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2024-07-29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篇1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2.会用集合图表示不同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渗透集合思想。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类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用具

三角板、直尺、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交流

师:老师想把这个教室中所有的人来分分类?可以怎么分呢? 生自由发言(预设:可以按性别分、按体重分、按身高分等等)

师:看来在分类时确定一个标准很重要。那么分类除了要确定一个标准还应注意什么呢?(不重复、不遗漏)

师:很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给三角形进行分类。(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明确学习目标(指生读学习目标)

2、自研

学生依据导学单、认真阅读教科书83和84页内容。思考:

1、你是怎样给三角形分类的?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2、你能发现每类三角形各有什么特点吗?

3、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部名称。

4、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有什么特征? 师:大家在自研时不但要思考问题,还要把结研部分的问题回答出来,写在结研处,把你书中认为是重点的知识用双色笔画出来。

3、刚才同学们自研的很认真。下面进行组研环节。

学生起立,凑在一起,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深入探讨以下问题: 三角形怎样分类?为什么?

师:刚才的组研环节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说的也很好。如果让你给三角形分类,你会怎么分?现在我们进入下一环节:展研 展示小组一:展示内容: 结研处第1、2、3题 展示要求:

依托83页情境图和手中的学具,与同学们共享经验共谈看法。预设:生1:三角形可以按(角)和(边)分。

生2:我们用集合的形式来表示三角形按角分。生3: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锐角三角形。

生4:一部分是钝角三角形。生5:一部分是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分为:在黑板上画出三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其中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1)认识锐角三角形

师: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

师:锐角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生:三个角都是锐角。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锐角三角形

(2)认识直角三角形

师:有一个角直角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其余的两个角都是锐角。师: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生:有一个角是直角。

师: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画直角的时候一定要画出直角符号。在黑板上演示,让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直角三角形,教师巡视指导。(3)认识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其余的两个角都是锐角。学生总结钝角三角形的特点:生:有一个角是钝角。小组在练习本上画出钝角三角形,小组长汇报。

(4)比较这三类三角形的异同。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者三类三角形,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几个锐角? 生: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师:根据三角形角的大小我们可以将三角形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带领其他学生举起手中的三角形来认一认。(做到上下互动)展示小组二:补充三角形按角分的表格式表示以及特征。师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强化按角分的特征。展示小组三:展示单元二: 展示内容:第4小题 展示要求:

参照84页例题,动手操作,体验三角形如何按边分类? 边展示内容,边说出通过什么方法得出的结论。

预设:生1:我的这个三角形是不等边三角形,因为我用直尺来量三条边长度都不相等。

生2:我的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因为我用直尺来量三条边长度发现其中有两条边是相等的。

生3:我的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因为我用直尺来量三条边长度发现三条边都是相等的。

师:请大家关注这里,(师两脚叉开,引导学生说出两腿与地面形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脚叉开逐渐变大,当与两腿相等时就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引导学生体会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展示小组四:补充,用对折的方法,发现其中的三角形有相等的边。生边说边折边演示。

展示小组五:展示单元三:展示内容:第5、6题 重点说出: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以及特征。师多媒体补充用集合形式表示按边分。

三、联系生活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用自己聪明才智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地方和物体上都用到了三角形,下面就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找一找,看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生自由说。

四、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一)我是小法官

1、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是锐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3、钝角三角形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4、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角是直角。

(二)小游戏

(三)猜一猜我是谁

五、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适宜在各学科中推广。下文以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阐述课始、课中、课末,如何基于微课开展教学设计。

一、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2]。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来说,“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的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二、基于微课的教学设计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微课教学可以营造一种教师和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实现教与学的同步发展,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在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笔者的微课设计主要思路是:重组经验,激活旧知——发现问题,建立猜想——开展探究,验证猜想——生成智慧,提升素养[3]。通过基于微课的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

(一)重组经验,激活旧知

教学伊始,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要通过微视频使与要建构的知识相关联的关键知识和经验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为学生利用它们建构新知做好准备。

在本课开端环节,教师的教学策略类似于莱布尼兹提出的“晃筛子”做法,就是通过一定的“热身”活动把学生头脑中相关的知识经验尽可能多地抖搂出来,使它们置于学生注意力可能搜索的范围之内。这些抖搂出来的知识经验,就像是在学生的头脑中植入了许许多多的思维触点,一旦与学生的思维活动发生某种契合,就会被学生的头脑及时抓住,进而连点成线,生成新的思维演进路径,引发其富有创见的数学思考。

视频引导学生先剪出大量的三角形,一是想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二是为了将大量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置于学生的关注范围之内,充分激活学生对于三角形的种种知识经验。这里的所谓“激活”,不止于对那些浅层次事实性知识的简单再现,还包含那些先前隐藏在学生的头脑中但并未获得明确分化的知识。

一开始学生提出的那些貌似很不起眼的发现,很可能与数学知识的本质暗含着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一旦贯通,给学生带来的将是豁然开朗的深层愉悦感。倘若学生没有机会去孕育和释放自己的想法,一开始就被要求使用“正确的”方式得到“正确的”答案,实际上就扼杀了他们独立求知的种种可能性,极可能堵塞其未来发现的条条可行通道。

(二)发现问题,建立猜想

学生开展自我建构活动的源头在哪里?不是已形成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学生头脑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课堂教学之初,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被激活了,还有一些颇有新意的发现发表了出来,但它们很容易因思维惰性的缘故而被渐渐“固定下来”失去活力。怎么办呢?我们还得遵循:“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还须高质量的疑。在这里微课视频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让学生努力“生疑(产生自己的问题)”,二是让学生持续“追疑”(追根究底),进而产生更具思维含量、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好疑”, 这是教学的转折点。

做第一件事时,视频先是提醒学生自己发问,但见“学生面面相觑,不知该提什么问题”,视频里出现老师鼓励性的提示语“不能满足于发现了什么。凡事都有原因。要接着追问这些发现背后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堂之初所提到的那些发现,将它们转化成一个个数学问题。果然,学生开始对那些“刚刚有些固化迹象”的知识刨根问底,提出了不少自己的问题。

做第二件事时,“看到学生没有什么思路”(这里的变化规律隐匿较深,四年级学生很难自己领悟,他们的表现早在老师的意料之中),微课利用微视频和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总长度不变,两部分长之间一增一减、相反相成”的变化关系。此例与学生先前发现的“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大小变化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加浅显易懂,以此作为引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类比思考。终于,有学生提出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可能是不变的”这一触及全课知识核心的观点。这表明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了新台阶——“不是一个角一个角地看了,而是把三个内角合起来想问题”。紧接着,话锋一转,点明“这还只是个想法,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三)开展研究,验证猜想

构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序列。在合理组织的解决问题方法序列的导引下,学生就会循序渐进,拾级而上,逐步深入地达成对所学知识的自主建构。

仅以本课的教学内容而言,要求学生严格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属于初中几何教学的目标范畴,明显脱离小学生的学情实际。那退一步,定位在证实(而不是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否会更加妥当呢?

通过课前调查我们发现:“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对四年级的小学生仍然是一项挑战性很大的任务。限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他们很容易想到用量角器度量的办法,比较难想到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剪(撕、折)拼的办法,而推理的办法似乎远远超出了他们现有的数学能力。度量法、剪拼法属于实验几何的范畴,与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经验世界易于对接,只要教师稍加点拨,他们领会和操作起来都把握较大。而证明的办法属于演绎几何的范畴,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行不通。课前我们一直在想,严格证明的办法固然无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但能否使小学生与演绎思想来一次亲密接触呢?能否让四年级学生也学着说点儿理,体会一下推理的味道,感受一下“事出有因,言必有据,行必有规”的演绎思维方式呢?学习其他教师上过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课例,蓦然发现小学生能够从“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轻松推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借助这一结论,又能为推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提供一条较易通行的思考路径。

想明白之后,我们知道自己所要努力做的就是通过视频构建“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学习方法序列,也就是通过视频的引导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自我建构学习支架。具体说来,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让学生用度量的办法去证实。因为用量角器度量角时存在误差,所以度量后算出的内角和肯定与180°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引发学生的争议(实质上也暴露了测量法的局限性),激起学生对更具说服力的证实办法的再次寻求。

第二步,让学生用剪拼的办法去证实。在学生思考无果的情况下,微课给出了关键提示:“我们学过的哪些角的度数是固定的?哪些平面图形的内角和也是固定的呢?”这有助于学生冲破狭隘思维的定式,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积极寻求新的求证方案。更好的办法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和大胆尝试得来。学生有独立探究,也有同伴合作;有动手操作,也有动脑思考、静思默想;有观点碰撞,学生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状态。

第三步,让学生用推理的办法去证实。这是整节课中学习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

由于此前已有学生成功推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微课抓住这一关键的思维节点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可是在我看来,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不能像直角三角形这样正好拼成长方形啊?它们的内角和是180°怎么来证明?”当时尽管有个别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想法,但教师并不急于让他们发表,而是有意把教学节奏放慢,希望能使更多的学生投入思考的行列中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对这一关键步骤的思维跳跃。为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利用微视频让学生边播边讲,讲到关键点时还会暂停视频进行讲解,学生更容易接受。

(四)生成智慧,提升素养

在本节课的结尾阶段微课设计了两道题。第一道题是针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即时巩固和简单应用,第二道题是课后探究题,指向新问题的发现和新方法的探寻。布置这个课外拓展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在更为自由和广阔的学习环境中,进一步开阔学习视野,丰富探究经验,生成数学智慧,提升数学素养,体会那种由自主建构学习所带来的丰富的愉悦感和深刻的成就感。

三、教学效果

(一)利用微课的动画性促进课堂的有趣性

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学习关注度很高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讲这一节课的时候笔者制作的这个微课连基础最差的学生、平时上课都不听讲的学生都抬起头欣赏视频,学生只要听就有办法提高成绩。二是引发学生思考。微课设计问题很贴近学生生活,平时学生都爱看视频,特别是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的动画,学生关注度很高,学生很自然会参与研讨。利用微课的动画性打造课堂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本节课100% 的学生参与学习交流,并动手操作。

(二)利用微课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

微课最大的优势在于内容可以重复播放,学生在刚接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知识时,由于知识抽象,加上课本编写的局限性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完全听懂或者不能实现证明,而作为教者由于时间局限不能全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可以应用微课讲解一些重点例证,反复播放给他们看、听,像老师就在他们身边,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完全自主自由学习,他们愿意播放几遍就学几次,直到他们弄懂为止。本节课的作业反馈中,第一题及课本中“做一做”练习学生的正确率达到100%,第二题有95% 的学生的探究结果是正确的。

(三)利用微课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微课可以多次使用暂停,让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微课中笔者从“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轻松推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借助这一结论,又能为推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提供一条容易通行的思考路径,通过多次播放视频,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 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记忆数学概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篇3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看又一栋楼房正在建设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后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探究一: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为了表达方便可以分别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动手画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体现民主、探究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动手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适机插入冷笑话,老师想起了一个笑话,大家想听吗?笑话内容,有位生物老师组织了一个讨论,什么样的动物是人?于是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是人。”这时有一位同学“噗嗤”笑了起来,老师走到他的身边问他:“你为什么笑?”这位同学回答说:“按他说的,那我家的小狗狗也是人了,因为它也有两只眼睛。”生物老师又问:“那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人呢?”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没有尾巴的动物是人。”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不对,那按他说的,青蛙也是人了。”)

师:同学们,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个笑话,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回答问题要全面思考,不能以面概全,很显然同学们刚才给三角形下的概念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师:引导学生对照板书的关键词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再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自学、对比、争辩、判断、概括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了学生自学、概括的能力。】

3.三角形的特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它的定义。三角形有这么广泛的应用,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探究二: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操作:教师出具教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机插入与上台操作的学生的幽默对话)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课件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文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完成了两个探究活动,下面进入活动三,请大家看黑板。

(课件出示:探究三: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出示房屋的画面)

师:我们只要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知道了房顶的高度,那么这条线段叫什么,如何画呢?

(课件出示屋顶三角形的高的作图的画面)

(课件出示高和底的概念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三组底和高。

【设计意图:复习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板演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

小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信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知识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作业

1.回家观察家里哪儿有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画出第三类三角形的三条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了解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归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地、主动地进行思考、归纳和相互讨论,激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三角形卡片若干张、一个大信封、直尺三角板、正方形纸一张。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出示三个角)

师:有三位老朋友已经恭候我们多时了,看看它们是谁?(锐角、直角、钝角)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什么样的角是直角吗?(学生一一作答)2)师(依次出示三个三角形):同学们再看,这几个是什么图形?(三角形),师:你能说一说这几个三角形中的每个角都是什么角吗?(能)指名回答。

二、探究新知 ㈠出示主题图

1、导入

师(出示由三角形组成的轮船图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请同学们再看,它像什么图案?(轮船)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三角形)师:那么,这些三角形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角的大小不同,边的长短不同)师:你们能给这些三角形分类吗? 生: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研究分类标准

①师:那你打算按什么标准给这些三角形分类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②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预设)生1:可以根据这些三角形角的特点来分类。生2:也可以根据边的特点给这些三角形分类。㈡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艘大船中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角都分别具有哪种特征呢?你们能给它们快速分类吗?(能)

⑴ 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 给一号学具袋中的三角形分类。

⑵ 学生将分类的结果记录在表(一)上。学生合作学习后汇报。

2、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分好了吗?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对这些三角形分类的? 生:我们是这样分的,我们把3、4、5、6、7分为一类。(生说师摆)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这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师:同意吗?(同意)

生:把1、2分为一类。(生说师摆)师:为什么把1、2分在一起?

生:因为它们的角都是由一个角是直角和两个锐角组成的。师 :同意吗?(同意)

生:把8、9、10、11、12分为一类。(生说师摆)师:这又是为什么?

生:因为这几个三角形中都有一个角是钝角。(板书 有一个角是钝角)师:同意吗?(同意)

师:和他们小组分法相同的举手。师巡视后表扬,给小组加分。

师:那么这些不同类的三角形都叫什么名字呢?

先看第一类。我们把它叫做锐角三角形,(板书 锐角三角形)跟读两遍。师:同学们,你能试着为其余两类三角形取个名字吗? 生:第二类叫直角三角形,(板书 直角三角形)生:第三类叫钝角三角形。(板书 钝角三角形)

师再次提问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名回答)师:再仔细看看每类三角形中最大的角跟这类三角形的名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什么角,它就是什么三角形)

3、小练习:

游戏:猜一猜我是谁?

师:用我们刚刚学到的知识和老师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看你能不能猜出信封后面是什么三角形。((25页练一练)老师演示,学生回答,并适时提问:为什么? 4.按边分类。

师:把你刚刚拿到手里的三角形,在小组里合作测量一下它的每条边的长度,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手测量,后汇报)生;这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生:这个三角形有三条边相等。生:这个三角形中的三条边都不相等。

师:你们的发现真多呀。那么下面我们就按照三角形这些边的特点再来给三角形分类,好吗? 3

(好)师:提出学习要求:

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 给这些三角形再分类。小组长将分类的结果记录在表

(二)上。5.小组合作学习,后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生说师摆)师:为什么1、3、7分一类? 生:三条边都不相等。师:2、4、6呢? 生:有两条边相等。师:5呢?

生:三条边都相等。

师:同学们同意他们小组的分法吗?(同意)

师:让我们也来给这几类不同的三角形取上名字,好吗?(好)师:把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板书 等腰三角形)

其中把这相同的两条边叫做腰。(板书:腰)师:你能试一试为其余的两种三角形取名字吗?

生:我们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板书:等边三角形)生:把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不等边三角形。(板书:不等边三角形)师:大家同意吗?(同意)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什么是不等边三角形?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同桌交流,后汇报)归纳:(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6.小结:

师:也就是说,根据三角形边的特点可以把三角形分为三类,分别是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7.练一练:书中25页的“填一填”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折一折:

用一张空白的正方形纸分别折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请,等腰三角形。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共同研究了三角形的分类。谁再来说说怎样对三角形分类?

生: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形边的特征,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篇5

三角形按角的分类

总课时数:第14课时

上课时间:2013年╳╳月╳╳日 教学内容:p.26.27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集合图揭示了这3种三角形都是三角形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角是有大有小的,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哪几类?

老师随学生回答依次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这些角有的度数是确定的?分别是多少度?

锐角和钝角的度数是不确定的,但有一个范围,谁来说一说? 板书整理成: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º~89º、90º、91º~179º、180º、360º

指出:89º、90º、91º这三种度数非常的接近很难判断,所以当看到接近直角的角时,都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

二、自主探索

1.老师画一个直角。再连接两点,问:这样画得到的三角形叫什么三角形?(板书:直角三角形)

老师再画一个钝角,并连接两点,问:这样画得到的三角形叫什么三角形?(板书:钝角三角形)

联想:刚才我们分别先画一个直角和钝角,再连接就得到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如果我先画一个锐角,再连接是不是也会得到一个锐角三角形呢?

请你试一试。交流(有意识选择开始画的锐角较小的学生来交流):(1)连接后可能得到的是一个钝角三角形。问:你怎么知道现在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通过说理,使学生明白:判断的时候只要看其中最大的一个角,如果这个最大的角是钝角,那这个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

(2)连接后可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

通过三角板的之间检验,确认其中最大的角是一个直角。使学生进一步明白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判断方法:其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该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比较、讨论:为什么刚才可以肯定的得到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而现在却不能肯定的得到锐角三角形呢?

(通过学生回答,使大家明白:钝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钝角,还有两个是锐角;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角是直角,还有两个角也都是锐角;确定了钝角或直角后剩下的肯定是锐角了。而先画了锐角之后,剩下的角可能是三种角中的任意一种。)

(3)画锐角三角形比较保险的一种方法:

先画的锐角不能太小,可略小于直角;画的两条边长短比较接近,这样就能得到一个锐角三角形了。画完后为了保险起见,可找出其中最大的一个角,量一量是不是锐角。

学生分别在本子上画出这三种三角形。

三、精讲点拔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怎样的角是锐角三角形?怎样的角是直角三角形?怎样的角是钝角三角形?

画出示意图。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

四、运用提升

1.(第2题)你能连一连吗?

学生独立做,做完后把有疑问的几个选出来交流。

2.在钉子板上分别围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学生围好后,互相检查验证。

3.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四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在交流的时候用“对角线“来说一说。

4.把右边这样的平行四边形纸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应该怎样剪?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呢?

5.你能在下面的三角形中分别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吗?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画出的线段就是原来三角形的高。

6.在直角三角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你分成了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还可以怎样分?

老师可以在学生画的基础上,展示其中几种比较典型的画法,组织学生再交流。

五、达标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篇6

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 画三角形的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一套、若干平面图形、三角板、小棒若干

一、激趣、揭题

1、游戏:心有灵犀

老师空手画图形,学生猜是什么图形?

线段、角、长方形、平形四边形、曲线、(半圆)(如果要成半圆该怎么办?《把曲线的两端与线段的两段连接起来》)、三角形

2、出示三角形(教师贴)

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研究三角形,提高对三角形的认识。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验证特性

1、生活应用

师: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三角形的身影呀?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老师收集了一些,请看大屏幕。(课件1)

2、动手拉一拉

师:这些物体中为什么不用其它的图形?(牢固、不容变形)如果用四边形会怎样呢?学生利用小棒做一个四边形,出示教具:(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拉一拉,是否容易变形?如果用任意的四边形是否也会变形呢?改用五边形会怎样?(可以同桌合作做一做,再拉一拉)六边形呢?„„学生再做一个三角形还拉得动吗?选学生拉一拉 问:为什么像平行四边形用了4条边却容易变形?而三角形只用3条边反而会更加牢固呢?

3、动手摆一摆

⑴请学生利用4根小棒摆平行四边形,问:如果用同样的4根小棒能否摆成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 可以摆出几个?

⑵接下来,学生利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

⑶问:如果用同样的3根小棒能否摆成不一样的三角形?(为什么?)

小结:用同样的3根小棒只能摆成同样的一个三角形

⑷小结:原来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我们把三角形的这种特性能取个名字?(稳定性)板书

4、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件2)师:有一把椅子,摇晃不牢固,谁来当一下小木匠,修一修。

5、举例应用

谁能举一个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例子?(课件3)

三、构建概念

1、学生画一个三角形,老师同时在黑板上画三角形

2、问:你认为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板书学生回答)(有三个角、三条边„„)

3、小结:根据自己画的、摆的,以及刚才讨论的,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三条线段怎么样时才能叫做三角形?)(板书)出示: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4.讨论“围成”的意义

师:结合我们刚才判断的过程,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围成”的?

5、练习:判断以下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思考下面哪些图形能叫三角形?哪些不能? 说说你的理由?(课件4)

6、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⑴引导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边、角、顶点(课件5)师: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和数字“三”很有缘。⑵ 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及三角形的各部分

7、画三角形的高

⑴出示两个三角形(贴),想一想: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面积、角度,周长„„)高矮 问:哪个要高?哪个要矮?原来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样也有高,⑵出示平行四边形高在哪儿?有几条?

那么三角形的高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表示三角形的高呢?学生上黑板指一指

⑶学生画出自己草稿本上三角形的高

交流:怎样画高?三角形的高要与一条边怎么样?(课件)⑷问:这个三角形是不是总是可以这样高呢?谁能让它变矮一点?(旋转)

旋转后的三角形高在哪儿?谁能上来画一画?„„(课件)原来每个三角形都有几条高?

8、出示钝角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高在哪儿?(课件)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还想认识三角形的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篇7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 (数量关系) 与形 (空间形式) 的相互转化、互相利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 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或复杂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 隔裂分家万事休。”这句话形象、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形和数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小学阶段的学生, 思维发展水平还不够成熟, 理解抽象的内容难度较大, 但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观察、分析问题, 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实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那么, 如何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呢?带着这样的问题, 我们进行了苦苦的探索。“三角形的分类”属于几何教学范畴, 如何以几何知识为出发点, 将直观的图形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结合起来, 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 实现具体形象、表象与抽象概念的联系和转化, 是执教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校应猛勇老师在执教这一内容时较好地阐释了数形结合的表现形式, 较好地落实了数形结合思想的一般顺序,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范本及评析】

一、数形分工, 感受分类方法

师先后出示两张图片:

师:谁能看懂这两张图片的意思?

师:如果把这十个三角形进行分类, 可以按什么标准来分? (板书:按角的大小来分;按边的长短来分。)

师揭示课题。

【评析】通过两张图片的先后展示, 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的度数的多样性, 感受数与形各自分工但又相互补充。同时, 通过观察和比较, 让学生轻松感受分类的两种标准, 从而快速切入教学主题。

二、数数形对应, 体验分类过程

㈠按角的大小分类

⒈认识直角三角形

师 (多媒体展示图1) :哪些三角形和 (1) 号三角形属于同一类?为什么? (把 (1) 号三角形的实物张贴在黑板上)

生1: (7) 号。因为 (7) 号三角形和 (1) 号三角形形状差不多, 所以它们属于同一类。

生2: (4) 号和 (7) 号。因为 (1) 号有一个角是直角, (4) 号和 (7) 号也有一个角是直角, 所以它们属于同一类。

其余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于是老师把 (4) 号和 (7) 号三角形的实物和 (1) 号三角形的实物张贴在一起, 并在这三个三角形的外面画一个方框, 同时把图1中对应的三角形隐藏起来。

师:那这三个三角形可以叫做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生:直角三角形。因为它们都有一个直角, 所以叫做直角三角形。 (师板书:直角三角形;同时展示直角三角形的规范定义。)

师: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1:有一个角是直角。

生2:还有两个锐角。 (师板书:一个直角, 两个锐角)

【评评析析】教师指定从 (1) 号三角形入手, 使学生的分类显得很有头绪, 为后续的自主分类做好方法上的铺垫;实物张贴则促进数形对应, 使学生的分类更有方向, 更容易把握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⒉认识锐角三角形

师:剩下的三角形又如何分类?

生:可以把与 (2) 号三角形差不多的三角形分为一类。 (师把 (2) 号三角形的实物张贴在黑板上)

师:请找一找, 哪些三角形和 (2) 号三角形属于同一类?为什么?

生: (5) 号、 (8) 号和 (9) 号。因为 (2) 号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 (5) 号、 (8) 号和 (9) 号这三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也都是锐角, 所以它们属于同一类。 (师把 (5) 、 (8) 、 (9) 号的实物和 (2) 号三角形的实物张贴在一起。)

师:这四个三角形可以叫做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生:因为这四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 所以可以把它们叫做锐角三角形。 (师在这四个三角形的外面加一个方框, 同时板书:锐角三角形, 展示锐角三角形的规范定义, 最后把图1中对应的四个三角形隐藏起来。)

师:锐角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三个角都是锐角。 (师板书:有三个锐角)

【评析】:学生借助学习经验, 顺利地把锐角三角形挑选出来;借助数形对应, 较好地领会锐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⒊认识钝角三角形

师:剩余的 (3) 号、 (6) 号和 (10) 号三角形叫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师把这三个三角形的实物张贴在黑板上)

生:因为这三个三角形都有一个角是钝角, 所以这三个三角形就叫做钝角三角形。 (师在这三个三角形外面加一个方框, 然后板书:钝角三角形。)

师:钝角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1:有一个钝角。

生2:有两个锐角。 (师板书:有一个钝角, 两个锐角)

【评析】:至此, 学生认识钝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已是水到渠成。

⒋认识三角形间的关系

师:请看板书 (如下) , 你能发现什么?

按角的大小分类:

→直角三角形:一个直角, 两个锐角。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三角形:一个钝角, 二个锐角。

生: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 可以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师有意识地将三组三角形有序地移到黑板左边, 摆放如下:

师:谁能用一个符号表示出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生:可以在这三组三角形外边画一个圆, 然后在圆上写上“三角形”三个字。 (学生上台表示)

教师在学生表示后及时用多媒体展示它们之间的标准关系:

【评析】借助图文对应, 学生可以迅速理解三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㈡按边的长短分类

⒈认识等腰三等形

师 (多媒体展示图2) :如果把刚才的十个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又得怎么分呢?

生1:因为 (1) 号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相等, (3) 号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也相等, 所以 (1) 号和 (3) 号两个三角形属于同一类。 (师把 (1) 号和 (3) 号两个三角形的实物张贴在黑板上)

生2:因为 (8) 号三角形的两条边也相等, 所以 (8) 号三角形和 (1) 号、 (3) 号一样属于同一类。 (师把 (8) 号三角形的实物也张贴在黑板上)

生3:老师, (5) 号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 如果只看其中的两条边也相等, 是不是也可以和 (1) 号三角形放在一起?

师:可以呀, 只要两条边相等就可以了。 (师把 (5) 号三角形实物张贴到 (1) 号三角形旁边)

生4: (9) 号三角形也应该张贴到 (1) 号三角形的两边, 因为它的两条边也相等。 (师把 (9) 号三角形实物张贴到 (1) 号三角形旁边, 同时把图2中相应的五个三角形隐藏起来。)

师:这五个三角形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生:因为它们都有两个角相等。

师:我们就把这五个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师板书: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 (师板书:两条边相等)

师多媒体出示下图, 和学生一起认识腰、顶角、底角等名称。

【评析】学生借鉴上面分类的经验, 成功地对十个三角形按边的特点进行分类;借助数形对应, 快速认识等腰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借助图文对应, 较好地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⒉认识等边三角形

师:这五个等腰三角形中, 哪几个比较特殊?

生: (5) 号和 (9) 号, 因为这两个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 (师把 (5) 号和 (9) 号这两个三角形实物从五个等腰三角形中慢慢地挑选出来移到一边)

师: (5) 号和 (9) 号这两个三角形三条边相等, 我们就把它叫做等边三角形 (正三角形) 。 (师板书:等边三角形)

师: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三条边都相等。 (师板书)

师:同学们想一想, 刚才的等边三角形是从哪儿挑选出来的?

生:等边三角形是从等腰三角形里面挑选出来的。

师出示集合图 (如下) , 问:哪一个椭圆表示等腰三角形比较合适?为什么?

生:因为等边三角形是从等腰三角形中拿出来的, 所以大椭圆表示等腰三角形, 小椭圆表示等边三角形比较合适。 (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师及时利用多媒体出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的标准集合图:

师:你们能根据这个集合图说几句话吗?

生1: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

生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师:请看图2中剩下的五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生:三条边都不相等。

师:我们就把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师把剩下的5个三角形实物张贴在一起, 同时板书: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

师: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哪些三角形?

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评析】教师有意慢慢展示从五个等腰三角形中挑选出两个等边三角形的过程, 使学生轻松理解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是匠心独具。

三、数形联系数形联系, 透视本质特征

⒈深入认识等腰三角形

师:请看图3, 你认为它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生1:因为它的两条边相等, 所以图3是等腰三角形。

生2:因为它的三个角都是锐角, 所以图3又是锐角三角形。

师:图3既是等腰三角形, 又是锐角三角形。那么图4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图4既是等腰三角形, 又是钝角三角形。

师:等腰三角形又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生1:等腰三角形又可能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生2:等腰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如我手里的这个直角三角板。 (师给予表扬, 同时展示等腰直角三角板)

师:现在, 你认为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1:两条边相等。

生2:两个底角相等。 (师板书)

【评析】借助数形联系, 学生厘清了等腰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受此启发, 学生自然联想到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 学生较好地认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本质特征。

⒉深入认识等边三角形

师 (多媒体出示图5) :图5是什么图形?

生1:等边三角形。

生2:锐角三角形。

生3:既是等边三角形, 又是锐角三角形。

师: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 都是60°。 (师板书)

【评析】借助数形联系, 学生自然沟通了等边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形之间的联系, 从而较好地认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本质特征。

四、数形变换, 感悟内在联系

⒈感受三角形间的相互转化

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图6的变化过程: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 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锐角三角形可以转化成直角或钝角三角形。

生2:等腰三角形可以转变成不等边三角形。

生3:三角形的形状变了, 三角形的边长和角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如图7的变化过程:

师:看了这个演示, 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生1:直角三角形可以转化成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生2:直角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交界点。

生3:三角形的形状变了, 三角形的边长和角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评析】借助数形变换, 学生容易理解三角形间的相互转化, 同时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三角形的形状变了, 边长和角的大小也发生变化”这一动态规律。图6、图7的设计把数形结合的运用推向高潮, 彰显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⒉判断这是什么三角形?

(1) 有一个角是91度, 这是 () 三角形;

(2) 三条边分别长3厘米、4厘米和3厘米, 这是 () 三角形;

(3) 三个角都是60度, 这是 () 三角形;

(4) 三个角分别是90度, 45度, 45度, 这是这是 () 三角形;

⒊猜一猜, 这是什么三角形?

【评析】第2题关注基本知识点的落实情况;第3题着重关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同时通过解决使学生再一次认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及锐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⒋简要小结

师:这节课, 你学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是怎么收获的?

【总评】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篇8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

我将从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内容是今后学习习近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本年段的学生已经认识了角、线段等知识,并且能够从平面图形中清楚地分辨出三角形,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空间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比较抽象地认识图形,并进行一定的探索。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4—6年级学段的要求,即:“了解简单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解决问题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数学充满探索与创造”和本节课教材内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我确定教学重点为: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教学难点为:在三角形内画高。

在呈现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方面,我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做可以更直观、易懂。我还准备了三角形和多边形的框架模具、答题卡等教具和学具,为教学的展开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体验中学习数学”。

根据上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本节课我采用直观演示、引导探索、讲解示范、操作发现等方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在本节课的学法指导中,我将指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发现数学知识。将观察发现、操作比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学情特点,我设计了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生活情境,直接引入

先请学生观察生活情境图,直观感受生活中众多地方都要用到三角形,直接引入新课:“三角形的特性”.(二)自主建构,探究特征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共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尝试研究,探究特征

先请同学们拿出数学用具盒打开钉子板,在上面用最快的速度围成一个三角形;再请学生在图本上画一个三角形;最后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数一数、摸一摸三角板有几个角和几条边,并说一说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师生总结三角形的定义。明确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和三个角。教师再因势利导,帮助学生重点理解围成的涵义。然后请学生试着总结三角形的定义,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最后讲授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第二层次:尝试操作,体验画高

三角形高的认识及画法,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把三角形高的知识,融入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层次:

首先,用课件出示两个人字形屋架图,让学生观察,分辨哪个屋架要高一些?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对屋架的高度进行测量。教师再用课件,把两个屋架的实物图抽象成两个三角形,在刚才测量屋架高度的部位画上一条虚线,“三角形的高”就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理解得也会更为透彻。然后,让学生自学三角形高和底的定义,在此基础上调动已有知识经验,自己探索画出一条高。

最后:要求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摆放位置,请学生继续辨认三角形的高,丰富对高的认识。本环节学生的思维难度加大,在画三角形的其他2条高时,很多同学会遇到困难,因此,我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用课件演示旁边两条高的画法,引领学生思考,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让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

第三层次:实验解疑,探索稳定特性

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不容易理解,我通过游戏引入,请学生拉三角形和多边形的框架模具。发现怎么拉三角形的框架模具都不动,而多边形的框架模具却变形了。这是为什么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可能会联想起四年级上学期学过的四边形有易变形的特性,所以学校的电动门中间的骨架要设计成四边形的,也由此会想到,三角形不易变形。那么,三角形为什么不易变形呢?随着提问,再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这也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只要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确定,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也是生活中有那么多地方应用三角形的原因。最后,请学生回想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练习是学生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我安排了安排了三个梯度的练习,一是辨一辨,在图中辨认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二是画一画,在所给三角形上画高,巩固高的画法。

三是用一用,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修椅子和围篱笆的实际问题。通过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实际价值。

(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以学生的探究过程为主线,精简明了,直观、形象,重点突出,有益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总之,本节课,我力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采取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概念,建构知识模型,并学以致用,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篇2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地认识,能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它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但本班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经历观察、分析、猜想、实践的学习过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角形画高的方法。教学中,为了形象直观的展示学习内容,我使用了多媒体、塑料小棒、三角形硬纸板和彩色平面图形等教具和学具。

这节课,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旧知导入,激发兴趣。

在第一环节我分为两个层面:

首先我出示一组生活中图片,让学生找学过的平面图形,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将这些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一侧,然后重点问对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了解?我对高和特性作重点板书。

接下来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三角形,再通过我提供的第二组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引出课题。

这一环节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在情境中自然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达到旧知迁移的目的。突出平行四边形的复习,尤其是高和特性的复习,为新知过渡做了较好的铺垫。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我安排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三角形意义的教学,安排了以下活动:

1、摸三角形,观察三角形特征。

2、小组交流,派代表阐述小组意见。

3、师生共同总结三角形的意义及特征

多媒体演示三角形的特征,教师介绍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三角形意义教学既是本节课重点也是难点,我安排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的活动,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意义和特征,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

第二层面:画三角形的高

我首先安排学生尝试画高,一名学生板眼,试说方法,选择画高工具,然后我引导画高的方法。此环节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1)是学生画的高和说的方法都正确,教师就可以借用他的话来说,重新演示。(2)是学生画得不正确,这时可安排其他学生表述意见,教师再引导。接下来多媒体演示用三角板画一条高,然后学生独立画出一条高。通过展示学生画的不同底的高,师生共同总结高和底的概念,然后学生尝试画另外两条高。最后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使学生掌握在一个任意三角形内画出三条高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接下来通过一组判断练习,既巩固任意三角形的高,又拓展了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

这个层面中,主要是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学会高的画法,还能领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第三层面:感受三角形稳定性

首先通过回放生活中三角形图片,使学生产生疑问:这些物体中三角形起什么作用?然后学生猜想。最后学生动手实践,用老师提供的塑料小棒拼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整个层面通过观察——分析——推理——验证为主线,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获得感性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第三环节、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

首先出示一组基础判断题,达到巩固基本概念的目的。

第二层面是实践应用题:首先出示一个三角形状的台历,使学生明白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接着多媒体出示一把歪斜的椅子,让学生思考如何修理。

这个精心设计的练习,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概念,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应用数学的能力,体会到把数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第四个环节: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习近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四)教具准备:

三角板、课件、数学用具盒、幻灯片

(五)学具准备:

三角尺、数学用具盒、图纸。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探索,再让学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概念的自主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2、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建立学习成就感和信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秉着新课标的精神,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定为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深化训练,拓展延伸质疑反思,总结评价,努力构建探索型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精简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本课时的内在联系,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的认识。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3篇】相关文章:

1.《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模板

2.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3.人教版数学《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4.《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5篇

5.《三角形的特性》的数学说课稿

6.《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7.《三角形的特性》数学说课稿

8.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篇9

设计说明

四边形分类是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的基础。在本课时的设计上,既重视知识本身的构建,又重视课堂结构的构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学生学习知识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通过“分一分”“想一想”“填一填”“画一画”“拼一拼”“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这样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其特征,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生学习数学既是一个主动探究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共享、相互启发的过程。本课时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多次合作、讨论与交流的机会,努力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学习兴趣盎然,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不同类型的四边形图片 剪刀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下面一组图形。

师: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这是一组四边形)

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四边形的特征给它们分分类。(板书课题:四边形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指认学过的四边形,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分类探究

1.简单四边形分类。

(1)让学生说说如何将上面的6个图形进行分类,可以分成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①学生分类后交流、汇报分类过程和结果。

这些图形可以分成两类:①③⑤为一类,它们都有两组互相平行的边;②④⑥为一类,它们都只有一组互相平行的边。

②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明确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请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哪些。

学生分别指认6个图形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复杂四边形分类。

(1)在上图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四边形⑦和⑧。(课件出示下图)

师:你们能把这些图形分类吗?

(2)自主探究,尝试分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把上面的8个图形分类。

(3)汇报、展示分类的结果。

分类完成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分类结果。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没有平行的边:

(4)为什么这样分类?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汇报是根据四边形的对边是否互相平行和有几组对边互相平行进行分类的。

师: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学生汇报分别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篇10

一、练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课长期以来被定位为“ 教的补充”和“ 教的强化”, 因此, 出现了“ 练习课教学不用备课”的误区, 表现如下:

1.练习课=作业课

许多教师认为, 练习练习, 就是布置作业让学生练, 练完便就题论题, 很少有知识拓展和学法指导,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 整堂课完全是在“ 教练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的练习多以计算为主, 因此, 大量的独立计算任务使课堂气氛更压抑。

2.练习课无层次性

首先, 练习未分层。 许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直接按教材编排顺序给学生布置练习, 因此, 在“ 数的运算”教学中出现先练竖式计算, 后练文字题, 再练竖式计算的情况, 让学生觉得重复无序。

其次, 学生未分层。 学生是个体, 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在练习课中对他们“ 一视同仁”, 则会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练习课轻松化, 而得不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吃力, 仍旧一无所获。

3.练习课形式单一

单一的形式使得练习课枯燥无味, 在课堂中, 如果学生自始至终仅依照教材和练习册独立完成其中的练习, 练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得不到重视, 学生便会对练习课毫无兴趣, 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4.忽略小结的重要性

在练习课中, 部分教师更重视学生多写多算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而忽略了小结的重要性。在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练习课中, 学生一堂课下来一直在计算, 期间或最后教师没有注意引导其总结和归纳方法, 导致学生为练而练,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练习课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练习课教学的策略。

1.练习课应体现“ 用练习教”的理念

练习课应该围绕练习目标组织内容, 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练习设计, 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方法。 其中, 练习的设计应当精练、得当, 过多或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降低效率;过少的练习不足以使学生巩固知识技能。 练习课上, 教师不可以布置学生反复练习后就题论题, 完全不理会学法的指导和知识的拓展。

2.练习课要突出层次性

首先, 练习分层。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将练习分层。 例如“: 数的运算”教学中, 教师的设计应从单纯的竖式题目开始, 再到简单的文字题, 最后到开放题。

其次, 学生分层。 观察学生平时在课堂中的表现和课内外作业, 将学生动态分层, 并随时注意学生的变化。 针对学生的分层, 教师在练习的布置方面也要分层, 这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掌握基础, 或巩固知识, 或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偶尔也可以“ 用B级人做A级事”, 以激励其奋发进取。

3.练习方式多样化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针对小学四年级“ 数的认识”枯燥的练习内容, 教师应对各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方式, 寻找丰富的素材, 合理组织, 使练习课生动有趣。

在重视练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的同时, 对练习的方式作出一些调整,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的练习并非都必须以书面化的形式“ 算”, 读数、口算、估算等练习都可以让学生口头练习, 更能训练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及思维能力。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开始有自己的“ 想法”, 把自己当做“ 大人”, 幼稚的教学设计只会让他们更反感。 但争强好胜仍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教师可以以竞赛的方式设计练习, 比正确率和速度。这样, 既节约了课堂时间, 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组织形式上, 可以让学生独立练习和合作练习。

4.重视小结的作用

在练习分层的情况下, 课堂中的小结显得很有必要。 尤其是在运算中, 不能让学生盲目不停地演算, 在一类或一层题演算结束后, 教师应当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另外, 小结的重点是总结由例及类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一类问题得到解决后, 组织学生总结归纳解题规律和方法能更好地巩固和强化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

总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的练习课教学应当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增强数感。 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 以取得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 从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与书法结缘作文下一篇:大学励志优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