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1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我们已经学过了连加法和连减法,知道了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然后用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减,今天我们就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一步学习加减。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1)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计算式题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加法,然后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2)先减后加的加减混合计算式题按从左到又的顺序,先算减法,然后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例
1、看图学加减
分析:这是一道先加后减的混合计算式题。图上画的是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一会儿又飞走了2只。根据图画所反映的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引出算式4+3-2。此图也直观地反映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又表明了计算顺序是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即先算4+3=7,然后第二步要用第一步计算结果7再减去2得5。本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题性,通过学生计算顺序。
例
2、看图学加减.分析:这是一道先减后加的混合计算式题。图上画的是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一会儿又飞来了3只,根据画面反映的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引出算式
4-2+3,这又表明此题的计算顺序是先算减法后算加法。即先算4-2 =2,再用第一步结果2再加3即可。本环节再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的意义和顺序,加深理解。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2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认识新朋友乐乐, 开始出现一张图猜猜谁 是乐乐。
2.跟乐乐进入数学王国碰到一扇密码门, 密码是由1、2和3组成的两位数, 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 通过密码门就能进入数学王国。
通过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学生板演, 教师引导, 得出三组不同的排列方法:
第一组:12、21、13、31、23、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你先选了哪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再选了哪两个数调换位置?揭示调换位置法。
第二组:12、13、21、23、31、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先选1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2、3分别组成12、13;再选2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1、3分组成21、23;然后选3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1、2组成31、32。揭示固定十位法。
第三组:引导既然可以固定十位来摆数, 那是不是也可以固定个位摆数呢?
得出21、31、12、32、13、23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这种方法先选1固定在个位, 再选2固定在个位, 然后选3固定在个位, 分别和另外的两个数组成不同的数。可以把这种方法叫什么呢?揭示固定个位法。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要有顺序的思考, 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与组合。
二、探究新知
1.握手问题。进入数学王国, 碰见两个新朋友, 想跟他们 握手表示友好, 每两个人握一次, 可以握几次。
2.吃点心问题。数学王国的小精灵看小朋友这么能干, 来给大家送点心了, 面包、包子、饼干, 送给三个小朋友各一种, 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三、巩固学习
三个人拍照留念, 可以怎么排位子?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次反思:教学设计要从教材内容编排出发。
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数学广角中第一课时把排列与组合放在一起, 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只有排列, 并没有组合的内容摄入。我在备课中, 没有仔细研究新教材, 理解新教材, 把握手问题和吃点心问题放进了第一课时, 这两个都是组合的典型例题, 因此我做出了修改。而在一开始的导入中, 我出示两个小朋友让学生猜谁是乐乐, 这个知识点也不符合本课要求, 因此删去。
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删去谁是乐乐这个环节, 直接导入, 进入密码门, 其他一样。)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涂头和身子, 有多少种涂法? (我的出发点是想创新, 不用书中的涂北城南城的例子, 又为了方便做课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涂头和身子的例子。)
2.考考你?用 0、2、3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这个例题也是在第一次试教中教研员指出的一个对于新知识的练习。)
三、提升拓展
1.三个人拍照留念, 可以怎么排位子?
2.吃点心问题。 (变成排列问题, 三种点心按顺序先后 吃, 可以怎么选择?)
四、小结
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反思:教学设计的案例要符合实际生活。
虽然这次试教发现了很多问题, 但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设计的用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涂头和身子, 有多少种涂法的问题。我的出发点是想与众不同, 没想到我的例题却出了问题, 试问世上哪有红色的头蓝色的身子呢?这个问题确实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并用于生活,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老师要以生活为背景, 真实的设计教学案例, 使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考考你?用 0、2、3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练习一: (课本中) 用 红、黄、蓝 3 种颜色给地图上 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 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3.练习二: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 2 个字, 一共有多 少种选法?
4.练习三: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 3 个字, 一共有多 少种选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3
1.数一数,写一写,比一比。
2.
(1)一共有( )只动物,的右边有( )只。
(2)从左数, 排第( ),排第( )和第( )。
(3)从右数,在第8只动物下面画个△;把右边的3只动物圈在一起。
3.
4.
比少( )个,比( )( )个。
5.我今年( )岁,3年前我( )岁,2年后我( )岁。
6.我们班有( )个小组,从前往后数我坐第( )位。
二、细心算一算(12+8+8=28分)
1.看谁都算对。
2+4= 5Ha2= 5+2= 7Ha2Ha4=
3Ha3= 4+5= 10Ha6= 2+3+5=
5+3= 7Ha0= 0+8Ha3= 9Ha6+6=
2.
3.龟兔赛跑。
三、开心玩一玩(9+8+6+4=27分)
1.分水果。
2.小马过河。(按得数从大到小连上线。)
3.捉迷藏。(桃子后面藏着什么数?)
4.按要求画珠子。
(1)一共有7颗。
(2)再画7颗,一共有……
四、专心解一解(8+4+4+6=22分)
1.看图列式计算。
(1)
(2)
2.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解答。
飞走了( )只。 又飞来了( )只
3.
(1)原来有萝卜多少个?
(2)再拔掉3个萝卜,还剩多少个?
4.
(1)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4
《加减混合》是学生在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共安排了2道例题,例1是先加后减的混合运算,教材先用图表明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一会儿又飞走了2只,然后根据画面所反映的天鹅的只数的变化过程引出算式4+3—2。例二是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也是通过天鹅只数的变化过来来引出算式,与例1所不同的是例2第一步第二步的计算结果要求学生来填,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计算算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在教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故事中呈现天鹅数量的变化,从而引出算式。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样的设计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引出算式之后,我让学生算出得数并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学生的方法很多,有用彩笔先拿几只再拿几只最后拿走几只来算的,有用手指头来算的,也有学生是通过做2步计算得出的。。。学生说出的各种方法我都给予的肯定,并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了分2步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方法。我是这么考虑的,用彩笔或者手指头的方法计算现在10以内的.计算可行性非常的高,但是当以后学习深入,数字变大,这两种方法势必不能采用,所以我想将这种分2步计算的方法重点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轻松。
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加减混合运算的一条规则(刚开始我忽略了这条规则):就是知道加号在前先做加法,减号在前先做减法。只要了解了这条规则,就和前面的连加、连减的知识区分开了,然后就是看清楚算式里面的加减符号。计算方法呢,还是和前面的连加、连减是一样的,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先在前面的两个数下面划上横线,把算式写下来进行计算,再用得数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通过几天的训练,学生在加减混合运算这一方面掌握得还算可以,只有个别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点差,还会出现好多错误,在个别辅导课上还要对这几个人进行强化训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5
周五的数学课学习了第五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5课时——8、9的加减法。
课前就想着10以内的加减法在学前班的时候都学过,学生接受起来应该很容易。
和预想的一样,由于孩子们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认知,所以,学的`过程中信心很足,对于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也热情高涨,整个课堂按着设计的环节逐步进行着。
到了讲第二个例题时,题中出现了学生没见过的大括号,对学生讲解了大括号的名字及作用,告诉他们在这里大括号和分解符号的用法一样,然后问他们懂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懂了!”看他们接受的快,心里挺高兴。可在做练习册上的习题时却让我目瞪口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把带大括号的题做错了,分不清大括号哪部分代表总数,哪部分代表部分数,该用加法的用减法,该用减法的用加法,原来我看到的是假象,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掌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6
成功之处:
这次课,我觉得同学们,让我眼前一亮,平时上课就积极举手发言,这次课上,同学们依旧如此,而且积极思考,到最后自己总结出了什么时候能列一图四式,什么时候只能列一加一减两个算式,这是让我感到比较惊喜的地方。
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方面
教完这节课,我整体的感觉就是每个环节都急急忙忙的,因为我又要讲算理、算法,又要渗透我上面提到的教参中希望孩子掌握的其他知识,所以导致时间不够用,另外我的设问有些多,而且都是重复的,我其实是想告诉学生,解决这一类题是有他的一种流程的,但是由于我没有总结,所以导致孩子没能很好的体会。
对于算法我也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导致孩子再说算法的时候,无法说清,应该进行总结,算法有三:
①直接数
②运用组成与分解
③加减法的含义
如果提前对算法进行总结,那么会节省很多时间,让孩子理解除算理算法以外的其他知识点。还有教学中有一点疏忽,就是图与所列算式之间的关系,我们由图想到如何列式,这里没有重点强调,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只是简单的模仿老师进行列式,而不是真正的理解算式的含义,应该多多加强图与式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自己说说为何这么列式。
2、习惯培养方面
在教学中,需面向全体。而我只关注了回答问题的同学,所以导致在大约15分钟后,有的学生坐不住了,而我却没有及时发现并提醒。
对于一尺、一拳、一寸的落实还不到位,不能只停留在会背上面,应该落实到做这一层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7
本节课的两道例题都安排了情境图,是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同时还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和第一步算出的得数,然后进行最后的运算。
课时目标
1, 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的数学问题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含义
3, 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顺序
难点: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4+3+1=3+2+3=6+3+1=
10-4–3=6–2–1=4+0+5=
学生口答后,任抽几题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运算的顺序
教师:看到大家对上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掌握的不错,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天鹅湖去参观一下美丽的天鹅
二,授新课
1, 教学先加后减
教师出示情境图
教师: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飞来3只,又飞走2只,现在有几只?
学生列式:4+3-2
教师:说说4、3、2在算式里分别表示什么?这道算式该怎么读
学生汇报,教师示范算式的读法:4加3再减2,全班齐读
教师:谁能说说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计算顺序
教师示范小结:4+3-2=5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减2等于5
2, 教学先减后加
教师出示情境图
教师提示:仔细观察,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内容
学生小组交流: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又飞来3只,现在有几只?
教师:用学具在小组内代替天鹅摆一摆,边摆边说,该怎么列式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具操作,互相交流,列式:4-2+3
教师:同桌互相读这道算式,说一说这道算式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把
计算过程填在课本中
同桌互读算式,说运算顺序,并独立填写计算过程
3, 小结:
今天学习的算式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连加、连减一样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8
这部分内容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这几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加减混合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坐公交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不足的地方:
在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列竖式的过程中,比如安排的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的时候,学生的`灵活性不高,先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和第二个算式中有什么联系,结果学生发现的积极性差,换一下问的方法时,学生能及时回答。
在巩固练习时应加大训练力度。由于部分同学计算速度慢,以及我再次讲解的过程中,再次重点强调竖式经常出现的问题,耽误时间多,使得巩固练习时,速度慢的学生和速度快的学生拉开了距离,有些慢的学生这道没写好,就开始思考下一道,这样有几个学生出现了脏、慢、乱的竖式。
在这两节课的教学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比如连加时,特意安排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
在连减中,安排有联系的减法算式进行板演,就为学生探索连减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通过连加、连减的巩固练习,学生在做加减混合时,就显而易见的简单多了,但问题同时也出来了,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一着急该加的加了,但在列竖式时,结果正确,该标退位点的,却标成了小1,为了让学生明白自己出错的地方,在加减混合练习时,我特意安排两位同学,举例练习,让两名同学分别扮演退位点,和小1,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做题的过程,而且正确率明显提高。
课堂教学中是结合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改革后,依据改革的实效性、实用性进行的全新教学。在课堂中,首先,我彻底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理解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放手给学生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动脑能力。适合本节课内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处理,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在本节课中,我和其他教师之间共同的困惑存在于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在计算加减混合时,不要标错退位点和小1,每个班都有学生出现这个问题,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它们的作用性。
2、在加减混合时,列竖式计算时,带括号的算式是否能用简便算法,如同前面连加、连减列竖式时,一个竖式列下来呢?经过老师之间的讨论,以及极个别学生的发现,当括号外面是加法时,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但为了学生更清晰的明白,不作要求,在遇到带括号的算式是,能用的就必须用简便算法。让学生自己掌握自己的算法。
在课堂上,还有课下练习以及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小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跟不上计算快的同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特意照顾速度慢的学生,分层出题,让他们也在慢的练习中,掌握住学习目标。
课堂上,由于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计算顺序上,学生已掌握的很得当,在列竖式的时候,有的学生能主动的发现,带括号的算式不能用简便算法,有几个孩子能在进一步的练习中,发现有的题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是课堂上没有想到的,孩子们却能思考到的,留悬念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9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其著作《论语》中指出:“不愤不启,不启不发。”而近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课堂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创设一个与儿童生活实际相关的情景,以比较现实或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而不是机械地进行计算题的练习.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我一直以看图列示计算为主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让学生先说一说图的意思,然后再想一想用算式怎样来表示,接着列式计算;最后还要学生反过来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一个数我一直以看图列示计算为主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让学生先说一说图的意思,然后再想一想用算式怎样来表示,接着列式计算;最后还要学生反过来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一个数都表示谁?这样一来,在不知不觉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数学语言,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更可喜的是学生因为理解了算式的意义,在计算时,正确率明显得以提高,很少出现以往看错符号,看错数字的现象了!现在大部分孩子对列“一图四式”都能做到又快又准的列出。如教学得数是6、7的加法,它是在学生了解加法的含义和学习了6、7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从植树这一公益活动引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迅速转入数学学习。教材还首次用文字呈现“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这一问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可以列出两道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这里,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图两式”,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用两道不同的算式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虽然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的位置不同,但得数相同,从而体会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试一试”通过由两部分物体合成的一幅图,引导学生学习计算相应得两道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进一步体会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相应的另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从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想想做做”通过让学生操作学具、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
2、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它具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的内容要有针对性。不同的课型,口算的内容不一样。新授前的练习,要发挥其启导功能。如教学“8加几”之前,口算题可设计成:
8+2+1 8+2+3 8+2+5
8+2+2 8+2+4 8+2+6
这组题的作用在于诱发思维,寓“算理”于练习之中,为用“凑十”法算“8加几”奠定可基础。
另外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如教学“十几减7”的巩固练习,可以这样设计:
7+()=13 7+()=15 13—7= 15—7=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10
一年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的加法,这些内容,因为学生原来已经接触得比较多,因此,教学之初,学生好像都已是轻车熟路,十分轻松,老师也感到没啥可学的了,但进一步探究下去,学生对于加法的内在意义十分模糊,从字义上给他讲解,都越弄越糊涂。
我感到,对于初涉数的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课堂上采取的教学原则,应该克服老师少“说教”,而大部时间应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教师多做示范,结合学生能够接受的说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先有了感性的认识,再经过老师简要的通俗易懂的点拨,抓住要害的关键,设计恰当的活动,用上妥帖的精练的语言,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比以往花费更大的力气与机智。
而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这些简单的认识能够自觉地进一步去探索,更深一层的认识和规律,用初步的认识去发挥最深层次的思维,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适应终生学习的需要,适应创造性的个性发展。
一年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11
扶余市增盛镇中心小学王富玲
万事开头难。教学亦如此。如果一堂课的导入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那这堂课就能成功一半。
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口算、连加、连减等内容,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数学课的导入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方法,而借助图片、图画导入新课是多媒体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以“你喜欢什么动画片?喜欢《丑小鸭》吗?让学生评价丑小鸭,帮助丑小鸭”方式导入,让学生做一做连加连减的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目的计算顺序。
在教学例题时,引导学生说出图片的意思,再要求他们完整的说一说图片的意思“原来~先~、又~,现在~”,指名学生列出算式,不看图片,结合算式再说一说天鹅飞走又飞来的增减变化的过程。再让动手摆一摆小圆片,真正感受计算过程,加深计算的印象,最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最后得出的“5”是怎么计算的,计算过程是怎么样的。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会发现,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不同之处,有加有减,再增加难度,让学生自己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乐趣,最后顺势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混合加减。明确: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一样,也是从左至右进行计算的
在做练习时,我以1.“美丽的天鹅离开了湖面,他们飞到了池塘,看到了许多的小鸭子,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2.“天鹅继续飞,看到了一颗大树,大树上有好多的苹果,你们想尝一下吗?你计算对了,苹果就会自己掉下来了”3.“天鹅飞回了自己的家,可是他却打不开家的锁了,你帮帮他吧?天鹅终于飞回自己的家了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了你们一些小棒和五角星,你们能计算出来吗?”4.“慢羊洋带着喜洋洋一起来跟我们比拼了,也有没有信心赢过他们?”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帮助,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做一做1题,以让学生说一说图片意思,同样规范用语“原来、先、又、现在”完整的说一说,再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算式中的几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想想加减混合算式是怎样进行计算的,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学生明确计算顺序后,让他们完成2题,答对答案,苹果就会掉落。第4题,要让学生观察图片,选择其中一种列出算式,列出算式后,说一说算的是什么,算式所表示的完整的意思是什么。
教学时,整节课我都以天鹅需要帮助为线索展开,围绕着天鹅出示一些内容和习题,由于孩子年纪小,回答问题的速度过慢,每提出一个问题就会想很久,甚至都没人回答问题,所以后来的教学速度有点快,时间把握不到位,学生还应该多说一说。最后的练习题都没有扎扎实实的去练,这也是我应该改进的地方。
评课:1.教者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用童话《丑小鸭》贯穿课的始终,以丑小鸭的可伶博得学生的同情,激发学生用智慧帮助他变成天鹅的欲望,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依托教材,又突破了教材。
2.学生听课习惯好,可见平时精于课堂组织。3.课件制作较好,均衡利用各种元素,操作熟练。4.善于利用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否,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奖励。
建议:1.情境教学应用较好,若能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新版的《丑小鸭》,将导入新课,练习连接成一个故事,效果会更好,让丑小鸭在学生的帮助下课尾在渡劫。
2.应活跃课堂氛围,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12
一直以为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加减法中的应用,学生能够很容易掌握,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举例验证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在课上,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例子。很自然得出结论。在应用的`环节中,我让学生举例什么样的分数加减法可以简算。学生也表现的非常好。我心头一喜“看来学生的基础扎实”。新授后完成做一做时,学生们无论是填运算符号,还是填数据都正确,“看来学生们很会迁移”。可在批阅交上的作业时,却发现虽然计算正确,但计算过程并非最简,在解答时还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问题一:没有对计算结果及时约分,导致出现异分母分数相加
问题二:虽然及时对结果进行了约分,但对2/1=2的观念却很淡薄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10-06
二年级数学上册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冀教版10-05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10-2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教学反思09-26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范文10-1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案例与反思06-13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混合教案12-17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09-24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拼音得来的反思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