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介入护理(精选3篇)
全程介入护理 篇1
采用介入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和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一样, 通常会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情绪, 同时由于介入手术处于半开放的环境下, 导致手术中所使用的药物、器械、仪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患者的这种焦虑情绪将会一直存在于术后和治疗的其他阶段[1]。另外, 在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 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 所以让患者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对在本院使用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全程心理护理,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7-10月收治介入手术治疗患者90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45例。治疗组男24例, 女21例;年龄19~83岁, 平均 (43.6±2.7) 岁;按照病症类型进行分类:胆管支架放置术6例, 贲门术3例, 肝癌17例, 盆腔恶性肿瘤8例, 冠心病11例。对照组男32例, 女23例;年龄21~80岁, 平均 (45.3±3.4) 岁;按照病症类型进行分类:胆管支架放置术5例, 贲门术4例, 肝癌15例, 盆腔恶性肿瘤7例, 冠心病1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症类型等临床基本资料,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为对照组中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 包括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全程心理护理, 包括从患者住院、手术、出院的各个环节。 (1) 熟悉住院环境:患者住院后, 护理人员首先要带领患者熟悉住院环境, 让患者尽快从社会角色进入到患者角色;通过耐心细致的服务,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进而让患者能够依赖医护人员, 为各个阶段的心理护理打下坚实基础[2]。 (2) 术前手术须知:手术前, 医护人员通过权威的讲解, 帮助患者端正手术态度, 告诉患者手术器材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手术知识, 利用患者想要康复的愿望, 指导其建立合理的认知态度, 从而对手术有较为实际的看法与心理准备。 (3) 术中心理治疗:为患者安排舒适的手术体位, 手术准备阶段带领患者做深呼吸治疗, 帮助患者放松心情, 调整心跳、呼吸节奏, 放松关节、肌肉、韧带, 这样有助于股动脉穿刺。为患者提供支持性心理治疗, 鼓励、安慰患者,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增强耐受力, 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术中栓塞、灌注药物、造影时, 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 使用适当的语言、动作进行暗示治疗[3]。 (4) 术后心理护理:一些患者在手术成功后会产生放松心理, 所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做好心理护理, 向患者强调术后24 h内要严格执行卧床休息, 告知患者术后有可能产生的发热、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 使其对此有心理防备。定期对病房进行巡查, 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5) 出院心理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向患者的家属交代复查时间, 指导合理饮食, 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 让患者充分意识到心理状态对病情发展、转归的影响, 进而积极排解不良情绪, 接受宣泄、换位思考、放松等心理调节方法, 进而积极应对不良刺激, 巩固治疗[4]。
统计学分析:使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用 (±s) 代表两组患者的计量数据, 用χ2对两组患者的计数数据进行检验, 将P<0.01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标准。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顺利度:治疗组手术顺利度95.6%, 对照组手术顺利度75.6%,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8.34, P<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讨论
患者从住院到出院会发生很多问题, 经常会产生情绪波动, 因此在每个阶段都需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介入手术一般存在接触放射线、造影过敏等问题, 患者在局部麻醉中, 医护人员的每个举动、手术是否顺利, 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 所以要端正患者的态度, 及时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 防止出现一劳永逸的做法, 让心理治疗与心理干预相辅相成[5]。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治疗组手术顺利度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 P<0.01, 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为采用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全程心理护理, 不仅能够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改善, 减少术中与术后的不良反应, 而且还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护理中应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会肖.系统心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11) :133-134.
[2]张皎平.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全程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6 (18) :201-202.
[3]胡红玉.心理干预改善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况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 2010, 9 (17) :395-396.
[4]陈雅珍.术前心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0, 11 (4) :173-174.
[5]赵国秋, 孙建胜, 王文强, 等.心理控制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 14 (6) :1372-1375.
全程介入护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2011年4月, 本院收治60例患者, 其中, 男39例, 女21例;年龄38~80岁, 平均年龄43.7岁;冠心病史9~28年;冠状动脉狭窄程度:13例左主干病变, 40例前降支, 7例前降支联合后降支。60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28例植入1个支架, 15例植入2个支架, 17例植入3个支架。
1.2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方法
局麻, 经挠动脉或皮左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 球囊送至冠状动脉病变处, 打开球囊, 充气, 挤压冠状动脉病变, 打开血管, 取出球囊, 选用合适的冠脉支架, 将其送至病变部位, 释放支架, 取出球囊, 确定支架植入成功后, 取出指引导管及导丝,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完成[1]。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冠心病发病急、病情进展较快, 患者多会产生恐惧心理, 医护人员要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相关知识, 对临床治疗方法及过程进行讲解说明, 并向患者交代治疗过程中需配合医生的事项及具体做法。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回答, 避免因医护人员不良情绪加剧患者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医护人员要适时调整患者情绪, 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不安情绪, 防止因患者自身的不安情绪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 从而影响患者自身机体的抗病能力、调节功能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1.3.2 术前护理
术前医护人员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首先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术前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以及心电图等各种检查, 同时要, 建立心电图、吸氧监护, 建立静脉通道, 各种介入器材、抢救药物和仪器要处于充足、完好、备用的状态;其次, 医护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术前情况, 尽量避免出现术中出血、术后出血、造影剂肾病、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最后, 术前叮嘱患者嚼服600 mg氯吡格雷或300 mg拜阿司匹林, 实现抗血小板、防止支架血栓形成等目的[2], 术前对患者行会阴部皮肤、双侧腹股沟清洁以及常规碘过敏实验。
1.3.3 术中护理
术中要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图、血流动力学。①支架置入术过程中患者前壁心肌梗死易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而下壁心肌梗死容易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同时, 术中导丝导管操作易引起冠脉开口嵌顿, 上述这些均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在支架置入术过程中, 医护人员要密切检测心电图变化情况, 对于室性心律失常要给予对症处理。一般临床多采用临时起搏器、除颤器、利多卡因、阿托品以及多巴胺等处理术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②术中, 一旦急性心肌梗死发作, 会引起节段性室壁收缩及舒张障碍, 从而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另外, 患者频繁出汗、疼痛及呕吐也会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中医护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 及时识别并处理严重的低血压状态, 从而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1.3.4 术后护理
术后将患者送入CCU病房, 密切监测血压、心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变化情况, 并给予持续吸氧。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 若患者存在出血倾向或脑占位体征, 则患者有颅内出血的可能, 血压下降则是内出血的征兆。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室速、房室传导阻滞、早搏等现象, 是否有ST段改变, 注意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渗液情况, 穿刺部位肢体温度、皮肤颜色以及有无血肿等。术后患者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 宜多进水, 静脉补液, 促进造影剂的尽快排出。定时对患者做术肢按摩, 减少因长时间制动引起的腰酸疼痛。叮嘱患者术后多休息, 降低心脏负荷,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
1.3.5 并发症的护理
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常见动脉穿刺处出血、低血压、消化道出血、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于动脉穿刺处出血, 医护人员要定时观察股动脉穿刺点是否存在足背动脉搏动、血肿和渗血等情况, 患者支架6 h左右, 若激活凝血时间低于150 s则可以拔出动脉内鞘管, 拔管后要按压动脉穿刺点30 min左右, 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固定12 h, 用1kg砂袋压迫6~8 h[3]。穿刺处如果有血肿, 要标记范围密切观察是否血肿增大。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极易引发低血压, 这与术中使用造影剂有关, 加之术中补液不足, 饮水过少, 进一步加剧了低血压的发生。对于术前诊断血压偏低的患者要停用扩血管药物, 减低低血压发生率, 同时, 要密切监测, 一旦患者出现出汗、头晕、心慌、血压降低等表现时要加大补液量, 必要的时候要给予强心升压药。急性心肌梗死易引发应激性溃疡, 加之, 患者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消化道出血成为术中常见的并发症, 为了有效地预防消化道出血应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和出凝血时间, 及时补充血容量, 视患者实际情况停用一些抗凝药物。对于恶性心律失常, 医护人员要24 h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 抢救药物及除颤器要备齐, 以备随时使用。
2 结果
60例患者恢复良好, 无心脏事件发生, 且日常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 讨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在当前冠心病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临床经验指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不超过12 h, 或超过12 h, 但心电图S-T段抬高或有胸痛的患者可给予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中全程介入护理对患者治疗意义重大。2009年4月~2011年4月, 本院对60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给予全程介入护理, 60例患者预后良好, 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这说明,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全程介入护理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全程介入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1年4月本院60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恢复良好, 无心脏事件发生, 且日常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对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实施全程介入护理有助于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 同时有利于患者预后。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全程介入护理
参考文献
[1]孙美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观察与护理.2007, 32 (5) :56.
[2]马惠贤.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0, 5 (4) :210.
全程介入护理 篇3
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创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 所确定的人培养目标, 培养规格、基本培养方式和过程管理的总和, 其内涵最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培养措施包括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等。
我院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出重点, 我们充分认识到能否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学院鼓励各个专业, 突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 根据专业的要求, 结合行业和企业的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 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酒店管理专业与国际五星级酒店合作, 形成了“校企全程介入”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商定确定培养方案, 校企共同参与实施培养方案。在合作过程中, 校企共同努力开发课程, 改革教学手段, 完善管理制度, 改进实训设施, 建立教学资料库。
2“校企全程介入”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2.1 校企双方共同商讨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培养规格
经过咨询、查阅、访谈、企业实地调研, 以及与合作企业的共同研讨, 对本专业关联的职业范畴或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 (按工作过程排列) 进行全面分析, 确定本专业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的职业范畴与工作岗位, 然后对应工作项目列出其主要工作任务, 并分析和归纳每项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
2.2 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2.2.1 校企共同制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经过了以下程序:第一步, 校企双方共同组成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组;第二步, 挑选企业进行企业调查;第三步, 工作组讨论;第四步, 分工撰写;第五步, 定稿并提交专业委员会审定。
2.2.2 校企共同开发阶梯式上升的课程体系
经过深入研究, 确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
(1) 职业基础课程模块: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教育部要求完成的思想道德素质课程、身心健康素质课程、计算机、人文艺术素质课程、科学技术素质课程、职业基本素质课程等课程内容。
(2) 职业技术课程模块:本课程系列包括《酒店服务礼仪》、《酒店服务英语》、《前厅服务技术》、《餐厅服务技术》、《客房服务与管理技术》、《康乐服务技术》。这些课程是对应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而设置的, 学生在第二学期完成8门的专业课程学习后, 进入工学交替的第一次实习阶段, 通过实践, 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强化技能。
(3) 职业发展课程模块:本课程系列包括《餐饮管理》、《酒店市场营销与公关》、《酒店会务管理》、《职业点菜师》、《酒店管理英语》、《主管与领班实务》。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 既需要过硬的技能, 也需要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课程的设置是为学生今后在酒店的发展奠定基础。满足做部门主管与领班的职务的工作需要。加快“职业经理人”的成长速度, 使之早日走上管理岗位。
(4) 职业拓展课程模块:根据学生职业兴趣与发展的需求, 在第三和第四学期, 设置了特色服务技能、专门管理技能和导游技能三个模块供学生选择, 以发掘学生的特长, 同时拓展就业范围。
4个课程体系呈阶梯式上升关系, 第一层:职业基础课程, 培养目标:良好的职业素质;
第二层:职业技能课程, 培养目标:熟练的岗位技能;第三层:职业发展课程, 培养目标: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第四层:职业拓展课程, 培养目标:发挥学生特长, 开发学生潜力。
这四个模块课程开发重视人的职业成长和生涯发展规律。人的职业成长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逻辑规律, 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知识形态;职业成长不是“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识学习过程, 而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只有符合这一发展逻辑规律的系列学习任务, 才能把学生从较低发展阶段有序、有效地带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
2.2.3 校企共同开发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并改革教学方法
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餐厅服务技能》、《客房服务技术》、《前厅服务技术》等三门课程。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双发依据职业岗位要求, 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 拟定课程结构和模块;结合生产任务和能力训练要求, 开发相应的项目任务和进行学习情景的设计;制定融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模块考核标准、考核方法;编写适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和实训资料。根据不同的课程探索和创新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的教学方法途径, 开发了演练结合、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设计、任务驱动、问题探究等多种适合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
2.2.4 创新“校企全程介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体系
在“校企全程介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体系作了二个方面的创新:
(1) 实施“以证代考”、“企业评价”, 建立新型的学生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a职业技术课程模块课程实行“以证代考”。指的是学生学习完职业技术课程模块相关课程后, 以参加行业资格证考试代替学校的课程考试。例如上完《客房服务技术》后, 学生本门课程的成绩, 以获得劳动部门的“客房服务员证书”为及格, 否则不及格。
b职业技术实训项目实施“企业评价”。指的是在企业运营中完成的课程, 以企业评价作为评价标准。例如《餐厅服务实训》这门课该门课的成绩以企业的评价标准来确定成绩, 满意度高、投诉率低、营业额高者为优秀, 依次类推。
c职业发展课程采用用综合评价方式。例如《酒店市场营销与公关》采用调研报告方式和营销项目书各占30%的比例。
(2) 实施“3+2评价法”, 建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评价指标体系“3+2评价法”指企业、学校、学生三个与教师工作关系密切的主要群体为教师工作成绩的评价主体, 三个评价主体对教师作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类型评价。定量评价是学生、学校、企业对教师工作量、企业经营的数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学生、学校、企业对教师工作的性质进行评价。
“3+2评价法”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企业对教师的评价, 因为本专业教师大量的工作是在企业完成的。定量与定性两种评价结合是为了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3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组织与管理
3.1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各种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形成了教学管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三个系列的管理制度。力求将各项制度体系化, 在企业、学校全程介入过程中确保学生的技能掌握、学分获取;确保教师的业务提升、收入提高;企业的高效运营、减少成本;确保最终实现共赢。
3.1.1 建立保障教学工作规范运行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院以抓教学改革为中心, 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学院对有关教学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补充和完善,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规范管理和有序开展, 提升了教学效果。
(1) 教学质量管理要求
建立建全各种教学管理制度, 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及教学质量, 包括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教研室管理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专业实训实习管理。
(2) 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 制订《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制度》, 对兼职教师任职条件、分类和聘任范围、聘任办法、职责和待遇进行了详细规定, 使兼职教师聘任工作有章可循。
为了提高兼职教师素质, 使兼职教师由技术能手向教学能手转变, 制订《兼职教师岗前培训制度》, 对兼职教师进行上岗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高职理念、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法等。兼职教师只有通过多种内容的培训与锻炼后, 才能上岗任课。
3.1.2 建立保障校企合作规范运作的校企合作制度
建立校企合作制度, 保障实现双方共赢、长久合作。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 除了与企业签订了《校企业合作协议书》等制度之外, 还制定了一些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系列管理制度, 例如《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学分替换实施方案》、《教师到合作企业轮岗管理薪酬条例》等。
3.1.3 建立齐抓共管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顶岗实习是学生由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 我们制订了《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习管理办法》, 学生顶岗实习采用三导师制进行有效监控, 同时定期与家长沟通, 充分发挥家长的引导作用。学院采取3342的管理模式:与实习生日常互动实施三制度:三个月一次回访制度、每月到企业授一次课制度、学生每周汇报一次制度;实习考核内容明确三方面:工勤与行为表现考核、职业技能考核、企业课程学习考核;学生离校前完成四个一:签一自律责任书、留一随时联系电话号码、建一互动QQ群、供一家长联系方式;与家长配合加强学生二教育:加强安全教育、加强感恩教育。
通过顶岗实习管理系列制度, 有效提升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质量, 为学生最终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3.2 在校企双方充分沟通协调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管理, 实施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有机的协调机制是“校企全程介入”培养模式成功实施的重要基础, 从课程体系到制度建设到管理实施, 都要求校企双方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校企双方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工作组, 工作组成员由学校酒店专业学科负责人、专业教师、辅导员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员、酒店服务技能培训负责人等共同组成。工作组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管理, 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 并加强沟通与协调。工作组设立联系人制度, 校方和企业的联系人定期就教学、管理各方面的工作进行交流, 就出现的问题进行协商形成初步意见, 并提交工作组。工作组定期召集例会, 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制定与修改各项管理制度。
通过实施校企全程介入的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 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同时也为国际型五星级酒店的一线输送了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受到企业的广泛赞誉, 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摘要: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采取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校企全程介入”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通过学校和企业的介入, 把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为学生提供一种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掌握一定专业技能, 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教育模式。
【全程介入护理】推荐阅读:
全程护理06-22
全程系统护理06-03
全程护理服务06-29
全程护理模式10-05
全程护理干预模式08-29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10-03
全程护理肝胆外科护理09-20
儿童预防接种全程护理09-15
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09-18
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