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化疗(共8篇)
肝癌介入化疗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热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以便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78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9例, 再将治疗组采用的动脉热灌注化疗及热栓塞治疗的方法与对照组的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进行疗效比较与分析。结果 治疗组显效54例 (60.67%) , 总有效率89.89%;对照组显效36例 (40.45%) , 总有效率70.79%, 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 (P<0.05) 。结论 肝癌患者经过动脉热灌注化疗及热栓塞治疗后, 病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也得到了较大地提高。总之, 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手术疗法。
关键词:肝癌,原发性,介入热化疗,疗效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最新统计, 每年全世界的新发肝癌患者约有60万, 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居于第五位。在我国, 原发性肝癌属于一种高发病, 一般男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且目前我国的发病人数约占全世界的肝癌患者的55%, 严重地威胁着我国人民生命与健康[1]。已有很多研究表明, 温热可以杀伤恶性肿瘤细胞或者抑制其生长与繁殖, 同时还能够破坏肿瘤部位的毛细血管, 将温热用于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性化疗中也能大大地提高其治疗效果[2]。介入热化疗就是巧妙地将温热和敏感的化疗药物结合起来, 从而用于肝癌的治疗中。近2年来, 笔者采用介入热化疗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 同时将其与手术切除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 最终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1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78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89例、对照组89例 (分组情况皆以依据患者自己的意见) 。其中治疗组男56例, 女33例, 年龄33~76岁, 平均年龄49岁,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者76例, 丙型肝炎病毒 (HCV) 抗体阳性者13例;对照组男52例, 女37例, 年龄32~75岁, 平均年龄48.5岁,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者72例, 丙型肝炎病毒 (HCV) 抗体阳性者17例。上述所有的患者都是原发性肝癌, 皆经肝穿刺活检、化验、症状、体征、血清甲胎蛋白 (AFP) 、病毒标志物、MRI和PET影像学检查等确诊, 且没有严重的肝硬化、肾功能损害和心脑血管等疾病, 没有任何介入治疗的禁忌证 (如肝性脑病、出血、感染) 。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病情及临床上的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采用介入热化疗治疗 (治疗组)
(1) 穿刺的技术和所选的药物。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途径进行穿刺和插管。先将导管依次置于腹腔动脉、肝总动脉和肝固有动脉内造影, 再根据患者肿瘤部位的供血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插管, 然后将导管的头部置于肿瘤的供血血管动脉内进行脉热灌注化疗及热栓塞治疗。热灌注化疗采用的药物主要有奥沙利铂100~200mg或顺铂 (CDDP) 50~100mg、氟尿嘧啶 (5-FU) 500~1000mg、丝裂霉素 (MMC) 10~20mg、表阿霉素或阿霉素30~60mg。一般每次可只选用其中2~4种药物联合使用, 热灌注后将表阿霉素或阿霉素与超液化碘油按照一定比例 (5∶1) 配置混合均匀后做肿瘤血管微球栓塞。 (2) 热灌注化疗的基本过程。根据患者肿瘤血管的直径大小及肝功能情况, 并参照相关的文献, 一般将热疗机的温度设置在46~55℃[3]。然后将所采用的化疗药物加生理盐水500~900mL稀释后加入热疗机的高压注射桶内加热, 同时导管尾端连热机的加热装置, 然后将以0.6mL/s左右的流速灌注30min。 (3) 复查。术后7周复查肝脏MRI、PET或CT、血清甲胎蛋白 (AFP) 、病毒标志物、肝肾指标等。然后根据复查的结果及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情况, 一般确定8周左右后行下一次的介入热灌注化疗及栓塞, 一般情况下, 只进行2~4个疗程的治疗。
1.2.2 采用手术切除方法治疗 (对照组)
即切除肝脏的肿瘤病灶部位, 术后应服用抗生素1周左右, 并积极做好手术切除后的并发症 (如肝性脑病) 的防治工作。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则主要依据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脏影像学的检查结果。显效:患者肿瘤部位显影基本消失或者缩小为原来的75%以上且没有出现新的肿瘤病灶, 肝肾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治疗四周后的血清甲胎蛋白 (AFP) 下降大于50%。有效:患者肿瘤部位显影缩小为原来的25%~75%且没有明显的新的肿瘤病灶, 肝肾功能指标有所改善;治疗四周后的血清甲胎蛋白 (AFP) 下降25%~50%。无效:患者肿瘤部位显影缩小<25%或者出现新的病灶, 肝肾功能指标没有明显的变化;治疗四周后的血清甲胎蛋白 (AFP) 下降也<25%。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所得的数据, 对显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 然后应用SPSS11.0软件来完成对数据的统计与处理。最终得P<0.05, 即经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差异, 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两组数据经比较处理后, 再经过对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后, 得*P<0.05, 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显著性, 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介入性热化疗是一种通过导管将加热后的化疗药物灌注于肿瘤病灶部位的动脉血管内的治疗肝癌的方法, 又被称为热栓塞术, 同时也是肝癌中晚期患者的首选疗法[4]。目前原发性肝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然而肝癌手术切除疗法的实施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通常与肝脏功能、肿瘤部位、肿瘤界限、肝硬化程度、有无完整的包膜及静脉癌栓情况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手术切除疗法只对早期肝癌比较有效, 对于中晚期的肝癌患者其疗效则比较差。由于肝癌患者的早期症状并不十分明显, 因此许多的患者就此错失了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期。手术切除还有一定的风险, 可能会引起肝性脑病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介入热化疗治疗是依据在高温及压力升高的条件下肿瘤血管易破裂, 而正常肝组织的受损较轻设计而成的。加热与化疗具有协同作用, 当肿瘤病灶部位温度升高时, 将会引起组织内的微血管破裂, 血流受阻形成血栓从而引起肿瘤组织内缺氧, 最终将破坏细胞膜的稳定性, 增加病灶部位药物的浓度;介入热化疗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内皮生长因子的合成与分泌和抑制肿瘤血管的再生, 防止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转移的作用;另外, 介入热化疗
还可以抑制肿瘤部位细胞耐药基因的表达和抑制多药耐药性MRP和P-糖蛋白的表达[5], 从而减少或者抑制肿瘤耐药性的发生, 以此增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同时也能提高某些药物的细胞毒性, 诱发细胞的凋亡;最终影响肿瘤细胞内基因的合成与转录[6], 以此达到使肿瘤缩小、坏死的目的。介入热化疗栓塞已经在临床上得以广泛的应用, 其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非常显著, 不仅能够较好的改善症状和体征,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而且还可以减少化疗对骨髓及消化系统的毒副作用。总之, 介入热化疗栓塞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7], 明显优于手术切除的疗法, 目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57-462.
[2]王军, 张绪敬, 李东民, 等.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疗效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7, 15 (7) :405-406.
[3]孙志强, 王徽, 陈健.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60例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4) :842-843.
[4]王执民, 曹玮.介入性热化疗治疗肝癌的研究现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7, 7 (7) :666-667.
[5]陈健, 王艳梅, 孙志强, 等.介入热化疗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8 (32) :1773-1775.
[6]李跃军, 刘俊峰.肝癌的介入性热化疗[J].中外医疗, 2008, 28 (30) :31.
[7]贾朝江, 杨建, 李志光.热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J].介入放射学, 2008, 24 (1) :93-96.
介入治疗:对付肝癌出奇兵 篇2
什么是肝癌的介入治疗?
肝癌的介入治疗主要应用血管介入技术(治疗性血管造影),即应用选择性或者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首先明确肝癌的部位、性质、范围等变化,然后利用插入的导管进行经导管栓塞、灌注化疗药物进行治疗。
介入疗法可以治疗哪种肝癌?
介入疗法既可以治疗起源于肝脏本身的原发性肝癌,也可以治疗由其他部位转移到肝脏的转移性肝癌。它既可以单独用于治疗肝癌,也可以配合手术、放射治疗和全身化疗治疗肝癌。介入治疗还可以用于缓解门静脉高压,也可治疗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脾脏增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于由肿瘤压迫胆管造成的梗阻性黄疸,可以用介入的方法置入引流导管或者内支架行胆汁引流。达到解除梗阻症状的目的,当肿瘤压迫、浸润造成下腔静脉狭窄时,下肢和盆腔的血液回流不畅,患者会出现下肢、阴囊水肿等症状,这时可以放置下腔静脉支架,使下腔静脉重新开放,血液能够顺利地流回心脏。
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1)化疗灌注:即经过动脉导管,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肝癌局部。与静脉给药相比,它的全身毒性更低,同时,由于采用了选择性动脉灌注,可增加肝癌局部的药物浓度,肝癌组织内药物浓度可较正常组织内药物浓度高5~20倍。
(2)经导管栓塞:即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它是按Seldinger插管技术,将导管送入肝动脉,经导管灌注大剂量化学抗癌药和/或栓塞剂,达到栓塞和化学治疗的双重目的。
(3)经门静脉介入治疗:通过经皮直接穿刺,做门静脉插管,灌注化疗药和栓塞剂。化疗药在低压、低流速的门静脉内流动,不断地较持久地与肿瘤细胞接触,发挥抗癌作用。
哪些肝癌病人适合做介入治疗?
凡不能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均适宜做经肝动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也可用于手术前的诊断,为手术提供依据。肝癌切除后也可以行介入综合治疗。这时的介入治疗不仅可抑制微转移,而且也能早期发现手术中残存和术后复发的肿瘤,便于及时治疗。对于手术后复发性肝癌,TACE治疗可延长生存期。对于小肝癌,手术前的血管造影和栓塞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预防术后复发。
肝癌介入治疗后一般有哪些反应?
介入治疗后一般有局部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暂时性升高,白血球下降等症状,经过对症处理可以恢复。
介入治疗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①检查血尿常规和出凝血机制:由于大多数介入治疗经动脉进行,治疗前需要了解凝血功能,以避免治疗后的出血;对于凝血功能不良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加以改善;
②做碘过敏试验:介入治疗中要使用含有碘的造影剂,极少数患者对碘过敏,碘过敏试验可以预先确定哪些人对碘过敏。试验常用的试剂为50%的泛影葡胺。
③穿刺部位的皮肤准备(清洗、剃毛):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局部清洁,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细菌污染。
④术前4小时应禁食、禁水:以防止术中呕吐时,胃内容物被吸入气管,造成气管的堵塞和呼吸意外。
病例举例
尹振勇,男,农民,现年55岁,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人。
肝癌介入化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PLC患者60例 (男35例, 女25例) :年龄31~72岁, 平均年龄56.2岁。全部患者经彩超、CT或MRI、DSA等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有关检查确诊, 病变位于肝左叶11例, 肝右叶47例, 左叶及右叶均有病变10例, 肝癌肿块大小以直径最大者为标准, <3cm 9例, 3~6cm 19例, 6~9cm20例, >9cm 16例。肿瘤内血流进行分级;I级24例, II级20例, III级16例, PLC 60例分为肝动脉泵+静脉泵灌注化疗 (A组) 30例, 肝动脉泵化疗 (B组) 30例, 本组病均有肝炎肝硬化吏, 甲胎蛋白超过400μg/L以上, 合并有转氨酶的异常, Childpugh分级达B级以上,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消瘦乏。
1.2 治疗方法
30例PLC患者均行超声下经皮穿至门脉同时行股动脉穿刺肝动脉置管并行皮埋式化疗泵植入, 另30例单纯行股动脉穿刺肝动脉置管皮埋式化疗泵植入。术中化疗泵各注入阿霉素60mg, 丝裂霉素6mg, 5-FU 0.75g一次注入, 每月注入1次药物之前, 同时对患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1.3 测量方法
采用增强螺旋CT检查+彩超检查+肝血流核素显像联合数据分析使用GE PRSPED FII双排螺旋CT进行检查测量,
螺旋CT行全肝平扫后+增强扫描, 对比剂为碘海醇, 总量按1.5mL/kg计算, 全部增强病例均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于第25s开始增强后第1期 (动脉期) 全肝扫描, 65s开始增强后第2期 (门静脉) 全肝扫描, 在240s以后增强后第3期 (延迟期) 扫描。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全肝, 第一步先记录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及声特征, 作出对比剂前的初步诊断, 第二步行彩超检查, 记录病灶的血流分布情况, 第三步行超声造影, 注入对比剂后启动PHI谐波造影按钮, 根据每个病灶深浅度及患者身体胖瘦情况调节声功率输出至低机械指数, 当显示屏几乎看不到肝灰阶图像时 (MI在0.05~0.08.) 时, 此刻探测器只能接收来自对比剂的二次谐波信号。启动超声仪内记时器, 实时动态观察肿瘤重点区域内病灶灌注及回声强度变化情况, 然后一一记录下来进行分析。核素扫描使用西门子CSM 8863双探头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仪 (SPECT) , 用GE低能平行机准直器, 在能窗20%、能峰140keV时用99Tcm-EHIDA法作肝血流血池显像检查;以1帧/5s单位速度连续摄像16帧图像, 然后将取得肝血核素显像图进行计算分析。所有病例在术前检查一次, 记录检查结果, 在术后第15天进行第二次检查, 将两次临床影像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4 肿瘤内血流分级与疗效评价
以造影检查为基准, 将肿瘤内部无血流定为0级;有1~2个点状血流定为I级, 有1~2条血管或3~4个点状血流定为II级, 有4个点状血流或2条以上血管定为III级。疗效按照WHO实体肿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分为肿块明显缩小、肿块部分缩小、肿块无明显变化和增大等进行分级, 不良反应也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情况与分级标准进行观察记录和判定。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A组有效率93.0%高于B组83% (χ2=3.79, P<0.05) , 见表1
2.2 检出病灶大小数目
60例肝肿瘤介入后, 增强CT检出肿块65个, 彩超发现肿块共66个, 超声造影检出肿块64个, 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合并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低热、乏力、恶心、呕吐、胸闷及上腹部胀痛等“栓塞综合症”。A组肝肾功能不全者为3例 (10%) , B组3例 (10%) (χ2=0.68, P>0.05) , A组肝功能分级下降6例 (20.0%) , B组6例 (20.0%) (χ2=0.88, P>0.05) , 两组并发症相比较无明显变, 经对症处理后多于1周左右好转。
3 讨论
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 其发生率在男性为第三位, 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 女性则为第4位。传统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但由于多数患者发现病变时已属中晚期, 失去手术机会。大部分肝癌患者需行枯息治疗, 如近年来发展局部射频消溶、伽玛刀治疗及国内外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双介入治疗的理论基础及临床意义:研究证明, 原发性肝癌的血供90%~95%主要来自肝动脉, 而正常肝组织70%~75%由门静脉供血, 故肝动脉栓塞后正常组织的血供不受多大影响, 以往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治疗肝癌。虽然对肿瘤肝动脉供血部分进行了栓塞与治疗, 但这也是部分性治疗, 因为肿瘤内仍然有5%~10%的门静脉供血部分残存肿瘤细胞活动, 由于肝脏肿瘤中心部分肝动脉血供与周边部分门静脉血供存在广泛的交通支, 肝动脉栓塞后肝肿瘤仍然可以从门静脉获得血供。而我们平时的伽玛刀治疗、局部射频等治疗方法只是局部照射肿瘤细胞, 并没有栓塞肿瘤血管, 存在一定局限性, 从总体治疗效果来上讲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国内也有部分学者探讨过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同时增加门静脉化疗治疗给药治疗肿瘤。本文通过肝动脉化疗+经皮穿肝直接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结果表明, A组有效率93.0%高于B组83.0%, 全部病均能栓塞成功, 术后所有患者门静脉血流量较较术前减低, 而术后脾静脉血流量较术前增加, A组疗效较B组疗效显著, 进一步证实了肿瘤双重血运均接受治疗, 可以更彻底地阻断肿瘤血供, 使肝肿瘤中心部分与周边部分的癌细胞完全坏死, 提高化疗栓塞疗效[3,4]。还使部分患者还赢得了II期手术机会。综上所述, 肝动脉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更好地控制肿瘤发展, 更完全地治疗肿瘤, 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 是一种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新技术,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恩惠, 刘玉清, 贺能树.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67-338.
[2]于长文鹿, 经翔, 董卫国.肝动脉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检检塞治疗原发性肝癌[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 23 (6) :811-813.
[3]张洪新, 王执民.阿霉素加热化疗对人肝癌细胞耐药模型-7721/Adm多药耐药性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药与康复杂志, 2000, 22 (6) :366.
肝癌介入化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科行肝癌介入治疗的5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 男33例, 女性23例;年龄 (59.2±3.1) 岁。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已了解介入治疗的有关情况, 并签署各种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常规股动脉穿刺用Seldinger法将5F导管置于腹腔动脉或者肝总动脉, 做肠系膜上动脉或者膈动脉造影, 以寻找肿瘤血供动脉, 采用超选择性插管技术将导管插至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奥沙利铂和5-FU。术后压迫包扎手术部位。
1.3 精心护理的内容
1.3.1 心理护理
肝癌患者心情焦虑、烦躁不安、悲观、抑郁甚至绝望, 应该主动关心他们, 消除他们可能的紧张、恐惧、焦虑情绪, 措施包括:环境护理、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及放松训练等[3]。
1.3.2 术中护理
主要是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 配合进行化疗药物的灌注等[4]。
1.3.3 防出血护理
嘱患者平卧床24 h, 穿刺部位压沙袋、手术侧肢体平伸制动8 h, 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 以及该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5]。
1.3.4 饮食护理
术后当日可进流质饮食, 少食多餐, 逐步鼓励患者进食全面高营养食物, 增强机体抵抗力。
1.3.5 穿刺部位的护理
术后制动肢体压迫时间足够。给予酒精灯湿敷促进血肿吸收、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等处理缓解不适症状[5]。
1.3.6 胃肠道的护理
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4,5]。嘱患者头侧向一边, 防止误吸入气管, 及时告知医生, 给予止吐药等处理。如果呕吐频繁药物疗效不佳, 可予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等。
1.3.7 骨髓抑制的护理
有研究报道骨髓抑制发生率在10%左右[6]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 复查血常规。
1.3.8 肝肾功能损害的护理
加强护理巡视, 早期发现如黄疸、腹痛以及少尿甚至无尿等情况。
1.3.9 误栓塞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腹痛、发热、生命体征的改变情况, 做好巡回护理。
1.4 疗效观察指标
1.4.1 肿瘤大小的改变
肝癌瘤体变化情况, 采用2009年WHO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1], 分为完全缓解:全部病灶消失并维持4周;部分缓解:病灶长径总和变化缩小≥30%并维持4周;稳定:缩小未达到PR或增加未到疾病进展;进展: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1.4.2 肝功能指标的改变
血胆红素及谷草转氨酶变化, 采用术前1 d及术后1个月的复查结果。
1.4.3 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参考Karnof sky标准[1], 同时结合患者的腹痛、睡眠、精神以及大小便情况综合评价。
1.4.4 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主要评估穿刺点情况、血白细胞变化、恶心呕吐、腹泻及肝肾功能异常等。
2 结果
2.1 精心护理和介入治疗协同的结果
在精心护理配合下, 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 评分术前为 (61.30±4.00) 分, 术后为 (75.00±5.00) 分。
2.2 精心护理的结果
最大限度的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包括穿刺点疼痛8例、胃肠道反应 (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19例、肝肾功能损害例, 骨髓抑制2例;避免了严重并发症出现。
2.3 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术后1个月肝癌瘤体变化情况:完全缓解7例, 部分缓解3例, 稳定8例, 进展4例;血胆红素降低值 (62.00±3.60) umol/L, 谷草转氨酶降低值 (43.30±2.10) U/L。
3 讨论
经动脉介入化疗作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 护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该研究在既往术前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护理的内容, 使患者可以充分了解动脉介入治疗的操作过程以及可能碰到的各种并发症, 减少了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 帮助患者增强信心, 这与文献报道是一致的[3]。
在该研究中通过瘤体大小改变评估疗效, 采用WHO评价实体肿瘤的标准进行评估, 结果在术后1个月进行评估就瘤体大小改变这一最直观的指标来看, 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陈红[7]报道中治疗病情好转占30.6%, 稳定占57.1%, 该研究的好转比例要更好。
临床化验指标中血胆红素及转氨酶是反应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在介入治疗中的术后短时间内可能部分病例会因为副反应而变化不明显甚至轻度增高的趋势, 在术后1个月的复查会发现患者的胆红素和转氨酶有好转。在该研究中, 血胆红素降低值 (62.00±3.60) umol/L, 谷草转氨酶降低值 (43.30±2.10) u/L;表明经过介入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徐从翠等[2]研究认为肝功能检测结果大多在介入术后2周到1个月后有改善或正常, 这与该研究是一致的。既往的研究报道多仅仅说到变化趋势, 无具体数据的报道, 这是该研究的亮点之一, 在这一客观指标的检测中证实治疗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 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作为一种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 对于肝癌的介入治疗也必须评估对患者的生活治疗的影响。在该研究中, 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术前为 (61.30±4.00) , 术后改善为 (75.00±5.00) 。这说明介入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有利的;这也是肝癌治疗的目的,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不仅仅要延长生存期, 更要注重改善生存质量, 减少患者的痛苦, 在这方面护理工作大有可为。史凤霞[8]报道了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激水平及满意度的影响的研究, 认为护理可以降低应激水平, 提高患者满意度。卢美平[9]报道了护理干预对患者疼痛有效缓解的研究。这些都是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与该研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也从不同侧面表明护理工作对于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该研究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中, 不仅局限于胃肠道反应、穿刺部位的疼痛血肿等常见情况, 而且更加关注肝肾功能损害等虽然发生率低但是后果严重的情况, 至于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发生率与文献报道是基本一致的[2,5,6,9]。须知患者的安全永远是临床首要考虑的, 尤其是栓塞等情况, 如果在心脑等重要脏器出现, 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 需高度重视, 这在当下的医疗大环境中更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法, 以往的研究更多关注治疗的有效及安全等方面, 事实上, 随着社会的进步, 患者的需求不仅仅限于安全有效, 而且对治疗的舒适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课题, 如术后穿刺部位的压迫如何把握最适合的力度和持续时间等;对大部分患者来说, 术后的绝对卧床及肢体制动是痛苦的, 如何既能够保证不出现并发症, 又可以减少患者的手术相关痛苦也是进一步探讨的方向。在这些方面, 该院正在做初步探索。
通过肝癌介入治疗术前准备、术中的护理配合以及术后的严密监测等, 全面精心的护理有助于手术成功, 改善疗效及减少并发症, 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冯晓峰, 郑永志, 周春柳, 等.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在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 21 (15) :1437-1441.
[2]徐从翠, 宋卫芹, 乔艳.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3, 11 (3) :488-489.
[3]孙伟.心理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9) :100-101.
[4]魏淑芳, 丁娥, 于爱霞.原发性肝细胞癌介入治疗142例围手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7) :78-81.
[5]代英.原发性肝癌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10) :85-86.
[6]邬晓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7) :41-42.
[7]陈红.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术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 2013, 11 (10) :60.
[8]史凤霞.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激水平及满意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12) :1348-1350.
肝癌介入化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60例患者均依据临床B超、CT、AFP测定,病理及细胞学资料证实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无介入治疗禁忌症。其中男38例,女22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36岁,平均48岁,甲胎蛋白(AFP)升高52例,肝功能异常45例,有门脉癌栓者14例,合并乙肝、肝硬化者17例,肝内肿瘤直径6.6~14.8cm,平均9.2cm。随意分为局部灌注热疗加介入栓塞化疗组(治疗组,30例)和常规单纯介入栓塞化疗组(对照组,30例)。
采用Seldinger技术,在电视监视下经皮股动脉穿刺,引入导管和导丝,造影(非离子造影剂)明确肿瘤的大小、分布和供血情况,尽可能超选至肿瘤的供血动脉内行灌注和栓塞。治疗组:先灌注62℃半量化疗药碘油乳剂栓塞,再灌注62℃化疗药液200ml,历时约10min,最后再灌注剩余的半量化疗药碘油乳剂栓塞,化疗药碘油乳剂的灌注一般在电视监视下进行,用量及速度根据肿瘤的血管分布情况和血流速度而定,一般总历时约10~20min。间隔3天1次,6次为1个疗程。每例患者至少治疗2个疗程以上,总疗程数为72次。对照组病例单纯栓塞化疗,介入治疗1次为1个疗程,每例病人至少治疗2个疗程以上,总疗程数为70次。治疗中部分患者因血管痉挛、栓塞后局部疼痛即在血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5~10ml。拔管后,穿刺部位加压止血包扎,按介入治疗术后常规处理。
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AFP、心电图、肝脏B超和(或)CT。疗效按照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SD)、病变进展(PD)评价,CR+PR为有效,并统计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情况,毒副作用按照2003年WHO评价标准分为0~Ⅳ度。两组均在治疗结束后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治疗组30例,CR 6例(20.00%),PR19例(63.33%),SD 4例(13.33%),PD1例(3.33%),有效率(CR+PR)为83.33%;对照组30例,CR 2例(6.67%),PR18例(60.00%),SD 8例(26.67%),PD2例(6.67%),有效率(CR+PR)为6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情况
全部患者治疗后随访,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1.6个月,1年生存率为46.7%(14/30),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8.3个月,1年生存率为26.7%(8/3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 毒副反应
骨髓抑制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治疗组Ⅰ~Ⅲ度占73.3%,对照组Ⅰ~Ⅳ度占76.7%;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治疗组Ⅰ~Ⅲ度占43.3%,对照组Ⅰ~Ⅳ度占50.0%;腹痛:治疗组Ⅰ~Ⅱ度13.3%,对照组Ⅰ~Ⅲ度16.7%。两组病例毒副反应比较没有显著差异。两组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均无明显减少,心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
3 讨论
3.1 肿瘤热疗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3.1.1 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实验证明,癌细胞线粒体膜、溶酶体膜和内质网膜在热疗后均发生破裂,且由于溶酶体酸性水解酶的大量释放,导致胞膜破裂、细胞质外溢、癌细胞死亡。热疗也作用于肿瘤细胞蛋白和核酸,抑制肿瘤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的合成及聚合和DN A的复制[1]。
3.1.2 诱导细胞凋亡热疗能诱导促细胞凋亡基因,如野生型P53的表达,能下调细胞凋亡抑制基因,如突变型P53等的表达。曹智刚等[2]研究发现,42℃以上热疗联合化疗使病人胆管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
3.1.3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生长、扩散和转移,而血管生成是其必要条件。由于肿瘤细胞增殖时阻碍血流,造成低氧、低pH状态,从而增强了热对肿瘤细胞的损伤。热疗可使肿瘤内血流的增加少于正常组织,因此肿瘤内热的消散比正常组织慢,这种不完善的肿瘤血管易遭受损伤。热疗还通过抑制肿瘤源性的血管内皮因子及其产物的表达而阻碍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的再塑性,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3]。
3.1.4 对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热疗可以提高许多化疗药物的抗肿瘤能力,同时降低癌细胞对多种药物的抗药性。吴皓等[4]在应用加热与化疗药物紫杉醇联合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加热可以增强紫杉醇对Tca8113的细胞毒作用,在小剂量化疗药物作用时,41℃的温热作用既可明显提高紫杉醇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又具有稳定的热、药协同效能。
3.2 肝癌细胞对热极其敏感,
通过对各种文献的理论研究及上述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证明热疗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是肯定的。然而整个机体发热,对病人损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超选择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先灌注62℃半量化疗药碘油乳剂栓塞,再灌注62℃化疗药液,最后再灌注剩余的半量化疗药碘油乳剂栓塞,将热能局限性地应用在肿瘤体内,并在肿瘤丰富的血管内能均匀分布,使瘤体温度短时间内升高,不分流或极少分流到瘤体外的肝细胞内,且成熟的肝细胞比幼稚的癌细胞对热的耐受性要高,故不构成对邻近肝组织的损伤或一过性肝细胞变性。少数病人有肝区暂时性疼痛,可经导管注入2%的利多卡因2ml止痛,亦不影响随后进行的抗癌药物灌注及栓塞剂的应用。
本组观察结果表明,加热联合介入栓塞化疗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且中位生存期显著延长,1年生存率显著提高。对于化疗常见毒副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局部热疗加介入栓塞化疗比单纯介入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效果更好。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灌注热疗和常规介入栓塞化疗相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6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意分为两组,治疗组病例局部灌注热疗和常规介入栓塞化疗,共30例;对照组病例单纯介入栓塞化疗,共30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部患者治疗后随访,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1.6个月,1年生存率为46.7%,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8.3个月,1年生存率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加热联合介入栓塞化疗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局部热疗加介入栓塞化疗比单纯介入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效果更好。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局部热疗,肿瘤热疗
参考文献
[1]Hildebrandt B,Wust P,Ahlers O,et al.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asis of hyperthermia [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02,43(1):33- 36.
[2]曹智刚,郭启勇,马力,等.热化疗对人胆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学技术.2006,22(6):804-807.
[3]陈洪雷,张苗,王雅杰,等.热疗的放射增敏作用及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4,24(5):481—483.
肝癌介入化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 本组患者中有74例为男性, 26例为女性, 最大年龄为82岁, 最小年龄为32岁, 平均年龄 (48.56±3.11) 岁, 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肝癌。其中有23例为手术后行肝动脉栓塞化疗;12例为肝动脉栓塞化疗后二次手术切除;本组100例患者中, 有9例患者行单纯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 将该组设置为A组;有73例肝动脉碘油栓塞加化疗灌注, 将该组设为B组;另外19例肝动脉化疗灌注加碘油栓塞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将该组设置为C组。有72例为门静脉分支癌栓, 28例为主干+分支癌栓。16例动脉门静脉瘘, 5例动脉肝静脉瘘, 14例肝外迷走血供。
1.2 方法
肝动脉栓塞化疗采用Srldinger技术, 先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通过对肠系膜上动脉或肝总动脉和腹腔干掌握肿瘤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肿瘤的大小、类型、范围及血供, 超选至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或段亚段动脉以及迷走血供实施化疗或化疗栓塞。本次研究使用的化疗药物主要是阿霉素类、羟基喜树碱和铂类, 阿霉素类主要包括表柔比星和吡柔比星;铂类主要包括卡铂和铂尔定;药物剂量根据患者基本情况而定。栓塞剂常规用超液化碘油, 阿霉素类药制成乳剂。药物和碘油及明胶海绵类型和剂量都是根据患者病情而定[1]。
1.3 数据处理
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影响肝癌合并癌栓介入治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是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后癌栓的碘油聚集情况、治疗次数、治疗方法和肿瘤类型及大小, 在本次研究的三组患者中效果最好的为C组, 其生存率为87.2%, 肿瘤治疗有效率为79.5%;B组患者生存率为81.1%, 肿瘤治疗有效率为72.3%;A组生存率为67.4%, 肿瘤治疗有效率为63.5%。
3 讨论
肝癌是所有癌症中的一种常见类型, 这种疾病很容易侵犯肝内血管, 尤其是侵犯门静脉。门静脉小支是癌结节的导出血管, 很容易受到牵连, 从而形成门静脉癌栓。一旦门静脉形成了门静脉内癌栓就很容易诱发食道静脉曲张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2]。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与进步, 医疗水平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提高。对于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手术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很多患者由于体质或者病情的原因无法进行手术切除, 这就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治疗。比如对于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往往采用肝动脉内栓塞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这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式。对于门静脉主干癌栓实施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是目前除了手术方式以外的另一种公认的方式, 在传统的时期还存在有争议, 而随着这种方式的效果凸显, 目前医学界的意见已基本统一。门静脉癌栓会使得门静脉血流减少, 但是它并不会使血流停止。这种疾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机体代偿在门静脉周围形成广泛的侧支。通过采用CT进行检查便可以将这些侧支清晰的显示出来, 这些侧支的主要作用是在肝动脉栓塞时继续保持肝脏的血供。门静脉的血流会因为机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甚至是同一人其门静脉的向肝血流和离肝血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利用肝动脉栓塞可以阻断肝动脉血流, 使得机体的离肝血流变为向肝血流, 从而维持了肝脏血流的需要。
采用放射介入栓塞化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比如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后癌栓的碘油聚集情况、治疗次数、治疗方法和肿瘤类型及大小等等。如果患者的肝功能状态良好, 比如患者为child A级患者, 那么患者往往具有较强的治疗抵抗力, 能够较好的耐受治疗, 提高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达到治疗效果或者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3]。
放射介入栓塞化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还会受到肿瘤大小的影响。当肿瘤>10 cm的时候患者的生存期往往只有5个月左右, 这主要是由于肿瘤太大的时候其占据率也就会随之增大, 肝动脉栓塞化疗时就不能过于超选, 使得栓塞不够彻底, 对预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当肿瘤比较小时, 在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过程中就可以大胆栓塞, 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可能导致肿瘤完全坏死。
由本次研究可以看出, 放射介入栓塞化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具有良好的效果, 同时, 我们认为单纯肝动脉化疗不能提高生存率, 在本组研究中, 采用肝动脉化疗灌注加碘油栓塞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的C组效果最好, 肝动脉碘油栓塞加化疗灌注的B组效果次之, 单纯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的A组效果最差, 由此证明了单纯肝动脉化疗不能提高生存率的结论, 因此不提倡单独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而放射介入栓塞化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会受到比如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后癌栓的碘油聚集情况、治疗次数、治疗方法和肿瘤类型及大小等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式的时候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有效的方式, 从而提高治疗水平, 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时间, 提高生存率。
摘要:目的 分析放射介入栓塞化疗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 其中包括9例单纯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 将该组设置为A组;有73例肝动脉碘油栓塞加化疗灌注, 将该组设为B组;另外19例肝动脉化疗灌注加碘油栓塞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将该组设置为C组, 评价对比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影响肝癌合并癌栓介入治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是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后癌栓的碘油聚集情况、治疗次数、治疗方法和肿瘤类型及大小, 在本次研究的三组患者中效果最好的为C组, 其生存率为87.2%, 肿瘤治疗有效率为79.5%;B组患者生存率为81.1%, 肿瘤治疗有效率为72.3%;A组生存率为67.4%, 肿瘤治疗有效率为63.5%;。结论 肝癌合并癌栓患者的介入疗效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选择合理的方式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放射,介入治疗,栓塞化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孙胜波, 韩传吉, 张焕虎, 等.经DDS泵门静脉化疗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术后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8) :23-25.
[2]孙厚坦, 赵威武, 陈朝旻, 等.微波消融结合门静脉灌注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6) :82-84.
肝癌介入化疗 篇7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肝癌介入化疗,负性情绪
近些年来, 我国肝癌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其严重的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肝癌在早期没有显著的症状, 检出率较低。当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包括肝部剧烈疼痛、身体明显消瘦的时候, 患者肝癌疾病已经发展到中晚期, 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目前在临床上针对肝癌疾病的治疗中, 介入化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其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包括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正常组织细胞的大量损坏等, 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情绪, 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抑郁症, 影响到患者病情的稳定。基于此, 在对肝癌患者介入化疗的过程中, 需运用现代化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科学干预,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扭转患者负性情绪,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本文选取4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 随机分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观察组男11例, 女9例, 年龄49~78岁, 平均年龄 (56.1±7.4) 岁。病程4~15个月, 平均病程 (7.2±2.7) 个月。其中中期8例, 晚期12例。对照组男13例, 女7例, 年龄45~79岁, 平均年龄 (56.2±7.5) 岁。病程3~14个月, 平均病程 (6.1±2.8) 个月。其中中期9例, 晚期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介入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具体的配合动作、平时规避的一些不健康行为, 并对患者进行药物护理、环境护理等。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心理干预肝癌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影响加之对该疾病的恐惧, 导致患者出现诸多的心理问题, 影响到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在介入化疗中无法有效的配合医护人员, 最终影响到介入治疗的效果, 同时也诱发了诸多的并发症[1]。因此, 对肝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护士需使患者认识到介入化疗的必要性、治疗预期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此外, 护士还应使患者了解医学上成功治疗肝癌疾病的病例, 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以扭转患者的负性情绪。
1.2.2疼痛干预中晚期的肝癌患者肝区会有一定的疼痛感, 且随着病情的加重, 疼痛感更为强烈, 导致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 同时影响到患者介入化疗的效果。针对于重度疼痛患者, 需采用镇痛药物为患者止痛, 而针对于中轻度疼痛患者, 护士可以采用精神疗法, 通过播放轻音乐、转移注意力等方式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1.2.3并发症干预肝癌患者在介入化疗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造成患者其他脏器器官的损伤, 甚至是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 需对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就护士而言, 应确保护理操作的规范、科学, 以降低感染率及出血率[2]。另外, 很多的介入化疗药物对患者肝细胞的损伤较为严重, 护士需定期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避免诱发危险的情况。
1.2.4行为习惯干预很多患者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加重病情, 诱发并发症, 同时使患者产生负性情绪, 影响到治疗的效果。针对于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等进行针对性指导, 使患者了解到危害性, 以便于及时的纠正。结合患者不按时服药、不定时检查等行为进行健康宣教, 确保患者在科学的治疗及护理下病情得到稳定, 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 同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分, 评分越高, 说明患者的负性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负性情绪评分比较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3讨论
肝癌是重大恶性肿瘤, 其致死率极高, 且随着疾病的发展, 患者的疼痛剧烈, 进而出现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等不良情绪, 影响到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此外, 在介入化疗的过程中, 患者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 给患者造成致命伤害。因此, 对结合肝癌患者疾病特点及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扭转患者的不良情况, 确保患者预后康复。
在本次的研究中,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干预、疼痛护理干预、并发症护理干预以及行为习惯护理干预等,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从结果上看,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负性情绪评分更低, 护理效果更佳。因此,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法对肝癌介入化疗患者护理的效果更佳。
总之, 需要对肝癌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可提高护理的效果及治疗依从性, 确保患者疾病快速康复, 从而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徐莎莎.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 11 (11) :1244.
肝癌介入化疗 篇8
关键词:恩度,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肝癌
随着血管介入放射学的发展, 作为主要方法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已经成为公认的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恩度系肿瘤抗血管生成理论的制药技术产物, 该药不损伤正常的组织细胞, 因而无正常组织细胞毒性, 故其临床价值极为优越[1]。同时, 它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 而血管内皮细胞相对于人体中其他细胞的稳定性又高得多, 因而也就避免了一般化疗药物常见的耐药性。现我院针对中晚期肝癌给予恩度动脉灌注治疗辅助以介入化疗栓塞术, 取得不错的疗效和成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中晚期肝癌患者84例, 均经影像学或肝穿活检等确诊, 肝功能Child分级在B级以下[2];将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 Child分级C级者, 以及合并精神性疾病无法配合调查等不宜纳入的患者剔除。患者在入院时即被告知研究目的, 并同意将数据供研究使用。其中男71例, 女29例, 年龄32~81岁, 平均 (49.8±4.6) 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 两组性别、年龄、Child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患者在入组后均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 以Seldingers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固有动脉后实施造影, 明确肿瘤的染色情况, 将50~80 mg表柔比星与10~30 m L超液化碘油混合后缓慢注入, 随后以1~2 mm的明胶海绵将供血动脉栓塞。研究组同时还配合恩度肝动脉灌注治疗, 重新置入导丝, 在其引导下将肝动脉化疗泵管置于肝左动脉或肝右动脉, 动脉泵则置于腹部皮下。将15 mg恩度兑入500 m L生理盐水中通过化疗泵缓慢滴注, 时间控制8~9h, 1~14 d。
评定标准[3]:按照RECIST标准评价治疗肿瘤的近期疗效[4], 包含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SD) 以及进展 (PD) , 总缓解率的统计将CR与PR纳入其中。同时观察两组患者AFP转阴率、KPS评分变化与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1.0, 应用 (±s) 对计量资料进行表达, 并将t检验运用到计量资料对比的统计学检验中。此外, 计数资料以率 (%) 来表示, 将χ2检验应用于计数资料的对比检验之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疗效评估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总缓解率52.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9% (P<0.05) , 见表1。
两组AFP转阴率对比:两组治疗前AF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研究组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比各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有所提升 (P>0.05) , 而研究组提升更为显著 (P<0.05) , 见表3。
不良反应:研究组出现出血性腹水4例, 下腹部置泵处切口愈合延迟3例, 心电图变化2例。
讨论
多数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中晚期, 丧失了手术的最佳时机, 对于此类患者治疗手段不多, 效果亦不尽如人意, 故而一直是肿瘤治疗中的难点问题。研究显示, 正常的肝实质血供75%是来自于门静脉, 而肝癌细胞的血供有95%左右是来自肝动脉[5]。若将肝动脉阻断之后, 肝正常组织的血供会下降35%, 而肝肿瘤的血供会降低95%, 这是采取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解剖学基础。因此,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逐渐成为公认的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而经大量的临床试验发现, 在介入治疗后肿瘤血管再生而导致肿瘤复发会影响介入治疗的效果, 分析原因, 这与肝细胞肿瘤是富含血管的实体瘤密切相关, 其具有较强的诱导血管生长能力。恩度作为“饿死肿瘤疗法”的典型代表, 能有效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 从而发挥抑制肿瘤血管再生的功效, 提升临床综合疗效[6]。本组资料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AFP转阴情况以及KP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证实肝癌中晚期患者给予恩度肝动脉灌注治疗辅以介入化疗栓塞术的治疗方法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病情, 减轻患者的痛苦。
注:相比于对照组, mP<0.05。
注:相比于对照组, nP>0.05, dP<0.05。
注:相比于对照组, rP>0.05, cP<0.05。
综上所述, 针对肝癌中晚期给予恩度肝动脉灌注辅以介入化疗栓塞术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且不良反应轻微,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丽.抗癌平丸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 2016, 31 (1) :23-25.
[2]王哲, 何德山, 任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方案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6, 19 (1) :67-72.
[3]李金燕, 白星, 任欣乐, 等.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 28 (5) :509-510.
[4]孙秋实, 曹传华, 张凌云.平消胶囊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60例的临床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 2012, 20 (02) :322-324.
[5]郭晓冬, 郭明浩.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7) :224-225.
【肝癌介入化疗】推荐阅读:
肝癌病人介入治疗护理05-17
肝癌介入治疗心理护理08-26
肝癌介入手术的护理10-05
肝癌介入术患者的护理06-10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08-08
肝癌化疗11-18
介入化疗05-10
晚期肝癌06-11
原发肝癌07-12
肝癌诊断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