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2024-06-24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通用8篇)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篇1

2012年春业务学习专题材料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业务学习一:主讲人张永平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一般结构特点和操作要领。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每节课的基本结构一般有三个主要环节:“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当堂训练”环节。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还有一个“辅助环节”。接下来的三个主要环节环环紧扣,前一个环节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后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紧紧跟着全班的步调往前走,一刻也不能放松。正因如此,每堂课学生的学习也就变得紧张、愉快、高效。

一、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

辅助环节包括三项内容:①板书课题;②揭示目标;③自学指导。

1、板书课题,简称“板题”,包括导入和板题两部分内容。

2、揭示目标,简称“示标”。

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教学内容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上看,所有学科教材上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叫做“是什么”,这层内容要求学生百分之百地读熟、记准;第二层次叫做“为什么”,即分析事物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理论依据,是在探寻规律性的东西,这类内容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能分析综合,并能模仿运用;第三层次是“怎样做”,即能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知识的迁移训练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训练。

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记住“是什么”、理解“为什么”的前提下,知道“怎样做”。

教师要在“全体学生”身上做文章,每一个环节都要关注全体学生,要人人参与,人人发言,而不是只让少数几个学生发言。

教学目标很重要,那么要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呢? 操作要领:

(1)要明确具体、能够测量。教学目标的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由教师自己来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情感渗透来达到,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容。复习课的目标就比新授课的目标要求高,既不能重复新授课的目标,更不能降低新授课的标准。

(2)要准确、实事求是。即在广度和深度上应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能随意拔高,也不能随意降低

(3)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内容不宜太多,一两句话即可,要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4)无论用哪一种方式出示目标,出示的时间都不能太短,应该让学生听完或看完之后还有思考的余地。目标出示之后,教师一般还会用一两句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紧张高效地投入自学。

(5)要始终围绕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

3、出示自学指导,简称“示导”。

学生的自学要以教师有效的指导为前提。指导不当,就会无序、无效、甚至把自学引入歧途。从传统教学到新课程改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教师无指导。传统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指导学生自学。

第二个阶段是教师有指导而无效。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开始重视指导学生自学,但是往往因为指导得不得法而影响了自学效果。

第三个阶段是教师有效指导。在常年赛课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个规律,即能体现“五个明确”(明确“自学时间、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达到的标准、教师检测的方法及要求”)的自学指导就是有效、高效的指导,反之则是无效或低效的指导。

学生自学指导要求明确,操作性很强,学生的自学就相当于是在作考前准备,因而就会紧张、高效。

操作要领:

(1)、要重点把握好自学的时间。课堂教学的管理,首先是对时间的管理,没有时间要求,自学就变成了放任自流。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自学时间,小学5分钟左右,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时间也不宜过短,这完全是在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要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

(2)、在指导学生自学的内容上要十分精心。注意在旧知识与新知识方面不要平均用力,自学的内容重点是新知识部分,要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如果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之前都必须讲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3)、自学的方法。怎样学得好就怎样学。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在答案下划线,在重点词语下加着重号,难点、疑点划双线或“?”号。可以质疑问难,但不宜边读书边讨论。

(4)、自学的标准。要明确自学以后达到什么标准,是能模仿例题做习题,还是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标准不明,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

(5)、自学后的检测。自学以后老师怎样检测,是提问,是做检测题,还是板演,或者是动手操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来决定

怎样才能出好思考题呢?

操作要领:

(1)、吃透教材,紧扣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出思考题。(2)、将教学内容科学分类并提出不同的要求。

(3)、提炼出的思考题一定要有思考的价值,还要注意控制题量,题不能太多太碎(一般3-5题),不能大而空,要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找到规律,能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中心。每一道思考题都要对应着教学目标,思考题的问题解决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5)、要在上课之前先把思考题的答案做出来。不要等到检测时,学生讲了答案,教师还说不清是对还是错。

业务学习二:主讲人 高鸿

二、“先学”环节(15分钟左右):

出示自学指导以后,进入第一个主要环节“先学”。先学分为两步:第一步,学生读书或看书(政、史、地为读书找答案);第二步,教师检测自学效果。

1、学生读书或看书(自主学习)。

“先学”,是学生按照自学指导,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试验、发现难点做记号、模仿例题做习题等等。文科一般是读书,要带着问题读,边读书边思考,语言类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读一遍就能感觉出句子有没有语病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理科一般是看书,边读书边思考,既要记住公式、定理,看懂例题,还要能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理科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不同,学法也会有差异。学法不同是因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各有不同。自学也是一种竞赛,学生的读书、看书就是在做赛前准备,也是考前准备,自然会紧张、高效。这样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时,教师干什么呢?教师此时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组织教学,确保人人专心自学;二是了解学情,发现问题,为检测做准备。

操作要领:

(1)、学生自学时,教师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一般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板书,不东张西望,不随意走来走去,更不能离开教室。

(2)、要重视组织教学。组织教学从候课开始,每节正课上课前2分钟有一个小预备,小预备铃声响时,有课的教师从办公室走向教室,铃声落时,教师要像演员候场那样站到教室前门口候课,关注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包括“思想准备(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为使自己在有效的时间里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首先要尊重辛勤培养自己的每一位老师,要从内心里感谢每一位老师为学生付出的劳动。因此,每节课前,当任课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学生应马上以喜悦的心情来迎接老师的到来,因为向老师学习知识的时候

到了,千万别错过这大好的时机!一定要带着崇拜的心情来欣赏老师的指导,这样学习的效果才会好。千万不要抱怨老师这方面不好,那方面不好。人无完人,老师是人而不是神,学生想要的、符合自己标准的老师在哪?要指导学生尽快适应老师,当然老师也要尽快适应学生)、身体准备(健康的身体是做好一切的基础。指导学生在上课前要注意吃好、喝好、穿好、休息好,不然,上课的时候或心慌火燎、饥渴难耐,或大小便憋得慌,急着上厕所,或穿得太少、太多,不是冻得打颤,就是热得发闷,或者睁不开眼睛直打瞌睡,怎能聚精会神地听课与思考?所以,在课前要把这些问题都安排好,以提高课堂效率)、物质准备(课前要把上课所需的课本、练习册、工具书、作业本、文具尽可能地准备充分,不要在课堂上一会借笔,一会找书,一会找橡皮,这样不仅影响整个课堂纪律,而且干扰老师的授课和周围同学的学习,也影响自己的学习效率),知识准备(搞好预习,课前要把本节新授课所用到的旧知识一一复习弄懂记熟,才有利于接受新知识)”这四个方面的准备,静待上课。不要忽视了这些细节,一节课就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你优化了所有的细节,你就必然能获得成功。

上课的礼仪结束以后,教师先要用目光扫视全班,确认每一个学生都已十分专注地看着老师,听老师讲了,此时,老师再开口讲话。不要没等学生坐稳,还未安静下来,老师就开始讲,这样讲是毫无效果的。

在学生开始自学时,教师要巡视、关注,尤其要关注后进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专注地自学,没有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如果有学生遇到困难举手求助,老师要马上给以帮助,当然,不能干扰其他学生学习。

以下的检测、更正、讨论、点评、当堂训练等各个环节,都要精心组织好,这是取得上课成功的重要保证。

(3)、全面了解学情,了解学生自学进度,适时引导,为下一步的检测和

“后教”做好准备。

(4)、如果班内有学生基础特别差,刚开始自学就学不下去时怎么办?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教会这些学生使用工具书,遇到生难字时就查工具书。如果查了工具书还不懂,那就用第二种方法:小声问同桌(排座位时,让优秀生与后进生坐同桌),会的教不会的。如果问了同桌还不能解决问题,那就用第三种方法:举手问老师。老师看到学生举手时,轻声走过去,小声地给以解答,使后进生能够自学下去。如果发现几个学生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教师就要告知学生,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跳过去,到后教时再统一解决。

(5)、教师要对认真自学的同学表示出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后进生,可以用目光暗示或说上一两句悄悄话,促进他高高兴兴地认真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检测”就是搞“学情”调查,就是考试。教师根据对学生自学情况的了解,在自学时间快到时,要问学生“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完成了自学任务,那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未举手,教师就要适当延长时间。

学生完成自学任务之后就及时转入检测。教师先要弄清检测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对象。检测的目的是了解学情,发现问题。检测的方法,一般以练习板演为主,这样更容易暴露问题。教师检测的内容就是学生自学的内容。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学情呢?教师在检测时,应选择后进生作为检测的对象。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可以把培优补差落实到课堂上。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教师只让优秀生回答或上台板演,那就会掩盖问题,后进生的问题就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很好解决。如果等到课后再去

补差,又会耗时费力不见成效。一般来说,好学生出错的情况,都可以在后进生的回答或板演中反映出来。后进生答错了,板演错了,问题暴露了,教师对学情就心中有数了。

看书以后的检测很重要,教师要精心设计检测题。检测题重在检查自学效果,基础性较强。教师要让学生在读书、做题的实践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检测题的目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二是了解学生是不是真正看懂了例题,会不会模仿例题做题。那么,该如何设计检测题呢?

操作要领(三点):

1、检测题实际上就是例题的变形,其题型、难度应与例题相当,题量不宜过大,一般以两三道为宜。

2、检测题要紧扣教材,尤其要用好课后题。课后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例题类似的难度较小的题,这类题可以当检测题用;另一类是综合性较强的、需要联系和运用过去学过的旧知识才能做的题,这类题可以作为当堂训练的作业用。

3、检测题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既要有利于了解学情,又要便于教师由个别到一般总结归纳。

板演练习是教师了解学情,发现问题的重要环节,一定要组织好。操作要领(三点):

1、上台板演的学生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三个人,这样既便于教师安排,又便于讲评归纳。

2、给板演的学生划定各自的位置,要求学生只能在规定位置书写,还要预留出下一步其他同学更正和老师总结规律、归纳结论的位置。

3、明确板演的书写要求:找准解题的切入点,格式规范,笔画、笔顺正确,字体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

学生在做检测题时,教师干什么呢?教师要做行间巡视,重点收集好、中、差各类有代表性的学生在做题当中的错误,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性问题,是属于旧知识回生出的错还是新知识未掌握出的错,学生做错题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概括起来,一般有以下七种:一是该记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没记住;二是审不清题,不理解;三是没有掌握方法,不会运用;四是不熟练,做题速度慢,虽然会做,但是时间到了却做不完;五是运算能力差,表达能力差;六是学习习惯不好,马虎潦草,经常看错题,写错字或符号;七是书写、格式、用语不规范。教师要对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下一步的“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根据学情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或者说是“二次备课”。学生做检测题或者在板演练习时,教师不宜辅导后进生,因为这既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也会影响全班同学独立思考,紧张练习的效果。

业务学习三:主讲人 周宏

三、“后教”环节(13分钟左右):

检测是进入后教的前提或桥梁。“后教”并不全是教师讲,而是教师指导之下的“兵教兵”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合作学习。它可以分为两步:一是更正,二是讨论。

1、更正(生生合作)

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

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包括错误的思路、方法、不良习惯等等,并给以及时矫正。没有发现问题,不能发现问题,教学就会陷入盲目之中。

学生做完检测题以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观察台上学生的板演,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一看思路,二看方法,三看步骤,四看结果,五看规范。从这五个方面看有无问题,准备参与更正或讨论。教师应启发尽量多的学生上台更正。一般情况下,如果检测题难度不大,所有学生都发现了问题,教师应先让后进生上台更正,凡后进生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叫中等生、优秀生,要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后进生不能更正的,再找中等生、优秀生上来更正。既要找出做错的地方,又要讲清为什么错,学生可以质疑问难,这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在这时充当的是主持人的角色。在这个“兵教兵”的过程中,后进生的错误得到了纠正,疑难和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就把教师原来要在课下完成的补差任务移到课堂上由师生共同来完成了,可以节省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好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后进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优秀生和后进生各得其所。这就把面向全体、培优补差落到了实处。长此下去,好学生能说会道、思维敏捷;后进生也能逐步赶上来,当堂学得懂,学得好,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后教”这个环节,就是弄清“为什么”的教学过程,是一堂课中最能体现教师水平的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学生不学,教师便不教;学生自学以后,教师通过检测、更正的过程来了解学情,再根据学情来确定自己下一步教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教。这就叫“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也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二次备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前备好的课,往往会因为学情发生变化而必须随之变化,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可以节省时间,才能有效和高效。

课堂上,教师了解学情、检测反馈的方法常用的有六种:

(1)、举手统计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如能善于使用“举手”的方法,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第一,“举手”是最简单快捷的反馈信息、了解学情的有效方法。第二,用举手可以使课堂有序,活而不乱。

第三,用举手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竞赛,使课堂气氛活跃。

第四,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举手的速度和神态(是坚定自信,还是左顾右盼、犹豫不决、或是随大流),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便于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教。

第五,不该用“举手”时就不要用,例如,选后进生上台板演时,就不要让学生“举手”,教师就是要让不会的学生上台板演,从中暴露问题。如果让愿意上台板演的学生举手,那么,举手的学生一般都是会做的,这就容易掩盖问题

(2)、巡视了解分为目光巡视和走动式巡视两种,由面到点,由点到面,全面了解学情。

(3)、启发提问要注意提问的艺术,问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时还要追问,以求深度。问的目的是在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是在了解学情,发现问题,不要变成教师满堂问,学生不动脑筋随意答,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马上就讲。

(4)、板演练习找后进生上台板演,一人或几人,一轮或几轮,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从中了解后进生的学情。

(5)、组织更正通过让中等生、优秀生给后进生的错题进行更正来了解中

等生、优秀生的自学效果。

(6)、同桌对改。板演的问题解决了,台下学生在做检测题当中还有没有问题,怎样了解呢?除了行间巡视以外,还可以采用同桌对改的方式,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同桌对改,一看正确率,二看还有哪些新问题,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尽量解决在课堂上,这也是教师兼顾台上台下,由点到面全面了解学情的方法。

2、讨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除了更正以外,还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三种。凡是后进生能正确解答的问题,就不用再浪费时间。学生不能更正的问题,难度小的组织学生同桌讨论,会的教不会的;难度大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提高讨论质量;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组织全班讨论,各小组发表意见。全班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参与讨论、师生合作学习。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帮助归纳总结,并及时把结论板书出来,让学生当堂记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理论上来讲,全班有一个学生能解答,教师就不要急于讲,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要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操作要领:

①学生更正后,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或练习中的错误,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原因,引导更正、归纳。对个别或

极少数学生知识回生的问题,可以个别课外补救。

明确教的方式。广泛推行一种“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就是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教的顺序:一般先引导学生更正,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更正,再引导大家讨论弄懂为什么。同学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作出评价。一般给予更正、补充、评点。

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了一座桥梁,避免学生走弯路。

②“后教”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耐心地让学生“兵教兵”,错了的,尽可能地让较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更正,教师不轻易地表态;讨论时尽可能的让大家畅所欲言,说个够。这样,教师就真正讲得少了,学生也真正动脑了,效果肯定会好。教师切切不可,一人回答了,不管对否,就迫不及待地滔滔不绝地讲,这样,学生的更正、讨论就会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动脑,效果就不理想。

同样是教,这种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两者差别极大。传统教学是教师先教,学生后学;教师教的内容全是教材上的知识,不管学生会与不会,所有的内容都要教,这就造成了“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模式是在学生通过自学、更正、讨论之后,仍有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时,教师才教。是学生学在前,教师教在后;教师教的内容都是学生自学、讨论以后仍然不会的,急需要讲的。教师一定要讲得有序,讲得好。

教师讲的方式一般有六种:

1、补充:教材上不足的,学生理解不全面的教师要适当补充。

2、更正:学生理解有错误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错误思路、原因给于分析、更正、指导。

3、点评:教师的点评主要起五方面的作用:

一是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老师来解决。

二是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学生在自学和讨论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基本会了,但表述和书写不够规范,老师要予以纠正并培养学生用专业用语表述和书写的习惯,如数学语言、化学语言等。

三是扩展学生的思路,给学生提出多种解题的思路,扩展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

四是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内在的规律和逻辑线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五是就学生回答问题的不良方式和习惯做出指导、矫正,尤其是要针对影响学生今后发展的问题作精当点评。

4、归纳总结:不要就题讲题,一题一题地讲,而要一类一类地讲,一步一步地讲,由个别到一般,即由这一道题或几道题归纳出理论知识,总结出解题步骤或规律,再指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按顺序讲解:按问题的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分类,一类一类边讨论、边讲解,边板书,合二为一,合三为一,这样讲有序,省时,高效,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6、拓展延伸:教师既要把学生领进教材,让他们学得懂、记得住,又要根据教材的范例总结出一般规律,再用这个规律去指导实践,把学生领出教材,让他们学得活、用得好。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作用。

每节课,教师该讲多长时间,要根据学情而定,根据出现问题的多少、难易的程度而定。如问题少,学生容易懂,就可以少讲;如问题多,学生难懂,就一定要多讲。科目不同,班级学生基础不同,情况各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上指导的方法、讲的时间也就各不相同,应该随机应变,讲究实效。再说,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校情、学情,不同的课改现状,教师讲的时间更应该各有不同。

教师的讲评不仅仅是为了要得出一个结论,关键在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熟练运用,所以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理解、运用上,教会学生审题,确定思路,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求什么,要求的问题与定理之间有什么联系,从学生的板演和调查的学情以及教师的经验多方面综合看,学生最容易错的在哪里,这些地方就要重点突破,所以教师要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分类,二次备课,确定下一步的教学方案,通过讨论(无论对与错,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每一步都要有理论依据),找准切入点,理清思路,怎样运用定理去一步一步完成,还要注意书写的规范,这就是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

业务学习四:主讲人 张永平

(四)“当堂训练”环节(15分钟左右)

“当堂训练”是指运用所学知识,当堂完成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训练的内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背记重要知识点,二是完成书面作业题。训练的形式是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论。这对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做到作业的“堂堂清”、“日日清”,都是极为有利的。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批改学生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当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当堂训练”操作要领:

1、要保证训练时间不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做题的实践中,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要注意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所以教师务必精心设计习题,要针对检测当中发现的问题,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题,不要粗制滥造的题。

3、要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根据学情,把作业分为“必做题、选作题和思考题”,重点出好必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

4、要指导学生做题的方法,先复习再做题,死记活用。在做作业之前要再看一遍例题,先消化理解所学的内容。不要一拿过作业本就做,这样往往容易出错。

5、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教师不辅导学生,不干扰学生,确保学生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有错误,待课外辅导。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任务,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牢固地掌握当堂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不求甚解地完成作业,或者抄袭别人的作业,那就起不到做作业的作用。做作业如同考试,限时当堂独立完成,就很好的保证了学生能及时练习,独立练习,快节奏练习,解决了学生因课下做作业时自觉性差,随意性大而导致的抄袭作业或不做作业等问题。我们在初

三、高三和补习班还进行限时超量训练(也叫提速训练),40分钟的题量,要求学生30分钟内完成,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应试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6、课堂作业要有代表性,适度和适量,确保能在下课之前完成。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让学生多练、精练。教师一般不当堂批改作业,下课时,把课堂作业收走,到课下再认真批改。对没有当堂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记下姓名,作为课下补差和日日清的重点对象。

7、要强调学生纠错。有题必做,有错必纠。对作业的批改,学校规定上午的作业,教师应在下午上课前批改完发给学生,有错改错;下午的作业,应在夜自习前批改完发下。除作文外,作业都要当天批改完毕并发给学生纠错。教师批改以后的作业,学生如果做错了,必须更正,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更正错误。学习既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补漏改错、融会贯通的过程。一门课程,知识漏洞越小,说明学得越好,考试时的成绩也就会越好,那些作业中出错的地方(考试时出错的地方也如此),往往就是知识漏洞最大的地方。教师和学生都要建立一个“错题集”,每次作业(含测试和考试)之后,将其中做错的题目及时记录下来,这些就是知识的漏洞。教师既要重视这些错题,从中找出教学难点和规律,又要督促学生经常看看这些错题,反复练习,时间长了,漏洞就会补上。

8、要注意矫正学生的坐姿和规范书写,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训练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这里强调四个字:“多练”和“精练”。练求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耳听百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多练才能由懂到熟,熟能生巧,巧能生华,知识的潜能才可以转

化成能力的功能。练求精。精,指练的内容典型,足以成为范例。练透一种种类型,就等于找到了解题的一个个路标,那就不愁无路可走了。多练和精练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要求。多练,是从讲与练的时间对比上看,有两重含义,一是教师少讲,只讲精要的几步,节省下来时间让学生练,学生练的时间要多;二是“练”贯通教学的全过程,练的题量要足够多。精练,是从练的内容讲,也有两重含义,一是教师要精心选题;二是所选的题应是类型题,练一道就能会一类;宁可教师多费事,不让学生做废题。要练出门道,练出智慧,练得精彩。每位师生还要建立一个“好题集”,收集经典类型题。从哪里收集呢?各科中考、高考试题就是最好的题库。高考试题,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多年研究高考的专家们积年累月的研究成果,每一道高考试题都是精心打磨而成,在科学性、严谨性、难易度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其权威性、典范性是其他各类试题所无法比拟的。用高考试题或模拟题作训练能从多方面、多角度收获颇丰。以上三个主要环节和一个辅助环节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不能截然分开。这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新授课的基本教学程序,所谓“基本”就不是唯一的,还有灵活模式、特殊模式。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学段不同,教学操作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应用时,不要生搬硬套,必须领会精神实质,切合实际,灵活运用。

数学课一般采用“一学一教,当堂完成作业”的教法,即在老师导入、板题,揭示目标,出示自学指导以后,让学生自己看书、思考问题,理解、记住公式、定理和基本概念,并能模仿例题做题;看书的效果如何,教师通过练习、板演来检测,再针对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正、讨论,学生都不

懂的,老师讲解、评点,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所有的疑难都解决在课堂上,最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语文课一般采用“几学几教,当堂达标”的教法。例如教文言文时,一般采用“三读教学法”,即三学三教。一读,主要解决读准的问题:老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后,指名学生轮读,有错即停;其他学生一边认真看书,一边注意听,如果听出有读错 的字,马上举手纠错,老师随即板书读错的字并加注拼音,再指名其他学生读,直至读完后,指导学生把板书出来的错字齐读两遍,强化记忆,再把课文自由读一遍,读准、读熟。二读主要解决读懂的问题:指导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读书、理解,译讲课文;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工具书,问同学,也可以举手问老师;个人按要求译完后,教师指名学生译讲,讲清译讲方法,一人译讲一句,如果译讲错了,鼓励其他学生更正,学生都不懂的,教师补充讲解,同时穿插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老师板书关键词语,为下一步教学作铺垫。三读,主要是讨论文章内容、主题、写法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当堂完成作业。教自读课文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带着思考题独立读书、思考,完成课后的书面练习,最后教师组织交流、总结。教写作课时,教师先板书作文题目,出示训练目标、写作指导,指导学生独立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编写提纲,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提纲、总结讲评,最后学生修改提纲,打草稿、写作文,当堂完成。

复习课与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也不一样。复习课一般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改为“先考后教,以考定教,针对训练,及时训练”。复习课的基本模式有三种:

①可以一上课先检测(考15分钟左右),检测完毕,公布答案,让学生互

改,针对问题,让学生更正、讨论,老师评点,最后再进行强化训练。这就是“考—改—考”的模式。理科复习多用这种模式。

②也可以两节课一个循环,先用一节课检测,课后老师评改;下一节课让学生更正错题、讨论弄懂“为什么”,老师评点,最后针对存在问题再进行强化训练,当堂完成作业。

③还可以第一节课指导学生读书、自背、互背知识点(一章或一单元),质疑问难,第二节课检测练习、更正讨论、强化训练。这就是“读—考—改—练”的模式。文科多用这种模式。

学段不同,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不同。小学生自学能力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持久性比较差,因此,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时,一般不采取集中学、集中教的方式,而要采取学一点,教一点(更正、讨论),再学一点,再教一点,如此反复几次。小学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四个一”的操作方法,即:数学用“看一看”、“测一测”、“议一议”、“练一练”的模式教;语文用“读一读”、“考一考”、“议一议”、“练一练”的模式教。低年级常用“看一点”,“考一点”,“议一点”;再看一点,再考一点,再议一点;反复几次后,练一练(当堂完成作业)。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篇2

一、教师的唠叨少一些, 学生的紧张意识多一些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直对学生不放心, 对教学内容反复强调, 总觉得说得少, 学生就会学得少。一节课下来, 废话太多, 对学生的干扰太多, 课堂效率不高。反而抱怨学生基础差, 脑子笨, 殊不知罪魁祸首是我们自己。

对此, 永威学校推行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给了我很好的启发。教师要讲, 但定要少而精, 不该说时坚决不说。如语文, 教学内容必须出示, 但必须做到“三不讲”, 即时代背景不讲, 作者不讲, 不解题。这样大大减少了“废话量”, 节省了许多时间。学习目标定要明确, 学习时间定要规定, 学习方法及要求定要具体, 这些教师定要提醒学生看清楚或听清楚, 在接下来的“先学”乃至“后教”环节, 教师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 切记不可反复强调, 以免对学生造成干扰。在此前提下, 才能保证学生在除目标展示、检测内容展示的一分钟之余的四十四分钟高度紧张, 不停地思考, 不停地接受和运用新知识, 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教师代劳少一些, 学生自主求知多一些

正如蔡林森校长所说:理想的教育是能给学生提供自学、创新、锻炼机会和平台的教育, 是最好的教育。教育工作者不是要去塑造学生, 而是给学生提供条件。比如孵蛋, 我们只能提供适宜的温度, 而不能代替它孵。同样的, 我们也不能代替学生学。

我曾听过一堂数学课, 老师先讲了一道例题, 示范之后询问学生是否会了, 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于是老师又给出一道相似的变了几个数据的练习题, 结果全班会做的不到三分之一。老师气极了, 快速在黑板上写出了解题过程及答案。整堂课, 学生该做的老师都代劳了。之后,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课堂真正学会学懂的又有几人?长此以往, 学生每天吃着夹生饭, 怎能不差?

作为认真负责的老师, 我们一直认为不讲学生便不会, 我们心里便不踏实, 却不知道实际上剥夺了学生自己去动手、去探索、去拼搏的机会。所以, 从现在起, 我们应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 “把学生扔到知识的海洋中让他自己去吸纳、去拼搏, 给学生主动求知、自我发展的自由”, 让学生的头、脚、眼、耳、脑都能得到解放, 让学生学会知识, 更要学会学习。

三、教师批评少一些, 尊重肯定多一些

在教学中, 最令我们头疼的莫过于后进生, 这些学生大多自卑, 不自信。课堂上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不专心、不积极、不主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自学”为主, 如果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自学”如何成功进行?所以, 教师应该从最后那个学生抓起, 给其特别的关心、充分的尊重和肯定, 帮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 帮他们找回自信, 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 学会学习, 他们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信息技术课堂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思想中往往把课程它当做纯技能化,以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技术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在这样的技能训练宗旨下,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主要是讲练结合,而且不管是边讲边练还是先讲后练,练习的内容主要是老师讲授过的内容,学生的练习基本建立在模仿层面上。反思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能力被大大束缚了。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学生如何学,能力如何提高成为教师最大的课题,在近年探索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种教学模式完全适应于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原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暴露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这样严格训练逐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所谓“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这样就减少了作业的抄袭行为,提高了作业质量和信度,便于老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加大了辅导对象的准确性,有效地减少了差生面。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基本流程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是更新变化最多最快的一门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形式恰好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后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养成自主探究、不断创新的意识和习惯。运用这一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揭示目标→巧设问题引入自学→自主探究进入“先学”阶段→教师点拨释疑进入后教阶段→展示提升进入“当堂训练”阶段。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1.创设情境导入教学目标阶段

导入教学目标,就是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导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当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同时,运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围绕目标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比如:教学《从因特网获取信息》第2课时,我在上课开始播放一段“网上求助治病寻找匹配肾源”的视频,请学生仔细观看。提问学生:“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人们是怎样寻求帮助的?”由此引入本节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巧设问题引入自学阶段

揭示教学目标后,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将要自学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自学阶段,使学生进一步细化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将来在自学阶段才更有目标性,做到心中有数,自学过程中针对性增强,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仍以上述课时为例,我设计如下几个问题:①你们都访问过什么类型的网站呢?②当我们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在网络上寻找答案呢?③什么是搜索引擎?④全文搜索与目录搜索引擎有什么不同点?⑤搜索到的网页或网站数目是否越多越好?为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入自学阶段。

3.自主探究进入“先学”阶段

通过问题的创设,引领学生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即“先学”阶段,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

(1)学生根据教师拟定的自学提纲自主学习。

(2)学生个体自主学习。

(3)学生群体学习。可以是4-5人的小组合作,也可以是2-3人邻近同学的相互交流。

(4)学生根据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请教的方式,不断地自主探究学习。

在以上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边学习边上机操作摸索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从因特网获取信息》这一课时,我采取学生分组形式进行自学,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在相互讨论交流与上机尝试中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地向老师提问求教。

4.教师点拨释疑进入“后教”阶段

通过学生自主交流讨论、教学演示、实践操作、学生归纳总结,加上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已更深层次地理解与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形成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释疑进入“后教”阶段后,对于部分领会知识不够清晰、操作技能还不够熟练的同学,得到了及时的补救,跟上了班级教学进度。

这样,通过这一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自主创新方面都有所提高。比如:在自学基础上同学们回答:我们访问过腾讯网站、新浪网、百度网站等等。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会到百度搜索去寻找答案。对于“搜索引擎”这一概念教师就要加以解释,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搜索引擎及其工作原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下面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通过这样不断地师生相互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加清晰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5.展示提升进入“当堂训练”检测阶段

“当堂训练”是指当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业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完成一些学生容易解决并且感兴趣的练习任务。比如:学过Excel数据处理之后,就可以把某班级学生的成绩单给学生进行数据的运算与统计。

通过课堂作业的完成,可以检测每个学生是否都能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电子教室在全班进行展示,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保持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篇4

href=“#”>

几年来,我市教育系统掀起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改革高潮。这是学习洋思中学后,针对我市、校实际情况开展的一个课堂教学改革。总结洋思中学,结合我校几年实践,我觉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有效、符合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它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先学”和“当堂训练”都是自主学习,“后教”是合作学习,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而且处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下是我以此模式为蓝本,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历史教学特点,拟定的我校特色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初步实效。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5分钟)

该环节分复习提问和导入新课两部分。复习提问的主要内容是上堂课的主要知识点,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检查学生对上堂课主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迫使学生养成课后要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二是通过提问上堂课中与新课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既可以引入新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铺垫,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导入新课,既可增强知识的系统性,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又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环节:揭示教学目标(2分钟)

该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告诉学生本堂课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按性质可分为思想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通过投影和口头叙述等多种形式来出示教学目标,通过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堂课应该达到的思想、能力和知识三方面的目标要求,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学课文,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环节:指导学生自学(1分钟)

在本环节中教师交待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四环节:学生先学(10分钟)

该环节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结合插图、投影看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二是思考练习题。在教材中,课文叙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图像系统重点突出、类型多样,二者密切配合、相辅相成。学生在自学中结合插图看课文,以文解图,以图释文,真正实现图文对照、扬长避短,可以帮助学生切实增强读图思维、图文转换和善于观察的学习能力,掌握运用图像的基本技能。练习题主要包括课本中的“活动题”和“阅读材料”等栏目,以及教师列在投影上的知识体系结构中的填空题,学生通过结合插图看课文,这些练习题绝大多数是能够看懂并能独立解决的,教师的讲解反而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把读书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有了思考的余地,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容器。

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难以完成的难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少数理解性强的知识点,二是理清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结构。对于第一个难点,可以让学生在相应的问题上标上记号,教师进行“教师后教”环节时,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对这些问题去听、去想、去练、去理解,这种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听讲比“囫囵吞枣”式的听讲效果要好得多。对于第二个难点,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将事先整理好的知识体系结构以板书形式列在投影或黑板上,通过列出知识体系结构,可以理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变“死记零散的知识点”为“活学系统的知识网”,这对学生完成自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事先把知识体系结构整理好,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

当然,自学时间是有限的,自学结束后,教师就要以做练习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查,因此学生就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否则就会因做不出教师提的问题而落在别人的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一般的学生只要集中精力,是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学任务的,但是还有少数学生因阅读、识图、分析和理解等能力较差,再加上精力不够集中,学习基础较差,在规定时间内就难以完成自学任务。对于这些学生,就要“笨鸟先飞”,在课下提前对将要学的课文先进行自学,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弥补自己在课堂上的各种不足,并激励其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识图、分析和理解等方面的能力训练。但在运用过程中并不理想,这些学生的自学效果较差,没有老师的督促很难完成任务。

第五环节:教师后教(12分钟)

在“教师后教”环节中就可以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选择最佳的讲练方法。对于学生掌握好的知识点,就略讲、少讲、甚至不讲,学生也可以不练;对于学生掌握差的知识点,就详讲、多讲、讲深讲透,学生也要多练,从而收到良好的讲练效果。该环节重点要做到“精讲”和“多练”两方面。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当堂训练(15分钟)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的回顾与总结,其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该环节,将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串联到一起,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明确重点难点,强调注意事项,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形成纵横交织、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从而起到提纲挈领、构建框架的作用;另外,教师还要将本堂课的教学得失进行总结,在课下写成教后记,以完善和指导今后的历史课堂教学。学生通过自学,对课文和插图掌握的程度如何?课本上的练习题和知识体系结构中的填空题会不会做?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就需要通过“当堂训练”这个环节来完成。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完成该环节,如提问提写、上台填空、上台指图等。在课堂上提问所设计的题目一般要为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能在课本上直接找出答案来,而且要尽量使题目简单明了化。由于在课堂上给了每个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只要按要求认真做了,就应该会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否则就意味着在自学时思想开了小差,没有按要求去做。

课堂提问点名,也要突破传统。传统提问方法的原则是“谁会谁举手,谁举手谁回答”,这样不会的学生不举手也不回答,也就高枕无忧了,这种“会者答,不会者听”的做法表面上看似乎很民主、很符合常理,实际上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和放任自流,使得学生缺乏压力感和竞争意识,养成惰性,不思进取,从而导致回答问题的总是班里几个少数的优等生,对于占绝大多数的中差生则懒于去思考,懒于去举手回答问题。这种提问方法,学生也就有了压力感和竞争意识,总是在想“老师会不会提问到我?”“老师会提问我什么问题?”“我要不会回答老师提的问题怎么办?”等,这样就迫使每个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敢有丝毫马虎,变压力为动力,提高自学效率。提问时,对于那些难度不大的题目,以及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而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归纳的题目,教师就先给学生以提示,或者将题目分解成若干个呈递进关系的小题目,用启发探究的方法进行层层深入提问,以降低题目难度。

综上所述,在历史课堂中积极贯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教学“三主”原则;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被动听课”为“主动自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学习,在课下轻松少作业,有效减轻了过重的课业负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就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把学生真正解放出来。

E-mail:114153580@qq.com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篇5

褚琪

通过学习洋思中学东宁三中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我影响很大。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况,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

2、“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平时教学中总认为自已不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是错的。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

3、“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

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

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3、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

“先学后教_当堂训练”教学反思 篇6

本学期,我校全面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掀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模仿并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有一些体会。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先学”的优点: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为通过“先学”,学生至少要将本书的内容看一遍,先熟悉,然后才能要求掌握。“后教”的优点:有利于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有利于老师点拨。“当堂训练”的优点:(1)促使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起来,使学生自学、听课都认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紧张程度。(2)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动手训练的机会,关键是减少了作业的抄袭。

(二)老师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1、在“先学”阶段,教师要注意三点:

(1)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细致,不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怎么样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实现因材施教。明确提出“先学”要求,使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学习、读书;

(2)适时指导学生,使学生不仅愿学而且会学,在自学过程中,逐步积累学习方法,这一点在起步时尤为重要。

(3)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先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查的过程,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把问题分清主次,概括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2、在“后教”阶段,也要注意三点:

(1)要知道教什么——教学生不会的地方。

(2)要讲清规律或道理。学生遇到问题,关键是对道理、原理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要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讲清道理和规律,使个别上升为普遍,在揭示规律中让学生举一反三。这时最能体现教师的水平,尽管教学语言不多,只是三言两语,但要能揭示规律,道破原理。(——功夫在课前)

(3)要指导如何运用(授之以渔),即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掌握的是活的知识。

3、当堂训练阶段

这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课堂教学信息及时得到反馈的重要操作环节。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让所有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带抽查面批。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关键在于课前教师的选题是否有代表性。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篇7

1 什么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把教学定义为先教后学,以教为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则被动接受的局面。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教学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是被压抑。在这样的形势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新型教学模式呼之欲出,改变了传统授课方式,重新营造适应新课改要求的高效课堂环境。

“先学后教”能够唤醒每个学生的主动发展,自我改变的意识,解放每位学生潜在的学习力量和求知欲望,真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改变原有的身份,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同时,“当堂训练”要求学生通过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堂堂清”,不仅理解了知识,形成了能力,而且也达到了多元的教学目标,从而在根本上减轻学生过于繁重的课外负担,也印证了“减负的根本出路在于课堂的高效”这句话。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单纯只是字面上的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具体来讲,一堂课的典型模式大概分为四个阶段和若干个小环节:①课题引入(约5分钟,包括呈现课题,激情引入,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②先学(约15分钟,包括看书,学习导学案,浏览操作演示的微视频,检测练习或操作等)→③后教(约10分钟,包括小组互助,兵教兵,班级交流,师生讨论)→④当堂训练(约10分钟,即完成相关作业)。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在操作方法上也有变动,运用该教学法要注重灵活变化,一般采用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即可成为一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上机操作课时常用。有时可以分散学,分散教,最后当堂训练,即几次“先学后教”,最后“当堂训练”,这是理论课教学中常用的。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先让学生学,发现问题后才教,教也不全是由教师教,而是“兵教兵”,然后教师补充。

这里也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原先的绝对权威应弱化,走下讲台,以服务者、促进者的身份加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打破以往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

2 如何开展“先学后教”

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把“先学后教”的基本操作程序分为课题引入阶段,形成问题的“先学”阶段和解决问题的“后教”阶段。

2.1 课题引入阶段

引入新课时,注重创设一种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情境,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一种迫切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新课程的学习。

在本阶段中,还应向学生揭示学习目标,并为学生提供自学指导。学习目标要从实际出发,在广度和深度上应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相一致,既不降低要求,也不拔高标准,该“会操作”的,要求当堂会操作,形成能力,不人为的降低到“了解”的要求上,学习目标要具体,不要抽象,简明扼要,内容不宜过多,应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

自学指导应明确以下内容:①自学内容:如果内容单一,一般可以一次性自学;如果内容较多,也可分几次自学。②自学方法:例如阅读课本,浏览微视频,学习导学案等。③自学时间: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有紧张感,能够快节奏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是拖拖拉拉;但也不能时间太短,让学生应该有认真阅读资料和思考的时间,一定要讲究实效。④自学要求:明确如何检测自学效果,这样让自学成为检测前的准备,使学生真正动脑,并带着紧张的思维去自学。

2.2 形成问题的“先学”阶段

在揭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后,学生进入“先学”阶段。“先学”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自学,而是在明确学习目标,自学方法后,带着任务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应的内容,完成相关检测性的练习或操作。检测的方法有很多,可采用提问,学生演示,成品或半成品展示,书面练习等。

教师在“先学”阶段的注意事项:①学生在自学时,教师不能控制学生的计算机,不能在黑板上板书,不能离开教室或机房,要促进形成学生专心自学,认真思考的紧张氛围。教师可以对认真自学的同学示以满意的眼神,对不够专心的学生,可以走过去提醒其认真自学,但教师的话不宜过多,以免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②自学时间可以做适当变动,遇到问题较多时,可以适当延长时间。③检测过程中教师应巡视、搜集学生的各类错误并及时分门别类:哪些属于新知识掌握不好的,这是主要解决的问题;哪些是旧知识遗忘或者粗心大意造成的,这些是次要问题,把新知识类问题梳理、归类,为“后教”阶段做好准备,这也是在修正课前准备好的教案,实施第二次备课。

2.3 解决问题的“后教”阶段

经过“先学”阶段的检测,教师应对“先学”的效果和出现的问题了然于心,此刻便进入“后教”阶段。这里所指的“后教”并不只是教师教,而更多的是指学生经过自学后相互教,所谓的“兵教兵”。通过讨论分析,更正错误,各抒己见,让尖子生教后进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最后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更正,指出普遍的问题,归纳和总结知识点,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这一阶段有以下两点作用:一是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出错的原因,不像一般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机房忙于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导致一些错误不能及时发现,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覆盖所有学生,以至于部分学生的问题来不及得到解决,也使得自己一堂课下来,神情憔悴,疲惫不堪,不能为下节课保存体力。二是这一阶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首先是帮助后进生解决了问题,属于“补差”,其次让尖子生通过帮助同学纠正错误,解决问题,教学相长,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能力更得到提升,也养成助人为乐,团结合作的习惯,实现了教学的情感目标,属于“培尖”。

“后教”阶段可以分为小组互助和班级交流两个小环节。小组互助是指同桌或前后四人小组相互帮助,解决先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般以同桌互助为主)。在本环节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基本了解学生层次差异的情况下,安排尖子生和后进生同桌,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以便于更有效的互助。②要及时指导学生之间互助的方法,帮助同学不是直接告诉答案或者代替其操作演示,而是让被帮助的同学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③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相互帮助的精神。在教学中,发现一种现象,有些男生,文化课成绩一般,但技术课却兴趣很大,基础也扎实,从而形成了文化课与技术课交换帮助的情况,也使学生明白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班级交流环节是指教师在“先学”阶段和小组互助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典型问题,较集中的错误以及需要总结和进一步提升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班级交流来解决,班级交流可采用更正和讨论两种形式。更正是指让学生上讲台或学生演示的方式对做错的题或操作进行改正,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错误,并举手解决。在解决错误过程中,要先让后进生解决,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来更正错误。后进生没有更正错误,或者更正错了,再让中等生更正,绝不可一开始就让尖子生更正,或者第一位学生更正错误了,教师就自己讲,这样不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紧张思考和积极思维。如果时间较短,教师可适当控制更正的人数。讨论则要尽可能让学生畅所欲言,甚至可以在某些问题上让学生争论。教师在讨论过程中,注意组织引导,若学生说错,则叫别的同学发言或演示;若学生答对,教师应予以肯定,做适当的板书,并指导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帮助学生归纳知识,使其上升为理论,在今后运用该知识时能融会贯通。

3 如何落实“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是指以小测验的形式完成课堂作业。其目的一是信息技术有很多作业是上机操作类题目,我校又以住校生居多,所以这类作业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当堂训练”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不但不用为计算机设备担心,而且也解放了学生的课外时间,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二是能有效地检测每一位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堂堂清”的目标。

为了让“当堂训练”更有效果,笔者在实施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①练习的内容以课本中的练习和习题为主,题目要有代表性,适度,适量,以确保能在下课之前完成。②习题要多层次,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一般学生完成必做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完成选做题,这样即可进一步提升尖子生的能力,也防止其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③练习的形式是要求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教师在此过程中不辅导学生和干扰学生,学生之间也不能相互讨论,确保聚精会神完成任务。④尽量发挥信息技术课的优势特点,使用网上阅卷系统对学生作业进行自动批改和分析,减轻教师课外负担。

4 教学案例

《模拟用户登录的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

4.1 课题引入

(1)呈现问题

师:同学们,QQ是一款家喻户晓的社交软件。今天我们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来设计一个QQ登录界面,实现简单模拟登录的功能。

(2)学习目标(投影):①设计制作一个课本P66页所示的登录界面;②会利用已有代码,实现各模块功能。

(3)自学指导

请同学认真阅读课本P66—P68的内容,注意相关属性设置,并利用老师提供的“登录演示”微视频,来完成该任务的设计。

4.2 先学

(1)学生看书,思考,操作实践。教师巡视,确保每个学生都集中精神学习。

(2)检测:操作类课程检测与自学可以合并在一起,教师在此过程中收集各类学生的错误资源,并进行分析,整理,归类,为后教阶段做好准备。

4.3 后教

(1)小组互助:对一些在先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同桌之间小声讨论,寻找错误的原因或熟悉自己暂时无法完成的操作(若在先学过程中错误较少或者错误较集中,则可以省略此步骤,直接进入班级交流环节)。

(2)班级交流:①教师指定2-3个具有典型问题的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其他学生观察找错误;②学生举手或上台演示更正;③对于学生讨论之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讲解。

(3)问题预测:①控件的名称与相关属性设置错误;②对象的事件代码添加错误;③保存的路径问题。

4.4 当堂训练

(1)必做题:①增加验证成功后,在窗体适当位置显示笑脸图片功能;②增加验证成功后,让“验证成功!”这几个字呈现走马灯显示效果。

(2)选做题:①增加3次输入机会,3次输入都有误,程序终止功能。

(3)要求学生像考试一样独立完成,完成后,上传作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四个阶段,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课题引入”阶段,引人入胜,明确教学目标和自学方法;“先学”阶段,紧张、安静,自学检测,形成问题;“后教”阶段,畅所欲言,团结合作,解决问题;“当堂训练”阶段,理论联系实际,温故而知新。以上各个阶段相互渗透,紧密联系,各环节丝丝入扣,打造高效,务实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陶增乐.信息技术基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篇8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基本流程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是更新变化最多最快的一门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形式恰好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后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养成自主探究、不断创新的意识和习惯。

笔者运用这一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揭示目标→巧设问题引入自学→自主探究进入“先学”阶段→教师点拨释疑进入后教阶段→展示提升进入“当堂训练”阶段。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灵活运用

1、创设情境导入教学目标阶段

导入教学目标,就是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导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当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同时,运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围绕目标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比如:教学《从因特网获取信息》第2课时,我在上课开始播放了一段“网上求助治病寻找匹配肾源”的视频,请学生仔细观看。提问学生:“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人们是怎样寻求帮助的?”由此引入本节教学目标,明确了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巧设问题引入自学阶段

揭示教学目标后,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将要自学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自学阶段,使学生进一步细化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将来在自学阶段才更有目标性,能做到心中有数,自学过程中针对性增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仍以上述课时为例,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1)你们都访问过什么类型的网站呢?

(2)当我们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在网络上寻找答案呢?

(3)什么是搜索引擎?

(4)全文搜索与目录搜索引擎有什么不同点?

(5)搜索到的网页或网站数目是否越多越好?为什么?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入了自学阶段。

3、自主探究进入“先学”阶段

通过问题的创设,引领学生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即“先学”阶段,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

(1)学生根据教师拟定的自学提纲自主学习。

(2)学生个体自主学习。

(3)学生群体学习,可以是4-5人的小组合作,也可以是2-3人邻近同学的相互交流。

(4)学生根据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向教师请教的方式,不断地自主探究学习。

在以上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边学习边上机操作摸索实践,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从因特网获取信息》这一课时,我采取学生分组形式进行自学,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在相互讨论交流与上机尝试中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地向老师提问求教。

4、教师点拨释疑进入“后教”阶段

通过学生自主交流讨论、实践操作、学生归纳总结,加上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已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与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形成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释疑进入“后教”阶段后,部分领会知识不够清晰、操作技能还不够熟练的同学,得到了及时的补救,跟上了班级教学进度;同时,较优秀的学生在此阶段过程中,则能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操作技能也能有所创新;而对于其中多数学生来说,既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又能逐渐向优秀学生靠拢。这样,通过这一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自主创新方面都能有所提高。

比如,在自学基础上同学们回答:我们都访问过游戏网站、中央电视台网、百度网站等等。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会到百度网站、Google网站去寻找答案。对于“搜索引擎”这一概念教师就要加以解释,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搜索引擎及其工作原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下面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通过这样不断地师生相互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可使学生更加清晰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5、展示提升进入“当堂训练”检测阶段

“当堂训练”是指当堂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业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多多联系起来。

比如,学过Excel数据处理之后,就可以把某班级学生的成绩单给学生进行数据的运算与统计;学过Word文字编辑排版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最近学过的一篇语文课本中的文章,请学生进行排版编辑。

设计这样的作业,目的是:

(1)检测每个学生是否都达到了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上述的自学与后教阶段后,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展示所学的成果,我以搜索“单词记忆”相关知识为主题,请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方法去搜索,并将搜索到的内容填写到下面表格中。

“当堂训练”阶段,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学生的完成作业情况,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很出色、哪些学生做的还不够,为下一节课教学做好准备。

上一篇:总结个人党史学习收获下一篇:《民国十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