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邓宇

2024-08-19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邓宇(共9篇)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邓宇 篇1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已经使信息技术的操作和使用成为许多行业的重要工作技能,目前,现代教育技术也在教育领域掀起了新的浪潮。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地化枯燥为有趣,化静态为动态,突破重点,化难为易,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到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中,用自己的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

正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它已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一角落,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无一例外地广泛使用着计算机技术。目前,现代教育技术也在教育领域掀起了新的浪潮。多媒体教学更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主体,更是教育方式改革的重中之重。其中,如何使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于教学和课程而不是外加于课程,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关键。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鲜的空气。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也正呈蓬勃之势,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进入小学课堂,显示了它明显的优势,它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形于一体,图形清晰、动态感强、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传输质量高、交互性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起到了教师用语言难以替代的作用。

一、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化静态为动态。

要想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解决他们喜欢学的问题。很多心理学家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儿童是一个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和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儿童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求,积极地投入学习中,而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我担任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在教学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把平淡的主题图变成生动的动画故事,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比较大小”一课中,用flash做成两只熊黑黑和壮壮 在草地上争吵,接着转入壮壮和黑黑的对话。壮壮对黑黑说:“我今年15岁了,我的年纪比你大”而黑黑却对壮壮说:“不对,我今年8岁了,我比你大。”它们在草地上争吵我这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俩到底谁的年龄大一些呢?学生经过讨论后,因为15是两位数,8是一位数所以壮壮的年纪大。之后大屏大象来了,它说:“我今年32岁,我比你们都大。”熊说:“怎么可能呢?应该我比你大才对!”它们又争吵起来了。我又及时提问:“同学们你说它们水的年龄最大?学生对这一个情景非常感兴趣,学生的心一直被生动的动画引导着,在丰富的画面中学生饶有兴趣地挖掘着比较多少的素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新课标指出,要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向老师、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实现发展。例如:教学《位置》时,课件出示小明凌乱的房间,“你能帮助小明把房间整理好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要求帮助小明,并且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整理过的房间各不相同,充分体现的个性化。再如:教学《认识人民币——简单运算》的复习课时,利用课件让学生们最喜欢的福娃引领学生走进一家商店,让学生先看清楚每一种食物的价格,然后模仿购买,一是让学生购买自己最喜欢的两种食物,需要花多少钱;二是给学生一定的样币买一种食品,应找回多少钱。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积极的讨论、充分的表达,从而也使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自主探究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忽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传授,学生单纯的学会模仿,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看起来很顺利,但是学生没有经过“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就不可能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也不可能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借助信息技术这一高效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状态。

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突破难点,化难为易。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表现为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概括思维过渡。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直观的实物比较感兴趣,能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我在的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用flash等软件制作课件来揭示数学中繁难、抽象的知识,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降低知识难度,使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概括思维发展。

如一年级上册在学习“连加连减”时,出示挂图,那是静态的,有些学生也不能看懂图意,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我把这些情景图制作成课件如“草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食,接着跑来了2只小鸡,最后又跑来1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在吃食?” ;“8只小鸡在吃食,2只吃饱了离开了,又有2只小鸡吃饱后走了,还剩下几只小鸡?” 动态的演示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5+2+1和8-2-2的意义和计算顺序,从而达到由深变浅,化难为易的目的,在结合这节课必要的讲解,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时,算法的多样性单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从抽象的语言中体会和理解,这时候就需要多媒体课件把24+9的“凑十法”、“点数法”、“连加法”、“估算法”、“凑整十法”、“个位加加法”等算法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学生加深了对算理的理解,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形式,成功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这样通过直观动态的画面,渲染了气氛,优化了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多样化,能让每个孩子择优选算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钟表中时和分的关系,这部分知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尽管学生每天都会无数次的看到钟表,但由于年龄关系能正确认识钟表的学生却极少,在教授这一单元时,我决定利用电脑课件让学生学习,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清楚的看到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何变化、走了几时,这时再让学生说时和分的关系。会让学生就很容易地知道了1时=60分,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的结论,我想会比我干讲,让孩子死记硬背或听人告诉才知道的会效果好得多,能使难点得以顺利突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只要我们制作并使用大批高质量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和思维过程融为一体,就能极大地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最终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服务就一定能落实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赖德胜.2007.7.《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兼、孙晓天.200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军丽

2007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初索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邓宇 篇2

一、整合多种教学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 带领学生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

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抱着教材不放,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材展开, 教材上怎么写的教师就怎么讲, 学生就怎么记, 教师只是一个“中介”, 只是将教材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被限定在教材之内, 是典型地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封闭教材观。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开辟了一个更为宽广的空间, 将教学的触角由教材延伸到宽广的现实生活, 可以有效提取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类数学素材, 以图片、图像、音频、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 真正实现了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大大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与有效性, 从而带领着学生走入奇妙而深奥的数学世界, 让学生畅游其中, 享受数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这正是数学新课标的集中体现。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 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形象而动态地进行展现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 这样更加拉近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变静止的文字教材为鲜活的实物与具体的实例, 这使得教学更加富有动态感与多样性, 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不是枯燥的数字与符号, 而是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从而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 带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数学世界。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探究活动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是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的源泉。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探究正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与关键因素。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枯燥单纯地进行数学基本知识与定理的讲述与讲解, 教学枯燥无味, 学生参与动机不强, 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这是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学生兴趣低下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单纯而独立地进行知识地讲解, 这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并不能激起小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 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 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之中, 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 这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特点, 使得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 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如在学习“大于与小于”的相关知识时,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地展现这些枯燥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从而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 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如此生动活泼而真实的教学情境比起单纯地进行概念的讲解更加富有趣味性与形象性,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展开主动探究, 这样的教学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减轻教师教学负担, 优化教学手段, 整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板书, 如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解题过程, 有时还需要进行图形的绘制, 板书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教学时间, 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浪费时间与精力, 学生的注意易分散。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展开更多的教学互动, 提高时间利用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是教师最为关注的课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手段, 使得教师从繁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 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 这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1. 节约教学板书时间, 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教师可以提前将所要板书的内容输入电脑, 这样在课上只需进行相应的操作便可以将需要板书的内容清楚而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大大节约了教师的板书时间, 使得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展开探究活动, 这可以增强课堂知识的密度。但在具体的运用中切忌将板书内容一下子呈现出来, 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心理, 而不利于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必要时要辅以板书, 二者结合, 完美呈现, 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 实现互动教学, 扩大课堂教学密度与容量。

2. 优化教师教学手段, 构建开放教学模式。新课改倡导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 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 而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封闭性, 并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以多种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 大大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呈现多样化的教学信息, 将学生的认知空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由课堂延伸到生活, 为学生开辟了更为宽广的学习平台, 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相对开放的教学情境中, 这样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起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邓宇 篇3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前,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主动学习,也正因为是积极主动地学习,更能让学生接受教学情境所表达的知识内涵。

比如,我在教学《图形与变换》这节课时,先用课件创设游乐园的教学情境。游乐园是学生较喜欢的游乐场所,当他们看到画面时特别兴奋,都跃跃欲试要开始新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再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一课时,以课件的形式出示店员在统计商店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以此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搭梯子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层层加深的过程,数学知识的教学应考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减轻学习的困难。

比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先用课件出示一些相同的数量,让学生用相同加数相加的方法解决问题,再为用乘法解决问题进行铺垫,从而引导学生找到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再如,我在进行《小数乘法》的教学时,先用课件出示整数乘法计算的题目,再出示小数乘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按照计算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

三、运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直观

有些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变抽象为直观呢?我一直在教学中思考这个问题,希望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比如,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悟、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在教学之初我为学生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用三根小棒摆成三角形的活动,其中对于“3厘米、4厘米、7厘米这三种长度的小棒,能否摆成一个三角形。”同学们之间产生了争议,这时课件发挥了直观的作用,我用课件进行演示。课件如同放大镜一般,一下一下地慢慢放大,终于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这样的三根小棒无法组成三角形。课件在这里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既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又提高了教学有效性。再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用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出示两个角比较大小的过程,这样的教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直观地演示了比较角大小的方法,让知识变难为易,易于学生理解。

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层练习

作为教师,应该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我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各自的情况尽可能进行分层教学,为不同的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又能让不同的学生学有所得,让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

比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先用课件为学生出示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习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这样把选择权给学生的做法,既避免了教师给学生有意识地分成不同层次,可能出现伤学生自信心的问题,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五、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

欣赏生活中美的事物,能让人赏心悦目,让人心情愉悦。为了给学生营造这样的学习氛围,课件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通过课件出示秋天随风飘落的树叶和空中飞舞的美丽蝴蝶,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生活中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这里课件创设的教学情境以美为起点,让学生很快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六、运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除了能运用视频技术,还能动用音频技术。视频能起到充分直观的作用,能更形象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音频技术产生的效果能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教学《秒的认识》这节课时,我通过课件出示生活中的钟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发现钟表上有时针、分针和秒针,再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发现秒针走得最快,以此引导学生开始本课知识的学习。在新课教学让学生感受一分钟时,音频技术在这里充分发挥了作用。学生在观察秒针转动的同时,声音效果在这里很自然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于是自然而然地发现1分等于60秒,感受到分与秒之间的关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辅助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优势是让教学更形象、更生动,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将知识点化难为易,变抽象为直观等。我会继续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和学生一起徜徉在数学世界中。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邓宇 篇4

中的运用

湖新中学 孙思平

摘要:随着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运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经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应用。这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打破了教师一味靠书本、教鞭、粉笔传道授业的老套路,许多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出系列学科教学课件,在课堂里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将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合理地运用于教学,是很多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审美能力 电化教学 教学效果 效率 媒体

一、多媒体专业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思想制约多媒体教学

其次,片面追求多媒体教学效果。审美能力是人在特定情感体验中体现审美特性的一种认识能力,它是由低级向高级、简单向复杂、具体向抽象发展的。由于中小学生年龄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对音乐的理解、感知能力也就不同,其形象思维占据了主导地位,对抽象的音乐表现形式难以理解。因此,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图像处理的高超能力,对音乐内容进行分类讲解,对知识点进行分层推进,使其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微缩处理,对瞬变作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首先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许多人因此忽略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效率问题。效果虽然很好,但如果投人(这里说的投入不仅仅指经济上的投入,更包括时间和精力上的投人)过多,效率不可能提高。在多媒体教学中,要依据教学目的合理的选择教学媒体实施教学,尽可能达到最佳效果;

再次就是课件制作及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开展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为内容服务,媒体教学也也要遵循这个基本原则。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要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不能只是“锦上添花”,更不能“画蛇添足”。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可盲目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来代替其它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不应该以计算机为主,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许多课件它提供了整齐端正的文字、标准的录音、多彩的图片、形象的图像和动画,取代了教师的板书、语言、动作。正因为这一切都给课件一手包办了,使学生看不到教师原汁原味的板书、画谱,听不到教师真实的声音、有感情的弹唱,注意不到教师优美的仪表、精彩的讲态,而仅仅关注的是屏幕播放的图像,扬声器发出来的声音。结果教师的教学尺度把握不好,就很容易变成单纯的电脑操作员和简单的课件讲解员。

其次,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懂得操作电脑,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更应该注意音乐专业素质的提高。电化教学的方向应该是:教师懂得运用各种设备和素材,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音乐欣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而不是精通电脑操作及精通课件制作的电脑高手。如果音乐教师只会电脑操作,不懂得组织教学,不懂得弹琴、唱歌、跳舞,不懂得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讲解,那么,所有会操作电脑的教师岂不都能上音乐课?当音乐教师啦?这种音乐教育课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人才,拍样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而唱歌、器乐、欣赏、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双基教育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熟练操作电脑上音乐课只是辅助音乐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作为有专业特长的音乐教师不但要在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学业务水平,还必须提高自身音乐文化的修养,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加强和创新。

最后,音乐教师在开发音乐课件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依纲靠本,应该在全面、系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取知识点密集、图片较多、音像较好的材料,结合课堂需要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有序、系统地优化组合素材,使开发的课件具有合理性、交互性和可改动性。切记不可选用太夸张的画面,过多繁杂的图像及远离教学目的素材来做课件,这样会分散学生视线和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二、对专业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技术的思考

教师只有加强专业业务学习和进修,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理论,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和有关素材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把握住方向,才能制作出符合多媒体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的课件来丰富和充实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技术还要研究多媒体的特性,依据教学需要去选择、设计、组合和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是把“双刃剑”,成败只在举手间,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不当,则适得其反。因此,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对专业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断促进课堂思想的更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不仅要求设备、技术手段等“硬件”方面更新,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等“软件”方法的更新。后者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和教学改革的深层目标。它意味着对科学文化、教育传统的继承、转变和创新,更要求更改观念转变落后于时代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对他们今后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其次,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电脑辅助音乐教学,具有其他教学工具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以往音乐课堂上所用的教学工具不外乎是录音机、钢琴、五线谱黑板等。这些工具彼此相对独立,很难把声、像、图、文有机结合起来,教师上课操作时常常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别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再次,要有较强的整合能力。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帮助突破教学难点,其次,在运用的过程中使教学内容条理化、系统、多元化,优化了教学过程。

三、学校应该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运用中提供更好的环境

学校要制定好适应本部门开展多媒体教学和课件制作的总体发展规划,在理论研究、应用实践、硬件配置、人员培训、检查评比等各个方面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要制定一套课件制作、交流、作用、评价的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要通过培训、讲座、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向教师宣传,让教师结合实际比较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在功能上存在的巨大差异,促使教师认清多媒体技术是推动目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让已经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教师介绍自己学习应用的经验,进行优质课件的讲评,引导教师恰到好处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制定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适用的评价标准,目的是使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有一个目标和方向。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为现代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创设平台。首先,学校应该为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其次,学校要建立“校园网学习的平台”。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可以为教学与学习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契机,由于互联网固有的开放性,校园网学习的平台的建立,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使学生自主地开展“协作式”学习。

四、结束语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邓宇 篇5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东回小学 张瑞盛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合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字: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应用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技能,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选择的一种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知识的先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课堂中创设了游戏情景,一开始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副“数学乐园”的全景图,学生见到后齐声欢呼起来,这不仅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而且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应用它,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助于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便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将电脑、电视、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变“苦学”为“乐学”,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课堂效果好,使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例如:一题多变是我们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常见方法,以前在进行此项训练时,要用好几块黑板,非常麻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后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了。在复习几何图形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动态变化功能演示,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变长或变短,正方形就变成了长方形,长方形的一条边如果变长或变短,长方形就变成了梯形,梯形的一个底变为0,梯形就变为三角形了,演示使学生体会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梯形与长、正方形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图形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公式之间有没有联系呢?三角形面积公式与梯形面积公式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能不能用一个公式统一起来呢?通过操作、观察、分析使学生明白:长方形一条长变短,长方形就变成了梯形,正方形的一条边变长也可以变成梯形,把三角形可以看成上底是0的特殊梯形。这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可用梯形公式来解答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又达到了融汇贯通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注意的是为学生升学深造打基础。存在着“高分低能”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对学习中提出的问题产生好奇和疑义,对难题刻苦钻研,对解决问题后的自信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热爱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良好情感,表现出克服困难,自觉学习的坚强意志。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使学生有了比传统教学更大的收获,这说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也是提高传统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课件《圆的认识》的制作中,适当地运用动画、影片和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时行调节,在上课前,不再让班长叫起立,而是通过媒体播放一首CD的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地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讲圆的认识时,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使学生对圆的认识从抽象概念到形象感觉的过程中达到对圆的深刻理解。在制作各张画图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画面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避免产生黑板搬家感觉。圆的概念、定义及圆的面积的公式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应体现知识的来龙去脉,适当介绍数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数学实习、实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利用数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搜集、整理、描述、探索和创造中建立问题的模型,通过研究模型而解决相关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为人们解决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简捷、廉价的手段,息技术网络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余地。善加利用,一定会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例如学习了圆周长后,上网搜索祖冲之及圆周率有关知识,同学们兴趣盎然,方知世界之大、之绚丽多彩,受到了美的熏陶的同时,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网站上储存的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等内容,每一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有目的的选择学习。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曾看过一篇有关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文章,其中有一段内容引起了我的注意:低年级的学生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段时间,她发现班里的一部分学生总是上学迟到,根据这一现象,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设计了小主人 嘟嘟 的新朋友 钟表这样的情境:嘟嘟是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他有一个好朋友 闹钟。这天早晨8时了,嘟嘟才到校。看到这里,同学们都皱起了眉头,老师让大家说一说,嘟嘟这样的行为对不对。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批评嘟嘟上学不应迟到。那我们上学应该怎么做呢?紧接着我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应该怎么做。听到这里,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不学嘟嘟,要按时到校。这时,那些经常迟到的同学也认识到了错误,决心按时上学,再也不迟到了。通过这节课,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学生的现实情况相联系设计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及彼。使学生认识到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这样做往往比传统的说教学更让学生乐于接受。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邓宇 篇6

摘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中来,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直观生动无可替代;减负增效无与伦比;情景创设无所不能;网络带来无限可能。可以说,信息技术让小学美术鉴赏课流光溢彩。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美术课

美术欣赏教学中应充分运用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挖掘硬件和软件的潜力,发挥信息技术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达到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技术课程一定会在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增长学生的见识、开发学生的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普通小学美术课程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设反映美术学科发展成果的现代设计、信息技术等内容;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和开发小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为个性发展扩展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教学走入学校、课堂、教室的地域范围。它可以让我们的每个学生感知无限的信息,学习知识和实践新的科技成果,让知识成为我们的共同财富。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来,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信息技术让小学美术鉴赏课流光溢彩。

1直观生动无可替代。

因为人的感官对信息的接受以视觉为主,而美术是视觉艺术,所以离开了视觉的直观传达,美术教学将无法进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无论教师表达能力有多强,缺少了对画作的直觉感受,学生难以理解,课堂乏味可陈。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能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方位的刺激,原本单调的课堂会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感到易学、乐学、爱学。借助计算机放大画面局部,引导学生研读其皴法特点,这种直观生动的信息技术形式应运用于教学以后,对于较难讲授的概念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效果非常好。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能最大程度上展示作品具体可感知性、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能提高学生参与艺术实践、艺术讨论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从而学会用新的视觉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情感,使美术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能最大程度上展示作品具体可感性、生动鲜明新的艺术形象,形成时间、空间、立体式的艺术审美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由衷的赞美、感叹、引起兴奋、热情等一系列的审美心理变化过程,从而积极参与情感体验与艺术思考,达到提高艺术素质教育的目的!视觉传达是教

师无法用语言讲解来取代的。

2减负增效无与伦比。

计算机辅助教学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具有信息容量大,转化快,易操作等特点,减少了教师板书、悬挂挂图等教学程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美术知识的难点突破方面,因其直观性,学生一看即会,其减负增效之能无与伦比。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美术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必将拓展到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美术欣赏的教学也不会例外。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大量的美术课程资源,并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达到信手拈来的效果,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需要。要达到这种要求,传统手段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利用信息技术电脑系统的网络功能,就能在课堂中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驰骋于古今中外快速获取美术教学资源,让教师和学生在美的知识长河中倘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库和信息源。

3情景创设无所不能。3.1 设置动感场景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平面物象立体化、动态化,非常符合美术学习的认知规律。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利用FrontPage、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 等软件把平面图片转化成动感场景,引人入胜,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2 创设声像情景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把美术教学与音乐、戏剧等姊妹艺术融合起来,使知识立体化,营造美的氛围。特别是音乐、诗词朗诵等与美术画面的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全方位地感受艺术美。3.3 再造虚拟时空

利用计算机对各类视频进行剪辑,可以创设出亦真亦幻、引人入胜的虚拟情景,使学生入情入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开展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图像和相关背景资料,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指导学生学习用计算机技术创作美术作品,并利用互联网大胆发表和传播自己的美术作品与学习心得。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能最大程度上展示作品具体可感性、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形成时间、空间、立体式的艺术审美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由衷的赞美、感叹、引起兴奋、热情等一系列的审美心理变化过程,从而积极参与情感体验与艺术思考,达到提高艺术素质教育的目的!

信息技术可以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信息化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它对培养探究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施展的平台。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应充分运用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挖掘硬件和软件的潜力,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达到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 的。结论与建议:

网络带来无限可能。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的美术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本校乃至国内、国际之间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因此说,基于网络的美术教学模式亟待深入探讨和研究。

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提出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更强调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而网络恰恰为学生创造了进行新的学习方式的条件,从而使学生学会在新情景中探究、发现与美术有关的问题,发展探究和发现的能力以及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网络导航和技术服务,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任务,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二是基于网络研究性学习的主旨就在于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为学生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以及表现自我提供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可以说,网络的确为小学美术鉴赏教学带来了无限可能。

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建立在适合教学内容基础之上的,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不能为用而用,画蛇添足。总之,信息技术为我们的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仍需不断研究,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花开得更艳!

参考文献: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邓宇 篇7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新课程,数学教学,小学

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1]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使数学课堂变成生动、形象、有趣、高效的生命课堂。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指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 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和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据调查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种负担, 特别是一些概念、规律、计算、原理、认识等教学, 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学习非常被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动静结合、变抽象为直观, 通过多媒体的画面、音乐、声音、形状变化、建筑中的应用而物化等直观的呈现给学生, 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 教学“秒的认识”一节时, 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 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比较抽象, 难以理解与体会。我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了很多课件, 首先用动画呈现美丽的时间王国, 加上一些轻音乐一下, 然后分别出示时针宫、分针宫、秒针宫, 接着时间老爷爷和蔼地问:“小朋友们, 时、分的奥秘你们早就知道, 你们想知道秒针宫的奥秘吗?”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 引入新课, 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生动的话语激起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教学中我播放马路十字路口过红绿灯情景、火箭发射计时场面、本班学生运动会上50 m赛跑秒表跳动画面等课件, 丰富了信息, 让学生不自觉中掌握了教学难点,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感受到数学的用处, 培养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整节课学生自主探索、身心愉悦、激情盎然, 课堂气氛活跃。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丰富信息, 提高课堂效率

原来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教师要想提供丰富资源就需要费时费力地板演, 耽误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索时间, 影响了教师关注学习的时间, 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课程标准 (2011版) 》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 不仅需要满足于直观、动态的演示, 而是“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有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 教学课件的制作不仅丰富了学习资源, 加快了教学节奏, 节约了课堂时间,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学“圆的面积”课件演示把圆8等分, 其中每份都是一个近似等腰三角形, 运用重合的方法看近似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移动重合时配音并闪烁。让学生思考、想象可以近似拼成什么图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分别显示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近似三角形、近似梯形过程。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势, 展现多种拼的过程, 丰富了学习资源, 而且让学生借助它去多角度地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还可以利用课件演示:把圆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情况,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展示此过程, 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让学生看到了“自己想象的过程”, 体会到了“极限”思想。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再现情景, 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非常抽象, 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黑板、粉笔、书本等都无法表达, 教师讲解也说不清楚, 学生更难以理解与接受, 可利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变为形象, 深奥的变为浅显, 枯燥变为有趣味, 静止变为动态, 可以突出教学重点, 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取得最佳效果。[3]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 让学生了解一年、一月、一日是怎么来时, 利用课件演示地球、太阳、月球三球运动的模拟动画, 将其中隐含运动变化的情形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配上画外音, 让学生去欣赏、去体会。学生不仅不觉得难以理解, 反而觉得数学真美、有趣, 数学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延伸课外, 丰富学习形式

数学课堂教学, 由于受班级、时间、传统教学媒体等各种条件的限制, 很多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数学信息, 学生都不能在课堂上直接感受和经历过程。恰巧此问题正是学生最感兴趣最需要的, 基于此就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增加新的教学形式,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上网搜集查找相关的数学信息, 进行调查研究归纳。把数学课堂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这样不仅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外知识, 并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变了以往的探究学习方式, 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归纳能力,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学科学习思维方式。

如在教学“统计”、“数的产生”、“百分数的认识”时, 根据教材制作了很多的课件和网页, 课前布置让学生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报纸、网络信息, 进行整理准备课堂上汇报。课堂上学生利用课前收集到的信息, 在教师的引导下, 独立思考和组内结合、全班交流等形式自主探索学习, 教师适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导共同探讨学习评价。这样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课外媒体如报纸、杂志、网络信息等领域, 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集网络信息丰富、传播更新及时、读取方便等众多优势走入课堂, 真正达到了新课程的目标, 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教材信息呈现方式,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 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堂处处有精彩、有活力、有思考从而成为生命、高效课堂。

总之, 现代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注入生命活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不仅可以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还可以拓展数学信息功能, 加快教学节奏, 尤其在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等方面起着明显的作用。但也要注意, 现代教育技术也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夸大其作用, 试图以此盲目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在以后的数学教学当中, 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为重点, 设计好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强度和时机, 引导好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究、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丹, 白水潇.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2011.

[2]史宁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版) 教师学习指导[M].北京:北京泰学新心教育图书有限公司, 2011.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邓宇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 ; 激发兴趣 ; 培养能力 ;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29-01

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重要地位,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就必须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借助电教媒体,从直观入手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益。下面本人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作几点初步探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对学习的目的、意义认识,还是处在直接兴趣阶段。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培养积极主动地意识,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就会变苦学为乐学。电教手段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

在我教小学数学第二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例题33-7=?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覆盖抽拉片,先出示33根小棒,很明显看出3不够减7,接着移动下面的活动片,将1捆小棒覆盖,同时牵动一张抽拉片,将这捆小棒拆开为10根小棒,这样将其与原数中的3根合并为13根,再拉动活动的抽拉片,从13根中去掉7根,剩下6根,即33-7=26,通过使用电教覆盖、抽拉片,使图中的小棒变静为动,学生在动态表象中想象,在有限空间里形成联想,加深记忆;配有鲜明的色彩课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投影,展现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全过程,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诱發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阔性。通过电教手段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空间、抽象、费解的概念与法则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感知、探究,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发现新的规律。例如:我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有黄花6朵,红花9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时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复合片,先出示6朵黄花,9朵红花,再用覆盖活动片将红花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覆盖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示,使学生清晰可辨红花由两部份组成:一部分“和黄花同样多”,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概括出计算方法:要求“红花比黄花多几?”,就要从9朵红花中去掉与黄花同样的红花朵数,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用减法计算,即9-6=3(朵)。这样通过直观演示,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现出来,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强化了形象思维,揭示了数学的本质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材只是提供教师教学的可能,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整合现在的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课程的实践者和开发者。尤其是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会做“数学”,而是要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从而达到育人目的。如,“可怕的污染”这节实践活动课,编者意图是先让学生课前通过调查统计丢弃塑料袋个数这一活动,再到课中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而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这样的数学,学生只是在编者、教者有意的安排下处于“要我学”的状态活动,不是学生发自内心需要的“我要学”。为此,我改变了教学程序,而采用“问题提出→网络查询→交流汇报→实践调查→统计分析”的教学模式开展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于是我课前把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收集整理后制作成课件,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具体教学过程是: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让学生自由的浏览查询什么是白色污染?分组交流汇报浏览结果。即让学生描述白色污染的危害;分组讨论如何减少白色污染,即让学生提出建设性、可行性的计划和方案。此时,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学生纷纷举手参加“环保小卫士”这一有意义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这样,让学生在明辨是非的情况下,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带着目的去调查、验证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亲身感受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性地同时不但自己得到了教育,而且还能宣传教育他人,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强化。

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使育人价值得到体现,从而,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教育功效。

四、运用电教手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学生作为接受信息的主体,其接受信息的积极性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效果。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传递信息的载体是语言信号,其实学生对此较容易产生疲劳感,,而且语言信号稍纵即逝,不能反复感知,而且学生也不可能全体保时保量地传递信息。而电化教学有具体的光、色、形的信号,并通过调控,可以有计划针对性地进行反复感知。如我们可以借助投影片反映作业情况,及时点评;通过录音、录像使学生及时审视自己的操作情况,满足求知欲。

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手段在激发学生兴趣、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减轻学习难度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翻开了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元.《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电芝.《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计算机世界报。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邓宇 篇9

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名师论文展示: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严金茂909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融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它以语言、文字、视频信号和声音等新颖独特的方式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被誉为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因此,作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要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教和学都能高效进行。

同时,我们又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各校都得到空前重视,目前有的学校规定:凡是公开课必须用多媒体。这就使得有些教师为了证明自己是在用现代信息技术,就用电脑展示几道口算题,感觉自己也是现代化教学。就连平时的日常教学,用多媒体觉得是一种时髦,以至于有的老师课课都运用信息

第 1 页 技术,造成老师们抢占多媒体教室的现象。这样的做法不仅“大材小用”,而且浪费了教师们的大量精力和宝贵时间,形成“高成本,低收效”的不和谐局面。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正确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呢?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时,他们的创新意识才更容易被“唤醒”。但怎样才能使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真正有效地进行呢?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时,他们的创新意识才更容易被“唤醒”。但怎样才能使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真正有效地进行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华罗庚曾经说过: 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 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 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 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注重实效性。例如,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 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 并声情并茂地说: 现在是秋天, 你们看, 秋天多美啊, 火红的枫叶, 美丽的蝴蝶, 青翠的松树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 你会发现很多美景。同时, 电脑一一

第 2 页 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特点。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学生们的审美感, 欢悦的笑容在他们的脸上绽开, 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求知的境界。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来,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引入时代活水, 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 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宽知识面, 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 使教材“活”起来, 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二、创设“任务”情境,唤醒创作意识。

任务的导入是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骤。“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任务导入就能吸引学生,对整节课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学习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比如讲授Flash动画制作时,我首先演示的是学生喜爱的篮球运动动画,通过形象生动的范例作品的展示,不仅能很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能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

三、设计“任务”层次,不断深化学习。

教师进行例子教学时,可以在一节课里设计好几个任务,但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遵循由

第 3 页 浅入深、循序渐进等原则。比如学习WORD 自选图形时,我给出的例子是:根据自己的理想,设计一张未来身份的名片,但分为三个任务:①有单位、职务、姓名、单位标志图片 ②名片要有边框或阴影效果 ③有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填充效果设置等。学生马上被这些“任务”所吸引住,他们设计的名片什么形状都有,想法很有创意,制作非常美观,知识应用恰到好处。

四、提高“任务”难度,激发创造性学习。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果太过顺利,往往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热情。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提高任务要求、增加难度,反而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去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在具体教学中设计任务时,要坚持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原则。比如教学完插入艺术字后,我又布置学生练习“选择教室需要布置的一个栏目,设计标题,插入艺术字”,学生为了将身边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他们很主动地学习艺术字的插入、编辑的方法和技巧,很有兴趣地讨论艺术字的大小、颜色、样式和艺术效果,齐心协力地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又如,如教学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因当时学校正处于“绿色学校”复评时期,于是布置学生用两周时间完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以“环保”为大主题的电子演示文稿,学生为了完成这一课题,查阅资料,确立小主题,编写小文章,绘画小插图(个别同学甚至

第 4 页 制作小动画),设计排版,制作幻灯片,在完成过程中,他们或同学间相互讨论学习,或请教不同学科老师,或到图书馆,或上互联网对于这样的小课题和长作业,学生在参与积极性、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整合应用、能力锻炼发展等方面,都不是课本上任何的上机练习题所能比拟,最后评析作品时,学生的成功喜悦尽写在脸上。

“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果发挥好这一教学优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将切实落到实处。

五、善用多媒体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的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原生态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再现于课堂,来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第 5 页 比如在教学“小明的一天”也就是学习24时计时法,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把班上一个学生一天的起居作息情况制成七组镜头:午夜12时,夜深人静,人们进入了梦乡;早上6时30分,天渐渐亮了,小学生起床洗脸;早上7时30分,小学生背上书包上学;上午11时30分,小学生放学;下午2时30分,学生背上书包上学;晚上7时,全家在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又是午夜12时,一天过去了。每组镜头,都配有钟面,看到时针、分针不停地转动。同学们边看边论,熟悉的人、熟悉的场面,普通计时法与抽象的24时计时法就在自己身边。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三年级数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可是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三年级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陌生的,我们就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数学知识的原生状态中去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六、善用网络交互,提高练习效果,延伸数学知识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在安排课堂练习时。

第 6 页 可以利用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学生平时在巩固练习时对做题目最感到厌烦,觉得没有意思,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就利用多媒体将练习的形式不断变换。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有过独木桥、摘草莓、登高山、游儿童乐园,并设置了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程序。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很多同学都顺利通过关口,到达了目的地。练习量虽然很大,但是学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而感受到的是兴奋是成功的愉悦。下课后大部分学生说:这样的练习真有意思,能不能以后多上点这样的课。教师也可以随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较好地体现不同学生完成不同数学的教学新理念。在数学课《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学生上网搜索“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我就利用这个功能把学生网上搜集到的“交通标志牌”、“家具图片”等许多资料,调到大屏幕上,实现资源共享。

第 7 页

实践证明,优化课堂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最优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学习和创造,收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

上一篇:超声主治医师述职报告下一篇:作文 我爱学校的大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