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法》学习心得体会

2024-08-21

《公务员法》学习心得体会(共11篇)

《公务员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公务员法是我国五十多年来干部人事管理第一部总章性质的法律。公务员法的出台,在干部人事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贯彻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而对于广大的党员干部来说,也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第一,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西方文官制度强调所谓文官的“政治中立”,要求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活动,对各党派保持“中立”。我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表明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性质:它是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

第二,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西方国家强调文官管理是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不受政党干预,与党派脱钩,党派不得直接管理文官。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组成部分,党管干部是我国干部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制度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主要表现为党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做好对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同时推荐和管理好重要干部。如各级政府的重要干部,都由各级党委考察推荐,依法由各级国家权力机关选举或决定任命。

第三,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西方文官制度在用人标准上,有的强调所谓“专才”,有的强调所谓“通才”,都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用人的主要条件。充分体现德才兼备的原则,是我国公务员法的重要特点。“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选拔和使用干部的重要原则,是党一贯坚持的干部工作方针。长期以来,我党在选拔和使用干部时,一直强调要德才兼备,并把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公务员法从公务员的选拔、考核、晋升等许多方面,都贯穿了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务员法总则规定,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在录用上,实行公开考试,严格考察,择优录用,并把考核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结果作为是否录用的重要条件,规定不得录用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为公务员;在考核上,强调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在职务晋升上,强调要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注重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表现和工作实绩。

第四,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西方的文官是一个单独的利益集团,他们同政府的关系是雇员同雇主的关系,文官工会为了文官的利益经常同政府谈判,并设有专门的机构调节文官集团与政府的关系。而我国的公务员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不容许公务员搞特权。我国的公务员既是国家的主人,又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他们是代表人民群众执行国家公务。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一切活动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忠于职守,勤勉尽责,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接受人民监督。

学习公务员法的职务任免、职务升降、考核、奖励、工资福利等章节。让我深深感到,公务员队伍是一个好队伍,是一个民主、文明、进步的队伍。党领导下的广大公务员队伍是一个锻炼人才的大熔炉,这个大熔炉是历练真金的地方,能成为这光荣队伍里的一个,我觉得非常自豪。

范文网【】

但是要如何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能力呢?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公务员队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而公务员礼仪,是公务员素质能力的重要内容。

《公务员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2

我们知道语言都是由词汇在语法的指导下起作用的。所以, 德语也不例外。德语名词有阳、阴和中性之分, 有单复数之分, 每个名词又有四个格, 而这些区分又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去遵循, 必须一个一个的记忆。德语动词有弱变化和强变化之分, 这种变化又有各自的变化形态。那么初学者怎么学呢?

1.第一遍, 要根据自己学习德语的目的, 选择一本或两本合适的德语书。这时就要有一个整体思维, 即在一定的时间内 (假如三个月或五个月不等) 将其学习完。在这个过程中, 不能也不可能彻底的学会该书的所有内容, 只能最大程度的学会, 万一有不懂的东西可以将它先放在一边, 当时搞不懂的, 可能在后面的学习中自然理解。例如:当时我学到了否定词“kein”, 知道kein”只用于否定名词这一点, 当然这是很浅显的掌握, 可是后来又学习到了“nicht”, 这时, 一下恍然大悟, 经过对比, 很容易掌握了这两个单词之异同, 而且掌握的更深刻, 更牢固。还有各种时态, 像现在时, 完成时, 过去时, 将来时等以及它们被动语态的学习, 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处理, 不但学的快而且牢。这里其实就是我要说的一个学习方法, 即对比式。另外, 各种从句之间的异同, 支配第三格的介词和第四格的介词的记忆, 形容词的弱变化、混合变化和强变化的学习, 都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德语的人, 往往都是有英语基础的, 而英语和德语有属同一语系, 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点, 这些共同点都是学习德语的良好助手。这样做的其中一个目的是获得与其他语言对比的基础, 通过对比, 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来为德语学习服务。例如:德语中也有不定式, 不定式有现在时和完成时之分, 而它们又包括简单不定式和扩展不定式。对于这些, 完全可以利用对英语不定式的理解来理解德语不定式。倘若要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必须有个整体思维, 否则, 其中的各个成分变化就难以把握。有了这个感性认识后, 就可以进行专题式的学习了, 如单纯的学习基础语法, 单纯的记忆单词。所以, 德语学习之初, 好多人会感受到德语太复杂了, 但是一旦能够坚持学习完一本书之后, 就会得到个整体概念, 会突然发觉, 原来在迷茫的尽头, 是一个多么明朗的世界。

2.第二遍, 也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次的要求要比第一次高了, 无论是语法还是单词, 都要求更精细, 更准确的记忆, 但这时候已经拥有了对比学习方法的基础, 达到这个目的就容易多了。

2.1语法是语言的框架。对于初学者来说, 语法就是铁的规则。经常有人说, “语法并不重要, 你看, 小孩子从来不学语法, 而他们照样听的明白, 说得清楚自然。”于是他们忽略了语法学习。其实, 那是对母语的自然习得, 是在母语环境下的学习, 而我们学习德语时, 已经长大成人, 并且是在汉语环境中学习啊!试想, 如果拥有10000德语单词, 但对语法一无所知, 你能否清楚、准确而又自然地表达思想呢?拥有那么多单词还不是徒劳啊。当然, 我说的语法学习是对基本语法的学习, 不要求多么高深的语法。所以, 基本语法是必须掌握的, 要一点一滴, 精准的掌握它。要理解, 要记忆, 要背诵。然后要通过阅读该课的课文来熟悉它。一般初级德语书都是一课讲解一个到两个语法点, 对这些语法中的例子要求熟读, 最好能背诵。其实, 背诵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 我们说的语感都来自阅读和背诵。例如:现在时有五种用法, 可通过背诵并对比五个句子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1) Li Ping lernt gerade Deutsch.李平正在学习德语。 (表示目前发生的行为或存在状态) (2) Sie warten schon eine Stunde.他们已经等了一个小时。 (表示从过去延续至今的行为和状态) (3) Abends gehen wir gern spazieren.我们喜欢晚上散步。 (表示习惯行为) (4) Morgen beginnt unser Studium.我们明天开始大学学习。 (表示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出现的状态) (5) Deutschland liegt in Mitteleuropa.德国位于中欧。 (表示不受时间限制、普遍有效的叙述内容) 。这样不但学习了语法而且积累了词汇, 也提高了写作水平, 同时培养了德语语感, 可谓“一箭四雕”, 何乐而不为呢!仅此一例, 足以明理, 不再赘述!当然, 每课后的练习题, 也是学习语法的好帮手。对于学习, 只要善于总结, 你就会发现, 德语中动词始终位于第二位。还会发现德语组句时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位置很灵活, 但在各个部分内部, 位置谁先, 谁后, 谁中间却又比较固定。善于对比就会发现, 德语名词以-ig, -ling, -ist, -ant, -ismus结尾, 总是阳性;以-chen, -lein, -ment, -um结尾, 总是中性;以-heit, -keit, -ei, -schaft, -in, -ie, -?t, -ik, -enz结尾, 总是阴性。我想说的是, 基础语法是, 而且也只能是德语入门的好工具。

2.2词汇是语言的血液, 没有人会怀疑大词汇量对语言学习带来的好处和便利, 这一点在我们做阅读时感觉尤为明显。有一种说法是:记忆1000单词是一种语言入门学习的下限。

德语单词的大约三分之一与英语单词相近或相似, 甚至有些单词和英语的写法一模一样。可用对比法记忆。如:das Seminar (讨论课) , finden (认为, 找到) , die Mathematik (数学) , das Semester (学期) , der Winter (冬天) 等。很多英语当中以“c”开头的单词, 在德语中都转变为以“k”开头, 意思和用法几乎完全一样。德语中有很多以“-ieren”结尾的动词。词的构造也不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总有一定的相互关系。通过总结和对比, 就会发现德语复数构成大概有这么八种方式: (1) 变音加“er”, 如:der Mann复数为die Mnner (2) 变音加“e”, 如:der Ball复数为die Blle (3) 直接加“er”, 如:das Lied复数die Lieder (4) 直接加“e”, 如:der Abend复数为die Abende (5) 只变音, 如:der Landen复数die Lnden (6) 单复数一样, 如:der Koffer复数die Koffer, 其实以“er”结尾的阳性名词, 单复数往往一致。 (7) 加“en”, 如:das Bett复数die Betten (8) 加“s”, 如:die Uni复数die Unis。德语单词中双写字母以“ll”, “mm”, “nn”居多。还有一种方法是在阅读当中背单词, 当你的词汇量达到1000左右的时候, 就可以开始这种方法了。例如, 每课的课文, Text A一定是要精读的, 要“研究”的, Text B就可以泛读了。这就是“单词的重现”, 它对记忆很有帮助。

有说法是:学好德语的关键在于掌握好动词, 其次是介词。因为动词的变形、在句子中的位置, 决定着整个句子的含义, 时态, 语态等。

《公务员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高职护生;同辈学习;初探

Peer learning method used in surgical nursing teaching and experience

[ Abstract] objective to peer learning method applied in surgical nursing teaching, in order to better achieve the goal of teaching. Methods 2009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pecialty 1-4 shift 174 people in to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 n=90 ) and control group ( n=84 ).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xam grade point average, excellent rate, the pass rate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0.05 ). Conclusion peer learning is a way for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ll-round ability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cultivation.

【 Key words 】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peer learning exploration

我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教育发展与改革重点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及适应未来岗位和职业需求的能力[1]。临床护理教学作为护理教育中从基础到临床的重要过渡阶段,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2]。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从高职护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运用心理学有关原理,并把它应用到教学之中,以此探索现代临床护理教学的新方法,在探索中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逐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喜欢学习的热情,培养其扎实的理论和娴熟的技能,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人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1 、 材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级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1-4班共174人,随机分为同辈学习组(n=90)和对照组(n=84)。实施同辈教学法前各班各科课程成绩无统计学差异。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课程实施前、后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实施前调查学生对同辈群体的认识、了解及参与程度,课程结束后对于同辈学习的效果做一问卷调查,以评价学生在同辈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及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等。

1.2.2 文献法 依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探索同辈学习法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力求在本领域研究中有所突破和创新。

1.2.3 技能考核法 课程结束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统计分析两组护生的成绩,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的均数t检验。技能考核采用个人考核和小组考核两种形式,必考项目考核个人的理论、实践技能操作,并做成绩记录。

1.2.4 角色扮演法 课堂教学要求小组成员等待老师演示结束后互换角色进行模拟情境练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内、课外练习,教师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中辅导和考核。

1.2.5 数据处理方法 运用SPSS for Window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需要用到的统计方法:t检验、卡方检验等。

2、 结果

从表1、表2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平均成绩、及格率还是优秀率,同辈学习组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说明学生乐于接受同辈学习法这一教学方法并对该种方法评价较高;总之同辈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表1 2010---2011第2学期期末考试优秀率及格率比较

组别及格率c2优秀率c2

同辈学习组(n=90)94.4%6.897*22.2%7.574*

对照组(n=84)84.5% 9.52%

注:*表示p<0.05

表2 2010---2011第2学期同辈学习组与对照组期末平均成绩比较

组别均数标准差t值

同辈学习组(n=90)837.5911.19**

nlc202309011028

对照组(n=84)725.03

注:**表示p<0.01

表3 同辈学习组对同辈学习的效果评价(n=90)

项目是一般否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84(93.33%)5(5.56%)1(1.11%)

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82(91.11%)6(6.67%)2(2.22%)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85(94.44%)5(5.56%)0(0.00%)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创新思维能力85(94.44%)4(4.44%)1(1.11%)

提高学习参与性79(87.78%)8(8.89%)3(3.33%)

增强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82(91.11%)8(8.89%)0(0.00%)

是否希望采用该教学法83(92.22%)6(6.67%)1(1.11%)

3、 讨论

《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满足3个需要:学科需要、教学需要、社会需要,力求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充分体现“整体护理”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知识、情感、技能三个领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称职的护理工作者。通过同辈学习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使全体同学均参与了互助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无论是平均分、及格率还是优秀率,同辈学习组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同辈学习组期末成绩比期中成绩有进步;实验班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在自制的关于教学评价的问卷调查中,同学们对这种学习模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表示积极拥护。另外通过同辈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实验还发现,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非常高涨,在合作中加深了理解,增强了自信心,活跃了思维,锻炼了团结协作的能力,并在互助中体验了合作的愉快,收获了成功[2][4];同时,提高了同学们整理资料、查阅文献、归纳总结、多媒体制作及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讲课中同学们全身心的投入,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并在课堂上不断进行着教与学的角色转换转换,形成活跃、轻松、好学的课堂氛围。同辈学习法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科学性结合,因此,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有效的促进并达到学习目标,还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团结协助能力。

参考文献

[1] 龚雯.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教学体系模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16(26):24-27.

[2] 徐莉霞,孙小娅.改革护理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培养护生创新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73.

[3] 丁全菊,许乐.同辈教学法对临床护理教学的启示《临床护理杂志》2008,7(1):70-72.

[4] 孙建萍,陈丽莲,牛建华.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杂志,2009,4(6):171-173.

公务员法学习心得体会四 篇4

一、公务员法的立法背景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建立和实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一项重大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制定公务员法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依法治国,一方 面要求依法管理和监督各级党政干部,将他们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另一方面,要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各级党政干部的行为,确保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管理国家 事务和社会事务,保证党和国家各项管理工作依法进行。我国50多年来一直没有一部干部人事管理方面的法律,干部人事工作的法制化建设相对滞后,与依法治 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法制建设,实现对党政机关干部的依法管理、依法监督和依法保障,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二)制定公务员法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明显地暴露出来。主要是:“国家干部”的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人与管事脱节;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人才成长;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 治,致使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难以避免等。为此,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提出:要“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 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

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在我国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各级 国家行政机关推行公务员制度。同时,其他党政机关“参照试行”。10余年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1995年2月,中央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 用工作暂行条例》;2000年6月,中央批准并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2002年7月,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2004年4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暂行规定》等五个法规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这些制度。各地围绕着“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 流,加强监督”,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扩大了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创造了许多新鲜的 经验。这一系列探索实践,为制定公务员法,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打下了基础。

(三)制定公务员法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必然进程。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对推进机关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优化干部队伍,促进机关的勤 政廉政,增强机关的生机与活力,提高工作效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10余年来的实践证明,公务员制度是一套符合中国国 情的、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

新公务员学习公务员法心得体会 篇5

篇一

《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工作在法制轨道上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完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规范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等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作为一名新进公务员,我最直接的感受是该法尽显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公务人员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和命令是公务员的基本义务,不得拒绝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或者命令。但同时也规定,当公务员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时,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命令的意见。这种规定实际上是赋予了公务员拒绝服从错误命令和决定的权利,公务员法既为公务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履行职责提供了法律准绳,也切实保护了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将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申诉和控告等规定列为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既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公务员的爱护和尊重,又体现了公务员的权责统一。

第二、公务员进口管理规范化。公务员法增加了我国公务员的入口渠道。新法在第二章中,明确规定了公务员应当具备的七项条件,增加了公务员的入口渠道。对于不同类别的公务员,可以采用选任、委任和聘用的方式。该法肯定和坚持了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一项突出和受到普遍好评的重大举措,即公开考试、竞争择优的录用制度。具体而言,新法要求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对于领导职务的任用,则首次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的内部竞争上岗和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改革成果。在第十六章中还首次明确了机关设立聘任制公务员职位,并为此建立了相应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第三、公务员晋升渠道科学化。过去公务员主要依靠职务的晋升来提高自己的待遇,现在设立了职务与职级并重的双梯制晋升制度。对于一名要求改变现状的公务人员来说,即使得不到职务上的提升,也可以通过职级的晋升,来提高自己的待遇。以法律推动职务晋升的公开化、科学化、民主化,杜绝了暗箱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跑官要官的现象。

第四、公务员管理模式多元化。公务员法第三章特别规定公务员职位按照它的性质区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并且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建立新的职位类别。为公务员提供了职业发展阶梯,有利于促进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不同类型公务员的成长。如设置专业技术类,不但有利于稳定和吸引科技人才,()而且也有利于培育一支高素质公务员科技专家队伍。

面对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我既看到了工作中的压力,但更找到了工作的动力。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抓紧充实执行XX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外,更应该努力将《公务员法》的精神实质贯彻到工作中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思想,密切联系群众,时刻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具体落实,及时反馈关乎国计民生的各项信息,做到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为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多荐言献策。

篇二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出台,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人事干部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象征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迈入了新征程。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通过仔细学习对比,我感受到了中央对各级干部工作的关心、从严管理干部的决心和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信心。

抓细抓小,严在日常经常。新修订草案更注重对公务员的日常监督,新修订的公务员法将原第九章章名“惩戒”调整为“监督与惩戒”,增加了2条监督方面的规定,用全方位的监督规范公务员的思想政治、履行职责、作风表现、遵纪守法等行为,并根据监督发现问题的,予以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等处置,让管理视角更广更细。新修订的公务员发还增加了“违反国家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不担当不作为”、“违反家庭美德”等禁止性纪律规定,不仅从政治立场、政治规矩进行严格规定,更要求公务员注重个人品德和家风美德,体现了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

重奖重权,爱在关心激励。新修订的公务员法在坚持从严管理公务员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公务员正向激励、关心关爱,一是规定定期奖励与及时奖励相结合,突出奖励及时性和时效性;二是针对公务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经常加班加点的情况,规定给予相应的补休,不能补休的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助,保障公务员正常加班待遇;三是按照公务员养老等保险与社会保险相衔接的要求,对公务员保险规定作了相应修改。

公务员法实施五周年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公务员法实施五周年学习心得体会

(xx)2011年10月26日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自2006年1月1日起生效实施。公务员是掌握国家公权的人,代表国家从事社会事务管理、行使行政职权、履行国家公务。现代化的公务员制度,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中叶。在英国之后,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公务员制度建设,为其建立现代政府体制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只有短短10年的历史。1993年8月,国务院发布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作为过渡性的行政规章对优化干部队伍、促进廉政勤政、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提高工作效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公务员法》是我国五十多年来干部人事管理第一部总章程性质的法律。过去,对公务员的管理主要依据的是《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由暂行条例管理变为依法管理,将长期形成的干部人事管理的有效做法和改革的新鲜经验上升为法律,定型 为制度,这是公务员管理制度的一个重大发展。《公务员法》颁布五周年学习宣传活动开展以来,元江县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领导带头,迅速掀起了学习公务员法的热潮。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使我们清楚地知道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公仆。

一、充分认识《公务员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制定实施《公务员法》是中央着眼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干部人事管理进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在干部人事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是有利于健全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制化。依法治国,首先要求依法管理各级党政干部。《公务员法》的出台,结束了我国50多年来没有干部人事管理法律的历史,填补了我国法律体系的空白。这必将有力地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实现对党政机关干部的依法管理、依法监督和依法保障,并将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二是有利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公务员法》系统总结了我国干部人事工作的基本经验,特别是《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借鉴了国 外公务员制度的有益做法。这既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又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有利于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和各级政权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管理能力,决定着党的执政水平和国家的管理水平。《公务员法》强调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明确了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对公务员的录用、考核、任免、奖惩、培训等作出详细规定,对包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内的广大公务员依法进行管理。这将有利于保证广大公务员切实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

二、认真深入学习《公务员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公务员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法律,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工作在法制化轨道上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公务员法》的内容涵盖了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具体制度,既有实体性规定,也有程序性规定,内容丰富。学习《公务员法》要在吃透法律条文上下功夫,反复学习,深 钻细研,深刻理解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准确把握公务员的精神实质,全面掌握公务员管理的具体规定,将对《公务员法》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与此同时,要不断地结合本职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根据工作和形势的需要加强学习,不断补充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将工作做好、做精、让人民满意。

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习是人们提高自身素质的一大法宝,作为市直机关工作人员就更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首先要学习专业知识,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提高自身组织管理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其次向领导和同志们学习。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同事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工作中和同事相互交流,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四、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勇于创新

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在工作中要脚踏实地、正确定位,对待每一件事要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丰富自身各方面的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热爱本职工作,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同时我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单位的全面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

五、恪守自律,清正廉洁,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基层的工作人员,廉政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严于律已,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自己拒腐防变的能力。一定要自觉地为民尽责,为党分忧,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决做到“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与“五慎”---慎处、慎微、慎独、慎欲、慎交友,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切实做到为人民造福,务实干事廉洁从政。无私奉献是公务员的天职,也是公务员的品格,做任何事都要以人民之忧为忧,为人民之乐而乐,不追名逐利患得患失。

我国公务员法的创新及思考探讨 篇7

(一) 完善了公务员分类管理的制度以及晋升制度

我们对公务员职务的划分是从1993年开始的, 虽然说有了领导和非领导这两种划分类型, 但是实际上还是没有对职务有一个明确的关于职位类别的划分, 而且, 基层的公务员也没办法得到较大的晋升空间, 在极大程度上他们的工资是由其所担任的职务的高低来决定的, 相应的也就出现了许多的腐败现象, 例如“跑官、买官、卖官”等。但是, 新的《公务员法》对职位进行分类的方式却是大不相同的, 具体包含了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等, 同时还建立了“双梯制”, 也就是说晋升级别或职务时都能够对其级别待遇进行提高, 这是这一法律很大的一个亮点。公务员法是第一部在法律条例中纳入专业技术的法律, 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不再会因无法提升的职务级别而造成合理的自身利益没有办法得到保障, 例如公安部门的法医、外交部门的翻译等。上述的这些方法都可以很好的避免一些腐败现象的产生。

(二) 规定对公务员的薪金制度实行“两结构”, 同时对激励力度进行加大

《暂行条例》对公务员的薪金制度进行了第三次的调整, 对工资的级别进行了增设, 工资制度是根据职务的级别来确立的, 以级别工资以及职务工资为主体, 不晋升职务也能够提高工资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地解决。但是, 设置的级别仍然是比较少的, 而且由于实行的是“基础工资、工龄工资、级别工资以及职务工资”的工资制, 所以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激励。而《公务员法》对于基本工资制度实施的是“两结构”, 这就对级别的激励力度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 在对公务员的工资进行提高时可以不采用“挤职务”的方式, 这样可以积极地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几率。

(三) 关于考核方面

规定公务员进行考核的重点是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 这样可以使考核更加客观, 充分的对目前公共部门的行政人事的改革注重不是工作年限而是能力进行了展现。在对考核结果进行区分时, 基于“称职大平台”的问题以及考核的等次过少, 把档次增加了一个“基本称职”, 更进一步的细化了考核结果的划分, 全面客观的反映了考核结果, 可操作性更强一点。

(四) 严格把好入口关

《暂行条例》由于缺乏足够的权威性, 因此也没有很强的执法力度, 况且“凡进必考”的观念在目前的社会里也越来越淡薄, 同时, 也更加没有严格的去把制度落到实处。故而, 《公务员法》中对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强化, 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员因为违反各项制度而造成的行政、法律责任也加大了追究的力度, 这些都有利于有效的对“凡进必考”的原则及实践进行落实。

(五) 对聘任制度更加的重视, 专门、详细的规范了聘任制度

职位聘任所遵循的原则是协商一致和平等自愿, 它对公务员的聘任是通过与机关签订聘任合同来进行的。聘任制度具有平等协商、任期明确以及合同管理的特点。《暂行条例》中实行聘任制度的只是一部分的职务, 而且也都没有具体的规定聘任制度的具体内容、管理办法以及适用范围等, 但是在公务员法中对聘任制度是有明确规定的, 而且还增加了对一些辅助性的职位以及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也进行聘任制的实行, 同时对它们还需要依据合同来进行管理以及加强对实施过程的监督。这些都显示了进行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大致方向, 同时还反映了改革公共人事部门的行政的弹性化的新趋势。

二、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

公务员法虽然与暂行条例相比改变了一些地方, 但不可否认的是, 依然有许多的地方是需要我们去进行深入的思考的, 例如之前提到的关于公务员界定的问题。而且, 检察官、法官都不应当被纳入公务员的范围之内。法官在国家公职人员中是性质比较特殊的一类, 他们都需要非常的公平公正, 同时他们的状态还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独立超然。现如今, 许多国家也正是由于法官所具有的这种特殊的性质, 普遍都实施了司法独立, 但是, 如果公务员中出现了检察官、法官的身影, 就会极其容易的导致司法权行政化、行政干涉司法现象的出现, 而且, 与党提出的让行政和司法事务相互分离的概念也是不相一致的。同时, 这中下定义的方式也会对党的国家化、政府化的色彩有所加深, 无法对司法、行政、立法等部门之间清晰的相互作用进行保证, 从而影响了公务员去进行依法行政。若在公务员的范围内对检察官、法官进行管理, 终将会造成检查官法、公务员考试、法官法、公务员法和国家司法考试之间发生冲突, 最终会阻碍中国去实现司法改革目标和发展法律职业化。

除此之外, 《公务员法》也没有对一些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作出规定, 例如公务员具体的退休年龄、干部领导资产申报的制度等等, 特别是公务员申报资产的制度, 对它进行规定已经迫在眉睫。

三、结语

总的来说, 把公务员法与暂行条例进行对比, 我们可以看出公务员法更具有进步性以及创新性, 与此同时, 它也是我国首次把干部人事纳入了法律范围。但是, 无论对于哪一部刚颁布的法律来说, 它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并且得到实践的检验才能不断的发展完善, 我国的《公务员法》也是这样。只有不断地进行完善, 才会推动我国公务员的管理走向法制化、科学化。

摘要:我国的《公务员法》在未出台前就引起了众多学者的争论, 直到2006年元旦才正式实施。但是, 它反映了我国改革公共人事行政以及人事制度的趋势, 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较, 对公务员分类管理的制度以及晋升制度有了更好地完善, 也规定了工资制度是“两结构”, 严格把好入口关, 加大了对聘任制度的重视力度, 这些创新都与我国目前干部人事的情况相适应, 值得肯定, 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公务员法,创新,公务员

参考文献

[1]赫续明.公务员法的十大特色政府法制[J].政府法制, 2005 (7) :12

[2]祁光华.我国公务员法的创新及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5 (4) :48-49.

《公务员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参照 公务员法 管理 问题 分析

中图分类号:U6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44-02

依照《公务员法》第106条规定及中组部、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以下称《参照管理意见》),将具管理监督职能的事业单位转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以下称参照管理单位),全国各地由此出现了一批前所未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参照管理单位。参照管理单位依照一定的程序审批,问题并不复杂。但随之而来的参照管理人员的问题却不简单,各地的反响不小,而且有的问题还比较棘手。

1关于工人身份与工勤岗位问题的探讨

《公务员法》第106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参照管理意见》规定,参照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管理权限和程序进行,实行逐级负责,由组织确定登记对象,登记对象必须是该单位中在编在职的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工勤人员”是指工人身份还是从事工勤岗位的工作人员,各省的规定不尽相同,部分省实际操作的标准是,具干部身份的工作人员可按规定登记为参照管理人员,工人身份则不能,即“工勤人员”是指所有工人身份的工作人员。可见,身份问题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将全面实行岗位管理的今天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工人”是50年代的产物,从建国初期起,将在政府及国有企业就业人员的身份分为干部和工人。机关和企业从事管理或技术的工作人员定为干部,有的干部身份是天生的,如国家统招统分的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报到时就是干部。在生产性岗位上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则是工人,并且只能在设定的工人岗位上流动(除非转干)。外部调入人员亦根据其相应的职级(一般是比照党政机关)放在企业相应职位上。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工人身份形成的方式比建国初期多:除通过劳动部门招收的体力劳动者外,还增加(1)非国家计划统招统分的“五大”毕业生;(2)计划内招生的大学生毕业时因没有在规定的协议择业期内就业未保留干部身份;(3)原来身份为干部,后来因多种原因丧失了干部身份,如购房入户按社会人员迁入的,或辞去公职未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托管手续的和变待业人员随迁入户后又重新就业的等。由此可看出,工人的内涵比过去丰富得多,相当一部分是在管理或专业技术岗位上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

在九十年代初,企业就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了干部与工人身份的界限,统称企业员工;从1998年开始,事业单位淡化干部与工人身份的界限,工人可提拔,从事管理工作,可评定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技术工作。2002年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中,实行聘用制时没有规定干部身份才可以聘任管理和技术岗位上,工人身份就不能聘任。

现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一般解释为后勤打字和生产人员,强调的是岗位,并非泛指“工人身份”。 工人聘用专业技术职称且套取相应职称级别工资同样需经市级人事部门审批,足以说明这些人在技术岗位上。再说同样的岗位无论干部或工人干,都不会改变岗位的性质。2006年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解释“工勤技能岗位”是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公务员法》和《参照管理意见》均未明确规定工勤人员是工人身份,《公务员法》释义,工勤人员是事业单位中从事后勤杂务如清洁、维修工等人员。虽然一些省尚未在事业单位中实行岗位管理,但不能因此否认这些人工作在管理或技术岗位上。因而在参照管理工作中不以岗位而按身份来划分工勤人员,将工勤岗位与工人身份等同缺少法规和政策上的依据。

2 参照管理人员问题

工人面临着个人发展受制约的困境。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按身份界定工勤人员的参照管理单位中。工人中有不少能人,工作独挡一面,甚至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力量,有的在行政管理岗位,提拔为科级或处级干部,个别人还是单位或部门领导,工资也是行政级别;有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甚至是副高级职称,拿的是专业技术职称级别的工资。对从事管理或技术岗位的工人来说,前途一片光明,有“奔头”。参照管理后工人无论有多大的能力,实质上从事何岗位的工作,均不能套取公务员的行政级别,更别指望提拔使用了。没有专业技术工资可享受,撑死也就是个机关技工。在政治、技术都靠不上边,可谓前途暗淡,前景和切身利益均受到重创,难免怨天尤人。

专业技术干部套取的行政级别待遇偏低。参照管理单位实行的是公务员管理模式,干部套取行政级别待遇,《参照意见》没有明确专业技术职称与行政级别的对应关系,不少地方参照管理后将专业技术人员按无行政职务套改,即从科员开始,职务级别跟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差无几,辛苦奋斗多年才取得的专业技术职称转眼成过眼云烟。在国人心目中,职位、级别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和能力的体现,同时稳定且收入不菲才使公务员职业成为一般人就业的首选,参照管理自然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趋之若鹜的事。工作还是从前的工作,工资一下子被裁去一截,甚至比不上一个高级技工,工资福利的刚性增长原则此时消失了。参照管理后职务级别套级的偏低和工资不升反降,使中级特别是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难以接受,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

整体转制致使个别参公单位出现超编情况。有的地方的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前本来就超编,正等待自然减员,参照管理后有资格进行登记的人员多于下达的单位人员编制,出现超编情况。如A单位230人,其中干部60人,工人170人,参照管理前编制被压缩为150人(超编人员等待自然减员)。参照管理后的参照管理人员编制35人,机关雇员或工勤编11人。按《公务员法》106条规定,60名干部登记后均成为参照管理人员,参照管理人员超编25人,雇员或工勤编超编159人,超编的情况还颇为复杂。该单位若靠自然减员,得等多少年才减至编制核定数?

整体转制同时也为“庸人”登记开绿灯。原事业单位干部身份中也有素质不高的“庸人”,个别人思维能力和文字基础差,不懂技术,基本不懂电脑,甚至后勤的岗位上,这些人本应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管理的竞争上岗中淘汰,参照管理时却堂而皇之地随单位改制,幸运地登记为参照管理人员。虽然大部分地区参公管理登记也需要进行考试,但基本上是等额考试,且考试难度与公开招考公务员的难度不可比拟;还有的地方无需参加登记考试就直接登记为参公管理人员了。这让其他事业单位人员羡慕不已,更让工人身份中的能人叹嘘唏。

未登记人员的安置不容乐观。目前事业单位也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事业单位同样不得突破编制定额,且自身都极可能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富余人员,再接收分流下来的人员恐怕难度较大。

各地参照管理与行政机关公务员之间的流动障碍。有的省允许与行政机关的公务员之间流动,有的省则不允许。故有人称,参照管理人员仅属地方粮票,是“小公务员”。

政策连续性问题。有的省合理地将“工勤人员”划分为“工勤岗位”,即从事管理或技术岗位的工人也可以按程序登记为参照公务员,再出现第2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但与《公务员法》实施之前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其相关配套法规不连续,当时要求“工勤人员外的工作人员”才能过渡为公务员,“工勤人员”是按来身份划分的,干部可以过渡为公务员,而工人则不能。这对当时从事管理或技术岗位而未能过渡为公务员,被分流到非行政单位的工人来说有失公平的,同样影响到那部分人的利益。

3 解决问题的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顾全大局、着眼于建设一支优秀人才密集的队伍,促进参照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建设,又要从实际出发,团结协作,维护参照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将参照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公务员法》是我国法律,不是地方性法规或条例,执行时不应存在地域差别,比如,工勤人员的界定问题,参公管理后的专业技术人员套取行政级别问题,参公管理人员与行政单位公务员流动问题等,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统一有关规定和标准,以解决各地之间的比较,消除不和协的因素。

全面、彻底地从制度上打破干部与工人身份的壁垒。企业已打破干部与工人的界限,随着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也用人实行聘用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参照管理工作不应墨守成规,抱着身份不放。公务员法实施后,参照管理单位中在管理和技术岗位上身份为工人的工作人员应允许参照管理。

结语:参照管理工作是实施公务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参照管理单位人员登记是参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合理解决参照管理中在管理和技术岗位的工人的利益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级别待遇等问题,是对历史和客观事实的尊重,体现对人才的尊重,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参照管理人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活力、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具有长远和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叶翠妍,关于劳动类型的划分与法律保证,《管理观察》2008第9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湛中乐,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习《公务员法》 篇9

《公务员法》的实施,为科学、民主、依法管理公务员队伍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公务员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办事提供了重要保障。对于规范公务员自身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设一支廉政、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在作风建设年中,本人进一步学习了《公务员法》,使自己加深了对《公务员法》精神实质的理解和认识,深感责任重大,要做一名依法履行义务的合格公务员,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严格要求自已: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公务员法》第四条规定,“公务员制度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说,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在系统的学习上下功夫,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特别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把自己承担的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同人大的信访工作结合起来,同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充分履行好一名公务员的责任和义务,做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

二、遵守宪法、法律,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有序进行的基石和保证。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机关、各种社会组织和每个公民的义务,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的公务员应当树立宪法至上,法律至上的思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成为守法的模范。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要忠诚于宪法,以自己的行为能力、言论来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对于有利于宪法实施的尽最大努力去做,对于不利于宪法实施的言论、行为应当理直气壮地予以反对,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国家的荣誉和安全。同时还要严守党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经济纪律。

三、坚定信念、牢固宗旨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开宗明义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关呼中国未来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党长期总结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也是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的一条新的伟大道路。在开辟和实践这条道路的征途上,科学社会主义进一步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之中,被赋于了鲜明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到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说。作为一各公

务员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具体工作中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摆正我们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虚心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在信访工作中,要帮助群众解决存在的各种实际困难。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我们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做群众的贴心人,诚心诚意地为群众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自觉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接访的实际工作中,虚心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四、守住清正廉洁、做到公道正派。

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是要求公务员履行工作职责要公正无私、廉洁自律,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也是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措施。作为一名公务员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要把党风廉政建设,这一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摆在首位。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增强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廉洁自律规定,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要严格遵守机关工作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公开办事制度,做到办事公开、公平、公正,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保证手中的权利运行干净,做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公务员。

五、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应当忠于职守,提高工作效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和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证政策畅通,一贯到底,努力为基层和群众做好服务工作,维护人大的声誉和广大群众的利益。结合本人工作,在信访实际工作中,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认真工作,按照要求,热情接访、认真交办、及时报结。三是接受群众监督,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努力做到使信访人满意和依法信访统一起来。

六、坚持务实求真,做到诚实守信。

我们每个公务员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风尚,公务员首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深刻认识诚信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对弘扬公务员精神的重要意义;同时,每个人应率先垂范,带头讲诚信、树形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我们党历来强调共产党员要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一贯倡导的讲真话、不讲假话,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可是,不讲实话、真话的问题在一些公务员中还严重存在,一些同志在工作中不讲实话、不反映真实情况。这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格格不入的,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背道而驰的。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一害人民,二害自己。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为实现党的群众路线服务的,要服务得好,就必须做到讲真话、反映实情。敢不敢把自己通过信访和深入调研得

到的真实情况如实地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反映,不仅是水平与胆量的问题,而且是品德与党性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信访中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敢于“较真”,不掩饰矛盾,不怕得罪人,有一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学习资料 篇10

第六章 录用

科举制度的产生:隋朝隋炀帝大业年间设进士科,一般认为是科举制创立的标志。武则天时增设武举。宋太祖时正式设立殿试制度。

1993年8月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过家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用。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考试录用制度的实施成果:

1、确立了机关依法进人的新机制。

2、改善了公务员队伍结构。

3、考试录用法规体系初步确立。

4、考试录用基础建设水平逐步提高。

5、考试录用监督机制逐步健全。

考试录用制度的重要意义:

1、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建设。

2、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德才兼备原则的贯彻落实。

3、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健全公平竞争和公开监督的用人机制。

4、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5、考试录用制度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事制度的变革。

公务员录用定义:是指机关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面向社会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的办法选拔公务员的活动。

公务员录用的范围:

1、职务类别:公务员录用的适用范围限于担任非领导职务的人员。

2、职务层次:界定为主任科员以下职务层次的人员。

3、考试录用的具体适用对象: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

4、目前一些县乡机关中补充担任的非领导职务人员,不能直接从机关外调任,一般应从公务员队伍内部选拔,应当使用考试录用。

5、在职公务员,即已经通过法定方式取得公务员身份的人员,不必再考试录用,可以按照公务员交流的规定直接办理手续。

录用的方法:公开考试、严格考察。

公务员录用的基本原则:

1、公开原则。

2、平等原则。

3、竞争原则

4、择优原则。

公务员录用的标准:德才兼备。

公务员录用的条件:

1、招考条件:①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②必须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2、报考的基本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十八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3、报考的消极条件:①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②曾被开除公职的。③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4、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①年龄条件:不超过35周岁。②学历条件:一般具有大专以上学历。③专业条件。④政治条件。

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功能:

1、具有科学选拔人才的功能。

2、具有改善人才结构的功能。

3、具有发掘人才潜能的功能。

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种类:

1、公开竞争性考试。

2、简化程序与采用其他测评方法。考试的方法:

1、笔试。内容:公共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等)和专业科目。利:①经济型②客观性③包容性。弊:无法全面掌握报考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对报考者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等难以测定。

2、面试。方法:①结构化面试。②无领导小组讨论。利:易于观察应试者的能力、素质和举止仪表、气质等。弊:不能全面掌握报考者的知识水平,评分时也容易受到考官主观印象的影响。

考试的基本内容:法律、行政管理、经济学、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知识等。录用公务员的程序:

1、发布招考公告。

2、资格审查。

3、对资格审查合格者进行考试。

4、对考试合格者进行考察。

5、体检。

6、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予以公示。

7、审批、备案。

8、试用(一年)。

考试录用工作的保障:

1、法律保障。①法律责任②回避制度③申诉制度。

2、便民保障。①方便报考者报考②保障考生权益。

3、技术保障。①技术支持②智力支持③保密技术。

4、经费保障。

第七章 考核

公务员考核定义:是指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各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所管理的公务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情况,进行的了解、核实和评价。

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构成要素:

1、考核对象和考核主体。

2、考核内容。

3、考核制度。

4、考核的程序和方法。

5、考核等次。

6、考核结果的使用。

建立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公务员,激励和鞭策公务员提高素质,努力工作,争创一流业绩。

2、有利于对公务员的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

3、有利于为公务员管理的其他环节打下基础和提供依据。

公务员考核的基本原则:

1、全面考核和重点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2、客观、公正、公开、民主的原则。

3、分类考核的原则。

4、考用结合的原则。

公务员考核的原则:

1、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

2、能。指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3、勤。指事业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勤奋精神。

4、绩。指工作实绩。

5、廉。指廉洁自律的情况。

公务员考核的重点就是在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的基础上,着重考核工作实绩,并把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公务员的主要依据。

公务员考核的基本方法定义:是指服从和服务于考核目的,对公务员进行考核的途径和手段。

公务员考核基本方法:

1、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

2、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

3、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公务定期考核的程序:

1、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一年为一个周期,一般在当年年底或翌年年初进行。主要程序有①个人总结②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后,提出考核等次建议③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

次。

2、对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届中、届末考核方式。没有明确届期的,每两年或三年进行一次定期考核。程序①考核准备②述职③民主测评④个别谈话⑤调查核实⑥撰写考核材料⑦综合分析,评定考核结果⑧反馈

考核结果的评定: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小公务员读《论语》心得 篇11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如果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这就是谄媚。

心得:时刻要分清大小王,马屁要集中火力拍到一个(或少数有效的)屁股上,否则适得其反。

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

译文:孔子说,祭祀祖先时,要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一样。

心得:形式是必要的,个别时候造假也是必要的,而且要造得真,造得就像本来就是真的一样。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

译文:王孙贾问,与其向奥神讨好,还不如向灶神讨好,这话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样说不对,要是得罪了上天,就没有可以祭祀(被保佑)的地方了。

心得:只要是领导,一个也不能得罪。丢开直接领导去讨好其他大领导,搞隔辈烧香,或者只认直接长老,看不到其他帮主,你小子都离死不远了。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

译文:子贡想减掉每月初一祭祀祖庙用的羊,孔子说:子贡啊,你怜惜的是那只羊,我所看重的是礼制。

心得:领导心中什么事最重要?政治事件。带政治含义的事是不能考虑成本和计较代价的。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人若能待在仁德的地方是最好的,选择自己的居处,如果不能挑选仁德的地方,怎能说是聪明昵?

心得:首先要挑个好单位,选个好老板。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别担心人家不了解你,害怕的是你不了解别人。

心得:觉得领导不能了解你或理解不了你的高论,认为领导是笨蛋的才是真笨蛋。要始终坚信,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不小心,立马看穿你的小马甲。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小心谨慎,做事敏捷勤奋。

心得:不要怕别人把你当哑巴卖了,少说话,多干活,夹着尾巴做人准没错。而且,你在越难办的事情上发表高论(别人都不说话),这个烫手的东西一定会落在你头上,会让别人笑话死的。

子曰: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谈到南宫适时说,此人在国家政治清明时不会被罢免,黑暗时也能免受刑戮。于是把自己兄长的女儿嫁给了他。

上一篇:运用现代技术创设高效课堂下一篇:教师在政协3次全会上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