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与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2024-08-26

教学设计方案与信息技术运用说明(精选11篇)

教学设计方案与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篇1

教学设计方案与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①(看flash)通过看、想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有利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掌握。②三年级上期第三单元《四边形》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在头脑中已初步建立了平行四边形的表象,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从而知道怎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③(看flash)形象的说明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④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⑤(看flash)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结合展台展示并加以说明,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训练。在分类的基础上,对照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加以总结,顺势导入对几者关系的总结,得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一般四边形都属于四边形。

⑥ 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⑦ 学生经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反馈练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到,再引导学生将以前所学的零碎的、不完整的、模糊的信息通过看书讨论,进行整理归纳,使之上升为理性的、完整的真知,学生能清晰明了地正确理解、掌握新的知识。通过总结评价 ,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教学设计方案与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篇2

一、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作文指导

1. 利用信息技术, 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 特别是90后的学生, 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 好半天也开不了头, 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 产生写作欲望, 才能用心作文, 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俄国教学理论专家斯卡特金就曾说过:“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色彩, 要引起学生的感受, 不考虑学生的情感, 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就不能使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作文指导中, 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显示优美的动态画面, 可以播放动听的音乐、纯正的朗诵, 可以方便地调用图表、文字、图片, 把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艺术片, 把抽象的语文变为生活的语文, 使语文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如:学生写《我的好妈妈》、《妈妈, 我想对您说……》等作文, 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 可在《烛花里的妈妈》的乐曲声中, 让学生看《懂你》的视频, 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 学生的情感被触动写作欲望被激发, 情景之中进入角色, 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 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 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 让他们处于兴奋状态, 注意力集中, 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利用信息技术, 提供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作文素材的积累离不开生活体验。但学生每天面对“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 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加强生活实践,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料, 引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写景可点击“自然风光”, 叙事可点击“时事新闻”, 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当然, 要写出好作文, 必须注重书面语言和日常生活的积累。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班级网站上建立个人主页, 在主页上开辟“写作素材库”专栏, 一方面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素材库;另一方面,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记入“写作素材库”, 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每两周利用专题课进行写作素材交流, 相互补充, 去伪存真。这样, 作文写作就不再是“无米之炊”。

多媒体网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素材, 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教师可在网上开辟“习作发表区”, 既能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网上辅导, 更能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发表的园地。学生利用信息技术, 将自己的习作发表到园地, 不必经过老师的审定、筛选、淘汰, 可以直接上传, 与同学、朋友、老师、专家进行分享、交流, 或通过电子邮箱投寄给报社, 也可以把作文打印出来, 编辑成册。这些积极做法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他们在不断练笔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写作水平。如果学生的习作中教师再写上一两句评语, 那学生的写作热情不高涨都难了。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 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这样, 他们的写作热情才能持久保持。

3. 利用信息技术, 创设写作情景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特定的情境对情感、语言、思维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一个生动的情境设置, 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 从而调动大脑皮层中的优势兴奋中心, 提供想象与思维的前提。”因此,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常常带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让大自然陶冶他们的心灵, 进而把大自然的美表达出来。让学生贴近生活并把对生活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无疑是符合创作规律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但同时又是很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 多媒体组合恰恰就可一展所长, 变“不能”为“可能”。如用视频播放一段故事给学生观看, 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然后让他们马上写一篇续篇或改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虚拟现实系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大海的澎湃, 看到大海的蔚蓝, 听到大海的怒吼, 甚至可以让学生穿上数据服, 通过数据服上的压力传感器感受一下海浪的撞击和海水的温度。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 是成功的一半。能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作文指导, 则是作文教学成功的一半。

4. 利用信息技术, 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们对已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创造、产生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作为主观性极强的写作更是离不开想象力。写作思维如果缺少了想象力, 思路便会受阻, 行文当然难以流畅。所以, 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没有想象力的作文, 是没有生机的。

在作文指导中, 如果有目的地运用多媒体组合加强直观教学, 向学生提供与写作有关的形、光、声、色等感性材料, 变无形为有形, 变抽象为直观, 指导学生细致观察, 帮助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 开拓他们的作文思路, 那么, 最后学生的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运用多媒体设计的情境, 即“生活显示、实物演示、音乐烘托、图画再现、参与体悟、语言描述、想象创造”, 能解放学生的思想, 使思维发散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发展。听鸟鸣, 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闻水声, 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的大海;录上一段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 想象出海场面、告别情形、欢腾闹市、正在启动的火车等。想象使生活变得精彩, 想象也使作文丰富, 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

二、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作文评改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一是“教师批改”, 即教师一页页、一本本地翻看学生的作文, 不辞辛苦地在每一篇习作上写上评语, 一星期后的作文课上, 再发给学生;但教师辛辛苦苦写的评语, 学生早已失去阅读与思考的兴趣。二是“学生互评、自评”, 即首先向学生出示作文评分标准, 并联系题目略作解释。然后教师朗读或印发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作为例文, 按照评分标准分项评分并作解释, 再把各项评分相加得出总分, 并给予恰当的口头评语。接着把每组收上来的作文让学生组与组之间交叉评改。这样做的目的是试图为学生批改作文提供示范, 使他们掌握评改标准和方法。

传统的作文修改方法是:因传统作文以纸为媒介, 故让学生在原作上进行修改, 或是修改后重抄一遍。但作文修改以牺牲文面和增加抄写负担为代价, 这使得学生不愿意对作文进行深入的和长期的修改, 从而严重影响了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传统的作文评讲方法是:教师朗读或印发范文, 然后指出范文在立意、选材、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值得借鉴之处, 也指出文章的缺陷, 并作升格指导。

但在教学实践中, 要让学生合理地整体感知例文全文是很困难的, 这些例文评改与学生实际评改脱节, 既费时费力, 效果也不佳, 导致作文评改不规范, 标准不统一, 甚至会打击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一般来说, 以往的作文评改, 教师的活动居多, 学生的参与太少,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严重欠缺。

运用信息技术, 通过实物投影仪和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多媒体课堂教学, 使学生“眼见为实, 动手为真”。可取得作文批改、修改、评讲“三合一”的功效。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 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 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文章自然是改出来的, 多媒体写作课的优势是让学生直接参与从批改到修改、评讲的全过程。在交流评议中, 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可以接受别人提议, 真可谓是各抒己见。学生在这种交互活动中, 可以取长补短。

有这样一节作文评讲课。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了三篇作文 (分别代表三个不同层次) , 让多名学生用不同修改符号或不同颜色笔迹逐一进行修改, 直观地指出哪些用语不当, 哪些句子不合语法, 谋篇布局上的适当与否等。师生共同交流每一篇习作的选材、结构、议论、抒情等方面有哪些亮点以及存在不足, 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同时把学生修改的作文作为生成性资源进行保存, 学生在这种互动教学情境中感受写作的乐趣、提高写作水平。然后, 教师又展示了几篇习作,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 再相互评价, 在讨论中提高, 在评价中进步。这节课, 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挥了集体的智慧, 又使学生在自改互改中提高了作文的水平。

这种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评改作文的方法, 改变了传统作文单由教师评改作文的方法, 扩大了参与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变单纯的师生之间单向的感情交流为多向的交流, 真正发挥了语言的交际作用, 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同时, 这种方法统一了作文评改的标准, 加快了评改的速度, 缩短了评改的时间, 提高了评改的效率。如果评改效果好, 学生的作文水平可很快提高。

总之,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 是大有可为的。它以富有成效、形式多样、气氛活跃等鲜明的特点, 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张纸的教学方式, 给作文教学带来了生机。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 尤其是虚拟现实系统的普及,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信息技术将在作文教学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赵国忠主编.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

[2]王跃著.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赵呈领, 杨琳, 刘清堂编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电子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研究 篇3

【关键词】电子教学;信息技术;融合;课堂

随着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强化,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专业化,电子教学对于培养我国电子工程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电子教学中,由于专业性强,难度大,学生在接受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学生对电子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地融入到电子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现代信息技术进入电子教学中,将成为必然的趋势,在此情形下,电子教学应该在明确自身学科定位及特点的基础上,加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从而更好地提升电子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电子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所面临的挑战

1、观念的挑战

电子教学在我国不同的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种电子设备、工程类的基础,作为传统学科,我国的电子教学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都受到高度的关注与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生活与电子类工程的关系日益密切,而电子教学却未能充分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一些电子学科的内容偏于陈旧,尤其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很多教师还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实行“一言堂”,忽视了学生主体性需求,导致电子教育教学不仅效率低下,学生兴趣不高,还难以切实地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

2、技术的挑战

信息技术涵盖的内容广泛,而要实现与电子教学的融合,还需要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难题,一方面,电子教学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还不够深入,难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还辅助电子教学活动,例如在课件的准备与制作上,教师可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初步掌握一项技术,也不一定能达到想要的效果,由于耗费的精力与时间过大,导致信息技术很难运用于日常电子教学中。另一方面,电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层次较低,无法有效提升电子教学课堂的质量,电子教学中所融入的信息技术含量较少,电子教学的信息技术展示效果不佳,不仅降低了课堂的效率,也使得学生在接受电子知识时遇到一定得阻碍。

3、融合运用形式的挑战

电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需要丰富多元的形式为载体,信息技术促进电子教学有了更加多样化的展现方式,使抽象的电路图更加的具体、细致,目前,多媒体课件使电子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信息技术形式,因为他可以将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整合展现,这种多元化的展示形式使电子教学课堂更加生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多媒体课件只是信息技术的其中一部分,而要将电子教学中更加深入的知识展现出来,需要更具针对性的信息技术,使电子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更加充分的融合,才能更完整地呈现电子教学内容,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环境。

二、电子教学与信息技术容和运用的途径

1、电子教学多媒体课件

电子专业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的概念、过程、算式推导、电路构成、电子仪器工作原理等,这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枯燥乏味,还晦涩难懂,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讲解,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动力,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生动具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如在讲解桥式整流电路短路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电路短路的原因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通过逐一的分解步骤,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或图片,将一些真实的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注意,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的结合,让学生更加细致地体会电子电路的神奇魅力。

多媒体课件制作还可以将现实中无法呈现的仪器设备展现出来,通过内部构件的分析,让学生对仪器设备有更加完整的理解,从而提升电子教学课堂的整体质量。

2、信息技术中的仿真软件

仿真软件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在很多科学生产实践中都得到广泛的运用,将仿真软件运用到电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加具体地对电子电路作出模拟设计、测试、演示,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电子实验是电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仿真软件,不仅加强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结合,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电子专业的整体认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探究。

仿真软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实验所学要的各种条件、电路电流的变化等,让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发生关系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电子教学的质量。

3、改进学生学习工具与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合作等综合能力的展现成为人才培养的重点,电子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对各种电子电路、设备仪器、工作原理的认识与实践,还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拓宽视野,加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增强学习的动力,如电子电路的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参考国内外先进的电子仪器设备优秀案例,通过让学生通过网络来查阅、讨论、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发表创新的观点,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进一步的挖掘。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将信息技术与电子教学的融合,为学生提供另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让学生认识到电子学习的魅力与乐趣,从而能够培养学生更加自主的学习与探究,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将电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成为电子学科教育的重要趋势,不仅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对于教师拓宽教学技能、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电子教学的备课、教学设计、实验设计、电子实践等各个环节,使二者充分融合,是提高电子教育质量的关键途径,也是促进我们不断学习、创造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宜诗白,华英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商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学设计方案与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篇4

提高课堂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但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打造生动有趣、高效和谐的课堂,仍然是当前课堂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现结合教学实际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在学生成长期间,课堂占据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单一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而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全新的氛围。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新事物、新问题,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渴望新知的积极性,从而把原来枯燥严谨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信息技术的高效性首先体现在它展示教学素材的速度特别快,标简单地操作就能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从而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它显示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知识量大,能够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知识的网络,使学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即方便老师们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在探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快了学生理解的进程。

教学设计方案与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篇5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以网络化、多媒体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为主要方向的信息技术手段全面进入中小学课堂教学之中,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将计算机、网络、投影、电子白板、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中职数学学科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能够建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之间的多重关系,能够突出解决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低,数学基础薄弱、主动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弱的问题,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中职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规律,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帮助中职学生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学习和专业学习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索、创新中感悟并学习数学,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学教学的优化统一,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为中职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常,创造性思维是因好奇心与想象力产生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全新的教育环境,进一步刺激中职学生的自觉性,开发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教师应当改善守旧的授课模式,多采取开发脑力智慧,组织学生动手能力,或建立小组来对知识点展开探讨,这类创新的教学模式,是中职教学课的基础。在教学环节中,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根据教学知识点达到情景重现,进一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改善无趣死板的数学课堂,增添趣味性。如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首先采用两张苏通大桥斜拉索的图片,作为课程内容的展示,既可以让学生看到漂亮宏伟的苏通大桥景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斜拉锁中的倾斜水平,虽然学生均发现了其中的差异性,但难以应用精确的词汇阐述其中的区别。学生形成了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引导并讲授“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知识点,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就可以用两种数学语言将斜拉锁中的区别准确描述了。该类问题的情景设计,一方面可以带动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整个教学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数学的工具,可以将数学难易程度降低,推动数学更好地融入生活、贴近现实,达到情境重现的最大化,推动数学教学的灵活性,进而实现从书本、课堂以及考试中走出来,回归到数学教学的本体中。采取技术的交流作用,建立十分贴切的数学学习情境,采取录像、影碟与计算机软件模式来表达数学问题,通过视觉效果展示枯燥的数学概念,代替了传统的文本形式,增强了数学的生动性、可视性与空间立体感,同时和其他学科结合效果更好,推动了数学知识在短时间内与相应知识的联合,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数学印象,使其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作用,体会到数学的本质,实现领悟数学的功能,从而进一步发现数学的良好品质与力量。

不仅如此,借助信息技术能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分解后,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来了解,比如采取视听建立的场景完成数学理念的讲解,让难以理解的概念直观表达,降低理解难度;同时,采取动画来体现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进而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数学的.思维与方法。简而言之,常量往变量发展(如代数过程中的函数),静态往动态的思考(如圆锥曲线定义),平面图形往空间图形思考(如立体几何),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联合(如数形式)等,均能采用多媒体技术去处理,让学生从“听”的教学,过渡发展成教师引导的“做”学习,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由被动开始转为主动。

三、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教学难度

教学至关重要的部分是让学生了解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一方面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原理,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其形成的原因。但对中职生来说,因教学环節不同的主客观原因的制约,仅仅能单纯地靠记忆掌握部分数学知识,其中的“所以然”,极少有学生会深入探究。多媒体课件则可将数学中涵盖的事物、过程等采取逼真的场景重现在课堂中,让整个教学过程的思路更清晰、具体、形象,将其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清楚地在学生的感知领域中表达出来,带领学生了解整个知识的具体过程,在参与到整个知识思维后,实现对思维、能力、智力开发的目标,进而促使抽象的数学理念更加详细、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难度,加深了学生的直观印象,改善了传统教学方案中无法克服的难点。

参考文献:

[1] 黄嵚. 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6(1):243.

[2] 谢达. 中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 发现(教育版) ,2017(1).

★ 教学论文 中职

★ 职业教学论文

★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

★ 职业中学数学教学论文

★ 职业中学教师教学论文

★ 中职数学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 中职学校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方案与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篇6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造就创新人才振兴国运已被人们所共识。要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关键是逐步培养和形成创新人格(个性)。有创新人格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才会积极地、自主地树立创新意识、提出创新要求,才会以持久的热情、坚强的意志,不断去探索、去开拓、去创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你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你播种习惯就会收获性格;你播种性格,就会收获命运。”化学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学科之一。应积极渗透培养创新人格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目标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灿烂的前景。应用现代成熟的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以及视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结合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研究中学化学教学教学方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物质结构理论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内容

所谓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教学或课程的结合。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先是对学生进行课程练习,课程辅助软件为主体单机自学模式和以自制课件或积为主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络技术发展后出现了上教学模式。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模式还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还不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化学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包括有机化合物)构成了中学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相互联系、协同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基本理论起着贯通元素化合物知识,激活思路,理解本质的主导作用。基本理论的学习会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使其系统化、络化,促进知识的联想、迁移和应用。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解答化学问题能力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形成,都与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密切相关,物质结构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在第二学期,我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为此选择信息技术与中学物质结构教学整合思路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是切实可行的。

整合过程不只是简单的课件展示或上学习,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例如,教师用文字处理软件生成将要发给学生的材料;用数据库软件保存学生的报告;用电子表格记录学生的成绩;定期的从因特上获取其他教师教学思想,并通过E-mail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保持联系,等等。学生上查阅和收集资料;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或页展示自己的作业;通过络与同学、老师交流问题;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采集图片等等。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并且产生他们自己的知识,达到他们的学习目的。对教师来说,面临的挑战是找到合适的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并且教授学校规定的那些复杂的课程,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高中化学新教材物质结构理论部分内容

(一)、必修教材内容

第1部分:原子序数核素同位素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的关系

第2部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长式)周期和族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第3部分:化学键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

(二)、选修教学内容

第4部分:H2O、NH3、HF中的氢键离子晶体(以NaCl为例)原子晶体(以金刚石、SiO2为例)分子晶体(以干冰为例)金属晶体各类晶体的模型(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和性质的一般特点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的关系

三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㈠实验的学习目标

(1)实验的学习目标

在活动中,根据教材物质结构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掌握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了解基本原理应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深入理解微观结构及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学会应用络和参考书进行文字、图片及动画等资料的查找和收集,学会使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结合相关软件进行图片制作,较熟练地运用页制作工具制作页。

学会与同伴进行合作,综合比较、对比分析问题,使用几种技术资源研究问题,收集和综合信息。

(2)教学活动形式

本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建立一个以物质结构知识为主题的小型资源库。在建站过程中分小组收集和制作相关素材,查找有关1-36号元素的结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相关的一些科学家的生评介绍和科学研究方法,有关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类、微观结构等知识内容。再将根据知识的分类方法制作页,将页在同学间进行交流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进行相互链接建立资源库。㈡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认识,学生具有的硬件情况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能力情况。

2向学生布置研究计划和要求,划分实验小组,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分工。

要求资源库中必需包含如下内容(其它内容自选):中学化学有关物质结构理论的知识;中学化学中介绍的科学家的生评及元素发现史,涉及的全部常见晶体;部分与教材关系不大但在生产、生活中有较大用途的晶体;现代化学新发现的晶体;特殊的晶体等;每种晶体的所属类别、外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图片或动画)、典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要的用途;中学化学涉及的有关晶体的典型试题及分析。

3收集、制作的资料以磁盘方式或发电子邮件(rpljj@pub.chaozhou.gd.cn)提交,提交的资料中必需注明提交人姓名、学号、资料来源(络、图书、自制等)。

4班级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共9个小组),分别收集、制作如下几方面的相关资料(并同时收集有关晶体的资源库及地址):中学化学教材中以上选定的四个部分的内容及有关试题及分析。

5人员的分工:策划部:负责对本组研究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分工,小组成员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工程部:负责具体制作页以及解决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美工部:负责制作图片、动画等;信息部:负责收集、整理数据,文字数据的录入。

第二阶段:

学生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实物摄影、扫描图片、查阅教材及参考书、利用互联等)收集有关物质结构知识的各种文字、图片、动画及声音资料。

第三阶段

1页制作讲座。讲座以介绍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0基本应用为主,通过5-7课时的教学时间使大部分学生能利用这个软件制作一个有关晶体页面。讲座内容包括页面布局;文本的修饰;图片和动画的导入及处理;超级链接;表格的应用;构造框架、层和简单的动画(选讲)。至于对资源库的总体规划和设计,由实验班级中的计算机制作高手来完成。

2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第四阶段

1每组制作1-3种物质结构的相关页。2课堂上展示个人制作的页面并进行相应的解说。

第五阶段

1组织部分学生进行资源库的总体设计、页面的链接及上传。

2调查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整合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行为和方法。

针对评价内容,观察或用测试的方法,确定每个学生达到的程度,建立学生档案袋。学生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相关调查”(实验前和实验后各一份);实验前、后学生在学科上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学生所在小组完成的相关页面;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组长和组员对该生的评价;实验过程中,有关这个学生的照片、文字及录像资料等。

四研究课题的工具和资源

教学设计方案与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篇7

关键词:语文教育,信息技术

1 激发学生兴趣 , 创设美好课堂 意境

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 信息技术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最佳首选, 由于其具有的声、色、图三方面都俱佳的特点, 所以, 一旦出现就会直接抓住学生的眼线, 甚至可以直接将学生带入教学所要的情境之中。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 语文课堂再不会是一潭死水, 学生对于要学习的课程会迫不及待, 他们会在好奇和情境的推动下自觉跟随教师的脚步。

例如,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的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们带入情境。在上课伊始, 教师就可以用一曲优美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来激发学生对于此次语文教学的兴趣, 耳熟能详的歌曲, 经久不衰的旋律, 一下子就拨动了学生的心弦, 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喊出了今天要学习的课题, 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又活跃了课堂氛围。就这样, 教师极其顺利地将学生带入了本次的课堂学习。在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画面想象以 后, 可以播放和这篇课文有关的情境课件, 在这样的引导和辅助教学中, 学生既能在幻灯片中兴奋地找到自己所猜出的景物, 还能被优美的风景所熏陶。课件既能让学生对自己的想象不足进行补充, 又能够增加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减轻了教师教学任务的繁重。同时, 在后面的朗读课文中, 学生的情感就会受到强烈的触动, 从而使朗读变得有声有色, 情感饱满。

2 注重使用效率 , 皆以提高效率 为主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 信息技术确实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创造美好的教学情境, 它可以帮助教师呈现以前呈现不了的东西, 它可以激发学生空前的热情和爱好。但是, 信息技术也不是万能的, 而传统教学方式不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很多教师因为过于重视课堂表面的活泼氛围, 而忘记了课堂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主阵地。很多公开课表明, 多媒体成为大家追求新理念的表现手段之一, 忽视了课堂的本质性, 教师成了多媒体的控制者, 学生成了多媒体的观众。为了避免出现这一情况, 教师就应该始终注意信息技术的使用原则, 那就是一切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为目的。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沉香救母》的教学为 例, 在上课之初, 教师先播放一个母亲和孩子在一起温情脉脉的课件, 让学生首先融入浓浓的母爱氛围中, 播放完以后教师直接进行转折: 可是有一个孩子, 他从小就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 他是多么可怜啊! 短短两三分钟, 就可以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这样的课件播放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而在后面, 如果再过多占用时间来展示沉香寻母的过程, 就对教学无利了。这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从课文朗读中逐渐去进行体验。所以说, 信息技术的使用也要恰当、适当, 只有这样, 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为语文教学而服务。

3 明确信息优势 , 促使语文课堂 延伸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 要明确知道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哪里, 并且指导学生利用这些优势来为自己的学习服务。例如, 针对网络所具有的巨大的搜索功能,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索自己在课堂上很难找到的知识,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的预习, 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做多种课堂上做不了的事情。

例如, 在学习《司马光》一课之前, 引导学生上网搜索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让学生对于司马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当然, 也可以在学习了《沉香救母》以后, 让学生们在网上观看沉香救母为题材的电影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印象。又如, 在学习了《海底世界》以后, 让学生通过网络去搜集关于海底世界的视频来进行观看, 这样学生对海底世界中的各种生物就不觉得陌生。 此外, 在网络环境下, 在学生学习了写信的相关知识以后, 还可以启发学生运用电脑, 将自己的信件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所写信的对象, 如朋友、同学、老师、亲人等。如此这些信息技术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显然是语文课堂的延伸, 也是让语文变得丰富多彩的主要途径, 在这样的多次反复运用网络之后, 学生再次遇到学习难题或者是遇到好奇之事都会联想到使用“百度”来帮忙。他们会在网上对 自己的妈妈说生活中难以启齿的“我爱你”, 他们会在网络上寻找自己在课本上没有找到的答案, 他们还可能会在网络上找到自己的作文之家, 向他人请教自己如何写好作文。这些, 都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也是教师精心指导的结果, 教师就是要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从单纯地玩网络游戏到学习利用网络来帮助自己提高语文能 力。

教学设计方案与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篇8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彩情境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感悟、体验。

1. 播放视频,如临其境。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视频的感染力可谓震撼人心,尤其是那些历史纪录片,更是一段历史的真实再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收看了驻守在边防线上的解放军战士生活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解放军战士生活的艰辛,体会到解放军战士为祖国安宁无私奉献的精神。再如,教学《军民鱼水情》一课时,播放的1998年抗洪抢险的视频,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内心获得直观感受,对解放军战士充满了敬佩之情。

2. 展示图片,直观体验。图画的特点是直观可视,而且,简单易操作,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及思维的特点,很受小孩子的喜爱。因此,在品德课的教学中,借助图画来创设情境,给学生直观的体验,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中第二部分《江山多娇》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美,可以借用图片创设情境。照片内容为四种场景,“春之江南”“夏之海岛”“秋之塞北”“冬之高原”。接着,教师用孩子们熟悉的家乡自然风光照片来展现祖国的美。如,溪水潺潺、绿荫覆盖的葡萄沟;云遮雾罩、清幽雅静的白云山;山清水秀、鬼斧神工的九龙洞等。

3. 音乐渲染,营造气氛。音乐是一门艺术,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它能调动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情感,触动人们的心灵,渲染气氛。正因如此,品德课的教师在教学中,都会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恰当地选用音乐作品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把知识融入一定的节奏和旋律中去,学生借助音乐去感受知识,探求真理,这样,既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给课堂注入了活力。例如,在教学《军民鱼水情》一课时,当学生观看了1998年抗洪抢险的视频后,我精心选了歌曲《为了谁》,并连续播放多次,动情的音乐和令人震撼的画面升华了孩子们的情感,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在动情的歌声中,学生们深深体会到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由此可见,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恰当地运用音乐,将会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 ,丰富教学内容

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轻而易举地获得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的资源,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课堂信息容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阿姨叔叔辛苦了》一课时,由于学生对厨师、邮递员、售货员、清洁工人的工作了解得少。因此,我把各行各业有关人物的故事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 深入感知和体会为我们服务的人们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再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出行的学问》一课时,由于农村的孩子对城市的交通感受不深,因此,在教学时,我特别精心地制作了一个课件,把有关的交通工具、交通图、交通设施等一起融合到课件中,做到动静结合,这样,大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可见,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更大程度地帮助了他们对品德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运用信息技术 ,激发社会情感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 在“以情感人,情理交融”的教学原则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社会情感。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把一些超越时空的事例展现给学生,触动他们的道德情感,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

在教学《说声“谢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重要的是珍惜他们的劳动,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我特意为学生们播放了在学校图书馆录制的一段录像:借书的小朋友不懂得感谢,把书架上的书翻得乱七八糟,光嘴上说“谢谢”,行动上没感谢图书管理员。看完录像后,学生们知道了,真诚地感谢劳动者,不仅要学会说声“谢谢”,更重要的是用行动来感谢。然后,结合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义鼠》的故事。《义鼠》的故事进一步荡涤了学生的心灵。接着,伴随着音乐《感恩的心》,师生一起边打手语边有感情地朗诵《我感谢》这首诗,最后,教师充满激情的总结,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堂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趣意盎然。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穆阳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教学设计方案与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篇9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及意义

信息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地广泛的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范围内的时代潮流。特别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拓展了人类社会的创造性。它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使得教育的时空界限不断拓宽,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进一步提高,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带来了一场深刻而持久的学校教学与管理革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师教学创新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校提高效益,使教学质量更加精益求精。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所以说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状

过去由于多种原因,我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较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不强,教学技术落后,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淡薄,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各学科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因此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的建设,通过合格学校建设,逐步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引导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目前学校各教室开通了“班班通”可以接收网络课堂、电脑信号等,并建成了校园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我们起步晚、底子薄,与其他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建设和教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需求。因此,学校以教研组为龙头,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应用的探索与研究,力求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电子技术为载体的反映知识运用与规律的现象和特征;技术:指教学资源人设计、南,有目标地搜索所有人相关信息,并有计划地进行浏览、搜索、兴趣、选取、整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操作过程,有检测的试探性实践。其中包括: 的开发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了众多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当前主要是投体),为教育技术研究不断地提供着新方法、新理论和新内容,更为教育技术奠定了播媒体理论和视听觉教育理论为基础,把有关视听媒体的研究应用于教育,促进了究、设计学习过程。教育技术是用于指导、优化学习过程的各种实践活动的理论基学设计,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技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科学地管理和评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地丰富了学习资源,也为教育资源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计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使其准确和快捷

程标准》的思想与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

三、研究目标

1、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能较全面地推进魏家台乡中心小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落实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使全体教职工较为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电子教案设计、课件制作、网络与办公系统等基础知识),并能熟练地把它应用于学科教学工作,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校的整体工作达到高效能。

3、以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突破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革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努力建构现代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 探索和研究我校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首先要把握明确的目标方向,以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技术和方法的改进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其次要明确现代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方向,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无止境的,因此不能满足原有水平,要坚持求异求新,朝着“最优化”的方向努力。

2、科学性原则。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必须准确无误地呈现科学知识,教学软件(CAI课件)的运用要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要做到正确、合理、科学,极大程度地提高办公的科学性与效率。

3、可行性原则: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简单、可行、操作方便。在教学上,既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又要有助于教师的教;在管理上,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便于推广。

4、实效性原则: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一定要坚持结合本校实际,不搞花架子,但求实用与实效。

五、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综合采用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要通过优质课、示范课、课堂技能竞赛、教学论文、教研等方式,善于抓典型、树榜样,以点带面。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交流,不断及时总结经验,经过再研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六、研究步骤

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将采取以应用求发展,以管理促教学的方式,扩大学校日常工作中计算机的使用面,全面普及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逐步加大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投入,分期引入各种成熟的教育教学软件,改善软硬件结构,最终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与教学中的全面应用,从而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努力实现魏家台乡教育跨越式发展。

1、准备阶段(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课题申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成立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小组,组织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组建课题研究组,制定学校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交流与研讨、阶段成果展示评选。

①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挖掘部分教师的特长,长期、系统地对全校教师进行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培训(2009年4-8月)。

②建设学校网站,实现常用信息的发布与查询,为全体师生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一个好的空间(2009年9月)。

③分期开展校内课件制作比赛,并把优秀的作品向上一级推荐,鼓励教师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009年9--12月)。

④利用录像技术评价课堂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2010年1月至7月)。

⑤开展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专题研究,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2010年8-2011年4月)。

3、课题总结(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总结提炼与结题验收。筛选、整理、分析、加工研究资料和数据,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验收。

七、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报告、相关论文、案例光盘等有关课题研究材料。

八、课题研究组织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徐勇 成员:张少成阮英俊

冯庭记

2、课题研究组: 组长:张少成

成员:徐

阮英俊

冯庭记

范青竹

赵金芳

吴春梅

林爱荣

魏家台乡中心小学 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电子技术为载体的反映知识运用与规律的现象和特征;技术:指教学资源人设计、南,有目标地搜索所有人相关信息,并有计划地进行浏览、搜索、兴趣、选取、整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操作过程,有检测的试探性实践。

程标准》的思想与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论,要把“人的目标”放在美术教育的首位,而我们的教育却长期背道而驰,存在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也是变“人灌”为“机灌”,其价值取向和教育内涵却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动手又动脑,而不是只个性、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实施开放式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各要素的互动,使学生在与网络情景的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网络、师生与教材的互动。而信息技术特了现代化手段,为建构主义理论提供理想的教学平台。

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基本能力。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运用、信息伦理等。教学信息多元化、教学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学习美术的兴趣。

生学会学习。

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下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下,主动---交互式和创新性与实践性教学模式”。

环境下的新型教学结构。

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优势,不摆花架子。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出发,”为前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俱进的角色转变,能够更有效地改变以往脱离学生学习主体的教学方式,归还学生育对象,确立不同的创新教育目标、学习目标和要求,因材施教,借助信息技术的生都能学有所获。

作的师生关系和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在实践中探索各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教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践中摸索、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观摩法、调节法、文献法、调研法和数据统计法。实验中坚持纵向和横向比较研究,实验前要对与本课题有关的初始资料,数据加以收集整理,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分析,整个实验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着手,以教育科研数理化统计法科学地检测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预告排除法(2)相对稳定法(3)分散均衡法(4)提高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操作性等从理论、实践上不断地进行调整,使课题研究按照优化组合设计)

索积累经验)

文)

每学期实验计划落实到每周。拟订实验教师的学期实施计划、课时计划、严格按计满足实验要求。教师担任。

教学班。

式”下进行,实验教师的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周课时数同平行班相同,实验周期为2选择,确定电教教材,确定实验方案,制定各项制度,印刷各种量表等。

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为二节,以后可根据实验的情况,增加课时数。实验课教案的设计依据实验目标编学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激发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填充教现代多媒体软件在虚拟环境下学习,培养各种能力。,随时检测,随时调整,使实验沿着科学的、正确的轨道发展。

学习习惯养成检测、基本能力检测。

学生为样本,在听讲,回答问题,相互讨论,实验,新创意上分为好、一般、较差,填写量表。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能力检测和分析,从横向、纵向对实验课和常规寻找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有利于指导下一阶段的实验效果。课题组统一拟订试题,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

校园网、课件制作软件、微机、实物投影仪。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各种培训。购进、自制、网上查找实验所需信息素材。

学校中学美术教研员)

修学校小学美术教研员)

修学校教研员)市第四中学)

教学设计方案与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篇10

1.单点登录概述

所谓单点登录(SSO),只当企业用户同时访问多个不同(类型的)应用时,他们只需要提供自身的用户凭证信息(比如用户名/密码)一次,仅仅一次。SSO解决方案(比如,CAS)负责统一认证用户,如果需要,SSO也可以完成用户的授权处理。可以看出,当企业用户在不同的应用间切换时,他们不用再重复地输入自身的用户凭证了。在实施SSO后,所用的认证操作都将交给SSO认证中心。现有的SSO解决方案非常多,比如微软的MSN Passport便是典型的SSO解决方案,各Java EE容器都提供了自身的专有SSO能力。

2.CAS的总体架构

1.CAS简介

CAS(中央认证服务)是建立在非常开放的协议之上的企业级SSO解决方案。诞生于2001年,在2002年发布了CAS2.0协议,这一新的协议提供了Proxy(代理)能力,此时的CAS2.0支持多层SSO能力。到2005年,CAS成为了JA-SIG旗下的重要子项目。由于CAS2.0版本的可扩展能力不是非常完美,而且他的架构设计也不是很卓越,为了使得CAS能够适用于更多场合,JA-SIG打算开发出同时遵循CAS1.0和CAS2.0协议的CAS3.X版本。

现在的CAS3全面拥抱Spring技术,比如Spring DI容器和AOP技术、Spring Web MVC、Spring Web Flow、Spring Ldap Template等。

通常,CAS3由两部分内容构成:CAS3服务器和CAS客户端。由于CAS2.0协议借助于XML数据结构与客户进行交互,因此开发者可以使用各种语言编写的CAS3客户与服务器进行通信。CAS3服务器采用纯Java开发而成,它要求目标运行环境实现了Servlet2.4+规范、提供Java SE 1.4+支持。如果宿主CAS3服务器的目标Java EE容器仅仅实现了Servlet2.3-规范,则在对CAS3服务器进行少量的改造后,CAS3也能运行其中。

运行时,CAS3服务器仅仅是一个简单的Web应用,使用者只需要将cas.war直接丢到目标Java EE容器后,即完成了CAS3的部署。

2.CAS词汇概念

TGC(ticket-granting cookie)---------受权的票据证明

KDC(Key Distribution Center)----------密钥发放中心

Service ticket(ST)---------服务票据,由 KDC 的 TGS 发放。任何一台 Workstation 都需要拥有一张有效的 Service Ticket 才能访问域内部的应用(Applications)。如果能正确接收 Service Ticket,说明在 CASClient-CASServer 之间的信任关系已经被正确建立起来,通常为一张数字加密的证书

Ticket Granting tieckt(TGT)---------票据授权票据,由 KDC 的 AS 发放。即获取这样一张票据后,以后申请各种其他服务票据(ST)便不必再向 KDC 提交身份认证信息(准确术语是 Credentials)。

authentication service(AS)---------认证用服务,索取 Crendential,发放 TGT

ticket-granting service(TGS)---------票据授权服务,索取 TGT,发放 ST

3.CAS工作原理

CAS的单点登录的认证过程,所用应用服务器受到应用请求后,检查ST和TGT,如果没有或不对,转到CAS认证服务器登录页面,通过安全认证后得到ST和TGT,再重新定向到相关应用服务器,在回话生命周期之内如果再定向到别的应用,将出示ST和TGT进行认证,注意,取得TGT的过程是通过SSL安全协议的。

如果通俗形象地说就是:相当于用户要去游乐场,首先要在门口检查用户的身份(即 CHECK 用户的 ID 和 PASS), 如果用户通过验证,游乐场的门卫(AS)即提供给用户一张门卡(TGT)。

这张卡片的用处就是告诉游乐场的各个场所,用户是通过正门进来,而不是后门偷爬进来的,并且也是获取进入场所一把钥匙。

现在用户有张卡,但是这对用户来不重要,因为用户来游乐场不是为了拿这张卡的而是为了游览游乐项目,这时用户摩天楼,并想游玩。

这时摩天轮的服务员(client)拦下用户,向用户要求摩天轮的(ST)票据,用户说用户只有一个门卡(TGT), 那用户只要把 TGT 放在一旁的票据授权机(TGS)上刷一下。

票据授权机(TGS)就根据用户现在所在的摩天轮,给用户一张摩天轮的票据(ST), 这样用户有了摩天轮的票据,现在用户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摩天轮里游玩了。

当然如果用户玩完摩天轮后,想去游乐园的咖啡厅休息下,那用户一样只要带着那张门卡(TGT).到相应的咖啡厅的票据授权机(TGS)刷一下,得到咖啡厅的票据(ST)就可以进入咖啡厅

当用户离开游乐场后,想用这张 TGT 去刷打的回家的费用,对不起,用户的 TGT 已经过期了,在用户离开游乐场那刻开始,用户的 TGT 就已经销毁了。

3.CAS的实现原理

由于CAS是基于Cookie的服务,所以它使用了Spring CookieGenerator来生成相应Cookie,下面的代码段摘自与CAS服务器的WEB-INF/中的cas-server.xml配置文件。

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util.CookieGenerator”>

一旦用户登录到CAS服务器后,可以借助于URL为/cas/logout的地址退出,并且这种logout结果将导致浏览器中已存储的Cookie被销毁掉,即销毁CAS与当前用户间已建立的信任关系(Web SSO会话)。

1.AuthenticationHandler认证处理器

浏览项目的web.xml,可以发现如下内容:

contextConfigLocation

/WEB-INF/applicationContext.xml,/WEB-INF/deployerConfigContext-acegi.xml

org.jasig.cas.web.init.SafeContextLoaderListener

SafeContextLoaderListener实现了SafeContextListener,它借助于ContextLoader-Listener装载Spring DI容器。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Spring在通过

ContextLoaderLitener启动时可能出现异常,造成整个CAS不能正常启动,经过SafeContextLoaderListener,则在异常发生时,CAS服务器也可以启动。在deployerConfigContext.xml中,可以看到只定义了一个Bean:

class=“org.jasig.cas.authentication.AuthenticationManagerImpl”>

SimpleTestUsernamePasswordAuthenticationHandler的作用是如果用户名与密码输入一样,则通过系统认证。这个是开发过程中常用的一个handler,但是在开发完毕后应该除去。

AuthenticationManagerImpl负责认证用户,比如一个admin/admin用户是否合法就是它来验证的。AuthenticationManagerImpl对象会借助于他引用的credentialsToPr-incipalResolvers和authenticationHandlers集合完成用户的认证工作。Authentication-Handlers负责完成用户认证,而

credentialsToPrincipalResolvers负责构建认证结果。其中,并不是authenticationHandlers的全部集合都参与到用户认证中,一旦某个AuthenticationHandler成功完成用户的认证,则认证进程就到此为止,进而转到credenti-alsToPrincipalResolvers来构建认证结果。credentialsToPrincipalResolvers的过程也类似于此。

2.CAS的时序图

教学设计方案与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整合;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321-01

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真正的课程整合,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下面就我在数学学科在与信息技术整合中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提高参与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我在教学《不等式》时,从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引入,激发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参与《不等式》的学习活动。用多媒体出示跷跷板,称重等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出对不等式的思考。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数学建模。这堂课一开始的这样设计,就将同学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了起来,新知的学习成了同学们内心的需要。

二、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例如:要想全面了解函数中的三个系数a、b、c对其图象的影响,可以在几何画板中任意输入不同的a、b、c,观察图象的变化,通过大量的演示结果,学生非常容易的得到一般二次函数的图象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一改过去令许多学生头疼的、枯燥的理性阐述,像是在做有趣的理化生实验,又像是在做游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率,成功地形成了应有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其功效也数倍于传统的语言描述与原始的板演,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提高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作用。这样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

《新课标》中也指出: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经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凭借,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前提。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平移和旋转》这课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我就通过了一个动画故事:两只小鸟发生争执。用这个学生感兴趣的事来突破重难点。

在整个课中,使用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色彩鲜艳的动画画面将学生带进欢快与于愉悦的学习环境中,随着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断深入认识平移和旋转。

四、巧设练习,及时巩固新知

在教学《平移和旋转》这课中,我在学生已认识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的基础上,又设计了“闯关游戏”以及“拼搭七巧板游戏”,通过学生帮金鱼找食物的游戏,利用七巧板拼图形的活动,使学生更好的巩固这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学生对这样的数学游戏十分欢迎,并真正达到了寓学习于娱乐之中。

上一篇:装饰公司工作计划书下一篇:浅析玻纤格栅在沥青路面裂缝预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