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现场教学设计能力竞赛方案(共15篇)
小学信息技术现场教学设计能力竞赛方案 篇1
阳江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场教学设计能力竞赛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专业水平能力,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团队快速成长,保障我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正常化开设。经研究决定,将举办阳江市小学信息技术现场教学设计能力竞赛活动,我们将推出选出一批作为一二三等奖(按参赛总人数而定,初定1:2:4)候选作品及人选,并将获奖作品收录成册。
一、活动组织 主办:阳江市教育局
协办:阳江市教育学会小学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阳江市计算机学会 广东教育出版社
承办:阳江市江城区星鹏中英文学校
二、活动时间 2016年11月(一天)
三、参加对象
全市现任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四、竞赛内容要求
通过现场抽签,组织临时教研团队,并进行集体研讨相关教学内容,组内成员教师通过合作与竞争,每位教师现场撰写某一课程教学设计一篇。
内容为我市现行小学信息技术四至六年级材课程。
五、竞赛程序
1、由小学信息专业委员会相关专家或教师,对我市现使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进行模块或单元划分,形成节、章、单元模块内容,课时数要保证每位教师均能参与竞赛(事前准备)。
2、全市现任小学信息技术每位教师,通过现场抽签选中一个课题(一节课),依照《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本校选订广东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结合本校的教学软、硬件教学环境及学生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一个教学设计,至此个人竞赛活动开始。(时间约为60分钟)
3、第一次同一节课题目相同的组成一个同课教研组,组内进行评定及推优,淘汰一定比例(30%),推出选出一批作为一二三等奖候选作品及人选。(时间约为20分钟)
4、第二次按章次组成一个同章课程教研组,组内进行评定及推优,按一定比例(40%)推出选出三等奖作品及一批作为一二等奖候选作品及人选。
5、第三次按单元组成一个单元课程教研组,组内进行评定及推优,按一定比例(20%)推出选出二等奖作品及一批作为一等奖候选作品及人选。
6、第四次按年级组成一个年级组课程教研组,组内进行评定及推优,按一定比例(10%)推出选出一等奖候选作品及人选。
7、最后,一等奖的作品作者在总会场上进行说课陈述,由阳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组织市内教学专家进行评选,评出说课比赛一二三等奖。
六、竞赛奖项
本次竞赛分教学设计及说课竞赛两种奖项,分别设一、二、三等奖,所有参与活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所被推荐为阳江市教育学会信自技术专业委会和阳江市计算机学会员,评为个人一等奖的教师将被推荐为阳江市小学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成员候选人。
七、其他
1、参与活动的教师将由阳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登记6个学时。
2、本次活动会务经费用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友情赞助。参与教师旅差费回原单位报销。
2016.10.30
小学信息技术现场教学设计能力竞赛方案 篇2
201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 试行 ) 》,标准提出了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性要求与“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发展性要求,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而作为后备军的职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却一直不如人意,这使得很多职前教师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不得不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极大地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同时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本文从标准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宁夏大学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1 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方案的设计
宁夏大学职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为抓手 , 根据教育干预的设计、实施、评价和完善整个研究过程以及结合本校已有的培养实践,设计了一整套成型的培养模型,经历了考察、设计开发干预方案、实施验证教育干预、分析评价教育干预、完善优化教育干预五个阶段,具体如图1-1所示。
1.1 考察阶段
包括需求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三个步骤。该阶段是是设计研究的基础环节,为后续环节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1)需求分析
首先对教育部及相关部门近两年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措施和计划,挖掘出国家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同时设计相应问卷,采用分层抽样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需求以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调查。这为后面的干预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实践依据。
(2)学习者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的培养对象主要是三年级学生,主要从入门技能、对该领域内已有的知识、对内容的态度、对教学传递系统的态度、学习动机、学业能力水平、学习偏好、对培养机构的态度等方面通过访谈、问卷、观察等方式分析学习者。
(3)学习环境分析
硬件方面,宁夏大学每间教室都配有电脑,以及投影仪等设备,可以支持信息化教学的实施 ;教室里的桌椅可以随时移动,便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 ;整个校园都覆盖了CMCC-EDU无线网络,这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设计与开发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依据迪克凯瑞的系统化教学设计的流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
2.1 确定培养目标
此次课程培训的具体目标有 :
a. 熟练运用信息时代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
b. 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流程。
2.2 确定培养内容
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的要求以及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开发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材。其宗旨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习者走进信息化教学设计,通过设计、开发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方案促使“未来教师”学习和掌握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
2.3 培养支持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情境是数字化的培训环境。在数字化的学习背景下,通过平台辅助和策略支持进行互动交流。
a. 平台辅助
本课程的其中一个支撑平台是清华学堂在线,此平台操作简便、操作低门槛、导航清晰,功能丰富,主要用来提交日记、提交作业、讨论问题、拓展学习等等。这不仅仅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帮助,而且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了方便,为混合式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现代教育技术微信平台主要用来推广跟本节课相关的资料,主要是拓展学生的阅读以及开阔学生的视野 ;百度云云盘的作用是分享资源,便与学习者下载与上传 ;QQ群主要是通知本课程的具体任务以及相关事宜。
b. 策略支持
在策略的选择上,首先从内容上保证了学员便利地学习。其次,为了让学生清楚任务,每节课结束之后,会为学习者提供一张具体的任务清单。
2.4 评价设计
a.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该课堂教学除了师评之外,还有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在传统学习评价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不仅是教学者、组织者,还是课堂监督者、评价者。在职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中,除了师评之外,还有学生自评。
b评价内容多样化
小学信息技术现场教学设计能力竞赛方案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新能力 培养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造出以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尤其是信息学科,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皮亚杰曾经提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有能力做新事的人,而非简单重复前辈已经做成了事情的人。可见,好的教育应该培养造就出大批创新人才。创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的作用显得越加巨大和不可替代。而培养未来公民的创新品质,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都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广大教师创造性地工作,广大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那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民主宽松氛围,提供创新的土壤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积极和谐、探索创造的课堂气氛,让所有学生都能愉悦、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意识,敢于参与,敢于提出,就是成功。在教学中不要难倒他们,更不要吓倒他们,我们只介绍操作技能而不是系统的理论课程,只讲“怎么做”而不讲“为什么”。我们要为他们扫清创新活动中所有的障碍,让他们没有任何压力,全身心投入创造活动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而要保护学生的创造勇气和创新精神,着力引导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提出大胆的设想和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探寻到具有创新意识的简捷妙法,在不断的探索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比如在教學生制作幻灯片时,同学们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争论。这时,我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通过多媒体教学网,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接着大家一起试一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只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的意识。
1.明确目标,激励学习。目标是一人奋斗的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针对实际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追求。例如: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长远目标与学习目标相结合的方法,告诉学生社会的变革,计算机将逐步成为全社会使用的工具,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使用计算机,让学生从认识上领悟学习计算机的迫切性。同时,信息技术课堂上,展示学习的目标,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激发进取心。
2.运用竞赛,乐于学习。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之一是争强好胜,所以使小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因此,对于文字输入练习这一节,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文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练习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文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3.利用课程特点,深化学习。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教师首先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将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要求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使之形成强烈的内部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信息课程所特有的五彩的画面、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创新的欲望
小学信息技术现场教学设计能力竞赛方案 篇4
为了迎接《东源县小学生现场作文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我校小学生作文水平和语文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举行小学生现场作文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要求和方式
(一)竞赛分初赛和复赛。初赛由各班自行组织,复赛由学校小
教语文科组组织。
(二)作文题的命制要求贴近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学生已有
经验为基础,文体为记叙文,字数为400字左右。
(三)参赛对象为五、六年级学生,评分不分年级,同一要求,同一标准。决赛作文题目现场公布,学生现场作文,时间为60分钟。作文纸由教导处提供。
(四)决赛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若干名。
二、决赛时间
2013年10月17日下午第二、三节课。
三、竞赛地点:学校会议室
信息技术科知识竞赛方案 篇5
一、比赛内容:
三年级信息技术科竞赛内容:英文打字 四年级信息技术科竞赛内容:中文打字 五年级信息技术科竞赛内容:中文打字
六年级信息技术科竞赛内容:画图,软件: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
二、要求:
1、打字部分
英文打字,要求会输入大写及小写,根据给出的材料,用“记事本”软件进行输入,在十五分钟内录入英文材料最多者胜,其它名次依次排序。
中文打字,要求正确录入中文字,中文标点符号,输入法不限。根据给出的材料,用“记事本”软件进行录入,在十五分钟内录入中文材料最多者胜,其它名次依次排序。
2、画图部分
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根据主题要求,在三十分钟内作图,作品经评委评选。
三、参加人数及评奖
1、报名,每班选四人参赛,十三星期二下午放学前把名单交给海华。
2、评奖,评奖以级为单位,选出前十名,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
四、比赛时间及地点:
时间:十三周星期三第七、八节。(三、四、五年级第七节,六年级第八节)
小学信息技术现场教学设计能力竞赛方案 篇6
校本研修计划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湖北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办公室(省项目办)和国家开放大学通知相关要求,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全校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技能,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全面提高我校的综合素质,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目标任务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深入推进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种能力的提升;促进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内容。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本次培训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共27个主题。
(二)培训方式。
根据县教育局的统一安排,本次培训主要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应用相结合、培训机构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积极开展学习实践应用活动,强化学用结合。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组织动员实施阶段(2016年9月中旬)
1、宣传动员,组织摸底。
2、参培人员注册、登录,进行“签到”、“诊断测评”。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培训阶段
1、组织全体教师参与网络研修。
2、组织对全校学科教师开展相应培训学习活动。(1)骨干培训者开展专项培训(2)教师讲实践案例及收获。
4、结合网络研修开展返岗应用和校内专项竞赛活动。
5、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参加各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比赛活动。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完成参训教师学校考核和评价。
2、完成上级相关工作总结。
3、资料收集整理。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张尊青(校长)
副组长:骆效玉(副校长)、吴菲菲(学校管理员)成 员:康雪莲、骆樟群
(二)学习保障。
1、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本人空堂时可在各办公室及手机软件良师通进行线上学习。线下实践应用采取全校统筹进行,具体安排根据上级相应要求同步落实。
2、确实无上网条件的教师,可联系学校管理员利用晚上或其它休息时间在学校网络教室进行学习。
3、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内部QQ群交流讨论或请求上级帮助解决。
(三)制度保障。
小学信息技术现场教学设计能力竞赛方案 篇7
培训环境和参与人员
城区和近郊区县的情况较好,每个学校都有网络教室,每个教室基本上都有多媒体设备,而且使用效率很高,有些学校甚至供不应求。一些比较边远的区县(如平谷、房山等)的中小学学校情况比较复杂。乡镇级的学校条件较好,信息化设备比较完善,但一些山区的学校条件较差,教师和学生很少有机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
各区县参加此次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的教师人数超过了8万。各区县平均培训人数大约5000人,有些人数较多的区县,如大兴、朝阳、海淀等区县培训人数超过了7000。培训人员太多,不好安排培训时间是各区县开展培训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
培训计划和方案
了解各地培训计划和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是我们这次追踪调研的主要任务。我们与各区县的项目负责人及主讲教师进行了座谈,就他们的培训计划和方案进行研讨。部分区县已经开始培训,如宣武区、海淀区和丰台区等。部分区县准备在本学期开实验班,先摸索和积累经验,下半年再大规模开展培训。还有部分区县上半年进行研讨和准备,下半年开始组班培训。
每个区县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培训方案。有的方案基本上是按照《指导意见》和《手册》的模式制定。有的方案在《指导意见》和《手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区县的情况,进行了灵活变化。大兴区的培训方案有三点变化:第一,将教材中要求的课堂设计改为单元设计,增加了博客的内容,并要求学习者每天将学习反思记录在博客上。第二,第四主题研究性学习按书中的顺序安排,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第三,三名教师负责一个班级,其中一个负责主讲,一个负责辅导,另外一个以学员的身份参加,以便深入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和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解决。昌平区的方案增加了前期调研,通过调查问卷确定不同学科教师的需求,并与昌平区学科资源建设项目结合开展,丰富资源库,并将成果进行评比。同时,以本区教研员为学科主力,7天完成5 6个课时,按学科进行招生。培训任务按学段分配,从零开始,保证每位学员都有自己的任务。
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时间紧,培训人数多,培训组班困难,这是所有区县都遇到的一个问题。为此,项目组建议区县今年培训人数可适当减少。网络远程培训即将启动,区县可以把更多的培训安排在明、后年,这样可以解决目前遇到的组班困难的问题。
●主讲教师短缺。第一期主讲教师培训为各区县共培训主讲教师200名,远远不能满足区县开展培训时主讲教师的需求量。项目组根据各区县的具体需求,准备在近期继续开办几期主讲教师培训,以解决区县主讲教师短缺的问题。
●理论讲解有困难。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很多主讲教师是教育技术或计算机教师,对讲解理论感到有困难。建议各区县可以请教研员参与到培训中。我们这次培训仍然采用双导师制,培训班配备主讲教师时可采用一位技术教师,一位学科教师,可以更好地将技术和学科结合起来。主讲教师要充分利用一线教师的资源,采取与参训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相长的方法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培训的建议和设想
●关于评价:评价是反映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研究的课题。在这次追踪调研中,教师们提出了一些很有特点的评价方法,可以与原有的评价结合起来,更客观地评价培训效果。(1)统计参加培训教师向主讲教师提出的问题,区分高层次思维问题和低层次思维问题,揭示不同阶段教师的水平,从而使培训效果由隐性变为显性。(2)各小组推选出一个优秀教学设计,比较该教学设计在参加培训前和培训后修改了的不同与提高之处,从而得出培训的成果。(3)举行评优活动。教师制定评优量规,从校级、区级到市级,逐级推荐评选。
●关于调动教师积极性:参加培训教师的积极性不仅影响主讲教师授课的情绪,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培训的质量,这是各区县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一些教师提出了下面的建议。(1)通过各个模块的学习,使每位教师能够获得一份标准性教学设计,完善自己培训之前的教学设计,可以用这份教学设计参加各种评比。(2)在分组活动中,参训教师轮流当小组组长。(3)设计一些学员感兴趣且有实际需求的问题。将各区县教师的问题收集起来,形成一本问题集。(4)针对教材中各个主题中的每一个活动设计多种方案,以便适用不同的班级进行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现场教学设计能力竞赛方案 篇8
一、灵活教学计划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兴趣的革新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针对小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以及活泼好动的这一特点,教师应当根据这一点及时地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在综合能力培养视角下教师应当针对性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行灵活性教学,从而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上课的特点,充分的运用灵活教学计划以及创造性的革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还应当及时的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更好地使得灵活性教学计划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兴趣革新的应用。
在实际的应用中,教师可根据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布置难度适宜的信息技术科目主题活动,例如,在文件的查找与创建快捷方式则以课题中,教师在教学导入时选取一张漂亮的图片命名,关闭图片后提问学生如何找到那张已命名的图片。挑选A同学进行操作试图找出图片,而A同学的照图片未果则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好奇心,增加了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兴趣。
二、信息教学实践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革新
在小学教学理念中,加大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力度,不仅是能够使得学生能够在理论上知道这种信息技术,更多的是满足学生对这一信息技术的掌握,从而更好地使得学生熟悉查找、处理信息、运用信息以及发送这些步骤。而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狭窄知识面,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其他知识的查询,而且还能使得学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根据教师上课讲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不仅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是亲身的参与到实践中去,让学生熟悉信息技术在运用过程中每一步操作步骤。
例如教师在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讲解完WODR软件中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图形的自选以及统计图与表格的制作后,教师应布置学生课后每个学生交一份本次课所讲内容的作业,并通过电子刊物和电子板报的形式来激励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同时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锻炼平台,使得学生基于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其自身的动手能力。
三、多样学习活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氛围的革新
小学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小学教育,坚持小学教育的多样化学习可提升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氛围。小学教师应当敢于尝试与创新教学模式,将多样化学习活动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提高并优化小学教学模式,进一步的影响整个小学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可丰富学生学习知识的宽广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与学习方面的探讨,从而使得两者之间能有更好地学习与教学方式的革新。
多样活动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是指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讲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如何制作PPT后,学生可以通过运用PPT制作故事演讲稿的方式进行演讲,从而使得教学课堂氛围得到活跃。又如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前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演练活动,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使得学生在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四、评价奖励机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惯性的革新
通过加强评价奖励机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惯性革新的应用,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竞争性意识。在评价奖励机制的实际应用中,评价奖励机制还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竞争性的教育环境,使得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力能够同步得到提升,以及学生被动的学习惯性和单一的教学方法得到显著改善。另外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学习掌握的程度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评价,这样能够及时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以及奖励机制具体实施的步骤。
例如在讲解完如何调整艺术字和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时,教师可在对学生课堂操作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掌握程度和操作熟练程度进行评分,并将该评分记录到该门课的总成绩中,作为总成绩的一个评分指标,以此增强学生对学习的重视度。同时教师也可在布置相关作业后,对学生上交的作业成品进行评分,成品优秀的学生可得到书籍、铅笔以及本子等学习用具的奖励,对作业不合格的学生则要求学生重新制作一份。
小学信息技术现场教学设计能力竞赛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工作的通知》(鄂教师办函[2017]5号)的有关要求和荆州市荆州区教育局关于《荆州区教育系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荆区教师[2017]3号)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此方案。
二、任务目标
以网络培训和校本研修的形式完成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全员培训,并顺利通过省市区综合测试,合格率达100%。通过培训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推进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三、培训时间
2017年5月15日—8月31日、9月1日起接受荆州区考核。
四、领导小组
组长:孙晓东 副组长:张静、朱永鹏 成员:吴兴泉、高敏敏、李年华 责任处室:教务处
五、培训内容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能力培训
班班通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展台、交互式电子白板基本操作培训;各类资源的搜索、下载、存储与管理办法;常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PT);常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isee图片专家);常用音频、视频、动画软件(会声会影、premiere、Flash、UleadGIF);常用学科软件(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几何画板、仿真实验、多媒体课件制作)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参与网络学习空间的建立和使用;参与网络在线教研平台的教研和使用;参与网络课堂学习和使用。
3、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工作坊的建立和使用;应用教师工作坊开展研修;教师工作坊的管理和维护;利用网络社区进行学校校本研修。
六、培训要求
1、全体教师必须参加,按时按阶段完成培训任务。
2、校本培训必须按时参加,及时完成校本培训任务。
3、积极参与网络研修,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4、对于培训测试不合格的教师计入绩效考核,本年度继续教育不合格,并取消本年度晋级和评先资格。
小学信息技术现场教学设计能力竞赛方案 篇10
各区属学校、镇(街道)中心校:
2018年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中部分赛项进行了调整,为提高我区各学校指导教师的技术水平和指导能力,推选更多的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及省市电脑制作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经区教育局研究决定举办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指导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物联网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3D创意设计、创意智造、创意编程、动漫、无人机技能挑战等模块,采取“案例教学”方法,由一线指导教师和软件公司专业工程师担任主讲,请各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安排相关教师参加培训。具体事项如下:
一、培训时间和地点:
时间:1月25、26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30-5:00 地点:临淄区实验中学报告厅
二、培训内容:
模块一:物联网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
NOC活动物联网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赛项解读;配套器材的使用;Dobot机械臂相关赛项解读;软硬件应用;典型案例分享。
模块二:3D创意设计(未来智造设计)
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3D创意设计赛项解读;“3D创意设计课程”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典型案例分析与3D设计。
模块三:创意智造、创意编程
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创意智造赛项解读;创客教师创新作品设计;比赛项目介绍,scratch软件介绍(包括安装使用),成品案例演示,案例制作演示。模块四:动漫设计与编程
SAI、Photoshop、Flash等软件介绍; NOC活动教师数字化学习工具赛项解读;典型案例分享。模块五:无人机技能挑战
NOC活动无人机技能挑战赛项解读;无人机实操要领(包括简单的维修维护、定高飞行、航拍等)
三、培训要求:
1、请各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安排责任心强的教师(要求农村学校至少安排1名教师,其他学校至少安排2名教师)参加培训,1月24日上午11点前将报名表(附件样表内容的Excel文件)发至lzjwchj@163.com。
2、参训教师自带笔记本电脑,培训现场提供电源插座和无线网络。技术交流群251823507(齐稷创客教育团队)
3、严格培训时间和管理,培训过程中不定期点名,对两次点名不到的培训教师进行通报。
4、参训教师必须遵守所在培训学校的规定和要求。
附件:报名表(样表)
临淄区教育局
2018年1月22日 附件:
临淄区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指导教师培训报名表(样表)
小学信息技术现场教学设计能力竞赛方案 篇11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电子信息工程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高等教育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组成部分,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要重视实践环节[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实践教学没能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是纯理论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是由教育部和前电子工业部共同倡导和主办的[2]。我院于2000年首次派出代表队参赛,共取得全国二等奖一次,全省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多次的优异成绩。以上这些优异成绩凝聚了老师心血和同学们的汗水,更证实了我院近几年来,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管理体制、加强实验室建设等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吸引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我们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之路也是伴随着参与电子设计竞赛工作逐渐展开的。竞赛要求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涉及到80%的专业课程知识,因此竞赛题目具有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高、技术水平发挥空间大的特点。每组参赛队员协作完成从题目选择到方案论证、从软件设计到系统整体调试、从电路的独立涉及到电路安装调试完成、最终的论文写作等全部工作。涉及实践性教学环节有:专业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因此若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在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要脚踏实地,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相关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如下:
1 结合实际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根据我院培养人才的需要,积极探索和改革实践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内容,构建适合学分制相配套、开放式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前提,创新人才培养为主导思想,将实践教学改革融入到教学改革的总体中,强化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实践教学对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相结合,建立不断更新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机制,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统筹规划,逐步形成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基础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以及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方式共存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逐步分层次开设实验课程,因材施教,在大学不同学习阶段设置不同类型的实验课程。由单一性质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转变,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实验转变,形成适应现代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改革,逐渐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系统化、实现实践教学考核过程化。多年来我们坚持务实方针,脚踏实地的构建和完善我们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并经过检验效果是良好的。
2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为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专业首先确立以“理论、实践、研究”三位为一体为主导思想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一主导思想的指导下,确定实践教学的两个重要目标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根据这两个重要目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实验内容与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整合实验内容,创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实验教学体系的层次划分为四个逐步递进的层次。首先,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基本工程概念和基本工程理论的学习;其次,是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动手能力的训练。第三层是工程应用能力的训练和专业技术结构理论的学习;第四层次是以实现工程应用和创新为目的,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领域的内容进行综合训练和学习。通过以上逐层递进式培养,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建立起高校科技创新平台
为了给学生们的科研活动提供便利的场所。我们还在校内实验场地非常短缺的情况下建立了开放式实验室,无条件地向参加各类科技和创新活动的学生开放实验室,为同学们的科技活动提供了场所。为了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我院还注重学生梯队的培养。能够充分利用本院的师资力量,首先培养一大批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骨干,发挥学生骨干专业导向作用。通过开放实验室的训练,为参加各类设计大赛选拔人才、输送人才,促进专业的建设和专业的发展。
利用本院的科研优势和师资力量,专门组织师资力量为学生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学生在低年级就能够参加学院老师主办的科研活动,如201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的三位参赛选手,均参加过教师的科研任务。
学院定期举办“院电子设计竞赛”,专门组织、聘请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出题和进行集体评审,赛制完全模仿全国竞赛的比赛形式,这些比赛既锻炼了学生的比赛经验,也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4 重视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电子设计竞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途径。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校内建立了电子设计训练基地,在电子设计训练基地,免费为学生提供常用仪器仪表,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是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可以任选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实训。同时,基地的实验实训活动面向不同年级学生、灵活多样,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如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选实验,也可以选择学生科研实践项目竞赛等。以上是我们在实践教学改革上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特别强调的是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了危机意识,从而形成了动力,同时这项赛事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通过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能够发挥学生在高校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们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们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们创新精神的培养。
我们专业过去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的成绩,更多的得益于我们学院多年来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结果,为此我们将继续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坚定不移的走实践教学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潘蕾.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4):107-109.
[2]郭云林.重视电子竞赛推进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1):63-66.
作者简介:柯洪娣(1977-),女,吉林德惠人,吉林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智能仪器、智能仪表。
小学信息技术现场教学设计能力竞赛方案 篇12
电子设计竞赛是检验教学改革工作的一种手段, 是一次高水平的考试。电子设计竞赛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从几届电子设计竞赛的试题来看, 可以归纳成六类:电源类、信号源类、放大器类、无线电类、仪器类、数据采集与控制类等[3]。电子设计竞赛试题的特点是: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发挥余地大。不难看出, 电子设计竞赛的试题既反映了电子技术的先进水平, 又引导高校在教学改革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一、电子竞赛促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方向
1. 引导建立科学课程体系。
通过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及组织赛前选拔与培训, 发现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较好而动手能力较差、参与意识较强而工程素养不足等。这反映出学生平时重理论轻实践、重软件轻硬件, 也说明现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急需改革, 如:在平时实验课中, 验证性实验多而自主设计的实验少, 单科性实验多而综合性实验少, 采用传统的方法多而应用最新的技术少。针对这些问题, 对现有的电子类课程体系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革。从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 借鉴电子竞赛所涵盖的知识范围, 划定与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 通过组建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系统研究以上课程各自的特点、学习方法、相关性及知识衔接点, 从而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2. 推动改革教材内容。
就以上几门课程而言, 近几年出版的高职类教材较多, 但注重理论较多、内容陈旧、教材间内容重叠等等, 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 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抽象、偏深、难以掌握。通过分析认为, 教材应突出实用性, 减少繁琐的理论推导;以文字叙述为主, 借助图表说明问题;侧重器件选择使用、电路调试方法;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 注重应用实例的介绍, 以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应介绍新知识、新内容。以上几个观点应该成为教材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二、电子竞赛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从培养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 经过认真研究电子设计竞赛从培训到参赛的全过程, 并对各门课程的特点、重点内容、授课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在总结课程体系内这几门课程特点的基础上, 分门别类, 提出了各门课程讲授应遵循的科学规律, 并按各门课程主讲教师多年总结的经验, 归纳了一些科学的讲授方法。
1. 直观型教学。
如《模拟电子技术》, 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抽象、缺乏感性体验, 我们就提出了在一开始接触元器件时, 首先带上二极管、三极管元件, 让学生首先对器件有个感性认识;在讲授输出特性及温度对放大器的影响时, 可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性实验, 即首先通过仪器作出一个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然后对三极管进行加温, 观察三极管输出特性的变化, 使学生对温度变化对三极管的影响得到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
2. 多媒体教学。
由于体系内课程的不同特点, 应根据各门课程的需要,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如《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可利用已有的优秀课件, 也可根据课程自制。
3. 应用性教学。
为了使所讲内容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 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 应采取应用性教学方式。如《计算机控制技术》这门课程中, 在讲到工业控制组态软件时, 可以根据工程应用实例, 编写了一个上下位机控制的温度实时采集系统的软件, 非常形象地给同学们介绍工控组态软件在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可以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电子竞赛推进实践教学方式转变
1. 推动实验内容改革。
实验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 掌握一般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 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我们一般将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非验证性实验两种[4], 前者是依据教学大纲要求预先设计好的, 只要求学生按照已知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即可, 这种实验方式在基础训练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但因为其本身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局限性,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非验证性实验因可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开展实验, 从而提高了其挑战性, 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非常有利的。所以, 实验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硬件建设。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校要加大对电子类系列实验室的投入, 改善了实验、实训条件, 建设充实电子技术实验室, 为培养电气类及电子信息类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构建一个好的硬件平台。 (2) 实验内容及方法。从应用能力培养出发, 通过对课程体系中所涉及的实验内容进行剖析, 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数子电路实验、检测技术实验、单片机实验等系列实验课进行整合与优化, 归并为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子线路设计实验及单片机原理实验三大实验课程。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主要面向电子与电气类或非电类专业的专科生。电子线路设计实验主要面向电子与电气类、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的专科生, 单片机原理与设计实验面向电气、电子与电子信息类的专科生。
2. 改进课程设计与实训环节。
课程设计、实习这两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至关重要。从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与工程素养出发, 应始终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为此, 我们重新审视了教学方案及实施的效果, 充实改进了课程设计与实训环节的周数、内容、方法及实施的具体时间, 将课程设计与实训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结束语
电子设计竞赛使那些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强, 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学生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他们不循规蹈矩, 不死读书本, 而是积极进取, 学以致用, 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通过赛前的培训以及大赛的洗礼, 使他们在各方面更加成熟。
竞赛不仅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也使得赛前指导教师受益匪浅。由于竞赛命题范围广, 设计多门课程、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赛前指导教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年轻教师对新技术、新软件上手快, 但实践经验缺乏;老教师经验丰富, 但计算机应用和新技术的掌握上又有不足。为了发挥特长、实现互补, 在赛前指导上应成立教师赛前指导小组, 在小组中注意年龄和特长的结合, 注意学科的结合, 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从而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
摘要:随着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逐步开展及所产生的效果, 引起了高职院校对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 进一步促进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 通过电子设计竞赛的辐射作用, 改革电子技术课程,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电子技术应用,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郑安民等.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引导方法之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4, 21 (6) :6-8.
[2]郭云林.重视电子竞赛, 推进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 25 (1) :63-66.
[3]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小学信息技术现场教学设计能力竞赛方案 篇13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过程与方法: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让学生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学生经过长期的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小组机制基本形成,小组内成员基本配合默契;学生已经学会了预习,会自主探究;有合作的意识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因此在教学中,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展示,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习活动过程
活动一:感受生活中的简单替换(资源:活动课件;环境:多媒体。)
(出示天平图)师:这是一架平衡的天平,从图中你能看出一个苹果的重量和一个梨的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师:根据图1和图2两幅天平图,由此你能推想出一个苹果有多重?一个梨有多重吗?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推想的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问题1:每次替换之后你发现有什么变化?
师:(课件动态演示把一个苹果换成两个梨或者把两个梨换成一个苹果)可以把苹果换成梨,也可以把梨换成苹果,这样一换之后你发现有什么变化么?
问题2:曹冲是怎么解决称大象体重这个难题的呢?
(课件打开到曹冲称象图片)
活动二:操作实验,感受替换(资源:
1、演示课件;
2、小组汇报ppt; 3、实践工具。环境:多媒体。)
1、学生画图操作,感受替换
(出示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问题1:想一想: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求出杯子的容量?
师:告诉我们一些信息(教师在引导学生读题后思考)
师:还告诉我们“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大杯和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
生:大杯容量是小杯的3倍。
生: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
生:3个小杯可替换成1个大杯。
师:那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问题2:画一画:你打算怎样替换?为什么这样替换? 1)同桌交流、画出示意图,列式计算
师: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替换,你能把你替换的过程画出来吗?在老师发给你的纸上画出示意图来,画好示意图,列出算式解答。
(学生画图,列式计算,同桌交流)2)展示汇报操作成果。
师:谁能把你替换的过程介绍给大家?(学生代表边操作展示边讲解思路)3)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师:算出的结果对不对呢?我们要怎样检验?
师:刚才我们大家都画了画,其实我们刚才画的过程就是替换的过程。刚才你为什么要替换呢?
„„
生: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三分之一进行替换的。
3、拓展策略,交流汇报
问题1:如果我把依据改成“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4倍”,你想怎样替换?
(1)分小组画图操作
(2)各小组展示汇报研究成果。
师:为什么不把小杯替换为大杯呢?
生:这样替换的话,不能正好得到几个大杯。
„„
(3)师小结:
问题2:如果把依据改成“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其他问题和条件还是不变,现在还可以替换吗?
(1)分小组画图操作
(2)各小组展示汇报研究成果。
4、在此过程引导其他同学积极提问,积极评价,学生于相互交流中发生思维碰撞,共享智慧,学会反思,学会评价。
活动三:教学效果评价(资源:演示课件;环境:网络或多媒体。)
1、师:冬季运动会马上要举行了,老师买了些体育用品供同学们练习。
(媒体出示题目):老师买了8个毽子和5根跳绳,共花了45元。毽子的单价是跳绳的1/2,毽子和跳绳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想:把它们都看成(),可以把()个()毽子换成()根()跳绳。那么45元相当于买了()根()跳绳。把它们都看成(),可以把()根()跳绳换成()个()毽子。那么45元相当于买了()个()毽子。
2.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每个小盒各装多少个?
想:如果把()个()盒换成()个()盒,总个数比原来()(填“多”或“少”)()个。
(学生先独立审题,再填空,并列式解答)3.你能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吗?
钢笔和铅笔一共10.8元,钢笔 和铅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先画画,再解答。)
(部分学生看到就开始列式,部分学生没有马上列式,少数学生举手发问)
生:这道题似乎缺少什么条件? 生:这道题目没有告诉我们铅笔和钢笔单价之间的关系,因此不好做。
„„
师:可以补充什么样的条件?
生:可以补充倍数关系的条件,也可以补充相差关系的条件。
师:同学们可以课后补充条件,相互解答。
4、刚上课时,我们观察了天平图,采用了替换的策略分别求出了两种水果的重量。现在我们继续观察天平图——
师:第一幅天平图,显示了两种水果之间的重量关系;第二幅天平图,出现了第三种水果——菠萝;第三幅天平图,右边托盘里,如果放一种水果,可以怎样放?
活动四: 总结深化,拓展延伸(资源:演示课件;环境:网络或多媒体。)
问题:怎样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先小结、师再 总结。
2、明确后继评价
教学资源:
本课中,主要用到的教学资源是教师从各小组成果中选取、精制的课件以及在活动过程中积累,课堂上便于浏览、分享的图片。通过课堂探索,学生自己总结发现新知。能从生活中的例子发现问题,探究新知。先从图的替换过渡到形的替换,在数形结合的基础上最后到生活实际问题的替换上。评价方法或工具
1、教师在教学各环节相机用语言、眼神及动作评价学生,起到激励或引导作用。
小学信息技术现场教学设计能力竞赛方案 篇14
“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竞赛方案
一、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承办单位: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相关指导委员会 协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竞赛范围
本次大赛设置学科(或专业)有:德育类、语文类、数学类、英语类、公共艺术类(另行组织)、计算机应用基础类、体育与健康类、物理类、化学类、计算机类、电工电子类、机械类、汽修类、建筑类、商贸类(含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连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服装工美类、学前教育类、农林类,共18个。
三、竞赛时间、地点
大赛时间:2014年6-7月(各学科竞赛时间另行通知)。大赛地点:各学科竞赛地点另行通知。
四、参赛选手准备的作品内容及报送方式
1.德育课(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参赛选手准备的作品内容有:“参赛选手、作品登记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现场说课课件”、“课堂教学实录”,共5项。
2.文化基础课(含语文类、数学类、英语类、公共艺术类(另行组织)、体育与健康类、物理类、化学类)参赛选手准备的作品内容有:“参赛选手、作品登记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现场说课课件”、“微课视频”,共5项。
3.专业课(含计算机类、计算机应用基础类、电工电子类、机械类、汽修类、建筑类、商贸类、服装工美类、学前教育类、农林类)参赛选手准备的作品内容有:“参赛选手、作品登记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现场说课课件”,共4项。
各项内容的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7。
请各校参赛选手认真备赛,以学校为单位报送作品。请于2014年6月1日前(逾期视为放弃)将以上作品资料刻录成光盘(1份)邮寄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同时将“参赛选手、作品登记表”电子版发送至大赛组委会秘书处电子邮箱并确认。原则上每所学校每个学科(专业)限报1人。
五、组织要求
1.各学校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本活动,先举办本校的初赛和选拔,推出优秀选手参加全省决赛。
2.本次大赛为课后说课。竞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组织专家集中初评,第二阶段对通过初评的参赛选手采用现场说课。
3.从获奖选手中选出优秀选手参加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总决赛。
4.根据全国总决赛要求,大赛统一使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规划新教材或其相关教材。
六、奖项设置
大赛设个人奖、优秀组织奖和特别贡献奖。个人奖名额按第二个阶段实际参赛作品数量的15%(一等奖)、30%(二等奖)、55%(三等奖)比例设定。优秀组织奖设若干名,原则上奖予团体总分排名前10%的参赛学校(计分方式: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1分)。特别贡献奖授予竞赛承办单位和竞赛支持单位。奖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提供经费支持。
七、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路280号科普大楼208室 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省教学服务中心,邮编:510650。
联系人:邓意 李挺 黄见 吴伟健
电 话:020-87056922,1800228838
4电子邮箱:14719913@qq.com
大赛网站:,http://sv.hep.com.cn
大赛微博:http://weibo.com/u/2690897012(广东创新杯说课大赛,新浪)
有关大赛末尽事宜可联系大赛组委会秘书处或相关指委会秘书长。
德育工作指委会: 刘 慧020-81750922,***
中职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陈 列020-38256086,***
语文与文秘教学指委会: 佟景渝020-37247953,***
数学教学指委会: 胡永侠 ***
英语教学指委会: 刘 婕020-84359860, ***
体育工作指委会: 钟 丹020-87033600,***
物理与化学指委会: 陈 菲020-28854968,*** 电子信息专业指委会: 林红华020-83576380,***
机电专业指委会: 赵汝其020-22634398,***
交通运输专业指委会: 武 华020-86092134,***
土建类专业指委会: 刘晓燕020-36254716,***
商贸专业指委会: 罗楚民 ***
服装纺织专业指委会: 邱祖怀 ***
幼儿师范专业指委会: 雷红云0750-3787338,***
农林类专业指委会: 马骁勇0752-2821206,***
附件:关于举办201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的通知 附件1:参赛选手、作品登记表
附件2:说课大赛评分标准及提交作品要求 附件3:德育课“创新杯”大赛国赛预通知 附件4:文化基础课“创新杯”大赛国赛预通知 附件5:工科类专业“创新杯”大赛国赛预通知
小学信息技术现场教学设计能力竞赛方案 篇15
关键词:学生信息技术 计算机教育 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初中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217-01
1 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在世界信息化发展趋势下,社会各行业开始注重对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通过扩大信息技术在社会建设中的应用范围,以顺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能力已经作为当下社会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成为当下社会发展对人们的基本要求。
现阶段我国初中教育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尚未成熟,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中,会由于信息技术基础设备缺失以及教学方案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到教学质量,进而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产生阻碍,严重制约了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计算机信息技术设备更新速度快以及新技术引进的缺失等都会进一步影响到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顺利开展,因此在现阶段我国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不仅应认清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良好形势,更要对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以保证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 计算机技术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现阶段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要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因此在初中教育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及操作能力,是高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保障。由于计算机技术内容包括数据信息的存储,分析和处理,因此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够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得以有效开展。初中在计算机教育过程中,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以及对相应应用程序的科学使用,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在计算机数字化指令建立的基础上,实现对不同数据的有效处理。由于计算机能够通过软件的应用实现信息数据的处理,因此开展计算机软件教育也是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处理软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对信息处理软件的学习与了解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体系结构,使数据处理技术在计算机软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帮助学生提高其信息技术能力水平。
3 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具体方案实施策略
3.1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的建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首要前提,应注重在建设过程中提升硬件设施的质量,一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硬件设施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保障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设施的完整性是信息技术教学开展的首要前提。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图书馆以及实验室等,在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加强教学设施的整体性,即通过在不同教学设施之间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起稳固的网络联系,使设施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度的整体性,进而有效提升教学系统的教学效能,使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够更为及时,更加全面。
3.2 提升教师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在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技术能力的提升,因此注重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师计算机技术教学水平的提升,能够使得计算机教学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教学效能。其次,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能够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对当下信息技术的实际发展有所认知,避免课堂学习内容脱离社会实际,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信息技术能够应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下巩固信息技术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
3.3 科学组织信息技术教学
为保障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之后能够对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化,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时事对信息技术加以分析,通过向学生讲述相关的国家政策以及时事,是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加以掌握,并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该项技术的特点,在对信息技术有了宏观掌握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学习,这样便会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的认知信息技术,进而调动起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科学组织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还应进一步强调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的更新。通过及时更新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保障学生所学的信息技术能够更切实际,并以此为基础使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是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联系的,在技术教学更新的同时,还要及时更新理论教学内容,使信息技术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综合信息技术能力。
3.4 结合计算机网络应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当今时代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并行的时代,网络技术无法脱离计算机技术而存在,并且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使得计算机技术能够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得以应用,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网络平台的搭建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以网络互动的形式改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网络互动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技术内容,网络平台上信息技术的互动能够使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从更多角度出发看待信息技术中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问题的思维模式,促进创新型思维的建立,有效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引入网络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查询和筛选能力,通过对网络中大量数据进行搜集与筛选,不仅锻炼了学生信息收集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理论和实践的整合,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4 结语
当下信息化教育水平的迅速提升,为我国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信息化教学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定会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普及,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开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也会有力带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在计算机技术日渐灵活和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下,信息技术的教学前景将更为广阔,结合计算机创新教育的基础,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继新.信息化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天云,何珍祥,宋晓宇.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小学信息技术现场教学设计能力竞赛方案】推荐阅读: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0-19
李岗小学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校本培训总结09-30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心得11-28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10-10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心得体会12-08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