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2024-10-04

一年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共10篇)

一年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1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扶余市增盛镇中心小学王富玲

万事开头难。教学亦如此。如果一堂课的导入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那这堂课就能成功一半。

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口算、连加、连减等内容,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数学课的导入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方法,而借助图片、图画导入新课是多媒体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以“你喜欢什么动画片?喜欢《丑小鸭》吗?让学生评价丑小鸭,帮助丑小鸭”方式导入,让学生做一做连加连减的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目的计算顺序。

在教学例题时,引导学生说出图片的意思,再要求他们完整的说一说图片的意思“原来~先~、又~,现在~”,指名学生列出算式,不看图片,结合算式再说一说天鹅飞走又飞来的增减变化的过程。再让动手摆一摆小圆片,真正感受计算过程,加深计算的印象,最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最后得出的“5”是怎么计算的,计算过程是怎么样的。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会发现,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不同之处,有加有减,再增加难度,让学生自己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乐趣,最后顺势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混合加减。明确: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一样,也是从左至右进行计算的

在做练习时,我以1.“美丽的天鹅离开了湖面,他们飞到了池塘,看到了许多的小鸭子,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2.“天鹅继续飞,看到了一颗大树,大树上有好多的苹果,你们想尝一下吗?你计算对了,苹果就会自己掉下来了”3.“天鹅飞回了自己的家,可是他却打不开家的锁了,你帮帮他吧?天鹅终于飞回自己的家了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了你们一些小棒和五角星,你们能计算出来吗?”4.“慢羊洋带着喜洋洋一起来跟我们比拼了,也有没有信心赢过他们?”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帮助,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做一做1题,以让学生说一说图片意思,同样规范用语“原来、先、又、现在”完整的说一说,再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算式中的几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想想加减混合算式是怎样进行计算的,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学生明确计算顺序后,让他们完成2题,答对答案,苹果就会掉落。第4题,要让学生观察图片,选择其中一种列出算式,列出算式后,说一说算的是什么,算式所表示的完整的意思是什么。

教学时,整节课我都以天鹅需要帮助为线索展开,围绕着天鹅出示一些内容和习题,由于孩子年纪小,回答问题的速度过慢,每提出一个问题就会想很久,甚至都没人回答问题,所以后来的教学速度有点快,时间把握不到位,学生还应该多说一说。最后的练习题都没有扎扎实实的去练,这也是我应该改进的地方。

评课:1.教者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用童话《丑小鸭》贯穿课的始终,以丑小鸭的可伶博得学生的同情,激发学生用智慧帮助他变成天鹅的欲望,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依托教材,又突破了教材。

2.学生听课习惯好,可见平时精于课堂组织。3.课件制作较好,均衡利用各种元素,操作熟练。4.善于利用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否,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奖励。

建议:1.情境教学应用较好,若能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新版的《丑小鸭》,将导入新课,练习连接成一个故事,效果会更好,让丑小鸭在学生的帮助下课尾在渡劫。

2.应活跃课堂氛围,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3.3.应有效合理的分配时间,部分练习可让学生动笔。

一年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2

尔王庄中心小学 李国荣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他们知道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加之前面对100以内连加连减的学习,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注意以旧带新,通过类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设计理念: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激发学生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达标测评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通过闯关的形势,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练习题:

1、笔算:90-58-30= 7+59+20=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交流,强调运算顺序。

2、列式计算:

图书室里有8本故事书,借出5本,又买来4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图书室里有8本故事书,老师又买来6本,借出去7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

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一辆公交车缓缓地进站了。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师: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出算式:67-25+28 尝试计算。(学生独立试做。)

交流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做法。)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比较做法,找出简便写法。)

2、尝试练习。完成28页做一做。

56+34-20= 78-24+39=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怎样才能做的又对又快。(加减混合的运算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第一关:我的基础最牢。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强调运算顺序 第二关:我的速度快。1、56+8-20= 65-9+40= 2、25+36=()-47=()+58=()-23=()+19=()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

第三关:我会解决问题。

停车场上有50辆汽车,开走了13辆,又开进19辆。现在停车场上有多少辆汽车?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式计算。第四关:我会应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请你根据生活情境编一道加减混合的问题,并解答。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30页练习五,第10题.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不含括号的)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3

1、复习旧知,导课自然。

先引导孩子复习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接着引导孩子说说每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出示两道加减混合算式,引导孩子模仿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试着说说计算过程,孩子说得很好。老师小结:像这种有加有减的算式就叫加减混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混合,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丑小鸭变白天鹅》这样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新课部分也延续了这一情景,由丑小鸭变成的这些天鹅展开教学,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3、抓情境图,讲清图意,突破难点。

出示例1情境图: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引导孩子认真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挑了很多孩子反复地说,孩子们说得很充分,孩子能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清楚。说清图意之后让孩子列出算式:4+3-2= ,请学生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4”表示原来有4只天鹅,“3”表示飞来了3只,“2”表示又飞走了2只,“= ”表示现在有几只天鹅?只有孩子们把意思说清楚了,才能把算理弄明白。老师小结这个例题的学习方法:第一,看图说清图意;第二,列式计算;第三,对照图片检查是否正确。教学例2时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反复地说,边说边理清图意,列出算式计算,最后检查。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教师备课不够充分,不够透彻。引导孩子说清图意的时候,提出问题用词不够准确,比如:还剩几只?一共有几只?其实在有加有减的时候是不能用这些词语提问的,应该把问题改成:现在有几只?会更合适,但是教师没有要求。两幅图之间的关系没有讲透彻,也是备课不充分的表现。

2、时间把握前松后紧。由于前面两个例题说得人数太多,老师对课堂把控能力欠缺,导致后面练习题没有时间让孩子说图意以及表示的意思。

3、课堂气氛太沉闷,不够活跃。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把例题或者习题演一演,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4

上下车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许根据这一问题创设情境作为新课导入并展开更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在出示课本的上下车的情景图后,让学生充分发现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让他们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并且让学生提出问题:车上原来有7人,到站后下车2人,又上来了3人。现在有多少人?接着提问:这道题该如何解答?让学生自己试着列式解答。

当学生完成后,便让学生讲讲自己是怎样做的,整个解题的过程我试着让学生们自己去讲,学生也理解了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且也加强了学生对图画意思的理解和表达。

从开学至今,我在课堂上一直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数学语言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对图意和算理的表述上都比较好.本节课我对想想做做的1、2两题也用了较多的时间,从动画演示到静态图,让学生说图意似乎比较难。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5

会泽县待补小学

杨 燕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76页内容

[ 课

题 ] :加减混合

[ 课

型 ] :新授课

[教学目标] :

1.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初步掌握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 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

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白天鹅图片、带有数字的花朵、带有算式的叶片。[教学过程] :详见下 :

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让学生唱《丑小鸭》歌

师:同学们,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变成了一只白天鹅)是呀,这只丑小鸭经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你们也想像白天鹅一样变得美丽吗?那我们就要像丑小鸭一样不断的刻苦努力,上课专心听讲,最后,在老师的心目中你也将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出示复习题。(用卡片)

8-0-6

3+2+4

6+4+0

10-3-7

9-2-1(教师出示,学生抢答,回答完贴在黑板上(强调连加减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学习新课

1.学习先加后减

师:同学们,白天鹅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喜欢它,所以它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出示白天鹅图)

教师演示白天鹅飞来飞去的过程,让学生用“原来„„先„„又„„”来说老师演示的过程。师提问:“现在还剩几只白天鹅?” 让学生列式

4+3-2 = 5

(泛读算式

(学生尝试计算

(订正、板书

小结:4+3-2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第一步计算的结果也要记在脑中,等待第二步再进行计算。

学习先减后加(方法同上)

与复习题作比较得出课题(加减混合)

师强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巩固新课 1.给大树找虫子(当森林医生)(出示

(让学生代表说一说(学生自己改正,教师板书 红花配绿叶游戏

师:同学们,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棒,小花也来请我们帮忙了。它说:“我红花再美,也需要绿叶来陪衬,它让我们帮它找叶子”(叶子上有算式,如果算得5,就贴在花是的下面,如果算得4,就贴在花是的下面,找不到的就不贴)(同学们先算结果

(教师帮其贴好

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些什么?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学会了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而且你们的表现非常棒,能用你们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生活问题,在老师的心里,你们真的像白天鹅一样的美丽、可爱。附: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8-0-6

白天鹅图

3+2+4

4+3-2 = 5

6+4+0

白天鹅图

10-3-7

4-2+3 = 5

9-2-1

教学反思

由于这节课是一节学校公开示范课,所以准备的比较充分,效果也相对比较好。我就听课老师的意见以及学生们在课堂的表现,及时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来设计的,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丑小鸭为话题把学生带进新课的学习中,并贯穿整个课堂。在学习的过程中又设计了给大树找虫子、红花配绿叶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我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让他们敢说敢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个性得到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注意习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

在本课中,准备复习的习题给新授内容打下铺垫。巩固练习题中,讲究层次性和开放性。数学开放题是最具有教育价值的题型,它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教学设计形式多种多样,有利于发展开拓学生的思维。

我觉得不足之处有: 分层教学还显得不够。虽然我在这节课让学生全体参与,但根据学生的智力程度分层教学还不明显。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篇6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常常是多样化的,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都应该给与肯定。学生列出计算方法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计算,然后进行比较,从而让他们发现最优化的算法,无形中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处最好的方法,这是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学生如果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一般不必作具体的解释,更不应要求其他学生也掌握这样的方法。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教学找最小公倍数和通分的时候,遇到过找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给三个分数通分的练习,教师讲解过方法,有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快而准确地给一次通分,所以,对学生的要求是“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减法的性质在分数计算中同样适用,从而完成新知识的教学,也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迁移。

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以往的计算教学中,常常忽视计算的现实背景,为了教计算方法而教,削弱了计算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不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围绕已有的条件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信息为解决问题服务,使问题的解决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巩固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信息,在体会计算价值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年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7

本节课由于有上节课的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相对比较简单点,接受能力也更强一些。整堂课我还是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启发式教学为主。教学例题时,以情境图导入,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数学信息,再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后,我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学生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后,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列式时的想法,交流两道算式都要先算什么,然后进行计算,从而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在自主练习中,我感到混合运算的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确实有利于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同时也发现,对于有的孩子来说,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再用综合算式的方法来解决,更是难上加难,需要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孩子自身能力的提高才能予以解决

一年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8

这部分内容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这几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加减混合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坐公交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不足的地方:

在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列竖式的过程中,比如安排的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的时候,学生的`灵活性不高,先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和第二个算式中有什么联系,结果学生发现的积极性差,换一下问的方法时,学生能及时回答。

在巩固练习时应加大训练力度。由于部分同学计算速度慢,以及我再次讲解的过程中,再次重点强调竖式经常出现的问题,耽误时间多,使得巩固练习时,速度慢的学生和速度快的学生拉开了距离,有些慢的学生这道没写好,就开始思考下一道,这样有几个学生出现了脏、慢、乱的竖式。

在这两节课的教学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比如连加时,特意安排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

在连减中,安排有联系的减法算式进行板演,就为学生探索连减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通过连加、连减的巩固练习,学生在做加减混合时,就显而易见的简单多了,但问题同时也出来了,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一着急该加的加了,但在列竖式时,结果正确,该标退位点的,却标成了小1,为了让学生明白自己出错的地方,在加减混合练习时,我特意安排两位同学,举例练习,让两名同学分别扮演退位点,和小1,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做题的过程,而且正确率明显提高。

课堂教学中是结合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改革后,依据改革的实效性、实用性进行的全新教学。在课堂中,首先,我彻底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理解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放手给学生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动脑能力。适合本节课内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处理,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在本节课中,我和其他教师之间共同的困惑存在于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在计算加减混合时,不要标错退位点和小1,每个班都有学生出现这个问题,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它们的作用性。

2、在加减混合时,列竖式计算时,带括号的算式是否能用简便算法,如同前面连加、连减列竖式时,一个竖式列下来呢?经过老师之间的讨论,以及极个别学生的发现,当括号外面是加法时,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但为了学生更清晰的明白,不作要求,在遇到带括号的算式是,能用的就必须用简便算法。让学生自己掌握自己的算法。

在课堂上,还有课下练习以及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小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跟不上计算快的同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特意照顾速度慢的学生,分层出题,让他们也在慢的练习中,掌握住学习目标。

课堂上,由于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计算顺序上,学生已掌握的很得当,在列竖式的时候,有的学生能主动的发现,带括号的算式不能用简便算法,有几个孩子能在进一步的练习中,发现有的题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是课堂上没有想到的,孩子们却能思考到的,留悬念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加减混合》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8页的例3和例4。在上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图,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算式。

教学重点: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的区分。

四、说学情

学生已有一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作为基础,并且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经验。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指导外,还特别要关注计算较慢的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

五、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六、说学法

分组讨论与自主探究相结合。让学生“活”起来,是优课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在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真正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其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创造的机会,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七、说教学过程

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铺垫孕伏,复习引入。这一环节先以连加、连减的计算为引子,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然后创设“小猴运桃子”这一情境,让学生帮助老师整理相关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1.竖式计算

36+28+17=65-25-21=

2.小猴运桃子

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第一次运走17个,第二次运走23个。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52-17-23=12(个)52-(17+23)=12(个)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同时通过比较,找到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列出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运算顺序,提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同时也着力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使学生面对具体情境和数据时能选用比较灵活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这一理念。

1.出示情境图,讲授例3。

(1)出示主题图: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又25人下车,还有28人上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学生说图意。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

想一想:现在既有人下车,又有人上车,那现在车上到底有多少人?

67-25+28=

2.讲授例4。

(1)出示例4算式:72-(47+16)

(2)比较:仔细观察这个算式,看看它有什么特点,然后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第三个环节: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本环节设计的练习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同时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工具性。

1.笔算下面各题。

54+18-4168-47+7663+35-17+1978-39+5553+27-9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0-1

3.学校合唱队原有65人,有27人今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2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八、说板书:

一年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10

教学内容:P18~~P19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能力教学点: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教学点: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加法验算方法。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生:去过。师:(挂图1),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从图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生2:从图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

师:要想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怎么算? 全班动手计算。

板书:135+48=183(元)1 3 5 + 4 8 1 8 3 师: 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生2: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生3: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 2.议一议:结合上面的问题,说一说验算的意义。3.数学门诊部

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7 5 3 2 9 2 5 9 + 6 2 + 4 6 4 + 1 4 8 1 3 7 8 4 3 3 0 7

三、练一练 P19 1、2、3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五、课外调查

上一篇:模具产业对策建议下一篇:对自己负责1000字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