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方案(通用13篇)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方案 篇1
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课是分数加减法的第三课时,因为前面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内容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是分数的混合运算,教材利用“星期日的安排”的故事情景,逐步引出分数的混合运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探究算式运算的过程,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价值。
(2)、养成会独立思考,并善于与同伴交流想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能用简便的方法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星期日你们都做什么?(去爷爷奶奶家、去同学家、在家看书、看电视……)
师:淘气调查了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安排,你们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想知道。)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件(“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真观察,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8的同学外出游玩,1/6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2、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课件出示问题),怎么列算式呢?拿出练习本,试一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我列出:1-3/8-1/6(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作为总数进入运算,减去外出游玩的同学,再减去少年宫活动的同学,剩下的就是留在家中的同学)
生:我列出:1-(3/8+1/6)(先把外出游玩的和去少年宫活动的同学相加,再把全班同学看作整体“1”,减去它们的和)
(3)全班交流。围绕总数“1”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确算式的算理。
师: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入运算。
师:这个同学说得非常准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星期日的安排(板书课题)
3、活动三:自主探索具体的运算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道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学生汇报计算过程,指导板书)
生1:我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是:
1-3/8-1/6
=5/8-1/6
=11/24
生2:我也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但计算的过程与他的不一样。计算过程是:
1-3/8-1/6
=24/24-9/24-4/24
=15/24-4/24
=11/24
生3:我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是:
1-(3/8+1/6)
=1-(9/24+4/24)
=24/24-13/24
=11/24
生4:我也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比他简单,是:
1-(3/8+1/6)
=1-13/24
=11/24
4、即时练习
出示P68“试一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再进行交流。
5、归纳小结
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计算时,可以先将所有分数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的;也可以根据需进行部分通分。用哪种合适,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算式特点来确定。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三、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计算
(出示P69“练一练”第1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P69第2题,在解答本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作图,再进行解答。这样,容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出示P69第3题,在学生完成填表后,可以组织讨论:“为什么行一段山路,山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行时间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会不同?”使学生明白客观条件的变化,其所花费的时间也将不同。同样,也可以讨论公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用时间几分之几的不同。)
四、总结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生1:我学会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生2:我学会用多种方法计算。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方案 篇2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 能快速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口算 (抢答) :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铺垫, 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 进行知识的正向迁移。
二、引探准备: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出示尝试题
1. 出示引导题1:
2007年5月31日, 深圳光明新区正式成立, 管辖公明、光明两个街道。光明新区总面积约是150平方千米, 可用建筑面积约是总面积的, 光明新区可用建筑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2. 出示引导题2:
光明新区可用建筑面积约是90平方千米, 绿化面积约是可用建筑面积的, 绿化面积有多少平方千米?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一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 想不想学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 (想) 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问题。 (板书:分数混合运算———连乘)
师:看到题目后都想到了什么?
生:今天只学分数连乘的知识吗?有没有加、减或除法的问题?
师:同学们想到很多问题。今天学的分数应用题一定要几步来做? (两步)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 出示课题并巧妙地以课题的“新”引起学生猜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良好开端。
三、引探过程
1. 出示例题, 学生尝试自己分析和解答:
光明新区总面积约是150平方千米, 可用建筑面积约是总面积的, 绿化面积约是可用建筑面积的, 绿化面积有多少平方千米?
(教师先出示前半部分“光明新区总面积约是150平方千米, 可用建筑面积约是总面积的”) 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并解答? (再出示后半部分“绿化面积约是可用建筑面积的”) 你们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并解答? (最后出示完成的问题) 你们会解答吗?
2. 学生汇报。
(1) 先求可用建筑面积是多少, 再求绿化面积是多少。
(2) 先求绿化面积是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再用总面积乘它。
(3) 用综合算式解答。
3. 着重分析综合算式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分步出示, 直观形象, 巧妙地结合题1和题2, 使学生对两步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看得清楚。
4. 学生自学课本。教师指导学习课本。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练习与课本例题解法对照, 既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又要求学生说明算理, 促进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四、引探总结:回顾、归纳
重点分析约分中注意的问题:约分后的小数字写在什么地方较好,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约分的顺序可以怎样?约分时可以灵活约分, 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分数连乘的计算有几步?总结为“一看、二约、二算”。
五、引探实践
1. 先观察算式, 再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约分, 然后再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题, 培养学先观察思考再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 并掌握灵活约分的方法。
2. 你争我抢, 看看谁计算准又快。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 强化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同时, 出示三个分数相乘的计算题, 让孩子自己独立尝试解答。
3. 学以致用, 解决问题。
出示:我国约有660个城市, 其中约有的城市供水不足, 在这些供水不足的城市中, 又约有的城市严重缺水, 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大约有多少个?
4. 回顾课本, 质疑问难。
师:请结合刚才的学习, 认真细读课文。思考:
(2) 怎么理解课本上的这句话:“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六、本课总结:回顾评价
本课利用尝试教学理论作指导, 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 精心组织教材, 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 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展示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弄清应用题的解法步骤和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与自己的解法对照, 及时强化验证。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要求适当, 学生不仅获得了巩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思维能力。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方案 篇3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80~81例1、“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五第1~5题。
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用运算律进行整数的简便计算,也已经有了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推广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就有可能联系实际问题,自觉地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推广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创设了需要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类推,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通过两种解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照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认识到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体会简便计算的优越性,增强简算意识。
3.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的严谨性与系统性,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 激活旧知,引发质疑,准备知识迁移
1. 复习分数四则计算。
口算: ÷ 1÷ ×2 -
× ÷ 0÷ +
(指名口算,重点交流÷、1÷、÷、+的计算方法)
【设计说明:分数四则计算是学习混合运算的知识基础,口算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基本的计算法则,为后续学习做知识和技能上的必要准备。同时,针对有学生在计算时套用法则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和交流不同算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又培养了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效率。】
2.引发质疑、猜想。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过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知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仅运算顺序相同,而且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也同样适用。猜想一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也和它们相同呢?整数的运算律或运算性质是否也适用于分数运算呢?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让我们通过具体问题来验证。
【设计说明:当教师提出疑问之后,学生会很快根据经验做出有根据的猜想。“引发疑问——合理猜想——实例验证”,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应经历的基本过程,也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创设情境,引起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1.创设情境,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多媒体出示例1,学生读题、思考后写出算式,教师将两种不同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指名说两种算式的意思)
师:根据表示的意思,这两个算式各应按什么顺序计算?(同桌讨论、交流,指名口答)
师:这两个算式都含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它们都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现在我们能得出“分数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这个结论吗?
生:能。
师:祝贺你们验证了自己的第一个猜想是正确的。
【设计说明: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在理解算式意思的基础上,自主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引导学生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比较,使学生对运算顺序形成更具概括性的认识。】
2.自主类推,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分数运算中。
(1)计算竞赛,体会简便计算的优越性。
师:在验证第二个猜想之前,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怎么样?第一和第二两组与第三和第四两组各推一个代表板书两种算式的计算过程,其他同学在作业纸上完成。(强调:要按照刚才说的运算顺序计算)
(2)顺势利导,体会整数运算律适用于分数运算。
师:同学们,这两个算式不同,计算过程也不同,但是结果相等。(教师在两个算式之间板书“=”)看到这个式子[(+)×18=×18+×18],你想到了整数乘法的哪个运算律?
【设计说明:两种解法的结果相同,不但相互印证解答正确,还为理解运算律创造了具体的背景。计算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简便计算的优越性,激发了学习运算律的欲望,增强了简算意识。】
(3)自觉应用,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分数运算中。
师:整数乘法分配律适用于分数运算,那其他运算律或性质也适用于分数运算吗?
(多媒体出示:++ -- ×× ÷÷)
师:你想怎样算?(同桌讨论、交流算法,指名口答,出示简算过程,重点强调:第3小题既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又可以直接交叉约分;第4题既可以运用除法性质,又可以将除法转化成乘法,运用结合律简便计算)
师(小结):根据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我们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可以运用整数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设计说明:有了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小数运算的经验,无需逐一验证,学生就能自觉应用整数运算律进行分数运算。这一环节既是对整数运算律的推广,也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了解分数简便计算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3.回顾小结,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师: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不仅运算顺序相同,而且运算律或性质也同样适用。过去在计算时,有的同学总是出错,都有哪些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计算时,看错一个符号、写错一个数字,都会让你前功尽弃,满盘皆输。因此,计算的过程就是培养认真的态度和细心习惯的过程。在下面的计算练习中,看谁更细心,更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引导探究,感受内在联系
1.运算顺序练习。
多媒体出示: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 +×+
师(指第2小题):能不能先算乘?能不能先算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通过实物投影出示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问题,提醒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设计说明:在计算中,不少学生容易受数据和符号的影响,不按运算律(性质)进行计算,错误地进行简便计算。这一环节,既是运算顺序的练习,又让学生理解简便计算的应用条件。】
2.乘法分配律应用练习。
(1)简单应用,夯实知识基础。
师:在过去的学习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在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时有点困难,想不想来研究研究乘法分配律?
多媒体出示:30×(+) ×+×
师:观察两个算式里的数据和符号,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应用什么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找出计算正确和不正确的作业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灵活应用,促进技能形成。
多媒体出示:×-×
师:方框里填几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填?(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师(将方框前的乘号改为除号):这时候方框里应该填几呢?(学生回答后追问理由,并强调:除以等于乘)
出示:×+÷9(让学生口答计算过程和结果)
师(将算式改为÷ +÷9): 方框里填几?可以怎样简便计算?
师(小结):在学习过程中,只掌握知识还不够,还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善于观察、思考、分析、比较,总结出知识间的联系,举一反三才能融会贯通,才能让学习更轻松、更有效。
(3)拓展应用,发展数学思考。
多媒体出示:× + × -
师: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指名口答并说明想法)
【设计说明:所有运算律中学生最难理解,应用中最容易出错的是乘法分配律。根据分数乘除法可以相互转化等特点,利用“变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开放性因素,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与系统性。同时,在逐层深入探究中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特征,达到举一反三与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批判性的目的。】
3.综合练习,增强简算意识和应用意识。
(1)÷(1-) (-×)÷
-(÷+) 5-(÷+)
(2)练习十五第4、第5题。(要求学生先列出综合算式,结合题目要求理解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解答)
【设计说明: 综合练习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四、课堂总结,引用名言,关注习惯养成
师:请同学们用1分钟时间静静地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把自己在本课学习中最大的收获说给同桌听。
师(小结):在很多人看来,计算是简单的,但又总是出错,所以老师想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从最简单的做起”(国际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语)。
【设计说明: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更是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及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数学家的话旨在教育学生无论学习还是做事都要从小处做起,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4
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中,我力求突出两大方面的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出计算方法,并逐步得出结论。例如,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分步列式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从而引入分数混合运算,并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这样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了。
2、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我没有注重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线段图将这些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得失,有很多不足,同时也有很多困惑。
我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回顾一位数乘法的问题,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等知识。学生因为有了牢固的旧知,把过去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到今天的学习中来,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学生学习新知即可水到渠成。比如,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一次性通分,一次性计算”,这一特殊计算方法,对分数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中的“一次性约分,一次性计算”,启发特别大。
我发现自己的教学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分别是:
课堂上,自己放得不够开,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偏少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5
复习课是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分数混合运算复习课教学目标: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在学生懂得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掌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简单的学习方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竞赛,考虑到本课内容属于计算课,本身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兴趣,学生的情绪可能较低落,为此,我把口算练习题改为小组竞赛,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合作竞赛意识。
不足之处:
因为前面的试讲发现自己课堂语言太多,完不成教学内容。所以今天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自己的语言的简捷和对教学时间的把握,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对重点知识分析不够,造成一部分学生不能够突破难点。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反思 篇6
教研室组织了一次研讨课,有幸我参加了。我上了《分数混合运算二》这节课。这节课是一节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课,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两种解题策略,并在比较过程中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也能适用。难点确定为理解另一种解决问题策略:先求出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也会就是“1+1/5”的含义》
上课后感觉有一点比较好就是“掌握策略,学活数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单纯去记忆各种题型的话,只会让你感到力不从心,更加疲敝。所以人们常说要掌握方法,举一反三,才能学活数学,也就是要掌握一定得解题策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我在上分数混合运算
(一)时,我放手让学生分析问题 让学生画图,没想到学生画出各种各样的图 很有创意,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解决了问题。所以在本节课上遇到问题时,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做出解答,而是先分析题意,首先从文字上分析,虽然有难度,比较抽象,但对高年级学生来说需要训练他们的抽象能力。再次就让学生估算,估算对结果有一定的预测和检验的作用。最后让学生画图分析 学生通过不同的图探索了不同的你算法,体现了让不同学生有不同收获。
不足之处:1,在分析问题时忽略了让学生找数量关系 应该根据不同学生选择不同方法,有的学生可以通过题意直接解答 有的学生可以根据写数量关系解答,有的学生画图解答,必要时画图也可以。2,分析画图不够透彻 没点到着整体“1“要多突出1/5是谁的1/5 来突破难点。3练习时不但要注重结果更要关注过程,练习题型少些。4,本节课小组交流少,教师要让学生多表达多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不用多讲,这样课堂才会更轻松。5.在选择情境引课时要以学生身边例子更好 选一些学生容易懂的情境会更好。
补充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篇7
一、抵消规律
1.例子 (来自人教版四五年级书本题目, 下同) :49+8-8, 0.3-1.5+1.5, 130×4÷4, 8.7÷0.3×0.3, 20-x+x=9+x (化简后得20=9+x) , 80÷x×x=2×x (化简后得80=2×x) .
2. 规律: 一个数先加上a再减去a或者先减去a再加上a, 还得原数;一个数先乘上a再除以a或者先除以a再乘以a, 还得原数 (a非0) .
3. 解题实例:975 - 299 = 975 - 300 + 1, 975 + 299 = 975 +300 - 1;“-300 + 1”、“+300 - 1”, 用了此规律, 三年级学生总是学不好, 是因为没有抵消规律的正式学习.
二、同一级运算, 可以带号搬家
1.例子:545-167-145=545-145-167, 实际“145”带着“-”搬家了, 将“-145”直接搬到545后面.2.7×0.8÷0.27=2.7÷0.27×0.8, 实际…
2. 规律:同一级运算 (无括号) , 可以带着符号搬家, 但减数或除数不能搬到式子最前面.
3. 解题实例:一辆客车有7 人, 途中有4 人下车, 又有8人上车, 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 “7 - 4 +8”、“7 + 8 - 4”、“8 - 4 + 7”, 解题思路和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各有不同, 体现了同一级运算这一规律.
三、去括号规律
1. 例子: (1) 判断对错:123 - 68 + 32 = 123 - (68 + 32) ; (2) 计算7.6 - (9.8 - 3.4) = 7.6 - 9.8 + 3.4, 2.07 - 0.69 - 0.31 =2.07 - (0.69 + 0.31) , 326 ÷125 ÷ 8 = 326 ÷ (125 × 8) .
2.规律:去括号时, 括号前面是加号或乘号, 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符号不变;去括号时, 括号前面是减号或除号, 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变符号;……这些用字母表示会简单:ab-c=a- (b+c) ……
3. 解题实例: (1) 小荣带51.04 元买菜, 买白菜用了2.68元, 买肉用了9.32 元.余下多少元? (2)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3.56 立方米, 它的长是2.5 米, 宽是0.4 米.它的高是多少?
四、乘方运算顺序
1. 例子:12=_____, 33=___, 1.62=_____, 43=_____, 0.73=_______.
2. 运算法则: 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 先算乘方 ( 平方、立方) , 再算乘除法运算, 最后算加减法运算;括号里面有乘方 (平方、立方) 的, 先算.
3. 解题实例: (1) A正方体的棱长是3 厘米, B正方体的棱长是2 厘米, A正方体的体积是B正方体的几倍? 33÷ 23. (2) 一个圆环, 外半径3 厘米, 内半径2 厘米, 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3.14 × (32- 22) .
上面所列四个规律看似简单的运算顺序, 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别以为从练习题中找几道练练就能掌握, 记住特例就能应用转化成技能, 这会在感性学习材料到识记和运用上存在着脱节问题.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过程:
一、旧知铺垫
我们的老朋友淘气也有个爱好,那就是做计算题。今天,他想和大家比试比试!
1、出示计算题
要求: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8÷2÷6
16×(15÷3)
18÷2×10 13×2×5
72÷(9÷3)
24÷(2×3)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出示问题情境
经过课前的谈话,我了解到同学们的兴趣很广泛。相信大家也参加了不少的兴趣小组吧!淘气在课下的时候对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作了个调查。
2、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①
请你先估算一下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明理由)②
请你用图来表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
③
学生独立思考和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④
尝试计算
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请你算一算,航模小组到底有多少人?(学生独立计算)⑤
全班交流
A 12×1/3=4(人)
4×3/4=3(人)
B 12×1/3×3/4=3(人)
预设一:如果学生出现了A、B两种方法,并且计算方法较多。在交流时对于B种不同算法进行重点交流。
预设二:如果算法单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计算方法。
5、思考: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6、练习
①填一填(课件出示)
②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以求助老师或同组同学。5/9×3/5÷6/7
12÷4/5÷3/8 ②全班交流(说一说运算顺序)
三、登山游戏中巩固新知
五一时节,春光明媚,正是游玩的好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登上吧!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登山比赛,看哪个组最先登上顶峰摘得红旗(课件)在山的不同位置设有不同的计算题,学生答对方可前进。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登山线路。到达山顶后,红旗处设有一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答对者摘得红旗。全班交流。
解决红旗里的问题后,对同学进行环保节水教育。请同学说一说节水的好点子。
四、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课后反思: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反思
一、趣味导入,巧迁移。
《分数混合运算》只是一节计算课,纯计算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教学中不想应用传统的讲授法按部就班的教学例题,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接着让学生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生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奠定基础。然后让学生试算,很自然地进行新课的学习,而且巧妙地将知识进行了迁移,书上的例题有情境问题引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列出算式,随后再次让学生试算,由浅入深的教学让学生学习轻松愉快。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分数混合运算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在教学中,不是告诉学生要怎样计算,也不是让学生去探究怎样计算,它只是将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混合运算中,所以对于该内容完全可以运用迁移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尝试计算,然后比较交流总结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讲得太多,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学中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绝对不包办;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尽可能不说,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课堂活动也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这样做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三、形式多样的巩固练习。
教学中,练习形式多样,比如“填一填”,“练一练”,“空中雄鹰”,“谁是计算小能手”等,不拘泥于教科书上的练习。临下课时,教师再布置课外拓展题目,不但使所学知识得以延伸,而且使整个课堂首尾呼应。
四、多元评价方式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思维。数学思维过程是人脑对外部的数学信息的接受、分析、选择、加工和整合的过程,是一个外部感知到内化的交点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数学思维是主体将外部材料转化为内部材料的过程,另一方面,内部材料在经常得到恰当的使用过程中,逐渐使主体的认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教学活动即引导学生积极地、有效地提取可利用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知识,促使思维优化的过程。《新课标》在第二学段对“数的运算”提出了:“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运算概念的建立,需要时间充分和情景丰富的过程。在学生获得丰富经验后,抽象的运算式才对他们有意义。因此,我始终坚持从意义引出计算,构建意义。结合具体的情境,找出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能解答,从而总结出解题思路、解题关键和解题方法,归纳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一页,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是在五年级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后的一节新内容。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先通过创设情境,发现数字信息,根据这些数字信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预算的必要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理解应用有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列出算式时先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再列综合算式,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以往从计算中讲授分数混合预算的运算顺序,还有利于学生掌握接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体会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能正确进行计算。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说等量关系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建立解决问题模式。
2、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分析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一份直尺不同颜色粉笔
【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充分利用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再对问题的解决组织讨论加以解释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方法,养成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这三道题帮我们回忆了什么知识?(生回答后小黑板:出示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课件出示)计算。说出你是怎么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
3、说一说下列各分数的具体含义,找单位“1”画线段图,说数量关系,再列式:(进行环保意识教育:节约水资源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4、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这节课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数四则混合运——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的复习,引起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知识的积极回忆,使学生自然“迁移”过渡到本节课来,打牢学习的基础,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学中切实地复习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习新知识能提供帮助的旧知识,由旧引新,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数学书上第56页图】 师:这是笑笑班上本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2、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教师重复问题后,要求学生:(1)独立思考,找单位“1”,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2)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3)与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列式以及结果。
3、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反馈解答情况
(1)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A 请同学们找到跟求航模小组人数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信息,把它读出来。
师:下面我们就来根据问题分析已知的数学信息。B 请将求摄影小组人数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信息读出来。
师:也就是说要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得先求到什么?(要先求到摄影小组的人数)师:通过读题我们已经知道了气象小组有12人。那么也就是说摄影小组的人数是多少人数的几分之几呢?(2)引导提问:
师: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这里表示什么?(表示把气象小组人数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1份)师:在这里是把什么做为分的对象?(气象小组的人数)师:这里的单位“1”是谁?(气象小组的人数)(3)用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生独立画图)
师:可以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谁来说说数量关系?那么可以求出摄影小组的人数吗?
师:是把什么做为分的对象。(摄影小组的人数)这里的单位“1”是谁?(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你能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吗?
(4)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下面谁来说说自己怎样列式的。)
4、改题再解答:航模组有3人,求气象组有多少人?(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5、小结:
师:观察综合算式,你发现它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
师:针对综合算式,结合每一步的意义来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而以此类推。)师:同学们认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联系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先乘除后加减,在同级运算中,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当然如果有简便算法的除外。)
6、书写格式:接着结合例题,说明分数连乘时可同时进行约分。注意书写格式。
7、学生看书,齐读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鼓励学生分析题中的数字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的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从而进行计算,明确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体现了教学以教材为主,灵活的使用教材,又忠实于教材,这样更能突出,这两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的代表性,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所学知识与教材例题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所在。】(三)、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件出示: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反馈及时纠正)课堂板演:请3名学生上台板演后集体订正。
1、自己动手:完成课本23页练一练第6、7题。
2、课后练习:完成书22页的数学应用3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从中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中强调解题顺序与运算顺序的吻合,这样更能突出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知识回顾总结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师生小结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设计意图:回忆巩固,完善学生的认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一)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气象小组的人数× 3/4
=摄影小组的人数
摄影小组的人数× 1/3
=航模小组的人数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10
知识与技能
能掌握分数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能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解读目标
你能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吗?100-10×4 (9+11)÷6 80÷(60-
40)428+63÷9-17×5 75+360÷20+5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
二、用心思考,独立完成
(1)独学(教材第33页例3)认真读题,理解题意想: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应先求__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再求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_列出综合算式,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例4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的计算。
(2)独学例5独立思考,明确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在书上完成)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____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惑
1、对学要求:对子间互相检查独学答题是否正确。
2、群学任务:对学中还没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与合作,讨论。
3、展示提升: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拓展提升。
4、教师根据小组展示情况进行解惑。
四、当堂检测
1、教材33页做一做要求:先想想如何求梯形的面积,再列式计算,做完后对子互相改。
2、教材35页第9题要求:先说一说计算顺序,再计算。
3、完成教材35页10、11、12题。
教学反思: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方案 篇1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迁移、尝试学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观察下面各题,说说运算顺序。
21×3+25 6×8-5×4 21×(36-14)
2、说说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探索新知。
(一)分数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6:一个画框,长
41米,宽米,做这个画框要多长的木条?
52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得出:“需要多长的木条?”就是求画框的周长。
2、学生独立列式。
4141()
2或 22 52523、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教师启发:两个算式都是分数混合运算,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2)指名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4、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交流汇报。交流时,指名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1、出示算式。
1111123123111○()○()()○***11 2535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时教师在每行的左右算式中间填上等号,并启发学生思考:每行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2、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观察上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第一组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是三个数相乘,左边是先算前两个,右边是先算后两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是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
3、总结规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4、应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1)出示例题7.3151(5)()12 5664(2)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增添233792425)875111 101 24552、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说说在计算上可以怎样简便)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方案 篇12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口算
(二)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9-72×2 35-〔2.34×(7.2-5)〕
1.教师提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师谈话引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1)
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尝试解答.
3.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例2.(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2)
1.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
2.学生独立解答
=
=
=3
(三)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2.
(四)总结归纳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我们可能觉得不难,但却很容易算错,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计算习惯:要审清运算符号,确定好运算顺序,不丢数、不抄错数,认真计算每一步
三、巩固练习
(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2.
3.(二)按照下图指出的顺序进行计算,然后列出综合算式(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1)
(三)判断.(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2)
1.=
=
=2
2.=
=
四、课堂小结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1.2.
3. 4.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练习层次清楚,有坡度,启发学生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在计算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探究活动
巧连四个“ ”
活动目的
1.巩固学生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活动题目
在四个“ ”中间加上+、-、×、÷、()等符号,使之组成分别等于0、1、2、3、4五个等式.
1.2.
3.4.
5.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填写.
2.小组汇报答案.答案正确且方法多的小组为优胜组.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方案 篇13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并能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2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1)12+13-20=5(2)32+4-28=8(3)34-(25+3)=6(4)17-(12+3)=2 归纳总结: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计算下列各题。
归纳总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懂得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板书:课题)
1、出示湖北云梦风景图片及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图
师:湖北云梦崇山峻岭,风景优美,这里有高大的乔木林、低矮的灌木林,还有大片的草地。
下面是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解答。
反馈后,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设计意图] 在创设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是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提出问题:
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呢?
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你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列出什么样的算式?②如何计算?
(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2)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
展示学生小林和小萍的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3)对比方法,总结优化。
提出问题:你喜欢哪种方法呢?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种方法:分步通分。第二种方法:一次通分。
★ 三个分数都是异分母分数,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相同。同级运算应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是有时为了简便,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5)实战检验:
(6)老师强调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用递等式计算,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设计意图] 将数学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激活学生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进一步强调书写过程的规范性,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7)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学生自学例1(2)。
(1)师:湖北云梦地处长江中下游,雨水充足。下面是这次梅雨季节云梦森林公园和周边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对比图。
(2)自学指导 ①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这次降水后,森林里以地下水、地表水和其他形式储存分别是多少?种形式储存的水要多一些?
②以为例,说说它的分数意义。、其他,那么裸露地面
把谁看做单位“1”?你认为以哪②提出问题:再来看看周边裸露地面的情况:地表水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3)自主探索
学生根据题意,结合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列式计算。展示两种不同算法:
(4)分析算式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两种不同的解答方式,说一说算式的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计算。带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数。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2)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进行。
(3)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4)实战检验: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推理和概括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楚1在这里表示的是什么,应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
知识应用:李明用一根1m长的铁丝围了一个三角形,量得三角形的一边是边是m,第三条边长多少米?它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m另一
3、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追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怎么办?(化成最简分数)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例2 小强做作业时,碰到了两道比较大小的题目。
总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四、梳理知识,巩固升华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做比较简便呢?
师:使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凑整来计算,是不是很方便呢?
减法的运算性质:
从上题中你能发现什么?用你发现的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课堂小结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相同。同级运算应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是有时为了简便,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板书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第一种方法:分步通分。第二种方法:一次通分。
★ 三个分数都是异分母分数,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方案】推荐阅读: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9-04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解读08-28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北师大版06-18
分数混合运算连乘练习10-20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5-20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5-27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6-09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7-18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7-17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