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实录

2024-12-15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实录(通用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实录 篇1

《三角形分类》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点,分辨各类三角形。

2.在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3.在操作、思考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按照不同分类标准给三角形分类,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三角板、量角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纸片。【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生1: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生2: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角三角形。生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师: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三角形?

生:在好多地方都见过,例如课堂上用的三角尺,脖子上带的红领巾。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藏着三角形的景物图片,我们一起来找找看(投影出示一些带有三角形景物的图片,学生用手比划出发现的三角形)。

师:看到这么多三角形,你有什么感觉? 生1:怎么有这么多的三角形? 生2:三角形的种类可真多啊!

师:有这么多不同种类的三角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给三角形分分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2.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1)根据提示,引发思考。

师:老师选择了一些屏幕上出现的三角形放在材料袋里,请同学们给他们分分类,在操作之前我们来看看提示(投影出示):

A、你准备按什么标准来进行分类? B、可以把它们分成几类? C、每类三角形都有什么特点?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再小组讨论讨论,接着进行分类。(2)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分类活动中。当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很快就分好时,适机指出:“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同学很快就分好了,你们还能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来分类吗?”学生尝试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3)全班讨论、汇报交流。

师:现在哪一组同学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呢?(一组同学展示分类)师:先告诉大家你们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类的,分了几类?

生:我们组是按角分的,分了三类。

师:为了便于说明,请把你们组的分类结果贴到黑板上来好吗?(学生将手中的三角形按角分类贴到黑板上)板书:按角分

师:还有别的分类标准吗? 生:我们是按边分的。

师:分成几类?请把你们组的分类也贴到黑板上。(另一组学生将手中的三角形贴到黑板上)板书:按边分师:下面的同学,除了按角分和按边分,还有别的标准吗?

生:没有了。

师:请下面的同学认真观察,看看他们和你们分得一样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黑板上两种分类)按角分的同学能不能说说你们这样分类的理由或想法?

生:只要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就分到一类,有一个角是钝角的分到一起,三个角都是锐角的分到一起。

师:其他按角分的同学,觉得他们的理由充分吗? 生:充分。

师:按边分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思考的?

生:我们是按照三条边相不相等来分的,这一行三条边都相等就分到一类,只有两条边相等的分到第二类,最后三条边都不相等的分到一类。

(4)研究按角分的三角形。【学生观看学习微课视频《三角形按角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视频内容:

首先先来复习以前学过的三种常用的角:锐角小于90°;直角是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

那么,你能根据角的特点把这6个三角形分成三类,摆在方框内吗?赶快动手摆一摆吧!

来,一起把我们的想法整理整理:1号和6号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可以把他们放在第一类:2号和4号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可以把他们放在第二类:3号和5号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可以把他们放在第三类。

请你思考一下: 按角分的三角形,除了这三类,还有没有别的可能呢?我们可以再多找一些三角形验证我们的猜想。看,电线杆上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属于第二类,自行车的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属于第一类,铁架上的大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属于第三类,停车场的标志三个角都是锐角,也属于第一类。看来,三角形按角分,只能分成三类。那么你能给这三类分别起个名字吗?

我们一起来总结:三角形按角分成三类,三个角都是锐角,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是钝角三角形。

你学会了吗?做个小练习试试!我们一起来看看答案:锐角三角形有(3)(4)(5)、钝角三角形有(2),直角三角形有(1)。你做对了吗?如果做对了伸出大拇指夸夸自己。

简单的问题难不住你,我们向智慧岛出发。猜一猜被信封遮住的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哦,它是直角三角形!你猜对了吗?继续向下看:猜猜这次会是什么三角形?哦,是钝角三角形!你猜对了吗?还有一个信封,请看,这次又会是什么三角形?哦,它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还有可能是钝角三角形。这次你猜对了吗?如果猜对了,给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5)研究按边分的三角形。

师:我们再来研究按边分的三角形,第一类三角形三条边有什么特点? 生:三条边都不相等。

师:像这样的三角形我们就叫它一般三角形,也叫任意三角形(板书:一般三角形)师投影出示一个一般三角形:老师这也有一个这样的一般三角形,当有两条边相等的时候,就变成了黑板上第几类的三角形?

生:变成第二类的了。

师:这两条相等的边就叫做腰,起个名字吧? 生异口同声:等腰三角形。板书:等腰三角形。师:你觉得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生1:就是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

生2:还有一个就是对折后有两条边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

师:你太会想办法了!我们看看这两条腰之间的夹角叫顶角,剩下的两个叫底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藏着什么秘密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发现吧!

(学生活动,汇报结果: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师:如果三条边都相等了,就成了黑板上第几类的三角形?叫什么好? 生争先恐后回答:等边三角形。板书:等边三角形 师:符合什么条件的是等边三角形? 生:必须三条边都相等的才是等边三角形。

师:认识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你觉不觉得他们长得有点像啊,哪里像呢? 生:他们都有两条边相等。

师:你觉得等边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生:我觉得不是,因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而等边三角形要有三条边相等。师:等边三角形有三条边相等,等腰三角形只要满足有两条边相等就可以了。所以说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巩固拓展。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啊,我们按照角和边两种不同标准来给三角形分类,分的很准确。现在,有一些可爱的三角形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想请大家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大家愿意帮忙吗?出示练习题(教科书35页第4题)。

生1:锐角三角形有①⑥⑦,直角三角形有③⑧,钝角三角形有②④⑤。师:有不同的意见吗?还可以怎样分呢? 生:①⑥⑦是等腰三角形,⑦还是等边三角形。师:通过给这些三角形分类,你发现了什么?

生:⑦有很多名字: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师:观察得真认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同一个三角形可以归类在不同的集合图中。

(2)师:交了这么多三角形朋友,大家高兴吗?你能分别把它们画下来吗? 学生动手在点子图中设计,并上台展示。

4、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要和大家分享。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师:老师真高兴,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收获!真为你们骄傲,把掌声送给自己!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实录 篇2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看又一栋楼房正在建设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后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探究一: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为了表达方便可以分别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动手画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体现民主、探究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动手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适机插入冷笑话,老师想起了一个笑话,大家想听吗?笑话内容,有位生物老师组织了一个讨论,什么样的动物是人?于是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是人。”这时有一位同学“噗嗤”笑了起来,老师走到他的身边问他:“你为什么笑?”这位同学回答说:“按他说的,那我家的小狗狗也是人了,因为它也有两只眼睛。”生物老师又问:“那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人呢?”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没有尾巴的动物是人。”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不对,那按他说的,青蛙也是人了。”)

师:同学们,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个笑话,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回答问题要全面思考,不能以面概全,很显然同学们刚才给三角形下的概念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师:引导学生对照板书的关键词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再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自学、对比、争辩、判断、概括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了学生自学、概括的能力。】

3.三角形的特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它的定义。三角形有这么广泛的应用,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探究二: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操作:教师出具教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机插入与上台操作的学生的幽默对话)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课件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文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完成了两个探究活动,下面进入活动三,请大家看黑板。

(课件出示:探究三: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出示房屋的画面)

师:我们只要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知道了房顶的高度,那么这条线段叫什么,如何画呢?

(课件出示屋顶三角形的高的作图的画面)

(课件出示高和底的概念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三组底和高。

【设计意图:复习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板演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

小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信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知识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作业

1.回家观察家里哪儿有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画出第三类三角形的三条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实录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80—8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准备:3根小棒,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表格、每小组长10cm、6cm、5cm、4cm小棒一套。学具改成在透明纸上画的线,长度为10cm、6cm、5cm、4cm小棒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红领巾、帐篷、交通标志、斜拉桥夜景、金字塔。

师:这些图里面都有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三角形)

师:我们在低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认识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研学新知

(一)认识三角形

师:你能用小棒摆一个,再画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摆的和画的?(指一名)

师:大家看他摆的、画的怎么样?

师移动一下小棒,问:现在摆成的还是一个三角形吗?为什么?

师:这两个是不是三角形呢?为什么?

出示两个图形:(第一个三条线段没有围起来,第二个不是三条线段)

师生共同画三角形,注意:线段,首尾连起来,不能有缝隙。

师:通过刚才摆和画,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

学生回答,出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师: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指名说,师指着并板演,同位互相说一说。

师:为了区别方便,我们还可以给三角形起名字,用3个字母表

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是A、B、C,也可以是B、C、D„„,如果用A、B、C表示三个顶点的话,那这个三角形就叫三角形ABC。(课件演示)

师:给你画的三角形起一个名字。

指名展示,同位互相欣赏。

(二)三角形的特性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三角形,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我们做个实验来看一下。

学生拿出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拉一拉。

师:你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生举例,师课件展示。

(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师:是不是任意给你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呢?

生出现两种意见:能或不能。

师:谁说得对,我们来验证一下。

出示表格,师讲要求,学生小组动手摆,把结果填在表格里面。

指名汇报,师板演。

师:看来,任意选3根小棒,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围不成三角形。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和小棒的什么有关系?(长度)

师:我们可以把三根小棒看成是三角形的三条边。仔细观察,能

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比关系怎样?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比关系怎样?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师:谁来发表一下你们小组的看法?

指名汇报。

师:你们小组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一起验证)看来这两位同学说得真对。

师:谁还能再说一说?

指名说,同位互相说。

出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巩固运用

1、哪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为什么?(3cm、4cm、5cm)(2cm、2cm、6cm)(3cm、3cm、3cm)

2、想一想,填一填。

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13cm和17cm,表中哪个数据可能是这个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

3、把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可以怎样剪?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剪,然后实际验证,动手剪一剪。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修改说明:用这种学具操作可以更好的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减少操作过程中的误差

【课后反思】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学生对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为在生活中他们经常会接触到。本节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在角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给学生营造浓浓的探究氛围,给学生广阔的探究空间

关于三角形的认识,教材是安排先教学三角形的底和高,考虑到学生还没有接触到三角形的分类,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先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和三边关系。教材是从生活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再通过画一画、算一算、比一比探索出三角形三边之间任意两边之和一定要大于第三边,这是一种教学思路。我感觉到从生活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是比较贴近学生,但是在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以及寻求探究方法上学生的探究意识不易激发。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问题从任务中来。我让学生在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游戏中,产生思维冲突,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探究性问题不是教师提出来,而是在矛盾中,在行动中自然生成,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对于书上的生活情境,我们巧妙的放到推广应用环节,同样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价值。

二、以学生为主体,将生活经验数学化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内部动力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只有他们有了这种学习数学的欲望时,才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整节课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讲讲生活中哪里可以看到三角形?通过反馈,再提问这些地方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这样,切实调动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接着我引导学生提炼经验中的数学因素,使经验数学化,上升为数学知识。通过对经验的分离和提取,从推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学具的操作中,进一步得出三角形受力后不变形。

三、练习设计层层深入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练习:

1、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

2、选择第三条边的长度。

3、剪吸管。评价一节数学课,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练习得到的反馈。而学生之间参差不齐,为了能兼顾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我在练习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层层深入的原则,先是基础知识的练习;然后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发挥自己的智慧进行设计。每一道题都运用了本节课的知识,每一道题目的呈现方式又都不同。这样既能让后进生跟的上,又能让优等生吃得饱,从而让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四、存在的不足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实录 篇4

教学目标:

1. 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教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学生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课前准备:课件,涂色卡,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课!生齐:老师下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王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做一个小小的游戏,什么游戏呢?《猜颜色》的游戏,咱们看大屏幕,一会儿在大屏幕的右边会有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的圆,这些圆都有不同的颜色,都认识什么颜色?你看出什么颜色就大声地读出来,看谁看得准,读得快,好不好?

生齐:好!

课件出示下图(这样不行)拉长音了,声音要特别有力量 生齐读:红、黄、蓝、绿、红、黄„„ 师:下个个是什么颜色? 生1:蓝色。

师:好!我们来看一看对不对?(继续播放课件)真是蓝色呀!下一个呢?

生2:绿色。师:再下一个呢? 生3:红色。

师:一(4)班的同学真棒!猜一个对一个,真了不起!再来一个行不行?

生齐:行!

师:再给大家一些圆,也带着颜色,玩这一回呀!带颜色的圆重新出现,大家猜,准备!象刚才一样,开始!

课件出示下图

生齐:红、黄、蓝、绿„„

师:下一个你们猜是会是什么颜色?((继续播放课件)生:红色。

师:呀!没猜对吧!刚夸你们棒,结果又猜不对了,再猜下一。(学同们各有说法),看来这些圆有点奇怪,都是带颜色的圆,都是红、黄、蓝、绿,为什么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猜得那么准,猜一个对一个,可是第二次再出现的时候,怎么猜也不容易猜对呢?什么原因啊?

能说说吗?

生1:因为第一次出现只有一个,第二次出现有两个„„ 生2:因为第二次出现变化很大。生3:因为第二次搞乱了。师:有点道理,那第一行乱不乱? 生3:不乱。

师:那我们就把不乱的这种变化情况用一个词来说明,这个词叫做“规律”,“规律”很重要,正是因为第一次出现的圆是有“规律”的,所以一猜就准,而第二次出现时很乱,是没有“规律”的,所以总是猜不准,你们说“规律”重要吗?

生齐:重要。

师:所以今天王老师就和同学们来上一节课,叫“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师:你们会找规律规律吗?我们先到幼儿园找一找,看你们能不能找到规律,(课件出示主题图)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在举行联欢会呢!他们用彩旗、彩花、彩灯精心地打扮了教室,高兴地围成圆圈又唱又跳,仔细观察这幅图,有规律吗?

问:有规律吗? 生齐:有。

1、彩旗

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1:红旗、黄旗、红旗、黄旗、、、、、生2:先是红旗、黄旗(又有)红旗、黄旗„„(师:谁能再说简炼点,它有什么样的规律?)

师:很好!我特别喜欢生2说的一个词,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说红旗、黄旗以后(又有)红旗、黄旗。“又有”是什么意思呢?

生:一样(一模一样)的意思。师:谁与谁一样(一模一样)啊? 生:后面跟前面的一样。

师:后面的什么和前面的什么一样(一模一样)啊?

生:后面出现的红旗、黄旗和前面出现的红旗、黄旗一样(一模一样)。

师:说得很好,那我们就把前面第一次出现的一面红旗和一面黄旗叫做“一组”。看屏幕,我用圆圈圈出来表示他们是“一组”。板书:一组。

后面也是一组一组地,那么第二组和第一组一样吗?第三组、、、师:我们把后面出现的图形跟前面图形一模一样的这种方式叫做“重复现出现”。(板书:重复出现),齐读:(板书:重复出现)

2、彩花

师:来,我们再看看漂亮的花有什么规律? 生:绿花、紫花、绿花、紫花„„

师:绿花、紫花叫一什么来?看屏幕,王老师把他俩圈起来表示他俩是一组。

师:谁能说说这行花,谁在重复出现呢? 生1:绿花、紫花重复出现。师:说得真好

我们试试把规律读出来(屏幕出示下图)边出现学生边读。生齐读:绿花、紫花、绿花、紫花、师:停,这样读声音太平,不容易听出谁与谁是一组的,有什么办法让人一听就能听出绿花和紫花是一组的呢?看谁有什么创意?

1生:绿花、紫花(停)绿花、紫花(停)„„

师:听出来了吗?他在“一组”和“一组”之间干什么呀? 生:停顿一下。

(师:王老师出个建议,咱们读完一组,稍停一下,再读下一组好不好,)预备,开始!

生齐读:绿花、紫花(停)绿花、紫花(停)„„ 师:这样规律就听地很清楚了,真棒!

3、花灯

师:花灯有什么规律呢?把规律读出来

生齐读:紫灯笼、黄灯笼、紫灯笼、黄灯笼、、、、、、师:谁和谁是一组,谁在“重复现出现”?

紫灯笼、黄灯笼是一组,紫灯笼、黄灯笼重复现出现,也可以简单地说:紫灯笼、黄灯笼是一组,在重复现出现。

4、小朋友

师:下一个是谁?我们把他读出来吧。把规律读对了她就出现了

生齐读:女孩、男孩、女孩、男孩、、、、、、、再往后呢? 师:同学们把规律读对了,我们把它请出来把(点)。师:谁和谁是一组,谁在“重复现出现”? 生:女孩、男孩、是一组,在重复出现。

师:好了,很好!找规律还没有完呢!我们刚才找到的是比较简单的容易看出来的,现在找难的了,请看屏幕。(屏幕出示下图)屏幕出示下图)

生:3个图形是一组

师:同意吗?同意的请做坐好 师:读一读

生齐读:蛋糕、汉堡包、冰琪林(停)蛋糕、汉堡包、冰琪林(停)„„ 师:王老师有个问题,谁在重复出现呢?(看屏幕)果然是(屏幕出示下图)

生1:红、红、蓝重复出现。

师:说得真好,咱们一起读一读,开始!(可以越来越快)生齐读:红、红、蓝(停)红、红、蓝(停)„„师:要还有呢?、、、、、、、师:谁是一组的?谁是重复出现的?

小结:同学们,会找规律了吗?咱班的同学真了不起,这么快就学会了找规律,找规律时,我们都是首先发现一组,特别是第一组,第一组看清楚了,后面都是重复出现的,对不对?但是我还想说,同学们,人们找规律都不是为了找规律而找规律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们找到规律以后利用规律去解决一些问题,所以找规律的目的是为了用

规律,(板书:用规律)看谁能用学到的规律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请看屏幕,(屏幕出示下图)

1、接着往下摆

师:上面有什么呀?把汉堡、冰激凌圈起来是什么意思啊? 生:汉堡、冰激凌是一组,会重复出现。师:同学们真棒都会猜了,那第二组是:(一二)

2、这一行中有猪八戒、西瓜还有“?”,请同学们好好观察“?”号的后面应该藏着什么?

师:我说一、二,大家一齐说“打开”,我就把问号“打开”看看“?”号后面藏着的究竟是什么图形,准备,一、二。

师:请说说你找到什么样的规律,才可以正确地找到“?”号后面藏的是什么图形?

生:两块西瓜

师:观察这一组时“?”号后面藏的是什么图形?他会观察前面,观察前面就是观察第一组或第二组。真棒!

3、(课件)这一行有猴子、香蕉、梨;猴子、“?”、梨;“?”、香蕉、梨,请同学们好好观察,好好想一想第1个“?”号的后面应该藏着什么图形?

学生讨论,各有各的说法。

师:我说一、二,大家一齐说“打开”,我就把问号“打开”看看“?”

号后面藏着的究竟是什么图形,准备,一、二。

生齐:打开。(屏幕出示下图)师:第2个“?”呢?

师:我说一、二,大家一齐说“打开”,是什么?(猴子)师:哎?为什么第一个“?”是香蕉,第2个“?”却是猴子呢? 生:看前面的。

师:说说看前面的哪几个图形?

生:猴子、香蕉、梨是一组的。它们重复出现 师:好,说得好

(二)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动作中的规律

师:大家刚才学习找规律,用规律都很积极认真,现在有点累了吧!我们来做个律动吧,动作:拍手(两次慢三次快)„„从刚才的动作中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动作中有规律。

师:你发现哪些动作有规律?能做一做给大家看吗?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拍手(两次慢三次快)为一组,后面重复出现.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真了不起!

2、声音中的规律

王老师说一些词,你能不能发现王老师词的规律,如果发现规律就跟着读读下去:(1)白天、黑夜、白天、黑夜、、、、谁在重复出现?

(2)口号:1234

3、看来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还有很多,你发现了吗?(1)图片:斑马,你怎么知道是斑马?热带鱼(2)有规律的事物还有哪些?说一说(3)请看王老师搜集的有规律的图片

师: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规律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美的图片,那大家想不想也用规律创造出漂亮的图画呢?

(三)创造规律

1、师:老师这儿有一排花(发练习纸),大家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按你们喜欢的规律涂色,看谁设计的最飘亮!

2、学生认真设计并涂色,师巡视观察,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

3、师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其他生找出规律并叙述规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开心吗?为什么? 生:我学会了找规律。生:我知道怎样用规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实录 篇5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8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给三角形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并能正确辨认这些三角形,认识直角三角形斜边与直角边的关系。

2、在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在操作思考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够按不同的标准给三角形分类,并认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三角形按角分不重复、不遗漏。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随便交流一下。以前来过这儿上课吗?今天一共来了多少个同学?如果我想把在座的同学分为两组的话,大家觉得可以怎么分?

生:男生一组,女生一组? 师: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生:性别

师:按性别来分,可以吗?那好,请男生组的同学起立,女生组的同学起立。没站过的同学请举手,站两次的同学请举手? 师:还可以怎么分? 生说其他的标准,学生起立。

师:老师也来分一分,男生一组,左边一组。生:不可以。师:为什么?

生:这样就会有重复的,还有漏掉的

师:是这样吗?咱们来看一看,男生组同学起立,左边组同学起立,站两次的同学请举手,没站过的同学请举手。看来这样分组行不行?

师:好了,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了分组,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并且在分组的时候还要注意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复习旧知,初步感知分类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几位老朋友,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3个角:直角、锐角、钝角)

是什么?(生:角)

还记得他们分别是什么角吗?来,一起喊出他们的名字 生回答,课件出示名字

师:下面,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了,注意看,变!(课件:三个角变成三角形)

师:现在他们变成了什么?(生:三角形)对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三条边、三个角、稳定性、三边关系等 师:看来大家对于我们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三角形。那除了这三个三角形,还有许许多多的三角形,(课件出示许多三角形)要想更好地研究每个三角形的特点,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把它们分分类。(2)设疑激思,引出研究的课题

师:分分类?这可是一种研究问题的好方法。

那应该怎样分呢?分完后每类三角形又有什么特点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给三角形分分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小组合作、自主分类

1、确定分类标准。

师(过渡语):要分类,我们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板书:确定标准),大家觉得我们可以按什么标准给这些三角形分类呢?

生:可能会说出按颜色、大小分等

当学生说出按大小来分时,师进一步问:按大小怎么分?

师:大家觉得他的这个办法可以吗?(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按大小分的标准不是很明确,所以不太合适)。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生:按角的特点分)

师:按角的特点分,还可以怎样分?(生:按边分)

师: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三角形,确定不同的分类标准,其中按颜色分我们在低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接下来我们主要研究按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来进行分类,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按角分。(板书:按角分)

2、明确要求。

为了便于操作和交流,老师先从这些三角形当中任意选了六个三角形来进行研究,并给它们标上了序号(课件出示带序号的六个三角形),在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也装着这样的一组三角形,等一会,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合作,共同把它们分分类,不过,在操作以前,请大家注意这样几点要求,请看大屏幕:

(1)仔细观察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小组交流,该如何分类。(2)把分类的结果和每类三角形角的特点记录在作业纸

(一)的表格中。

(3)每个小组选两名同学做好汇报准备。

明白了吗?好,现在把学具袋里的三角形倒在桌面上,开始吧。

3、学生小组合作,给三角形分类,教师板贴三角形后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4、全班交流

师:分好的小组同学请坐好。老师发现同学们合作的非常好,哪个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小组分类的结果。

(指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分类,一名同学在投影下展示作业纸并汇报,另一名同学用黑板上的三角形演示分类结果。)

师:大家分类的结果和他们小组一样吗?谁还有补充?

(二)探究三角形按角分类后的特征。

1、回顾活动过程,进一步感知每类三角形的特征。师(过渡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的研究过程。刚才大家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把这六个三角形分成了这样的三类。(课件演示:六个三角形分到表格中。)并且逐类分析出了它们的特点。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第一类三角形的三个角有什么特点呢?,生:一个直角,两个锐角。(课件出示)

第二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又是什么角呢? 生:一个钝角,两个锐角。(课件显示)师:那第三类呢? 生:它们的三个角都是锐角(课件出示:三个角都是锐角)

2、结合每类三角形的特征,给三角形起名字

师:那现在你能不能结合这三类三角形角的特点分别给它们起一个名字呢?

这么快就想好了,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的三角形,你打算给它起一个什么名字。

生:直角三角形

师:为什么叫直角三角形?说说你的想法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这样的三角形就叫直角三角形。(板贴:直角三角形)

那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的三角形你打算给它起一个什么名字呢? 生:钝角三角形

师:说说你的理由。大家同意吗?(板贴:钝角三角形)

师: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生:锐角三角形。(板贴:锐角三角形)

2、由点到面,通过归类引导,感知三角形按角分类的不重复,不遗漏。师:好了,同学们,刚才我们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把这6个三角形分成了这样的三类,不过,除了这6个三角形,刚才我们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三角形,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按角分都属于这三类呢?还会不会有其他类型的三角形呢?

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现在,请同学们来想象一下,如果在这张纸上出现了一个三角形,它也会有三个角对吧?,现在请大家大胆猜想一下,它的三个角可能会是什么角呢?

生猜测:有可能三个角都是锐角。

师:三个角都是锐角,那这样的三角形这里有吗?(指黑板)属于哪一类?

还会有什么可能? 生: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师: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的三角形这里有吗?属于哪一类? 还有什么可能?

生: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师:有这样的可能吗?这样的三角形我们这里有吗?属于第几类?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能?

学生可能会猜出: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或者两个直角,一个锐角,两个钝角,一个锐角。)

师:(以第一种情况为例)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这样的三角形这里有吗?

生:没有

师:你真不简单,想出了一个我们这里没有的三角形。那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三角形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这样,请大家在纸上画一个这样的三角形。

学生画三角形

师:画好了吗?大家有什么发现吗? 生:这样的三角形画不出来。

师:为什么画不出来?(学生说理由)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一个直角,一个钝角),老师先画了一个直角又画了一个钝角,大家看能不能组成三角形。(生:不能)看来有没有这样的三角形?

不过我们还是要谢谢大胆提出猜想的这位同学,因为他的猜测让我们对三角形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老师建议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师:那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同时有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那会不会同时有两个直角呢?会不会有两个钝角呢?

生:不可能 师: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说理由,师:(课件演示)是这样吗?能不能组成三角形? 师: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了一个直角,那么另外的两个角一定是?(生:锐角)那它就属于哪一类?(生:直角三角形)如果有了一个钝角,另外两个角呢?(生:一定 是锐角)那它就属于?(生:钝角三角形)

师:看来,三角形按角分,只能分成这三类。(画括号)

3、概括每类三角形的定义,进一步认识各类三角形。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对这三类三角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那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吗?(板贴:直角三角形)

生: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板贴:钝角三角形)生: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师: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哦,那要这么说的话,就简单了,有一个锐角的三角形就叫锐角三角形。(板贴:锐角三角形)

生:不对,应该是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才叫锐角三角形。师: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所有的三角形中都有锐角,只说一个锐角不能就是锐角三角形。师:谢谢你,应该是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这回老师说对了吗?

师:如果,我们把三角形看成一个大家庭的话,里面就住着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样的三个小家庭。(显示集合图)。

4、概括每类三角形的定义,进一步认识各类三角形。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对这三类三角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那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吗?生: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生: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师: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哦,那要这么说的话,就简单了,有一个锐角的三角形就叫锐角三角形。

生:不对,应该是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才叫锐角三角形。师: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所有的三角形中都有锐角,只说一个锐角不能就是锐角三角形。师:谢谢你,应该是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这回老师说对了吗?

师:如果,我们把三角形看成一个大家庭的话,里面就住着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样的三个小家庭。(显示集合图)。

(三)认识直角三角形的特征

(1)师:接下来我们再来重点研究一下直角三角形。(课件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

师: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它的三条边还有自己的名字呢?其中,组成直角的这两条边(课件闪动)叫直角边,(课件出示:直角边)直角所对着的这条边(课件闪动)叫斜边?(课件出示:斜边)其实,它的斜边和直角边之间还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秘密呢?想知道吗?(2)师:那好,等一会请每位同学都任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并快速的测量出它的斜边和每条直角边的长度,汇报给组长,组长记录在作业纸二的表格中,然后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小组交流,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3)学生小组活动(4)集体汇报。

指两个小组的同学在投影下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课件显示: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任意一条直角边。生齐读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认三角形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认识了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这三类,并且知道了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那现在如果你看到一个三角形,能快速地说出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那好,注意看大屏幕,如果你认识它,就大声说出它的名字。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第一个三角形,学生齐声:锐角三角形。师:真是异口同声呀。(课件出示:锐角三角形)好,准备好,我们接着看

课件出示一个近似于直角的钝角三角形,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师:我好像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有的同学说是直角三角形,有的说是钝角三角形。到底是什么三角形呢?你有什么准确的方法吗?

生:可以测量一下。师:用什么量 生:用量角器量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

师:这个方法怎么样?那好,我们就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量一量。(课件出示三角板)是什么三角形? 生:钝角三角形。(课件显示:钝角三角形)师:还有最后一个三角形,注意看好了 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生:直角三角形。

师:是不是呢?我们再来验证一下。(课件出示三角板)同学们眼力不错,果然是直角三角形。(课件出示)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很会学习,当我们用目测不能准确地判断出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的时侯,可以借助工具来测量一下,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猜三角形

(1)师:现在,老师要增加一点难度了。大家看,这个三角形只露出了一个角,它是什么三角形呢?

生:直角三角形。

师:确定吗?你只看到了这个三角形中的一个角,怎么就知道它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呢?

好,我们一起来看,果然是直角三角形

(2)露出一个钝角。

师:我们继续看,还是露出一个角,什么三角形? 生:钝角三角形

师:确定吗?好,我们来看。又猜对了(3)露出一个锐角。

师:老师这里还有,这又是一个什么三角形。生:锐角三角形

师:确定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预设一)生:还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师:说说你的想法。生说理由。

师:大家觉得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好,我们来看。(出示不同的三角形)(预设二)生:确定。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钝角三角形)哎,是钝角三角形,大家猜错了。想一想:为什么会猜错呢?

生:这三种三角形中都有锐角,因此看到一个锐角不能确定就是锐角三角形,还有可能是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课件出示)

(4)露出一个锐角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这三种三角形的特点认识的非常到位了,我们再来看,这个三角形又露出一个锐角,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吗?如果老师告诉你露出的这个锐角是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现在你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了吗?

生:锐角三角形 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看来,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什么角,这个三角形就是什么三角形,是这样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学生回顾

师:不知不觉,一节课马上就要过去了,相信同学们都有很多收获想和大家分享,谁愿意来说一说你的收获?

2、教师梳理,渗透分类思想,总结分类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实录 篇6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令人感动的事。今天,老师给你们

带来这样一个故事,请看大屏幕,看完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

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8课《将心比心》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

齐读课题

师:有了目标的指导学习才能更高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师:下面我们先来和课文中的词语交个朋友吧

师: 词语掌握的挺扎实,相信课文一定难不倒大家。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多读几遍,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师:那两件事?

师: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温暖)

师:你说的正是我想的。这两件事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到温暖了你的心呢?(选择其中的一件事边默读边在温暖了你的心的地方做上记号。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画出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1.“有一次她去商店前面的阿姨推开沉重的门,一直等到他跟张来才松开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我觉得这位阿姨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划一划: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推着沉重的大门: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大门很重很费力气,阿姨的胳膊很累但阿姨一直拉着。

如果不一直拉着门会怎样?

如果不拉着大门一旦松手,大门就会撞到后面的人。

这位阿姨虽然胳膊很累但她首先想到的是(别人)多么善良的阿姨呀!如果你是这位陌生的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2)师:还有哪儿让你很温暖? 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师:是呀:这也就所谓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板书 师:是啊,这位阿姨用行动关爱着身边的老人,让我们一起以深情的朗读来赞美这位高尚的阿姨。

师:让高尚的阿姨学习,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要为老人做什么? 师:对,真是懂事的孩子。

师:听了同学们能用感恩的心去关心爱护身边的人老师很温暖。师?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温暖? 母亲的举动温暖了我 师?请你读出相关语句

2.“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师:当时,我是怎么做的?那母亲又是怎么做的?读出相关语句

(3)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4)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

(5)同学们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当时我和母亲对那位护士进行了责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看来后果相当的严重还好我们没有这样反而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3.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不简单?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师:还画出了什么地方和大家交流一下:

4.“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1)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

(2)现在我的心里充满的是温暖与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3)这是,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我激动地想:“---------------。”

师:这一撇一捺,“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关注老人,关爱孩子,他们是这个社会的弱者,我们伸出双手予以扶助,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这样想:(“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文中的母亲这样想:(“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课文学完了,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谁来说说现在你对将心比心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实录 篇7

刘咏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3页例4及85页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1.能够按三角形的内角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掌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2.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精神。

5.通过多样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法,比较法及动手实践法探索新知。

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的分类方法,会按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和它们相互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记录表两份,学具袋每组一个(内装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卡片各两张,并标上序号①②③④⑤⑥如下图所示,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三条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学具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量角器,一把直尺,每组一个长方形纸或平行四边形纸。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复习。

教师: 我们学过哪几种角?下面是哪几种角?多媒体出示如下几个角:

教师课件演示由三角形三个顶点连起来得到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

2 引入新知:三角形的分类并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验,探究三角形的角的特征。

1.实验研究,操作感知,按角把三角形分类。

(1)谈话: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操作,探究三角形的特征。把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6个三角形和表格拿出来,四人一组合作,一人记录,其它三人用量角器测量每个角的度数,把结果记录表中。

(2)学生操作,填写实验记录表

图号 三个角的度数  锐角个数 直角

个数 钝角

个数

∠1 ∠2 ∠3

1

2

3

4

5

6

(3)学生展示交流:

提问 :通过探索,你们发现了什么?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有的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有的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有的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介绍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板书: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2,探究三类三有形的关系:

教师:你们能用学过的方法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1)介绍用集合图来表示

三角形

(2)让学生说说对集合图的理解。

(3)师小结:把三角形作为一个整体,上面的每种三角形是它的一部分,所以可以用集合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探究三角形边的特征。

1操作感知。

(1)用直尺测量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并作好记录。

图 号 三条边的长度

AB边 AC边 BC边

1

2

3

4

5

6

(2小组交流发现,通过测量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能根据三条边的关系给它们分分类吗?

(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有的三角形三条边相等,有的两条边相等,还有的三条边都不相等。

(4)根据学生汇报的教师揭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介绍它们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2.探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1)学生观察这两种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有什么发现?

(2)汇报发现: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每

个内角都是60度。

3.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见过这些三角形?

(2) 课件出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4.学生自己阅读数学书83和84页相关内容。

三.智勇大闯关

第一关:游戏大挑战。

(1)教师任意说一个三角形,学生以最快的速度从桌上举起,动作又准又快的为该组加10分,看看哪组分最高。

(2)老师任意拿三角形,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说出老师拿的是哪种三角形,同样最快的加10分,比比哪组分最高。

第二关:  火眼猜猜看。

老师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用纸挡住两个角,让学生根据露在外面的一个角,猜 猜这个三角形是哪种三角形,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只露出一个锐角;

只露出一个直角;

只露出一个钝角。

第三关: 趣味填一填。(投影出示下图)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第四关:动手大比拼。

谁 能用一张长方纸或平行四边形纸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学生操作。

交流:你们是怎么剪的?

五.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实录 篇8

xiaoxue.xuekeedu.com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要求教师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票据这个内容,在教材练习中三次呈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也比较感兴趣,可是教材中的内容仅限于计算,能不能让学生既巩固计算又能学到其他领域的有关知识呢?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课——“票据中的数学”。我先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收集各种票据,并且自己去猜测探索,发现分析票据中的数学问题,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

1.在调查、分析、想象等学习活动中,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

1.能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习兴趣;

2.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小品轻松轻松!好不好?

(播放高秀敏小品“将心比心”片段。)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小品有什么感受?

生:以后买什么东西,一定要索取发票。

师:票据虽小,但它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凭证。同学们,在这个小小的发票中,有没有数学问题呢?(有。)课前我们共同确立了一个研究主题——“票据中的数学”。(投影出示题目。)谁来说一说,你们发现票据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生:出租车发票中有时间、车号、单价、里程。

生:我补充,还有电话号码,便于和出租车司机联系。

生:超市中的购物小票中有单价、数量、总价。

生:手机交费票据中还有编码、序号。

„„„„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结合手中的票据深入地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提出新的问题。一会儿我们共同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汇报:

生:我们组对学校的杂费票据很感兴趣。这上面有时间、姓名,还有金额,一年是80元。我们学校大约有5 000人,那一共就是40万元,这笔收入可不少啊!

师:你可真敢估算。老师告诉你,我们小学可没有这么多人。(出示学校的实际人数。)同学们用计算器帮他算一算,我们小学一年收杂费多少元。

生:276 960元。

师:20多万元,不少哇!你们知道这笔钱怎么用吗?

生:用于学校建设、教师开支等。

xiaoxue.xuekeedu.com

师:老师的工资是由国家财政支出的,和这笔钱没有关系。(出示学校一年中几项支出明细表。)同学们算一算,仅这几项支出是多少钱?

生:351 795元。

师:同学们看到这两个数字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们交的杂费与学校的支出相差很多。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短短几分钟的计算,对我们学校的财务支出有了进一步地了解。看看其他组同学还有没有不同信息?

生:我们组对出租车票据很感兴趣,但我们有个问题:这两张出租车票子,单价一样,里程一个是3.1km、另一个是3.4km,可是总价却是一样的,这是为什么?

师:有知道的吗?

生:我知道,这是因为出租车超过基本里程之后,就要按里程加钱,但计价器是每500米一跳表。这里3.0km跳表之后,应该3.5再跳。所以,3.1km与3.4km的价钱是一样的。

师:啊!你刚才提到基本里程,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基本里程就是3km起价费,我们市内的起价费有两种:7元或8元。3km里以内,不按单价计算。

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还有没有问题?

生:我的票据上的单价是2.28元;而其他票据上的单价一般都是1.60元、1.90元。

生:老师我的单价是2.85元。这是为什么?

生:我知道为什么。我昨天向一位出租车司机叔叔了解时,他告诉我,超出12公里以上要加收50%的空驶费;另外,22∶00——6∶00之间,加收20%的夜补,所以单价就不同。

师:50%是多少?(一半。)也就是单价的一半。我们以1.90元为例,1.90+1.90×0.5=2.85(元)。1.90+1.90×0.2=2.28(元)。

师:看来,出租车的单价是和什么有关的?(里程、时间。)

师:出租车价钱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来算一算好不好?(出示26.4km,总价是66元的票据。)

(课件演示:8+1.90×9+2.85×14.4=66.14元。)

师:出租车计价时,采用的是“舍零取整”所以,差1、2元钱是正常的。还有没有汇报其他信息的?

生:我们组对饭店的发票感兴趣,可是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要开发票呢?

师:有知道的吗?

生:我认为有两点:1.它是一个凭证,如果吃坏了肚子,可以凭发票去找它;2.给国家缴税。

师:你同意吗?(同意。)那怎么缴税呀?

生:我妈妈告诉我,发票有两种:甲类和丙类。丙类发票按9.2%缴税;甲类发票要加计20%,再按9.2%缴税。

师:我们就以大众消费的丙类发票为例,你能说一说,具体怎么缴税吗?

生:比如说,100元一张的,一本有50张,需要缴460元。

师:同学们算一算,一张缴纳税款多少钱?(460÷50=9.2。)100元就要缴9.2元的税。

三、联系实际,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平时和家人出去吃饭吗?我们来算一笔账好不好?假设我们都不要发票,看会给国家的税收带来多大的损失。

师:假设每个月每家消费200元,算一算这200元商家应缴税多少元?(9.2×2=18.xiaoxue.xuekeedu.com

元。)

师:我们班有66名同学,就有66个家庭,根据这条信息看看66个家庭一个月缴税多少元?(18.4×66=1214.4元。)

师:全校有5 400个家庭又是多少呢?(18.4×5 400=99 360元)

师:如果都不要发票,就会有这么多税收流失,你们知道税收有什么作用吗?

生:城市建设、国防建设、科技发展、义务教育、救济灾区……

师: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税收为人民。你们有没有遇到人为不给发票的?

生:有的商家送东西,不给发票。

生:还有的商家给打折。

生:还有的商家就是不给,说现在没有,明天再取。

师:你们认为这样谁占便宜啦?

生:我们占便宜,国家亏了。

师:你们想一想,税收受到损失,刚才提到的支援国家建设、科技发展、义务教育等工作还能顺利进行吗?(不能。)你们还能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吗?真正吃亏的是谁呀?还是我们。所以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义务和责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怎样计算出租车的价钱。

生:我对税收的意义有了更深地了解。

生:下次吃饭,我一定要发票。不让老板偷税漏税。

…………

简评:

《数学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思维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亲身实践、体验收获

本教学设计,教师注意创设学习情境,首先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发现票据中的数学问题。学生亲身经历调查过程,通过调查所得到的收获丰富多彩。这一收获是课堂中无法得到的!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教师观念的转变与角色的转变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组织者:不仅体现在课内,更多的是体现在课外。

引导者: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对于这种课型,教师要全面进行指导,尤其是思维不活跃的学生,教师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指导:个别引导和资源共享。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实录 篇9

教师:张宝颜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这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对于这学期的工作情况来看,我想说的太多,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让我明白我的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现在我对本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中作如下反思:

四则运算 教学反思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学生错误: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空间: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 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已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反思内容: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行验算。基本能够灵活运用。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的考验,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单元刚开始的教学效果真的是特别差,学生交来的课后作业错误满篇,平时麻利的对号此刻却再也难以画上去。一节课时间过去了,作业没批两本,自己却感到头昏脑胀,哎,怎么会这样?说实在的,对这一个单元从思想上我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心想,小数对学生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他们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应该没有问题。哪知道,实际上原不是这么回事。本单元看似容易,实则难点一大堆。小数的意义、性质上是很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问之知道,但运用缺乏灵活性。变换练习题题型,学生马上无所适从。通过和同事的交流,我们认为,首先要慢下来,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第二,针对问题,一点一点讲清讲透,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 训练。第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整理,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一个个消灭掉。后来的几次课,我依计而行。果然作业效果有了很大改观。批改起来也顺畅多了。单元检测在即,我想对本单元的问题再做一个小结,帮助大家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三角形》教学反思

近日教学了四年级三角形一节的知识,认为有很多知识点位可以进行探究教学,如: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内角的和等。但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准备好师生所需的探究材料和演示材料,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会影响探究结果的不当的.甚至错误的探究或操作方法要能做出充分的预料,并在探究前予以排除,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如在让学生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初上这节时我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了三组探究材料:

(6 7 8)、(4 5

9)、(3 6 10),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这三组材料分别摆成一个三角形,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结果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得出均能摆成三角形,课堂上我通过巡视发现这部分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出现了差异,他们在操作时是将每相邻的两根小棒的端点靠在一起,而不是将两个端点重叠在一起,这样由于这些学生操作方法的不当而造成了探究结果的不同,借此机会我适时的教育学生掌握和应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育他们要重视对科学的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第二堂在另一个班上这节内容时,在探究活动前,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用小棒摆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我请了一名同学展示自己的想法,让全体学生达成了操作方法上的共识,再分组进行探究,效果较好。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的:

1、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看、想、问、做

2、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张扬个性。

3、评价形式多样化,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上一篇:20220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下一篇: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