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

2024-08-01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共1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 篇1

一、练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课长期以来被定位为“ 教的补充”和“ 教的强化”, 因此, 出现了“ 练习课教学不用备课”的误区, 表现如下:

1.练习课=作业课

许多教师认为, 练习练习, 就是布置作业让学生练, 练完便就题论题, 很少有知识拓展和学法指导,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 整堂课完全是在“ 教练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的练习多以计算为主, 因此, 大量的独立计算任务使课堂气氛更压抑。

2.练习课无层次性

首先, 练习未分层。 许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直接按教材编排顺序给学生布置练习, 因此, 在“ 数的运算”教学中出现先练竖式计算, 后练文字题, 再练竖式计算的情况, 让学生觉得重复无序。

其次, 学生未分层。 学生是个体, 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在练习课中对他们“ 一视同仁”, 则会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练习课轻松化, 而得不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吃力, 仍旧一无所获。

3.练习课形式单一

单一的形式使得练习课枯燥无味, 在课堂中, 如果学生自始至终仅依照教材和练习册独立完成其中的练习, 练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得不到重视, 学生便会对练习课毫无兴趣, 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4.忽略小结的重要性

在练习课中, 部分教师更重视学生多写多算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而忽略了小结的重要性。在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练习课中, 学生一堂课下来一直在计算, 期间或最后教师没有注意引导其总结和归纳方法, 导致学生为练而练,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练习课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练习课教学的策略。

1.练习课应体现“ 用练习教”的理念

练习课应该围绕练习目标组织内容, 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练习设计, 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方法。 其中, 练习的设计应当精练、得当, 过多或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降低效率;过少的练习不足以使学生巩固知识技能。 练习课上, 教师不可以布置学生反复练习后就题论题, 完全不理会学法的指导和知识的拓展。

2.练习课要突出层次性

首先, 练习分层。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将练习分层。 例如“: 数的运算”教学中, 教师的设计应从单纯的竖式题目开始, 再到简单的文字题, 最后到开放题。

其次, 学生分层。 观察学生平时在课堂中的表现和课内外作业, 将学生动态分层, 并随时注意学生的变化。 针对学生的分层, 教师在练习的布置方面也要分层, 这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掌握基础, 或巩固知识, 或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偶尔也可以“ 用B级人做A级事”, 以激励其奋发进取。

3.练习方式多样化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针对小学四年级“ 数的认识”枯燥的练习内容, 教师应对各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方式, 寻找丰富的素材, 合理组织, 使练习课生动有趣。

在重视练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的同时, 对练习的方式作出一些调整,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的练习并非都必须以书面化的形式“ 算”, 读数、口算、估算等练习都可以让学生口头练习, 更能训练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及思维能力。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开始有自己的“ 想法”, 把自己当做“ 大人”, 幼稚的教学设计只会让他们更反感。 但争强好胜仍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教师可以以竞赛的方式设计练习, 比正确率和速度。这样, 既节约了课堂时间, 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组织形式上, 可以让学生独立练习和合作练习。

4.重视小结的作用

在练习分层的情况下, 课堂中的小结显得很有必要。 尤其是在运算中, 不能让学生盲目不停地演算, 在一类或一层题演算结束后, 教师应当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另外, 小结的重点是总结由例及类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一类问题得到解决后, 组织学生总结归纳解题规律和方法能更好地巩固和强化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

总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的练习课教学应当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增强数感。 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 以取得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 从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 数与代数”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简便运算 篇2

一、运用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

小学教材中,最常用的运算定律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1.如:497+503+699+311

=(497+503)+(311+699)(运用加法交

换律、结合律)

=1000+1000

=2000

先讓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看哪两个数相加能得出整数、整十、整百、整千,然后就先使相加得整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加。

又如:7.25+5.69+2.75

=(7.25+2.75)+5.69

=10+5.69

=15.69

a+b+c=(a+b)+c=a+(b+c)=(a+c)+b

2.如:25×89×4

=25×4×89

=100×89

=890

[运用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数相乘,积不变。a×b×c=a×(b×c)=a×c×b]

[根据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即:(a+b)×c=a×c+b×c]

又如:25×404

=25×(400+4)(运用乘法分配律)

=25×400+25×4

=10000+100

=10100

二、减法性质的简便运算

要运用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运算,首先要理解减法的性质: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

即:a-b-c=a-(b+c)=a-c-b

例如:58.28-13.56-6.44

=58.28-(13.56+6.44)

=58.28-20

=38.28

1.某数减去一个数,再加上同一个数,某数不变,即(a-b)+b=a。

如:(39.26-17.85)+17.85=39.26

2.某数加上一个数,再减去同一个数,某数不变,即(a+b)-b=a。

如:(4897+579)-579=4897

3.n个数的和减去一个数,可以从任何一个加数里减去这个数(在能减的情况下),再同其余的加数相加,如(a+b+c)-d=(a-d)+b+c。

如:(189+56+32)-89

=189-89+56+32

=100+56+32

=156+32

=188

4.一个数减去n个数的和,可以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和里的每个加数,如a-(b+c+d)=a-b-c-d。

如:496-(96+35+42)

=496-96-35-42

=400-35-42

=365-42

=323

5.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在能减的情况下),再加上差里的减数;或者先加上差里的减数,再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即a-(b-c)=a-b+c或者a-(b-c)=a+c-b。

如:56.85-(16.85-5.38)

=56.85-16.85+5.38

=40+5.38

=45.38

三、运用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商不变性质的概念: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如:27600÷300

=(27600÷100)÷(300÷100)

=276÷3

=92

5.2÷1.25

=(5.2×8)÷(1.25×8)

=41.6÷10

=4.16

四、运用和、差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1.在加法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和也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

如:576+198

=576+200-2

=776-2

=774

2.在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差也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

如:854-298

=854-300+2

=554+2

=556

五、简便运算的几点注意

1.概念理解错误。常见的有:道理不明白;对运算定律不理解;对知识的运用不灵活;对问题理解片面;学习习惯差,粗心大意。

如:①278+299=278+300+1=578+1=579

把加上299看着加上300,已经多加1了,后面应该减去1而不是加1。

②857-198=857-200-2=657-2=655

把减去198看着减去200,已经从857中多减2了,后面应该加上2而不是减2。

923-505=923-500+5=423+5=428,应该从923中连续减去500和5。

③648-305=648-300+5=348+5=353

减去305是从648里面分别减去300和5,648-305=648-300-5=348-5=343。

④96×42+58×96

=96×42×58(错误)

2.死搬硬套。在四则运算中,简便算法普遍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四则运算都能用简便算法。有些题目,简便运算的步骤隐藏在运算过程中,因此,每完成一步运算都要认真观察,从中发现简算条件,进行简便运算。而有些题目,数字虽然特殊,但不能进行简便运算,必须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因此,要防止学生一见到计算题,尤其是数字特殊的计算题,就一味强求简算的错误倾向。

如:①519-219-235

=519-(219+235)(错误)

②12.85-6.24-3.52

=12.85-(6.24+3.52)(错误)

3.灵活运用。在学生能掌握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基本方法以后,可引导学生计算较难一些的简算题。

如:①25×32

=25×4×8

=100×8

=800

②68×99+68

=68×99+68×1

=68×(99+1)

=68×100

=6800

总之,运用已学的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合理改变运算的数据及运算顺序,使得运算尽可能简便、快速、正确,这并不是局限于题中有明显要求的计算题。其实简便计算的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与技能,它更是一种优化的思想与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 篇3

班级姓名分数

一、脱式计算:

125-25×6(135+75)÷(14×5)120-60÷5×5

1024÷16×3(135+415)÷5+16 1200-20×18

720-720÷15(360-144)÷24×3 240+480÷30×2

225-10×(6+13)(120×2+120)÷9 164-13×5+85

330÷(65-50)128-6×8÷16 64×(12+65÷13)

19×96-962÷74 10000-(59+66)×64 5940÷45×(798-616)

(315×40-364)÷7 12520÷8×(121÷11)(2010-906)×(65+15)

(20+120÷24)×8 106×9-76×9 117÷13+36×15

3774÷37×(65+35)540-(148+47)÷13(308—308÷28)×11

(10+120÷24)×5(238+7560÷90)÷14 21×(230-192÷4)

9405-2940÷28×21 920-1680÷40÷7 690+47×52-398

148+3328÷64-75 360×24÷32+730 2100-94+48×54

51+(2304-2042)×23 4215+(4361-716)÷81(247+18)×27÷25

36-720÷(360÷18)1080÷(63-54)×80(528+912)×5-6178

二、用递等式计算(四数下册)

980-436+75 125×5÷15 150+42×37

960+360÷90 80×50-35÷5 105+360÷20÷3

800-700÷25×4 7

2(270-180)÷30 56

75+360÷(20-5)812

(124-85)×12÷26 7

5(124-85)×12÷26 28

-4×6÷3 42+6×(12-4)-(25+17)(75+360)÷(20-5)÷(532-36×14)18×(420+360÷90)+360÷40-5 1500÷25-(18+8)+(32÷4-3)18×(400-120×2)(280+80÷4)×12(72-4)×(6÷3)75+360÷(20-5)

三、简便计算

25×42×4 68×125×8 49×49+49×51

4×25×16×25(25+15)

(125×25)×4

85×82 + 82×15 495

87×99 + 87 79

378 + 527 + 73 167 + 289 + 33 58 + 39 + 42 + 61

×4 125 + 17)×8 25×99+49 64×25 + 25 76(25×15)×4×64×125 ×15-14×1×101-76(36×45+36×56-36 66×93+93×33+93

125×88 88×102 5×289×2

(68+32)×5 36×97—58×36+61×36

四、口算。

12×4÷8=

100-72÷9=35+25×4= 72-24÷4=78-58+36= 178-56×3=

五、列综合算式

1.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960÷15=64

64-28=36

综合算式:

2.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7 5×24=1800 9000-1800=7200 综合算式:

3.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4535-500=4035

782-777=5

4035÷5=807

综合算式:

4.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8×15=120

63+120=183

183÷61=3 综合算式:

六、递等式计算。

400+612÷12×4

118+153÷17×9

480-(32+32÷4)(374-265+238)×6

(72+108÷36)×64(400-75×2)÷125

21×(230-192÷4)118+306÷17+265

560-(48+48÷4)540÷45×(65+35)

325÷13×(266-250)300-225÷5+145

七、判断并改错。2、1500÷15-15×4 1、437-37×2+8 =400×2+8 =1500÷0×4

=0 =800+8

=808 4、25×3÷25×3 3、250+50×5 =75÷75 =250+250

=1 =500

八、列式计算。1、82与15的差,乘32与18的和,积是多少?

2、25与16的积,减去756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

3、1650除以5的商,加上16与8的积,和是多少?

4、720与160的和,除以84与40的差,商是多少?

5、178与142的和,除1000与40的差,商是多少?

6、2520与105的商加上25与24的积,和是多少?

7、560与270的差,加上360除以90的商,和是多少?

8、6000除以59与35的差, 商是多少? 9、52与28的差与25相乘, 积是多少? 10、347与34的和,除以75与72的差, 商是多少?

11、从480里减去35的6倍,差是多少? 得到的差再除以9,结果是多少?

12、600与560的和除以他们的差,商是多少?

九、解决问题。

1、商店运来鸡蛋和鸭蛋各8箱。鸡蛋每箱25千克,鸭蛋每箱32千克。一共运来鸡蛋和鸭蛋共多少千克?

2、商店上午卖出童鞋18双,下午又卖出童鞋23双。下午比上午多收入425元。每双童鞋多少钱?

3、一箱牛奶有24盒,幼儿园共买了35箱,平均分给168位小朋友。如果每人每天喝一盒,可以喝几天?

4、小红5天看了100页的书,照这样的速度,她要看一本400页的书,需要多少天?

5、一支修路队,修一条长为548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45米,已经修了8天,还剩多少米未修?

6、我有40元钱,买一个书包用了32元,剩下的钱又买了2本书,每本书用了多少元?

7、小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350m。走5分钟后, 离学校还有160m。小华家离学校有多少m?

8、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减少10,另一个加数增加10,和是否有变化?

(1)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15,另一个加数减少15,和是否有变化?

(2)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6,另一个加数也增加6,和有什么变化?

(3)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12,另一个加数减少2,和有什么变化?

9、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减少8,要使和增加8,另一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

(1)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增加9,要使和增加17,另一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

(2)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增加11,要使和减少11,另一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

(3)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减少16,要使和减少9,另一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

10、两个数相加,如果被减数减少10,减数也减少10,差是否有变化?

(1)两数相减,如果被减数增加30,减数也增加30,差是否有变化?

(2)两数相减,如果被减数增加23,减数减少23,差有什么变化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 篇4

1、关于X的方程m24x2m2xm1ym5,当m__________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当m___________时,它是二元一次方程。

132、已知xy1,用x表示y的式子是___________;用y表示x的式子是22

___________。当x1时y___________;写出它的2组正整数解____________。

3、若方程 2xm1 + y2nm = 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1mx3ny13xy65xnyn

24、已知与4x2y8有相同的解,则m= __,n=。225、已知aa12,那么aa1的值是。

x2y1,2x4y26x9y_______。

6、如果那么232x3y2.7、若(x—y)2+|5x—7y-2|=0,则x=________,y=__________。

8、已知y=kx+b,如果x=4时,y=15;x=7时,y=24,则k=;b=.

x

29、已知是方程ax5y15的一个解,则a________.。

y110、二元一次方程4x+y=20 的正整数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1分、2分、5分的硬币中取出5分钱,共同__________种不同的取法(不论顺序)。

3x4y6x5y1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方程组2313、如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那么a+b=_________。

x2(x2y)

414、方程组的解是x2y2

15、已知6x-3y=16,并且5x+3y=6,则4x-3y的值为。

x1

16、若y2是关于x、y的方程axby1的一个解,且ab3,则5a2b

=。

17、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它的周长分为63和36两部分,则它的腰长是_________。底边长为___________。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 篇5

本节课是对加法运算律的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一方面巩固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学习运算律的价值。

首先以计算47+58+42为教学例题,讨论:你会怎么做?生:先给58+42加上小括号。运用了加法的结合律。师:怎么计算89+14+56。最后出示:78+(47+22),学生独立做在本子上。交流时,强调这里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时候,我以怎么计算204+417为例,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出现两种情况:一个是把204拆成200+4,一个是把417拆成400+17。师:哪个数更接近整百呢?把哪个数拆开更有利于我们接下来的计算?学生们统一了认识,在后来的练习中,还是有好多孩子不能选择更接近整百的数去拆。

"小数乘法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篇6

一、关注知识迁移

首先,需探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适合“小数乘法”,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之一。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并能运用乘法定律进行整数简便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是整数乘法的知识迁移,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因此,我先引导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复习简便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先观察整数乘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再进行验证。通过验证,让学生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从而顺利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中,为学生下一步探究奠定基础。

二、注重方法引导

1.加强口算训练,这十分必要,也很关键。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密切关系的数的口算,如0.25、1.25、0.08、 0.4……应让学生牢记。学生口算能力强的话,计算定律的运用也就比较容易,即会很自然地应用口算定律来解决问题,因为简便运算的本质就是口算,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应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而已。

2.重视学生解题思路和不同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能力。我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把新知的学习分为三个知识点,即“三个数连乘、两个数相乘、乘加乘或乘减乘”;课堂练习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怎么算?怎么想到这样算?运用什么运算定律?这样算有什么作用;在课堂中,渗透迁移的原理和凑整的思想,让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掌握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师要把握每个知识点中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使内容不重复,学生学习起来不感到枯燥,又使运算定律的教学落到了实处。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小数乘法简算题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积的变化规律,把小数进行合理的变化后再进行简算。

3.纠正学生作业中常出现的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相混淆或不会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错误。如2.5× 32,学生知道32可以先拆分成4×8,第二步应该用2.5×4×8,但有的学生却用2.5×4之后再乘上2.5×8, 结果变成了 (2.5×4)×(2.5×8),在这里多乘了一个2.5,本来可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的,但是学生却与乘法分配律混淆了。而在做4×(2.5+1.25) 这样的题目时,一些学生又写成了4×2.5+1.25,忘记1.25还要与4相乘。这两类练习题,是学生出现问题最集中的。针对学生作业错误,我在教学中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课后及时进行作业分析、讲评和订正,使学生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4.进一步理清学生的思路。复习时,我对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类型做了一些归类。一类是能计算出满十、满百、满千或者容易口算出结果的算式,如0.25× 4.78×4、2.33×0.5×4。第二类是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运算的,如1.1×2.5+0.9×2.5=(1.1+0.9)×2.5。第三类是拆数后可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其中又可把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数相乘,这个数能被4、8除尽的,如6.4、32等;还有两个数相加减,这个数接近1、10、 100、200……如0.25×32×1.25=0.25×4×8×1.25、4.86× 99=4.86×(100-1)、0.65×201=0.65×(200+1)。其中,把一个数拆分为两个数相乘的,拆分后可以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拆分为两个数相加减的,拆分后可以运用分配律计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 篇7

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策略。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难点:理解算法。

五、教学内容:

教材第43页 例3

六、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五条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众的一些简便计算。在学生学习中药鼓励独立思考,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算法。其次,要注意组织相互交流,尽可能使个别学生的创见为其他学生共享。第三,应当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包括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第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因此,可以根据有关知识经验对算式进行变形,也可以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七、八、教学法:谈活法、演示法、探究法、归纳总结、合作探究等。教与学:

1.口算: 老师:上课!学生: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好,请坐!

老师:同学们的眼神非常明亮,我这里有四棵果树,每棵果树上只长出了四个果实,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使果树长出越来越多的果实呢?下面我们就进行一次口算抢答!(抢答时,给各组加果实)

50×32×2 65×4×25 36×101 27×98 98×76+2×76 516-125-175 278-138+262 367-(167+85)900-128-272 2.探索新知,发现规律:

老师:同学们真厉害,现在每组的果树上的果子越来越多了!想不想让果实再多一点呢? 学生:想!

老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种树吧!(引出课件)

老师:种树前,我们肯定要先买一些树苗。(展示课件第一幅图片)

A.提出问题:同学们,谁来说一说参加植树活动的一共有多少组?每组种多少课树苗?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老师:你能找出几个条件?分别是什么?

学生:25个小组,每小组种5棵树苗,学校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老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这个问题,完成的同学请做好。(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个问题)为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条件和空间。

B.交流、探讨:

老师:有哪位同学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生1:1250÷25÷5 =50÷5 =10 我先算购买树苗花了多少钱,再算每棵树苗多少钱? 生2:1250÷(25×5)=1250÷125 =10 我先算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再算每棵树苗多少钱? 生3:1250÷5÷25 =250÷25 =10 我假设每个小组只种1棵树苗,再算25个小组每小组需要多少钱就是每棵树苗多少钱 C.观察、比较: 老师:同学们,这三种方法的结果都是10,都是正确的,请看(出示课件),它们的关系式什么?

生1:三个算式相等。

生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老师:非常完美的一句话!那么有没有同学能锦上添花,用字母表示,应该是什么呢?

生3:a ÷ b ÷ c= a ÷(b × c)老师:太棒了!又长出了几个果实。除了这个规律,还发现的什么规律?

生4: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后面的数,再除以前面的数。

老师:真厉害!有没有同学加以补充呢?用字母表示? 生5:a ÷ b ÷ c= a ÷ c ÷b 老师:同学们真厉害!老师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是,老师有个小问题,需要请教大家,字母里面的除数b和c能不能是0呢?

生6:不能,因为0不能作除数!

老师:哦,我明白了,那么在字母表示的同时,还要加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b≠0,c≠0 3.小结:

连除法的简便运算

a÷b÷c =a÷(b×c)=a÷c÷b(b≠0,c≠0)4.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不同的数学符号。2)150÷25÷2=150÷(____×____)420÷5÷2=____÷(5×2)180÷3÷6=180÷____÷____ 48÷(6×8)=48÷____÷____ 3)(1)240÷8÷5=240÷(8×5)

(2)1280÷(16×8)=1280÷16×8(3)750÷(15×5)=750÷15÷5(4)420÷60÷7=420÷7÷60(5)600÷12×6=600÷(12×6)4)390÷5÷6 1000÷(125×4)

600÷25÷4 210÷(7×6)120÷12÷2 240÷5÷24 420÷35 350÷25 480÷32 5.反馈:

老师:同学们,大家算得又快又准确!我们的果树已经结满了果实,摘下一个,甜不甜?那么我们这节课除了种果树,还有什么收获呢?(出示课件)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用字母表示:a ÷ b ÷ c= a ÷(b × c)(b≠0,c≠0)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后面的数,再除以前面的数。用字母表示:a ÷ b ÷ c= a ÷ c ÷b(b≠0,c≠0)课后作业:

6000 ÷125 ÷8 2100 ÷(7×6)640 ÷5 ÷64

九、板书:

连除法的简便计算 a÷b÷c= a÷(b×c)

=a÷c÷b

四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计算练习题 篇8

一、简便计算练习题

(1)775-(218+75)

(2)221+38+162

(3)306-38-262

(4)235-183-17(5)234-55-45

(6)279-73-127

(7)273-128-62

(8)89-(89+215)

(9)679-(213+79)(10)578-176-324

(11)123+285+177

(12)35×37+65×37

(13)75×27+25×27

(14)38×101-38

(15)16×2+16×3+16×5

(16)178×101-178

(17)84×36+64×84

(18)7 5×89+11×75

(19)178×99+178

(20)37×83+17×37

(21)19×103-19×3

(22)99×38+38

(23)23×41+59×23

(24)4× 12×25

(25)125× 16×8

(26)4×8×25×125

(27)125×88(两种方法)(28)38×2×50

(29)5×216×2

(30)25×36

(31)25×44(两种方法)

(32)153+262+138

(33)375+219+381+225

(34)

525-35-165

(35)(181+264)+219

(36)378+44+222

(37)276+228+24+272

(38)135×6+65×6

(39)99 ×53+53(40)47 ×99+47

(41)36 ×29+36

(42)38×41+59×38

(43)58×99+58

(44)138×72-72×38

(45)23×83+17×23

(46)42×103-42×3

(47)25×62×4

(48)99×38+38

(49)

125×43×8

(50)(40+4)×25

(51)(8+6)×125

(52)(80+8)×125

(53)

36×(30+3)

(54)25×(8+40)

(55)125×(8+4)

(56)63×99(57)28×201

(58)18×199

(59)68×11

(60)38×102

(61)35×98

(62)57×101

(63)46×101

(64)37×99

(65)25×36×4(66)(25+4)×40

(68)27×102-27×2

(69)16×99

(71)53+262+38

(72)100÷25÷4

(74)56000÷8÷125

(75)2300÷50÷2

(77)75×27+25×27

(78)38×101-38

(80)125×72

(81)25×16

(67)36×57+36×43

(70)37×101

(73)4800÷25÷4

(76)35×37+65×37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 篇9

《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 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运算能力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第二, 学习运算法则和运算定律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第三, 拥有运算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的前提。所以, 运算能力已经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的计算能力令人担忧。他们因计算错误丢分很严重。不但计算速度慢, 正确率也很低。许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是马虎、粗心造成的, 而实际上, 并不是那么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 只是求结果的计算, 终究会向计算器倾斜。所以教师和家长对计算的忽视, 导致学生的忽略。冀教版教材的使用, 使得教师只注重算理的训练,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而忽视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总之, 学生的计算能力急需提高。

为此, 我确立了《提高四年级学生运算能力的实践探究》的课题, 探索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方法

(一) 课题研究所达目标

1. 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 使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 数学教学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由教学能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加快专业化成长。

2. 学生成长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经历计算过程, 在活动中明算理, 懂方法, 体验探究的乐趣, 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 课题研究的内容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研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喜欢数学, 喜欢数学教师, 才能学好数学。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或问卷调查等方式来真正了解学生。投其所好, 尽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学生喜欢有爱心的教师, 所以老师要有爱心, 大爱之心。心理学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人们, 真诚的爱心会带来奇迹。另外教师的智慧和幽默也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好方法。所以, 我们要研究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2.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研究。

计算是项“细活”, 容不得马马虎虎。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似乎总有错误的发生。对此, 有人轻描淡写, “粗心而已”。其实, 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原因是很多的:有认知方式问题, 有思考缜密性问题、有情感兴趣问题、更多的是计算习惯问题。有的学生审题习惯差, 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 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 抄错数和符号;有的学生没有验算习惯, 题目算完了事。因此, 我认为, 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所以, 我将研究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 培养学生深刻理解数的内涵的研究。

在实践中发现, 学生计算出现错误深层次的原因是对数的意义理解不深, 直接影响到了运算过程中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选择, 影响到了运算律的建模以及解决问题中方法的确定。所以, 我将研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理解数的内涵。

4. 加强口算技巧和方法的研究。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先采取和学生交流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 然后对症下药。同时, 教给学生一些计算的技巧和方法并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 如抢答、小组竞赛等等。因此, 我将研究如何使学生的口算又对又快。

(三) 研究思路

教师要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 结合自己20来年的教学实践, 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探究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同时, 认真研究《新课标》, 通过学习, 调查, 讨论、分析等方式保证研究的真实有效。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计算情况制定研究方案, 指导课题研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研究, 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效的措施。

3. 经验总结法。

注重收集研究活动中的所有资料并进行整理, 同时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 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4. 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学生的运算情况的跟踪分析, 不断总结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三、研究的成果

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 喜欢数学课, 喜欢数学教师, 课堂气氛很活跃。

2.口算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进而影响到笔算、估算, 数学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

3.数学思维, 创新意识增强。

4.数学学习空前的高涨, 兴趣浓厚,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 这次的课题很成功, 实验结果很喜人。教师有一颗钻研的心态, 做科研型的教师, 提高自身的素质, 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 学生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真正实现了数学的双赢。

摘要: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的计算能力迫待提高。新课标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因此,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加强概念教学, 教给学生一些计算的技巧, 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年级数学混合运算练习题 篇10

小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做题是最好的`办法。多做些典型题,并记住一些题的解题方法。接下来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四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练习题,欢迎大家练习!

(1)1533÷73+159-57=

(2)83×91÷131+38=

(3)197-46+67-13=

(4)1512÷54×126-52=

(5)192+52×136÷66=

(6)123-47+159-16=

(7)164×23-126+74=

(8)117+21+17-19=

(9)81÷9×161+93=

(10)93×35-128+36=

(11)86×9+87×99=9387

(12)2324÷83-108÷54=26

(13)3348÷93+15-17=34

(14)51+1414÷14-90=62

(15)42+31×180+42=5664

(16)17×25-2050÷82=400

(17)552÷12×18-66=762

(18)1118-18÷2×109=137

(19)916-952÷17×5=636

(20)1044÷29-540÷45=24

(21)23+15+925÷37=

(22)52+770÷22-22=

(23)88×51+800÷40=

(24)(112-13)×(103-12)=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 篇11

做好已有知识结构的迁移。在复习时先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25×12和 87×46+ 54×87 ,同时其他同学集体练习。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提示学生运用的是哪一个乘法运算定律,实际有学生说第二题用的是乘法结合律,我并没有急于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问学生乘法结合律的字母表达式和乘法分配率的字母表达式,并组织学生进行区别,以便更好的运用这两个定律解题。通过复习使每一个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运算定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更加清楚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解题。同时渗透并思考,这些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能不能用,激发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的猜想和求知的欲望。

二、新课学习先试后导,善用旧知解疑。

教师出示例题4后,简单分析题意,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题。

0.8×1.3○1.3×0.8

(0.9×0.4)×0.5○0.9×(0.4×0.5 )

(3.2+2.8)×0.6○3.2×0.6+2.8×0.6

有学生通过计算两边的算式结果来判断,大多数学生看见算式联想到简便运算来判断,第一种算法确定算式两边结果相等,第二种算法提供了学生思维判断的方法。这样有效地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和小数乘法结合起来,运算方法在小数乘法中一样有效。

为了学生更好地运用运算律,安排了三题练习题

0.25×0.7×4、 1.25×2.4 3.2×1.02

保留了教材中试一试第一题,修改了第二题,增加了第三题题,第一题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第二题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三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第二题中2.4的分解是教学时一个难点,不少学生着重把24分解成8×4,忽略了小数点,这个环节的处理不够好,未能预料。第三题的教学也是一个难点,不少学生意识不到把1.02分解成1+0.02,只是一味去分解3.2。

三、巩固练习类型多样,提高学生能力。

巩固练习的设计除了根据运算定律填空外,还设计了各种类型的简算题,如:12.5×4.8 0.72×101 3.8×9.9 1.01×2.6 0.25×0.125× 0.4×0.8 0.4×8.2×25-0.3

这些题里有的接近整数、有的超过整数、有的要先转化再做,有的运用乘法结合律做,有的运用乘法分配律做,有的是部分简算,几乎涵盖了所有小数乘法简算的各种类型 ,另外还出现了部分简算的题,这样的题学生掌握的不好, 关键是根据运算定律判断是否能简算。最后是拓展提高,3.67×8.9 + 36.7×0.11 86.9×1.73 + 8.69×7.3 这两道题分别都有两种解法,学生根据刚才做题的经验,分析后很快发现36.7和3.67 、86.9和8.69可以互相转化,怎样才能使转化后的数的积不变,利用积不变的规律就能解决问题。这样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 篇12

格式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三单元 序号 13 课题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习内容

P34例2(乘法结合律)主备人

学习目标

1、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重难点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学具准备

学习

程 二次备课 激趣定标

一、激趣导入 主题图引入

(1)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互动

适时点拨 活动一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7、1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2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4字母表示。活动一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巩固应用

在什么时候使用乘法结合律。使用这个运算定律的结果是什么。使用它们的优点是什么。怎样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25×32×125

测评训练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60×25)×8=60×

2、P37/2—4

P35/做一做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0×6×7

=30×(□×□)

125×8×40=(□×□)×□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 篇13

一、复习准备.1.口算2.板演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答:一共可以卖360元. 答:一共可以卖360元.引导学生比较,由于这两种解法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教师明确: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教师提问:在这道题里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第二种算法后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数,因此,第二种算法简便.)教师明确: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改写成乘这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比较简便.(板书课题:乘法的简便算法)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例1:1.组织学生讨论:(1)这道连乘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2)怎样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这道连乘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得出结果.如果把后两个因数相乘,正好是10,再和第一个因数相乘,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算出得数.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教师质疑: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为什么不改成 ?3.练一练

(二)出示例2:1.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规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乘两位数,改写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2.组织学生讨论:口算不容易算出结果,我们可以把16改写成哪两个一位数相乘?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提问:第二种方法把它改写成 或 哪种简便?(显然前者简便,因此我们采用前一种.)3.练一练订正时提问:(1)计算 时,为什么不改写成 ?(2)计算 时,为什么不改写成 ?教师明确:我们要有目的地把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使第一个一位数与被乘数相乘时得整十.

三、巩固反馈1.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注意检查: 这题是否按原题直接依次计算,比较简便.2.同学们乘汽车去参观博物馆.每辆汽车坐45人,用3辆汽车送了2次才把所有的同学送走.去参观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3.商店运回1500千克水果糖,每10千克装一袋,每10袋装一箱,可以装多少箱?(用两种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还知道哪些简算方法吗?

上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下一篇:一滴水的生活启示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