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7-07

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精选8篇)

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

转自论文部落发表论文

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吕哲

摘 要:“教师讲,学生学”是传统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从参与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出发,对初中数学的参与式教学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应用;培养能力

“教师讲,学生学”是传统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而数学的抽象和严密使其显得呆板且无趣。理论上,我们常常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客体,但是在实践中,学生却常常处于从属地位。因此,改革数学教学势在必行,将参与式教学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数理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光中先生认为在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为参与式教学;牛东亚先生认为在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活动为学习载体,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发展教师探索、反思、求精的专业素质的教学方法是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其核心就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教学民主的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主体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双边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那么如何将参与式教学的方法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和教师在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收获成果?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1.平等互动

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的角色被大多数人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充当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显得格外的重要,使学生的创新才能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案例,设置不同的问题和探究方向。从桌椅的摆放到教师的行为举止,都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走下讲台,在学生之间讲解和走动,学生成立小组,互相合作,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领悟要学习的内容。

2.尊重认知

现实中,学生生理的个体差异、对数学的兴趣和喜好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造成学生对知识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课堂内外,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伤害学生心灵,要用充满人情味和鼓励性的话语,这样的语言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切忌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因而,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可以把学生分为基础组、提高组、竞赛组三个小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

3.注重灵活

教师可以将布置作业的形式多样化,避免简单的写与算,使单调、枯燥的教学形式得到改进,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过年收到的压岁钱存入银行

转自论文部落发表论文

若干年后收到的利息是多少,也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每天存一元钱,若干年后的存款是多少等等。学习轻松了,成绩提高了,思维也就开阔了,学生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张扬。

4.熟练技巧

教师在运用参与式教学时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教材特点以及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任务要求创设更多的参与方式并灵活地加以运用,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有效性为己任。教师需在课前准备、活动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再墨守成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取失败的教训,与他人分享成功的经验;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勇敢面对学生可能提出的教学错误,并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教学中,不仅要要求学生开发潜力,也要不断地学习,开发自身的潜力。

二、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参与能力培养

参与能力主要是解决学生对待数学这门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问题。心理学告诉我们积极参与乃是人的情感问题与态度问题。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师对待这一问题十分不够重视。不可设想,一个对数学情感冷漠、态度消极的学生怎么能够学好数学。因此,在实施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探究、交流、合作中得到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创新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要解决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两个问题。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把主要精力用在给学生讲解知识上,缺乏激励学生发展和提高主体性思维参与的意义、观念、措施和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被动重复前人结论的活动,没有自己的思考,缺乏创造性。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懂得寻找解决问题的立脚点和出发点,从而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牢固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王光中.让学生真正担任主体角色[J].课程·教材·教法,1990(5).[2]牛东亚.参与式教学的反思策略[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7).

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2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法, 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 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 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 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 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参与式教学法对于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

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根据心理学的观点, 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 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 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工作或学习活动本身, 或者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

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是: (1) 当外在激励强而内在激励弱时, 工作或学习变得枯燥无味, 当事者的工作或学习只是外在激励的推动. (2) 当外在激励弱而内在激励强时, 工作或学习变得有意义、有趣和有挑战性. (3) 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弱时, 工作或学习变得索然无味, 并缺乏具有诱激力的报偿. (4) 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强时, 工作或学习变得引人入胜, 并颇富诱激力的外偿.

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内在激励来自学习的意义性、趣味性和挑战性, 学生便能克服困难, 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在参与式教学法中, 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 也使外在激励加强.在这种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都得到加强的情况下, 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显著提高.

弗洛姆的期望理论认为, 每个人都是决策者, 人们往往会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但是, 每个人对备选方案的认知和智力是有限的, 因此, 只能在备选方案的有利性和自己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 根据自己的兴趣拓宽知识面, 提高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小讲课和分组活动相结合.每个小讲课后, 进行分组活动.分组活动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根据小讲课的内容, 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实战练习, 通过对练习结果进行互相评论, 并由教学者或专家进行评论, 使学习者更加深刻地掌握小讲课所学的内容, 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参与式教学法以学习内容为媒介, 以学习者为中心, 确定研究项目, 让学生寻找实施方案, 鼓励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者经常提出问题让学员回答.在每次小讲课后, 进行分组活动, 活动形式灵活多样, 可以采用知识归纳、观察实验、实验操作、成果展示、错误检讨、问题总结、新课设想等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参与式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形式.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 这种形式可以淡化教师的权威, 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将学生之间的单个竞争转向合作竞争.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 他们在小组学习中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 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在教“化学肥料”时, 先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 然后, 笔者通过多媒体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 同时展示一片冬麦十里飘香的图片, 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图片和这首歌曲的感想.之后, 让各组学生针对影响农作物的增产丰收有哪些因素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对“化肥对庄稼有何作用”“如何正确地使用化肥”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踊跃发言, 讨论热烈,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也真正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成为学习的主人.

笔者认为, 为保证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担任相应的角色, 承担一定的责任, 在角色轮换中为学生提供平等机会.参与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它要求课堂信息的交流是“多项交流式”, 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强调师生的平等地位, 不仅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满足, 便会产生高昂的学习激情, 情与情的相融, 理与理的碰撞, 使课堂充满情趣.

又如在讲到“二氧化碳的制取”时, 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课前准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依据自愿组合的原则, 每4人组成一个小组, 探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先要求学生查询资料, 做好准备: (1) 查阅你所知道的能得到二氧化碳的反应方法, 找出哪一种更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 (指明原因) . (2) 复习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内容. (3) 实验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实验通知单, 写出需要的仪器、药品, 要求实验室准备.

教学过程:课上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本组的准备结果, 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选用那些药品制取, 为什么? (2) 选用什么样的装置, 依据是什么? (3) 如何验证?小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其他组成员聆听, 准备评价.组间互评、教师总评学生设计的方案,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各小组进行探究实验, 寻找最佳试剂、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教师汇总讲评:各小组派一名成员上台演示, 根据教师制定的评分标准, 由各小组组长组成的评委团进行评分评出优秀小组。

三、参与式教学法的意义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效果的优劣以学生发展的高下为标志;学生学习要发展, 就必须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事实上,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说学生没有“参与”, 比如:学生接受老师讲解的某知识点, 学生按照老师安排的步骤做实验, 老师给学生知识归纳, 等等.但是,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逼“动”, 完全没有自主权.学习是一种感会和习得的活动, 如同自己种来的瓜比在街上买来的瓜吃得更香, 对“瓜”的认识也更深.参与式教学旨在鼓励学生“种瓜”, 切身体会, 独立思考,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前文介绍小组合作是参与式教学的一种形式, 参与式教学形式多样, 它是一种教学模式, 具体运用到某一学科、某一节课, 则称之为“方法”.参与式教学是“现代”的, 也是“传统”的.传统教学也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过, 学生“参与”的程度较低, 现代新提出的参与式教学就是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精神, 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 自己动手操作, 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自己寻找并优化学习方法, 自己提出策略, 等等,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都闪烁学生的身影.

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初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120-01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已经愈加凸显,参与式教学法的出现受到全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初中历史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要正确使用参与式教学方法。那么,初中历史教师该如何正确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参与式教学法应用原则

1.构建和谐舒适的课堂气氛

参与式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绝对权威地位要进行改变,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创建和谐舒适的课堂气氛。

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感很强,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表扬,而不是批评。基于这种情况,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只有这样,学生的参与教学主动性才会提高,从而在不断良性循环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2.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参与时间

初中历史教师想要确保参与式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一定要细心备课,钻研教材,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确保学生可以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当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学生就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3.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原则

学习的目的是学会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知识讲解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理解知识只是学习的一方面,更重要的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学习,通过自己的体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从而更深层次的形成认识。

因此,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参与意识在学生的思想中才会更加深刻,自主学习能力才会不断增强。

二、参与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设定问题,引导学生参与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前设定问题进行教学,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进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章节的学习时,老师可以在学习之前,提前提出问题:“全世界共有几大大河流域,并有几大文明古国,他们的名称又是什么呢?上古文明又是指的哪个社会的文明,而这些文明的共同特点又是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设定,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知识的渴望更加强烈,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通过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

2.分工合作,角色扮演

初中历史教学中,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分工合作,通过扮演历史中的某一人物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切身参与扮演中,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如:在《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中,首先,初中历史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教材,学生在充分了解有关宋代百姓工作、生活等情况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分工合作,自编自导以宋代为背景的话剧。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方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中,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初中历史教师善用评价

教师参与对学生的积极评价,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热情的提高,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就会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参与式教学活动的展开。

初中历史教师无论是采用语言、肢体还是书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都是可以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以及表扬,会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但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要适度,过度的表扬,会使学生产生骄傲的心理,对参与教学活动并没有好处;当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公平公正,让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积极参与教学。比如,在进行《辛亥革命》的学习时,老师提前制定评分表格,每人一份,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后,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设定问题“辛亥革命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以后的革命提供了什么帮助?”三组同学,分别讨论,讨论完毕后,进行阐述,另外两组的评分加上老师的评分就是该组的最后得分。这样,在全体同学与老师的共同评价下,既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综上所述,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参与式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初中历史教师善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宋华.基于“工程教育”模式下的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研究[J].职业技术.2012(07)

[2]彭胜桂.浅析参与式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5(13)

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4

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发生了相应的改革。为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实现学生正确历史观与爱国情操的培养,许多教育工作者纷纷倡导采取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而通过对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展开分析,我们发现此种教学方式是科学可行的。基于此,本文从如何营造愉悦、富有竞争性的课堂氛围,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创设良好个体尝试机会等方面出发,就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展开探讨,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0.引言

在当今素质教育以及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人们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此种形势下,如何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已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作为一种鲜见的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一同创建热烈、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并获得同等的发展机会。在历史课堂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时,需全面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其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信息反馈与交流的基础上,将其课堂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营造出愉悦、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自主展开学习,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1.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首先应当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所有的学生,并积极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氛围,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与支持,鼓励他们自主讨论,并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此外,教师还可开展“争当小老师”、“角色扮演”等项目,让所有的学生均能以兴奋、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操作、主动思考及交流等方式,克服害羞的心理,从而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历史课热爱之情的培养[1]。例如,在开展《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如何治理这个有着众多人口,且幅员辽阔的民族大国?假如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哪些措施?”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营造自由、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展开自由的交流,并展开想象,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此种非常活跃的气氛中,大家的兴致尤为高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此时应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对学生讨论的方向予以适当的引导,以免出现偏题的现象。

2.营造富有竞争性的氛围,促进学生小组凝聚力的增强

教师在运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时,可将全班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使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通过团结协作,互帮互助,让先进带动后进,从而实现共同的进步与发展。在课堂结束前,教师还应对各学习小组及其成员的表现做出合理、公正的评价,对其努力给予肯定与赞扬,并选出优胜的小组;同时,还可组织历史知识抢答等竞赛,通过营造出富有竞争性的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增强[2]。例如,在开展《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教学时,教师可设置以下思考题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被扣押,而对于如何处置他,人们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蒋介石在十年内战中杀害了许多的革命人士,应当处决他为牺牲的共产党人报仇;有的则认为在国难当头的情势下,应当采取和平的解决方法,只有蒋介石答应投身到抗日工作中,即可释放他。那么大家的看法是什么?随后将全班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让大家展开辩论。教师则根据双方的表现予以评价。在这一辩论过程中,每个学生均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增强小组凝聚力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了出来。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当前,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且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高度重视,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其全面发展。由此可知,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将课堂还给学生,允许并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例如,在开展《寻访“丝绸之路”》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扮演英国商人,并问他假设你即将要去往当时的长安,要经过丝绸之路,那么为了可以购买到更多丝绸,需要带什么东西到中国卖?通过设置这样的情境,可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切身体验,并融入到角色中来,从而将自身的主体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从而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在缩短现实与历史距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视历史,关注社会现实。

4.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体尝试机会,促进其参与能力的提高

作为各项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为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精神品质,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凭借自身的主动学习与参与[3]。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体尝试机会,促进其参与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生完成课文的自学后,教师可让他们共同参与到问题的设计中来;在完成课本内容的课堂学习后,课堂学生到黑板写板书;在结束考试后,可让学生尝试自己讲解试卷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尝试机会,有效避免教师单向枯燥讲授局面的出现,不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而且使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参与兴致与能力的提高。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初中历史教学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革。因此,教师就应当依据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参与式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出愉悦、富有竞争性的课堂氛围,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创设良好个体尝试机会等,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其爱国热情,培养其正确的历史观,最终达到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5

[摘 要] 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应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学科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实现数学课程的目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应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广大数学教师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综合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创建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新的学习环境,改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构和能力的形成,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因此仍靠以往传统教学中教科书等信息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是不够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展现具有平移关系的图片和动态画面、演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等;利用网络媒体,收集与一次函数、扇形统计图等数学对象相关的生活数据,等等。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如计算器、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以及互联网等,充分发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此外,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利用几何画板强大的即时作图功能可以将几何中的图形展现出来,动画演示形成过程。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象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

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从多种形式、角度认识数学对象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使得数学对象可以图像、图表、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如课件中函数以表达式和图像两种同时呈现,并且图像还可以是通过跟踪满足函数关系的点的轨迹得到;多媒体课件使得隐性的数学关系显性化,抽象的数学概念可视化。如我们利用生活中实物图片“亭子”抽象出几何图形,在设计课件时隐藏“亭子”的颜色和装饰物,逐步显示出由圆锥、圆台等几何体组成的“亭子”组合体,使学生看到数学抽象的过程。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可以从直观的角度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对数学对象的操作(如图像局部放大,重复立方体的折叠过程等等)加深对数学对象的各部分特征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变化情况的认识,从中体会到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

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学生比以往有更多机会去思考一些所学知识以外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利用Z+Z验证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时,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很容易发现顶点越远离底边,两腰就越长,两底角就越接近于90度,而同时计算机屏幕上的图形看上去像是个矩形。于是学生产生疑问,两底角会不会达到90度?如果达到90度,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知两腰平行,那么此时两腰是相交还是平行?可它毕竟是将等腰三角形两腰拉长得到的,此时顶点又在哪儿呢?利用信息技术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得到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那么学生就可能会在兴趣的引导下自发地探究未知知识并积极地学习如何运用。在这种兴趣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也就拓宽了数学视野。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个性化学习

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在数学教学中师生的实践活动空间,它使学生通过丰富的活动而不仅仅是依赖语言来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了可能,从而产生了更丰富的学习方式,加强、完善甚至改变了数学学习的模式。它是一种产生数学问题、促进数学思考的“催化剂”。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应当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通过亲身实践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真谛,领悟数学的本质,使“学习方式的变革”落在实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来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学生的自主参与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单机演播形式课件中,重视“演”和“播”,学生的自觉参与程度欠佳。而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通过“人机对话”进行自主探索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的品质又增强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利用课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可请求别人或老师的帮助,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学改革的手段和方法。计算机网络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库提供了针对性的海量素材,在以前传统教学中是无法实现和不可想象的。运用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育将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个性化教学有了充分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融入网络生活,教师除了可以向每台学生机传送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教师机观察每一台学生机屏幕信息,以达到对教学的反馈和监控;学生可利用教师设计的软件自主学习,学习中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向教师或同学提问,并进行网络对话。在数学网站上学生可以查阅古今中外数学科学家的生平介绍,他们的故事和趣闻,中国和世界数学的发展史,课堂自学题和趣味题,课余时间的智力游戏、数学擂台及中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题等等。在网上学生可以自由地耕耘、涉猎,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掌握了许多终身受益的方法。

五、将现代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收到了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并加快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数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教学手段,不是目的,现代媒体不能代替教师,电脑不能代替人脑,不要片面追求课堂的形式。否则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利于教师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不利于教学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呈现。所以只有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从数学教育的要求出发,结合技术的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地思考,信息技术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其优势和作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6

郭善光

山东省沂南县大庄镇杨坡中学

【摘要】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情景创设又是使学生走入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情景式教学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情景创设又是使学生走入课堂的关键,几十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情景式教学方法。

1新旧结合式情景教学

新旧结合情景式教学,就是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正方形的性质时,先复习矩形和菱形的性质,通过复习我们知道,研究这两种图形从边、角、线三方面入手,先研究了四条边的关系,边的关系包括了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又研究了四个内角的关系角也包括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最后研究了对角线,也研究了这两个方面;通过复习让学生明白研究特殊平行四边形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这样一来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和自然的就去研究正方形的这三方面,并且还会和矩形、菱形作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创设情境,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正方形的知识。

2类比式情境教学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3实物演示式情境教学法

实物演示式情境教学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4问题式情境教学法

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问题引答案给予的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一元一次方程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5设疑式情境教学法

设疑式情境教学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6演示教具式情境教学法

演示教具情境教学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我们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明白我们是利用了同位角相等来画的平行线,从而很直观的得出一个判定方法,那就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天直线平行。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7音乐渲染式情境教学法

上课前2分钟放一段音乐,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只要选取恰当的音乐,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8强调式情境教学法

根据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开始上课我们就讲一些让同学们感到重要的或有意义的学习方法,或重要的知识点,已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二元一次方程,是整个初中教学的重点,它的地位大家都知道的,它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将来学习深造的基矗今天,我们就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总之,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9图画再现式情境教学方法

图画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能够快速明白其中的道理,例如:在学习一元一二次函数时,利用图像,更容易研究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10生活展现式情境教学方法

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7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培养高素质、适应能力强、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既掌握专业技能, 又乐于学习专业理论。因此,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来弥补传统理论教学法的不足。实践证明, 自引入参与式教学法以来, 学生从原来上课消极被动听课变成了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比原来牢固和实用。

现结合自身对《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 针对此课程应用参与式教学法的形式与过程做一些粗浅的阐述。

1《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应用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

1.1 传统教学中的讲授法不完全切合《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特点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它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应用性, 它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具有餐饮服务的常识和对客服务的意识, 掌握餐饮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 能处理餐饮服务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毕业后能够顺利实现在酒店餐饮部门就业, 并具备一定的成长空间。而这一目标的实现, 仅靠教师传统的课堂讲授和有限的实训操作是不行的。原本生动、形象的知识技能也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 难有兴趣。要改变这一窘况, 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和实训室中灵活运用参与式教学法。

1.2 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当前, 酒店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除了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外, 还须懂得如何寻找并使用工具, 要学会如何分检、合成、提取和加工日益膨胀的各种信息。因此, 新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更重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这一点, 在参与式教学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说明只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开阔视野, 充实大脑, 跟上形势的发展。要实现这一愿望, 教师就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凡疑难性问题要让学生多议;创见性问题要让学生多讲;规律性知识要让学生多找;差异性问题可让学生多摆;总结性结论要让学生多归纳。

1.3 参与式教学法感染力较强, 教学效率也相对较高

参与式教学使学生有了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 谁都有机会表现自己, 谁也不愿意在课堂上被“挂”起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是因为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师就可以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变得多样化, 各种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设备得以充分利用, 那些文字的、理论的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表演, 从而做到感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2 参与式教学法的特征和方法

2.1 参与式教学法的特征

参与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 以学生为内核, 以自觉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方法。教师真诚地把学生当主人, 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和与师生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这是一种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 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学习与发展的新型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 学生可以参与对学习目标的提出, 制定自己的学习进度;可以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 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 并不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 并做出相应调适。通过这种学习的方式也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 使学生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 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

2.2 参与式教学法适合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学习的方法

在多年从事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笔者发现适合中职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参与式教学方法主要有:讨论法、游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示范与操作练习法等方法。

以《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

2.2.1 讨论法:

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围绕教学任务,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看准时机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 逐步寻求答案, 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讲到餐厅服务员要树立“客人永远是对的”的服务意识时, 有一部分学生就有明显地反对情绪。他们认为这不公平, 为什么服务员就要低人一等, 为什么总要把“对”让给客人。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通过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概括点评的方式完成教学, 使学生逐渐体会这句话的具体含义。在讨论和总结中逐渐接受“客人永远是对的”的观念。另外, 经过讨论, 学生们还引申出了“怎样把这种服务意识应用到工作中去?”这一问题, 并很快找到了答案。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 应用恰当的教学方式, 不但可以使学生接受理论知识, 还可以开发思维、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从而使学生更全面、扎实地掌握知识。

2.2.2 游戏法: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 使学生寓学于乐, 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与技能。这类游戏要求简短易行, 有趣味, 并且要与本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餐饮服务与管理》可以说是一门经验学科, 对操作技能要求很高, 学生在上岗前必须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技能竞赛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 在学生学习餐巾折花这项技能时, 就可以组织“折花接力赛”这样的游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教师将学过的折花名称写在纸条上, 参赛的学生先抓阄, 按抓到的名称折花, 完成后本组的下一位学生再抓阄、折花。先完成的小组将得到教师的奖励。这种小游戏的设置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其参与兴趣, 而且又有助于熟练掌握所学技能。

2.2.3 角色扮演法:

教师创设或模拟职场环境, 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来演示情景, 从而发现、解决问题。教师创设的场景应具有真实、生动、实用的特点, 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语言材料进行综合、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交流。这种方法, 有接近生活的交际功能, 而且能变单调、机械的操练为活泼、生动的交际性练习。例如, 在讲对客服务过程时, 小组中的成员分别扮演引座员、值台员、传菜员、收银员、领班等角色, 由另一小组成员扮演顾客, 如此循环。表演结束后, 请大家评论各小组的表演, 最终由老师总结。既分工又合作、既竞争又共享的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不仅有利于学生专业技术的快速有效掌握, 也有利于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同时还有利于职业精神的培养。

2.2.4 案例分析法:

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知识的常见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尤其是对统筹管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特点要求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基础理论到实践, 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过程。在基础知识讲解和相应技能实训的基础上, 科学地安排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挖掘学生的管理能力, 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可以是文字资料, 也可以是视频资料。在精心选择与所讲内容相应的案例材料后, 教师要提前至少一周让学生熟悉案例, 做好上课准备。分析课上, 让学生分组讨论, 再由小组代表公布讨论结果。各小组发言结束后, 教师讲评并为学生答疑, 从而使学生掌握“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的重大意义, 懂得如何用理论指导实践。

2.2.5 示范与操作练习法: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有许多服务技能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而示范与操作练习这种直观性很强的参与式教学法就是在技能练习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例如, 在讲到西餐摆台时, 教师把西餐摆台所需的餐具展示给学生, 并告知每种餐具的摆放位置、先后顺序及相关要求, 接着由教师亲自演示两遍给学生看, 然后再复述摆台的要领, 要求学生理解并牢记。之后, 学生按照教师示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练习。练习一定时间后, 教师逐一审核, 同时指出不足, 以期改进。最后, 还可挑出其中几位较为优秀的学生进行示范, 鼓励和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标。

综上所述, 参与式教学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了课堂教学中心的转变, 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角, 而教师则成了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协调者和指挥者。参与式教学法的形式多样且各有特点, 这更有利于教师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形式运用与课堂。笔者在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中受益颇丰, 同时也明白, 要真正做好教学工作, 不仅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 而且还要扮演好多重角色,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更受社会欢迎的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孔秋英.《实用酒店培训指南》[F].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著作) .

[2]王顺良.《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甘肃日报》2010年5月15日 (报纸文章) .

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8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69-02

参与式教学是指师生共同营造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营造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它强调的是人人参与,人人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不少教师长期使用“一种脸,一张嘴,一个调,一支笔”的陈旧、呆板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使历史课变得沉闷乏味。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式教学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难题。下面,笔者主要谈谈自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学生平起平坐,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带着愉快、积极、兴奋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来,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思考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个性得到张扬,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发言,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上课,组织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这样做,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很轻松、愉快,在良好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慢慢地喜欢上了历史课。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君主集权的强化》时,组织学生讨论:“清朝入关后,对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该怎样进行统治?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你会怎样做呢?”笔者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营造一个相对宽松、安全的交流环境,让学生体会“做一回皇帝”感觉。这样一来,课堂气氛马上被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这时候,笔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谋”,主要是加以引导,把握好方向。这样以学生为中心来安排教学,学生自然会喜欢上历史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时,笔者先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歌声伴随着马的嘶叫声和刀枪碰撞的厮杀声,一下子把学生带回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历史情境中。然后,笔者设计问题: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最渴望什么?你会帮助谁?为什么?这样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营造竞争氛围,增强小组凝聚力

开展参与式教学,经常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组内讨论,小组成员在学习中要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下课前,教师要给各个小组进行打分和评价,评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各小组成员之间一定要团结协作,先进的帮助后进的,只有这样,才能打败其他小组成为本堂课的优胜小组。笔者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各种知识竞赛,营造竞争氛围,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知不觉地保持学习动力。

例如,上新课前,笔者围绕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设置几道题目,采用抢答的方法让学生回答。这样的方式,既让学生巩固了旧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从课间“玩的状态”中拉回了课堂。这样的课堂,谁勤于思考谁的收获就大,谁积极参与谁的所得就丰,学生自然会喜欢。

又如,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九一八事变》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扣押,对如何处置蒋介石,人们存在不同的主张:有人说“十年内战,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我们应该报仇雪恨,杀了他”;有人说“国难当头,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放了他”。对此,你怎么看?笔者抛出问题后,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第1小组、第2小组、第3小组为正方,第4小组、第5小组、第6小组为反方,双方开展辩论。然后,笔者根据每个小组的辩论情况给予加分,多发言就多加分。每一个学生都争当辩手,在唇枪舌剑中尽显课堂主人公气势。学生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各显特色,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潜能得到了发挥。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参与课堂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允许他们对教师、对他人的意见提出不同的见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不是以自己的思维去束缚学生。

例如,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九一八事件》中提到,蒋介石面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所以导致我国东北三省沦亡。为了表示东北三省沦亡,笔者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东北三省的土地变成了黑色,此时,有一个学生举起手来向笔者发问:“中国当时那么软弱吗?为什么不把蒋介石枪毙了呢?”虽然这段“小插曲”打断了笔者的授课,但是笔者没有斥责该学生,而是利用这个契机,启发全班学生边听笔者讲解,边思考该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一看谁能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回答这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更加认真地听课,并积极开动脑筋思考,教学效果显著。

又如,在教学“王昭君出塞”的内容时,笔者让学生进行扮演角色,请一个男学生扮演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一个女学生扮演王昭君。刚开始,这两个学生有点不好意思。见此情景,笔者用轻松的口吻开导他们,说服他们放下心。这两个学生的胆子慢慢大了起来,演得有模有样的,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王昭君出塞”这个历史情境深深地印在了学生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四、加强个体尝试,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主要依靠他人的传授,而是主要靠学生个体主动、积极地参与。因此,在课堂上,笔者非常注重学生的个体尝试,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例如,当学生自学完一节课的内容以后,笔者让学生尝试参与相关问题(练习题)的设计;当学生学完课本内容后,笔者让学生尝试上讲台进行板书;当测试完后,笔者让学生尝试讲解试卷,让学生体验当“小老师”的成就感……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初中历史课堂焕发出活力,避免了教师过多的单向传授,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

参与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要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边实践,边反思,充分发挥参与式教学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上一篇:2018湖南农村信用社面试名单下一篇:口语交际一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