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法实施体会

2024-07-04

参与式教学法实施体会(精选12篇)

参与式教学法实施体会 篇1

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 而且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其创造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既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结果, 还要关注教学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 教师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 而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基于这一理念, 参与式教学法应运而生。参与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作者和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活动的伙伴;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自主学习的参与者, 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与解决者。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过程, 也是智力开发和创造力生成的过程, 情感涵养和个性形成的过程, 良好态度和习惯养成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教学, 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在活动中创造和发展, 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1 参与式教学法的概念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协作式教学法, 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采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加强师生及生生间的信息交流, 使学生深刻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 并能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2 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根据心理学观点, 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无法控制的, 而受外界环境支配。与此相反, 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工作、学习活动或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中得到满足。

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是: (1) 外在激励强而内在激励弱时, 工作、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当事者将工作、学习只看作是外在激励的推动。 (2) 外在激励弱而内在激励强时, 工作、学习变得有趣、有意义, 且富有挑战性。 (3) 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弱时, 工作、学习变得索然无味, 缺乏具有诱激力的回报。 (4) 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强时, 工作、学习变得有趣, 并具有颇富诱激力的外偿。

参与式教学法能加强学生内在激励,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内在激励能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克服困难, 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在参与式教学法中, 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也加强了外在激励。在这种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强的情况下, 学生学习效率会显著提高。

弗洛姆的期望理论认为, 每个人都是决策者, 人们往往会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行为, 但每个人在智力和认识备选方案的能力上是有限的。因此, 人们只能在备选方案和认识能力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参与式教学法利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拓宽知识面, 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参与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3.1 以学生为中心

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将教学侧重点转向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教学, 培养了创造力, 提升了综合素质, 利于自身个性发展, 并获得了“发现”知识的喜悦。

3.2 以活动为主

参与式教学法要求学生的中心地位通过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和实施来体现。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特定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学生活动。这些活动应具备以下特征: (1) 有明确的活动目标; (2) 有明晰的活动步骤; (3) 有一定趣味性, 能够激起学生兴趣; (4) 有利于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师设计、组织实施活动的过程, 就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因此, 参与式教学法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统一的, 不可分离的。

3.3 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纽带

实施参与式教学法意味着传统师生角色的转变。要想成功实施参与式教学法, 教师就要以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协作者, 教学情境的创造者, 学生学习伙伴的角色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从而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4 参与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 多样性。教师要遵循教学法、教学手段多样性原则, 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挖掘学生潜质。

(2) 主动性。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从自身内在需要出发, 明确学习目标, 主动参与整个学习活动。

(3) 公平性。所有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共享教育资源, 其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和学生地位也是平等的。

(4) 有效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应是有效的, 不应拘泥于表面形式。这个原则不仅体现在学习最终目标的达成上, 更应体现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上。

参与式教学法理论上以实现教育公平, 承认个体差异, 促进个性发展及提升综合素质为支撑点;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为主要形式;教学方法上以讨论、游戏、演示、练习、实验等便于学生自主参与, 协同合作的活动为主。它对教师素质和其他相关条件有较高要求, 如要求班级学生数不超过30人, 具备较丰富的教学资源。目前我国许多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此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以上地区就不能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笔者认为, 接受并运用参与式教学法, 关键是转变观念, 即不要拘泥于形式, 而要把握其内在本质。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积极思考, 享受学习乐趣, 成为学习的主人。蒉

参与式教学法实施体会 篇2

为了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落实减负提质精神,根据姚安县教育局及弥兴镇中心学校强势推进“参与式”教学的要求,使我校推广“参与式”教学得以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实新课程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科学实施减负提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推广步骤

“参与式”教学的推广从2011年3月开始,包括“参与式”教师培训和“参与式”教学实践,采取先行班级试点,全校推进的方式进行。

(一)教师培训。参加县级培训的教师是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培训过程在各教师要认真做好培训笔记,并写出心得体会,培训内容是参与式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

(二)制定行动计划。学校制定出参与式教学推广的行动计划;参加县级培训的教师要结合培训内容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参与式教学行动计划,并指导参与实验的本校教师制定行动计划。

(三)教学实践。参加县级培训的教师要率先把参与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要指导、带动其他教师进行实践。

(四)试点实验。参与式教学的推广先组织试点进行实验。我校的试点为二年级,试点实验的时间为2011年5月。试点年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具体的教学方式,为全校推进做好准备。

(五)全校推进。从2011年6月开始,学校所有年级都要推广参与式教学。学校试点的教师就是全校推进的指导教师和培训者。

(六)形成教学成果。教师要按照学校所归纳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进行再实践,再反思,再提炼,再归纳,最终形成教师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形成书面成果,于2012年9月30日前将成果上报学校教研组。

三、打造骨干教师

地反思、总结、完善,探索出符合参与式教学理念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模式,打造出参与式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载体。每个学期期末教师都要认真总结,并将总结及成果材料报教研组长。

姚安县小苴小学

参与式教学法实施体会 篇3

【摘要】目的 探讨参与式教学法在运动治疗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13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实验组(n=26)。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比较二组学生参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参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参与式教学能够提高作业治疗技术实践授课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  运动治疗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43-02

治疗师只有实施正确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治疗对象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了满足临床岗位的要求,需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从事工作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熟练地应用实践技能解决问题等专业综合能力。传统课堂教学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参与式教学”充分应用直观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学习者不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把这种知识技能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1]。为了提高康复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将参与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运动治疗技术的授课中,探索该教学法的可行性和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取我校2013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在校52名大专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实验组(n=26)。两组学生均为全国高等院校统招生,年龄、专业基础课成绩、男女比例、对运动治疗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学习环境、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师资力量相同,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

2.方法   对照组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其操作流程为:①教师先选取适合进行参与式教学的授课内容,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进行“集体备课”,共同协商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自愿组成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如开展轮椅训练时,根据抽签的案例,布置模拟场景,进行角色扮演等。②正确、及时地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尽可能鼓励和表扬学生的每一次尝试,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个别问题,单独交流。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和相互点评,并总结归纳自学的知识点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

3.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学生授课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理论和实践考核的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评定,满分100分。

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或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课上参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学生教学效果评价比较(x-±S,分)

组 别 N 课上参与 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对照组 26 73.89±8.31 75.22±10.62

实验组 26 87.00±12.23 89.76±11.69

T值 -3.73 -3.86

P值 0.001 0.001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参与式教学法通过鼓励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的确定,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②参与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通过采纳学生的建议,创建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确定教学方案和上课学习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③参与式教学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总结归纳自学的知识点和实践技能,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与人有效沟通和创新的能力,最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在与学生协商制定各个教学环节,实施和组织教学活动中,可以更确切地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了“迎合”学生的要求,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和教学水平,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总之,参与式教学法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应用于运动治疗技术教学,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菊芳. 参与式教学中三维目标整合的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11.

中学语文参与式教学实施研究 篇4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 激情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情导入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课堂的开端, 另一个是课文的开篇。首先是课堂的开端, 这需要教师自身将良好的状态带到课堂中, 用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学习, 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乐趣。其次是课文的开篇, 一篇课文的导入, 是学生学习课文的起点, 教师要设计一个较好的课文题目的导入, 这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是课题导入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一步一步地将学生的思维带进课堂教学的课文中, 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在最开始的时候得到激发。

(二) 营造自由活跃的课堂, 创建自主的学习环境

现在的教学课堂中, 有的是教师对学生较为苛刻不近人情的要求, 要求学生坐直, 不许讲话, 不许开小差, 要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反之就是扰乱课堂秩序, 就会被冠上“坏学生”的罪名。其实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创建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 建立一个民主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个性, 学生能够获得心理上的自由, 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勇敢的参与活动, 积极的思考。对于教师而言, 不要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坐姿或者是否扰乱课堂秩序, 只要将关注点放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中学语文课堂的质量。

(三)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想要充分的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 这就必须要借助灵活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将之前的聚精会神变成兴趣的投放。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 教师四十五分钟的满堂灌学生只能学习到百分之二十, 另外的百分之八十的内容是教师在浪费时间, 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做的工作。那么如果用百分之四十的时间来进行传统模式教学, 用剩下的百分之六十的时间创建情景, 就可能让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 带学生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一)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是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意愿, 展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让他们明白该怎么学, 学到什么程度。对于一篇文章来说, 学生可能只会对其中的某一个部分感兴趣, 并且每个学生的兴趣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个时候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对于教师而言, 完成教学目标, 对于学生而言, 掌握实际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学习是激发学生兴趣最好的手段, 充分的尊重学生在性格上的差异。这个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过程中, 学生学习到知识和发现的问题都是自主学习的成果, 都会让他们印象深刻。

(二) 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已经公认的事实,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对知识的接收方式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阅读文章, 然后不受任何拘束的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最后教师再给出学生知识点的解释, 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够有效的拓展, 学习的质量会提高很多。

三、把时间留给学生

(一) 给足学生时间去思考和提问

传统教学中, 教师总是会把正确的观点首先告诉学生, 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再没有兴趣去深入的了解, 也没有时间去了解, 他们会认为老师已经将精华教给他们了, 殊不知最好的精华是自己感悟到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的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章, 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文章的意境, 并且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思维去思考文章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 并且能够将这些问题弄明白。这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自己经过思考和提问得来的, 思考会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的开阔, 而提问就会让他们更加珍惜得来的结果从而印象更加深刻。

(二)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师在课堂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没有时间自主学习, 连学生思考的空间也被教师占满了, 学生在课堂上只会机械的接收教师所讲的内容, 课外也不会去独立思考, 这样的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也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教师要给足学生空间, 对文章的讲解要留出悬念供学生思考, 让学生能够在更加广阔的知识中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四、总结

总体来说,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采取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更加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自主学习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会出现细节方面的问题, 这就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方面努力去克服难关, 将参与式教学的优点充分发扬出来。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 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受到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新的课程目标要求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为了达到这些目标, 语文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运用到课堂中, 并且逐渐被重用。本文首先讲述参与式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然后简单提出了目前参与式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参与式教学法实施体会 篇5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法,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中,同时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本文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入<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以北京市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为背景,设立企业小组,根据企业业务流程,设计四次小组任务.通过任务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作 者:吴丽云 方兰 王丽红 作者单位:吴丽云(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北京,102200;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49)

方兰,王丽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49)

参与式教学法实施体会 篇6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工科;问卷调查

主体参与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在我国,主体参与式教学法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广泛,取得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成果,但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有必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此问卷调查针对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工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作为进一步探索更适合现阶段应用的教学方法的依据。

一、问卷调查背景

调查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调查对象为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2010、2011级学生共计286人,问卷采用现场填写方式,样本数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问卷内容的设计,包括教学过程中主要环节,如课堂教学、实习和实践,共23道问题,其中开放式问题3道,其余为封闭式选择题,针对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动机、参与方式、对现有教学模式的评价等问题进行,本文主要将在调查问卷中反映出来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汇总与分析。

二、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作为教学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动机

对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动机的调查问题为,什么情况下,你愿意作为主体主动参与教学过程?60%以上的学生认为,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自己的观点,是出于对所学知识或所讨论内容的兴趣(64%),其他选项分别为:老师布置任务,配合完成(16%),能够得到更多的平时成绩(13%),只想听老师讲,不想参与(17%)。从动机调查结果看,如果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他们的兴趣将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不同于中小学的教学,大学生一般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化认知能力,对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科学性、重要性均有自己独立的评价,因此,要考虑不同层面和不同兴趣方向,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2.对参与方式的调查结果分析

参与式教学的操作策略,是教学方法实施技术层面的设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了6个相关问题,比较集中的调查结果为:课堂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46%);一节课应该花1/4的时间(48%)来进行讨论而不是讲课;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出答案,更希望与同学们组成小组讨论,以小组的意见进行表达(62%);在学习方法方面,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学习(53%);课后更喜欢与同学讨论没有弄懂的问题(48%);更希望老师留下思考题目,课下完成讨论(45%)。

目前,我国中小学和高等教育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采用讲授法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无法取代的简捷和高效两大优点,能有效地保证让绝大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人类花费漫长时间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能,这也就是讲授法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但讲授法在培养创造性人才、创新性思维的过程中,无疑有其弊端,从调查结果来看,具有一定自我认知和判断的大学生,并不满足于在课堂上只通过讲授这种手段获取知识,并且,对于新的,尚无定论的科学技术而言,更需要通过调动学习主体,对所学或所研究的对象,进行深入到讨论并迸发出继续探讨的热情。而我国的学生,绝大多数并不愿意在众人面前直接展现自己的新奇想法和异想天开的创意,而是更倾向于通过小组的方式表达观点,这个比例在本次调查中高达62%;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大学阶段,让大学生接受一种不同于自己以往的学习方式,比中小学生更加不容易,有53%的学生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这也是新的教学方法很难在大学阶段全面展开的原因所在。因此,在设计参与式教学实施策略时,将学生按照兴趣点进行分组,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对现有课程教学的评价

通过对现有课程的教材、讲授内容、授课方法、学习流程和教学效果的调查,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接受情况、态度、评价并有利于找出参与式教学与讲授法的契合点。

关于对现有课程教学的评价,学生更倾向于采用通用教材(43%);希望老师的授课内容要注重分层次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布置新的任务(40%);不喜欢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46%);老师偶尔才在课堂上提问(52%);已经习惯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把握和掌控学习内容和进度(65%);更希望老师多讲解教材中的难点,补充书本以外的知识(55%)。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在大学之前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惯性极大,每门课程,更希望教师规定好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完成学习内容,而对教师自己准备的教案,接受程度不高,希望考核的内容全部源自教材,虽然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但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甚微。同时作为对专业有一定认知的独立的个体,从对自己负责的角度出发,仍有40%左右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分层次教学,这明显是一个比较正面的回应和需求,但就目前我国高校所实行的授课方式,尤其是专业课,还不能进行分层次教学,需要靠任课教师在课下进行分层次的辅导,但这无疑会给教师增加额外的工作量,目前,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外辅导的缺失,需要学生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借助图书馆、电子期刊和公开课视频及相关资料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扩展。

总之,就调查结果看,学生对现有课程教学的接受程度较高,当然这里并不排除学生是“习惯”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没有其他形式进行对比的时候,很难进行客观地评价。

三、思考与建议

从以上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来看,调查对象对现有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接受程度,对自己作为教学主体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也具有较高的需求,这很符合人类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规律,也可以看出,主体参与式教学可以作为讲授法的有益补充,但会存在一定的难度,鉴于此,建议可以通过下述方法进行有效的弥补:教师要有意识地赋予学生也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而不单纯是受教者,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要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自动、自发的进行学习,并在学习中养成探讨、深入研究的习惯;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讨论,从调查结果看,分组讨论是个现阶段不错的选择,循序渐进;借助现代通讯方式,弥补课堂进行讨论时间不足的问题。

主体参与式教学方式,是更加鼓励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将其与讲授法结合,能够取长补短,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探索,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进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宓宓.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参与式教学的目标[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01:27~28.

[2]梁颖,李明珠.基于培养主动学习能力的参与式教学在药用生物学中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4,03:164.

[3]吴懋亮,王昊,王化更.参与式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145~146.

[4]姚建光.参与式教学:理论建构与实证样本[J].中国教育学刊,2011,01:54-56.

[5]金丽,张守凤.参与式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1:155~157.

参与式教学的实施障碍分析研究 篇7

实践表明参与式教学方法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培养和适应社会需求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操作价值, 值得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推广, 但实际应用中确实存在不利于参与式教学法实施的障碍, 分析如下。

一、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的认识障碍

教师是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 作为参与式教学的主导者, 对参与式教学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到参与式教学活动的实施。

课题组对我校10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关于“您对参与式教学的了解情况如何”, 四个备选答案 (“不了解”、“了解听说过, 但没实践”、“很熟悉, 且做过理论研究”、“既做过研究, 也在教学中多次实践”) 的选答人数分别为31、29、23、17, 结果表明有近1/3的教师不了解参与式教学, 研究且实践过的仅17%。关于“您认同哪些参与式教学形式”问题, 其结果认同“头脑风暴”的仅32%, 近4成的教师认同“教师课堂教学”也属于参与式教学, 这些都表明大部分教师存在对参与式教学的模糊认识, 也使得参与式教学方法无法在日常教学中大范围推广运用。

二、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了解与沟通障碍

参与式教学崇尚的是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作为参与式教学的推动与倡导者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需求, 习惯与学生交流与沟通。

调查研究中, 针对教师我们设置了“您是否了解您上课班级的学生”, 有23%的被调查教师选答“了解一些, 能叫出少部分学生名字”, 仅有6%的被调查教师选答“非常了解, 熟悉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特点”。针对学生我们设置了“您认为在课堂上能和老师平等交流和沟通吗”和“您认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受到教师关注”, 仅有20.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能很好地做到和老师平等交流和沟通, 认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受到教师关注”的为零, 认为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受到教师关注”的为47%

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大部分老师对班上学生不是很了解, 师生之间的交流多局限在课堂, 课后交流一般不多。参与式教学活动要求我们教师了解班上每一位学生, 针对各学生个体的特点与需求引导其参与教学活动, 由此可见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达不到参与式教学的要求。对我校2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仅两成学生认为课堂上教师能与学生平等交流和沟通, 反映出多数教师和学生之间根本没有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这必将成为参与式教学实施中的一大障碍。

三、学校对先进教学方法的支持障碍

先进教学方法的推广应用是离不开学校的支持的, 下面是关于学校对参与式教学的支持力度调查。

问题1:“您认为学校支持教师参与式教学改革吗”, 备选答案“A.鼓励采用且在各方面给予支持;B.鼓励采用但支持甚少 (如工作量认定、教学硬件配套等方面) ;C.这方面对教师未做具体要求”, 调查结果选择A、B和C的比例分别为0%、81%、19%。

问题2:“学校是否组织教师参加有关参与式教学改革的培训”, 教师100%选答了“从未组织”

对我校的教师调查结果表明学校还需加大对参与式教学的倡导力度, 加强师资培养, 像参与式教学这样的先进教学方法的推广是离不开优秀的师资的。

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要求实施主体———教师有更多的付出, 作为管理方, 学校应从如下方面支持教学改革:首先, 建立起一整套针对先进教学方法实施过程的有效评价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任课老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 学校应当重视师资培养, 再好的教学方法离不开优秀的老师, 学校人力资源部门应重点支持参与式教学的师资培训;再次, 适应新时代需要, 学校应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鼓励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最后, 学校要配备足够的教学资源, 如师资数量、现代化教室等。

四、大班制教学过程中的实施障碍

现在高校除了某些特殊专业 (如音乐、外语类专业等) , 班级人数普遍偏多, 我校工科专业多在50人左右, 某些经济类专业甚至达到了60人, 某些大班制教学的课程班级人数多达100~200人, 超大规模的班级人数使教师无法做到对每一位学生心中有数, 一般来说参与式教学实施的最佳班级人数在30人左右, 班级人数过于庞大成为参与式教学实施的又一大障碍。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100名教师和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从教师主体、师生关系、主管学校和班级人数等方面调查分析了参与式教学的实施障碍, 研究表明参与式教学在高校日常教学中存在实施的可行性性, 但也多方面存在妨碍参与式教学实施的障碍, 其应用尚处于探索、倡导阶段, 参与式教学的普及应用还需要我们教师和学校的加倍努力。根据上面对参与式教学实施条件与障碍的调查分析研究, 提几点建议。

学校方面, 希望能加大对任课教师的参与式教学培训, 提高其认识与技能水平, 并鼓励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广泛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专业培养首要目标, 加大对先进教学方法的支持力度, 建立和健全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评价机制,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控制班级人数, 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建设, 努力创造参与式教学实施的有利条件。

教师方面, 在深化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 掌握其内涵, 加强自身能力、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培养;要有服务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广阔胸怀, 勇于参与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应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因材施教, 让每一位学生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2]李俊.参与式教学:透视与反省[J].教育科学研究, 2015, (12) .

参与式教学法实施体会 篇8

1.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1.1提升学生自 身能力的需要 。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得到越来越多的验证,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越来越迫切。由于生物学科自身的独特性,学好生物学科对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首先,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了解这门学科,了解其可以给生活带来更多益处。其次,学习生物知识对探索世界的奥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最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1.2教 育 教 学 发 展 的 需要 。

由于新课标的实施,各学科都在进行新课改,学科教授的固有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学科发展, 教师需要用新的观念开展教学活动,开展更多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新课标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缺少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不具有代表性,很难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参与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象, 让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大大提高,保证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1.3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发展, 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是社会的主流思想, 生物学科在新课改中增加许多介绍人与自然生物和谐相处的事例, 因为能否和谐发展直接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关于生物研究领域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生物教学中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善待自然的意识,有利于树立社会责任感。

2.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2.1设计参与 话题 ,营造探究氛围 。

参与式教学主要是学生与老师、教与学的互动,所以创建适合参与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要用鼓励方法让学生建立自信,还要设计一些参与性话题,让更多学生对此话题感兴趣,可以是一些适合探究的小问题,让学生由于内心的求知欲望积极参与学科教学。如讲解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时,使用一盆真实的月季花做培养试验,让学生观察到最实在的变化,同时让学生自己种植观察、得出结论,写一篇小的问题研究方法与存在问题论文等,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2充 分 利 用 教 材 ,引 起 情 感 共 鸣 。

新课标的重大变化就是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同时重视世界观和价值观。无数事例证明有情感参与的活动会吸引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这是影响参与式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人文教育价值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启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如讲解生物科学与农业中的绿色食品的生产时, 应该让学生理解绿色食品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推进社会和谐理念,建立社会责任感,支持绿色食品。

2.3打 破 常 规 ,勇 于 创 新 。

教师与学生都不应该固守不科学的旧传统, 真正做到有错误就互相指正和批评,要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是幼稚、肤浅的问题教师也应该认真给学生讲解, 不应该以绝对正确的态度抹杀学生的想法,努力开辟一个新的学生勇于提问题的新局面。如讲解“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时候,学生提出为什么细胞会死亡的问题,教师应该慢慢给学生讲解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不应该回避或者简答。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大大增强提高教学质量。

3.结语

参与式教学法实施体会 篇9

一、参与式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参与式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地区差异, 存在问题也是多方面的。

1.“班额”问题制约着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施。

农村小学教育具有特殊性, 校点班额学生较少, 实施参与式课堂教学往往气氛不活跃, 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由于实行教育资源整合, 集中办学, 校点撤并, 又产生了一些“大班额”, 给参与式教学的小组合作带来了困难。拥挤的空间无法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教师只能是单方面地传授知识, 无法倾听学生共同的声音。在小组讨论中, 由于学生数量多, 教师难以顾及全体学生, 导致小组合作效率不高。

2. 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

参与式课堂教学倡导师生之间的互动, 是对“填鸭式”教学的挑战和冲击。参与式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避免“满堂灌”,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去构建自己的知识, 这种构建是通过学生合作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去完成的。但是, 由于学生的学习观念, 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具、学具的配备, 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教学任务在预定的课内无法完成。

3. 教师负担过重, 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学生所学科目涉及多方面的知识, 有些学生可以通过文字的阅读去理解, 而有些则需要学生借助图片、视频或实物的感知去理解。但是, 农村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 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 还要管学生的日常生活, 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准备课件和教具、学具, 这也制约着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推广。

二、实施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建议

1. 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

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尤为重要, 必须让教师理解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理念, 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互动,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积极地去构建知识, 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只有对参与式课堂教学有了实质性的把握, 才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否则, 缺乏理论的支持, 参与式课堂教学就会盲目盲从, 失去方向。

2. 大胆创新,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摸索探究,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实践中进步, 在进步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高。成功的经验大家一起分享, 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大家一起讨论, 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3. 制度保证, 有效实施参与式课堂教学。

全面推行参与式课堂教学, 注重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学习, 精讲多练, 原则上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练习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 (1) 统一设计印制“参与式教学”备课教案本; (2) 要求每位科任教师每月至少在校内互听一节随堂课, 作为互学互帮的机会; (3) 学年内对每位科任教师进行一节课堂考核评价, 结果纳入学年考评; (4) 以完小为单位开展公开课, 作为校内自我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5) 中心学校每年组织一届“凤鸣杯”课堂教学竞赛, 作为推行参与式课堂教学成果的展示平台。

4. 积极培训, 让学生适应参与式学习方式。

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 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和习惯, 更不知该怎样去参与, 如何开展小组工作, 自己在小组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这些因素也影响了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开展。所以,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培训、指导、训练, 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让他们愿意参与、乐于参与, 在参与中成长、提高、进步, 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与式教学法实施体会 篇10

一、教师必须做好精心准备, 教学中不宜滥用, 要有针对性、选择性, 而且一堂课使用的形式也不宜过多, 不管是“课堂讨论”、“小品短剧表演”、“故事接龙”、“课堂竞赛”、“师生角色互换”等哪种形式, 都一定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在教学中哪种形式更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便采用哪种, 不可只要形式而不要成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 而不能不管不问, 放任自流。

二、切忌生搬硬套分组讨论教学, 不考虑学生天性、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因素。

有的教师以为参与式教学就是分组教学, 便不顾班级具体情况, 把班上学生分成几个组展开对课文的讨论, 结果是听话的学生开始默读, 不听话的便集中在一起聊起了开心的课余话题, 教师要求认真阅读时, 他们就美其名曰“我们在讨论”。而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常常是坐着发愣, 也不参与讨论, 似乎课堂与他无关。于是课后教师便下结论说新教法不能用。这样的参与式教学其实是没有真正的理解透“参与式”的含义, 错误地运用该教法。然而这样运用的又何尝少呢?所以参与式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分组, 而是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分组与否, 要看该班学生是否易于掌控, 所设问题有无小组讨论的必要。同时分组要根据班级人数来决定, 一般情况是班级人数越多的, 越不适合分组, 如果分组的话, 小组人数应适宜, 一般是四到六人, 并且教师要注意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合理搭配, 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到位。还应该注意, 不是每节课都要分组教学, 否则, 就既浪费时间, 又不方便讲课, 中小学生天性贪玩好动, 分组便给他们集体说话、不思考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我管束能力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层次化、多元化, 利于学生发挥, 让不同程度能力的学生能参与进来。

我们在使用参与式教学法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是由不同程度能力的学生组成的集体, 他们的基础知识存在着差异, 由于各自的家庭、所处的环境和个性的差异等, 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自然存在着会与不会的现象, 或者说存在肤浅理解与透彻理解之别。因此,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层次化、多元化, 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问题, 原则是以大部分学生为主, 兼顾少数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有能力、有兴趣参与进来, 并逐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四、教师要用好参与式教法, 必须善于鼓励表扬学生, 并能求同存异。

曾经接触过很多教师的课堂, 当某位学生回答问题不对时, 教师便一脸苦瓜相, 学生们也面呈讥笑状。这样几次后, 谁还能积极发言参与呢?而如果在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时, 教师能面露微笑, 尽管他说得不对, 教师也肯定他的积极参与, 并指出期待更多的理解, 那么这时学生感受到的就是得到教师赏识的喜悦, 从而更努力地参与, 进一步地思考。语文学习本来就是要求学生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 岂能千篇一律求标准答案?表扬学生是上好一节课很重要的前提。

五、教师要用好参与式教法, 就要花力气备班级学生情况

一是备学生的语文基础情况, 只有了解学生的情况, 我们在设计教学问题时, 才不至于盲目, 课堂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否则太难了学生根本无法讨论, 课堂势必沉闷;太浅了也就没有必要讨论, 课堂就变成了抢答的赛场。

二是备学生的发言积极性, 这点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关注教学对象, 了解哪些学生喜欢发言, 哪些不喜欢发言, 哪些发言腼腆, 哪些始终一言不发。然后采用不同的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 对于不自信的学生可以采用一些幽默的语言, 打消他们的顾虑, 采用亲切柔和的语言, 获取他们的信任, 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等等。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法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有创新的意识, 勇于实践,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我相信参与式教学法在新时期素质教育中一定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普保翠, 赖凤全.如何开展“参与式”教学.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0年z1

参与式教学法实施体会 篇11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主体参与式教学 策略

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时候是多种方式相伴而行的。在主体参与式教学中,一节课的教学主题不同,学生的学习策略也应有所不同,采取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是发展学生自主、主动、创造等主体性品质的必要策略。

一、在自主中学习

教学的本质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它是主体参与教学的前提条件。

1.在自主中学习的行为特征

(1)愿学、乐学。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为:课前,能够主动与老师共同参与教学方案的制定,自觉地做好学习用具的准备活动。课堂,能够主动地向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同学之间互相激励,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后,能认真完成作业,对自己、同伴的学习做出反思、评价,对老师的教学提出发展性的评价意见等。

(2)善学、会学。即学习者有一定积极科学的学习策略,在一定方法指导下学习。表现为: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如会预习、复习、会自学等;学习活动有创造性,包括思维上的创造,方法上的创造等。

(3)自省、自励。即学习者提出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学习评价的指标。表现为: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对自己做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激励等。

2.在自主中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自主选择学习目标。主体参与式教学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不必像以往那样按照条条框框来逐层教学。“教学要从整体入手,在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1]这样,既避免了教师重复性的劳动,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2)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风格都有所不同,因而会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当然,学生在选择学习方式时,也许会走弯路,但毕竟是学生自我选择的。教师在对学生适当指导的前提下,应当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去比较、分析、完善、总结、优化、逐步积累学习策略。

(3)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往思想品德课教学缺乏活力,在于教师的问题代替了学生的问题,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在主体参与式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点拨引导、提供条件、补充资料、创设氛围等。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应是学生自主的行为,教师不必包办代替。

3.在自主中学习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1)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决不是弱化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引导和教育,要学生自发地去学,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课堂教学要通过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从教的角度而言,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是教师认可、支持、配合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2]

(2)引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要依靠相关资料,自己去寻求答案。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搜集资料的技能,如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搜集的资料给予具体指导和说明;对学生搜集资料的方式方法给予指导(如可通过报刊、网络、文献、电视、图书馆等多种渠道获得资料)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首先,教师的教学要生动有趣,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其次,教师要耐心的启发与诱导,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给予学生需要的帮助,鼓励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相互回答,以此来形成学生良好的独立思维习惯。

二、在活动中学习

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的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来实现的,它是主体参与式教学的切入点。

1.在活动中学习的特征

(1)强调学生的直接体验。由于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形成远比一般知识传授更为复杂,“灌输教育”最多只能是灌输某些道德知识,而无法解决情感、信念等更为深层的东西。当代德育的重点正逐渐由“道德教育”向“道德学习”转化,强调在教师帮助下,学生在自主、体验、践行中学习。主体的参与和学生的活动是道德发展的前提,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道德的发展。换言之,活动是德育的生命,没有了活动,便没有了德育。

(2)强调学生的个性养成。个性是在广泛的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而不是在他人塑造下形成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方面不以考试成败“论英雄”,而要侧重于创造学生个性养成的条件与环境,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的体验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活动中学习思想品德课。

(3)强调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识、

理解主要是通过教师向学生的授予完成的。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实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授一受”。因此,学生获得知识是“标准化”的,理解方式是“统一化”的。由此,学生的学习存在的问题是:学习缺乏主动性,过于服从权威;学生的经验世界贫乏与苍白,缺乏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学生的兴趣狭窄且不稳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主体参与式教学贯彻学习者之间交流为主的操作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在活动中学习的基本形式

(1)游戏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忠实伴侣,游戏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巧妙结合,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在教学中适时安排游戏,以多变的形式、多彩的内容,来激励学生保持饱满的情绪,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学而不厌。

(2)小品表演活动。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体会和观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在表演中领会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以此来达到提高道德判断力、形成道德信念、提高道德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3)讨论活动。课堂上的讨论活动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广泛的信息交流。开展讨论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精心组织讨论的规模;二是确保讨论的主题具有教学意义;三是对讨论问题的设计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课堂讨论,应以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赋予生活中的平凡事件以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能畅所欲言,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智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学生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思,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学习的动力,它是主体参与式教学的动力。

1.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的条件

(1)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问。首先,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力和权威控制学生的学习,控制学生的活动,控制学生的行为,甚至控制学生的思想。学生没有丝毫的自主选择、自主决定的权力和机会,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被消磨、被扼杀。”[3]

其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自己是平等相处,一起探索、一起学习。再次,教师不强行要求学生个个正襟危坐,当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可以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站起来发言。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最后,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先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这样会让学生的学习有一种成就感。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构成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自信有助于成功》教学。教师先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事例:爱因斯坦把奖金支票当书签,居里夫人把荣誉奖章给孩子当玩具。再提出问题:自负的人会如何看待表扬与嘉奖?学生们纷纷各述己见,思维被具有鲜明对比的问题情境激发,闪现出创新的火花。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进而促进学生质疑问难意识和释疑解惑能力的逐步提高。最终使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发展。

(3)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善问。只有当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问题的提出者不仅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如何提问做出示范,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思索的时间,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特别是对学生提出具有创新特点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最后,要保证学生提问题的质量,既要拓宽知识内容、深度、广度,又要控制范围,不能漫无边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习的内容上。培养学生善问技能,才能唤起学生创新的意识,勃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激活学生创新的思维,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

2.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更要具有培养学生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问题等。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对学生的思维强加干涉。

(2)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语句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使学生对问题始终保持敏感和质疑心态,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3)问题设计的权利要逐渐交给学生。一般认为,问题就是要求学生回答或解释那些尚待解决或学生弄不明白的事;问题的设置就是教师将需要讲授的知识点转化为问题,用疑问的方式而不是陈述的方式向学生提出。这虽然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也必然导致学生只是按教师设计的步骤进行思维,最终也只是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取已有的知识。所以,教师要把问题设计的权利逐步交给学生,教学生会设计问题,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参考文献:

[l]刘岩.浅谈思想品德课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学习策略[J].社科纵横,2007(3).

[2]焦彩珍,王升.主体参与的要义、逻辑起点及其境界[J].甘肃社会科学,2002(6).

参与式教学法实施体会 篇12

关键词:传播环境,参与式教学,内涵,实施

参与式教学是最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法, 是目前国际上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和谐、民主、热烈的教学氛围, 让不同层次和个性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为所有学生提供了一个各抒己见的环境, 使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看法和所关心的问题, 使学生不同的想法和体会可以相互交锋, 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使全体学生都有主导学习过程的感觉, 进而使全体学生有机会反思和利用自己的已有资源, 将参与互动的体验迁移到教育教学中。

传统教学是以“讲台为中心”, 采用教师直接、机械式的传授方式, 在预先设定的框架之内, 教师垄断了课堂几乎所有的表达、提问和回答。从传统的教学观来看, 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关系, 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参与式教学是一种知识、思维、能力和情感沟通的综合体,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的伙伴关系。受教育者扮演双重角色, 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沟通的伙伴。参与式教学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与传统教学相比, 已经有一个质的飞跃。

对于参与式教学, 大部分学者将其界定为让学生参与教学实施过程, 但也有部分学者将其界定为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这类研究主要有, 张海涛 (2004) 在《主体参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走向》中提出, 学生应参与目标设定、教材选择、教学方法选择、课堂活动设计。许书明 (2005) 在《语文“参与性教学”模式研究》中提出, 参与性教学是指学生参与从教学设计开始到教学评价的教学活动全过程。它与一般教学不同的是, 学生参与了教师的教学设计, 参与了教学评价, 还参与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的总结。文国韬 (2006) 在《中学参与性教学的实践研究》中也提到, 参与教学包括参与教学设计和参与教学实施。陈媛 (2008) 在《参与性教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的运用初探》中也论及学生应全程参与, 包括学生需求调研、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成绩考核、教学效果评估等。本文将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内涵、特点和过程。

一、参与式教学的理念与内涵特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最终真谛是对学生习惯的培养, 所以说参与式教学是在引进吸纳英国现行以张扬个性为主要目的的参与式教学理念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 是对我国因材施教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 参与式教学的核心理念

参与式教学, 是在师生人格平等的前提下, 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活动为主要形式, 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讲究以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为基础, 创设师生平等互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和途径。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活动为主, 平等参与”。基本理念中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这个“核心”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地位而言的, 使学生摆脱以往被动学习者的地位,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 将传统教学中的“平均给予”转换到教师尽量满足学生的“本位需求”上。教学的目标由原来统一的知识积累、知识传递转变为针对学生不同的层次, 不同的需求, 分层设立目标。在教学中既注重群体利益, 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不是简单地将“平等”理解为“平均”, 而是给学习主体的“平等”赋予了新的内涵, 即包括机会平等、人格平等、权力平等和照顾个体需求。教学中既要追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做人”, 还要学会从原有现状水平去发展。

参与式就是指能够使个体参与到群体活动中, 掌握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的方法。这里也包括个体活动, 有的同学可能只是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不和同学互动, 这也是一种参与式。譬如在一堂成功的参与式教学中, 我们往往会观察到, 教师在某一活动中将课程目标中的知识或技能向学生转换迁移时, 有些学生看似未参与, 但监测时发现这些学生都撑握了相关知识, 有时学生在搞“副业”做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 这就是典型的优秀学生不参与也公平的体现。所以“以学习者为中心”作为平等参与式教学的核心理念, 它的根本是体现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也将自己过去习惯的中心地位转移给学生。重“导”而轻“灌”, 重“学”而轻“教”。在教给学生相应知识的同时, 更注重对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在合作氛围中掌握再学习的方法, 从而达到“积累知识、探索方法、开发思维、掌握技能、实践能力、进行再创新为目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重知识的积累, 后者将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2. 参与式教学的内涵特征

参与指的是个体进人群体的状态, 参与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积极的学习氛围, 使每个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使其在亲历亲为的认知行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知识的奇妙、增加克服困难的自觉性和能力;为学生认识、修正自我的认知水平、能力结构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参与式教学的本质是交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 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 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 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它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发扬了教学民主、学术自由, 创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和谐的、愉快的、健康的学习氛围, 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融合和统一。

二、参与式教学的特点

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 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 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 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经验, 与同伴合作、交流, 一起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 以提高师生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该方式力图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投人到学习活动之中, 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在平等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 丰富个人体验和经历, 并产生新的结果与智慧, 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现状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参与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开放式的教学内容

有一定开放度的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内容中, 除了包含该学科已经有定论的内容, 还要注意给学生介绍一些前人未能解决的或者教师正在研究中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2. 提问式的讲课

提问式的讲课是指在讲课中鼓励学生提问题, 由其他学生作出回答, 或由教师作出回答。

3. 无标准答案的习题

无标准答案的习题是指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入一些解题方法和解题结论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 使学生独立思考, 寻找新的解题方法, 探讨新的解题方案。

4. 论文形式的考试

论文形式的考试, 题目可以由学生自己出, 或者教师从自己的研究课题中抽取一些题目让学生做。还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辅导上机、批改作业、答疑甚至出考题。

三、如何组织好互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 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 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 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 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 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参与式教学法要求让学习者有自由思考、运用自己智慧的时间和机会, 让学习者有选择上课方式、安排学习进度的权利, 除了班级教学以外, 可以采用小组教学、课堂讨论、个别化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

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 它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法, 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录像、座谈等。参与式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教学, 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 学生必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的生命力就是对学习主体学习潜能的极大调动。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目的就是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 进入参与式教学, 能有效地提升学习主体的积极性, 加强学生学习的技能, 使他们有机会按自己的能力和进度学习。组织好互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为课堂教学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为了让教学活动能有成效,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做到“有的放矢”。要针对教学活动的内容, 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发展性、综合性的目标。如在学习通货膨胀的原理后, 建立以现实理解通货膨胀的教学目标, 组织同学根据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讨论和观察。目标设计要明确清晰, 便于在教学中落实与检测。同时, 也要充分考虑到能否在教学进程中通过哪些具体环节来予以“兑现”。

2. 帮助学生选择适合教学活动的材料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应该是有适当开放性的。比如, 可以是文字的, 也可以是电子的;可以是教材上的, 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上的, 还可以是网络上的。当然也可在课前布置让学生自己搜集准备一些材料。选择材料时, 还应注意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 尽可能提供给各小组不同的材料。

3.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要使教师能真正聆听学生的心声, 让自己融入学生的大集体中, 教学相长, 参与的方法也必须得当。首先,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可见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 只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 才能使他们的学习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参与式”的学习。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 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其次, 训练适宜, 要有价值。问要合时宜方能激起每个学生思维的火花, 疏通其思维的流程。练要有所侧重,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异步达成同一训练目标。第三, 全程参与, 从课堂教学做起, 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言的机会, 各抒己见, 优等生带动中等生, 中等生带动较差的学生, 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和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获得参与的机会。学生均能步入正轨, 师生互动, 其乐融融。

参考文献

[1]张海涛:主体参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走向, 中国高教研究, 2004 (3)

[2]许书明:语文“参与性教学”模式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3]文国韬:中学参与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 (2)

[4]陈媛:参与性教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的运用初探, 南方论刊, 2008 (10)

[5]姚建光:参与式教学:理论建构与实证样本, 中国教育学刊。2011 (1)

上一篇:作用和社会效益下一篇:大数据时代的C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