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引领

2024-07-31

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引领(共8篇)

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引领 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战略主题:坚持能力为重, 优化知识结构, 丰富社会实践, 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开创美好未来。针对现在中职生综合素质较低的特点, 陈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笔者在药品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中引入了新的教学法, 逐步把过去单纯的讲授式教学法转变成现在的参与式、案例式、任务引领式教学法, 通过对比发现教学效果较佳, 现总结如下。

1 改革当前中职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而中职生凭借着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实用性优势, 赢得了广泛的就业市场。良好的就业环境推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 随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制度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中职学校正逐渐成为独立的教育主体来参与市场竞争, 但是生源现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及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与教材之间的矛盾等若干因素, 已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桎梏, 因此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2 参与式、案例式、任务引领式教学法在药品市场营销学中的具体运用

药品市场营销学是专门研究药品营销活动中的药品市场、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手段、销售服务等内容, 是促进药品市场经济发展, 适应人们防病、治病、医疗保健等多方面的需要, 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一门综合性药品经营管理科学[1]。教师在讲授这门课时, 如果仍然按照过去的讲授式授课模式, 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较吃力, 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笔者近几年通过采用案例式、参与式、任务引领式教学方法, 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了教学中, 同时对课程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1 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首先, 要求参与式教学法要一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 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真正乐趣和与教师、同学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全体师生共同营造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 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 使学生深刻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并尽可能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师生关系是否民主平等、和睦融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其次, 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差异,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注弱势群体, 设法给更多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要注意参与度的均衡性, 即让更多的学生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具体可以采用的方式有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平等交流等。只有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2.2 案例式教学法的运用

药品市场营销学主要讲药品的四大营销策略, 如果没有案例讲解, 学生会很难领会其中的意思, 更谈不上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去运用。笔者在讲完每一章内容时, 领着学生一起分析课后案例;在讲解每一个问题时, 尽量收集一些营销案例, 让学生自己来分析。通过这种案例式教学法, 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也可以使学生很好地去理解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 特别是有关营销策略的具体运用, 譬如在讲解“药品市场调查”一节内容的时侯, 笔者把参与式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结合起来运用, 在讲这部分内容前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 你们以后工作了有什么志向?”其中不少学生说:“以后自己要当老板。”接着笔者又提出问题:“当老板之前应该怎么去做, 怎么去开你的公司呢?”学生又说:“先去打听一下, 摸摸路子。”笔者由此引入了“市场调查的重要性”内容, 强调开公司必须要搞好市场调查。在发现学生开始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时, 接着引入正题:什么是市场调查、药品市场调查的内容、市场调查的程序。通过案例分析, 学生能够知道药品市场调查的具体程序, 知道了在市场调查中制订调查问卷的重要性, 明确了做好市场调查要富有创造力和想像力, 而且考虑问题要全面。

2.3 任务引领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任务引领教学法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学习任务相结合, 以完成任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在讲“药品价格策略”时, 笔者首先引入一个案例:休布雷公司生产的产品A, 市场占有率达23%, 以后另一家公司推出新的同类产品B, 其质量不比产品A低, 每瓶价格却比它低1美元[1]。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运用刚讲过的药品产品策略分析休布雷公司应怎样面对挑战?”并提出一个激励措施:如果能较好地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将不参加平时测验考试, 回答错误者仍然可以再参加下次提问。问题提出后, 学生开始查找资料, 并主动学习和思考, 很多学生都争相回答。最后给出标准答案:将产品A的价格提高1美元, 同时推出一种与竞争对手产品B价格一样的产品C和另一种价格更低的产品D。这一产品策略的推出, 一方面提高了产品A的地位, 同时使竞争对手的新产品沦为一种普通的品牌, 使休布雷公司不仅渡过了难关, 而且利润大增, 最后将企业应付竞争者调价的策略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 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前面讲过的产品营销策略的具体应用, 并对本节课的内容“企业应付竞争者调价策略”进行了很好的领会。任务引领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对知识积累的老套路, 不再按照教学内容从易到难的顺序, 而是以完成任务来引领教学。

3 新教学模式运用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3.1 意义

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让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特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避免学习的强迫性, 减轻学生的压力,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培养学生个性, 特别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可以给学生权利, 特别是给学生质疑问难、阐述个人见解、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可以把教师从知识点的网络中解脱出来, 不再是忙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而是以学生为主体, 视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3.2 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因为理想信念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激发着人的内驱力。其次, 教师要在课堂上以肯定的语气表扬学生, 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作为教师, 一定要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仅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的。因此, 教师要充满激情地开展教学、注意倾听、注意鼓励、注意幽默、注意引导调控、注意宽容,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指导;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 教师应向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去探究。只有这样, 才能很好地做好教学工作。

摘要:由于现在的中职生综合素质偏低, 加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的战略主题, 过去的讲授式授课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中职教育, 通过多年实践, 证明参与式、案例式、任务引领式教学法在药品市场营销学中的运用能够较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参与式,案例式,任务引领式,教学法,药品市场营销学

参考文献

[1]钟明炼.药品市场营销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引领 篇2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数学

参与式教学要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发现并获取知识。在参与式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我们常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其能真正产生实效呢?本文将从如下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小组组织建设,增强小组合作意识是基础

做好小组组织建设,是进行小组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应首先进行小组组织建设。在构建合作小组时,一定要注意小组组合的科学性。小组人数一般以同桌或相邻的4人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明确组内成员分工。在平时公开课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合作学习方式,当老师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时,课堂顿时热闹起来,人人都兴趣高涨,其实仔细一看,有人滔滔不绝,有说有笑,却也有人呆坐,也有人没动笔,到全班汇报时,有不少组说不出所以然,更多时候,老师也只是提问个别学生,而不是以小组的形式要求汇报。所以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

二、把握小组合作时机,精心设计小组学习任务是重点

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还必须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精心设计小组学习任务,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我的做法是:

1.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新知识的生长处组织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学习新知识,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思想。因此,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新知识的生长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了而分数的大小没变的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1)我们以前学过了“商不变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猜想分数会有怎样的性质?

(2)你准备怎样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可以根据什么道理去发现分子分母是按照怎样的规律在变化?

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交流中,不但找到了变化的规律,还将这一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认知结构的建立。

2.在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很多时候的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是教师一提问,马上就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常常无话可说,或只是几个优等生在说,其他的同学坐着听,参与面太窄,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实践证明,要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必须使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在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后,学生急于想把自己的发现、心中的想法告诉别人,或者遇到困难想寻求帮助,这时组织讨论交流,才能真正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

3.在学生意见不一、产生矛盾冲突时组织合作学习

当学生意见不一或产生矛盾冲突时,正是自主探索的好时机。在这个时候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可以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及时调整思路,主动探索知识,比教师直接告诉答案要有用得多。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在学生明确了可将除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概括出计算法则,我出示了这样的问题:两道题的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不相同,你认为先移动哪个数的小数点比较合理?为什么?学生马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并争论起来。我看见时机已到,便布置小组讨论,再整理出意见到班上交流。

三、调控合作学习的过程,检测评价并汇总学习结果是关键

《新编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有效地给予帮助。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巡视,并适时参与小组讨论,在必要的时候帮助有困难的小组,使他们能及时克服困难,跟上学习的步伐。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如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因为问题指向不明或梯度太大,学生无法进行自主学习时,要及时调整、灵活处理,使教学能顺利进行。

总之,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個人素质,增强调控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控,使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能真正达到实效。

参考文献:

[1]王文蓉.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广西师范学院.

[2]周日南.小学数学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天孝.数学教学案例与教法.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教育局教研室)

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引领 篇3

一、化无效提问为有效提问、让学生有思维的内容

(一) 目前科学课堂教学中无效提问太多

课堂提问是是学生思维参与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而无效的课堂提问则会干扰学生的思维进程, 会将他们的思维导向歧途甚至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教师的无效问题太多, 是科学教学中较普遍的现象。无效提问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没有思维价值的提问。

这些问题主要是以“是吗?”“对不对”“可以吗?”“懂不懂”来问学生, 学生的回答也是千篇一律的“是”“对”“可以”“懂”。这些都是典型的废话, 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这样的一问一答, 看似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对课堂教学进行反馈, 其实这只是一种虚假的繁荣, 真正有多少学生弄明白, 做老师的其实还是心里没底的。

2. 思维指向不明的提问。

经常可以看到某些老师一个问题抛出后, 学生面面相觑, 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比如在教学《铁生锈了》这一课时, 老师在给同学们看了一些铁生锈的照片之后, 然后提问:“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同学回答:“铁生锈了。”他又接着问:“我们从表面上看是铁生锈了, 但是从内在上还可以看到什么呢?”学生面面相觑, 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原本这个老师想通过情感教育来引导学生说, 我们不但看到铁生锈了, 还看到铁生锈造成很多的东西都坏了, 不能用了。从而引出要采取措施减少或防止铁生锈。可是这样的问题抛出后学生自然不知如何回答, 弄到最后老师只能尴尬地自问自答了。

3. 难易度把握不准确的提问。

有些老师设计的问题, 难易度把握不准确。尤其是重难点学习上。在重难点知识学习中, 教师设计问题应该有目的地引导, 教师所提的问题层层破解后, 重点得到解决, 难点被攻破。但有的老师的提问, 要么就这样简单, 只是概念性的问题;要么就是一步到位, 难点全部展现, 把学生“砸”蒙。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 是因为教师在准备问题时没有充分了解学情, 即没有充分“备学生”。

(二) 教师应化无效提问为有效提问

应对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提问, 首先要在教师自己身上找问题, 平时是不是有随意提问的习惯, 是否有“是吗?对不对?”等口头禅, 如果有的话, 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去改变。

教师在课堂上提的问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提问的意思要明了、清晰。学生一听就知道你想要问什么, 以及期待何种回答; (2) 问题要有价值。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正确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究, 才能对所学内容引起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和把握; (3) 问题应具有艺术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含有挑战性,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4) 问题应具有“大众性”。所提的问题能够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 不能只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也不能只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 (5) 问题提得应具有思维广度和开放性。好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维, 涉及面广, 综合性强; (6) 提出问题以后, 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 只有进行一定的思维活动之后, 回答出来的问题才有价值。同时, 一些问题学生回答不完整的时候, 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追问或者是补答。

二、化盲目预测为有价值预测, 让学生有思维的价值

科学实验前引导学生进行结果预测, 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设计的分组探究, 往往都要求先预测再操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这样的预测往往表面上轰轰烈烈, 实际上流于形式, 存在盲目性。

(一) 对预测的环节和内容要有选择

预测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结果, 但这并不是说可以漫无边际地猜测与想象, 预测的结果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但是在平时上课时, 也不难发现, 有的预测成了串联各个探究活动的纽带, 仅仅起形式上的完善作用, 忽视了预测所蕴含的真正的价值。例如上《运动与摩擦力》一课, 老师在讲了摩擦力的测量之后, 让学生自己在一个纸盒里放了一些重物, 然后预测这些重物在光滑的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是多少?在粗糙的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是多少?从表面上看, 这也的确需要预测。但是这样的预测是有问题的。首先, 他们自己放的东西多少重也不知道, 那对光滑接触面上摩擦力的预测实在毫无根据, 那在粗糙接触面上的摩擦力的多少的预测也变得毫无意义了。如果在这里稍微改动一下, 先让学生在光滑的接触面上测量出摩擦力的大小, 然后再预测在粗糙接触面上的摩擦力的多少, 这样一来, 同学就会根据刚才测量的摩擦力是多少, 再根据自己判断在粗糙的接触面的上的摩擦力可能会加大, 然后在刚才的数据上再加上增大的摩擦力。这样一来, 学生的预测有了准数, 也有了预测的价值。

(二) 要充分调动学生预测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 我们往往会发现很多学生爱实验, 不爱预测。他们会把预测这件事抛在一边, 迫不及待去做实验。例如一位老师上《沉浮跟什么有关》的时候, 开始他把四个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圆球放在投影上, 按由重到轻排列, 然后让学生预测那个沉, 那个浮, 学生也都很认真的预测了。于是老师发实验材料了 (他同时把第二个要做的实验器材———重量相同, 体积不同的圆柱体也一起发了) , 学生做完了第一个实验, 也知道了当物体的体积相同、重量不同时, 轻的容易浮, 重的容易沉。到了做第二个实验了, 他本来让学生做第二个实验之前先要进行预测, 然后再做实验。可是很多学生根本不去预测, 双手将四个重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材料一下子就往水槽里放。本来想让同学在第一个实验得出结论的基础上, 只要稍微动动脑筋, 第二个实验的结果很容易就预测出来的。

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预测成就感。如果教师在平时加强对学生预测的训练, 运用语言等措施进行评价, 让那些预测比较准确的人感觉到自己有成就感的时候, 他就会爱上预测, 而以后遇到有预测的实验的时候, 他就要大显身手一番。叧一方面在硬件设施上进行必要的控制。我们在学生进行预测之前, 将实验材料进行有条件的管理。可以由老师在后来发, 也可以放在抽屉里, 如果要一步步预测, 然后一步步做实验的, 也可以让组长进行管理等等。

(三) 要充分利用分散预测的科学性

老师如果恰当地运用预测,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能很好地运用预测的策略, 那学生的预测也只是一片浮云, 他们的预测也没有价值。例如我们在校本教研的时候, 在听《抵抗弯曲》时, 看到了学生的一张记录单。

这个预测是有问题的。我们从表格中可以发现, 当实验做到2倍厚, 学生的预测是承受3个垫圈, 实测能承受6个垫圈。再看学生对4倍厚的预测也是6个, 那这样的预测就有问题了, 而问题就出在分散预测跟一次性预测方法上的运用。学生是一次性进行预测的, 那就是在实验之前把1倍厚、2倍厚、4倍厚都一次性预测好了, 然后再做实验。如果学生是分散预测的, 也就是做一个实验, 然后再预测下面的实验, 那在实测2倍厚能承受6个垫圈的情况下, 不会去预测4倍厚只能承受6个垫圈的, 保守估计他们也会预测12个吧。所以有效的预测应该是在第一次实验之后, 然后让学生根据第一次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这样的预测是有根据的, 也需要同学们通过思考而得出来的。因此, 在让学生进行预测的时候, 我们尽量要做到避免一次性预测, 要进行分散预测。

三、扶、放得当, 让学生有自己思维的空间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强调师生、生生间情感的交互作用, 从引入新课到教学再到综合运用, 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 不仅把时间让位给学生, 还将主动权让位于学生。例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 在实验之前教师首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整个实验的过程, 然后每个人写实验设计方案。在三、四年级的时候, 教师要有必须的辅导。到了五、六年级之后, 教师就要适当地放开, 让学生有一个独立的思维空间。有专家说过:“如果你要孩子参与实验设计, 那你就让孩子来说, 这个实验你打算怎么做, 让他们去思考, 不要太扶, 不要低估了学生, 不放心学生。”例如在教《摆的研究》的时候, 学生提出了可能会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有摆绳的长短、摆的幅度、摆的重量等。一般的情况下, 老师都要进行必要地指导、讨论, 然后再设计实验方案。但是A老师没有这样上, 他就直接让学生挑一个因素, 然后设计实验方案, 这样大开放, 让每个同学的思维都动起来。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大方向不会出错, 就是写错, 他们也只会在设计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 这样的错误是真实的, 有意义的。如果教师只是讨论之后, 再让学生写实验设计方案, 那这个设计方案准确地说不是设计, 而是摘录。A老师这样的教学设计与讲解, 扶放得当, 给学生创造了足够的立体思维的空间。当然这也不是意味着五、六年级在各种情况下都要放, 该扶的地方还是要扶的。

四、设计各种作业, 让学生有思维参与的场所

在设计作业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造性思维作业。所谓“创造性思维作业”是指教师提供一些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 让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去做练习, 而作业的答案则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完成创造性思维作业中不但可以提高理解、分析能力, 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我在教用纸造一座“桥”时, 就让同学用各种材料的纸去造桥, 我只规定了具体的尺寸, 关于形状、结构等方面都让他们自由发挥。又如让学生回去造船等作业, 这些作业都需要学生运用平时所学的科学知识, 通过他们的思维参与, 加以综合地运用, 才能很好地完成。然后还让他们说说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那些科学道理, 通过这样的活动, 他们会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内容, 这样对学生的思维参与是非常好的。

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引领 篇4

关键词:情境,媒体,评价,自主参与,体验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与价值”内容中有这样一段阐述: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 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 而应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 师生互动, 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段话阐述了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 用科学、准确的语言为教师的音乐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 建构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应该成为音乐教师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音乐骨干教师, 我做了一些尝试, 初步探索出“三环节参与”模式。

一、情境导入, 激起参与欲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 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 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来。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 是一种有效方法。例如, 教学歌曲《小青蛙找家》时, 教师先讲述一段故事:有一天, 小青蛙对妈妈说:“妈妈, 我们都长大了, 该自己去劳动了。”于是小青蛙们高兴地到田里捉虫去了。他们跳着、捉着、捉着、跳着, 不知不觉地离家越来越远了。小青蛙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它们急坏了, 不停地叫着, 好像在说:“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此时教师问:“小朋友们, 你们能不能帮小青蛙找到家呢?”学生的学习劲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纷纷表示能帮助小青蛙找到家。教师马上引导学生观看图形谱, 各自踩着荷叶, 听着歌曲, 学习歌词。学生们就在一个故事、一幅画、一段录音的激发下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了。

二、媒体辅助, 鼓动参与情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他们还不能以抽象思维的方式进行思维。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运用生动的语言或借助实物图片、多媒体电化教学等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 教学三年级音乐教材《小白船》, 在学习歌词的环节中, 为了让学生更加体会到歌词的美感, 教师配以多媒体课件制作出的精彩画面, 为学生动情地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小朋友, 天真可爱、聪明无比。有一天他坐在窗前, 双手托腮, 望着很远很远的地方……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神奇的画面。一条精致的小船带着他飘呀、飘呀。他来到了神奇奥秘的天空, 看到了充满生机活力的宇宙, 那里有小河、白云、白兔和桂花树, 这里的景色可真美呀!”学生们被美妙的故事感染了, 教师借机引导他们讨论思考:“歌词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当你来到这里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心情?”问题一出, 他们积极地讨论, 并试唱, 课堂气氛活跃而又和谐, 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此外, 这节课的重难点之一便是体会歌曲的意境, 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在学完整首歌曲后, 教师启迪学生展开想象, 把想到的画出来, 并通过实物展台展示给大家。学生们兴致勃勃, 在《小白船》歌曲的伴奏下, 他们展示了一幅幅很具创意的想象画, 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 从而把本节课推向了高潮。

三、搭台展示, 体验参与乐

审美体验是小学音乐课程价值的最主要体现。《新课标》确立了新世纪新的教育观, 它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 而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 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教学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伺机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使他们真情体验参与的快乐。

一年一度的期末复习开始了, 往日里, 学生们紧张的情绪溢于言表, 可现如今育花路小学的孩子们却欢心雀跃, 没有丝毫的紧张。从音乐活动室里传来了孩子们爽朗的笑声, 走进教室, 在老师的琴声伴奏下, 和着美妙的音乐, 有的学生载歌载舞, 有的学生手拿话筒尽情放歌, 有的学生拿来自己心爱的乐器自弹自唱, 有的学生拉起心爱的小提琴......在悠扬的乐曲声中, 学生们如痴如醉。这里记载的是音乐教师正在进行的音乐学科综合能力测试中音乐技能展示部分的实况。这种测试在尊重平等自由的状态下进行, 展示的内容、器械、形式等均由学生自主选择, 学生能够参与, 乐于参与。因此, 音乐技能测试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了自主展示的平台, 不但张扬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也使处于紧张复习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在愉快的学科测试中得到了完全的放松。

音乐技能测试是教师进行的一项尝试, 我试图应用多元的评价方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全面检测、采集准确数据, 科学分析成果, 音乐技能测试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 (音乐技能部分) , 采用学生展演、教师点评的形式, 旨在提高学生在音乐表演方面的整体水平。学生需根据平时音乐课学习情况、展演实况填写这部分 (在对本学期所学歌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 结合期末展演实况, 对自己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另一部分 (音乐知识与创新技能部分) , 从知识、创新两方面入手, 考查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分为“我喜欢听音乐、难不倒我、我乐于创作”三大板块, 灵活创新板块“用人声、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分组进行音乐剧的创作表演”更是学生们喜欢的。教师巧用、善用多元评价手段, 搭台唱戏, 营造“自娱自乐, 自得其乐”的艺术氛围, 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参与的快乐。

总之, 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能力,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对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 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使他们成为快乐学习的小主人。

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引领 篇5

关键词:问题,初中物理,教学

在开展新课程改革实践中, 许多教师总是认为自己的学生素质比较差, 无法独立解决课堂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因而自己在课堂上不敢相信学生, 课堂上疏于与学生交往, 互动形式单调, 对课堂改革是否有效及能否成功存在顾虑。鉴于此, 最近两年, 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开展了“以问题引领课堂教学”的教学思路探索。下面从实施条件、原则和具体在各种课型中的开展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们对这种课堂教学新思路的研究。

一、确立主体, 明确指导——问题引领之前提

1.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由于问题的承担者是学生, 我们要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尽情发挥, 必须提供一个人人可以参与的平台, 而一节课的时间及课堂的空间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采用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来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学习, 让多数学生的个性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张扬。

具体做法是:成立由教师管理班干部、班干部管理组长、组长管理组员的课堂管理机制, 把一个班分成六个大组, 由组长带领组员分工协作来完成每一个问题的探究, 形成结论,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反馈 (展示) 学习成果。这样, 课堂就形成了每一位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探究问题, 展示学习成果, 评价他人结论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 明确教师的指导地位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是:围绕知识点设计问题, 组织教学活动, 引导班干部及小组长带领全体学生开展协作学习。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指导个别组或组员, 但不能干预;可以鼓励学生展示答案, 引导其他组学生开展互相评价, 但不能代替学生评价或直接给出答案。

二、知识建构, 课堂互动——问题引领之原则

1. 课堂教学应立足于知识的建构和理解

在学生通过导学案开展自学后, 教师应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学的成果, 并通过展示和小组间的评价达到认识知识的目的。然后教师再根据需要通过演示实验的现象、多媒体的情景设置理解知识的问题, 帮助学生建构和理解知识。

例如, 在学习电功率时, 我用5-10分钟让学生分组展示导学案中[认识电功率]的自学成果, 并展开讨论, 引入了电功率的定义。然后做观察电能表转动快慢演示实验, 并设置如下问题:

(1) 接100W灯泡时, 电能表转动得________, 说明消耗电能________, 则它的电功率________。

(2) 如果用电器甲100s消耗了500J电能, 用电器乙50s消耗了300J电能, 则哪个用电器电功率大?你是如何判断?

(3) 请你猜测可以用哪些物理量来描述电功率?

通过上面问题的设置, 引导学生找到: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与时间的比值来描述电功率的结论, 从而完成对电功率概念的建构。

2. 课堂互动形式应着眼于全体参与

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必须在全校范围内具有相对稳定的课堂互动形式, 并且在师生中形成教与学的默契。我们在研究中采用了以班干部和小组长领导下的小组协作学习、分组反馈 (展示) 学习成果、小组间相互评价的课堂互动形式:

(1) 分配式:教师在各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后, 具体分配各组的展示内容, 并指定小组间修改、评价的对象。如指定第1组负责问题1的展示, 第2组负责评价第1组展示的内容, 听取其他组不同意见。这种方式获得的答案较少, 参与修改、评价的人员也少, 易于课堂组织及控制。

(2) 抢答式:教师在各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后, 让各小组在各自的展示空间 (小黑板) 进行展示, 并且各小组可以修改、评价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这种方式往往会产生多个答案, 修改、评价也是多样的, 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要求较高。

(3) 答辩式:教师在各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后, 要求展示的小组讲解答案获取的思路及过程, 其他各小组或所有学生可以对展示内容提出质疑, 并要求展示小组解答。这种方式在质疑和释疑中完成学习任务,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面要求较高。

三、针对课型, 灵活运用——问题引领之实施

1. 在实验探究课中的实施

在实验探究课中, 导学案重点围绕实验原理和器材组织设置问题, 如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的导学案:

[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

(1) 猜想:串联在电路中的两个灯泡, 它们两端的电压相同吗?

(2) 实验电路图有____个灯泡;需要测量____个电压值。

(3) 实验中的灯泡可以相同吗?实验还需要哪些器材?

(4) 请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5) 请连接好你的实验电路开展实验, 并把数据记录在你设计的数据表格中。

(6) 从所记录的数据中你发现什么规律?

课前预习时, 学生通过对问题 (1) - (4) 的解答, 对实验的原理有了大概的认识, 为课堂开展实验作了准备。

课堂探究时, 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馈问题 (1) - (4) 的结论, 再让学生根据问题 (5) - (6) 开展分组实验, 收集数据, 寻找规律。这时教师通过巡视、指导, 或及时纠正错误操作的小组, 或发现操作规范的小组。当大多数小组完成实验后, 教师可以叫一到两个小组讲述他们的操作过程和所获得的结论, 并在全班展开讨论。

2. 在复习课中的实施

由于复习课的内容学生基本上都已熟悉或掌握, 因此导学案的问题应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来设置。如电学复习的导学案:

(1) 电学中两种基本电路是__联和__联电路;它们必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 电学中三个重要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用电流表来测量, ______用电压表来测量, 用伏安法来测量;从能量角度来描述电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这些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你清楚吗?

(3) 电学中的基本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内容及表达式如何?

(4) 常用的电学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你知道如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电功率吗?

(5) 你对生活用电常识了解多少?从安全用电角度谈谈你如何预防触电。

学生通过对导学案的学习, 把电学的知识网络归纳为:两种基本电路;五个重要物理量;两条重要定律;常见电学仪器;常用的测量方法及如何预防触电。

课堂复习时, 让学生反馈学习成果的同时, 教师还要围绕五个物理之量间的联系、两条定律和测量方法组织问题, 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 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

在过去的两年中, 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的“以问题引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路探索, 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指导”的新课程理念,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个性与特长得到了发挥, 达到了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长涛.《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09, (10) .

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引领 篇6

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笔者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和资料后,将参与式教学界定成:在公开、自由、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借助协作、探讨和竞争,构建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师生关系。通俗来说,参与式教学除传授理论知识、锻炼技能外,还应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参与式教学更加侧重学生的参与性、课堂趣味性和运用能力。

二、历史参与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相对简单,内容浅显,便于理解。在原有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将自己定位成教学主体,学生只是倾听者和接受者。然而,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施,参与式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历史教师的重视,并慢慢地转换着教学角色,教师不再是神圣、威严的角色,逐渐认识到了指导性作用,学生也冲破了教师设定的框架,不再惧怕教师,可清晰、直接、准确地表述个人观点,提出质疑。

三、历史课堂中参与式教学的运用策略

1.构建公平、融洽的教学氛围。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在实施参与式教学时,应准确定期自身的角色,认识到自身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者的作用。对于初中生来说,渴望参与教学活动,并以此获得教师的认可和赞许。因此,历史教师应为学生构建一个公平、融洽的教学氛围,这不仅满足参与式教学的要求,还满足学生的心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给予更多的鼓励,尽量不要打击学生的上进心。例如,讲解工业革命时,学生在未正式阅读和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不清楚工业革命的发起地,众说纷纭,此时,教师不应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应给予尊重和鼓励,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2.有机整合新旧知识。应用参与式教学时,历史教师应多多鼓励,引导学生依托现有的历史知识结构,凭借合作交流来创造新知识,有机整合新旧知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这要求教师应全面掌控学生的知识结构,明确学生对某些问题的具体见解。例如,讲授亲王扫六合时,为让学生完全理解秦朝疆域,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则可要求学生绘制秦朝疆域,借助该情境作业,可让学生形成初步认识,然后教师从旁指正,以此来完善学生的认知,最终牢固记秦朝疆域。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参与式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通过相互感染来提高参与性,还可培养合作探究能力。一般是将学生依照日常表现划分成多个小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学生共同参与,互相帮助,不断进步。同时,教师还要正确评价每一个小组的具体表现,选出表现最出色的小组。另外,还可组织竞赛活动,借助激烈的竞争氛围来刺激学生的参与欲望,增强学习动力。

4.传授学习技巧和方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旨在通过参与式教学让学生深刻记忆知识点,增强独立思考和实际运用能力,全面掌握历史知识点。因此,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点的基础上,多多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不断增强自尊心,激发历史学习兴趣,真正掌握学习方法。为实现该目标,历史教师应强化引导,关心学生的真实想法,构建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有效发挥自主性,切实增强学习能力。以君主专制政体这节内容为例,首先,组织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找到关键词;然后,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唐三省和宋三司,找到不同点。通过参与式教学的应用,可构建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并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讨,创设开放性课堂,全面提升历史学习自主性,主动配合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5.重视个体尝试。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尤其是在参与式教学中,更加突显了学生的主人地位。在学生获取知识、提升品德修养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仍需要学生的个体参与。从这一层面而言,初中历史教师应重视个体尝试,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指引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待学生具备一定基础,掌握某些知识后,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设计与教学,也可让学生讲解试卷,通过切身体验与个人尝试可为历史课堂注入无穷的活力,彰显学生的自主性。

参与式作为新课改中的基本内容,其具体的运用效果直接关乎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若想构建有效、优良的历史课堂,教师则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实践探索,重视反思,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在新课改大力推进的当下,提倡参与式教学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特别是正处于过渡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其心理与生理都比较适合采用参与式教学。笔者将依照教学经验,围绕初中历史课堂,浅谈参与式教学,希望能够对教学质量的改善提供帮助。

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引领 篇7

一、发觉内驱力, 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体育教学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整个身心就会处于积极投入状态, 就会出现惊人的学习热情, 这种热情就会刺激学生愉快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感到体育是一种乐趣, 而不是一种负担。情趣导入在课首, 体育课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师, 应特别重视课的开始部分的心理启动, 在处理课堂教学起点时, 采用多种趣味浓厚的小游戏 (如“找朋友”“看谁反应快”“自由造型”等) 或各种新颖引改的模仿练习或结合学习内容给学生讲一个较生动、形象的故事引导使学生的参与热情立即高涨起来, 并对整节课的学习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在教学方式上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教材强调应突出参考式教学方式,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要实现这一目的, 就必须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因此,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尽量给学生以实践锻炼的机会, 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指导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才智和能力, 树立自信心, 产生学习和发展的内驱力, 使他们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 让学生通过主体实践活动, 充分经历知识的建构, 独立地完成发现知识的过程。

三、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往

交往作为有目的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知识与交往是共生的。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建构过程,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必须要经历集体智力活动的阶级。同时, 交往对于学生的发展还是有多方面的意义。因此,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共同交往, 相互沟通, 通过集体的智慧获得对知识和技能学握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 而且可以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 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主体意识。

四、要重视学生对活动的体验

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 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体验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有很重要作用, 而且在发展学生与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学中首先要关注学生身体的体验。由于体育的特殊性, 决定着学生对动作技术的学习都要经历本体感受, 每一次本体感受都将会引起学生心理过程的变化, 这种变化就是通过体验而达到认识的目的, 其次要关注心理的体验。通过心理体验可以让学生感受深动具体的问题情景。在身临其境中增长实践能力, 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从良好的心理体验中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这对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内驱力将有重要意义。

五、一主多选, 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

一主多选是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的组织的集体学习活动和学生自由选择多个项目活动 (或同一项目多种练习内容)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如在复习前滚翻的教学中, 教师提供多种练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基础自由选择: (1) 在垫上做团身滚动练习; (2) 由高处向低处滚翻; (3) 在帮助下做前滚翻成蹲撑地完整练习; (4) 无帮助下的完整练习。由于课堂上学生有了一定的自由权, 这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启发引导, 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会参与

在培养学生参与能力的过程中, 主要让学生掌握三会:

1.会提出问题。

首先, 要鼓励学生敢问。不论简单与否, 都应给予详细的回答, 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其次, 要引导学生善问、敢问, 经常是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教师应在肯定学生的同时, 提示学生把问题提完整、提具体、这也是会提问题的标志。

2.会评价。

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进行的心理建构过程。经常开展群体评价, 鼓励学生进行技术动作、学习态度、学生互动等方面的讨论, 使学生逐渐学会欣赏别人、理解别人, 使评价过程成为自己学习、体验、发展的过程。

3.会当“小教师”每个学生都想在学习上获得成功, 取得好成绩。

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引领 篇8

一、识字写字:让书写成为快乐的体验

1.激发兴趣,自主识字。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生字时,作为教师,就要注意字形教学的生动性, 趣味性,创设富有情趣的识字情境, 鼓励学生快乐识字。在教学中,由 “扶”到“放”,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认记字形,渗透汉字文化,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汉字。

2.教会观察,规范书写。一是启发学生写前观察。端详范字点画形态、结构布局,揣摩笔画间避让、呼应的妙处。如左右(左中右)结构要注意宽窄、 高低,上下(上中下)结构要注意上盖下托等。二是鼓励学生写中观察。指导学生在书写时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对于学生写的好,要表扬激励。三是引导学生写后观察。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重新审视自己所写的点画、结构,进行二次书写。

二、阅读教学:让差异成为共进的资源

1 . 营造民主 氛围 , 体现 “ 我在”。在阅读教学中,只有营造一种真诚、信任、民主的心理氛围,使教学活动处于自然和谐的状态,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充分地显露和发展。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探索者,对知识有天然的渴望。教师要真正地赏识、 激励学生,保护他们的求知欲,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独特见解。

2.给予选择权,促进个性发展。 教学中,必须正视这种差异,变差异为资源,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挑子”;对于同一篇课文,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和存在的疑惑往往不尽相同。教师要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感兴趣的方面人手,快乐地投入学习;对于一篇课文的学习,因文本特质和学生特点,所表现出的学习风格也会不同。教师要顺应这种风格,因材施教。

三、习作教学:让每一位学生我手写我心

1.多些半命题,让学生有自主的空间。没有生活,缺乏体验,对于作文素材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表达输出。因此,让学生的习作落地生根, 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习作。有了这样共识后,应提倡在确定习作要求之后,多些半命题作文,让学生在大方向的指引下,更多个性化的参与,将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融入习作,毕竟每个人的生活背景、经历各有不同。

2.多些互批共改,让学生分享成功。教师们兢兢业业地伏案批阅,付出大量辛劳。然而,学生拿到作文本,只是关注等第,对于评语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可能与老师“一言堂”,学生没有参与其中,难以真正体验到习作评改的成就感有关。叶圣陶先生说过: “文章是学生写的,最有权利批改的是学生,把评改作文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为此,指导学生学习自批、互批作文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在教师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后,最好出示一篇评改样板,在学生评改中能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随后安排学生自批或交换批改,要求学生认真通读全文,标出错别字、标点运用不当之处,修改病句,写眉批。 按照标准评改文章内容,找出主要优缺点,写尾批,打分数。接下来可以直接与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学共进。 最后老师要对互批的情况加以总结,表扬那些认真批阅别人习作的学生,并推荐佳作阅读,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口语交际: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1.开放式心态,让学生愿说话。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应心态开放,主动放下架子,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在这种良好气氛中,学生们才可以无拘无束、思维活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从而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与学习的兴趣,树立他们表达的自信心。在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的前提上, 唤起他们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其能信心十足地进行语言表达。

2.螺旋式推进,使学生要说话。 教师要把任务一步步具体落到每一位学生身上,这样职责分明,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意识,又丰富了训练的趣味性。

上一篇:多模型应用下一篇:档案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