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

2024-08-15

混合教学(精选12篇)

混合教学 篇1

近年来, 模糊数学理论已得到飞速发展。在各个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 它已应用于模糊控制、模糊识别、模糊聚类分析、模糊决策、模糊评判、系统理论、信息检索、医学、生物学等各个方面。在气象、结构力学、控制、心理学等方面得到应用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人文、社会学科及其他“软科学”的数学化、定量化趋向把模糊数学推向中心地位。模糊数学发展和扩充了经典数学的研究领域, 对其他学科显示了强大的渗透力和解释力, 使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学习模糊数学能通过模糊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很好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大学生继续学习和工作, 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因此, 《模糊数学》[1]课程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伴随新理念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日渐深入, 其中翻转式教学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新潮流, 为教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如何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 使二者优势互补, 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这是我们所最追求的共同目标。本文将翻转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探索了针对《模糊数学》课程的一种新的混合教学方式。

一、《模糊数学》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 《模糊数学》课程教学大多数教学内容仍采用“教师讲授为主型”的教学模式, 也就是在课堂内进行知识的传授, 而在课堂外进行知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 课堂缺乏“活力”。

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缺乏学生的自主思考, 久而久之则会导致学生思维的依赖性, 抑制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2. 对教学对象的“一视同仁”, 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模糊数学》一般在大三、大四学生中开设。大四的学生更关注是否学以致用, 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去。大三的学生更关注于课程本身的内容, 是否可以用于感兴趣的课题。面对现行的教学模式, 采用的是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式统一、教学时间和地方统一, 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习者的需要, 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 影响教学目标的实施。

3. 课程未能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受到教师观念的限制, 虽然技术进步了, 教学手段更新了, 但是教学的观念还是停留在教师利用技术手段来“教”、学生“学”的被动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仅限于PPT。

因此, 现行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结合《模糊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 将翻转式教学适当地应用于教学, 以弥补现行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就成为我们关注的课题。

二、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翻转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与学过程, 它将知识传授与内化这两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翻转和重新安排, 使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个性学习的选择余地,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传统教学学习过程相反。我们希望构建一种新的混合教学模式, 将翻转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相互作用, 通过不断改进, 逐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1. 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1) 教师资源准备。教师根据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设计, 主要指分配学习任务、划分学习小组、制定评价标准等。教学资源的形式包括:教学视频、微课、教学PPT。教学视频可以由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录制或者使用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 (2) 学生课前学习。在课前, 教师利用网络发布新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学生通过网络中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教学PPT、微课等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积极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在理解课程内容基础上完成练习或作业。在整个学习或练习过程中, 学生应当详细记录遇到的问题, 通过与同学、老师交流进行解决或者等待在课堂中提出, 由教师帮助解决。 (3) 教师课堂主导。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中教师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听取学生或小组的学习汇报、观看作业成果、进行答疑、问题讨论和深化、并接受其他学生的质疑, 师生之间进行深入交流, 对于教学难点或重点, 在课堂上适当进行强化。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 了解学习进度, 有效控制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4) 学生课堂活动。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已基本理解了所要求学习的知识, 课堂环节主要是进行知识内化。学生可以向教师汇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展示自己或小组的作业情况和其他学习成果。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 教师做出解答。

2.《模糊数学》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模糊数学就是经典数学的推广, 很多知识都是已有经典数学知识的推广, 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实际教学中, 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结合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我们将课程按照模块化进行教学。 (1) 基础知识的学习, 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导。课堂上教师阐明“模糊数学”中的三大定理和几个基本理论, 结合大量的实际应用例子, 讲清每一个基本理论所包含的概念、原理与方法, 从而让学生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学生可课前或课后下载和学习教师根据教学知识点制作教学PPT、教学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源。结合教师课堂内容进行知识的消化、整理和理解。 (1) 模块知识的学习。我们将知识点分成五大模块, 分别是:模糊决策、模糊规划、模糊聚类、模糊控制、模糊识别。通过小组汇报来实现五大模块的学习。学生组成小组后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知识模块, 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学习。课前由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让小组成员做充分准备, 通过查资料、调研及参考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料 (教学视频、教学PPT、微课等) , 利用理解的基本理论, 运用基本方法, 针对几个实际问题, 将此模块的内容深刻理解。让学生走上讲台, 向师生汇报, 并接受其他师生的提问, 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内化, 真正把理论教学办成理论应用研究讨论的课堂, 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的实用价值, 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培养其创新意识。这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开拓学生的思维, 为写毕业论文提供更多的思路, 也为今后继续学习深造、将来参加工作、转变思维方式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 课程考核。以往的考核是按照平时分和卷面分来定最后的综合成绩。混合教学后, 成绩评定也相应做了调整。我们将小组汇报、学生课堂交流和学生在网络上的活跃度增加到了平时成绩中, 按照30%的平时成绩 (包括出勤、作业、课堂交流、网络活跃度) 、小组汇报占30%、卷面成绩占40%, 使得对学生的成绩评价更加客观、准确。

3. 实施效果。

(1) 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提升。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到实际中, 尽最大努力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模糊数学教学强调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近几年的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的若干问题也可以通过模糊数学理论去建立数学模型。在模糊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能真正让大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模糊理论与计算机实践教学也紧密结合, 在学习了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以后, 学生们应用matlab实现对东华大学本科生生源水平的评估。在学习了模糊模式识别理论以后, 学生们应用电脑研制“数字、英文字母的模糊识别”软件。大四学生在学习《模糊数学》后都感到毕业论文不再是毫无思绪了。学生们都感到本课程能学以致用, 综合以往学到的知识, 使自己能理论结合实际, 实实在在做出些结果来, 在学术科研的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2)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们普遍认为《模糊数学》课程是一门生动的、有意思的课程, 在课堂上的小组汇报和讨论给了同学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了学习兴趣, 增强了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 培养了创新能力。 (3) 学习成绩优良率大幅提高。比较未进行教学改革之前, 现在的优良率达到了70%左右, 不及格率极低。这说明了同学们对该课程确实投入了精力和时间好好学习了。

4. 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教学视频的制作。录制质量好的教学视频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首要需解决的问题。为保证教学视频的质量, 能充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视频的学习中, 教师在录制教学视频时需要考虑视觉效果、知识主题的突出性、互动策略、时长和学生的自我操控性等, 避免死板、单调的讲述。这些都将给我们主讲教师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 对教学技术的使用和时间提出了挑战。 (2) 在线学习系统的搭建。要保证混合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顺利进行, 又能随时随地在师生间、生生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 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中, 教师都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构建学习支持系统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与协作化的学习环境。因此, 该在线学习系统除了提供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的空间外, 还需重点解决如何通过教师干预来引导学生自我组织和控制个性化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又如何通过此环境来记载和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关键问题。 (3) 进一步优化成绩考核制度。在混合教学模式下, 以往从传统“结果”来给出综合成绩的评价方式, 也将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进行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不断优化。

三、结束语

《模糊数学》的混合教学模式, 为高校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教学方案, 恳请大家指正。

摘要:随着模糊数学理论的飞速发展, 使其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重要成果。高校中开设《模糊数学》课程在也成了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将翻转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适用于《模糊数学》课程的一种新的混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模糊数学,翻转式教学,混合教学

参考文献

[1]杨伦标, 高英仪.模糊数学原理及其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

混合教学 篇2

这一节教材主要教学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教材先通过第72页例1,16×4+6×3,指出在这个式题中,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脱式,即先算16×4和6×3,再把两个积相加。然后,通过例2教材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如果把例1中的“+”改成“-”,该怎样算?把“×”改成“÷”,该怎样算?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刚刚掌握的运算方法,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节省教学时间,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混合运算式题脱式运算,就需要加强训练。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九中安排了比较多的三步式题,并注意把新学的内容同过去学过的内容进行混合练习。此外,还安排了一些帮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的练习以及一些应用题,避免学生单一地做式题。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教学第72页上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九中的第1~9题。

2.学生在第四册中学习过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乘法(或除法)。本节的混合运算依然依据这一运算顺序的规定。在教学例1之前,可先让学生口算复习题。口算时,要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教学例1时,先引导学生看一看题中有哪些运算。然后,教师可再联系复习题,使学生明确这一题依然是没有括号的式题,并且只有乘法和加法,所以还是先算乘法。接着可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请一、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一般来讲,大部分学生会这样做:

16×4+6×3

=64+6×3

=64+18

=82

教师再引导大家分析哪一步可以省略?两个乘法同时进行脱式计算,这是新知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明白,由于题目是求两个乘积的和,要算出两个积之后才能相加,所以后面的乘法可以和前面的乘法一起脱式计算。

4.教学完例1以后,教师提问:如果将例1中的“+”改成“-”,该怎样算?并在例1的旁边写出算式:16×4-6×3,让学生思考解答。再分别将两个算式中的“×”都改成“÷”,一一写出算式让学生计算。最后,再引导学生对这四个算式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什么时候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5.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以让学生先说出计算步骤,再计算。

6.关于练习十九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1题,如有必要,可先引导学生分析第1小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

第6题,比较每组上下两题的结果后,可再出两组题让学生试一试,以加深印象。

第7题,是综合练习题。练习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审题,明确运算顺序,还应着重强调要细心认真地计算。

第8、9题,都是连续两问的应用题。有的学生做这种应用题时,常常只解答出第一问,而把第二问漏掉。为此,做这两个题时,要强调把题读完后再做。

第10*题,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第1小题,引导学生看等号左边有哪些运算?如果□中有数,应先算什么?由此得出,这道题实际上是告诉我们250减去一个数(□×9的积)等于70。从而启发学生想到把□×9看成是一个数,先想250减去多少等于70?求出□×9=180后,再求□是多少?第2、3、4小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混合式实验教学应用研究 篇3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但其目前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实验内容陈旧、验证性实验较多,实验评价方式科学性不强等,这些均影响实验教学培养综合性人才作用的发挥。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将混合式学习思想应用于实验教学,从学习活动的视角将在线活动与实验室活动进行整合,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有机统一,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全面科学考察学习主体的实验情况,有效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

本文在混合式实验教学过程活动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此模式开展的方法和策略;针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案例,进行模式的应用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及整个实验过程的总结表明,此模式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1 混合式实验教学活动设计

混合式实验教学有效结合实验室活动与在线活动,通过采用不同的教与学理论,选择多种教学媒体,分析教学资源,设计出“主导—主体”式实验活动,引发学习者在不同环境中的实验学习行为,从而使两者相互促进,帮助学习者更好完成意义建构,最终提高其实验学习效果。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中“HTML语言”这一单元进行具体案例的设计和开展。实验室活动包括对实验涉及知识、平台操作的初步掌握等,实验过程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展示等。在线部分则依托学习活动管理平台(LAMS,适合于作为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应用的工具,包括教师教学设计、学生学习和教学活动监控与管理等3个核心模块[2])进行设计。具体设计流程和活动见图1。

2 案例应用及效果分析

2.1 实验开展针对以上设计,依托LAMS选取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学习计算机网络专业必修课的学生为对象,对此案例进行应用。br>

1)教师创设实验情景,提供相关案例,激发学生对HTML语言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其提出问题,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

2)教师对语言基础知识进行简要讲解,并通过对比源代码与页面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定实验小组,为在线实验做准备。

3)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平台使用方法后,以小组形式自定实验方案,通过参加活动序列自主、协作完成实验。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与监控者的角色。

4)各小组在平台相应功能支持下,展示各自的实验成果。教师制定评价标准,分别从内容、版面和技术3方面进行评价;组织学生对小组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

5)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定性评价的反馈信息,并使用社会统计软件包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1)实验过程评价。笔者以管理员身份进入平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机选取6个学习小组对其进度进行记录(图2)。通过观察发现,不同小组实验进度体现多样化。由于学习者在实验准备中对基础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能够很快完成相应的活动,参与度较高。但dx02小组在“表格、属性和字体”实验活动部分停留较长时间,通过访谈得知,他们通过“学前交流”确定作品主题之后,开始分工搜索资料,花费一些时间。而其他小组则是在完成涉及基础知识的实验活动后,开始制作作品。由此可知,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计划把握实验进度,充分发挥其自觉性和自主性,满足其多样化学习。

2)学习效果评价。参与实验评价的主体包括任课教师以及6个小组所有成员,评价依据为一量表。笔者分别从内容、版面和技术3个方面对学生作品得分进行统计:以每个方面总分60%为合格,60%~85%为良好,85%~满分为优秀划分3个等级,得出每一等级分数百分比分布(图3)。

图3表明学生在参与HTML实验教学后,整体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内容掌握、版面设计、技术应用3个方面分析,可见学生对技术掌握程度较好,优秀作品已达37%,90%的作品中导航清楚且富有层次,链接紧扣主题,网页中精美图片、Flash动画、音视频均有体现。其次是版面设计和布局,87.5%的作品不仅区域划分合理清晰,不同区域中的元素(如图片、背景色、文字)搭配新颖,风格别致,呈现的信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通过3方面横向比较表明,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实验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技能方面的学习,学生实验过程可以在线进行,增加动手操作机会,并可获得教师的实时指导。

3)问卷调查分析。为了了解学生对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实验教学的态度和效果,在教学结束之前对参加此次实验的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无记名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知识内容、技能、学习效果及方式评价3个方面,采用结构型与无结构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以下结论。

①知识内容方面考查学生对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价。大部分被试认为对HTML语言中表格、文本、图片、超链接等有了很好掌握但未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因此,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实验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实验的完成和知识的获取,并使理论学习与在线实验相互作用,有机结合。

②在技能方面,所有被试认为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且认为这种实验方式有利于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85.7%的被试在设计网页时均考虑到网页访问对象特征、内容与主题相符及整体视觉效果等因素,而且18.3%的被试在具体制作过程中对此加以实现;62.8%的被试认为自己的作品在实验所给案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由于此模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优越性就更加明显,可以锻炼学生思维,满足其求知欲,使其在自身有创意的实验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③在方式评价方面,62.8%的被试认为此次实验中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并提升了自身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任务高效完成,并且学会正确地与他人交流,善待批评,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62.8%的被试认为通过利用实验活动中教师提供的资源,自己根据兴趣和能力自主探究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能力得到较好发展。这些均体现了实验教学培养人才能力结构中较高层次能力的特点。

④在教学评价方面,接近80%的被试认为此实验活动序列设计合理、与课程内容联系紧密、任务粒度适中,其中44.2%的被试充分肯定其“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作用。因此,使用LAMS平台辅助实验教学,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可以充分体现其优越性,使学生通过参与经过逻辑排序、有机整合的活动序列,逐步完成意义建构。

3 总结

通过此次实验,笔者认为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实验教学突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改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此模式中设计在线实验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多种维度、多个视角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内容、方法、过程和目的上均体现出多样化。因此,此模式为高校开展实验教学提供一个较为成功的实施案例。虽然本实验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仅对华中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实验,样本较小、实验时间较短,不能全面排除非实验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有更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丁筱玲,赵立新.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搭建创新实验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03):70-75

[2]LAMS Brochure[EB/OL].http://www.lamsinternational.com,2005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题, 掌握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迁移类推学习新知

1.指名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口算。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师:同学们, 你们乘过公交车吗?公交车到站时乘客有下、有上, 车上的人数随时会发生变化。想一想, 这些事实是不是与数学问题有关?

二、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创新意识

1.自述图意。

师: (课件动态出示例3主题图画面) 你瞧, 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

请仔细观察, 看看车上的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从画面中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有25人下车, 28人上车) 你能根据画面中的数学信息完整地说一说这幅画的意思吗?

(教师根据学生口述板书第28页例3。)

车上原来有67人, 下去25人, 又上来了28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并筛选出有用信息, 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对二年级学生来说, 是一个难点, 教师应考虑如何结合本班实际酌情引导。)

2.据题写式。

怎样计算车上现在有多少人?算式该怎样写? (学生理解题意后可能会写出以下几个算式:67-25+28= 67+28-25=28-25+67=)

引导学生试着分别说一说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3.揭示课题。

这些式子与前面所学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式中有加、有减, 突出“加减混合”之意。) 各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以上各题能直接口算吗?如果不能口算, 那该怎么办? (引入加减混合运算笔算方法的学习。)

(说式子的意思、讲运算顺序是本环节的重点, 尤其要理解好二者的联系。)

4.尝试探究。

师:请同学们笔算67-25+28。要求:先独立思考在草稿本上尝试完成, 然后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5.比较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其算法。

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师:观察比较,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为什么?

教师小结:加减混合运算,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如果把两个竖式合在一起写更简便一些。

6.课堂巩固。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题:67+28-25= 28-25+67=

(让2名学生板演, 其余学生自己完成, 教师巡视并指导。)

7.订正。

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强调书写格式, 同时让学生明白同一乘车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法。)

(加减混合的算法是旧知的发展, 要在充分的训练中巩固。)

三、加强“说”的训练,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先说后做, 或先做后说, 或说做结合, 对于培养低段学生的数学表达及数学思维能力很有意义。

1.小组比赛, 说说下面各题的计算方法。

2.下面各题的计算对吗?请把错误改正过来, 试着说出错的原因。

师: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提示:认真审题、细心计算;注意运算顺序;看清运算符号;注意进位或退位方法。)

3.算出红星小学参加三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

4.独立完成下面各题。

师 (小结) :在计算两步式题的过程中, 能口算的就直接口算。如, 上面第一道题, 先用口算, 第二步再竖式计算出结果会更快一些。

如:计算69+30-45

第一步口算:69+30=99

第二步用竖式计算: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5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步步引导孩子们注意在同级运算中,计算过程中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这个时候,我没有按照以前的方式把等号写在等式的右边,而是写在等式的左下方。看到我这样书写,有学生按捺不住了,举手示意,问老师是不是写错了。正是孩子们的问题意识更加引起大家的注意,我顺势跟学生们讲解了今天重点的内容——脱式计算。

我在教学中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强调在脱式运算中,等号要写在等式的左下方,突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规范孩子的书写,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让学生独立用脱式计算时,让孩子经历“先观察算式——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有序计算”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对于乘除混合运算教材直接呈现,所以我让孩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试算。在试算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篇6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贺州学院 实证研究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Bkebded Teaching)的概念是由网络教学的概念延伸而来。何克抗教授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大会上首次正式倡导的概念。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的“混合式教学”就是“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数字化教学方式的优势相结合,从而使二者形成优势互补,进而提升整个教学效果。换句话说,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发挥教学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笔者认为,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在于它是以行为理论、认知理论和建构理论等多种教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种教学媒介、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更加和谐高效的教学模式。

二、贺州学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一些知名高校应用以后,这一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自由、开放、线上线下结合等突出优势,既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得以体现,又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学习的自主权。不过从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经验来看,让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与慕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实施的效果会更加明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包括:

1.网络教学的构建。混合式教学需要有比较优秀的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库的支撑。通过建设网络教学拼台,能够使教学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延伸到课堂外。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在资源库中设置各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讨论问题和自测方案,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加自由的网络学习环境。

2.课前在线预习。课前在线预习主要是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每次上课前,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发布的网络平台上,然后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主进行课前预习,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通过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实现以问题为导向的观看学习网络资源,同时学生在学习网络资源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又可以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

3.课堂面授讨论(翻转课堂)。课上面授讨论主要是借鉴翻转课堂的形式而设计的。翻转课堂简单来讲就是先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课前自学,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则在课堂上对学生所遇到的学习问题进行重点、难点的分析解惑。而混合式教学的课堂面授讨论,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前在线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去探讨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4.课下在线学习。课下在线学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在课后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充实一些拓展课程学习资源。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拓展资源,既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印象,又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并且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的方式与教学进行互动交流。

5.混合式教学评价。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由教师自评、学生自评、教师——学生互评、阶段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组成。评价体系的确立,对于正确认识和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三、贺州学院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1.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课程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价值,以及验证教师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能否发挥其主导作用。

2.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择取的实验对象为贺州学院2014级英语4班(普通版)(会计专业)54人以及2014级英语6班(旅游英语专业)的56人。

3.研究过程。本次研究是以一堂课(45分钟)为例,让两个实验班级都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后再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情况。具体教学过程是将课堂的45分钟分为5个部分,依次为5分钟的网络在线预习反馈、15分钟的课程重难点讲授、10分钟的分组讨论、10分钟的小节测试以及最后5分钟的教学小节。

4.研究结果分析。通过对参与混合式教学的师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教师和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的优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师生普遍表示,混合式教师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和改善。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效果也与传统的课程教学有了明显的提升。

(1)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对于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价一共分为三个标准:1)满意;2)一般;3)不满意。以参与此次调查的两个班共11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从调查的结果来看,高达78%的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表示满意;16%的学生表示这种教学模式比较一般;只有6%的学生表示这种教学模式不如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调查的总体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比较认同和接受混合式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

(2)学习效果满意度调查。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的满意度评价共分为四个等级:A.非常明显;B.比较明显;C.不太明显;D.很不明显。通过对学习效果的调查显示,一共有85%的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自己的英语学校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另外表示对学习效果表示不太明显和很不明显的分别只有11%和4%。

在此次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由于学生的英语能力基础存在差异性,所以混合式教学对于英语能力基础较差的学生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就不太明显。同时由于教学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教师无法针对学生在线提出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的话,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由于教学内容与网络学习内容存在互不相补的情况,这也会影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质量。

5.对策和建议。首先,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要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整体性,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必须遵循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以及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其次,教师要认识清楚网上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课堂教学主要是围绕着教材展开,网上在线教学主要是突出课外知识的拓展。再次,教师要保证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产生良好的互补性,尽可能保证“教”与“学”的效果最大化。最后,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不断发现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进而通过改进问题来提升教学和学习效果。

四、结语

通过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确实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混合式教学更符合大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更适应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升,这对于高校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无疑是非常有力的。因此,大学要积极尝试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英语教学中,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使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加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尹玲.混合式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2]张欢.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05:93-94.

[3]张明勇.试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2:71-73.

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 篇7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理实脱节, 学生主动性不高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本是密不可分的两者,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变成了理论教学单独培训学生基本知识, 实践教学单独培训职业操作技能, 两者未能真正结合。长期如此会导致学生不会思考, 缺乏创新意识,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主动性不强, 学习效率低。

(二) 缺乏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材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专门开发的教材, 需要针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编排, 教师在应用时也才能得心应手, 教材和教法才能相得益彰。而传统教材无法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 学生不容易理解书中的专业理论, 特别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还没有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成教材可用。

(三) 考核方式不够全面和科学

现有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考核为主, 这种考核模式比较简单, 实施起来很容易, 但不能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学习, 而教师也不能及时得到教学反馈, 无法随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 教学质量很难提高。

(四) 缺乏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的教学场地

现阶段的教学场地一般为普通教室和实验实训场地, 很多实验实训场所的建设基本上只能满足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 实训环节的教学过程也多停留在实训教师先讲解演示, 学生再自行练习的阶段, 与实际生产、工作有一定距离, 很难做到专业知识学习与操作技能培训有机结合, 更难以支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

(五) 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热情不高

很多教师除教学外还要担任辅导员的工作, 此外还要忙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编写教材、申报职称等工作, 无暇同时兼顾教学和实践的学习。而对于工作年限长的教师, 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发展, 若不时刻学习, 也很难及时掌握新技术, 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

(一) 充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模式可采用多种先进教学方法来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1.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该方法主要包括角色扮演法、现场演示法、参观法、实习实验法、讨论法、模拟法等。合理地选择这些教学方法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不管应用何种教学方法, 都应该注意, 现在的学生都有很强的平等意识, 越平等的课堂氛围, 师生间越多的沟通和理解, 就会创造越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应放下架子, 充分融入学生当中, 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互动, 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只有在没有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的环境下, 才能最大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2. 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遇到学习风气不浓厚的班级, 教师可适当要求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必须有所反应和回答。还可鼓励学生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主动就授课内容插话提问, 利用课堂时间有效解决疑难问题, 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在选择问题时, 应多考虑有价值的题目, 选择能让学生发表不同观点, 能就不同观点进行讨论,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题目。最后, 教师应根据学生分析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

(二) 编写适用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材

现在的专科教材大部分仍然是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不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开展。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在探索阶段, 没有适合的现成教材可用,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编写新教材或完善整合现有的教材。例如电力系统自动装置课程, 可将各知识点分解成各个实践训练项目, 形成项目式或任务式的教材。每个项目都应有相应的目标和任务, 并尽量贴合企业生产实际。如“发电机自动并列装置”的讲授, 可作为一个项目来处理, 可以打破原来的教学顺序, 不按原来教材的知识结构来教学, 而是考虑这个项目中需要哪些知识和原理, 把它分解成一个一个的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可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小组讨论法先将任务分解, 再用头脑风暴法进一步分析, 这样项目化编写教材后, 理论教学和实践部分就能交替进行, 学生可先学操作再去弄懂原理, 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三) 设计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

对于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 由于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如何及时收到反馈, 如何知道哪些教学方法应用正确, 过程化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课程通常是由多个任务、项目或学习情境组成, 如果不进行过程化考核, 这些任务、项目或学习情境的完成质量便不得而知, 特别是前一个项目还没完成好又开始另一个工作任务, 这对于课程的学习效果影响较大。过程化考核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和评价, 并作为评价学生综合成绩的主要依据。虽然实施起来比常规考试复杂, 但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 督促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此外, 通过过程考核可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教师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过程化考核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可不全由教师来进行考核, 可以加入学生个人自评和小组成员互评等方式, 这样不但可以减轻教师过程化考核的工作量, 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 学会综合职业能力中的评价能力。但要注意的是, 教师应提前制定好每个任务、项目或学习情境的评价标准, 并且要注意考核过程中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四) 建设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场所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合适的教学场所来支撑, 这样的教学场所应该是集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为一体的专业教室, 它不应该是现场的工厂直接搬家, 因为除工作功能外, 还应该具有教学功能。因此, 教学场所除了有独立的工位外, 还要有便于多媒体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查询资料、工具和设备存放、小组讨论的相关区域, 为学生创造职业工作的环境和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学场所具体的建设过程中, 可依靠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人脉资源, 采用与企业共建的方式, 挖掘校企合作的教学资源, 建设既可对内、又可对外的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的项目可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 以此提高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可大幅提高, 既能满足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 又能满足教师科研要求, 同时还具备对外职业技能培训的功能, 使教学场地的功能具有多样性、生产性和服务性。

(五) 建设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师资队伍

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师不但要清楚本学科的前沿动态、研发的最新成果、学术的最高水平, 还要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是专业课程的教师, 要同时进行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 既要熟悉理论又要具备实践经验。因此, 教师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要加强双师教师队伍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对新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提出明确要求, 可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 既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 也可成为新教师的培训基地, 是提高他们实践能力的场所。学校可定期外派教师到实训基地进行培训, 如笔者所在学校要求专业教师每三年为一周期, 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工程实践培训, 并于实践结束后在系部进行公开汇报和交流, 促进教师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的结合, 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除了引进高学历和高素质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外, 还应改善师资结构, 可聘请企业或行业的专业人才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加大兼职教师比例, 由拥有高技能、高水平的兼职教师来带动校内专任教师能力提升, 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 也是自身提升的过程。

三、结语

混合教学 篇8

2015 年秋季学期开始,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混合教学模式试点,主要进行了如下探索。

1建立财务管理实务教学资源库

基于MOOC平台建立财务管理教学资源库,是进行信息化财务管理实务教学的基本保障。 建设重点在于:

1.1 建立教师教学资源库

内容应包括课程简介、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计划、教案,使学生对该课程的性质和定位有所了解,并对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有一定把握;制作和收集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视频,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和逼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直观,轻而易举的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2 建立学生在线学习资料库

比如相关课程的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学生实训案例库,选取典型的财务管理分析实例,并附加案例分析方法,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财务管理实践能力。

1.3 开放网络自主测试系统

测试应分章节和综合两部分,以巩固和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实时进行自我检测;开设作业电子信箱,网上提交作业, 使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同时,在网络平台中上传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真题及解析,学生可自行下载学习,由此满足学生可持续性学习的需要。

1.4 设置交流讨论区域

师生可以就经济、 财务等热门问题进行随时随地的讨论,加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距离。

2构建 “多元互动-碎片化学习”教学模式

MOOC教学平台明显地打破了传统课堂教育的局限, 为构建“多元互动-碎片化学习”教学模式提供便利条件。

2.1 多元互动

学生和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和学的关系,而是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沟通、互动、交友、娱乐、自主、灵活等多元化的学习氛围,形成师生互动、师师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多元化互动格局。 基于MOOC平台,特别针对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进行设计,将互动环节的内容、空间进行深入挖掘,形成了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网络教育教学模式。 没有学校和课堂的制度规范,没有其他同学的旁听,只有一个学生和一个老师之间最亲切随意的沟通。 这种在互联网建立的沟通模式,在进行课题探讨、知识反馈、作业批改等内容时更显便利和有效。 教师通过人际交往、社交信息共享等互相提升,学生通过一些趣味教学课程、视频、PPT等话题资料进行交流探讨。 比如,在视频的播放过程中,老师可以插入与视频相关的图片,PPT, 使学生可以更全面的学习课程内容。 同时,为了检验学生观看视频的效果,老师可以在视频中添加相关的测验,学生只有在正确回答相关问题后才能进行后续视频内容的学习。

2.2 碎片化学习

碎片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自然情境中根据自我学习需求,利用多样化学习媒体、零散时间和分布式的空间,学习零碎知识内容的学习方式。 它具体表现在:学习时间碎片化和学习空间无缝融合、学习内容碎片化和微型化、学习媒体多样化和微型化、学习行为不连续性和多样化、学习思维跳跃性和注意力碎片化、学习形式多样性和灵活性。

3构建 “多元互动-碎片化学习”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

3.1 立体化的评价内容

在教师方面,除了考查教学能力,还从其备课情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能力培养、交互情况、作业答疑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在学生方面,除了检验其课本内容,还将学习态度、自主能力、提问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纳入评估的范围。

3.2 碎片化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不再是单一的书面考试成绩的静态评价结果,而是转向对整个“互动”教学过程的动态评价。 MOOC平台的课程作业、在线测试、题库管理和试卷管理等多个环节的数据信息汇总,既能够对教师在某时间段或某个科目、某个项目课题教学行为的成果进行有效评测;也能够对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收获进行评测;其中很多精细的数据指标能够明确的将整个或阶段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串联起来, 凸显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为教师、学生群体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可靠的参考。 它还支持教师对本组学生的评价;支持学生对本组其他学生的评价;支持学生自评。 多风格的评估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得到相对全面客观的评估。

摘要:MOOC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挑战着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将MOOC教学平台融入传统课堂,采用SPOC模式,实现混合模式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文章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实务”课程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MOOC教学平台提升传统课堂教学,实现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互补的混合教学模式。

混合教学 篇9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 能快速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口算 (抢答) :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铺垫, 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 进行知识的正向迁移。

二、引探准备: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出示尝试题

1. 出示引导题1:

2007年5月31日, 深圳光明新区正式成立, 管辖公明、光明两个街道。光明新区总面积约是150平方千米, 可用建筑面积约是总面积的, 光明新区可用建筑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2. 出示引导题2:

光明新区可用建筑面积约是90平方千米, 绿化面积约是可用建筑面积的, 绿化面积有多少平方千米?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一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 想不想学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 (想) 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问题。 (板书:分数混合运算———连乘)

师:看到题目后都想到了什么?

生:今天只学分数连乘的知识吗?有没有加、减或除法的问题?

师:同学们想到很多问题。今天学的分数应用题一定要几步来做? (两步)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 出示课题并巧妙地以课题的“新”引起学生猜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良好开端。

三、引探过程

1. 出示例题, 学生尝试自己分析和解答:

光明新区总面积约是150平方千米, 可用建筑面积约是总面积的, 绿化面积约是可用建筑面积的, 绿化面积有多少平方千米?

(教师先出示前半部分“光明新区总面积约是150平方千米, 可用建筑面积约是总面积的”) 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并解答? (再出示后半部分“绿化面积约是可用建筑面积的”) 你们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并解答? (最后出示完成的问题) 你们会解答吗?

2. 学生汇报。

(1) 先求可用建筑面积是多少, 再求绿化面积是多少。

(2) 先求绿化面积是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再用总面积乘它。

(3) 用综合算式解答。

3. 着重分析综合算式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分步出示, 直观形象, 巧妙地结合题1和题2, 使学生对两步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看得清楚。

4. 学生自学课本。教师指导学习课本。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练习与课本例题解法对照, 既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又要求学生说明算理, 促进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四、引探总结:回顾、归纳

重点分析约分中注意的问题:约分后的小数字写在什么地方较好,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约分的顺序可以怎样?约分时可以灵活约分, 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分数连乘的计算有几步?总结为“一看、二约、二算”。

五、引探实践

1. 先观察算式, 再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约分, 然后再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题, 培养学先观察思考再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 并掌握灵活约分的方法。

2. 你争我抢, 看看谁计算准又快。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 强化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同时, 出示三个分数相乘的计算题, 让孩子自己独立尝试解答。

3. 学以致用, 解决问题。

出示:我国约有660个城市, 其中约有的城市供水不足, 在这些供水不足的城市中, 又约有的城市严重缺水, 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大约有多少个?

4. 回顾课本, 质疑问难。

师:请结合刚才的学习, 认真细读课文。思考:

(2) 怎么理解课本上的这句话:“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六、本课总结:回顾评价

本课利用尝试教学理论作指导, 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 精心组织教材, 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 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展示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弄清应用题的解法步骤和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与自己的解法对照, 及时强化验证。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要求适当, 学生不仅获得了巩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思维能力。

托福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篇10

一、托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4年秋季学期, 笔者作为托福课程主讲教师之一, 就其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部分内容开展课堂精讲和学生实练,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首先, 目前托福课程设置教学时间短, 教学信息量大, 而班级人数多, 学生英语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师生有效互动交流受到一定的限制。

其次, 课程针对学生的英语四项技能进行指导, 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阶段性的实践练习, 而该课程学生分散在全校各个专业各个年级,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引导和监控学生的课外学习。

再次, 课程教学内容偏难, 其考试试题由100%的学术题目和任务构成, 学生必须掌握实际用于学术课堂的英语技能。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课堂及课后遇到学习困难时很难得到及时交流获得解决, 其学习主动性不能很好地发挥。

最后, 该课程必须开展学生全真模拟精练, 要有网络环境学习平台作为支撑, 否则学生无法真正获得模拟实战体验, 不能有效强化教学效果。

针对课程存在的以上主要问题, 2015年春季学期教学团队着手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践教学。 如建立课程师生交流平台“师大托福qq群”, 提供TPO全方位学习体验软件, 网上提交作业和反馈, 适时上传学习材料和任务, 进行师生在线交流等。 在此教学实践基础上, 笔者开展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 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整合课程和信息资源, 打造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交流平台, 从而争取学生学习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托福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理念及思路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的问题, 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 的问题。 教师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研究如何把课备好、教好, 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 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但在这种理论设计的教学系统中,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 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每个个体的认知过程是各不相同的, 学习的结果不是可预知的。 诊断性和反思性是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之一 (高文, 1999)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以及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 教师根据了解的结果作出诊断, 进行反思, 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设计, 从而促进而非主导学生的学习。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而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

在当前高等教育信息化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 托福课程在教学诸多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变革。 其核心是教学模式的创新, 具体表现为信息化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探究模式。

该课程采用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后,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精讲和学习方法指导, 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TOEFL分类学术词汇、在线TPO考试系统、OG官方学习资料等教学资源整合, 并且可以进行网上学习任务布置、批改和反馈, 以及和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 将课堂教学拓展到网络时空;学生在课后也可以自主开展在线学习、提交作业、讨论协作、TPO模拟考试和在线答疑等学习活动, 从而延伸TOEFL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并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 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进而提升教学的深度、广度和成效。

三、混合式教学具体实践

在新一轮的托福课程教学实践中, 笔者以创建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核心, 同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媒介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变革。 具体实践如下:

(一) 建立了建构性的TOEFL网络教学环境

教学团体在开课前即建立师生交流平台 “师大托福qq群”, 主讲教师和选课学生均加入该群;

将TOEFL培训课程不可或缺的备考工具TPO模考软件上传, 让选课学生通过它熟悉考试步骤和适应考试环境, 并在课后自主测试自身水准、了解考题类型;对TOEFL培训课程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 并根据课程教学进展分阶段上传学习资源;通过Power Poin T制作微课, 供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 可以通过“师大托福qq群”实现作业提交和反馈; 并在线和同学开展学习讨论或单独和老师交流, 实现有效学习沟通机制;学生通过网上定期的TPO模拟测试, 检测自身学习成效;课程结束时, 教师将根据学生在网络提交的作业、测试记录等学习过程进行课业评价。

(二) 创立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团队在开课前统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中对课程内容进行精讲, 对考试技巧进行细化, 同时开展课堂讨论, 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 而在课后, 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传与课程内容对应的学习资源、微课、作业等, 并及时反馈作业、加入学生讨论、给予帮助和指导。 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下, 教师不仅要对学习者、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还要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 并借助网络形成与学生之间的有效的沟通机制。 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外部信息资源和智力支持, 同时在课堂内外、师生共同参与的新生代的教学设计模式。

(三) TOEFL课程教学实践过程的实施步骤

1.开展实验性的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TOEFL混合式教学;

2.确立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进行教学设计;

3.建立支撑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

4.同时在课堂内外开展课堂教学和网络互动教学;

5.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过程性评价, 进行学生反馈和总结。

四、教学成效

本次课程教学实践开展一学期后,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 托福主讲教师通过参与课程改革实践更好地提升了教学成就感, 也促进了自身专业发展。 另一方面, 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 可以让学生进行灵活自主、互动合作的学习, 更好地提升了其认知效果。 各专业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学习实践, 具备了进入某一专业学习的必要的学术英语能力, 即听、说、读、写四方面的专业英语语言能力;同时, 部分打算出国深造的选课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该考试并做好准备, 从而自信地应对托福考试;

以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托福混合式教学为特色的托福课程教学实践, 在三个方面有所创新:

1.通过建构性的TOEFL网络教学环境,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创设了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究精神。 把“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 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是一种在时空上都得以拓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2.信息化网络教学环境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全方位的交互形式, 比传统的教学环境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学生拥有越来越便利的网络学习环境, 托福课堂还要考虑整合校内外的网络资源。

3.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较好地体现了“教”与“学”教学相长的关系。在TOEFL网络教学环境下, 学习系统可以帮助呈现课程教学资源, 动态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信息, 将课堂讨论拓展到网络空间, 师生可以进行更有成效的互动交流。

五、结语

利用网络教学环境, 采用在线交流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师生之间的互动由课堂内部拓展到了课外的时空;学生学习更体现出主动性和个性化;师生之间的沟通更为真实具体, 更能实现因材施教。 这种教学模式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可借鉴和改进的方法, 并且实践性强, 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学习, 教师可以更有效地解惑。 由此可见, 以网络环境为依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不仅在托福等拓展课程中可以发挥强大作用, 还可以在其他课程教学中加以应用, 从而为传统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摘要:作者就托福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 并尝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媒介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整和变革, 创建了网络教学环境, 开展了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托福课程,网络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 1999 (1) :35-39.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3) .

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篇11

关键词 慕课;混合教学;网络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6-0139-02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发展。为了突破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学体制僵化、教学模式单一等缺陷,必须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上进行突破和创新,而慕课的出现为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契机。

1 慕课及混合教学理论

慕课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一种大规模的、世界性的教学资源共享及在线学习模式,是一种网络开放课程。而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则是在慕课的基础上进行线上和线下学习的结合,即部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作业完成、评价活动放在线上,重点知识的讲解、答疑等在课堂进行。混合教学是传统教学和慕课进行结合的产物,既发挥了慕课资源的全面性、慕课学习的自由性、线上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满足了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又结合了传统课堂的诸多优势[1]。现阶段,慕课的一些不足和缺陷导致其必然无法全面替代传统课堂教学,所以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也就势在必行。

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实施方案

慕课及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整合及共享 慕课及混合教学开展的关键在于教学资源的优劣。现阶段我国慕课教学刚刚兴起,优质的慕课教学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在慕课开展的时候,对教学资源就必须通过自制和网络资源整合的方法获取,同时还要注重课程资源体系的共享。

1)自制慕课网络教学资源。自制的慕课教学资源可以是实景拍摄,也可以是幻灯片动画等多种样式。自制慕课教学资源最大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契合度,完全依据目前课程进展情况及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同时自己录制慕课教学资源还要注意课程的成本和线上学习效果。既要有新颖和视觉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注重拍摄成本。

2)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再造。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是慕课最大的优势。可以对其他名师的慕课资料进行编辑整合,在编辑整合时也要注重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相结合,在课时、难度等方面要提高适应性。

慕课及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设计 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其课程体系设计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课前任务设计,要结合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基础特征开展。要对记忆、理解、分析、评价和构建等不同教学目标进行要求,还要注重对学生注意力、关联分析、自信心和满意度的培养。进行课前任务设计是为了提高线上学习和课堂学习的衔接,让学生带着目标、带着任务去实施在线学习。在课堂视频录制时可以增加一些问题驱动元素,如一些小的测验、问题闯关等活动。

2)课堂活动设计。课堂活动是混合教学模式的重点,是转化线上学习的知识的关键点。在课堂上解答学生的疑难,进行个性化指导等。课堂活动设计主要包括课程知识点和慕课作业完成回顾、题目的讨论和展示、翻转课堂的总结、教学效果的学生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课程评价体系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单一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而是对学习全过程的一个跟踪和评价,从知识点的掌握、创新能力、综合应用等多个角度开展评价。具体评价内容有:一是慕课评价,包括在线时长、任务完成、慕课作业、在线讨论等;二是课堂评价,包括分组任务完成评价和组内互评等;三是终结性期末成绩评价,除了平时成绩和试卷成绩以外,还有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等方面评价。

慕课及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方法 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要吸收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优秀方法,同时结合慕课的教学特点开展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考虑多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学习方法,注重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模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步走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和试题可以考虑与慕课讲授内容结合。而合作学习的方式则是通过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课堂任务的方式进行。通过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慕课及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流程 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对课堂内容安排和时间分配有着不同的需求。混合教学模式将课堂知识点的学习放在了课外,通过慕课进行学习,而课堂上则是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巩固和答疑的过程。在这种模式下,师生关系发生改变,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享有学习安排方面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权利。其教学流程如下。

1)教师准备线上资源。教师提供线上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线上进行教学视频的观看、教学作业的完成和上传、作业和课程的评价讨论等活动。教师要提前准备学习资料,可以是自己录制,也可是网络资源剪辑整合[2]。

2)学生开展线上学习。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进行线上课程学习,在学习时要按照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完成课程资料中提出的问题,并且将结果在线上学习平台中进行反馈,同时还可以对教师上传的课程资料进行评价。

3)师生线下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增强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能够促进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线上反馈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还可以利用本节课知识点设置实用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

3 慕课及混合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课程完成情况不够真实 慕课的线上学习完全依靠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对于学习实际情况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有可能因为诚信问题而出现挂机、替学等现象。在课堂上则可以通过教师的实时课堂调整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慕课的作业上传也不能保证是学生独立完成或自主完成。对于慕课的学习效果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和诚信,但是如果集中起来线上学习,又会背离慕课随时随地学习的原则。

师生关系疏远 传统课堂是通过在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形式开展教学,除了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以外,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实时进行互动,包括表情、眼神等方面的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建立起一种信任、密切的关系。但是慕课因为在线上学习,课堂交流也以小组交流为主,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变少,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培养。

缺乏优秀的课堂资源 我国慕课正处于建设阶段,缺乏优质的课堂教学资源,大部分线上课程依靠教师自己录制。部分学生认为慕课教材内容拖沓,又有人觉得重点没有讲透。所以在课程资源上传时,可以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多上传一些相关的网络资源,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评价体系多元且不够科学 慕课及混合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除了期末考试外,还要结合平时课程在线学习及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小组讨论情况等。如果单一依靠期末考试,并不符合慕课的开展方式和教学目标。但是加入其他评价元素以后,因为“挂机”“替学”等行为的存在,以及小组评价的情感因素,并不能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 结语

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对我国教育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不容置疑的,虽然依然存在诚信问题、评价公平性问题等问题,但是它的优势和特点也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琳.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型教学模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探究[J].科技视界,2015(12):34.

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方法研究 篇12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得到了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教育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获取渠道和学习模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然而,如同其它远程教育一样,MOOC也有自身的缺点。本文将混合学习引入到MOOC学习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MOOC学习。

1 相关概念

1.1 MOOC

MOOC又称慕课,是一种针对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是面向大众的免费开放课程和教学资源发布源,更为重视教学互动。它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通过开放教育资源形式发展而来,具备大规模(Massive)、开放(Open)和在线(Online)3个特点。“大规模”体现为MOOC上的学科、课程分类及参与学习人数众多;“开放”体现为无论用户在何地,只要能连接互联网,就能参与课程;“在线”体现为学习者所有活动都在网络环境下完成。

201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等一流名校先后成立了Udacity、Coursera、edX和Marginal Revolution University,以免费、高质量的课程内容为卖点,为学习者提供广泛的在线支持。国内MOOC研究也紧跟潮流,建立了较知名的MOOC网站,包括MOOC学院、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Ewant育网、Share Course、Proera等。这些计划如同雨后春笋,极大促进了在线学习,帮助MOOC取得了显著的公众关注。

1.2 混合学习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指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教学的结合(A Combination of Face-to-face Instruction with Online Learning)[1]。混合学习理论及其应用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很多远程教育、电视教育已经出现。然而大量研究表明,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相对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并没有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研究人员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提出了混合学习。一般认为,混合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项目中,运用多种传播媒体传播知识信息,从而使学习效果及学习成本达到最优化。混合学习关注的是通过在恰当的时间对合适的人采用适当的学习方式来适应不同人的学习风格,使得他们掌握适当的知识技能,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混合学习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混合:(1)学习理论混合,指混合学习策略需要多种学习理论的指导,以适应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并满足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需求,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活动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2)学习资源混合,指MOOC平台授课和教师课堂教学相融合共同发挥作用;(3)学习环境混合,指线上线下混合,共同发挥教育作用;(4)学习方式混合,指MOOC课程和课堂面授相结合,实时与非实时、同步与异步相结合。

2 MOOC学习的特点及挑战

2.1 MOOC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和教学方法,MOOC具有以下特征[2]:

(1)开放性。MOOC参与者不限于在校的注册学生,也不需要交学费,它是让大家共享的。传统教学的开展要求师生聚集在一个固定场所,这需要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而MOOC作为远程教学的一种形式,师生时空分离是其一大特点,成本低廉的同时有利于个别化学习,再加上其丰富开放的学习资源,作为学习者无疑会乐于其中。

(2)可扩展性。传统课堂上一个班级学生对应一位教师,但MOOC里的“大规模”课堂是针对于不确定的参与者而设计。(1)MOOC课程教学时长通常是5~8周,教学资料和教学活动按周组织;(2)在MOOC中,1次课由多个5~10分钟的短小授课视频组成,每个小视频围绕一个概念,或一个原理,或一个话题,相对完整;(3)视频中内嵌1~2道多项选择题,促进学生及时回想或应用刚学的内容,或者提醒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内容,为学习下一段新知识作准备;(4)师生、生生之间使用课程论坛答疑解惑、合作学习;(5)作业批改可采用机器自动判题,也可采用同伴互评,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评分标准打分。

2.2 MOOC面临的挑战

对于本科生而言,学习MOOC也存在很多困难:(1)学生学习存在盲目性。一是现有MOOC课程选择基于学生自愿,应该选修哪些课程由学生自己做出决定,而本科生在课程选择上普遍较盲目;二是学生对学科方向以及自身能力水平没有清楚认识,选修MOOC课程较随意,花费大量时间却难有收获;(2)各MOOC平台上的课程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存在先修关系,学生自己难以辨别;(3)学生难以坚持完成课程。尽管MOOC注册人数多,然而已有研究表明,大多学生难以坚持完成课程和练习,选择中途退出。

已有研究表明,MOOC学习效果并没有预计的那么理想。有研究[3]指出,MOOC的学习者分为5种类型:(1)观看者,主要是查看课程资料,几乎不参加作业和测试;(2)偶尔解决者,这类学习者处理一个级别的作业,但是对其它的不太关注;(3)全程参与者,这类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和练习;(4)收集者,这类学习者下载所有资料,但是不参与进一步学习;(5)旁观者,这类学习者仅仅注册课程,但是从未参与学习。

3 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方法

3.1 基于MOOC混合教学的优势

根据上述分析,本科生独立完成MOOC学习面临一系列困难。已有一些方法被提出,以促进学生有效开展MOOC学习[4,5]。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方法。混合学习不仅能够扩大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机会,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平衡和优化学习时间。

3.2 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PLTE方法

基于MOOC的PLTE混合教学方法可分为4个阶段:P(Prepare):混合教学准备阶段;L(Learning):学生自主进行MOOC学习阶段;T(Teaching):课堂教学阶段;E(Evaluate):混合学习评价阶段。

在P阶段,主要任务有:(1)选择课程。由教师从MOOC平台上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课程。MOOC平台上的课程按照门类划分有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按照学科划分有理工、文学、艺术等,按照课程深度有适合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有目标地选择合适的课程;(2)补充知识点。一般而言,MOOC课程讲授时间相对紧凑,因此内容相对独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知识点没有学习过的情况。虽然学生通过自学也可以弥补,但效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准备阶段应对学生查漏补缺。

在L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指导,选择课程自主进行MOOC课程学习。流程包括:学生注册课程、查看课程讲义、浏览课程视频、按照课程要求编程实践、完成课程作业。

在T阶段,教师展开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教学辅导。MOOC是针对大规模学生开展的,因此其教学具有相当深度。研究表明,尽管很多课程有大量的学生选修,然而中途退出的比例也相当大。教师和学生一起进入MOOC课程,然后由教师对学生提供辅导,同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督促。

在E阶段,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跟踪与评价机制,研究学生在完成MOOC课程后持续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和影响。同时,考察学生在学习MOOC课程之后,对其它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通过课程成绩、学习频率等多方面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4 混合学习评价

为了评估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方式的效果,本文展开了教学实验。

4.1 实验建立

课题组招募了2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进行MOOC课程学习。为了对比MOOC教学效果,另外选择了10名水平相当,没有参加MOOC课程的学生作为对比组。实验组中的学生仍然分为两组,一组10人仅仅进行MOOC学习,另一组10人进行基于MOOC的LPTE混合教学方法开展学习。实验分组说明如表1所示。为了实验对比的准确性,在选取学生时,确保三组学生的平均成绩相近。

为了实验对比方便,选择MOOC课程是学堂在线的《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该课程结合实际案例,系统讲解网络工作原理,授课内容覆盖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和CCNA认证考试内容,通过CISCO Packet Tracer仿真平台验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网络应用能力,全部内容分为7讲。

4.2 混合学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为了准确评估MOOC学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以《网络技术与应用》测验为考查依据。在混合学习过程及前后,共选取7个时间点,其中第1~4周是混合学习时间。为了评估基于MOOC的混合学习对学生长期学习的影响,在开展混合学习后进行了跟踪测试,在学期中也即第8周和学期末第16周继续进行测试,得到如图2所示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16周的学习中,参与MOOC学习的学生平均成绩与未参与学生相比,平均成绩有一定提高。而混合教学方式下的学生平均成绩接近92分,与前两者比较,有大幅提高。

4.3 混合学习对MOOC学习时间的影响

为了考查混合学习对MOOC学习时间的影响,在第2组和第3组中,对每个学生每天在MOOC课程上花费的时间进行了统计。

由图3可知,借助于混合教学方式,学生每天用于MOOC学习的时间大幅下降。第2组学生用于MOOC学习的平均时间是1.62h,而第3组用于MOOC学习的时间是1.26h。图1数据表明,尽管花费的时间更少,但是其学习效果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更好。

5 结语

MOOC正给高等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各高校在追赶MOOC浪潮的过程中,更应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特点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方法LPTE,为MOOC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其对时间、师资要求较高。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方法LPTE的推广应用则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摘要:近年来,MOOC学习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然而本科生参与MOOC学习,仍然面临一些困难。提出一种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方法 PLTE,通过一系列步骤指导和辅助学生参与MOOC课程,建立实验跟踪学生学习效果,对提出的混合教学方法PLTE进行比较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MOOC学习,提高学生成绩并减少MOOC学习时间。

关键词:MOOC,混合学习,教学方法,远程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卫东.混合学习的本质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5):30-33.

[2]PAPPANO,LAURA.The year of the MOOC[N].The New York Times,2012-11-02.

[3]ANDERSON,ASHTON.Engaging with massive online courses[C].Proceedings of the 2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s Steering Committee,2014.

[4]BRUFF,DEREK O.Wrapping a MOOC:student perceptions of an experiment in blended learning[J].MERLOT Journal of Online Learning and Teaching,2013(2):187-199.

上一篇: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欣赏下一篇:学生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