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科

2024-10-09

高校预科(精选12篇)

高校预科 篇1

预科教育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高校办学的特色之一,也是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的预备学习阶段。预科教育的教学模式的定位和确立是预科培养目标合格、完成的关键,也是预科教育借以存在、发展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应紧贴培养主体———学生的具体情况而确定。高校扩招后,我校预科的生源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保证和提高预科物理教学质量,为全校的本科各专业培养和输送物理基础比较扎实、实验素质较好,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预科物理教育现状

我校的民族预科教育以招收蒙语授课理科学生为主,作为预科阶段重要课程的物理课,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模式。预科教育建立的初期,借鉴外校预科教育模式,物理课采用补习一年高中内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针对预科学生的特点,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的形式是以多学时慢进度的方式直接学习大学物理,即用180学时学习本科120学时的内容。这一时期,我校每年招收20到40名预科生。因招生人数少,能够进入大学的学生是少数民族学生中的精英,多数来自全区各蒙市的重点民族中学,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好,基础较扎实,学习能力强,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愿望强烈。欠缺的是由于中学阶段采用纯蒙语的教学,学生的汉语听课和表达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进入大学后,教法和学法的改变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也使得预科生需要更长的适应期。物理课多学时慢进度的教学模式,因讲授大学物理内容而避免了单纯补习中学的内容带来的学生学习热情下降的负面影响和重复学习导致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又因慢进度为预科生争取了由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和过渡带来的时间差。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受到了预科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良好。

进入了新千年后,随着我国教育战略的改变,高等教育的定位由原来的精英化教育过渡到了大众化教育,大学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并且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了满足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少数民族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我校预科生的招收人数也逐年快速增长,2008年达到了346人。扩招不可避免会降低分数录取,与此同时,蒙语授课学生可以进入学习的大学由原来的自治区内的几所院校逐年增加,到去年,全国的大多数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均招收民族生,因此生源的竞争非常激烈。处于本科录取线末端的我校预科生来源由原来的重点民族中学转移到了普通民族中学。基层的民族中学受到地域和经济的限制,教学条件有限,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较之重点中学差,学生的素质也相应地下降了,主要体现在汉语的听、说和理解能力的急剧下降,物理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数学运用能力弱,实验操作能力低。物理课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多学时慢进度的教学方式,物理课的补考率和重修率大幅度增加,严重影响了后续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到了预科学生正常的毕业和就业,导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在学习愿望不强烈,学习态度不认真,厌学逃课现象逐年加重。

二、转变教学理念,调整课程体系

高校扩招为预科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应对新的形式,民族预科教育的培养模式的确立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关系到民族预科教育的稳步健康发展。针对预科生物理基础薄弱,汉语水平急剧下降的情况,我校相应调整预科物理课程体系,把教学内容改造成适合预科生能普遍接受和理解的形式,使其范围、深度、速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预科生的物理教育模式应该从目前的多学时慢进度的直接学习《大学物理》的方式调整为分两步来完成《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步是在预科的阶段,采取短期和强化的教学手段,即通过《大学物理基础》的学习,着重提高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物理素质在高中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实现与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衔接。第二步是分专业进入本科阶段后与普通班的学生一起完成《大学物理》的学习任务。

三、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和教学模式的调整决定了预科《大学物理基础》课既不同于高中物理,又不同于大学物理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由原来的直接讲授大学物理调整为“补”和“预”相结合的基础物理课程,把中学的重点内容的复习及与大学相关的内容补充和提高结合起来,首先,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基本物理思想和物理精神。其次,把数学精神融入到物理的学习中,对同样的物理现象,利用中学的初等数学的方法解决大学阶段用高等数学的方法解决的衔接和递进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连贯和递进,这要求我们做好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衔接工作。物理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大学物理的部分知识是在中学物理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应首先复习中学物理知识,随后指出中学物理中采用初等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局限性或特殊性,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大学相关内容。如圆周运动,中学研究的是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用初等数学定义角速度。当速率变化时,角速度的定义应该用高等数学微分的知识给出。恒力冲量的定义式和恒力做功公式中学里都学过,大学物理中计算变力冲量和变力做功是用高等数学积分的方法。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材的内容应密切配合教学任务,我校自编的大学物理教材或相关的物理教材都不能满足我校预科物理的教学要求,需要编写一部《大学物理基础》教材。编写教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材的质量是关系到教育质量的大事,鉴于预科教育的特殊性和在高校教育层次的独立性,我们应汇聚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共同编写适应新形势下预科物理教育的高质量的教材。

四、加入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

随着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在观察、分析、判断、归纳的逻辑思维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一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必要基础课。

扩招后我校的预科生多数来自基层的民族中学,物理实验室的条件有限,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高考所需的物理理论知识,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对物理实验的要求只要会做实验题即可,至于操作,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预科生的实验技能的训练几乎是空白,基本实验仪器、读数方法、数据的测量和数据处理的知识都欠缺。而大学物理实验的内容丰富,涉及的物理知识较多,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方法要求较高。如果让他们直接做大学实验题目,要越过较高的台阶,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带来挫折。因此,预科阶段加入实验教学的内容,具有衔接中学物理实验和大学物理实验的功能,能弥补知识缺陷,强化操作技能,为后续实验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预科物理实验教学内容采用演示实验和基础物理实验两种方式完成。

1. 演示实验

物理学内容大多比较抽象,而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不易理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借助仪器和设备,分步骤地进行操作,将展示物理现象、物理概念,以及获得物理规律的实验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用以辅助学生学习。教师规范的操作、针对性强的讲解、必要的文字和图示的说明和分步骤的展示,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神奇,将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进行思考,使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物理概念、观察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基础物理实验

基础性物理实验是指使用基本测量工具、采用经典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实施的实验。该阶段是物理实验训练的基础,要求学生必做。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了解基本实验理论、初步掌握实验规范、实验方法,学会常规实验仪器与装置(如千分尺、卡尺、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低压电源、天平、望远镜、显微镜等)的使用、学会数据表格的设计和原始数据的记录方法、基本学会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知识、实验报告的写作方法,逐步实现高中物理实验向大学物理实验的过渡。

五、革新教学方法,做好与大学的衔接

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在教学方式上有脱节之处。中学物理由于教学内容少,课时多,所以教学进程相对较慢,教师有时间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大学物理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堂练习,要使学生当堂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有很大的困难,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总结和归纳。预科生由于物理基础薄弱,加上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的变化,短时间内很难完成中学到大学学习角色的过渡和转变。

首先,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上应采取灵活的方式,开始时教学进度相对调慢,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适应情况,逐渐加快,使得教与学的配合渐入佳境。其次,把教师单独的“表演式”变为“互动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促进学生对物理模型、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的深入理解。

虽然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条件已经满足学生每人一组的教学要求,但预科物理实验操作安排学生两人一组来完成。一方面由于民族预科学生的理论知识薄弱,而且中学阶段的实验技能训练严重不足,单独完成实验的难度很大,一旦实验失败或反复操作的次数多时,对学生的积极性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两人一组可以相互讨论、切磋,有利于对物理原理和实验方法的深入理解,从而为后续的实验课中独立完成做准备。另一方面我们认为两人一组,也有利于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由于现代科学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研究项目涉及本学科多个分支,甚至是多个学科的知识。一个人很难单独完成,需要由一个团队来共同完成的。因此,每个团队成员所具备的“团队协作精神”是现代科学研究成功的关键因素。这种“团队精神”应该在学校学习的阶段逐步培养和渗透。

六、重视语言关,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预科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的是纯蒙语教学,进入大学后在汉语听课和表达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与此同时,对物理名词和物理术语在蒙汉语之间的对照翻译和理解在一定时期内更是存在非常强烈的不适应。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首先利用代课教师蒙汉语兼通的优势,教会学生用汉语正确地理解、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物理学词汇,其次是编写物理名词的蒙汉英三种语言对照附录,方便学生随时查询,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语言关,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总之,高校扩招后的新形势下,预科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关系到预科物理教育的培养模式的确立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关系预科生顺利完成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衔接,从而为大学物理教育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巨东.民族预科物理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12, (1) :97.

[2]黎明.民族预科物理实验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 2009, 35, (11) :190.

[3]沈元华.美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考察报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1, 20, (1) :89.

高校预科 篇2

“大学语文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母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母语经典及代表性优秀作品的研读,进一步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和人文修养的提升,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丰富、健康。”[1]笔者任教预科多年,发现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大多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写作能力较弱。那么如何提高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效果?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笔者认为对于承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课程,其教育目标是在人文性和审美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通过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环节诸多方面的探索,使其真正起到提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一、教材处理注重灵活性

近年来,从事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对预科教育的研究大都是对教材的研究和探讨,教材的适用性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其中对预科大学语文教材的探讨大多停留在教材的编写问题,更鲜有人关注对教材灵活处理的问题,再完美的教材都有待“完善”的地方,大学语文教材亦如此。目标院校的性质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兴趣、需求不同,这必然导致对教材的需要、要求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还要有充分驾驭教材的能力,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1、层次性。不同水平的学生尽管使用同一种教材,但对文本的解读水平有不同层次。因此同样的教学内容,对文理科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在周课时数量、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适当调整,对语文素质偏低的预科生,可依情况适当降低教学目标和难度,适当增加周课时量,因材施教,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2、整合性。所谓整合性是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整合教材内容。预科教学时间有限,仅有一年或两年的教学时间,因此,必须结合学生和教学时数实际情况,依托教材,有理有据地、科学地对文本进行整合。人教版大学语文教材(上下册)依时间顺序,以体裁为板块设置了多个单元,每个单元至少是5篇以上选文,因此进行整合很有必要性。

3、现实性。现实性指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设置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解读文本就应着眼现实,要认识到目标院校不同,学生层次不同的实际,大学语文的教学对象都是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适宜的目标,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大纲。

二、教学模式讲究新颖性

教学模式既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实际中,使教学理论具体化。笔者认为,综合、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效率就是教学模式的新颖性。

1、巴特勒学习模式的运用。该模式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在此笔者对“设置情境”的类别进行阐述: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其作用是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激情。二是创设故事情境。研究表明饶有趣味的故事能引领学生进入新课。三是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景能使知识形象生动化、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感和亲切感,从而达到身入其境的效果。四是设置游戏情境。在游戏中传授知识,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取知识。“实践不仅仅是操作,而是包括从提出问题到求得结论、做出评价的整个过程,思考问题、制订计划、查找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理论探讨、撰写文章等等,都是实践。”[2]P82基于此,笔者认为对“巩固、拓展与迁移”环节可以这样设计:资料搜集———文字阐释———问题讨论———热点争鸣—思想共鸣等。教授《棋王》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何为英雄?当代社会中平凡人能否成为英雄?结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争鸣:人可否一味追逐功名?怎样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这些实践活动都是人文素质的培养过程。

2、现象分析模式的运用。现象分析模式属于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其基本教学步骤是,出示现象→解释现象→结果分析→方法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现象揭示其背后的本质。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进行解释说明。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

3、传递──接受式的运用。该模式的目标之一为传授系统知识;二为培养基本技能。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为此,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为了更有效地运用这种模式,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表达技巧,使学生主动接受、乐于接受。综上所述,笔者的理念是直击现实,结合教学实际,有效地采用多样教学模式,以求优化教学效果。

三、教师素质的综合性

首先,作为一名预科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较渊博的知识。与中文专业重在某一领域做深广研究的专业课程不同,预科大学语文教师更应具备如下几点:知识维度上涉及古今中外;知识内容涉及文学作品、语言文化,此外教师还得具备丰富的文史哲知识和高规格人生素养。这样,教师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同时,教师还尽可能地学有所专,学而多专。其次,较高的语言艺术水平也是预科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因为教师良好的语言艺术能优化课堂效率。良好的语言艺术包括:语言的创新、语言的活力、语言的魅力等,因此教师应用精彩的教学语言艺术来熏陶学生,最终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能力。最后、饱满的激情、丰富的情感也是预科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教师对生活、生命、人生、艺术和工作要充满激情,并通过传递这种激情来感染学生,这才是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久远的。

四、预科大学语文的考核方式要注重实效性

考核的形式应在坚持全面客观的原则上,紧扣教学大纲,采用多种考试和评价方式,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例,不断加大考核方式的改革力度。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Z].教育部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07.

高校预科 篇3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文;古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的《语文》课程一般都以汉语文为主要教学内容。虽然少数民族预科在高校设立已久,但真正专门编写的少数民族预科《语文》的教材并不多,而且由于全国各地区少数民族汉化普及程度不一样,学生接受汉文学的程度也同样存在着差别(就连同一区域中的民族自治区与非民族自治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别都是非常大的),所以一些所谓的特编少数民族汉语文教材适用的范围,同样有着诸多的局限。因此,适用于全国性的统编教材更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也造成了各高校在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材的选择上比较驳杂。诸如《大学语文》《实用语文》《语文》(高校)等纷纷出现在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的语文课堂之上。这使得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就落在了少数民族预科《语文》的教师身上,要求教师针对自己所教学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文化基础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要有自己的一套实用体系,才能有效地完成本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文文化知识上的培养。

目前比较通行的做法,大多是从语法、文学史、文学作品、写作等多方面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文进行完善。但就笔者所在的高校接收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汉语文教育接受比较早,基本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都是已经接受了近十二年的汉语文的学习,其基础性的汉语文的文学史和语法知识,一般都能完成应试性的填空和简答,写作能力基本上可以做到“我手写我口”的水平(这种现象,在全国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中也还是比较常见的),所以本人建议预科语文教学的主打,应该放在文学作品上,可以把汉语文的教学目标不再定位于工具性为主,而是增强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汉文化的了解、认知、赏析的能力。就像费孝通先生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下面,想就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文文学作品的教学上,特别是古文教学上,提出一些自己的所得,以资同行们商榷。

一、追根溯源

想要了解一种文化,必须从根源上去了解。汉文化的了解,同样也应该是从它的根——古文开始的。

而对于学生来说,古文——不要说少数民族学生,就是汉族学生,也是软肋。

作为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的语文教学,这更是需要下大力气攻克的一个难关,因此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不要被动地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内容,而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古代文学部分,特别是古文文学中的先秦文学部分——因为啃了最难啃的骨头,其他的也就迎刃而解了。

先秦文学在古文阅读难度上是最大的,主要是由于远古的先秦文言文较复杂的语法特点以及词汇量不太丰富,在文字表达中有着高度的浓缩和想象的空间,它们是汉语文字记载的最早作品,也是文字表义的最初。教师在解读先秦文学作品时,不要过于拘泥于严格的语法规则(在中学的古文学习,特别是先秦古文作品,是必须配合规范的古文语法规则,而考试大多也是围绕这些古板的语法完成的,这也造成学生在学习古文时疲于记忆那些遥远的语法功能,而麻木了古文文字间流淌的情韵),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对古文义和意的解读,去帮助学生完成在古文字、文言词汇间的时空留白,使少数民族学生品味到汉语言文字的精美。

例如在中学和高校的《语文》教学中都永远绕不开的《诗经》,里面有大量的精美诗篇,而学生中学时确实也已经接触了不少,甚而会背诵其中不少的诗篇。但真正谈到《诗经》的内质时,却都存在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准确解读意境、情韵,甚而有些学生在解读时,由于自身原因,也有世俗误导原因,还存在有不少的误解。

这里具体举例《诗经·关雎》。所有的人谈到这首诗,最熟悉的莫过于其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这似乎已成为男性喜欢漂亮女性最恰当的托词。甚至在一些文学作品、影视剧中,这一句文绉绉的诗句,也成了“知书达理”的男主人公们儒雅搭讪异性,卖弄自己学识的噱头。可是,当我们再次在厅堂之上为少数民族学生解读这首诗时,再次吟读其中的这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时,就不能延续这样的误解。解读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理解汉民族祖先在编纂《诗经》时的初衷:《诗经》的编者之所以把《诗经·关雎》放在开篇第一首的目的,其明确的目的性是——因为这首诗是作为“正夫妇之德”的标准出现的,是在教化后人如何选择配偶、尊重配偶,如何维系夫妇之间的关系,维系家庭的稳定,而稳定的家庭则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最基本保证。还要解读的另一个重点是诗中所延续的是汉民族的含蓄、内敛、自持的民族性格——哪怕是在对异性的追求上,也要矜持着“发乎情,止乎礼”的自我约束。

而准确解读诗中的“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的形象,更是可以纠正世俗的对这首诗的诗句偏颇之解的源头。不仅要解出“窈窕”“淑”是指深邃、幽美,是指善良,是一种从内在的心灵美延伸到外在的仪表美的“美”,更可以从“左右芼之”“左右采之”(采摘荇菜)的行为来表现——她是一位勤劳、端庄、善良、美好的女性(而不是现代汉语中强调的身材婀娜多姿,魔鬼身材,天使脸蛋的美貌女性)。佛家说:相由心生。内在的美质更是奠定了这位女子成为“君子”选择目标的基础。

再回到诗篇开头的起兴所使用的“雎鸠”鸟——它既不是神话中的凤凰,也不是婚俗喜宴中常见的鸳鸯,它是没有美丽外形,一身黑羽,鸣叫也毫不动听,却对伴侣忠贞不二的鸬鹚鸟。这也还是强调了美貌不是诗意的出发点。

另外,在诗中出现的“君子”,并不是通常男性们自诩的雅称,而更倾向于是指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贵族”。身为有钱有势的贵族,在选择、对待结婚的异性上尚且如此自持谨慎,更何况那些普通的凡俗之辈的男子。

如此之解后的《诗经·关雎》,还会成为男性喜新厌旧的藉口吗?这也更进一步印证了《诗经·关雎》“正夫妇之德”的出发点。

二、构建链接状知识网

应尽可能扩大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对汉文化的接触范围。本人认为,所谓“大学大学,就是要大范围的学习”。在学习中,要有探知欲,让学生要学会由一片红薯叶,扯出一根红薯藤。

下面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如学习的苏洵《六国论》,对这篇文章,学生的第一反应立即体现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但苏洵的《六国论》的反映到此也随即结束了。

在实际的教学中,对苏洵的《六国论》的解读,建议教师还可以补充以下材料,这样既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A.抄录并简要学习苏轼和苏辙弟兄俩的《六国论》,分析了父子三人的不同观点,以及他们在分析同一问题的不同的角度;

B.抄录并简要学习元代李桢的《六国论》,看看李桢又是如何评析苏氏三父子的立场;

C.出示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地理分布图,可以让学生更形象客观地理解这些文字,理解七国中韩、魏“塞秦要冲”的至关重要的位置,秦之所以要连横,就要首先征服这两个国家的原由;

D.补充秦国多次变法的一些具体内容:如秦孝公时的商鞅新法,让秦国渐强,甚至让秦国在变法后短短的十几年就出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大环境;秦昭王时的范雎,推行的是对外“远交近攻”,对内“强干弱枝”的策略,从而奠定了秦一统天下的基础;

E.补充秦国的“王”的更迭顺序,以及他们为强胜秦国所作的努力,让学生知道嬴政最终统一中国,成为始皇帝,不是他一人的功业,是秦国历代王们几百年来追求的终极梦想。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细细碎碎的知识点,这里就不再一一点出。当然,这样教学内容的涵盖量是比较大的,不仅有“六国破灭”一题多解的对比,还体现了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同一个话题出现的时差区别,也补充了一定的历史学知识,学生兴趣明显提高。而且,潜意识中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原来学汉语文的古文是可以这样学习的。

三、重新解读熟悉的“陌生”面孔

基于中学时《语文》教学大多停留于单独的一篇篇课文,都是对某个作家的某个时段的某篇作品的分析,所以大多数学生形成的只是一篇篇独立的作品,很少能构建对于一个作家的创作的整体认识,他们积攒的知识点是断裂的。而在高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把学生的这些断裂的知识点串接起来,为他们搭建起对作家及其作品的整体认知,使学生明晰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和风格变化的缘由。

国学大师钱穆在《谈诗》中认为:读古代诗人的作品如不读其全集,如不按照年谱一首首去读,而只读选本,又爱看选家批语,这样最多领略些作诗的技巧,永远读不到诗的最高境界。“比如读《全唐诗》,等于跑进一个大会场,尽管人多,但一个人都不认识,这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找一两个人谈谈心”。

当然,我们在教学中虽不可能要求学生去阅读这些古代作家作品的全集,也不可能要求少数民族预科的学生向国学大师们做学问那样去深究钻研,但最起码在教学中,我们的汉语文教师可以按照钱老提出的那样,为学生整理一下作家作品的年谱经脉,这对学生全面建构作家的创作框架,更深一层地理解曾经学习过的作品,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如钱老提到的《全唐诗》,在高校,无论是普通的《大学语文》,还是少数民族预科的汉语文教学,都回避不了唐诗宋词的内容,回避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的作品,作为汉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像钱老说的那样,有目的地选择一两个作家,去重点引导学生。可以由杜甫的《新婚别》,去引出杜甫忧国忧民的一生,按年代顺序,引介杜甫一生最有分量的主要作品,谈杜甫的“三吏”“三别”,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这样了解之后的杜甫,无疑要全面深刻得多,杜甫的“诗史”之称也就自然而然的树立了。

钱穆提出的这种“找一两个人谈谈心”的读书门径,其实不仅只对学唐诗宋词有用,对于其他作家的作品,又何尝不是有用的呢?而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汉语文学习思路,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又未尝不是有益的。

四、文史不分家

中国汉民族的文化传统中,一贯提出的是“文史不分家”,所以有不少的历史作品也一直作为文学作品解读的。比如《史记》《战国策》《左传》等,从中学就有不少内容节选到了《语文》教材中,甚至在旧式的私塾、学府、书院中,这些历史作品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

但这里提到“文史不分家”,不是想要教师在教学中,去增加学生历史作品的选读量,而是指实际教学中,教师们还要注意到,有不少看起来似乎很纯粹的文学作品,如果有了一定的历史资料来进行佐证和支撑,解读就会更加完善。

例如《诗经·秦风·无衣》,有一些评论分析的着重点是从吟唱者的语气、角色上分析,推论这首诗可能是一首儿歌,从诗中满怀天真和稚气的语言中,从一个孩子身上来以小见大地表现秦国人民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以及同仇敌忾、共御敌人的豪迈之情。这样的分析不能说不对,也基本做到了让学生品味这首诗的内容。

但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加入一些历史资料:如秦国从秦孝公开始的商鞅变法,特别是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制度,就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对于诗中掷地有声的慷慨之言理解得更透彻、更明白,也更理解为何秦国最后可以从一个弱国变成强国,以至一统中原,出现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在实际上汉文学的学习,不仅不要被文史这样的区别所限定,甚至还不应该被学科的类别所限定。在这里只一句带过,就不详述了。

当然,各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的汉语文教师们都有着自己丰富的经验。以上粗浅的内容,只是本人在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文教学中自己的一些点滴经验的积累,在这里献丑陋谈罢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材编写委员会,刘利.大学语文[M].北京:红旗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

[2]赵明剑,刘素军.大学语文[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3]朱晓辉.实用语文[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孟颖,朱志德,杨宝林.大学语文[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

社,2008.

[5]周健自.新编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张玫,女,1970年生,广东人,本科,文科教研室主

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少数民族预科语文。

高校预科 篇4

(1) 什么是“民考民”预科生?

根据我国国家民委发布的资料, “民考民”指的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时, 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民考民的少数民族学生, 主要是报考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或专业。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教育水平的相对落后使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直接进入大学学习很困难, 难以完成学习任务, 所以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应运而生, “民考民”预科生就是其中的一种类型。

(2) “民考民”预科生英语学习现状

“民考民”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的是本民族母语教育。对他们来说, 汉语是第二语言, 英语更成了第三语言。相当一部分学生汉语听说能力较差, 少数学生甚至在汉语交流时得靠其他同学代为翻译, 更不用说英语了。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英语学习上基本属于“零起点”。根据预科教育目标的要求, “民考民”学生在一至两年的预科学习后直接升入本科, 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对教师也是极大的挑战。

2 新疆“民考民”预科生英语学习障碍成因

(1) 外因

1) 学校与教师

由于“民考民”预科生的英语基本处于零起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 比如内容太多但教学时间太少,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抓紧每分每秒尽量多地给学生讲授知识, 基本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 他们更希望课堂上能多一些时间练习听说技能。课堂上, 老师忙于讲解, 学生埋头苦记。这种填鸭式的讲授模式无形中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外部环境来看, 学校缺乏较好的英语实践环境, 学生很少有与外国朋友交流的机会, 而且类似英语角之类的英语活动也较为少见, 即便有, 也没有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参加, 学生们想练习口语, 只能相互间用不标准的语音说上几句。

2) 教材与教学设备

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三要素, 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其中任何一对关系的不协调都会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民考民预科生所使用的教材虽为教育部专为其编写, 但本身存在的问题亦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笔者通过一年的实际教学发现本教材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 缺乏配套录音带。对于初学者, 所学的语音、单词、课文等内容是需要反复听读与跟读才能够做到准确掌握, 课堂上教师的教读远远不够, 这就需要学生课下继续学习。但是由于缺乏配套录音, 很多学生只能按照课堂上残留的模糊记忆去读, 久而久之, 发音不准, 单词记不住, 课文不会读, 问题越来越多, 对英语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淡。

第二, 听力教材缺失。为“民考民”学生所配备的听力教材与其他层次学生的教材相同。对于没有英语基础的他们, 无疑是在听“天书”。由于没有配套的听力教材, 英语基本技能之一——“听”便得不到很好的培养与锻炼。

教学设备方面, 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 客观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课余与学生交流时发现, 同学们都希望能够通过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来增加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就笔者自身的经历而言, 使用多媒体时, 无论是教学效果还是学习效果, 均远比不使用时更好。

(2) 内因

1) 基础差且过度依赖老师

大部分“民考民”预科生进入预科学习之前都是“零基础”, 从未学过英语, 即便学过, 其基础知识也不牢固, 语言能力较低。进入预科之后, 必须从字母、语音、语调等基础知识开始学习。从课堂学习到期末考试, 几乎一切都由老师安排好, 交由学生去完成。学生们过度依赖老师, 久而久之, 老师不在时, 就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了。

2) 缺乏学习动机与信心

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助推器。课下在与部分学生的交谈中发现, 一些学生由于基础不好或者没有基础, 认为自己总是比别人差, 怕别人嘲笑他们发音不准, 因此而产生畏难情绪, 长此以往, 便对英语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此外政府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特殊照顾政策, 采取定向招生和分配的原则, 无论成绩好坏, 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这就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进而使得英语学习处于消极状态。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自信心的有无也是能否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就这些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柯尔克孜族的“民考民”预科生的民族特点而言, 他们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其实是非常有利于学习英语的。但是由于缺乏自信心,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他们总是默默苦读, 羞于开口, 不敢尝试, 在交际场合更因怕出丑而失去了很多学习和表现的机会。

3 新疆“民考民”预科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应对

(1) 针对外因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1) 改善教学环境, 转变教学观念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预科生是个特殊的群体, 虽然是初学者, 但他们已完全具备了自学能力。教师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和管理者, 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采取积极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让预科生对英语产生兴趣, 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原动力。学校应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实践环境, 适当地给学生提供与外国朋友交流的机会, 多举办一些英语活动, 如演讲比赛、朗读比赛等。另外, 配备完整的教学设备, 亦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 笔者认为学校应当为预科生设置专项英语水平等级测试。目前, “民考民”预科生需要参加“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MHK) , 笔者认为将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 (PETS) 引入预科英语教学也未尝不可。现行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于预科生来说难度太大, 因此开发一套适合预科生的英语水平等级测试是非常必要的。

2) 开发符合“民考民”预科生民族特点的乡土教材

开发和使用符合“民考民”预科生民族特点的乡土英语教材有利于拉近英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用这样的教材, 学生们学到的是真正关乎自己民族的英语知识, 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随之大大提高。在讲授“I Have a Big Family”时, 文中有提到“My name is Butter.I come from Xinjiang.”笔者清楚地记得当时学生们对这一单元内容表现出来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其它单元, 后来的测试中也反映出学生对该单元的学习效果更好。

(2) 针对内因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从一开始学习英语, 就要培养“民考民”预科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学习观念, 摈弃以教师和教材为主体的传统思想。目前的英语学习环境只能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锁定在课堂。笔者在跟学生交流中得知, 很多学生课后不知道该做什么, 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多, 课后生活太空虚, 整个学期结束后觉得没什么收获。因此教师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了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预科英语学习的独特性, 改变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 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帮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

2)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笔者课下与学生交流时了解到大部分“民考民”预科生学习英语是为了顺利通过考试, 基本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相对浓厚, 学好英语的愿望亦相对强烈, 因此保持并延续初级阶段的这种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前文提到“民考民”预科学生活泼大胆, 热情豪放。笔者建议教师可充分借助民族学生的性格特点, 在教学中以听说为主来带动读写的教学方法, 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任何一点进步, 并予以表扬, 以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参考文献

[1]何克勇, 徐鲁亚.民族高校英语教学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

[2]何开丽.民族预科“民考民”学生英语教学改革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3]黎华.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 2005 (2) .

[4]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J].西安外国语学院院报, 1996 (4) .

[5]宋太成.民族预科教育论丛 (第一辑、第二辑) [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

高校预科 篇5

如何选择澳洲留学预科班?随着中国国门的不断敞开,随着更多中国学子踏出国门走进国外的大学。更多海外的教育产品也不断的涌入了中国市场。一些国外大学或者国内的教育培训机构都开办了留学生出国前的预科课程。今年高考后,从留学派生而出的新势力——“澳洲留学预科班”成为越来越多考生的“新宠”,那么如何选择澳洲留学预科班呢?什么样的澳洲留学预科班才是好预科,上海外国语大学专家解释说澳洲留学预科班课程从概念上讲是为中国学生在出国留学前的提供了一个加强英语水平、学习学术知识、降低留学成本的好事,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在教育质量、师资力量、过分承诺教育效果等很多问题的存在。因此慎重的选择澳洲留学预科班课程,对于学生能否成功留学的意义是重大的。

学历能否获认证是重点

据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生有“计划内”和“计划外”之分,“计划内”是指高考成绩必须达到该大学录取线;而“计划外”是指没考上该大学而上中外合作办学。上海外国语专家了解到,目前,中外合作办学计划内招生早已结束,现在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是计划外的。据了解,被计划外招生的学生通常是高考分数比较低,又十分想出国的。

那这些计划外招生拿到的国外文凭能获得教育部认证吗?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教育部网站上通过审批的项目所拿到的文凭是肯定可以得到认证的,不在这些名单中的“中外合作办学”是没有通过审批的,是有很大的风险的。

有些学生回国后想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考试,有些国外的文凭是不可以参加的,但是通过审批的项目拿到的文凭是肯定可以参加的。因为这是计划内招生,纳入高等教育范畴的。“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万一你拿到的证书不能认证,那你后悔都来不及了。”

二、注意:7种学历不能认证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已公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范围,有七种证书不能认证:

一、参加外语培训或攻读其他非正规课程(如短期进修)所获得的结业证书;

二、进修人员、访问学者的研究经历证明和博士后研究证明;

三、国(境)外高等院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预科证明;

四、国(境)外非高等教育文凭、荣誉称号和无相应学习或研究经历的荣誉学位证书;

五、未经中国政府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办学机构(项目)颁发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

六、通过函授、远程教育及网络教育等非面授学习方式获得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

七、国(境)外各类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

选择澳洲留学预科班一定要注意以上两个重要观点。

高校预科 篇6

关键词: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汉语;标准化;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254-02

当下,汉语作为国内语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基本上覆盖了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汉语,顾名思义,即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在我国社会课程建设中起到母语性奠基性功用。由于汉语推行程度的差异、民族对其理解与接受的不同,在高校汉语教学中,往往存在对现代汉语使用不够规范和缺失标准等诸多现象,导致了汉语推行过程中出现了误解、误导等问题,这一现象在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中尤为普遍,一度引起了专家与学者们的不断关注。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与应用能力一直为汉语言学家与教育学家所讨论。其中,汉语言应用能力的提议,成为了学者们共同支持的基本观点。在民族教育推广日益普及的今天,民族预科教育作为前高等教育的必备阶段,汉语作为其母语为学生学科门类的知识储备提供了基础性功用。然而,有失规范与标准的汉语教学也给民族预科教育带来了元知识的认知困境,因此,在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汉语教学中,对如何提高其应用能力问题的关注是极为必要的。

一、当下民族教育中汉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施困境的由来

(一)汉语衍化过程中民族性的缺位

中国古老文明以汉字为载体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古有“书画同源”一说,原始人所画的简单的符号就是汉字的起源。随着人的进化发展,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甲骨文。在秦统一文字前中国汉字不成一体,春秋晚期已经出现了同样的字有多种写法。秦朝时期,为增强阶级统治,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以“小篆”书写汉字,这便是汉语规范化的开端。汉字书写规范统一但方言混乱,后又出现“扬雄作”整理出方言口语与共通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作为语法规范。汉字随着朝代的兴衰不断发展规范,汉朝时已经出现了对汉字字形字音及字意关系的深入研究,后整理编辑出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魏晋时期,汉字深受佛教中梵语的影响,使汉语语音的发展更为完善。到了清代,已经设立了“正音书院”作为官员讲官方语言的培训机构。辛亥革命后,开展了“国语运动”,这次运动以政令的形式在全国推进。新中国成立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更受重视,各种汉字协会的成立和书籍的编辑促进汉字的书写、读音等规范化标准化。1995年10月通过了普通话发音语法标准等汉字规范,自此以后,汉语言文字标准化规范化的进展工作都卓有成效。然而,这一系列标准化教学过程中,其规范化与标准化均以汉民族语言习惯给予安排,从汉语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实践过程中,其标准化的制定则是以汉民族语言承习的习惯对汉语予以界定的。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对汉语的学习与接受大多数是源于与汉民族接触过程中所获得。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专门针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汉语教学则尚未有具体的体系出现。

(二)“生居”环境与意识缺乏使汉语规范意识缺乏

缺少语言环境的民族学生一方面是由于受居住环境所限制,同时,也是与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和教学人员本身对汉语教学意识或观念有着直接关系的。众所周知,从语言学习的角度上来看,环境对于个体的语言获得是极其重要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这是语言本质所决定的,从民族环境中成长起来或者从半汉语环境成长起来的民族学生,使用汉语的环境相对较少,其语言习惯、思维方式也与汉族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对于一部分教学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选择上有失良好的筛选,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却难于获得相对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各地方民族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对汉语教学的理解差异,也导致了部分院校对汉语教学内容选择上的差异性。另外,缺少汉语学习环境,而教学人员与个体不愿意进入或营造汉语教学环境,也是阻碍学生对汉语的学习与接受较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学生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受环境因素、教学人员意识以及自我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民族预科教育汉语教育教学中也存在教学人员具有严重差异的方言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民族预科教育中汉语应用能力的获得与提升。

二、高校民族教育中汉语教学与学习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探究

(一)从日常基础教学中强化学生汉语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汉语有其不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固有的规则和体系,但这种规范不是静止不变的,也不能放弃特定语言环境与其自身的内在关系独立出来。在民族预科教育教学中,应该从更现代和更规范化标准化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对汉语语感的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间断性的使用民族语言来代替汉语,使学生能够进行汉语信息的基本交流,从而来培养学生汉语使用的自信力,反对盲目追求语言规范化的教育有效性。众所周知,现代汉字的规范化是贴近于人们的生活及讲话习惯,却又超出人们讲话的固有习惯,教师通过对汉字的发音、书写以及用法的选择与应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民族预科生学生与汉族学生学习的差距。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民族预科学生虽然可能获得了一定的汉语能力,甚至通过了相关的汉语语言考试(如HSK),但是,以其个体对汉语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而言,仍然很难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基于此,在对民族预科学生的教育中,确定适应与民族预科学生教育的教学方法是极为必要的。通常讲,民族预科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习惯、规范化程度以最直接的口述方式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应时刻秉承着严谨教学的教学态度对自己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加以规范化、艺术化,意识到民族预科学生教育是影响民族预科学生汉语语言规范化、标准化培养的首要开端。同时,从现实生活中,还可以看到现代汉字应用具有其广泛性,不仅在于语言表达中的应用,还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现代技术领域等。因此,从汉语教学基础的规范开始对民族预科学生进行一系列规范是极为关键的。

(二)以范式化教材来促进学生的汉语能力的快速形成

目前,国内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多学制是二年制,使其有效的获得汉语应用能力,从时间上来看,其难度是相对较大的。人们都知道,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需要至少3年到5年不等,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编辑相对精要的教材内容来用,如教育部普通高校编写委员会编写的《汉语精读教程(2006版)》则可以作为范式教材予以应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要考虑到结构、功能与文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进行教学,同时,可以使用以北京口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和现代白话文书样本作为教育教学的语法规范。并且,在学生中间大力推行对普通话的学习以及在教学上的应用加以推广,以保证教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普通话规范教育,实现全面的以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的工作目标。当然,教学人员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汉语教学的语音、语法、语素、词汇、规范等内容的具体系统的安排,以及对学生听、说、读、写4项实践技能的基本训练,来提升学生汉语学习的基本素养,另外,应将普通话过关考试作为教师考核录用的重要标准,以有效防止课堂教学教师讲方言的语言偏误,以培养学生讲话规范化标准化的意识。对于学生对现代汉语课程的学习,也应要求其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词汇、字形以及字音都应规范化标准化书写、发音,以此来促进民族预科生语文现代汉语规范化与标准化的推广。

(三)汉语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反观民族语言教学方法与规则

在民族预科生汉语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民族性的特征,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不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在汉语标准化教学上,从发音方法与语言规则等方面入手是极为必要的。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其民族语言与汉语教学往往形成牵制,但也有部分相同的方法与规则,考虑汉语教学与民族语言教学的异与同,进行标准化汉语的教学实施是可以尽量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消极因素,而可以以民族学生相对适应的方法与形式来落实汉语学科规范化和教学常规化,从而,更有利于教学的整合,更能制定出民族预科生适应汉语基础教育发展的工作目标,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规范化习惯。另外,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化能营造一种课堂形式上的美感,民族预科生汉语的规范化教学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培养学生一种文化与应用的意识。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现代化时代,汉语规范化标准化对民族预科生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人与人沟通交流的表面上,民族预科生对电子设备的应用操作以及对自身思想意识的深入发展也受其牵制。

宏观上来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预科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前置阶段,在高校教育普及的过程中,汉语教育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通过对民族教育中的汉语进行规范化与标准化,可以使汉语更加有序的在民族学生中获得良好的推广。客观上来讲,现代汉语教学是不仅仅对学生日后发展的深层铺垫,同样也是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团结友爱的桥梁,因此,民族预科生教育中的汉语教育绝不允许各行其是,要有一定期许,一套合理的教学理念作为基本的保障,从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的基础要素入手,以营造汉语应用的语言环境进行教育的再实施。汉语教学是以为了全民的沟通交流而存在,由于各地区的教育条件有限、汉语教学科学科研力量薄弱等多种因素,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要从多方面入手,对民族预科生进行汉语教学,尤其是以在民族预科生教育中进行规范化汉字的推广使用,这一点要引起教育人士与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应克峰,刘丽娅.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预科汉语学习状况调查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1,(03):72-76.

〔2〕万世丰.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改革实践[J].语言与翻译,2007,(01):70-72+77.

〔3〕周巧云,刘秀明.南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02):93-96.

〔4〕徐睿琛.内蒙古普通高校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3):31-33.

〔5〕卜祥坤,周宁.探讨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改革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4):154.

高校预科 篇7

一、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少数民族预科生大部分来自偏远地区, 信息相对闭塞、基础知识薄弱等情况, 要求辅导员应扎实、细致、认真、务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 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解决学生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思想觉悟。换言之, 就是通过正确的引导, 使得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在大学校园中既要获得相应的基础知识, 又要在思想觉悟上达到为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奉献的境界, 让学生认同自己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骨干。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个人理想升华成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的神圣使命。

(二)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因材施教和客观评价

在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 辅导员对学生要“因材施教”, 找出个别同学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开展工作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的思想引导也类似于授课, 在同一种授课模式下, 未必能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临渊慕鱼, 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 不如釜底抽薪。”对于个别难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 找出他们在思想上抵触的原因, 并在找到关键原因以后, 在“求大同存小异”中以智慧的方式去化解、去调剂, 客观地剖析事件的利弊, 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积极主动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辩证观。

(三)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教育主要是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中华历史知识、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小部分来自偏远地区的民族预科生对民族历史还不甚了解, 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 要适应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大力开展时代和民族精神的主题教育, 使少数民族学生提升民族认同感和国家使命感, 能够真正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坚定不移、团结一致地为国家、为人民奉献青春, 奉献智慧和无穷的力量。

(四) 要将纲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化

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具体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经由各种教育渠道进入学生的视野, 才能促进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践行, 教育的形式也要根据其心理需要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比如, 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参加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辩论、情景模拟活动;参与社会调查与实践;开展军训与义务劳动;参加校内外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及学校形式各异的主题活动等等。辅导员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等形式促进与学生的沟通。只有因势利导, 才能真正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在受教育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真正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二、安全稳定工作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由于其数量相对集中以及自身生理、心理特点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 使得他们面对危险因素时采取何种应对措施显得极为重要。

(一) 政治安全

在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下, 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青年学生, 利用青年学生的斗争依然十分尖锐;民族分裂分子打着民族团结的幌子, 在少数民族集中地区渗透的“民族分化”和“大民族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历来就把争夺青少年作为他们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一贯手段, 千方百计向教育领域渗透。对此, 教育者不能掉以轻心, 站在实现和维护各民族利益的高度, 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步伐、增强民族团结和谐、维护国家安定统一。“稳定压倒一切, 安全重于泰山”, “保障高校安全, 保护人才资源”, 辅导员要“少数民族无小事”的态度, 认真开展工作。

(二) 日常安全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各种形式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人身安全, 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教育。同时也应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橱窗以及召开案件事故分析会, 办学习班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 也应与时俱进, 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注意切实端正学生的安全态度, 强化安全意识, 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进而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

三、严格学生的日常管理

(一) 找好学生干部做助手

学生干部作为普通学生中的一员, 与广大同学在一起学习和生活, 他们对广大同学有最真实和最直接的了解, 最能够把同学的思想意识和动态汇总起来, 最能够切实代表广大同学的根本利益, 反映广大同学的心声和愿望。学生干部又是学生中的特殊一员, 他们一般是团干部、班干部或党员, 他们都比较积极要求进步, 成绩优良, 工作中关心同学, 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 是师生之间重要的桥梁、纽带。辅导员要把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培养成自己的信息员、情报员、联络员。

(二) 关注学生宿舍管理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来自的地区比较广, 有着不同的民族、饮食、地域文化和宗教信仰, 有着不同的民族语言, 辅导员应该关注学生宿舍情况, 协助学校宿舍管理部门和楼层生活老师抓好学生宿舍管理。

首先, 抓宿舍文化。以学生为主体, 以宿舍为空间, 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 开展以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其次, 关注宿舍人际关系。辅导员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舍友关系, 互相尊重民族习惯、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 生活中多理解多包容, 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生活和成长, 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再次, 关心学生的生活。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宿舍与学生谈心, 关注学生思想动态, 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关心爱护学生, 真正地帮学生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

(三) 强化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是一个整体, 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 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 就必须要有一种精神, 一种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 争先创优、勤奋好学的敬业精神, 表现在班级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是建好班级的法宝。因为民族特点和文化的影响, 他们为人处事比较讲义气, 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比较热衷参与各项与他们相关的活动。辅导员对少数民族学生要给予肯定与充分信任, 让学生参与管理自己的事务, 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参与性, 体现班级文化的规范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

(四) 严抓班级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是校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3种形式分层教学、“补”“预”结合和在学校时间短 (1年或2年) 、学生学习松懈的特点, 严抓学生的军训和入学教育, 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规范日常考勤和操行评定, 通过正反典型教育学生, 通过家庭情感教育感动学生, 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落后就将被淘汰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同时, 通过入学摸底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以考风促学风,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尽快适应预科生所在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要求。

四、加强党团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二课及社团活动, 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大都是当地品学兼优、思想政治过硬的学生, 其中不乏优秀的中共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以党建带团建,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少数民族学生才艺级文体特长开展党团建设, 结合其学生自身的特点加以开展。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安排起来, 真正做到“三帮三做”。即帮思想, 做解开同学思想疙瘩的钥匙;帮学习, 做带动同学学习进步的齿轮;帮生活, 做滋润同学心灵的露珠。

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对学生环境不适应、家庭问题、学习压力大、情感的挫折、人际交往、贫困生问题和情感困惑等, 辅导员都应该密切关注。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 看清问题的主次方面;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合理规划, 处理学习工作交往等方面要统筹兼顾;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要对社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辅导员要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做他们高尚品德形成的引导者, 心灵发展的疏导者, 生活选择的参谋者, 学生成才的指导者, 人际交往的鼓励者和工作的支持者。

六、密切关注沉溺于网络的学生

少数民族预科学习上还是比较松懈, 重视不够, 加上有些地区网络发展滞后, 学生对网络充满好奇心。辅导员要对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进行疏导, 使学生端正态度。

首先, 对于已经沉迷于网络的学生, 不能一概否定, 应当时常对其给予关心和帮助, 为学生心理困扰, 想方设法转移对网络的依恋, 做生活上的好朋友。对于重症成瘾者与家长沟通后到心理治疗所进行科学治疗。其次, 与家长沟通。家长可以充分协助老师解决学生的问题。要让家长和学生感觉到你是真正想帮助他走入正轨, 让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最后, 多参加学校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校园二课活动及学生社团活动, 通过活动扩大人际交往范围, 充实课余时间, 丰富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赵存生.关于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几个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 2004, (4) .

[2]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4.

[3]胡锦涛.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5.转贴于中国论.

[4]段雪辉.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献料, 2007, (5) .

[5]韩延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高校预科 篇8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通向国家高等教育的金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高等学校民族预科管理工作变得繁琐和复杂[1]。为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满足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业评价与测评需要,基于可视化计算融合社交网络平台,设计并开发了适合预科教育的综合管理评价系统。

1 系统概述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自身特点,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1]。传统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仅仅只是记录学生基本信息,对日常行为的跟踪和痕迹管理没有明确记录,适应民族学生特点的管理信息系统处于空白状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平台能够跨地域、跨时间和空间被普通用户快速接受。进校后的少数民族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使用率达到96%,民族预科学生管理迫切需要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基于此,采用灵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信息化管理方式,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中心,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设计和开发一套适合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特点的智能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设计项目组成员在少数民族预科基地对2 7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考勤管理、选课管理、课程表管理、成绩登陆查询、考试管理等模块的现状分析以及期望意见。针对可视化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设计人员提出几个思考问题:(1)如何将信息化解决方案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实际进行深度融合;(2)如何提高融合信度;(3)如何提高基于移动社交网络快速扩散信息传播速度;(4)如何通过本平台对痕迹行为跟踪,从而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可视化渲染。以上4点也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难点。作为综合评价系统,不仅是信息记录和反馈,更重要的是自动化分析和评价,从而为管理者建立合理和健全的管理评价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自动化评价机制要有相应的技术作支撑。系统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2 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的可视化技术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2]。可视化技术在大数据时代,将以往一堆枯燥乏味的数据变得生灵活现,让数据变得不仅有意义,还让其变得直观、易懂,达到个性化特点[3]。本课题在可视化计算方面,将从语义网入手建立本体语义规则,运用教育技术领域概念图[7]等技术开发数据可视化图解对象。软件系统采用Java Web框架引擎开发,斯坦福大学开发的本体建模工具Protégé用于生成自动推理机引擎,利用惠普实验室的Jena API包构建语义本体语义解析语义规则库,可视化表示层采用MIT媒体实验室开发包processing2.2.1。

2.1 系统开发步骤

系统开发分两阶段:(1)软件系统研发阶段;(2)试运行进行系统测试。

软件需求分析是科研项目的重要环节,课题的最终实现是以软件系统实施到预科教育教学管理当中,科研成果最终是服务于少数民族广大师生。软件系统研发的成功因素高度依赖于软件需求分析报告,整个系统研发均采用瀑布模型,见图2。

2.2 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见图3。

3 学生行为痕迹管理

3.1 自动推理机学生行为痕迹样本建立

基于本体语义规则,在自动推理机基础上抽取学生行为特征样本开发痕迹管理,不仅可以实现对数据可视化表征的框架设计[4],还可以建立学生行为样本库,对学生行为进行痕迹管理。传统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只能对学生的各项信息登记录入,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增、删、查、改,不能对行为特征采样、识别、分析,缺乏自适应反应能力。作为一个综合评价系统设计,最终要能够具备简单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3.2 可视化计算本体样本建立

本体(Ontology)的定义是给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利用术语和关系构成词汇外延的语义规则和定义[5]。可视化计算模型为自动推理引擎提供形式化逻辑表达,通过谓词逻辑表达式的建立为智能痕迹管理可视化表征层进行形式化描述。表1给出可视化本体的谓词描述。

3.3 信度函数建立

在一个向量基上建立一个表示不确定性的定量模型,该模型是在具有上下边界的概率模型基础上转移成为信度函数[6]。

假设一个空间Ω,该集合内模拟一个真实世界[6],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有如下定义:

函数定义1:bel:AΩ→[0,1]。函数需满足以下不等式:

从而信度函数为:

3.4 融合信度分析

给定Ω上的任意标准化信度函数belΩ,总能够定义Ω上的概率函pΩ的一个族,它满足下列3个定义中的任何一个[6]:

以上信度函数的建立可以为痕迹跟踪评估提供依据,从而加大本体推理机的信度。

4 社交网络开发

高校民族预科基地注册微信公众账号并认证后,在公众号里提供开发接口。学生可以通过关注公众号访问里面的菜单功能。

社交网络客户端主要采用微信公众号开发,通过已经注册的账号,在预设的功能菜单里与后台对接,从而推送个性化定制服务。

随着用户数量和平台数据收集的日益庞大,信息技术与预科日常教学管理深度融合,提高了预科学生管理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5 系统功能

系统优化了教育教学资源,使相关使用人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实现数据可视化过程中视觉表征语义符号能够通过自动推理机引擎进行解析和推理,并在推理过程中使用本体语义规则,符合语义的表达从而提高其相似度。

(1)结合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特点,认真履行高校政治思想教育要求,建立符合少数民族预科生特点的教育教学综合管理评价体系。

(2)综合评价体系以建构主义思想为基础,符合现代教学系统理论,评价系统力求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积极主动构建自己的学习及生活行为习惯,为开发学生行为痕迹管理提供依据[7]。

(3)综合评价体系需要计算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交互,从而建立人际交互关系。社交网络利用可视化技术分析个人、群体和社会性行为[8]。

6 系统测试

系统性能评估[9]数据分析见表2。

7 结语

本系统运用智能化来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对民族预科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利用系统的痕迹管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追踪取证形成综合性评价管理,从而提高预科基地教学及学生管理水平。使用该系统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辅导员能第一时间快速了解学生情况,学生能快速地与学校进行互动。下一步工作是加大学生痕迹管理可信度,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

摘要: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由于生源地域差异性和特殊性,学生管理更需要摆脱传统信息化系统束缚。运用可视化技术融合社交网络,分析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管理工作的特征,根据本体语义规则建立模型,提取数据后利用自动推理机制生成可视化图形,从而为制定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管理决策方案提供依据与支持。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可视化计算

参考文献

[1]陈炜,高云鹏,杜鹏,等.民族预科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4(3):116-120.

[2]赵慧臣.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分析框架[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5):51-58.

[3]荣荣,杨现民,陈耀华,等.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3):30-37.

[4]曾振柄,陈良育,张骏,等.基于AJAX和自动推理技术构建交互式数学Web服务[J].计算机应用,2007,27(9):2239-2241.

[5]杜小勇,李曼,王珊.本体学习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06,17(9):1837-1845.

[6]陈国青,阮达.可转移信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顾倩颐.基于在线学习行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智能挖掘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15,14(12):12-14.

[8]吴信东,李亚东,胡东辉.社交网络取证初探[J].软件学报,2014,25(12):2877-2892.

[9]杨悟道,顾倩颐.基于普适计算的虚拟场景自适应网络发布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5):2078-2083.

高校预科 篇9

一、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现状及特点

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是内蒙古地区的精英,也是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占高校总学生的少数,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关系内蒙古地区的民族稳定与发展。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预科生以蒙古族为主体,他们同汉族大学生一样, 在成长与学习中都具有一些共性,但他们也同时具有一定的个性,比如地域、语言、习俗、教育等,不同的个性特征进而导致了不同的知识体系、语言基础、环境适应力等方面的差异。

我校民族预科学生也有其自身特殊性,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农村牧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汉语的知识和应用能力较差。

(一)心理因素

预科生大多是蒙古族学生,年龄大体在16~20岁,这一阶段是他们生理和心理变化最特殊的时期,心理承受力必定较弱。而且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是蒙语授课,用蒙语进行日常的交流,周围的同学、朋友和老师大多数都是蒙古族,所以他们的汉语水平普遍较低。进入大学的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以后,将从以前的蒙语授课过渡到汉语授课。因此他们面临着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对交流语言的转换等诸多问题。由于自身汉语水平的客观局限性,他们在学习会时感到比较吃力,在听课、记笔记、考试等方面会出现跟不上进度的现象, 而如果不能得到正确地看待,他们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会自暴自弃。

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多来自一些偏远地区,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经济状不够好,一些负面情绪也会伴随而生。此外,与其他民族学生沟通交流较少,大多在本民族同学的小范围圈里,甚至常常心理上刻意回避,这些都需要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多给与对他们的关心和关爱。

(二)道德素质因素

大学生是祖国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将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与和谐社会的整体建设紧密相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密切相连。我们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主流是好的。

但我们也发现,当代大学生在道德认知和行为上也存在一些偏差,在认识上是是非分明的,崇尚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原则。但往往对于自己的道德行为上的失范却缺乏自律, 甚至随波逐流。如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通力协作和奉献的精神,做事过多地以自我为中心,团队精神缺失。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大学生,也没有无可救药的纨绔子弟,只要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造的潜力股。

(三)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影响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内蒙古高校的少数民族预科生中有一些学生对学习“两课”的认识不够成熟,对学习目的认识尚不足,而只是被动地学。甚至有些同学认为学习公共政治理论课并不是他们的喜好,而避之远之,未看到其重要意义。这些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观念比较落后,表现出对国家、地区的政治问题的漠不关心,对于国家重大的方针和政策的变化和进展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此外,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网络对当今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学生所获取的当前热点新闻基本是通过网络获取的,但同时网络这把双刃剑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有的甚至会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根据自身特点,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每一个高校学生应有的意识。

二、加强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 看法

高校能否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全面提高对内蒙古高等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能力,对内蒙古地区的未来将具有重大意义。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建设相契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培养学生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同时要将民族文化与其紧密结合,发挥文化建设的长远作用。比如,学校应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习惯,积极为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 将少数民族文化作看作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举办多种多样民族特色的活动来展示他们的风土人情,既能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又能加强少数民族预科生学生与汉族学生间的彼此了解和沟通。要充分利用课堂学习、班会及团日活动等各种渠道,尤其是在重大的节日或纪念日开展相关的民族特色活动,对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他们对党的民族政策能够有全面认识,使他们的法制观念、道德观念有所增强,并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以宿舍为单位,实行舍长带头和导师责任制

突破地区限制,将不同地域和文化基础的学生均衡分配宿舍,可以促进他们彼此之间的和谐相处,利于他们相互交流,彼此学习,这样以宿舍为单位,形成了一个小集体,在这个小集体中他们一起生活和学习,不断地提高沟通和交流的水平,为日后本科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民族团结。

鼓励每个宿舍推选一名在他们心中最有能力、最有责任心的同学作为宿舍的舍长,因为一个舍长的选择,将会影响该宿舍能否保持宿舍的干净整洁、能否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果说每一个家庭是组成这个社会的细胞,那每一个宿舍就是一个班级的一个重要器官,作用尤显重要。一个班级中能有几个在卫生、学风等各方面都非常出色的宿舍,会对他们所在的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对于班级的管理,当然更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每个宿舍“配备”一名教师,该教师担任该宿舍学生的导师,需要制订详细的指导计划。这样,我们的任课教师已不仅仅是一名任课教师,更是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成人成才的引导者。 指导教师要时常与学生谈心交流来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认识、健康状况、人际交往、知识学习、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指导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心去教育和引导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意蕴深厚的有机整体,党的十八大将其基本内容高度概括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加强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相结合,才能全面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这就需要“两课”发挥主渠道作用,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成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等知识纳入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内容。不定期地为学生开展政治理论知识专题讲座,讲座由具有研究专长的教授主讲,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将预科生们武装起来,为他们答疑解惑,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培养他们的基本道德规范理念,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预科 篇10

关键词:预科汉语教学,中华文化,文化习得

一、研究缘起

MHK (简称“民族汉考”) 是专门测试母语非汉语的中国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2001年4月启动研制, 2010年开始在新疆实施。MHK从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方面考查应考者驾驭汉语的能力, 对语法、话语、社会文化的使用能力, 在语用之中考查语法。MHK包括笔试和口试两部分。

(一) 笔试题型分析。

总分达到195分, 且单项成绩分别达到55分者, 方可获得MHK笔试合格证书。一是听力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在汉语交际中对言语信息的把握能力。包括判断情境、内容、说话人语气、态度、人物身份关系;理解特定词语、成语、惯用语等。二是阅读理解内容庞杂, 考查汉语词汇、语法、语用及文化等方面知识。三是书面表达从掌握汉语语法知识和运用汉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两方面考查学生的汉语运用情况。

(二) 口试题型分析。

口试包括朗读和回答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普通话语音、声调是否正确、快速概括文章大意并能顺畅流利地表达思想且语言得体的能力。“MHK是一个科学的汉语水平评价工具, 可以比较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 检验汉语教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鞠文雁, 2010) 。以新疆大学2010级1, 118名首次参加MHK的预科生成绩为例 (杨伟、崔新丹, 2012) :12.4%的学生未达到三级。口语和书面表达是薄弱环节, 平均分分别是72.31和67.89。阅读和听力稍好, 平均分分别为73.18和81.33, 都未达到85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中华文化知识的欠缺必然在语言运用上有所反映。崔巍强调在预科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认为这是民族学生汉语知识欠缺的地方。

预科生要想获得MHK等级证书, 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必须了解, 但这却是预科汉语教学的短板。新疆各高校普遍使用的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汉语》系列教材。以精读1~4册教材为例, 共120篇文章, 涉及文化30篇:风俗习惯5篇;古典文学艺术4篇;历史4篇;传说故事等3篇;传统节日3篇;汉字3篇;古代教育2篇;科技成就2篇;山寨文化1篇。中华文化涉及语言、文学、教育、历史、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 反观我们的预科教材, 涉及内容实在有限。且大部分高校选用的是2~3册, 其中涉及文化的仅9篇。

二、中华文化在新疆高校预科阶段习得分析

(一)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新疆高校预科学生的汉语学习是典型的第二语言学习, 尽管他们已经学习了10年汉语, 但是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均存在问题, 特别是缺乏中华文化的系统学习。中华文化知识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完成的, 需要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 利用网络等新媒体使学生习得中华文化。

(二) 中华文化习得的策略。

1. 将中华文化引入课堂教学, 发挥课堂基础性作用。

基于民族预科生大都是在课堂学习汉语的现实,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 最大限度地强化中华文化的输入。可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 通过讲故事、图片展示、脱口秀、民汉文化对比等形式展示中华文化知识, 形成制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

2. 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

大学第二课堂是高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教育过程和课程体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国内一些高校已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教学计划, 并规定学分修学,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作为预科新生, 在抓养成、树学风、明纪律的第二课堂活动主线上, 利用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辩论赛、中华文化展览、学生剧院、民族乐器协会、书画社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中华文化知识。注意活动内容应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学生需要, 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时间, 发挥好第二课堂的补充作用。这需要学生处、班主任、学生做好沟通协调, 结合专业特点选择能激发兴趣和提升中华文化素养的第二课堂活动。

3. 发挥新媒体优势促进预科生中华文化习得。

教师可充分发挥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作用, 强化预科学生中华文化习得。譬如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 由专人负责分专题定期上传有关中华文化知识, 通过口述、PPT演示、视频播放等形式将心得在全班展示, 加深理解。

4. 逐步扩大民汉合宿比例。

要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 构建良好的汉语言环境是提高汉语习得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据调查“87.7%的预科生对民汉混住持认可态度” (艾尔肯·吾麦尔、刘秀明, 2010) 。民汉学生混住既是不同民族之间加强了解沟通、增进民族感情的方式, 又是相互学习语言、促进文化交融的有效手段。各高校应科学统筹、合理扩大合宿比例。

5. 积极构建高校预科生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强大表现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重构学生知识结构;此外, 它的学习不受时空条件限制。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强大优势, 构建网络自学平台布置相关汉语作业, 要求学生定期完成教师定期检查, 调动学生学习参与度。

6. 加强预科后汉语习得研究。

预科阶段是顺利进入专业课汉语授课学习的过渡阶段。预科后学生的汉语能力仍需继续提高。各高校应将汉语言习得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通过教学语言汉语来加强学生汉语言能力的发展, 为今后真正用汉语进行专业课学习、将来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

三、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从语言学角度讲, 教一门语言就是教一门文化;学一门语言就是学一门文化。新疆预科汉语教学不能忽视文化教育的要求, 这也是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实现“民汉兼通”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谌梅芳.MHK模式下的新疆职业院校任务型汉语教学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3, 2

[2]鞠文雁.“民族汉考”与双语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35

[3]杨伟, 崔新丹.新疆大学预科生MHK成绩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J].语言与翻译, 2012, 1

[4]崔巍.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MHK) 中文化因素的探求与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9

[5]邢崇.关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需求”调研报告[EB/OL].百度文库, 2010-11-11

[6]魏志渊, 楼程富, 毛一平.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 2005, 4

怎样识别正规预科 篇11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如今,出国留学已成为越来越多音乐学院学生毕业后的首选,而更多有经济条件的家庭选择将孩子在本科之前就送出国,接受国外的基础教育。据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艺术留学部负责人刘小燕介绍,我国每年艺术类自费出国留学比例占全部出国留学人数的10%左右,而留学欧洲国家的学生人数又占了这其中的60%。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去,很多留学过程中的学习、生活甚至出国手续的问题成为了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记者就此专访刘小燕,请她为读者答疑解惑。

记者:听说欧洲的国立大学免学费,这是真的吗?

刘小燕:目前,德国、奥地利、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实行的是国立大学免学费教育。外国学生只要能够通过学校的入学考试,都会享受这个待遇。但是,部分国家的教育也是收费的,比如波兰、立陶宛、俄罗斯、乌克兰、捷克等国家。因此,学生如果选择这些国家的学校,就要交纳学费。一般学费的标准会在一年4000欧元左右。

记者:生活费一年大约要花费多少?保证金很高吗?

刘小燕:对于西欧和中欧的国家,学生每年的生活费大约在5-7万人民币左右。东欧的国家大约在2-3万人民币左右。中欧国家的保证金会在8-10万人民币,东欧国家最多5万人民币,有的国家还不需要保证金,例如:乌克兰。

记者:如果孩子选择欧洲的艺术类院校,家长最关心他们的生活状态如何?比如宿舍?食堂?

刘小燕:一般学校都会有2人间或者3人间的宿舍,每层宿舍有公用的卫生间和厨房,24小时洗澡的热水供应,学生可以在厨房自己做饭。大部分学校会有一个小食堂,提供简单的餐食。

记者:在国外学习期间,孩子如果生病怎么办?

刘小燕: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要求学生在到学校后购买一份医疗和意外的保险,只要购买了保险,看病、吃药、手术等都是免费的。

记者:对于比较小的孩子,家长是否可以陪读?

刘小燕:欧洲国家一般不会允许家长陪读,除非这个孩子有特殊的情况。

记者:毕业后的学历可以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可吗?

刘小燕:教育部的涉外信息监管网站上会公布被中国政府承认的国外院校的名单,在申请学校之前,家长可以参考这些名单,所有被公布的学校颁发的学历证书都是可以得到中国教育部认可的,学生在毕业回国后可以到教育部的学历认证中心进行学历认证。

记者:最近看到报道,说对于国外的预科要谨慎,我们如何识别正规的预科?

刘小燕:要看这个预科与院校的关系,一般正规的预科是隶属于这个大学的,在学校签发的录取通知书或者签证邀请函上都会写清楚。很多国家的教育部都规定,外国学生必须通过一年的预科后才可以进入大学课程,一般录取通知书会写清楚,该学生要在该校读多长时间的预科后才可以进入本科或者硕士、博士课程。但是,对于一些与大学没有隶属关系的预科,家长和学生一定要谨慎。

记者:如何认定孩子是否被正式录取?

高校预科 篇12

1 调查设计与实施

笔者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情况, 对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量表进行了改编, 问卷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预科生的学校适应水平, 包括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校园生活环境适应、专业选择适应和情绪适应;二是从预科课程内容、预科阶段的管理等方面了解影响因素, 采用五点计分制。选择某大学的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 自9月初入学报到伊始, 笔者就以新生接待工作者的身份进行观察访谈, 于10月下旬发放问卷, 有效问卷240份, 所有数据通过SPSS18.0进行统计与分析。

2 调查结果

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总体学校适应处于比较适应的水平 (3.6211) , 有152名预科生的总体学校适应水平均值高于3.5分, 占63.3%。

校园生活环境适应最好 (4.1844) , 在“我能够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这一项目得分最高, 为4.64分, 当学生干部的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学生。

专业选择适应较好 (3.8483) , 预科生对于自己一年后的专业目标较为明确, 也会搜集相关专业选择的信息, 只有不到10%的预科生对于一年后的专业选择没有明确的目标。

人际适应较好 (3.5313) , 80.3%的预科生能够和寝室同学相处愉快, 但却有一部分预科生不知道如何与大学老师相处。担任学生干部的预科生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在民主型家庭氛围中成长的预科生有较为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

情绪适应一般 (3.2844) , 有40%的学生读预科班产生过失落感。汉语精通的预科生在情绪适应上表现较好, 高中读汉校的预科生的得分高于高中读朝校的预科生。

学习适应一般 (3.2573) , 如“预科的考试给我造成的压力很大”这一项目得分值仅为2.38分。母语为汉语的预科生得分显著高于母语为朝语的预科生;高中就读汉校的学生其学习适应得分显著高于高中就读朝校的学生。

3 讨论与分析

3.1 少数民族预科生学校适应水平的分析

少数民族预科生在预科初期阶段能够较好地融入进预科的学习生活之中, 但也有近37%的预科生还没有进入到较好的适应状态, 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1) 学习适应。所调查的预科生高考成绩从390分-502分不等, 有的预科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基础较差, 进入预科班后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学习感到很吃力, 还有的预科生担心预科的期中和期末考试, 导致出现了学习适应不良的情况。 (2) 人际适应。大多数的预科生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都能够很快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同学之间彼此相互照应;在与老师的交往中, 一部分预科生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会选择向老师求助。 (3) 校园生活环境适应。预科生在进入大学后急切地希望了解有关大学生活的事情, 熟悉学校内部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而且很多学生都能够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但一部分预科生不希望住在八人寝室, 希望调换到四人寝室。 (4) 专业选择适应。少数民族预科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年之后的专业选择问题, 在入学之初就开始明确自己所要选择的专业目标, 对于专业选择有着明确的认识和选择方向, 会搜集关于选择专业的信息。 (5) 情绪适应。将近半数的预科生认为大学生活和自己想象中的相差甚远, 产生了心理落差;部分预科生不希望让别人知道自己读预科班, 认为自己各方面不如别人, 感到很苦恼。

3.2 预科课程内容、教育管理与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习适应的关系

预科阶段基础教育课程在实践中应该加强专业理论知识, 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程序。 (2) 但在旁听预科课程和访谈预科生后, 了解到现在学习的部分教材内容与高中所学内容重复, 导致了一部分预科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预科生认为学习重复的内容没意思, 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出现了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等消极反应, 其学校适应不良。

该大学预科生的培养模式是为自己的学校培养预科生, 但其《学生手册》中没有关于预科生的管理规定;所有预科生由一名兼职辅导员管理, 所以在对预科生的教育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4 结论与建议

(1) 在预科初期少数民族预科生总体学校适应水平较好, 其中校园生活环境适应最好, 而学习适应水平一般。所以要充分利用预科生能够适应校园生活环境的优势, 多鼓励学生们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在学习方面有必要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的内容, 将以前学过的知识与现有的教材内容贯穿衔接, 便于预科生能够浅显易懂地理解教材内容, 在“补”的基础上, 适当的结合“预”的内容。 (2) 预科阶段重复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 并且教材内容的重复, 影响了预科生的学习适应水平。在解决方法上, 要丰富课程内容, 多开设一些有关文科和理科的学术讲座, 组织学生们听报告会了解最新的动态前沿, 来满足学生对于丰富知识和开拓视野的愿望。 (3) 预科阶段管理过于宽松, 使部分预科生无所适从, 出现了适应不良的反应。所以一定要做好预科生的新生入学教育, 制定条例来规范预科生的行为, 让预科生做到自我规划与管理。在此基础上, 进行有效的奖惩措施, 对表现优异的预科生进行奖励, 对经常无故旷课、表现恶劣的预科生予以警告等, 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预科阶段的教育管理。

摘要:本文对某大学240名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少数民族预科生学校适应水平及其与课程内容、管理的关系。结论表明:少数民族预科生学校适应水平较好;重复高中阶段的课程内容, 影响了预科生的学习适应水平;管理过于宽松, 部分预科生出现了适应不良的现象。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预科教育,学校适应

参考文献

[1]陈君.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5.

上一篇: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下一篇:油田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