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2024-06-27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精选9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8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给三角形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并能正确辨认这些三角形,认识直角三角形斜边与直角边的关系。

2、在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在操作思考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够按不同的标准给三角形分类,并认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三角形按角分不重复、不遗漏。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随便交流一下。以前来过这儿上课吗?今天一共来了多少个同学?如果我想把在座的同学分为两组的话,大家觉得可以怎么分?

生:男生一组,女生一组? 师: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生:性别

师:按性别来分,可以吗?那好,请男生组的同学起立,女生组的同学起立。没站过的同学请举手,站两次的同学请举手? 师:还可以怎么分? 生说其他的标准,学生起立。

师:老师也来分一分,男生一组,左边一组。生:不可以。师:为什么?

生:这样就会有重复的,还有漏掉的

师:是这样吗?咱们来看一看,男生组同学起立,左边组同学起立,站两次的同学请举手,没站过的同学请举手。看来这样分组行不行?

师:好了,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了分组,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并且在分组的时候还要注意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复习旧知,初步感知分类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几位老朋友,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3个角:直角、锐角、钝角)

是什么?(生:角)

还记得他们分别是什么角吗?来,一起喊出他们的名字 生回答,课件出示名字

师:下面,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了,注意看,变!(课件:三个角变成三角形)

师:现在他们变成了什么?(生:三角形)对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三条边、三个角、稳定性、三边关系等 师:看来大家对于我们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三角形。那除了这三个三角形,还有许许多多的三角形,(课件出示许多三角形)要想更好地研究每个三角形的特点,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把它们分分类。(2)设疑激思,引出研究的课题

师:分分类?这可是一种研究问题的好方法。

那应该怎样分呢?分完后每类三角形又有什么特点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给三角形分分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小组合作、自主分类

1、确定分类标准。

师(过渡语):要分类,我们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板书:确定标准),大家觉得我们可以按什么标准给这些三角形分类呢?

生:可能会说出按颜色、大小分等

当学生说出按大小来分时,师进一步问:按大小怎么分?

师:大家觉得他的这个办法可以吗?(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按大小分的标准不是很明确,所以不太合适)。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生:按角的特点分)

师:按角的特点分,还可以怎样分?(生:按边分)

师: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三角形,确定不同的分类标准,其中按颜色分我们在低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接下来我们主要研究按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来进行分类,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按角分。(板书:按角分)

2、明确要求。

为了便于操作和交流,老师先从这些三角形当中任意选了六个三角形来进行研究,并给它们标上了序号(课件出示带序号的六个三角形),在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也装着这样的一组三角形,等一会,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合作,共同把它们分分类,不过,在操作以前,请大家注意这样几点要求,请看大屏幕:

(1)仔细观察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小组交流,该如何分类。(2)把分类的结果和每类三角形角的特点记录在作业纸

(一)的表格中。

(3)每个小组选两名同学做好汇报准备。

明白了吗?好,现在把学具袋里的三角形倒在桌面上,开始吧。

3、学生小组合作,给三角形分类,教师板贴三角形后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4、全班交流

师:分好的小组同学请坐好。老师发现同学们合作的非常好,哪个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小组分类的结果。

(指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分类,一名同学在投影下展示作业纸并汇报,另一名同学用黑板上的三角形演示分类结果。)

师:大家分类的结果和他们小组一样吗?谁还有补充?

(二)探究三角形按角分类后的特征。

1、回顾活动过程,进一步感知每类三角形的特征。师(过渡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的研究过程。刚才大家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把这六个三角形分成了这样的三类。(课件演示:六个三角形分到表格中。)并且逐类分析出了它们的特点。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第一类三角形的三个角有什么特点呢?,生:一个直角,两个锐角。(课件出示)

第二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又是什么角呢? 生:一个钝角,两个锐角。(课件显示)师:那第三类呢? 生:它们的三个角都是锐角(课件出示:三个角都是锐角)

2、结合每类三角形的特征,给三角形起名字

师:那现在你能不能结合这三类三角形角的特点分别给它们起一个名字呢?

这么快就想好了,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的三角形,你打算给它起一个什么名字。

生:直角三角形

师:为什么叫直角三角形?说说你的想法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这样的三角形就叫直角三角形。(板贴:直角三角形)

那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的三角形你打算给它起一个什么名字呢? 生:钝角三角形

师:说说你的理由。大家同意吗?(板贴:钝角三角形)

师: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生:锐角三角形。(板贴:锐角三角形)

2、由点到面,通过归类引导,感知三角形按角分类的不重复,不遗漏。师:好了,同学们,刚才我们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把这6个三角形分成了这样的三类,不过,除了这6个三角形,刚才我们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三角形,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按角分都属于这三类呢?还会不会有其他类型的三角形呢?

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现在,请同学们来想象一下,如果在这张纸上出现了一个三角形,它也会有三个角对吧?,现在请大家大胆猜想一下,它的三个角可能会是什么角呢?

生猜测:有可能三个角都是锐角。

师:三个角都是锐角,那这样的三角形这里有吗?(指黑板)属于哪一类?

还会有什么可能? 生: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师: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的三角形这里有吗?属于哪一类? 还有什么可能?

生: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师:有这样的可能吗?这样的三角形我们这里有吗?属于第几类?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能?

学生可能会猜出: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或者两个直角,一个锐角,两个钝角,一个锐角。)

师:(以第一种情况为例)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这样的三角形这里有吗?

生:没有

师:你真不简单,想出了一个我们这里没有的三角形。那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三角形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这样,请大家在纸上画一个这样的三角形。

学生画三角形

师:画好了吗?大家有什么发现吗? 生:这样的三角形画不出来。

师:为什么画不出来?(学生说理由)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一个直角,一个钝角),老师先画了一个直角又画了一个钝角,大家看能不能组成三角形。(生:不能)看来有没有这样的三角形?

不过我们还是要谢谢大胆提出猜想的这位同学,因为他的猜测让我们对三角形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老师建议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师:那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同时有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那会不会同时有两个直角呢?会不会有两个钝角呢?

生:不可能 师: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说理由,师:(课件演示)是这样吗?能不能组成三角形? 师: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了一个直角,那么另外的两个角一定是?(生:锐角)那它就属于哪一类?(生:直角三角形)如果有了一个钝角,另外两个角呢?(生:一定 是锐角)那它就属于?(生:钝角三角形)

师:看来,三角形按角分,只能分成这三类。(画括号)

3、概括每类三角形的定义,进一步认识各类三角形。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对这三类三角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那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吗?(板贴:直角三角形)

生: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板贴:钝角三角形)生: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师: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哦,那要这么说的话,就简单了,有一个锐角的三角形就叫锐角三角形。(板贴:锐角三角形)

生:不对,应该是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才叫锐角三角形。师: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所有的三角形中都有锐角,只说一个锐角不能就是锐角三角形。师:谢谢你,应该是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这回老师说对了吗?

师:如果,我们把三角形看成一个大家庭的话,里面就住着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样的三个小家庭。(显示集合图)。

4、概括每类三角形的定义,进一步认识各类三角形。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对这三类三角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那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吗?生: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生: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师: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哦,那要这么说的话,就简单了,有一个锐角的三角形就叫锐角三角形。

生:不对,应该是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才叫锐角三角形。师: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所有的三角形中都有锐角,只说一个锐角不能就是锐角三角形。师:谢谢你,应该是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这回老师说对了吗?

师:如果,我们把三角形看成一个大家庭的话,里面就住着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样的三个小家庭。(显示集合图)。

(三)认识直角三角形的特征

(1)师:接下来我们再来重点研究一下直角三角形。(课件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

师: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它的三条边还有自己的名字呢?其中,组成直角的这两条边(课件闪动)叫直角边,(课件出示:直角边)直角所对着的这条边(课件闪动)叫斜边?(课件出示:斜边)其实,它的斜边和直角边之间还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秘密呢?想知道吗?(2)师:那好,等一会请每位同学都任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并快速的测量出它的斜边和每条直角边的长度,汇报给组长,组长记录在作业纸二的表格中,然后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小组交流,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3)学生小组活动(4)集体汇报。

指两个小组的同学在投影下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课件显示: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任意一条直角边。生齐读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认三角形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认识了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这三类,并且知道了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那现在如果你看到一个三角形,能快速地说出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那好,注意看大屏幕,如果你认识它,就大声说出它的名字。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第一个三角形,学生齐声:锐角三角形。师:真是异口同声呀。(课件出示:锐角三角形)好,准备好,我们接着看

课件出示一个近似于直角的钝角三角形,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师:我好像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有的同学说是直角三角形,有的说是钝角三角形。到底是什么三角形呢?你有什么准确的方法吗?

生:可以测量一下。师:用什么量 生:用量角器量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

师:这个方法怎么样?那好,我们就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量一量。(课件出示三角板)是什么三角形? 生:钝角三角形。(课件显示:钝角三角形)师:还有最后一个三角形,注意看好了 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生:直角三角形。

师:是不是呢?我们再来验证一下。(课件出示三角板)同学们眼力不错,果然是直角三角形。(课件出示)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很会学习,当我们用目测不能准确地判断出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的时侯,可以借助工具来测量一下,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猜三角形

(1)师:现在,老师要增加一点难度了。大家看,这个三角形只露出了一个角,它是什么三角形呢?

生:直角三角形。

师:确定吗?你只看到了这个三角形中的一个角,怎么就知道它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呢?

好,我们一起来看,果然是直角三角形

(2)露出一个钝角。

师:我们继续看,还是露出一个角,什么三角形? 生:钝角三角形

师:确定吗?好,我们来看。又猜对了(3)露出一个锐角。

师:老师这里还有,这又是一个什么三角形。生:锐角三角形

师:确定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预设一)生:还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师:说说你的想法。生说理由。

师:大家觉得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好,我们来看。(出示不同的三角形)(预设二)生:确定。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钝角三角形)哎,是钝角三角形,大家猜错了。想一想:为什么会猜错呢?

生:这三种三角形中都有锐角,因此看到一个锐角不能确定就是锐角三角形,还有可能是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课件出示)

(4)露出一个锐角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这三种三角形的特点认识的非常到位了,我们再来看,这个三角形又露出一个锐角,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吗?如果老师告诉你露出的这个锐角是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现在你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了吗?

生:锐角三角形 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看来,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什么角,这个三角形就是什么三角形,是这样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学生回顾

师:不知不觉,一节课马上就要过去了,相信同学们都有很多收获想和大家分享,谁愿意来说一说你的收获?

2、教师梳理,渗透分类思想,总结分类的方法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在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时,首先确定了分类的标准(指板书),然后对三角形进行了合理分类,并逐类分析了每类三角形的特点,最后归纳总结出三角形按角分只能分成这三类。那三角形除了可以按角分以外。还可以按边的特点进行分类,那三角形按边又怎样分呢?分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带着这节课对分类思想的认识,下节课再来继续研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适宜在各学科中推广。下文以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阐述课始、课中、课末,如何基于微课开展教学设计。

一、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2]。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来说,“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的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二、基于微课的教学设计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微课教学可以营造一种教师和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实现教与学的同步发展,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在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笔者的微课设计主要思路是:重组经验,激活旧知——发现问题,建立猜想——开展探究,验证猜想——生成智慧,提升素养[3]。通过基于微课的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

(一)重组经验,激活旧知

教学伊始,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要通过微视频使与要建构的知识相关联的关键知识和经验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为学生利用它们建构新知做好准备。

在本课开端环节,教师的教学策略类似于莱布尼兹提出的“晃筛子”做法,就是通过一定的“热身”活动把学生头脑中相关的知识经验尽可能多地抖搂出来,使它们置于学生注意力可能搜索的范围之内。这些抖搂出来的知识经验,就像是在学生的头脑中植入了许许多多的思维触点,一旦与学生的思维活动发生某种契合,就会被学生的头脑及时抓住,进而连点成线,生成新的思维演进路径,引发其富有创见的数学思考。

视频引导学生先剪出大量的三角形,一是想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二是为了将大量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置于学生的关注范围之内,充分激活学生对于三角形的种种知识经验。这里的所谓“激活”,不止于对那些浅层次事实性知识的简单再现,还包含那些先前隐藏在学生的头脑中但并未获得明确分化的知识。

一开始学生提出的那些貌似很不起眼的发现,很可能与数学知识的本质暗含着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一旦贯通,给学生带来的将是豁然开朗的深层愉悦感。倘若学生没有机会去孕育和释放自己的想法,一开始就被要求使用“正确的”方式得到“正确的”答案,实际上就扼杀了他们独立求知的种种可能性,极可能堵塞其未来发现的条条可行通道。

(二)发现问题,建立猜想

学生开展自我建构活动的源头在哪里?不是已形成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学生头脑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课堂教学之初,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被激活了,还有一些颇有新意的发现发表了出来,但它们很容易因思维惰性的缘故而被渐渐“固定下来”失去活力。怎么办呢?我们还得遵循:“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还须高质量的疑。在这里微课视频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让学生努力“生疑(产生自己的问题)”,二是让学生持续“追疑”(追根究底),进而产生更具思维含量、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好疑”, 这是教学的转折点。

做第一件事时,视频先是提醒学生自己发问,但见“学生面面相觑,不知该提什么问题”,视频里出现老师鼓励性的提示语“不能满足于发现了什么。凡事都有原因。要接着追问这些发现背后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堂之初所提到的那些发现,将它们转化成一个个数学问题。果然,学生开始对那些“刚刚有些固化迹象”的知识刨根问底,提出了不少自己的问题。

做第二件事时,“看到学生没有什么思路”(这里的变化规律隐匿较深,四年级学生很难自己领悟,他们的表现早在老师的意料之中),微课利用微视频和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总长度不变,两部分长之间一增一减、相反相成”的变化关系。此例与学生先前发现的“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大小变化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加浅显易懂,以此作为引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类比思考。终于,有学生提出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可能是不变的”这一触及全课知识核心的观点。这表明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了新台阶——“不是一个角一个角地看了,而是把三个内角合起来想问题”。紧接着,话锋一转,点明“这还只是个想法,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三)开展研究,验证猜想

构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序列。在合理组织的解决问题方法序列的导引下,学生就会循序渐进,拾级而上,逐步深入地达成对所学知识的自主建构。

仅以本课的教学内容而言,要求学生严格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属于初中几何教学的目标范畴,明显脱离小学生的学情实际。那退一步,定位在证实(而不是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否会更加妥当呢?

通过课前调查我们发现:“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对四年级的小学生仍然是一项挑战性很大的任务。限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他们很容易想到用量角器度量的办法,比较难想到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剪(撕、折)拼的办法,而推理的办法似乎远远超出了他们现有的数学能力。度量法、剪拼法属于实验几何的范畴,与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经验世界易于对接,只要教师稍加点拨,他们领会和操作起来都把握较大。而证明的办法属于演绎几何的范畴,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行不通。课前我们一直在想,严格证明的办法固然无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但能否使小学生与演绎思想来一次亲密接触呢?能否让四年级学生也学着说点儿理,体会一下推理的味道,感受一下“事出有因,言必有据,行必有规”的演绎思维方式呢?学习其他教师上过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课例,蓦然发现小学生能够从“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轻松推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借助这一结论,又能为推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提供一条较易通行的思考路径。

想明白之后,我们知道自己所要努力做的就是通过视频构建“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学习方法序列,也就是通过视频的引导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自我建构学习支架。具体说来,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让学生用度量的办法去证实。因为用量角器度量角时存在误差,所以度量后算出的内角和肯定与180°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引发学生的争议(实质上也暴露了测量法的局限性),激起学生对更具说服力的证实办法的再次寻求。

第二步,让学生用剪拼的办法去证实。在学生思考无果的情况下,微课给出了关键提示:“我们学过的哪些角的度数是固定的?哪些平面图形的内角和也是固定的呢?”这有助于学生冲破狭隘思维的定式,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积极寻求新的求证方案。更好的办法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和大胆尝试得来。学生有独立探究,也有同伴合作;有动手操作,也有动脑思考、静思默想;有观点碰撞,学生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状态。

第三步,让学生用推理的办法去证实。这是整节课中学习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

由于此前已有学生成功推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微课抓住这一关键的思维节点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可是在我看来,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不能像直角三角形这样正好拼成长方形啊?它们的内角和是180°怎么来证明?”当时尽管有个别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想法,但教师并不急于让他们发表,而是有意把教学节奏放慢,希望能使更多的学生投入思考的行列中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对这一关键步骤的思维跳跃。为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利用微视频让学生边播边讲,讲到关键点时还会暂停视频进行讲解,学生更容易接受。

(四)生成智慧,提升素养

在本节课的结尾阶段微课设计了两道题。第一道题是针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即时巩固和简单应用,第二道题是课后探究题,指向新问题的发现和新方法的探寻。布置这个课外拓展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在更为自由和广阔的学习环境中,进一步开阔学习视野,丰富探究经验,生成数学智慧,提升数学素养,体会那种由自主建构学习所带来的丰富的愉悦感和深刻的成就感。

三、教学效果

(一)利用微课的动画性促进课堂的有趣性

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学习关注度很高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讲这一节课的时候笔者制作的这个微课连基础最差的学生、平时上课都不听讲的学生都抬起头欣赏视频,学生只要听就有办法提高成绩。二是引发学生思考。微课设计问题很贴近学生生活,平时学生都爱看视频,特别是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的动画,学生关注度很高,学生很自然会参与研讨。利用微课的动画性打造课堂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本节课100% 的学生参与学习交流,并动手操作。

(二)利用微课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

微课最大的优势在于内容可以重复播放,学生在刚接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知识时,由于知识抽象,加上课本编写的局限性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完全听懂或者不能实现证明,而作为教者由于时间局限不能全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可以应用微课讲解一些重点例证,反复播放给他们看、听,像老师就在他们身边,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完全自主自由学习,他们愿意播放几遍就学几次,直到他们弄懂为止。本节课的作业反馈中,第一题及课本中“做一做”练习学生的正确率达到100%,第二题有95% 的学生的探究结果是正确的。

(三)利用微课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微课可以多次使用暂停,让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微课中笔者从“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轻松推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借助这一结论,又能为推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提供一条容易通行的思考路径,通过多次播放视频,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 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记忆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3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看又一栋楼房正在建设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后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探究一: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为了表达方便可以分别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动手画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体现民主、探究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动手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适机插入冷笑话,老师想起了一个笑话,大家想听吗?笑话内容,有位生物老师组织了一个讨论,什么样的动物是人?于是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是人。”这时有一位同学“噗嗤”笑了起来,老师走到他的身边问他:“你为什么笑?”这位同学回答说:“按他说的,那我家的小狗狗也是人了,因为它也有两只眼睛。”生物老师又问:“那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人呢?”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没有尾巴的动物是人。”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不对,那按他说的,青蛙也是人了。”)

师:同学们,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个笑话,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回答问题要全面思考,不能以面概全,很显然同学们刚才给三角形下的概念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师:引导学生对照板书的关键词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再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自学、对比、争辩、判断、概括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了学生自学、概括的能力。】

3.三角形的特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它的定义。三角形有这么广泛的应用,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探究二: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操作:教师出具教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机插入与上台操作的学生的幽默对话)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课件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文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完成了两个探究活动,下面进入活动三,请大家看黑板。

(课件出示:探究三: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出示房屋的画面)

师:我们只要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知道了房顶的高度,那么这条线段叫什么,如何画呢?

(课件出示屋顶三角形的高的作图的画面)

(课件出示高和底的概念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三组底和高。

【设计意图:复习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板演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

小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信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知识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作业

1.回家观察家里哪儿有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画出第三类三角形的三条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3、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能够按三角形的内角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相互的关系。

教具准备:量角器、直尺。

一、自学反馈:

1、引入: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

2、小组活动:

(1)出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学生根据自己发现三角形的特点将三角形进行分类。

3、按角分的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

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

(1)分类.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

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

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

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只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只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

(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

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

问: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4、按边分的情况:

(1)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2)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3)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4)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5)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1)、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2)、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是89o,这个三角形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3)、一个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4)、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80o,另一个底角也是80o。()

(5)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6)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

2.课本87页第5、6、7题。

四、思维训练

1、你们手中都有一个正方形,将它的对角对折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按边分它既是什么三角形?按角分它又是什么三角形?三角板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三角形,拿出来看看,这样的三角形我们就把它叫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2、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或者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吗?请!(折、剪、划线)

学生展示成果。

(五)、总结

这节课我知道了……懂得了……学会了……

(六)、课后作业:剪一剪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

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通过分类活动,培养观察、比较、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倾听能力。

一、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的“再创造”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把图形分类,以明确三角形的不同形状,学生动手测量而获得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认识。让学生仔细观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而获得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会给三角形分类,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点。

四、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彩色卡纸。

五、教学过程:

师生互相问好!

(一)、1、师:这节课是数学课,现在老师想给我们班的学生进行分 类,你打算怎样分呢?(按男女分,年龄分,胖瘦分,个子的高矮分等)

这些分法的结果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呢?(选择标准不同)对,因为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出现了不同的分类结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给我们认识的三角形分分类好吗?(好)

师板书课题“三角形分类”(学生齐读课题)

请看屏幕(出示课件1)说说这是什么角?(锐角、直角、钝角并说明角的特征)怎样知道的?(用量角器量,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去比)

再看(出示课件2)这是什么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说明其特征)同学们对各类三角形的特点掌握很好!

(二)、1、下面请看(出示课件3)这个图案像什么?(像一艘军舰)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的形状一样吗?(不一样)那么应该怎样分类?

2、请同学拿出学具盒中的三角形进行分类好吗?(好)以小组为单位把分类的结果贴在彩色卡纸上,再汇报,开始。

3、请坐好!谁能把你们小组分类的结果展示给大家(指一名学生到前边展台展示,边展示边说明:我是按照三角形的特点来分类的,分成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类集体订正,其它同学一目了然)

4、出示课件4,谁来读题,带着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再汇报,开始!(笑笑也是把这些三角形分成三类,他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进行分类的,分成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师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5、师小结:笑笑和同学们的分法相同,都是按三角形角分类分成这几类。师指板书: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分类

钝角三角形

(生齐读)

6、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锐角三角形)

(1)师演示(指课件)第一个三角形边的特点(认真观察,师提示,讲解,左边的三角形有2条边相等。)我们把相等的两条边叫做三角形的腰,这样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板书:等腰三角形。

(2)师演示(指课件)右边三角形边的特点,右边的三角形有3条边相等,也就是如果等腰三角形的第三条边和腰相等了,此时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师板书: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以前我们还学过什么特殊图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如果三角形的每一边都不相等又是什么三角形呢?(不等边三角形)师板书:不等边三角形。

师小结:好!那么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板书:三角形按边分类

(4)师指课件交待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07、师指板书,点拨三角形分类方法(生齐答)

8、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2页,是我们刚才所学的内容,清楚了吗?(清楚了)。

(三)、巩固练习

1、下面我们来看练习(出示课件)指名读题,两名学生到黑板完成。其它同学小组内完成,开始!集体订正(给不同三角形分类)

2、出示课件第2题,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猜三角形的类别)

3、出示课件第3题,指名到黑板前演示,其它同学在书上完成(在点子图上画三种三角形,动手操作题)

4、剪一剪(出示课件)

(1)师指导学生观察并回答说明理由。

(2)动手操作再回答(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3)沿正方形对角线剪开,所成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起个名字?师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四)‘探究结果汇报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生独立回答)师生再共同总结:指板书回答。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分类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分类 { 三角形按边分类{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七、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观察、数据分析等活动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并给于验证。

2.通过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经历实践操作、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学习和初步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且能应用。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探索和归纳。教学准备:

1、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量角器、小剪刀。

2、教具准备:各种类型的三角形教具、纸卡图片、剪刀、实物投影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平时同学之间闹矛盾吗?今天三角形大家庭里你争我吵,也闹起了矛盾。你想知道他们在吵什么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听听:

先听到一个大三角形大声说:“我的个头最大,所以我的内角和应该最大。”这时一个钝角三角形理直气壮的说:“凭什么呀?我一个钝角比你们哪个角不大呀!所以我的内角和应该最大。”旁边的锐角三角形一听不服气的说:“不对不对,我三个角,哪个角都比你的小角大,所以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它们各说各的理,争的面红耳赤。

1、它们在争什么呢?(内角和)

2、那内角和指的是什么呢?

3、它们到底谁的内角和最大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究、建构新知

(一)、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什么是内角、内角和、内角和是多少度?内角和应该怎样求呢?)随机解决

(二)、合作探究:

1、量一量、算一算:(1)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别度量、计算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小组合作,拿出表格)合作要求:

1、要测量到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各种情况,(可以分配各成员完成一种);

2、测量要真实,把测量的数据填写到统计表中;3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猜测规律;4在小组中交流,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度量和计算的结果。

师:通过以上同学的汇报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

2、猜一猜:

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多少度呢?我们先来猜一猜并且说明理由。(小组交流后汇报结果)

大家猜测了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这个问题。

3、验证:

(1)、你打算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呢?(先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

(2)、回答可能:

a、我准备把三角形三个角剪下来,再把它们拼成一个大角,量出这个大角的度数,就是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

b、可以把三角板上的三个角直接相加。……

(3)、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出示合作要求)

1、小组成员团结一致、各负其责。

2、认真倾听同伴的想法,如有不同意见,礼貌的提出。

3、至少想出一种验证方法,选出代表汇报。(4)、小组汇报探究结果(通过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师:通过刚才的动手拼摆,大家发现了什么?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指名回答: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师生总结: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有了这个结论,三角形大家庭的争吵我们可以解决了。

生活中也一样,有了矛盾就应该寻找矛盾的原因,想办法来化解矛盾,争取有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

在一个三角形中可以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吗?为什么?

(三)、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1、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两个内角的度数,你能求出另一个角是多少度吗?怎样求?

出示教材85页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指名汇报怎样列式式,以下两种方法均可。∠2=180°-140°-25° ∠2=180°(140°+25°)2.88页第9题

(1)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只知道一个角,求另外两个角,你能求吗?(先出示直角三角形,在出示等腰三角形)

(2)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也不知道,让我们求角,你能吗?(出示等边三角形)3、88页第10题

(1)这个风筝是什么形?它有什么特点?(两底角相等)

(2)知道一个底角是40°它的顶角怎样求?

4、判断:

(1)、三角形越大内角和就越大。(2)、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它的每个底角是100°。(4)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四)、课外延伸、思维拓展

1、师生共同拿出一个三角形。师:内角和是多少?

2、把它剪成两个三角形。师: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3、你能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吗?那你知道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怎么知道的?

4、把一个三角形剪去一个角(成为四边形),这个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5、利用这种方法我们还能研究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7

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过去式单元的复习课, 由于本单元在前一段时间已经学过, 所以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导入复习、练熟词句、交际运用、巩固提高四个阶段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过去式的句型,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1. 基本目标

(1) 词汇:能较好的掌握本单元过去式的动词词组:took the pictures, climbed mountains...

(2) 句型: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What did you do?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o?并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2. 能力及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过去所做的事情, 并借此增进学生之间的友好感情。

3.本课时为单元复习课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磁带、词卡、幻灯片演示。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StepⅠ:导入复习

1.Let’s chant. (五年级下册P2)

T:I often do housework on the weekend.And I usually take pictures too.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Can you ask him/her?Ask and answer one by one. (通过chant, 引出一般现在时态句子并对话练习)

2.T:Look at the phrases.Can you read them? (练习一般时态词组take the picture...)

3.T:You know, I often take the pictures on the weekend.Look!Last weekend, I tookthe picture.Is it beautiful? (拿出卡片, 领读take the pictures, took the pictures) Can you spell take?And took? (板书take, took) I often clean the windows.Last weekend, Icleaned the windows. (引导学生把所列词组用一般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一般现在时态句型的对话练习导入到过去时态知识的复习。教师运用句型Ioften take the pictures on the weekend.和Last weekend, I took the picture.的鲜明对比再次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理解了过去时态的意义, 通俗易懂, 为后进生的知识掌握和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提高做了有效的铺垫。

StepⅡ:练熟词句

1.T:Next, Let’s play a game.I say the verbs.You say the past tense. (通过教师说动词, 学生说动词过去式来巩固单词的过去式。)

2.T:Take out your paper.Finish the Exercises 1.Let’s check. (落实书面练习)

3.T:Let’s chant. (六年级下册P41.) Can you read them? (引出本课重点句Where did you go?What did you do?How did you go?) “

4.T:Please read and write them twice!Who’d like to write on the blackboard.a

(借学生活动板书重点句) 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good.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和书面练习的方式, 进一步巩固重点词句以达到熟练掌握, 并为下一阶段的交际运用作好了充分准备。

StepⅢ交际运用

1.T:Look!I took another picture on my holiday.Would you like to ask me some questions? (展示教师出去游玩的照片, 引导学生用Where?What?How?提问。)

2.T:Did you have a holiday?Please 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运用重点句, 做对话练习)

3.T:Just now, We reviewed and practiced the words and sentences.Next, let’s do the Exercises 2 and Exercises 3.

设计意图

教师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主动向老师发问提问, 进而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自由对话练习。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思考的欲望, 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StepⅣ巩固提高

1.Exercises 2:Listen to the tape, write“T”or“F”。

(听录音, 判断正误) Check!

2.Exercises 3: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choose the answers.

(阅读对话, 选择正确答案) Check!

3. (板书简笔画) Look at the pictures.It’s you.Can you talk about your holiday.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write yourholiday on the paper. (看图说话, 并书面表达。) Check!

4.How many stars did you get? (课堂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Exercises 2 and Exercises 3对学生进行了听音判断和阅读选择的训练, 培养了学生的听音判断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通过看图进行书面表达, 培养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并运用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StepⅥ家庭作业

1.Finish the activity book of unit 4.

2.Please write a letter about your last holiday to your friends.

设计意图

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 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 把课堂语言能力的提高延伸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板书设计Revision Unit 4 My holiday

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How did you go?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8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

我将从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内容是今后学习习近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本年段的学生已经认识了角、线段等知识,并且能够从平面图形中清楚地分辨出三角形,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空间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比较抽象地认识图形,并进行一定的探索。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4—6年级学段的要求,即:“了解简单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解决问题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数学充满探索与创造”和本节课教材内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我确定教学重点为: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教学难点为:在三角形内画高。

在呈现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方面,我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做可以更直观、易懂。我还准备了三角形和多边形的框架模具、答题卡等教具和学具,为教学的展开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体验中学习数学”。

根据上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本节课我采用直观演示、引导探索、讲解示范、操作发现等方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在本节课的学法指导中,我将指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发现数学知识。将观察发现、操作比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学情特点,我设计了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生活情境,直接引入

先请学生观察生活情境图,直观感受生活中众多地方都要用到三角形,直接引入新课:“三角形的特性”.(二)自主建构,探究特征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共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尝试研究,探究特征

先请同学们拿出数学用具盒打开钉子板,在上面用最快的速度围成一个三角形;再请学生在图本上画一个三角形;最后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数一数、摸一摸三角板有几个角和几条边,并说一说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师生总结三角形的定义。明确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和三个角。教师再因势利导,帮助学生重点理解围成的涵义。然后请学生试着总结三角形的定义,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最后讲授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第二层次:尝试操作,体验画高

三角形高的认识及画法,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把三角形高的知识,融入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层次:

首先,用课件出示两个人字形屋架图,让学生观察,分辨哪个屋架要高一些?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对屋架的高度进行测量。教师再用课件,把两个屋架的实物图抽象成两个三角形,在刚才测量屋架高度的部位画上一条虚线,“三角形的高”就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理解得也会更为透彻。然后,让学生自学三角形高和底的定义,在此基础上调动已有知识经验,自己探索画出一条高。

最后:要求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摆放位置,请学生继续辨认三角形的高,丰富对高的认识。本环节学生的思维难度加大,在画三角形的其他2条高时,很多同学会遇到困难,因此,我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用课件演示旁边两条高的画法,引领学生思考,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让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

第三层次:实验解疑,探索稳定特性

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不容易理解,我通过游戏引入,请学生拉三角形和多边形的框架模具。发现怎么拉三角形的框架模具都不动,而多边形的框架模具却变形了。这是为什么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可能会联想起四年级上学期学过的四边形有易变形的特性,所以学校的电动门中间的骨架要设计成四边形的,也由此会想到,三角形不易变形。那么,三角形为什么不易变形呢?随着提问,再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这也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只要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确定,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也是生活中有那么多地方应用三角形的原因。最后,请学生回想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练习是学生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我安排了安排了三个梯度的练习,一是辨一辨,在图中辨认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二是画一画,在所给三角形上画高,巩固高的画法。

三是用一用,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修椅子和围篱笆的实际问题。通过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实际价值。

(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以学生的探究过程为主线,精简明了,直观、形象,重点突出,有益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总之,本节课,我力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采取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概念,建构知识模型,并学以致用,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篇2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地认识,能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它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但本班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经历观察、分析、猜想、实践的学习过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角形画高的方法。教学中,为了形象直观的展示学习内容,我使用了多媒体、塑料小棒、三角形硬纸板和彩色平面图形等教具和学具。

这节课,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旧知导入,激发兴趣。

在第一环节我分为两个层面:

首先我出示一组生活中图片,让学生找学过的平面图形,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将这些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一侧,然后重点问对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了解?我对高和特性作重点板书。

接下来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三角形,再通过我提供的第二组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引出课题。

这一环节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在情境中自然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达到旧知迁移的目的。突出平行四边形的复习,尤其是高和特性的复习,为新知过渡做了较好的铺垫。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我安排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三角形意义的教学,安排了以下活动:

1、摸三角形,观察三角形特征。

2、小组交流,派代表阐述小组意见。

3、师生共同总结三角形的意义及特征

多媒体演示三角形的特征,教师介绍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三角形意义教学既是本节课重点也是难点,我安排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的活动,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意义和特征,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

第二层面:画三角形的高

我首先安排学生尝试画高,一名学生板眼,试说方法,选择画高工具,然后我引导画高的方法。此环节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1)是学生画的高和说的方法都正确,教师就可以借用他的话来说,重新演示。(2)是学生画得不正确,这时可安排其他学生表述意见,教师再引导。接下来多媒体演示用三角板画一条高,然后学生独立画出一条高。通过展示学生画的不同底的高,师生共同总结高和底的概念,然后学生尝试画另外两条高。最后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使学生掌握在一个任意三角形内画出三条高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接下来通过一组判断练习,既巩固任意三角形的高,又拓展了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

这个层面中,主要是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学会高的画法,还能领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第三层面:感受三角形稳定性

首先通过回放生活中三角形图片,使学生产生疑问:这些物体中三角形起什么作用?然后学生猜想。最后学生动手实践,用老师提供的塑料小棒拼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整个层面通过观察——分析——推理——验证为主线,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获得感性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第三环节、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

首先出示一组基础判断题,达到巩固基本概念的目的。

第二层面是实践应用题:首先出示一个三角形状的台历,使学生明白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接着多媒体出示一把歪斜的椅子,让学生思考如何修理。

这个精心设计的练习,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概念,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应用数学的能力,体会到把数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第四个环节: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习近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四)教具准备:

三角板、课件、数学用具盒、幻灯片

(五)学具准备:

三角尺、数学用具盒、图纸。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探索,再让学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概念的自主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2、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建立学习成就感和信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秉着新课标的精神,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定为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深化训练,拓展延伸质疑反思,总结评价,努力构建探索型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精简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本课时的内在联系,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的认识。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3篇】相关文章:

1.《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模板

2.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3.人教版数学《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4.《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5篇

5.《三角形的特性》的数学说课稿

6.《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7.《三角形的特性》数学说课稿

8.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9

课 题:三角形的认识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备课 时间:20xx/3/15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

2、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或画出指定边上的高,能根据三角形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分组准备4根不同长度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画三角形

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指名学生说)

提问: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试试看。

学生动手做,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方法)

小结:这些图形虽然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

提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指名学生上来说一说。

小结: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三个顶点和三条边。

二、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小组活动

要求:每组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4根小棒,任选其中3根围成

一个三角形,看看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学生围,教师了解学生围的情况。

全班交流:你选用了哪3根小棒围三角形,结果怎样?

板书:10、5、6 行

6、5、4 行

10、6、4 不行

10、5、4 不行

提问:任意选择的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根小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这时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三、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

要求学生以图上的点为三角形的顶点。

学生画完后实物投影展示。

第2题

明确题目要求后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理由。

第3题

引导学生用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3边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上一篇:有我的班级初一作文下一篇: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