)=210÷□○□ 2.选一选。
古田纪念馆,每张门票10元,分5组进场,买门票一共花了1500元。他们买了几张门票?()
A.1500÷(10×5)B.1500÷5÷10 C.1500÷10÷5 D.1500÷10×5 3.算一算。
石门湖上有800位游客,一艘船坐25人,一共有4艘船。要分几次载完?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练习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学生注意力、兴趣无法维持很长时间。因此,我在练习的设计形式上采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情景,这样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在内容的设计上也安排了一定的梯度,有利于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形成新的技能和技巧。】
五、总结提升,拓展规律
1.变式拓展:
连城地瓜干一箱有8盒,一盒有10包,一共花了720元。平均每包多少钱? ①连城地瓜干一箱有8盒,一盒有15包,一共花了720元。平均每包多少钱?
②连城地瓜干一箱有4盒,一盒有15包,一共花了720元。平均每包多少钱?
③连城地瓜干一盒45元,720元可以买几盒?
2.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这些知识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凸显连除计算应根据算式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简便的算法进行计算。总结是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评价,再一次体验学习经历,对学习过程是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归纳,把学生的认知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分享成功的喜悦。】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连除的简便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及“连除”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作为规律教学,它是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连除计算及应用的进一步提升和归纳,是除法学习过程中数学思考形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一开始,我创设了坐动车的情境,让学生提问题并解答。接着观察比较三道算式,使学生初步感知规律,从而揭示课题,为探究连除的简便运算作知识与情感的铺垫。
二、举例验证,发现规律 因为有减法性质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应用类比迁移能够比较自然地想到除法的运算性质,所以我依托“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以“猜想---验证---应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让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虽然是重点,但不是难点。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的更多意义在于渗透一种“学习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有帮助的。
三、联系生活,应用规律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连除的简便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填一填、选一选、算一算,使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整节课,通过从“坐动车—游景点—买土特产”这一活动主线,让学生经历感知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拓展规律四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篇5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计划 篇6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单元卷(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直接写得数。
(共1题;共1分)
1.(1分)直接写出得数。
30+70×2=
12+400÷5=
72×5×2=
87+13×30=
24×5=
150×50=
472-43-57=
16×99+16=
254+27+73=
59×101-59=
二、在横线上填适当的数。
(共5题;共5分)
2.(1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548679_______4586790
13×459_______459×13
67万_______6700000
345×2_______345+435
3.(1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_______
4.(1分)小鹏在计算加法时,把一个加数十位上的0错写成8,把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错写成9,所得的和是532,正确的和是_______。
5.(1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定律.
乘法分配律_______
6.(1分)23×3+23+23=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7.(1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一定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后才能计算。
8.(1分)256-(128+56)=256-56-128
9.(1分)35×37+65×37=(37+65)×35
10.(1分)98×47=100×47-2
11.(1分)▲+(●+b)=(▲+■)+
b
四、选择题。
(共2题;共2分)
12.(1分)下面各算式中,()只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A
.97+35=35+97
B
.56+(44+48)=(56+44)+48
C
.26+63+74=63+(26+
74)
13.(1分)下面各算式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
.48×25=6×(8×25)
B
.48×25=12×(4×25)
C
.48×25=40×25+8×25
五、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共1题;共1分)
14.(1分)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①58×72+28×58
②3000÷125÷8
③486-137-63
④432÷54+17×54
⑤99×78+78
⑥125×24
六、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过来。
(共1题;共2分)
15.(2分)粮店两天一共卖出多少袋面粉?
七、解决问题。
(共5题;共6分)
16.(1分)购物。
(1)买这三种商品一共需要多少元?
(2)买这三种商品一共需要多少元?
(3)妈妈带了500元,买了一部录音机和一辆自行车,应找回多少钱?
(4)妈妈带了500元,买了一部录音机和一辆自行车,应找回多少钱?
(5)买这三种商品一共需要多少元?
(6)妈妈带了500元,买了一部录音机和一辆自行车,应找回多少钱?
17.(1分)一张课桌135元,一把椅子65元。学校买来课桌和椅子共34套,一共花了多少钱?
18.(1分)小红买了5本相册,每本都是32页,每页可以插6张照片。小红家大约有1000张照片,5本相册能装下吗?
19.(1分)四年级有105个同学去看演出,演出的票价是每人12元,如果购买团体票每人只需8元,这样可以少付多少元?
20.(2分)一本《西游记》22元,一本《红楼梦》24元,一本《水浒传》28元,一本《三国演义》26元。
(1)买17本《红楼梦》和17本《三国演义》,带900元够吗?
(2)买13套这样的四大名著,一共需要多少元?
参考答案
一、直接写得数。
(共1题;共1分)
1-1、二、在横线上填适当的数。
(共5题;共5分)
2-1、3-1、4-1、5-1、6-1、三、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7-1、8-1、9-1、10-1、11-1、四、选择题。
(共2题;共2分)
12-1、13-1、五、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共1题;共1分)
14-1、六、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过来。
(共1题;共2分)
15-1、七、解决问题。
(共5题;共6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计划 篇7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草案
主备:范长军
副备:李继承
陈金玉 曹莉
叶楠楠
瞿小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练习五第1~5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学法指导:
观察发现,举例论证,归纳概括。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写。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能想出这么多方法来表示加法的交换律,通常我们是用a+b=b+a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其中a、b可以是任意数。
三、小组合作学习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解决第一个问题,发现了加法的交换律,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师:同学们先在下面做一做,点一名学生到前面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师:这位同学做的对吗?那它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先算的打上括号,还是这个算式,怎样算比较简便?(强调算式的书写顺序不变)
(学生说,老师写)我们给先算的打上括号(88+104)+96
88+(104+96)=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88+104)+96=88+(104+96)
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生:都是相同的数在相加,只是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结果相等。
61+48+32=61+(48+32)()(54+227)+73=54+(227+73)()315+88+12=315+(88+12)
()
五、小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计划 篇8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教科书P43例3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与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运算规律, 并能根据这一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运算规律。
四、教学难点:
学生能灵活运用简便计算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1)四则运算的顺序。(2)运算定律。(3)连减的简便计算。
2.原型:摆圆纸片,引出算式:24÷2÷312÷3÷2
3.探究的问题:
(1)如何把24个圆纸片连续等分?
(2)整理归纳: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口算练习。
317-65-35543-59-41436-157-43
2.切入内容: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那么连续除以两个数,又可以怎么算呢?
(二)探究与解决
探究:如何把24个圆纸片连续等分?
1.教师出示问题:
把24个圆片先平均分成2组,再把每组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怎样分?
(1)利用圆片独立动手操作,尝试解决。同时思考:怎么列式表示?
(2)展示汇报:可请两位同学演示操作分的过程,并说出每步思考过程、列式。教师根据汇报板书算式。
操作一:先求出每组多少圆片,再求每份多少圆片。算式:24÷2÷3 操作二:先求出两次一共分了多少份,再求每份多少圆片。算式:24÷(2×3)
(3)思考:以上两道算式:24÷2÷3与24÷(2×3)最后结果都表示什么?相等吗?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4÷2÷3=24÷(2×3)
(4)小结:把24个圆纸片连续等分,可以先等分2份再等分成3份,也可以先求出两次一共分成6份,然后一次分完。
2.补充事例,举一反三。
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再把每份中的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圆片?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思考、交流、展示得到用两种方法计算:
12÷3÷2 还可以12÷(3×2)
3.交流并归纳:
(1)结合算式,引导观察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4÷2÷3=24÷(2×3)
12÷3÷2=12÷(3×2)
(2)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互相补充与完善。
(3)教师根据汇报板书:“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4.尝试解决例题3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清已知条件与问题。
(2)学生独立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算法,说出先算什么。
方法(1):先算每组花了多少元。1250÷25÷5
方法(2):先算一共有多少棵。1250÷(25×5)
(4)比较两种算法,你认为哪种比较简便。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依次除以这两个数,或者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但是至于那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这道题用第二种方法最简便。
(三)训练与应用
1.完成第43页“做一做”第1题左边的两小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口算。说得数,然后说出口算的方法。
(1)81÷3÷3
(2)120÷12÷2
(3)240÷5÷24
(4)210÷(7×6)
(5)350÷(25×7)
3.完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自编一个可用连除计算的实际问题。
(1)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通过巡视,发现编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四)小结与提高
小学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教案 篇9
教者: 孙新安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简便计算第三课时乘、除法的灵活应用,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也是小学中段学生很难准确掌握的部分,更是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简便运算切实打下基础的铺垫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讨论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思考中发展自我。因此,我指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简便计算对于小学中段学生来说,简便计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简便算法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老师应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必要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理过程,从而解决其灵活之根本。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乘、除法的灵活应用。
(2)使学生在计算乘法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3)掌握乘、除法使用的算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分类比较等方法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独立观察、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乘、除的灵活应用的探索发现活动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便计算给我们数学中的计算带来的方便,激发热爱数学和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1)灵活应用运算定律。
(2)理解算理过程及算法。
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为基础,探究式学习法为主,结合目标教学法和讨论交流法
教学流程设计、导入
1、口答
分别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 c
减法性质
a-b-c=a-(b+c)
2、填空
24=4×()
25=()
÷ 4
32= 4×()
125=1000 ÷()
(二)、新授教学
1、教学例4
A、出示例4的插图和已知条件
提问?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明白“一打装”是指一筒12个
B、根据图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之
一、每幅羽毛球拍多少钱?
问题之
二、每只羽毛球拍多少钱? 问题之三、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问题之
四、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问题之
五、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问题之
六、买羽毛球拍比买羽毛球少花了多少钱?
C、尝试解答问题
(1)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解决不同的6个问题。
(2)每个小组交换问题解决。
(3)每个小组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案
(4)展示尝试结果
330 ÷ 5=66(元)
330 ÷÷
2=33(元)
或330 ÷(5 ×2)
25×12=300(个)
32×25=800(元)
330+32×25=330+800=1130(元)
62×25-330=470(元)
(5)教师评价学生:同学们答得很棒,老师想问问你们使用的算的方法还是用简算的方法,能告诉老师吗?
(6)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算理方法。
通过学生的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 例如在计算25×12时,把12写成4与3的乘积,目的是4个25的乘积是100,可得25×12=25×4×3=100×3=300,又如12×25=12×100 ÷ 4=1200 ÷ 4=300,是把25筒看成100筒,扩大到原来的4倍,为使积不变,再除以4.(7)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自主理解32×25的两种简便算法
(三)、课堂巩固练习
1用不同的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5×64
125×32
2、水果店有苹果72筐,每筐25千克。卖出一半后,还剩多少千克?(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教学反思:
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我精心设计了练习,由浅入深,不仅有层次,有坡度,而且环环相扣,有坡度,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均衡得到了发展,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情感得到了满足。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也有的知识经验,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独立思考、猜测验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 乘、除法的灵活应用的探索发现活动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对乘、除法的灵活应用的规律获得了真正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计算题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1、475+254+361 2、615+475+125 3、860-168+159 4、465+358-27 5、647-(85+265)
6、476+(65-29)7、154×8÷16 8、400÷25×75 9、16×25÷16×25 10、552÷69×8 11、600-120÷10
12、(600-120)÷10
13、(466-25×4)÷6
14、(43+32)÷(357-352)15、138+(27+48)÷25 16、56×19+25×8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1、368+2649+13512、89+101+111 3、24+127+476+573 4、400-273-127 5、327+(96-127)
6、72×98 7、442-103-142 8、999+99+9 9、67×5×2 10、25×(78×4)11、72×125 12、9000÷125÷8 13、400÷25 14、25×36 15、103×27 16、76×102 17、3600÷25÷4 18、99×35
19、(25+12)×420、56×27+27×44 21、56×99+5622、125×25×8×4 23、25×32×125 24、125×64
(1)(78+61)+39
(2)700-82-18
(3)348+163+242+410+537(4)125×47-47×25
(5)201×316
(6)374-205+226-95
(7)3000-999
(8)997×7+21
(9)87×470+870×53
(10)(55+55+55+55×5)×125
(11)125×(8+40)×25(12)99+49×99
(13)264×97+4×264
(14)454+999×999+545
(15)9999×36+6666×3×32
(16)124×38+65×124+76×110-76×7
(17)62×4+44×5+5×18
(18)3400-62×34-38×20-38×14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计划 篇10
65+73+135
357+288+143
272+68+28 129+235+171+165
17+145+23+35
999+99+9+3 6+7+8+102+103+104
9998+3+99+998+3+9 400-256-44
517-53-47
284-159-41 258-42-16
545-167-145
478-47-178 344-(144+37)
236-(177+36)236-(136-87)第2类:乘
45×4×5
×5×2
25×9×4 8×(125×13)
(250×125)×(4×8)88×125
72×125
125×64×25
42×125×8×5
25×4×88×125(12+50)×40
125×(40-4)
76×103 18×125
25×44
42×25 99×9
99×78
45×37+37×55
28×21+28×79
17×23-23×7 38×46+64×38
99×32+32
46+46×59 167×2+167×3+167×5
39×8+6×39-39×4 28×225-2×225-6×225
(42+25)×125+(18+15)×125
第3类:除
360÷4÷9
250÷5÷2
600÷12÷5
480÷5÷48
240÷5÷12 420÷35
2400÷25
7800÷125 第4类:加减混合
92+99
197+102 354-108 127-98
323+189-123
248-86+48
672-36+64(6467-832)+(1832-1467)
1530+(592-530)-192 第5类:乘除混合
960×46÷48
99000÷121×11
3702×38÷1234 640÷(16÷4)
1000÷(125÷4)第6类:加减乘除混合
(98+147)÷49
(230-23)÷23
(250-25)÷25 1736÷28+1064÷28
125×(860+240÷12)700+612÷12×4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08-0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反思08-29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08-14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09-27
四年级简便运算习题07-05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总结07-30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