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2024-09-1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精选13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篇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高科技教学手段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滔滔不绝讲到尾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可以充分地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从而大大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憧憬喜悦、兴趣、困惑与成功的情感体验。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在优化英语教学过程中,作用不可估量,地位举足轻重。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英语词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最基础的部分是词汇的学习,因此,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以往,我们在教授新词汇的时候,一般采用不同形式一个一个出示所学词汇,然后逐个教授,带读,虽然学生也可以较好的掌握单词,但是我们都忽视了一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在跟着老师借助直观形象,出示哪个词就学哪个词,一直在被动地接受,他们自己的分析、判断和思维,又能得到多大限度的发展呢?而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之后,情况为之改变,多媒体集图形、声音、文字和动画于一体,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引人入胜,适合学生口味,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或创设某一情境来辅助词汇教学,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在教学动物词汇时,教学图片可以通过Flash来进行动画设计。授课时,学生看到的将不再是传统教学中运用的挂图或幻灯片展示的呆板的画面,而是一幅幅活生生、充满动感、童趣的画面,如:甩动鼻子的大象,机灵可爱的猴子,憨态可掬的熊猫——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增加了教学的魅力,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同时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说、脑等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记忆、发现和总结,能使学生保持很强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学习的成功效率。然后请学生参与进来,给画面中的动物配音,比如:“Hello, I’m monkey ,I’m very clever, Glad to meet you.”在说的同时还可以请学生辅助动作,这样更形象逼真。最后,用多媒体播放提前录制好的一些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用英语猜一猜是哪一种动物,来巩固词汇,大家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的语境中掌握了知识。再如:sunny、rainy、snowy、windy这些表示天气的单词是不容易用肢体语言表现的,而且现实生活中,四种天气状况也不可能同时出现,给直观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些单词就能充分的被表现了。课件中那些天气的图像及声音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会对他们形成感官的刺激,因此,当课件中出现相应的单词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说这些单词,轻而易举地突破重点。通过这两个例子说明,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词汇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加深了学生对词汇的感性认识,使他们在具体的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领略词汇的涵义和用法,从而较全面、深刻的掌握了知识,巩固了记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改进英语听力教学,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加,对学生进行英语听力的培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的听力水平却没有较大的提高。原因有二,第一,媒体单一,从媒体看,局限于单一的录音磁带。尽管录音磁带在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英语是一种自然语言,在交流时,不仅有声音,还包括说话者的面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因而单一的录音磁带媒体难以满足语言学习的需要。第二,训练方法简单,大部分的听力训练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听力教学往往分成三个步骤——学生听录音——选择答案——师生核对答案。由于教学手段单调,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时间久了,学生容易养成听英语时注意力不集中,消极依赖于最后对答案的不良习惯,从而不利于学生听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努力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英语听力教学,多媒体计算机在播放听力材料时能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听力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在播放过程中,所播放内容可以任意前进、后退、反复。学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听不懂,可以迅速而准确的定位内容,并反复播放,这一点是录音机所无法比拟的。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是新形势的需要,也是外语听力教学自身规律的要求,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改进英语听力教学,既解决了听力材料单一的问题,又改进了听力教学手段简单的不足,让学生在形象生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纯正地道的语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承担着人类全球性的交流与沟通,所以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语言的能力,而学生学习英语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由于缺乏真正自然的交际情境,一旦进入真正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不能尽如人意,由此可见,较为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使用能力非常重要,而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就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具有向学生提供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更多直接使用英语的场所和机会,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多媒体计算机能满足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然地进入角色,进行英语交际。例如:如教学Where’s the post office ? 这一单元时,如果单凭教师的讲,学生的说,一节课下来绝大部分学生对于问路和指路的表达方式还是晕头转向。因此课前我精心设计了有关问路和指路的课件,使每位学生都身临其境地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的交际热情被激发了,视、听、说结合,语言知识得到了巩固,语言技能也发展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就在这个潜移默化地开口说英语的过程中强化了。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英语阅读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不能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提高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传统的阅读课教学中,过分重视语言点的分析,语法知识的传授和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单词——译课文——讲语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记忆——练习,在这种方式中语言脱离了语境,成为死板的东西,学生被动接受,被动学习,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的发挥,造成学生问题意识弱化,思维迟钝。在这种教育的环境中,学生的兴趣、主动性、参与性、探索性、创造性荡然无存。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必须彻底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创设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在创新型阅读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阅读的全过程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课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发展了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这一切。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把英语学习环境设计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意,可将抽象枯燥的课文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掌握有关的语法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如在教JEFC Book 4 Unit 11 Lesson 42 “How the continents are moving”这篇文章时,因为此篇文章是一个有关地理知识的科普文章,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比较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课前从网络剪辑库中提取了一副世界地图的图片,设计制作了一个课件,让学生在情景中学单词和理解词义,通过对提供信息的理解,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课文内容。具体做法如下:当课件中呈现世界地图的画面时,用鼠标点击各大洲,当点击Asia(亚洲)大陆时,幻灯片上同时会出现Asia 这个单词并配上声音,以此类推 Europe(欧洲)、Africa(非洲)、Oceania(大洋洲)、Antarctica(南极洲)、North America(北美洲)、South America(南美洲)也以同样方法处理,这样课件中那些图像及声音形象地呈现学生面前时会对他们形成感官上的刺激,学生会很快学会这些单词,单词处理完之后,点击鼠标让各大洲慢慢移动成两亿年前大陆连在一起的图片,银幕上的图片迅速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在屏幕上打出了一行字:“Can you find any of today’s continents?”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换意见,指出各大洲的位置,如果意见不一致,教师应给予帮助,接着点击鼠标让幻灯片切换成六千五百万年前大陆的模样,指导学生重新确定各大洲的位置,最后幻灯片慢慢变成如今世界地图的图案,这样,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世界各大洲的名称,同时也知道了各大洲在不同时期地理位置的变化,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们非常兴奋,此时教师趁机将课文内容以问题形式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并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用多媒体重新播放,大陆从两亿年前一直到现在缓慢移动的精彩画面,并配有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读边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不感到枯燥乏味,信息技术与语篇整体教学的有机结合,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计算机的帮助下,学生自己完成了阅读全过程,更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运用信息技术,激活写作背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传统的英语写作训练方法比较单调乏味。教师一般是让学生就某一情景写作,或对课文改写,或写英文日记,这些做法都比较死板。而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则可使英语写作变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活写作背景。教师可在屏幕上显示一些迷人的画面,关键词语,或者播放一段故事,让学生观其行,闻其声,然后有感而写。并且,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用法和句型及语法项目后,逐步的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写My Hometown(我的家乡)一文,教师可以把关于本城市或乡村的一些图片播放,并对可能用到的词汇和语法做一些必要的解释,学生就会很容易的去写。

2.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电子邮件的出现,缩短了交流的时间和距离,教师可指导学生结交笔友,发送电子邮件,让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写作水平。

六、运用网络英语资源,有机地输入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网络是学习内容的获取工具,通过网络搜集跨文化意识的学习内容,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主动去了解更多的英语文化。内容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来安排,每个单元都会有主题,如美国人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文化特色等。教师可围绕着不同的主题,布置相关的任务,如寻找相关的文化常识来了解扩充课堂上的知识等。在教学:“See the world”模块时,有一节课是介绍各国的名称(English、Italy、Britain等),学生就可以在网上搜索这些国家的特色,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最后可以以一个或多个国家为例,选用不同的软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编排。有的同学会选用Word来展示,他们做成了简易板报,题目是“各国风情”;有的同学则用他们找到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利用Powerpoint做成幻灯片,把各国情况展示给大家看;还有的同学选取了自己喜爱的一个国家,找到这个国家的一些特色来进行介绍。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跨文化的意识。

七、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练习,有效巩固所学知识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语言输入的质和量对外语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集成性,即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和数值于一体,将结果综合地展示在屏幕上,这一特点有利于增强对学习者感官的刺激。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我用Powerpoint软件把句型和课文段落设计成幻灯片,通过一定的色彩搭配,配以图片或动画效果,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单词或短语以极其醒目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者把一单元所有重要词和短语连接成一篇风趣的短文或把课文的复述内容设计成填空题,先让学生填空,然后把正确答案以各种各样的动态效果展示在屏幕上,必要时还配以鼓励性或祝贺性的音响效果,学生不仅在异彩纷呈的课堂练习中记住了知识,而且体验到了人机交互式学习的快感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可谓寓教于乐,学得开心,记得牢固。

八、运用信息技术,增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老师在一堂课中要在黑板上密密麻麻书写各种单词、重点对话、句式,教学起来相当的繁琐,费力耗时。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前将所需板书、图画、作业等内容制成课件,在教学中展示出来,就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能在相同的45分钟内,呈现更多的知识,既清楚又规范,图文并茂,又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从而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控制演示速度、课堂节奏或添加停顿,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控制,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可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这样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极大的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显著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既积累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其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柳树中学 聂 金 玲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篇2

一、善用媒体,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语境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来的对语言活动和参与者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有效途径。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声、光、形、色等特点, 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 使课堂教学情境化、交际化, 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开展听说读写的练习, 使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训练。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碰到过生日、节日、外出就餐和看病等特殊情景, 要想创设真实情景就必须准备大量实物、道具, 费时又费力。但是运用电教媒体来展示情景对话就不一样了。色彩鲜艳的图画, 或一段小动画, 配以对话性文字, 再加上合适的音乐, 效果就大不一样。如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6 Holidays, 先用优美的月亮图片和人们的活动显示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说。再通过一段小动画引入万圣节, 在动画中感知外国节日气氛, 最后分别通过文字和一曲圣诞歌分别介绍感恩节和圣诞节, 让学生在浓浓的氛围中感受了解外国习俗, 形成了栩栩如生、鲜明灵活的教学情景,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

二、活用媒体, 设置悬念, 探奇制胜

悬念就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在教习中讲到一个学生无法回应的问题, 紧紧捉住学生的心弦, 使学生进入求知的状态,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启迪智慧, 开发思维。如: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6 Holiday那一课, 我用了猜谜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入新课:第一个条件:It is a big holiday in China.It’s in autumn.学生纷纷乱猜。第二个条件:It’s in Sep.or Oct.范围一下小了许多。第三条件:It’s about the moon.一出来, 学生恍然大悟。喔!原来如此!猜到的学生兴趣高涨, 欢呼雀跃着。

三、巧用媒体, 拓展知识, 开阔眼界

根据新课标, 老师应该补充相关的语言背景知识, 让学生能观察到西方的文化风情, 从中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了解各自的文化底蕴, 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爱国热情, 扩展国际视野。巧用媒体, 能创造出让小学生感受外国文化的环境氛围。孩子观看后, 不仅可以锻炼说, 还可以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真实生活, 了解文化差异, 拓展学生视野, 为其以后发展奠定基础。如,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6 Holidays, 我分别选出有中国特色的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与外国的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 介绍不同习俗, 学生大开眼界, 感觉很新鲜, 使他们很快掌握了新知识。这一系列和生活有关的场景, 学生很有兴趣,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四、精用媒体, 激励评价, 优化课堂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否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主要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同学的赞赏来体现的。

在课件设计的练习中, 通过多种形式 (符号、声音、文字等) 生动有趣的评价,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感受。每当学生答对时, 电脑屏幕上就出现唐老鸭的“笑脸”及“Very good”或一阵热烈的掌声;学生答错时, 电脑就会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 还会鼓励学生“Don‘t worry, Try it again.”“不要泄气, 再试试。”只有这样经常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 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成功者, 学生才能自觉去学习, 自觉提高英语水平。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篇3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时,会受到母语(汉语)的干扰,开口难,应用能力难以提升,久而久之,对刚开始学习英语的一点儿好奇心也会随着英语学习难度的加深而消失。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营造一种和谐、欢乐、轻松的氛围,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而恰当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一堂课的开始,安排学生哼唱英语歌曲,用音乐唤起学生的注意,调节情趣;在对话教学中,不妨先播放一块音像资料进行会话示范,或创设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为接下来进行模仿和应用做好铺垫。

二、运用信息技术,加速学生的理解与识记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差,有效注意弱,而教材中新单词、字母、音标等的教学一般比较枯燥,机械地跟读,只会引起厌学情绪,而借助信息技术,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人体各器官名称的单词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小女孩,点击她的各部位,如head(头);face(脸);leg(腿)等,被点击的部位随之闪烁,并伴有单词的示范朗读。学生被多彩的画面所吸引,自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这些图案和声音给学生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觉等多种感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使得他们的认知从文字走向图像,从无声走向有声,从单调走向多彩,从单一走向多元,由此产生了丰富的内心体验,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深刻性和多向性。运用这一技术,形成了程序性教学,构建了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操练机会,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可以说,练习是否充分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的练习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比如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我设计了一些“带你出国”“走进England”等教学软件,采用人机会话的形式进行训练。另外,对一些发音不准的学生,布置录音练习,让他们把自己的语音录下来,上课时让大家听听、评评。在帮助学生正音时,其他学生也得到语音、语调的训练。更可贵的是,有些学生会把这种方法作为纠正语音错误和提高自身语言水平的一种手段,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应用。这时,这种练习的意义就不局限于这堂课的学习了。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给英语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恰到好处地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就一定能使英语课堂和谐、高效。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篇4

摘要:在新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物理教学过程也相应的有了改变,由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本书,一支粉笔,发展至今——较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语音实验室、电子计算机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将先进的、宏观的、微观的和课外的信息以电教教材为载体传递给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了大量、具体、典型的教学信息,创造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其声、光、电的技术的采用,提高了信息传递的质量、更多地剌激了学生的感官,能产生传统教学媒体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课堂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最直接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途径,其双边活动的交流工具就是教学媒体。在新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引下,现代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物理感知情境设计等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电教媒体的采用,加剧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因而,现代化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起重要作用。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有促进作用

物理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科技的百事通,生活在当今科学时代的中学生,他们想象丰富、眼界开阔、兴趣广泛,其所见所闻往往会超越教师的专业领域,如果物理教师没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闻所末闻,不仅会使学生失望,影响他们的发展,也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中学物理涉及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非常广泛的基础自然科学,理论知识跟生活、生产实践联系密切,教材中还介绍了一些现代科学知识,因此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就不能照科宣科,不能照搬教学参考资料或别人的经验。在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物理教师必须要有选择地摄取新知识、新成果,不断地充实自己,并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束缚,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实施课堂教学,树立现代的教学观。

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研究分析各知识点,深挖其内涵、联想外延,以物理现象直观化、抽象概念具体化、理论问题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为目标,以物理时空拓宽、动态分析、静态强化、物理图象展示、物理立体模型、物理现象细微观察为素材,制成形象、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物理知识素材。将大量的静态教学内容和平面教学方式转化成图、音、像、文字等相结合的动态和立体型教学,由此也折射出教师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促进物理教学向深层次发展,即对教师的教起到促进的作用。

二、现代化教学对学生的学有促进作用

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教学中既是工具也是教具,如投影仪本身就是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个知识点,计算机的操作和运用也是学生中的热门话题,因此一些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本身就具有教学意义,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的催化剂。

现代化教学较传统教学对学生更具诱惑力。现代化教学的变革和控制被研究 的对象,把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加以排除,发挥声、光、电、色、形、动的优势,以求最大强度地刺激学生感官,使被研究的物理感知对象的本来面目更明显地突出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从中得到多方面、多层次、逐级加深的信息刺激,从而在头脑中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在动态学习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现代化教学给学生的最初印象是直观、有趣、新颖,给学生认知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学生产生种种愿望,成为意志冲动的出发点,容易引起参与感,使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的空间、时间中进行,有一定的系统和顺序,从而使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显得和谐、均衡,现代化教学所塑造的典型形象,大多是具体形象的形式出现,使物理表象融合在内在的学习动机中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而目的的实现又将产生新的学习要求,从而不断推动学习活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篇5

一、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人际交流的.需要 口语能力在语言的各项能力中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经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人能否熟练使用一种语言的标志.但一个人能读、能写某种语言的书面语,但却不能流利地进行口头表达时,我们则可以说这个人掌握这种语言的程度不够.

作 者:张美娥  作者单位:濮阳市华龙区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1 刊 名:商情・科学教育家 英文刊名:SHANGQING 年,卷(期): “”(1) 分类号:H3 关键词: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篇6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两课课堂教学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两课”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尤其是信息网络化给“两课”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下,要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变教育观念,推进“两课”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两课”教学效果.

作 者:沈娟 作者单位:新疆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新疆,昌吉,831100刊 名:甘肃科技英文刊名: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5(5)分类号:G45关键词:“两课”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篇7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幼儿英语教学内容

较之传统的教学内容,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后的教学内容变得“活”起来了, 变得可以看、可以听、可以互动, 可以把具体的东西更加形象化, 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变得简单、形象, 易于幼儿多方面感知, 也利于幼儿理解。例如, 在英语故事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将纯文字的故事内容转变成有声的F lash动画, 为幼儿创设了故事的情境, 带来了直观、有趣的感觉, 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像是在看动画片, 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使幼儿更容易理解英语故事的内容。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幼儿英语教学方法

多媒体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它能呈现出文字、图像、声音乃至视频和动画等信息, 可以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绘声绘色、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例如, 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口语训练时, 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幼儿重复发音显然违背了幼儿英语教育的原则。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游戏法相结合, 制作一个闯关游戏情境的课件, 使口语训练变得生动、活泼, 从而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加深幼儿的学习印象, 使得语言训练更富有灵活性和挑战性。教学课件还可以不厌其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这种实践不是呆板的练习, 而是愉快地体验。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幼儿英语教学过程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幼儿英语教、学氛围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 使幼儿身在一个“真实”的氛围中, 没有压力, 轻松愉快地学习, 既达到了学习目的, 又发展了幼儿的身心。例如, 我们在学习“G o to M c Donald’s”之前, 事先和麦当劳取得联系, 请几个幼儿到麦当劳亲身体验就餐的经历, 在就餐时顾客和营业员之间要通过英语交流, 整个过程进行录像。在学习这个单元的时候, 我们通过投影播放了我们拍摄的片断, 幼儿看到了自己身边熟悉的场景, 非常感兴趣, 积极性很高, 不知不觉地就跟着练习起了其中的英语内容“W h at can I do for y ou?I want a pineapple pie/h amburg er…”, 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此时教师再顺理成章地在课堂上创设一个麦当劳的就餐情景, 就会相对真实, 满足幼儿的需求。若是传统教学中一开始就创设这个情境氛围, 孩子就会觉得不真实, 甚至可笑, 不能真正融入其中, 在那样的氛围中幼儿的表演也都不是发自内心的求知需求。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育内容之间的交互

幼儿英语作为非母语, 其教学往往需要借助大量的辅助材料, 以使幼儿容易理解。在传统幼儿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十分忙碌的, 一会儿要利用图片教具进行教学, 一会儿到了放录音的环节, 又要赶快看着录音机放音乐, 甚至需要多播放几遍时, 教师还要一遍一遍地倒带。很多时候教师不停地在幼儿和教具之间“奔波”, 不能很好地顾及双方, 造成了幼儿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丰富和优化幼儿英语教育内容, 还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互功能, 教师可以让显示屏上的画面和存贮的声音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主动调控, 快捷交互,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 避免了教师与多种教具之间协调不过来而中断教学、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思维等弊端的发生, 使教师能更主动地控制教学过程, 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整体性、灵活性、趣味性,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师幼关系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篇8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音乐课题;教学

在新型教学模式下,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拓宽了音乐教学的渠道,促进了音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体验,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

一、声像一体,激发兴趣

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爱乐天性和习乐潜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人的音乐兴趣与音乐爱好,并使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图、文、声、像、光等结合起来的特点,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让学生尽快进入音乐意境,去感受音乐的奥妙,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把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恢复其鲜活的面目,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为学生创设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年纪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单纯枯燥的讲解音乐知识或学唱歌曲,他们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而在学习时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缺乏主动性。教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性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视觉、听觉的共同感知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感知那些自己不能直接感受的东西,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扩充容量,开阔视野

信息技术作用于人的视听觉器官,能大大增强人对信息的摄入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浓浓的音乐氛围,使学生的感知材料丰富、直观,让他们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视听联觉”能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为学生设置适当的情境,拓展学生的视听空间,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如果只用传统的录音机、范唱等手段吸引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信息量也很有限。通过多媒体辅助,不仅可以补充知识容量,还可以准确地表现体裁、音色和音乐形象,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丰富情感,激活思维

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音像同步、情景交融的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尽快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发展合理想象,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歌曲《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古筝曲《茉莉芬芳》,配以茉莉花及江南水乡的图片,展现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地方,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如小家碧玉般温润之美,紧接着就采用听唱法来学习歌曲。为让学生感受多元文化,将其升华,我设计了升华拓展这一环节,欣赏中国的歌唱家宋祖英第一次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演唱的开场曲《茉莉花》精彩的一幕,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还欣赏了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唱响了这首中国民歌的情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然后介绍了《茉莉花》的历史,欣赏了原版《茉莉花》,感受民歌的变化。最后,学生施展自己的艺术本领,把《茉莉花》用朗诵、演奏、舞蹈等方式表现出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表演能力和特长,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活跃了思维,达到了音乐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四、自主探究,培养能力

音乐教育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以人为本”。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交流式的学习,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还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器乐教学,学生很喜欢乐器的声音,更乐于用乐器参与表现,但如果只进行分散教学,学生则不能进行横向比较,无法分辨同类乐器的不同。课前,我先将各种乐器的声音录下来,并用幻灯片将其形态以图片的形式绘制出来,然后再将要掌握的节奏符号、节奏小节也用幻灯片绘制出来,课堂上让学生边听辨边观察,充分运用视觉来帮助听觉,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异及其效果。然后,鼓励学生边唱边表演书中的节奏创编部分,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模仿音乐所描述的各种形象并进行创作。同时,我还把具体的作品乐器与名人名家和音乐故事结合起来,深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从而真正意义上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整堂课学生学得很有兴趣,在乐器打击、吹奏中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信息技术为音乐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不仅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世界得到了满足,还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也给教师带来更多的考验。作为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才华,让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给音乐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聂贞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音乐创作,2011(0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篇9

白剑灵

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以明快的节奏、琅琅上口的长短句受到学生的喜爱,诗歌中运用了较多譬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仗等文学修辞手法,学习诗歌有助于学生对美学的领悟和感受,每当我上诗歌课的时候,都分明看到学生的激情高涨。

一、激情引入,激发想象。想象力是创新活动的根本,是人们通过观察所得到的表象和已掌握的知识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人脑对已有表象的再造加工而形成的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诗歌是充满想象的创作。多媒体融声、光、情、景为一体,能利用文字、图像视频、声音帮助学生想象。如我在执教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听听,秋的声音》,我先利用多媒体收集大自然的各种美妙的声音,让学生闭着眼睛听,请他们猜猜停到了哪些声音?脑海里有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就会充分展开想象,由声入景,大胆说出自己所想到的美景,很多同学都能说出自己见到秋景图;大树上落叶飘飘,阳台上蟋蟀“蠷蠷”,天空中大雁“叮咛”„ „ 美景令人陶醉。二.反复品读,升华情感

《 新课程标准》 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小学生在初次接触诗歌时,对诗歌的节奏、重音、情感把握不准,而让学生单独朗读又会觉得枯燥无味。诗歌的语言凝炼,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抒情性,读起来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惟有反复诵读,才能充分感受其韵律之魅力,增强语感。学生在读之前教师要提出要求,第一次读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再读全诗,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三读诗歌,感悟情境,读出诗情;四读全诗,了解作者,明白诗志;再加上欣赏录象,回归整体,背诵积累以及课后的搜集诗歌,诵读感悟,交流分享。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配乐范读,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诗歌读流利,读出感情。在读的形式上,可以选择小节轮读,男女读,小组读,领读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诗歌的教学,教师要教有所得,学生要学有所获,诵读是其精髓所在。反复诵读是一种心理感应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这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的诵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学生通过反复读既可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又可以领会诗歌的含义。使学生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当达到一定程度时甚至可以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这首诗歌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诗歌语言真挚,感情丰富,描绘了大自然的景物。我在教学诗歌时,要求学生在读大自然的美好的时候要带着高兴的心情去读,在读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时,要带着愤恨的心情去读,在原有美好一与宁静的景象.与遭受战争一破坏的景象的对比中,迸发出一声声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四个究竟“是为什么?”和四个“可是”要读重一些。我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让学生读出发自肺腑的呼唤: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金黄色的沙漠永远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蓝得发黑的夜空永远属于星星和月亮;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绿茵茵的草地永远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 这样的处理,意在让学生拓展运用文本的语言,也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想象创造,创编诗歌。

一首诗歌学习结束后,同学们对诗歌创作跃跃欲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写诗歌,可以写几句,也可以写一小段,并当堂展示自己写的小诗,有感情的朗诵给其他的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教师也可以借机利用多媒体给学生配乐,或者出示与学生创作的诗歌相关的背景图。最后,小组内的几个同学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小诗,画上插图,准备展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我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 一课后,学生在理解诗义,感受意境美、语言美、情景美的同时,也萌发了创作的热情:

听听,秋的声音,秋风瑟瑟,秋雨沙沙,是和花儿道别的话音。听听,秋的声音,小燕子唱起歌谣,“叽叽喳喳”, 是和屋檐离别的情谊。

白云悠悠,天高气爽,稻草人整齐排列,农民伯伯眉开眼笑,好像是首长在阅兵,“哈哈哈”, 感谢党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福音。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助推高效课堂 篇10

助力高效课堂

师 瑛

内容提要: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助理高效课堂,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运用 助理 高效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真正的课程整合,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教育教学的学习方式。为了迎接全国的均衡验收,教科局就为我们添置了新的教学设备,交互式一体机。它是集电脑,电视,鼠标,键盘为一体的高端信息设备。它的出现,使我们的教学发生了一次了不起的变革,使我们的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真正成为了我们老师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抓手。

一、活用教学软件,助力高效课堂。

为了方便老师的教学,创K公司在一体机上安装了很多供我们老师使用的教学软件。首先最直接最简洁的就是创K公司的多功能显示屏。大屏真正把我们老师从粉笔的粉尘中解脱了出来,我们可以将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直接手写到显示屏上,写完后用擦除工具,直接擦掉就可以,既简单又清洁。其次,在一体机上还安装了我们当前用的频率较多的鸿合交互式白板。白板上的笔和工具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运用各种颜色的笔可以直接在屏幕进行书写和批注,这样使学生能清楚的进行课本批注和练习。其次,各种神奇的魔术比,荧光笔,智能笔方便我们在课堂上对重要的内容进行批注,突出重点。鸿合白板还为我们提供了较多的实用工具。遮幕,聚光灯,这些功能可以用来在课堂上强调教学的重难点,抓屏,锁屏,屏幕回放,可以将重要的内容进行截取进行二次回放。而窗口播放器,可以将任何课堂上所需要的资源导入到白板当中进行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除此之外,一体机还安装了我们当前最实用的畅言电子课本。电子课本的出现使我们的教学上升到了人机对话的层次。所用的内容以课本的形式呈现到一体机上,学生能够形象的感受到自己手中的课本,这无疑是教学最大的成功。在电子课本里,学生可以跟着老师学习,在那些重点的句子下面进行批注,可以把学生注意力与课本紧紧的联系起来;利用聚焦功能将课文中生字,词语生成卡片,即可以听到读音,又可以看清楚字的笔画的意义,真是为老师减轻了很多负担。更新后的畅言软件,又新增了便签功能和交互功能,便签可以方便的在课堂上对一些内容进行批注。而交互功能可以方便的实现畅言功能和其他功能之间的转化,即轻松,又实用。

二、巧用评价系统,落实课堂高效。

先进的教学软件,加上老师深入的挖掘教材,已经使我们的高效课堂成功了一大半,那么如何才能使高校课堂落到实处呢,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是达到课堂高效的法宝。本学期,我们引进了慧海科技的评价系统。殊不知,这一软件,成为我们高校课堂的最大推手。课堂优化评价,成为老师的准绳。课堂上无论你是不完成家庭作业的懒惰孩子,还是不认真做作业的粗心孩子,或是不认真听课的“抛锚”孩子,课堂优化管理,就是一次次不听话的照相机,将你违纪的记录照下来,记录到评价系统里。有了它老师再也不用声嘶力竭的批评那些不听话的孩子了。表现好的孩子,老师可以及时的发卡,学习之星,品德之星,她记载孩子们成长的进步。

三、妙用优质资源,美化高校课堂。

多功能一体机,加上Wifi,使优质的网络资源,成为我们学习的大餐。生动形象的课件,我们下载不下来,可以直接在线运用,何乐而不为。精美的视频资源,我们可以在线让学生观看,有可以结合窗口在上面做批注,多么有趣的事情。一封内容全面的试卷,可以利用泓合的窗口播放器,大屏幕的播放在一体机上面,即形象又生动,减少了印刷和抄写的麻烦。畅言课本与网络同步,每一片课文都有专家推介了优秀的课程资源,象精美的视频,生动的图片,还有课文朗读,以及课文的延伸,这些资源的桥面运用都是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精彩。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优化 课堂效率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结合起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教学中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营造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探究热情。生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能激活课堂气氛,创设出一个和谐轻松的求知氛围,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开发,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合理利用各种多媒体,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优化课堂效率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接受教学,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愿望。

例如在讲解《光现象》时,我播放了扬州瘦西湖五亭桥和白塔的图片,同时播放配乐散文“走进大门,只见桃红柳绿连绵数里,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之中,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跃然眼前,真不知大自然是怎么创造出如此缤纷的色彩?”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桃红柳绿、蓝天白云、五彩缤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去探讨光的色彩。这样新颖有趣地引入了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优化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化难为易。学生学习一个知识,一般都要经历“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样的一个过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境,可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克服认知过程中的障碍,使他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由于“光线”的抽象性,特殊性,导致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难于理解,这里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空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路发生改变的特性,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学生进行分组探究,通过各组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师组织各小组阐述本组探究得出的结论,综合客观地评价在探究过程中,各小组取得的成绩,并加以赞赏,激励学生勇于进行探究性学习,最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显示物理过程、演绎物理原理、体现物理规律,优化课堂效率

物理学是一门反映客观物质基本规律的学科,物理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的抽象物理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感知才能形成表象,获得知识。初中学生感性认识较强而空间想象能力及抽象能力不够,所以形成物理概念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生硬地运用“定性”、“定量”、“建模”等方法来实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事倍功半。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与现象形象地展示,这样便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抽象概括,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课本中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若水平部分摩擦力为零时物体将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但若运用课件制作将几种情况分别用图例说明,最后一种摩擦力为零的情况让小球匀速运动下去,现象明显、直观,从而通过物理过程的显示,学生很容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又如在讲解扩散现象时,由于分子运动是微观现象,所以扩散现象的讲解总是有点牵强,但运用课件却可以很好地展示这一微观的物理过程,用不同颜色的小球分别表示不同的分子,让它们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空隙中,学生感性认识增强了也就自然得出了规律。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实施即时反馈,优化课堂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要求以探究性教学为主要模式,通过自主实验,自主探索从而主动积极地掌握物理知识。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要花很多时间,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很多内容分别制作成课件,课堂上将教学程序呈现在视屏上,既清晰又规范、图文并茂,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避免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多媒体具有幻灯、投影、录音、电脑等多项综合功能,比传统教学要求高得多,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例如讲解杠杆知识时,力臂的画法、杠杆的应用均是教学重点且学生掌握也有一定难度,如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往往费时费力效果却不佳,但恰当地应用投影和电脑课件就会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活泼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力臂的画法可采用复合式投影片,先找支点,再画力的作用线,然后作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最后用红色的笔标出力臂,避免了在黑板上作图的麻烦;讲杠杆的应用时可制作课件来完成,如展示钓鱼杆、撬棒、天平等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其异同并迅速得出三类杠杆及其特点,还可利用跷跷板、剪刀等受力点位置的变化演示力的不同作用效果说明杠杆类型的变化。节约了大量的讲解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精神状态,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优化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积极尝试多媒体辅助教学,发现更多的能够发挥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保证教学目标更好实现的多媒体最佳作用点,使媒体组合教学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田宓、罗代鸽.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湖北教育》2005.6.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篇12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音乐课题,教学

在新型教学模式下, 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拓宽了音乐教学的渠道, 促进了音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体验, 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 从而让学生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

一、声像一体, 激发兴趣

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爱乐天性和习乐潜能, 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人的音乐兴趣与音乐爱好, 并使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图、文、声、像、光等结合起来的特点, 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 让学生尽快进入音乐意境, 去感受音乐的奥妙, 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把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 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恢复其鲜活的面目, 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 为学生创设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年纪小, 注意力容易分散, 单纯枯燥的讲解音乐知识或学唱歌曲, 他们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因而在学习时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缺乏主动性。教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性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创设一种视觉、听觉的共同感知情境,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让学生感知那些自己不能直接感受的东西, 获得更多的知识, 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扩充容量, 开阔视野

信息技术作用于人的视听觉器官, 能大大增强人对信息的摄入量。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营造浓浓的音乐氛围, 使学生的感知材料丰富、直观, 让他们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 “视听联觉”能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 为学生设置适当的情境, 拓展学生的视听空间, 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小学音乐教材中, 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 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如果只用传统的录音机、范唱等手段吸引不了学生, 课堂学习的信息量也很有限。通过多媒体辅助, 不仅可以补充知识容量, 还可以准确地表现体裁、音色和音乐形象, 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丰富情感, 激活思维

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音像同步、情景交融的功能,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尽快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发展合理想象, 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 丰富学生的表象, 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 歌曲《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 教学中, 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古筝曲《茉莉芬芳》, 配以茉莉花及江南水乡的图片, 展现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地方, 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如小家碧玉般温润之美, 紧接着就采用听唱法来学习歌曲。为让学生感受多元文化, 将其升华, 我设计了升华拓展这一环节, 欣赏中国的歌唱家宋祖英第一次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 演唱的开场曲《茉莉花》精彩的一幕, 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还欣赏了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 一位中国小女孩唱响了这首中国民歌的情景, 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然后介绍了《茉莉花》的历史, 欣赏了原版《茉莉花》, 感受民歌的变化。最后, 学生施展自己的艺术本领, 把《茉莉花》用朗诵、演奏、舞蹈等方式表现出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表演能力和特长, 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活跃了思维, 达到了音乐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四、自主探究, 培养能力

音乐教育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 突出“以人为本”。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交流式的学习, 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 还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器乐教学, 学生很喜欢乐器的声音, 更乐于用乐器参与表现, 但如果只进行分散教学, 学生则不能进行横向比较, 无法分辨同类乐器的不同。课前, 我先将各种乐器的声音录下来, 并用幻灯片将其形态以图片的形式绘制出来, 然后再将要掌握的节奏符号、节奏小节也用幻灯片绘制出来, 课堂上让学生边听辨边观察, 充分运用视觉来帮助听觉, 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异及其效果。然后, 鼓励学生边唱边表演书中的节奏创编部分, 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模仿音乐所描述的各种形象并进行创作。同时, 我还把具体的作品乐器与名人名家和音乐故事结合起来, 深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从而真正意义上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整堂课学生学得很有兴趣, 在乐器打击、吹奏中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乐,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信息技术为音乐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不仅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情感世界得到了满足, 还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也给教师带来更多的考验。作为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 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才华, 让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 给音乐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 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篇13

【摘要】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国现行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社会的转型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了强有力的辅助作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但可以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关键词】数学信息技术练习规律问题创新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没有创造力,就只能模仿别人,无法超越,绝无发展可言。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然而没有兴趣又何谈创造意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人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因为兴趣会在人的大脑皮层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脑神经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而学习兴趣又与创造紧密联系在一起。高科技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需要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适时、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深入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展,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1.1激发兴趣,调动多种感官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

信息技术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可以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1.3优化练习,活跃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可以优化练习,从而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梯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练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省时、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来强化练习效果,提高练习效率。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一些策略

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掌握新知的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文字、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引入情境,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传授创设良好契机。

2.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强调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有机结合,使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增长才干,解决问题。

2.3分层练习,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教师可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提供大量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习题。计算机的交互性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的反馈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测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教师可当堂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全班达标检测,达到了当堂巩固、当堂矫正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保障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2.4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些理念都特别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探索欲、好奇心和创造潜能。

2.5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工具,有什么问题,还可以百度一下,等等。教师也可将教学资源整理为文件夹或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选择信息; 或者为小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搜索引擎等,引导学生去因特网、资源库收集与学习相关的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阅读、查阅大量的学习资料,大大增加了所学知识的“背景知识”,做到“厚积博发”,为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打好基础。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必将成为 21 世纪数学教学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上一篇:步长羽毛球比赛活动方案下一篇:参加第六届全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