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病人介入治疗护理(精选11篇)
肝癌病人介入治疗护理 篇1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第三位。因早期症状不明显, 症状发现后也已是中晚期, 大多数病人已失去手术机会而选择非手术治疗[1]。在目前有肯定疗效的非手术疗法中首选介入治疗, 即是在X线等设备的监视下, 经皮肤穿刺动脉, 将抗肿瘤药物和栓塞剂经动脉管注入对肿瘤病变进行直接治疗[2]。它副反应小, 操作简便, 充分显示了自己的优点, 延长了肿瘤病人的生存期。但介入治疗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 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和影响, 而且需要病人的主动配合, 正确的护理极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 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7年5月—2008年4月中共收治13例肝癌病人, 均为男性, 年龄36岁~68岁。其方法是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 应用导管技术置管于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 药物在动脉内浓度高, 副反应小, 疗效高[3]。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针对不同的病人、心理状况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进行心理护理, 耐心向病人解释有关介入治疗的程度、效果、需配合的要点等, 尤其要向病人讲明介入治疗后3 d~4 d因肿瘤细胞坏死、水肿等原因, 症状可较治疗前加量, 需做好心理准备。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配合药物治疗, 解除病人紧张情绪, 使病人消除顾虑, 积极配合。
2.2 术前护理
术前按穿刺部位做好两侧腹股沟及会阴部的毛发处理, 督促病人清理干净。测量血压、了解血压、检查穿刺部位近端动脉搏动情况, 便于术后对照。术前了解病人病情, 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 因为术后病人要绝对卧床24 h, 如果病人术前不训练, 术后可能会发生不习惯床上大小便, 导致病人的不安, 易诱发穿刺部位出血。做凝血酶原时间检查及碘过敏试验, 以防止插管切口处出血及造影剂过敏。做好肝功能、肾功能检查, 术前2 d给予保肝、保肾药物, 术前8 h禁食水。
2.3 术后并发症护理
2.3.1 发热的护理
介入治疗后早期发热大多是由于肿瘤坏死产生的发热, 占90%, 一般体温波动在38 ℃~38.5 ℃, 持续1 d~6 d后降至正常, 未行特殊处理。有两例体温超过38.5 ℃, 持续5 d, 给予尼美舒利口服及物理降温, 即用头部冰敷或温水擦浴, 鼓励病人多饮水, 进食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 含丰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同时要加强口腔护理, 做好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2.3.2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本组13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食欲缺乏, 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针对这些情况进行特殊护理, 及时处理呕吐物, 以减轻病人的不良刺激。剧烈呕吐时, 将病人扶起或侧向一边, 轻拍背部, 防止误吸。呕吐后给予清洗口腔, 既可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又可改善不适感觉。
2.3.3 腹痛的护理
术后病人腹痛的发生率为100%, 疼痛高峰在术后4 h~24 h, 13例中有9例未用药, 腹痛在1 d~5 d自行缓解;3例经口服布洛芬治疗, 腹痛在用药后3 d~4 d消失;剩下1例剧烈疼痛者, 经用哌替啶治疗后缓解。对于介入术后发生的腹痛应予重视, 要密切观察并鉴别腹痛的性质及所致原因, 必要时进行化验及超声检查, 了解有无异位栓塞导致的胆囊炎、胰腺炎、脑梗死等及有无腹膜刺激征, 以确定诊断后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疼痛。
2.3.4 饮食
术后以少量流质温凉饮食为宜, 第2 天可以进半流质, 第3天起正常进食以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为主, 但口味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少量多餐。
2.3.5 穿刺部位血肿和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因为导管拔出后压迫止血时间不够, 病人术侧未绝对制动, 发生穿刺部位血肿也难免, 但要及时发现重新包扎处理, 以防隐患发生。发生血肿和出血常因局部压迫不当, 反复多次穿刺血管, 术后穿刺侧肢体过早屈曲活动, 或病人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术后病人应卧床24 h, 穿刺肢体平伸处压砂袋, 嘱病人在咳嗽或移动身体时用手压迫穿刺部位, 防止穿刺点包扎敷料松动移位。在此期间, 应严密观察血压、呼吸、精神状态, 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 观察肢体远端血运即肢体远端皮肤温度、色泽、脚趾动度和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给予处理[3]。
3 讨论
血管性介入是一门新的治疗方法, 是在应用影像设备指导下, 通过穿刺将导管引入体内局部化疗和栓塞方法, 13例病人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分析显示, 护理术前高度重视, 充分准备,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动态,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是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叶胜龙.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2, 10 (3) :165.
[2]李天晓, 樊青霞, 王瑞林.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258.
[3]张金山.现代腹部介入放射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79-81.
肝癌病人介入治疗护理 篇2
因脑动脉管壁局部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脑动脉管壁逐渐变薄并异常膨出,在临床上称之为脑动脉瘤。脑动脉瘤的发生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感染、外伤等有关,并有家族倾向。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本病好发于40一60岁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
1.疾病病因
动脉壁先天缺陷学说认为,颅内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壁先天性子滑肌层缺乏。动脉壁后天性退变学说则认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发生破坏,渐渐膨出形成囊性动脉瘤。此外,身体的感染病灶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等,感染性栓子脱落,侵蚀脑动脉壁而形成感染性动脉瘤;头部外伤也可导致动脉瘤形成。但临床均少见。
脑动脉瘤是脑内动脉血管壁的局部存在特别薄弱的区域,在长期血流冲击下,逐渐向外膨胀,形成像小气球样的血管瘤。局部的血流压力越大,动脉瘤发生破裂的危险越高。当发生破裂时,血液进入周围组织。有时候,动脉瘤虽然没有破裂,但因为体积的增大,可以压迫附近的神经,从而造成相应的症状。造影中的动脉瘤图像。
右图是血管
以下原因可能导致动脉瘤: ? ·高血压或脑内动脉硬化 ? ·脑血栓形成
? ·某些类型的感染(也叫做细菌性动脉瘤)? ·头部的创伤 ? ·遗传 ? ·吸毒如可卡因 2.脑动脉瘤病理生理
组织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仅存一层内膜,缺乏中层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瘤壁内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瘤壁弹力板消失。巨大动脉瘤内常有血栓形成,甚至钙化,直栓分层呈”洋葱”状。动脉瘤为囊性,呈球形或浆果状.外观紫红色,瘤壁极薄,术中可见瘤内的血流旋涡。瘤顶部更为薄弱,98%的动脉瘤出血位于瘤顶。破裂的动脉瘤周围被血肿包裹,瘤顶破口处与周围组织粘连。
依动脉瘤位置将其分为:
①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90%,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中动脉动脉瘤;
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0%,包括椎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瘤。动脉瘤直径小于0.5cm属于小型,直径在0.6—1,5cm为一般型,直径在1.6—2.5cm属大型,直径大于2.5cm的为巨大型。直径小的动脉瘤出血机会较多。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约占20%,以两个者多见,亦有三个以上的动脉瘤。
3.体征和症状 早期症兆?
头痛与常见头痛有何区别?
脑动脉瘤在发生破裂之前可以不引起任何症状,但约有半数的病人在动脉瘤发生大量出血之前有警兆症状,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由动脉瘤小量漏血所造成的突发剧烈的头痛,犹如头被棒子重击一般;其次是因动脉瘤增大压迫邻近神经组织而引起症状如眼睑下垂、一侧眼睛睁不开、复视、偏盲、视力丧失以及面部疼痛等。另外亦有因血管痉挛而出現缺血症状如头晕等。因此疑似上述的警兆症状出現时,应找神经外科医师诊治,脑动脉瘤出血前的诊治是減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最佳方法。
一旦脑动脉瘤发生破裂,通常出现突发剧烈的头痛,这种头痛是瞬间且未曾经历过的头部犹如晴天劈裂样的剧烈疼痛,而不是一点一点慢慢的头痛;这种头痛可向颈肩、腰背和下肢延伸,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半数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短暂神志模糊,重者昏迷逐渐加深,严重时病人可因发生脑疝而丧命。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病人可能以突发剧烈的头痛为唯一的发病症状,因此对此情况必须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4.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表现:
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 中、小型动脉瘤未破裂出血,临床可无任何症状。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病人剧烈头痛,形容如“头要炸开”。频繁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可升高;颈强直,克氏征阳性。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部分病人出血前有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也有的无明显诱因或在睡眠中发病。约1/3的病人,动脉瘤破裂后因未及时诊治而死亡。多数动脉瘤破口会被凝血封闭而出血停止,病情逐渐稳定。随着动脉瘤破口周围血块溶解,动脉瘤可能再次破溃出血。二次出血多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2周内。部分病人出血可经视神经鞘侵入玻璃体引起视力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红细胞破坏产生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于脑血管,发生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1%一62%,多发生在出血后的3—15天。局部血管痉挛只发生在动脉瘤附近,病人症状不明显,只在脑血管造影上显示。广泛脑血管痉挛,会导致脑梗死发生,病人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2.局灶症状 取决于动脉瘤的部位、毗邻解剖结构及动脉瘤大小。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的动脉瘤,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有时局灶症状出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前,被视为动脉瘤出血的前兆症状,如轻微偏头痛、眼眶痛,继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此时应警惕随之而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出血如形成血肿;或其他部位动脉瘤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病人可出现偏瘫,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巨大动脉瘤影响到视路,病人可有视力视野障碍。动脉瘤出血后,病情轻重不一。为便于判断病情,选择造影和手术时机,评价疗效。国际常采用Hunt五级分类法:
一级 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强直。
二级 头痛较重,颈强直,除动跟神经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症状。
三级 轻度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和轻度脑症状。四级 半昏述、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植物神经障碍。五级 深昏迷、去脑强直,濒危状态。
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与高血压脑出血如何区别?是不是一回事?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长期血压高,脑部已经硬化的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瘤体可能破裂而引起脑出血。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也是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但它又与一般的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有很大的不同:
(1)这些微动脉瘤多发生在小动脉的分叉处,这些微动脉瘤非常小,的检查手段是无法发现的;而一般的脑动脉瘤主要发生在管径较大的脑动脉分叉处,通过脑血管造影基本都能发现。
(2)高血压脑出血的部位常见于基底节区,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出血即脑血肿。而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一般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种出血不像脑血肿那样是形成一个血块,而是散布在脑表面有一层脑膜即蛛网膜的下面,虽部分病人也伴有脑血肿,但脑血肿的部位一般位于额或颞叶的表面。
(3)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都有高血压的病史,发病人群以50岁以上的人为主。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较多时候也会合并高血压,但也有一部分病人没有高血压,且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动脉瘤最常见的危险是破裂出血后血液进入脑周围的腔隙(蛛网膜下腔)中,也叫做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能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
? ·突然发生剧烈的头痛,通常是有生以来最严重的头痛,感觉就像要爆炸或钳子紧紧夹在头上一样。
·常伴有恶心和呕吐。? ·头晕甚至失去知觉 ? ·出现复视或对光亮非常敏感 ? ·有时候会有颈部疼痛 ? ·可能会出现嗜睡和难以苏醒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最好立即寻求医疗帮助。5.脑动脉瘤诊断
如果怀疑有动脉瘤或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你应该立即住院,通常会接受以下检查。
? ·CT扫描:一种特殊的X线检查,可以看到流入脑组织的血液。? ·腰椎穿刺:对于CT扫描正常者,建议进行腰椎穿刺。首先用麻醉药注射在腰椎部位,然后用一根细针刺入椎管中,抽取其中的脑脊液进行化验。这一过程通常在床边
进行,需要15分钟,穿刺接受后应该去枕平卧4~6小时,以防止发生头痛。
? ·血管造影:是对动脉瘤诊断的一个重要的检查。在一间特殊的X线室内进行,需要大约
1小时的时间。是通过特殊的导管将造影剂注射到脑血管中去,然后在X线下可以看
到造影剂在脑内随着血液循环的过程,从而显示脑血管的形状,也能够看到是否有 动脉瘤或脑出血存在。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内动脉瘤必须的检查方法,对判明动脉瘤的准确位置、形态、内径、数目、血管痉挛和确定手术方案都十分重要。DSA更为清晰。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可避免遗漏多发动脉瘤。病情在三级以下,脑血管造影应及早进行,三级和三级以上病人可待病情稳定后,再行造影检查。
·磁共振成像MR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DSA:是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诊断未破裂的动脉瘤。
首先进行CT检查判断脑部是否有出血的情況,确认脑部有出血情形,应争取在许可范围内尽早进行CTA、MRA或DSA检查,其中DSA检查是必须的,因为DSA检查目前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是最确切的诊断方法。
6.治疗
在医院中,病人可能会被送到重症监护室(ICU)中。在那里,有经过特殊培训的护士会经常性的检查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也可能每个小时都会叫醒病人,检查瞳孔和肌肉的力量,还会问问题来判断意识是否清楚。在开始时不能吃东西,当然,会通过静脉输液来输注大量的液体补充身体的需要。通常还会服用止痛药、镇静剂和软化大便的药物。充分的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病人可能会处于一间非常暗的房间内,尽可能的保持安静和舒适。
动脉瘤破裂出血后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可能在发病后的最初几天内进行,也可能被推迟直到病人的病情稳定下来,能够承受比较大的手术时才进行。外科医生会和病人以及家属讨论有关手术的详细情况。对于有的病人,可以利用特殊的导管穿过血管到达动脉瘤的部位,放入一个小的金属螺圈来进行治疗动脉瘤。医生会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动脉瘤的位置、是否存在出血、出血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总体身体状况决定了手术时间、手术风险、恢复时间和预后。
由于变薄膨出的脑动脉管壁极易破裂出血,严重威胁生命,因此人们把脑动脉瘤形容为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80%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脑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出血的死亡率为15%~20%。如果第一次出血后病人没有死亡,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很快就会发生第二次出血,这时的死亡率就高达80%。因此,脑动脉瘤治疗的目的,就是要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或再次破裂。如果临床诊断为脑动脉瘤,即使没有破裂也需要进行治疗。
内科治疗
内科治疗只能用于未破裂动脉瘤,主要措施是控制各种能够诱发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戒烟、避免紧张或者通过各种方法来放松,还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监测动脉瘤的大小和发展的情况。
外科夹闭术
外科夹闭术是1937年Walter Dandy发明的,当时他利用一个银质的V字形金属夹子夹在颈内动脉瘤的颈部而成功的完成了手术。现在的动脉瘤夹通常由钛合金制成,已经出现了数百种大小、形状和型号各异的动脉瘤夹,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选择合适的夹子。
具体方法是:在相应的部位切除部分颅骨,探查脑和血管的情况,在发现动脉瘤后,小心地将它与周围地脑组织分离开来,然后用动脉瘤夹夹在动脉瘤的颈部,使之与供血动脉隔离。随着手术显微镜的发明、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动脉瘤夹的使用,夹闭术逐渐成为动脉瘤的标准治疗方法,不过,它仍然是一种侵入性的、技术上相对复杂的操作过程。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 GDC是一种由钛合金制成的柔软的金属螺旋线圈。首先在腹股沟部位做一小切口,在股动脉插入一根导管,沿着血管一直延伸到脑动脉瘤的部位,通过导管将GDC放入动脉瘤腔内。这时,瘤腔内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和停滞,逐渐形成血栓而阻塞动脉瘤腔。
颅内介入治疗方法对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操作水平要求非常高,同时还需要技术娴熟的辅助检查人员(如放射科、麻醉科医生)的配合。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运用介入疗法治疗脑动脉瘤以来,经历了最开始的球囊技术、上世纪80年代的弹簧圈栓塞技术,以及上世纪90年代的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技术,操作性和安全性逐步得到增强。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熟。
介入栓塞
微弹簧圈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器械和材料
1.经皮穿刺针:用于经皮股动脉穿刺,有些穿刺针和鞘组在一个包装内。2.鞘组:选择和引导导管直径相适应的鞘组直径。
3.两个Y型阀(Y型阀接头):(1)接在导引导管尾端,“Y”型阀有阀臂用于注射造影剂,或接入来自加压输液袋的肝素液体,需要用三通控制。带阀头一端,可插入治疗用微导管和导丝。(2)接在微导管尾端阀壁接三通,阀头可通过微导丝。
4.脑血管造影导管:取决于医生的经验,选用各种型号脑血管造影导管。
5.引导导管或长鞘:6~8F多用途引导导管或使用长鞘。(1)Guider Softip 引导导管(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2)神经介入引导导管(balt extrusion)(3)Cordis引导导管
6.普通导丝:用于协助造影导管或导丝进入靶动脉,目前多用亲水导丝。
7.加压输液袋:加压输液袋中0.9%盐水500ml加3000U肝素,接入引导导管阀臂,插入输液器排尽输液导管中的空气,将压力袋加压到51.1kPa,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此压力,进行持续输液滴注,以保持引导导管和血管内肝素化。
8.微导管: Boston Scientific Balt
COOK
Extrusion
prowler Cordis Fastracker 18 MAGIC1.2F MF Fastracker 10 MABDPE/TE M F-HC
Spinnaker Elite MAGICSTD
Tracker MAGICMP
Excel-14
Excelsior 1018 MAGIC1.5F
Excelsior SL MA1.5FMP
9.微导丝: Boston Balt
Cordis Scientific Extrusion Transend SOR007 ESSENCE Mizzen SOR009 INSTUNCT SOR014
AGILITY
10.微弹簧栓子 11.抓捕器 12.球囊 13.支撑架 14.血管闭合器 15.溶栓导管
16.GDC直流电解装置
泰尔茂
RF*RA系列系列
RF*RB 17.电热水壶:电热水壶烧开水,微导管头端根据动脉瘤和截瘤动脉的角度利用蒸汽予以塑形,使之能准确达到相应病变动脉。
18.微量注射泵:建立静脉通道,持续应用尼莫地平经微量泵以5ml/h输注,以预防脑血管痉挛,减轻脑缺血
19.监护设备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远期疗效可靠
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远期疗效可靠 脑动脉瘤治疗后再破裂(carat)研究组的研究表明,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接受弹簧圈栓塞治疗后,再破裂发生率以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stroke2006,37(6):1437]已有研究证实,弹簧圈栓塞治疗1年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低于外科钳夹治疗者。为了明确弹簧圈栓塞疗法的远期疗效,carat研究组进行了一项长期的双向定群研究。
该研究共纳入1010例于1996-1998年间接受治疗的囊状动脉瘤破裂患者。有711例患者接受了外科钳夹治疗,其余299例则接受了弹簧圈栓塞治疗,对前者随访最长达9.6年,对后者随访最长达8.9年。
对弹簧圈栓塞治疗者904人-年随访结果显示,治疗1年后有1例患者出现动脉瘤再破裂(年发生率0.11%),外科钳夹治疗者2666人-年随访结果则显示未出现再破裂,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11)。弹簧圈栓塞治疗者再治疗率高于钳夹治疗者,但前者再治疗时并发症发生率低,而且也较轻微,其致命或致残性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1%,而后者该比率为17%。
研究提示: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治疗后1年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和外科钳夹术治疗一样均较低。与外科钳夹疗法相比,弹簧圈栓塞治疗后虽然远期需再治疗者较多,但是并发症较少。考虑到外科钳夹治疗侵入性更大,导致脑组织受损危险也更高,因此,研究者建议弹簧圈栓塞疗法应成为脑动脉瘤破裂的一线治疗。
点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claibornejohnston教授分析:弹簧圈治疗组患者基线年龄偏大,可能会导致其并发症危险升高,但其年龄与外科钳夹治疗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弹簧圈治疗组患者多数动脉瘤较小,似乎远期并发症危险较低,但瘤体大多位于大脑后部动脉,这会使并发症危险升高。因此,该研究没有分组偏倚。将来需要研究弹簧圈栓塞对脑动脉瘤未破裂患者是否有相似的疗效。
手术的安全性和并发症
夹闭术和栓塞术有一些共同的并发症。动脉瘤破裂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准确的发生率还不清楚,但估计在2%-3%左右。破裂能够导致大量脑出血、昏迷甚至死亡。不过在外科夹闭术中能够迅速控制出血,因为这时能够直接看到破裂的动脉瘤和供血动脉。
缺血性卒中是另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和治疗方式决定了可能发生的卒中的类型和范围。
7.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
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
②警惕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采取控制性降压等措施,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避免诱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③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脑血管痉挛而引起不可逆功能障碍; ④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防止渗血及皮下血肿。1 临床资料
20例中男8例,女12例,年龄50~58岁,平均54岁。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17例有高血压病史。经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前交通动脉瘤5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2例,右侧大脑中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分叉处动脉瘤1例,左眼动脉瘤1例。其中18例血管内栓塞无并发症发生,治愈出院;1例大脑中动脉瘤栓塞后出现脑血管痉挛、脑缺血,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1例左眼动脉巨大动脉瘤栓塞后左眼视力下降明显,头痛,恶心呕吐,为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行止血脱水等保守治疗,后期高压氧康复治疗,2月后治愈出院。随访半年,生活能自理,无肢体偏瘫等症状。
术后护理
2.1 观察生命体征:术后观察生命体征,1/30min,并记录,4h后根据病情决定观察时间。测体温,1/4h,48h后按具体情况决定观察时间。注意病人有无头晕、头痛、呕吐、失语、肌力下降、癫痫发作等神经症状出现。同时应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在动脉瘤破裂的初期,血压往往持续在26 kPa以上,这是由于颅内压力明显增高所致,随着病情缓解,血压能恢复到术前水平。血压持续增高或突然增高,则有动脉瘤再次破裂的可能,故应严密监测血压,同时采取降压措施。本组20例病人中17例有高血压病史,术后采用硝普钠静滴,维持平均动脉压在10~11 kPa,使用血压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24~72h,及时调整硝普钠输注滴数,防止血压过低或骤然升高。本组1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术后11h血压骤升至27/14 kPa,伴头痛,经CT诊断为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2.2 预防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动脉瘤栓塞术后,由于导管和栓塞物的机械刺激及球囊过分膨胀,可导致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另外,各种因素引起周身血压急剧升高,也可成为动脉瘤破裂的诱因,如情绪激动、排便、剧烈活动时,周身动脉压突然升高、头部静脉回流受阻、脑组织及颅底动脉环与颅内固定结构的相对性移动,动脉瘤内压力在瞬间上升并持续增高,短时间内超过动脉瘤壁薄弱点的弹性限度,加之动脉瘤内的湍流压力,遂在薄弱点破裂出血,立即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安,颈强直,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神经损害的征象。出现以上情况,须立即报告医生,并密切观察瞳孔,及时发现瞳孔散大等早期脑疝征象,以尽快采取紧急处置。本组1例左侧眼动脉巨大动脉瘤(直径3cm),用MDS-N栓塞术,瘤腔完全闭塞,患者术后11h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自诉左眼视物模糊,左眼眼前指数,颈抗三指。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20%甘露醇脱水降压,入CT室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因出血量较少,经脱水、止血等保守治疗,1个月后病情好转,行高压氧治疗,痊愈出院。
2.3 脑血管痉挛的观察:由于导管在脑血管内停留时间较长,加之栓塞材料机械刺激等因素,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多于手术后12~24h发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避免因脑缺血、缺氧而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本组1例术后4h出现左侧肢体瘫痪,肌力三级。使用尼莫通注射液经微量泵缓慢静注,持续10d,偏瘫症状明显缓解。其余病人亦用尼莫通预防脑血管痉挛,连续7~10d后改为尼莫通薄膜片口服20mg,3/d,未出现肢体麻木及偏瘫症状。
2.4 穿刺点的观察:本组1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穿刺点为股动脉,2例因血管弯曲度大而行颈动脉穿刺。股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6h,并伸髋静卧2d.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渗血、瘀斑及血肿,肢体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足背动脉搏动,腹部情况(因导管损伤或刺破血管可引起腹腔出血)。颈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8~10h后加压包扎,并去枕平卧2d.本组1例病人出现股动脉穿刺点渗血,用1%硫酸鱼精蛋白1 ml加生理盐水10 ml缓慢静注,以对抗全身肝素化所致的出血,渗血情况明显改善。作者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武汉 430070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参考文献
[1]马廉亭主编.实用神经外科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77
[2]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54
[3]史玉泉,王忠诚,薛庆澄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9~93
[4]刘承基.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9
脑溢血病人的饮食
病人除需药物治疗外,合理调配饮食对康复也具有重要作用。
病人康复期无吞咽困难,宜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
首先,应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肥肉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硬化;可采用植物油,如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因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及转化为胆汁酸,从而达到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动脉硬化目的。
其次,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一般每日饮牛奶及酸牛奶各一杯,因牛奶中含有牛奶因子和乳清酸,能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含量。饮牛奶时可将奶皮去掉。豆类含豆固醇,也有促进胆固醇排出的作用。
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和因管有保护作用。
可多吃上结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等,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每日食盐在6克以下为宜,因食盐中含有大量钠离子,人体摄入钠离子过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并能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使血压升高,对中风病人不利。
忌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及刺激性强的调味品。此外,少吃鸡汤、肉汤,对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有益,且需忌暴食。
家有中风病人,一般可选择下述辅助食疗方剂:1.黑木耳6克,用水泡发,加入菜肴或蒸食。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2.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可起到降低血胆固醇作用。3.吃鲜山楂或用山楂泡开水,加适量蜂蜜,冷却后当茶饮。若中风并发糖尿病,不宜加蜂蜜。4.生食大蒜或洋葱10-15克可降血脂,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5.中风病人饭后饮食醋5-10毫升,有软化血管的作用。来源:医生解答疑问
脑溢血病人的饮食二
人们的食物中有些具有降低血压,软化血管等功效,平常多摄入以下食物可以很好地预防脑出血后遗症的发生。
高钾食物
美国哈佛大学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每天进食较多新鲜蔬菜水果的人较只进食少量蔬菜水果的人,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要低,表明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具有防脑出血作用;这是因为高钾食物能调整细胞内钠和钾的比例,减少了体内钠水潴留,降低血容量,从而使血压降低,防止脑出血的发生。
富含高钾的食物有菠菜,番茄,青蒜,大葱,土豆及香蕉,柑橘,甜瓜,柚子等。
富含类黄酮与番茄红素食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造成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抑制其氧化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类物质类黄酮与番茄红素能捕捉氧自由基,阻遏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犭杀虫剂,对防止血管狭窄和血凝块堵塞脑血管有积极作用.
日常饮食中富含类黄酮与番茄红素的有洋葱,香菜,胡萝卜,南瓜,草霉,苹果,红葡萄,番茄,西瓜,柿子,甜杏,辣椒等。
多食优质蛋白食物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17—01
肝癌起病隐匿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一旦出现症状而就诊时,肿瘤多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生存时间比较短[1]。肝癌介人治疗是肝癌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144例临床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样肝癌病例144例,其中男84例,女60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47岁。所有病例均经CT,AFP,MRI和超声造影等检查确诊,其中伴有肝硬化腹水50例,上消化道出血12例。
1.2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患者平卧,在x线引导下,经右侧腹股沟股动脉导管穿刺至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化疗药物有表阿霉素、丝裂霉素、奥沙利伯、吡柔比星、顺铂、5一Fu等,栓塞剂为液化碘化油、明胶海绵和PvA等。
1.3结果 症状改善104例 ,症状稳定28例,住院平均12 d出院,恶化12例。出院随诊:3个月生存率91.3%,6个月生存率83.2%,12个月生存率64.6%。
2 护理
2.1 介入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大,思想顾虑多,对介入治疗缺乏认识,更增加其忧虑和恐惧感。我们护士应具有深厚的同情心和爱心,要以诚恳温和的态度及细致入微的护理并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讲解介入术后的意义与优点,和家属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手术的必要性、过程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向患者介绍例举成功病例,增加其战胜病魔的信心,消除其思想顾虑,以取得其密切配合。
2.1.2术前准备:完善各种术前检查,如肝功能,出凝血酶原时间等。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半流质食物。做好抗菌药物、碘海醇过敏试验。术前30 min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抗菌药物输液。双侧腹股沟备皮,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及憋气。准备好x线光片、cT片及药物。联系好陪检人员。
2.2 介入中护理
在心电监护下,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表情,每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1次,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化疗药物可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对于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应用止吐药,转移患者注意力,保持其良好精神状态,使手术顺利进行。术中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感染。同时给与患者心理护理,同情、体贴、关心患者,态度和蔼,主动与患者沟通,告知手术是局麻,损伤很小,术中整个过程都是清醒的,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2.3 介入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注意患者情绪,患者手术后仰卧,右下肢伸直24小时,禁忌弯曲,观察穿刺口有无渗血及血肿,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波动情况,测量血压、脉搏情况,作好记录。如患者发生四肢发冷、皮肤苍白、疼痛、脉搏减弱等情况,有可能是血栓形成[2,3],要及时通知医师处理,给予溶栓治疗。本組患者未发生严重出血和血栓现象。
2.3.2 疼痛护理:术后患者会不同程度的疼痛,表现为肝区疼痛,右上腹及右季肋区钝痛,甚至剧烈疼痛,主要与栓塞、化疗药物及肿瘤坏死有关。常采用心理疏导分散患者注意力,以解除其紧张情绪,必要时给予镇痛药曲马多100mg肌注。
2.3.3 发热护理:患者术后出现发热为肿瘤凝固性坏死产生吸收热所致,体温波动在37.5℃-39℃,体温不超过38℃一般可自行消退,不予处理,应瞩其多饮水,多进食蔬菜和水果;若体温高于39℃,应给与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对于感染性发热应用抗生素。
2.3.4 恶心呕吐 :病人在术中应用大量化疗药物,恶心、呕吐经常在术后几小时出现,可遵医嘱给胃复安,昂丹司琼等止吐药肌注。在术后前6小时禁食[4],可减少恶心、呕吐。术后6小时可进流质饮食,少量多餐,2-3小时一次,可进藕粉、果汁、牛奶、稀面条等,鼓励患者多进蔬菜和水果。
2.3.5 肝肾功能损害:多数病人有多年肝硬化病史,介入治疗中应用大量化疗药和造影剂对肝肾功能损害较大,护士应注意观察尿量,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西瓜,术后应用水化及碳酸氢钠,可加速药物排泄并碱化尿液,保护肾功能,本组病例未出现肾功能损伤病例。
2.3.6尿潴留的护理:由于患者术后要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若责护术前宣教落实不够,或训练不到位,术后患者往往出现排尿困难或尿潴留。若术后6小时无尿,要为患者留置导尿解除尿潴留。
2.3.7术后患者有呕血、黑便,注意消化道出血,有呕吐物及便血时,及时倾倒排泄物和呕吐物。患者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提示可能肝性脑病[5],做好细心护理或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3 讨论
肝癌介入治疗是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是应用影像设备将诊断和治疗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科学,此方法简单,对正常肝组织损伤小,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护理人员本着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认真做好介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加强病情观察,积极地给予心理健康指导和出院指导,通过调动患者自我护理积极性,建立一种指导、参与、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使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陶正龙,程永德,金洪先,等.原发性肝癌伴门脉高压的肝脾联合栓塞对肝功能的影响[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D4,13(4):328—330.
[2] 邵双玲,阳桃海,郭苏玲.肝癌介入治疗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4):53—55.
[3] 戴映.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靶向治疗动态[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lO,17(15):1231—1232.
[4] 蔡汝珠。文朝阳。陈秀云,等.饮食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理学报,2007,14(4):7l一72.
肝癌病人介入治疗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科介入治疗老年肝癌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男38例, 女22例;年龄61岁~82岁 (69岁±6.5岁) 。对照组男42例, 女18例;年龄70岁±6.3岁。两组病人年龄、病情、手术方式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 主要为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2]以及其他对症支持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 (1) 人性化服务环境。良好的就诊环境可给予病人温馨的感官体验, 保持就诊室环境清洁干净, 通风良好, 光线充足;调节室内温度、温度适宜, 地板防滑;配置电视机、报纸书籍, 以分散病人注意力[3];提供一次性杯子等;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时使用屏风遮挡, 保护病人隐私。为病人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就医环境。 (2) 术前人性化医患沟通。老年病人一旦发现肝癌已是中晚期, 会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加之老年人免疫力低下, 治疗的副反应大及疼痛的折磨等都直接影响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及预后。充分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 利用沟通交流技术主动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细致讲解手术治疗方式、麻醉方式、施行环境、设备仪器、注意事项、术中配合等知识, 确保病人能够大致了解手术全过程, 避免实际操作中出现各种不适应现象[4], 使病人深切体会到人性化的关怀, 使其安心接受治疗。 (3) 术中护理。术中任何操作程序都以人性化为前提。操作前帮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 动作轻柔, 减少不适感。以亲切和蔼的语气指导病人配合。术中导丝、导管刺激血管壁, 同时快速注射造影剂能引起血管痉挛, 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随时观察手术进展情况, 按需增补手术器械[5]。术中仔细询问病人感受, 注意观察病人面色、言语情况、精神状态等, 发现异常立即通知术者配合抢救。 (4) 术后护理。术后穿刺点加压包扎8h, 穿刺侧肢体髋关节保持伸直位, 绝对卧床休息24h, 卧床期间对穿刺肢体膝关节以下进行按摩,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同时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是否良好。鼓励其多饮水, 促进造影剂排出。术后告知病人饮食的重要性, 增强机体抵抗力。术后加强巡视, 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使其顺利度过术后反应期。
1.2.2 评价方法
(1) 病人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住院环境、医患沟通、专科护理、病情观察等项目。 (2) 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配合度等。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 (%)
例
3 讨论
良好的住院环境、优质的护理服务、健康的情绪对病人康复至关重要, 老年肝癌病人非常渴望得到关爱和沟通, 我们应重视并尽量满足。护士应重视病人的主观感受, 体现出对病人的尊重、理解、关怀, 使其感到家庭般的温暖。人性化护理能够结合病人实际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积极排除影响因素促使病人保持最佳状态, 给予治疗工作充分配合[6,7]。
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对老年肝癌介入治疗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后, 住院环境、医患沟通、专科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配合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了人性化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病人具有较好的效果, 不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心理压力, 而且在提高病人满意度, 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显现了它的优点,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同时也提高了护士专业素质和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涛.浅析人性化护理[J].吉林医学院学报, 2012, 6 (33) :231-232.
[2]马香玉, 康东红, 刘静.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3 (10) :979-980.
[3]张胜萍, 黄金英.人性化护理优质服务在提高急诊病人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 (4) :528-529.
[4]李智明.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25 (13) , 871-872.
[5]马昭, 翟斌.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 38 (5) :215-216.
[6]冯华萍.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2, 18 (23) :112-113.
肝癌病人介入治疗护理 篇5
【关键词】 肝癌;介入治疗;综合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1-0144-01
为探讨肝癌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笔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收治的86例患者展开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1例,女35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为(41.5±5.3)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加强巡视、穿刺部位及患肢护理等。观察组则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由于肝癌的死亡率较高,多数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故而患者情绪通常会受到影响。因而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以耐心、和善的态度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心理疏导。应用简单、明了、便于理解的语言向患者讲解介入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重要性及有效性,尽可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主动接受治疗。
1.2.2 病房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应确保病房干净、整洁,且应尽可能调低病房内各种医疗设备的声音,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
1.2.3 术后护理 亲人、朋友的关心支持对改善患者情绪,增强患者信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家属邀请亲朋好友探望患者。另外,术后应嘱咐患者卧床24h,术肢应制动24h,并且应协助患者一侧身体进行轻度活动,以提高患者术后感;另外,应加强对患者疼痛护理的重视,指导患者掌握早日活动、深呼吸及咳嗽方式,以尽可能减轻患者疼痛;并且还应指导患者掌握疼痛评估方法,必要时可给予患者药物镇痛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生活质量评分以SF-36表为依据进行评价,其主要包含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及健康指数三部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1]。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并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43例患者中腹痛腹胀2例,恶心呕吐3例,发热2例,血肿1例,占18.6%;对照组43例患者中腹痛腹胀4例,恶性呕吐6例,发热5例,血肿2例,占39.5%。两组并发症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癌属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隐匿,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及致死率,预后较差,对病人健康威胁较大[2],需及时开展针对性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日臻完善,介入治疗逐渐在肝癌治疗中得到开展应用,且效果显著。然而由于患者缺乏对介入治疗的了解,加之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等的影响,极易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从而使患者丧失治疗信心,对其康复造成影响[3]。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全面、综合护理干预,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树立康复信心,促进患者康复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次研究采用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两种方式对接收的86例肝癌介入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且研究结果显示对两组病患展开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其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明显。综上,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健辉,黄飞文,汪慧,等.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究[J] .中外医疗,2014,33(12):169-170.
[2] 陈环.肝癌介入治疗前后α2-抗纤溶酶、抗凝血酶Ⅲ、凝血因子Ⅷ检测的临床意义[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4,20(4):327-328.
[3] 戴琴,杭惠丽.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疼痛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4,(12): 220-221.
[4] 杨芳青,王玲,孙甜甜,等.肝癌介入治疗120例的护理干预[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783-5784.
[5] 马贵邦.对肝癌介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变化的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50-851.
肝癌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篇6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例, 其中男6例, 女2例, 年龄38岁~59岁, 平均年龄48岁。6例患者有慢性肝炎病史, 病史长达12年~24年, 占75%;2例患者发病病史2年~4年, 占25%.男性患者都有一定量饮酒史, 女性无饮酒之习。临床症状:单纯上腹隐痛1例, 占12.5%;上腹隐痛、消化不良, 食欲不佳6例, 占75%;上腹隐痛、伴皮肤巩膜轻度黄染1例, 占12.5%.
2 体会
由于我院地处边疆欠发达地区, 实施一种新的技术治疗可能有许多经济方面的考虑和安全性方面的顾虑, 所以, 作为我们护理人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配合临床医生做好术前的基本准备:即完善各项检查如B超、心电图、肝功能、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测定、碘过敏试验, 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 因术后需绝对卧床24 h, 故需训练床上使用便器。在给予患者实施介入手术前一定要做好术前、术后解释沟通工作, 由于我们与介入医生相互支持和协调, 本组8例患者都愉快地接受了该技术的治疗, 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得到改善, 出院后随访生存期平均2年。
2.1 术前基础护理治疗
护士必须掌握患者的有关资料, 如患者的病情, 向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疾病的治疗、康复知识及专业护理指导, 详细说明介入治疗的基本治疗原理和过程, 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后卧床及穿刺肢体制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训练患者在床上排尿、排便的方法。同时,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作出评价, 包括营养状况、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对身体状况差, 如极度消瘦、贫血、血小板及白细胞低于正常值者, 应先加强支持治疗, 合理安排术前饮食护理。
2.2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 护士要热情接待, 主动介绍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以及主管医师和护士, 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紧张感。护士是患者入院时最初接触的对象,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和安全感, 从而更好地配合检查及治疗, 提高依从性。因为患者和家属一旦知道伴发肝脏恶性病变, 一般都首先会感到悲观失望, 思想包袱很重, 对生活和治疗丧失信心, 加之对新技术应用效果知之甚少, 所以需要我们护理人员治疗时进行现场说教, 介绍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治疗后出现的反应, 从而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针对性地消除其恐惧、紧张、忧虑等不良心理, 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对不知情的患者进行保密治疗, 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治疗前数日应给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蛋类、奶类以及各种豆制品。
2.3 介入术前准备和落实
2.3.1 饮食方面
介入术前4 h禁食、禁水。
2.3.2 皮肤准备
穿刺部位清洗干净, 做好下腹、外阴及大腿上1/3的备皮工作。
2.3.3 药物准备
碘海醇50 m L×2瓶, 1%利多卡因5 m L×1支, 地塞米松5 mg×2支, 生理盐水500 m L× (2~3) 瓶, 格拉司琼3 mg×2支, 化疗药物DDP、THP、MMC、5-Fu按医嘱备药。
2.4 患者术后护理
2.4.1 穿刺部位的护理
因为一般介入术后穿刺点都用绷带胶布加压包扎固定, 护士要认真交待执行好医嘱穿刺后体位 (穿刺肢体呈外展伸直位, 避免弯曲受压) 。严密观察穿刺固定部位有无渗血、血肿, 注意血压、脉搏变化, 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 皮肤颜色是否苍白及温度是否下降, 穿刺侧下肢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 以便及早发现股动脉血栓形成。
2.4.2 做好术后医嘱一级护理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 一般需要给予一级护理24 h, 同时记录好3 d水化液及出入量。
2.4.3 胃肠道反应护理
介入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多为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本组8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症状。呕吐时嘱患者暂禁食,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 同时记录呕吐量、颜色和性质, 给予肌注胃复安10 mg、安定10 mg、地塞米松5 mg, 或者静注格拉司琼6 mg, 使胃肠道症状有所减轻。并嘱患者饮食清淡, 少量多餐, 并且做好口腔护理。
2.4.4 腹痛的护理
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可出现右上腹肝区疼痛, 一般在术后1 d~3 d出现, 3 d~5 d可自行缓解, 疼痛的程度与栓塞的范围有关, 也可能与肿瘤的供血情况有关。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栓塞后刺激肝包膜或腹膜所致, 药物在肿瘤组织产生高浓度、高效价杀伤作用, 肝组织局部发生水肿、坏死或异位动脉栓塞致腹痛。所以需要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等, 向患者做好解释, 以增强心理承受力。对轻度疼痛者可不做特殊处理, 对中度疼痛者可给予双氯酚酸钠1枚纳肛, 对剧烈疼痛者给予哌替啶肌肉注射。
2.4.5 发热护理
早期发热多为坏死组织吸收所致, 如体温在38.5℃以下, 一般5 d~7 d自行消退;如体温在38.5℃以上, 可给予药物和物理降温, 鼓励患者多饮水, 可用消炎痛栓半粒纳肛。
2.4.6 肝功能损害的观察
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可能因肝脏缺血缺氧、化疗药物等因素导致肝功能不同程度损害, 出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白蛋白降低, 部分患者可出现胆红素的升高, 表现为黄疸加重、腹水, 严重者出现嗜睡、肝昏迷等。对肝功能有损伤的患者, 嘱多卧床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血象变化、保暖、预防感冒, 观察患者的意识改变, 进行保肝护肝治疗, 转氨酶可慢慢恢复。术后4周白蛋白方可恢复。为防止病情加重, 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尿量、意识的变化。
2.4.7 饮食护理
如术后无明显恶心呕吐, 鼓励多饮水, 给予补充水分。术后1 d~3 d进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 少量多餐, 几天后无胃部不适可进食新鲜蔬菜、水果, 食用丰富营养的食品。
2.4.8 康复指导
康复阶段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面对现实, 保持愉快的心情, 注意劳逸结合, 提高自身免疫力。通过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保健能力, 配合治疗, 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住院时间。肝癌患者往往存在恐惧心理, 情绪不稳定, 要帮助患者减轻不安情绪, 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出院时对其进行有关休息、饮食、服药、随诊等方面的讲解。
2.4.9 出院指导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 篇7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 症状发现后多已是中晚期, 大多数已失去手术机会[1], 介入治疗是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可延长病人生命。2007年9月—2008年12月, 对38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实施介入治疗, 经精心护理, 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8例肝癌病人中, 男36例, 女2例;年龄13岁~65岁;所有病人经B超、CT、MRI、肿瘤标志物水平、临床表现等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均实施了介入治疗。 采用Seldinger技术, 在局部麻醉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将导管送入肝总动脉, 造影后根据血供将导管选择性送至肿瘤处, 分别注入化疗药物、碘化油及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常用化疗药物有阿霉素、丝裂霉素、氟尿嘧啶。38例病人均顺利度过介入治疗及药物反应期, 治疗后病人面色萎黄好转、食欲提高、疼痛减轻或消失, 提高了生存质量, 延长了生存期限。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多数病人住院后有恐惧和紧张感, 对于不知道自己病情的病人不要告诉病人诊断, 仅告知只要配合治疗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病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后, 情绪比较低落, 心理比较复杂, 对治疗失去信心, 对介入疗法缺乏认识, 增加他们的忧虑和恐惧感。此时临床护士应与病人加强沟通, 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 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病人克服心理压力, 维持情绪稳定, 从而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和承受能力, 并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及优点,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消除病人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2,3]。
2.1.2 术前准备
协助病人完成心电图、胸部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检查。嘱病人术前2 d练习床上大小便, 以适应介入治疗后卧床休息及肢体制动需要。术前1 d做好碘过敏试验及皮肤准备, 术前4 h禁食禁饮。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介入治疗后, 应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 每小时1次, 直至平稳, 并注意观察意识及尿液的量及性质, 做好记录[4]。
2.2.2 一般护理
术后病人采取平卧位, 绝对卧休息24 h, 穿刺部位给予沙袋加压6 h~8 h, 穿刺侧肢体保持伸直位24 h。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出血等, 包扎敷料是否固定完好。认真监测皮肤颜色、温度, 肢体血液循环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并与对侧比较, 发现异常, 尽早处理。嘱病人咳嗽、呕吐、大小便时一定要用手按压穿刺点, 以防穿刺点出血。协助病人移动身体, 增加舒适感, 改变体位或活动健侧肢体身体与患侧肢体保持一直线, 可左右平移。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 预防压疮, 术后24 h无特殊情况可拆除包扎绷带, 可根据病人情况下床做轻微活动。
2.2.3 疼痛的护理
介入治疗后, 由于各种原因使肿瘤组织缺血、水肿和坏死, 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术后暂时性疼痛, 一般持续3 d~7 d后缓解。当病人出现疼痛时, 护士应耐心倾听病人的感受, 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轻度疼痛不需处理, 对于剧烈疼痛难以忍受者, 遵医嘱给予哌替啶或美菲康止痛。
2.2.4 发热护理
大多数病人出现发热的原因是由于化疗药物或栓塞剂等注入肿瘤组织使肿瘤组织坏死, 机体吸收坏死组织所致[5]。多在38 ℃左右, 为术后吸收热, 对高热病人, 遵医嘱进行物理降温或使用解热镇痛药。嘱其多饮水, 保持口腔清洁, 退烧出汗时应及时为病人擦干汗液, 为病人更换衣裤,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防止受凉[6]。
2.2.5 胃肠道反应护理
恶心、呕吐为常见的消化道反应, 其原因是由于在介入治疗中部分化疗药物对胃肠黏膜的直接毒性损害, 一般发生于介入治疗后4 h~6 h, 对于恶心、呕吐的病人应及时给予止吐药物治疗, 一旦病人有恶心呕吐症状, 应嘱病人深呼吸, 注意观察记录呕吐物的量及性质, 及时清除病人的呕吐物, 并予漱口, 减少不良刺激, 提供舒适的休养环境。
2.2.6 饮食护理
认真做好病人及家属的饮食宣教工作, 耐心向他们说明饮食的重要性, 由于化疗药物的作用, 病人常出现食欲缺乏。护理时应配合其饮食习惯, 鼓励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低盐饮食, 少量多餐, 并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忌油炸、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7]。
3 讨论
介入治疗是目前作为医学影像领域的一门新兴微创手术, 其特点是损伤小、疗效好。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可以使肝肿瘤局部得到高浓度、大剂量的药物, 较周围静脉给药疗效高、不良反应轻。同时注入栓塞剂, 可使肝癌组织因血流阻断而缺血坏死。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中、晚期的病人, 可延缓肿瘤生长, 明显延长肿瘤病人的生存期,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8] 。行之有效的护理是帮助病人尽早恢复健康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正确及时地做好护理中的各个环节, 有效预防或减少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叶胜龙.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2, 10 (3) :165.
[2]耿秀云.心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5, 19 (10B) :2138-2139.
[3]齐丽雯, 李丽.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10C) :2228-2229.
[4]闫秀娟, 郭淑芳.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的舒适护理[J].护理研究, 2004, 18 (5B) :892.
[5]吴沛宏, 黄金华, 罗鸣飞, 等.肿瘤介入诊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64.
[6]黄爱梅, 罗莎莎.肺癌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9A) :1701-1704.
[7]邢丽群.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2B) :447-448.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23例, 男性16例, 女性7例。最大年龄67岁, 最小年龄35岁, 平均年龄46.9岁, 病程25~95天, 平均51天, 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 其中16例病人有明显的黄疸表现, 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 (AFP) 均大于400ng/ml, 肝功能检查中转肽酶、碱磷酶增高显著。所有病例经B超、CT确诊。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介入治疗患者多数表现烦躁, 恐惧, 焦虑, 悲观等, 对治疗持怀疑态度, 术前心理护理是否到位, 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 医护人员要多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 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及病人的心理反应。耐心细致讲解治疗的过程、目的、方法、效果、安全性及成功的病例, 介绍操作步骤、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一般护理
保持病房内环境安静、清洁、舒适, 保证患者的情绪稳定, 使其得到充足的休息, 以利于手术。鼓励病人摄入易消化的高营养、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
2.3 术前准备
术前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常规做血、尿、便常规,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检查, 术前6h禁食, 术前2h做好青霉素及碘过敏试验, 做好双侧腹股沟备皮
3 术后护理
3.1 出血倾向的观察及预防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 如意识、生命体征的变化, 穿刺点要用绷带加压包扎6h, 12h禁止屈曲, 制动24h后方可下床活动,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点、肿胀、皮肤有无淤血、肢体远端脉搏、皮肤颜色、温度等情况, 敷料有无污染, 发现异常现象, 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2 饮食护理
患者介入治疗后6h进易消化流质饮食, 24h应给予患者低盐、低脂、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 同时忌干、硬、粗糙、生冷刺激性食物, 以防止有门静脉高压的患者因静脉曲张而造成出血。
3.3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3.3.1 疼痛
以穿刺点及肝区疼痛最常见, 术后当天及第一天较为明显、一般3~5天后症状缓解, 同时必要心理护理分散其注意力, 对疼痛难以难受的患者给予止痛药物。
3.3.2 胃肠道反应
多为术后化疗的药物反应, 出现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 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同时用手指予按压内关合谷, 以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并鼓励患者要少食多餐, 进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饮食, 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3.3.3 发热
多于术后当天或第二天出现, 体温波动37.6-38.5℃, 最高39℃时可持续3天左右, 无寒颤。发热一般为肿瘤坏死所致吸收热, 发热的时间与肿瘤坏死的范围有关。如果体温不超过38.5℃, 则不需要做特殊处理, 体温超过39℃予物理降温, 并注意保暖, 做好皮肤、口腔护理, 嘱多饮水。
3.3.4 其它
注意观察大便颜色, 以防消化道出血, 注意血象的变化, 注意保暖, 多饮水, 防止感冒, 预防感染, 注意皮肤及小便黄染程度, 避免肝功能恶化。
4 讨论
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 由于其本身是有创, 而化疗药物对身体又有一定的副作用, 护理时详细了解介入的治疗原理, 操作过程, 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 尤其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促进患者心理及疾病本身的康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秀芳, 孙余省.肝转移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04 (5) :329~330
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护理 篇9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护理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3位。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 (TACE) 是当前不能切除肝癌的首选疗法, 它可以明显延长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同时也可让部分患者获得二次手术的机会[1]。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对4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 其中男30例, 女15例, 年龄分布在31~62岁,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肝癌, 肿块大小5~10 cm。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TACE治疗。
1.2操作方法:
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行右侧股动脉seldinger改良法穿刺术, 穿刺成功后在X线监视下导入造影导管并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肝总动脉, 应用碘海醇造影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血液供应情况, 根据病灶位置应用3F微导管导入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后行局部栓塞, 栓塞剂选用超液化碘油10 m L, 药物选用表阿霉素20 mg, 将二者充分混合后经微导管注入局部病灶, 当透视下肿瘤病灶周围出现细小门脉显影时栓塞结束。
2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当患者被确诊为肝癌时, 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变化, 这些变化常同死亡、家庭条件及病痛折磨发生直接关系, 有的无法正确面对现实、自暴自弃, 不能主动地配合治疗;有的求生欲望强烈, 害怕面对死亡, 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治疗上。故在介入治疗前, 表现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和痛苦, 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根据中医肝喜条达、恶抑郁的理论, 劝导患者避免忧思恼怒, 针对患者的各种心理变化, 进行认真分析, 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使患者的精神压力降到最低, 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使肝气条达, 积极配合治疗, 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 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的个性、职业、文化修养的不同, 针对性地消除其恐惧、紧张、忧虑等不良心理, 积极有效的配合治疗。对患者和家属积极解释介入治疗的手术方式和效果, 使他们充分了解介入治疗对肝癌疾病的重要意义, 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使他们做好充分的心理配合, 树立起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作为护理人员应表现出热情、关怀、理解及和蔼可亲的态度, 关心患者的思想状况, 通过亲切交谈, 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 做好思想工作, 取得患者的理解、同意及配合。
3 术前护理
3.1 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 检查术前准备完成情况:
术前一天完成沐浴、更衣、剪指甲等个人卫生。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肾功能不全、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荨麻疹、糖尿病、心脏病等。严格掌握禁忌证及患者对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手术区域皮肤准备, 备皮范围:脐部以下至大腿上1/3, 双侧至腋中线, 包括会阴部, 特别要注意双侧腹股沟部位有无皮肤破损及感染, 并清洗干净。检查患者凝血功能。术前6 h禁食禁饮。
3.2 术前训练:
术前训练患者床上排便, 以免术后卧床, 不习惯床上排便而造成尿潴留, 同时避免术中膀胱充盈至患者烦躁影响操作, 或因尿失禁而污染手术台。训练患者吸气和屏气动作, 防止呼吸伪影影响图像质量。
4 术中护理
调节导管室室内温度, 协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 插管治疗在局麻下进行, 患者在操作的全过程中处于清醒状态。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身心反应, 可以通过谈话等稳定患者的情绪, 解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之间交谈时也要注意不讲有关病情的话, 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对患者造成心理影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特别注意观察有无对比剂不良反应。
5 术后护理
5.1 穿刺部位及患肢的护理:
介入治疗属于侵入性操作, 局部穿刺和插管对动脉均有损伤, 加之肝癌患者常见凝血功能障碍, 故加强术后穿刺点的护理, 穿刺处沙袋压迫4~6 h, 绝对卧床24 h, 患肢伸直制动12 h, 为减轻平卧引起的腰痛可适当向患侧翻身40°,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血肿, 下肢血运, 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右下肢皮肤颜色, 温度, 感觉。告知患者避免增加腹压动作如打喷嚏, 咳嗽时需用手压迫穿刺部位防止出血, 若出现手术侧趾端苍白小腿剧痛, 皮温下降, 感觉迟钝则提示可能出现股动脉血栓, 当及时告知医师给以相应处理。同时嘱家属按摩双下肢, 以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5.2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24 h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的改变, 介入治疗后早期发热是由于肿瘤组织坏死, 血运不畅, 导致淤血, 阻滞经络, 郁久化热, 一般在38.0~38.5℃, 不超过39℃, 可饮热果汁、茅根竹甘蔗汁泻热, 每次200 m L, 每日3次;通腑泻热汤剂200 m L中药保留灌肠, 早晚各一次;同时给予物理降温, 多饮水, 2~3 d后体温多可恢复正常。术后1周左右, 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作用, 机体抵抗力下降, 易感染, 还应监测患者体温4次/天, 注意个人卫生, 加强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
5.3 胃肠道反应护理:
介入治疗后由于肿瘤被栓塞引起缺血缺氧坏死、化疗药物作用等, 胃肠道反应均可出现,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本组出现6例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 恶心显著者早期给予维生素B6缓解。呕吐时嘱患者暂禁食, 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 同时记录呕吐量、颜色和性质, 给予胃复安10 mg肌内注射, 或可针刺双侧足三里、合谷、内关及中脘穴, 可先行强刺激, 再留针20 min, 2次/天;还可耳穴压豆疗法, 贴于耳穴神门, 交感, 胃, 十二指肠或膈穴位, 每穴按压5 min, 3次/天, 按压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亦可联合肚脐部 (神阙穴) 热敷, 因为温热效应, 改善微循环, 促进血液循环, 可缓解胃肠道反应。加强口腔护理, 减少不良刺激, 促进毒素排泄。栓塞后可使门脉高压更高, 频繁呕吐可诱发消化道出血。因此可给予恩丹西酮止呕及非那根等镇静治疗, 少量多餐, 加强饮食指导。
5.4 出血:
一般在术后12 h内发生, 患者因疼痛躁动导致穿刺点压迫松解, 导致出血, 故嘱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 穿刺处加压包扎12 h, 既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又可降低因加压包扎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术后肝区疼痛厉害时可针刺肝俞、期门、章门、阳陵泉、太冲穴20 min, 2次/天;也可艾灸合谷、足三里等穴位, 已达到舒经止痛的作用。在此期间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注意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和运动功能和情况, 如有出血立即通知医师并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点上方一指处动脉, 及时更换敷料, 保持穿刺部位干燥, 防止感染。本组无1例出现出血。
5.5 饮食:
鼓励患者多饮水, 减轻化疗药物及对比剂对肾脏的损害, 观察尿液、尿色, 每日尿量应在2000 m L以上。术后先以少量流质为宜, 第2日可以半流质, 第3日起可以恢复正常饮食, 饮食宜高热量, 易消化, 高蛋白、高维生素, 但口味宜清淡柔软, 忌辛辣, 油腻, 刺激性食物, 少量多餐。可根据辩证分型给予饮食指导: (1) 肝气郁结型:宜进食健脾理气消胀之品, 对纳呆呕逆严重者配合使用陈皮、砂仁、竹茹等开胃之品, 煎水代茶饮, 有助于增进食欲, 培其后天之本; (2) 气滞血瘀型:宜时桃仁粥, 即桃仁10 g, 去皮尖, 水煎, 取汁与粳米同煮, 禁食滞气碍胃之品; (3) 湿热毒蕴型:可服清凉之品, 可用薏米适量研末水调熟食, 口渴可饮梨汁、藕汁, 可用玉米须煎汤代茶饮, 忌油腻, 辛辣, 油炸食物; (4) 肝郁脾虚型:饮食要质高量少, 禁食生冷, 可适量食用胡桃、羊肉、山药等, 可用山药15 g、芡实10 g、粳米适量煮粥同服; (5) 肝肾阴虚型:宜食清凉多津食物, 可用生地汁粳米煮粥, 也可服枸杞百合粥, 以养阴生津, 兼以清热。出血时禁食。
6 讨论
肝癌介入治疗目前临床广泛应用, 因其创伤小, 靶向性强、不良反应小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欢迎, 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因此认真作好患者心理护理, 完善术前准备, 加强术中、术后的观察, 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整个治疗过程中重要环节, 通过对45例肝癌介入治疗精心护理, 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每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为延长其生命, 提高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周密细致的护理对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实施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实施有效的介入期护理, 从介入治疗、心理、精神等因素分析影响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详细给患者介绍治疗目的、方法及效果, 做好心理护理、调节饮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按时术前用药, 观察穿刺局部和术侧肢体情况, 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健康教育[2,3]。笔者认为, 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 专业化护理十分重要, 应该力求达到对患者在医疗和心理上的整体护理, 使介入治疗在临床运用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刘学章.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临床表现及治疗[J].临床医学, 2004, 24 (1) :22-23.
[2]陈小玲.晚期肝癌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的护理[J].海南医学, 2004, 15 (3) :90-91.
肝癌病人介入治疗护理 篇10
方法:将4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认知干预、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家庭以及社会支持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介入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腹部疼痛程度以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24例患者疼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综合护理干预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病痛,症状得以缓解。
结论:介入治疗后,医护人员应预防恶心、呕吐、腹痛、便秘、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腹痛、腹胀以及胃肠道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
关键词:护理干预肝癌介入治疗疼痛胃肠道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25-02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多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在肝癌中,血管性介入治疗临床应用最多,肝癌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对肝动脉灌注化疗药和血管栓塞,阻断肝区肿瘤的供血,使其严重缺血、缺氧坏死而缩小,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1。但是介入治疗后患者有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介入治疗后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病痛,预防胃肠道反应,才能提高治疗效果,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2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肝癌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经CT、超声、核磁共振等影像学、病理学检查进行确诊。48例患者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4.2岁;患者临床症状为腹水、腹胀、面色萎黄、消瘦、乏力、肝区疼痛等。
1.2方法。在无菌操作下,经股动脉穿刺,將导管置于肝肿瘤供血动脉,根据肿瘤部位的大小、形状、血供等情况决定药量的多少,将化疗药物经导管缓慢注入。常用的化疗药物有丝裂霉素、阿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等。
1.3结果。48例肝癌患者经介入治疗后,腹痛腹胀23例,胃肠道反应38例,发热14例,尿潴留7例;术中血压升高者9例。对照组经常规护理症状有所减轻;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2护理干预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护理:①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需绝对卧床休息24h,护理人员应按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②术后在患者的穿刺部位需用砂袋压迫止血8h,穿刺侧肢体制动12h;③患者穿刺部位应包扎好,保持清洁卫生,预防感染。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以下护理干预:
2.1提高患者认知。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的资料,在介入治疗前要对患者进行沟通指导,讲解有关治疗的方法、过程以及治疗效果等,告知患者术后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消除患者的紧张、忧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因素,使患者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增强治疗的自信心,从而更好的配合医生完成治疗过程。
2.2术前指导。术前陪同患者做好肝肾功能监测;检查出凝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指导患者术前6h禁食禁水;控制血糖和血压,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2.3术中护理。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患者一旦出现胸闷、心悸、呼吸障碍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救治;治疗结束后,按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动脉搏动情况。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种化疗药物的溶解,药物应按时有序的进行灌注,患者因短时间注入高浓度化疗药物及栓塞作用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此时可静脉滴注胃复安、地塞米松10mg,可以有效缓解不良反应。
2.4术后护理。术后由于肿瘤组织坏死吸收可引起患者发热症状,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多饮水,给予物理降温,必要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一般情况下2~3d后体温可恢复正常;栓塞引起组织缺血坏死,炎症刺激肝包膜可导致肝区疼痛,血管壁营养障碍,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也可引起疼痛2。详细讲解肝区疼痛的原因,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指导患者疼痛时应以胸式呼吸为主,减轻腹部压力刺激,必要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告知患者疼痛时应取侧卧位或半卧位,适当的局部按摩也可减轻疼痛。患者发生呕吐时要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指导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同时注意补液,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2.5心理护理。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舒适,护理人员要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理解同情患者及家属,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实时的心理宣泄也有助于患者减轻疼痛。护理人员应配合家属,多给予患者温暖、同情与支持,提高患者战胜病痛的自信心。
2.6饮食护理。术后应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少食多餐,静脉补液,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减轻化疗药物及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可以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环境,避免术后便秘的发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3小结
肝癌介入治疗是指经股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肝动脉的一种区域性局部化疗3,这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肝癌的方法,其创伤小,抗癌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对人体其他细胞组织的伤害。介入治疗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疼痛、发热、胃肠道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影响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观察组24例肝癌介入患者的护理干预,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疼痛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由此可见,精心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减轻胃肠道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陆锦云,赵爱民,张冠山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7):39-40
[2]丁荣霜,孟繁会,于素娟等.热疗辅以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护理23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51
肝癌介入手术治疗的配合及护理 篇11
关键词:肝癌介入术,配合,护理
肝细胞癌是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 对于丧失时机以及术后复发的病人放射介入治疗已被公认为最佳的治疗方法[1], 可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延长病人的生命。本文就介入手术中的配合及护理初步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40例, 男118例, 女22例;年龄36岁~70岁;所有病例都经过B超、CT证实诊断, 全部病例符合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会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本组病例中行肝动脉灌注+栓塞术124例, 16例因肝功能受损严重直接行栓塞术。
1.2 治疗方法
一般采用Seldinger穿刺法, 选择股动脉穿刺, 选做腹主动脉造影, 了解肿瘤供血特点。根据肿瘤位置、大小、肝功能情况进行灌注化疗后, 再进行栓塞治疗, 栓塞剂采用碘化油、吸收性明胶海棉, 治疗期间积极给予保肝治疗。
1.3 术中并发症
多数病人术中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等症状, 少数病人出现上腹明显疼痛、大汗、呕吐, 经注射布桂嗪或吗啡后缓解。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及护理
①术前病人的准备:接到手术通知后, 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各方面情况, 查看术前血常规、血凝三项、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协助医生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消除病人恐惧、焦虑、悲观心理, 介绍行介入治疗的目的、效果及重要性, 树立病人信心, 使病人能积极配合手术, 嘱病人术前8 h禁食, 4 h禁水, 查看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是否备皮。②手术用物及药品的准备:消毒敷料包、器械包、手术衣、洗手衣各1包, 一次性无菌物品、4 F肝导管、导丝、股动脉鞘、高压连接管、高压注射器各1个, 2 mL、5 mL、10 mL注射器各两副, 弹力绷带1卷, 1 kg沙袋1个, 血压计、听诊器、心电监护仪、吸引器、氧气处于备用状态, 备齐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阿托品等急救药品及吗啡、布桂嗪止痛药, 常用药物有利多卡因、1 250 ug肝素、100 mL碘海醇、500 mL生理盐水、化疗药及碘化油注射液。
2.2 术中配合及护理
①术中配合:病人进入导管室做好三查七对, 并查看术前是否肌肉注射安定10 mg, 向病人介绍导管室环境及仪器, 清除紧张情绪, 协助平卧于手术床上。连接心电监护, 上身盖铅衣, 开通静脉通道常规滴注恩丹思琼注射液以预防术中恶心呕吐及备术中用药。打开无菌敷料包, 协助医生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 常规铺治疗巾, 将消毒好的器械、药物、所有导管导丝等一次性用物送到手术台上。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熟悉手术的过程, 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手术需要及时准确主动地传递物品, 按要求配置需要的化疗药物及栓塞剂, 密切配合医生做好各项工作, 关注手术进展,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②术中病情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病人面色、意识、呼吸、血压、心率、心律的变化, 重视病人的主诉。应用碘化油栓塞时一般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肝区胀痛反应, 应不断予鼓励性语言安慰病人, 并提醒医生及时处理, 适当补液、吸氧。明显呕吐者协助头偏向一侧防止呛咳, 肝区胀痛明显的遵医嘱给予布桂嗪75 mg或吗啡10 mg肌肉注射, 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做好护理记录。③术后护理:手术完毕后协助医生对穿刺部位压迫止血10 min后, 用棉垫及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沙袋压迫, 用平车将病人送入病房交至职责护士, 交代注意事项, 要求穿刺部位纱袋压迫6 h, 患侧肢体制动18 h, 注意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或渗血, 以及该侧肢体远端血运情况, 嘱病人多饮水以利造影剂排出[2,3,4]。
3 体会
肝癌病人往往饱受疾病长时间折磨, 对癌症产生恐惧心理, 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及反复治疗的抵触情绪均影响介入治疗效果, 因此术前要耐心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消除病人的顾虑, 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铺无菌巾前给病人盖上铅衣, 以保护重要脏器。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以减少不良反应。手术中推造影剂时病人感到全身发热, 应向病人解释这是应用造影剂的正常反应, 化疗药物推注时速度要缓慢, 以减少术中不适。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 在操作时认真、细致、熟练, 随时听取病人主诉,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病人痛苦。经积极的术前准备, 密切的手术配合及精心护理, 本组病例病人术后第1天随访无血肿、血栓等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欧洁红.肝癌介入术的护理[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1, 10 (2) :118.
[2]王玲, 许虹, 聂红?.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1977, 12 (12) :33.
[3]吴建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7B) :1836-1837.
【肝癌病人介入治疗护理】推荐阅读:
肝癌病人的中医护理06-23
肝癌介入治疗心理护理08-26
肝癌介入手术的护理10-05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08-08
肝癌介入术患者的护理06-10
肝癌介入化疗05-28
肝癌治疗研究09-18
肝癌的综合治疗11-10
肝癌治疗方案09-10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进展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