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与读者服务(精选11篇)
全民阅读与读者服务 篇1
一、全民阅读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简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 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可以在更好的满足生产力提高后, 广大人民群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 而且对于进一步端正民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保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 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全民阅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人已具备阅读的条件, 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 既包括传统纸质文献的阅读, 也包括对现代网络的阅读。全民阅读, 是培养一个民族浓厚学习氛围的重要手段, 对于提高国民素质, 传承传统民族文化, 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全民阅读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着天然的联系, 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全民阅读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撑, 与相关的制度与政策保障;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全民阅读又是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发展和提升的有效践行思路, 二者相辅相成。
二、全民阅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分析
(一) 全民阅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和理念。全民阅读是新时期我国一个重要推广的理念, 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体系是否可以有效的开展建设, 关系到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否可以顺利建设, 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从大处着眼来看, 全民阅读, 可以增强文化认同, 凝聚国家民心, 振奋民族精神, 可以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建构核心价值;从小处着眼来看, 全民阅读, 可以提高每个人的整体文化素质, 增强科技文化知识水平, 丰富一个人的内涵, 坚定其思想价值信念, 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使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要建立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 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显然, “读书”, 也即阅读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也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价值的最主要渠道, 同时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终要形成的重要目标和理念。因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的初衷就是要为全民提供一个提高文化水平的平台, 显然, 在各种目标中, 使全民形成热爱阅读, 会阅读的目标, 才是整个文化体系的核心目标。而且, 的的确确各地都在以全民阅读活动为契机, 不断实现着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践行目标, 比如荆州市群文品牌活动“小太阳读书节暨全民阅读活动”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名单, 这是湖北省唯一一个地市级入选项目。荆州也因此而获得了整个软实力的迅速提高, 也正是因此, 这座城市因读书而备受尊重, 这何尝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二) 全民阅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必要途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我国的开展时间并不长, 在许多方面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摸索;从另一方面来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涉及的面很多, 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 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政策策保保障障机机制制等等多多方方面面的的内内容容;;另另外外, , 时时代在发展, 每个阶段和每个阶段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不相同, 对文化的认同感也不同, 文化始终是在持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进步。当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理所当然的也要随之而发展, 这样才能与整个社会的进步同步。也就是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性质就直接决定着这必然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而全民阅读, 恰恰是对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好的检验, 比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了各种服务设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人们通过在这些文化服务设施中进行阅读。对提供的文化资源进行观看, 对提供的保障措施进行检验。而且人们书读的多了, 知识丰富了, 审美能力、鉴赏能力都相应提高了, 这都可以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 这些意见是最有说服力的, 必然可以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 全民阅读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同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的繁荣发展。对于一个家庭而言, “家有书声不怕穷”;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读书的城市有品位”。阅读不仅关乎个人修身养性, 更关系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竞争力。知识积累, 将决定一个人的最终高度, 也将决定一个国家的最终意义。在这个意义上, 全民阅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而且读书的各种优势注定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 随着我国各地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经成为其日常生活需求中的重要内容, 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走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基础性作用, 也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基础设施, 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其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体现, 没有完善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不是成功的。在这方面, 全民阅读和公共文化体系对于支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相似的, 二者同时构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系。因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都要从实际出发, 以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 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设原则也是要以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 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全民阅读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方面的重要践行思路。
三、结语
2011年,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决定》提出, 要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 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手段。全民阅读活动在整个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起到了枢纽的作用, 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开展的载体, 同时也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的。但从总体看来, 全民阅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仍然不是很明确, 很多人依然把二者割裂开来看。
参考文献
①郑孟七.绍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1, 31 (8) .
②王晓兵.全民阅读与图书馆服务研究综述[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 2010, (2) .
③雷成耀.推进我国“全民阅读”的几点思考[J].创新, 2011 (2) .
④吕东升, 曹松, 张世华.让阅读为发展壮行——关于深圳市全民阅读活动的调查报告[J].政策, 2011 (5) .
全民阅读与读者服务 篇2
关键词:社会化服务;视障读者;角色定位
摘要:文章介绍了全民阅读环境下视障读者群体的阅读障碍,分析了视障读者阅读的特点,对全民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社会化进行了角色定位,并以广州图书馆为例阐述了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提供的社会化服务,最后提出了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创新之路。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7-0068-03
1全民阅读环境下视障读者群体的阅读障碍
1.1视障读者自身身体条件及文化条件的限制
视力上的缺陷导致视障读者在获取信息方面存在很多困难。一方面,视障读者由于自身身体条件所限,独立出行不方便,一般需要他人陪同,因此,他们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获取阅读信息存在一定障碍;另一方面,视障读者受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一定障碍。文字是表达信息的重要方式,而视障读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懂盲文的人比较少,这严重制约了视障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和阅读数量。据调查,我国大约有900万盲人,但真正接受盲文教育的仅占3%。可见,真正能够接触到文字阅读信息的盲人数量非常有限,其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比较狭窄[1]。
1.2传统盲文信息内容和形式的制约
视障读者在阅读时还受到盲文图书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制约:①我国盲文图书出版事业起步较晚,出版数量有限。相对于普通书刊而言,盲文图书的受众群体比较小,盈利价值不高,因此盲文图书的出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内容和品种上都比不上普通书刊读物。据了解,我国正式公布的公益性盲文出版社仅有一家,自该出版社成立以来出版的盲文图书甚至不及目前我国图书出版市场一年的出版量。②盲文图书因受形式的制约很难普及。一般的盲文图书体积巨大,非常笨重,普通的4卷本图书印刷成盲文可能需要22册甚至更多,导致读者携带不方便。盲文图书的装订形式也十分简易,外表极易被破坏,书脊还未印刷盲文题目,导致读者选书困难,必须要借助别人的帮助[2]。③盲文图书的利用率不高。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图书馆盲文书刊的借阅率明显降低。广州图书馆近年来盲文书的购入及借阅数据统计情况见表1。
1.3现代数字阅读内容及获取方式的制约
目前,视障读者除通过阅读盲文图书获得信息外,还可以利用数字网络资源获取信息。但数字资源在信息内容和获取方式上的一些缺陷也同样制约着视障读者的阅读。一方面,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许多不懂盲文的视障读者可以通过键盘和读屏软件等获取信息,而且获取的速度比阅读盲文要快很多。但互联网资源数量庞大且内容繁杂,增加了盲人检索、阅读的难度,而且真正适合盲人阅读的图书非常少。另一方面,虽然互联网阅读的普及为视障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机会,但并不是每一个视障读者都可以接触到网络或计算机,有的读者缺乏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只能实现简单的资源查询,遇到较为复杂的软硬件问题时常常无能为力。
2全民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角色定位
2.1以人为本,时刻为视障读者服务
以人为本是全民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社会化应该遵守的基本原?t,也是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目标。视障读者作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特殊群体,尽管有着生理上的缺陷,但仍然有平等享受社会信息的权利,图书馆应该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和专业人员服务,为视障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社会服务。人性化的社会服务体现在很多方面,图书馆可以在阅读环境上尽量为盲人提供舒适便利的条件,包括软件和硬件设备,当然还可以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为视障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3]。
2.2服务多元化,提升读者自身阅读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服务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为了促进视障读者多阅读,图书馆可以不断创新服务方式,让视障读者掌握更多的阅读技能,实现自主阅读。如:图书馆可以增加盲文藏书量,进一步丰富视障读者的阅读数据库,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为视障读者提供有声读物。为了增强视障读者的阅读能力,图书馆还可以开展盲用电脑培训服务,让视障读者能够通过系统学习独立操作电脑。
2.3加强沟通,丰富读者活动
视障读者属于图书馆的特殊服务对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应该加强与视障读者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进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现在很多公共图书馆都推出了专门针对视障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如:在2009年的“世界读书日”期间,广州图书馆举办了视障读者参观图书馆活动,邀请盲人阅读爱好者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馆,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3全民阅读环境下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提供的社会化服务――以广州图书馆为例
3.1收藏盲文书刊,为视障读者提供学习资源
广州图书馆设有专门的视障读者阅览室,为视障读者阅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视障读者阅览室收藏了各种类型的盲文书刊,为视障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首先,广州图书馆提供丰富的盲人在线阅读资源。电子资源相对盲文书刊来说,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广州图书馆在视障读者阅览室为视障读者提供在线阅读服务,让视障读者享受到更多的阅读资源。同时,为了方便视障读者的在线阅读,图书馆还将电子图书的格式进行了转换,以便读屏软件读取[4]。其次,广州图书馆也非常注重对盲文实体书刊的收藏。虽然数字阅读为视障读者的阅读带来了方便,但有的视障读者仍然喜欢阅读盲文实体书刊。他们认为电子资源仅靠听力获取信息,留下的印象不是太深刻,而在触摸阅读盲文图书的同时还能进行思考,阅读效果更好。
3.2提供上门服务,为视障读者解决出行困扰
鉴于视障读者出行困难,广州图书馆特地为视障读者提供上门服务。一方面,广州图书馆与邮局进行合作,提供送书上门和上门还书服务。图书馆为视障读者办理盲人借阅证,视障读者可以将自己需要的书刊名称和版本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告知图书馆,由图书馆员在指定日期内送达;视障读者阅读完毕后,再联系馆员上门还书。广州图书馆还与本地的启明学校(盲人学校)合作,每月由高校志愿者为启明学校的视障读者送书。另一方面,广州图书馆还为视障读者提供数字资源的上门服务,如:向盲人读者定期免费赠送刻录的光盘,设计专供盲人使用的局域网阅读网页等[5]。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服务效果,广州图书馆视障读者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3.3举办阅读活动,为视障读者提供施展平台
广州图书馆通过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提高视障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如:广州图书馆与无障碍电影制作组织及志愿者团体进行合作,每月举办一次无障碍电影(口述电影)欣赏会,还专门采用广州本土方言口述电影,让视障读者更好地感受艺术的魅力。同时,图书馆还开展每月一期的盲文图书推荐活动,向视障读者定期推荐阅读书目。此外,图书馆还举办了视障读者阅读分享会,视障读者按照季度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为了给视障读者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广州图书馆还携手志愿者为视障读者举办了很多创意性活动。如:在图书馆举办的每年一度的广州市盲人诗歌朗诵大赛、盲人散文创作大赛及广州市盲人新年晚会活动中,视障读者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广州图书馆开展的“非视觉摄影”读者培训及作品展览活动,为视障读者提供摄影培训和作品展览的机会。从上述活动可以看出,广州图书馆为视障读者开展的阅读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合作对象也越来越多元化。
3.4加强技术应用,为视障读者提供数字化服务
为了提高视障读者的数字化阅读能力,广州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了计算机网络使用服务,包括视障读者文献资源的查询和下载。此外,图书馆还提供盲文电子文献资源的打印服务,方便读者阅读。
4全民阅读环境下?D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创新
4.1拓展信息内容,丰富盲文阅读
信息资源是开展阅读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根本。没有足够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就相当于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无法为读者提供服务。盲文阅读资源相对于普通阅读资源来说,其存储量远远不够。但视障读者和普通人一样,拥有一样的情绪、爱好、追求等,因此在阅读内容上,盲文阅读资源也应该向普通公民阅读读物看齐,让视障读者接触到更加全面和广泛的信息。图书馆应该不断拓展盲文阅读信息的内容,从根本上保障阅读资源的充足供应。
4.2拓展服务方式,丰富资源获取途径
全民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日益多元化,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共享网络为视障读者提供信息资源。2016年,广州图书馆与残联合作,对100个视障读者进行了信息
资源使用情况调查,其中一项调查项目为“您希望从哪个途径获得电子资源”。调查显示,相比传统的图书借阅方式,视障读者更倾向于通过共享网络和电子邮件等新型传输方式获取信息(见表2)。未来,图书馆可以开展数字网络信息联盟,建立盲人数字图书馆共享网站,为盲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4.3团结志愿者力量,加强人文关怀
盲人群体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图书馆在进行社会化服务的同时要团结志愿者的力量,为视障读者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图书馆与志愿者一直以来就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视障读者的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更应该强化这一关系。如:志愿者可以作为临时教师,定期为视障读者开展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培训,帮助视障读者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志愿者还可以参与到图书馆盲人活动的推广策划中,帮助更多的视障读者参与阅读活动。帮助视障读者阅读不仅是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图书馆团结志愿者力量奉献爱心,不仅能帮助更多的视障读者参与阅读,同时也促进了志愿者责任意识的培养。
5结语
全民阅读环境下,图书馆为视障读者开展社会化服务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象征,它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图书馆只有不断扩展盲文信息资源的内容,拓展服务方式,才能促进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转型。
参考文献:
全民阅读与读者服务 篇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模式
【作者单位】张红军,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是因公众阅读而存在的,公共图书馆是为大众服务的公益性图书馆,是方便民众借书与阅读的地方。所以,在推广全民阅读的过程中,图书馆要发挥主导作用,针对不同群体,推行多种阅读项目,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一、我国公共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活动现状
我国的全民阅读活动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是由教育部与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发起。从2004年起,我国把推广全民阅读的任务交给中国图书馆学会。2006年,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次把全民阅读与“世界阅读日”结合起来进行推广。200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通过举办“全国全民阅读活动经验交流会”,对全民阅读进行了进一步推广。目前,我国各类图书馆相继加入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据统计,我国每年出版图书40多万种,2014年,我国纸质图书年人均阅读量仅4.56本,与发达国家的国民人均阅读量相比差距较大,如俄罗斯人均年阅读量达55本,日本人均年阅读量为8本。参考2015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2014年中国全民阅读率统计表(表1)可见,我国对全民阅读的推广迫在眉睫。
二、我国公共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的方法
第一,开展有特色的阅读指导活动。培养人们的阅读兴趣,推广阅读,引导百姓参与阅读,发展社会阅读人群等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一项社会基本职责。公共图书馆应根据当地读者的阅读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读书活动,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与热情,从而扩大阅读活动的影响。图书馆还应考虑到边远地区居民、下岗职工与乡村百姓中某些收入较低群体的阅读需求,帮助他们读到有用之书,解决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
第二,更好地利用现代媒体。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启动后,会以国家图书馆为中心,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连接全国各地数字图书馆系统,建立一个超大型的数字图书馆;会与现代数字电视、网络媒体、手机等融合发展,实现每人、每户、每个机构都拥有自己的数字图书馆;会利用现代化网络,为用户提供阅读服务,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了解用户的阅读行为与心理。图书馆应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与行为,了解读者阅读需求,做好读者阅读服务,这样才能有序推广全民阅读。
三、国外公共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的服务模式
国外的图书馆在推广全民阅读过程中,有的图书馆起主导作用,有的图书馆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促进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尽管世界各国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的服务模式各有特色,但总体来看,也不乏共通之处。比如,英国和美国都制定有“阅读起跑线”计划,举办“阅读是基础”等活动;又如,日本与俄罗斯都举办过“全年阅读”活动。笔者把国外图书馆几种常见的推广全民阅读服务模式进行归纳,以期为我国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提供借鉴。
第一,“阅读项目”模式。全球很多国家采取这种模式,项目发起者可以是图书馆或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是基金会或民间团体。不管谁是发起者,图书馆在项目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项目的服务对象一般是比较特殊的人群,如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障人士等。主办单位通常会策划一些阅读活动,吸引服务对象走进图书馆,培养其阅读习惯。
第二,“图书馆+家庭”模式。这种服务模式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依照家庭成员的不同年龄及不同阅读习惯划分,以亲子阅读为主要形式。这种阅读模式在俄罗斯比较成功,究其原因:一方面,服务对象以家庭为主;另一方面,加强了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与图书馆的结合。这种服务模式实施前,图书馆要先对家庭阅读做市场调查,制订完善的家庭阅读大纲,阅读大纲主要包括家长和孩子的阅读特点等。图书馆依据家庭阅读大纲内容设置专门的阅读室,开展节日阅读、假日阅读、主题型阅读等活动,搭建孩子与艺术家、作家等交流的平台,吸引家庭走进图书馆。
第三,“阅读年”服务模式。该阅读服务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末由英国提出,是英国政府通过终身学习与文化战略政策来推行其国家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阅读年”开展后,在英国引起强烈反响,后被世界各国广泛借鉴。
第四,阅读中心模式。这种模式由图书馆设立专门机构,该机构是推广全民阅读的关键,负责策划、制订全民阅读方案,同时与社会各界进行合作,汇聚社会各方面力量与资源推动全民阅读。当前,采用阅读中心模式推广全民阅读最成功的国家是美国。21世纪初,在政府的支持下,俄罗斯借鉴美国的阅读中心模式,建立地区级阅读中心。
四、构建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图书馆阅读服务模式经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模式。
第一,“阅读项目”服务模式。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阅读服务对象的年龄段划分阅读项目,如以儿童为对象的阅读服务模式、以青少年为对象的阅读服务模式,以及以老年人为对象的阅读服务模式。
首先,以儿童为对象的阅读服务模式。这种阅读服务模式主要服务对象是年龄为3—16岁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在推广阅读服务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性格特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比较贪玩,对游戏感兴趣,因此可采用游戏方式使其爱上阅读。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推广儿童阅读,因为儿童一般对故事比较感兴趣。这种模式目前运作得比较成功的有东莞图书馆的“我讲书中故事——儿童故事大王比赛”、浙江杭州图书馆的“小海龟哥哥讲故事”等。其次,以青少年为对象,推广青少年阅读计划。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调查或投票的方式,或专家建议方式,开展荐书活动,向青少年推荐他们需要的信息资源与图书;也可以组织读书交流会或提供阅读交流场所,方便青少年阅读,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最后,以老年人为对象建立个性化阅读服务模式。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对阅读类型和阅读服务需求均不相同,这要求公共图书馆为来馆的老龄读者建立个人信息数据库,然后根据老龄读者需求采购图书资源和采集信息资源,把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分类筛选,再经过推送器把老龄读者所需信息推送给他们。笔者建议,图书馆可构建老龄读者个性化服务模式,依据老龄读者的需要为其提供一卡通服务,并建立老龄读者个性化信息需求库。老年读者通过刷卡,就能随意在各城市的各图书馆任意一台电子设备获取需要的信息,相信这将是数字化时代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方向。
第二, 构建“阅读中心”服务模式。我国国家图书馆与图书馆协会作为推广全民阅读的管理者与领导者,可借鉴国外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的经验,成立中国阅读中心,组织、策划、实施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也可以仿效国外,把阅读推广委员会转化为国家阅读中心,使其成为我国推广全民阅读的关键机构,制订、组织、策划、实施推广全民阅读方案与计划。此外,公共图书馆要借助阅读中心的影响力,打造网络中心平台,使我国网民可以通过平台了解我国推广全民阅读的各项政策与活动,知晓图书馆各种服务,下载电子图书,进行在线阅读等。
第三,构建“读书会”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读者个人自由阅读与集体交流阅读结合的阅读方式,其在我国港澳地区比较流行。广东深圳市图书馆也曾以“晒书会”的形式组织过一些民间读书会。“读书会”模式有其自身鲜明特点,由兴趣、爱好相近或同城的读者组成,因此,这种模式各地图书馆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开展。
[1]2015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Z]. http://baogao.cnrencai.com/diaochabaogao/11508.html.
[2]杜希林. 关于拓展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功能的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
[3]黄俊贵,邓以宁. 社会阅读与图书馆服务[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7).
第三届“读者大会”助推全民阅读 篇4
台湾哲学家傅佩荣
评国学教育热
被认为是台湾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大家之一, 傅佩荣教授在接受《沈阳日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内地的国学热, 虽然与台湾国学教育的时间起点不太相同, 但开展情况很好。面对国学与现代人生的话题, 傅佩荣谈得最多的是如何实现国学的价值, 如何让国学改变生
活, 这也是他所认为国学研究的最大意义。“30岁以前一定要学孔孟, 30岁之后就得学庄子。”“现代人特别需要老庄。因为很多人感觉社会成就有了, 却忽然觉得生命毫无意义, 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样活着了。另外, 30岁之后, 人在社会上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 应该懂得从心理上怎样解决、对待。否则,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 很容易让人患忧郁症。”傅佩荣介绍, 庄子讲无心而为, 就是说要“好好做事, 不要存有特定的目的性”。学了儒家、道家, 心里就会不空虚, 生活就会快乐起来……对于靠百家讲坛出名的于丹, 傅佩荣表示:“只能说于丹的人格魅力、语言表达能力征服了观众。而从真正意义上讲, 于丹对于国学只是个欣赏者, 并不是个研究者。”
4月17日上午, 一神秘网民发布了一条消息, 指责曹文轩到青岛南京路小学推销自己的图书, 老师强迫学生买。并且将郑渊洁设定为“加关注”对象。郑渊洁在自己的微博给这名神秘人回复:“鄙视到小学推销书的作家。”4月25日, 郑渊洁发博文称, 曹文轩不仅“违反义务教育法”, 而且还漠视生命, 他到小学推销图书是玉树地震过后的两天。他在博客上宣称, “退出中国作家协会”, 因为他不能与如此“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为伍。自此, 事件开始迅速升级, 网民们纷纷在网络上“痛骂”曹文轩。而此时, 曹文轩作为作家代表, 远在希腊参加书展。青岛出版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地震之后, 全国人民的工作和学习都应该停顿下来吗?而且曹文轩同意到学校给孩子们开两场公益讲座, 时间敲定在4月16日, 那个时候, 玉树还没有发生地震。他的讲座, 是关于孩子们怎么读书的演讲, 举的例子都是屠格涅夫的作品, 根本都没有提自己的作品, 一本书都没有卖。“动物小说大王”、作家沈石溪在接受采访时说, 郑渊洁和曹文轩之前曾因观点不一而有过激烈的争论。有意思的是, 沈石溪接受完采访后的4月28日, 一名网友在郑渊洁的博客留言, 称自己是家长, “怒告”沈石溪到都江堰光明团结小学卖书。就此, 组织方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表示, 沈石溪只是讲座, 不仅没有卖书, 还给孩子们赠书。然而郑渊洁在博客中揭秘称, 一个作家到小学卖书, 这是一条不可告人的黑色链条。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策划总监安武林说:“我不知道下这种结论有没有确凿的证据, 如果没有, 下这种一棍子将人置于违法境地的定论还是应该谨慎。
上海出现24小时图书自助借还亭
全民阅读与高校阅读推广 篇5
【关键词】全民阅读;高校;阅读推广
【作者单位】李海霞,金陵科技学院。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设置为“世界读书日”以来,今年已经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促进阅读提升到法律的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国也不例外。2012年我国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表明倡导全民阅读的决心,提高民众素质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图书馆界借着政策的春风,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各种活动,进行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的活动开展得比较早,高校虽然起步较晚,但也认识到“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进行阅读推广”,正迎头赶上。
一、全民阅读的重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崇尚读书、书香传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全民阅读关系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精神境界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于个人,读书益智修身;于国家,读书富国强民;于社会,读书构建秩序与和谐。”2014年11月27日通过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中明确规定:每年4月23日为“江苏全民阅读日”,省政府将每年举办“江苏读书节”,定期举办“江苏书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建立全民阅读兼职推广员队伍,在公共阅读服务场所开展全民阅读指导和服务,培养公民阅读兴趣和习惯。这些决策表明我们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全民阅读的重要性,开始在全社会提倡全民阅读,重视阅读推广服务。阅读推广是提升民族文化素质和推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
2.应对公众阅读危机的需要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大数据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1]。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阅读带来巨大的影响:公众更青睐于网络阅读、手机阅读,阅读地点多元化;普遍存在浅阅读、功利性阅读、娱乐性阅读、随意性阅读的现象。
据“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统计,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其中报纸期刊阅读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是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却有迅猛的提升,较上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这种趋势同样反映在大学生群体中,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截至2014年10月,该校有1289名学生未到图书馆借过一本图书,图书借阅量为101935册次,较2013年同期的128086册次下降了20.4%。正如中国阅读研究会会长徐雁教授所说,当下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存在严重的缺失——缺失人文阅读、缺失纸质文本阅读、缺失结构性阅读和目标性阅读,更缺失“苦读”和“悦读”,“深阅读”和“深思考”[1]。阅读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我们还是要提倡深入的、学习型的阅读,通过阅读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穷则豐富人生,达则改造社会[2]。大力推广全民阅读就是改善国民阅读状况的一剂良方。
中国图书馆协会阅读委员会主任,深圳图书馆原馆长吴晞认为:“阅读是最为重要的人类文明活动之一,它贯穿每个人生命的始终。人之所以为人,阅读能力和阅读行为无疑是一种本质性的特征。”高校作为专门的高等教育机构和学生向社会集中冲刺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是阅读推广的重要阵地;高校图书馆作为全校的文献信息集散地和学生的第二课堂,对阅读推广工作责无旁贷。
3.国家的重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二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并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总理在记者见面会时专门就这个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把公民的阅读纳入国家战略。这充分体现了全民阅读推广在国家层面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全民阅读推广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文化公共服务不可缺失的内容。
二、高校阅读推广的主要模式
笔者于2014年10月参加了在无锡召开的2014“华夏阅读论坛”全民阅读推广高级馆员研讨会,现场聆听了深圳图书馆原馆长吴晞先生、南京大学徐雁教授和其他各位专家的讲座。结合一些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在时间上一般是“一日两季”(即“世界读书日”和开学季、毕业季),有的大学还会加入校庆季,如南京邮电大学;阅读推广的模式大致为平台+学生社团+活动。平台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载体,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网络的;学生社团是配合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学生组织,可以是图书馆自己的社团,也可以是学校的社团;活动是为了促进阅读,提升大学生阅读兴趣。
1.平台:线上线下齐飞
平台,是高校图书馆活动的载体,可以是线下的图书馆所主办的纸质刊物、报纸,也可以是线上的网络工具,如图书馆网站、微博、微信、社区等。
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线上他们开发了图书馆自己的卡通形象“武小布”,还有微博、微信,让小布从事全方位的宣传推广。如新生入学教育就是一个游戏——“拯救小布”,知识性、趣味性、竞赛性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武大学子的口号就是“外事用百度,内事问小布”。
nlc202309041952
除此之外,中原工学院的“中原书廊”、长沙理工大学的“云湖导读”、南京邮电大学的“书林驿”、金陵科技学院的“扬帆”都是这样一种线下交流的平台;北京大学的微博、微信营销,郑州大学的“微博-@大学生阅读分享平台”,广西科技大学的“微书评活动”等线上活动也亮点频出。
2.社團:合作与参与
图书馆作为一个部门,不论人员还是精力都是有限的,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从高校来说,最好的合作伙伴就是学生社团。有的高校图书馆自己就建有学生社团,如南京工业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的“读者协会”,南阳师范学院的“绿荫读书会”等,这样一些活动可以由自己的学生社团来组织,如金陵科技学院举办的读书沙龙、学生晨读活动就是由“读者协会”来组织的。更多高校图书馆还是和自己学校的社团合作,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学校摄影协会合作的名著阅读摄影展,征选模特按照名画样式拍摄,进行好书推荐,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和“毅远漂流协会”合作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在学生中广受好评。
3.活动:百花齐放
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更要有实际行动,吸引学生走进图书馆,感受阅读的魅力。
(1)“读书节”品牌活动
国家大力倡导“世界读书日”,高校图书馆也在“世界读书日”或者“读书月”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读书节活动就很有特色。他们每年设定一个主题,2012年是“读书读出好心情”,2013年是“读书人间四月天”,2014年是“书读花间人博雅”;围绕主题开展的不同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推荐书目的借阅量大幅提高,不仅获得了校内师生的好评,在社会上也有很好的反响。浙江师范大学围绕读书节开展了14项活动,如辩论赛、阅读微博随手拍、书画展演等,活动内容精彩纷呈,营造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受到同学们的响应和欢迎。
(2)开学季和毕业季活动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他们刚刚结束了繁重的高中课业,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看到图书馆那么丰富的藏书资源也觉得很新奇。图书馆应该抓住他们这种心理,开展活动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过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如武汉大学图书馆面向新生开展的“书香珞珈,成长武大”主题活动,包括展台宣传、参观图书馆、图书馆摄影比赛、移动图书馆培训等活动。东南大学的橘子时空胶囊活动,旨在为每一位读者埋下梦想种子。书信者除了可以免费邮寄信件给未来的自己,珍藏自己的感情,还需要写下在收到该份信件前,自己需要阅读的书的名字,以创新的方式方法来规划读者的阅读行为,也为以学生群体为主的读者群提供了一个规划自己职业、表达自己孝心、抒发自己情感的平台。
对毕业生来说,即将进入社会,有对未来的雄心勃勃,也有对未知前途的迷茫和忐忑。我们应该为他们多提供精神营养,向他们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和影片,或请成功人士做一些讲座,让他们更加清晰透彻地了解社会。
(3)常态性活动
除了在读书节和开学季、毕业季举办的活动,图书馆还会经常举办如读书征文、讲座、推荐书目展、优秀读者评选、图书漂流和真人图书馆等活动。
第一是优秀读者评选。优秀读者评选,是对喜爱图书馆、经常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读者的一种奖励,从而营造一种氛围,吸引更多的读者进入图书馆。如北京大学的“未名读者之星” 评选,根据读者借阅的册次,前5名的同学会成为图书馆的终身读者,即使毕业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图书。这大大激励了同学的阅读热情。郑州大学的“读书达人秀”考验的不仅是知识储备,还有表演、演说等多方面的素质,不仅给喜欢读书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也使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是图书漂流活动。图书漂流起源于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它放回公共场所,让它漂出手,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这种好书共享的方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目前高校图书馆也加入到这种“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书香之旅中,不过形式更加完善、效果更加突出。南京工业大学的“经典名著专题图书漂流”活动就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在全校设置了6个漂流点,读者可以自由取阅;还设置了漂流卡,记录下漂流的整个过程,以及读有所感——80%的读者都留下了自己的读书感悟。现在南京工业大学要求本科生在毕业前必须提交6篇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报告。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设置“漂流书架”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同学们只要在登记本上对应相应等级就可拿走图书,读完后自觉将图书漂回,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投入漂流的各类图书和杂志累计达到 1.6万多册。
第三是真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Living Library),是读者向图书馆“借”一个活生生的人通过交谈获得更多见识的活动。真人图书馆区别于普通图书馆的优势在于它提供的“真人图书”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种服务通常是在其他地方无法得到的。武汉大学真人图书馆每期邀请4位有丰富实践经验或特殊经历的人给大家讲述他们的真实故事,每个人的每一段经历都像是一本书。现场会请同学与“真人图书”进行互动,图书馆还会将活动过程制作成视频提供给没能到现场参加活动的同学们。
第四是“一校一书”活动。这是近两年开展得比较新的活动,高校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在推荐书目中采用读者投票、馆长推荐、教授推荐等方式产生精读图书。图书馆进一步组织针对精读图书的系列活动,包括图书展销、图书宣传、读书心得、书评、读书讨论会、有关该书或相关主题的学术演讲、作者访谈、展览、由书改编的电影放映等。如湖南省高校图工委要求湖南的高校图书馆组织“一校一书”活动,并且要开展评比。
三、高校阅读广模式的思考
在全民阅读热潮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图书馆的到馆率和利用率。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促进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研究,还可以引导大学生主动投身到阅读中去,指导大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但目前的阅读还存在一些问题。
nlc202309041952
1.同质性突出
一个学校有个好的创意、好的活动,其他学校马上跟风前进,导致大家感觉各个学校开展的活动好像都一樣。其实地域不一样、学校特色不一样,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定制自己的活动内容。如南阳盛产作家,目前文坛上有个“南阳作家群”,二月河、周大新等知名作家就是他们的代表,于是南阳师范学院聘请了南阳作家群的知名作家担任读书会特邀指导老师,定期为学生做读书报告。浙江师范大学以师范教育为主,他们建立了“中小学教材资源中心”。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只有这样,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
2.缺乏长效机制
许多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如“读书节”“读书月”等,都是短期行为,缺少持续性和后续支持。这与高校图书馆的性质不无关系。高校图书馆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没有多余的经费来组织活动,再加上目前高校图书馆一般没有设立阅读推广部,很多高校图书馆没有足够的人手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甚至有些图书馆干脆不组织阅读推广活动[3]。
3.数字阅读推广活动不足
现在是网络时代、数字时代,我们不能再墨守成规,认为图书馆纸质藏书越多越好。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对数字图书和期刊资源的宣传推广还很不足,很少有图书馆设置电子书的阅读推广栏目和链接。大多数大学生尤其是新生根本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四.结语
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工作中要做的事很多,但如范并思教授所说,实际目标主要有四个。
第一是引导。对缺乏阅读意愿的人,图书馆应通过生动有趣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导他们感受阅读的魅力,享受阅读的乐趣,并逐步形成阅读的意愿。
第二是训练。对有阅读意愿而不善于阅读的人,图书馆阅读推广可以训练他们,使他们学会阅读。
第三是帮助。对存在阅读困难的人群,包括残障学生等,图书馆要对他们提供阅读帮助。阅读推广服务是最好的帮助。
第四是服务。传统图书馆服务的目标群体是具有较好阅读能力的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为他们提供了阅读的便利,丰富了为他们服务的方式。
高校阅读推广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大学生热爱阅读、学会阅读并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是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目标。只有不断推进阅读推广工作,才能激发大学生的阅读激情,营造更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书香校园、书香社会形成。
[1]苏海燕. 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2):52-55.
[2]吴晞. 任务、使命与方向: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J]. 图书馆杂志,2014(4):18-22.
[3]刘丽. 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研究——以五所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为例[D]. 河北大学,2014.
全民阅读与读者服务 篇6
一、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概况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社会性信息服务, 是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形式,为社会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文化服务,向社会读者传递优秀文化知识,引导读者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很多国外图书馆早已将全民阅读服务项目进行推广和应用,其开放程度也相对较高,向更为精细化方向发展。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公共图书馆都向社会大众同时敞开,全民阅读服务工作水平也很高。在我们国内也有一部分高校图书馆正在尝试面向全社会开展全民阅读服务推广。 但是我国的学术界对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推行全民阅读服务则关注程度不高。也直接造成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全民阅读信息服务程度和质量都相对低下。
二、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的社会意义
1.为建立新型文明社会提供智力支持。我国当今的领导人对于人民核心价值观和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认为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信息时代当中,信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高度时代亲和力和实用性为全民阅读的推广服务提供新型发展机遇。高校图书馆多拥有内容丰富、数量巨大的电子类型文献资料以及数据资料库,理应打破封闭保守的服务模式,面向全社会民众提供完善而全面的阅读信息服务,参与地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馆藏文献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为新型文明社会建设提供高效的智力支持。
2.为提升高校图书馆内涵提供支持。推广全民阅读信息服务在当今已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提升内涵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高校图书馆通过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活动,可有效搜集和提炼社会共识,提高社会对图书馆的认可程度,积极树立全民阅读服务意识和形象。前面开展全民阅读服务工作,使图书馆在更好地为社会文明建设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能够及时的获取社会的信息反馈,进行针对性采购图书文献的工作,还可以有效吸引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图书馆的建设,提高图书馆藏书质量和数量,加强全民阅读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三、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推广创新策略
1.为全民阅读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满足社会读者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应对社会读者的兴趣爱好、专业水平、学习内容等进行综合分析,为读者提供更为细致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根据读者具体需求,先行实施信息预测评估,以读者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建立一系列互动咨询信息服务系统,为读者度身定制个人信息主页, 或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资源系统, 提供专业系统和链接,建立安全可靠的个性化信息收集、整合网络服务平台。
2.利用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等信息终端提供服务。图书馆应当在能力范围内尽量提高社会读者阅读能力培养,进行网络阅读模式培训,使之掌握各类数据检索和使用的技巧,掌握知识发掘、信息接受、个性化定制等能力,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和各种移动设备在社会当中的普及率,促使读者有效使用生活当中的时间碎片进行阅读。高校图书馆可以向社会读者推出智能手机客户端服务项目,对当期期刊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后,用精美的页面编辑和简便的使用操作提供给社会读者。阅读还应当提供相关信息检索、收藏、阅读记录、期刊分类、以及放大显示和缩小显示等功能,提供更为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功能,读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及移动设备进行随时随地的阅读和访问活动, 从而提高全民阅读的普及度。
3.向老年社会读者开展信息推送服务。信息时代当中信息推送服务是更趋向便捷化、个性化、以及智能化的服务方式之一。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下,老年读者对于信息也有同样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也应当充分考虑老年读者的现状和需要,尽力满足他们对于阅读和信息的要求,为老年读者实施信息推送服务项目也是高校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4.向成年读者开展阅读推广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图书馆信息服务也应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也应当更为深入和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面向成年读者的全面、及时、大量的网络互动阅读信息服务模式,不断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为成年读者提供更为畅通无碍的人性化服务,创新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模式。
5.向青少年读者提供阅读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还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喜好和阅读能力,给青少年提供适用的文献借阅服务,实行免费电子资源浏览制度。青少年读者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开通专门的青少年读者阅读服务绿色通道,及时且高效的向青少年读者推荐适合其阅读能力且有一定趣味性的有着正确核心价值的文献资料, 在满足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还可为青少年读者的核心价值观树立和培养提供正向引导。青少年阅读信息服务是全民阅读服务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一部分。在图书馆与青少年之间架设一条长期顺畅的交流桥梁和媒介, 对于全民阅读推广服务,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6.推进网络资源共享服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为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的畅通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丰富,特别是有着很多与地方经济建设相关的电子类型文献资料,向社会读者全面开放会对社会经济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秩序的逐步进行资源整合,组织社会其他图书馆共同架设文献资源电子数据库,建立网络管理体系,大力推动区域资源共享事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还应当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进行资源的全社会网络共享,充分发挥网上传播基地作用,顺应互联网在当今社会当中的高速发展形势,运用现代化信息网络传播手段和方式,运用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将音频、视频等新型技术实际应用到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当中,正面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读者能够接受的形式和内容,进行网络社会价值观宣传、图书馆网络文化传播以及图书电子化等资源共享活动,积极建立和维护高校图书馆与社会读者的交流和协调,推动我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今文化的网络传播。
总之,高校图书馆推行全民阅读服务的宗旨是面向全社会读者提供信息阅读服务,运用信息手段和技术进行全民阅读的推广和普及宣传,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模式,促进高校图书馆进行不断的自我改进与发展,并更好的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下实现其推广全民阅读的服务作用。
摘要:为响应我国提倡全民阅读,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要求,各地区以多种不同形式和方法展开推进全民阅读的倡导活动。高校图书馆是我国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机构,应响应国家号召,为传播优秀知识文化、促进社会文明建设提供有效服务。本文阐述了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概况,分析了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的社会意义,并提出了几点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推广创新策略。
全民阅读与读者服务 篇7
2013年4月23日第18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时,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2012年即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结果:
(1)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为4.39本,阅读率54.9%,比2011年上升了1.0%;期刊6.56期(份),报纸77.20期(份),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均在下降;70%国民的阅读形式仍是纸质阅读,有9.4%的读者在读完电子书后仍购买该书的纸质版。
(2)电子书人均阅读量为2.35本,与2011年1.42本比增幅达65.5%。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40.3%,比2011年上升了1.7%。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下降了1.3%。
(3)手机阅读的国民有31.2%,比2011年增加了3.6%;每天平均时长超过40分钟,平均每年阅读费用23.31元,阅读群体以年轻人为主,阅读内容以娱乐为重点。
(4)五成国民阅读少;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下降。
(5)七成国民希望当地举办阅读活动,这一比例比2011年增长了6.6%。但农村居民的期望程度比城镇居民高。
纵观统计结果情况不是太悲观,正如网友所说:“漫卷书香也好,手机阅读也罢,总之大家都在阅读,总比一点都不看的好。”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看到数据后欣喜地谈道:“之所以纸质图书阅读量能够有所提升,我想和电子图书在阅读时没有纸质的审美快感,没有触觉的享受有关。”她认为碎片式阅读目前已经开始向书卷式阅读的快感转移[2]。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的比率与2011年相比均有上升,说明全民阅读之风在图书馆、出版社、作家、读书者等组织的各种图书宣传活动的助推下逐步形成。笔者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者看到2012年全民阅读调查结果,引发了图书馆与全民阅读相关问题的思考,下面做一些简单的叙述。
2 图书馆在推进全民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全民阅读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尺度,阅读与国民的文化素质是成正比的,国民文化素质高的民族一定酷爱阅读。阅读是指人通过读书、读文章,吸收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心智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明、更新知识、提升民族素质的基本活动。全民阅读就是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读书的机会、读书的条件和读书的愿望,并且通过阅读活动能有所得[3]。图书馆是藏书最多的“大书房”,是政府部门投资,保存人类知识、传播科学文化的公益性、社会化文化服务机构,具有教育职能、情报职能、文化娱乐职能、服务职能等。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其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是倡导全民阅读的中坚力量,但诸多因素的存在,导致其在推进全民阅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
2.1 馆舍覆盖率低,馆藏资源偏少
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一个社区、一个学校的信息中心,在人们阅读生活里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升,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图书馆建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还没能完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国40多万人才拥有1座公共图书馆[4],多分布在市、县区,资金投入也存在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建设比较现代化,馆藏比较丰富,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有限,图书馆建设比较滞后。在总体上我国的图书馆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和需要,且馆舍覆盖率比较低,特别是欠发达或农村地区,图书馆的数量不仅不足,文献数量也少且更新的速度非常慢。
2.2 服务理念陈旧,缺乏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越来越要求个性化服务的今天,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和对读者的人文关怀成为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的主流要求。图书馆作为面向大众的服务机构,要牢固树立服务大众,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挖掘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内在需求,为读者提供贴心的一流服务。但是我国图书馆工作人员受到工资低、图书馆硬软件条件跟不上等因素的影响,服务理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缺乏人文关怀。有部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认识不足,存在服务态度差、效率低下等现象,造成部分读者的流失,给图书馆的形象带来了不良影响。
2.3 缺乏资金支持,数字建设滞后
进入21世纪后,网络迅速普及,各种电子书籍大量出现,数字阅读逐渐成为人们阅读中的重要部分,引发了阅读领域的一场巨大变革。传统的以纸质材料为主的文献,其功用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图书馆面临着数字化进程的巨大考验。为了适应数字化生存的需要,部分图书馆加大对网络信息建设的投入,开发了数字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内容,大大提高了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服务能力。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大多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都比较滞后,后期的管理跟不上用户的需求,数字文献的更新速度非常慢,有的甚至处于半瘫痪状态。没有资金图书馆与局域网或互联网的连接就会断开,电脑设备设施建设与维护就无法进行,先进的自动化集成系统、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声像资料及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就不能使用,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阅读的喜好和需求,影响了读者的积极性。
3 图书馆推进全民阅读的举措[5,6]
创新方法有效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需建立长效机制,需依靠社会力量。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社会化文化机构,应主动承担起为国民提供最便捷、最廉价服务的职责,在倡导阅读、组织阅读、服务阅读中弘扬当代书文化,为推进全民阅读进程发光发热。
3.1 加大宣传造势力度,推进全民阅读活动
3.1.1 对图书馆的宣传
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和图书馆自身组织的展览、讲座、培训、读书会等多种形式对图书馆进行全面宣传,不断扩大图书馆在社会的影响力,把图书馆可供自己使用的意识逐步灌输到国民头脑中,促使他们热爱图书馆,亲近图书馆,主动走进图书馆,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了解图书馆、认识图书馆。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图书馆的阅读气氛能激发自己的读书兴趣,馆藏文献是自己最信赖的阅读保证,工作人员是自己最无私的良师益友。图书馆与他们共享阅读快乐,通过这一重要平台既可将图书馆存储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国民,又可将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传播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口碑胜过任何一种宣传方式,这一宣传形式能够进一步吸引国民汇聚在图书馆周围,形成良性循环。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形成是全民阅读风气兴起的重要基础。
3.1.2 对全民阅读的宣传
“走进图书馆、亲朋好友互赠图书、家家关闭电视一小时,共享阅读快乐。”这是“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活动,在“4.23”世界读书日向全社会发出的号召[7],活动影响范围广,收效佳,对社会各类出版发行机构、文化教育部门及科普部门积极展开系列阅读活动产生了引导效应。图书馆当仁不让,利用自身优势,结合我国国情、民情,以激发国民阅读行为为立足点,寻求国民喜爱、乐于参与的阅读活动,如在节假日、寒暑假走出图书馆大门,到闹市区、商业区开展新书展览、发放宣传册、播放科普片等活动;在馆内举办公益讲座、读者联谊会、演讲比赛、读书征文及新片展播等。通过形式多样、有声有色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引导国民的业余趣向,帮助国民养成阅读习惯,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自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实现全民阅读。
3.2 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推进全民阅读活动
3.2.1 环境设施建设
图书馆环境设施建设的优劣,是其免费服务的内容之一。(1)图书馆营造一个优雅舒适、书香四溢的文化空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进馆的欲望。好的阅读环境,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催人奋进,读者在图书馆阅读,不仅能获取知识养分,还可静谧深思,获得书本以外的文化体验。(2)要不断完善馆内设施,特别在对残疾人、未成年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服务设施建设上,要考虑方便性、亲和性、平等性,无歧视,易于操作,最大限度地亲近他们,吸引他们。(3)网络阅读盛行,多元化媒体高度发达是传统图书馆环境设施建设未能顾及的,图书馆要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搞好数字化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为电子阅读、数据库应用、自动化集成系统的采用等提供基础保障,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服务。
3.2.2 馆藏资源建设
“电子书人均阅读量为2.35本,与2011年1.42本比增幅达65.5%”,说明国民阅读倾向有了变化,阅读观念有了延伸,阅读领域发生了巨大变革。国民阅读方式已向数字阅读发展,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面临着数字化进程的大考验。读者的满意度和利用率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恒动力,馆员要研究读者需求、习惯。尊重他们对阅读方式的选择,根据馆藏情况,调整各类文献资源的入藏比例。在馆藏资源建设中,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并行不悖,互补共存,平衡发展。
在收藏传统纸质文献时,既要保持藏书系统的连续性,又要注重文献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既要考虑馆藏结构,又要满足读者需求,尽最大努力保证经馆员精心整合筛选的书籍是各学科领域成就卓越的论著、最新研究成果。
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一要加强传统馆藏文献的数字化,提高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服务能力;二要加强图书馆网站建设,不断完善更新其内容,注意多元化载体资源的融合。由于网络信息海量,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选择上的困难,因此,图书馆应利用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对各种网络数据库及电子出版物的使用,不能违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法的规定。
总之,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上,不论纸质图书还是电子图书,不论经典著作精读还是网络资料浅读,都要给予关注、包容,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阶层的读者都能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去获取知识和快乐,为全民阅读提供物质保障。
3.2.3 人才队伍建设
图书馆自身工作也好,全民阅读活动也罢,都要人去“做”,因此,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发挥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合理地培育人才、造就人才、使用人才,让每个人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在人员岗位安排时要量才为用,对管理层和技术层人才,主要考虑其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对一线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还应注重其个人的职业道德、文化修养。图书馆只有培养一支结构优化、个性互补、团结协作、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人才队伍,才能不辱使命,完成引导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的艰巨任务。
3.2.4 图书馆网建设
目前,我国图书馆建设现状是,分布广,但主要位居市县城区,数量及其馆藏已无法满足13亿人口的需要,特别在乡镇、村组,难以保障当地人们的阅读需求,他们没处读书,无书可读。创建全民阅读氛围,图书馆是倡导人,是组织者和执行者,面对这一问题不是某个图书馆能独自解决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需要整个图书馆界凝聚力量携手打造的事业,所以建设图书馆网是势在必行的举措。
图书馆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托,将全国各地条块分割的图书馆连接起来,形成总量丰富、结构合理、各具特色的超大型数字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具有面向全国国民提供电子阅读、信息查询、智能移动终端等全媒体服务功能。同时,各地公共图书馆应借政府“文化惠民工程”之力,在农村、社区和人群密集区域建立书屋、流动服务站点等,使图书馆遍地开花,真正敞开大门,融入社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逐渐培养一个个书香社区、书香家庭。
3.3 发挥图书馆社会职能,推进全民阅读活动
3.3.1 阅读习惯教育
“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与2011年比有所下降,阅读率77%也有所降低”[1]。构建学习型社会,未成年人阅读率的高低对推进全民阅读的持久进行具有战略意义。阅读习惯教育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具体实施。国民阅读习惯要从娃娃抓起,阅读是儿童成长、智力发育的基础,流利阅读才能获取书籍知识,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技能。青少年是阅读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应纳入我国教育体系中,但多数中小学图书馆无力开展阅读相关活动,因此图书馆要履行教育职能,必须与家长、学校联手开展趣味性的阅读课、阅读游戏等,通过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提高课外阅读兴趣。人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不断成长,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终身受益,对成人终身读书学习,高尚做人、理性工作、智慧生活大有帮助。
3.3.2 阅读方法培育
科学的读书方法能提高阅读效率,现代人不仅要有古人悬梁刺股、读书破万卷的精神,还要有科学的阅读方法。书海茫茫,文献资源检索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是科学读书方法的金钥匙。指导读者有效地使用图书馆目录、掌握本馆的检索系统、熟悉网上文献资源特点、数据库检索方法等是图书馆教育培训不可或缺的内容。图书馆要根据不同的读者教授不同的读书方法,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指导,指导读者根据自身需求制定阅读目标和系统的阅读计划,选择合适的阅读书刊,正确理解、鉴别阅读内容。有了目标就有阅读动力,有了计划就有阅读安排,有了选择就不会盲目、随意地读书。一旦读者博览群书,运用新知识解决了实际工作、生活问题,就会延续阅读习惯、阅读兴趣,进而求知氛围兴起,阅读风气流行。
3.3.3 阅读推介服务
图书馆学、文献学著名学者来新夏说:“读书不是一日之功,要有翻书的习惯,才能有选书的能力,读书是没有范围的,但是一定要多读好书,用以提高自己的判断力,避免在种类繁多的书海中无所适从。有的书是用来翻的,有的书才是用来读的。”[8]当今知识更新周期短,文献老化速度快,各学科领域研究动态新,科研成果多,导致图书名类繁多,人用一生的时间也读不完所有书籍。多数人不知如何读书,读什么样的书,也不知道图书内容的“好”与“坏”,造成了选书的盲目性。图书馆推广有益于国民的书籍,“为人找书,为书找人”,运用图书馆的现代化设备,研制图文并茂的导读软件,以及利用图书馆网站、博客、宣传栏等多种途径进行优秀图书、社会热点图书、新上市图书的推介,延伸图书馆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阅读推介中的导读服务作用。
4 结束语
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全民阅读氛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多部门、多个人,更需要图书馆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图书馆要抓住新的发展契机,争做构筑书香社会的顶梁柱,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责无旁贷,发挥柱石作用。
摘要: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2012年全民阅读调查的结果引发了关于图书馆与全民阅读相关问题的思考。文章分析了图书馆在推进全民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促进全民阅读的举措。
关键词:阅读,全民阅读,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新浪读书.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研究成果公布[EB/OL].http://book.sina.com.cn/newsyc/v/2013-04-18/1257454088.shtml.
[2]童桦.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公布:更多时间,大家在阅读[N].浙江日报,2013-04-19(13).
[3]黄玲.高校图书馆与全民阅读[J].图书情报研究,2012,5(2):17-19.
[4]韩永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EB/OL].http://www.xj71.com/2011/1103/642314_7.shtml.
[5]詹福瑞.推荐好书是图书馆的责任[N].光明日报,2013-02-28(07).
[6]搜狐网,中国新闻出版网.全民阅读是实现中国梦重要途径[EB/OL].http://roll.sohu.com/20130419/n373272893.shtml.
[7]黄唯.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主体作用[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109-112.
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 篇8
1 阅读的重要性与图书馆
阅读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早在20世纪70年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口号。科学知识的普及必须倡导读书, 文明理念的传播必须倡导读书, 人们内心的和谐必须倡导读书, 一个国家的国民阅读水平, 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图书馆作为一所学校一个社区或一座城市的文化心脏, 它所起的作用在于提供读物, 提供一个读书的场所或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上有丰富的资源作物质保障, 具备文献资料阅读场地等优势, 这是其他单位与组织做阅读推广所无法比拟的, 而做好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理所当然的工作, 社会教育是其重要的职能, 在社会文化推广方面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书馆理应担当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角色。
2 我国国民阅读现状
中国国民阅读现状并不尽如人意。2006年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 中国的国民阅读率从1999年的60.4%下降到了2005年的48.7%。在阅读者中, 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只有4.5本, 有阅读能力但每年连一本书都不读或者基本不读书者在回答不读书的原因时, 选择“没时间”的占43.7%, 选择不习惯的为29.1%。如果说因为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导致人们没时间读书, 为什么生活节奏比中国快得多的日本、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的国民阅读率比我国高得多呢?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 美国人正在争取达到50本。我国有阅读习惯的人只占总人口的5%, 而在日本有六成人读书成风。
3 公共图书馆在推进全民阅读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指出:“公共图书馆是在当地为个人和社会利益提供知识和信息资源的社区机构, 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具有文种资源齐全、学科覆盖面广、系统性强、载体形式多样的特点, 它综合性的藏书非常适合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 因而能够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连续性的收藏原则也使人们的连续性阅读需求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我国公共图书馆广泛存在于城市社区和县城, 经济发达地区已普及到乡镇一级。它和普通市民直接接触, 承担着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公民素质、为读者答疑解惑、提供咨询的职责, 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4 公共图书馆如何推进全民阅读
4.1 强化对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培养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 培养和增强国民的阅读习惯必须从少年儿童开始, 从培养国民的阅读兴趣开始, 《中小学图书馆宣言》中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养成终生利用图书馆的习惯从图书馆获得知识和再教育的源泉”。当前, 许多中小学图书馆的基础十分薄弱, 无力开展相关的阅读与指导活动。因此, 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少年儿童阅读服务工作, 把对少年儿童的阅读服务放在阅览服务工作的重要位置, 承担起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的重任, 主动与中小学校实现对接, 协助中小学开设阅读课, 开展各种趣味性的阅读服务, 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增加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4.2 构造全民阅读的服务网络
国民图书阅读率虽然逐年走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公众缺乏读书的热情, 周末假日新华书店一个个站着入神翻阅书籍的疲倦背影就是明证, 问题的关键在于, 在当前这个喧嚣的消费时代, 我们丧失了浓厚的读书大气候, 真正的公共图书馆太少了, 没处读书, 目前全国每45.9万人才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 人均图书占有率不足1册, 尽管许多城市有市或县图书馆, 但没有区图书馆的城市更多, 更不用说乡、镇与农村, 这种现状是很难保障公民的借阅需要的。图书馆必须敞开大门、融入社会、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进行布局、方便公众。实现图书馆、单位、学校和社区的合作与互动, 资源共享, 使阅读与社会生活、学校教学紧密联系, 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而渗透到每个生活的角落, 图书馆要走进社区, 走向农村, 采取多种形式建立社区图书馆和农村图书馆, 在人群密集的区域建立图书流动服务网点, 开展图书馆延伸服务, 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 保证基本的公益性和公共性, 对于提高国民的读书热情、重树和强化社会的文化底蕴意义深远。
4.3 开展有效的阅读指导服务
当今的图书市场可谓是琳琅满目、名类繁多, 在其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是新书多而精品图书匮乏, 书籍选题的跟风、模仿现象严重, 再加上盗版书、伪劣书充斥市场等, 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现代社会竞争强烈, 人们的心理压力倍增, 阅读对于一般民众而言, 成为放松心情、克服压力的休闲娱乐活动, 以放松并愉悦自己为阅读的目的, 并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题材或主题是当前的阅读行为趋势。公共图书馆身为推动全民阅读的机构, 应创新读者服务的内容与模式, 深入了解读者的阅读心理与行为, 定期评选、编制阅读书目, 并进一步协助读者在浩翰阅读过程中提供阅读指导服务, 使其在馆藏及其他资源中找到适合的阅读素材。施行阅读指导服务, 是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不可轻视的职责。
5 重视馆藏资源建设
文献资源是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拥有资源, 图书馆才具有生机和活力。
图书馆要深入了解读者需求, 不断调整各类书刊的入藏比例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 在馆藏资源建中, 要按需购买,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和借阅率, 总之, 图书馆必须适应“读网时代”满足人们“读网”的需要, 加快传统馆藏资源数字化, 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文献资源, 普及科学知识, 引导网络阅读。
综上所述, 图书馆要以其专业性和特有的丰富资源成为阅读活动的主阵地, 成为倡导全民阅读、终身阅读等阅读基本理念的中坚, 真正担负起引导全民参与阅读的重任。
愿阅读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摘要:通过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 提出公共图书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推进全民阅读, 营建书香社会。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阅读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东华, 邵锐.公共图书馆在推进全民阅读中大有作为[J].教育科学与人才培养, 2009 (8) .
[2]王志军.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8 (6) .
浅析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 篇9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阅读推广
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对提高人的基本素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作为面向民众开放的公益事业单位, 对全民阅读的影响最为直接, 理应成为推动全民读书活动的主力军。
1 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的辩证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讲, 全民阅读要求图书馆事业不断创新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性职能, 决定了它在推动全民阅读、营造全民阅读氛围这样的系统工程中, 始终是倡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然而,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读者对图书馆提供的阅读资源、阅读环境和阅读方式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服务已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唯有对观念、服务、活动、技术、方法、管理等进行创新, 寻找更好的途径, 才能为全民搭建优质的、开放式的阅读服务平台。
反之亦然, 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也会推动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如果把全民阅读比作是一艘远航的巨轮, 那么公共图书馆则应承当起保驾护航的职责, 为了让“全民阅读”这艘巨轮驶向充满希望的彼岸, 公共图书馆应该高管理水平, 提升服务层次, 通过举办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 形成了图书馆与广大读者积极互动的全民阅读机制, 在全社会营造以读书求新知、以读书求进步、以读书求发展的全民主动参与阅读的良好社会风尚。
2 我国全民阅读的现状
2.1 政府主导推动全民阅读
阅读, 无论是于个人的成长还是社会的发展, 都有着无可估量的影响。近十多年来, 我国全民阅读问题已经引起广泛重视。1997年1月, 中宣部、文化部等九部委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 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 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2000年领导小组确定了每年12月为“全民读书月”;2006年4月, 中宣部等11个部委共同提出倡议, 将4月23日定为一个法定的“读书节”;2007年, 4月23日之际, 中宣部等17个部门联合发出了开展以“同享知识, 共建和谐”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倡议。之后, 各级政府部门、机关积极倡导全民阅读, 举办各类读书活动。
2.2 我国国民阅读率不尽如人意
根据2010年公布的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 2009年中国公民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21.02分钟, 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4.70分钟, 人均每天读杂志时长为15.40分钟, 这样的阅读时长与发达国家相比, 是令人汗颜的。即使这短短时长的阅读也大多体现在功利性、娱乐性的阅读, 大中小学生只读课外辅导、试题解析, 职场人士只读对自己的帮助能立竿见影的“有用的书”, 深度阅读至少还没有成为主要的阅读潮流。缺少了真正阅读的当代人普遍显得浮躁和虚荣, 看电视、止网成为了现代都市人的主要休闲方式。
3 公共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的策略
公共图书馆是全民性、公益性的服务机构, 肩负着国民教育和国民阅读的责任。因此, 公共书馆应牢牢抓住社会倡导“全民阅读, 终身学习”的契机, 结合自身资源和服务对象特点, 准确定位, 明确任务, 灵活运用各种策略, 有效推进全民阅读活动, 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为全民提供人性化的终身阅读服务, 并在这种服务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1 提供人性化的阅读服务
公共图书馆要始终把“以读者为本, 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落实到读者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中, 努力为读者塑人文的环境, 使读者置身其中享受阅读的自由与快乐。人性化的服务不仅要体现在图书馆的环境整洁、清雅、舒适, 更要体现在对读者服务过程中的准确、及时、方便、灵活、周到, 实现以良好的阅读环境和专业的服务人员, 吸引全社会的公民走进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来获取知识。
3.2 建立多元化优秀阅读资源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能否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公共图书馆要根据读者学习研究、成功成才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建立起既有要文学、历史、法律、经济、军事、教育等社会科学, 也要有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航天航空等自然科学体系完整、门类齐全的馆藏文献。同时, 在载体类型上也要考虑多元化, 除收藏普通书刊外, 还应加大电子文献及数字资源的收藏, 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各种阅读需求。
3.3 深入持久地开展阅读活动
全民阅读, 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公共图书馆应该在国家构建阅读社会、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 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固定阅读群体的用户优势, 长期不懈地推动全民阅读的营造工作。阅读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在“世界读书日”前后开展, 而且要把阅读活动的开展与图书馆日常的读者工作, 如馆内阅览、图书外借等结合起来, 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唯有如此阅读活动才能落到实处。
3.4 开展全方位、深层次阅读服务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图书馆应以公益为基础、以服务为前提、以阅读为目的积极发挥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公共图书馆应该延伸服务手臂, 建立图书馆流动站, 开展送书下基层, 让阅读惠及全民;创新阅读服务内容, 以阅读讲座、阅读论坛、阅读交流会等互动活动, 提升全民阅读水平;铸造一至两个阅读活动精品, 凸显亮点特色。
3.5 联合社会各界广泛推动全民阅读
全民阅读工程的开展, 仅仅靠图书馆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 必须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 调动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与社会各界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 以联办、协办、活动冠名等形式谋求更高的合作平台和更广的活动空间, 来提升读者活动的层次和档次, 保障活动的顺利实施, 力求把全民阅读活动引向深入, 辐射城乡, 成系列、成规模、成特色, 实现活动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坤宁.温家宝:读书关系民族素质和力量[EB/OL].中国新闻出版报, http:news.qq.com/a/20090424/000121.htm, 2009-04-24.[1]王坤宁.温家宝:读书关系民族素质和力量[EB/OL].中国新闻出版报, http:news.qq.com/a/20090424/000121.htm, 2009-04-24.
[2]杨萌.国民阅读现状调查[J/OL].http://www.thefirst.cn/1366/2011-04-21/382188.htm, 2011-04-21.[2]杨萌.国民阅读现状调查[J/OL].http://www.thefirst.cn/1366/2011-04-21/382188.htm, 2011-04-21.
[3]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6d5610100b7sh.Html.[3]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6d5610100b7sh.Html.
[4]李玉梅.后阅读时代图书馆服务对策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8 (4) .[4]李玉梅.后阅读时代图书馆服务对策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8 (4) .
[5]洪文梅.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作用与对策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9, (7) :86-88.[5]洪文梅.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作用与对策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9, (7) :86-88.
[6]刘亮, 杨玉麟.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J].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0, (4) :61-63.[6]刘亮, 杨玉麟.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J].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0, (4) :61-63.
[7]宋林鹰.公共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 2005, (2) :93, 110.[7]宋林鹰.公共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 2005, (2) :93, 110.
[8]洪文梅.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作用与对策探讨[J].图书馆理念与实践, 2009, (7) :85-88.[8]洪文梅.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作用与对策探讨[J].图书馆理念与实践, 2009, (7) :85-88.
全民阅读转型与提升展望 篇10
【关键词】全民阅读;转型;提升;对策
【作者单位】范文静,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刘益,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王蕾,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北京市博士后科研活动经费,Funding for Post Doctoral Research in Beijing,项目号:10000200277;北京印刷学院博士启动基金,Initial funding for the Doctoral Program of BIGC,项目号:27170115005/014;北京印刷学院校级社科一般项目:京津冀都市圈出版业资源整合与产业链优化研究。
全民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读书。2014年2月,习近平在俄罗斯接受专访时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列举读书的好处:“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2015年3月5日,“全民阅读”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表示: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全民阅读量增加,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在各种场合不断提倡读书和推荐好书,体现了国家对民众阅读的重视,为推动实施全民阅读活动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2015年全民阅读推进亮点
2015年是全民阅读活动推出的第十年。十年来,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民阅读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各地政府的持续高度重视,各地在法律法规制定、阅读活动开展、优秀出版奖励、阅读推广方式、实体书店扶持上都有积极探索和成效。
二、全民阅读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全民阅读活动走过十年,从一项阶段性的读书活动升级为国家的系统工程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实现了关键性转变和重要升级。2016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明确了2016年全民阅读的“十大重点”工作,并提出建立全国性的“书香社会”指标体系,要求各地加快建立和完善全民阅读状况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发布所辖各市县的阅读状况调查报告,并将工作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全民阅读开始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转变。全民阅读的转型是媒体融合时代阅读方式不断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书香社会的时代要求。笔者通过调查采访和文献研究,总结了全民阅读活动转型提升需要注意解决几个问题。
以上数据显示,全民阅读活动的公众参与率并不高。由样本2可知,一线城市北京的市民公众参与率仅为41%。天津略低于北京,京津差别不大。三线城市(德州市)阅读活动影响力很小,市民“没听过”的比率达到1/3。不难想象,县级城市及乡镇地区阅读活动影响力更是微乎其微。值得注意的是,样本1的采集地位于北京CBD,是高端商务人才聚集区,受访者大多文化层次较高,职位稳定。调查显示,“参与至少一次”的受访者,半数以上参加的是公司内部组织的阅读活动。可见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要紧紧依托公民所在企业、单位,它比社区的宣传和倡导更有直接影响力。调查数据显示,“参与至少一次”的受访者中,认为在阅读活动中的“收获一般”的占到48%,暂且称他们为“消极评价者”。这些“消极评价者”参与阅读活动并非兴趣使然,而是“被要求”。可见,居民读书自觉性仍然较低。
2.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差,资源浪费严重
所谓“可及性”,《人民日报》这样解释:可及性是指民众与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适合度”,即服务的距离、时间、内容和方式是否便于服务对象享受。一项基于全国20个省份80个县(区)的问卷调查显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离城镇愈远,服务愈弱。农村基层的公共文化资源比较匮乏,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不易享受到。2016年1月,百度知道上有一个年轻人这样说:“我家乡是一个小城市,可能连中国有些县城都比不了,连个像样的图书馆也没有,都是书店卖书的,我想看书也只能淘宝买,网购到我家都是五六天。娱乐设施贫乏,年轻人的乐趣就是上网吧、喝大酒,想学点什么都没有。我本来以后想考雅思的,找培训机构还得跑去外地。”在中国,许多小城市都存在看书不便、选书不便、购书不便的问题。
除了公共文化资源匮乏,农村基层还存在现有供给过于死板的问题,不能符合民众的需求。如:农家书屋图书陈旧、邻村书屋间资源同质化严重、书屋管理服务水平低;农家书屋书籍不适合农民阅读、缺乏针对留守儿童的图书;文化服务机构开放时间与民众上班时间重叠;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建在市郊,交通不便等。
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我国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既匮乏,又存在大量浪费问题。目前一些城市公共图书馆免费向农民工开放,但去看书的农民工寥寥无几;一些地方兴建了文化馆、艺术馆等,但使用情况不尽如人意,部分场馆甚至门可罗雀。
3.深度阅读有待提高
《2015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50%,成年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智能手机的普及,在大大增强阅读便利性的同时,也容易使阅读流于浅层次、娱乐化。“划屏阅读”使人们倾向选择娱乐性浅阅读而忽略知识性深阅读,不但不能满足读者对文化知识的需求,还磨灭了读者的想象力和理性思考能力。数字阅读内容良莠不齐也是数字阅读深化的一大障碍,一些传统出版单位多年从事内容生产,数字出版研发能力不足,仅仅把部分内容数字化,版式单调、体验性低等现象普遍存在。同时,数字化出版的监管手段不到位,甚至出现版权纠纷问题,这些都阻碍了数字阅读向深度阅读转变。
nlc202309011752
三、 全民阅读转型展望
“经济转型”指的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民阅读转型”指的是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和阅读方式的转变。基于2015年全民阅读工作亮点和目前全民阅读推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全民阅读转型与提升的策略总结了如下几点。
1.推动全民阅读工程法律化
2015年,我国地方性全民阅读法规首次实施,是全民阅读法制化的初步实践。阅读立法呼声日渐高涨,国家层面的立法工作也在稳步推进。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了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目前《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起草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公民阅读的基本文化权利将得到法律保障。
有人对“我们是否需要关于阅读的法律”有人提出异议,是误解了立法的根本目的和实现手段。阅读立法能够落实全民阅读活动的执行机构和工作职责,将相关工作纳入政府考核体系中,能够形成长期、持续深入开展的动力。阅读立法保障了公共财政扶持和收税优惠政策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贴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全民阅读。阅读立法对政府是强制、义务和责任,对公民来说是权利、保障与促进。全民阅读立法并非强制要求公民开展阅读活动,而是侧重对公民阅读习惯的培养进行引导,对阅读环境提供服务。作为公民,我们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调整个体行为模式,参与阅读活动,自觉培养阅读习惯,有意营造阅读环境,提高个人素质。
2.激发民众阅读兴趣,优化图书质量
阅读率提升的根本前提在于居民阅读兴趣的提升。个人阅读兴趣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熏陶。激发民众阅读兴趣,一方面要继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鼓励阅读活动主题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推进全民阅读“七进”活动。完善书香之家、书香之乡、书香之县推荐机制,在基层找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营造社会阅读氛围,提高阅读意识。同时,面对浩瀚的图书品种,读者往往出现选择困难,因此,细化读者群,建立针对不同读者群的好书推荐体系,实施精准推荐,让民众选书不再难。另一方面,优化图书市场,保持图书市场的尊贵和体面。建立和完善精品出版物、原创出版物创作生产引导机制,鼓励作者潜心精品创作。严格图书选题论证,强化出版监控,控制低质量、功利化图书进入市场。
3.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进一步创新图书馆服务。加强流动借书车、自助借书机等流动借阅设施建设,提高图书利用率;利用新技术、新服务推销自己的知识产品,让公众更加方便获取图书馆资源,是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的基础。图书馆互联网+服务、智慧图书馆等突破传统的服务形式,有效推动了全民阅读开展。
创新书店经营模式。2015年中国一线城市书店回暖,得益于书店改造升级、多元化经营。北京三联书店、南京先锋书店、苏州诚品书店等书店创新的经营模式值得借鉴。未来书店可以与任何一个有文化需求的行业融合,更加注重文化服务供给。未来书店文化地标的作用将更加重要。
整合农家书屋,完善服务考评机制,对书屋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定期向群众推荐书籍,提高书屋书籍借阅率。改善书屋图书选购机制,注重农民基本文化素质的培养,提高社会科学、文学类书籍的比例。切实根据农民需要引进可利用的书籍,坚决杜绝老旧书、劣质书引入书屋。提高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关注,切实考虑留守儿童不会选书、买书途径单一的问题,提供“书进教室”“书到家”服务。
4.促进数字阅读深层化
全媒体时代的阅读打破了传统阅读的束缚,引领全民阅读推进转型。体验时代到来,阅读体验已不仅仅是对书的文字要求。公共文化服务必须与用户建立一种感情上的联系,创造出一种让用户无法拒绝的感情体验,才能得到用户持续深入的关注。促进全民阅读也要将阅读的概念泛化,以“阅读+”的理念,推广阅读方式,促进媒体融合,提高阅读体验,努力优化网络信息资源,为全民阅读提供优质的数字化阅读内容。
全民阅读走过十年,阅读活动进入转型与升级阶段,由粗放型投入转型精细化管理。未来,政府要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个人要努力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提升个人能力,提高素质修养。
参考文献
[1]人民网-文化频道. 全国全民阅读会议召开 吴尚之:推动全民阅读常态化[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n/
2015/1125/c87423-27855520.html.
[2]赵宸. 发达国家全民阅读立法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 南京社会科学,2015(4):95-100.
[3]向安玲,沈阳. 论大数据背景下出版价值的实现[J].出版广角,2015(8):30-33.
[4]戴盈. 数字化时代读者的选书智慧和阅读兴趣图谱构建[J]. 中国出版,2014(5):40-44.
[5]吴靖. 阅读立法的能与不能[J]. 书屋,2015(5):4-7.
[6]吴理财.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N]. 人民日报,2015-11-24.
[7]范文静,刘彤. 全民阅读提升策略研究[J]. 出版广角,2015(10):106-107.
[8]邹韧. 农家书屋可以依靠图书馆这座“山”[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04-20.
[9]黄长伟,孙雅欣.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构建探讨[J]. 世纪桥, 2015(12).
[10]宋亮亮. 浅析碎片化背景下深度阅读策略[J].中国报业 2015(16):14-15.
浅谈全民阅读与民族素质的提升 篇11
凡是崇尚阅读的民族,才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重要的是取决于阅读的水平,阅读人口,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只有不断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才能成为文化强国,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才能建成和谐社会,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需求和意义
(一)倡导全民阅读,让快乐阅读成为人生的一种品质
如果说,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阅读就是精彩人生的开始,也是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更是人类世界特有的文化传播途径;如果说,阅读是一种品质,那么阅读更是一种责任。多读书,可以让人懂礼节,风度高雅,气宇轩昂,知书答礼,有风度,恬淡宁适,心安理得,快乐心境。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是的,在阅读中生活,在生活中阅读,在阅读中体会云游四方,细听蝉鸣鸟语,潺潺的水流,静静地欣赏花开的美丽……如果每天能抽出一点时间来阅读,不但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品格得以提炼与升华,提高修养,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愉悦思维,陶冶情操,更是一大享受也,胜过美酒香茗,滋味回味悠长。
(二)倡导全民阅读活动,是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第一,从狭义上讲,阅读是个人简单的休闲与学习方式,是个人行为;从广义上讲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阅读与不阅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阅读的生活与人生是草绿花红,繁花似锦的美丽;不阅读的生活与人生,则是一片荒凉、令人窒息的沙漠与寂寥。这中间的区别犹如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太大的差别,所以只有阅读才能让人树立起自信,充满力量,提升品格,只有让阅读成为人们眼里物化了的神灵,升华了的财富,才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第二,阅读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可以励志、养性、立德,阅读可以改变命运,增长素质。第三,多阅读,可以让人变得有智慧,勇敢地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阅读让有知识的人更丰富,无知的人变得有知,阅读会让所有的人在人生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第四,从文字的出现、造纸业的发明、印刷技术的不断革新,到今天世界范围内各种出版业的高速发展,都可以证明阅读可以使人类文明精神变得丰富多彩、充满魅力。
(三)倡导全民阅读活动,是实现公民文化权益的重要保障
因为阅读是市民最平常的文化行为,阅读可以进入每个市民的日常生活,进入每一个家庭,所以开展这一活动是有利保障市民文化权益的积极体现,也是为了打造城市发展所需的高素质的市民群体,因为社会和谐的关键在于内心的和谐,而阅读可以让人获得内心的宁静,内心的平稳,除去浮躁,为建设高品位城市,高素质人群,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四)倡导全民阅读活动,是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社会的重要环节
国家号召建立学习型社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建设学习型社会,阅读尤为重要,阅读能让全民学习人类的整个科学文化,跟上时代,跟上发展,才能创造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生产力,而要发展,要创造,不学习是不行的,经济的后面如果没有科技做后盾,没有文化做基础,一个国家要实现伟大的复兴就是空话,是纸上谈兵。
(五)倡导全民阅读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是促进文化建设,增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只有广泛深入的开展,才能提升城市文化,加强城市竞争力,推动市场的发展。一个人如果不阅读就会缺乏智慧和判断力,如果一个民族不阅读,它的文化就会丧失创造力和批判性,自主创新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下大力气推动全民阅读已经势在必行。
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措施和方法
(一)呼吁立法推动全民阅读
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倡导全民阅读”,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南阳《躬耕》杂志社编辑廖华歌的共鸣。同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门成立了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8月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出好消息,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形成较为成熟的方案并提交国务院法制办,根据方案设想,将全民阅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制定全民阅读规划、发布全民阅读调查情况、提供公共阅读场所、举办全民阅读活动、保障公民阅读权利等等。因此,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作为第一提案人,邬书林认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十分必要,并应该尽快推动其出台实施。和邬书林一样,全国政协委员、现代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今年也提出了《促进全民阅读立法》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认为,从整个民族文化的前景来看,立法推动全民阅读是好事。全民阅读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的高度各方的认同和重视,倡导和推动全民阅读的气氛日益浓烈,环境日益好转,全民阅读所需要的条件也在逐步完善。
(二)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建设公共全民阅读设施
各级财政部门应该在预算中按比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学校图书馆、幼儿园图书馆,并保质保量地为这些图书馆、书屋等配备和更新图书,供公民阅览。对于数目选择应分梯次制定国家阅读指导书目,如:公民阅读书目、中小学生阅读书目、幼儿阅读书目等。此外,要加强对实体书店的管理工作,尽量让实体书店不仅成为图书销售场所,还成为当地的文化活动场所。在农村,农民们面对“书荒”的局面,廖华歌建议,为农民建立一个图书交流平台,为农民畅通渠道,让他们也能通过网络等新媒体阅读到自己愿意阅读的书籍。臧永清建议,要保障人人享有阅读权,现在大家阅读少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有的是没有阅读习惯,有的却是无书可读,就像农民工、留守儿童等,政府有责任为他们的阅读提供支持。
(三)推动和监督出版发行部门多出书、出好书
全民阅读活动,不仅仅关乎个人的成长,更关系到民族的复兴、社会和谐与人类的进步。这就要求中国的出版业要以更大的热忱、更积极的态度,更务实的工作态度来推动已经开展的全民阅读工作,而出版发行工作者,更有责任和义务来丰富全民阅读的内容和方法,要多出书出好书,让读者有书可读,读有用的书,把先进文化、有用的知识提供给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要研究阅读的方法,形成很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要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如何推广全民阅读的方法,并以此来推动我们中国阅读风气的养成,提高全民的阅读率,提升民族素质,提高民族精神境界,为全民阅读服好务,做好贡献。
阅读能使国家富强、民族进步、人民幸福、社会安康,一个学会阅读的民族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通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全民范围内进一步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和社会风尚,让全民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感受快乐,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共建和谐社会,让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就是全民阅读活动想要实现伟大目标。
摘要: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在国家日益进步飞速发展的今天,迫切需要倡导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来提升全民素质,提高民族精神境界,以此来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本文着重阐释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需求和意义、对未来全民阅读活动的措施和方法等,认为呼吁立法推动全民阅读、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建设公共全民阅读设施来推动和监督出版发行部门多出书、出好书是必由之路,认为倡导全民阅读活动,是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发展需要、兼顾社会需求。
【全民阅读与读者服务】推荐阅读:
全民阅读服务07-25
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06-07
图书馆与全民阅读推广12-12
全民阅读11-26
全民阅读建议07-29
倡导全民阅读11-08
全民阅读工作汇报05-21
徐寨小学全民阅读06-09
全民阅读活动计划11-19
读书日全民阅读倡议书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