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2024-10-09

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共9篇)

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1

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牛岭小学

郭秋亮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是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教学的标志之一。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1、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媒体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要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媒体等方面进行改革,而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因此教学也已不再是局限于校园内部的、师生之间的活动,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也不再局限于单纯地依依赖教师的传授和阅读课本。

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传统的知识获得模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数学知识,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互动学习软件自主进行探究、利用网络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得数学知识的平台,从而使数学学习由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信息,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补充,学生还可以根据各自的能力和爱好,在网络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满足学生个体对学习的不同需求,以求获得不同的发展,从而实现自我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实现素质教育提供有支持。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 识的获得不仅可以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获得知识和拓展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现代学习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也培养了学生使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运用信息正是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一。

2、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传播媒体也从单一的粉笔加黑板向多媒体转化。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原来一些比较难以表达的分析过程变得直观形象,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预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密度,为实现减负增效提供了支持。

多媒体互动学习软件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操作、学生观看的演示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学习软件,在实际操作开展探究性学习。

实时监控系统可以使教师同时了解多个学生操作情况,与传统的课堂巡视相比,教师的监控效率和效果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并可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或实时显示学生的操作情况。

3、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来源 传统的纸质教材由于受篇幅、编写周期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知识的容量和对最新知识的及时更新,所以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则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学生通过互联网的支持,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自主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搜索相关的信息,实现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更新。

4、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教师利用互联网可以快速搜寻更多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图片等),还可以搜索和下载合适的教学课件,使单纯的自制教学课件发展为自制教学课件和通过网络搜索和下载适用的教学课件 互为补充,从而节约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纸化教案设计不仅可以方便地进行教案的实时修改,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数学教学之中,构建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可能性

1、学生具备了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国家通过加强对教育的支持和投入,目前在大多数地区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已列入中学和小学的教学课程。经过多年的努力,“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已见成效,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就基本具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的提高,多数一、二年级的学生也初步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这些条件都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基础,教师再加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就可以比较熟练地操作互动学习软件和运用网络搜索相关的信息。

2、教师具备了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十五”教师职务培训中,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培训内容之一,通过培训和考核,教师都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了一种或多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网络搜索合适的资料,包括备课资料、优秀教案、多媒体课件等,也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十一五”教师职务培训中,信息技术也是教师培训的课程之一,每一位教师进一步接受相应的培训和考核,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通过各类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和能力,为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基础和有效的保证。

3、硬件的配备和软件的开发

在上海地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各学校都按标准配备了班级 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专用教室,建立了校园网并与局域网相联结,宽带网联结到每一个办公室和每一个教室,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开发为课件制作提供了方便,二期课改教材还设计了配套的教学光盘。这些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为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提供了支持,为顺利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4、教师教学理念更新

随着各类学习和培训的开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已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学习和实践,教师认识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感受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学科内容,同时也丰富、拓宽了学科的学习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各要素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可能,二期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又促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三、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1、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或是图形的教学,都需要教师通过一定数量的板书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采用当堂板书则会占用相当的教学时间。在练习中也会出现大量的书写,如填空、计算题和应用题的解答等,都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如果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课前预制的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密度,使有限的教学时间产生更高的教学效益。

2、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直观地演示分析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习题的分析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是比较困难的,例如传统的媒体就很难实现相向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同时行动的演示,如果采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一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下载的Flash多媒体课件,直观地演示了四种车轮的行驶情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概念。在同一课件中,还直观演示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同一圆中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知识以及直观演示了利用各种工具绘制圆的方法。

3、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来源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通过课堂的传授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搜索相关的知识,拓展知识面,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扩展。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与年月日有关的信息,了解二月是28或29天的来历,了解了闰年产生的原因等知识。

4、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在二期课改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而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大都是通过操作实现的。

传统的教学中也有学生的操作,但由于受学具可操作性的限制,影响了学生的操作速度和操作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克服这一缺陷。

例如,在低年级教学《几时和几时半》时,我校的教师就通过互联网下载了一个互动学习软件,该互动学习软件既可以自动显示几时和几时半,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表示几时和几时半。学生通过操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就理解并掌握了有关知识,而且有效地突破了表示几时半时如何正确确定时针位置这一难点,在以后的练习中可以发现,学生在画几时半时,错误明显减少。虽然这一操作也可以利用学具进行,但操作的速度明显慢于互动学习软件,而且也不如互动学习软件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

又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知识时,学生通过互动学习软件的操作,每构成一个新的长方形,就会实时出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等的相关数据,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辅以教师的引导,学生就 可以自己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较传统的学具操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也明显提高。

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探讨

1、改变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同于以前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教师个体的操作,是教师在课前事先制作课件,然后在课堂上按教师事先设计的教案进行操作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则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操作,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除了教师的教学之外,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学习软件开展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搜索,对教材加以补充和拓展。信息技术与课程学习过程的整合是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之中,使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实现学科内容的有效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自主探究,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还没有突破原来的模式,表现在数学教学中仍旧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没有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解决方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学习软件和网络信息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从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互动转变,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在数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硬件配套数量的矛盾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必须有硬件的支持。虽然目前各校都按标准配备了计算机教室,但也只能满足部分班级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需要,如果在全校范围内都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目前还不具备条件,何况除数学学科外还有其他学科也需要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方法:在目前还不可能大量增加计算机的情况下,根据学校中现有的硬件设备,采用统筹兼顾的方法,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也为以后大面积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积累经验。

3、在数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互动课件配套的问题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的数学教学课件配套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尤其是互动式的教学课件更是缺乏,大都课件还停留在供教师操作的多媒体课件阶段,而一般的教师由于受技术和时间的限制,只能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学课件,不具备自己制作互动软件的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停留在原来的多媒体课堂教学阶段。

解决方法:在互动课件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一方面发动教师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应的互动课件,通过校园网在教师之间通过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通过有关部门的培训,帮助教师在Powerpoint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一些新的课件制作软件的操作方法,如Flash、Authorware等,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互动课件。根据我的实践,Authorware就是一个比较实用的课件制作软件,利用它的交互模式和判断模式等就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互动课件。

4、课件与积件的问题

通过互联网下载的都是课件,而且大都经过了“打包”处理,二期课改教材配套的课件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这些课件,就只能根据课件的内容设计教案。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的发挥,不利于形成形式多样的教学风格。

解决方法:在课件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积件设计,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案设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积件,通过优化组合,形成适合的课件。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可以节约教师自己制作课件所耗费的大量时间,还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师缺乏制作课件的技术能力问题,使互动课件大量进入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可能,而且制作的课件能符合教师个人 的教学风格,同时这些积件还可以用于不同年级和不同教学内容的课件制作,使积件发挥更大的效益。

5、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运用

目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时,很少把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运用结合于数学教学之中,即使有也大都只是学生在教师预先准备的信息范围内开展运用,没有体现对学生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运用方面的能力培养。

教学信息技术是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运用、创造、传递等各种操作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教育不只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时,应该强调通过学生收集、分析、判断、运用、创造、传递信息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探究学习。

解决方法:在目前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紧,计算机数量少的情况下,可以在高年级选择一些合适的教学内容,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自己收集有关的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运用,教师则根据情况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

以上是我尝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践中获得的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由此而产生的思考,权作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并指正。

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2

一、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

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 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题组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的方法是让几位学生 (或自愿) 到黑板上演板, 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人机交互则会出现另一片天地。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 学生笔算后, 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 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 真了不起!”若答错了, 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 请再试一次!”直至出现正确结果, 万一3次尝试失败, 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 学生学习兴趣浓, 效率高。

2. 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 教师是主宰, 学生是配角,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 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 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 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 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二、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 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它既能看得见 (视觉) , 听得着 (听觉) , 还能用手操作 (触觉) , 这种多样性的刺激, 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 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 化无形为有形。

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 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 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 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 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 初三几何“点的轨迹”, 学生最终会知道“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 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 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 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 清晰的, 它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 化抽象为直观。

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 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 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初三代数“函数”, 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 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 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 分别显示解析式y=x+1, 《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 天气昼夜变化图象, 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 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 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 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 时间设为x, 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 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3. 化静止为运动。

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 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 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 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 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 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 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 鼠标一动, 结论立现, 效果相当好。

4. 化繁琐为简明。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突破重难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三代数“频率分布”,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引着学生在“60名女学生身高”数据中, 找最大值, 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 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既繁琐又费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简洁明了, 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 排序, 最大值和最小值, 各组中的频数, 一目了然, 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 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 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 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 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三、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 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 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 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 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 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由此可见, 丰富的信息资源, 开拓了视野, 激活了思维, 增强了想象,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当然, 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它只可巧用, 不能滥用。就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 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 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凭风巧借力, 送我上青云。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 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 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摘要: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 是要成为具有全面文化基础特别是具有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高尚道德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运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以期提高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实用性, 达到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代教学;应用趋势

一、前言

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科技发展速度以及教育体系的健全程度,而以上提到的科技发展速度和教育体系的建立之间其实存在着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了我国教育领域的现代教学当中,并为我国现代教学体系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的现代教育体系的改革,目前以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体系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领域实现现代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

二、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

通过将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技术的现代教学与我国固有传统的教学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两者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我国固有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授课教师为教学中心,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占据者主导的位置。但信息技术下的现代教学却是以教师与学生为双向主体来进行教学[1]。再从教学环境来看,传统的教学环境也过于单一,通常只是被局限在教室,一张黑板、几支粉笔以及当天所学课本教材之中。这样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发散性收到了极大的限制和阻碍。与此同时,我国固有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填鸭式”的模式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将课本中的应试知识大量的向学生进行教授,而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的学习和接收,但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却难以实现。但在现代教学模式下进行学习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以及思维创造性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而且其在课堂中对所学知识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都受到了一定的拓展。

三、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一)提高教师备课效率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各类院校授课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备课效率。目前,我国各类院校的授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都实现了一人一机,也就是说教师的备课来源大多都会来源于互聯网当中,使教师在备课中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而因为互联网中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故授课教师的自身知识储备也在备课过程中得到了相应的提高[2]。教师还可以在备课过程中通过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来与其他教师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与提问,继而使之后的授课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合理的提升。与此同时,进行现代教学的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备课以及信息检索行为,这样的备课手段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教师在查阅资料时的时间,并扩大了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创新性。最终使我国的现代教学实现了以信息化为主的教学模式[3]。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进行学习的本质在于对未知领域的知识进行由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现代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信息技术领域包含多种科学技术,其中包括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微型电子技术等。将这些信息技术运用到我国当先的现代教育当中,可以使当前的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转化成为以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影像以及不同语言进行重建组合的新型课件。当前,信息技术在我国现代教学中的大量应用,使得我国的教学课堂的气氛得到了一定的渲染,大部分书本中枯燥的专业知识,都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情景再现,使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拓。

四、信息技术在我国现代教学中的未来应用趋势

(一)加大对课堂中逻辑推理的重视

加大对课堂中逻辑推理的重视程度,是信息技术在我国现代教学未来应用的关键发展趋势之一。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可操作性极强的科学,其在教学应用过程中与逻辑推理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密切[4]。

各类院校授课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也就意味着可以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快更好的解答。而且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行锻炼,还可以使学生在对所学内容进行发散思维理解的能力得到提升,继而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并找到问题最终的完美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未来教学中的应用,还应通过不同的方案来使学生认识到对知识进行发散思维理解的乐趣,继而从根本上实现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最终目的。

(二)实现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

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对知识的迁移运用,是信息技术在我国现代教学未来应用的又一发展趋势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当前的高科技信息社会当中,其不仅仅要求人才拥有与能力相当的学历,其更看重的是人才对于不同知识的转换、迁移以及创新。而在这三个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对知识迁移能力的把握。知识迁移指的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激发,使学生能够将前学习到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并将其运用到对其他问题的解决当中。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运用其的特殊性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和归纳,并通过迁移将知识转移到其他教学领域。

五、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我国现代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教育领域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为我国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水平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动力。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相较于其他类科学来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及存在意义。在我国的现代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其的创新性在教育领域得以发展和依托,并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各类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和主动意识的问题,为推动我国的现代教育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1]赵艳,王世梅.新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改进措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06(22):78-80-137.

[2]李洪涛.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趋势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16(10):153-154.

[3]王东亮.信息技术在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01(09):121-123.

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4

摘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活动,是以体育科学理论和教学原理为指导,使传统的教育观点、内容、方法、手段及其结构向全新的现代化教育理论体育转变,从而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教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体育教学活动、教学效果

一、前言

教育活动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以一定的媒体为中介的信息交流与互换的过程,体育教学活动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教育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动感化的讲解与示范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术,学生在积极的身体练习中伴之以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达到掌握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自我身体之目的。但多年来,体育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范,学生模仿练习为主要手段,教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如何在较短的时间使学生完成技评,达标等主要教学目标。在此种单向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练习是被动的、机械的造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往往感到自己的示范力不从心,讲解不能被学生形象化地理解。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组合教学可以大大的弥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这种缺憾,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愿学、主动学的基础上,达到会学和掌握相关技术、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与教师的示范相比,具有以下的优势:

(1)提高了示范的质量。

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某一新技术动作时,往往都必须先做一遍完整技术动作的示范,让学生对整个技术动作有个大体的印象。心理学有“先入为主”这一说,也就是说,人们对某个动作,往往是见到 的第一印象特别深,因此,一个正确而优美的示范,除让学生能欣赏到运动的外在美以外,也更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动作表像,从而尽快地掌握技术动作。中学体育教师不同于专业运动队的教练员,往往各个项目的训练、教学一肩挑,要求是“全能型”的,既要田径中跳高、跳远示范好,又要铁饼、标枪动作标准,还要短跑、跨栏,甚至是球类、体操、武术动作都要很规范,如此等等。然而,我们的教师毕竟是人,不是神,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年龄、体形、专项特长等,又怎能做到这样的“全能型”呢?因此,这时我们可以请电教媒体来帮忙,它会把标准的动作示范一一展示出来。方法如下:教师预先通过网络查找该项目优秀运动员动作资料,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剪切、整理,制成相关的图片、课件,最后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于电脑中。当你教到哪个项目的动作时,就可以随时请出该项目的顶尖选手们“出来”(文件展示),一一展示他们的明星风采。这不仅让同学们欣赏到了优美而准确的动作示范,还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2)提高了示范的直观性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直观性有利于体育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提高示范的直观效果。教育心理学家的统计数据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说明,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视觉。常言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即使你把动作过程解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也抵不上让学生清清楚楚地把动作过程看一遍。田径项目的技术动作,往往都是瞬间完成的。如跨栏的过栏技术,跳远、跳高的空中姿势等。这些动作,教师在做示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不可能把这瞬间完成的动作以慢动作展示出来,学生就很难看清楚这瞬间的动作过程,而这时,如果利用电教媒体,情况就不同了,我们可以把这瞬间的动作,按照自己的意愿以任何想要的速度展示出来,并可配上音效,这种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音效及不同示范动作速度的技术处理,更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引起他们的注意,真正让学生看得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更有利于运动员在大脑皮层形成正确的动作表像

(3)提高了示范的趣味性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激发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体育学习兴趣的养成一般经过好奇—求知—爱好—入迷等过程,在传统体育教学中,由于教法单调,呆板,有些教师对教学规律把握不准以及学生对体育课缺乏正确的认识等原因,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而借助于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利用其形象、直观、生动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的鲜明特征,可提供新颖性,奇特性,趣味性的音像教材,去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课的准备部分,可放一些节奏强劲的韵律音乐,激发学生的参与情绪。在跨栏教学时,组织学生观看中国运动员刘翔创造12.91米跨栏世界纪录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成就感。

三、建立正确的视动表像,提高运动技能的掌握

运动心理学家鲁吉克指出:“学生要正确地进行这个对他来说是新颖的示范动作,必须善于将这个动作已获得的视觉形象和他相应的运动冲动联合起来,因为在他的冲动中,还没有这种新的运动冲动,而不应和他习惯的动作混淆起来。”

体育运动中,有许多运动技术不仅结构复杂,需瞬间完成,而且还是一些非常态动作。如投掷项目中铅球的最后用力顺序;标枪的交叉步;跳远项目中,跳远的空中动作,背越式跳高的过杆动作;足球项目中胸部停球时,球与胸部接触刹那的技术要求。这些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过的动作,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有时尽管教师对此动作反复讲解,多次示范,学生多次模仿练习,仍有不少学生对动作的变化和完成时机、过程看不清楚,不得要领,难以掌握。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电视屏幕,将复杂的技术用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从不同角度逐渐展现在学生面前,就可以从容不迫的讲解个分解动

作的要领,演示整个动作的全过程,进而抓取动作的关键部分,讲深、讲透突出重点,例如,在讲支撑跳跃教学时,教师不可能停留在完整动作的某一个片断去演示,借助电视屏幕却可以让学生在慢镜头中清晰看到助跑、踏跳、推手、腾空、展体、制动、落地等一系列动作,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而让学生去练习,使技术动作更为规范,从而提高学生掌握运动技术能力。

四、减少教学时数,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组合解决了体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把教师难以讲清楚,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动作转化为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以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恰当地表现和揭示体育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许多瞬间的或漫长的、简单的或复杂的运动技能规律,体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集中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能及时准确的获得多种教学反馈信息,因而能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实施教学过程合理有效的控制。从心理角度看,由于教学信息容量的增大,以及多种形式的信息交叉释放,对人脑的左右半球同时进行刺激,让它们都处于工作状态,以产生多种神经联系,达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和谐统一。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就敏锐的多,理解也就深刻的多,记忆也牢固的多,从而缩短了教学时数,减轻了教学负担,提高了体育教学效果和课程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组合教学适用于体育教学活动,利用其手段能充分展现教学内容,具有直观、真实、具体、生动形象、精确、合理等特点,有利于揭示体育运动规律和培养美感,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和手段,体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理念,对减轻教学负担,扩大教学容量,缩短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1)电化教学的应用,符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方向。

(2)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各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对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大的创新意义。(3)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可解决教学的难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优化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可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参考文献:

(1)《运动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

(2)吴志超等 《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6(3)王国林.学生学习动机与对策探析,《体育教学》,2001年,第一期

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5

通过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将形式化的数学问题、抽象的数学表述、动态的数学问题一一直观呈现。通过以几何画板、Cabri3D等数学软件和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以微课视频为基础,不断更新和创造新的CAI课件,真正为数学教育服务,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问题背景

在全国各地掀起高效课堂建设的时代,大家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让教师在课堂中捉襟见肘,施展不开。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三大弊病1)在教学方式上采用“讲、听、问、答”的传统方式;2)注重知识形式化的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探究;3)课堂中重视中等生,忽视优等生和后进生。具体有如下表现。

1)课堂效率低下。高中数学的概念慢慢在趋于形式化,诸如公式、计算、图形等使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花大量时间板书,因此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几乎为零。很多教师想改变现状,但是又必须向考试妥协,因此一直在这样的矛盾中教学。

2)数学课堂如何动起来,是新课程关注的重点,但是传统教学“讲、听、问、答”实难奏效。

3)众所周知,高中某些几何问题中的图形、特殊函数问题的图像,教学时费力且难以讲清,学生更听不明白。

计算机带来的数学软件、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知识飞速增长和更新的今天,能够接过传统教学的接力棒,打破传统教学的瓶颈,引领师生获得更大的学习空间。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以投影代替黑板,节省了大量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成为趋势是一种必然。利用CAI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传统教学手段,如挂图?p实物模型等,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直观教学作用。但在立体几何教学中,一个几何体内部的线面关系,靠挂图和实物模型难以描述清楚,很难让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而通过制作相应的CAI课件,既能给出空间图形,又能较好地演示空间物体的内部结构。这对学生增强立体感、建立空间概念、建立空间想象能力,起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解“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这一知识时,利用Cabri3D数学软件可以作出模型并进行空间位置的任意旋转变换,如图1所示,可以方便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模型的特征,对研究正四面体及其内切球与外接球的性质,简单直观,促进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提高。

CAI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新课程中数学课堂教学往往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紧密结合,特别是一些数学中具备动态思维的概念或问题,利用CAI便能轻松应对此类概念教学或问题教学的突破。考虑到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还达不到特别的高度,教师在教学中辅以CAI进行动态演示,从图形特殊情形中的位置变化到一般情形,清晰地向学生展示概念或抽象知识形成的过程。这里利用CAI,让学生经历了“特殊→一般→思维整合→吸收”的过程,体现了CAI在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性。

幂函数,其定义域和其指数有着重要的关系。将幂函数的变化过程用CAI动态演示进行直觉化的呈现,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还避免了传统教学的低效,步骤如下。

1)新建一条水平射线P1P2,在射线上取一动点P,依次选中(GSP默认为有向线段的比)P1,P2,P,选择菜单“度量/比”,出现度量值“”;选择菜单“度量/计算”,点击按钮“函数”,选择下拉菜单中“round(x)”;再选择刚刚的度量值“,点击确定,绘图区出现度量值“”;右击其属性对话框,将其标签改为“p”,这样就建立了参数p(p∈N)。

2)同理,建立参数q(q∈N)。

3)选择菜单“度量/计算”,计算“”的值,绘制新函数,拖动射线上点P或Q,观察幂函数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人教A版对5种幂函数作了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利用GSP的演示,总结了为正数和负数时的图像特点,交互性和课堂效率大大提升。可以利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动态演示,对区分同种函数下不同的情况有极强的教学效果。CAI的实践性体现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课前课后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在生本教育的现代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利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或摄像机制作相应的微课进行预习和课后疑难的解决。高中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形式化难度的,就计算机辅助教学而言,把视?p听觉协调并用,能识记知识的50%左右。在高效课堂的自主学习环节,可以增加课前预习和课后解惑环节。如在讲解二次函数新课之前,可以让学生观看5~10分钟教师精心制作的微课进行预习,有个图文并茂、音效和视觉效果俱佳的知识感知过程。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获取数学知识的环境,达到对数学知识的强化记忆和理解。又如在讲完新课后,依据因材施教原则,部分学生有不懂或是可以再拔高的,可以准备相应的习题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到学生的特点。

除了利用微课指导学习,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如正多面体这一节,还可以在课前用数学软件Cabri3D的功能,展开正十二面体等,并打印出折纸图,供学生动手制作模型,提高实践能力,如图3所示。

CAI在高考应试中的运用

数学软件完全遵循数学原理,运用各种数学软件可以研究并检验高考数学命题,增强学生自信。在高考实施的几十年中,偶尔会出现高考试题不科学甚至解答出错的案例。像江西高考命题就曾出现在命题时命题教师自己选错客观题选项的问题,幸好审题时其他教师及时发现。那么,如何来保证精心编制的题目不出问题呢?数学软件可以为高考命题工作保驾护航。如2018年全国卷文理压轴选择题,都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编程作图(图

4、图5),来直观解答和验证选项的正确性及科学性。结语

综上,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部分经济落后地区教学中的使用起步不久,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还未深入,还有很多不足需进一步改进;哪怕在实施CAI的地区,也要有新的眼光来看待CAI的变化和革新。比如多年前PPT是CAI的主流,近年来,几何画板、超级画板、Cabri3D、Flash、Authorware等越来越普遍使用在教学中,更为专业的如Mathematica、MathCAD等也在慢慢渗透进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有与时俱进的眼光来学习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将来极有可能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每个人手头都有电子终端,里面装有各种教学软件,学习全面向CAI进军。笔者听闻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某年级实验班已经在做浙江省的试点,每位学生都有一台类似iPad的终端,课堂高效、简捷、科学、低碳。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要有信息化的思想,信息化也渐渐成为教师专业化方向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化教学的渗透最大的优点在于对教师而言,大大提高了自身将数学知识与CAI结合教学的水平,提高了适应新课改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师能力而言,信息化教学势必在提高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开辟新的途径,将传统数学抽象、难解、难表达等形式化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使之渐渐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这对于教师自身的成长都是较为符合的;对长久教学资源整合而言,大量的信息化CAI资源经过梳理和整合,久而久之可以整合到教研组选修课程的开发工作之中,对本身的教学工作也是一举多得。

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6

郏县新世纪小学牛世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也悄然走进了课堂,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直观性,赢得了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青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倡导新理念、新思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框架,改变了过去思想品德课上“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打天下”的语言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把道德行为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了一幅幅声形并茂的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思维。为促进学生确定道德自我发展目标,产生内化,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呈现出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下面笔者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并结合自己的思品课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某一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1、音乐导入,开端激趣。

上思想品德课的新课伊始,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如:教学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我的朋友圈》中《朋友挨个数》一框时,上课伊始,我播放了周华健的歌曲《朋友》的Flash,一开始教室里安静极了,而后有的同学开始小声的跟着吟唱,再后来是全班同学一起唱。欣赏完之后,我不失时机的提问“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这种视听结合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兴趣盎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

2、形象欣赏,讨论激趣。

《思想品德》课程追求的品德教育,不是追求德育或道德规范知识的严密体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因此,教师就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去引导学生讨论、辨析。如教学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男女有别》中《我们的交往很正常》一框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些学生很熟悉的异性交往不正确方面的情景和材料,欣赏完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谈情境中异性交往的是与非,最后讨论出了正确的交往方式。

二、多媒体展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理解

1、联系社会生活。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把内容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讲人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手足情深》中《五十六朵花》一框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使学生感受到了我国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这个泱泱中华大国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时政背景。

初中思想品德课与时政联系比较紧密,为此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可联系当前的时政背景材料进行教学。如本人在上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飞天梦想》中《神舟五号》一框时,如果讲神舟五号就显得有点过时,不能体现与时俱进,为此我就在网上下载了神八飞天的视频材料,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获得生动直观感受。

3、联系现实生活。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计算机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我在教学时政热点科学发展观时,学生对这个概念不是很理解,于是本人就联系现实生活,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视频材料,这个视频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某地招商引资,引进了许多企业,于是乎经济大干快上。但是这些企业都没有上环保设备,最后导致该地大气和水污染严重,群众意见很大,最后企业不得已,只得投巨资安装环保设备,这就是先污染后治理,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典型例子。学生通过观看这个材料后,教师再联系郧西的环保实际加以适当讲解,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如果没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辅助,学生是不会理解的这么快的。

4、联系时事热点。

思品教学不可能不联系时事热点,为此我在教学中紧扣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时政教育和情感教育,如南方冰冻雨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道德模范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我都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视频材料,通过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受到形象直观的情感、道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运用课件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使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尤其是一些多媒体展示的小栏目,如“畅所欲言”、“你争我辩”、“焦点评述”等便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无疑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课件制作科学美观,符合学生感知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的制作的PowerPoint本身素材很不错,但在制作时忽视了色彩搭配,字显得过小,严重影响了教学较果。为此,我们在思想品德课课件制作中,要坚持科学美观,要注意课堂结构,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讲究美学,注意色彩对比,特别是文字呈现要醒目,易辨认,注意背景色,冷暖色适宜,字特别是不能过小,但也不能过大,若过小,学生远距离看不清;若过大,使媒体板面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在媒体“板书”(不是黑板板书)设计方面也应着重体现四点:一是选择板书的形式要准确,体现教学意图;二是板书的内容要精,概括准确,详略得当,能够画龙点睛,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一目了然;三是板书文字精美,色彩协调,布局合理,给学生以较好的视觉感受;四是注意板书的易操作性,辅以适当的音响、动画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7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向导, 是学生学习中“最好的老师”, 有了学习兴趣, 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喜爱之情, 并能满怀热情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接受新知识。因此,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音像和动画效果,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 带给学生良好的视听享受,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主动参与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地去探索。例如, 教学《圆的知识》, 上课开始, 就让学生看电脑演示的动画片, 小猴、小兔、小狗、小熊四个动物在进行自行车比赛, 在比赛没结束时让学生猜一下, 最后谁得第一? 为什么? 有的学生猜小狗得第一 ( 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 老师又问: 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 为什么不猜它得第一呢? 聪明的学生会说: 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这时教师提出问题, 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 车轴装在中间, 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 学完这节课, 你就会明白的。这样引入新课, 既利用了知识的迁移, 又渗透了生活实际问题, 使学生体会到不是学数学, 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思维就很容易激活, 自然会产生学习的兴趣, 探索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实践表明,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吸引性、综合性和效果性, 使它产生较强的教学魅力, 能吸引儿童、给儿童以愉悦的美的享受, 它所形成的教学美使孩子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乐此不疲地学习。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探究过程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 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猜想结论, 发现定理和结论,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时, 许多抽象的知识往往很难以直观感受, 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 将学生无法感知的事实和现象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从而化解难点。如教学圆的面积时, 利用课件演示: 把一个圆分别等分成4 份、8 份和16 份, 然后用这些将圆分别分成的份数依次组成长方形, 从组成的长方形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得出: 组成后的三个长方形上下对边越来越“平直”, 左右对边越来越“竖直”。这时教者不失时机的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而后再让他们想象: 如果等分成32 份、64 份、100 份、1000 份呢? 他终于从中明确了这样一个道理: 将圆等分份数越多, 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并且结合极限让他们进一步想象: 如果将圆等分成无限的, 就一定能拼成长方形。最后通过综合分析, 比较得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 πγ) 。宽相当于圆周长的半径 ( γ) 。推理: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所以圆的面积S = πγ2。这样的动态显示, 步步引导, 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 在学生的头脑中, 留下“化圆为方”的深刻印象。有助于实现感知— - 表象———抽象的心里转换。这样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地去发现结论, 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此外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的面积计算的推导, 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及圆柱体的表面积求法, 体积公式的推导等, 都可用课件的图形剪拼、填色旋转方式来演示。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练习

练习是把知识转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提问, 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训练, 使练习变得形式多样, 趣味横生, 这样既巩固了新知识, 又发展了思维, 培养了能力。如出示三条等长的线段, 动画演示一条围成长方形、一条围成正方形、一条围成圆。如果长方形的长2米、宽1. 14 米, 这三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 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 学生面对这样新颖有趣的题目都为之精神振奋, 开动脑筋, 通过独立的计算, 小组讨论, 证明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圆的面积最大, 正方形的面积最小。这样, 沟通了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进一步明白了茶杯、水桶等物体的底面为什么做成圆的,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 对一题多解的题目在讨论交流时, 利用课件很快随机出示学生说出的某一解法, 或随机出现答案, 并通过闪烁、涂色等方式让学生比较, 促进思维, 提高学习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8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问题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去设置,有些情境因为常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解决,限制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再现真实的场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显现象的本质属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情境的设计中不能为情境而情境。

2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

3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有的同学举例“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为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为80.5%”等等,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生们还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为0等等。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4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讲《对称图形》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然后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对称图形,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概括的简洁美与统一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与统一美,等等。但是学生未必能感受到这些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判断的成果,是数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简洁、应用广泛,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形式、一种意境。

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9

石门县壶瓶山镇中心学校

张晓春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教学”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有利于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活动。关键词: 信息技术

激活

化静为动

有效运用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当中的运用,一改往日教学中的枯燥乏味,极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中的直观性,使学生产生共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它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知识,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及各类知识之间的网状联系。因此,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合理运用与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发挥其高效优势,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呢?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活课堂气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因为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能形成学习动机。多媒体技术采用音像结合的教学方法具有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 寓教于乐,更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流动。如在教《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古代灿烂的科技文化成果图片,在播放鸦片战争后中国落后挨打的影音图片,让学生们深刻体会:中国曾经是一只雄狮屹立于东方的天空之下,而如今为何却成了众多猎物嘴边的尤物?以对比的方法巧在学生的心理设下悬念,让同学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启发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概括、交流,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发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随着新课程颁布实施,现行教材在教学内容呈现上,图文并茂,生动有趣,重视中学生的兴趣及心理特征,但这些信息资源编入教材中,只能是静态的画面,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弄清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化静为动策略,在课件中用动态演示,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将抽象的知识以动画的形式再现出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并掌握。如在执教“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图,可以制作flash动画。首先把线路图展示在屏幕上,在出发点画上一个传授闪烁的亮点,说明这一闪烁的亮点代表张骞,然后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带箭头的线,用鲜艳的颜色标出,按照先后顺序,在每一个途经点都用闪烁亮点表示,在用动画展示张骞出使西域的全过程,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途经点的名称和先后顺序。这样,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历史课堂中难以解决 的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结构

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亦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历史知识具有时空跨度广,容量大,不易说明的特点。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对基本史实的落实和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等,可以分专题到有关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声、像材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课堂教学。这种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做到内容精要、分析精辟、语言精练,使得课堂教学节奏明快紧凑。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历史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从而大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四、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信息世界。传统的历史课堂中,只能依赖一本精而又精、简而又简的教科书,它不可能全面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媒体计算机技术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伴随着图像的闪动、变化,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又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其集图、文、声、像、动画于一体,资料翔实,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恰当地将反映教材内容的背景资料展示出来,经过精心设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合理优化教学环节,使学生“手中有所物,目中有所景,口中有所言,心中有所想”,学生就会主动地将头脑中已形成的认识与新知识加以对比、分析、判断和重组,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上一篇:谈谈教育心理学的认识论文范文下一篇:团员无偿献血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