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4-10-15

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通用11篇)

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1

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改,到下一次作文时再进行范文选读,作文总结。这种方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效率太低,作文批改的周期较长,一篇作文的写作及评改要历经两周时间。对作文进行总结评价时学生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很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热情。二是作文教学程式化。“老师教、学生学”成了作文教学“永恒的旋律”,学生缺乏新鲜感,没有主动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的主动学习写作的能力受到遏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是被动的写作。三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的机会少,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孩子应有的灵性和神采老师的金典批语扼杀了。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老师一宣布写作文,底下愁眉苦脸之状便时有所见,哀叹牢骚之声时有所闻。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写作兴趣、鼓励命题题材多样化,学生放胆作文,书写真情实感 学生快速自改作文、分组评改交流习作,师生总结点评,学生二度作文”的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命题、题材多样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为此,在作文课前由各小组命题,课堂上分别把各组的命题写到黑板上,然后由全班同学选择一个最喜欢的题目来写。哪一个题目喜欢的人多就确定哪一个(也可以选择两个题目进行比较作文教学)。然后选择学生代表来陈述自己喜欢这个题目的原因、自己的写作思路等。学生对题目进行初步的分析后,由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指导。当然学生命题不能随意为之,因为每册教材中都有明确的作文训练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对命题有所规划,稍加限制。如对话题作文的训练,可由教师设定话题,然后由各组根据话题去写提示语等内容。即使是训练命题作文,也多采用半命题的方式,让学生补充完整,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想象力。学生自主命题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应题为主动命题,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作文题目的课堂生成。

二、鼓励学生放胆作文,书写真情实感命题、解题后立即进入写作状态,一般要求在四十分钟内成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同时,“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情动而辞发”,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引导学生从最真的心灵体验出发,给表达一个自由的空间。我们的写作训练就是要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与此同时教师写“下水文”。教师的“下水文”力求贴近学生实际,可回忆自己的学习生活,内容贴近学生,以便于学生理解、评价。这一过程改变了过去教师巡视写作的做法,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的思想。教师与学生一起体验写作的难点和重点,更有利于指导作文教学,也便于提高教师自身写作水平。

三、自改作文、分组评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中和相互批改的过程提高写作能力,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自改作文能力。“文越改越精,玉越琢越美”。修改这一环节,一定要做到位。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先检查修改自己的作文,从字、词、标点到选材、立意、语言、结构等逐一进行自改,或同桌互相交换检查修改,或教师通过多媒体展台,修改典型性作文。然后教师再集中评改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能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也会在潜移默化悟出一些作文之道然后在各组在组长的领导下共同评改,典型作文组内宣读,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剖析文章的优缺点,综合大家的意见写评语,写出尽量详细的眉批和总批,其他作文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换评改。与此同时教师在每组中抽取一本进行浏览式批改,所抽取的作文应兼顾不同水平的作文。学生分组评改作文,把作文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朗读作文,自己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真正领悟到写作要领,成为学习的主体。朗读作文和学生评议能锻炼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可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例文朗读、师生总结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

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通过合作这种形式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在合作中学生又发现的新问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学习。通过探究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进而主动搜集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形成独立钻研的能力,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增强驾驭学科教材的能力,具有独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可贵的创新意识,真正学会学习。教师把互评后的作文进行查阅、更正,掌握批改情况,肯定学生批改的成绩,鼓励学生批改的积极性。并挑选学生的典型作文(也允许学生毛遂自荐),由学生当堂朗读。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对作文进行总结点评,找出优点或不足,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不要怕出现课堂争论,允许学生保留意见。教师因势利导形成本次作文的共同价值取向:哪样写是一篇好作文,哪样写不是一篇好作文。教师适时读自,己的“下水文”,由学生进行评议。“下水文”要有针对性和引导功能,要体现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学生对例文的总结点评将本次作文引向探究的领域,由对几篇具体文章的分析过程上升到摸索、感悟写作规律的过程,学生在生动鲜活的例文中领会到了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写作的水平。

五、学生深入探究、二度作文。这个过程是探究的尾声,是二次创作的过程。学生深刻把握本次作文的要领后反思自己的作文,充实自己的“胜笔”,修改或删掉自己的“败笔”,使每一篇作文让自己有所感悟、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得到组内成员的肯定,受到老师的表扬,感受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总之,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主体性和参与性是作文教学实践的创新之路,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千方百计诱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内因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参与作文实践的全过程,在多姿多彩的作文实践中,身在其中,乐在其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2

1、概念。参与式教学是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经验的总结而出现的, 它是指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 建立融洽的关系, 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 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给出相应的成绩。事实上, 该方式满足了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 顺应了教学的实际需要, 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2、特点。作为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参与式教学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 具体来说, 这些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理念, 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创设相应的情况, 注重课堂提问, 让学生参与到讨论当中, 增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 提高了互动水平和参与程度。最后, 参与式教学的授课形式实现了多样化, 具体表现为小组学习、课堂讨论、研究成果展示等等, 改变了单一的由老师讲解课文内容的情况,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正是因为参与式教学具有上述特点, 满足了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 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参与式教学。

二.参与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了促进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任课老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 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 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当中学习, 进而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更加敢于表现自己, 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2、注重学习资料的收集。运用参与式教学, 教师要善于运用初中语文教材, 钻研教材, 充分利用教材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更好的开展课堂讨论和学习。学生需要注意收集相关的数学资料, 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 从而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例如, 在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之前, 可以让学生收集熟悉的成语“讳疾忌医”等资料, 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在讲课的时候, 从成语入手, 根据教学计划, 组织好学生讨论和发言, 或者向学生提问, 促进课堂互动, 提高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 更好的掌握知识, 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参与式教学法需要老师关心每位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惑, 对学生学习出现的疑问, 教师要耐心讲解, 也可以调动班上同学进行讨论, 以活跃课堂氛围。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成为学生信得过的朋友, 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更好的氛围, 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例如, 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的时候,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 将唐雎不辱使命的情景搬到课堂上来。通过表演等方式, 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活跃课堂氛围, 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当中学习初中语文知识。

4、创设相应的参与情境。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 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 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全文的思路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不先讲自己的梦想?这样安排文章结构的优点在哪里?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 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有序开展,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探究能力。另外,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辩论、表演等方式创设参与情境, 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5、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首先, 学校要重视对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的引进工作, 不断充实教师队伍, 注重引起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 以便更好的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促进参与式教学得到更好的运用。另外, 要注重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工作, 通过访问、进修、培训等方式, 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老师的综合素质, 更好的推动初中语文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运用。

论参与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3

1、概念。参与式教学是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经验的总结而出现的,它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建立融洽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成绩。事实上,该方式满足了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顺应了教学的实际需要,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2、特点。作为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参与式教学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具体来说,这些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理念,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相应的情况,注重课堂提问,让学生参与到讨论当中,增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互动水平和参与程度。最后,参与式教学的授课形式实现了多样化,具体表现为小组学习、课堂讨论、研究成果展示等等,改变了单一的由老师讲解课文内容的情况,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正是因为参与式教学具有上述特点,满足了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参与式教学。

二.参与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了促进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运用,任课老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当中学习,进而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更加敢于表现自己,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2、注重学习资料的收集。运用参与式教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初中语文教材,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更好的开展课堂讨论和学习。学生需要注意收集相关的数学资料,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例如,在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熟悉的成语“讳疾忌医”等资料,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在讲课的时候,从成语入手,根据教学计划,组织好学生讨论和发言,或者向学生提问,促进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参与式教学法需要老师关心每位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对学生学习出现的疑问,教师要耐心讲解,也可以调动班上同学进行讨论,以活跃课堂氛围。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成为学生信得过的朋友,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更好的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例如,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将唐雎不辱使命的情景搬到课堂上来。通过表演等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当中学习初中语文知识。

4、创设相应的参与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全文的思路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不先讲自己的梦想?这样安排文章结构的优点在哪里?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有序开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探究能力。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辩论、表演等方式创设参与情境,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5、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学校要重视对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的引进工作,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注重引起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以便更好的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促进参与式教学得到更好的运用。另外,要注重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访问、进修、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老师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推动初中语文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运用。

总之,参与式教学适应了现代教学的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理论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并不断积累经验,进行探索和创新,以促进参与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运用,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4

在新课改推行后,提出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参与式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教学模式.其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式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在应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帮助其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都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为主原则

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参与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或辅助者,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也显著增加.

3.循序渐进原则

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循序渐进,达到学习目标.

4.启发和平等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出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学习中,学生出现错误以后,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以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也是处于一个爱玩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多开展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去.首先,做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对于学生生物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游戏本来就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的,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的成效也会显著增加.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自己只是在旁边进行辅助和指导,不去干涉游戏的正常进行.如此一来,学生的独创性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自主去探究、思考、交流、分享,使得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印象加深.教师应该利用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这样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感觉就会轻松许多,对生物课的期望度提高,进而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构建学习情境,营造参与氛围

参与式教学法的成功应用,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被调动起来,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比如,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也启示我们好的情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带一个显微镜和细胞片就可以瞬间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表现出一种极为迫切的参与愿望,这也是初中学生好奇心理的具体表现.就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那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进而参与探究的兴趣也就会明显增加,才能取得更高效的学习效果.

3.明确教学目标,开展讨论教学

课堂讨论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学习方法,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怎样学习这些内容.一旦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后,就会积极主动地为达到目标而去学习.这时教师应该展开讨论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生态环境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通过分组培养小型的生态环境系统,针对其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得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组织社会实践,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其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学生还应该掌握动手实践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传统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与此同时,在生物课中,逻辑思维的能力很重要,但动手实践的能力更加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户外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或者去参观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将生物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完善理论.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有效地掌握生物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5

摘要:参与式教学法的基础是是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综合参与情况,并通过与花课堂教学、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各个方面获得发展。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利用参与式教学法,能够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的根本变革,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基础教育模式的全面改善。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初中生物教学;主体性教育

一、引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用参与式教学法,需要在优化自身教学过程的前提下,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正确处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并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的同时,创建能有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参与式教学法和生命科学发展迅速、富有神秘感的学科特点,在了解参与式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并重视学生自我价值的前提下,对优化初中生物教学、帮助学生关注相关科学知识起到巨大作用。

二、参与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 2.1 个体需求

个体需求,指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对于未来的社会人才来说,生物知识作为综合性知识体系的构成部分,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生物知识能够指导自身的健康生活方式;第二,学生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好的了解世界和地球的奥秘以及事物之间联系的多元性特征,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其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2.2 课改需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科之间相互融合发展已成为教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以新的教学观念为基础,根据个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创造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的综合参与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

2.3 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各个国家的普遍关注,由于全人类处在同一生物圈内生活,所以,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在新课改当中渗透了大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点,初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生物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帮助他们树立可持续环境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三、初中生物利用参与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3.1 全局观和因材施教原则

新课程改革以“大众教育”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综合发展,坚持学生在学习、思维、行动等方面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由于学生在生长环境、个性等方面的具体差异,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努力开发学生潜能,并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尤其是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帮助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3.2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为学生的学习主题地位奠定基础。在初中生物参与式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不能像以前一样一昧的进行填鸭似的基础知识教学,而是应该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导者和促进者,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使生物教学真正走向以学生需要为基础的层面,让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综合发展。

3.3 循序渐进原则

现在教育的观点就是促进全部学生的发展,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到自己能够通过自身努力便能实现学习目标。认识过程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等方面加以认识的引导,坚持循序渐进的观点,最终达到形成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4 启发性和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是启发性的基础,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以参与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平等表达,用自身行动营造平等的教育环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免出现一些错误,教师在坚持平等原则的前提下,即时发现学生学习问题,与学生平等探讨,并循循善诱,帮学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四、初中生物教学实行参与式教学法的基本手段 4.1 营造平等的课堂参与环境,组织开展教学讨论

参与式教学的基础是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在积极营造平等的课堂参与环境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与教学过程当中。尤其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本来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可以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深刻激励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自我批评的学习意识。

4.2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拓展自身思维空间

新教材除了在内容方面进行了重新编排之外,并通过美化语言等手段,更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将学生引入一个新的思维空间,如在“开花和结果”一章中,通过运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学生很容易地了解到此课的学习目标,并培养了学生产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珍爱生命,与地球和谐相处的思维意识。

4.3 通过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课业负担较以前来说有很大减轻,有更多时间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现在,许多初中生物教师经常带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观察动植物生长,并期望通过这些具有生物学科特征的实践活动,更有效地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

参考文献:

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6

【摘 要】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社会工作是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主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实务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最突出的特征,参与式教学对社会工作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将参与式教学运用到社会工作教学中,要注重课堂讨论,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同时要设计多种参与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学生的参与空间和时间拓展到课外。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社会工作;课堂教学

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法国教育家法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价值感唤醒,直到精神生活之根。”从这一角度来说,参与式教学则正好符合教育的意义所在。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的教学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俗语是与法斯普朗格不谋而合的,也是我们新时期教学改革的目标。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让学生理解领悟了才能将知识最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创新知识。

二、参与式教学对社会工作教学的意义

社会工作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助人的专业。它是适应工业化、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在西方早期的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社会工作是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主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实务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最突出的特征。“实务教学是社会工作重要的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核心。”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性取向使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掌握工作技巧、内化职业伦理的重要环节。参与式教学无疑对社会工作的教学起到莫大的支持作用。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适应教师教学的策略,学生需要动手认真收集资料、分析思考问题,从而能够获取更多知识;同时,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之中,特别是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讨论中时,在共同的学习中必然能够增进交流合作。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教学都有明显的实务特色,而在有限的课堂如何体现实务性而非理论性,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实务案例,单纯靠教师的讲授是远远达不到理想效果的,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教学的设计和教学的课堂,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三、参与式教学在社会工作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及反思

实践模式都是有一定的理论支持的,只有理解实践模式背后的理论支撑才能更好的发挥实践模式的效用。笔者认为参与式教学这一实践模式的理论支撑主要来源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单纯的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参与式教学就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之上,它通过一定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借助一定外力的帮助,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核心是让学生在参与中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地参与。参与式教学虽然涵盖了教师(包括专业教师)、学生、管理者的多维度参与,但依然强调的是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参与式教学方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是以分小组活动为主,每小组以4-6人为宜,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也可以采用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这样既可以保留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又可以发挥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笔者在讲授《个案工作》课程中,尝试着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在《个案工作》的绪论课上,学生分为9组,每组学生6人。这个分组将直至本门课程结束才解散。每次上课涉及到讨论,做实验以及模拟剧情表演等都以此分组为依据。这种固定的分组激发起学生之间竞争的心理,对课堂投入有着很大的推动力,同时为了避免固定分组带来的组间隔阂,也涉及组间合作项目,使学生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既竞争又合作,事实证明,这种设计效果良好。

(一)注重课堂讨论,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直接方式,也是激发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性积极参与课堂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如何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问题与案例的设置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一个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问题或者案例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首先需具有现实意义,越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越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符合学生的能力,大一和大四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与专业基础是不一样的,如果超过了学生的能力,学生无从下手,也就失去了课堂讨论的意义;最后问题或者案例的设置需要具有一定的争议性,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的一点在于,自然科学的规律不带有价值性导向,而人文科学的很多知识是带有一定的价值支撑的,只有选取具有争议性的例子,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真性,价值观念也才能越讨论越明并且能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层次的思考。

由于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实务性质,笔者在每讲授《个案工作》新章节时都设计案例引入,选用的案例既紧扣教学内容又使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例如在讲授社会工作价值观一章的时候,给学生一个案例,关于在13个艾滋病患者中选取7个作为资助对象的案例,这13个患者资料有的详细,有的简单,有的说明得了艾滋病的原因,有的则没有说明。将这个选取的权利交给学生做决定,让他们在组长的主持下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再推举小组代表在全班将本组的观点、意见和想法进行交流、分享。选择的过程中,学生们讨论热烈,甚至在每组进行最后的陈述也引起其他组的热烈反应,全班学生都参与进价值选择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讨论后教师再进行点评,从而开始引入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基调――帮助弱势群体以及尊重,接纳原则等。学生通过这一案例的引入,对于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和社会的世俗伦理价值观念之间的区别理解的更加透彻,印象也更为深刻。

(二)设计多种参与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学生的“学习的注意曲线”规律: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一般是不一致的,刚开始时,学生可能期望值高,注意力相当集中,但当时间过半时,精力开始疲惫,注意力开始分散,课程很难进行下去;当快结束时,学生又产生了释放的期望,注意力再度提高。要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符合学生学习注意的规律。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情景模拟,都是有效的形式。社会工作注重实务性,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都能很好的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的作用,而且角色扮演往往和情境模拟是交叉使用的。例如在讲授个案工作的技巧同理心的时候,设计一个情境模拟剧―婚宴上的宾客,让组员都参与进来。为了达到让学生体会同理心的目的,如何去理解他人的心理,让学生每个人都抽选一个婚宴上的宾客角色,设计了有新郎的好友,前女友,弟弟,以及新娘的前男友,闺蜜等角色,这些角色组中的其他成员是不知道的,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去表达,直至组中的成员都知晓彼此扮演的身份为止。通过这一情景模拟剧,课堂沉闷的气息被打破,学生都想法设法的让组员明白自己扮演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诠释,并通过与组员不断的交流互动中修正自己对这个角色的理解,最终达到同理心的效果,同时,这一性质的参与方式使得学生激发了自己的潜能,例如有些性格内向羞涩的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以及其他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下,也放下了拘束进入到角色扮演的想象中,还有些学生是男生抽到了女性角色,也毫不扭捏的去诠释和扮演角色。通过这一模拟剧后,学生情绪高涨,也对同理心有了更深的理解,为后面的理论知识的讲授起到了很好的铺垫。

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剧只要案例选择得当,在效果上比分组讨论等其他形式效果更好。但是由于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剧等花费的时间比较多,特别是学生人数比较多的情况下,所以运用时要有更多的考虑,首先要考虑剧情的选择,剧情要根据组员人数,所选的剧情必须是所有的组员都能平等参与的,要尽量避免有主角配角之分,因为社会工作的实务课程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基本技能,只有这样,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才是持平一致的,才能起到教学效果;其次是这种参与的方式运用要谨慎,因为这种课堂参与方式花费时间多,如果频繁运用会耽误教学进度,掌握的知识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且此种方式效果最好时才选择。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学生的参与空间和时间拓展到课外

自1998年高校实行普遍扩招以来,学生人数大大增加,而在教师和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许多院校采用了大班上课的形式,大班上课虽然解决了教学资源有限的缺陷,但是教学效果却大打折扣,学生的被忽视增强,课堂存在感降低。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使得参与式教学方法得到更好的应用: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扩大信息量;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具有良好的交互功能的平台,如师生可以通过邮件,QQ等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在论坛上就某个问题进行多方交流,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用互动式课件在网上答题或提问,让学生共同解决或把找到的答案发布在论坛上,得到教师及时的指导;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目标,设计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利用网络等作为知识建构的工具,提高自己在网络环境下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将课堂空间拓展到课外,不但可以改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推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有很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没有时间和机会就在实践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和老师探讨,有了邮件,微信,QQ等现代技术手段,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例如学生在福利院做开展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理想和现实相差是很大的,福利院的孤儿见到他们来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高兴以及和他们亲近,相反是冷漠和难靠近的,即使用了同理心,尊重,接纳,倾听技术等,设计了好玩的游戏,带了好吃的也没有很大的效果,这样学生很沮丧也很疑惑。做完活动后的当天晚上学生立即用QQ和笔者联系,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使得课堂参与时间与空间拓展到课外,答疑解惑及时有效,在后面的学生实践活动中,一直用QQ与学生联系,跟踪每一次活动,让学生将实践活动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课堂的知识转化为更加具体可见的实际效果,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学生的存在感。

四、结语

参与式教学范式的研究吸纳了教师的人生智慧和学生的人生经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真切、真心、真情的体验,使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与生动鲜活的生活世界产生联系。”通过教师各种方式的鼓励、营造、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所接触的知识产生了真正的熟悉感和亲切感,使知识真正纳入了学生心灵的轨道,使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丰满立体,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7

1. 巧设问题, 吸引学生参与

将教学内容中的矛盾揭示出来, 将学生还没思考过而教学内容包含的知识链条上的每一重要环节作为问题提出来, 借以突出新的知识点, 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特别注意和重视, 这是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发展的有效方法。提出的问题要具有科学性和启发性, 既要注重与旧知识的联系, 也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在提出问题时, 也要注意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 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使之将兴奋点和注意力集中到中心问题上来。

如滑动变阻器是重要的电工元件, 收音机、电视机的音量旋钮、调光台灯的旋钮都是其典型应用。生活中, 尽管学生多次使用, 但很少睹物思理。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谁能想办法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当学生进一步回答时, 为进一步激励学生主体参与和主动实践, 可以请学生把桌面上的滑动变阻器实物元件连成电路。“滑动变阻器怎么会如此神奇?”问题提出后, 学生迫切想知道个究竟, 这种内心需要有利于将教学向纵深发展。于是, 引导学生回顾导体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 目的是帮助学生猜想改变电阻大小的可行性方案。为寻求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可再提出问题:“如何画实验电路图?”在合作学习中, 原理内容被学生成功地感悟出来。

2. 科学探究, 推动学生参与

传统课堂教学在学习内容上, 把传递书本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为了达到目标, 多采用讲解式教学, 贪多图快地把知识与技能静态地移植或复制到学生头脑中。更有甚者, 为防遗忘, 还督促学生死记硬背, 重复机械式的演绎训练。采用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虽然基础知识扎实, 基本技能熟练, 解题能力强, 但它忽视了学生理解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中的“过程”和“方法”, 使学生在以知识创新和应用力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 参与激烈竞争的能力低下。

如平面镜成像的教学, 传统的做法一般是借助实验来研究蜡烛在镜中的像。虽然平面镜成像规律也是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来的, 但学生对实验结论, 特别是其中的“像与物等大”总是难以置信。人越走近平面镜, 像就变得越大;越远离平面镜, 像就变得越小。他们借助自己的生活感受乐于跟老师理论。为突破这难点, 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表演赛,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方法是:先指令一位同学扮演照镜者, 从每个大组分别选一位与照镜者体态和身高基本相同的同学, 分别模仿照镜者在镜中的像, 随着照镜者表演动作的变化, “像”的大小也相应发生变化。全班同学作评委, 评判谁模仿得最好。学生通过这种参与活动, 把生活中的切身体验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真正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 灵活教学评价, 吸引学生参与评价过程

传统的课程评价, 过于侧重物理知识, 尤其偏重课本知识的考查, 忽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科学精神等综合能力的考查;过分重视评价的结果, 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和努力, 无法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要消除这些弊端, 就应该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全面训练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8

关键词:参与式 课堂教学 初中政治

【分类号】G633.2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思想政治课迫切要求对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及其教学中所面临的情况和问题进行研究。

一、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较多地应用着以下两种教学模式:其一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为过程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其二是“读读-议议-讲讲-练练”为过程的四环节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是:以认知规律和“智能教育”规律为基础;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为基本任务;以“传知”、“育能”的需要为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以课本为教学的主要信息源;以“阅读教学”为基本教学方式;以“接受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等等。 虽然这种模式对于完成“传知”、“育能”等教学任务有其实际效果,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教学方面也有其应用价值。

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这种模式对于思想政治课并非最优和最有效。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范畴,它是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课程,对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起着奠基作用。

此外,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倾向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目的,因此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二、参与式教学

所谓参与式课堂教学,就是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思想,在政治课堂中,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去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进行学生间与师生间的教学互动。 这样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长此以往,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素质与政治素质,并且为学生日后的独立思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有学者认为参与式教学是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积极教学,学生主动学习,两者相互交流,相互渗透。 它是通过互动教学环境的营造,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与沟通,彼此观点碰撞,从而使“教”与“学”相互衔接的一种教学方式,最终使教学目标达到统一。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而且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三、参与式教学的构建和运用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大量背景材料的基础上,精通教材,熟知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教学新手段,运用教学新方法,研究思维训练新形式。并且要注意营造一个充满情感的教学环境,以达到政治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最佳效果。在实施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中,的确还存在许多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接受文明和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也肩负着振兴中华,培养人才的重担,我们必须以开放的胸襟和能动的心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主动学习,主动转变观念,主动变革落后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变繁为简、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喜欢政治,亲进政治,在政治课教学中含英咀华,熏陶渐染,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参与式课堂教学,就是要坚持“以学为本”,真正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急切呼唤。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在和谐的情景中,人的主体性容易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需要和谐的学习情景。在和谐的课堂情景中,教师和学生才能有效地相互指导学习。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能够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才会有成就感,学生也才会有满足感。学生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

其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地相互学习。在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自主探究并相互学习。教师和学生要创设培养学习氛围,使教师和学生积极地学习和探究。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性是学生主体性的标志之一,学生探究是实施“主体式”课堂教学的核心。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也是主体能力培养的过程。

第三,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有情感的交流和价值的引导。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传递知识、情感和价值。

政治教学既是一门教书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育人的艺术,它关系到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对学生的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社会的发展趋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政治教师的教学方向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对未来社会的走向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如何搞好政治课教学是每一位政治课教师乃至整个国家都应该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以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探索》,《文理导航》,2012年第12期。

[2]韩方珍:《初中政治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考试周刊》,2012年第6期。

[3]陈烨雄:《探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现代阅读》,2012年第6期。

[4]李斌:《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运用》,《成人教育》,2010年第3期。

[5]柴述家:《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文学教育》,2015年第3期。

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9

王艳蕾,秦丽娟,张一兵,景友玲,段国贤(河北联合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 麻醉生理学是麻醉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参与课前备课、课堂教学、病例讨论等参与式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法;麻醉生理学;麻醉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麻醉生理学是麻醉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介于基础生理学和临床麻醉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在学习人体普通生理学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与麻醉专业相关的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以及在麻醉状态下生命活动变化的特点与规律。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麻醉专业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麻醉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为后续的麻醉学专业课及其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毕业后成为合格的临床麻醉专科医师奠定基础。所以在麻醉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及临床实践思维能力。

一、学生参与式教学法的目的和意义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洲的一些国家就开始把“参与”概念引入“教学领域”的研究。“参与式教学法”是将一般的参与式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具体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领域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关注教学过程中教育和教养因素的发挥;同时,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给学生以学习的主人地位[1]。运用参与式教学法不仅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及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课堂的建设与开发者。

我们在麻醉专业麻醉生理学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学生参与式”这一教学方 法,在参与课前备课、课堂教学以及病例讨论等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设计,以期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学生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一)学生参与课前备课

在每次下课之前教师制定 “导学提纲”,要求在下次上课前进行备课性预习。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备课小组,小组间可相互协作讨论。学习新课之前要求备课组先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提出学习难点。然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尝试解决其它组提出的或教师提出的教学疑问。围绕着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刚开始训练时,可由教师启发引导,逐步过渡到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帮助,指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提出并解决问题,小组之间通过互动式学习,既解决了预习问题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每个小组成员在课前都表现出求知欲望和参与学习的强烈意识。例如学习“麻醉与记忆和意识”这一节,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全身麻醉药能消除患者的意识,是不是它一定能消除患者的记忆呢?”,“如果患者记忆中枢没有阻断会产生术中知晓,那什么是术中知晓呢?”,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提前查找有关术中知晓的相关知识,并可以在各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2]。

(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我校对麻醉专业学生开设麻醉生理学采用小班授课,这就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供可能。而且《麻醉生理学》是在完成《人体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后第六学期开设的课程,在这学期还同时开设了《麻醉药理学》以及和麻醉有关的专业课程。因此学生对麻醉与人体生理学的结合理解得更加深刻。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选择性章节让学生上台讲课。通常可以由班长推荐或自荐若干名成绩优秀的同学上台讲授,分好各自讲授的内容;要求主讲同学写出讲稿,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脱稿讲授。每节课可以抽出20min的时间进行。这一方法的实施即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在学生参与课前备课的基础上进行。比如前文提到的“术中知晓”,就可以由学生进行尝试性讲授。通过查阅文献,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何谓术中知晓?为什么会产生术中知晓?以及如何避免其发生;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培养学生总结和表达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同学们普遍反映良好,对麻醉生理学的学习充满信心,每次听课都能有所收获,取得了较为 2 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师生共同参与病例讨论性学习

作为麻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麻醉生理学知识与临床麻醉的许多问题和案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授知识,把教材中的相关理论知识恰当地应用于临床案例的分析中,引导学生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基础与临床的结合[3]。要在课堂上有效地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案例。选用、设计案例要紧扣麻醉生理学的教学大纲,围绕生理学基础知识,结合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案例应完整、典型,既有知识的系统性,又有教学的便利性。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抽20min左右的时间和学生共同进行完全案例分析。如讲到肌松药时,我们设计了以下病例:“一位严重挤压伤的患者进行脾破裂修复手术,采用全身麻醉。给予静脉全麻药后,应用琥珀胆碱进行诱导插管,患者突然出现心脏骤停,为什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分析。在引导学生讨论、争辩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已有了一些认识,此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将学生的讨论进行恰当的归纳和总结,给出准确的结论,从而使学生对关键知识点能够准确把握,并加深记忆。但因为学时有限,我们也进行了随堂案例启发讨论,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学生参与麻醉生理学课堂教学正是一种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各种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同时与教师的参与同步发展,使师生的积极性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形成教育合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知识增长、能力增强、情感发展的目的。因此,将学生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于麻醉生理学的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 毅,刘媛媛.参与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中的实现路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8):151-154.[2]刘艳丽.参与式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119-120,128.3 [3]沈宁,赵薇,李树学,等.病案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93-94.Application of student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anesthesia

physiology WANG Yan-lei,QIN Li-juan,ZHANG Yi-bing,JING You-ling,DUAN Guo-xian(Hebei united university, Hebei Tangshan 063000)

[作者简介] 王艳蕾,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消化病理生理研究以及生理学教学工作.王艳蕾:联系电话:*** E-mail:xiaolei1973@yahoo.com.cn 联系地址:河北省唐山市建设南路57号河北联合大学生理教研室

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10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上进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用它特有的音画使课堂教学一改过去那种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而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快,从而优化了作文教学效果。那么,怎样让电教媒体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它的优势呢?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作文课伊始,教师可利用一段精彩的导语或播放一段录像资料,诱发学生习作兴趣,揭示习作内容,明确这次习作的目的和要求。如在指导学生写《除夕 之夜》时,先让学生观看自制的录像片《除夕》。为使此次作文取得好的效果,事先摄下贴对联、做年饭、放烟花、守岁等场景,并配上歌曲《欢天喜地过新年》,学生看着那一组组熟悉的画面,听着那动情的乐声,自然激起了对新年的喜爱之情。这时教者因势利导:“你喜欢过年吗?过年好玩吗?能把 你认为最开心的一刻说给大家听听吗?”这时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记忆的闸门随之打开,“情动而辞发”。这时的习作便成为学生的抒发自我情怀的“需要”,打破以前的“心无所思,情无所动”气氛,由原来难为的“无米之炊”变成大家乐为的“有米之炊”。

二.以说促写,提高能力。

其实作文包涵“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两方面内容。大纲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该按从说到写的顺序。”语言心理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之前,必须先在头脑中形成内部语言。而在“想”与“写”之间,需要架起一座桥梁,那就是“说”的训练。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大声地说、大量地说,只要说得通,也就能写得顺。运用电教手段创设说的情境就显得必要了。如在低年级口头作文《我们的校园》一课上,教师可用录象放映学校的一草一木和学生活动的场景,并用幻灯提示习作提纲,提示每个段落开头的句子。在口头交流课上,教师注意将说得好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补充,这样通过观察交流、直观再现,不仅挖掘了习作素材,也为书面表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自主构思 自由表达

习作不仅要求学生要言之有序,还要言之有物。因此,刚开始习作时,教师可给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和写作重点。利用投影,让学生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事物。然后,根据自己的构思,结合网络提供的信息,充分想象,邻近同学或小组伙伴口头交流。

如指导看图作文《植树》时,我为了让学生观察细致、深刻,自制了投影片:先投影天气晴朗、春暖花开的图片,意在指导学生在文章的开始要交待植树的时间、地点,并进行适当的景物描写;按着分步加投植树时挖坑的图片,培土的图片,浇水的图片。为了让学生把植树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我结合图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分析他们怎样植树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植树后孩子们在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如此指导,学生习作起来难度小多了,作文的内容也丰富、具体、有序了。

四、网上评改 交流反馈。

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的认识,须反映在“作”和“改”两方面,初次作文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后,修改的过程也是对事物认识深化的过程。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利用电教手段,能提高修改的效率。如把写得好的文章写在幻灯片上展示出来,提供范例讲评;也可把典型的病句、病例投映出来,进行分析、推敲。为鼓励学生习作中的点滴进步,教师力求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段,甚而整篇文章,抄在透明胶片上,注上姓名,让大家品味、欣赏,通过老师点评,大家讨论,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而保持学生习作的热情,体验习作成功的欢乐,进而以形成良好的内驱力。

实践证明: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作文,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习得写作方法、优化评改途径,使学生观察有对象、思维有凭借、表达有内容、作文有方法,解决了我探索多年的学生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大难题。

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11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初中生物;教学;运用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积极运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更加合理。所以,笔者主要针对这一内容进行探讨,研究了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以此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和生物教学效率。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积极借助参与式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要想使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得到合理运用,作为初中生物老师,可以借助教学情境的创设,使生物教学课堂氛围更加浓厚。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提出问题,合理激发学生的思维,以此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尿的形成与排除”的过程中,学生在理解方面有一定的难度,而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形式,制作相应的课件,并且在屏幕中积极展现出来。由于多媒体能够凭借自身的动画、音频以及图片等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能够使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合理理解,因此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促进学生的生物学习。另外,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搜集相关的生物生长资料,了解一些身边的生物生长情况,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激发。

二、借助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中学生好奇心强,且对新鲜事物的吸引力比较强,初中生物老师可以借助游戏形式,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由于游戏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有趣的教学氛围,学生可以在这一环境中乐于学习,善于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过程中,生物老师可以设计合适的游戏内容,让学生对食物链有深入的理解。在课堂中,老师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与物质制作成卡片的形式分发给学生,不同的学生代表着不同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手拉手围成圈,老师自身作为自然界,学生拉手形成的圈子为生物圈。然后,老师向学生提问,在这一问一答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在这个生物圈中的地位与作用,而且也能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圈中不同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能够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另外,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理解,以及人在生物圈中的地位的了解,需要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促进学生对生物圈中不同生物的认识与了解,提升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鼓励学生讨论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

能力

为了使参与式教学方式得到良好的运用,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提倡讨论与合作学习,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且在课堂中对不同的小组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要选取每个小组的组长,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加强烈,以此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解“酸雨”的相关知识内容中,对酸雨对植物种子的影响进行模拟时,老师可以对不同小组提出不同的任务。如“怎样模拟自然的酸雨?”“每组实验应该选择的种子数量为多少?”等等。而在不同的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鼓励与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实验方式进行自行设计,并且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选择,以此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这些问题的研究探讨中,学生对酸雨影响的认识加深,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

总之,参与式教学方式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习的趣味性。因此,作为生物老师,需要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采用参与式教学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积极引入游戏内容,借助讨论与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更加深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俊梅.浅谈初中生物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216-217.

[2]刘静.初中生物有效教学实践探究[J].新课程:中,2015(12):44-46.

上一篇:王小琴演讲稿文档下一篇:电影喋血孤城的观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