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参与式教学策略彰显课堂教学活力教育论文

2024-07-07

实施参与式教学策略彰显课堂教学活力教育论文(共3篇)

实施参与式教学策略彰显课堂教学活力教育论文 篇1

实施参与式教学策略彰显课堂教学活力教育论文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最终目标。新课程改革要求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真正成为驾驭学习的主人,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实施参与式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

一、抓住精髓,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

参与式教学策略,强调儿童学习的亲力性、参与性、全员性和合作性,倡导教学以学习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求异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要求师生共同协作、主动参与,开展知识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应设法使课堂教学成为平等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鼓舞、共同活动、共同进步的过程。课堂应具有浓厚的求知氛围,教师要按照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实际创设游戏情境、竞赛情境、故事情境、动画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让学生表演、展示、感受、交流,让学生多思、多说、多写,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只需注意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扮演好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动作用是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来体现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学习,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通过动手操作来参与。喜欢动手是学生的天性,教学时就应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逐步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概括的转变。如在教“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这样既满足了爱动手的天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2、通过小组讨论来参与。讨论能集思广益,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交流表达意见,通过操作、讨论后,给机会让学生按座位分成小组,说一说操作过程,如在解应用题时讨论解题思路、方法。如中间问题的寻找确定数量关系式,有的学生通过画图进行讲解,有的学生通过找等量关系进行说明,能力强的同学帮助能力差的同学,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比老师讲解更容易理解。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代表在班上交流,讨论哪个组的解法更好一些,课后留思考题各组讨论竞赛,这样会使学生对应用题有新的见解,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使全班同学扩展了思维,人人受益。

三、平等交流,多向关注中培养学生的情熵

师生关系是否民主平等、和睦融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实施参与式教学策略,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建立浓厚的师生情感,让师生情感成为促使学生进步的“催化剂”。具体要做到尊重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理解学生,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弱势群体,设法给更多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个别发言、模仿成为学生体验成功方式之一。要注意参与度的均衡性,即让更多的学生表现自我、体验成功。可将学习困难的学生或内向害羞的学生分为一组,以避免大胆的学生主宰讨论活动。可预先告知害羞的同学在参与合作学习中做些什么,怎么做,让学生有安全感;及时鼓励学习困难和害羞儿童的小小成功,让他们增强自信。再次,要展开及时正确的评价活动。评价方式可以是自评、互评,也可以是赏析评、指正评,还可以是鼓励评、口号评,如“棒、棒、棒,你真棒,我比你更棒”、“夸、夸、夸,我们都是顶呱呱”。通过每一次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决心,使学生精神振作、再接再励。最后,要关注各小组活动的进展,使小组活动各有成效。对小组讨论进展快的要让小组总结并介绍经验,帮助其他小组更有效地学习;或者准备一两个备用活动,让先完成任务的小组在活动中等待其他小组;对行动迟缓的小组要确定时间或设立处罚项目,如唱支歌等,激励学生齐心协力尽快完成任务;也可以让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成员去帮助其他未完成任务的小组,或让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做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四、资源共享、团队协作是参与式学习凸现的特点

参与式学习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资源共享的好处、团队精神的重要。资源共享能让学生、师生之间的知识相互补益,也可以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一般性的教学资源包括字典、课外书、学习工具、教学仪器、师生的经验、校园的事物与文化等。教师是儿童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源,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自己身边或周围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与大家共享。自主学习主要适合于个体化学习,而合作学习主要适合于课堂练习中的小组互相学习。合作时,在团队精神感召下,儿童能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感受到集体力量、集体智慧的无穷,也会使儿童竭尽潜能,为团队完成任务尽心尽职,将各自的资源实现集体共享。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要通过生活实践设计新课程,从生活走进新课程,组织学生善于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生活中所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总之,参与式教学是教师关注团队精神培养,能提高全员参与度,增强学习效果,更能培养儿童的人文品质。团队意识培养中教师要强调小组成员各有任务并团结协作,可以用小组对抗赛、小组接力赛、组织正反争辩等形式组织教学,这样能使小组合作学习人人参与、人人振奋、人人投入、人人收获,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强化。

实施参与式教学策略彰显课堂教学活力教育论文 篇2

一、活动准备游戏化

进行游戏教学时, 应该设计、安排并且组织与幼儿具体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游戏教学, 对幼儿自身体格进行锻炼, 进一步开发幼儿智力以及完成幼儿园基本保教任务。比如, 可以在早晨集体活动前开展游戏, 提高教学引导游戏化程度。早晨属于人的一天中非常重要的时间, 拥有一个美好的早晨可以给幼儿一天的学习做好良好的铺垫, 所以, 教师能够在学校活动室之内设计各种游戏区, 等到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时候, 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游戏, 从而拉开幼儿有趣并且有意义的园内学习生活。又比如, 游戏“老狼老狼几点啦”可以在不同教学时段开展, 教师可以对这一游戏的特征充分利用, 增强集体活动教学所具有的趣味性, 然后在集体活动前通过猜迷游戏把幼儿引入至相应的教学。

二、教学内容游戏化

对于游戏内容而言, 应该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必须调动所有幼儿的兴趣, 做到师生共同参与, 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要注意调动每一位幼儿的兴趣, 让师生共同参与。进行游戏化教学的时候, 应该给幼儿营造一个比较轻松有趣的氛围, 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 进一步拓展思维, 并且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提高学习自信心。教师能够结合幼儿教育内容以及相关要求, 自己创编或者是改编出和幼儿年龄特点比较相符的有趣游戏, 从而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 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学习质量, 同时还可以适合各种个性以及处于各种发展水平幼儿的实际需求。比如, 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 能够设置比较合适的情境化游戏, 每个幼儿能够自主选择所扮演的角色, 其中包括病人、医生、顾客以及售货员等。通过该类活动增加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以及口语交际等各个方面的教育, 这不仅能够增强其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还可以强化礼貌教育。

三、教学方式游戏化

融合游戏以及教学的时候, 存在各种方法以及形式。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 应该适当引入一定的教学游戏。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所具有的创造性以及游戏化, 采取创造性游戏的新型教学方法, 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幼儿的自身创造能力, 教师在游戏里面融入教学目标, 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可以积淀一定的文化。幼儿生活里面一般存在两种创造性游戏形式, 其中一种是具有较高表演性质的相应角色扮演游戏教学方式, 比如, 教师讲授小蚯蚓找妈妈的时候, 可以让幼儿亲自扮演故事里面相关的角色形象;还有一种是情节以及内容都非常丰富的相应主题游戏教学方式。比如, 当幼儿对《老鼠嫁女》这一作品十分感兴趣的时候, 可以围绕猫和老鼠之间发生的故事, 首先对幼儿简述具体的故事情节, 然后再结合幼儿自身兴趣专门进行一节和角色相关的表演课, 幼儿教师能够对幼儿详细分析故事发生的所有角色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教师对每一小组的表演练习进行指导。不同幼儿对角色都有自己的理解以及表达方式, 该类游戏能够给幼儿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同时对幼儿进行个性化培养, 增加幼儿相互之间的交流以及合作。

四、实践活动游戏化

教师可以在幼儿实践活动过程中采取游戏化具体教学模式, 使幼儿园实践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想要深入探索幼儿实践活动的形式, 增强幼儿整体素质, 促进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就应该精心设计幼儿实践活动。比如, 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开展相应的民间小游戏, 同时依据原来的游戏重新创造一种新的游戏形式, 教师选择游戏的时候, 应该注意游戏所具有的健康性以及科学性。比如, 秋季天气十分凉爽, 是幼儿亲密接触大自然的一个好时机, 幼儿能够从了解秋天开始, 亲身接近自然, 同时教师能够引导幼儿对自身穿衣、身边植物、动物发生的改变与对温度变化进行思考, 从而体会到秋天的特点, 进一步了解秋天。又如, 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加入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主题的游戏, 并且播放相应的音乐, 从而有效结合课外实践活动以及游戏。除此之外, 对于那些能够重复应用在不同教学时段的教学游戏 (比如上述提到的“老狼老狼几点啦”游戏) , 也可以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学机智 彰显教育教学活力 篇3

在新课程实施中,人们发现,把教学真正建立在师生对话和交流探究的基础上,锤炼和展示教学机智的条件、诱因就无所不在。如何把可能性变成现实,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教学的变化,抓住提升课堂教学品位的契机,及时找出巧妙应对的策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和智慧挑战。

1.抓住不同个体的认识矛盾和思维碰撞,在师生的共同问题探讨中化解矛盾冲突,展示教学机智。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结成互教互学的教学共同体,而互教互学的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交往和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对某一问题所持的观点和即时表现,教师很难预测并做好相应的应对准备。这是对教师的考验和挑战,也为教师发挥教育智慧、展示教学艺术提供了良机。某班主任与学生讨论问题,情境甚是热烈,双方争执不下,情急之中,一名学生冷不防讥笑对方是个“矬子”。这突如其来的羞辱之词,班主任毫无戒备,闻听此言,尽管心中极为不快,但他还是心平气和,将错就错,引申开去,向全班同学说明矮人也有优势和长处,拿破仑、鲁迅、邓小平个头都不高,但他们以自己的丰功伟绩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进而得出结论:人的学识、品格、成就不一定与其身高成正比,身高既不是一个人骄傲的资本,也不是人生的罪过。这入情入理的交流和对话,避免了师生双方因误伤而带来的尴尬,又让学生领悟了人生哲理,可谓一箭双雕。由此可见,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之处在于:优秀教师能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次师生矛盾和思维碰撞,让学生学会求知的本领,让他们领悟人生的真谛。

2.正视学生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流向,在学生出其不意的问题发难中稳住课堂阵脚,彰显教学魅力。教学过程中,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于教师的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流向,如果教师及时抓住了这种独特,课堂教学往往充满了智慧的探险,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执教《朱德的扁担》一文,讲到高潮时,一名学生突然冒出了一句:“老师,那时人们很穷,读不起书,是怎么认得‘朱德记’三个字的呢?”这个精细的问题,教材上没有提示,教参上没有涉及,备课时不曾预设。对这突如其来的发难,这位教师急中生智,把球又巧妙地踢到了学生那里:“是呀!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呢?”一句“是呀!”,有肯定,有赞赏,有惊讶,更有对学生的期待和思维的激发。就这么一反问,全班同学精神为之一振,都陷入沉思之中,教师也因此赢得了宝贵的思考时间。也许,这个问题最终也难寻标准答案,但它真正的意义在于,这个问题如同导火索,引燃了师生探究的火花,把课堂教学提升到了一个智慧探险的全新境界。此种反问的教学技巧,对于引导学生富于个性的学习,培养质疑、调查、探究的意识和品质,无疑是千金难买的绝好教材。

3.捕捉学生平凡中的发现,通过对事物的比较探究,抓住问题实质,提升教学品位。生活中,成年人习以为常、见惯不怪的东西,学生却可以说出一些全新的道理来,这让家长和教师们常常不知所措。某小学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画鸡蛋》的插图,一番琢磨之后,一名学生问老师:“达·芬奇和他的老师留着长头发,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留?”这一关于长发的提问,还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不过这位老师倒也灵光,他避实就虚,坦然作答:“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的一些习惯就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该向他们学习什么呢?是他们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这个回答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把蕴涵在现象背后的真理一语道破,给了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避免了因纠缠枝节而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由此可以看出,引发学生敬畏的教学机智,有赖于教师对事物敏锐、深刻的洞察力,依靠于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

4.发掘与课堂关联的教育因素,在猝不及防的教育情境中巧于化害为利,发挥教育智慧。在开放的教学形态中,课堂上会发生什么,教师难以预料。对于猝然而至的教育情境,怎么对待和处理,折射出教师的教育教学功底。例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上课时,几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于漪老师首先让学生把蝴蝶赶走,然后让学生以蝴蝶飞进教室为题打一词牌名。在同学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时,于漪老师道出了答案:“‘蝶恋花’啊。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呀!”在同学们会意的笑声中,于漪老师又开始了她的讲课。这一问一笑,使学生获得一份意外的惊喜和收获,体现的是教师教学艺术的神奇。我想,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往往缘于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一份份意料之外的大礼,缘于教师一次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教育智慧。

5.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在一反常态的问题处置中吸引学生视线,凸显教学风采。谁都知道,从来如此的观点,喋喋不休的说教,学生很厌烦,乃至产生逆反心理。此时,来个逆向思维,往往出奇制胜。曾有学生在粉笔盒里放了一条冬眠的蛇,希望给新接班的女教师一个下马威。但那位教师巧妙地运用了下面这种方法,将消极因素转化成了积极因素。她待同学们安静下来后,带着余悸平缓地说:“据说每位接我们班的新老师,都收到一份大家赠送的特殊礼物,王老师的灰老鼠、郑老师的大王蜂……而我呢,你们送了一条水蛇。”她微微笑了笑,指着那条蛇说:“我是第一次这么近看到蛇,刚才还摸到它,着实吓了一跳。不过我觉得捕捉这条蛇的同学挺勇敢,至少有一定的捕蛇经验……我相信,凭他们的能力,不仅仅能做到勇敢,还应该做出点其他什么,老师相信你们。”那几个调皮的学生原本等着看“戏”挨尅,却没料到老师还表扬了自己,那可是非常难得的,可不知为什么他们就是高兴不起来,只是呆呆地听老师讲有关蛇的知识……第二天早晨,这位教师又踩着铃声走进教室,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她惊喜地看到,讲台上的粉笔盒里插着一束野菊花,教室里鸦雀无声……从此,这个班变了。一席话,寓庄于谐,似乎是一本正经地说笑话,却设置了一种心理相容的教育情境,对捣蛋学生进行了耐人寻味的教育,其教育效果是直面斥责和经济惩罚等教育形式难以企及的。我们由此知道,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一定需要教师苦口婆心,而是要求教师讲究教学的策略,磨砺教学的艺术,这策略和艺术的形成,往往是“长期积累,偶而得之”。

6.以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吸收学生独具智慧的建议中把握认识标准,提高教学境界。某位教师主讲《范进中举》,自己原先的构思是让学生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及人们对他态度不同的对比,来认识文章的主题。而在具体实施中,一名学生提出:“范进、孔乙己都是身受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们在本质上是不是相同的呢?”他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一个绝妙的建议,教师立即改变先前的教学构想,转而分析两篇文章中主人公的异同。课后,学生们普遍感到受益匪浅。这一事例提醒我们,只要给学生机会,提高教学境界的主角往往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学生成就了老师。

7.关注学生举手投足,在细微处解读学生,感同身受,展现人格魅力。课堂上的某些事情,看起来难登大雅之堂,但教育无小事,如果处置不当,也会闹出误会。一次,于漪老师上公开课,发现一个学生坐立不安,他知道学生可能要大小便,当这个学生好久还没回来时,他估计学生忘了带手纸,于是悄悄嘱咐另一个学生将手纸送去。果然,两个学生即刻回到了课堂。也许,在一些人看来,这与教学内容没有多大关系,但谁能否认,教师对学生深情的人文关怀的教育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学内容本身的意义。教师的学识、智慧、经验和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本无言的教科书。学生因为教师的身教而净化心灵,向往崇高,追求卓越。

8.确立正确的教材、教参观,在对教材的质疑、批判中注重创造发现,强化教学艺术。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教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占绝对统治地位,教材如金科玉律般神圣不可侵犯,极大地束缚了师生的手脚。新课程主张“用教材教”,这为课堂拓展和教材超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某老师执教《最后一课》时,他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在学生细致的比照中,教材神话被打破了,原来图文不符。最后,教师总结道:“刚才大家的争论,使我们懂得了不能盲从的道理,凡事要多观察、多分析,放出眼光、运用脑髓,才能发现问题,我们才能进步。”他的教学处理,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强化了学生质疑、批判的意识,还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品格。这就是新课程千呼万唤的课堂教学。

上一篇:镇创先争优情况汇报下一篇:大牛骨小道理的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