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治疗研究

2024-09-18

肝癌治疗研究(精选12篇)

肝癌治疗研究 篇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成年人发病率高, 本病发现时多为晚期, 病死率高, 俗称“癌中之王”。我国大陆每年约11万人死于肝癌, 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目前我国肝癌的治疗有很大进展, 使肝癌由过去的“不治之症”转变为“部分可治”, 5年生存率也由2.6%提高到20.6%。现将肝癌治疗方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外科手术治疗

1.1 手术切除治疗

凡是肝癌诊断明确, 肿瘤范围小, 有切除可能, 肝功能代偿尚好, 凝血酶原时间基本正常, 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 全身状况较好, 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 能耐受手术者应尽量争取根治性手术治疗。

1.2 不能切除者术中各种局部治疗

术中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并结扎;置入式注药泵输注化疗;术中置入式微波辐射治疗;术中冷冻治疗;术中电化学治疗;三苯氧胺加肝脏灌注化疗;肝癌的序贯治疗。

2 肝动脉化疗并栓塞

目前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术是不能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其原理基于正常肝组织血供25%来自肝动脉, 75%来自门静脉, 而肝癌结节血供几乎全部来自肝动脉。若将提供肿瘤营养的肝动脉支进行插管栓塞, 不仅可阻断癌组织血供, 限制肿瘤生长, 还可导致癌组织坏死和缩小, 而不造成肝功能衰竭。

3 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在B型超声或CT导引下, 将穿刺针经皮穿刺入瘤体内, 注入无水酒精, 以治疗肿瘤。主要作用机制是利用无水酒精对肿瘤组织迅速脱水固定作用, 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该方法操作简便, 痛苦小, 并发症少, 价格低廉。注入无水酒精可以使肝癌明显缩小。此种疗法在缩小病灶、控制和延缓肿瘤生长方面有较明显的效果。

4 激光光动力学治疗

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插入导光纤维, 用低功率激光治疗肝癌是一大进展。受热区中央温度可达60℃, 使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

5 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

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微波固化, 靶区温度可以达50~56℃, 此种疗法适用于小肝癌。

6 高功率聚焦超声治疗

高功率聚焦超声是一种既能聚焦定位又能瞬间产生高热的新技术, 国内外治疗肝肿瘤尚处实验探索阶段。有研究用国内首台高功率聚焦超声治疗机观察对活体肝的损伤, 其靶区温度>80℃, 足以使肝组织坏死, 如配合碘化油有潜在的增效、定位和导向作用。

7 电化学疗法 (直流电疗法)

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插入铂电极。其机制是通过直流电的电离作用, 改变肿瘤组织生存内环境, 使肿瘤细胞内代谢紊乱。

8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术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术是肝癌治疗的一项新方法, 称为“粒子刀”。是通过手术或微创方式将多个封装好的具有一定规格、活度的放射性同位素, 经施源器或施源导管直接施放到肝癌组织内部, 并将放射源根据肿瘤大小和形状, 按一定规律排列, 对肿瘤组织进行近距离、高剂量照射, 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9 射频毁损

射频毁损是一项治疗肝癌的新技术, 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易耐受等特点。射频毁损是发挥热效应, 利用肿瘤不耐热的特点达到毁损肿瘤的目的。射频电极针尖端可伸缩10根鱼钩状弯曲的小电极, 通常称之为“多弹头”, 在组织内呈伞形张开, 产生均匀一致的球形凝固性坏死区。

10 导向治疗

导向治疗是利用一种对肝癌有特殊亲和力的抗体或化合物作“载体”, 或通过物理作用导向 (如磁) , 或通过肿瘤血管特异性导向 (如碘油) , 再与有杀伤肿瘤作用的“弹头” (放射性核素、化疗药物、毒蛋白等) 制成交联物, 以达到较多杀伤肿瘤而较少损害正常组织的目的。

11 分子药物靶向治疗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细胞生物学上的差异, 采用封闭受体、抑制血管生成、阻断信号传导通路等方法作用于肿瘤细胞特定的靶点, 特异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促使肿瘤细胞凋亡。药物进入体内后, 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 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 而不波及其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索拉非尼是目前全球唯一的肝癌全身用药, 是一种多靶点的强抑制剂, 除抑制肿瘤生长外, 还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直接和间接控制肿瘤生长。索拉非尼使亚太地区晚期肝细胞或原发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47.3%, 还使其疾病进展时间延长, 但费用昂贵, 临床使用受限。

12 放射治疗

目前, 放射质子治疗是与癌症博弈的最新武器。在治疗过程中, 经过加速后的高能量质子束, 通过定位系统的控制, 精确地射到人体的肿瘤内部, 然后像手术刀一样直接把DNA的双链结构切断, 肿瘤即失去继续繁殖的能力, 慢慢缩小并最终消失。由于质子优越的物理学特性, 在给予肿瘤组织最大杀伤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正常组织, 对于可用传统方法治疗的肿瘤, 用质子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和好转率。

13 免疫治疗

过去用的生物治疗剂, 如卡介苗、小棒状杆菌、混合菌苗、瘤苗、胚肝细胞、胸腺素、转移因子、免疫核酸等疗效不显著。目前常用干扰素、白介素2、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等, 但其疗效仍有待更多的实践。生物治疗适用于消灭少量的残癌, 对防治复发与转移有战略意义, 综合应用不同的生物治疗剂可能是一个方向。近年的新型疫苗、基因治疗等为肝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14 肝移植

肝移植在治疗肝癌中的地位长期未得证实, 近年无论美国或法国均认为, 肝移植治疗小肝癌的疗效较好。通常肝移植后的5年生存率与肿瘤大小有关, 如单个肿瘤<4cm者5年生存率为57.1%, 4~8cm者为44.4%, >8cm者仅为11.1%。因供肝来源和经费问题, 难以推广。

展望未来, 任何一种单一措施均难达防治肝癌的目的,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的综合或联合治疗措施。

肝癌治疗研究 篇2

1、肝癌主要供血依赖肝动脉,但癌块周围有门静脉血供,癌细胞可以“苟安偷生”。

2、操作有一定难度,导管应超选择进入供血动脉疗效才佳,但有时进入肝动脉都很困难。而有的肝癌可多血管供血。

3、尽管超选择进入,仍有明显副作用,我院资料分析,消化道反应最多。

4、已有门静脉癌栓者须酌情考虑或去除癌栓。

5、即使操作超选择顺利进行,由于高压注射等原因,可造成误栓,分流及可能有不可避免的微转移产生。

6、对正常肝细胞仍有损伤,少数病人甚至出现肝机能不全。

7、对癌块太大者疗效欠满意。

肝癌治疗研究 篇3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71-01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是我国和某些亚非地区常见的癌症,其年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及食管癌,居第三位。肝切除仍是目前治疗肝癌首选和最有效的方法。但多数患者就医时已是肝癌中晚期,并且多合并肝硬化,手术切除率低。[1]且由于病情发展迅速,早期症状不明显,症状发现后已是中晚期, 大多数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而选择非手术治疗。[2]我国于80年代开始进行肝癌的介入治疗和研究,[3]它適用于没有手术指征、无肝外肿瘤转移或手术切除的前期治疗的HCC患者,[4] 目前肝动脉灌注化疗和化疗栓塞术已被公认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3]介入治疗具有组织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操作简便,恢复期短,避免了开腹手术的痛苦等优点,能够将肿瘤缩小,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积极治疗的决心。刘琴等[5]认为传统医学追求的是“延长寿命”,现代医学追求的是“注重生命质量”。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越来越长,医学模式由重视癌症患者生命质量,转向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限。[6]本文将肝癌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后生命质量改变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1我国开展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

1.1 介入治疗的概念 介入法是目前对无法手术切除肝癌最常用是的治疗方法,即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同时合用栓塞剂的治疗的方法(TACE)。它是通过介入导管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射到病灶,同时用栓塞剂栓塞病灶周围营养血管,从而在病变局部杀死癌细胞。其方法简便,效果较好,其对正常肝细胞损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已成为不能切除肝癌治疗的常用方法[1]。

1.2 肝癌介入治疗常用的方法

1.2.1 血管性介入治疗方法 血管性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TAI),是目前肝癌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7]自1976 年Goldstain 首先报道经肝动脉栓塞术肿瘤恶性肝脏肿瘤后,该技术已在全球范围推广并取得明显进展,目前主要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8]邱春丽等[9]报道此法治疗中晚期肝癌32 例,取得满意效果。文咏梅[10]报道为57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了TACE 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1.2.2 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方法 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化学消融、局部热消融、低温消融。该方法起源于日本,因其安全、低廉、副作用少且可重复操作,目前仍为临床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氩氦刀是新的冷冻外科治疗手段,20 世纪90 年代在美国兴起,文献[11]中报道了142 例早中晚期肝癌,其中位生存率分别为3.25 月、1.41 月、6.82 月,对早期肝癌1 ~ 3 a 生存率70%、56.3%、37.5%,进展期肝癌1、2 a 生存率只有12.1%、6.1%。由此可见,与RFA 和MCT 治疗相比,氩氦刀在减少肿瘤残存和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力及延长病人生存期、减轻疼痛等方面,氩氦刀具有明显优势。

1.2.3 肝癌的联合治疗 大量临床实践已证明,多模式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尽量发挥各种治疗方法的最大治疗效果,合理、序贯应用,增强互补,避免

拮抗,将有助于提高总体疗效。[12]主要包括有TACE 联合化学消融治疗、TACE 联合手术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等。植华德等[13]报道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病人29例,对其中不适宜手术切除的22例病人进行了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的双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佟立权等[14]报道证实了TACE 术联合自体CIK 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

1.3 介入治疗面临的问题

1.3.1 肝癌介入治疗操作的规范化 肝癌的介入治疗在我国虽然已开展了约20 余年,但仍不很规范,不论是对适应证的掌握,还是在介入治疗的方法上都很不一致. 不仅影响介入疗效,而且还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药品浪费。 [7] 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牵头承担单位、联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等6 家医院为协作单位,共同承担国家“九五”医学科技攻关计划: 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 经过近5a 的时间,制定出一套有效的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规范化方案( 草案) ,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 严格掌握肝癌介入治疗适应症;② 微导管超选择插管;③ 制定优化的“个体化”方案; ④ 制定疗效观察、分析的指标和方案.[8]

1.3.2 制订合理治疗方案 制订介入治疗方案时综合考虑诸多相关因素如肿瘤的大小形态、血供情况、癌栓的大小及部位、动静脉的分流情况、肝功能、血象、身体潜能等明确是否适合入治疗, 如果介入治疗是首选方案!根据患者具体的造影情况选择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案。[7]

2生活质量的定义和特征及评估

2.1 生活质量的定义和特征 生命质量又称为生活质量、生存质量,其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Calbraith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原本属于社会学范畴。当这一概念被引入医学研究领域时,主要是指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状态评估,即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目前,对生命质量的定义及内涵尚未统一,目前广泛认同的是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生命质量的定义: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15]该定义强调了生命质量的三大特征:多维性、主观性和文化特异性。

2.2 生活质量的评估 目前,国际上评价癌症及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常用工具有健康

调查简表(Th e MOS 36-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和癌症患者生活功能指标量表(Th eFunctional Living Index-Cancer,FLIC)等。[16]这些量表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并且由于生命质量具有很强的文化依赖性,国外量表往往缺乏中国文化特色,难以适合中国的患者,因此万崇华等在借鉴国外现有量表的开发经验上,系统地开发我国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文献[17]指出参照诺丁汉调查问卷,其中最具测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项目依次为患者的精力、疼痛、情绪反应、睡眠、社会孤独感和身体活动能力6个部分,每个部分的评分标准均为0分~100分,每个部分出現障碍的情况越多,其得分越高,也就是分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3我国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现状 肝癌肝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是目前姑息性治疗

肝癌的首选方法之,可使一部分中晚期肝癌患者延长生命,同时也可使部分患者获得二期手术的机会,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效果可靠的优点。[18]刘芳英[19]报道45例年龄在31-62年之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后肝脏回缩、肿瘤缩小,病人的一般状况得到改善,治疗后病人的面色萎黄好转, 食欲提高, 体重增加, 疼痛减轻或消失, 70%的病人腹腔积液减少或消失。同时,区域性化疗提高了疗效,降低了抗癌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1]邱春丽等[9]也报道TAE 治疗HCC 疗效显著已成定论。不可切除性HCC 应用TAE 之后,约5.8%~11% 的患者癌体缩小而转变为可以切除,临床效果不亚于一期切除。可明显提高缓解率,近期疗效明显,有延长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远期疗效。

4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4.1.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指父母、朋友、社会价值观、环境与文化对生命质量的影响。郑芹等[20]对9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肝癌病人获得社会支持越多,其生命质量越高。良好的社会支持是肝癌病人应对疾病、克服病痛、增强治疗信心的重要支柱。通过社会支持,病人可获得信息和经济支持,分享他人的建议和想法,从而感到愉悦和满足,有利于提高病人的心理满足感,从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4.2 症状因素 由于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化学药物栓塞肿瘤细胞及造影剂,术后一般都会引起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5]

4.3 健康教育水平 黄玫英[21]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肝癌病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病人在接受健康教育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对肝癌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对于提高肝癌病人的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作用。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的健康教育水平同样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4.4 疾病因素 研究表明,肝功能状况是影响肝癌病人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癌症复发是导致肝癌手术后生命质量降低的主要因素[15]。肝功能良好,疾病早期阶段和无肿瘤复发病人的生命质量较高[22]。疾病的病程对生命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病程超过1年的病人其生命质量较高。[15]

4.5 层级护理管理

4.5.1 层级护理管理的概念 层级护理管理是指针对护理人员本身的资历和水平,将其安排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保证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从而满足不同患者因其病情不同而产生的不同需要,确保临床护理质量。[23]

4.5.2 层级护理管理的方法 (1)按照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的不同,分为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三个层次。(2)对所有护理人员在专业技术及护理工作管理等方面进行层级管理:护士长负责全科室总体护理工作的管理,高级责任护士接受护士长的管理,并对初级责任护士进行工作管理、安排与技术指导,初级责任护士管理助理护士,并负责护理带教、技术指导。高级责任护士负责对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进行专业技术能力绩效考核与指导。责任护士的选拔通过竞争上岗方式进行。(3)将护士工作分为全责与辅助负责,组建了较为完善的层级管理结构。同时建立层级绩效考核体系,对护士工作进行评价。[24]

4.5.3 层级护理管理对提高生命质量的意义 张立南等研究显示,层级护理管理对于肿瘤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护理工作过程中,高级别的护士,可以承担病情比较复杂和有护理难度患者的护理,其他护士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其他等级护理,工作中各司其职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相互学习,让高级别的护士在工作中可以担任组长的工作,对低级别的护士工作给予指导和教育,承担科室的教学工作和治疗控制工作,指导低级别护士护理患者,进一步完善个人护理水平, 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反映了护理人员等级越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越高。[23]肝癌介入治疗后,可通过有效的层级护理管理,提高医院整体的护理水平,提高医院患者的功能恢复率、生活质量,降低因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4.6 其他因素 如药物辅助治疗、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等。靳冬民等[25]研究对122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醋酸甲地孕酮(320mg/ 天)治疗,并与加用常规量醋酸甲地孕酮(160mg/ 天)治疗比较,结果显示大剂量醋酸甲地孕酮+ 介入组的生存质量高于常规剂量醋酸甲地孕酮+ 介入组,经χ2 检验两组体重增加、Kanofsky 评分、厌食和乏力的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家庭经济状况由好到差,病人的QOL水平呈递减的趋势。经济条件越好,其越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辅助治疗,有利于减轻病痛,维持较高生命质量,疾病治愈的可能性越大;医疗费用支付越有保障,其对经济的顾虑越小,越能接受较好的治疗手段,疾病治愈的可能性也越大[15]。

5 小结

综上所述,影响介入后肝癌病人生命质量因素是多方面的。肝癌患者的治疗有多种方法,针对中晚期不适合手术的患者采取各种介入治疗无疑成为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上佳选择。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和心理反应,术后的护理和各种干预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掌握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多种因素,从疾病的各个环节和不同阶段给与针对性地护理,主要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暗示及行为指导等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从而提高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世利.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0, 23 (11):4319-4320.

[2]洪杏花.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6):53-54.

[3]杨丽,韩志蕊,王静. 肝癌介入术患者的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2 (1):65-66.

[4]陈明.肝细胞癌的诊治概述[J]. 中外医疗,2013,21:181-182.

[5]刘 琴,杨绍林. 关于医学目的观的反思[J].医学信息,2012,24 (4):828-829.

[6]王春秋,赵春蕾,杨培秋. 健康教育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北中医,2011 , 33 (10 ):1574-1575.

[7]陈自谦,杨利等. 肝癌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 ,17(3):23-24.

[8]雷军强,柴文晓.肝癌介入治疗现状[J].甘肃科学学报,2011,23 (1):82-83

[9]邱春丽,王小娟等. 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肝癌32例观察与护理[J].当代医学,2009 , 15(17):356-357.

[10]文咏梅. 肝癌介入治疗57 例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医药,2011,5(19):120-121.

[11] 周霖,杨永平,冯永毅等. 氩氦刀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初步研究[J].癌症, 2009,28(1):58-62.

[12] 雷军强,柴文晓,郭顺林.TACE 治疗对肝纤维化四项及肿瘤坏死因子-α影响的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0,22(4):76-79.

[13]植华德,何德荣,郑启越. 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亢22例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8):1031-1032.

[14]佟立权,赵海峰. TACE 术聯合自体CIK 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7):876-878.

[15]侯俊侠,王维利等. 肝癌病人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5):1249-1250.

[16]祝葆华,万崇华等. FLIC、SF-36和 QOL-LC量表在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0): 1175~1179.

[17]李微,戚艳波等.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肝癌量表QLICP-LI 的条目筛选[J].中国肿瘤,2011,20(10):746-747.

[18]陈月华,曾永军,何振雄.肝癌介入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1058-1059.

[19]刘芳英.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J]. 现代护理,2008,5(29):108-109.

[20]郑芹,卢彩霞.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4A):496-498.

[21]黄玫英.健康教育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0,12(2):12-13.

[22]Sheng-Yu Fan,Christine Eiser,Ming-Chih Ho.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 systematic review[J].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10,8:559-564.

[23]张立南,仇蓉等. 层级护理管理对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77-78.

[24]郭桂英. 护理层级管理工作的实践和探讨[J].中外医疗,2012,4:146-147.

小肝癌临床治疗研究最新进展 篇4

1 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多为通过影像技术实现对肿瘤的定位, 利用化学或物理手段将肿瘤细胞杀灭。这一治疗方式具有简单、安全、微创的优越性, 但术后存在复发可能性, 往往需反复行局部治疗实现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

1.1 物理消融技术

物理消融治疗主要分为冷消融 (氩氦刀九及热消融 (微波消融术以及射频消融) 两大类, 目前临床应用多以经皮热消融模式为主。相对于外科切除手术而言, 消融治疗能够让患者更快恢复, 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不会造成患者较大痛苦[3]。但经过部分研究者的随机对照试验, 发现两种方式在存活率上差别不明显, 可能手术切除在无瘤生存率上效果更佳[4]。因此若患者小肝癌肿瘤直径在5cm以下且满足消融、手术指征, 可优先选择手术切除治疗, 若无法适应手术可选取消融。但若其肿瘤处于肝脏深处或肿瘤中央直径达到3厘米, 则应选择消融方式治疗, 可提升近期疗效。微波消融术以及射频消融两种均为利用热效应让肿瘤细胞组织受损继而坏死, 在并发症与局部疗效两方面效果相似。在临床手术运作方面, 消融不仅应包含肿瘤本身, 还应将癌旁组织至少50毫米部分包含, 保障安全边缘, 将肿瘤细胞彻底消除。若消融术治疗后检查结果显示未彻底消融, 则应立即再次消融, 3次以内若无法成功将小肝癌消融则应考虑更换治疗手段。但在治疗效果方面, 两种消融均可能造成患者额外损伤, 大多是由于患者小肝癌例肝门组织、胆囊组织较近, 临床治疗应注意手法控制[5,6]。

1.2 经皮穿刺乙醇

治疗方式属化学消融术, 运用时间短, 具有治疗费用低、操作简单且并发症少的优势。但不足之处在于瘤体中无水乙醇的弥散可能并不能完全浸润整个瘤体, 例如边缘存在残留部位。临床研究发现, 这一治疗方式的生存率为1年 (98.10%) 、2年 (82.04%) 、3年 (53.00%) , 已经接近于手术治疗效果。若患者小肝癌病灶处于有巨大血管包绕、位于膈顶或邻近胃肠道, 射频消融方式存在较大操作风险, 可替换为经皮穿刺乙醇[7]。

1.3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与消融治疗相同, 这一治疗方式同样属于微创治疗的一种。采用选择性插管能够将肿瘤组织的供养准确切断, 让肿瘤部分周边以及内部被碘油充满, 达到将供血完全阻断的效果。同时, 碘油会逐渐渗透, 将肿瘤周边的细小分支隔断供血, 让肿瘤逐渐坏死[8,9]。在化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可根据其肿瘤直径大小调节, 在疗效上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部分患者可能小肝癌可能肿瘤部位已经出现破裂并且出血, 若经过导管化疗栓塞治疗可达到较好疗效。

现阶段, 采用这一方式治疗在术后复发方面同样处于较优状态, 有研究者对患者远期生存率展开统计, 发现患者一年生存率为70%以上, 三年则下降至38%~48%, 在术后预防以及远期生存率上并无明显优化效果, 因此不少学者认为这一治疗手段对患者生存期并不会产生延长效果[10,11]。在采用这一方法治疗小肝癌的期间, 可通过磁共振成象或CT方式诊断, 若患者存在明显肝硬化则可首先这一治疗模式。

1.4 其它局部治疗

生物治疗相对于前几种介绍的治疗模式外, 在对肿瘤复发的延缓、预防以及增殖方面效果存在一定优势[12]。目前生物治疗的种类较多, 例如基因治疗以及免疫治疗, 像是RNA小干扰模式、自杀基因以及抗血管生成等, 但这些技术大多仍处于研究阶段, 临床实践较少, 在效果上没有经过大批量随机对照试验了解效果。

小肝癌患者肿瘤组织在形成速度、大小上很大程度会受到肝癌周边的新生血管供血供养影响。且许多研究者在临床试验中发现, 肿瘤周边心血管的产生与生长会受到较多因素刺激, 在对其生长的预防与干预过程中措施上也存在多样性:例如埃罗替尼以及索拉菲尼。埃罗替尼属于抑制物 (受体酪氨酸激酶) 的一种, 对表皮生长因子产生特异性阻断效果, 目前临床上已经显现出较好效果, 具有深入研究价值[13,14]。索拉菲尼是研究成果上的第一个可用于口服的抑制物, 作用于肿瘤血管或肝癌肿瘤上的苏氨酸、受体酪氨酸激酶、丝氨酸, 对肿瘤周边血管以及肿瘤细胞的生成以及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1.5 联合治疗

小肝癌在复发或是转移上属于一个动态过程, 具有多基因参与、多阶段以及多环节等特点, 这也是肿瘤细胞自身遗传特性发生变化的重要环境。原发癌细胞通常在早期阶段就已经决定了其是否存在转移可能性。因此在远期疗效控制方面, 避免癌细胞转移同样是重点[15]。癌细胞出现转移或复发不仅是对癌症程度的表现, 更表现出了患者全身细胞的状态, 可表达在纤维母细胞、炎症细胞、肿瘤血管内皮等癌周环境与肿瘤为环境甚至未被癌细胞感染的组织, 属于人体机能、肝癌肿瘤细胞以及微环境这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6]。由于肝功能的转归是受肿瘤细胞周边组织的影响, 因此对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方面, 癌细胞组织与其遗传分子特征均会产生影响。在小肝癌的临床治疗方面, 综合治疗能够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让肿瘤细胞逐渐缺乏供血与供养二死亡, 对肝功能的不良影响程度降低[17]。

2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方式治疗属于目前较成熟、传统的治疗模式, 即便现阶段多种技术不断发展, 外科手术治疗仍存在[18]。传统手术中会将患者较大部分的肝组织保留, 对手术恢复效果较好, 但这种方式可能存在术后复发潜在几率。随着近几年研究的深入, 不少研究者在规则性切除上发生了新思考。例如一些外国研究者认为针对A级硬化患者, 规则性切除与保留大部分肝组织的不规则切除在病死率、近期疗效上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但在远期疗效上规则性肝切除效果在无瘤生存率、生存率上均相对更优。规则性切除存在创伤偏大, 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的劣势, 患者在心理承受度上也相对偏弱, 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存在一定影响[19]。随着现代医疗的不断发展, 人们在治疗方式上的选择不断增多, 患者对于术后生存质量、存活时间均有了更高要求。

3 肝移植

对于同时存在严重程度肝硬化且不存在大血管侵犯的患者, 若未出现小肝癌肝外转移情况可采用肝移植手术治疗, 重点在于对病例的严格审核, 在肝移植手术中最忌血管侵犯。目前在肝移植标准上采用的是米兰标准, 即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且数量在3个以内, 或单个肿瘤直径在5厘米以上, 肿瘤不存在肝外转移、淋巴结或大血管浸润情况。在上述标准下, 患者采用肝移植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75%, 且复发率在10%以下。劣势方面, 这一标准的要求较严格, 一方面会将部分患者排除在手术适应之外, 另一方面在肿瘤生物学研究上存在缺陷, 例如肿瘤标志物、肿瘤分级、淋巴转移、血管侵犯等方面为纳入标准。也有相关研究者表示, 米兰标准可适当放宽, 对移植后生存率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只是现阶段随机对照研究人数较少, 缺乏前瞻性研究实验, 因此是否可扩宽标准仍需进一步验证[20]。

4 结束语

随着肝癌知识的普及, 诊断技术的提高和对健康体格检查的重视。对小肝癌的临床治疗应注重早期将癌细胞彻底消除, 避免治疗后由于后期不注意控制造成残留癌细胞发生转移或感染周边健康细胞造成肝功能受损程度加重。虽然目前小肝癌的治疗无相对统一的标准, 但相信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基础研究的不断突破, 治疗效果会越来越好。治疗医师应根据患者自身身体条件、经济条件以及小肝癌程度、癌细胞状态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提升患者远期生存率与生存质量。

摘要:研究目前临床常见的几种对小肝癌的治疗模式, 包括外科手术切除、肝移植、消融治疗、导管化疗栓塞、生物治疗、综合治疗这几种模式。旨在了解现阶段小肝癌的临床治疗手段, 为下一阶段研究提供帮助。

肝癌的西医治疗方法 篇5

肝癌的手术治疗

肝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早期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肿瘤越小,五年生存率越高。手术适应证为:①诊断明确,估计病变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②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③肝功能代偿尚好,凝血酶时间不低于50%者;④心、肝、肾功能耐受者。在肝功能正常者肝切除量不超过70%;中度肝硬化者不超过50%,或仅能作左半肝切除;严重肝硬化者不能作肝叶切除。手术和病理证实约80%以上肝癌合并肝硬化,公认以局部切除代替规则性肝叶切除无期效果相同,而术后肝功能紊乱减轻,手术死亡率亦降低。由于根治切除仍有相当高的复发率,故术后宜定期复查AFP及超声显象以监察复发。

由于根治切除术后随访密切,故常检测到“亚临床期”复发的小肝癌,乃以再手术为首选,第二次手术后五年生存率仍可达38.7%。肝移植术虽不失为治疗肝癌的一种方法,国外报道较多,但在治疗肝癌中的地位长期未得到证实,术后长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病人常死于复发。对发展中国家而方,由于供体来源及费问题近年仍难以推广。

微创靶向治疗

肝癌一旦发展到了晚期,大多数的病人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机会,这时候的治疗就以减轻肝癌患者的痛苦和延长生存时间为目的。通过“四位一体治疗方法”和放化疗的合理结合应用,可以有效的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时间,并且提高生存质量。

1、疗效确切,治疗成功者可见到AFP迅速下降,肿块缩小,疼痛减轻等。

2、机理科学:介入治疗局部药物浓度较全身化疗高达数十倍,而且阻断肿瘤血供,因此双管齐下疗效好,毒性较全身化疗小。

3、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4、年老体弱及有某些疾病者也可进行,不须全麻,保持清醒。

5、费用相对比较低。

6、可以重复进行,诊断造影清晰,便于对比。

7、对部份肝癌可缩小体积后作二步切除。

8、可作为综合治疗晚期肿瘤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开展这一工作近,有许多经验总结报告,有报告直径小于5CM的肝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33%。

肝癌介入治疗的缺点

1、肝癌主要供血依赖肝动脉,但癌块周围有门静脉血供,癌细胞可以“苟安偷生”。

2、操作有一定难度,导管应超选择进入供血动脉疗效才佳,但有时进入肝动脉都很困难。而有的肝癌可多血管供血。

3、尽管超选择进入,仍有明显副作用,据资料分析,消化道反应最多。

4、已有门静脉癌栓者须酌情考虑或去除癌栓。

5、即使操作超选择顺利进行,由于高压注射等原因,可造成误栓,分流及可能有不可避免的微转移产生。

6、对正常肝细胞仍有损伤,少数病人甚至出现肝机能不全。

7、对癌块太大者疗效欠满意。

8、有的病人一次治疗后血管即堵塞,以致再操作困难。

因此无论肝癌介入治疗成功与否,仍须积极进行防治。

为了取得良好疗效应注意下列事项:

1、选好适应症。

2、应由充分经验及设备良好的医院进行。

3、保护肝细胞,防止并发症。

4、操作安全,时间短暂,患者应避免精神紧张。

5、术前后都要注意提高免疫力。

6、定期复查,由于肝癌有多中心发生倾向,要防止复发转移。

7、继续采取综合治疗。

多模式的综合治疗

是近年对中期大肝癌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时使不能切除的大肝癌转变为可切除的较小肝癌。其方法有多种,一般多以肝动脉结扎加肝动脉插管化疗的二联方式为基础,加外放射治疗为三联,如合并免疫治疗四联。以三联以上效果最佳。经多模式综合治疗患者肿瘤缩小率达31%,因肿瘤明显缩小,获二步切除,二步切除率达38.1%。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亦曾研究超分割放疗及导向治疗,超分割外放射和肝动脉插管化疗联合治疗的方法是:第一周肝动脉导管内化疗顺氯氨铂 (CDDP)每日mg,连续3天。第二周肝肿瘤区局部外放射上、下午各2.5Gy(250rads),连续3天;二周为一疗程,如此隔周交替可重复3~4 个疗程。导向治疗,以131I-抗肝癌铁蛋白抗体或抗肝癌单克隆抗体或131I-lipiodol肝动脉导管内注射,每隔1~2月一次,治疗间期动脉内化 CDDP 20mg每日一次,连续3~5天。若上述治疗同时加免疫治疗如干扰素、白介素-2等则更佳。

肝动脉栓塞化疗(TAE)

这是80年代发展的一种非手术的肿瘤治疗方法,对肝癌有很好疗效,甚至被推荐为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案。多采用碘化油(lipiodol)混合化疗法药或 131I或125I-lipiodol、或90钇微球栓塞肿瘤远端血供,再用明胶海棉栓塞肿瘤近端肝动脉,使之难以建立侧支循环,致使肿瘤病灶缺血坏死。肝动脉栓塞化疗应反复多次治疗,效果较好。根据放射资料,34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较大肝癌,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一年生存率仅为11.1%,合并肝动脉栓塞治疗一年生存率提高到65.2%,随访生存最长52月,30例肿瘤缩小获手术切除机会。对肝功能严重失代偿者此法属禁忌,门脉主干癌栓阻塞者亦不相宜。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

超声导下经皮肝穿于肿瘤内注入无水酒精治疗肝癌。以肿瘤直径≤3cm,结节数在3个以内者伴有肝硬化而不能手术的肝癌为首选。对小肝癌有可能治愈。≥5cm效果差。

放射治疗

肝癌治疗研究 篇6

关键词:吉西他滨;原发性肝癌;卡铂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69-02

原发性肝癌具备恶性程度高的特征,对于无法实施切除术治疗的病例而言,需给予介入治疗?患者肿瘤血液供应大于机体正常组织,血管处于畸形紊乱的状态,不过血流速度较慢,此时通过热疗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1]?临床中关于热疗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已有报道,本文主要分析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联合卡铂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病例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3年09月至2014年09月间收治的6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常温下化疗灌注联合卡铂化疗栓塞治疗,男性24例,女性9例,年龄在25至76岁间,平均年龄(51.19±8.91)岁?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联合卡铂化疗栓塞治疗,男性25例,女性8例,年龄在24至76岁间,平均年龄(52.23±8.5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温下化疗灌注联合卡铂化疗栓塞治疗?取1000mg/㎡盐酸吉西他滨与1200ml 0.7%氯化钠溶液,于常温状態化疗灌注,然后给予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联合卡铂化疗栓塞治疗?取1000mg/㎡盐酸吉西他滨与1200ml 0.7%氯化钠溶液,充分融合后,置于热化疗HGC-3000肿瘤介入热疗机灌注桶内,在灌注过程中,使其进至动脉导管入口部位,温度控制在51℃左右,给予热化疗灌注,灌注时间在20至40分钟间,完成热化疗灌注后,取200mg/㎡盐酸吉西他滨?5至20ml超液化碘油?200 mg/㎡卡铂为患者实施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3天?治疗30天后的肝功能?肾功能变化情况,均由护理人员详细监测,并做好相应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所有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均数±标准差(±s)为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当P<0.05时,表明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肾功能变化情况

治疗后3天,可观察到两组患者的指标与治疗前相较均有明显上升,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42,4.517;P<0.05),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4.538,P<0.05)?治疗30天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不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1.228,P>0.05)?

2.2 患者的肝功能变化情况

就肝功能变化情况而言,治疗30天后的肝功能变化情况与治疗前相较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1.376,P>0.05)?

患者的肝功能变化情况(表2)

3 讨论

对于无法接受手术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病例而言,需采取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过在治疗过程中,会受到很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肿瘤大小?肝功能因素等,大多会采用栓塞联合其他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便于提高临床疗效[2]?吉西他滨属于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常用化疗灌注药物,以往主要于常温状态下化疗灌注,不过从本次研究中发现,通过给予热化疗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组织毛细血管存在发育不全的情况,有着较高的通透性,如果温度高于43℃,则会导致瘤体表现为低氧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肿瘤细胞可能会停止分裂,便于使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得以充分发挥[3-4]?

有研究表明,常温状态下给予化疗灌注治疗,经多次治疗后,会对肝功能储备造成一定影响[5]?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联合卡铂化疗栓塞治疗后,患者治疗30天后的肝功能指标与肾功能指标并未产生显著差异,这表明这种治疗方式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太大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永裕,张晓霞,刘永华等.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J].中国实用医药,2013(30):155-157.

[2] 骆俊朋.经皮肝动脉热化疗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2.

[3] 张木根,陈鹏,祝成亮.经皮肝动脉热化疗灌注联合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3(05):498-500.

[4] 骆俊朋,胡鸿涛,郭晨阳等.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联合TA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03):142-146.

肝癌治疗研究 篇7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入选条件

(1)术后病理或肝穿活检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或胆管上皮癌;(2)肿瘤≤8 cm;(3)病历及随访资料完整。

1.1.2 一般资料

35例肝癌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8.2岁(16~70岁)。原发性肝癌34例,胆管上皮癌1例。首发29例,手术后复发5例,射频治疗后复发1例。

1.1.3 乙肝背景

乙肝“两对半”全阴2例,“小三阳“(HBs Ag+,抗HBe+,抗HBc+)27例,“大三阳”(HBs Ag+,Hbe Ag+,抗HBc+)6例。乙肝病毒总感染率94.2%(33/35)。

1.1.4 甲胎蛋白(AFP)检测情况

35例肝癌患者中,AFP阳性30例,其中AFP在20~350 ng/m L 9例,>350 ng/m L 21例。

1.1.5 肝功能(Child分级法)

A级肝功能27例,占77.1%;B级肝功能8例,22.9%。

1.1.6 肿瘤大小情况

肿瘤≤5 cm者23例,占65.7%;肿瘤>5 cm 12例,占34.3%;肿瘤单发27例,占77.1%;肿瘤多发8例,占22.9%。

1.2 设备

使用JC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由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治疗头频率0.8~1.8 MHz,焦距100~135 mm。声功率范围在160~240 W之间。治疗时间最少1 027 s,最多达16 743 s。HIFU治疗前部分患者作肋骨切除术、TACE或PEI。

1.3 治疗方法

常规术前留置胃管及尿管。局部备皮及局部皮肤脱气脱脂。全部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右侧卧位或俯卧位。以直线扫描方式为主。依单(双)数层面顺序由线到面适形治疗每个层面的肿瘤,直到完全或超范围覆盖(靶区边缘外0.5~1.0 cm)预定的治疗靶区。对于小于5 cm的肿瘤尽可能超范围覆盖并治疗两遍,第一遍用比较小的声功率进行治疗,第二遍可以适当提高声功率但必须延长每次治疗的间隔时间。对于较大的肿瘤则可以从已有坏死或碘油沉积(较高回声)的层面开始治疗。

1.4 术后治疗和护理

术后常规局部冰敷6~8 h,应用普通广谱抗生素3 d预防感染。

1.5 疗效观察

所有患者均于HIFU术前1周内进行常规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术后1周实验室复查,术后1月实验室及影像学复查。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及AFP等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行肝脏彩超、CT、MRI检查,了解肿瘤大小、回声强度、血流改变情况、坏死范围及肿瘤组织功能变化等;观察软组织肿胀、皮肤烧伤、胸腔积液、发热和继发感染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AFP阳性患者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或转阴的患者占80%(24/30)。

术后B超﹑CT、MRI复查肿瘤坏死者27例,占77.1%(27/35);肿瘤缩小的有18例,占51.4%(18/35);典型病例:患者肝肿瘤位于中肝叶,HIFU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和5个月情况(见附图)。

2.1 术后并发症

均发生治疗区表面皮肤软组织肿胀;有10例患者出现皮肤烧伤,其中出现Ⅰ度皮肤烧伤7例,Ⅱ度皮肤烧伤2例,出现Ⅲ度皮肤烧伤1例。1例出现右侧胸腔积液。

术后随访率100%,随访时间2~60个月,平均42个月,5年生存率60%(21/35)。

3 讨论

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仍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然而约有80%的肝癌患者在首诊时即已失去了手术机会。究其原因是由于早期肝癌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现时已进入晚期,或是由于伴发有较严重的肝硬化而使手术不能进行[2];而且虽然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肝叶切除再无禁区,手术切除成为当之无愧的首选。但有资料表明中央型肝癌的生存率多年并无改观[3]。本院对同期55例中央型肝癌切除术后的复发率及生存率研究,发现中央型肝癌比较难达到肝癌根治性切除的标准[3]。其原因为:(1)中央型肝癌切线距肿瘤不易达到大于2 cm的标准。该院对155例外周及中央型肝癌切除术疗效分析中:外周型肝癌切除线距边缘≤1 cm,仅为9例(占11.2%),而中央型组为26例(占34.6%)。切线距肿瘤大于2 cm,外周组51例,占63.8%,而中央型组仅28例,占37.4%。说明中央型肝癌多数病例很难达到肝癌根治性切除的标准。(2)手术切除由于不可能100%地做到无瘤技术。(3)此外,中央型肿瘤距第一、第二肝门近,肿瘤周围是较重要的、较粗的门静脉,术中的挤压及损伤易引起癌细胞从门脉转移,致使癌瘤于术后短期内复发。(4)手术切除效果虽好,但由于在杀灭肝癌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肝功能,从而抵消了治疗作用[4]。有时也可由于低估了伴随的肝硬化而术后出现早期死亡。

因此,非手术治疗已成为大多数肝癌患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FHFU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HIFU治疗已成为肝癌局部治疗中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5]。高强度聚焦超声是利用超声良好的穿透性、方向性和可聚焦性将超声从体外聚焦于体内病灶,通过其特有的热效应、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等因素直接破坏靶区的癌细胞,造成靶区组织凝固性坏死。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实验均已证实HI-FU对肿瘤组织可产生不可逆性的损伤[6,7,8,9,10,11,12]。

HIFU治疗中央型肝癌有以下特点:微创性:HIFU是一种从体外无侵袭性的体内肿瘤治疗,不用开腹,无放射性损害,对肿瘤周围组织创伤极小,它所形成的坏死组织区与正常交界区仅相隔5~7层细胞[13]。准确性:治疗区与非治疗区界限清楚,靶区外组织无损伤或极少损伤。因此在准确定位治疗的情况下对肝脏损伤极小,可以较大程度地发挥保护功能,是一种较好的局部治疗肝癌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可避免手术中的挤压肿瘤及损伤,避免癌瘤的转移及复发,定位准确,使肿瘤凝固性坏死,同时坏死的瘤株,可产生机体免疫,进一步杀死机体其他残存的肿瘤细胞。实时治疗:整个治疗过程是一个实时定位和监控过程,实时判断治疗效果和调节剂量。适形治疗:依据肿瘤大小、形状确定治疗范围,覆盖肿瘤靶区。因此,HIFU治疗恶性肿瘤具有痛苦轻、创伤小、各脏器功能影响少、机体恢复快以及不增加肿瘤转移机会等优点[13]。以目前随访的HIFU病例看,复发少,生存率较高,本研究5年生存率达60%,能较完全地杀灭肿瘤,且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肝功能不受损害,可达到最高疗效。对于一些肝硬化较严重而不适合做手术的肝癌患者亦可通过HIFU安全有效地治疗肿瘤。

但HIFU治疗中央型肝癌也有以下缺点:(1)手术准备时间较长;(2)开窗手术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3)手术费用较高;针对上述缺点医护人员在治疗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血供丰富的肝癌HIFU治疗前均常规进行一次(或以上)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并要求使碘油均匀分布于肿瘤组织。对血供不佳的肝癌,HIFU治疗前采用注射无水酒精或无水酒精加碘油的方法,目的是使肿瘤组织在HIFU治疗前局部血供被破坏,改变肿瘤组织内部的声环境,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疗效,减少手术费用。(2)对<5 cm的肿瘤予未开窗HIFU技术治疗,从而缩短了手术准备时间,避免了开窗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HIFU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软组织肿胀和皮肤烧伤。对于软组织肿胀常规局部冰敷即可,无需特殊处理;Ⅰ度和Ⅱ度皮肤烧伤,术后保持局部干燥,同时使用“百多邦”软膏外敷;Ⅲ度皮肤烧伤需清创縫合。38℃以下的发热一般不需处理,如超过38℃可对症处理。胸腔积液一般为反应性的胸腔积液,常不需特殊治疗,积液可自行吸收;若积液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可考虑行胸腔穿刺抽液。

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肝癌临床研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盲抽对照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为33~68岁,平均年龄(51.24±3.62)岁,平均病程(3.15±1.03)年;实验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51.26±3.59)岁,平均病程(3.16±1.0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肝癌诊断标准[3];经中医辨证分析为血瘀证;患者知晓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伴有造血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脑血管疾病者;既往存在精神病史和药物过敏史者;不能坚持完成本研究及不可判断疗效者;临床资料缺失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化疗,即使用顺铂和5-氟尿嘧啶,20~30mg顺铂+25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80mg+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实验组加用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该药主要由白花蛇舌草、红豆杉及铁包金等组成,每次剂量为4粒,每天3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4 疗效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肿瘤面积缩小情况。采用Karnofeky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

疗效评价标准具体为:①完全缓解:可见病变基本消失;②部分缓解:肿瘤缩小≥50%;③稳定:肿块缩小25~50%;④进展:某个病变或多个病变缩小低于25%,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计。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肿瘤缩小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肿瘤面积缩小,且实验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肝癌属于积聚、胁痛及黄疸等范畴,其起病隐匿、进展快且潜伏期长。临床研究表明,早期诊治该病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有着重要的作用。复方红豆杉胶囊主要由白花蛇舌草、红豆杉及铁包金等组成,方中红豆杉具有消肿散结、解毒、活血祛瘀及消积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或痈疮肿毒等;铁包金具有祛风除湿、解毒及散瘀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疮疡肿毒及消化道出血等;白花蛇舌草具有活血止痛、清热解毒及利尿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肿瘤、湿热黄疸等。上述药物合用,共奏活血祛瘀、消肿散结的作用[5]。顾炜等[6]研究分析TACE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对防治肝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TACE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疗效(90.9%)明显高于对照组(75.7%),且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肿瘤面积缩小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复方红豆杉治疗肝癌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行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盲抽对照法将6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加用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肿瘤面积缩小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肝癌疗效明显,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癌,复方红豆杉胶囊,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仇玲飞,舒琦瑾.复方红豆杉胶囊联合中药降低恶性肿瘤相关指标3例[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24(6):30-32.

[2]章迅,安青,叶丽红,等.复方斑蝥胶囊合复方红豆杉方加减治疗三阴乳腺癌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3,8(7):748-749.

[3]王海明,任芳.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老年中晚期肺癌24例临床观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6):90-92.

[4]王晓静,钱彦方,姬广辉,等.复方红豆杉胶囊配合夏凌养阴方治疗肺癌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4,29(4):478-479.

[5]杨远游,程海明,宁健,等.伽马刀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5,(17):2433-2436.

肝癌治疗研究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肝癌患者128例, 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联合方案组患者64例, 年龄38~67岁, 平均年龄 (50.3±3.6) 岁, 其中男31例, 女33例;对照组患者64例, 年龄39~70岁, 平均年龄 (51.0±4.1) 岁, 其中男32例, 女32例。本研究在征得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前提下开展,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学活检来确诊病情。所有肝癌患者进行常规头、胸CT检查以及骨核素扫描等均排除肿瘤肝外转移的存在。

1.3 治疗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方法经患者右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脏固有动脉处, 通过插管给患者灌注化疗药物以及行动脉栓塞。所有患者均给予奥沙利铂 (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3811) 100 mg/m2, 联合方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脲苷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3173) 以及丝裂霉素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3020854) , 给药剂量分别为0.5 g/m2和7 mg/m2。

1.4 观察指标

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2周后的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检查。并且治疗后定期回访。

1.5 判断标准

本研究的治疗效果判断标准根据WHO 1981年制定的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评价标准进行, 将治疗效果分为4个等级: (1) 完全缓解 (CR) :即患者病灶彻底消失, 并且维持时间在4周以上; (2) 部分缓解 (PR) :患者的病灶最大垂直径与其最大直径的乘积减少一半以上, 并且维持时间在4周以上; (3) 无变化 (NC) :患者病灶两径之乘积减少在25%~50%之间, 并且维持时间在4周以上; (4) 进展 (PD) :患者病灶两径之乘积增大在25%以下, 甚至有新病灶出现。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6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2周后, 联合方案组ALT值、TBIL值和WBC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后SCr、BUN、PLT、RBC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方案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奥沙利铂化学名为左旋反式1, 2-二氨基环己烷草酸铂, 是细胞毒性药物, 来源于二氨基环己烷铂类家族, 其具有与铂类其他衍生物相似的功能[3,4], 但与顺铂相比具有更广谱的体内抗肿瘤和细胞毒性作用, 在对顺铂耐药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仍有效, 这可能与奥沙利铂顺利避开了某些与铂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有关[5]。本研究结果表明, 临床上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方案介入治疗肝癌对患者肝、肾及血液循环等功能无显著影响, 具有较高安全性, 对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华燕艳, 李杰, 杨章庚, 等.含奥沙利铂方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16 (5) :456-459.

[2]殷咏梅, 束永前, 黄普文, 等.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3 (3) :275.

[3]孙燕, 管忠震, 金樊林, 等.奥沙利铂单药或与氟尿嘧啶-甲酸四氢叶酸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Ⅱ期临床试用报告.癌症, 1999, 18 (3) :237.

[4]Cascinu S, Catalano V, Cordella L, et al.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reduced glutathione on oxaliplatin-based chemotherapy in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Clin concol, 2002, 20 (16) :3478.

肝癌治疗研究 篇10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回顾我院介入科所做经网膜动脉肝外供血的肝癌病例。681例患者共做2311次TACE手术。其中19例患者病灶有网膜动脉供血(男性17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3岁)。1例患者在第1次TACE时发现有网膜动脉供血。18例患者在发现有网膜动脉供血时,曾经历几次TACE治疗(3~8次,中位平均数3.6次),其中6例患者还曾行经皮微波固化治疗,4例有外科手术史。4例患者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而行急诊TACE。

1.2 肝癌诊断

(1)病理学证实,186例。(2)495例没有病理学结果,但符合以下4项标准:甲胎蛋白水平>200μg/L,且时间持续超过8周;有肝硬化病史;符合肿瘤的CT或MRI特征;DSA有肿瘤染色。全部患者均有2周内影像学检查资料,包括B超、胸部X线片、CT和(或)MRI检查。术前1周内复查肝功能、CPK、血常规、凝血指标及肿瘤标志物。

1.3 方法

以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导入4F动脉鞘,按常规完成介入治疗前的血管造影检查(包括腹腔-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造影),以满足诊断和治疗为目标。怀疑肝癌病灶有网膜支供血的病例,进行选择性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370mgI/mL),注入速度2~3mL/s,总量8~12mL。当造影确认有网膜支参与肿瘤供血时即使用同轴微导管进行栓塞治疗。平均用超液化碘油约1.5mL。为防止栓塞不全,碘油-抗癌药物乳化剂注入后,进一步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

术后3~4周复查胸部X线片、肝脏US、CT或MRI、肿瘤标志物、血常规和肝功能指标等,根据复查结果酌情间隔5~8周进行重复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病史和影像学资料,对网膜动脉的TACE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

2 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10例患者有单个癌灶由网膜支供血,9例患者有多个癌灶由网膜支供血。结合CT/MRI显示16例患者肿瘤病灶位于肝右叶S8、S5、S6段接近肝脏表面等周边区域,3例患者2个病灶位于S4段下部,病灶直径为0.8~9.2 cm(平均3.4 cm)。15例患者同时还有由肝动脉和(或)其他肝外侧支供血的单个或多个病灶。其中4例患者为肝癌病灶破裂出血。

总计29支网膜支参与肿瘤供血。12例患者为1支,4例患者为2支,3例患者为3支。29支网膜支中22支起源于网膜右动脉,5支起源于胃网膜左动脉,1支起源于胰背动脉,1支起源于右结肠动脉。15例患者网膜支供血的肿瘤同时有其他侧支供血:6例患者肿瘤由肝动脉供血,3例由右膈下动脉供血,5例由肝动脉和右膈下动脉供血,1例由肝动脉和起源于胰十二脂肠上后动脉的胆管动脉供血。

21支网膜支超选插管成功,其中2支由于内径小,网膜支的血流被插入的导管阻断,无法注入栓塞剂。余6支网膜支由于血管内径太小不能插管。共19支网膜支成功进行TACE,成功率为66%。15例患者,包括2例有多个网膜支的患者,网膜支被全部成功栓塞。3例有多个网膜支的患者,只栓塞了其中一或两支,栓塞不彻底。其中2例患者随后进行了放疗。4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血管造影并用TACE进行止血。

15例网膜支被成功栓塞的患者随访CT显示肿瘤内碘油积聚良好。6例栓塞不彻底的患者肿瘤变小。但是,11例患者(71%)网膜支TACE术后2~6个月肿瘤复发(平均3个月)。1例患者因肝功较差而放弃治疗,另9例进行再次肝动脉或(和)网膜支TACE,其中6例网膜支已完全闭塞。

除发热及腹部疼痛等一过性TACE术后症状外,没有与网膜支TACE有关的网膜或肠管缺血并发症发生。TACE术后3~4周CT或MRI复查也没有发现网膜梗塞或脂肪坏死,临床一般情况良好。

3讨论

肝癌患者接受多次介入治疗后,病灶原有的肝动脉的供血支闭塞,残存的肿瘤组织依靠肝内或肝外邻近的动脉血管支建立起侧支循环获得供养,如胸廓内动脉、膈下动脉、肋间动脉及网膜支动脉等。这些异位的供血动脉中,最容易遗漏是网膜支动脉。网膜支是侧支供血动脉之一,通常起自胃网膜动脉或胰背动脉,内径较小,一般情况下很难在血管造影片中被发现。栓塞网膜支动脉已成为常规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的重要补充技术。

本组研究中,18例患者有TACE治疗史(平均3.6次),途径包括肋间动脉、内乳动脉、右膈下动脉等肝外侧支循环,4例自发性出血史患者均发现网膜支参与供血,还有4例患者有外科手术史。总结本组病例特点,发现网膜支参与肝癌供血有以下规律:一是由于反复进行TACE造成肝动脉和膈下动脉损伤或闭塞。二是由外科手术或肝癌破裂出血等造成肝脏和腹膜之间的粘连会促使网膜支参与供血。三是肿瘤的解剖位置,位于肝右叶S5、S6、S8段靠近肝右叶表面病灶更易接受网膜支供血。在发现以上情况时,应行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确定有无网膜支参与肝内肿瘤供血。

本组中所有网膜支参与供血的病灶均存在多支供血动脉,包括肝动脉或膈下动脉等肝外侧支动脉,完全栓塞所有供血血管是不可能的,所以栓塞后出现肿瘤残留比率较高。在随访中,网膜支被成功栓塞的患者CT显示肿瘤内碘油高浓度积聚,栓塞不彻底的患者肿瘤直径亦变小。尽管出现肿瘤残留比率较高,对网膜支进行TACE对肿瘤的治疗仍有价值[6]。

681例患者经历2311次TACE手术,仅发现19例患者病灶网膜动脉参与供血。由于本研究仅在符合标准的患者中行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所以不能认为肝癌患者病灶由网膜动脉供血的发生率是2.8%,实际的发生率可能比本研究所发现的要高。

本组病例介入术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腹痛等症状的发生,未发生特殊的并发症[3,4,5,6,7]。超选插管后造影若有胃或小肠的供血支显影则禁忌栓塞,否则易发生溃疡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消化道症状。

总之,网膜支参与供血较少见,一般多见于过去曾多次行TACE的患者并且肿块位于邻近肝表面的肝右叶周边区域。栓塞网膜支对控制肿瘤发展和出血有重要意义且安全性很高。

摘要:目的探讨网膜动脉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性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做网膜动脉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19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网膜动脉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TACE。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灶位于肝右叶周边区16例,3例位于S4段下部。29支网膜支参与肿瘤供血。15例患者(78.9%)网膜支被成功栓塞。肝癌破裂病例均成功止血。网膜动脉被成功TACE后71%的患者发生肿瘤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网膜动脉参与肝癌供血多见于多次行TACE、肝癌破裂出血的患者及肿块位于肝右叶周边区。网膜动脉TACE是安全的,技术上是可行的,但肿瘤经常残留。

关键词:肝癌,网膜支,栓塞化疗,动脉造影,介入治疗

参考文献

[1]王茂强,王仲朴,刘风永,等.膈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的介入治疗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1551-1553.

[2]王伟昱,吕维富,侯昌龙,等.原发性肝癌肝外血供的血管造影分析及介入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8):538-540.

[3]Barone M,Ettorre GC,Ladisa R,et al.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in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3,50(49):183.

[4]Park SI,Lee DY,Won JY,et al.Extrahepatic collateral suppl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the intercostal arteries[J].J Vasc IntervRadiol,2003,14:461-468.

[5]Miyayama S,Matsui O,Taki K,et al.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ed by the reconstructed inferior phrenic artery:anatomical and technical analysis[J].J Vasc Interv Radiol,2004,15:815-823.

[6]Won JY,Lee DY,Lee JT,et al.Supplemental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hrough a collateral omental artery:treatmen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03,26(2):136-40.

治疗晚期肝癌的好药 篇11

近日,口服抗癌药多吉美经过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核,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或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肝细胞癌。多吉美的通用名为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是德国拜耳医药保健股份公司生产的一种新药。它是全球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肝癌的药物,也是目前唯一一种能显著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的药物。

冷希圣教授指出,亚洲肝癌患者使用此药的疗效和欧美肝癌患者基本相同。在亚太地区进行的多吉美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和使用安慰剂的晚期肝细胞癌及原发性肝癌患者相比,使用多吉美进行治疗的此类患者其生存期可延长47.3%,其病情发展恶化的时间可延缓74%。冷教授评价说,“治疗肝癌是非常困难的。医生必须根据此病患者的病情分期、其残余的肝功能及全身状况等为其制定治疗方案。患有早期癌症且仍有一部分健康肝组织的此病患者,只有进行手术治疗(或同时进行手术治疗和肝移植治疗)才有可能被治愈。但是,在肝癌患者中仅有15%左右的人适合进行手术治疗。数十年来,全世界的医学专家一直在努力研究肝癌的非手术疗法。现在,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了一种新型的、确有实效的可治疗肝癌的药物。”

多吉美的用法是:每次服0.4克(2片),每日服2次,在空腹时或吃非高脂饮食时服用。此药较为常见的副作用有腹泻、皮疹、脱发和患上手足感觉不良综合征等。

肝癌治疗研究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110 例均为我院2011 年3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H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PMCT+TACE) 55 例中男39 例, 女16 例, 年龄平均54 岁;对照组 (TACE) 55 例中男41 例, 女14 例, 年龄平均53 岁。组间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前, 两组均行肝肾功能测定及凝血测定, 行血常规心电图、超声及CT检查。对照组 (TACE组) 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入路行DSA, 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血供类型, 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 必要时可行SP导管。注入栓塞药物, 阿霉素50 mg、丝裂霉素C10 mg、超化碘油10~40 mg及明胶海绵颗粒。术后3~4 周复查, 直至碘油完全沉积, 或供血动脉完全闭塞。观察组 (PMCT+TACE组) 先行TACE术, 方法同对照组, 术后2 周行PMCT消融治疗。常规消毒, 局麻后, 依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患者的身体等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及路径, 穿刺针刺入瘤体内, 拔出针芯, 合理调整微波参数, 凝固需比肿瘤边缘大0.5 cm。术后加压包扎, 及时止血。

1.3 疗效评定

连续治疗6 周后评定疗效。完全缓解 (CR) :靶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 (PR) :肿瘤体积缩小至少50% 以上;无变化 (SD) :肿瘤体积缩小不足50%;进展 (PD) :肿瘤增大或出现新病灶。

1.4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对照组CR 4 例、PR 19 例、SD 23 例、PD 9 例, 对照组有效缓解率41.8%;观察组CR 11 例、PR 30 例、SD 12 例、PD 2 例, 观察组有效缓解率74.5%。观察组有效缓解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生存率比较

随访1~2 年, 对照组1、2 年生存例数 ( 比率) 分别为26 (47.3%) 、9 (16.4%) ;观察组1、2 年生存例数 ( 比率) 分别为39 (70.9%) 、21 (38.2%) 。观察组1、2 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2.3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不同程度出现恶心、呕吐、疼痛、发热及转氨酶升高等症状, 对照组出现45 例, 观察组出现41 例, 对症处理后均有缓解, 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P>0.05) 。两组均未见腹腔出血、肝脓肿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HCC恶性程度高, 发病隐匿, 确诊时多发展到中晚期, 肝癌总切除率约为10%~15%。正常肝组织约有25% 的血供来源于肝动脉, 而HCC约有90% 的血供来源于肝动脉。TACE治疗, 通过栓塞肿瘤血管, 切断瘤体血供, 同时灌注化疗药物, 杀死癌变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TACE后肝癌细胞血供迅速下降至10% 以下。80% 以上癌变细胞逐渐坏死, 但完全坏死率仅为5% 左右, 残存癌细胞的增生和侵蚀能力明显较强, 不少患者TACE后出现多发转移灶。多次治疗后, 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 也会损伤正常的肝组织, 造成肝萎缩和肝功能失代偿, 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降低机体免疫力, 从而影响远期疗效。对比研究手术切除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生存率, 发现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相近或相一致, 但微波消融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手术切除组[1]。提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 对患者机体损伤比较小, 术后恢复比较快。尽管治疗肝癌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外科手术切除, 但临床仅有少部分患者具有手术时机, 而微波消融具有肿瘤潜在治愈性及可重复性等优点[2], 对患者机体损伤小, 患者并发症少, 因此微波消融治疗已成为原发性小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PMCT治疗HCC的原理是, 利用癌变细胞不耐热的特点, 通过微波天线导入高频微波到癌变组织内, 引起极性分子运动, 癌变组织升温, 发生凝固性坏死, 达到治疗的目的。宋氏等[3]研究表明, 对肝癌肺转移瘤行微波消融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该研究随访2 年, PMCT+TACE治疗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提示PMCT+TACE治疗HCC可显著缓解症状, 延长生存期, 而不增加毒副反应, 是治疗大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

摘要:目的 观察微波消融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 (HCC) 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55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治疗, 观察组55例行TACE联合微波消融 (PMCT) 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缓解率74.5%明显大于对照组41.8% (P<0.05) ;随访2年, 观察组1、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PMCT+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显著缓解症状, 延长生存期, 而不增加毒副反应。

关键词:微波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原发性肝癌

参考文献

[1]高孟, 李开艳, 罗洪昌, 等.原发性小肝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5, 24 (1) :35-39.

[2]肖梅.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策略分析[J].中国医刊, 2015, 50 (2) :7-9.

上一篇:HSE信息管理系统下一篇:区域经济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