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综合治疗

2024-11-10

肝癌的综合治疗(精选12篇)

肝癌的综合治疗 篇1

护理干预在近年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且有着极好的应用效果。在肝癌的护理领域中也可得到很好的应用[1]。肝癌为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患者心理压力很大, 并且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虽然介入治疗无需开胸, 但仍然作为不良应激源影响着患者的情绪,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并观察实际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180例, 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80例, 其中男44例, 女36例, 年龄30~70岁, 平均年龄 (49.7±5.9) 岁;大学及以上学历28例, 中学学历41例, 小学及以下学历11例;对照组100例, 其中男56例, 女44例, 年龄30~70岁, 平均年龄 (49.9±6.0) 岁;大学及以上学历35例, 中学学历51例, 小学及以下学历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学历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肝癌患者因为自身患有癌症, 对癌症的认识并不深, 只是单纯的觉得癌症会危及生命, 所以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且不愿意配合治疗, 自暴自弃。要以热情大方的态度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并与患者家属沟通, 让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关爱, 并认真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 多给予患者鼓励及安慰。为患者及家属讲解肝癌、肝癌介入治疗相关知识, 让患者及家属对肝癌更了解, 减少患者的恐惧感。可安排患者及家属住在一起, 与患者家属沟通, 让患者家属多找些患者的朋友前来探望, 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及鼓励。术后除了对症用药外, 可采取转移注意力法、放松法及倾诉法缓解患者的疼痛。对患者家属及朋友说明, 为了让患者保持心情愉快, 积极配合手术, 避免传递不利消息。

1.3 观察指标

恐惧、焦虑及配合等评定标准[2]:0级, 未出现恐惧及焦虑, 且积极配合;Ⅰ级, 有轻度恐惧及焦虑, 但仍配合;Ⅱ级, 有较为严重的恐惧及焦虑, 配合不太顺利;Ⅲ级, 有非常严重的恐惧及焦虑, 不愿意配合, 需医院人员协助才能完成。术后疼痛程度评定标准[3]:采取视觉类比量表进行评分[3], Ⅰ级:0~3分;Ⅱ级:4~6分;Ⅲ级:7~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恐惧、焦虑及配合等情况

观察组0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Ⅰ级发生率、Ⅱ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Ⅲ级发生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表示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观察组Ⅰ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Ⅱ级发生率、Ⅲ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肝癌为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会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并且死亡率较高, 治疗预后欠佳[4]。目前适宜的治疗方式有介入治疗以及开腹手术治疗等。肝癌介入治疗指股动脉插管注入抗癌药物以及栓塞剂, 是属于区域性化疗的一种[5,6]。

注:与对照组比较, *表示P<0.05。

而介入治疗需要患者的配合, 这样对质量的效果有一定的社会体态, 也需要适宜的护理方式。常规护理在癌症患者护理中通常效果较差。由于癌症患者心理压力远超普通患者。对疾病的恐惧, 对手术效果的担心, 对手术的焦虑等均可能影响患者术中的配合, 并且影响治疗效果[7]。癌症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心理应激远高于其他疾病[8], 当今对恶性肿瘤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式, 并且有着极高的死亡率, 因此患者通常谈癌色变, 加上手术产生的不良心理应激, 患者通常难以承受巨大的压力, 与医护人员难以形成有效配合[9]。并且癌症以及手术疼痛也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护理干预的采用十分必要。护理干预通过适宜的语言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进行调节, 并干预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 同时还为一种非药物镇痛方式。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的调节, 心理状态更好, 可以更从容的应对手术。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说明护理干预的镇痛效果也十分确切, 具有高度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180例, 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恐惧、焦虑及配合等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方面也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护理干预运用于肝癌介入治疗中效果显著, 可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并起到镇痛效果,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综合护理干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龚美霞, 李惠, 陈川, 等.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35) :4260-4262.

[2]李振联, 潘分乔.肝癌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常见护理问题及中西医护理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7) :3474-3476.

[3]刘会杰, 邓飞, 黄延玲, 等.肝癌介入术的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2, 3 (12) :228-229.

[4]谭李军, 廖春燕, 尹秀芬, 等.腹部热敷联合饮食干预在肝癌介入术后恶心呕吐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2, 26 (14) :1304-1305.

[5]滕丽莹, 黄桂敏, 黄秋环, 等.舒适护理对肝癌介入术后生活质量的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7) :1472-1474.

[6]李海峰.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5) :66-67.

[7]马益敏, 肖玲, 马姗, 等.肝癌介入术后并发肝脓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8) :4-6.

[8]平春霞, 孙盈红, 封莉, 等.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合理选择肝癌介入术后镇痛药注射时间[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0) :955-956.

[9]马贵邦.对肝癌介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变化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9) :850-851.

肝癌的综合治疗 篇2

介入治疗

也是常被采用的手段,那么这种手段有哪些局限呢?肝癌主要供血依赖肝动脉,但癌块周围有门静脉血供,癌细胞可以“苟安偷生”。即使操作超选择顺利进行,由于高压注射等原因,可造成误栓,分流及可能有不可避免的微转移产生;有的病人一次治疗后血管即堵塞,以致再操作困难。

放疗

也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现代放疗技术的进展,很多早期不能手术的小肝癌采用现代放疗可获得根治,且肝功能损伤较小。以体部伽马刀为例,体部伽马刀治疗肝癌的原理与放大镜的聚焦过程类似,把放大镜置于阳光下,放大镜下面会成一个耀眼的光斑。光斑以外的地方,温度没多大变化,而光斑处却灼热得可以点燃一些物体。同理,放射剂量集中到肿瘤区域,使肿瘤接受到足以致死癌细胞的剂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多细胞治疗

手术、放疗、化疗是肿瘤治疗领域公认的“三板斧”,在临床中,“三板斧”同时也是“双刃剑”——虽然能暂时遏制肿瘤发展,却无法在根本上解决其扩散和转移,特别是放、化疗,会带来巨大的毒副作用,极易让患者产生恶心、呕吐、脱发、食欲不振等症状,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从根本上影响治疗效果。

肝癌的综合治疗 篇3

【关键词】 肝癌;介入治疗;综合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1-0144-01

为探讨肝癌介入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笔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收治的86例患者展开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1例,女35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为(41.5±5.3)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加强巡视、穿刺部位及患肢护理等。观察组则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由于肝癌的死亡率较高,多数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故而患者情绪通常会受到影响。因而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以耐心、和善的态度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心理疏导。应用简单、明了、便于理解的语言向患者讲解介入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重要性及有效性,尽可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主动接受治疗。

1.2.2 病房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应确保病房干净、整洁,且应尽可能调低病房内各种医疗设备的声音,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

1.2.3 术后护理 亲人、朋友的关心支持对改善患者情绪,增强患者信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家属邀请亲朋好友探望患者。另外,术后应嘱咐患者卧床24h,术肢应制动24h,并且应协助患者一侧身体进行轻度活动,以提高患者术后感;另外,应加强对患者疼痛护理的重视,指导患者掌握早日活动、深呼吸及咳嗽方式,以尽可能减轻患者疼痛;并且还应指导患者掌握疼痛评估方法,必要时可给予患者药物镇痛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生活质量评分以SF-36表为依据进行评价,其主要包含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及健康指数三部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1]。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并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43例患者中腹痛腹胀2例,恶心呕吐3例,发热2例,血肿1例,占18.6%;对照组43例患者中腹痛腹胀4例,恶性呕吐6例,发热5例,血肿2例,占39.5%。两组并发症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癌属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隐匿,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及致死率,预后较差,对病人健康威胁较大[2],需及时开展针对性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日臻完善,介入治疗逐渐在肝癌治疗中得到开展应用,且效果显著。然而由于患者缺乏对介入治疗的了解,加之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等的影响,极易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从而使患者丧失治疗信心,对其康复造成影响[3]。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全面、综合护理干预,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树立康复信心,促进患者康复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次研究采用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两种方式对接收的86例肝癌介入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且研究结果显示对两组病患展开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其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明显。综上,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健辉,黄飞文,汪慧,等.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究[J] .中外医疗,2014,33(12):169-170.

[2] 陈环.肝癌介入治疗前后α2-抗纤溶酶、抗凝血酶Ⅲ、凝血因子Ⅷ检测的临床意义[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4,20(4):327-328.

[3] 戴琴,杭惠丽.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疼痛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4,(12): 220-221.

[4] 杨芳青,王玲,孙甜甜,等.肝癌介入治疗120例的护理干预[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783-5784.

[5] 马贵邦.对肝癌介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变化的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50-851.

肝癌的综合治疗 篇4

关键词:综合护理,肝癌,介入治疗

肝癌是一种在发病前很难被检查到病症, 大多数患者在检查到肝癌时已经进入到无法医治晚期, 导致该类病患病死率较高[1]。就目前医学手段而言, 介入治疗是对肝癌患者主要治疗手段, 由于介入治疗要将大量化疗药剂注入到患者肝癌靶器官中, 往往会导致各种程度并发症, 产生强烈痛感[2]。利用有效护理手段能够帮助患者大量减轻痛苦程度和心理上压力, 有助于患者康复。就综合效果在此方面应用, 本文对80例肝癌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研究, 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正处于本院住院8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调查, 其中男性患者62例, 女性患者18例, 年龄分布为38~66岁。现将80名患者随机分类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29例, 女性11例, 对照组中男性33例, 女性7例, 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 可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过程中, 对对照组病患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 对其简单介绍医院环境, 帮助患者了解医院基本次序, 对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 和一些小困难时, 要及时帮助患者解决。患者对于病症疑问要耐心解答, 护理过程中要全面负责, 保证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舒适程度。观察组在完成一些基本护理要求的同时, 对患者给予适当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方面, 由于大多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已经是晚期, 患者的情绪很低落, 并伴随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了解, 做相应的评估, 多于患者进行沟通和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坚强地面对人生;在疼痛护理方面, 疼痛是肝癌晚期患者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 护理人员应根据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对患者选择合理的止痛药和镇静剂, 或者采用放松式呼吸方法, 减轻患者的生理负担;在健康教育方面, 积极地和患者分享疾病的相关知识, 帮助患者客服对于疾病未知的恐惧, 提示患者配合术前检查注意的事项和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 帮助患者重塑康复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过程中, 采用SAS和SDS两种表格对于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 SAS (焦虑自评表) 的临界标准分是50分, 分值越高, 则说明焦虑的倾向越明显, SDS (抑郁自评表) 总分正常上限值为41分, 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采用VAS疼痛评分法对患者在治疗中疼痛程度进行评价, 无痛为0分, 剧痛为10分。将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

1.4 数据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 所得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 (±s) 来表示, 对于计数等资料采用卡方检测进行比较。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程度比较:

在刚入院时, 对照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51.36±6.33和52.11±7.11, 观察组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51.43±6.25和53.03±7.05,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经过护理干预后, 在出院前对照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44.76±6.12和45.13±5.51, 而观察组相应两项数值为37.79±5.34和40.08±5.23。观察组在干预护理后两项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在干预护理过程中疼痛等级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前的疼痛评分等级分别为:对照组2.88±0.87, 观察组2.96±0.55, 二者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进行护理干预后, 在手术中的疼痛程度为:对照组5.36 0.82, 观察组为3.38 0.61, 观察组中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2%和4.8%, 其中观察组的发病率远低于对照组,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对肝癌患者刚刚进行介入治疗时, 由于自身对于介入治疗不了解, 以及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都会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影响, 这些影响往往都会使得患者在质量过程中对自己的康复没有信心, 不愿意配合治疗[3]。但是院方在进行护理的同时, 加强对于患者身心的综合护理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干预, 能够很大程度上发挥治疗所带来的效果, 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患者身心康复起到很大的帮助, 帮助患者减轻心理恐惧, 树立起康复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郭丽萍, 程光荣.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护理研究, 2012, 26 (6) :321-322.

[2]温婷, 陈丽玲, 李任平.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14) :157-158.

中医怎么治疗肝癌 篇5

2、气滞血瘀,胁下痞块巨大,胁痛引背,拒按、入夜更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倦怠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或弦涩。治则:行气活血、化瘀消积。选用复元活血汤化裁:柴胡10、当归10、桃仁10、穿山甲10、三棱10、术15、元胡20、水蛭6、土元10、丹参10、郁金10、山慈菇15、白花蛇舌草20、石见穿20、蜈蚣2条、蛇六谷20。

3、湿热聚毒,心烦易怒,身目发黄,口干口苦,纳食减少,腹部胀满,胁肋刺痛,溲赤便干,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治则:清热利胆、泻火解毒,茵陈蒿汤加减:茵陈20、大黄9、栀子10、金钱草20、蚤休20、苡仁30、蜂房10、铁树叶20、冬凌草20、半枝莲20、水红花子15、羊蹄根10。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篇6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17—01

肝癌起病隐匿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一旦出现症状而就诊时,肿瘤多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生存时间比较短[1]。肝癌介人治疗是肝癌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144例临床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样肝癌病例144例,其中男84例,女60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47岁。所有病例均经CT,AFP,MRI和超声造影等检查确诊,其中伴有肝硬化腹水50例,上消化道出血12例。

1.2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患者平卧,在x线引导下,经右侧腹股沟股动脉导管穿刺至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化疗药物有表阿霉素、丝裂霉素、奥沙利伯、吡柔比星、顺铂、5一Fu等,栓塞剂为液化碘化油、明胶海绵和PvA等。

1.3结果 症状改善104例 ,症状稳定28例,住院平均12 d出院,恶化12例。出院随诊:3个月生存率91.3%,6个月生存率83.2%,12个月生存率64.6%。

2 护理

2.1 介入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大,思想顾虑多,对介入治疗缺乏认识,更增加其忧虑和恐惧感。我们护士应具有深厚的同情心和爱心,要以诚恳温和的态度及细致入微的护理并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讲解介入术后的意义与优点,和家属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手术的必要性、过程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向患者介绍例举成功病例,增加其战胜病魔的信心,消除其思想顾虑,以取得其密切配合。

2.1.2术前准备:完善各种术前检查,如肝功能,出凝血酶原时间等。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半流质食物。做好抗菌药物、碘海醇过敏试验。术前30 min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抗菌药物输液。双侧腹股沟备皮,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及憋气。准备好x线光片、cT片及药物。联系好陪检人员。

2.2 介入中护理

在心电监护下,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表情,每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1次,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化疗药物可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对于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应用止吐药,转移患者注意力,保持其良好精神状态,使手术顺利进行。术中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感染。同时给与患者心理护理,同情、体贴、关心患者,态度和蔼,主动与患者沟通,告知手术是局麻,损伤很小,术中整个过程都是清醒的,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2.3 介入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注意患者情绪,患者手术后仰卧,右下肢伸直24小时,禁忌弯曲,观察穿刺口有无渗血及血肿,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波动情况,测量血压、脉搏情况,作好记录。如患者发生四肢发冷、皮肤苍白、疼痛、脉搏减弱等情况,有可能是血栓形成[2,3],要及时通知医师处理,给予溶栓治疗。本組患者未发生严重出血和血栓现象。

2.3.2 疼痛护理:术后患者会不同程度的疼痛,表现为肝区疼痛,右上腹及右季肋区钝痛,甚至剧烈疼痛,主要与栓塞、化疗药物及肿瘤坏死有关。常采用心理疏导分散患者注意力,以解除其紧张情绪,必要时给予镇痛药曲马多100mg肌注。

2.3.3 发热护理:患者术后出现发热为肿瘤凝固性坏死产生吸收热所致,体温波动在37.5℃-39℃,体温不超过38℃一般可自行消退,不予处理,应瞩其多饮水,多进食蔬菜和水果;若体温高于39℃,应给与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对于感染性发热应用抗生素。

2.3.4 恶心呕吐 :病人在术中应用大量化疗药物,恶心、呕吐经常在术后几小时出现,可遵医嘱给胃复安,昂丹司琼等止吐药肌注。在术后前6小时禁食[4],可减少恶心、呕吐。术后6小时可进流质饮食,少量多餐,2-3小时一次,可进藕粉、果汁、牛奶、稀面条等,鼓励患者多进蔬菜和水果。

2.3.5 肝肾功能损害:多数病人有多年肝硬化病史,介入治疗中应用大量化疗药和造影剂对肝肾功能损害较大,护士应注意观察尿量,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西瓜,术后应用水化及碳酸氢钠,可加速药物排泄并碱化尿液,保护肾功能,本组病例未出现肾功能损伤病例。

2.3.6尿潴留的护理:由于患者术后要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若责护术前宣教落实不够,或训练不到位,术后患者往往出现排尿困难或尿潴留。若术后6小时无尿,要为患者留置导尿解除尿潴留。

2.3.7术后患者有呕血、黑便,注意消化道出血,有呕吐物及便血时,及时倾倒排泄物和呕吐物。患者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提示可能肝性脑病[5],做好细心护理或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3 讨论

肝癌介入治疗是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是应用影像设备将诊断和治疗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科学,此方法简单,对正常肝组织损伤小,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护理人员本着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认真做好介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加强病情观察,积极地给予心理健康指导和出院指导,通过调动患者自我护理积极性,建立一种指导、参与、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使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陶正龙,程永德,金洪先,等.原发性肝癌伴门脉高压的肝脾联合栓塞对肝功能的影响[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D4,13(4):328—330.

[2] 邵双玲,阳桃海,郭苏玲.肝癌介入治疗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4):53—55.

[3] 戴映.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靶向治疗动态[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lO,17(15):1231—1232.

[4] 蔡汝珠。文朝阳。陈秀云,等.饮食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理学报,2007,14(4):7l一72.

肝癌的综合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医学影像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其中包括男90例, 女12例;年龄32~78岁, 平均 (58.3±7.4) 岁;肿瘤直径<5 cm者6例, 5~10 cm者55例, >10 cm者41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40例, B级62例, 无C级病例。结合该102例患者自身意愿同时采用数字随机法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分别包括60例与42例患者。分组后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以及肝功能分级情况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行TACE治疗, 采用Seldinger技术插管, 同时行选择性腹腔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视情况可加行右膈下动脉造影, 之后再对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插管并造影, 接着再通过导管将乳化剂注入行瘤体栓塞, 乳化剂组成包括:100~150 mg奥沙利泊+30~50 mg表阿霉素+5~20 m L超液态碘化油, 个别患者加用明胶海绵颗粒以达到加强栓塞的效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同时积极开展保肝及其他对症治疗, TACE间隔时间为4~5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TACE2~3周后根据患者病灶特点加行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首先在CT引导下针对治疗后肿瘤的乏碘油区或活性部位予以进行RFA治疗, 而诸如近膈面、肝门区或靠近腹腔脏器的肿瘤病灶这些部位, 一般难以做到射频完全或存在一定程度射频风险, 故为免除对正常的组织与器官造成损伤而改行单独PEI治疗或RFA与PEI的联合补充治疗, 之后再根据患者病情开展1~3次TACE治疗;若有患者出现脉癌栓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则行碘125粒子植入术进行补充治疗。

1.3疗效评价:

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追踪随访, 其间通过CT或MRI等医学影像手段观察其肿瘤病灶大小的变化情况, 并将其作为本次的疗效标准。显效:肿瘤病灶缩小≥50%;有效:肿瘤病灶缩小<50%;稳定:肿瘤病灶体积无明显变化, 病情稳定1个月以上;无效:肿瘤病灶增大, 伴有新生肿瘤血管产生, 患者病情持续恶化, 以前二者计算总有效率。另外, 每半年进行一次生存率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检验方法为χ2检验, 取α=0.05, P<0.05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肿瘤大小控制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8%,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χ2=2 3.8 8 6, P=0.000) , 观察组肿瘤大小控制效果显著更为理想。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2年生存率比较:

从随访第12个月开始, 组间的生存率比较已表现出统计学意义 (P<0.05) , 各统计点均以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显著更高。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 且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不具备外科手术指征。尽管TACE为当前普遍被认可的首选非手术疗法, 但碍于此类肿瘤较为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其认识水平还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 故不仅是TACE此种治疗方法, 同时也还包括其他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案都难以实现彻底治愈, 而近期的多数临床实践均证实了综合治疗方案有望更好地提升原发性肝癌的总体疗效, 其具体方法包括了生物疗法、物理疗法以及常规的外科手术治疗等, 继而发挥各治疗方法的优势并达到协同作用的目的[3]。

在本研究中, 我们针对观察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在TACE治疗基础上, 同时综合运用了RFA、PEI以及碘125粒子植入术等多种治疗方法, 结果显示, 与单行TACE治疗的对照组比较, 不仅在控制肿瘤大小的效果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而且2年内的生存率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据此分析, 此类原发性肝癌其病灶多为具有富血供的特点, 在对这些肝内病灶进行TACE治疗,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从器官水平对病灶的整体控制, 灭活肿瘤组织细胞并降低肿瘤血供水平, 这不仅对增大射频消融范围有益, 而且还能对肝内的小病变与微小子灶起到一定治疗作用[4]。另外, 碘油还能对肝内的病变进行标记, 总体上可为后续治疗奠定更为有利的基础条件。具体就后续其他方法的综合治疗来看, RFA、PEI以及碘125粒子植入术其主要的作用在于对某些局部并表的强化治疗, 以此进一步提高病灶区域肿瘤病灶的坏死率。如其中的RFA治疗, 该技术是在CT或超声等影像技术引导下经皮穿刺, 将射频电极直接插入肿瘤组织, 发出高频射频波, 激发组织细胞发生高速离子振荡和摩擦, 产生热能, 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 与此同时, TACE后碘化油在肿瘤内沉积, 行RFA治疗时起到导引作用, 因为栓塞后可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边缘, 进而确定RFA治疗的范围。并且为碘油是热的良好导体, 二者相互弥补, 大大缩短了射频治疗的时间, 使肝癌的完全坏死率明显提高。总之, 这些综合治疗方案只要运用合理, 就可以促成其优势的互补, 其他方面如对临近膈肌、血管、重要脏器旁而难以实现较好RFA治疗的部位改用PEI弥补治疗, 或是对门脉癌栓与腹膜后淋巴结行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等[5], 均是为了达到该目的, 最终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基于TACE的RFA、PEI及碘125粒子植入术等综合性介入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具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其治疗方案体现了以整体为基础同时化整为零开展多中心治疗的科学思维, 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TACE的综合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收治的10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 (60例) 与对照组 (42例) 。对照组患者单行TACE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RFA、PEI及碘125粒子植入术的综合介入治疗。结果肿瘤大小控制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8%,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χ2=23.886, P=0.000) ;从随访第12个月开始, 组间的生存率比较已表现出统计学意义 (P<0.05) , 各统计点均以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显著更高。结论 基于TACE的综合性介入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具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其治疗方案体现了以整体为基础同时化整为零开展多中心治疗的科学思维, 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使用。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中晚期,综合介入治疗

参考文献

[1]吕嘉玲, 杜端明, 刘鹏程.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远期疗效分析[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2, 9 (2) :114-117.

[2]邓小军.基于TACE的肝癌综合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进展[J].医学综述, 2010, 16 (17) :2627-2630.

[3]赵昌, 马亦龙, 康平, 等.综合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0 (6) :925-927.

[4]赵昌, 马亦龙, 康平.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09, 1 (3) :218-220.

肝癌的综合治疗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2例患者,男299例,女53例,男女之比为5.64:1。年龄15~86岁,平均年龄56.49±13.07岁。均为1995年5月~2001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治疗并已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病人。352例患者中Ⅱ期111例,Ⅲ期241例,分别占31.53%、68.47%,没有Ⅰ期患者。其中有病理诊断的59例(肝细胞癌52例,胆管细胞癌7例)。

1.2 治疗方法

有中药内服、介入化疗、莪术油介入、瘤体内注射及对症治疗等。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中药和其他一种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方案以首次治疗方法为主分为:以莪术油介入配合中医辨证治疗(85例);以化疗介入配合中医辨证治疗(90例);以中医辨证治疗(177例)。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中医辨证施治(口服中药):肝郁脾虚-疏肝健脾-太子参、苡仁、白术、柴胡、郁金、淮山、扁豆等;气滞血瘀-理气化瘀消积-三棱、莪术、延胡、川楝、鳖甲、大腹皮、全蝎等;湿热瘀毒-清热利湿解毒-茵陈、栀子、大黄、半枝连、牛黄、溪黄草等;肝肾阴虚-柔肝补肾滋阴-沙参、麦冬、枸杞、补骨脂、龟板等。根据证型采用相应治则治法适当加减,煎药口服,每日两次。

(2)莪术油介入:主要选用莪术油及其制剂(莪术油微球或榄香烯等),包括莪术油肝动脉灌注栓塞、莪术油肝动脉灌注和莪术油瘤体内注射。

(3)化疗介入:包括经肝动脉灌注栓塞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药,常用药物有:ADM、DDP、MMC、5-Fu,常选用2联或3联用药。栓塞剂常用碘油和明胶海绵。

(4)护肝对症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随访并记录所有病例的生存时间(月),起点时间为患者确诊后首次接受治疗的时间,终点时间为其死亡时间、随访截止仍存活时间或失访时间。随访统计日为1995年5月~2002年7月5日。

1.4 统计分析方法

对总体及各组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指标有: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治疗后1、2、3、4、5年累计生存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显著性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作多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出预后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

2 结果和分析

2.1 结果统计

统计总体生存情况及3种治疗方案的生存时间及累计生存率,结果见表1。

2.2 各种治疗方案的生存分析

分析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可知:莪术油介入组1、2、3、4、5年生存率均高于其它组,且有3例活过4年、2例活过5年的。化疗介入组的1、2、3、4年生存率亦高于中药组。化疗介入组、中药组各有1例活过3年的。化疗介入组有1例活过4年。3组的中位生存时间:莪术油介入组最长,化疗介入组次之,两组均长于总体的中位生存期,而中药组最短。莪术油介入组与化疗介入组的远期疗效较好,其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生存率与前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莪术油肝动脉灌注栓塞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综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在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2.3 不同治疗因素对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率的影响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不同的治疗因素对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率的影响,我们把有无莪术油介入治疗、莪术油介入治疗中有无莪术油肝动脉灌注栓塞加用瘤体注射及有无中医辨证治疗的患者分别加以比较,分析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1)有、无莪术油介入治疗生存时间比较(见表2)。

分析结果可知有莪术油介入治疗的患者,其平均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累计生存率均高于无莪术油介入治疗的患者,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莪术油介入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2) 莪术油介入组有无莪术油肝动脉灌注栓塞加瘤体注射治疗的生存分析,表3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莪术油肝动脉灌注栓塞的同时予以莪术油瘤体注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生存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P< 0.01)。加瘤体注射治疗的7例患者均活过1年,5例活过2年,3例活过4年,2例活过5年。提示莪术油介入治疗中肝动脉灌注同时予以瘤体注射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率,降低死亡危险度。

(3)有无中医辨证治疗的患者生存分析,表4所示。

我们将按辨证治疗且服中药剂数在30剂以上的为有中医药辨证治疗,否则即作为为无中医药治疗,现将有无中医辨治治疗的患者的生存时间加以分析比较。

服用中药30剂以上患者的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少于30剂者。(P<0.001)。提示长期中药治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率,降低死亡危险度。

3 预后因素分析

3.1 单因素分析

通过对17个相关因素进行分组、分级,比较累计生存率,以Life Tables生存分析过程的Gehan法对各个因素进行单因素显著性检验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然后进一步作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可以看到共有临床分期、莪术油介入、肿瘤大小、静脉癌栓、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治疗方式、介入治疗、化疗介入、介入次数、中药剂数等因素有关的累计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2 多因素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中,由于受到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可能出现假象,而COX比例风险模型能够在多因素共存的情况下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可以获得比单因素分析更为确切的预后因素。我们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意义的因子带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运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变量,得到最终模型方程,最终得到含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药剂数、介入次数这4个有显著性意义的预后因素(P<0.05),分析结果见表5。

回归系数(β)为正值,说明相应因素为预后危险因素,β值为负值说明相应因素为预后保护因素。相对危险度(OR)值反映该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程度。上表显示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回归系数大于0,其相对危险度大于1,为预后危险因子,有减少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中药剂数、介入次数两因子的回归系数均小于0,相对危险度小于1,提示它们为保护因子,它们均有增加病人生存时间的作用。4个因子的相关系数均较小,提示它们是相互独立的预后因子,表6所示。

4 结论

本课题通过回顾性调查广东省中医院1995年5月~2001年12月收治的352例原发性肝癌病例。通过Kaplan-Meier及Life Tables生存分析法统计分析总体及不同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用COX模型作多因素统计分析,筛选预后危险因子及保护因子。通过计算预后指数(PI值)来预测患者的预后。结果如下:

(1)莪术油介入和化疗介入配合辨证施治综合治疗均能显著提高中晚期PLC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降低死亡危险度,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显著高于中药内服为主的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PLC患者如能在辨证施治时配合中药制剂或化疗介入栓塞局部治疗可能是获得较长生存期的治疗方案。

(2)莪术油肝动脉灌注栓塞的同时予以莪术油瘤体注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生存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P<0.01)。加瘤体注射治疗的7例患者均活过1年,5例活过2年,3例活过4年,2例活过5年的。提示莪术油介入治疗中肝动脉灌注同时予以瘤体注射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率,降低死亡危险度。

(3)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治疗方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莪术油介入、化疗介入、介入治疗、介入次数、肿瘤大小、门脉癌栓、中药剂数等项对生存率有显著性影响。进一步用COX模型作多因素统计分析,其中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预后危险因素,有减少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而中药剂数、介入次数为保护因素,它们有增加病人生存时间的机会。预后指数能有效地判断病人的预后情况,PI值越大,预后越差;而PI值越小,死亡风险越小,预后越好。

(4)本研究显示服用中药剂数为患者预后保护因子,各组间有显著性的差异(P<0.001)。提示长期坚持服用中药可以改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由于中药药性和缓,起效较慢,加以中晚期肝癌病机复杂,病情深重,要想缓解病情,决非短期服用所能凑效。

(5)介入次数在本研究中亦被显示为患者的预后保护因子,介入次数在2次及3次以上的病人1、2、3年累计生存率均显著高于介入1次或无介入治疗者。说明对于那些能够接受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者只行1次介入治疗是不够的,应定期进行,积极治疗。但要综合考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患者的耐受能力,否则反而会加重病情,影响生存质量及生存期。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药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将352例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中药配合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分为中药合莪术油介入组、中药合化疗介入组、中药辨证治疗组等3组进行疗效分析,对预后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和Cox回归分析。结果:352例患者总体平均生存时间为9.0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0月,其中中药合莪术油介入组(85例)中位生存期10.25月,平均生存时间13.0月,总计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为37.76%、11.76%、4.71%、3.52%、2.36%;中药配合化疗介入组(90例)中位生存期9.75月,平均生存时间10.0月,1、2、3、4年生存率为24.44%、6.67%、1.11%、0;中药辨证治疗组(177例)中位生存期4.32月,平均生存时间5.0月,1、2、3、4年生存率为6.78%、2.26%、0.56%、0。单因素分析治疗有意义的预后因素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静脉癌栓、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治疗方式、介入方式、莪术油介入、化疗介入、介入次数和中药剂数。多因素分析(Cox模型分析)对生存有显著意义的预后因素为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预后危险因素,介入次数、中药剂数为预后保护因素。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肝癌疗效有限,中药配合介入治疗则疗效有显著意义,介入前后辅助中药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和生存时间。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中医药治疗,预后因素

参考文献

[1]贾雨辰,刘崎,贺佳,等.COX模型对肝癌预后因素的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2):80-84.

[2]刘崎,贾雨辰,田建明,等.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影响生存因素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1996,18(5):359-361.

[3]廖清华,陆云飞,黎乐群,等.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生存因素的COX模型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8,15(3):15-17.

[4]唐勇,任伟新,黎玉秀,等.影响肝动脉灌注药物和栓塞治疗预后的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1998,25(4):248-250.

[5]刘崎,田建明,贾雨辰,等.肝癌并门脉主干癌栓的介入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8):538-541.

[6]李槐,曾辉英,杨玲,等.影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远期疗效的因素[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11):931.

[7]李海平,曹觉,王小宜,等.原发性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1):66-69.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篇9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23例, 男性16例, 女性7例。最大年龄67岁, 最小年龄35岁, 平均年龄46.9岁, 病程25~95天, 平均51天, 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 其中16例病人有明显的黄疸表现, 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 (AFP) 均大于400ng/ml, 肝功能检查中转肽酶、碱磷酶增高显著。所有病例经B超、CT确诊。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介入治疗患者多数表现烦躁, 恐惧, 焦虑, 悲观等, 对治疗持怀疑态度, 术前心理护理是否到位, 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 医护人员要多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 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及病人的心理反应。耐心细致讲解治疗的过程、目的、方法、效果、安全性及成功的病例, 介绍操作步骤、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一般护理

保持病房内环境安静、清洁、舒适, 保证患者的情绪稳定, 使其得到充足的休息, 以利于手术。鼓励病人摄入易消化的高营养、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

2.3 术前准备

术前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常规做血、尿、便常规,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检查, 术前6h禁食, 术前2h做好青霉素及碘过敏试验, 做好双侧腹股沟备皮

3 术后护理

3.1 出血倾向的观察及预防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 如意识、生命体征的变化, 穿刺点要用绷带加压包扎6h, 12h禁止屈曲, 制动24h后方可下床活动,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点、肿胀、皮肤有无淤血、肢体远端脉搏、皮肤颜色、温度等情况, 敷料有无污染, 发现异常现象, 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2 饮食护理

患者介入治疗后6h进易消化流质饮食, 24h应给予患者低盐、低脂、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 同时忌干、硬、粗糙、生冷刺激性食物, 以防止有门静脉高压的患者因静脉曲张而造成出血。

3.3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3.3.1 疼痛

以穿刺点及肝区疼痛最常见, 术后当天及第一天较为明显、一般3~5天后症状缓解, 同时必要心理护理分散其注意力, 对疼痛难以难受的患者给予止痛药物。

3.3.2 胃肠道反应

多为术后化疗的药物反应, 出现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 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同时用手指予按压内关合谷, 以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并鼓励患者要少食多餐, 进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饮食, 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3.3.3 发热

多于术后当天或第二天出现, 体温波动37.6-38.5℃, 最高39℃时可持续3天左右, 无寒颤。发热一般为肿瘤坏死所致吸收热, 发热的时间与肿瘤坏死的范围有关。如果体温不超过38.5℃, 则不需要做特殊处理, 体温超过39℃予物理降温, 并注意保暖, 做好皮肤、口腔护理, 嘱多饮水。

3.3.4 其它

注意观察大便颜色, 以防消化道出血, 注意血象的变化, 注意保暖, 多饮水, 防止感冒, 预防感染, 注意皮肤及小便黄染程度, 避免肝功能恶化。

4 讨论

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 由于其本身是有创, 而化疗药物对身体又有一定的副作用, 护理时详细了解介入的治疗原理, 操作过程, 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 尤其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促进患者心理及疾病本身的康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秀芳, 孙余省.肝转移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04 (5) :329~330

肝癌介入治疗模式的探讨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入住该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 全部病例经MRI、CT、B超检查以及肝脏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 预计生存期>3个月。按硬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 对照组25例。实验组:男女比例16:9, 年龄33~64岁不等, 平均 (44.12±2.42) 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6:9, 年龄34~64岁不等, 平均 (44.22±2.44) 岁。排除严重感染、白细胞<3×109/L、癌细胞转移、重度肝硬化患者以及全身衰竭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一般方法

应用肝动脉灌注联合栓塞治疗实验组, 行肝动脉造影, 明确肿瘤类型及肿瘤范围, 采用Seldinger氏法经股动脉插管, 准备表阿霉素40 mg, 顺铂80 mg, 丝裂霉素10 mg, 先将40 mg表阿霉素与2~20 m L碘化油混合, 注入肝动脉, 行末梢血管栓塞时再将其余化疗药物注入, 最后将造影剂加到明胶海绵碎屑中, 缓慢注入 (全部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 L) , 最后行夹心面包式栓塞。对照组仅应用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

1.3 疗效评定

参照WHO制定的标准评价肿瘤控制效果, 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瘤体缩小>50%, 持续缩小时间>1个月;稳定:瘤体缩小<50%或增大<25%;进展:瘤体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相关资料,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肝癌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统计

实验组客观有效率为28.0%, 瘤体控制率为80.0%, 优于对照组的24.0%、76.0%, 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Δ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肝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

比较两组发热、腹痛、呕吐、黄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 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为临床常见病, 因起病隐匿, 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为疾病晚期, 丧失了手术机会[3];给予患者放射疗法, 仅能抑制癌细胞生长, 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中晚期肝癌患者多伴有肝功能异常、肝硬化, 不能耐受高剂量的化疗[4]。

单纯动脉内药物灌注 (TAI) 及灌注+栓塞 (TACE) 是治疗无手术指征中晚期肝癌的最佳方法[5]。灌注+栓塞疗法创伤小, 操作简便, 副作用低, 患者易耐受。该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客观有效率为28.0%, 瘤体控制率为80.0%, 肿瘤控制效果满意, 此外, 实验组发热、腹痛、呕吐、黄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近似于相关报道[6,7,8]。

80%以上的肿瘤组织营养成分来自肝动脉, 80%以上的正常肝组织的营养供应来自门静脉[9], 这为灌注栓塞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化疗药物应用时间、化疗药物浓度与抗肿瘤效果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临床研究证实[10], 增加局部药物浓度, 可提升肿瘤杀伤效果。灌注栓塞疗法可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 且对患者全身毒性反应小, 临床应用价值高。随着机体血流的冲洗及治疗时间的延长, 末端药物可伴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TAI治疗效果, 而碘油的应用可起到栓塞肿瘤血管的作用, 维持瘤体药物浓度, 继而增强疗效。

综上所述, 应用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治疗肝癌, 效果满意, 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最佳介入治疗模式。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肝癌患者50例, 按硬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 对照组25例, 应用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治疗实验组患者, 应用单纯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 比较肝癌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肝癌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客观有效率为28.0%, 瘤体控制率为80.0%, 优于对照组的24.0%、76.0%, 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比较两组发热、腹痛、呕吐、黄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应用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治疗肝癌, 效果满意, 值得临床进借鉴。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模式,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广忠, 龚磊, 刘育新, 等.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探讨[J].影像技术, 2013, 25 (3) :30.

[2]董桂兰, 沈民玉, 沈珏, 等.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14) :30-32.

[3]孙勤学, 董海波, 张贵军, 等.C臂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0 (12) :988-991.

[4]谭志明, 汤日杰, 李美璐, 等.现代护理模式在肝癌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22) :142-143.

[5]张春雷.晚期肝癌介入治疗综合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26) :118-119.

[6]阿衣夏木古丽, 柳江.艾迪注射液联合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108例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 2011, 19 (1) :111-114.

[7]尹正录, 吴万垠, 孟兆祥, 等.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2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 2011, 26 (5) :500-503.

[8]杨广宁, 刘群轶, 翟鹏涛.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肝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 (8) :956-958.

[9]Zhi-ao Chen, Mei-yan Bao, Yong-fen Xu.Suppression of Human Liver Cancer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via the GABA_A Receptor[J].Cancer Biology&Medicine, 2012, 11 (2) :90-98.

对肝癌的药物治疗的研究及应用 篇11

癌症的治疗已成为世界医药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原发肝癌的临床确诊时大都已属中晚期约占90%,不宜手术或放射治疗,大都以中药或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为主,约占92%。

肝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当出现症状时才得知太晚,常急转直下,如不抓紧治疗,自然生存期仅有3-5个月,有癌中之王之称。

中医文献中有关肝癌症状和体重的记载分别归属于痞气、肝积、癖黄告示范畴。如《中记载》:“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医学入门》中说,脾积胃脘稍右曰痞气,言阳为湿所困也,令人黄疸倦怠,饮食不肌肤。这是记载说明脾积(痞气)的位置在胃脘稍右即肝区有肿块,肝可进行性肥大,至如盘大小,引起黄疸乏力,肢体消瘦,饮食减退等症状,与现代肝癌的临床症状相似。历代文献中,有关肝瘤病与类似现代医学中有肿瘤病名简例“痞气、伏梁、类似上腹部肝瘤。如胃、肝、胰等肝瘤、肝积、癖,相当于肝癌。

我院肝瘤病专科主治医师张中海等,过去在治疗肝癌中,曾偏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等中药,虽然有效果但往往不奏效。近年来主张在方中配用健脾理气药,结果疗效大有提高。实验证明健脾理气的中药能强抗癌能力,提高免疫功能。因此,目前中医药已成为中晚期肝癌治疗的主要方法,在消除腹水、减轻肝痛、减少腹胀、增进食欲、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可靠的作用。

“化癌丸”配制,方药组成:三梭、莪术、枳实、槟榔、麝香、当归、灸山甲、金不换、莱服子、元胡、没药、乳香、檀香、鸡内金、蛤黄粉。

蛤黄粉——癞哈蟆皮研粉后拌入雄黄粉加黄酒浸泡24小时,然后晒干或烘干即得。

配制方法:上药加水共煎40分钟离火放凉后加入适量淀粉搅拌均匀烘干研细粉装入胶囊,即得化癌丸。

服用方法:每次1-2丸,每日3次,20天 为一个疗程。肿块缩小或消失后改为每日一丸,连续巩固一个疗程。

主治:肝癌、胰腺癌、胃癌等。

适用于:肝内占位性病变,肝肿块、肝内血管病、腹部肿块坚硬,全身发黄及伴有黄疸者。

方解:莪术——辛苦,性温为常用的行气破血消积药,兼能助消化,常用于以下情况:

1、消除痃痞症癖:腹中气血凝滞,积之日久结聚成块,偏在脘腹正中(或略偏右)者,叫痞;偏在两肋之处者,叫避;偏在脐旁脐下处成条状,如弓弦紧急,或小儿臂者,叫痃;偏在下腹部者,叫症(有时无者叫瘕)。症瘕——指的是腹内的肿块,都可以用本品。

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篇12

1 外科手术治疗

1.1 手术切除治疗

凡是肝癌诊断明确, 肿瘤范围小, 有切除可能, 肝功能代偿尚好, 凝血酶原时间基本正常, 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 全身状况较好, 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 能耐受手术者应尽量争取根治性手术治疗。

1.2 不能切除者术中各种局部治疗

术中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并结扎;置入式注药泵输注化疗;术中置入式微波辐射治疗;术中冷冻治疗;术中电化学治疗;三苯氧胺加肝脏灌注化疗;肝癌的序贯治疗。

2 肝动脉化疗并栓塞

目前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术是不能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其原理基于正常肝组织血供25%来自肝动脉, 75%来自门静脉, 而肝癌结节血供几乎全部来自肝动脉。若将提供肿瘤营养的肝动脉支进行插管栓塞, 不仅可阻断癌组织血供, 限制肿瘤生长, 还可导致癌组织坏死和缩小, 而不造成肝功能衰竭。

3 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在B型超声或CT导引下, 将穿刺针经皮穿刺入瘤体内, 注入无水酒精, 以治疗肿瘤。主要作用机制是利用无水酒精对肿瘤组织迅速脱水固定作用, 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该方法操作简便, 痛苦小, 并发症少, 价格低廉。注入无水酒精可以使肝癌明显缩小。此种疗法在缩小病灶、控制和延缓肿瘤生长方面有较明显的效果。

4 激光光动力学治疗

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插入导光纤维, 用低功率激光治疗肝癌是一大进展。受热区中央温度可达60℃, 使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

5 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

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微波固化, 靶区温度可以达50~56℃, 此种疗法适用于小肝癌。

6 高功率聚焦超声治疗

高功率聚焦超声是一种既能聚焦定位又能瞬间产生高热的新技术, 国内外治疗肝肿瘤尚处实验探索阶段。有研究用国内首台高功率聚焦超声治疗机观察对活体肝的损伤, 其靶区温度>80℃, 足以使肝组织坏死, 如配合碘化油有潜在的增效、定位和导向作用。

7 电化学疗法 (直流电疗法)

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插入铂电极。其机制是通过直流电的电离作用, 改变肿瘤组织生存内环境, 使肿瘤细胞内代谢紊乱。

8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术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术是肝癌治疗的一项新方法, 称为“粒子刀”。是通过手术或微创方式将多个封装好的具有一定规格、活度的放射性同位素, 经施源器或施源导管直接施放到肝癌组织内部, 并将放射源根据肿瘤大小和形状, 按一定规律排列, 对肿瘤组织进行近距离、高剂量照射, 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9 射频毁损

射频毁损是一项治疗肝癌的新技术, 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易耐受等特点。射频毁损是发挥热效应, 利用肿瘤不耐热的特点达到毁损肿瘤的目的。射频电极针尖端可伸缩10根鱼钩状弯曲的小电极, 通常称之为“多弹头”, 在组织内呈伞形张开, 产生均匀一致的球形凝固性坏死区。

10 导向治疗

导向治疗是利用一种对肝癌有特殊亲和力的抗体或化合物作“载体”, 或通过物理作用导向 (如磁) , 或通过肿瘤血管特异性导向 (如碘油) , 再与有杀伤肿瘤作用的“弹头” (放射性核素、化疗药物、毒蛋白等) 制成交联物, 以达到较多杀伤肿瘤而较少损害正常组织的目的。

11 分子药物靶向治疗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细胞生物学上的差异, 采用封闭受体、抑制血管生成、阻断信号传导通路等方法作用于肿瘤细胞特定的靶点, 特异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促使肿瘤细胞凋亡。药物进入体内后, 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 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 而不波及其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索拉非尼是目前全球唯一的肝癌全身用药, 是一种多靶点的强抑制剂, 除抑制肿瘤生长外, 还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直接和间接控制肿瘤生长。索拉非尼使亚太地区晚期肝细胞或原发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47.3%, 还使其疾病进展时间延长, 但费用昂贵, 临床使用受限。

12 放射治疗

目前, 放射质子治疗是与癌症博弈的最新武器。在治疗过程中, 经过加速后的高能量质子束, 通过定位系统的控制, 精确地射到人体的肿瘤内部, 然后像手术刀一样直接把DNA的双链结构切断, 肿瘤即失去继续繁殖的能力, 慢慢缩小并最终消失。由于质子优越的物理学特性, 在给予肿瘤组织最大杀伤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正常组织, 对于可用传统方法治疗的肿瘤, 用质子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和好转率。

13 免疫治疗

过去用的生物治疗剂, 如卡介苗、小棒状杆菌、混合菌苗、瘤苗、胚肝细胞、胸腺素、转移因子、免疫核酸等疗效不显著。目前常用干扰素、白介素2、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等, 但其疗效仍有待更多的实践。生物治疗适用于消灭少量的残癌, 对防治复发与转移有战略意义, 综合应用不同的生物治疗剂可能是一个方向。近年的新型疫苗、基因治疗等为肝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14 肝移植

肝移植在治疗肝癌中的地位长期未得证实, 近年无论美国或法国均认为, 肝移植治疗小肝癌的疗效较好。通常肝移植后的5年生存率与肿瘤大小有关, 如单个肿瘤<4cm者5年生存率为57.1%, 4~8cm者为44.4%, >8cm者仅为11.1%。因供肝来源和经费问题, 难以推广。

上一篇:全民阅读与读者服务下一篇:硬盘数据消失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