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一些误区(已用)

2024-10-29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一些误区(已用)(精选7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一些误区(已用) 篇1

浅谈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已用过)

参与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的新型模式,它是以学生分组活动为主,通过学习者积极地参与、探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舞台,把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新课堂标准全面推进的今天,许多学校、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都积极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方法。但是由于缺少相关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以下一些误区。

(一)创设情境与本节课的内容毫不相关

在这两个学期的听课中,我还发现了有些老师不管世上什么内容的数学课,都要加一个情境,也不管创设的情境是否恰当,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不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一味追求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活跃的课堂氛围,很牵强的创设情境。比如:一位教师给一年级上《认识时分》一课时,上课伊始,老师问学生“你们班谁跑的最快?”学生便七嘴八舌回答,某某跑得最快。老师又问:“你们班谁走的最好?”学生又七嘴八舌回答谁走得最好,于是教师就请了两位学生到前面表演走路,然后问谁走的路程多?用的时间一样吗?为什么?学生举手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还用课件出示了《龟兔赛跑》的场面。我们试想一下,在学生还没有开始观察钟面,出示这样的情境有何意义,表面看起来老师创设的情境很热闹,很贴近生活,但这样的情景不但不能起到为教学服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的动机,反而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这节课教师排除那些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无关的曲折的内容,采取开门见山,直接呈现问题的形式,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形式主义的小组合作学习

部分教师认为:将课堂往一块摆一摆,学生围坐四周,而教师则仍然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我个人认为,如果教师误认为“摆桌子,围坐一起”就是参与式教学,而不去挖掘和利用这种课堂形式的潜力,这样不但对教学丝毫没有积极作用,还会带来诸多负面的作用。比如,有些老师把参与式教学搞成了形式主义,为参与而参与,却把教学任务的完成淡化了,甚至遗漏了。通过听公开课,我发现参与式教学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实施参与式教学的课堂上,更多的表现为形式的模仿。

(三)课堂设置小组活动太多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参与式教学的“以小组讨论交流活动为主,平等参与”的理念,一节课中,学生的小组讨论活动急剧增加,不管上什么内容动不动就小组讨论。我曾经听过一堂数学课,那堂课中,光小组讨论就有7次,每教一个知识点,老师就一声令下:“现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的话音刚落,每个学生马上就开始发言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可小组内谁也没有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这样看起来课堂气氛是很活跃而热闹,而学生根本没有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小组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能有效地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但是,从数学知识的特点来看,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合小组学习,也不是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小组合作,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四)注重强势,忽视弱势

我们学校开展参与式课堂教学已经接近一年了,这两个学期末,我也听了不少关于参与是教学的课,就目前见到的参与式教学表象来看,往往是学习基础好、思维敏捷、胆量大的学生占主流地位,这些学生大多是学习小组的发言人或学习小组长,成了专门的发言人,说的更多是自己的见解,而那些天生胆小、反应迟钝、不爱发言的学生往往被上述学生所替代,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也是一带而过,所以,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也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我曾去听过四年级的一堂数学课,有一个女孩子非常大胆,回答的声音也非常的响亮、清楚,那一节课老师的提问,还有上台展示汇报,老师就点到了她六次。我观察到个别胆小的同学刚开始还把手举得低低的想回答问题,后来也不举手了。

总之,要解决上述的问题,不单是教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走出师生参与式教学盲点,创造师生共同进步的新境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一些误区(已用) 篇2

1. 为了体现新理念而创设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 情境教学以其独特的激趣、建模等价值让原来严谨、抽象的数学课堂发生了积极而又丰富的变化。创设情境教学已引起诸多一线教师的青睐并广泛利用, 然而, 创设情境教学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实施当中, 一些教师的情境创设只是为了能体现这一理念而创设情境, 未能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来创设情境, 甚至有的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与本课时要学习的内容毫不相关, 相去甚远。这样的情境创设尤如“隔靴搔痒”, 失去了情境教学的真实目标。

某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时, 教师在上课伊始, 让学生猜一猜教师写在纸上的日期是什么节日, 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节日以及这些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热情高涨地猜。上课时间已过了六七分钟, 有的学生还在兴致勃勃地说出他所知道的一些节日的具体日期, 但由于时间关系, 教师强行停止了学生的思考和举例, 将下一个教学环节 (本课教学的内容) 引入到课堂中来。听到这儿, 我心生疑问: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这样的情境创设, 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气氛非常热烈, 可课的性质似乎发生了改变。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对于“年、月、日”这些知识也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课的内容。例如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年、哪月、哪日,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提出疑问:为什么没有同学出生在13月?从此引出一年有多少个月这个内容, 再从学生的具体生日日期引出大月、小月的规律及每月天数等知识。这样, 学生就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有效地捕捉数学信息, 初步感知“年月日”的生活现象, 为接下来要学习的《平年闰年》作好必要的准备。这样的设计,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又体现了教学环节之间的紧扣性。

2. 教学素材与现实生活不吻合

如今的数学课“生活味”渐渐浓了起来, 越来越重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然而有的教师却是为了让自己的课堂凸显课程标准理念而将相互不吻合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强扭在一起。

例如, 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下册《比例尺的应用》一课, 刚上课时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从明伦镇到金城江的实际距离是100千米, 在地图上的距离是8厘米, 请求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此题练习的设计, 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以致用”在这节课中得以很好的体现。在课的末尾处, 教师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一幅比例尺为的地图上, 明伦镇到金城江的图上距离大约是8厘米, 明伦镇到金城江的实际距离是多少?”此题的设计非常好, 首尾呼应, 可见授课教师在备课方面是花了功夫的, 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让生活素材成为课堂教学的载体。然而, 当学生计算得出明伦镇到金城江的实际距离为68千米时, 这个数据却令人费解。因为这个数据和开课时练习题的数据不吻合, 前面的练习给出的数据是明伦镇到金城江的实际距离是100千米, 课尾的练习得出的数据却是68千米。这样的素材, 让学生感到疑惑, 到底明伦镇到金城江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数学课堂需要必要的“生活味”, 但是“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必须符合实际, 不能脱离现实而随意编造数据。数学课堂生活化, 应是让“数学味”和“生活味”在更高层次上整合。

3. 形式主义的小组合作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我们在一些数学课堂上常常见到如下的镜头。

几张桌子拼凑在一起, 学生坐成“U”字形或围成一圈, 小组内有大半的学生身体朝着左或右, 头却要转过去朝着黑板看, 还有的是背着黑板而坐, 只能耳闻教师的声音, 却不能看到教师的表情, 一堂课下来腰酸背痛脖子累。

“现在开始合作!”当教师的这声号令一出, 学生马上动了起来, 有的小组所有学生都在做同样的事情, 有些学生连合作干什么都没有明白, 就在稀里糊涂中度过了合作的时间。然后又在教师的一声“停止”声中恢复原状。

“现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的话音刚落, 每个学生马上就开始发言了, 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 教室里很是热闹, 可小组内谁也没有听清同伴的发言, 有的甚至连自己说了什么都不清楚。当教师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时, 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 成了专门的发言人, 说的更多是自己的见解, 其他的学生则成了旁观者。

小组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能有效地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但是, 从数学知识的特点来看, 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合小组学习, 也不是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小组合作, 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因此, 合作与交流首先应该是作为一种意识来激发, 其次是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在数学课堂进程中适合采用小组学习的时机一般有个体操作条件不充分需要帮忙时, 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 形成不同意见需要交换看法时, 学生争着发言教师不能满足其表现欲时, 等等。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一些误区(已用) 篇3

关键词:冬季汽车养护;教学实例;行车技巧

基金项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职教集团高职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3020014。

一、车身养护

(一)车辆清洗。在冬季里清洗车辆要用温水,不能用冷水直接冲洗。尤其是发动机升温后,冷水清洗会急速降温,造成引擎盖表面油漆皴裂。冲洗后应及时打开车门擦干水迹,防止门缝处留水结冰,冻住车门,车窗被冻住时不要强行大力开关。另外,在冬季里时常会下雪,雪后车面清洗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雪水中带有酸性、腐蚀性物质避免车漆受损,过早出现锈迹,所以要及时清理。

(二)车辆打蜡、镀膜。入冬前,最好给爱车身上加一层保护膜。含特氟隆高分子聚合物的车漆镀膜或镜面釉等,均能抵御酸雨雾的侵蚀,同时车身也不易沾水,所以结冰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二、车底养护

冬天,汽车底盘总是直接和雪水打交道,很容易生锈。飞驰的轮胎会把泥水甩到汽车底盘上。雨过天晴后,汽车的底盘便开始生锈。所以,在入冬前最好花点时间,给底盘做个防锈护理。

三、轮胎养护

橡胶在冬季会变硬而且相对较脆,轮胎的摩擦系数会降低也较易漏气、扎胎。所以轮胎气压不可太高,但是更不可过低。冬季要经常清理胎纹内夹杂物,尽量避免使用补过一次以上的轮胎,更换掉磨损较大和不同品牌不同花纹的轮胎。

四、油品养护

(一)更换机油。冬天气温低,夏季用机油黏度变稠,曲轴循环阻力变大,机油流动性差,造成活塞和缸套磨损加大导致汽车冷启动困难,严重的会造成烧瓦抱轴等事故。因此,要改用标号低流动性好的冬季机油。

(二)检查更换防冻液。冬季气温骤降,若车辆不及时检查更换防冻液,气温低于防冻液的冰点就会使水结冰而膨胀,从而导致水箱冻裂,使发动机不能运转。

(三)电器养护。冬季天气寒冷,蓄电池也最怕低温,低温环境下蓄电池电容量比常温时的电容量低得多。因此在寒冷季节来临之前,应补充蓄电池的电解液,调节好电解液的比重。同时清洁蓄电池的接线柱,并涂上专用油脂加以保护,保证启动可靠,延长蓄电池寿命。

由于近年来油价的节节走高,也有越来越多的车主陷入了油耗焦虑症。网上流传着一些“老司机支招”的省油技巧,使得一些新车主误入了省油歧途,最后导致油耗不降反增,更有甚者,让有些车主误认为这是车辆出了故障。下面和大家谈一下汽车使用养护中节油技巧的误区。

误区一:冬天原地热车时间过长。现在天气越来越冷,有的车主认为:冬天气温低,机油的流动性会相对较差,开车前要热车时间长一些,这样反倒可以省油。其实这种做法是大错特错的。长时间原地热车,相当耗油,而且会让引擎缩短命。误区二:等红灯或堵车时要熄火。一些“老司机”会支招一些车主们,在遇到红灯或稍微出现堵车的情况时会将车辆熄火,可以达到省油的效果。大家都知道车子熄火不工作肯定能省油,但却存在另一个问题:发动机每次启动瞬间的油耗都很大,通常会高出正常工作状态20%左右。因此短时间内熄火又启动是省油还是耗油就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在熄火前一定要考虑停留时间,如果停车时间大于2分钟可以熄火,如果停车时间比较短,完全没必要熄火。误区三:下坡时空挡滑行比较省油。还有一些“老司机”给车主们支妙招,手动挡的汽车在下坡路面或者减速滑行的情况下将挡位推至挂空挡,使车辆自由滑行可以省油。这使得很多手动挡的司机朋友经常做的空挡滑行来省油。但其实并不然,挂空挡行驶不仅违反交通禁令,而且对电喷发动机车辆反而更加费油,目前大多数电喷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具有减速减油或断油的功能,这类车子高速带挡滑行就可以依靠其自身的设计,达到省油的效果。如果车主反其道而行之,换空挡使滑行,那么这一设计就起不原有的作用,反而使称量更加费油。其实空挡滑行省油的理念是由多年前发动机电喷技术没有被广泛应用的时候,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这种理念早已不适合当今的车辆。

以上内容仅仅提到了汽车保养中的部分误区,以及进行汽车保养中合理的方法,这部分内容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需要我们在平时中自己注意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养我们的爱车

参考文献:

[1] 关文达.汽车构造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07

[2] 白雪.汽车冬季维护保养九法[J].道路交通管理,2006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策略 篇4

一、培养兴趣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中产生,而是从人们对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想要学的愿望,就会产生一种积极情绪。学生从上小学就开始写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可能为数甚多,故写作时素材缺乏。为了应付,只能胡编乱抄,写作内容虚假、空洞、乏味。“要以知识的本身吸引学生学习。”只有当知识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诱惑力时,学生才乐意去学。因此,我一方面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读半个小时的课外书,另一方面养成摘抄好词、佳句,一周写上一两则日记的好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将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即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写作特点等,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态度为主动地学习吸收,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以促进写作。

首先,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审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学会了解题目,并从中学习审题的方法。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等,学习作者写作的技巧。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段落关系以及开头、结尾的写法等,从中学习表达的技巧。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学生对阅读课熟读精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而不断地提高作文能力。

三、说练结合

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很多新鲜事,我们要留心观察,善于做笔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农村的优势,挖掘作文源泉。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在训练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所见、所做、所感,如四季的景色、饲养的家禽、田间的庄稼、使用的农具、自然中的鸟兽鱼虫、来往的亲戚朋友……身边的人、事、景、物无处不有,关键是要善于留心观察。其次练说真话,练写真情实感。如,我要求学生以自己最近所做的一件好事为内容写一篇文章。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去苏州买书,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了一位老奶奶要去亲戚家。他不但把座位让给了那位老人,还把老人一直送到她要去的亲戚家,结果自己没有去新华书店买书。这虽是一件值得表扬的好事,但似乎不大真实。经过一番了解,我才知道这个学生确实在公共汽车上给一位老人让座,但没有送老人去亲戚家。像这样编造部分情节的现象应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如不防微杜渐,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我们要向学生讲清写假话的危害,让学生知道写假话就是说谎,是坏习惯,应该逐渐养成写真述实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拓展题材,在生活、回忆中找真。例如:让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给他们出这样一系列题目:《这件事教育了我》《我们班里的新事多》《今天我真高兴》《我真后悔》《我成功了》《一次,我哭了》等等,由学生任选其一,也可以在不改变写作要求的前提下自拟题目。再是半命题,就是题目写出一半,另一半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补充完整,并写出文章。再比如,以《我的××》、《一个……的人》等题目,让学生写一篇记人的记叙文,要求通过二、三件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这样的命题拓宽了学生的选材范围,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胡编乱造了。其次还可以是教师提出要求,由学生自由命题。这样能使学生的选材范围更加宽广,也极容易写出他们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第三,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细细品味,体验真情实感。学生一旦有机会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他们就能尽情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真话,再让学生动笔就不会空话谎话了。再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练想象作文。在教学想象作文时,要教育学生敢想,并鼓励他们多想,打开遐想的空间。例如:在观察某一事物时,就可以随意地想一想它的过去和未来,或想一些跟它有联系的事物。多让学生写想象作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由的天性。我曾经在教学中有目的地给学生出一些具有创造性的题目,如《假如我会克隆》《二十年后的我》……同学们写得可好了。

四、反复修改

俗话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而很多的学生上作文课时只愿写不愿改。修改作文不是漫无目的,头发胡子一把抓。每一次文章写完后,我都让学生自改,这有利于让他自己发现一些写错的字、词、句。自改后再让学生之间互改,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已经有了一个定向思维,形成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学之间互改可就是会横挑鼻子竖挑眼了。最后是师评,教师在指导修改时,原则上不作大而全的批改和包办代替,比较尊重学生的原意。这样做,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修改意识和兴趣,指导学生在作文上运用一定的技巧使文章的立意更新颖,中心更突出。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策略 篇5

【关键词】情感性 良好兴趣 阅读技能

正文:小学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丰厚的阅读资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和能力都很重要,因此让学生从文章中获得信息、获得美得体验是语文的教学关键,我认为提高学生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置身临其境的意境,培养阅读兴趣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如果仅局限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首先应该着眼于“课内”,放眼于“课外”,引领学生低头捡“芝麻”的同时,去发现“芝麻”旁边的“瓜藤”,好顺藤摸瓜,抓起那更吸引人的“大西瓜”,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其次培养学生在阅读时的意境,让他们感觉仿佛亲身而至,创造一种让人向往的意境,从而发现文章的美好,发现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两

千年前的孔子也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不如乐之者。 ”兴趣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它能推动学生从课外有益读物中去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下面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几个小方法:1.定向选择读物。

根据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书来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那学生的阅读取向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推荐阅读读物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同时也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

2.营造读书氛围。

如果一个班集体读书氛围特别浓烈, 那么每个学生也会受这种环境影响,形成良好的习惯。再者为了体现图书的“互换互利”的原则,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动员全班学生开展“创建班级图书超市”活动,将自家的个人图书暂存于班级之中。推荐读书习惯好的学生为图书管理员,建立班级图书名录。

3.多开展关于阅读的课外活动。

例如班级之间可以开展一些关于阅读的比赛,获胜者可以为班级体争得荣誉。

4.引起好奇心,让其主想阅读。

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具有范围小、程度浅、深度低等特点,使小学生更易产生对周围自己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为好问、好动。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好奇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习惯的培养。

二、抓好语段教学,掌握阅读方技巧

有了扎实的基本,就好比有了精致的零部件,我们就要学会运用,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有了“米”没有巧妇是不行的。那么,语段教学正好就是我们阅读的起点。可学生对语段分析的恐惧要远远大于作文,因为作文要是写上几句字数还可以,不离题多少是有点分数的,可语段就不同了,特别是课外语段有些学生是无从下手。试想短短的一个语段都无从下手,更何况一篇文章了,所以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还得从语段教学入手。首先语段在内容表达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段内的各句是一层一层组合起来的,往往是大层次内包含小层次。句子组合的层次性体现了内容的先后、主次、正反等逻辑关系,反映了作者思维过程中最基本的思维程序。重点语段不仅因其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而且因它包含着文字、词汇、句子、标点、修辞、逻辑的知识,还涉及到中心、选材、层次、表达等方面的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扣住精彩语段中的综合性知识点,把字、词、句、篇的教学同语段分析结合起来,就能给学生以具体、深刻的印象,并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能在阅读教学中,找到重点语段这个落脚点,做到少而精,以段浓缩字、词、句,折射篇章,就可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其次带着问题去阅读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的提问、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不是积累而是灌输。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中的一些重点语段,选择了让学生来提出问题再教学的方法,哪怎么具体实施呢?让学生自己先朗读,并思考几分钟,把同学们觉得这段问题的重点写在一张纸上,由班长统一把纸条收上来,汇总一下同学们都觉得应该重点阅读的段落和重点,然后让一个同学把重点段落再大声朗读一遍,最后再分析要解决的问题。

三、单元整体教学方法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集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 中小学视频课程和学习资料大全视频课程 学习资料 公开课 找老师 逛论坛 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具体做法研究教材单元编排特点,对有关体现单元主题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整体把握目标,整合教材。将理论学习与现状分析结合,进行总结提炼,按照预设策略反复进行课堂实验。以后每到学完一个单元就带学生回顾这个单元所有文章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四、给学生充分时间去阅读

只有学生去实践了,反复练习了才可能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阅读教学首先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大量阅读,当学生大量阅读了才会有质疑和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首先要注意阅读的形式,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默读、分角色朗读、齐读,已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分角色朗读不求统一,只要学生能认真投入。其次要注重阅读的层次,根据不同的年级,侧重点不同。低年级学生以朗读训练为主,中年级慢慢过渡到轻声阅读,高年级则重视有感情朗读和默读能力,还有在阅读时根据教材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例如诗歌、散文就要着重有感情的朗读,童话小说就要轻声默读。另外老师应该与学生家里经常沟通,家里也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场所,可以跟家长商量,让家长根据学生的兴趣买一些课外读物,每天在特定的时间来阅读通话或者小说,以培养学生自觉性的阅读。结束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良好的阅读方法与习惯是每个老师的职责和义务,希望通过这几种方法更好的指导小学生的阅读教育问题, 改变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达到更好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殷淑平.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成功(教育)》2008年12期

[2]蒲军;;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一些误区(已用) 篇6

【关键词】写作;情感写作;资源;自主写作

语文教学难在作文。难在何处?据观察,对于老师来说,作文教学是费时费力,而效果却不尽人意,这令不少语文教师深感头痛。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写,或者有写无章,或者有文无采,不少学生畏惧作文课,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自主写作要求。特别是刚开始学写作的小学生。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处下手。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作文水平。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自己起步作文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写作情感

无数的事实证明: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良好关系,有利于学生自主并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这也正是课堂教学“人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在习作课上,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如笔者指导写《一次有趣的游戏》之前,问学生:“大家爱玩游戏吗?”学生一听有游戏玩,乐得欢呼起来:“爱玩!爱玩!”“那好,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贴鼻子。”接着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丑的脸,让学生排好队按顺序把眼睛蒙上,一个接一个到黑板上去贴鼻子。看得出来,学生一个个玩得很投入、很开心。游戏结束后,笔者叫大家拿出笔来把你刚才看勐的、自己亲身体验到的写下来。学生们有了亲身感受,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很快就写好了作文,并且个个写得生动具体。把习作教学活动变成一场妙趣横生的游戏,变成一项奇象叠出的实验,变成一次促膝倾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写作情感,调动写作积极性,让他们觉得写作文不是让人讨厌的事。

二、联系生活、挖掘写作资源

“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是困扰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问题,起步阶段更是如此。这与教师在取材方面限制太多有关,我们总是告诫学生,什么是值得写的,什么是不值得写的,到头来,学生反而缩手缩脚,无从下笔。其实,捅破蒙在“作文”之上的一层纸,就会发现作文就是生活,有生活就有可写的素材,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没有不可写进作文的。分享假期浏览的经历,讲述自己的社会见闻,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电视节目,畅谈自己的理想,倾吐自己的快乐和烦恼……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写下来就是作文!每一次的习作教学活动,根据习作的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取材,如写有关于秋天风景的习作,可以让学生把上学路上的田野、小路、菜园写进作文;也可以写校园、草地、山坡……还可以在写作之前带领学生去草地上,山坡上,树林里观赏那里的风景。

再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的学生看了田野里农民伯伯堆的草垛,能把它写成有的像宝塔,有的像元宝……这样的好句子,写得形象、生动:跟他仔细观察是分不开的。为了让学生的习作能更好的取材于生活,笔者让学生坚持写“随记”,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或者所见所闻写成“随记”。等到要写作文时,可以把平时写的内容再加工,就是一篇好作文了。生活就像万花筒,多姿多彩,学生如能把这五彩的生活写下来。那么,他们的作文内容也就五彩缤纷了。

三、放手写作、突出写作自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

作文时空多些弹性:一是从时间上说,由于学生习作基础、生活经验、材料积累等存在差异,对同一作文题,有的一节课能完成,有的一节课根本不够。因此,应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内完成习作后,交流讨论,自行修改。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允许课外查找资料,寻找帮助。二是从空间上说,可根据习作的实际需要,课前做好习作准备,如体验生活,搜集素材等。课中允许自由结合,自由“拜师”,自由朗读习作,小组帮助修改。课后相互评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二度重写。三是从习作要求上说,对习作的内容、写法、字数不作硬性规定,让学生按行文所需,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习作内容自行选择:学生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其选择的习作内容自然也不一样,高明的教师总是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提供各种机会,打开学生的思路,满足学生习作的兴趣和需要。于永正老师上《说说、画画、写写》的作文课,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之后,提供了班上的两位学生、老师自己、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众多对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确定写谁。这几个写作对象中,既有学生熟悉的,也有现实中不存在但感兴趣的。这样选择性强,写记实作文,想象作文都可以。由于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学生写出来的习作当然生动有趣,异彩纷呈.令人拍案叫绝。

习作语言多些个性:小学生的语言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教师要肯定小学生大胆使用一些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句式。学生个体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应实事求是地、因人而异地看待他们。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成功的激励,促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课外阅读、调动学生积极性

阅读量对写作的影响是直接的,阅读量越多,对写作的影响越大。阅读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以大量阅读带动写,这样,学生可以提高兴趣,又“磨刀不误砍柴工”。尤其在小学生开始学习写作文时,与其冥思苦想一天写一篇文章,不如用这个时间来阅读。读多了,词汇、文章结构、选材重点就都知道了。当然,作文教学中的阅读有其特定的指向和内容结构,它是为使学生提高书面语言能力服务的,而不是教学生怎样准确、迅速获取信息,求得知识,就是说,作文教学中的阅读与我们所说的一般意义上的讲读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有区别的。众所周知,阅读教学要实现两个回合,一个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一个是掌握思想内容是怎么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这第二个回合即是挖掘“写”的因素的过程。所以,要使练笔真正与阅读课融为一体,就必须对教材有全面的、正确的分析和处理,甚至进行二度创作,做到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活动、场面描写等随着课文的教学有个统筹的安排。

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有了兴趣,就会乐在其中。要重视讲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每篇作文我讲评两次。学生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好、中、后进各选一篇,在课堂上评改,表扬好的思想、选材、词句,指出不足之处,再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写得不好的还要重写。最后誊清上交的作文,教师再认真批改、讲评。第二次讲评,着重表扬改后有进步的同学。特别是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儿童,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学习写作。这样,教师虽然辛苦,却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称赞,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查字典教学中的误区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查字典;误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把查字典列为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一年级就开始教育学生学习查字典。查字典的方法有三种: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这些方法看似简单,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笔者分析后认为,小学语文中的查字典教学存在以下三种误区或嫌疑,需引以警惕。

误区一 音序查字法教学中汉语拼音字母表读音混乱

《汉语拼音方案》虽然公布已近50年,但字母的名称没有很好地推行。当前学校和社会上对字母的名称音比较生疏,有些教师自己也读不准确,导致学生学习后使用音序查字法时使用混乱的读音查找字母,浪费了很多时间。长期以来,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字母表两种读法较常见:一种是用声母呼读音来读字母表中的辅音字母和半元音字母,读法如下:A(a)B(bo)C(ci)D(de)E(e)F(fo)G(ge)H(he)I(i)J(ji)K(ke)L(le)M(mo)N(ne)O(o)P(po)Q(qi)R(ri)S(si)T(te)U(u)V(v)W(wu)X(xi)Y(yi)Z(zi);另一种是《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名称音,读法如下:A(a)B(bê)C(cê)D(dê)E(ê)F(êf)G(gê)H(ha)I(i)J(jie)K(kê)L(êl)M(êm)N(nê)O(o)P(pê)Q(qiu)R(ar)S(ês)T(tê)U(u)V(vê)W(wa)X(xi)Y(ya)Z(zê)。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在教授时可以把握以下两点要求:第一,认识大写字母,了解字母的名称音。为降低学习难度,可以不要求学生会读名称音;第二,借助一年级学过的汉语拼音字母的读音读记大写字母,如上文中第一种读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读写字母表?分类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学时可以把字母分类进行比较,这样学习的难度就会降低很多。

误区二 部首查字法教学中忽略难确定部首的字

学习部首查字法时首先要确定所查字的部首,汉字的部首有的很容易确定,有些却不容易确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熟悉部首去找出规律来熟练地运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学生因没有掌握判断部首的方法在部首查字法中对于部首的查找错误率很高,,特别是结构复杂的字、结构简单的字、独体字、难检字时出现错误。

然而在部首查字法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也选择避重就轻,对于那些难确定部首的字选择性的忽略,认为这些字只要会写会读就可。这些字虽然难查,但只要教给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的规则确定部首,这些难题便迎刃而解了。部分规则可概括如下:左右都是部首的,先查左边,如:“休、相”;上下都是部首的,先查上边,如:“早、空”;内外都是部首的,先查外边,如:“闷、困”等等都是确定汉字部首的基本方法。难确定部首的字其实并没有想象中多,老师可以抽出时间带领学生们整理出这些字,这样学生就可以简单掌握了。

误区三 学生只要学会查字典就已完成教学目标

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使用字典有着明确的要求,但是很多教师和学生却没有认真对待。大家普遍认为:字典那么沉,不需要每天都带着;只要一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时间全浪费了;字典只要会查就可以了,电子产品用起来更方便。显然这些想法是错误的,自觉查字典的习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写作能力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针对这些现象,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以期能够帮助小学生们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第一,开展以查字典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和作业尝试;第二,开展以查字典为主题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第三,调动家长积极性,加强与学校的沟通。

魏书生曾说:“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对于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不仅要追求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不断发展,精益求精,这样才能给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并让他们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 李妍.《新华字典》第11版増字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3.

上一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级新成员吴金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