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预科教学

2024-09-24

汉语预科教学(共10篇)

汉语预科教学 篇1

摘要:现阶段高校汉语教学中,大部分依然将传统教学模式沿用过来,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和落后的教学理念,无法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在MHK背景下,需要创新预科汉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MHK模式,高校预科,汉语教学

如今,全社会日趋重视现代教育,MHK将会得到全面推行。在汉语教学实践中,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步伐,对汉语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大力革新,采取MHK教学模式,对汉语教学实践性与语言运用能力充分重视等,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MHK模式下对预科汉语教学提出的要求

MHK模式要求积极创新高校预科汉语教学,其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MHK将汉语口语与汉语写作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促使学生汉语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其将实践性教学理念运用过来,促使汉语听力、汉语阅读理解内容得到丰富,将多方面的知识给涵盖过来,包括文学、艺术、科学等,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比较贴近,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语感。教师需要将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有机创新,科学结合语言知识与语文文化内涵,将良好的语言文化环境提供给学生。同时,汉语学习中,汉语写作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点,要对写作重要性充分强调。

二、现阶段高校预科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没有较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现阶段的高校预科汉语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主动性和较高的表达能力。因为少数民族学生有不同的文化和学习方式,对汉语学习没有较高兴趣,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无法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部分院校在考核学生汉语水平时,主要依据的是书面考试成绩,这样就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与听力水平。

(二)单一的教学方式

汉语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语言成长环境日趋丰富,但是部分高校预科在汉语教学中,仅仅传授学生基础的词汇、语法及拼音知识,语言文化知识遭到忽略,这样学生就对汉语学习失去了兴趣,没有足够积极性。且部分高校教师在汉语知识讲授过程中,没有有机结合教材要求和中华文化,没有将汉语知识背后的故事介绍给学生,其不了解语言产生背景,无法充分认知语言的意义,学生接受起来难度较大。教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不注重实践和趣味性,学生无法获得良好效果。

三、MHK模式下预科汉语教学模式

(一)对MHK正确看待,创新汉语学习观念

通过预科汉语教学的开展,主要目的是促使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得到提高,正常交际能够顺利开展。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言语表达及交际能力遭到了弱化,而MHK教学模式则将本种弊端有效克服掉,能够促使少数民族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就需要对MHK科学看待,将正确的汉语学习观念给树立起来,对汉语学习的本质功能及目的合理把握,促使少数民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方便日后更加高效的使用汉语。在应用MHK教学手段时,需要将传统汉语模式及教学思维有机打破,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将过去常用的题海战术抛弃掉,而是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将学生汉语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通过切身实践,实现汉语交际水平提高的目的。此外,在应用MHK教学模式时,需要对学生考试成绩正确看待,不能够仅仅采取本标准来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衡量。在课余时间内,将汉语交际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下去,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汉语水平。

(二)结合学生实际层次与水平,对学习任务、教学课程等合理安排

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汉语知识时,教师课堂教学是主要的途径和渠道,那么,就需要对学习任务及教学课程等合理安排。不能够单纯的为了学习而学习,设置的课程不能够过于模块化,否则学生的思维及视野就会遭到较大的限制,而是要将本门课程作为窗口,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认识世界。因此,教师需要有科学的思路,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积极运用过来,将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促使学生视野得到拓展,科学开展教学规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要科学分析规划教材内容,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充分纳入考虑范围,以便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沟通交流,因此,就需要充分重视汉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将精读课、阅读课、听力课和口语课等作为重点,以便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法是汉语教学中比较难的一个环节,要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过来,促使语法更加的生动与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革新汉语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的听老师讲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制约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在MHK背景下,教师需要对个人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有机革新,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培养其能力,将教师引导作用发挥出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帮助其掌握语言知识。汉语学习,需要贯彻多读、多听、多说原则,对学生语感大力培养,能够将学习到的语言知识正确运用到交流当中,在篇章或者句子中融入语法,将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调动起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MHK教育模式,其比较灵活和多元,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及重视,在高校预科汉语教学中逐步运用和融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需要把握课堂重点,重视学生汉语运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艳.MHK模式下预科汉语重点探析[J].文摘版:教育,2015,6(10):123-125.

[2]卫翔.MHK模式下的预科汉语教学重点探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7(18):77-79.

[3]王明慧.试探MHK背景下的高校预科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J].高教学刊,2016,8(11):144-146.

浅谈预科汉语写作课的教学 篇2

关键词:汉语、写作、教学、效果

我院预科生除了开设汉语精读、阅读、听说课外,还专门开设了汉语写作课,本学期笔者除了承担我院理科11~13班的汉语精读课程外,还承担了文科8班的汉语写作课,摆在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就是如何上好写作课。

众所周知,写作课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其目的就是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主要是通过例文写作格式的教学,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汉语写作方法,从而提高汉语写作能力。本人通过汉语写作课的教学,欲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写作课教材的选用

我院汉语写作教材使用的是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赵建华、祝秉耀主编的《汉语写作教程》,从整体上看这本教材编写得还不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课后练习紧扣当课内容,通过课后练习,确实起到了加深、巩固所学内容的作用。所以,该教材不失为一本既可操作又实用的好教材。

二、写作课教学目的

写作课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在写作课上,必须使每一课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能紧密结合,最终使学生掌握每课所讲例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本教材要求学生掌握汉语标点符号、自我介绍、看图写故事、扩写故事、请柬、邀约信、启事、一般书信、城乡变化、写事、写人、游记等的写作要领与格式,写作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习者初步具备汉语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三、写作课课时安排

对于民族预科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汉语精读,慢班、中班、快班的写作课均为每周2学时,每4学时上一课内容。全书共17课,第一学期最多只能学完8课内容,到第二学期刚好可以把剩余的一半内容讲完。从教材的内容和量上来看,每周安排2学时的汉语写作课是比较合理和可行的。

四、写作课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汉语写作课的教学方法不同于汉语精读课和汉语阅读课,侧重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汉语写作课切忌教师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而学生苦于无时间练习写作,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到头来还是没有掌握写作的方法和要领。每课4课时的教学进度应该怎样安排才算是比较妥当的呢?笔者经过仔细研究认为,第1-2学时首先是要详细讲解本课的写作重点,首先对例文之后的生词稍作解释,切忌不可像精读课那样花专门的时间解词造句,然后开始讲解例文,例文的讲解一定是以本课的写作重点、格式为主线,对例文的具体内容则可不必花过多的时间进行分析,只要学生理解例文即可。在1-2学时中应该将一课中的4篇例文及课后练习的前一部分在课堂上全部进行完毕,上课节奏要适中,如果太慢的话,下次的写作课就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写作文了。下课前要给学生留一些课后作业:首先是复习本课的写作重点,然后做完课后练习。在第3-4学时中,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写作重点,然后开始做后一部分的练习,最后留出4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当场完成本课的作文,并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来写,集体纠正这位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误,以加深学生对本课写作重点和格式的印象,下课前让全班学生当场交上作文本。教师课后要认真批阅作文,并且总结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以备下节课时做一个简要的作文点评。汉语写作课的教学方法是重点突出、边讲边练,而且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当堂掌握本课的写作技巧和要领。笔者这种注重学生写作练习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五、写作课教学效果

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要求学生主动学习、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才能有序进行,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反之,如果学生各做各的,不听老师讲课,随意摆弄手机、文具、交头接耳、或东张西望、或昏昏欲睡等。一般来说,出现这种状况,说明老师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如果老师无视这种状况继续发生,仍然“照本宣科”,那就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老师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注意力集中,积极配合老师,主动思考,善于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练习与作业,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反思、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六、写作课测试

测试是为了检验教师是否向学生全面传授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以及学生是否都已经消化、掌握所学内容。换句话说,就是要全面考查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写作学习与训练,是否熟知每课的写作要点,是否具备了初步的汉语写作技能。所以期末写作试卷一定要涵盖本学期的写作重点及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与格式,要求学生全面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只有這样,才能够达到测试的真正目的,即提高预科生汉语写作的能力。

一言以蔽之,在汉语写作课的教学中,首先一定要有好的写作教材,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次是采用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讲练结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我们的预科生汉语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纯明.浅谈如何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1).

[2]曾祥琼.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教育大视野,2010(04).

[3]段丽.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新校园,2011(09).

[4]刘贵平.浅谈作文的重要性.学周刊,2011(18).

[5]吴新元.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语文教学通讯,2010(02).

[6]赵建华,祝秉耀.汉语写作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09.

汉语预科直接教学中口译法的运用 篇3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 中国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 学习汉语的热潮汹涌澎湃。全世界各地、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怎样学习汉语, 学好汉语成了汉语教学探讨的基本话题, 尤其是汉语预科教学。究竟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呢?语言教学的方法有交际法、翻译法、功能法等。目前各个高校普遍采用直接法, 并明确提出反对使用母语教学, 反对使用翻译法教学, 那么, 口译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该不该用在直接教学中, 口译法对直接法教学是否有辅助作用呢?我立足于此, 在汉语预科教学直接教学法占主导地位下, 讨论汉语预科教学方法, 即直接法与口译法, 提出将两种方法适当结合, 有利于汉语预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语言教学完善理论准备材料, 为优化汉语预科直接教学奠定基础。

2. 直接法简述

直接法这一术语是作为采用单一语言教学法的统称出现的。它相对于语法翻译法而出现的, 代表了传统教学法的转变。19世纪后期造就了一批新型的语言学习者, 他们不愿遵循正规的语法教学, 也不愿意依照传统方法学习语言。一种新的教学法势在必行, 直接法因此应运而生。主要代表人物有贝力兹 (M.D.Berlitz) 、艾盖尔特 (B.Eggert) 和帕默 (H.E.Palmer) 。

直接法还有自然法、综合直接法等名称, 虽各有差异, 但同属一类。所谓直接法, 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学, 不用学生的母语, 也不注重形式语法。它的教学目标是外语口语, 基本原理是“幼儿学语”论, 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来设计外语教学过程和基本教学方法。

直接法主要教学原则有直接联系的原则、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句本位原则、以模仿为主的原则。它的优点是采用物体、图片、手势、多媒体等直观手段, 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教学, 注重语言实践练习,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其缺点是排斥母语的适当运用, 这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又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 从而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语法错误较多。

3. 口译法简述

口译法, 指的是学生用自己的有声语言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方法, 它是相对于笔译法而言的, 是翻译法中的一种。

首先, 口译法的优点是较灵活, 一个词选择不当, 可以迅速改变说法, 直接找到最合适的词语和最准确地方法;其次, 口译法与学生的朗读结合更富有直觉性和感悟性,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它的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对此方法产生依赖, 依赖用母语进行转换, 这也是为什么不提倡用口译法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学中过于依赖翻译, 教师就会觉得如果某一语言点未给学生译成母语, 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这就忽视了两种语言形式在语义语用方面的等值特征, 但一味求助于翻译, 势必走上将两种语言机械对比之路。

本文的口译法指的是一种教学手段, 指在教学中采用口译法这个手段, 将难以理解的语言点用母语进行阐述, 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4. 影响汉语预科直接教学实施的问题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新疆带来了发展机遇, 要想发展就要提高, 教育也是如此。当前, 各高校对于第二语言教学普遍采用直接法授课。直接法倡导的口语是交际中最受欢迎的目的语使用形式。课堂上教师营造气氛使学习者在会话中运用新语言, 熟悉语音、语调及如何遣词造句, 从最常使用的日常习惯表达入手, 增强兴趣和自信, 学习者自如流畅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 也会促进理解和感悟, 将学习者置身于逼真的目的语环境中, 使得第二语言学习似母语般自然, 顺应语言教学的发展方向。

然而汉语预科教学中都是一些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 由于文化﹑习惯﹑理解等方面的差异, 从而导致汉语预科直接教学中采用全汉式的直接法教学遇到了各个方面的问题。例如:

(1) 语言习惯方面

学习汉语最大的障碍就是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带来的“转译”问题, 即把听到的普通话在大脑中“转换”成母语, 并经过“过滤”、“选择”才能完全理解, 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思维, 他们的思维需要将普通话转换多次。思维中转层次较多, 速度较慢, 甚至有时出现思维“卡壳”现象, 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影响教学效果。

(2) 语序方面

汉语是开放系统的句式, 语序是主谓宾, 有些少数民族学生就会因语序不同而将语序错乱, 如维吾尔语的语序都是主宾谓, 是闭合系统的句式, 谓语始终居于句子末尾。部分维吾尔族学生就将汉语的“我打他”说成“我他打了”。

(3) 语音方面

(1) 汉语中的某些清辅音读成与之相近的浊辅音。如把“道”的拼音中的“δ”发错。

(2) 将汉语中的“7”误发为维吾尔语中的颤音“ρ”。如“肉”。

(3) 儿化音的错读。如部分维吾尔族学生把“孩子喜欢小小的鱼儿和花儿”中的“花儿”发成两个音节。但是正确的来说, “花儿”应该是两个词一个音节, 这个“花儿”的“儿”只是表示一个卷舌的动作, 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

(4) 对语气词“啊”的音变不理解而错发语音。如, “这道题应该还有另一种解法, 你说是不是啊?”少数民族学生将这个句子中的“啊”读成“α”, 这是错误的, 而应该读成“ια”。因为语气词“啊”发音时, 受前面字的读音的影响, 常常发生音变。

(4) 词汇方面

(1) 构词法乱用。如他们说“你把书们拿上。”这是错误的。在汉语的词汇中当表示人称的复数时后面要加“们”, 但是在表示物体时不能加“们”。

(2) 同义词区分不清。如“逝世﹑过世﹑去世”都是关于死亡的说法, 究竟何时用哪一个, 无法分清。

(3) 感情色彩义词的误用。如“赡养﹑养育﹑豢养”这些词的概念义相同, 但感情色彩义不同。“豢养”是明显贬义词, 有些学生因不明词的感情色彩义导致了把“豢养”当褒义用。

此外, 还有一些难以解释清的抽象的词如“细胞”﹑“地雷”等, 句子方面的“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误用, 以及成语方面的误用, 等等。

影响汉语预科直接教学的影响还有文化、观念﹑思想﹑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和教师语言单一的问题, 由于这些因素使汉语预科直接教学受到了阻碍, 有时难以进行, 影响了汉语预科直接教学的质量。

5. 口译法的补偿作用及二者结合的关系

直接法从新疆的实际来讲, 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确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但是直接法对于有一定汉语基础的人有帮助, 对无基础的人效果不大, 甚至相反。而且就如上述情况, 对于抽象的字词和语法难以解释, 用直接法无法让学生理解通透。同样重要的一点是若教师不懂学生的母语, 采用直接法教学, 那么汉语预科教学的质量会不会

WENJIAOZILIAO

有所提高?

口译法运用方便, 无需教具, 它能利用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保证学生确切理解知识, 避免对知识点理解不准确。如语法讲解, 若用汉语直接讲解此语法, 想必其效果会不尽如人意。此外, 口译法对教师也有所要求, 要求教师备课时译出难点, 做好准备。讲课时不要直接立即运用, 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让学生自主发现解决, 无法排解时再运用口译法, 不可大量使用, 不可经常使用。

所以口译法在汉语预科直接教学的大方向下, 可以适当运用弥补直接法教学中一些不足, 帮助解决直接法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是汉语预科直接教学的一种补偿手段。

直接法与口译法各有利弊, 在汉语预科直接教学中单独地只运用直接法或口译法都是不可取的, 口译法作为弥补直接教学中一些不足的手段在汉语预科教学中运用, 二者到底有什么关系, 究竟口译法用多少, 直接法用多少, 我们不能确定。我个人认为在汉语预科教学中直接法和口译法是递减或递增的关系, 即在教学中用大量的直接法可以解决的就不用口译法, 少数难解的知识用口译法, 相反口译法用多时直接法就相对减少, 两种方法结合的量与度是在一个递减或递增的状态中进行。

6. 结语

在对汉语预科直接教学背景下口译法运用的探讨中, 我们的观点是:汉语预科直接教学应尽量用能够使学生听得懂的方式来教学, 在采用直接法教学中应适当利用口译法, 发挥口译法的补偿作用。同时必须注意, 使用口译法只是手段, 不是目的, 在汉语预科直接教学中应尽量排除母语的干扰, 避免大量使用口译法, 防止对口译法产生依赖, 造成反作用。

摘要: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直接教学法, 汉语预科教学也将直接教学法置于主导地位。本文对在汉语预科直接教学过程中适当兼用口译法作了初步探讨, 认为二者结合的教学方法更接近教学对象的真实水平, 有利于汉语预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及学生汉语水平的进步。

关键词:汉语预科教学,直接教学法,口译法

参考文献

[1]买买提吐尔逊.阿布都拉.试论母语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J].语言与翻译, 2006, (3) .

[2]谢新卫.第二语言教学中成语教学探析[J].语言与翻译, 2006, (4) .

[3]马德元.汉维对比词汇学[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4.

[4]李建军.预科汉语词汇教学应引入语素教学[J].语言与翻译, 2006, (4) .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让.艾赫贝尔.口译须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2.

[7]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8.

汉语预科教学 篇4

一、汉语学习对少数民族整体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习汉语还学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汉语课程的学习时间较短,受到教学上的种种限制,造成学生缺乏对汉语语言的实践,不能够有效掌握汉语语言的学习技能。因此,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在日常的专业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能够对预科阶段的汉语知识进行巩固,同时,对少数民族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发挥着有效的作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能力,可以为整个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在掌握了专业的汉语知识后,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能够快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对学习专业知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对整个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发展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对整个民族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倘若能够熟练掌握汉语知识,便能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整体水平,从而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

二、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汉语是少数民族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二语言,在少数民族长期的汉语教学活动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教育发展的现阶段,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缺乏良好的系统性,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教学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少数民族汉语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

(一)汉语教学的目标与专业分离

汉语教学的目标与专业分离是少数民族预科汉语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主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成绩,学生在进行汉语学习时,课程成绩是学生主要追求的目标,忽视了对汉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在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汉语的考察方式上都是为了应付考试,造成汉语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对汉语水平的过度重视,没有将学生本身的专业与汉语教学良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严重的阻碍,缺乏学习上的自信心。在实际的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上很大程度上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整个汉语教学的实践产生了阻碍的作用,需要在未来的汉语教学过程中增强对存在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探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最佳模式,提高汉语专业教师自身教学水平。

(二)书本教材与实际教学之间存在对立

高校在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选择存在很大的问题,在传统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过程中将对外汉语教材用来对学生进行教授,教材的内容与时代的发展脱轨。在该教材的传播体制下,学生积极性不高,给学生日常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部分高校在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教材,对学生汉语能力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长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造成书本教材与实际的教学之间存在对立,对课堂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抑制作用。培养学生的汉语能力是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最主要的任务,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汉语的书本教材与实际教学之间存在差异,造成学生无法从根本上掌握汉语基本能力。

(三)课堂缺乏良好的教学氛围

汉语是少数民族学习的第二语言,少数民族预科汉语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整体积极性不高,缺乏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是汉语教学最有利的场所,能够拓展学生的汉语知识视野,从而增强少数民族整体的汉语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由于缺乏良好的课堂氛围,造成汉语教学成为形式化,没有实际意义,教学的对象只是少数学生,对于部分对汉语言不感兴趣的学生采取放弃的态度,缺乏良好的时效性。此外,汉语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课堂的利用效率较低,学生无法在课堂中进行汉语的有效训练,从而导致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学生在汉语整体水平上很难得到快速的提升。

三、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改良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在发展的过程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效果,但同时仍存在诸多的发展问题,作为学校需要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用新的教学目标取代传统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进行汉语知识的学习,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汉语综合能力,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此外,学校要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为学生展开汉语知识的教学。学校需要在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向少数民族学生介绍汉语发展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结合学生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整体的发展能力,促进未来的长远发展。学校需要对不合理的制度进行具体要求上的制定,保证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在汉语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与专业知识上的统一。

(二)逐步完善少数民族教育的汉语教材

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教材的把关,学校在进行汉语教材选定的时候需要符合国家少数民族教育的相关标准,保证教材的选用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逐步提高汉语的综合水平。因此,高校在进行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开设的同时,需要清晰地认识到汉语教学对整个少数民族产生的重要性,加强日常工作中对汉语教材的选择效率,为少数民族整体汉语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有着自身的发展目标,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进行汉语课程知识的传授,与少数民族学生自身能力水平保持一致,才能达到科学教学的要求。在汉语教材的选用上应该注重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汉语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能够达到整体知识结构上的有效衔接。

(三)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能够产生良好的作用,在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需要加强对课堂氛围的营造,确保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进行汉语知识的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明确教学目标的确立在学生汉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的确立对学生整体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作用。良好的课堂教学对少数民族整体语言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同时,提高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课堂效率,需要增强对自身水平的提高,使教师自身的汉语水平能够达到教学的相关要求。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中课堂是最主要的知识教授场所,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专业汉语知识的学习,为少数民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汉语教学的教师自身需要有较高的汉语水平,能够在日常教课的同时将书本中的知识详细地传授给学生,使得少数民族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汉语专业知识,逐步提升自身的汉语水平,为其他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是整个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对学生汉语能力的关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汉语教学模式,在长期的教学发展中摸索出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汉语教学方式,逐步实现少数民族汉语能力与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共同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对整个学校的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经验的不断总结中能够提升整体的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水平,从而带动整个少数民族的长远发展。

本文系喀什大学教研教改课题(《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词类教学方法优化研究——以喀什师范学院为例》编号KJFY1417)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骆惠珍,万维强.基于文化理解的双语教学——以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2]韦高安,张林华.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与留学生教育的对比、战略及展望——以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育与高校留学生汉语教育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3]骆惠珍,万维强.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师文化教学观念调查研究——对新疆六所高校133名教师的调查[J].昌吉学院学报,2013,(02).

[4]武秋莉,郝青云.“三少民族”预科生预科阶段的汉语教学策略——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05).

[5]乌兰格日乐,许良,肖田梅,金丽杰.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措施探析[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06).

[6]高立明.MHK三级考试模式下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

[7]徐雪琴.对我国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研究发展的调查和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01).

[8]廖正丽.应用语言学理论在少数民族预科基础写作教学中的意义[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2).

汉语预科教学 篇5

关键词:中亚留学生,医学汉语

近十几年来, 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上的异军突起, 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并且, 重振丝绸之济带, 为中亚各国政治、经济、技术、文化、贸易等领域提供广阔平台。特别是上合组织建立后, 中亚各国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 更发现了与我国合作所能带来的现实利益。随着中亚国家与中国经济实体之间的经贸技术合作往来增加, 各种交流活动需要大批俄双语人才。在此背景下, 对中亚青年们来说, 掌握汉语是能找到好工作, 改善个人目前经济状况的良好途径。

中亚国家主要指: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等国家。

新疆医科大学作为全国唯一一所西医、中医、维医为一体的综合医科大学, 又地处毗邻中亚的新疆, 理所当然成为所有想学医的学子们的首选院校。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本科) 全英文教学已经有十多年历史。但对于掌握俄语和本民族母语的中亚留学生来说, 英语也是他们的第二外语。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们大多选择先学习汉语, HSK考试达到4级以上, 再到中国学生班里一起学习医学专业课程。

1中亚留学生学习汉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中亚各国留学生都使用俄语和本民族语言, 由此可知, 他们已经形成了用俄语或其本民族语言思考、组只语言的能力。俄语属于印欧语系中斯拉夫语族, 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乌兹别克语等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塔吉克语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 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1]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 就会因语系不同产生一系列干扰, 形成了不利于汉语学习的迁移因素。

1.2中亚各国主要信仰伊斯教, 在浓厚宗教氛围中长大的青年, 不仅其世界观、民族观存在差异, 思维方式、认知习惯和认知方法也存较大差异, 这些都将影响汉语的教学和学习。

1.3留学生们虽然寄希望于学好汉语, 继而能学好医学专业, 谋求更好的发展。但中国开放的城市环境, 酒吧、迪吧、KTV等娱乐场, 所对他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远期愿望和眼前诱惑, 仍使这些十八、九岁的孩子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以外的事情上。

1.4新疆医科大学留学生统一住宿, 虽然管理上较为方便, 但相对独立的宿舍楼, 学习、生活相对仍是自己独立的小群体, 仍局限于内部之间的交际往来, 与中国学生交流较少。这种情况限制了留学生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和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

1.5汉语作为一种象形文字, 不仅读音、书写方式上和其他国家有很大差别。一词多义, 同音多词也经常使学生学习起一头雾水。因此, 许多留学生认为汉语学习难度大, 一种畏难的情绪在学生中蔓延, 这使得他们对学习效果的不好很容易就找到借口, 势必会影响学习积极性。

2医学汉语可行性教学对策

2.1一支稳定、强有力的专业师资团队对提高医学汉语教学质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留学生医学汉语教学的特殊性, 更决定了教师在其中的关键作用。[2]在师资选择上, 一般配备有医专业背景的老师进行授课。建立留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系统, 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并给予丰厚奖励, 不合格教师要予以淘汰。保证了医学汉语课程雄厚的师资力量。

2.2医学汉语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汉语教学中医学汉语贯穿在汉语教学中。教学内容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教学教学对象是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预科医学生。所授内容不仅包括医学汉语专有词汇, 医疗活动实际场景, 预防和健康卫生教育等医学卫生领域内容, 还包括使学生了解西医、中医、维医各专业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向、就业目标, 使学生对各医学专业有个整体认识和判断, 对将来选择专业和专业规划有目标、有方向。

2.2.1预防和健康教育课程 (时长占全部课程75%) 。该课程内容词汇讲解主要以身体器官、疾病名称为主, 延伸教学内容包括问诊、检查内容、药品名称、治疗方法、医疗器械名称等。例如, 当讲解到女性生殖系统时, 我在黑板上画出男性生殖器官的正面图和侧面图, 从器官名称词汇, 一直到男性正常生理情况, 常见男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诊断要点, 一直到治疗和预防方法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尽量不要去娱乐场所, 洁身自爱, 选择健康、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不仅使学生学习到基本医学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词汇, 对医学产生深厚兴趣。

2.2.2专业讨论 (时长占全部课程总学时10%左右) 。课后作业主要是两块内容, 一块内容是词汇书写、朗读。一块内容是, 老师指定某个医学专业, 要求学生在相关网站查该专业的课程设置, 与自己国家及其他国家课程对比, 自己对该专业的理解, 就业的方式远景等。该项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浏览中文网页、查找资料, 提高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提高学生汉语快速浏览、阅读、理解、归纳、总结等综合能力, 并为将来专业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2.2.3参观医院 (时长占全部课程10%左右) 。参观地点包括:第一临床医学院的门诊、影像中心、病理科、动物实验中心、法医鉴定中心、胸外科病房、老年科病房;第四临床医学院 (针灸科、推拿科、药剂科、皮肤科) , 自治区维吾尔医院 (理疗科、维吾尔医白癜风治疗中心、皮肤科银屑病) 。使学生对各专业有个直观的感受, 结合学生对各专业的理解, 保证学生对将来的专业学习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促进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兴趣和学好的信心。

2.2.4场景模拟 (时长占全部课程5%左右) 。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病人摸拟问诊的过程, 其他学生可参与提问、判断、点评、总结。达到对医学词汇、医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复习的效果。

2.3在日常管理和课外实践上, 针对留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陪护服务、慈善关怀、社会调查、疾病预防、旅游观光、义务劳动等,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使学生在实践和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 纠正劳动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掌握社会人文知识,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素质, 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 增强责任感, 提高自律性和学习自觉性, 建立与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

参考文献

[1]阿依提拉·阿为都热依木.新疆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特点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1 (3) .

汉语预科教学 篇6

一、语言对比法在预科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大多数人在学习除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时, 一般都会受到母语的影响, 在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要素之后, 在今后的进一步学习过程中, 会不时地将两种语言结合起来, 并进行比较分析。从母语的角度学习汉语的技巧及方法, 以提高汉语学习的效率。进行预科汉语学习的人, 一般都是“初学者”, 他们都是在零基础之上进行汉语的学习。据调查分析, 用母语与汉语进行对比学习的方法, 现今在新疆大多数的地区被使用, 而且已被证明这种语言学习的方法, 已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语言对比法的使用中, 母语对汉语的学习有可能是积极的、有益的, 但也可能是消极的、不利的。如何正确处理语言对比法在预科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也是当前语言对比法在预科汉语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语言对比法在预科汉语教学中的使用分析

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讲, 汉语的学习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而且在学习汉语时非常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语言对比法使用的目的是为汉语的学习提供借鉴的方法和技巧, 促进汉语有效、高质量的学习。教师在使用语言对比法之前要对“母语”与“汉语”在发音、语法及词义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比较, 从中总结出明显的、能让大多数学生从母语学习的角度理解汉语学习的意义及方法。

(一) 语言对比法在教学手段中的使用

教学手段科学、合理的使用, 对汉语的学习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汉语教师通过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播基本的知识, 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现今的语言学习, 大部分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 预科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直接使用汉语作为向学生传播知识的手段。因为大部分人还是初学者, 所以他们并没有达到能够熟练使用汉语的程度。所以, 还是用母语作为基本的语言教学手段。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知识, 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在母语授课的情况下, 加深对汉语的理解度和认识度, 并充分地掌握汉语的基本要素及知识。所以, 母语作为教学手段在语言对比法的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

(二) 语言对比法在汉语学习检查手段中的使用

在预科汉语教学中, 为了解学生是否充分的掌握所学习的基本知识, 教师应该运用“母语”进行提问或检查。如在进行教学内容检查的过程中, 给出学生具体的汉语材料, 然后让学生用母语对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翻译”, 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具体的讲解。此外, 语言的学习讲究实践的应用, 所以检查时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事物, 充分利用“触景生情”的办法, 让学生在母语作为基本的条件下, 用汉语进行简单的描述, 并在此过程中, 对两种语言表达事物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所以, 语言对比法在汉语教学检查手段中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 语言对比法中“母语”与“汉语”的对比学习

在进行汉语教学中, 语言对比法的应用要落实到语言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就这一方面而言, 在进行语法学习时, 汉语语法一般都是“主谓宾”, 而且在句子、文章的写作上基本都会遵循此种方法。而对于新疆大部分地区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的人来讲, 语法一般遵循的是“主宾谓”。显而易见, 这两者不同的语法会对汉语的学习造成极大的阻碍, 而且在长期的应用中, 学生并不能轻易地摆脱母语语法的影响。所以, 此时的教学过程, 教师就必须严格地运用实例进行对比, 掌握两种语言语法的不同, 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 语言对比法在预科汉语教学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汉语教师难以摆脱传统的语言教学直接翻译的方法。为了提高教学的速度而忽略教学的质量, “直接翻译”的使用范围非常广, 这种方法的使用能够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学习的内容。但是从长远来看, 对于学生的汉语思维的发展、汉语知识的应用是非常不利的。所以,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要避免直接翻译法的使用, 正确地运用语言对比法, 科学地引导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基本要素及汉语知识的掌握。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新疆地区的“预科汉语教学”来讲, 语言对比法的使用非常重要, 教师要在汉语教学中, 科学合理地运用此种教学方法, 切实贯彻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 通过教学手段、检查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 提高学生预科汉语教学中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减轻学生对母语的依赖, 不断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摘要:预科汉语教学在新疆的语言教学中, 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困难的课程项目。语言对比法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他们从母语学习向汉语学习转变的重要的方法。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汉语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对当下新疆预科汉语教学中的“语言对比法”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语言对比法,预科汉语教学,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汉语预科教学 篇7

1动物医学专业预科概况

塔里木大学2014年报到的预科生人数为421人,由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等组成,分别被园艺、植物保护、汉语言等13个专业录取, 各专业人数为28 ~ 40人,其中动物医学专业32人, 占7. 6% 。塔里木大学2014年入校的动物医学专业预科生摸底考试写作成绩,见表1。

写作总分为70分,其中最低分1人,为0分; 最高分1人,为33分; 总分为470分,平均分为14. 7分。

由表1可知,塔里木大学2014年招收的动物医学专业预科生的写作成绩集中在0 ~ 9分和10 ~ 19分两个分值段,学生的写作能力亟待提高。

2写作教学在民族预科教育中的重要性

民族预科教育是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一个过渡性的教育层次,立足基础教育,面向高等教育[2]。民族预科教育以为高等教育打好基础,做好准备为宗旨,其职能是提高文化基础,加强技能训练, 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进一步发展。但长期以来,预科阶段大多是以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为主,加强其汉语学习,使汉语成为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参与基础课的学习。通过强化汉语,以达到提高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其中写是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同时写作能力体现着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并且写作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就业和工作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MHK试题编写者曾说: “汉语学习最终要靠写作来检验[3]。”

3民族预科教育中写作教学的建议

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所享有、接受的教育,不是外部简单提供或强行施加的教育,是少数民族自己的、适合于自我的教育。作为民族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预科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

3.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预科教育

民族教育可以是其他民族参与、帮助乃至实施下的教育,但根本上真正基于民族的和适于民族的,并利于民族的教育,只能是民族成员积极认同和自主参与的教育。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大学生而设立的高等教育特殊形式[4]。其民族预科教育处在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处,是专业课程学习之前的预备与过渡阶段,是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从而使更多民族大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民族高等教育,成为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不少学生对预科教育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预科教学开始时,应引导学生充分地认识和深刻地理解民族预科教育。这将激发其学习热情,增强其使命感与责任感, 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各项有益的活动,增强意志,克服困难,调整心态,努力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民族预科教育。

3.2减少学生汉语写作焦虑

关于“二语”( 主要指汉语) 写作焦虑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被称为“Writing Apprehension”, 是指“避免写作 和避免有 可能要写 作情况的 行为”[5]。“二语”写作焦虑者具有明显的三个特点: 畏惧写作任务; 害怕评分; 尽量避免写作[5]。据了解, 动物医学专业预科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汉语写作焦虑。 因此,作为其任课教师应认识到“二语”写作焦虑,根据教学大纲内容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要触动学生的内心,关照学生的生命世界,呵护学生的精神世界,鼓励引导学生多阅读; 将写作要求与其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等相结合, 以期与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共鸣; 让学生有话可说、 乐于写作; 及时发现其优点并给予表扬,增强其成就感; 对存在的不足,给予机会,指出时注意用词与语气,以免挫伤学生的写作信心。因此,应多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加轻松、自由、主动地学习和生活。

3.3关注预科生的双语思维

民族预科生的汉语写作具有双语性。预科阶段, 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相对低,因而在内容构思、结构构思、过程控制等思维活动中可以说是完全依赖维吾尔族语、哈萨克族语、柯尔克孜族语等母语思维,在遣词造句时对母语的依赖也较大; 因此,其作文不乏语法错误、母语式的汉语句子。其汉语写作基本上为 “一语”( 主要指维吾尔族语、哈萨克族语、柯尔克孜族语) 到“二语”的翻译过程,当其汉语水平到一定程度时,可完成“二语”的直接输出; 因此,写作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双语思维,培养学生母语水平和汉语水平尽可能达到深层次的共享能力。

3.4提高教师素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列出过一个衡量外语教学质量的公式: 教学质量 = [学生( 1分) + 教材( 2分) + 环境( 4分) + 教法( 3分) ]× 教师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6]。它由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组成; 因此,要达到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为新疆地区培养合格大学生,不仅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还应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工作。

4结语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目前,新疆处在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时期,且我区确定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的具体战略选择[7]。引导动物医学专业预科生深刻地理解民族预科教育,认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提升教师素质,了解学生的情况;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更好地落实民族预科教育,使得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在现代文化的引领下更好地投身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民主法治的建设,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阿合买提江·依明江,阿布都热合曼·色依提.双语教育视角下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以新疆高校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4):175-180.

[2]黎军,田飞达.论我国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意义和性质[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1(5):1-4.

[3]于丽,连吉娥.MHK考试引导下的新疆少数民族汉语写作教学研究——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28(3):12-16.

[4]根小.内蒙古蒙古族预科教育发展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5]张红霞,朱莹莹.二语写作焦虑的因素与对策[J].语文学刊,2012(7):123-125.

[6]刘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保持与能力提升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21-23.

汉语预科教学 篇8

关键词:文化因素,文化差异,双文化素质

一、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预科阶段的汉语教学是指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汉语教学就是语言教学。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社会的交际工具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进程,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渗透在民族语言之中,蕴含在历史发展过程之中,所以语言文化因素的存在是客观的。语言是一面镜子,直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语言和文化是整体,学习语言就是同时学习一种文化,离开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准确地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只能是一纸空谈。

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如果对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够全面,那么就会直接影响信息的准确传递,容易产生误解和偏差。因此,在汉语教学中,汉语文化的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掌握一种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在汉语学习中汉语的文化知识不但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而且其本身也是教育的要求之一。各民族之间文化是有差异的,人们在相互接触时可能由于文化不同而产生冲突。在汉语教学中遇到一些文化现象,我们常常采取的办法是通过介绍与之关联的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来帮助学习达到深层次地理解汉语。例如:揠苗助长、东施效颦、掩耳盗铃、胸有成竹、守株待兔等词语就必须介绍一些与这些词语有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否则,学生只能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任何一种语言都满足着一个特定民族的需要,都是特定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对于同族人来说,一种语言特定的语言规则和社会习惯是约定俗成的,不需要作任何说明和解释就能准确无误地达到彼此交际的目的,但这种特定的语言形式被转移到非本族群体中,就会使原有的交际模式发生倾斜。除了语言规则不通外,社会文化习俗观念也会产生阻塞。学习一个民族的语言,不学习这个民族的文化,不了解反映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社会习俗,审美情趣,看待世界和认识事物的方式,是不可能学习好该种语言的。另外,我们中华民族及其下属的各民族实体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而这些历史和文化绝大多数是以汉语记载并保存下来的。所以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增强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共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我们在语言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二、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

文化在语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与语言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语言和文化,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民族也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因为文化的差异,毫无恶意的言词会使对方惊讶或愤怒;简单的一句话会使一方捧腹大笑,而另一方全然不知其幽默所在。

汉语教学必须结合社会文化,尽管少数民族学生按照我们教学大纲的要求达到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这仍不足以保证在实际应用语言时不犯错误。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不仅要学习发音,词汇和语法,还应了解熟知一定的社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因为语言与文化的脉与根的关系毋庸置疑。反之就会出现误解。

(一)文化差异影响信息的获得

对同一事物,往往因思维方式不同,便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有些少数民族同学说汉语时我们听懂了,但总觉得有点别扭,这除了语法连结有问题之外,还有文化不同的关系。如:维吾尔族人把一个行动达到两个目的说成“一土块打两只班鸠”。汉族人听到这样的比喻就会感到不可理解,因为在汉语里是“一箭双雕”。对词仅仅从语言的字面意思去理解是不可以的,尤其是成语、谚语、格言,习惯语,固定词组,一定要讲清它的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必须通过语言来表现。所以,在汉语教学中纯粹讲授汉语的意义及语法结构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穿插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讲解。

(二)文化差异造成交际障碍

不同的民族,由于物质环境与生活经历不同,以及社会宗教文化的哲学渊源不同,必然存在各自独特的民族个性,使语言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交际双方如果不注意这种文化差异,就会使交际出现障碍。另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导致了使用语言的不同。由于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不同,人们对于相同客观事实的主观态度及引申意义都不会相同。如汉民族含蓄委婉的感情表达和谦和辞让的语言表现。以整体和他人作为标准和崇尚平等的特点,不即不离,温柔敦厚,与人为善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等等。这些价值观念充分体现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例如:哈萨克族崇尚白色,以白色象征纯洁无暇、忠诚。而汉族则以红色象征幸福快乐,幸运昌盛,常用在热烈或喜庆的场面上。春联用红纸写字,结婚庆典上的红喜字,劳模功臣戴红花,此外用红楼指闺房,红粉表示打扮漂亮的妇女等等。

在汉语教学中必须把表现在语义、语用等方面的民族的心态文化,民族的价值观、伦理观等思想文化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有意识,有目的地适时引入教学中。

三、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具备双文化素质

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目的语文化意识是语言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因为在影响学习的诸多因素中,学习者对目的语社会文化的了解对其学习效率和交际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汉语教学理论、大纲、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材、课堂教学等方面,在这些直观的形态中无处不蕴含着文化内涵,甚至在非常细微的地方,都可能包含着文化的大文章。由于人们的行为规则,思维习惯、处世哲学、道德标准、话语方式等无不受到价值观的影响,对文化的把握决不不亚于对语言结构的把握。文化的理解与语言的理解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的理解越清晰对语言的理解就越深刻,语言的理解越准确对文化的理解就越透彻。因此汉语教学本身就要求教师具备双文化的素质。

汉语教师不仅对汉语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学生的母语文化也要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对于两种文化的异同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非常敏感,能自觉地将文化比较运用于汉语教学。例如:汉族人形容胆小的人时会说“胆小如鼠”而在维语里这个意思是“鸡的心脏”。虽然表达方式不同,意思却是一样的。又如汉语形容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的意思时会说“幸灾乐祸”而在维吾尔语里这个意思是:毛驴快死了,在它的屁股上拉艾介克琴(类似胡琴)。

总之,作为一名汉语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当具备双文化素质。例如,要熟悉中国的历史和地理,要了解主要的名胜古迹,要有一定的社会和民俗知识,包括婚丧嫁娶,亲属关系传统节日乃至宗教信仰等等。此外,还要具有一般的世界历史、地理知识。汉语教师自身要不断地有意识的拓展和更新相关政策、经济、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成为维汉兼通的文化专家。不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以自己渊博的文化知识渗透和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真正成为沟通维汉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

文化是动态的,培养精通维汉两种文化的双语人才,是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汉维两种文化的差异给予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切实提高汉语言文化的驾驭水平。

参考文献

[1]唐祥金.文化观与文化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8) .

[2]魏兰栏.成人英语阅读教学要重视社会文化[J].中国成人教育, 2001 (5) .

汉语预科教学 篇9

来华汉语预科生(以下简称预科生)大多来自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和太平洋岛屿国家,均系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教学中发现,他们对汉字十分陌生,缺乏对汉字的概念,学习汉字相当吃力;另外,预科生年龄较小,来华前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学习策略。因此,面对陌生而复杂的汉字,学习效果不佳,读写能力远远落后于听说能力。然而,预科生经过一年的汉语学习之后,就要进入中国各高校与中国大学生同堂上课,专业学习期间,除了要听懂教师讲课、能与师生交流以外,还要做好课堂笔记,阅读专业文献,甚至撰写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学术论文。专业学习对预科生的汉字识记量、汉字读写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预科生的汉字教学现状

目前,尽管预科生的基础汉语教学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具有强化教学的特点,但无论是“主讲课+复练课”的教学模式,还是“综合课+技能课”的教学模式,汉字教学都很少单独设课,仅是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包含在复练课或阅读课中。另外,现行的绝大多数汉语教材都秉承“语文一体、随文识字、认写同步”的汉字教学理念,没有充分考虑汉字自身的特点和汉字的习得顺序。在这种情况下,汉字教学没有结合汉字本身形体结构的复杂程度,没有参考汉字的使用频率,按照由易到难、由高到低,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由此,导致“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与语法、词汇教学相比,汉字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对预科生而言,一方面他们大多来自非汉字文化圈,母语或者第一语言基本上都是拼音文字,从拼音文字转换到表意文字,要面对庞大的汉字体系,多样的形体结构,复杂的读音和意义,在认、读和写等方面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更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识记方法和学习策略。另一方面,汉语学习是为专业学习打基础的,专业学习对预科生的汉字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目前预科生的汉字教学很难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满足学习需求。这也是造成预科生汉字读写能力较差,甚至出现畏难情绪的主要原因。

基于预科生的汉字学习需求,汉语教学中应更加重视汉字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汉字教学单独设课,并且根据预科生的特点,构建新的汉字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汉字读写能力,扩大汉字量,提升阅读理解水平,满足专业学习对汉字能力的要求。

三、“三段式”汉字教学模式的教学法基础

(一)笔画教学法

笔画教学法主张汉字教学应该以笔画为主,汉字学习应该从笔画入手,根据汉字的字形笔画来描摹汉字,从而学会书写和识别汉字。主张笔画教学的学者强调笔画是汉字构成的基本单位,部件也是由一个个笔画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点和线,是汉字的最小单位。(杨润陆、周一民,1995)另外,国外的眼动实验研究发现汉字的识别是以笔画为单位进行加工的。笔画是汉字的最小单位,也是汉字识别的基本单位,所以汉字教学应该从笔画开始,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然而,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笔画教学存在明显的缺点。一个汉字如果笔画少的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笔一笔地唱出笔画,学生一笔一笔地描摹汉字,学习相对轻松。如果汉字笔画繁多,比如像“我、等、德”这样的汉字, 如果一直重复笔画描摹的过程,不但书写速度极慢,而且反复唱出各个笔画,也容易降低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可见,笔画教学相对琐碎,缺乏创造力,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和构形能力,对于复杂汉字尤为如此。

(二)部件教学法

部件教学法主张汉字教学应该以部件为主,汉字学习应该从掌握基本的部件入手,根据汉字的字形特征,将其拆分成不同的构成部件,以已经掌握的部件来带出新的汉字,由此学会书写和识别更多的汉字。主张部件教学的学者强调部件是汉字学习的基础和切入点,掌握基本的汉字部件以后,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进行汉字联想学习,从而发挥部件教学省时省力、以旧带新、方便记忆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部件相对笔画要复杂得多,没有笔画基础,记忆起来困难较大,而且相似的部件很容易混淆。部首是部件中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但是相似的部首,会致使很多问题的产生。在学生的书写中,常会见到学生把“往”写成“住”,“庆”写成“历”,“银”写成“很”,“被”的部首和“视”的部首混用,“疲”的部首写成“广”等等。这些错别字多是因为部首相似造成的。还有一些汉字同样是由于部件相似而出现错别字,“抱”写成“拘”,“尤”写成“龙”,“皮”,因为学生学过 “厂”这个部件,就直接写成了“厂”加“又”等。部件教学虽然提升了教学效率,却没有在实际上提升教学效果。

(三)笔画教学和部件教学的优势互补

两种不同的汉字教学理念,各有各的特点。曾有学者做过教学实验:一个班纯粹用笔画教学,不做有关部件的提示;一个班纯粹用部件教学,通过部件来集中识字。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可见,两种教法很难说孰优孰劣。因此,教师认为不应在汉字教学中严格区分笔画教学和部件教学,也就是说不能单纯机械地运用某一种方法来进行汉字教学。若抛开笔画,直接向学生讲解部件的内容,较为突兀,也不符合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比如,“糟”和“精”是学生经常混淆、写错的汉字。按照部件教学的原则,它们的部件结构一致,左边都是“米”,右边一个是“曹”,一个是“青”,右边的部件笔画都比较多,按照部件拆分原则来说,又各自由上下两个部件构成,而且这两个部件都是横竖组合,比较类似。学生因此产生混淆,经常出现“糟神”、“糟彩”和“精糕”的组合。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使、便”,“的、时”等相似部件组成的汉字中。

分析发现,因为部件教学以部件为切入点,学生整体感知汉字,再将整体拆分,分解出各个部件,利用部件来建构新的汉字,所以造成了以上所说的汉字混淆。相反,如果我们在部件教学的同时,密切结合汉字笔画教学,传授汉字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在教授具有复杂部件的汉字时,先把笔画读出来,用笔画教学法书写一遍,可以加强记忆。另外,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像“曹、青”这样的汉字,它们由横、竖简单笔画构成,字型结构对称,学生只要经过反复的笔画描摹,不难识别和记忆。从这样的对比中,会发现笔画教学存在的必要性。

由此可见,笔画教学和部件教学是可以优势互补的。比如:我们可以用笔画教学法一笔一笔地教写“金”,然后再运用部件教学,让学生自己建构“鑫”。这样既可以节省书写时间,同时又可以保证书写的正确率,让学生有成就感。在减少部件混淆这一方面,可以运用笔画教学的优势,适时地把部件的笔画读出来。比如强调“被”的部首比“视”多一“点”,从而让学生在笔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部件,这样既可以加深印象,又提高了部件书写的正确率。

四、“三段式”汉字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关研究发现,汉字的辨认要经过笔画、部件和整字三个阶段。我们认为汉字教学的过程也应该和学生认识汉字的过程一致。汉字教学从简单的、基本的笔画入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汉字(常用独体字和部分高频合体字)之后,再引导学生发现部件,树立部件意识,最后让学生整体感知汉字是如何构成的,开始建构整字。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要打破纯粹的笔画教学主张和部件教学主张的界限,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具体地说,“三段式”汉字教学模式包括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汉字教学以基本笔画为出发点。先讲授基本的笔画知识,介绍汉字书写笔顺,再教写笔画,区分汉字的间架结构,认读独体字。

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汉字书写教室的多媒体动态演示向学生展示笔画书写过程、笔顺和汉字结构。同时通过教师带领学生“书空笔画”,学生集体描摹笔画,教师发现规律性问题,并进行集体纠正以加强汉字学习。此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板书所学笔画,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总结规律,以树立笔画意识,为部件学习和汉字书写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阶段,运用笔画教学的方法教写、辨认独体字。因为独体字基本上都是构成其它汉字的部件,同时还都单独成字,各自有自己明确的含义,字形笔画也相对简单,与笔画教学的优点十分契合。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不但能掌握一定量的独体字,也能慢慢培养起汉字意识,为整字教学打下基础。

在这一阶段,教写独体字可以培养部件意识,为后面的部件教学做好铺垫。另外,通过汉字部首的导入及形声字的学习,汉字联想学习和书写训练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汉字;通过形近字辨认,提高学生的汉字识认水平;通过汉字部首的介绍,引导学生总结具有相同部首的汉字在意义上的联系,并在相同部首内扩大汉字量,以建立形声字的概念。最后,在识认大量汉字的基础上,熟练书写常见汉字,不断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第三阶段,笔画和部件相结合的整字教学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汉字到词,词到词组,词组到句子,句子到语段的汉字读写能力。

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部件教学法,在独体字的基础上教写合体字。这样的教学顺序不但契合了识字要循序渐进,先独体字后合体字的原则(戴汝潜等,1999),也符合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心理,即从简单到复杂。学习汉字之初,先从一笔一画开始,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在有了一定汉字量的情况下,自然发现复杂汉字是由以前学过的简单汉字构成的。同时,在这一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可以通过扩展学习,扩大汉字量的同时扩大词汇量,并且增加一些运用所学汉字及扩充生词编写的阅读材料,提高汉字的复现率,加强记忆,提高学生的语段阅读理解能力。

“三段式”汉字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认知心理的特点,分别以笔画教学、部件教学和整字教学为主要方法,但是每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又相对灵活。比如,“交”都是由基本笔画构成的,可以在笔画概念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然后边读笔画边书写。在教部件时也要适当地读出笔画,因为复杂的部件,相似的部件都需要反复练习,不断强调部件的差别才能正确识别和书写。整字认知阶段,笔画和部件仍然是学生拆分、书写汉字的基础。所以,三个阶段互相支撑,最终达到过好汉字关的目标。

五、结语

目前预科生的汉字教学现状很难满足预科生的汉字学习需求,教学效果一般。汉字教学主要分为笔画教学和部件教学两种,两种教学方法各有优势,笔画教学强化基础,循序渐进,部件教学以旧带新,方便记忆。“三段式”汉字教学模式兼顾二者的优点,体现预科生接触汉字后不同阶段的认知心理特点。第一阶段,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汉语,接触汉字之时,以笔画教学为主,打好汉字学习基础;第二阶段,运用笔画教学法,教写独体字,培养部件意识;第三阶段,在学生有了一定量的汉字积累后,以部件教学为主,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整字理解,拆分记忆。

书写汉字是一种动作技能,但总体来讲,汉字的进一步学习是一种智慧技能的获得。(加涅,2007)汉字学习需要了解汉字的有关规则,包括笔顺和间架结构等。在这种规则的指导下,运用笔画和部件教学方法,帮助预科生平稳度过汉字学习的难关,提高预科生的汉语水平和汉语学习能力,为他们进入中国大学开始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针对来华汉语预科生的“三段式”汉字教学模式构建。

*[本成果受北京语言大学院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为15YJ080202]*

参考文献:

[1]陈绂.谈对欧美留学生的字词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4).

[2]戴汝潜等. 汉字教与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施正宇.现代汉字的几何性质及其在汉字教学中的意义[J]. 语言文字应用,1998,(4).

[5]万业馨.汉字字符分工与部件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4).

[6]杨润陆,周一民.现代汉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汉语预科教学 篇10

和HSK相比, 从题型来看, MHK加入了口语和写作;从对汉语掌握情况的考核来看, MHK更注重对汉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 MHK考试的成绩更能反映少数民族的汉语综合水平。MHK无论是听力还是阅读理解的材料都涉及文学、科学、地理、艺术、医学等方面, 选材更贴近生活, 听力材料更口语化, 语速语调更符合汉族人的日常习惯。这就要求考生关注周边的事件, 养成主动习得汉语的习惯, 培养语感, 置身于汉语语言环境中。

考试形式的改革必然引起各院校、汉语教师和少数民族学生教与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汉语教师更加注重提高学生使用汉语的能力, 促使学生主动接触汉语, 这就包括与汉族人打交道、听汉语广播、读汉语书籍、通过网络多接触汉语, 等等。

二、新疆高职预科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高, 主观能动性较低。

高职院校的学生进校分数线大大低于本科院校。除个别学生高考偏科以外, 大部分学生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成绩普遍较低, 虽然说考试成绩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部, 但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对未来没有规划、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自主能力较低、被动接受知识等问题。而且自控能力较低, 自我管理能力较弱, 非常容易受到不学习学生的影响。

绝大多数学生除了上课时间以外几乎不学习, 本民族的书籍都很少阅读, 更不用说看汉语书籍了。学生不积极主动地接触汉语, 有抵触情绪, 不愿意但是又不得不学习。

(二) 忽略了汉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经过一年的预科汉语学习后, 大部分学生认为汉语听力及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较快, 学生普遍认为MHK中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弱, 大部分学生只能进行简单交流, 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根本不能用汉语交际。这是因为教师基本上是全汉语授课, 无论是主动获取还是被动灌输, 学生一天至少6个小时都在听汉语, 教材上全都是汉语文章、习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汉语也都是通过听和读的方式, 所以听力和阅读提高较快。说汉语只是通过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回答教师提问进行练习, 甚至有些同学根本就不复述课文。写作机会就更少了, 一周最多写1-2篇作文。这就导致学生的汉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较慢。

三、当前高职预科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忽视语篇教学。

在教学中, 汉语教师过多强调词汇教学、语法教学, 忽略了词汇、语法都有特定的语言环境, 失去语言环境词汇的意义就无法凸显。以最常见的“你吃了吗”为例, 语言环境不同, 这句话的意义就不同。除此之外, 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表现出说话人的不同态度。

(二) 缺乏文化知识的讲授。

MHK考题中相当一部分都涉及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汉学、科技成就、风俗习惯等, 在汉族人看来非常容易的阅读理解题目对民族学生来说却很困难, 原因就在于学生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听力材料中常出现一些成语、俗语、谚语、格言和歇后语等, 涉及这些因素的考题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还有一些篇章中出现的文化点会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起到关键作用。比如说阅读理解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几句话“国民不健康饮酒行为也正是受国人这种把喝酒作为社交工具的酒文化的制约……猜拳奋臂, 叫号喧争, 各种劝酒、行酒的花样成了在场饮酒人过量饮酒的直接因素”。如果学生不了解汉族人的“酒文化”, 就不理解什么是劝酒、行酒的花样, 为什么说这些会导致过量饮酒。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在思想、信仰、风俗习惯上都存在一定差异, 文化因素对预科汉语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汉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部分的教学。

(三) 教学方法单一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给学生讲, 学生一字不落地抄写下来, 学生不会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更不用说对老师所讲的提出质疑了。被动的、灌输式的、填鸭式的教学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身心俱疲, 学生越学越觉得没意思, 老师产生了倦怠心理, 教学相长无法体现。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本来就差, 对学习汉语不感兴趣, 老师讲的听不懂, 久而久之就跟不上进度, 更不想学。

在这种情况下,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高职院校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 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 为学生构建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心理学习化环境,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促使学生能够自学交流、合作探究、实践发现, 敢于表达, 善于交流, 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 变教师主导为学生自主, 变班级教学为个性化教学。科学运用各种媒体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 做好课堂设计, 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达到学习目标。建立新的汉语水平评价体系, 综合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各个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设置合理的预科结业标准。

(二)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在高职院校,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分组教学, 组长—学习委员—教师, 组长评价, 学习委员总结, 教师指导, 分组竞争, 共同进步。定期交流、探讨, 让学生谈学习心得、体会, 提建议, 思考怎么才能学好汉语。在班级内设置报刊角, 在班级内建立一帮一结对子活动, 倡导日常交流说汉语, 营造积极主动学汉语的学习氛围。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多读书、勤动笔;多动脑、勤思考;多交流、勤写作,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注重语感培养, 加强语篇教学, 注重文化交流。

语感就是熟练、灵活、正确地使用语言, 凭借直觉就能对语言信息迅速作出反馈, 这是汉语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 就要让学生多读、多听、多说、多写。这就必然引起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淡化词汇和语法教学, 把词汇、语法放在语段中讲解它的意思和用法。可以在报纸、杂志、新闻媒体、网络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作为教材, 既可以关注社会动态, 又可以学习汉语, 特别是那些常用的、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 还有新出现的词汇。

(四) 完善课程设置, 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在预科阶段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可以开设精读、阅读、听力、写作、汉语实践课等课程。精读课就是一个综合课程, 涉及词汇、语句、语法、篇章等内容。听力课可以通过多媒体, 以视听说的形式, 为学生播放国内外最新的新闻, 以播放的新闻和影视作品为蓝本编写练习, 比如回答问题、判断、选择, 概括, 复述等。阅读课教师应该淡化词汇教学, 着重分析语句的连接和篇章的结构。写作课指导学生会书写常用的文体, 如请假条、申请书、书信等, 练习几种常见的文体写作, 如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汉语实践课上要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说汉语, 可以设计合理的场景, 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从教室走向校园内外, 注重语言在语境、文化中的灵活运用。

还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开设选修课, 如汉民族文化、诗歌赏析、专业汉语、报刊选读、影视欣赏等课程。除此之外,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如朗诵、演讲、写汉字、绕口令、汉字听写比赛、唱汉语歌、讲述幽默故事、汉语知识讲座等。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课堂活动应该在全体学生中展开, 给每位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形式要多样化, 分为个人赛、小组赛、班级赛等, 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 之后总结分享给大家。

摘要:本文指出在MHK的背景下, 汉语教学必须与之相对应, 要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实际运用能力。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问题, 总结了高职预科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应该从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好的学习环境;注重语感培养, 加强语篇教学;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等方面进行汉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MHK,高职预科,汉语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孟彩霞.MHK指导下的预科汉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初探——以喀什师范学院为例[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1 (4) .

[2]杨伟, 崔新丹.新疆大学预科生MHK成绩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J].语言与翻译, 2012 (1) .

[3]谌梅芳.新疆职业院校预科汉语学生学习现状调查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 (9) .

[4]南建霞.课堂教学中语感培养初探[J].科技资讯, 2010 (20) .

上一篇:全民健康服务体系下一篇:扬州玩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