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服务体系

2024-09-24

全民健康服务体系(通用9篇)

全民健康服务体系 篇1

体育锻炼与民众的基本生活息息相关, 是在建设的新时期提升民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内容, 是新时期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当前重要课题, 如何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对全民健身运动的需求, 关键问题是要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内容的标准化体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为相关部门制定的法规、政策、规划等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珠海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高校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并查阅国内外文献。通过互联网检索收集有关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方面的政策文件、研究文献, 进行归纳和总结, 形成本文的研究基础。

1.2.2 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以珠海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研究对象, 访谈部分专家和珠海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者和提供者, 问卷调查200名不同群体的珠海市市民, 了解他们对于该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开展现状。

1.2.3 实地调查法

实地走访珠海市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3个行政区, 对各地公共体育设施、政策宣传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并对实地调查获取的文字、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取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处理, 采用Excel软件和SPSS22.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全部有效问卷进行相应的存储及统计分析。

2 珠海市全民健身开展现状

2.1 珠海市全民健身项目调查

在对145名经常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被调查者中, 采用多选题的方法给其选择公园全民健身运动项目, 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 传统的项目如跑步、球类项目仍然受到居民的欢迎, 分别占到总参加公园全民健身运动人数中的59.3%、47.9%。而一些较为新型的体育项目, 如瑜伽、太极拳、有氧操等虽然没有传统项目参与程度高, 但是受人们健康观念不断发展的影响, 也有许多人参与进来, 尤其是瑜伽这项全民健身运动项目非常受到女性的欢迎, 这是因为瑜伽具有修养声息、提升内在气质、塑造身体线条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 全民健身运动项目还算丰富, 能够满足大部分群众的需求。

2.2 珠海市居民全民健身参与情况分析

在对珠海市居民全民健身参与情况调查中发现, 珠海市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主要集中在1~2次/周, 占调查总人数的51%, 体育活动的次数少于1次/周的居民占调查总人数的26%, 每周活动3~4次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1%, 还有超过12%的居民表示其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每周大于4次 (见图1) 。

从上图可以看出, 珠海市大部分的居民都能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 对全民健身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可以明显表现出现居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也非常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同时还可以看出现珠海市的全民健身活动已得到全面开展, 居民已经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这次的调查中也有一部分的居民不定时的参加全民健身活动, 统计人数在69%, 这说明有一部分居民由于工作关系, 家庭关系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不能按时的参加活动, 只有在时间或者其他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才能参加全民健身活动。

根据调查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时间的结果得出, 花30~60分钟的时间在体育锻炼上的居民占79.5%的, 花1-2小时的居民占14.5%, 花在体育活动上的时间超过2小时的居民占1%, 每次参与锻炼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居民占5%, 见表2。从这一数据上看, 珠海市大部分居民到体育锻炼意识较强, 运动的方法基本了解。

2.3 居民选择全民健身运动的动机

在对145名经常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被调查者中发现, 珠海市大部分居民参与全民健身的主要动机是锻炼身体, 这个比例占了27%, 改变体态、愉悦身心这两项动机分别排在第2、3位, 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 人们对自己的身材有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体育锻炼来调整自己的身材, 同时也能够改变心情, 更好的环节精神压力。改变体态是为了达到完美的身材并且最大程度改善自身形象而进行的体育锻炼, 女性占了大部分比例。而女性锻炼的主要目的在于美化自己。这反映了现在的生活环境与生活压力对青年人的压迫。他们在空闲之余努力选择一种更健康的方式来从身心上满足自己的需求。

表3中10.3%的人是以培养影响为目的, 他们以掌握各种各样的健身技巧为主要目的来进行身体锻炼,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锻炼方法学习, 这样可以避免自己在锻炼中出现误区, 不仅如此, 他们还可以为身边的朋友提供积极有效的锻炼建议。不仅避免了锻炼中不小心对身体造成的损伤, 还可以分享出来以免更多的人受伤。还有一部分的人是以人际交往为主要目的进行锻炼, 有的人则以交友为目的进行锻炼。这个只占总人数的8.6%, 在进程日益加快的信息化社会中, 在充斥着电子产品的现代,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也慢慢变的疏远, 人际关系的淡化, 让一部分人, 形成了独特的运动结交好友的生活放式。

2.4 影响居民参与全民健身的因素

通过对200名珠海居民对于影响参与全民健身的因素调查中发现, 工作繁忙影响的占71.5%, 家务繁忙占7%, 体育场馆和设施的限制占2.5%, 个人精力不够占6.5%, 缺少运动伙伴占9.5%, 经济方面压力较大占2%。见图二。

研究表明, 造成珠海市居民无法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的繁忙, 珠海市属经济特区, 经济发展较快, 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也快, 这导致他们闲暇时间比较少, 大部分的很想参加全民健身活动没办法参与其中。在调查实验发现, 一些退休在家的中老年居民没有办法合理的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中来的原因是家庭事务和家庭负担太重, 照顾家庭占用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一些喜欢球类的居民由于缺少运动伙伴, 也没办法进行锻炼, 这样的居民占调查总人数的9.5%。这也反映出了相关负责单位和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认为是受场地因素导致他们无法正常的进行锻炼居民仅占调查总人数的2.5%, 这说明珠海市体育场馆体育场地设施基本能满足群众全民健身运动的需求。认为经济压力过大没办法进行体育锻炼的居民占调查总人数的2%, 可以看出, 现阶段珠海市民的人均收入普遍较高, 除了日常生活和开销, 还有多余的金钱来投入到健身运动活动中。这是居民在进行全民健身锻炼的保障。

2.5 居民对政府公共体育设施的满意度

对200名居民进行调查可以得出 (图3) , 对于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设施, 有33.5%、12.5%的居民达到了满意或很满意, 认为一般的居民占调查总人数的36%, 表示不满意的居民占调查总人数的10.0%。其中很不满意当前的器材设施的居民占6.5%。

调查表明, 珠海市健身器材设施等基本满足健身活动, 大多数居民表示肯定。对少部分体育设施建设较少且存在使用不合理表示不满意, 还没有达到满足居民体育锻炼的需求。因此, 当前珠海市应加快建设更好更合适的体育场地设施, 合理投入健身器材及设施。

3 珠海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3.1 珠海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路径建议

3.1.1 政府职能的转变

公共体育服务相比其他科教、文、卫事业具有特殊性, 应该作为一项服务事业。体育事业除了提供产品和服务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责任是培养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员, 壮大国家运动员的后备力量。因此, 保证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正常运行, 需构建完善的体育行政体制。

“举国体制”是我国现有的体育行政体制, 它是在上个世纪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政府对体育事业的过度管理, 大包大揽, 一管到底严重阻碍了政府各级部门或是体育行政部门对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发展的创新能力。造成了行政管理过程中效率低下。社会内部有利于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各种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地整合, 阻碍社会资本进入, 打击了一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建设的积极性。

当前, 公共服务领域研究是热点问题, 公共体育服务是其中一部分, 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体育体制的改革应加快由社会组织承担重多的公共服务, 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构脱钩。

3.1.2 政府政策的支持

贯彻落实我国和广东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政策, 通过进一步加强珠海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立法和政策创新。研究出台《珠海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促进条例》, 制定支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财政、工商、人事、土地、版权、出口等政策, 建立健全地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法规体系。

根据实际需求, 定期编制《珠海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投资指导目录》, 并发布。明确鼓励、允许的项目。同时指出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 根据市场规律, 鼓励社会力量的进入, 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多方共促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强大合力。

3.1.3 促进体育产业的区域融合发展

进一步落实《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CEPA协议) 和《粤澳合作框架协议》, 加强珠海与港、澳、台等地区的文化合作, 鼓励体育产业吸收外资, 建立粤港澳台共同体育市场, 构建“珠港澳台体育产业都市圈”。率先探索落实CEPA的配套政策、体制机制和行业规则, 在企业成立、取得许可证、人才引进、融资、跨境交易等方面达到港澳的便利程度, 创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条件。

探索在横琴举办由两岸四地广泛参与的国际体育产业高端论坛, 打造高端体育会展品牌, 以此为平台促进珠海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学术交流和体育产品出口贸易。

建立以《推进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指导的区域城市体育合作圈。发展以海洋体育和香山体育为特色的地方体育, 加强珠江口西岸城市的体育认同, 推进珠海与中山、江门、西江各港口城市、西南地区各省、市的体育合作与交流。

3.2 健全全民健身公共设施服务体系

3.2.1 推进体育场馆免费开放

随着特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珠海居民对全民健身运动的需求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除资金外, 体育场地设施的短缺是制约民众全民健身运动的弊端。因此, 公体育场地设施缺乏直接影响了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推进体育场馆的免费开放, 珠海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现体育场馆的民营化。要加大对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 政府部门对体育场馆的经营要开拓一种新型的运行模式, 即按照民营化的理念运行体育场馆。体育场馆的民营化是政府投资建设, 通过采取委托经营、补贴运行费等方式, 吸引部分民间企业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过程中。通过这种民营化运行的理念, 使公共体育设施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自负盈亏, 同时提高基层体育设施使用效率, 鼓励更多的居民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2.以租赁的方式提供体育场地。政府部门通过向企业或是个人租赁公共场地, 承租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政府缴纳一定的租金, 承租人通过自行建设公共体育设施, 向公众定期开放。这样的合作方式避免了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体育设施, 同时缩减了政府开支的规模。通过合作方式级向民众提供了体育场地, 同时缩减了政府开支, 无论是政府、民众或是土地租赁的私营业主都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受益者。

3.2.2 多种渠道扩大健身场地

关于全民健身设施体系, 可借鉴常州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思路。方便当地居民的体育锻炼。珠海市大学园要根据开放对象, 吸收相应社区、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并且尽快探讨并制定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方案, 努力提高高校体育场馆、健身设施的利用率。

优化资源整合, 通过改建或扩建的方式对街道社区以前破旧的健身场地进行整修, 提高健身场地的使用率。其次, 积极引导街道社区尽可能想办法利用街道社区周边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 为街道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健身场地;尤其是市中心, 由于空间相对有限, 在没有办法扩建健身场地的情况下, 想办法利用街道社区周边临近的公园为市民提供健身场地是一种很有效地解决健身场地不足的办法。再次, 尽可能扩大公共全民健身运动场所的开放范围, 加大街道社区内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单位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程度, 做到资源共享。另外, 应加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的维护, 定期对街道社区的健身设施进行检修, 确保各街道社区的健身设施更好地为市民进行全民健身运动服务。最后, 加强街道社区晨晚练辅导站点、各类全民健身运动团队的建设, 为市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活动提供科学合理的健身指导。

3.2.3 加强体育公园与社区全民健身运动设施的联动发展

社区体育市场开发的街道办事处在整个公园健身活动中是最有资格和最有条件的依托。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的组织发动、宣传协调的作用, 其次, 充分发挥其工作务实性特点, 同时具有比较稳定的基层社会成员, 而且服务管辖范围很明确, 其下属的各社区居委会一般都有办公用房, 专职编制, 并且都有经费支持, 而活跃社区文化更是完善社区服务的一个重要举措, 具有现实意义。

强化公园全民健身运动活动宣传工作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应该大力推广这种有益社会文化建设的活动。他们也可以自发地为老年人举办各种活动, 比如老年舞蹈、歌唱、秧歌比赛等等;也可以为老年人公园全民健身运动活动建一些适合的场馆, 比如建设可容纳人数为3倍的小型健身房, 里面放置一些小型杠铃、哑铃等运动器材, 还有供老人坐的长椅即可, 时常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健身知识的宣讲, 加强健身意识, 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其中, 努力扩大老年人团队。

3.3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组织体系

3.3.1 健全全民健身组织领导工作机制

健全机制, 强化体系。全民健身体系建设是惠民重大工程, 珠海市应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 成立专门办公室, 健身指导委员会包括体、教、文、卫、民政等部门和单位, 组织社会团体和群众全民健身的工作, 使全民健身事业在这种合力下的健康发展。

全民健身法制需进一步加强建设, 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珠海市对于全民健身体系建设主要加强完善和落实。一方面加强健身服务标准化建设, 完善全民健身法规政策体系, 加快体育设施建设, 完善其使用和维护制度, 制定社会力量扶持、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相关管理制度, 同时要保证政策的有效性, 加大对现有执行情况的检测。

3.3.2 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

加强健身指导员的建设, 社区或基层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体育健身互助小组, 协助其开展工作, 缓解人才的不足现状。同时, 动员和团结社会力量, 宣传健身知识, 调动群众参加健身运动积极性。

充分发挥体育指导员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加大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其指导能力和专业水平, 其次, 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参与体育指导工作, 并能够到街道社区就业;积极吸引优秀大学生、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和社会热心人士, 发挥他们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 共同参与, 并开展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形成志愿服务的机制。

3.3.3 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成果的考核和评价, 应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的建设。涉及到的因素有体育场馆建设, 体育指导服务, 居民满意度等。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中, 要规范相关政府部门的行为, 应有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机制, 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 要及时对其建设过程进行跟进, 对建设的效果进行反馈, 只有这样, 体系建设工作中才不会出现偏差, 才能形成科学化的引导机制, 逐步实现体系建设的目标。此外, 绩效评估可以反映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 绩效评估是对政府行为进行考核以及对政务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 但是关于服务绩效考评的因素很难策略, 因此政府有必要选择合理的考评因素。

实行健身目标责任制, 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学合理的多元化健身评价体系。在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中, 及时发现问题, 了解群众需求。建立科学的健身考核体系。体育部门需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探讨健身体系建设的新思路和办法, 结合群众考核实行奖励, 构建双向互动的机制, 坚持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以群众为中心, 以群众的满意度为工作标准, 建立多元化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 是加强政府管理, 提高政府绩效的有效手段。必须要坚持以街道社区为切入点, 以群众为核心, 以全面地表现群众公共体育文化生活质量为基本内容, 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政府要通过新媒体新技术等手段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形成舆论监督, 规范相关部门的行为和计划完成情况, 并和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 及时解决体系建设中的困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机制有助于确保政府增加对于群众性体育建设的工作, 以科学的理念和思维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保障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追求产品提供的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 同时还要关注居民的满意度等因素, 作为相关部门政绩考核的依据。同时, 科学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绩效评估制度可以激励政府部门工作, 强化目标, 建立对于相关政府部门的问责制。

3.4 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指导体系

3.4.1 整合与利用区域资源

对于健身指导体系, 珠海市体育部门应与高校合作, 吸收专业体育教师, 对体育指导员专项培训, 鼓励高校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为体育指导员, 这样既给他们提供实践机会, 又充实社会指导员队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开展全民健身指导工作中, 应深入群众。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安全提供保障。同时, 社会体育指导员之间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4.2 引导城市居民选择健康的运动方式

就当前而言,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生活大步的向前进。人们对健康的投资也是越来越大手笔了。而相应的, 这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体育事业也正朝着红火的方向前进。在这个环境下, 社会应该大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 引导人们去健身, 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健身运动中, 促进人们的健康发展。

如今, 市老年居民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 虽然有一定的体育锻炼的意识, 但绝大多数只是进行一些简单健身活动, 体育意识十分淡薄。这说明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我们的宣传工作依然没有做到位。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是可以发生改变的,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的价值观念进行冲击, 尤其是对那些观念落后的人而言。这是要利用科学的手段, 合理的进行的[2]。就老年人健身而言, 我们要注意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 这就要求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虑。抓住他们需求的, 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更好地打入市场, 实现战略上的突破。

通常情况下, 普遍老年人的收入主要就是靠社保或者退休金, 也就是说, 他们其实都不是很富足。社区可以组织一些健康体育活动来培养老年人参与全民健身的习惯。同时我们也要尽可能开发老年人体育市场, 鼓励个人、企业等社会组织团体为老人提供全民健身运动场所或器材, 促进老年人的体育活动的发展。

3.4.3 改进全民健身的宣传方法

构建街道社区老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既要重视信息宣传服务, 同时也要保证信息宣传的质量。需要有较高体育文化素养的人员从事宣传服务工作。一方面, 街道社区老年体育信息宣传服务就是要把有关体育理论知识、技术知识、时事知识和健身知识综合地向老年人进行宣传, 通过知识经验和相关体育人物的广泛传播逐步引导老年人形成普遍的体育意识,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科学合理进行身体活动。另一方面, 考虑到街道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是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 他们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 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只是简单的认为是动动胳膊、动动腿, 因此, 应该多注重组织有意义的体育讲座, 请运动员、教练员或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多与老年人交流互动, 从而促进老年体育的发展。

其次, 向老年人普及体育知识、锻炼注意事项、健康小贴士等, 关注老年体育, 关爱老年生活。另外, 宣传的内容也应讲究文艺性, 尽可能以优美生动的笔触、活泼明艳的宣传画面展现在老年人面前, 吸引市民的眼光, 促使老年人得到美的享受, 刺激市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信息宣传的内容方面, 一定要多注重以宣传开展什么样的体育活动为主, 尽可能地宣传活动开展的意义、活动的积极作用、活动具有哪些形式、活动的趣味性是什么等。

参考文献

[1]汪波, 李慧萌.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概念与结构[J].体育科学, 2011, (2) :5-11.

[2]张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 :22-26.

[3]于善旭.中国政府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法治推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 (1) :18-23.

[4]刘志成.我国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12, (4) :75-80.

[5]徐元洪, 李雪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组织管理体系要素构建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2, (5) :391-394.

[6]张瑞林, 王晓芳, 王先亮.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动力机制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3, (1) :19-22, 27.

[7]张瑞林, 王晓芳, 王先亮.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管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 (1) :8-13, 21.

[8]刘德新, 李少龙, 任保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目标下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3) :23-28.

[9]张建会, 刘振江, 刘晔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研究——基于河北省的实证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3, (3) :12.

全民健康服务体系 篇2

全民阅读环境是十分抽象的,很难通过纪实的手法来给予描述。但作为个体,却能通过考察身边的人和事来感悟到这种环境的存在。为此,全民阅读环境的构建首先依赖于个体的参与,以及通过良好舆论氛围和外部激励来形成若干个体叠加后整体效应的形成。因此,这里就需要制度来作为保障。

(1)稳定性。稳定性方面依赖于制度的连续性和长久性,且不因地方政府换届而改变。关于这一点十分必然,毕竟作为接地气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制度,仍依赖于基层政府公权力的作为。

(2)激励性。这一方面体现为制度的鼓励性,特别对于那些热爱读书的先进代表,应通过给予适当激励来引导和鼓励区域内其他民众以其为榜样共同进行参与。

1.2组织推动

组织推动可理解为,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组织的职能发挥,以及新时期工作模式的创新,来切实推动全民阅读环境的形成。具体阐述如下:

(1)公共图书馆。从层次来划分,公共图书馆可以分为地级市图书馆、县级图书馆。从构建全民阅读环境的重点和难点来看,应是在县级图书馆层面上。毕竟在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同时,还需要提升农业人口的精神面貌和素质。而激发起他们的阅读热情,便是提高农业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2)社区阅览室。从目前诸多文献的阐述中可以发现,对于社区阅览室的重要性并没有被部分同行所强调。实则不然,顺应当前的社会管理趋势,应突出社区阅览室在构建全民阅读环境上的作用,可以根据社区居住人口的职业、年龄等方面特征,创建图书内容有针对性的社区阅览室。

1.3监督促进

全民健康服务体系 篇3

【关键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民阅读工程;契机与问题

【作者单位】张国功,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欧阳吟章,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2016年对于全民阅读工程来说有着“节点”的重要意义:二十年前,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次年即1996年的4月23由此成为首个世界读书日。十年前,2006年4月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原新闻出版总署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倡议书,首次倡议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团体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全民阅读由此成为全国性活动。2006年,被视为政府推动全民阅读的第一年。十年践行,全民阅读工程成绩瞩目,活动有声有色,社会影响日益加深,实践和理论研究取得长足进展[1]。与此同时,它一直面临着开创新局的反思与探索。尤其是在2016这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国家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时期,全民阅读工程迎来了更大的推进契机,也承载着更为急切的社会期待,需要思考更多的问题。

一、“顶层设计”凸显全民阅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

2011 年11 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在决议中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标志着全民阅读工作正式成为中央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次年11 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将其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之一。2014—2016年,倡导全民阅读三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重要文件,都就全民阅读做出部署。一个突出的趋势,就是站在国家战略层面,将开展全民阅读列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国际统计表明,一国一地人均GDP达3000美元,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超过5000美元时,进入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期[2]。2015年,中国人均GDP增至8280美元,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消费进入旺盛期。“阅读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利,也是最为普遍、最为持久的文化需求。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是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3]与“十二五”相比,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全民阅读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明显增加:第六十一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之“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中,明确提出“读书看报”是一项重要内容;在第六十七章“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第四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明确提出“推动全民阅读”,这是“全民阅读”首次写入国家规划,且用词由近年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草案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升级为“推动全民阅读”。在第六十八章“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第二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提出“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体育事业”,这是对新闻出版业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进一步明确。在第六十九章“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中,将全民阅读列为八大文化重大工程之一,包括举办“书香中国”系列活动,统筹建设社区阅读中心、数字农家书屋、公共数字阅读终端等设施,实施儿童阅读书报发放、市民阅读发放计划,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等。随着《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 等法规的公布、全民阅读办公室等活动领导机构的组建,国家已经在战略、立法、机构设置等方面初步实现“顶层设计”,助推全民阅读工程深度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全民阅读立法,明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战略中的政府责任

自2013 年全国“两会”上委员提交《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到今年2月17日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全民阅读立法一直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推进。质疑之声,主要是大众忧虑阅读的个体性、柔性与法律的公共性、强制性之间冲突严重。立法的支持者与呼吁者,则大力推动地方立法试点[4],不断向国民普及其他国家政府为阅读立法的战略性做法[5],论证为阅读立法势在必行。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任务,凸显了全民阅读立法的必要性。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当代政府转型的方向。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均等化、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重要制度设计,也是服务型政府的责任。全民阅读立法,正是从法律保障层面以规范化形式落实民众文化权利的措施之一。为阅读立法的重要推动者、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认为:“所有立法都先要确定主要调整的对象,全民阅读立法主要调整对象就是各级人民政府,对各级人民政府在开展、保障全民阅读应当做到的主要事项提出要求,全民阅读立法为的是保障人民群众享受阅读的权益。”[6]作为一种“促进型立法”,《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等的重点,在于将提高公民阅读率等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中,通过法律法规为全民阅读提供组织保障、专项经费支持等,真正实现民众的阅读权利。其所规范和约束的,正是政府及相关机构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如民众所忧虑的对个体性阅读行为有所限制或强制。全民阅读立法,明晰了政府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责任,把公共文化服务的强制性落实为具体的制度,其硬约束必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大幅升级。

三、提高全民阅读工程社会化程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主体,当下存在着“主要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推动”与“需要政府和市场机制下的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两种观点,都强调了政府的主导作用。但正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所指出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坚持政府主导,根据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来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公平化;要坚持社会参与,通过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7]。政府主导全民阅读有利于整合优势资源,在组建领导机构、建设公共设施、打造活动品牌、出台法规政策、引导方向等方面形成协调机制,获得长效保障。但在市场成为资源配置重要方式的时代,全民阅读工作主要由政府承担职责,资金来源依靠公共财政,工作推进依靠行政部门,“这使得全民阅读事业发展程度受限于政府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社会力量的缺乏,导致公共阅读服务社会化参与主体和市场化竞争主体缺失,致使公共阅读产品和服务供应主体单一问题日益凸显”[8]。

nlc202309082150

在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发育日益成熟的今天,独立书店、读书会、阅读推广志愿者、民间基金会等社会力量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三五”《规划纲要》第六十一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出,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要“推动供给方式多元化,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制定发布购买公共服务目录,推行特许经营、定向委托、战略合作、竞争性评审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创新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第六十八章“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第二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的2016年全民阅读工作十项要求中,其中之一就是“鼓励、动员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全民阅读工作。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捐助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逐步增加为全民阅读服务的资源总量,提高服务效能”。在政府引导的框架下,激活民间力量,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公共阅读产品与服务的委托生产、整体外包、政府采购、专项补贴等,吸纳民间资金投入到公益阅读基金等公共阅读服务领域,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参与、良性互动、形式多样的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成为全民阅读工作的新常态。唯其如此,才能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四、理性顺应现代阅读潮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

当下林林总总的研究全民阅读的文章,总体上表现出浓厚的人文批判色彩。最为流行的思考路径,是试图探讨新兴的数字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国民阅读率乃至当代人文精神之间隐秘、复杂的因果关联。因为研究者往往是人文学科背景,经常先入为主,批判数字阅读将人类此前建立在漫长印刷文化史基础上典雅、沉静的传统阅读方式,恶化成了浅阅读、短阅读、碎片化阅读、功利式阅读、快餐式阅读、微阅读、闪阅读等迷乱芜杂的不堪局面,导致信息焦虑超载、工具迷恋(种种“控”与瘾)、消费主义、文化媚俗、单向度异化、数字鸿沟、技术依赖等种种现代病症,最终将人类带入精神退化、人格矮化、思想苍白的迷途,甚至笼统称之为阅读危机。这实际上混淆了指向个体的阅读与指向所有国民的全民阅读。

在“互联网+”时代,阅读媒介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国民的基本生活与生存方式。深入地推进全民阅读,需要我们理性地认识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人文阅读与科技阅读的关系,走融媒体发展之路。电子书刊应强化现有优势,以便公众更好地利用碎片化阅读进行兴趣导向的深层阅读;传统书刊应借助移动化、数字化、社交化传播创新传播方式,适应网络时代的阅读特征,以深阅读的独特价值感引领、深化全民阅读[9]。近年,很多有识之士提出在不放弃和弱化整体性、经典性阅读的同时,要“善待碎片化阅读”[10];以扬弃的态度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实现更加紧密的融合[11]。学界在论述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思路时,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技术对整个出版业业态、产业链、阅读行为、消费方式的改变,注意融合发展、数字内容平台建设、数字资源整合[12]。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推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正是基于对全民阅读趋势的理性认识与顺势而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信息化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必须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内容。只有深入探索阅读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便捷、人性化的数字化阅读服务,全面推进多媒体、多平台融合,才能真正推进全民阅读。

五、建构全民阅读评估标准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工作机制

对于热闹的全民阅读,近年的理论研究,主要着眼分析全民阅读的意义、困境及趋势,总结各推广阵地(图书馆、高校、书店等)活动的模式和经验,探讨推动全民阅读的对策、创新方式和品牌建设等,介绍分阅读群体(如学生、市民等,以及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阅读推广、国外全民阅读经验,分析全民阅读与图书馆、出版业关系等,论题高度集中与重复。而在热闹的全民阅读活动背后,构建全民阅读效果评估标准体系,促进全民阅读事业的系统化、规范化与标准化,无论实践或理论研究领域,都多有忽视。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之路;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要保障文化民生的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消费的广泛实现,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在加速建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建立全民阅读评估标准体系刻不容缓。从1999年开始的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为全民阅读工程的推进奠定了科学基础,成为全民阅读工作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参考。近年,学术界不断尝试探讨建构全民阅读评价标准的方式。如从组织维、资源维、用户维等多维视角建立全民阅读评估框架,以国家、地方、行业部门和基层单位四类管理者为评估主体,评估内容涵盖阅读资源的生产、传递与利用三方面,将全民阅读纳入文化建设工作、绩效考评[13]。如有学者借鉴已有的图书馆服务评价体系,制定出以阅读服务资源及环境、阅读服务人员、阅读服务内容和阅读服务质量为一级指标、下设12个二级指标的图书馆阅读服务评价标准[14]。再比如,有学者综合高校不同专业的阅读量分布、内容分布、阅读目的、课外阅读及阅读载体等,确立在不同学院、图书分类、阅读环境等基础上的各项阅读指数,探索建立高校阅读指标体系[15]。更值得期待的是总局正探索建立全国性书香社会指标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全民阅读状况监测评估机制。《意见》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工作机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为全民阅读建立客观、科学的效果评估标准,积极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和企业管理手段,建立完善产品供给、投入保障、运行管理和绩效评估机制,加强标准实施监测、监督检查、动态调整、持续改进和完善工作,提高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能力,这是全民阅读工作必须直面的重要工作之一。

[1] 张文彦,徐升国. 从全民阅读活动到全民阅读国家战略——全民阅读十年回顾[J]. 出版发行研究,2016(4). 郝振省. 为有源头活水来——简谈全民阅读十年的几点变化及发展[J]. 出版发行研究,2016(5).

[2]杨君. 提升消费原动力?[N]. 光明日报,2015-09-10.

[3]吴尚之. 十年阅读开创新局面 全民参与点亮中国梦[J]. 中国出版,2015(24).

[4]先后出台《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等.

[5]经常提及者包括日本《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2001)、美国《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2002)、韩国《读书文化振兴法》(2009)、俄罗斯《民族阅读大纲》(2012)等.

[6]熊奇侠. 深圳为什么要为阅读立法? [N]. 晶报,2016-03-16.

[7]高宁宁,周新辉. 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述评[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6(30):1.

[8]徐同亮. 关于全民阅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 出版发行研究,2016(4).

[9]张福平. 碎片化阅读背景下全民阅读的推进——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对比分析及融合探讨[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6(1).

[10]聂震宁. 善待碎片化阅读[M]//舍不得读完的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22-224.

[11]聂震宁. 我看当前数字出版热点[J]. 现代出版,2014(6).

[12]魏玉山. 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思路[N]. 中华读书报,2016-01-27.

[13]夏立新,李成龙,孙晶琼. 多维集成视角下全民阅读评估标准体系的构建[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12).

[14]刘丽萍. 图书馆阅读服务评价及实证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3.

[15]孙晶. 全民阅读背景下的高校阅读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初探[J].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5(3).

浅议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 篇4

关键词:健身,服务,体系,发展

北京奥运已经结束,中国奥运健儿所取得成绩证明了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但是,还不能说明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强国。体育强国的判断标准,不只是看奖牌榜上金牌数量,更要看大众体育的发展水平和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水平。专业运动员的成绩并不代表整体国民的体育水平,中国要想真正成为体育强国,必须把精力放在全民体育上。全民体育的兴旺发展需要有科学的指导服务体系,在这一点上,国务院在1995年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到2000年要“建立起社会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到2010年实现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加明确指出,到2010年要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由此可见,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对我国全民体育水平的提高,实现我国尽快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构建全面健身服务体系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抓起:

1 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健身设施体系

体育设施和场地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物质保障,没有完善充足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全民健身也就无从谈起。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国家在竞技体育的场地设施上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如今奥运会已经结束,国家应相应减少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资金投入比例,特别是要提高对中小城市和乡镇体育场地和设施的资金投入。另外,要进一步发展体育彩票事业,增加体彩收入,为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从当前的形势看,政府投入资金建设体育设施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健身需要。因此,各地方政府应鼓励私人投资建设商业性健身场所,并为私人投资健身行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帮助。只有国家投入和私人投资相结合,才能尽快全面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

2 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宣传体系

国家在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同时制定了《奥运争光计划》,二者相辅相成,成为支撑我国体育事业新时期发展新格局的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在《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十一五”时期群众体育的发展目标是:坚持群众体育与奥运同行,抓住筹备和举办北京奥运会的历史机遇,提高群众的体育意识,培养群众的健身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健身氛围;本着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让更多人享受体育发展的成果。我们要以奥运为契机,在未来“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注重宣传奥运精神,增强群众体育健身意识,让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体育观和终身体育的观念。

《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作为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体育法律以及第一部全民健身工作的施政纲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未来的“体系”建设与运行中,除了应深化政策法规的改革与发展,继续细化充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内容,将之丰富为符合新时期全民健身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全民健身计划》外,还应当重视政策法规的普及与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我国政府在全民健身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3 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科学指导体系

全民健身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民健身,而全民健身离不开科学的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中国开展社区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从事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传授,指导锻炼活动和组织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和带领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指导居民科学健身,有效地提高锻炼效果,引导和帮助居民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和投资。当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还远不能满足全面健身的需要,限制了全民健身的发展。各地方政府应在未来的几年里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使人民群众的健身活动有科学的指导。

4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体质监测体系的发展

截止到2005年,我国已经进行了两次国民体质监测活动。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国民体质存在如下四个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1.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比2000年略有提高;2.成年男性肥胖率较高并呈增长趋势;3.20一69岁年龄段城乡人群体质水平差距明显;4.国民体质水平呈”东高西低”状态。进一步完善体质监测评价系统,改革监测评价系统的各项指标,确保有关测试方法的规范与数据的准确。不断提高与改善各社区内的监测仪器,研究开发更为简捷、有效、全面的体质监测手段,适合局部地区及时、便利的开展体质监测活动。针对体质监测活动的结果,有目的指导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作为下一阶段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引与依据。

5 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组织管理体系

体育健身组织管理系统是由政府组织、体育事业组织、体育社团组织、体育经营组织、非正式组织共同构成依照一定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运行的系统。“目前,一个在政府领导下,以体育社团为线,以基层体育指导站(点)为点的点线结合、覆盖面广、参与人多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在我国初步形成,对推动和引导人民群众投身全民健身行列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纲要》中提出在全民健身第二期工程阶段的目标与任务之一就是“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各地方政府应发挥地方健身组织的作用,建立社会和政府的新型合作关系。

结语:

在未来的几年,大力宣传体育政策法规,提高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加大政府对全民健身的资金投入,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健身场馆和设施数量,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完善全民体质监测体系,争取尽快实现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使我们的国家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

参考文献

[1]秦贻勤.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新探索[J].科技促进发展,2008,(5).

[2]陶花.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2007,(5).

全民健康服务体系 篇5

关键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公共体育服务,问题与完善

在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当中,公共文化体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务院曾在2011年颁布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计划在2015年的时候达成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的目标,同时要让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以及国民的身体素质有着明显的提高,形成较为完善的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而在去年收官之际,已经有很多省市通过新闻媒体宣布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成。而从成都市当下的实际状况来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让成都市民的健身活动越来越多样化,并且也让越来越多的成都市民参与到健身活动当中,城下居民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虽然建设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硕果累累,但是从笔者所观察的情况来看,当前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离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通知的要求还有所差距。因此,本文笔者将对当前建设全面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问题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帮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未来的建设工作。

1、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内涵

要想更好的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那么首先就需要了解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内涵。而要解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那么就需要对公共服务有所了解。所谓的公共服务就是指政府通过各式各样的公共资源来为我国的公民及相关组织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是基于公民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上。公共服务的提供也能够更好的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也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根本目的之一。公共服务的主体是政府,对象则是面对我国所有公民和组织。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就是通过政府提供公共资源,来满足于我国公民对于体育活动需求的公共服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关系到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我国重要的公共服务之一,也是我国综合国力以及社会进步的体现之一。

2、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特点

2.1、平等性原则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平等性原则。这在我国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中就有明显的体现。《全民健身条例》的第四条提到:“公民有依法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公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0次会议上宣布的《体育运动国际宪章》中的第一条就明确的指出:“参加体育运动是所有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因此,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具备平等性原则,也必须要具备平等性原则。而平等性原则的内容则包括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所服务的对象是不论民族、性别、穷富以及社会地位,我国的所有公民都依法享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权利。当然,全民健身服务的平等性原则是基于机会享有的基础之上。由于健身的消费并非强制性消费,是可以选择的消费,因此在享有的内容中会存在差异。国民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对健身服务进行选择。

2.2、体育部门的基本职能

在罗伯特·B·登哈特与珍妮·V·登哈特所著的《The new public service》一书中对政府的职能有详细的描述。书中认为政府的实质职能应该是服务,对国民提供他们所需要,并与国民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服务。因此,在建设我国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时必须要谨记这一点。这样才能帮助政府正确的履行其职能,为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帮助。而从这个方面来看,当然就可以理解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政府体育部门的基本职能。

2.3、服务的多元化

在我国当前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当中,必须要保障服务内容的多元化。这也是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政府中政事与政社的分离,建设一个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之一,同时这也是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使其为国民提供更好的健身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从前文笔者就有提到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主体是政府。但是,政府作为主体只是担任着供给者的位置,而实际的生产者则可以是政府、私人企业、第三方机构和组织甚至是国民个人。因此,必须要清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者与生产者这两种概念,才能更好的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2.4、公共财政的保障

在2013年11月份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有曾明确的指出:“财政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让我国每一位公民都能依法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但是,众所周知,每一项服务的建设并不是免费的,因此政府需要向纳税人收缴税款之后,再以公共服务的形式回馈给每一位公民。因此,想要完善全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也必须要有公共财政的保障,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服务体系的建设。

3、当前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际工作状况来看,有一些问题仍然存在着。我国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目的在于要通过公共服务的建设,来满足我国国民日益增加的对体育健身的要求,从而来提高我国整体的国民身体素质。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就需要包括全民健身的活动与组织体系、全民健身的场地设施体系、全民健身的指导体系以及全民健身的信息体系。而从成都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在2015年的时候,成都市已经基本实现了健身场地设施、体育活动与组织、指导体系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并且经常性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来推动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的工作,可以说成都市当前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十分成功的。然而,笔者发现,在这众多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其服务体系建设的范围大多仍然停留在场地、活动以及组织这几个方面,这依然是存在局限性的,并不能建设全面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4、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策略

4.1、资源的合理配置

要想完善当前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那么就必须要进一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只有在资源配置标准合理的情况下,才能解决当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而要如何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笔者认为要从事业经费的支出比例、投入重点的明确、优质资源的倾斜以及资源的统筹协调这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关于事业经费的支出比例。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对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事业经费支出应该逐年增加。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预算增长幅度需要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持平。

其次,关于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点投入工作需要明确。这样更加有助于实现城乡、区域以及群体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我国的每一个公民都依法享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关于优质资源的倾斜,笔者认为优质资源应该向基层倾斜。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基层拥有更多的能力为国民提供公共服务,并将公共服务的重点放在国民最关注、最现实以及最薄弱的体育活动需求当中。

最后针对资源的统筹协调,这个工作需要由各相关部门,包括联合发改委、财政、文化、工青妇等部分一起来进行协调统筹。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来解决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

4.2、精准式服务

对于现阶段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来说,需要的是找出国民最基本、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来提供精准式的服务,以此来实现建设全面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目的。而要做到这一点,相关部门就必须要聆听国民对于健身活动的需求和建议,并且将其进行完善落实后,以此为国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4.3、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要想完善现阶段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那么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对应评价机制。这样一来,才能真正的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成为硬指标,并且根据工作的完善程度以及评价,将其纳入各部门的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当然,针对该评价体系标准的制定也是要谨守科学、合理的原则,测评的项目、对象和方法一定要客观,要避开主观性较强的测评手段,这样才能获取真实、完整的测评信息。当然,也需要注意测评手段的简洁性,若是为了获得客观的测评结果而采取过于复杂的测评手段这也不可取。

4.4、优化体育指导员队伍

在当前,虽然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然而,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相关的知识和职业素养,导致这些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能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应当要优化体育指导员队伍,加强他们的专业水平与指导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全面健身公共服务的工作当中。除此之外,在体育指导员队伍中应该还要重视少数民族运动以及残疾人员运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这是因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为我国的所有公民来进行服务,因此也应该覆盖各个方面的人群。当然,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部门和机构可以授予相应的等级称号和名誉,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热情,让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全面健身公共服务的工作中。

4.5、建立完善的体育信息平台

建立完善的体育信息平台对于我国全面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完善的体育信息平台,公众才能通过这些信息平台来了解各式各样的健身活动,并且积极的参与进来。当然,针对不同的健身活动可以采取不同的体育信息平台来传播消息。比如说住宅区内的健身活动,就可以通过小区内布告栏来实现体育信息的共享。而针对大型的体育活动,则可以通过互联网再各大门户网站以及社交平台中进行过宣传。

5、结束语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对于满足我国国民日益增多的体育活动需求,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也能够更好的维护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助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因此,在现阶段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必须要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要聆听国民需求以求提供最精准的服务,同时还需要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当然,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优化以及体育信息平台的搭建,让公众能够及时的了解各式各样的体育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更好的督促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做好自身的工作,建立更加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谢正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3,34(1).

[2]王莉,孟亚峥,黄亚玲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成与标准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

[3]李荣日,肖春霞,杨敏.完善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7).

全民健康服务体系 篇6

1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

1.1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含义

公共体育服务是为了满足公众的体育需要, 由公共组织为其提供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而存在的。我国的体育公共服务按其目的可分为三类:体育健身服务、体育休闲娱乐服务以及体育医疗服务, 其中有包含众多小项。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它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众对健身的需要。其常见形式有体育医疗、康复、培训、表演等服务和场地设施、政策法规、信息和科研服务等。

“时势造英雄”概念的诞生也是如此。任何一个概念都是顺应时代而诞生的, 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在构建新兴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下所提出的, 相对之前的一些概念, 其更明确的指出了我国在开展全民健身事业中的职能与发展方向。

1.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特点

1.2.1 全民性

全体民众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对象, 其建立是为了保障每个民众都能享有的基本体育权利, 为了满足民众的基本的本健身需求。相对于健身场所和健身意识较为发达的城市来说, 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应该成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弱势群体的需求也不容忽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要保证公民健身参与的均等化, 促进社会公正。

1.2.2 服务性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存在意义是为了满足公众健身的需求, 相关要使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难看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立足点为服务, 其构建是由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所构成, 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最大限度的民众对健身的需求。

1.2.3 公益性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为全社会提供服务、非营利的公益事业。因此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要遵循公益的原则。而且其隶属于我国新型服务型政府体系的范畴, 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保证其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满足公众的需求。

1.2.4 多样性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民众提供的服务是多种多样的, 这取决于人民群众对健身的不同需求。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是物质与精神并存的, 既要满足物质需要 (如场地、器材设施等) , 又要满足精神需要 (如信息咨询等) 。

1.2.5 民本性

以人为本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所要坚持的, 密切注意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要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 立足于社区, 尽最大可能的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种类的健身需要。

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结构的依据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存在意义是为了满足公众的健身需求, 它由相关要素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相关要素构成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结构。

2.1 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前提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本质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明确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本质。本文观点认为有相关的要素构成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他们是这个体系的结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本质也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要而存在的, 这些相关的要素之间互相影响和制约, 共同构架了整个体系, 也维系着整个体系的整体功能的发挥。所以要确定某一要素是否隶属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要看它是否反映了体系的本质。2.2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结构的核心是人民群众健身的需求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根本所在是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满足群众需要的服务要素分为两类:支持类和保障类服务要素。支持类服务要素是满足人民健身直接需求的, 如场地的设施、技术的指导、信息的处理等;而为了保障这些要素得以顺利进行的其相关要素则被称为保障类要素, 包括政策的法规、监督额反馈和绩效的评价等。

2.3 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所在

政府公共体育部门应该作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主体而存在, 政府部门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健身活动所需要的直接支持类要素, 还要满足能将这些支持要素传送到群众手中的各种保障类要素, 所以, 政府公共体育部门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地位极为重要, 建设一个新型的服务型政府为全体民众服务是极其必要的。

2.4 坚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不动摇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指导思想一定要明确定位。本体系的指导思想是,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指导下, 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合理、运行有序及系统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健身活动的需要。

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结构的分析

3.1 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架构载体为种类繁多的健身活动, 没健身活动, 再多的场地设施、信息处理都是枉然, 也就没有了全民健身。本体系主要有健身性、竞赛性、表演性和示范性等活动。全民健身活动体系要积极创新、注意引导, 吸引人民群众的主动参与。

3.2 全民健身组织体系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转是由组织系统来实现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体育行政部门, 即为全民健身服务的各级专业和非专业的部门;二是体育组织指的是非政府组织, 其包括民间机构和各种体育社团与协会, 同时还包括服务于全民健身的事业单位;三是基层网点, 其主要细化到社区, 主要由政府部门主导, 民间机构为依托, 基层网点作为基础, 架构起一套运转良好的全民健身管理和运行机制。

3.3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能顺利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为场地设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主要由公共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所属场地、社会场地、商业性健身设施等组成。为了满足不同类的健身需求, 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建设成为能够整合不同部门资源, 居民和单位和谐发展的健身系统。

3.4 全民健身信息体系

本体系包括信息咨询、监督反馈和绩效评价等三方面。大力发展全民健身的信息网点建设, 为民众提供种类繁多的信息服务, 如信息咨询、体质监测等;对全民健身活动进行及时检测、及时处理各种反馈信息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对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目标、过程和结果等进行及时评价, 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是将全民健身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3.5 全民健身指导体系

本体系包括国家政策法规的指导和运动理论、技术方面的指导两个大方面。只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多种形式的财税优惠政策才能够促进全民健身服务事业积极健康发展, 积极推广科学健身, 建立起完整的全民健身技术指导和理论研究体系, 才能够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有序运行。

摘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活动的需要而诞生的。本文通过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及体系的建立进行论述, 分析了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众要素, 希望能够为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关键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郑旗, 常乃军, 李俊明.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2 (1) :16-191.

[2]肖林鹏, 李宗浩, 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2 (6) :472-475.

[3]陈新生, 楚继军, 王宝珠.我国城市社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结构与运行机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 35 (10) :35-40.

全民健康服务体系 篇7

关键词: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概念,结构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式中, 强身健体是每一个人的需要。建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人类日常生活需要并且形式多样化、内容较为丰富的健身服务体系, 这不但可以增强公民的身体素质同时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推进。伴随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的加快, 全民健身相关的服务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 并且逐渐朝着多元化、丰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由传统的只是通过政府来组织实施, 发展到当前的社会各界以及每位公民都积极参与到其中的良好态势。这正式全民健身想要达到理想效果的必然趋势。

一、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概念

(一) 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主要特点

对于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特点, 社会各界对其说法和观念各不相同, 其中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种观念:第一就是全民健身活动的服务体系具备多元性、全民性、服务的公益性、服务保障性以及具备较为明确的目的性, 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中最主要是具备公益性、健身服务的多元性以及服务对象的普遍性。具体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属于一种公益性的健身服务体系, 而且这种服务体系不以盈利为目的, 它是由政府和社会公众所免费提供出的一种公益性服务, 主要石油政府组织实施的。

2. 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主要针对的对象不是制定的人群, 而你是面向所有的人民群众, 这就直接决定了它涵盖面非常广泛的特性。

3. 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它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健身服务为主要目的服务体系, 其核心工作就是提供健身服务, 而且这种服务具备多元化的特性, 而不是单一的或者是内容单调的服务, 它是由很多种多样化服务的主体所共同构成的。

(二) 对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内涵分析

要想了解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的内涵, 首先需要了解其本质, 如何在归纳和概括多元化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特性的基础之上, 从客观的角度去正确的认识它真正的内涵, 以此来对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定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这就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 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具备较强的公益性, 但是总的服务体系来看, 公益性并不是其所独有的特性, 而且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正在不断的朝着服务的主体呈现出较强多元化的形式发展, 从这种发展趋势中就可以看出公益性并不是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的唯一特性。

2. 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应该充分的表现出其“多元化”的内涵与特性。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不是由单一的元素所构成, 它是有很多方面的服务共同组成, 相互作用相合配合所形成的功能性服务。

二、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的结构

根据上文所述, 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它是一个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体系, 之所以称之为是一个服务体系, 就是因为其内部并不是单一的, 而是由很多方面的功能共同组成, 这些组成的部分不但存在这一定的内部关系, 并且和体系之外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都有着相应的关联性。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 有利于完善服务体系内部的结构调整和变更, 推进此服务体系正常高效率的运行, 从而更好的发挥出其服务功能和作用。科学合理的全民健身体系应当包含以下几点:

(一) 由政府组织的纯公益性的健身服务

不论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的结构如何的变更, 它所具备的公益性的性质是一直存在的, 也就是本质是不是发生改变, 所以说, 当前的健身服务体系其根本的支撑者还是政府所提供的纯公益性健身服务。

(二) 社会中非盈利性组织的健身服务

在当前的社会中存在一部分非营利性的健身服务群体, 他们既不属于政府又不是社会市场中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健身场所, 它是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特殊社会组织群体, 并且具备自身的服务特点, 为人民群众提供相应的健身服务。

(三) 以盈利为目的健身服务

从当社会发展形式来看, 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并不排斥一些盈利性健身场所的存在, 这些服务场所通常可以为人们提供出更加先进和优质的健身服务, 比较适合高档消费人群, 同时还为社会创造出一定的就业机会,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的概念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对当前全民健身服务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优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有利于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 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波, 李慧萌.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概念与结构[J].体育科学, 2011 (2) .45:44.

[2]徐圣霞, 何忠, 赵克宁.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 2012 (5) 161:160.

全民健康服务体系 篇8

1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

1 . 1组织管理系统

我国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组织管理系统是让广大的社会群体参与到公共健身实践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大众健身事业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随着近年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快速发展,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管理体系也不断得以完善。从目前我国现行的公益性健身服务组织管理系统来看,主要包括:宏观组织管理系统、中观组织管理系统和微观组织管理系统三个层面。宏观和中观主要是由公益性群众性健身管理和社会健身管理系统组成;微观层面的则是由公共健身活动点、开放性健身活动辅导站和公益性健身场馆组成。

1 . 2健身服务设施系统

公益性健身设施系统是由国家财政、体育彩票公益基金、企业或个人出资兴建的公共健身场所,以及购买的公共性健身器材,为社会群体提供免费的健身服务。我国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设施系统是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开展的物质基础,主要是由公共健身场地的规格、数量、规模、布局、类型和维护等要素组成。这些健身设施有些是部分时段开放(高校健身场馆、旅游景点、半开放性公园等),有些是全天候开放(城市广场、完全开放性公园、街道社区等), 这些设施都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健身娱乐环境。

1 . 3健身服务指导宣传系统

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指导宣传系统包括公益性健身服务指导系统和公益性健身服务宣传系统。前者包括健身科技发展规划、健身指导员的配备、健身方法及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几个要素,其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公益性群众健身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公益性社会健身指导,以提升群众健身的科学性;后者则包括宣传的形式、内容和传播媒介几个方面的要素。通过公益性健身服务宣传来调动广大社会群体参与健身的热情,营造良好的社会健身氛围,以保障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

1 . 4健身服务评价系统

公益性健身服务评价系统是考察全民健身服务质量水平,了解国民体质现状,提高全民整体健康水平的关键。从目前我国公益性健身服务评价系统要素来看,已经形成了国家体质测试中心、各省市体质监测站和高校体质测试点的三级网络管理系统,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数个站、多个点的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监测规模。

2我国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现状

通过对我国各级群众健身管理部门职能的调查发现: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负责制定公益性全民健身的相关政策法规,组织群众性健身竞赛组织工作,指导和推进社区、校园和农民健身工程事业的发展,制定国家健身标准和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在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设施系统建设方面,尚未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来建设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设施系统,显然没有很好地发挥社会各方力量的合力作用。我国体育彩票产业发展依然较为滞后,这就需要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加强体育彩票公益基金建设,鼓励企业、个人投资,扩大各级各类健身场馆、公园、公共健身场所的公益性开放性程度,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我国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指导宣传方面,宣传的形式和内容较少涉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

3我国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

3 . 1服务体系的定位

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目标的定位,首先要以社会公共利益为首要目标,向公众提供公共健身产品和服务,协调人际关系, 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推进社会和谐;其次,要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尊重每一位社会成员享受最基本的健身服务权利,以全民健身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核心,保障广大民众的自主参与,增强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创造力;最后,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的战略目标要面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特别是对社会弱势群体(老年人、幼儿、残障人员等)的关照,开发适合不同人群健身或康复项目,为他们提供公平参与的机会,体现健身服务的“群众化”和“全民化”。

3 . 2服务体系的功能

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通过向广大社会群体提供健身服务和健身文化产品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并具有较强的公共健身服务资源的共享性。由于不同地域、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所享受的健身资源的非均等性,造成我国居民享受服务权利的不均等。因此,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要最大限度地覆盖群众生活,承担宣传社会公平性、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性,以人为本,以及协调群众健身资源市场化造成的分配不公等社会教育功能。另外,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承担着挖掘地域性健身文化资源,宣传和保护民间传统健身文化项目和非物质健身文化传承的职能,这也是我国公益性健身服务社会功能的实现和彰显。

3 . 3服务体系构建的原则

公益性健身服务体系的“公益性”决定了不能运用市场的手段,考虑投入与产出,而是要采用政府的行政手段为主导,集多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如今,我国公益性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组织管理系统、服务施系统、指导宣传系统和服务评价系统尚不完善,各级民间健身组织、公益性健身文化产业和公益性全民健身基金会依然没有成为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以致难以实现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在全社会的共建共享;另外,要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营利性健身文化产业的迎来了发展的战略机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和影响着我国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的进一步深化和转移,这就需要在认清现状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务求实效;同时,坚持统筹协调、突显公平的原则。公益性健身服务在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社会公共健身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满足更多社会群体享受公益性健身资源的基本权益,打破年龄、地域和身份的限制,合理规划、统筹与兼顾,特别是要加大欠发达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公共健身服务的扶持力度,突出服务的公平性。

3 . 4服务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

本研究对于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系统规划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第一,构建公益性的社会管理模式。在整个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中,要求各地域根据自身的公益性健身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不同健身对象的实际需求,制定“政府支持、各方协作、社团管理、市民参与”的新型公益性健身服务体系的管理模式。

第二,加强舆论宣传,提高社会参与度。借助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公益性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扩大城乡健身人口,正确处理城乡、社区、学校、俱乐部等公益性健身服务事业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广大社会全体的健身参与度。

全民健康服务体系 篇9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 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可以在更好的满足生产力提高后, 广大人民群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 而且对于进一步端正民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保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 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全民阅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人已具备阅读的条件, 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 既包括传统纸质文献的阅读, 也包括对现代网络的阅读。全民阅读, 是培养一个民族浓厚学习氛围的重要手段, 对于提高国民素质, 传承传统民族文化, 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全民阅读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着天然的联系, 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全民阅读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撑, 与相关的制度与政策保障;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全民阅读又是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发展和提升的有效践行思路, 二者相辅相成。

二、全民阅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分析

(一) 全民阅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和理念。全民阅读是新时期我国一个重要推广的理念, 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体系是否可以有效的开展建设, 关系到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否可以顺利建设, 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从大处着眼来看, 全民阅读, 可以增强文化认同, 凝聚国家民心, 振奋民族精神, 可以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建构核心价值;从小处着眼来看, 全民阅读, 可以提高每个人的整体文化素质, 增强科技文化知识水平, 丰富一个人的内涵, 坚定其思想价值信念, 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使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要建立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 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显然, “读书”, 也即阅读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也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价值的最主要渠道, 同时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终要形成的重要目标和理念。因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的初衷就是要为全民提供一个提高文化水平的平台, 显然, 在各种目标中, 使全民形成热爱阅读, 会阅读的目标, 才是整个文化体系的核心目标。而且, 的的确确各地都在以全民阅读活动为契机, 不断实现着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践行目标, 比如荆州市群文品牌活动“小太阳读书节暨全民阅读活动”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名单, 这是湖北省唯一一个地市级入选项目。荆州也因此而获得了整个软实力的迅速提高, 也正是因此, 这座城市因读书而备受尊重, 这何尝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二) 全民阅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必要途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我国的开展时间并不长, 在许多方面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摸索;从另一方面来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涉及的面很多, 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 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政策策保保障障机机制制等等多多方方面面的的内内容容;;另另外外, , 时时代在发展, 每个阶段和每个阶段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不相同, 对文化的认同感也不同, 文化始终是在持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进步。当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理所当然的也要随之而发展, 这样才能与整个社会的进步同步。也就是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性质就直接决定着这必然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而全民阅读, 恰恰是对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好的检验, 比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了各种服务设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人们通过在这些文化服务设施中进行阅读。对提供的文化资源进行观看, 对提供的保障措施进行检验。而且人们书读的多了, 知识丰富了, 审美能力、鉴赏能力都相应提高了, 这都可以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 这些意见是最有说服力的, 必然可以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 全民阅读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同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的繁荣发展。对于一个家庭而言, “家有书声不怕穷”;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读书的城市有品位”。阅读不仅关乎个人修身养性, 更关系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竞争力。知识积累, 将决定一个人的最终高度, 也将决定一个国家的最终意义。在这个意义上, 全民阅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而且读书的各种优势注定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 随着我国各地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经成为其日常生活需求中的重要内容, 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走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基础性作用, 也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基础设施, 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其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体现, 没有完善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不是成功的。在这方面, 全民阅读和公共文化体系对于支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相似的, 二者同时构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系。因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都要从实际出发, 以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 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设原则也是要以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 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全民阅读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方面的重要践行思路。

三、结语

2011年,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决定》提出, 要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 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手段。全民阅读活动在整个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起到了枢纽的作用, 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开展的载体, 同时也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的。但从总体看来, 全民阅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仍然不是很明确, 很多人依然把二者割裂开来看。

参考文献

①郑孟七.绍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1, 31 (8) .

②王晓兵.全民阅读与图书馆服务研究综述[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 2010, (2) .

③雷成耀.推进我国“全民阅读”的几点思考[J].创新, 2011 (2) .

上一篇:全国高考下一篇:汉语预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