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PBL教学(共10篇)
肝癌-PBL教学 篇1
基于问题学习(PBL)教案模板
题
目:肝癌的规范化治疗撰写者:单
位:人民医院类
型:临床专业审核者:关键词:肝癌日
期: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2016年10月18日
教育处
二〇一六年十月
目 录 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前言
一、学生知识储备
1、肝脏的解剖知识
2、基本的阅片能力
3、扎实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能力
4、独立完成病例书写的能力
5、对肝占位诊治流程的基本掌握能力
二、学习目标:
1、掌握肝癌患者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2、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流程
三、案例摘要
患者,男性,65岁,因“上腹隐痛不适1月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2016年6月初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感,门诊彩超(2016-06-15)示:肝内实性占位,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腹痛腹泻,饮食一般,睡眠、二便基本正常。否认乙肝病史。入院查体:BP 130/30mmHg,神清,精神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未及异常,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5cm,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不肿。
四、关键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流程
五、课堂安排(时间分配)
1、病史汇报(5分钟)
2、第一幕(16分钟)
问题该怎么解决?(5分钟)
还要知道什么?(学习目标或议题)(5分钟)如何知道?(行动计划)(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1分钟)
3、第二幕(16分钟)
问题该怎么解决?(5分钟)
还要知道什么?(学习目标或议题)(5分钟)如何知道?(行动计划)(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1分钟)
4、介绍学习资源及参考资料(1分钟)
5、总结(2分钟)
六、注意事项
1、注意适当的双语教学
2、注意增加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3、由浅入深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掌握
案例
(第一幕)
现在知道什么?(事实、依据)
患者,男性,65岁,因“右上腹胀痛不适1月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2016年6月初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胀痛不适感,门诊彩超(2016-06-15)示:肝内实性占位,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腹痛腹泻,饮食一般,睡眠、二便基本正常。否认乙肝病史。入院查体:BP 130/30mmHg,神清,精神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未及异常,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5cm,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不肿。患者收住肿瘤科,此时你如何处置该患者?
问题该怎么解决?(想法、解决方法)
1、该患者还需要完善哪些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2、如何和家属沟通?
还要知道什么?(学习目标或议题)
1、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2、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 如何知道?(行动计划)
1、完善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乙肝/丙肝病毒学、心电图、彩超引导下肝脏穿刺
2、签署知情同意书 课后作业
复习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治指南
案例(第二幕)
现在知道什么?(事实、依据)
患者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乙肝/丙肝病毒学、心电图均正常; 肝穿刺病理示:低分化癌,免疫组化:CK-pan++,CK8/18++,CK7-,CK19-,Hep-1+,AFP-,Glypican-3+,结合HE切片,本例应为低分化肝细胞性肝癌。
问题该怎么解决?(想法、解决方法)
1、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择期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还要知道什么?(学习目标或议题)
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什么?
2、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具体流程 如何知道?(行动计划)
2016-08-04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仰卧于DSA台上,下腹部及会阴部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5ml局部浸润麻醉右股动脉鞘,满意后以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成功后,置入5-F动脉鞘组,并送入一根5FRH导管于腹主动脉内,注入5mg地塞米松,10mg阿扎司琼,再选择性插管入肝总动脉,DSA造影示肝右叶病灶,直径15cm,血供丰富,染色明显,在此处予灌注奥沙利铂150mg+5-Fu 1g,后使用SP导管超选择插管入肝右动脉造影,找到供血动脉,予碘化油20ml+表阿霉素20mg组成的栓塞剂17ml栓塞病灶,栓塞后见碘化油沉积良好,栓塞后再次造影肿瘤供血明显减少,患者术后诉轻度右上腹胀痛,可耐受,术毕,加压包扎穿刺点;术后安返病房。嘱患者右下肢制动8小时,卧床24小时,常规护理。课后作业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有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包括哪些?还要完成哪些检查?
学习资源
1、教科书
2、互联网
3、专科杂志
4、多媒体授课
参考资料
1、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内科学》
2、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治指南
肝癌-PBL教学 篇2
关键词:PBL,教学,探讨
21世纪, 随着中国医疗与国际接轨, 以及医疗保险介入力度的日益加大, 医学知识的更新和诊疗的规范化对医生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最新的知识体系, 有效的、规范化的解决医学问题成为社会以及医学发展的需要。在国内医疗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下, 如何培养符合未来需要的医学生, 是对当今医学教育的重大考验。PBL教学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基础, 模拟临床实际的教学, 为医学教育创新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目前国内多所高校已经开始PBL教学, 但尚未制定一个规范化的教学实施方式, 作者针对PBL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1 国内外PBL教学的现状
1969年, 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首次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标志着PBL (problem - based learning) 教学的诞生[1]。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很快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高校都或多或少的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并且除了医学教育, 其他学科也越来越多的开始采用PBL教学模式。
尽管PBL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但国内外医学院PBL教学实施方式却各有不同。首先, PBL教学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 还是作为传统大课讲授教学的补充。 目前只有McMaster大学等少数院校采用了完全PBL教学的课程体系, 大部分医学院采用了PBL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其次PBL的管理组织形式也各有不同, 包括导师、病人 (SP病人) 以及PBL学习小组组合, 导师和一个PBL学习小组组合, 导师和多个PBL学习小组组合, 以及PBL小组自我管理等多种组织方式[2]。最后, 关于PBL开设对象。目前国内PBL教学主要面向7年制及8年制等长学制学生, 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也有部分院校的临床科室开始在临床实习中针对实习同学开展PBL教学[3]。其中清华大学采用与港大医学院合作开展PBL教学的模式, 利用交流学习, 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 增强PBL教学质量[4]。
2 国内PBL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PBL教学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国内以来, 已经在众多院校, 多个学科得到了推广和应用[5]。PBL教学在我国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作者将文献中及实践中PBL教学实施中反映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1)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国内开展PBL教学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是:欧美等国家的医学生, 由于在进入医学院校前, 已经经过了4年综合大学的学习, 在思想上更加成熟, 而且具有很明确的职业追求, 因此国外医学生对于医学知识的渴求具有很强烈的主观能动性, 而国内医学生因为从小接受填鸭式教育, 对职业规划及未来发展往往没有明确的计划, 因此不能很好的完成要我学习到我自己要学习的角色转换; (2) 不能系统的掌握知识点。PBL教学作为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 对于知识应用的方式不再是传统的大课理论知识沉淀, 实习中“厚积而薄发”的应用模式, 而是以点带面, 以教授获取知识方法为主的应用模式。因此对于知识点的讲授必然不如大课课程来的系统有效; (3) 教师角色的定位。因为PBL强调的是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因此教师如何参与这个学习团体, 成为PBL教学中的一个讨论热点, 也是PBL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过分强调削弱教师的约束作用, 必然会使学生的讨论过于散漫自由, 影响PBL教学质量, 而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 又会压制学生的主观创造性, 从而违背PBL教学的初衷; (4) 组织形式单一, 缺乏PBL课程教材。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采用教师-学生团体的组织形式, 而且PBL小组的学生多为同一专业的同学。这种组织方式, 虽然有利于讨论学习, 但却容易导致思维模式缺乏多样化。同时由于PBL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 国内还没有统一的PBL教材, 尚处在完善阶段。
3 国内PBL教学问题解决方法探讨
3.1 以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性
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要取得成功, 首先是要提出好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专业兴趣,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悉尼大学在实施PBL教学的过程中, 高度重视PBL问题的设计, 每年都会集合全校该领域资深专家对PBL问题进行完善[6]。教师在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培养医学生的逻辑思维, 同时要引导学生不单单只是满足于现象表面的问题, 而是应该向临床-基础融合, 探究机制方向的问题发展,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 能对涉及的分子生化、解剖病理等基础课程进行再一次的总结和学习。同时应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提出问题, 从医生、患者、保险公司、医院管理层、政府等多个方面来看待问题。使医学生在以后的执业中, 不再单单是医治一种病, 更是医治一个人, 甚至是医治一个家庭。
3.2 掌握知识与掌握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大课教学,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 以点带面的学习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知识传授的系统性, 因此知识点的整合消化更加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7,8]。但同时我们要意识到的是, 在目前国内PBL教学作为大课教学补充的情况下, 过分强调PBL学习中知识点的掌握, 这将是本末倒置。PBL教学的关键不仅仅在于传授了多少知识点, 而更在于教会学生如何提出问题,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授之以渔代替授之以鱼[9]。PBL教学这种模式更符合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在知识爆炸的21 世纪, 知识的获取变得日益快速, 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 获取可靠的、最新的相关信息是医生执业生涯中再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 在PBL教学中, 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信息获取能力, 阅读文献及信息提取能力中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习, 从而掌握获取信息, 筛查信息, 提取信息的完整的策略和方法, 符合社会及医学发展的需要[10]。
3.3 教师的作用:创新和规范化
PBL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宗旨是要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相互学习, 而不是单一的向老师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淡化教师-学生的学习模式, 而是引导学生学会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而且PBL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化非常重要。PBL教学的特殊性导致了带教教师必将面对的是学生们如头脑风暴一般发散性的思维模式, 如何能在发散的思维中, 引导学生掌握一个临床医生的思维模式, 同时保持每个学生的创造性, 这是每一个PBL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作者认为PBL教学方式提供的是一个医学生之间, 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 教师既是引导者, 还是参与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符合临床逻辑的问题, 对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进行一定的总结, 引导每个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 培养统一的具有规范性的医学人才。同时教师更应该是一个聆听者, 对每个学生的自主创造进行鼓励, 激发和培养, 并且引导学生对身边同学的创新思维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借鉴和思考, 增强学生自我学习, 相互学习的能力。
3.4 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PBL的一个重要核心是思维的碰撞, 在碰撞中相互学习。因此PBL组织形式应该更加多样化, 甚至可以引入法律, 人文等其他专业的学生。同时目前已有大量的留学生在中国学医, 因此完全可以加入留学生参加PBL教学, 不但可以增加中外学生的交流, 锻炼语言沟通能力, 还可以促进解决问题手段的国际化。
医学作为一门救治患者, 解除病痛为宗旨的学科, 最终的目标是解决患者的问题。我们培养的医学生应该是能根据患者的问题, 熟练的利用多种渠道来获得最新的诊疗规范, 同时又能紧跟医学科技的发展, 根据最新基础及临床研究发展, 提出创新性解决思路的全新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Barrows HS, Tamblyn RM.The portable patient problem pack:aproblem-based learning unit[J].J of Med Edu, 1977, 52 (12) :1002-1004.
[2]周忠信, 陈庆, 林艺雄, 等.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07.28 (8) :338.
[3]刘颖.PBL教学方法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 2009.21 (12) :2203-2204.
[4]陈海蓉, 李林法.香港、内地不同高等医学教育体制的比较与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 25 (6) :30-34.
[5]刘杨, 樊鑫.浅谈中国医学教育中的PBL教学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1) :33-35.
[6]郭万刚, 刘军, 师晓琴, 等.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内科学PBL教学模式介绍及借鉴[j].医学与哲学, 2013, 34 (3B) :85-86.
[7]李炯, 阳宏林.口腔预防医学实验课PBL教学方法探讨[J].安徽医学, 2013, 34 (6) :843-844.
[8]蔡淑娟.P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3) :117-118.
[9]邱小柳, 王晓武, 黄宝怡, 等.医学院学生对PBL教学态度的调查[J].教育教学论坛 (48) :267-268.
PBL语文教学模式反思 篇3
【关键词】PBL ;语文;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写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下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在“语文新课标”的引领下,一线语文教师纷纷开始寻求能够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模式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性,受到了众多语文教师的青睐。PBL教学法——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最早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后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各个学科。问题是PBL教学模式的中心,围绕问题展开的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并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则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理解出现偏差
(一)问题泛滥、缺少有效性问题
许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对PBL教学模式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充分,又急于转变自己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就出现了由“满堂灌”到“满堂问”的局面,并且问题多是无效性的问题。有的小学教师在讲《乌鸦喝水》的故事时,提出“乌鸦黑不黑、嘴长不长、渴不渴”等问题,问题泛滥且毫无意义。PBL教学模式的关键就是问题的提出,这要求语文教师能够提出针对学生、针对课文、针对教学目标的有效性问题。教师不仅要熟练地掌握语文教材内容,还要有能够运用专业技能提出有深度、有外延、有代表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对小学生进行提问时,教师还要为问题的提出创设情境,避免问题过于生硬而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二)PBL教学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法的错误思想
传统语文教学法中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教师为主的教学主体使语文教学长期处于“高投入低回报”的状态。PBL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语言、归纳、逻辑等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锻炼与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体。有的中小学教师完全否定传统语文教学法,对教学方法的转变理解出现偏差,在课堂上大胆放手,还学生主体地位,即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出现明显错误也不予以纠正,只当是学生创新的表现。PBL教学方法的应用并不意味着对传统语文教学法的否定,只是对其不足的弥补。传统语文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记忆,这为学生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像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由于文中有一些旧社会用词,教师则可先带领学生进行生字词的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后,再通过PBL教学模式进行文本学习。
二、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难以转变自身身份
(一)理论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PBL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很高,学生要主动并带有兴趣的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在解决问题前,学生应收集相应资料,有一定理论、知识储备。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够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得出有自己想法的答案。但由于中国的中小学生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被动的、向答案靠拢的情形。在实际解决问题当中,我们的中小学生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再加上积极性不高,能力不强,导致PBL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PBL教学模式只沦为了几个问题的抛出,学生的简单回答,教师的总结收束的“变味”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要转变自己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在真正的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体之前,教师的引领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学生完成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
(二)小组流于形式、分工不明确
PBL教学模式通常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学生在自然、轻松的小组学习氛围中探讨问题,通过自由的学习行为、自主的探究精神、合作的学习态度,体验参与解决问题过程的乐趣,并能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且能实现自我价值。可在实际教学的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上述理想的效果。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强,小组探讨、解决问题流于形式,只是在“走过场”。组内分工也十分不明确,有的同学一言不发,有的同学侃侃而谈。甚至有的时候,由于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小组讨论成了电视剧剧情探讨大會。学生在没有形成很好地解决问题的模式之前,教师需要更多地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组内分工,促使学生尽快转变自己的身份,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三、结语
PBL教学模式因其自身的优势成了新课改之后新型教学模式的主力军,但因语文教师理论欠缺,学生主体意识缺失等原因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问题解决的重担则落在了语文教师的肩上。语文教师要加强自己有关PBL教学模式理论方面的学习,并能将理论熟练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时也能很好地组织、协调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帮助学生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则要明确自己是学习主体的身份,不要将自己能动地学习权利拱手相让,而是以一个“主人”的身份在语文课堂中尽情享受语文课程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3).
作者简介:陈西,女,1992年生,满族,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学科教学(语文)。
pbl教学法 篇4
利用网络课程实施PBL教学方法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操作程序,但其一般的操作流程都包含了教师备课、教学实施和总结评价三个阶段。
PBL教师备课
(1)确定问题。问题是PBL的起点和焦点。问题的产生可以是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有意义、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发现的问题,还可以是教师根据实际生活问题、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内容等相关方面提出的问题。
(2)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实施PBL的根本保障。随着网络课程、精品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程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多种媒体形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3)对学习成果提出要求,给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必须达到的标准。
PBL教学实施
(1)学生分组。学生分组后,要让每个小组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承担的任务,问题解决所要达到的目标,也要确定好小组内每个成员具体的任务分工。
(2)创设问题情境、呈现问题。布朗、科林斯)等学者认为,认知是以情境为基础的,发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活动是学习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吸引学习者。教师--实施PBL教学方法的根本因素
教师是实施 PBL教学法的倡导者、设计者和具体执行者,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和发展。因此,教师运用新教学方法的心理准备、对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准备、调控课程教学的能力决定着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
问题创设与选择 PBL教学法是以能力提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牵涉到理智探索、认知策略和情感领域等。
PBL教学 脑出血 篇5
题
目:脑出血患者撰写者:单
位:类
型:审核者:关键词:头痛日
期:
肢体无力 头颅CT
2017 年03 月 24 日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目 录
前言·············································· 案例············································· 学习资源············································ 参考资料············································
前言
一、学生知识储备:
神经内科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神经内科常见的辅助检查及其应用:神经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学习目标 脑出血的常见原因、疾病及鉴别诊断
2 脑出血问诊、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3 脑出血的快速评估及急诊处理 深入了解神经内科疾病的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
三、案例摘要
本教案是以急性发病的头疼及肢体无力为主诉的患者入急诊后的诊治过程。第一幕通过头疼及肢体无力主诉的患者展开学习头疼及肢体无力的常见原因疾病及鉴别诊断。第二幕通过详细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深入学习神经内科体格检查对疾病的定位诊断的重要性。第三幕通过患者影像学的检查,学习影像学相关知识其在神经内科的应用。第四幕通过患者的诊断治疗学习脑出血的诊治。
三、关键词
头痛 肢体无力 头颅CT
四、课堂安排(时间分配为5学时)
第1学时
序幕1
建议:思考与分析 约10分钟,提出问题并归类 约10分钟
序幕2
建议:思考与分析 约10分钟,提出问题并归类 约10分钟
(课外查阅资料、精读与整理)第2学时
提问、应答、讨论 建议:50分钟 第3学时
序幕3 建议:思考与分析 约10分钟,提出问题并归类 约10分钟案情序幕4 建议:思考与分析 约10分钟,提出问题并归类 约10分钟
(课外查阅资料、精读与整理)第4学时
提问、应答、讨论 建议:50分钟 第5学时
教师回馈总结; 建议:50分钟
案例(第一幕)
男性,65岁,2017年2月入院
入院两小时前,患者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疼,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言语,不伴抽搐,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家属立即送我院急诊科,头颅CT示:左侧基底区出血约20ml。故以“高血压脑出血”收入我科。
既往体健,病前无特殊不适主诉,有高血压病史,间断服药,血压不详,否认糖尿病、心脏病史。否认输血史、药物过敏史。个人史:生长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史,否认疫水疫源接触史,有30+年吸烟史,每天20+支,无酗酒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教学要点:
1 急性头痛及肢体无力的常见原因、疾病 2 急性头痛及肢体无力的鉴别诊断 提示性问题:
1 可能引起头痛及肢体无力疾病有哪些,患者最可能的疾病诊断是什么?
2 为了明确诊断如何进一步问诊? 如何查体及查体需要重点关注什么体征? 4 对病人应该实施什么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协助诊断? 遇到这样急性发病的头痛及肢体无力的病人急诊处理最应该关注什么?
案例(第二幕)
神经系统专科查体
查体:昏睡,查体不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放射灵敏,颈软,心肺(-),右侧肢体肌力2级,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病理征阳性。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教学要点:
1 以头疼及肢体无力为主诉的病人如何体检。2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3 急性头疼及肢体无力的快速评估及急诊处理中重点关注的方面
提示性问题:
1 患者的体检阳性体征有哪些,分别对应提示那一个解剖部位的损害?
2除了描写阳性体征外,阴性体征也应关注哪些,意义何在? 3 你觉得患者的定位诊断是什么,可能的定性诊断是什么? 4 该患者下一步该作何处理?
案例(第三幕)
入院后相关辅助检查:
• 患者行急诊血常规,生化,凝血象示无明显异常,• 头颅CT示:左侧基底区出血约20ml,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教学要点:
1 脑出血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2 熟练掌握脑的结构及头颅CT的阅读,同时理解不同位置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学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待病情。提示性问题
1什么是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2临床表现,典型的异常辅助检查,诊断标准。3常见的鉴别诊断疾病要点 4如何及时处理治疗?
5 做为医生患者及家属询问病情,你目前如何交待病情,如何跟患者沟通?
案例(第四幕)
入院后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是: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
二、一般治疗
1.脑出血发病后应保持安静,尽可能就近治疗,不宜长途搬运。如需搬动,尽量保持平稳,绝对卧床。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应将头歪向一侧,及时吸痰,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给予吸氧。
3.密切观察血压、呼吸、瞳孔情况,轻轻变换体位,防止褥疮。尿潴留时给予导尿。
4.早期应用抗生素,防治肺炎及尿路感染。
5.保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对症处理。
教学要点:
PBL教学法的试行感受 篇6
【摘要】 目的 归纳PBL教学法优劣,总结经验。方法 抽取20名学生与一名教师开展PBL教学法,了解各方反映。结果 多数同学及教师反映不适应西方PBL教学法。结论 PBL教学法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行不通,我们应该走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 PBL教学法;传统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也称基于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医学教育,后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等的教学改革中,现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目前,PBL医学教育已经开始在我国不少医学院校扎根生芽。笔者根据自己在施行PBL教学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经验着重归纳了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院校实施的优劣及方法和经验,以期相关人士能从中得到借鉴。PBL的相关知识
PBL是于1956年Bloom等学者在比较了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效率后提出的概念。1983年,Schmidt详细论证了PBL教学方法的优点,倡议在医学教育中使用PBL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从此,PBL作为世界范围医学教育的奋斗方向。许多国家开始在医学教育中采用PBL。PBL与传统教学法有明显区别。起初,PBL的提出是基于问题与学生的基础上的,它的诞生也是旨在使学生在早期会提出问题、会思考问题,而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与方法。随着世界范围内PBL的流行与开展以及经验的积累,PBL也渐渐形成一种具备理论、实践的体系。如今形成的典型的PBL课程是由5~10个学生和一个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小组每次开展讨论前会由教师选定一个讨论项目或临床病例,学生则会认真思考该项目或临床病例,在自身思考的同时会形成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问题产生了,学生此时会以问题为主导从而去搜寻资料或与他人讨论,从中获得点点滴滴的知识,经过自身的思考与创造性思维去解决问题,而教师则要在学生不断搜索资料、思维创造的过程中予以控制和引导,从而保证学生的思维不会漫无目的,不会脱离问题的主线。在整个研究小组的组成中除了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外还会有记录员、主席等角色,根据Marchais的描述,其中每个角色都有特定的作用。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总结的要点,帮助小组理顺思路,参加讨论以及记录小组信息资料的来源。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鼓励每一个成员积极地参与讨论,帮助主席控制学习进程,检查记录的准确性,防止跑题,确保达到学习目标。教师还要检查学生理解的准确性以及评估成员的表现。主席主持整个研究讨论过程,鼓励每个成员参与讨论,控制进程及时间,确保记录员记录准确。PBL的施行方案
了解国际典型PBL实施方案,结合国内各家医学院PBL的实施经验,笔者此次参与施行的PBL教学方案选取20名学生和1名教师为一个研究小组,每次由10名学生和教师围绕一个主题或病例进行讨论,另外10名学生则作为听众、提问者、评分者对讨论进行干预。教师首次选取的主题为腰椎间盘突出,同时选取1名患者,由教师进行问诊、查体,同时给出患者的临床检查、检验结果,共分为4次进行讨论,4次论题分别为腰椎间盘突出的基础、腰椎间盘突出的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要求每次讨论时每个学生结合当次论题结合病例提出问题,花费2周时间去解决问题,最后小组讨论。
4次讨论共进行了2个月时间。在此期间,笔者观察了小组各个角色尤其是教师和学生的反映。每次讨论也请相关科室临床教师作为评委,总结、归纳。
突出的问题
3.1 理解误区 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已施行多年,在教师和学生思维中已渐渐形成班级授课制,而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的PBL则是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个阶段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模式[1],因此PBL在施行初期笔者发现学生和教师都走入了这样一个误区:PBL即是学生讲课,学生每次选取一个题目,搜寻资料,制作多媒体,小组讨论时学生则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授课,因为学生的选题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学生之间难以形成讨论,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最缺少的就是思考和讨论,学生只不过扮演了资料搜集者、资料展示者的角色。教师也存在误区:PBL就是学生给老师讲课,老师给学生打分。
3.2 学生选题超出本身问题 笔者发现学生在选题时大多数不是根据自己的问题去选题,而是参照主题提出一个比较大范围的题目:如某疾病的治疗、某疾病的诊断,这样一来,学生的选题不但脱离了自我思考的中心,而且也脱离了病例或主题。学生也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思考和知识。3.3 学生、教师缺乏积极性 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和教师在面对PBL教学时积极性不够,学生不习惯于从一名知识接受者变成一名知识探索者,他们习惯了教师传授知识,自己被动地执行拿来主义,而不用去思考、不用去搜寻资料,因此在施行PBL的过程中积极性不够。教师则一味把自己当成评委,而没有起到引导者、护航者的作用。
3.4 学员准备时间不足 在现行阶段,虽然PBL已经开展,但教师和学员还是要完成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学员也要担负诸如实习、作业、复习、预习的重担,PBL要求学生在2周时间内完成选题,在时间上显得不足。
各种反映
在参与PBL教学的教师及各科室教师中,大多数反映学生在PBL教学中不会思考,学生表达的题目超出学生本身的能力。而也有教师表示弄不清如何去控制这一类情况。大多数学生表示对PBL感兴趣,但又都表示没有时间去思考PBL,都反映不会选题、如何形成观点。
讨论
此次为期2个月的PBL为我们展现出很多问题,笔者认为: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开展典型的PBL行不通,因为两种教育体制完全冲突。结合我国的国情,目前我们应该走PBL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道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通过选择适当的病例,围绕病例实行PBL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把基础和临床结合起来,以期达到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参考文献】
PBL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原则 篇7
PBL教学模式中的启发性原则。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学习的导向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为此,PBL教学模式中每节课的导入至关重要。其次,教师在PBL教学模式教学中要能够抓住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好及时施教与适时施教。如在《中药学》的教学中,患者咳嗽的类型有很多种,有单一型,还有混合型的。教师在教学当中没办法一一将每一个患者的病例拿出给学生具体剖析,这就需要让学生记住几味主要的止咳中草药,对症配药,而具体操作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教师在PBL教学模式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学习的过程是要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完成的,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活学活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PBL教学模式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验证的理论是空洞的。PBL教学模式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际上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理解、巩固,进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再到实践当中去运用知识,检验知识。PBL教学模式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要从中医学科的特点出发,又要从视障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教学中要以基础理论为指导,如《中医基础理论》《推拿手法学》《经络学》《中药学》等。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性地收集一些与视障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料,以此创设问题情境,这样能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持久。
PBL教学模式中的直观性原则。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课程有深入的理解,对课堂有很高的驾驭能力。中医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有不少经典著作完全是文言文,在教学中,文字、词句的抽象化问题比较严重。学生往往看书看了多遍,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把中医学当成语言学去学习,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简洁明了、通熟易懂的语言去授课。将古典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应用结合起来,明确其价值所在。这其中教师对经典古籍的正确理解至关重要。任何学习的过程都是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过程。可是现代教学中却往往忽略了感性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当然,感性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直观教学,但直观教学是感性教学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PBL教学模式中问题的创设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及与学生学习生活具有联系性。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可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到PBL教学模式中,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网络等多种方式,直观地将知识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具体的PBL教学中直观性教学原则应灵活运用。可以先直观后讲解,或者先讲解后直观,也可以边讲解边直观,视具体情况而定。直观课程的设置不能成为学生的习题手册,这要求直观课程的设置要适度,除了相关章节的问题创设,还要凸显知识要点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
[1]黄崴.教育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1).
[2]柳海民.教育原理[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钟海青.浅说高校教务管理[J].中国大学教学,2005(06).
[4]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6).
肝癌-PBL教学 篇8
对此,我们认为只有清醒地认识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习和借鉴新的教学理念,大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统筹学校教学资源、协调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才能成功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
一、PBL教学理念阐述
PBL(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是上世纪70年代前后首先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医学院使用的一种教学理念。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學生为中心,在解决问题中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思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也就是说,通过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讨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强调把训练和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去训练和学习。这一教学理念既尊重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的是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以问题的创设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此外,PBL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促进都有显著作用。因而一经提出后被推广到全球许多国家的多种学科教学改革和实践中。
毋庸置疑,要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只有在实践中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又不落俗窠,才能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推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PBL教学理念所具备的优势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课程理念认知、课程内容设置和课堂教学评价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二、目前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构建存在的误区
1.课程理念理解的片面性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出台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名称变化所传递的实质意义是要改变传统体育教学只重视学生身体认知而忽略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位、多层次健康关注的现象。《新课标》着重强调的“以学生为本”理念则要求体育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差异,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运动技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和未来社会生存适应打下良好身心基础。
但是,由于理解的片面性,部分学校将“体育与健康课”看作是“体育课”加“健康课”,随意性、程式化地加强健康知识教学,减少学生身体练习时间;将“以学生为本”解读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观意愿为根本,忽略学生体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这种片面地理解和解读浪费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多项资源,更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体质增强。
2.教学内容设置的指向性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为了“激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树立现代体育意识,培养体育习惯和品质,减轻学习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主管部门实施了体育中考这一举措,旨在以考试的形式保障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增强学生体质。但是,应试本意的积极导向常常在实际中异化为单调的行政指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出现功利化。
许多学校为了达到所谓的“达标率”,一味重视学生应试项目的运动成绩,教师指导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应试项目。如此难免会让课堂教学的整体容量变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体质、运动参与积极性很难得到关注,教学效果堪忧。
3.课堂评价标准的随意性
“以学生为本”的提出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和个性发展,是为了使学生成为合格完整的社会人给予他们必备人文关怀。如今,许多学校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来增进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教学评价环节采用“学生自主、小组互评、教师评定”的形式。然而在此过程中,由于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和过于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多着眼于课堂纪律的遵守和学习积极性上,忽视了实际的体育锻炼效果;学生给予教师的评价多着眼在教学态度的好坏和动作技能高低上,忽略了教学能力与实效。随意性的评价标准当然不能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在PBL教学理念下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
1.双向共识的课程理念认知
对《新课标》课程理念认知产生偏差的根源性问题之一就是我们忽略了学生对于“体育”、“健康”和“自我参与”等问题的认知沟通。我们时时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在解读课程理念时却从未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感受。“体育与健康课”分明是要强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但运动量的减少却影响到了学生的体质状况;“以学生为本”分明是强调学生的主动体育参与,但无原则地放任使选项教学陷入了难以把握的困境。所以,学生喜欢体育,但讨厌体育课;学生愿意运动,但不愿意参加课堂体育运动。
PBL教学模式下,要求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构建选项课程时要及时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与他们进行沟通。简而言之就是主导者要和学生共同协作来明白和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参与体育锻炼?什么是体育和健康?“以学生为本”的体育选项课程构建目的是什么?学校、教师、学生分别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和义务?当这些问题被理解并解答了,主导者和主体者就能在双向共识下达成对课程理念的认知,初中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得以夯实。
2.多元兼顾的教学内容设置
在没有沟通和共识的情况下,根据教学主导者单方面的意愿的话,教学内容的重心会放在提高应试“达标率”,保障体育课的安全性,保持课堂教学的易操作性等方面。而当过多考虑到主体者的学生需求时,学生则偏向由兴趣出发,选择趣味性强或简单易练习的项目作为活动内容。经常能听到教师在反映体育课难上、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的同时,学生在抱怨体育课乏味、单调。然而,初中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事实和初中体育中考的压力让师生双方似乎只能在这样“两败俱伤”的境地下苦苦支撑。
依靠“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口号来实现体育高效课堂当然不可能。PBL教学理念将“训练和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的举措可以通过细致、有意义的问题提出与解答来让学生理解全部初中体育课程设置的意义所在,让学生明白体育课程对于体质锻炼、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在足够沟通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安排做到多元兼顾,决不单纯依应试指向教学,在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提高教学实效。
3.客观实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不只是简单的能力评判或是工作量、参与度的衡量,它更重要的是体现出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和效能的真实情况。另外,对学生而言,通过课堂评价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及自我认识的能力。但是,以前我们并没有对此加以重视。
在PBL教学理念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不再局限于形式,而会在师生双向的理解与沟通中达成一个以体质提高、项目掌握和体育文化认知传承为一体的客观性、科学性、人文性并存的评价标准,引导作为教学参与者的主导者与主体者相互尊重和关注,根据学校、师资、外部设施和学生个体素质等多种元素的实际情况来不断调整教学评价的维度,不断提高教学评价的信度,不断推进教学评价的效度。可见,立足PBL教学理念,初中体育课堂的实效性将极大提高。
四、结论
体育高效课堂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在突出“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把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但是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理念认知片面、内科学内容为主和课堂教学评价随意的缺陷。PBL教学理念重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创造性地以问题创设和解决来克服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在PBL教学理念下,初中体育课程有利于达成双向共识的教学理念认知,形成多元兼顾的教学内容安排和客观实效的课堂教学评价。PBL教学理念运用到初中教学实践之中,“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标》必将得以真正实施,实用有效的课程设置和客观实际的课程评价也将成为可能,这对于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来说将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PBL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9
摘要: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素质教育的严格要求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依据地理课程的特点,对PBL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分析,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课程之中,希望能够对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实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地理课程;PBL;教学模式;教学应用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中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地位,整节课程的完成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导。这种方式看似学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但现实中结果并非如此。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为传统的教学课堂增加了更多的趣味,同时在多媒体的辅助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发现法、设疑法、课堂互动学习法等综合教法被广泛引用。但各种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依旧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仍然是以前的那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很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PBL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对于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种现象可以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
一、PBL教学模式概述
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家HowardBarrows提出并应用于医学教育中。“问题解决”教学表述了一种教育与学习的新观念,它遵循建构主义的思想,使学习者更加致力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一来他们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精神。在那时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独立思考,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它的特点就是以生活中的问题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等各种渠道找到问题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此外,该教学模式不仅在医学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并且在其他的教学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二、PBL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问题设计要新颖
在PBL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都是基于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问题的设置要具有新颖性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问题的设置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其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授气候那一章节时,教师的问题设置就应联系当前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等问题。让学生从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现象入手去搜集资料,学习这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近年来冬季气温越来越高?北方洁白的大雪都去哪里了?为什么海平面会越来越高?”等问题的提出让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资料搜集让学生讨论得出本组答案。这样巧妙的问题设计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转变角色
PBL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因此,教师应学会及时正确的调整自己的`地位,转变其角色。在PBL教学模式下教师不紧要担当问题的提出者、引导着、组织者、解决者,同时还要加入其中做一个参与者,教师的参与不仅可以增加教师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此外,教师积极加入到学生讨论队伍之中,也可以更好的驾驭问题的广度、深度,从而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沿着更加明确的方向寻找正确答案。与此同时,教师角色的转变更意味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所教的都是准备好的已有知识,而PBL模式下的课堂学生为主导,虽然问题的设定由教师提出,可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许多他们不懂不理解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有更高的知识水平、更广的知识面去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中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教师角色的正确转变,才能够更好地促进PBL模式的顺利实施。
3.学生要积极主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按照自己已备好的教学教案完好无损的向学生灌输,很少有启发学生的环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也就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他们不知道没有教师的讲授应该如何学习,如何获取其他知识。而PBL模式则打破了这个怪圈,它是基于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这也就意味着在PBL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更要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搜集资料,经过小组讨论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高一自然地理,大多数的知识比较具有空间想像力,教师一味地讲解并不能使学生得到很好的理解。而采用PBL教学则可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那些自己很难理解的知识他们会积极主动的讨论思考,小组讨论的过程可以促进他们一步步去探索新知识,在讨论的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团队意识。
三、PBL教学模式的评价反思
PBL策略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知识获取技能为中心,对于现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PBL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焕然一新的感觉,还会使学生从信息的接受者成为分析者、评估者、组织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PBL教学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对于那些理论性、规律性、能明确开展的综合性地理知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对于那些比较直白简单的地理内容也许并不会有太大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运用PBL教学模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总结
PBL教学模式虽然比较适合于我国素质教育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对学生的团队意识的培养和善于思考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任何的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局限性,这就要求一线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地理教育过程中针对每一节课所讲的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然而,PBL教学模式的很多优点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l]韩玮娜,常亮,阎芳等.PBL教学中教师的转变及作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
[2]张彦晓,梁彦.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03
[3]李表明,李家清.“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PBL教学法与微课设计 篇10
方秀莲
孙玉坤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 福建 泉州
362700 摘要: PBL教学法-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PBL教学法与传统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它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本文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探讨PBL教学法在微课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PBL教学法;微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
一、PBL教学法
(一)定义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又称为问题导向学习,具体实现过程是根据教学内容,以完成教学目的为任务,设置相应的问题或场景,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自主完成学习过程。
(二)基本要素
1.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一切学习内容以问题为主轴来架构;
2.问题必须是学生在未来专业领域可能遇到的“真实世界”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解决过程;
3.教学活动注重小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行问题探究性学习;
5.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也是设计者、组织者; 6.学习结束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二、实施程序
(一)问题开端
作为微课的开端,问题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关心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比如,在讲授《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一章的内容时,整个第一章的内容都是非常抽象的计算机术语,比如计算机个各个部件、各种部件的性能参数等。如果只是将这些内容以教师讲述的形式来展示,即使是以正常的课堂授课的形式,学生接受起来都会比较困难,何况是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如果在设计本部分内容的微课时,能够向学生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假如给你6000元人民币,根据自己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如何去组装一台台式电脑?要求考虑计算机的性价比和实用性,要有调查比较。然后再来讲述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学生为了能够组装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应该会更有兴趣去听下面老师讲述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知识去讨论、研究电脑组装的问题,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同时这也进一步弱化了教师在微课当中的作用。
(二)知识巩固
为了检验和巩固学习成果,基于新学习的知识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微课最后要求学生利用各种不同形式来报告自己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作为本微课视频的作业或总结。可以用PPT的方式或其他调查报告的方式来汇报自己配置个人电脑的过程,并详细标明各部件的品牌、参数、日期价位和知识信息的获取途径和方式等。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于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差距。
(三)问题反思
为了提炼学生所学到的东西,他们要有意的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微课最后留出高阶问题让其思考,比如“如何将所购置的电脑连接组装?”“如何检测计算机的基本故障?如何安装计算机的系统和应用软件?”等。从而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并进一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PBL理念指引下微课设计的建议
(一)知识点选择要契合双向需要
众所周知,微课的优势就是短小精悍,如何能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将一个知识点讲解清楚是每个微课的出发点和终点。利用PBL教学法来设计微课,知识点的选择既要注意其问题性,又要注意是否适合微课教学形式。如何以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以后的知识内容,是知识点选择的第一要义。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比如电脑的各部件功能、参数和组装的问题,word排版的问题,excel中报表设计、计算等问题,以及PPT的制作等都可以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设计。笔者通过自身的微课设计实践总结认为,知识点的选择不但应该具有代表性,更要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设计时,难度要适中,贴合知识点内容。要是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或市场调研等方式就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问题情境创设必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活 问题和矛盾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可以从已有知识着手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计算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创设的问题来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同时微课的设计还要注意质疑问难的设置,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
(三)问题“陷阱”应贯穿微课的问题解决过程
微课虽短,但同样讲究问题“陷阱”的设置,需要给教学留有余地。教师不能将知识内容完全呈现给学生,而应该懂得省略的艺术,一步步的为学生设置知识“陷阱”,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加深对该知识点的印象,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微课的趣味性。
(四)注重微课中的问题呈现方式
一个好的问题呈现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认识问题。如果教师以语言、文字贯穿微课的始终,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或解构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出入。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动态的图形、图表或其他超媒体技术来呈现问题情境,将更有助于学生对于问题情境的把握,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