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共12篇)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篇1
曾几何时, 有关城管违法行政的报道不绝于耳, 百姓对城管执法问题的反应相当强烈, 对城管队员的行政行为很不满意, 城管执法人员已俨然成为百姓责难的对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除了城管执法人员自身的素质相对不高、人民群众对城管工作的不理解外, 城管执法人员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1 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表现
1.1 违反合法性原则的滥用。
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 符合法律, 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违法合法性原则的滥用是指行政机关显而易见的违反法律规定、超越职权、错误适用法律、违法收集证据、违反法定程序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行为。当前我国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存在着立法冲突、立法滞后等问题, 对城管执法人员行使自由裁量权并没有确切的规定, 使得部分城管人员滥用自由裁量权成为可能。
1.2 违反合理性原则的滥用。
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基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通常一个行为如果触发了合理性原则, 就不羁追究其合法性的问题;而一个自由裁量行为, 即使没有违反合法性原则, 也可能引起合理性问题。当前城管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大多是违反合理性原则的滥用。
2 行政自由裁量权概念及特征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 一提自由裁量幅度问题, 很多的行政执法人员恐怕就会意识到“在法定幅度内处罚”的问题, 但这仅仅是自由裁量权的一个方面而已。完整的自由裁量权的内容应当包括处罚裁量、时限裁量、评判裁量和作为裁量四种, 具体是:
2.1 处罚裁量。
处罚裁量就是在行政处罚幅度内的自由裁量权, 是行政机关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进行行政处罚时, 可在法定的处罚幅度内自由选择的权利, 包括了处罚种类的自由选择和同一种类处罚不同幅度的自由选择两种情况, 而不仅仅是具体处罚幅度的简单选择。
2.2 时限裁量。
时限裁量就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 针对何时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自由选择。如法律规定某具体行政行为在15日内做出, 但具体是5日、10日、还是14日等等, 15日幅度内的选择由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2.3 评判裁量。
评判裁量就是行政机关在对事实性质或情节轻重的认定上, 所具有的自由选择权利。如判定某行为是否违法, 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减轻或从轻处罚”的范畴等等。
2.4 作为裁量。
作为裁量是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作为或采取什么方式作为的自由选择权利。如行政机关决定是否做出某具体行政行为, 或以何种具体方式做出等。
这四类自由裁量权, 除了处罚裁量比较容易理解和引起执法人员的重视之外, 其他三种在实践中往往容易被忽视, 甚至是被以为是不在这方面的裁量不当。也就导致了大量的裁量不当行为的存在。
3 行使自由裁量权中存在的问题
在执法人员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存在着滥用自由裁量权的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3.1 违法的行政自由裁量。
违法的行政行为按行政权的性质可区分为羁束性的行政违法和自由裁量的行政违法。而自由裁量违法又可区分自由裁量权滥用与自由裁量权逾越两类形态。滥用自由裁量属于一种违法的行政行为, 虽然二者是种属关系。严格来说, 逾越裁量由于已超出了自由裁量权的权限范围, 它已经转化为一种羁束性的违法形态而与滥用裁量相区别。裁量违法与裁量不当都属不正当、不合理的行使行政裁量权的行为, 二者的区别只是“不正当、不合理”的程度裁量不当发展到严重违反合理性原则或自然正义原则之时, 已超出合法的范围构成违法 (狭义) 和裁量之犯罪。应该指出的是, 不当的行政行为只可能是自由裁量行为。
3.2 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
滥用裁量权是指违背授权目的及违反平衡原则等情况。国内学者也认为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系指行政主体在自由裁量权限范围内不正当行使行政权力而达到一定程度的违法行为。且表现形态较多。法国将裁量权的滥用归纳为三类;德国行政法将五种情形视为裁量权的滥用;日本学者对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表现归纳为八种;美国也有学者从判例法的角度列举了滥用裁量权的五种情形。
4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合法、合理运用之对策
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具有“自由”性, 存在着滥用的可能, 而且有着合法的外壳遮挡, 不易被发现。执法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危害性,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和监督。
4.1 完善制约机制, 加强城市行政管理的内部监督。
切实加强内部监督, 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尽可能地解决在内部, 及时有效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1) 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包括办案程序、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案件核审制度、案件办理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等等, 使执法人员严格按制度办事, 从制度上杜绝腐败滋生。 (2) 通过执法实践, 找出典型案例做为案件审理时的参照。借鉴西方国家“法律精神”理论, 通过具体的判例提出一些执法、适法的原则和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标淮, 来认定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使用是否合理。 (3) 设立专门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 不但督察执法人员作风纪律, 还监督执法人员在运用法律、法规方面是否合法, 罚则是否适当, 以有效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权被随意滥用。督察人员有权对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行为随时进行调查、劝告和惩戒, 对做出的不当处罚劝其改正。
4.2 自觉接受外部监督。
司法部门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等等, 可以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形成一种压力, 促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谨慎从事, 依法办事, 减少随意性。毛泽东曾经指出, “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敢松懈”。实现社会公众对行政机关工作的监督意义重大。社会公众是庞大的社会群体, 其是非标准可左右整个社会的是非观念, 如果正确地引导、激发他们参政、议政、监督行政的热情, 并且监督行政渠道畅通, 那么公众监督就能够有效防止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推进“依法行政”。
4.3 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坚持不懈地抓好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 使行政执法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严格行政执法和自由裁量权的关系, 熟练掌握运用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这是执法人员坚持合理性原则, 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根本。
总之, “依法行政”是行政机关行政执法的根本, 同时也是其全面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表现。所以, 必须大力加强“依法行政”意识, 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这样才可使其成为“依法行政”的重要补充和促进国家法制建设的可靠手段, 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行政机关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宋昌斌.依法行政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裴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权的法制思考[Z].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篇2
第一条 为保障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以下简称环境执法人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廉洁执法,根据《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环境执法人员在实施现场检查、案件调查、排污费征收和督查时,适用本规范。
第二章 一般规范
第三条 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得包庇、纵容、袒护环境违法行为。
第四条 规范执法。熟悉掌握执法依据、执法流程,按照法定的权限、时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第五条 公正执法。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相统一,程序优先,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
第六条 文明执法。不断提升执法素养和执法水平,尊重和保护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听证等合法权利,保守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粗暴执法。
第七条 廉洁执法。严格遵守廉政规定,做到:
(一)不得收受当事人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二)不得接受当事人的宴请、参加其邀请的娱乐活动和营销活动。
(三)不得胁迫当事人、向其索要钱物、推销环保商品和服务、干预和承揽环保工程以及其他谋取私利行为。
第三章 现场检查
第八条 除例行检查和验收检查外,现场检查均应当采取突击检查方式实施,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检查,不得向当事人通风报信。
第九条 现场检查时,环境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当事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在场的,应当向其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说明来意和执法依据,告知其申请回避的权利和配合调查的义务,告知其拒绝、阻碍、隐瞒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十条 现场检查时,应当场制作检查记录,内容包括当事人基本情况、环境管理手续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检查实施情况等。检查记录应当真实、明确、规范。
第十一条 现场检查时,发现当事人有环境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改正,提出整改要求,对环境违法情况和责令改正内容作出检查记录,并按程序报告。
第四章 案件调查
第十二条 调查案件时,需实施现场检查的,按第九条至第十一条执行。
第十三条 调查案件时,应当根据案件性质和调查要求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危害后果、违法情节等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及时、公正的调查。
第十四条 调查案件时,应当制作现场笔录或者询问笔录。现场笔录应当有环境执法人员签名和当事人签名、盖章。
当事人拒绝签名、盖章或者不能签名、盖章的,应当注明情况。当事人拒不到场、无法找到当事人的,不影响调查取证的进行。有其他人在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询问笔录应当有环境执法人员签名和被询问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
第十五条 调查案件时,发现当事人其他环境违法行为的,应当按程序报告,根据指示并案处理或者另案处理。
第十六条 调查案件时,做到:
(一)不得擅自增减、变更案件调查内容。
(二)不得擅自向当事人泄露举报人、投诉人相关信息。
(三)依法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不得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违法手段获取证据。
(四)不得隐匿、毁损、伪造、变造证据。
第十七条 调查案件时,做到:
(一)违法事实清楚、法律手续完备、证据充分的,作出明确的调查结论。
(二)违法事实不成立的,提出已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作出违法事实不成立的结论。
(三)违法事实不清,法律手续不完备,证据不充分的,作补充调查。
第十八条 调查终结后,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报所属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不得超越法定职权、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条件适用简易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不得以行政处罚要挟当事人或向当事人索要财物。适用一般程序的,应当将已查明的环境违法行为的事实、证据和初步处理意见,送有环境行政处罚权限的部门审查。
第五章 排污费征收
第十九条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方式、方法核定排污者污染物排放量。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征收排污费,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排污费征收标准。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改变收费范围。
第二十条 不得协商收费、人情收费。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减缴、免缴、缓缴排污费或者擅自减征、免征、缓征。
第二十一条 应当及时将征收的排污费缴入国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作他用。
第六章 督 查
第二十二条 督查前,应当制定督查工作方案,严格按照督查工作方案实施督查,变更督查工作方案应当报请组织督查的部门同意。
第二十三条 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实施督查时,应当依据督查工作方案,要求督查对象提供相关资料,对其完整性、合法性、客观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填写资料审核表和汇总表,列出发现的问题和需要实施现场检查的事项。
第二十四条 督查时,需实施现场检查的,按第九条至第十一条执行。需实施案件调查的,按第十三条至第十七条执行。
第二十五条 督查结束后,应当作出明确的督查结论,及时向组织督查的部门作出书面报告,提出环境违法行为的事实、证据和处理建议。提出通报人民政府、挂牌督办、约谈地方政府、实施区域限批等重大处理建议应当根据督查事项的不同,由组织督查的部门或者督查机构集体研究决定。
第二十六条 根据督查事项的不同,由组织督查的部门或者督查机构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反馈督查情况,并督促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整改,开展后督察。
第二十七条 在督查时,做到:
(一)不得擅自变更方案实施督查。
(二)不得采取诱导、压制、强迫等方式进行调查询问,不得调查询问与督查无关的内容,不得有歧视和差别待遇。
(三)不得擅自约见督查对象或者未经组织批准擅自向督查对象反馈情况。
(四)不得以提出通报人民政府、挂牌督办、约谈地方政府、实施区域限批等处理建议威吓督查对象。
(五)督查结论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不得仅由推断、猜测等作为督查结论的相关证据,不得作出“可能违法”的督查结论。
第七章 监督处理
第二十八条 应当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由有管理权的部门作出以下处理:
(一)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脱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处理情况应当作为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二)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
(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规范由环境保护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全文)
2.海事行政执法人员守则
3.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准则
4.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
5.关于守则制定内容
6.中国工商银行员工行为守则
7.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8.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全文)
9.《济源市机关工作人员文明服务行为规范》
规范执法行为 打造忠诚队伍 篇3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打造高效廉洁检察队伍。在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中,该市检察机关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和征求意见稿、设置意见箱、建立短信平台等形式,广泛征求各级人大、政协、律所及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意见和建议汇总梳理,逐条排查,落实整改。大力培养良好作风和科学发展意识,教育引导全体检察人员把公平正义作为检察工作的生命线。
二是注重文化建设,打造风清气正检察队伍。该市检察院相继组织开展了向雷锋、郭明义同志学习、向全国模范检察官肖斌学习等活动,举办“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展”,培育独具特色的检察文化。该市检察院还通过检察官驻村帮扶工作增强干警凝聚力,检察官在驻村帮扶中帮助4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与贫困村144户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
三是规范执法行为,打造业务过硬检察队伍。2015年抚顺市检察院组织优秀法律文书、案件管理、侦查监督、侦查突破等11个检察业务分类培训100余次,并对案件进行自查和互查,对9类144件重点案件进行评查,努力提高检察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近年来,全市共有7名检察干警被选拔进入“全省反贪、反渎二级人才库”,13名检察干警在省检察院开展的各项业务竞赛中获得殊荣。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 篇4
一、现行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 法律意识不强, 执法水平低
具体表现在执法不懂法, 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都在不断的进行修改和完善, 有的执法人员思想上认识不足, 不能把专业的法律法规真正的学懂弄通, 思想上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没有认识到规范执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不能及时掌握新的法律法规的内容。在执法的过程中习惯于以权压法、以言代法, 不能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去工作, 从而损害了执法部门和单位的执法形象。
(二) 缺乏执法的主动性, 削弱了法律应有效率
我国的各类法律法规都在不断的健全, 很多部门和单位都在法律的授权之下, 代表着政府或政府的某个部门行使执法职权。但从实践中看, 各个执法单位的工作人员, 不能严格认真的主动的去执法, 特别是在平时的工作中, 不能随时随地的按照法律法规的授权实施工作职责, 一旦出现问题才手忙脚乱地去处理和应对, 降低了执法单位的整体形象和威信, 减小了法律法规应有的效率。
(三) 执法人员身份不明确, 影响执法效果
当前我国的法律种类较多, 有的是行政执法, 有的是业务执法, 有的是技术执法。从实践看有的本不是该单位的人员, 没有执法职权而在该单位从事执法工作。一是由于执法主体资格不正确, 而无法大胆的严肃认真的去执法。二是违法执法, 由于没有执法主体资格, 而从事执法的工作就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从而影响了执法的效果。
(四) 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现象时有发生
规范执法就是要求有法必依、执法不严、违法必究, 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有的执法人员不能依法对应的去执法, 而是随心所欲看人执法;有的是情绪执法, 高兴时一种是严肃认真地去执法, 能够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去执法, 同时也能执行业务技术操作规程, 达到规范执法。另一种是高抬贵手徇私执法, 忘记了法律法规对执法人员的约束力, 忘记了一切法律的规定, 把个人情感和哥们意气放在首位, 社会利益和人民利益抛在脑后, 损害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五) 配套法规不齐全, 影响执法效果
我国的很多法律都是属于母法类型, 发条比较笼统不能直接用于实践, 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法规才能具体实施。有的法律已经明确规定依照A条例或办法执行, 但有的法律已经出台一年多甚至几年了, 相应的配套法规还没有出台, 严重影响执法效果。
二、确定执法体制, 强化执法管理
(一) 依法对应确定执法机构, 使其执法主体资格合法
自上而下的地方人民政府部门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确定同法律相对应的执法机构, 而且上下机构设置要一致, 性质要相同, 任务要统一;人员身份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人员编制必须明确, 法律责任必须清楚, 工作职能和执法权限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 强化法律监督, 规范执法行为
政府及其执法单位的主管部门, 必须加强对执法单位的监督和管理。一是要加强执法机构内部的监督, 监督执法机构在研究和制定执法决策时必须严格依法进行, 所做出的决策和有关事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二是加强法律知识培训, 使执法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学法、知法、懂法、执法。三是加强对工作人员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正, 从而达到全面规范执法行为。
(三) 规范执法程序, 保证执法效果
执法程序就是在执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方法和步骤, 它的主要作用维护法律尊严, 保证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保障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必须首先做到主体合法, 自觉履行执法程序, 使规范执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 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维护法律尊严
规范工商行政执法行为思考建议 篇5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
高执法素质
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所以,我们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一是加强权力观教育。要广泛深入开展“为什么执法、为谁执法、怎样执法”的大讨论,使每一个工商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端正执法指导思想,增强宗旨意识,真正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行政执法工作中去。二是加强法纪教育。要以落实总局“六项禁令”、省局“八条禁令”和省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工商系统行政执法行为的若干纪律规定》为重点,大力加强法纪教育,使每一个工商干部增强法纪观念。三是加强警示教育。要以省局和永州市工商局查处祁阳县工商局违规办案这一典型,大力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以儆效尤。四是加强法制培训。要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学习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以集中培训和岗位练兵为主要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培训,使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工商行政管理常用法律法规,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制素质。
二、健全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监督
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机制制约,否则就会导致滥用。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对行政执法的合理监督机制造成的。所以,工商部门应把行政执法制度建设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首要任务,用具体工作制度和规则来约束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及执法的随意性,规范其执法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明确执法责任制度、案件承办责任制度、办案立、查、审、结“四权分离”制度、案件核审制度、重大案件集体审批制度、评议考核制度、执法案卷评查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等行政执法制度,建立一道严把行政执法质量关的防线和纠正错案的有效机制,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制裁的威慑力来保证执法人员严肃执法、公正执法、依法行政,严防错案发生。二要实行案件管辖制度和立案登记备查制度,并严格按照《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机关内设机构办案职责分工》的要求,明确各内设机构的办案职责,严格按职责分工承办案件,防止多头办案、重复办案和越权办案。三要制定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分解工作目标,严格考核,推动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规范执法行为奠定基础。四要建立执法检查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禁令执行情况和执法案件进行专项检查,认真搞好执法监督工作,及时纠正或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五要完善外部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群众及媒体监督,主动向人大、政协报告工作,征求意见,加强反馈,狠抓问题整改落实;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积极出庭应诉、答辨;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人民群众对违法和不正当行政行为的检举;对新闻媒体曝光的违法行政行为,认真调查核实,依法及时作出处理。
三、严格执法程序,促进依法行政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篇6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底,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了为期1年的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司法不规范突出问题,全面展现了检察机关规范司法行为的决心和信心,而基层检察机关理应是发挥基础与主力军作用,具有充分的话语权。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 规范司法 执法公信力 执法 制度 队伍 监督
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概念,其基本含义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是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我们各项事业得以顺利发展的前提。历史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保持稳定,最根本的办法是实行法治。
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基本内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巩固和深化全市检察机关严格规范司法专项工作成果,提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能力,增强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于2015年全年开展了为期1年的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并制定了《北京市检察机关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基层检察机关规范执法行为活动的制度化成果,该《方案》对如何规范执法行为进行了全面指导,并对2015年全年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方案》从司法作风、司法纪律以及司法行为等方面列举了有可能出现的不规范行为,以便使干警对照自己的行为,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这些不规范行为主要包括:
(一)司法作风方面
司法作风简单粗暴,特权思想、霸道作风严重。接待当事人、举报人、辩护人、代理人和来访群众态度生硬、敷衍塞责、冷硬横推。违反规定使用警车、警具,滥用警灯、警笛、警报器,故意违反交通法规。为追求考评成绩而弄虚作假,编造数据,重数据轻效果,违规办案。发送无实质内容和意义的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
(二)司法纪律方面
受利益驱动,越权办案,违规插手经济活动;私下接触当事人及律师,泄露案情或帮助打探案情,或受人之托、干预办案,利用检察权获取个人好处;接受吃请、收受贿赂、以案谋私,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不按规定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出庭、提讯不按规定着检察制式服装。违规着检察制式服装到娱乐和公共场所进行娱乐或休闲活动。
(三)司法行为方面
案件线索久拖不查、久查不结,造成缠访缠诉。职务犯罪侦查案件违规“借用”审查逮捕办案时间。搜查工作不规范。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不供不录、先审后录、自问自录、单人讯问、录音录像资料不及时归档等问题。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适用不规范,对一些限制性规定擅自变通执行。不严格执行办案安全防范制度。批捕引导侦查、公诉提前介入侦查、上下级案件请示和指导、检委会研究案件、司法机关之间沟通等工作不规范,责任不清。统一业务系统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不按规定将案件录入统一业务系统而“体外循环”。案件信息填录不准确、不完整。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不按规定及时送达和接收法律文书。应当公开的程序性案件信息、法律文书、重大案件信息不及时公开。应当屏蔽的信息未进行处理。办案超期或未及时点击统一业务系统造成系统显示超期以及其他统一业务系统应用不规范问题。办案保密工作亟需加强;案卷材料及电子密钥保管不当。卷宗不及时归档。移动存储介质内外网混用;不依法听取当事人和律师意见,不认真做好释法说理工作。对犯罪嫌疑人立案、采取或变更强制措施后不严格执行讯问、告权程序。不按规定及时通知家属、辩护人。不严格执行询问程序,询问时间掌握不严格,超时询问。对律师申请会见、阅卷等合法要求无故推诿、拖延甚至刁难,违法违规限制律师权利;滥用强制措施,刑讯逼供、违法取证,搞超时讯问、疲劳审讯、超期羁押,体罚或变相体罚。违法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扣押财物不及时移送赃证物管理部门。对已结案件的涉案财物不及时发还或处理。
根据《方案》的要求,全院干警在规范执法行为活动中紧紧围绕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对照检查及整改落实。其间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了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触及灵魂、正视矛盾,达到了“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之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了解决方案,完善了各项具体制度,并确保整改到位。此外,还健全了检察机关规范司法的制度机制,并将其作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成果和考核标准。各部门在查摆问题、研究整改的基础上,对现有办案管理制度规范进行梳理,当立则立、该修则修,使制度规范易懂易记,接地气、可操作。通过上述举措,初步达到了规范司法理念、完善司法机制,提升司法水平的效果。
二、对规范行为执法的体会收获
(一)思想建设方面
2015年1月,曹建明检察长在全国检察长会议上强调:各级检察机关要坚持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树立改革大局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始终,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努力为改革营造环境、凝聚人心、增强合力。根据曹建明检察长讲话精神,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1)强化执法为民理念,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推进公正规范司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的形势下,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这一重要论断,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的理念。坚持把以民为本、司法为民,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真正做到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念,真正把人民作为检察工作的最高裁决者,使各项检察工作充分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2)坚持中国特色的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精神和逻辑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思想认识活动。检察机关肩负着预防、查处、惩治犯罪和诉讼监督、社会治理的重要职责,是法治的践行者和守护者。在当今规范执法行为的大潮中,检察干警一定要树立法治思维,这是开展工作的一切前提。
(二)制度建设方面
清华大学周光权教授认为,规范执法行为一定要靠制度,要靠完善的体制机制。从基层检察机关的角度讲,要想健全规范执法行为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司法行为的规范化,首先是程序的规范化。目前的程序法和司法解释虽然日益科学,但基层检察机关的办案流程繁琐,现有的规范制度难以满足实践需要。因此,要在现有的法律、司法解释和制度规范框架内,将日常的每一个办案环节进一步细化为制度,让每一项检察职能的行使都有明确的规范可供遵循。因此,我们需要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详细梳理可能产生办案瑕疵的各个环节,从控申接待、案件管理、公诉、自侦等关键业务部门入手,健全程序性规定,明确操作规范,固化操作流程。促进办案、接待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从源头上解决随意司法、粗放司法等突出问题,把执法责任明确到每个人、每一个岗位。为了规范司法行为,东城区检察院侦查监督处目前针对侦查活动监督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及易发生的问题组织力量着手编写《侦查活动监督指引》,旨在通过该书及相应的培训提升侦监干警侦查活动监督水平,规范干警执法行为。(2)制定规范性文件之前充分调研,增强规范性文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虽然效力较法律低,但同立法程序一样,都要经过全面仔细的调查研究、比较借鉴、分析讨论、意见征求等。如果没有大量的前期工作做铺垫,制定出来的规范性文件便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对司法实践起不到很好的规范指导作用,缺乏其应有的实践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具体的调研工作应当结合各个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最好由相关部门的资深检察官参与制定。同时,也要考虑到检察机关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横向联系的问题,在制定某一具体规范性文件时,应当尽可能多的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在规范性文件初稿形成后,可以先试行一段时间,通过实践检验文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任何瑕疵立即改正,有较好的效果则要坚持。通过制定规范—实践规范—检验规范—完善规范的形式开展工作。(3)健全责任认定与追究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虽然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活动正式展开时间并不长,规范执法一直都是众多基层检察机关关注的重点,有些基层院还制定了纪检监察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将不规范的执法行为纳入纪检监察的监督范围。
(三)队伍建设方面
规范监察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篇7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立足四川实际, 按照“安全生产年”的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三项行动”“三项建设”, 以机制创新为抓手, 切实履行煤矿安全监察职责, 突出落实地方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 狠抓煤矿整顿关闭和瓦斯治理两项基础工作, 大力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安全高效矿井、瓦斯抽采利用系统及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建设, 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稳定好转。
规范监察行为促进廉洁执法
近年来,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围绕规范监察执法行为, 促进监察执法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 积极探索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范化, 始终追求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较好地塑造了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形象。
一是规范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2006年6月,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针对国务院446号令在监察执法中存在的行政处罚幅度太大, 行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标准差异太大等问题, 结合四川煤矿实际, 制定下发了《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试行) 》和《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 (试行) 》, 明确了适用法律的原则、从重和从轻处罚的情形, 较大数额处罚的审理程序, 对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处罚条款制定了参照执行标准, 规范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施。
2009年9月,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印发《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 (试行) 》后,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及时将裁量标准统一到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的实施标准上来, 并结合之前试行中出现的问题, 重新修订下发了《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施原则、实施程序、报送备案等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明确, 为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实施标准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007年,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共实施行政处罚1 001次, 罚款4 210万元;2008年实施行政处罚851次, 罚款4 446万元;2009年1~11月,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共实施行政处罚887次, 罚款4 656万元。
二是正确把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为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 (试行) 》,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还组织专家专门编写了20多万字的《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 (试行) 培训教材》, 对实施标准进行逐条解读, 不仅为监管、监察执法人员提供执法依据, 也为煤矿企业及相关人员提供执行标准。
除此之外,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还将《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 (试行) 》翻印了6 000本, 将其免费发给全省产煤市 (州) 、县 (市、区) 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企业主、矿长、技术负责人, 委托四川矿山安全培训中心负责对煤矿安全监察员、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人员和煤矿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 有效宣传和贯彻了执法标准, 同时也使安全监察、监管执法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统一认识, 准确掌握和熟悉实施标准, 为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实施标准营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截至2009年10月,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已培训监管、监察人员250人次, 煤矿企业负责人1 217人次。
三是建设强有力的监察执法队伍。强有力的执法队伍是严格执法的基础。2007年以来,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针对监察执法队伍中出现的部分人员执法偏软、偏松的情况, 按照《干部交流轮岗管理办法》的规定, 加大了干部交流力度, 局机关和监察分局的处级干部普遍进行了异地交流轮岗。据统计,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共有40多名煤矿安全监察人员进行了交流, 其中有15名处级监察员。
结合四川实际,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了廉洁执法“十不准”, 对廉洁执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监管监察人员每次监察执法时要填写廉政卡片, 从是否公正执法监察, 是否接受红包礼品, 是否接受监察对象宴请, 是否到娱乐场所由监察对象支付费用消费, 是否违犯其他纪律等5个方面进行动态监督。
创新监察方式加大执法力度
近年来,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围绕落实三项监察, 提高监察效能, 不断创新监察方式, 积极开展交叉监察、集中监察、示范监察、联合执法等多种形式的执法活动, 着力提高安全监察、监管执法水平, 加大了监察执法力度, 严格了监察执法标准。
一是开展全省交叉集中监察。几年来,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多次组织交叉集中监察, 通过听取有关市、县 (市、区) 人民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对县 (市、区) 人民政府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情况进行督查, 监察结束后, 与县 (市、区) 人民政府交换意见, 召开片区煤矿业主大会, 曝光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处罚情况等, 促进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等工作力度。
二是开展联合执法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督促检查的通知》要求,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各监察分局会同所在地市 (州) 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联合开展煤矿安全集中监察执法的基础上, 协调四川省监察厅、总工会、国土资源厅等省级部门组织了3个督查小组, 对重点产煤市 (州)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了重点执法监察, 对29个产煤县 (市、区) 的162处矿井进行了执法监察, 查处各类隐患1 921条, 实施罚款258万元, 对地方人民政府下达监察建议书5份,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推行解剖式示范监察。为贯彻落实《2009年煤矿安全工作要点》要求,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和各分局在实施三项监察执法时积极推行了解剖式示范监察。2009年2月,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与川南分局、泸州市安全监管局在古蔺县、叙永县组织了由监管、监察人员、驻矿安监员和周边煤矿矿长、技术负责人参加的对古蔺煤矿东段和川煤集团叙永煤矿进行解剖式监察, 梳理出各类隐患近100条, 并针对两个矿存在的问题, 要求其他煤矿参加人员回矿后对照检查, 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2009年6月,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在组织交叉监察执法时, 各组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解剖式示范监察。2009年以来, 川西监察分局组织开展了解剖式示范监察10次, 监察矿井10处, 有91名县 (市、区) 煤矿安全监管人员、67名乡镇监管人员和253名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参加, 有效促进了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是实行煤矿事故异地调查处理。2007年, 为了深入贯彻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下发了《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案件审理程序规定》和《四川省煤矿事故异地调查工作制度》, 加大了对煤矿事故的查处力度。对煤矿较大事故以及事故性质恶劣、原因复杂、牵涉面较大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实施异地调查处理。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决定由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决定。
进行量化考核提高执法水平
近年来,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围绕落实责任、履行职责, 不断完善执法责任制度, 规范执法程序, 加强执法考核, 有力地促进了监察执法水平的提高。
2008年底,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原《四川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监督试行办法》进行了修订, 印发了《四川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监督办法》, 规范了四川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行为, 落实了四川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责任制, 完善了四川煤矿安全监察规范性文件制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案件审理、执法监督检查、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规定。
2009年初,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又印发了《关于加强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定期监察工作的通知》, 明确了三项监察执法的实施、考核内容和标准, 将执行行政处罚实施标准做为重要内容进行量化考核。
做好五项工作规范执法行为 篇8
沈阳市地税局第五稽查局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将服务理念融入检查和管理工作中, 充分规范执法行为, 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一是规范执法少入户。严格依法执行税务稽查程序, 充分做好查前预案, 做到简并进户、减少进户、统筹执法, 最大限度减少专项检查工作对纳税人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二是做好服务先告知。在实施检查前, 除举报案件和事前通知有碍检查的情况外, 坚持“阳光稽查”服务制度, 落实好查前告知, 坚持查前对纳税人容易发生问题的重要环节、重点方面开展政策提示。三是查宣并举传税法。将税法宣传工作与稽查工作相结合, 在日常稽查下户过程中, 要求检查人员落实“税收风险提示”工作要求, 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涉税风险, 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减轻风险重辅导。多次召开重点税源企业税收专项检查工作自查辅导工作会议, 辅导数百户重点税源企业开展税收风险自我评价, 指派专人一对一的辅导, 服务纳税企业良性发展。五是查找问题勤走访。局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企业, 以召开税企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实地查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等活动形式, 向企业搜集对税务稽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解决企业在涉税问题上存在的难题, 抽查稽查人员执法行为是否规范、廉洁, 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搜集资料。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篇9
关键词:动物检疫,监管制度,规范执法,可追溯管理
对动物的检疫和监督工作是保障社会整体健康的一项重要的卫生安全工作, 对疾病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把关环节。以往所发生的禽流感以及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疾病表明对动物检疫方面工作的加强迫在眉睫。因此, 动物检疫工作的有关机构被给予了更大的期望和要求, 为创造良好安稳的社会环境做好基础保障工作。
1 目前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动物检疫申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章中, 对检疫有着明确的规定, 货主必须依照要求时间, 在规定地点接受相关部门的检疫工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地区的零散性, 一些地区并没有设置定点屠宰场, 这便导致检疫工作在时间和地点两方面达不到指定要求, 检疫工作波动性和被动性增大。同时, 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中的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七条中, 对于检疫之后的分销是否继续征收费用的问题有一定的矛盾性, 使得在实际工作中, 给检疫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难题。
1.2 检疫、监督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对质检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只有具有高素质的执法者才能够在这一工作中表现出色。一方面, 执法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 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执法任务, 另一方面, 执法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 这两者缺一不可。而在实际工作中的检疫和监督人员并没有这样的素质具备, 他们多是通过形式考试来获取工作机会, 一些地方甚至默许一些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的人在一线进行工作, 实在是不可取的一种行为。
1.3 检疫、执法行为不规范, 检疫手段不先进
第一点, 检疫收费方面不够规范, 很多地方都是只收费, 而对检疫环节不给与重视, 甚至不进行检疫, 做假账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还有一些检疫点为了一己私利而出现高标准收费和重复收费现象。
第二点, 在检疫监督的执法过程中存在较多不规范行为, 一些检疫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缺乏, 且没有明确的法律观念, 办事不按规定程序, 没有很好的及时处理问题。
第三点, 工作作风问题比较严重, 个别性的检疫工作者为了一己私利而允许一些不合规格的、未经检疫的肉类销往市场。同时也有一些工作者办事效率很低, 没有为群众办实事。
第四点, 检疫监督中所运用的手段比较落后, 切应用的设施设备都比较陈旧不堪, 使得一些需要细致探讨的检验工作得不到很好的实现。
2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 完善对畜禽定点屠宰管理机制的建立
加快畜禽定点屠宰机制管理的建设速度, 将屠宰、检疫和监督场所集中在一起, 有利于极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 保护环境。
2.2 完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经过检验后确认合格的动物产品, 在送达要求的目的地之后要重申相关的检疫规定, 建立起分销申报登记备案制度, 免费给予换证资格的只针对经过检疫确保合格的产品。一些不法商贩为了一时利益滥竽充数, 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其的监督和打击力度, 严格查看保质期以及厂家, 对有问题的厂家必须严肃处理, 以儆效尤。
2.3 实行区域化动物卫生监管制度
我国在检疫方面实行的是区域化管理, 以区域性为出发点来建立国家动物安全水平。在操作过程中, 要不断强化活畜禽跨省调运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推动产品出入市场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 对各类所需证明证件严格把关, 缺一不可, 为动物防疫的安全性做出保障。同时, 对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设工作要积极推动, 加强相关的国际认证申请。另外, 要鼓励、支持和引导畜禽生产企业的安全建设工作, 从源头处加强安全性。
2.4 实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管理
在实际的检疫工作进行过程中, 所涉及到的生产、信息、流向、质量以及责任, 都是有方向可循的, 必须加快对动物标识及其产品的追溯管理过程, 我们可以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的动物检疫平台, 促进多方信息和实践的操作管理, 提升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2.5 实行动物卫生监督与动物疫病防控机构相分离的工作机制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是动物检疫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分管不同部分的机构, 在工作中要担负起自身职责。
2.6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规范执法行为队伍的整体素质
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建设要不断加强, 有关工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学习有关制度, 增强自身的业务知识和能力, 同时掌握在实际操作中的服务技能, 并且对有关的法律知识要熟记于心。再者, 要不断引进动物检疫工作的专业人士, 从基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并且注重对其政治素质的考究和考量, 锻炼其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其次, 对于上岗者要进行严格考试, 不能只是流于形式, 对于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试者则直接予以否定, 不发放有关证件。另外, 要加大检疫工作的监督执法力度, 对于滥用职权的一些工作人员, 必对其做出处罚, 坚决淘汰不符合要求者, 从内部直接增强队伍本身的纯洁性, 打造更优秀的工作者形象。
坚持以上几项执法队伍管理措施, 对于动物检疫工作的整体建设有极大的支持性和推动性, 执法监督工作者必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公正文明进行执法, 从根源处对其进行解决和处理, 塑造良好的工作形象和社会风气。
2.7 加大投入, 强化硬件设施建设
除了以上所介绍的加强动物检疫工作者自身的各项措施外, 各级政府也需要多方面做好工作, 尤其是在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和支持, 给予其过硬的技术支撑, 以促进在现实操作中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对一些必要的经费问题也要有足够的支持。而检疫工作中所需要的检测设备、摄像取证器、快速检测仪器以及交通和我通讯设备等, 也要给予大力支持。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现今的动物检疫行为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随着现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于这类的需求也更加显著, 保证这一方面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现如今的社会安全稳定。针对在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关部门必须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解决, 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和水平, 多方面多途径的将这一问题得以妥善保障, 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明敏, 郭忠欣.浅谈动物检疫中的不规范行为.中国牧业通讯.
[2]李淑云., 刘思华.湖南省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 (下册) [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2006.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篇10
《办法》及配套制度以国家和省政府资产管理规定为准线, 以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为原则, 以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为载体, 明确了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目标模式和管理措施, 并对资产配置、有偿使用、处置、清查报告以及信息化管理工作程序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制定配置标准,规范配置程序。政府授权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市级通用资产配置标准和实物资产消耗定额标准,包括办公用房的建设面积、装修标准、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等资产的配置标准及消耗定额。规范资产配置程序,对资产配置项目依据资产配置标准、资产存量和财力状况履行审批程序后纳入部门预算。
二是严格审批程序,规范有偿使用行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以及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等行为履行审批程序。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招待所、培训中心及已出租、出借等资产,争取2010年底前完成产权界定,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实行经营权公开招标和出租房产公开招租;对个人集资、入股部分逐年还本付息,由政府逐步收回全部产权。
三是建立政府公物仓,集中调剂处置。设立市级政府“公物仓”,集中管理市级临时性机构和公共性资产。经政府批准后由财政部门统一调剂和处置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切实加大集中公开处置的工作力度,避免“暗箱操作”。
四是完善征管措施,强化收益监管。一是统一合同,利用国有资产进行出租、出借、提供担保等行为的,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合同。二是统一票据,财政部门通过规范专用票据的领用、核销手续而实行源头控制。三是统一专户,集中管理行政事业资产收益。由政府根据情况统筹一定比例的“资产占用费”集中调控使用,剩余部分按预算支出渠道安排核定给部门单位使用。
用行为塑造理论规范学生行为 篇11
①行为由行为本身的结果所塑造,即由行为表现之后个体所发生的情况而定。
②行为之后如紧接着有强化物,则该行为会被强化。
③行为之后如紧接着有处罚,则该行为也会被减弱。
④在学习的不同阶段,连续性的强化和间歇性的强化会有不同的效果。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育人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各学校的育人手段千差万别,不仅注重正面教育,而且注意惩戒作用,都制定了《学生奖励处罚条例》。在教育实践中,《学生奖励处罚条例》首先是处罚条例,多是让学生对以前做的事后悔,若要改正就要等下个学期,甚至下一学年了。其次,对于学生平时取得的小进步不能很好体现,只有学生品德进步达到一定程度才给予肯定,对学生细微的进步视而不见。我们知道每一种优良品质的形成正是靠一点点细微的进步积累而来的,由于奖励处罚条例过粗,对一些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改的同学缺少有效的处罚措施。俗话说“大盗始自偷菜起”,由于错误行为得不到弱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犯下较大错误。对一些做了好人好事的同学缺少及时的奖励,使得良好行为得不到强化,造成行为不能内化为学生素质的现象。这样的条例对学生品德培养和习惯养成帮助不大。
我校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仅重视教育手段的革新,更重视教育方法的开发,根据行为塑造理论建立了“全员、全程、全面”的制度化管理。“全员”即全体教师参与,人人都是管理者。每个班级成立由班主任、全体任课教师组成的班级管理工作委员会,每周四定期召开会议,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全程”指的是在学校常规管理中,从学生的发展着眼,关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种行为。“全面”是要求教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人格发展,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立体人”。为此,学校制定了“德育‘千分制’考核条例”。几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德育‘千分制’考核办法”是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之一。
当前,独生子女已成为学校教育主体,部分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观,存在着缺乏法律意识、不会宽容人、极端个人主义的现象。由于社会过于强调对学生权利的保护,过于追求学生的文化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而学生中不少行为失范是由于学生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造成的。约翰·洛克(1632-1704)说过:“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以这一种或那一种观点为依据,以该观点作为行动的理由;不论他运用何种手段,他都是以自己这一充分根据或并无充分依据的见解作为引导,按照这一正确或错误见解而投入他的全部行动力量。”例如笔者晚自习值班时,发现学生有无视教师存在,未经同意下位倒水的无礼貌行为,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其行为是错误的;又如当学生到校忘记带作业本时,不少学生既不主动向教师解释,也不回家去取,坐等教师来问,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这件事……。这些错误行为产生的根源在于学生根本没有正确的是非观。
“德育‘千分制’考核办法”以学校校纪校规及各项管理制度等其他规定为标准,以学生的行为表现为依据,实行量化考核。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德育总分为1000分(按10分/天×100天/学期=1000分/学期测算),采取增减分办法进行考核。每天一考核,每周一统计,期末一结算。结算结果为学期实得德育分数,若积分超过满分1000分仍以1000分计。
新生入学初各班级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学校“德育‘千分制’考核办法”,在执行该考核办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对一些行为的认识,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级标准,确定哪些行为是必须要做到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行为是值得表扬的,增减分各多少,把它贴在教室的后面,学生对违规的后果一清二楚,做到依法治班,有章可循。通过讨论让学生的模糊认识清晰起来,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学生德育千分制的制定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执行。各班建立由班长、团支部书记、一名班委和每周轮值考核员组成的考核小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负责对全班同学的全面考核。每周轮值考核员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具体人数视班级人数情况而定。考核成员中班长、团支部书记、一名班委是核心考核成员,每周不变,确保考核标准的一致性。学生遵守了规则,有良好的表现或取得了进步和成绩,就立即给予奖励,每位学生每学期可以不止一次地得到奖励,这样就能使他们的良好行为得到固化,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马上给予相应的处罚,使他们的行为弱化,避免一错再错。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了解该怎样做才对,明白受罚是自己选择了不当行为的逻辑后果。同时,每天将考核结果及时公布,做到了“全时空、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变学校他律为学生自律,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心理学家德西在实验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降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的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根据德西效应,在表扬和奖励学生时,要运用“奖励内部动机为主”原理,使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成长。要避免加分成为文化成绩好的学生专利,一些学困生在学习成绩的提高上可能暂时存在困难,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按时到校、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热爱劳动等,在这些方面获得加分。同时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特长获得奖励,如每年举行春秋两季田径运动会和各种球类比赛,使有体育才能的学生,充分发挥体育特长;每学期举办的艺术节,使有艺术才能的学生获得加分机会;还有创新大赛、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等,为各类学生搭建了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以各种方式鼓励有个性和特长的学生朝自我成长的方向发展,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旦驱使你去做某件事的诱因消失之后,即使有再好的意向也难以实现。班主任对于每周“千分制”得分多、进步明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对“千分制”扣分多的学生,及时询问其扣分原由,对其不良行为进行整治规范。学校把“千分制”考核结果目标分解为近期、中期和远期,千分制得分不仅与入团、入党、竞选学生会干部等挂钩,而且与每学期三好学生评比相联系,与每学年学生奖学金相联系,与学生就业相联系,对于在校表现差的学生延迟推荐就业或者不予推荐就业。因而学生十分重视自己每学期的“千分制”考核成绩,这就引导学生明确地朝着正确目标去努力。可见,我校“德育千分制考核条例”在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行为是态度在具体行动中的反映,行为是一个人与社会、他人乃至自己接触和沟通的必然结果,行为也是社会衡量每个人的价值的外在指标。莫泊桑说:“极细小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成全你,也可以让你一生挣扎。”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待人有礼貌、做事守规矩、行为讲文明的高素质人才。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因此,以有效的方式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开展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道德情操的有效途径,学生德育“千分制”就是督促学生养成好习惯的有效方式之一。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篇12
一、注重组织领导, 不断强化争创活动的积极性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也是提升中心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的有力手段。为此, 中心领导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 始终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摆在首位, 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重点抓, 使中心成为我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排头兵。
1. 强化组织领导, 完善工作机制。
为全面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中心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每年都制定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并列入中心重点工作, 定期召开全体大会进行安排部署, 半年督促工作进度, 年底汇报总结考核, 做到三个文明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统一考核。
2. 强化学习培训, 完善教育机制。
几年来, 中心始终从创建文明机关入手, 狠抓素质教育, 努力打造依法行政、热情服务干部队伍。一是政治思想过硬。领导班子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把“八荣八耻”作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核心, 努力提高政治素质,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领导班子始终保持着优秀“班子”称号。中心全体干部采取不同形式认真学习《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理论知识, 为依法行政, 搞好行政审批, 提高审批效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业务水平过硬。全体干部主动适应滨海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需要、新变化, 自觉更新知识结构, 利用周学习、月讲评结合自身工作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中心120多名公务员中, 90%以上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成为问不倒、难不住的行家里手。在依法行政中, 行政效能投诉率始终为零, 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了贡献。三是道德建设过硬。工作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恪守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能够经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在日常工作中, 着装整齐, 语言文明, 待人礼貌, 热情周到, 得到群众和社会的赞扬。
3. 强化典型教育, 健全激励机制。
中心常年坚持强化“人人都是投资环境, 事事都是发展环境”的理念和“审批就是服务”的意识,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争先创优”活动。定期开展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巾帼建功、标兵窗口、标兵单位、文明服务示范岗等各项评比活动。同时, 加强对受表彰部门及个人先进事迹的宣传, 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职工, 营造弘扬正气, 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注重服务创新, 建立高效的政务体系
为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中心以提高办事效率, 营造一流环境, 建设全国办事效率最高地区之一为工作目标, 以“一切都在服务之中”为原则, 始终坚持把投资者、企业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服务质量和办事水平的唯一标准, 在落实“一站式”集中审批、现场审批和推进联合审批上,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首先在服务功能上, 中心着重在规范依法行政、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实施了即办事项直接办理、一般事项承诺办理、重大事项联合办理、特急事项特别办理等模式,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对市区确定的重点招商项目, 建立绿色通道加强服务, 指派专人全程跟踪督促项目审批进度, 召开项目协调会及时解决项目在审批中的问题, 帮助企业提前完成各项审批。同时, 对涉及多部门审批的项目, 实行集中协调快速办理机制。在审批前期组织相关部门指导项目申办人做好审批基础工作。在报批过程中上门服务, 送建议、送政策, 直至审批手续全部办结。去年, 通过绿色通道审批的项目已有61家, 投资总额达300亿元, 推动了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在服务质量上, 中心实行了一次性告知制、内部流转制、联合审批制、限时办结制等多项服务承诺, 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理念。一是推行首席代表负责制。中心对驻厅窗口单位实行了首席代表负责制, 30个进厅部门全部下达了首席代表委托授权书, 明确首席代表负责办理的审批事项和权限, 提高了现场审批办结率。只要申请报告材料齐全, 符合审批条件, 窗口工作人员当场就可以进行审批,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行政审批体外循环的现象。二是推进了联合审批工作。联合审批是建立高效审批机制, 破解行政审批难题, 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的重大举措。今年我们按照市政府下发的《天津市联合审批办理工作实施方案》总体要求, 认真抓好了联合审批各项工作的落实。设立了联审服务窗口, 选派了3名能力强、素质高、有责任感的工作人员负责协调联审相关工作;进一步强化了联审部门进厅力度, 确保联审事项全部进厅办理。对不能胜任联审工作的人员进行了调整, 使联审工作能够顺利实施;推出了联审项目会商制和超时默许制, 审批时间有了强制性约束, 各部门由过去的等客上门到主动服务, 杜绝了超时办件问题, 使审批效率较前提高了3倍。三是建立了行政许可综合窗口。针对个别单位行政审批事项少, 审批工作量不多的特点, 在中心设立了综合审批服务窗口, 各部门的审批事项在规定时限内委托综合窗口办理, 做到“一门进一门出”, 使中心的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
在服务水平上遵循“公开、公正、公平、便民、高效、诚信”的宗旨, 坚持做到服务行为规范, 服务运转协调, 服务程序透明、服务效果优良。几年来, 中心始终以服务企业作为审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强化政务公开建设。各驻厅单位最大限度地调整充实完善了审批依据、申报条件、办事流程、申报材料、审批时限等内容, 采取多种方式面向社会公示, 让企业知道自己的事找谁办和怎么办。为不让投资者多跑一个门、多找一个人、多花一分钱, 中心不断创新行政审批机制, 坚持集中审批、现场审批和联合审批, 使我区行政审批现场办结率由过去的30%提高到现在的80%左右。
三、注重严格管理, 实行完善的监督机制
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是政府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集中、联合办理行政审批的场所, 是行政审批的前沿。因此加强对行政审批的监督是确保行政审批依法、规范、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和全面提升中心行政效能的有效措施。为此, 中心始终坚持以制度监督为基础,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同时, 把加强监督机制建设与争创文明单位相结合, 力求中心整体建设有明显提高。
1. 在内部管理上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相继制订和完善了中心人员办事规程、工作人员十不准、廉政守则等若干规定, 防止推脱扯皮现象的发生。规范了文明服务标准, 从着装到岗前准备直至在岗开展工作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检查。严格了考勤制度, 防止工作人员无故离岗、迟到和早退。加强了岗位责任、考评奖励、请示报告、窗口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在此基础上, 制定了《塘沽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管理工作汇编》, 出台了《塘沽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行政效能综合考评办法》。按照科学、量化、易操作的要求, 去年对考评工作又进行了完善, 将驻厅单位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一并纳入考核范畴, 统一进行量化并大力推行严格实施。健全的制度不仅对中心工作人员起到了强有力的约束作用, 而且使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极大地促进了行政效能的快速提升。
2. 在业务管理上规范了行政行为。
中心成立之初, 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梳理, 全面清理了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的各项政策和文件, 纠正工作中的缺位、错位和越位现象。做到审批事项公开、法律依据公开、审批程序公开、申报条件公开、审批时限公开、申报材料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办件结果公开的“八公开”, 并在中心网站、大屏幕、触摸屏、办事指南上进行公示, 既方便了申请人办事, 也有利于监督和规范工作人员的审批行为, 避免暗箱操作, 堵住了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 受到企业的欢迎。我们在梳理审批事项的同时对行政审批程序也进行了规范。将行政许可受理、初审、收复和发证等四个环节严格要求在大厅完成, 为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了保障。
3. 在监督管理上强化了效能监督机制的建设。
几年来, 我们在行政效能监督上实施了立体的监督管理机制, 真正做到权利运行到哪里, 监督就延伸到哪里。一是对中心审批时限进行监督, 以时限保实效。通过窗口受理, 网上登录、限时办结的方法, 对需要现场勘察、审核验收和检测检验等审批事项, 采取锁定内部流转审批时限, 按照对外承诺的审批时限, 对将要到期的审批事项启用网上效能监督系统, 对中心承办的审批事项实行全过程实时监督。二是对中心履行审批程序进行监督。对内审批程序由窗口负责催办、对外由行政效能中心负责督办, 确保了审批工作的实效性, 杜绝了超时办件问题。三是对中心服务过程进行监督。区监察局在中心设立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并派驻监察室, 在大厅入口设立意见箱, 向社会公布了投诉电话, 负责行政效能监察和受理群众投诉。同时积极发挥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 不定期对中心工作进行明察暗访, 加大督查力度。四是中心办公室、监察局组成巡查小组, 对中心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健全的监督体系, 使我区行政效能监督工作实现了四个转变:行政监察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察转变;行政监察由个人监督向行政程序监督转变;监督监察由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行政审批由内部进行向公开操作转变。
四、注重协调发展, 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荐阅读:
药监局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施方案07-20
隆安县法制办公室关于开展规范基层行政执法行为工作情况报告10-20
执法行为规范08-26
行政规范08-29
规范行政权力05-16
规范行政执法典型材料08-30
自治区行政执法规范07-02
行政前台工作规范说明09-24
烟草专卖文明执法行为规范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