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2024-07-31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共10篇)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篇1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林羽翔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实施,如何体现师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参与式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如何结合课改的背景与要求,通过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对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进行引导,是该文重点探究的内容。[关键词] 新课改 学生心理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称为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并辅以教师、家庭和社区等各种媒介的共同协作,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从而利用各种媒介实现自我知识掌握的过程,以达到各方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使学习主体能深刻领会并掌握所学知识。它起源于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最初,参与式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一些英国的社会学专家在国外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时,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理论[1]。而在我国,参与式教学法仍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只发展了短短的一二十年,我国明确提出参与式教学法的是清华大学的过增元教授。他认为,与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法不同,参与式教学更注重主体参与性,核心在于一个“问”字。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今天,随着新课改的提出,高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因此,参与式教学法除在关注较多的高校领域之外,越来越受到高中教学的重视。所以,如何根据学生心理,实施参与式教学法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地理课堂参与式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 1.1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而地理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情境的设计,要触及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推至主体地位参与学习,正如一个问题情境的提出。情境设计中所提出的问题太简单,不能启迪思维,难以提出值得探索的问题,不会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出的问题太难,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会再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比如在教授工业区位选择的时候,提出的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举例中,如果运用到的是身边的工厂实例,则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浅显易懂,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在家长的帮助下,参观家长或是其他家庭成员的工作地址,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因为自身的参与和家庭的帮助而对该知识印象深刻,从而达到了牢记知识的理想效果。1.2 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弗洛姆的期望理论认为,某一活动对于调动某一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内部潜力的强度,取决于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的大小——效价与他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能导致该结果的概率——期望值。而怎样使激发力量达到最好值呢?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受到外界环境支配。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则来自当事者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学习活动本身,或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2]。因此,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才能使主体参与更为主动。正如在讲述到5种地貌形态时,该知识在初中阶段曾经学过,高一的学生对此有初步印象,但只了解表面和概念,并不识得其中深层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激励学生主动观察周边的环境,让学生不再只通过课堂上的图片来了解知识,而是参与其中。告诉学生,发现最多身边地貌的同学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进行外在激励。从而刺激学生从内心增强对地貌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进入学习状态。2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如何根据学生心理实施参与式教学 2.1 从教材内容来看

2.1.1 以自然地理学角度来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主要是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对教材进行编写。新课改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以自然地理的观点来看,很多知识的学习学生没法身临其境,如何激励学生,使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法,改良启发式教学法,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就显得尤为关键。正如:在教内外力作用的时候,因为知识比较枯燥无味,故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过程中可采用自然风光图片来抓住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使学生无法身临其境,但是通过图片的观察也对接下来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兴趣,并且上课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来体会知识的生动性,那么这种参与式方法就算成功。2.1.2 以人文地理学角度来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主要是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来对教材进行编写,新课改要求学生从身边地理知识入手,培养地理观,故人文地理的部分,风光图片自然少,大多是大量的文字信息。因此,在对人文地理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需要运用具体的案例进行导入,而这些案例最好是当地的乡土案例,这样让学生明白其实学习地理不仅是书本中学习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乡土案例更能让学生明白:地理源于生活。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讲授交通运输时,可以让学生事先做好功课,分成几个小组,把身边的乡土案例通过ppt等形式,展示给老师和其他同学,这就做到了参与式教学。把消化的信息又通过自身的理解,辅以其他教学手段,展示给其他同学,让学生教授学生,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同龄人真正能够消化理解的。

2.2 从教学内容来看 2.2.1 教师如何应用

教师是参与式教学法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教师的引导和从旁协助,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会知识的关键和助力。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来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所要掌握的问题情境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从而消化所学知识,再进行反馈。例如在学习晨昏线知识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的引导,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思考一天的昼夜变化情况,太阳的东升西落,通过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引入到晨昏线的知识中去,让知识更为灵活、鲜明。2.2.2 学生如何应对

学生是参与式教学法的主体。学生通过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灵活地掌握知识,并在消化知识的基础上能把知识以各种方式呈现给他人,让学生教授学生,站在同龄人的立场,更能理解同龄人的心理,从而真正理解知识的涵义。比如课堂中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合作精神,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合作性。新课改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习,而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讨论就显得必不可少。高中学生处于自我矛盾的一个阶段,因此,教师的引导需要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信心。2.2.3 家庭和社区的配合与关注

家庭和社区虽是参与式教学法的配角,却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他们为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家庭和社区的关注能让学生的学习更没有负担,给学生更多的自信,同时社区的宣传作用也能使参与式教学法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有利于各方的发展。如在讲解到地貌知识的时候,家长可以在课余时间或周末带学生去野外实地考察,增加学生的感官印象,使知识更为生动形象。而社区则可以在不同的节假日,推出针对学生参与的主题活动,例如组织登山踏青的活动,组织观测流星雨等,让学生在各方的帮助下更能突显其主体地位,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反馈。3 参与式教学法对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

3.1 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突显教育的整体性功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且复杂的成长环境,这个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知不觉但却极其深远。通过参与式教学法中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有真情实感的体验,使得教学活动也随之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水平,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新课改的要求。

3.2 地理教学不但在理念且在教学行为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协助性 传统教学往往过分强调教师对教学的掌控和学生的被动,忽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随着主体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主体性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一方面,在思想上,重视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机会,将教学真正作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惟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辅导下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

3.3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缩短师生、生生、家长和学生、社区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大都是以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具有“距离感”,不利于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就地理学科而言,学生往往认为概念知识枯燥无味,难理解只能死记硬背。实际上,如果把概念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们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或是亲身经历,那么这些概念就不再枯燥无味了,这就要靠师生、生生、家长和学生、社区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总之,教师应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设计不同的方案实施参与式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完成学生教授学生的教学任务,而教师只是起到从旁辅助的作用,再得到家庭和社区的重视,那么,这样的地理教学就能顺利地进行下去,也能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依据学生的心理实施参与式教学,不仅是地理学科,而是每个学科都应该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娄祖安.参与式教学法的涵义及特征[J].科技信息,2009,(25):13.[2] Victor H.Vroom.Work and Motivation [M].Canada,1964.[3] 莫税英.论“参与式”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2):170-172.[4] 过增元.倡导参与式教学法,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2(,6).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篇2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历史, 是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也就是过去的一切就叫历史。在初中阶段, 主要是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并且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史实。这写历史都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远, 而且跟今天或身边的事物没有直接联系, 所讲到的事件、人物大多难以记忆, 因此, 初中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些学习内容。在这个情况下, 利用多媒体为他们创设历史情境, 将使他们更易于学习和有兴趣学习。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 从而更好的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在讲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的内容时, 现在多媒体屏幕上播放一首已制成Flash动画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学生一听到熟悉、喜欢的歌曲, 精神就开始集中到屏幕上, 他们还会跟着节奏一起唱。听完后, 我让学生根据歌词简单的说出东汉末年中原的局势, 从而引出“三国鼎立”这一课题。在讲课过程中, 我利用电脑插入三国人物的图像、主要战争的形势图、历史故事小插图、相关文物等形象的材料, 让学生从更感性、直接的方面认识这段历史。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历史资料将相关的历史小故事,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大知识面, 并始终让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 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 从而形成能力。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有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 且有些内容有比较抽象复杂, 地域空间概念强, 学生感到陌生, 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讲授是无法实现的, 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 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无声为有声, 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相宜的表现形式, 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学习感受历史, 极大地节省课堂讲授时间, 进而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如讲《新航路的开辟》时, 一定要把航海路线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 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地图, 才能讲得清楚。这时就可用多媒体, 运用动画效果配上解说, 在一幅世界地图上将每位航海家的路线标示出来, 这样学生对方向、对地图有了准确的把握, 对四位航海家所到的地方如好望角、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海峡就有了深刻印象, 而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相比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要想在处理历史教学重难点上有所突破, 那要依靠多媒体的辅助教学。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有三大任务, 包括基础的历史知识, 开发培养学生的智能, 思想政治教育三项任务, 而其中开发和培养智能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智力结构中, 思维能力占了特殊地位, 它是智力活动方法和核心。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也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的表现力强信息量大, 可以在课堂上再现历史场景, 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 展开丰富的想象, 进行积极的思考,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述《人民解放战争》这一章的复习课时, 可先播放有关解放战争敌我双方的准备情况和后方人民群众对国共两党的态度, 接着还播放三大战役的片段及人民群众支援我军的情况, 进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军事力量几倍于共产党, 而且有美国先进武器的援助下, 国民党仍会失败呢?”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学习过理论性知识, 加上刚刚看了相关记录片, 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所以他们会很快总结出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的原因———就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失去了民心, 而共产党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幸福的, 因此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通过多媒体的运用, 使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 从而引导他们得出理性的认识,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使他们通过自主的学习找到答案, 并且培养了学生观察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靠语言来描述历史, 缺乏情境渲染, 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如今的课堂教学, 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 在这方面发挥了他的优越性, 它可以通过一些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的镜头剪接, 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 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 再现历史场面, 增强真实感, 让学生身临其境, 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 通过内心体验, 引起情感共鸣, 自觉地接受熏陶。

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 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 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人们吸食鸦片, 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 不仅形象的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 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 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 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拒毒的教育。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篇3

因此,多媒体与英语课程的有机结合是高中英语教师的努力的方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大课题,笔者就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思维,创设情境,图文并茂,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还能举一反三,创造学生发散性思维。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声、光、色、效和谐统一的视听直观情景,能逼真的再现过去,现在,将来事情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身临其间的感觉。例如:教授牛津第八模块U nit2 Project From jazz to pop时,我用多媒体创设了各种音乐early jazz(Louis Armstrong),swing music,rock and roll, rap,Elvis Presley'music,1960s pop music (Beatles)等,让学生先欣赏并发现它们的区别,然后让他们说出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并现场从网上摘听他们所喜欢的音乐供大家分享。同学们参与的热情都很高涨。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幻灯等电教手段,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动画有机结合,模拟生活的语言情景,能使教材内容生活化,并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想表达的欲望,增强了交际的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巨大,而色彩、形象、动作、声音等是最容易引起学生本能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实现文字,图像,声音三种信息的同步输出,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这样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第八模块学习剧评Turandot in Beijing 时 插入著名片段《今夜无人入眠》,学习该模块Important films events around the world 时播放一段今年上海电影节的片段,例如介绍一些今年中外提名或是获奖的一些影片,这些资料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这样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文学知识也为理解下文做了必要的知识与情感的铺垫。这样,学生对“恐怖而枯燥”的英语有了心理上的改变,并主动接受这个“很有趣”的学科,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把大量的知识、信息,快速有效地传输给学生,这对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是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一课时内要完成英语课本里一篇约700字的精读,不仅要讲解到大量的生词,还要分析文章框架结构及中心内容,还有一系列细节和有用的短语和句型和语法点,可以说内容非常多,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做好英语课件,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兼图、文、声于一体的特点进行英语视、听、说、写全方位的训练,这样以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同时,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范围从“教材”中跳出来,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课堂以更新更吸引人的方式呈現给学生,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主动的吸收更多的知识。

四、主动探究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好奇心,以问题为导向,在老师精心设计下学生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各种现代教育媒体并把它们有机整合起来,具体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去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针对学习中的疑难,通过采用自主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讨,并对多种意见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归纳、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讨论、探究,这既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例如,教授牛津版模块五 Unit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时,先让学生阅读文章,而后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造成朋友间矛盾的原因,并思考如何适当地解决这些矛盾时,让学生四个人为一小组,在两封信中选择一封进行讨论,并把结果写在小纸条上,讨论完后,站在讲台前呈现出来,并要求课后把这些建议写成一封回信。这样就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拓展思维空间,发挥最大效益

当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交际活动的文化背景,创设良好的情景,把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通过多感官的刺激获取更多的信息量。这种方法比让学生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应用的关键在于充分体现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等到进一步提高。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中,其工具性和交互性有利于线性(linear)和非线性地呈现教学材料相结合,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的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以进行大容量的仿真交际。在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其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经常得到锻炼,因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篇4

——以北京西藏中学2011届高三学生为例

李东光

摘要:体育游戏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和促进其个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把体育游戏与篮球课技战术教学相结合,作为进行全面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本文分析了体育游戏的文化特性、特点,作用及在篮球课中的运用。在篮球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本文结合对北京西藏中学2011届高三学生篮球教学的实践,针对学生对篮球教学中进行体育游戏的喜爱程度进行调查分析,为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关键词:体育游戏;篮球教学;实验研究

1.前言

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融合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它源于生活实践而高于生活,是一门活动的艺术,它不仅发展学生的身体,而且开发智力,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愉快满足和发展,是具有鲜明教育意义的游戏方法。可以培养当今中学生机智、勇敢、果断等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并且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技术和技巧,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使体育教学更加鲜活。因此,体育游戏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和促进其个性发展和智力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篮球课教学中,教师也应把体育游戏当成是进行全面教育的手段与方法。本文分析了体育游戏的文化特点和作用,在篮球教学中,合理运用体育游戏对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本人经过在北京西藏中学2011届高三学生中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对篮球教学中进行体育游戏的喜爱程度调查分析,为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北京西藏中学2011届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的需要,查阅有关的期刊、论文和文献资料,了解与本题有关方面的资料,对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2.2.2 问卷调查法

本文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设计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5份,收回265份,收回率100%,问卷有效率100%。

2.2.3 访谈法

对老教师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为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和以前在北京西藏中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对2011届高三的个别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为学生对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受欢迎程度,学生认为体育游戏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北京西藏中学2011届高三26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从而得到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受欢迎的情况以及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情况。

3.结果与分析

3.1篮球教学中体育游戏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

北京西藏中学2011届高三学生的篮球教学中,体育游戏比较受学生欢迎,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访谈了解到,体育游戏可以复习以前的篮球技术,培养团队精神,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与疲劳,很受学生喜爱。

从表1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有70%的学生喜欢篮球教学中的篮球游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篮球教学中的体育游戏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有绝大多数学生很愿意参与到游戏教学中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上篮球课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游戏已经成为篮球课的一部分,而且希望通过更多的篮球游戏得到乐趣,从而使课程更加活跃、充实,气氛更加热烈。因此,我们更应该把体育游戏运用到教学中。而根据调查,回答一般的同学,本身就不是很喜欢篮球项目,回答不喜欢的同学,是因为体育游戏的激烈性和竞技性不够,不能使他们得到锻炼和身心满足,这部分同学一般是篮球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更应该继续改进体育游戏的质量,从而提高课程的质量。

1、篮球教学中体育游戏在学生中受欢迎程度的调查(人)

分类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3.2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大概有思想教育作用,身心锻炼作用,促进技术掌握作用,缓解学习疲劳作用,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

所以,本人把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调查研究,分别是教育作用、锻炼作用、技术掌握、消除学习疲劳、提高篮球学习兴趣。

从表2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有62%的学生认为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有教育作用,有82%的学生认为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有锻炼作用,在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使学生的身体素质,集体荣誉感,思想道德方面都获得很大的提高,这两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在掌握技术方面,由于在教学中加入了体育游戏,而且这些体育游戏有一定的实战和对抗性,受到了学生的喜爱,有87%的学生认为在其中掌握了很多技术,而且通过访谈老教师也认为对学生掌握技术有很大的帮助。在消除疲劳方面,有31%的学生认为会消除疲劳。在提高学习兴趣方面,有89%的学生答案是肯定的,原因在于这些体育游戏有一定的对抗性和实战性,很符合中学生篮球的特点和西藏孩子天生好斗的性格,自然而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调查表明: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篮球教学中主要任务是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战术,从教学大纲和高中体育会考的安排来看,这些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而单纯的从基本功抓起,学生几乎很提高学习兴趣,利用体育游戏来提高和保持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克服了学习的单调性和枯燥,这样以体育游戏的形式渗透到教学中,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更好的获得知识和掌握篮球技术。

人数 185 46 34

比例 70% 17% 13% 3 表

2、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调查(人)分类 教育作用 锻炼作用 技术掌握 消除学习疲劳 提高篮球学习兴趣

3.3篮球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该注意的问题 3.3.1 在篮球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要从实际出发

从年龄的差异上分析,年龄直接影响学生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因此,在高三年级的篮球教学中应选用竞技、技术比较高的体育游戏,使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掌握篮球技术。

从性别上分析,西藏的男生对体育游戏基本上都很喜欢,而女生却表现出害羞与腼腆,所以对女生要耐心教育,选择简单易行,集体性比较强的游戏。

从场地、人数上分析,体育游戏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场地器材和人数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

3.3.2 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要有目的性和循序渐进性

既要考虑到运动量的合理,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发展。游戏内容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切实可行。

3.3.3 在篮球教学中选用体育游戏要突出和加强组织纪律性

良好的组织纪律是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条件,它具体表现在听从指挥,执行规则,服从裁判等方面。

3.3.4 加强组织教法

由于篮球游戏带有集体性和竞技性的特点,学生对它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认真的钻研教材、教法和组织,选用适合内容的体育游戏。

3.3.5 掌握时机和激发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情绪

学生在体育游戏进行中的情绪高低,是衡量游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数 165 216 230 82 235

比例 62% 82% 87% 31% 89% 4 3.3.6 在篮球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讲解、示范要简洁明了

简明扼要的让学生明白游戏规则和基本内容以及注意事项。教师示范也要准确到位,使学生迅速了解游戏内涵。

3.3.7 游戏教学一定要避免伤害事故

篮球游戏由于竞技性强,形式多样,运动起来动作比较猛烈难以控制,容易出现受伤问题,所以在游戏前,教师要嘱咐学生注意安全,注意自我保护和对同学的保护。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通过篮球教学中体育游戏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调查与访谈,可以了解到,体育游戏在学生中十分受欢迎。根据数据统计,有70%的同学十分喜欢体育游戏,学生也希望通过更多的体育游戏增加上体育课的兴趣,同时也复习和巩固了篮球的技术与知识。

4.1.2 通过对北京西藏中学2011届高三学生的访谈与问卷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有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有教育作用、锻炼作用,在提高学习兴趣方面也是肯定的。所以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4.1.3篮球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北京西藏中学篮球教学中选用体育游戏要从实际出发,注意体育游戏的实际运用,而且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要有目的性和循序渐进性,在篮球教学中选用体育游戏要突出和加强组织纪律性,加强组织教法等,体育课中注意的问题,教师应全面想到并且防范。

4.2 建议

4.2.1 教师应经常了解体育游戏的组织方法与规则。

4.2.2 体育教师应在如何消除疲劳放松方面多做研究,创造出好的体育游戏,来弥补这方面的空白。

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全方面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做出我们体育教师最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1] 李岩.对体育游戏运用的几点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 [2] 周长江.体育游戏在中专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3] 滑冰.试论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 [4] 杨日兵.体育游戏[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篇5

(中期评估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的一个永恒使命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个个体的潜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使得整个世界都在不断地反思、探索更好的教育方法、途径。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冲击着体育教学的改革。新的体育健康标准实施已将近三年,它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全新的理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犹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许多困惑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变自主为自流;追求表面的热闹,强求教学手段现代化,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过于追求教学的情景,探究的泛化等现象。原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也曾指出:“多数学生厌烦体育课的现象并无多大改变。” 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困惑将直接导致了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机械化和浅层化,不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一个不喜欢体育学习的学生,必然会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消极逃避的行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完成,这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实践新课程,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选择、处理教学内容已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脱离主体需要的实际,缺乏生气和个性的教学内容,严重制约着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民间体育游戏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创造并广为流传的体育游戏项目,在实践中娱乐性强,学生易学喜玩。通过对本班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趣味性观察发现,有部分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欲望。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它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娱乐性、技艺性、健身性、教育性的特点且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一般直接取于自然,甚至是废旧物品)易于普及,学生家长也会指导,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利于体育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向外延伸。在民间体育游戏中不仅能锻炼学生身体,还能使之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竞争合作、学会创新。同时,学校在民间体育游戏开展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基础,如每

年全市举行“冬季三项”活动,我校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将流传在民间的体育游戏内容经过收集、整理、筛选成适合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教学内容之一,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使之成为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校本教材。从而更好的实践新课程,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理论依据:

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对民间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进行作了具体分析研究,在课题实践中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充实的依据。

1、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且善于模仿;喜欢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在感知事物时,无意性、情绪性很明显;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注意力容易分散,而思维则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具体表现为:接触新事物较敏感、有较高的兴趣,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此阶段将民间体育游戏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课堂,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民间体育游戏将进一步促使学生学会生活、交往、竞争和合作。

2、《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新课标“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使课程有利于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还明确提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增选或置换体育教学内容”。

三、研究目的:

1、验证经过收集、整理和创编的民间体育游戏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2、编写符合儿童特点,便于在学校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的民间体育游戏教案。

四、研究内容:

1、在搜集与整理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访问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等途径进行搜集。

在内容的选择上制定条件:必须具有民间性;即来源于民间和现有基本联系都能完成;层次性;活动内容有梯次,有变化;趣味性: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好玩有趣;安全性:有利于教学组织、课外活动不容易发生伤害事故。通过访问、查资料、等方式,搜集到了放风筝、捉迷藏、、跳绳、跳皮筋、踢毽子、滚铁环、打陀螺、爬竿、跳房子、抓子、徒手游戏、扔沙包、等各种各样的民间体育游戏,这些游戏在民间广泛流传,不仅小孩子爱玩,连一些大人也乐此不疲,深受群众欢迎。

2、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民间体育游戏直接运用于教学,成为教学的有益补充。这是直接补充教学内容。结合:把民间体育游戏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替代:以民间体育游戏材料替代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直接应用游戏进行教学。

拓展:引导学生学会游戏后,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游戏。不仅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又拓展了体育游戏的空间和时间。

3、在课题实践中,充分利用每周五固定的小组教研活动,组织全组教师开展民间体育游戏在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相继进行了课题研究方案商讨;对民间体育活动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准备民间体育游戏课例、图片、案例资料;民间体育活动教学探讨(教研课、互动评课、);教师们通过课题实践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2007.10——2008.1):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成立课题组;(2)拟定实验方案;(3)上报实验方案;(4)组织理论学习,准备开题。

2、实践探索阶段(2008.2――2009.12)

(1)学生对民间体育游戏项目情况进行调查;

(2)组织课题组成员多次讨论民间体育游戏项目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3)积累完善阶段(2010.1――2010.5)

(1)撰写结题报告;(2)推广改革实验成果。

如今,我们的研究实验已经进行到第二阶段,这段时间里,我们紧紧围绕《研究方案》做到计划落实,措施到位,富有成效。

1、立足实际,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工程,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高度的和谐一致,才能高效的实现教育。而课题实施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课题研究必须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意义。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及时召开了课题组全体人员会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学校教科室特地为课题的实施举行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动员会议,安排好校本课程的课时,提出设想,并就课题的材料的选择、研究课的实施、活动时间的安排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进行协商和统一。制定出了《民间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并就课题的研究目标、方法、主要内容等提出了实验构想,体现了课题研究源于问题、立足问题、解决问题的现实意义。

2、加强学习,有效推动课题研究。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和指南”,抓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要转变观念,则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因此学校领导协同课题组主要成员从不同网络中精心选择了有关民间体育游戏方面的文献资料,组织广大实验教师精心学习,指导课题实验的实施;同时课题组还组织实验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科研方法的理论集训,观看相关教学录像,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借鉴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大部分教师的科研水平有了提高,为课题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3、扎根课堂,落实课题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按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题研究活动。

(1)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课题组建立了周五课题研讨活动制度,每双周进行课题研究课的备课。每次集体备课由课题组长负责,确立中心发言人,围绕备课课题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课中如何对器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其他教师针对中心发言人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尤其是器材的开发与利用展开讨论、补充与修订,最后再由中心发言人结合集体研讨情况,重新整理教学设计。

(2)研讨课堂,寻找民间体育游戏的时机。

课堂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去寻找一些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课题组“一人一课”、“观摩课”、“同上一节课”等研讨活动。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课堂教学的研讨,实验教师积极撰写了多篇反思案例,保障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六、课题阶段成果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全体成员群策群力,同心同德,进行大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1、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显著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不少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投身教改实验,积极开发各类民间体育游戏,并写出一些关于此类的论文、总结、教学设计,均获得了同行们一致好评。

2、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加强,教师在课堂上改变了满堂灌的传统做法,而是着力于积极开发并启发学生对民间体育游戏的使用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参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本人及组员开设的公开课教学多次受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3、民间体育游戏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符合“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受学生喜爱,得到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的支持,达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增强体质的目的。本组教师通过课题实践提高了创造性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和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能力,从而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七、课题研究面临的困难

教育科研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程,一年多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感困难重重。

1、由于日常教学工作繁重,教师学习、进修“充电”的时间很少。没有足够时间学习,没有一定的理论积淀,要研究与试验是困难的。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个别教师的观念转变较慢,课堂教学方法较保守,在参与研究中自觉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还不够。

3、课题组教师材料积累意识淡薄,导致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材料有所遗失。

八、今后的打算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篇6

一、合理利用,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知识呢?这是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因为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和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积极投入到每节课的学习中。经常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显示的动画效果,很容易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进入对新课的学习。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一上课就用电脑显示一个聪明的机器人,然后讲制作这个机器人的故事,这样既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又活

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很自然地导入到新课中,同时配合多媒体画面中显示的机器人形状,让学生说说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从鲜明的图画中很快说出了各种图形,然后从机器人身上分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由此导入新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再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先用多媒体演示“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把3个桃子平均分给8个猴子,每个猴子得到这些桃子的3/8,小猴子们都不满意,猴王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10个猴子,每个猴子得到这些桃子的3/10,小猴子们都高兴地笑了,猴王也笑了。大家说谁笑得更聪明呢?从而导入新课《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两堂课都恰当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了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灵活运用,突破重难点。

处理好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为教学重难点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过程。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轻易地掌握。那么,如果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并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例如:度在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时,当学生认识了直角,学会了画直角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拓展题:经过个屏幕上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射线可以在屏幕上任意旋转),要求学生用鼠标拖动、旋转两条射线,利用电子直角三角板工具,能画出多少个直角(无数个)?学生可以在电脑上直接操作,也可以通过网络控制平台与教师直接交流,教师也可以在网上监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够

得到老师的辅导,因材施教也就落到了实处,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巧妙运用,优化教学结构。

外国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同时从听觉和视觉获得的知识可接受65%。在课堂上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每节课只能维持20分钟左右,其余为无意注意时间。我们优化课堂教学,就是要合理安排时间,优化教学结构,以取得最佳效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抽象、繁杂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条理化、增强形象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这种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展开的教学活动,其教学效率比传统教学手段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我们要较好地抓住两种注意力转化的契机,即在有意注意的最佳时间内讲授新知识,并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新知识。(3)充分发挥电教媒体所具有的图文并茂的功能,有效缩短教学新知识的时间,尽量让学生在有意注意时间里理解知识,这样就可以留出较多时间用于练习和巩固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思考由易到难,思维与注意易于集中,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四、充分利用,提高效率

在教学中要运用传统教育教学手段的同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会使我们的教学得心应手,同时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注意各种媒体的综合运用,深层次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其智能,促进思维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传递,因此成为提高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一点在练习环节中表现最为突出。例如:过去低年级进行口算训练,是老师逐个出现卡片,让学生看卡片再口算,这样老师在上课前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制作卡片,费事费劲。而且用出示口算卡片进行口算训练较费时,如口算50道题,至少也得10分钟,然而,如果采用录音听算,口算题目有现成的,训练50道题,快的三四分钟便可完成,大大地为课堂教学赢得时间,加大了练习力度,增大了教学容量,从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综合数学能力,提高学生计算速度想象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通过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广泛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而且可以改变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使我们的数学教育富有生机与活力。在“新颖,独特,轻松”的氛围中唤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更好的激发学习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创造信息化社会的文化环境,起着深远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开放思维,乐于创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21世纪的教育是全新的教育。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势不可挡,只有我们迎浪而上,不断探索、努力研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深入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篇7

一、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多媒体不是提高课堂教学的“灵丹妙药”,更不可能替代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教师教学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让课件展示代替思考、理解、讲解、分析,要在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保证多媒体与其他多种教学形式综合运用,让多媒体运用得适时、适当、适度,与其他课堂元素配合相得益彰,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不能取代传统手段

我们经常能看到,教师整节课都在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一节课下来黑板上没有一个字,板书也是最后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现。其实,板书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整理或艺术形式的再现,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具有逐步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保持同步。多媒体虽然具有动态的优势,但是,却不具备板书的直观、渐进的优势。因此,多媒体不能代替一些具有生命力的传统教学手段。

三、多媒体运用要注意播放速度

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让教师从繁重课堂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与教师的“清闲”相对的是学生课堂活动并没有减少,仍然要思考、理解、做笔记。教师操作多媒体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做笔记情况,防止操作过快学生来不及仔细思考、理解不透彻,甚至来不及做笔记,出现急于跟着教师的讲课思路走,对所学知识生吞活剥、来不及消化,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篇8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遗传素质、生活环境和后天营养的差异必然会造成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水平和智力的差异。因此,学生的体育基础存在着差异。体育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到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因人而异地进行教学,以致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最终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因此,体育教学必须改变教学现状,切实有效地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才有可能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海安县墩头中学2005级学生共240人,按自然分班的形式把1、2班确定为实验班,3、4班确定为对照班,由同一教师任教。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大量的报刊和与本题相关的体育理论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做必要的理论准备。

2.统计法:在高一选项前和高一学期结束前分别对学生体质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汇总、统计。

(三)研究过程

1.模块的选择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统计结果来确定所要开设的教学模块,实验班的每一模块都采用“运动处方”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我们在统计得出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选择了篮球、足球、羽毛球、田径、健美减肥等模块作为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对每项人数加以控制,力求平均。

2. “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运动处方”完整概念可概括为:“对从事体育锻炼的健康人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及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在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运动处方要注重个性化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千差万别,不可能预先准备好适应各种情况的运动处方。所以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个别对待。

(2)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学习兴趣是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与学习目的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在做事往往从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目的出发。所以教师在注重教学方法选择的同时应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优化,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兴趣。

(3)运动处方要修订调整

处方确定后,在各组小组长的带领下按处方的要求进行练习,教师轮流辅导。由于每个人在按照运动处方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其身体或客观条件经常发生变化。今天制定的运动处方明天就不一定完全适合,因此,初定的处方在实行过程中要进行一次或多次的微调,我们通常是经过16~18节课后,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不同运动处方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确保各类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取得成功或进步,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4)运动处方的实施要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由于人体各种系统功能的改善与提高都有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有量的积累,然后产生质变。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在超量已消逝后再运动,就起不到积累的作用。因此,运动处方的实施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每周有2~3次的锻炼机会,从而保证实施的效果,强化学生的成就感。

三、研究结果

通过一年的实验教学,实验班在以“学生主体论、目标统领教材、终身体育”为主要理论依据,在学生自主选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学内容以“运动处方”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了锻炼身体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1.通过实验统计得出:实验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由29.2%提高到50%,而对照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由26.7%只提高到37.5%,增幅明显小于实验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实验班男生50m成绩提高了0.96秒左右、女生提高了0.6秒左右,而对照班男生50m成绩提高了0.22秒左右、女生提高了0.3秒左右;实验班男生1000m成绩提高了28.4秒左右、女生800m成绩提高了13秒左右,而对照班男生1000m只提高了2.8秒左右、女生800m只提高了4.6秒左右;实验班男、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提高了0.2m左右、0.16m左右;而对照班男、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提高了0.05m左右、0.04m左右,实验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要好于对照班。

2.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教学组织能力对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与学生的发展成正相关。

3.运动处方式的教学,既满足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又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融洽了师生的感情。

四、建议

在组织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助手的作用,注重学生课堂常规和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其次在运动处方式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检测的要求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目标,以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要让每个学生有成功和快乐的情感体验。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篇9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评价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我们广泛认可,特别是评价中的激励性语言对于维护并促进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激励性语言的使用过程需要注意技巧,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表扬泛滥。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就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探究一二。

一、激励性语言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于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赞许的手势、一个喜欢的眼神,都会让孩子长久沉浸在快乐和喜悦的情绪体验中,怀着愉悦的心情去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评价学生时要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一)享受乐趣,实现快乐学习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享受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这样,学生才会把学习当作一件心怡的礼物来接受,从而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

(二)提升动力,实现有效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认知没有终点,更多的是新的起点。

激励性语言可以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尤其对于一些努力了、用功了而短期内成绩并没有大幅度上升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教师的鼓励与肯定。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客观而全面地看待自己,还可以让学生看到希望,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增强自己的信心,提升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重视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不断地为学生“打气”,从而使每一次评价都成为学生认知活动的一个新起点与支撑点,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今后的探究中来,为实现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激励性语言存在的问题

(一)言不由衷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可是真正操作起来却让一部分教师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有时教师的表扬性言语并不能由衷而发,欠缺一些真实性,情感缺乏诚恳。在实际评价中,我发现许多教师为了评价而评价,为了赏识而赏识,不管学生表现如何、做得怎么样,都是清一色的“你做得很好”“你真是太棒了”,而并非发自教师的内心,这就使得评价流于形式,时间长了,学生也听腻了。

(二)语言笼统

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使用“对”“好”“不错”等笼统性的表扬语言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但是具体“好在哪里”“怎么个好法”“为什么不错”却从来不说。这样的语言过于笼统,缺乏真实感与真切感,并不能够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容易使学生迷失前进与努力的方向。

(三)千篇 一律

教师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激励性性语言评价行为,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千篇 一律、枯燥无味的激励性语言评价行为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却并没完全理解激励教育的真正内涵,往往使用浮于表面的敷衍性的话语来评价学生,评价内容、方法单一,没有新意,以致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如何正确地使用激励性语言

(一)表扬过程要因人而异

新课程改革倡导要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同样这也适用于课堂教学评价。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激励性语言时也要因人而异,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和激励方法,以避免学生对于教师激励性语言的倦怠。这样的评价更具个性特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学生容易接受。而为了达到因人而异地评价学生,我们就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真正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具体来说,了解学生的途径有很多,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做起。一是多方面了解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测试、与学生谈话、与其他科任教师交流、与家长沟通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学习与生活等,力求做到对学生全面而客观的了解。二是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教师可详细记录下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如发言情况、认知基础、薄弱环节等,这样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才能真正做到因人而异。

(二)教师自身要练好基本功

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即时、即地性,要求生动、活泼、形象、丰富,这源于教师平时正确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教学功底和良好的教学素养。教师的语言风格、个人魅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平时练好基本功,多学习、多看书、多实践,重视日常教学中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此外,还要加强交流与讨论,可定期与本校教师开展交谈会,或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与校外优师、名师交流心得与体会等,这样更能促进教师自身基本功的提高与强化。

(三)形成科学的学生评价观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篇10

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课堂模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从先前的电教技术到现在的投影机,课堂中总会不断出现科技变迁的身影。我们的教师也在与时俱进,在遵循学生个体发展规律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原则下,大胆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方式,改革教学模式。IPAD教学便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借助风靡全球的高新科技成果IPAD,将传统文本知识转化为更为形象、生动的绘本知识,将固定死板的课本知识转化为方便宜动手操作的IPAD页面,将传统的课堂阵地从黑板转移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这种课堂既容易引导学生认识高科技成果带来的好处,从小树立其重视科技的思维,更重要的是IPAD可以将传统的课堂生动化和灵活化,学生人人都是课堂的参与者,人人都是课堂的构建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深圳市南山区南油小学自2012年开设IPAD实验班以来,学生和家长反映良好,在课程改革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IPAD实验组的老师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潜心摸索和研究,在低段绘本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成果,遂成以案例形式供大家探讨。

绘本是指以手绘图画来讲故事的儿童读物。绘本以画为主,字少而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很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内涵,图与画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表达绘本的整体意境,能带给孩子美好的熏陶和教育。给孩子多读经典绘本,使他们多识字,多读书,以增强他们的语文读解能力、提高读书能力、丰富知识、获得情操教育。

在低段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致力于追求还孩子一个充满童趣的课堂,教学工具的更新,为打造趣味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以绘本《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为例,与大家分享IPAD课堂的乐趣。案例中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获取知识的快乐性、动手动脑的积极性,这是传统纸张课堂模式所不能实现的,同时也能看到IPAD课堂在实现这一目标上拥有的极大优势。

二、案例描述

《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这本有趣的绘本,三十多年来一直是美国广受欢迎的畅销书。它首先将各种动物穿上人类的衣服,孩子们看完之后不仅觉得趣味非凡而且拉近了与学生认知水平及生活之间的距离。最后,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动手来实现动物穿衣的完美化,进而告诉孩子为什么动物天生的衣服最完美——因为那正是动物自己的衣服。它以绘本独有的形式,有趣的图片与幽默的文字搭配,令人捧腹不禁,且其中融合了动物的特性,给孩子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在绘本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校学情的绘本教学模式:听-读-说-绘-写。

听:听老师读文,看图发挥想象。

读:我把绘本顺序进行了一些调整,在引读过程中分出了两条线索:前半部分让孩子读文字想象画面,体会图画的趣味。

说:绘本的后半部分让孩子先看图画,自编文字练习说话,并体会绘本的语言趣味。读完绘本以后,让孩子发挥想象力拓展说话。

绘:用IPAD进行绘画创作。

写:用IPAD给自编绘本配上文字,完成绘本创作。

三、案例实录

教师指引学生观察第一幅绘本图片——骆驼 师:大家看,又来了什么动物?(出示文字)生:骆驼。生读:因为,一头骆驼总是在不该打扮的地方乱打扮。

师:骆驼在哪里乱打扮了呢?

生:骆驼背上有两个像小山一样的东西,戴上帽子就像是有三个头。(生笑)

师:你看得真仔细,那是骆驼的驼峰,谁知道驼峰有什么作用?

生:驼峰能存水分和脂肪,让骆驼不会饿死。师:你知道得真多?是看书得来的吗?看书的好处真多。

用手指划出第二张绘本图片——长颈鹿,并让学生阅读文字部分。

师:看,长颈鹿也来了,长颈鹿穿戴整齐是什么样子?

生:长颈鹿脖子上戴了很多领带,一定很难受。生:我挺喜欢的,我爸爸上班也戴领带。生:我觉得不好看,它把袖子戴到脚上了。生:像表演杂技的小丑。

师:大家看,袋鼠穿上衣服有必要吗? 生:袋鼠有自己的口袋,没必要。生:小袋鼠都出不来了。„„

师:蛇能穿衣服吗?为什么

生:蛇不能穿衣服,因为蛇太细,穿不上衣服,一爬衣服就会掉。

生:我给它提个建议,它可以把头和尾都插进两条裤管里,不过那样它就看不见路了。

师:你们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话吗?“因为,一条蛇_______,________。”

生:因为,一条蛇穿上裤子,一爬,裤子就会掉下来。

生:因为,一条蛇穿上裤子,它就会把人咬死。它讨厌人们给它穿衣服。

师:很有创意,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生读文。

师:原来这个绘本不仅图片有趣,文字也写得很有趣,我期待大家说出比作者更有趣的语言。

老鼠

师:这是什么动物? 生:老鼠。

师:这只可爱的老鼠应不应该穿衣服呢? 生:帽子把老鼠的脸都遮住了,看不见了。生:如果猫来了,老鼠就跑不了了。

生:因为,一只老鼠戴上帽子,它就被困住了,走不了了。

生齐读文。

(学生热烈讨论并纷纷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观点,场面好不热烈)

母鸡

师:母鸡呢?

生:因为,一只鸡母鸡穿上衣服,蛋都下到裤子里去了。

„„

师:其他动物穿衣戴帽会怎样呢? 生:大象穿上衣服都变成油壶了。生:鲸鱼穿上衣服就游不动了。生:小鸟穿上衣服就飞不起来了。

师:画板世界里有很多小动物,你现在画一画,给动物穿上衣服,并配上文字说明。用上“因为____“这个相同的句式来说明原因。

生开始给动物穿衣服,并配文字;师提醒孩子注意iPad姿势。

展示交流

生:如果一只犀牛穿上衣服,进了丛林就很容易掉 生:如果猪穿上衣服会很丑。

生:如果猎豹穿上衣服,就跑不快了。生:如果鲸鱼穿上衣服,就无法游泳了。生:如果恐龙穿上衣服就跑不快了

在这个绘本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IPAD课堂所带来的新变化:首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得到了解放。IPAD教学将已经下载好的绘本内容,以更加形象更吸引人的形式直接传递到学生的面前,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告别了以往教师不断重复,反复灌输的生活。其次,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主体,每位学生都在动手或翻阅绘本内容、或进行新的改编、或写字造句,而这一切只用手指轻轻一点即可。课堂上“肆无忌惮”的发言,似乎更在告诉每位老师:我们想要这样的课堂,因为我们本来就话多。最后,本案例通过让孩子们感知将动物人为穿衣后与平常效果的差别,深刻理解绘本的主题思想。动手修改或添加动物的衣服,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课堂模仿造句和写作则很好地完成了传统文本课堂的教学任务。

四、案例反思

小学语文绘本教学只是IPAD教学模式中的一个分支,在美国,从幼儿园到大学每个阶段都有学校运用IPAD进行教学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其多媒体功能讲授卡夫卡文学;通过jeopardy智力游戏进行历史教学以及用动画片一步步来演算复杂的数学问题。但是在我国,IPAD教学还是一个全新的模式,只有一些一线城市的小学,IPAD才真正走入课堂。这种局面的改观,不仅需要教师团队不断探索创新教学经验,也需要更多的人改变教育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透过本案例我们发现,新的课堂模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也是适应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助力器。通过IPAD绘本教学案例来认知整个IPAD教学模式,提出有益的探索及存在的问题,也是本文的应有之义。

(一)改变格局,关注主体学情

IPAD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讲台或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格局,老师手中的IPAD变成了一块移动黑板,可以让我行走于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中,我时而轻轻走到孩子身边,摸摸他们的小脑袋,提醒他们的坐姿,时而俯下身子跟孩子一起朗读。这种自由式课堂拉近了与孩子间的距离,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鼓励的表情,都让课堂气氛变得自然而活泼,我像一个讲故事的大姐姐,学生们都愿意倾听和交流,大胆地发散思维,踊跃表达。

课堂格局的改变真正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才是学习的小主人,于是他们的参与十分积极,毫不费劲地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内容上来。

(二)更新界面,吸引有意注意

小学的课堂教育,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上课注意力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孩子很容易上课走神,而iPad漂亮的界面、良好的互动性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了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无论走在教室哪个角落,只要手指轻轻一触,大屏幕就会出现精彩的变化,此时的老师就像一个会魔术的魔法师,尤为让学生感到神奇。在有悬念的灯片启发下,学生不停猜测下一个出现的动物,想象这个动物穿上衣服的模样,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绘本,又期待着绘本精彩的描写,兴趣迭生。

(三)创新工具,提高绘写效率

近几年,新教育一直致力于研究在小学低段实施“读写绘”结合的绘本教学模式,广受好评。它顺应了儿童“形象化”、“视图化”的感知方式,最大限度发挥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而IPAD进入课堂使“绘写”更加便捷,更有时效。IPAD中丰富的画板资源给学生的绘画创作带来了便利,资源包里有上百种动物,孩子们可以选择不同颜色和型号的画笔,直接给动物画上衣服。当他们看到自己笔下的小青蛙戴上了一顶硕大的草帽、大黑豹穿上了束缚手脚的毛衣毛裤、粉红猪穿上连衣裙戴上项链,他们自己都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迫不及待地用PAGES软件为图片配上有趣的文字。

(四)展示、评价改进

IPAD教学在互动展示交流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有优势的平台。传统的课堂展示需要老师指名,学生需走到讲台前,由老师协助将其作品投影到背投上。而IPAD课堂中,学生只需在座位上轻轻一触屏,自己的作品就会在几秒钟内投影到大屏幕上,供全班同学分享。这不仅节省了时间,更实现了学生手中“人人一块小黑板”的教学理想,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争先恐后地要求进行展示和参与讨论,真正成了学习的小主人。IPAD还可用于组织教学,效果非常理想。在我的课堂中,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只要我将IPAD相机对准一名优秀的孩子,榜样的示范作用立刻显现,孩子们自觉地学习,自觉地追求进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使得课堂自然而有序。

五、结语

上一篇:电影《甲午大海战》经典台词下一篇:青海招教考试小学英语说课(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