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技术创设高效课堂

2024-08-21

运用现代技术创设高效课堂(精选10篇)

运用现代技术创设高效课堂 篇1

运用现代技术创设高效课堂

[设计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改革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具有高速度、大容量、等特点的多媒体电化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有着强大优势。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发挥他们的丰富的想象能力,增强智力,提高素质,提高学习力。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能将文章中蕴涵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文化知识等等展示给学生,并借助音乐、电视等艺术手段,创造一种特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美的熏陶和情的兴奋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改革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运用现代技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的兴奋,保证其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感知。反之,缺乏直接的兴趣会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在语文教学中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兴趣是完成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于一体,使教学手法丰富多样,使讲授内容直观、形象,图、文、声、像并茂,从而创设出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氛围,收到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效果。如初一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中提到的“地球又是一个六千三百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及人类给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种种行径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此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地球在茫茫宇宙中的运行情况,地球表面地形分布情况,以及世界各地人为破坏生态环境情况,加上解说,学生经过自己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弄懂了难理解的句子,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再加以指导理解,让学生明白人类只有好好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有计划的开采,使用资源,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在兴趣的引导下,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二、多媒体演示的运用,拓展学生的想像空间

多媒体的演示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让“远”变“近”,从“今”回“古”,帮助课文理解。教材中有相当部分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习起来学生难以进入情境,我们就可以借用艺术性的媒体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如《紫藤萝瀑布》这一课,如果仅凭老师的讲述和书上的文字表达是很难让学生了解一树盛开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发、灿烂辉煌的景象。在上课时,我便把配有音乐的录像放给学生看。紫藤花的神韵一幕幕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情趣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身临其境地进入了新课内容的学习之中。在学习“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 2

心上缓缓...”这一段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就像站在树下,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藤萝花的美丽,近而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

三、利用动画演示,攻克难点

学生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活动,是思维发展不可缺少的直接条件。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多媒体操作在科学性较强的知识理解上表象丰富,显示过程清晰,能启迪思维。在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文中的“人”字形线路时,先让学生尝试着画一画,说一说,在华图上显示地形,让学生通过鼠标拖动画一画“人”字形的铁路。学生兴趣浓厚,争先恐后要求尝试,演示火车经过“人”字形铁路的动画,逼真的展示了火车经过青龙桥的行使途径,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同时让学生对詹天有杰出的才能更加的佩服,对他的爱国之心更加的崇敬。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多媒体手段创设的情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正符合儿童少年的思维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文质兼美的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如何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冲动与共鸣,进而加强 3

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小语教改的又一大任务。

实践证明,以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为突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介入语文教学,可以在创设教学情境,深化认识,愉悦学生心理,唤起情感体验,激起情感升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教学《第一次真好》一文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照片,有第一次溜冰,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服等,让学生亲自讲述体验到的新奇、快乐、兴奋、有趣,再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作者通过“第一次”总结出来的“第一次真好”的内涵,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生命中有无数次的第一次,只要我们善于总结第过去的第一次,努力把握生命中未来的第一次,“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如果平时在写作时除了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并能恰当的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随着教学手段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悄然走进了课堂,并以它特殊的功能和优越性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重视和应用。它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既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力。

运用现代技术创设高效课堂 篇2

一、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源泉。只有建立在浓厚兴趣基础之上的学习, 学生才能想学、爱学、乐学, 调动一切积极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 这样才能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形成对数学学科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动力。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 只是凭借教师单纯的语言讲解与机械的模型操作, 很难将抽象而枯燥的数学课上得生动而活泼, 自然难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现代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手段, 以多彩屏幕代替了黑板与粉笔, 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 信息更为直观形象而丰富, 使得整个教学更具画面感, 动态感。在学生眼中数学不再是枯燥无趣、抽象深奥的, 而是寓于形象的事物与直观的场景之中, 更加生动活泼, 直观形象, 更加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参与数学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数学是抽象的, 而学生的认知是形象的, 自然难以深刻理解抽象而深奥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由形象认知上升为抽象认知再到形象认知就要借助一些教学设备, 而现代信息技术正是最佳的选择。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不再是单一的信息输出, 而是以图片、画面等输出信息, 具有化抽象为形象的效果。可以将原本抽象而深奥的数学知识点寓于直观而形象的事物与场景之中, 这样更能引发学生的认真观察与思考, 让学生从中获取丰富而直观的感性信息, 并由此上升为理性认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直观而形象地呈现抽象而深奥的知识点, 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直观的感性事物, 帮助学生从直观的事物与现象中获取感性认知, 这样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透过表象达到对抽象知识点本质属性的理解与认识。如关于“椭圆第一定义”的教学, 教材所安排的是通过实验来引入概念, 这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但是凭借一两次实验并不能让学生深入本质地认识离心率e对椭圆形状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在保持椭圆长轴不变, 而焦距逐渐缩小的情况下椭圆形状的改变, 进而让学生清晰而直观地感知离心率e对椭圆形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 操作计算机, 将其过程直观而动态地展现在大屏幕上; 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 在纸上保持长轴不变, 焦距不断缩小或变化来画下椭圆的形状, 进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离心率e对椭圆形状的影响, 这样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动态展现过程, 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

相对来说,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静止的, 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则是动态的、立体的, 更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 学会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函数图像的平移,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只能通过在黑板上绘图静止地讲授这一知识点, 学生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利用其强大的动态演示与模拟功能来将图像平移的过程直观而动态地展现出来, 让学生看到移到的过程。这样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就可以深刻而直接地体会到上下移动是横坐标不变, 纵坐标改变; 而左右移到时则是纵坐标不变, 横坐标改变。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深刻而透彻的理解,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一知识点。

又如,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而大多学生不爱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空间想象能力差, 学生往往只是将这些立体图形看作是静止的, 空间上的限制阻碍了学生的思考与思维。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将这些静止的内容动态化地呈现出来。如不规则体的体积, 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功能, 通过旋转、放大等让学生对立体几何图形进行多角度的直观而立体的观察, 在学生脑中建立初步认知。此时再动态地展现学生切割与拼凑的过程, 即将不规则的几何体切割成或是拼凑成几个规则的几何体的过程, 这样问题便迎刃而解。

总之, 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高中数学教学中无疑会推动数学教学改革的进程, 使数学教学与时代同步, 与新课标同行, 成为生本课堂, 成为学生所喜爱的课堂, 激起学生参与数学探究的激情, 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的全面发展, 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直观形象, 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思考的主动性与思维的积极性, 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 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实现有效学习, 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中数学,学习兴趣,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翟龙山.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初探.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22) .

[2]何庆文.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4) .

运用现代技术创设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趣味性  互动性  实践性感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103

英语是一门语言,对听、说、读、写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传统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学生所得到的只是机械记忆的词汇与语法,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与交际,这是传统英语教学的最大弊端。现代教学要实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就必须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让教学具有互动性、实践性与交际性,这样才能还原语言学科的生动活泼,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与交际,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主体参与,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水平的整体提高。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其信息输出的方式与类型更为多样化,同时具有超强的综合演示与模拟功能,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将之运用于英语学科教学中,更能突出语言教学的实践性与情景性,更加符合语言学科学习规律与学生认知规律,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英语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

一、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学生只有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才不会是在外界的胁迫下被动展开,才能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与积极的学习行为,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对英语学科形成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这也正是教学改革的重点话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就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英语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个新鲜事物,是学生所普遍喜爱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中,更能体现出教学的与时俱进,自然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引起学生的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加盟,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改变了以往教师单一的语言输出与枯燥的文字材料,而是以学生所喜爱的图片、音频与视频来传递信息,将学生带入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视野,带给学生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从全新的角度来向学生展现英语教学的魅力,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关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学生带入了全新的教学境界之中,可以用来模仿不同人物的不同语调,展现语言本身的生动与活力,而这正是传统语言教学所不能达到的。纵使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来模仿不同人物的不同声音,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让语言变得更加真实而生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体现教学互动性,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的构建在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学生主体参与下的自主探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探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要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要展开积极的交流与交际,这样才能实现互动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真实的交流与交际中不断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实践平台,教学不再是机械地宣读教材,而是将教材立体、直观而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原本枯燥而静止的语言素材转化为真实场景下的交流与交际活动,从而改变了以往学生只是机械而被动地记忆语言材料,在教学中处于次要地位的局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景下展开自主而灵活的交流与交际活动,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中来。

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强大优势,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需要教师做好两大方面:第一,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从传统教学事无巨细的包办型教师转变为不管不问的放任型教师,而是要在扶与放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与引领路,与学生一起来展开互动探究,使教学成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主体活动。第二,做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者。许多教师认识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与优越性,但在运用时只是将书面材料转化为电子版的,只是在机械地操作着设备,被现代信息技术牵着鼻子走,成为了现代技术的奴隶。殊不知,现代技术的成功运用在于教师能够灵活地驾驭。一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成功的运用不是简单的由纸质转化为电子,而是要精选、优选图文资料,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二是灵活运用,引领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的互动性在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可以预料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机械运用,沦为计算机的奴隶,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捕捉细节,引领课堂的动态生成。

三、突出语言实践性,提高学生运用水平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语言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往往是会单词、会语法,但无法交流,纵使学生有再多的词汇量,这样的教学依旧是失败的。增强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运用水平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模拟与再现功能,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为学生创设丰富而逼真的教学情境,突出语言的交际性与实践性,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生活场景,再现真实的生活画面,将枯燥的语言材料的学习置于生动形象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场景之中,带给学生熟悉感,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展开语言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运用,感受到语言与现实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

[2]姚利苹.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11).

[3]张国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中学英语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6).

运用现代技术创设高效课堂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往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重现,这就能够较好地弥补以往教学内容不直观的弊端。其中多媒体教学及课件演示是目前各科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当前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成为了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在新课改工作的全面推进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已成为评价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该注意什么样的策略,让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发挥最佳优势呢?我从下几个方面谈起: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很多方面具有常规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宏观为直观,化繁难为简易,强化学生的记忆,便于教师的讲解。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在教学中适时呈现,辅助教学,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作用: 1.提高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

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包括图文、声像在内的大量信息,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的时间,拓展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大幅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特别是在学生学习生字时,针对易疏忽、常写错的字,或者需要特别强调的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通过鲜艳不同字体的文字,以动画的形式,录音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如《观潮》一课里,学生较难理解文中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等,教师把多媒体重点放在让学生感受潮的雄伟上,教师将选用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图片同时出现在屏幕上,让学生概括潮的特点,并配上话外音,在仿读中理解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充满了主动性。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具有生动、直观、形象,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并运用大量视听信息来扩大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方面,多媒体课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我一次做公开课《猫》时,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图片和鼓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为学生品味揣摩具体的文本语言奠定了基础。在执教《题西林壁》一诗时,我向学生展示了庐山全景图,配上《梦幻曲》。庐山的美景,优美的旋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学生很快融入了游庐山的美妙想象之中。在学习《大自然警号长鸣》一文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到很多有关大自然美景的录像,活泼可爱的金丝猴,在树上荡来荡去;体形庞大的大象,在水中嬉戏;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在慢慢地咀嚼。学生仿佛置身美妙的大自然的怀抱,不由心旷神怡。然而,一段段触目惊心的真实录象,又让学生惊骇不已,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原被毁,动物被大量捕猎,濒于灭绝,沙尘满天,垃圾成山,人类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学生被深深震惊了,写下了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文章,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耐人回味,道出心中的真话、实话。学生的思维、知识系统、能力结构、思维习惯及其思维的开阔度及敏捷性都有大的飞跃,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加强了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教育。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以其信息传递的快捷性,知识更新的便利性、媒体内容、形式的新颖、生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作文教学改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3.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多媒体教学可以向学生传递全面、丰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全面的知识结构。针对一篇文章,通过搜索,介绍有关评论文章、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家生平等,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4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设计增加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平台。此外,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互联网进行自学,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在低年级开展的识字、欣赏想象的活动课中,教师首先播放轻松明快的音乐或儿歌,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迅速进入角色,然后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象形文字,如:日、月、水、火等。在播放这些象形文字的同时,播放与这些象形文字相关的事物。接着让学生领悟、体验这些象形文字的字形美。最后,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此时,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彻底解放。5.有利于资源共享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教育资源在全世界相互交换、共享成为可能。以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课件.也可以被方便地共享应用。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人与科学》、《狂野周末》等影片,在观察前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学生留意观察各种动物的神态动作,各种植物的形态和生长过程,并采取激励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6、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大胆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选题。浩如烟海的信息,可以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可以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阔学习者的视野。一次我们让学生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规定从现实生活中选择论题进行分析,要求结构完整,有理有据。至于选什么论题,则完全自由。不少学生开始了网上跋涉,通过搜索引擎进入一些新闻网站,或进入一些评论网站,精心筛选,确定论题,然后进行作文。结果,这次作文的选题,超过了历届学生的选题范围,几乎涉及了生活的大部分领域,例如有《宰杀青蛙为何屡禁不止?》《电子游戏是祸?是福?》《谈教师的“体罚”》《论数字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等等。因为有多媒体技术的支撑,学生得以更加清楚地放眼看社会,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面上写作。(2)写作。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永恒主题,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信息快车,蕴育学生的创造性的人格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网络信息技术介入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视接千载,神游八方,大大地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具有传统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不仅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更要注意其劣势,扬其长避其短,注意运用的策略,真正让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语文教学,让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佳优势,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不少教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时,没有深入领悟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含义,存在不少误。首先,多媒体的运用容易导致忽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恰当地夸大机器的作用就必然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引向反面。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简单的动作在提高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多媒体的运用往往减少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

其次,在许多利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展示信息技术图文并茂,以及自己的高超的技术水平,一些课件制作者把教学内容肢解成漂亮、华丽的图片、文字等形式,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课件所用色彩过分亮丽、鲜艳,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这些图片、文字在演示中往往一闪而过,学生完全缺乏思考、消化的余地,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印象不深、理解不透、记忆不牢,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这些,还只是目前能够从课堂教学中看出来的问题。从长远来说,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它还需要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把它与传统教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得益彰。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发扬传统教学的长处,用信息技术增加教学容量,借助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以及趣味性,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又要很好地组织好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课堂上加强师生交流等等。

运用现代技术创设高效课堂 篇5

余江县第一小学 侯才福

【论文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画面,燃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直观动态的演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信息密度,促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增加信息密度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正文】

《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但现代教育技术之于教学,犹如化妆品之于美女,施妆得当,则美女更美;施之不当,则美女变丑女。那么,在我们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中该如何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达到美化、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呢?我做了以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画面,燃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情感意向,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是学习的强化剂。教学时,我们如果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积极心理,让学生满怀喜悦地去学习。

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教学伊始,教师首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唐老鸭坐在长方体里面,米老鼠坐在直圆柱里面,皮卡丘坐在一头大一头小的圆柱里面。唐老鸭、米老鼠和皮卡丘在激烈争论谁跑的快,究竟谁跑得快呢?请同学们先来猜一猜。等到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急于要见分晓的时候,老师点击鼠标,此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屏幕上以动画的形式再现故事中的比赛情景:米老鼠跑的最快,唐老鸭第二快,而皮卡丘还在上面打转转。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都被这有趣的情景吸引住了,主动探究起了其中的奥秘。.

再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同样多”这一概念时,在大屏幕上出示5个小朋友,5条红领巾。启发学生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一定能早日戴上红领巾。然后一条一条地闪烁红领巾,动态地给每一个小朋友戴上。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学习积极,情绪高涨,很快就在一一对应的基础上理解了“同样多”这一很难确立的概念。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直观动态的演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而且能促使学生独立、深刻、灵活、由浅入深地去思考,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如小数教材第五册《几分之一》这一课主要是学习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首次接触,也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所以学生难以接受。但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收到了时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例一(一个饼平均把它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时,我先在屏幕上出示一个饼,然后用一把小刀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再取其中的一份和原来的这个饼比较,看这半份是这个饼的几分之一。教学例5(一段线段平均把它分成十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时,先出示一段线段,再把它平均分成十份,(每出现一份,就出现一个声音提示),然后老师和学生一齐数是不是平均分成十份(数的过程中,屏幕上依次出现①②③……⑩),取其中的一份,(屏幕上的其中一份闪烁),从而使学生一眼就明白了这其中的一份就是十分之一。再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在屏幕上直观演示两车相遇的全过程。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屏幕上的动画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 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通过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信息密度,促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多媒体计算机信息容量大,信息的转换方便快速,信息传播效率高,充分利用这一功能优势,增加课堂密度,同时,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进行整合,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

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两种分法的不同含义,正确的区分两种分法,建立正确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学生初步学习“第一种分法”和“第二种分法”后,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较大容量的对比题组,作为学生进行思维整合,获取知识信息的感知材料,通过思维过程的对比展现,实现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结构网络。屏幕上先出示动画的“把12个圈平均抛在4根柱子上,每根柱子抛几个?”学生列式后,屏幕上又出示“把12个圈,每3个抛在1根柱子上,要几根柱子?”然后比较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过程中,比较异同,得出:两种分法中,要分的数相同,都是除法计算,这是相同点;分法不同,算式不同,意义不同,这是不同点。在此基础上,屏幕上再出示动画的“8只小鸟和4只鸟笼,怎样就会使每只笼子里面鸟的只数一样多?”这样增加密度,强化表象,通过动画演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能有效地建立起正确的概念,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知识结构。

运用现代技术创设高效课堂 篇6

一、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直观形象, 新颖生动, 能直观地突出课堂教学内容。生物课堂的教学直观性很强, 但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 许多微生物学生无法亲眼目睹, 而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为教师提供了最佳的展示 (实物、标本、模型、视频等) 平台, 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来感知到他们所学习的对象或现象, 从而获得感性的知识。例如:在细胞有丝分裂的教学中, 有丝分裂的过程是难点, 通常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向学生展示其过程,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模拟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有丝分裂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逼真的图像、动听的声音都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动手动脑, 越过一个又一个学习上的障碍, 成功的喜悦就会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再如:探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实验, 有了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教室的支持, 就能轻松的使用多媒体模拟这些不易操作的实验, 并通过网络满足每位学生的动手需求, 提高学习效率, 充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生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但在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中, 许多生命现象、生物活动常常用语言、板书或挂图来介绍, 学生在学习时就缺乏感性认识, 因此常常感到枯燥无味, 失去学习兴趣, 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通过多媒体将这些信息展示给学生, 生动形象, 感染力强, 使学生易懂乐于接受。在观察的基础上, 还可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 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可以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中, 不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 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自己参与, 亲身实践, 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理解和获取知识。然而, 有些探究实验和探究历程学生理解困难, 不易得出结论, 这时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这一辅助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使用多媒体展示与生物教学的紧密结合, 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在课堂上动手动脑, 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使学生以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得新知识, 这样师生互动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的精神,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 使教学过程愉快的进行, 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例如:在有丝分裂的教学课堂上, 计算机将载有有丝分裂的动画、图像等信息一一展示给学生, 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视觉表现力, 同时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 促使学生认真思考, 主动记忆, 努力探索, 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就会学得轻松、愉快, 对新知识学得快、掌握得快。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教师一点也不累。因此, 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能够有效地保证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优化教学内容, 增加课堂容量

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计算机技术具有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模拟、仿真等功能。可以使一些正常条件下无法实现的过程和无法观察到的现象, 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 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过程, 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方式朝着多途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全过程、细胞分裂的三维动态过程、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过程、DNA双螺旋结构的解析过程以及碱基互补配对过程等不同展示, 这种动感化表现手段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使学生看得透彻, 听得明白, 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优化了教学的过程。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更能促使教师去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内容, 如何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 如何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使用时间, 如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课堂上合理有效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探究性生物教学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优化课堂内容。

运用现代技术创设高效课堂 篇7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化学教学;模拟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072-02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发挥教学的作用和功效,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简而言之就是追求课堂的最大效益[1]。初中教学倡导减负,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如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就成了教师必须关注的话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课堂的效率。高效课堂理念的提出是时代和个性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效率成为各领域进行衡量的标准。初中生是社会发展的未来动力,最大程度培养人才是国家重视的任务。因此,构建高效课堂,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合理科学地安排课程的密度,实现教学结构的最优化是必须达到的目标,以便帮助中学生培育出真正的灵魂。

初中化学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刻,此时的学生有很强的塑造性。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今后化学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化学的学习是枯燥的,是需要记忆相关公式和理论的,要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要将知识生动化,将理论形象化,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刚好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将乏味的课堂生动化,同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课下的复习和巩固。

现代信息技术渗入教学领域,使得课堂声像俱佳,教学内容图文并茂,以更加完美的形式展现知识的内涵。尤其是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快速地演示化学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很大程度增强了教学效果。初中化学教学一直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中心在不断进行改革,素质教育理念的执行向课堂教学提出巨大的挑战,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课件的设计,尽量以新、奇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1 提升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兴趣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追求梦想并且获得成功的重要力量。化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大多数学生对于新事物总是保持着很强的好奇心,尤其是对亲自动手的实验。然而化学用语、化学符号以及化学公式总是抽象枯燥而具有难度,很多教师说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是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使得学生的兴趣逐渐丧失,难以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去。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图、文、字、音有机结合起来,将单调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以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深刻透彻理解知识点,很轻松地让学生建立起微观物质的相关概念,很明确地体会分子运动,发现分子的特性,明白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2]。

2 模拟化学实验,解决教学难点,增加课堂容量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更加要丰富学生的实验经验,为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很多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都难以描述和解释,因此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借助图片来简单描述,学生并不能真正掌握。但是有了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进行实验进行过程的分解和阐述,利用模拟实验来展现原子分离和组合的全过程,让学生直观看到一系列的化学变化,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化学实验中,常常有一些比较危险或者容易造成污染的物品和实验,虽然化学注重实验,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就会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为了安全起见,很多实验只能通过教师讲解来理解,并不能动手操作,也不能用实验进行理论的证明。教师可以将实验做成动画模拟的形式,放慢速度进行分步讲解,还可以进行正确实验和错误操作的对比,获得更佳的效果。利用计算机进行化学模拟实验,一方面可以进行错误操作的模拟,节约实验用品,降低危险程度,避免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展示实验的本质,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信息技术是化学实验的补充和延伸。

传统的化学教学难以在传授课堂知识之余,让学生进行交流探究,但是多媒体技术可以相应地增加课堂容量,带动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大量的信息进行优化处理之后,便可以很轻松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不仅速度快,而且效果好。

3 以人为本开展教学,打造全新高效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设与教学有关的生动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各方面的发育都不成熟,其判断力、分析能力都具有很强的塑造性,通过模拟实验既能够达到教学目的,也能够培养学生对待学术严谨的态度,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开放自主的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思考习惯。

4 打造资源共享平台,遵照技术为我所用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材资源转化为多媒体社会资源,可以将各地的资源进行网络共享,突破传统的课程资源观念,不仅可以共同学习教材内容,还可以将网络上的书籍、期刊论文等资源应用到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初中化学学习要更加注重实验的理解和积累,更加注重概念性质的掌握和巩固。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将化学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把学生无法观察、无法接触和了解的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应该尽快学会编辑各种网络信息,制作各种实验动画[3]。

化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综合,使得化学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其内容也由难变易、由抽象变得具体,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便捷的学习途径。当然万事有利有弊,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抗拒网络的诱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化学教学的开展带来诸多便利,教学媒体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工具,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通过媒体这一平台,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信息融合。不可否认,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教学更加具有新颖性和娱乐性,这为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作出重要贡献。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具有创造性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打造一个全新而且高效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刘传宝.对多媒体辅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7).

[2]李中言.刍议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

运用现代技术创设高效课堂 篇8

摘要:信息技术时代,知识成几何级爆炸式增长,知识传播的载体丰富多彩,人们获得新知识的方式也更加多元。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较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熟练地、创新地使用信息技术为生活、工作、学习服务。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充分,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个性的发展,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实与时代要求的巨大落差,促使我们必?要去研究小学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问题,探索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新模式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不用、滥用信息技术的状况。学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例如电子白板,教室多媒体设备等等,但是有的老师用起来就是不顺手,认为比较麻烦等等,致使先进的教学设备成了摆设。基于此,笔者立足于信息技术时代的背景下,寻找小学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范式,着眼于小学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评价等具体操作策略的探寻,期望于让我们偏远省份的一线小学语文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能够更加充分、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设备,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思维运用到语文课堂中,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课文、学习语文知识。

一、多媒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首先,多媒体教学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任何地点、时间多次传授相同的内容。其次,专业设置较灵活,能够随着发展来调节专业与方向,从而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再次,不受学校的限制与约束,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多媒体由于其生动、形象,因此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由于学生受阅历等的限制,因此,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作品情感和学生情感有一定差别。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自身的调控优势,把枯燥的语言文字变成形与声相结合的画面形式,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振。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实践探究

1.运用信息技术,着眼以生为本,变“教学”为“研究”。

常规的教学方案通常是从教者的角度出发,强调教学设计的严谨缜密,丝丝相扣。这样的教学貌似无可挑剔,学生却始终处于被牵引学习的位置,与生命教育理念相去甚远,因此,将教学设计设为变革的起点。变“教学”为“研究”看似只是字面的小变化,但它蕴含的意义却十分深远。把过去的以教授为主的流程设计转变为小课题研讨。一是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权威的化身,他们从至高的“教者”转化为与学生平等相处的研究者,探究者。二是学生参与融入学习的“度”是决定他能否在学习活动获取成就感的重要基石。“研究活动”不再有谁来“教”,没有思考就没有收获。孩子必须依靠自己的思考,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展示,激辩争锋这些变换的互动活动帮助自己最大限度融入学习,才能学而有成。三是随着学生的参与融入,他们在课堂自然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真理就是在这样的互动,对话中渐渐明晰,提炼生成。

2.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将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讲解,导致课堂无趣、沉闷,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得不到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那么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多媒体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可对教学内容进行直观、形象地展现,加上小学生好奇心较重的特点,他们极易被多媒体所展现的图像吸引,从而产生兴趣。以《桂林山水》为例,在教授这篇课文前,教师可播放与桂林的山水景色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供学生观赏,让学生通过图像感受到桂林漓江“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动”“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等特点,还可适当地配上翡翠的图片,使他们对课文所描写的景色有更真实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一个求学的状态。很多学生可能都没有亲身体验过桂林山水的美,可是多媒体却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形象、逼真、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高其对知识进行探索的积极主动性。

3.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展示事物,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在初级的阶段,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强,而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那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在视觉的作用下对所学的内容有清楚直观的认知与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比尾巴》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片,将各种动物的尾巴特征形象地记忆下来。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谜语,让学生在积极的动脑思考中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生活常识。

4.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拓展阅读的深度。

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深入认识母语,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巨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识文断字、理解语言和掌握写作的技巧,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其内涵,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发挥好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刺激学生感官,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富有生气,还有助于拓展阅读深度,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教学媒体一定要基于实际,讲实效,重发展,注意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以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当前,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研究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开辟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打造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模式,是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进步,语文教学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运用现代技术创设高效课堂 篇9

关键词:提高教学效率演示融会点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准确把握、巧妙利用二者的融会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索,还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传统数学的误区之一是只求结果忽视过程;创新教育要求最大限度地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只有明了知识的形成、结构、链接方式,学生才能运用这些方式去创造新的成果。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就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制作了圆柱的展开过程。学生看到,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然后慢慢地展开,最后在屏幕上展示的是圆柱的两个底面(圆)、一个侧面(长方形)。但是,我没有停留在这一层次,而是继续问:“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圆柱的侧面还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可以想象到还可能是正方形。然后又继续在电脑上显示:只要圆柱的高与底面周长相等,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正方形。然后继续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还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答还可能是平行四边形。电脑显示:斜着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之后就是平行四边形。还有学生提到,如果允许剪两刀的话,可能是什么形状。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将学生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有机渗透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在上“复习近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我首先根据教材的安排,引导学生回顾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话锋一转:“其实,除了圆以外,其余的五种图形只要用一个公式就可以求出他们的面积了。”学生一听都愣了:“怎么可能?”此时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将一个梯形转变成三角形的过程。有的学生发现:把梯形的上底逐渐缩短,当缩成一点时就变成了三角形;三角形可以看成上底为0的梯形,所以三角形面积也可以用梯形面积计算:S=(a+b)×h÷2=(a+0)×h÷2=a×h÷2。教师随即对这些同学进行了表扬,并进一步启发:“同学们,从这个例子你还能联想到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发现梯形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梯形面积公式是一个“万能公式”,利用它能求出除圆以外的其他四种图形的面积。哪知临下课时有个学生说:“梯形面积公式也能求出圆的面积!”我一听颇感意外,说:“你能说说理由吗?”“既然三角形能看成梯形,那么扇形也能看成是梯形,圆也可以看成是梯形,只不过要把圆心看成是梯形的上底,圆的周长看成是梯形的下底,圆的半径看成是梯形的高,面积是S=(a+b)h÷2=(0+2πr)×r÷2=2πr×r÷2=πr。”这位学生的奇思妙想让我深感震惊。他的发言,不仅完善了我的看法,而且能看出学生对这一问题所作的思考。在教学中,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沟通梯形面积公式与其它几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数的无穷魅力。

创造源于对所从事的活动深沉的爱。只有将数学的美、数学的魅力充分展示给学生看,学生才不会将数学视为畏途,从而创造出在成人看来哪怕是幼稚的可笑的“新”。

比如,在学完比例之后,我让学生思考:具有六个约数的最小的两位数是(12);它有哪些约数?(1、2、3、4、6、12);这些约数可以组成比例吗?学生经过简单的思考,发现可以组成比例。我又问:“只能组成一个比例吗?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学生经过讨论之后,找到了很多个比例。我将他们说的比例及时输到电脑屏幕上。最后,形成了这样的排列:

1:2=3:61:2=6:12…(共九个)

2:1=6:32:1=12:6

6:2=3:112:2=6:1

3:1=6:26:1=12:2

…(共八个)…(共八个)

由于这六个数可以组成九个“原始”比例(不允许重复数字,如1:2=2:4就不算),每个“原始”比例可以组成八个不同的比例,所以,一共可以组成72个不同的比例。这样的梳理,排列清晰、整齐美观,让学生充分看到了数字、数学的美,同时,也接触了初步的排列组合。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必由之路。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数与形的结合。

我们的现行教材是将数(代数)与形(几何图形)分开教学的;而实际上数与形的结合是今后数学学习(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数与形的结合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最佳交汇点之一。

在学完正比例、反比例之后,我让学生找:在学过的几何图形公式里有哪些能组成正比例,哪些能够组成反比例?我在电脑上展示了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并且引导学生回忆;学生一边说正反比例,我就一边在电脑上输入,很快就梳理清楚了。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里面的正反比例很容易找到。可喜的是,我的学生还找到了:

1)在正三角形里面,边长与周长成正比例;在三角形里面,底一定,面积与高成正比例;

2)在长方体里面,高一定,底面积与体积成正比例;长方体的底面周长一定,侧面积与高成正比例;

3)在圆里面,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上面的例子还可以组成一个正比例、一个反比例)……等等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教学密度,促进作业反馈。

开公开课时,老师想加大教学密度,搞点花样,设计一些口算题、准备题、巩固题、再加上例题等等,当堂在大黑板上抄写许多题是不可能的,而借助传统的纸条、卡片、小黑板等来解决问题不仅笨拙,而且易产生干扰因素,课堂上教师也容易手忙脚乱,如果将需要的文字、图式、习题等制成软件程序,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既科学又文明,容量大,充分展示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学生学习时有新鲜感,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心理学认为:反馈越及时,受教育者获得的学习成果的正确率越高;反馈信息所代表的范围越广,层次越深,准确性就越高,被教师运用的价值就越大。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同时也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及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并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上进的信心。

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创设体会 篇10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323-01

信息技术课程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课程,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素质,还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就目前情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有不少问题存在,比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模式不能引起学生兴趣,课堂上没有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操作性,不能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了打造高效课堂,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教学任务进行科学设计

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将学生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时,要对教材进行科学优化,并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要坚持差异性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年龄和兴趣等进行充分考虑,坚持循序渐进。在对任务进行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具体的能力差异以及学生各自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水平。即使是在同一教学环境里,在同一班级中,学生之间是有一定差异存在的,因此在设计课堂任务时,要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具体框架加以重视,结合学生水平差异,设置具有不同难度的任务。在任务设计时,不仅要有基本的任务,还要对其进行扩展,任务拓展主要针对的是能力不同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要引导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将学习的内容运用起来,学会举一反三,主动去探究问题;对于学生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要将要求降低,不能强制要求学生完成,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在教学时,教师还要将内容和生活进行结合,鼓励学生运用相关信息技术对现实生活问题进行解决,比如,在母亲节,鼓励学生使用画图或者是其他软件制作贺卡,送给母亲。设计的教学任务贴近实际生活,能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很好地调动起来。

二、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推动力,要想创设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就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将自身优势结合起来,不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课堂上学习的兴趣。比如,学习键盘指法的相关知识,内容较为枯燥,大多学生感觉没有什么意义,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不能专心学生。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键盘操作的各种小游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果能够将枯燥的训练变得轻松,学生的兴趣也会能被调动起来。

三、以学生为主,提高其主观能动性

新课标表示,在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与组织者,学习主体是学生,因此,要尊重其主体性,将学生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其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学生具体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共性,还能使学生动手进行操作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能够采用学案导学以及小组合作还有任务驱动等各种教学方法将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出来,还能在课堂之外,举办电脑绘画以及电脑小游戏还有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等比赛活动,使学生提高电脑操作能力,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最终使其综合素质提高。

四、重视实践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和其他课程比起来,必须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将相关技能知识掌握起来。同时,实践是对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检验的重要部分,必须由学生亲身实践,才能发生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对自己有没有将知识点全面掌握进行检验。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学生实践,将事件环节的具体时间做好规划,一般情况下,实践的时间要大于等于20分钟。比如,在学习word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时,可以由操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演示篇幅较长的文档,然后教师引出替换的相关功能,从而让学生了解查找与替换的功能以及它们在文档之中的具体作用,这样之后还要由学生自己实际进行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走出课堂

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程都是在机房中进行授课的,这是教师与学生已经形成的观念。但是,课程中的有些章节,完全可以走出课堂,在社会中,在大自然中,扩充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图像处理时,教师能够带上数码相机以及笔记本等,组织学生在大自然中拍摄照片,并对其做简单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向学生讲授获取信息的不同方式,以及分辨率不同拍摄图片的不同等。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积极参与进来,还能为后面的章节——网页设计,奠定基础。在组织室外课堂时,要提前进行严密组织,保证纪律和安全。

六、注重评价和反馈

在上课之前,要将过程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提前设计好,在课堂上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以及表扬与帮助,将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记录下来,并向学生进行反馈,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是被教师关注与重视的。同时,学生还能对自身具体的学习情况做好自评,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对自身的进步以及不足进行了解,还能培养学生反思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课程,要创设高效课堂,并不拘泥于一种形式。教师的风格以及阅历都是不同的,其探索的形式以及内容也是不同的,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不断进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亮.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教文汇,2012(10)

[2] 李德刚.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信息与电脑,2013(07)

上一篇:发言稿-如何提高自身能力下一篇:《公务员法》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