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科数学教学

2024-07-07

预科数学教学(精选12篇)

预科数学教学 篇1

随着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在类比、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思维过程中培养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一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必要基础课。

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预科教育介于中学和大学之间的教学层次决定了预科物理实验既不同于高中物理实验,也不同于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要求。笔者就这个特殊层次的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探讨。

1. 民族预科实验教学的特殊性

首先,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中学物理教育当然带有应试教育的印记,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应对高考所需的物理理论知识,反复练习,最终的目的就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对物理实验的要求就是会做实验题。很多学生对实验比较陌生,许多仪器要么仅在课堂上见教师演示过,要么根本就没见过。至于学生操作,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甚至有的教师只在黑板上讲解考试相关的实验题目,让学生背实验。

其次,民族预科生来自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由于受历史、地理、经济、语言等各种条件制约,他们的物理知识薄弱,实验基础较差,从对基本仪器实验的认识到握拿姿势,从读数方法、数据的测量到数据的处理诸方法的知识都欠缺。而大学物理实验的内容丰富,涉及的物理知识较多,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方法要求较高。如果让他们直接做大学实验题目,要越过较高的台阶,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上会造成挫折。因此,预科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为重视和妥善地处理好与中学物理实验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上的衔接,弥补知识缺陷,拓宽知识面,强化实验操作技能,为预科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进一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 民族预科物理实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很多学校在预科阶段不开设物理实验课或采用直接上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模式。根据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我们认为在预科阶段必须开设物理实验课,而且预科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应适当降低难度,把教学方法改造成适合预科生能普遍接受和掌握的形式,使其范围、深度和速度与预科生实际水平相适应。我们把预科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安排为演示实验和基础物理实验两个层次。

2.1 演示实验

物理学内容大多比较抽象,而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不易理解。演示实验是联接理论和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式,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

预科物理实验中,通过开设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和“模仿”教师的正确实验操作过程,从而对物理知识更好的理解的同时对实验流程有初步的认识。

演示实验是教师借助仪器和设备,分步骤地进行操作,将展示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及获得物理规律的实验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以辅助学生学习。教师规范的操作、针对性强的讲解、必要的文字和图示的说明和分步展示的实验现象,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神奇,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物理概念、观察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预科物理演示实验采用多媒体课堂演示和实验室演示两种教学方式。

2.1.1 课堂演示实验。

有些实验的演示效果受到环境、时间、空间的限制,很难在课堂上普遍开展实物演示。多媒体技术有将信息化大为小、化小为大、化动为静和化静为动的功能。因此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课堂演示实验。

2.1.1. 1 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一些物理实验极快的动态过程。

例如弹性碰撞的演示实验,利用“快放”“慢放”等方法来演示物理过程,使学生看清其中的奥妙所在。整个过程既形象生动,又能揭示物理的本质。

2.1.1. 2 用多媒体课件模拟许多演示实验难以实现的、微观的物理现象。

例如:分子运动,电荷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多普勒效应,原子“核式模型”的α粒子探针实验,原子核裂变过程。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过程,实现微观现象宏观化,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微观世界的奥妙。

2.1.1. 3 模拟危险或污染环境的实验。

教学中带有危险性、污染性严重的实验,例如高压放电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实现,可做到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和环保化。

2.1.2 实验室演示实验。

纽约大学物理实验教师认为实验教学的目的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原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以外,还应使学生“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ory and the real world”(明白理论和现实世界的不同)。与任何事物一样,多媒体演示实验也有两面性,即优点和弱点并存。多媒体演示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花费时间少,重复性好,便于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但是多媒体演示把物理知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概念、物理实验描述得太极端,学生很可能会误以为世界就那么简单,事物就那么纯粹,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发挥。实物演示能够给学生以最真实的感受、最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刺激及持久的印象,使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真实的物理世界。我们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和理论课的内容,开设了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各个学科的近70个题目。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上采取灵活的方式,把教师单独的“表演式”变为“互动式”,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促进学生对现象、模型、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民族预科生的实验素质,一方面由于不全面而亟待培养,另一方面又有较大的可塑性的特点,在课堂上演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同时,结合讲解阐述实验的目的、依据的原理、设计的思路及如何控制实验条件、是否有变通的方法等,使学生能通过演示实验,更好地掌握理论课所学的物理知识外,还更多地了解演示实验本身之外的深层次的内容,如实验的设计、仪器的选择与组装、实验条件的控制、结论分析等,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2.2 基础物理实验

基础性物理实验是指使用基本测量工具、采用经典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实施的实验。该阶段是物理实验训练的基础,要求学生必做。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基本实验理论、初步掌握实验规范、实验方法,学会常规实验仪器与装置(如千分尺、卡尺、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低压电源、天平、望远镜、显微镜、示波器等)的使用,学会数据表格的设计和原始数据的记录方法,基本学会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知识、实验报告的写作方法,逐步实现高中物理实验向大学物理实验的过渡。

基础物理实验题目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等各个知识点最基本的实验。实验操作安排学生两人一组来完成。一是由于民族预科学生的理论知识薄弱且中学阶段的实验技能训练严重不足,单独完成实验的难度很大,一旦实验失败或反复操作的次数多时,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消极的影响。两人一组可以相互讨论、切磋,有利于对物理原理和实验方法的深入理解。至于实验过程中,可能有的学生一直依赖别人,自己不动手也能完成实验,从而削弱动手能力培养的问题,可以由教师在课堂的引导和教育来避免。而且两人一组也有利于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由于现代科学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研究项目涉及本学科多个分支,甚至是多个学科的知识,一个人很难单独完成,需要由一个团队来共同完成的。因此,每个团队成员所具备的“团队协作精神”是现代科学研究成功的关键因素。这种“团队精神”应该在学校学习的阶段逐步培养和渗透。

3. 教师充分重视预科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民族预科生由于所处地区基础教育水平、家庭教育、民族习俗、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原因,进入大学的学习中,会遇到语言交流困难、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学习方法的变化等种种问题。教师应当保持充分的爱心和耐心,主动和他们交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中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施教,保证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总之,在民族预科物理实验教学中必须根据预科生的特点而采取相应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验素质,为他们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文作者认为, 民族预科教育应根据民族预科生的特点, 调整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并探索了民族预科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民族预科教育,物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沈元华.美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考察报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1, 20 (1) :89.

[2]黄永昌.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整合[J].青海师专学报, 2005, (1-2) :172.

[3]耿爱从.浅谈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及改进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14 (6) :97.

[4]兰明乾.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7, 35 (11) :190.

预科数学教学 篇2

高校扩招后民族预科物理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扩招后,为保证和提高预科物理教学质量,本文作者认为,应根据高校扩招后预科生的特点,调整预科物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探索民族预科物理的教学模式.

作 者:黎明 王景峰 张颖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18)分类号:G64关键词:民族预科 物理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预科数学教学 篇3

【关键词】口译教学 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84-01

口语与口译虽然在现实的语言交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依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口译是在学习者获得第二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交流能力的基础上,更高阶段的能够及时进行语言转换的口头翻译行为。相对口语教学,口译教学的教学要求更为严格,课程设计上口译课程的实践时间远远高于口语课程,更加专业化技能化。本文旨在探讨作为口语的更高级阶段的口译教学对基础的口语教学的反馈,从而宽预科汉语口语教学的思路,提高预科汉语口语教学质量。

一、口译

口译一般指的是一种不同语际、即时产生、口头形式、轻语言外壳、重信息传播的语言交流活动,不同与笔译,即时性是口译最大的特点。[1]

1.口译教学

我国当前的口译研究受厦门大学林郁如教授和英国伦敦西敏斯特大学罗能根教授带领的“中英英语项目合作小组”的提出的“厦大模式”的影响较大。[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仲伟合提出了一个好的译员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以下三个版块组成:KI=KL+EK+S(P+AP),为“语言知识版块、百科知识版块、技能版块”可以为口译的培训提供一个课程设置框架。上述知识的习得一方面靠译员本人的勤奋努力,另一方面还是要靠专业的培训才能完成。[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仲伟合、冯之林、王丹、张丽华完成的“口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明确提出了口译教学中的八化”方针:课程立体化:口译技巧型课程与口译专题型课程相结合;内容系统化: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术语的介绍相结合;练习真实化:仿真的口译活动与真实的口译实践相结合;学生中心化:学生的口译操练与教师的口译示范相结合;教材多元化:口译的文字材料与口译的音像视频相结合;技巧全面化:连续传译的训练与同声传译的训练相结合;教师精英化:口译训练、口译实践、口译研究的相结合;目标专业化: 区别教学口译与口译教学,培养专业化的口译人才。

笔者在《维汉语口译模式初探》(《双语学习》2012年02期)一文中提出了维汉口译的蜂巢模式。该模式反映了一套完整的维汉口译的过程,原语信息输入后,口译员进行重组,标记出信息点;结合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等进行口译;在译语输出之前,根据场合对译语评估,以求减少误译。

二、口译教学与预科汉语口语教学

1.当前预科汉语口语教学简述

新疆高职院校汉语预科学生汉语水平较低,教学任务偏重。“综观当前的预科汉语口语教学可知,口语教学形式单调、口语练习内容枯燥等问题的存在直接削弱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此外,因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致使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得到汉语表达的机会并不多。”[4]

在教学上,一是口语教学的目标导向性十分明确,多以任务型教学为主;二是由于学生水平的限制,教学内容较简单,话题设计较单一。

2.口译教学对预科汉语口语教学的借鉴

(1)加强口语教学实践性

口译教学对教学质量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在语言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上都高出口语教学。具体的课程安排上,实践课时多,多采取模拟现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此外,多采用会议现场录音、讲话录音、语言实习等方式提高口译能力。

在预科汉语教学上,一是口语课所占比重低,课时少;二是受制于学生水平,教学设施和教材限制,语言实践程度低;三是课堂之外,学生主动性不高,语言实践弱。

由此,继续加强口语实践是提高口语能力的根本。

一是增加口语课时。预科学生口语能力偏低,课堂之外的口语实践少(学生因口语能力偏低,而避免使用汉语,导致口语水平停滞,甚至退步),口语课时偏少,将进一步降低学生口语实践的时间。

二是完善教材,采取多种教学方式。采取自编教材等完善口语教学内容,借鉴口译教学原则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如现场模拟等,贴近实际生活,增加口语教学的实践广度和深度。

(2)加强口语教学的多样化

一是口语教学话题设计多样化。相较于口译教学话题的多样性和时效性,口语教学的话题设计较为简单,虽然有学生水平较低的限制,但应根据学生水平,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设计教学话题,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程度。

二是口语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可以看出口译教学涉及了文化、政治、经济、民俗等其他各种知识,内容广泛而多样。而在预科汉语口语教学当中,教学内容涉及面窄,缺失适用性,吸引力弱。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不仅提高学生兴趣,更应增加适用性。

(3)加强口语教学的真实化

口译教学中,往往会严格模拟现实条件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即时口译能力。在预科汉语教学中,受限于教材等因素,在课堂上口语教学往往距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处不那么大,降低了学习的愿望,挫伤了学习主动性。

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的强化口语教学的真实性,使之能够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知,知有所得。

(4)加强口语教学的学生中心化

学生的口译操练与教师的口译示范相结合,是口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而在口语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引导角色更重,学生的口语实践的主动性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继续强化学生中心化原则,进一步弱化教师的引导角色,使学生能自主完成口语实践的任务。

三、结语

通过一年的预科教学使学生汉语水平突飞猛进是不可能的,加之汉语口语教学本身的难度,使得预科教师需要踏踏实实探寻出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道路来,从而全面提升预科汉语口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兰英.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7年 第3页.

[2]郭兰英.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7年 第8-9页.

[3]仲伟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5月.

论预科化学的教学方式方法 篇4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 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应充分备课, 对教材进行深入专研, 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个性特点等进行全面了解, 然后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整个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题材, 转变学生对化学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的现象. 例如, 在“分子性质”知识的课程教学中, 对于分子的性质学生一般很难理解这种抽象的知识点,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 在教室的角落里洒下几滴香水,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便可闻到一阵香气, 这时教师便可以将这种芳香与分子的运动特征结合起来, 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程度. 这样, 学生便可以在真实、充满情趣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采用多种有趣的教学形式,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

其次, 教师也可以通过在教学中设计学生参与环节, 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预科班的学生一般都是接收和理解知识能力较差的学生, 这些学生之所以化学基础较差,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努力学习,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针对那些没有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学生,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教师可以在互动过程中可以采取间接引导的方式, 让学生在跟随教师步伐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同时, 教师也可以通过采取小组形式, 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和合作中学习探讨, 从其他学生身上学习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也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学习情趣[1].

二、采用独具特色而又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 习效率

预科班学生之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例如, 这些学生都很热情, 这种热情不仅表现在平常生活中的热情待人, 也充分展现在课堂学习中, 这些学生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最大的差别就是非常勇敢, 无论成绩好坏, 都勇于发言, 在思考问题方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对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因此, 预科班的教师在教授学生化学知识时应该抓住学生这种勇于发言优势, 不断鼓励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进行举一反三, 全面思考解答思路,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要想让学生达到这一学习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备课, 自己首先做到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 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与此同时, 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要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为了减轻学生学习化学的压力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较多的化学知识以及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2].

三、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重复复习的积极作用

首先, 应强化学生记忆性的复习效果, 化学课程的学习与其他理科课程的学习不同, 数学和物理的学习一般都是前后衔接的, 只要前面的知识学好, 后面的知识就会很容易解决, 并且由于自身的连贯性, 使得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很难忘记前面应经学过的知识, 而化学教材内容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前后知识严重脱节, 毫无关系的, 学生一旦长时间不去复习以往学过的知识, 就会很容易忘记. 因此, 教师应在教授新知识前, 抽出适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提问, 这样可以起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重新记忆的作用.

其次, 教师也可以采用知识联系与区分性的复习方式, 加强学生对以往知识的记忆. 在化学教材中, 存在很多知识点是相近的或者有些物质的化学反应、组成元素等是相近的, 教师可以总结多年教学经验, 通过对这些相近知识点的有效总结, 促进学生快速记忆能力的提高; 相应的, 化学教材中也存在很多知识点是相对的, 有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等存在很大区别, 这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化学知识的区别比较, 让学生加深印象, 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点, 同样有利于快速复习[3].

最后, 可以使用技巧性记忆方式, 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记忆. 化学知识不同语文, 虽然有很多知识是需要背诵和记忆的, 但是只靠死记硬背, 却不掌握一定的记忆技巧, 只会增加记忆的难度. 为此, 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能够提高学生记忆的方法和技能. 例如, 对于背诵化合价和化学元素, 教师可以编制一些容易记忆的顺口溜, 在对反应方程式进行配方时, 应该采用化合价的升降法等. 对于不化学知识点的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 充分遵循了学生有效记忆的规律.

摘要:预科班是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而开设的, 目的 是让没有考上高中学生依据预科班这一平台顺利进入高中学习.化学作为较为难学的一门学科, 开设预科班, 平时化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巩固以往的化学知识点, 来提高自身的化学水平, 为以后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预科班的化学教学应根据学生本身的特殊性, 采用特别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预科班,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汪贵炎.少数民族预科班化学教学法初探[J].师范学院, 2009 (8) .

[2]黄登荣.新疆预科班化学教学的反思[J].学术论坛, 2011 (4) .

预科数学教学 篇5

论文关键词:预科教育 教材分 教材选择 教师角色转变

论文摘要: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蓝本,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依据和源泉。教材的可教学性、可接受性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成败。针对云南民族预科教育的实际,对预科教学内容的重新定位,对教材进行系统地分析,调整教学计划,精简教学内容,将课文的重点、难点突出出来,使之适应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新教材启动是喜忧参半

大学预科英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非英语专业的本/专科生必修的基础课,也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中的最为薄弱的课程之一。,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新教材,新一轮预科教材应该是力求改革并补充传统的大学英语预科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同时能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我们正是带着这样的思索与遐想,期盼着新一轮大学预科英语教材及早使用。9月,全省预科统一启用新教材,我们以积极认真的心态,加快进行更进一步的教材研究和探索,我们首先对新老教材进行比较性研究,新教材《英语》具有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内容贴近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学习英语知识,强化语言能力,提高思想品质和人文修养等特点。但该教材远远超出同等层次教材的难度,起点高,教学内容难度、信息量都太大,几乎是老教材的3倍;而预科教学学制短,开学晚,结业早,实际上课时间仅有7个月左右;另外,该教材没有建立多媒体教学基础。我们担心在目前现代化设备及操作手段欠缺、学生素质偏低以及实际上课时间有限等条件下,教材、教学把握不当,不仅不能达到预科教学的目的,难免会使教学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二、教材、教学研究责无旁贷

预科新教材已经选定,怎么教才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获取知识和提高英语能力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面对、急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云南预科教育的领头羊,我们深感?教材、教学研究迫在眉睫又责无旁贷。只有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研究,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制订出合理的教学计划。为此,我们从了解学生的情况、预科教学的定位以及对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讨论入手。同时,组织教师阅读有关英语教学方面书籍,从理论上充实自己,以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提炼、总结,内化。

大学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是一个特殊教学的层次。根据云南的.省情实际,我们提出预科教学应坚持“以补为主,预补结合”的教学原则,其培养目标的定位在:经过一年的预科教学,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得到迅速提高,成为能进入本、专科学习的合格生源,为他们能顺利从事各种专业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提出“以补为主”教学原则,这就是要纠正跨越预科层次盲目与本科层次攀比的倾向。避免教学内容贪大求深,脱离我省预科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的实际,重点放在抓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及学习习惯的养成上。为了不把预科教育搞成简单重复初、高中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就必须做到“补预结合”,使之与大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有机衔接,为预科生“过渡”到本科做好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的准备。我们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完成教学工作,而且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要给学生奠定一个比较完整、扎实的英语基础。为达到这个目的,花大力气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教学对象,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基础,同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精简教学内容,将课文的重点、难点突出出来,拟定大学预科《英语》教学大纲及要求,得到了云南省教委的认可,努力适应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发展需求。

1.教学的要求

(1)语音。能运用国际音标正确拼读单词,掌握基本读音规则,朗读时,语音、语调、句子重音及意群划分基本正确。

(2)词汇。掌握1200单词及一定量的常用词组。

(3)语法。掌握冠词、介词、形容词和副词等的基本用法,动词的时态、语态,动词非谓形式的基本用法以及简单句、复合句和虚拟语气的结构等。

(4)读。精读量:5500~6500个词;泛读量:12500~15000个词。阅读速度:每分钟55个词;能读懂语言难度一般的普通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了解事实及其细节。

(5)译。能运用学过的词汇和语法,或借助词典将与课文难度相仿的英语文章译成汉语及将结构比较简单的汉语译成英语。

(6)说。学会简单的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能用英语回答教师就课文提出的问题。

2.教学内容

介于上述原因,该课程需完成教学内容及使用的辅导教材为:

(1)《英语》一年制上册中的1~10单元和下册1~6单元的课文(即:partiitext)、课后练习。

(2)《英语》一年制上册中的1~10单元和下册1-10单元中的语法(即:partiv)和语法练习。

(3)《英语同步练习》一年制上册1~10单元和下册1~6单元的相关练习及1~10单元中的语法练习。

(4)其它练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教学中不作统一要求。

三、教研成果令人欣慰

为配合教学顺利完成,我们又组织编写了大学预科《英语》学习指要一书,该书结合预科教学“以补为主,预补结合”的教学原则,对需讲授的课文篇目的重点、难点一一做出讲解,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复习等自学活动,同书配有试题12套,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考前复习、提高迎战能力。同时,为预科标准化组织教学、进行考试奠定了基石,也在全省的预科教育中取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在刚刚结束的全省预科统考中,我们对该套题中的部分进行使用,复习效果非常明显。该书现已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整个教研过程中,我们不断激励预科英语教师更新观念和知识,积极进行新教材的探索研究和教学经验总结和交流,在不断探索、分析、总结、反思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都有了很大地发展,英语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改善;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提出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并不排斥原有的教学法的运用,而是希望能借助多高科技这个平台,通过对教学的目的、教学的内容、教育的对象的研究,将以往所有的教学方法与语言学习进行科学整合和设计,力图以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让语言的信息按不同学生的需求,作用于学生的大脑和感官,保证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促进语言能力的迅速形成。要求教师自己从我做起,迎接挑战,主动提高业务水平,自觉掌握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并将之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优势,改进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研究要向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课外教学的方向延伸。实现教师的角色由过去单纯地讲解者和指挥者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复合化的转变——成为教学组织者、学习指导者、平等的学习者、教学合作者以及课件开发者。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余武.教育技术——信息时代教与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52-55.

疆藏预科生写作教学浅论 篇6

摘要: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对于国家统一安定和发展意义重大。在预科教育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特点教学。新疆和西藏预科生的汉语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本文就疆藏预科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做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少数民许预科教育;汉语写作能力;因材施教;疆藏预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41-0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学院先后开设了一些民族预科班,在其他的一些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也相继举办了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预科班。1996年全国举办民族预科的高等院校达140余所,在校生11622名。预科教育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升入高、中等专业学校学习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少数民族学习汉语,融入大社会有很重要的作用。再者,预科教育可以促进各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融合,让更多少数民族人士正确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提升民族凝聚力,保证我国政治统一和社会稳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对于他们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前提,所以,汉语的工具性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中尤为突出,从基层抓汉语教学,是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特色。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预科教育的题中之义。在各少数民族学生中,西藏和新疆生源地的预科生由于地域和文化的不同,汉语写作问题各有不同,抓好新疆西藏预科生的汉语写作教学,对于预科教育工作的完成有着重要作用。

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对于少数民许预科教育写作课程来说,教学步骤或者说学习步骤分为三步走:首先将最基本的汉语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其次是基本写作技巧的学习,如比喻、拟人、排比、反問等常见修辞手法以及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写作技巧的习得,最后是词汇的积累以及好词好句的仿写和学习。

疆藏预科生写作基础薄弱主要在于其基本汉语语法的欠缺、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的掌握不到位以及基本写作技巧如修辞知识等的欠缺。汉语语法的不到位使得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时候非常受限,能够把自己想说的正确表达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写作技巧的使用几乎成了奢求。在这方面,新疆预科生比西藏预科生严重。新疆预科生的三步走中,最基本的第一步就已经成了难题,而对于西藏预科生来说,更大的难题在于他们机械地学习写作之前高考应试文章,缺乏灵活的写作思维和笔触,不管是在笔端还是头脑中,相对死板,难以灵动。

针对这种情况,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新疆预科生和西藏预科生在写作教学中应有所不同。

一、针对新疆预科生

新疆预科生写作教学要注重汉语语法的修正。维语和汉语基本的语法结构相差甚远,并且新疆预科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于维语的熟悉度远远超过汉语,所以难免在汉语学习中疏忽汉语语法。例如“对……感兴趣”这一汉语固定用法对于很多新疆预科生尤其是两年制预科生是生疏的,在强调多遍后,很多学生在使用时还有惯性思维,这需要教师不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纠正。另外,新疆预科生对于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概念需要不断强化,他们往往忽略标点符号的使用,有的同学甚至认为标点符号无所谓。

在新疆预科生写作教学中,在作文批改方面要采用学生为主的方式。我们教学时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作文批改方面也是这样。首先,将学生作为主体就要尊重学生原本的意思。我们在修改新疆预科生作文的时候往往因为学生书写错误过多而批改过量,这就容易篡改学生本来的文意,教师自己觉得修改的很好,但是学生可能出现不明白的状况,对于学生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并无效果。教师批改作文要同病句修改一样,尊重学生本意,能不改动就不改动,行文是长久之事,懂得行文规范才是写作课程的目的,一时的好文章不代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再者教师批改应该文后批注多余原文中修改,在文章后指出文章的写作问题,抓住常见的主要问题,才能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有个深刻的印象。

新疆预科生常见写作问题有:1.基本语法错误,行文不通顺;2.材料简单无新意;3.无主题或者主题不明确;4.全文逻辑思维混乱;5.标点符号和书写格式有误。

二、针对西藏预科生

西藏预科生的汉语水平相较新疆预科生是要好一点,但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创造性。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影响,西藏生普遍存在害羞、死板、缺乏创新和活力等特点。也由于应试高考作文的影响,经过笔者在所教西藏预科生中做调查,他们往往会为应试而背诵一两篇模板文章。在批改西藏预科生作文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众多学生的思路、语言基本上是一致的,少有一两个给人带来清新的思维和言辞。

笔者认为,要改变西藏预科生的写作一成不变得问题,首先要从根本上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因而在西藏预科生的写作课上,要以阅读为主,最好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好词好句好文的积累本,不断学习模仿写作,教师辅助讲解基本文体的基本写作要求。在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解其中基本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化为己用。其次,西藏预科生心思普遍细腻,对于生活的感受力其实是很强的,但是他们羞于向其他人讲述自我感受,所以要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最长远的方法是改变他们的性格,而这是一个长久和艰难的工作。在笔者的教学中,西藏生对于公共场合露面表示出极大的恐惧。教师可以试着鼓励他们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或者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内心活动付诸于文章,或许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西藏预科生常见写作问题有:1.材料无新意;2.语言模板化,体裁多为议论文,缺乏改变;3.文章结尾主题刻意拔高;4.写作技巧匮乏;5.句子累赘,有凑数字嫌疑。

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汉语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秉承因材施教的方法,深入研究了解学生,对症下药,结合教育目的,才能收到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龙.应用汉语读写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吴双.汉语写作进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于丽,徐显龙,张迎治.汉语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预科数学教学 篇7

1.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 数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1.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数学知识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提高,从而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1.3教育教学实践依据

从目前预科数学的教学实践来看,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操作不少困难。 一是预科数学教材理论性较强,而预科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对学好数学有畏难情绪,缺乏信心,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是预科生的数学基础差异也较大,若按部就班地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不从实际出发进行因材施教,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民族预科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2.1对学生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层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按照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预科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是数学基础较差,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B是数学基础一般,成绩中等的学生,能在课堂上跟着教学思路掌握教学内容, 在教师的启发下能独立地完成练习;C是数学基础较好,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对数学有很浓厚的兴趣。 在分层次教学中要以班级教学为主体,进行科学的划分,要尊重学生,并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进行动态分层。

2.2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一是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预科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1识记;2领会;3简单应用;4简单综合应用;5较复杂的综合应用。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1—3;B组学生达到1—4;C组学生达到1—5。 例如,在讲“基本积分公式”时,要求A组学生牢记基本积分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求简单的不定积分;要求B组学生理解积分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基本积分公式求较综合的不定积分问题;要求C组学生能主动推导积分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不定积分问题。

二是课前预习层次化。 针对预科生理解能力的相对提高教师应根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

三是课堂教学层次化。 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和C两层学生,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 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循循序渐进, 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 要保证C层学生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学生基本听得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 例如,在讲“数列极限定义”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1怎样理解极限定义?

2数列极限的定性定义 ?

3数列极限的定量定义 ?

4为什么数列极限有定性和定量之分?

5怎样理解数列极限定量定义中的和N的含义 ?

6怎样利用 “ε—N” 定义证明数列的极限 ?

然后让A层学生回答12问题,B层学生回答34问题,C层学生回答56问题,通过提问分析,逐步得出数列极限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列极限的理解,使数列极限定义这个难点得到突破,这样可调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是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层学生吃不消,C层学生吃不饱, 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根据预科数学基础中的习题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备一些稍微难度的习题,C层在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配备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 布置作业在课前要合理精心安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不要使A层学生压力过大,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体现科学性,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单元考核层次化。 每一单元学完后,可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 B、C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 ,同一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也可用附加题的形式设计。 根据每个单元的考核结果对学生的层次教学动态调整, 这样让成绩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也让成绩好的学生感到有压力,从而达到数学整体水平提高的目的。

六是课外辅导层次化。 教师要做好补充提高的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做竞赛讲座,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积极向上,奋发有为;C层学生“吃得饱”,能得到充分发展,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3.“分层次教学”的效果及启示

预科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层次教学的目标、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也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一是注重成绩,忽视能力培养;二是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三是只重视优等生,忽视全体学生;四是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五是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六是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 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中必须加以克服。

另外,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这样才能使预科数学的“分层次教学”取得实效,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摘要:民族预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有明显不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客观存在,“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有利于预科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预科数学教学 篇8

关键词:民族预科,“民考民”学生,英语教学模式

一、民族预科英语教育

民族预科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 是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教育情况出发, 在高校设立的向本科教育过渡的特殊教育阶段。民族预科学生又分为“民考民”和“民考汉”学生。“民考汉”预科生在少数民族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的是汉语教学, 而“民考民”学生接受的则是本民族的母语教学。预科的课程设置中英语是重要的一门, 对于汉语都是第二语言的“民考民”学生而言, 在一年的时间里完成预科英语学习, 具备基础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 与本科英语教育顺利衔接, 必须使用不同于中学的教学模式与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民考民”预科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民考民”英语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预科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办学层次, 预科教育必须体现与本科教育相衔接。它既是“补”的阶段, 更是“预”的阶段, 是为本科教育输送人才, 指导学生适应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仅以“完成英语课本内容, 具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预科英语教学为目标, 以“一本书, 一张试卷”作为预科英语教学的全部, 难以体现“预”“补”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 预科英语教学如何做到“预”“补”相结合, “民考民”预科生又该如何定位其英语教学目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材选用混乱, 缺乏对“民考民”预科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

英语教材是体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教材的选用应该以学生的特点为基础。“民考民”预科生在英语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上都与“民考汉”预科生有很大不同, 即使在“民考民”预科生当中, 来自不同区域的“民考民”预科生英语水平差异很大。许多院校在预科英语教材的选用上, 模糊这种差异性。实行“民考民”“民考汉”预科生使用统一教材。这种单一化的教材的使用, 不能从“民考民”预科生实际特点出发, 实现预科英语教育实效的最大化。

3.英语教学手段与方法单一落后

由于预科学习多半为一年或是两年时间, “民考民”预科生生源地区多为较落后的少数那组积聚区, 自卑心理重, 英语基础几乎为零, 学生课堂参与度较差。在短时间内让预科学生完成英语学习任务, 通过结业考试或是统考是个艰巨的任务。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 采取“满堂灌”的方式, 以“翻译法”成为主导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呆板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越来越差, 与预科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大相径庭。

三、“民考民”学生有效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鉴于以上所提到的问题, 本文以下将以青海民族大学预科部所做的改革为例, 探讨“民考民”预科生有效英语教学模式。

1.“民考民”英语教学目标定位

预科英语的教学目标, 首先是实现与本科英语教学的顺利衔接, 打下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 适应大学英语教学和部分同学的本科英语专业的学习。通过反思多年预科英语教学上出现的问题, 在《普通高校学校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大纲》的指导下, 我校提出以“夯实英语基础, 加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高英语文化素养”作为“民考民”预科英语教学的目标。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提高班内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 采取多种英语学习课外指导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如英语学习方法讲座、学生英语学习经验交流、自习课学生试讲英语课、课本对话和课文改编英语短剧等。以每堂英语课为基地, 采取“点滴渗透”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英语文化素养教育。

2.根据“民考民”预科学生英语学习特点选用教材

“民考民”预科学生有其特殊性, 在于汉语水平较差, 习惯了以本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处理英语语言, 而且由于所处的地域特点, 民族预科生的心理较为复杂。以“民考民”预科学生英语学习特点为出发点, 我校英语教材以李桂兰的《大学英语基础教程》 (零起点) 为主, 语法辅助教材使用外文出版社的《初中英语语法精讲精练》。这两套教材首先能保证让学生跟上教学进度, 在教学内容上具有时代性及趣味性、能够凸显自主学习、而且适合用多媒体和视听软件进行知识拓展, 如课后的“日常用语”和“谚语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突出了预科英语教育的实效性和延续性。

3.改进英语教学手段与方法

以学生需求为中心,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把传授知识、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贯穿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 实行“民考民”预科生分级教学和“动态监控”, 开学初按成绩编班, 一学期学习结束后按成绩再次调班。实现学生英语学习同步性, 形成良好的群体学习氛围, 树立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同时, 在教学中采用“朗读与背诵”这一最基本的英语教学方式, 作为让学生开口说英语的首要工具。在语音学习阶段, 坚持早读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 克服语音难关。有选择地背诵对话与课文 (背诵要求上, A、B班按基础有所区别) , 纠正语音, 形成良好的语感。增加课外阅读内容, 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 提高学习把握句子、组织句子的能力。

第二, 优化学生英语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首先通过同桌之间“以优带差”的方式, 消除英语学习最初由于教学语言的改变带来的焦虑情绪。再以对话、讨论以及改编课文等方式,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他们英语学习的自我意识以及学习目标的选择意识。青海民族大学预科部采用独立校园, 封闭式管理的方式, 保证了“民考民“预科生在校学习时间, 而且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也为提高英语文化素养提供了平台。

第三, 利用课件教学, 互联网等现代化电教媒体进行英语辅助教学, 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扩大信息量, 同时也为英语知识的拓展找到更为直观的学习方式。如在讲到Cambridge时, 笔者下载了有关剑桥的中英文简介、学院照片, 同时欣赏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英译版, 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获取英语知识, 使知识更加形象化,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唱英语歌的兴趣, 使得英语学习多样化。

四、结束语

通过实行以上的“民考民”预科生英语教学改革, 英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接下来, 在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民考民”学生母语与英语学习上存在的共性与差异性等方面, 我部正在进行专题研究中, 希望这些将更加有助于“民考民”预科生英语教学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 国家民委.普通高校学校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大纲.1993.

[2]何开丽.民族预科“民考民”学生英语教学改革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5) .

预科数学教学 篇9

1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评价现状调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 “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 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办学的生命线, 而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学评价制度的完善。英语作为民族预科教育三大主干课程之一, 具有重要地位。现有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依据纸、笔方式的教学测试为主, 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评价结果易导致学生以考试为中心, 较难发展学习兴趣。因此, 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 能够有效提高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多元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2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评价改革内容

教学评价不能仅仅依据考试, 还要采用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有促进作用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以发挥评价激励作用, 促进学生学习, 指导教师改进教学。针对当前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进行全方位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目标及标准四方面的改革。

2.1评价主体改革

在评价的主体上, 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又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由于预科学生生源广泛, 民族众多, 致使在同一年级和同一个班内学生层次差异显著, 所以需要在组织班级教学中, 了解学生层次, 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民族预科学制较短, 多数为一年制或两年制, 因此有必要在开学前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可以以摸底测试形式进行, 统计测试结果, 这一方面能使教师尽快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水平,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另一方面, 也能使学生尽快融入新的教学环境, 找准自己的定位。同时, 可以发放有关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教师根据测试和调查的结果, 对班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统计,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 在课堂提问时可采用开放性题目, 对于一般学生多提些常规问题,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鼓励他们读单词、读课文, 重在培养学习兴趣, 以此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另外, 在上课前组织“值日报告”活动, 让学生用英语介绍有关英语学习或英语文化方面的知识, 做报告者提前通知、准备, 听报告者从英语发音、表达、选材、互动效果等方面对报告者做出评价, 给出分数, 教师将其作为平时成绩记入学生成长记录。

2.2评价方式改革

以往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以期中、期末学业考试的形式为主。这种评价方式易导致学生唯考试论, 出现平时不学习, 考前开夜车等现象, 背离了学习的目标与本质。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积极有效的评价应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应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改革旨在采取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 即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2.3评价内容改革

评价内容的改革概括起来是对学生学业内容的评价和非学业内容的评价。学业内容的评价是指对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语言各项技能运用等的评价。学业内容的评价是英语教学评价中不可或缺的基础, 是检验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习得的重要环节。非学业内容的评价是对包括学生自我意识及元认知发展、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情感态度、创新能力、与他人合作的程度等方面的评价。

2.4评价目标及标准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评价采取统一的评价目标及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业表现, 无法准确公正地反映每个学生的认知差异和能力发展特点。因此, 改革可采取“标准化加个性化”的方式进行设定。标准化即传统的定量评价目标及标准, 如统一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成绩评分标准;个性化则是由教师或学生根据学生个体英语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差异来设定不同的评价目标及标准。

3构建民族预科英语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与教学是相互作用的。基于对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构建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需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元评价应重视评价过程, 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构建和自我发展, 重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多角度评判。因此, 从以下几方面构建民族预科英语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3.1“三位一体”综合性评价体系构建

按评价的功能来划分, 教育评价可以划分为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大类。在实际的预科英语教学中, 将此三类评价方式融为一体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加学习意识和兴趣具有实际意义。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 通过对评价对象的主要要素进行测验, 对他们的问题及发展状况在价值上给予判断, 为改进和提高下一步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形成性评价在教育活动阶段的中间进行, 具有问题的诊断、信息反馈、计划调节的作用。传统的评价往往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 而对于学生如何获得答案, 学生在获得答案过程中的思考与推理等却关注较少。如果长期缺少对思维过程、开展活动能力的评价, 就会导致学生重视问题答案, 轻视思维过程, 重视活动结果, 轻视努力过程的积弊, 就不可能促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精神, 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只有施行过程性评价, 才可能探究到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 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及获得的进步, 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 总结性评价以对一个阶段工作总结为目标, 主要用途是对被评价对象做出鉴定, 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等。总结性评价对于推动教育教学发展, 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 构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全面、快速、高效地指导教学, 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3.2课堂形成性教学评价方式构建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双重意义:价值判断和定向激励。束定芳 (2011) 认为评价一堂课的得失成败有三个尺度: 结构、内容、 效果。预科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真实体现应该要看课堂教学的效果, 或者看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形成性评价是关注过程的评价, 是面向每一个学生、重在个体发展的评价。英语课堂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更是体现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深入研究、挖掘教材, 开展课堂互动练习, 组织生动有趣的活动,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可以把学生组织在学习小组内, 组内学生按程度互补搭配, 形成学习共同体, 实现课内、 课外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每次课堂活动后, 对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及时总结经验, 发现不足, 以便学生及时改进、提高。这样, 好的学生发挥了个人长处, 而学困生在同组成员的帮助下进步大, 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 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发展学习能力。以形成性评价方式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对提高预科英语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3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价模式构建

随着科学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蓬勃发展, 网络英语教学成为研究的热点。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本科预科英语教学大纲》要求, 在教学原则上, 要树立现代教学观念, 优化教学模式,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广泛开发英语教学资源。在老师的指导下, 预科学生应有效利用网络以及各种教育资源扩展英语学习的途径, 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及时整理、归纳和分析, 自觉评价学习效果, 并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新型预科英语教学模式要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 以人机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基于网络的交互平台能够给予师生更广阔的教学空间, 学习更加自主, 交互性更强。由此产生的网络教学评价具有实时性、连续性、系统性等特点。网络教学评价的兴起, 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 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为建立多样化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创造了条件。

4结语

多元教学评价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 以素质教育为发展方向。对学校而言, 多元教学评价是加强素质教育教学管理的前提, 为教学管理部门获得关于素质教育的全面信息, 加强教学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对教师而言, 多元教学评价是激励教师自觉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教师可以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获得反馈情况, 反思、调整教学策略, 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而言, 多元教学评价是激励学生不断学习、检测学习效果、保持学习兴趣的一种监控手段, 学生通过自评、他评和师评多种评价渠道, 能较为客观地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学习能力的强弱和学习方法的优劣, 及时调整、改进思维方式, 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评价体系, 学生也能获取最直接的信息反馈, 迅速提高自己获取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摘要:调查显示, 现有的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测试为主, 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评价结果易导致学生以考试为中心, 较难发展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改革就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及标准四方面展开, 构建出民族预科英语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包括“三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和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价新模式。

关键词: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民族预科英语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3]束定芳.论外语课堂教学的功能与目标[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1 (l) :5-8.

[4]王红艳, 蔡敏.我国英语教学中多元教学评价的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4) :149-152.

[5]刘芳.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英语专业多元教学评价体系探究[J].海外英语, 2013 (5) :103-104.

对民族预科数学教材改革的思考 篇10

一、教材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是教学的核心要素, 而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科数学教材, 应体现少数民族预科数学的特点, 在作为知识载体的同时, 如果能体现出时代性、应用性和民族性, 将更加吸引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应起到向大学衔接和过渡的桥梁作用。

现在我校预科数学使用的教材还是天津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20日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民族预科数学教材, 此教材对于当时的预科数学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飞速发展, 招生对象的变化, 中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和高校数学教材内容也在不断的调整和更新, 原有的预科数学教材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民族预科数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 民族预科数学教材改革刻不容缓。

二、教材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预科部始建于一九八六年, 从二十多年的办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并且我校从事预科数学教学的教师, 都是长期在民族地区高校既进行预科数学教学, 又担任过其他系部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 除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较高的学术水平外, 还了解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现状, 了解高中数学内容的调整方向和高校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 另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 熟悉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 完全具备改编教材的能力。

三、教材改革的思路

1.深入调查研究.确定改革方案

任何教学改革的成果最终都要落到教学的主体—学生身上, 因此我们必须先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为了掌握民族预科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一般情况, 我对我系304位应届预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跟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教师进行交流沟通, 并对我系预科毕业就读于我校其它系部的预科学生进行调查了解,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他们对数与式的基本运算、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与证明以及解析几何的有关知识等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与运算技能存在严重欠缺, 对微积分知识及数学应用问题更是知之甚少, 理解肤浅甚至出现偏差。基于此, 根据预科教育的基本任务与师专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课题的教改目标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优化环境, 即加强数学基本知识教学、提高基本技能的训练, 培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应用知识能力, 创造有利条件, 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 为顺利过渡做准备。

2.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知识

更新、充实、优化教材内容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一环, 根据学生水平, 我们将预科教学内容划分为数与式、函数 (含三角函数) 、方程 (组) 与不等式 (组) 、复数 (含简单高次方程) 、行列式、平面解析几何与微积分初步等7个专题, 明确重点难点, 每个章节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 划分为阅读内容、加深内容。阅读部分通过让学生自学掌握, 加深部分通过强化补充习题训练达到弥补基础, 以至融会贯通。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能加强中学与大学的知识衔接。

3、根据学生数学实际, 编制不同的教材方案

我校招收的预科生首先分为本科预科和专科预科两大类。本科预科又分为本科理科预科和本科文科预科, 专科预科同样也分为专科理科预科和专科文科预科两类, 相对来说, 本科预科的数学成绩较专科预科数学成绩好;理科预科的数学成绩较文科预科数学成绩好。今年我校本科理科预科55位同学, 数学平均成绩为89.5分, 最高分为127分, 最低分为54分;本科文科预科55位同学, 数学平均成绩为78分, 最高分为114分, 最低分为39分;专科理科93位同学, 数学平均成绩为74分, 最高分为120分, 最低分为38分;而专科文科预科92位同学, 数学平均成绩为60.6分, 最高分为102分, 最低分为22分;总体来说预科学生数学成绩都不是很好, 我们将根据不同的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切实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

从数学教学内容来看, 主要分成两部分:补习高中数学和学习微积分初步。教学内容抽象、深奥,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从现行教材编排来看, 其安排过于简练, 重理论轻应用, 重结论轻过程, 重推理轻计算, 内容缺乏体现现代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所配习题的难度较大, 并且习题与内容有脱节的现象, 内容编排过多, 没有辅导习题的时间, 无法形成有效的讲练结合, 从而给教材的使用者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我认为应结合学生实际分别对待, 对于理科数学教学应采取以预为主、以补为辅的方式, 即以一元微积分的主要内容为主线带动初等数学的复习、补充和提高, 对于文科则采取补预结合、相互兼顾, 即补习初等数学的重要内容及与大学相关的内容, 并讲授一元微分学的主要内容, 使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知识中复习掌握好初等数学, 同时进一步地加深和提高对初等数学有关知识的理解。

教材中初等数学部分的某些内容 (如数学归纳法等) , 应尽可能避免完全重复原来的内容, 若增加一些相关的新内容, 如自然数的归纳定理、最小数原理、跳跃归纳法等, 在一个较高的层面引导学生学习,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使各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摘要:随着中学数学、大学数学教材内容的调整和更新, 作为大学数学和中学数学衔接的预科数学教材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和更新。本文从教材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三方面讨论了对民族预科数学教材改革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民族预科,数学,教材改革

参考文献

[1]杨仕椿, 蒲永锋.对民族预科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考.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12月, 第23卷

[2]孙卫红.关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预科数学教材学习评价的调查.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5月, 第17卷第3期

也谈预科阶段的汉语语法教学问题 篇11

关键词汉语语法教学重要性对比分析兴趣

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中,语法教学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则,是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要素。语法学习决定了语言学习的成效。因此,有必要单独来研究语法教学,探讨其方法和途径。近年来。新疆(以下简称“我区”)各高校普遍引进和推行HSK,并根据HSK的特点,调整了汉语教学课型设置,增开了以培养交际能力为主的课程,引进了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这对全面提高我区高校汉语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一些高校的汉语教学中却出现了重交际能力训练、轻语言能力培养的倾向。对语法知识的讲授有极力淡化的现象。实际上语法教学是语言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口语教学和篇章教学总是融汇在一起,不能截然地分离。过分淡化语法教学,势必会影响汉语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后。就想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这些词汇。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任何语言的语法都是从该语言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在任何语言教学中不能没有语法知识的教学。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语言的句子总是无限的,而语言的规律却是有限的。规律一经掌握,第二语言学习就会得心应手,掌握这些有限的结构规则和格式后,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了。学习第二语言时若不学语法,单靠一个音节,一个字一句话地模仿和记忆,就如同一盘散珠。没有穿线,拾不起来。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不系统学习语法。那么学生的头脑就像一个乱七八糟的仓库,连主人自己也什么都找不到。”学习了语法,就能把这盘散珠分门别类地串起来,井井有条,便于掌握。

汉语的语法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其目的不是让民族学生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而是让他们掌握好句子的结构规律,提高实际运用汉语的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汉语进行有关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会话。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为语法而教语法,而应重在实际句子的分析。汉语属于分析型语言,它主要靠词序和虚词表达语法意义。而维吾尔语则属于粘着语,是综合性语言,它的语法意义由形态变化来表示。维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很大,对于学习汉语的民族学生来说,汉语语法规则并非驾轻就熟,一学就会。他们必须通过一些方法,比如两种语言的对比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在不断的运用中逐步掌握和巩固。因此,在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中讲授语法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利用学生母语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进行对比分析

汉语语法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第二语言的语法规律。就其本质讲,是一种学习的技能,即把所学的第二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进行阅读,开展交际活动。因此,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也应当是判定学生运用第二语言交际的实际能力。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就要把课堂当做学习第二语言的场所和运用第二语言的实际环境,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和练习的机会。

基于此目的,有些人主张在汉语语法教学中尽量避开学生的母语,甚至主张教师最好不懂学生母语,以免在教学中把学生的母语当拐棍,妨碍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诚然,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用学生的母语讲授汉语语法课,使他们丧失了在课堂上听说练习的机会,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然而,完全避开母语,采用“直接法”教学也有弊病。因为学生在初学时还不能一下子掌握双语语法的规律,教师如果硬灌,必然会出现“跟着老师就明白,离开老师就糊涂”,“上课明白,下课糊涂”的现象,即便记住了一些规律,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况且,即使事实上教师避开母语来授课,也禁止不了学生用母语思维。只要有机会,学生就会无意识地在头脑中把所学外语与母语进行对比,教学时应顺应这一自然现象,而不应阻止其产生。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习第二语言和学习第一语言有很大区别。学习第一语言(即母语)时,人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同时形成和发展的。而学习第二语言时,人们的头脑中早已贮存了大量的概念。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新概念时,学生往往拿已知的概念与新概念对比,拿母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结构形式与第二语言比较,想找出它们之间相对应的地方,也就是说通过母语这个“中介”来建立概念。这种类比,在心理学上叫做“迁移”。当母语与汉语有些相同或相近时,母语便会对汉语的理解、掌握、运用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叫正迁移,是促进汉语学习的有利因素;母语与汉语不同或差异很大的地方,会给学习造成种种困难,对汉语学习带来干扰,这叫负迁移,是干扰汉语学习的不利因素。例如:在给学生讲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时,由于汉、维语中都有,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这些就是正迁移的作用。但在讲数量词时,由于维语中量词极少,一般都是“数词+名词”式,不用量词,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就容易出错,把“一台电视机”、“两间宿舍”、“三名学生”、“一条毛巾”、“两块香皂”、“三本书”、“一只狗”、“两匹马”说成“一电视机”、“两宿舍”、“三学生”、“一毛巾”、“两香皂”、“三书”、“一狗”、“两马”,这就是负迁移的影响。

吕叔湘先生说:“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能显出来,语言也是如此。”在汉语语法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促进正迁移,克服和减少负迁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对比不是将两种语言的语法系统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而是重在对不同之处的对比分析。比如,在讲汉语句子的语序时,尽管教师反复讲了汉语的“主——谓——宾”顺序,但学生仍会说出这样的句子:①我们教室打扫了以后,去宿舍。(我们打扫了教室以后,去宿舍。);②我们班柯尔克孜族学生也有呢。(我们班也有柯尔克孜族学生。)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他们基本上是把有关的句子对译成维语,完全保留了维语句子的语序。这一偏误无论是在基础差或好的学生中都容易出现,这就是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讲清汉语语序外,再结合维语的“主——宾——谓”进行对比分析,多设置一些改错句练习,让学生从正、误两方面加深理解。尽管汉语和维语语系不同,语言结构的形态特点不同,但在语序、汉语的某些介词和维语的向格从格。汉语的主动句、被动句、使动句和维语的主动态、被动态、使动态等方面仍有可比之处。

语言对比教学与传统的翻译法教学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反对在教学中大量使用翻译法。对比教学是指教学设计者、教材编写者和课堂教学组织者在两种语言对比的基础上找到学习汉语的难点。对由于母语干扰容易犯的错误,以及学生的母语规则和学习经验中可以用来学习汉语的这一部分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贯穿到教学设计、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去。所以,语言对比是在语言教学过程开始之前要求教师掌握的基本功,这就意味着从事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母语,否则就是不合格的。不懂学生的母语,单一地靠直接法用汉语来教学就无法对症下药,无法帮助学生克服、转化母语的负迁移,也就不能充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维汉两种语言的语法对比分析,可以使我们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指导他们的语法实践。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学习汉语语法是学习第二语言,难免会有很多困难。由于维、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语法结构截然不同,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感到吃力、难学,怕上语法课,有些学生“知难而退”,干脆放弃语法课的学习,上课做小动作或做别的事,对语法课没有了兴趣。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要告诉学生学习语法的重要性,发挥学生母语的必要作用,利用对比法突出汉语语法的特点。语法教学要讲求“精要”,对维汉相同的内容或汉语语法中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可一带而过,不作过多讲解。而对不同之处则要侧重讲,择其精要。如对虚词的教学,虚词在汉语中有三四百个,有的虚词的用法还很多,甚至有几十种。应抓住重点,选择常用的用法教给学生。

其次,语法教学要讲求“有用”。汉语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灵活运用语法规则分析句子,会用词造句以表达思想,达到实用的效果,而不是死记硬背语法规则。

预科数学教学 篇12

一、民族预科汉语言文学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

我们从事预科教育教学近20年, 一直在探索预科教育教学到底怎么搞, 尤其预科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来上预科的学生大多是边远山区、牧区的孩子, 尤其新疆的学生, 官方语言汉语言语音语法培训, 普通话水平培训, 基本写作能力培养等都是预科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 否则到了浙江大学、南京大学, 听课都是问题, 写实验报告、毕业论文更是让民族学生痛苦。 但是在目前会考背景下, 学生根本无暇顾及语文。 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15位老师不但没有因为语言文学课不会考感觉到轻松, 反而有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 若普通高校民族预科会考就以数学、英语两门课为主, 其他课程教学将无法行之有效地开展, 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 刚刚通过高考的大洗礼, 对于考试学生已经到了一个节点, 继续开展会考, 肯定是一把双刃剑, 势必造成学生只顾应对数学、英语, 其他课程可学可不学, 一周上一次语文课, 下次见面早已忘却上周说的是什么等现象, 如此, 汉语言文学教育将何去何从? 假如汉语言文学课程也试行会考制, 且也是上机考试, 能否全面、科学、正确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听说读写能力, 是一个大大的难点。

语言是一门润物细无声的学科, 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精神气质、人格品质的学科, 一次半次考试根本不能考量教育成果。 只有若干年过去了, 学生还记得在预科听过一场学术报告, 参加过一场诗歌朗诵比赛, 参加过一次话剧展演, 参加过学院的文学社团, 听过某一位老师的选修课《当代少数民族名家名作赏析 》, 记录着老师的教学精华, 画着老师的漫画, 或许这就是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意义所在。 显然, 任何教育教学阶段, 这门学科都是必须开设的基础课, 是学生必须受到的教育, 是祖国语言文学, 特别是多民族文学必须得到广泛推广认知的学科, 不是功利性、工具性教育。

二、宁夏大学在民族预科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方面所做的具体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自2006年以来就使用了全国统编教材, 《汉语精读》、《大学语文》在体例上还是基本适用于预科阶段教学的, 存在的问题是汉语精读课程少了, 我们招收的两年制新疆籍预科生感觉教材有些偏简单, 希望通过两年学习, 使他们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一) 通过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督促教师完成教改论文, 学生通过国家级MHK考试。

我们学科自2012年到2014年主持完成宁夏自治区高校教改项目“以MHK考试培训为抓手, 扎实开展高校民族预科汉语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通过这项课题推动了新疆两年制汉语言教育教学, 提高了MHK考试通过率。 经过两年实践, 我们切实感觉到统编的《汉语精读》教材还是相对简单了, 建议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组织编写组, 针对新疆籍民族预科生, 将汉语精读教学切实和MHK考试紧密结合, 每年相应出版一些MHK考试模拟题库, 针对新疆籍考生专门开设一些课程, 有时间段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 最起码让新疆学生MHK都能顺利通过, 算是教育教学的意义之一。

(二) 通过课程建设, 促进学科发展。

大学语文课程设置基本是一年制文科周四, 理科周二, 由于民族预科存在学制短、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问题, 我们在培养定位与考核制度方面一直在思考, 2013年, 大学语文课程就立项为宁夏大学的课程建设序列中了, 为此, 学科组希望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1.2015年6月, 这个校级项目已经结题, 结题题目是 “大学语文少数民族经典篇章案例教学新法探索与实践”。 这个项目的核心是针对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更新。

汉语文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 是民族预科汉语文教育的难点。 核心是兴趣, 实质上很多学生进入预科, 除了数学、英语以外, 尤其新疆籍预科生, 主要是语文, 对于文言文根本听不懂, 基础教育阶段, 文言文知识点很不扎实, 而且学生表示连现代汉语都不明白了, 古文简直是在折磨他们, 让人哭笑不得。 自2006年使用《大学语文》教材, 上册基本是文言文部分, 尤其像“史记—刺客列传”, 光翻译都要两学时, 史记的文学常识、影响得两学时, 主题意蕴、创作特色要两学时, 这还是针对内地预科生, 一些好学的学生来找老师辅导, 最起码明白意思, 大多数都是反正不懂, 就不愿意学习, 一周来上一次, 第一节点完名, 第二节就跑掉了, 再找回来, 让做作业, 甚至是我把翻译逐字逐句用PPT展示出来, 让学生抄下来, 这样依然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 他们说:“我们是理科生, 学习这些没有什么用处, 而且老师您上周讲的那么多, 这周我们又忘记了, 再讲讲吧! ”由此,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必须针对学生编写适合他们学习的教材, 目前这种粗放式教学这些学生实际上获益不大, 还容易厌学。

2.我们开展了“大学语文少数民族经典篇章案例教学新法探索与实践”, 这个课题实际上主要针对的就是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心理。

大学语文是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 根据民族预科教育学院预科层次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旨在提高预科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提高预科学生的人文素质, 增强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 陶冶其爱国主义情操。

3.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所选少数民族经典篇目的文学常识。 (2) 理解汉语的音美、意美、情美和博大精深的人文之美。

(2) 能力目标: (1) 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针对新疆一年级学生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 (1) 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4) 丰富精神, 涵养人格, 形成良好的个性, 促进未来职业的发展。

4.延展的课程内容。

根据民族预科生具体情况设计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课程内容。

(1) 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增加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文学经典篇章, 根据学生实际, 开设一些选修课程, 如任淑媛老师开设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名家名作鉴赏》等。

(2) 针对预科生要参加全国MHK考试, 专门开设一些相关培训方面的课程。 尽管一年级学生很分散, 每个教学班都有, 但只要组织科学, 合理安排, 将学生按语音室的容量分班, 增加汉语口语、汉语精读、汉语泛读、汉语写作考前培训, 就一定会使学生有所收获, 同时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5.具体课程建设情况。

(1) 主要实现教学内容的细化与延展。

课程建设的重点是要学生掌握所选少数民族经典篇目的文学常识, 为将来进入本科紧张的专业学习提供人文素养的积累。

(2) 建设与课程相关的学生活动。

通过开展少数民族经典诗歌朗诵比赛、书信写作训练, 组织小型少数民族经典篇章鉴赏活动和辩论会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不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而且丰富学生的文化精神生活, 锻炼学生的能力, 取得很好的效果。

6.实施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1) 提高学生的书面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训练学生的论说思辨能力。

(3) 通过实践锻炼, 树立预科学生的自信心。

7.实施方案。

(1) 完善预科生成绩评价体系。

学院期末都是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 非常严格。 涉及每一门学科的成绩分布, 主要在于平时成绩和期中考试的公正合理上。 尤其汉语言文学方面, 容易出现成绩集中、阵态分布不明显的情况。 因此, 任淑媛副教授16年来一直坚持期中考试笔试加口试的方式。 期中考试布置随堂作文一篇, 考察了解承担的不同委培院校预科生的文字功底。 口试从第二周开始, 第一学期开展古典诗词三分钟鉴赏活动, 第二学期开展原创诗词朗诵及心得分享活动, 随堂给出成绩, 这样将笔试成绩与口试成绩计入学生学年综合成绩中, 客观公正地评价同学的水平与进步。 由于大多数预科生进校时是不带专业的, 专业选择都看预科的整体表现, 因此更大程度上客观公正地给出平时成绩, 是一个系统复杂的细活, 需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2) 培养预科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任淑媛副教授每节课都会布置一定量的文本细读篇章, 或者介绍3本书给学生。 下次课会提问学生有没有找到或者买到、借到, 提供给学生的文本都是学生在中学无暇读到的作品, 大多是一些少数民族文学作品。 或者由学生自主介绍本民族的诗歌、民歌, 许多同学不仅可以朗诵、书写, 还可以歌唱, 开阔读书眼界, 产生民族自豪感, 课堂氛围活跃,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头族”的大问题。

(3) 培养预科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现在的学生最怕写文章, 一听说布置作文, 就唉声叹气。 为此, 尽可能布置一些学生关注的大片、名片, 一些热门韩剧、古装剧, 让学生随心意写一些东西, 不拘题材, 从而发动学生动笔, 这样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教师对影视剧提高了兴趣, 近年来任淑媛老师在影视剧作和小说改编方面发表了几篇评论文章, 实现了教学相长。

8.实施过程

该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的课程组任务分工:

(1) 任淑媛老师作为学科带头人, 组织教学, 负责课程大纲修订与执行情况检查。

(2) 任淑媛老师作为苗丽、焦燕、谢静雯、魏曌的指导教师, 指导青年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集体备课,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青年教师全学年听课制度, 要求青年教师假期备全学期的教案和课件, 然后在教研室交流, 让同行评价, 争取一年上岗就可以全面把握教材和了解学生。

9.课程建设成果

2016年的民族预科 《大学语文 》教育教学, 任淑媛老师针对预科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的现象, 从而造成学习能力很低, 为此,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 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教师应做好设计师的教育工作。

(1) 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是前提, 教师准备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相关内容, 提出上课时讨论的重点、难点, 考虑到讨论时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此, 教师备案例教学的课程教案难度更大, 容量增加, 同时教师和学生都动起来了。

(2) 经典篇章讨论。

设计讨论篇章:张承志及其《黑骏马》;霍达及其《穆斯林的葬礼》;阿来及其《尘埃落定》等。

(3) 总结评价给出平时成绩。

民族预科学生学习成绩牵扯学生分配专业, 为此, 教师根据学生每节课准备的课前讨论内容与提出问题的水准, 个人思考与表达等方面, 科学合理地给学生成绩, 让学生口服心服, 同时公开、公平、公正, 绝不出现学生因为平时成绩找老师的问题。

(4) 考查学生每一节课的参与意识。

由于民族预科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 另外来上预科, 许多学生都是很不情愿的, 心理上多少有一些情绪, 一到校, 教师如果不能抓住学生, 从参与能力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可能一年就一无所获, 甚至倒退。 切实可行的方法与考察, 看每天学生是否都动起来了, 学生每天是否都有教师布置的大量资料需要查阅, 晚自习是不是有很多需要看的书, 上网是不是都在搜集资料。

(5) 教师是否真正转换角色。

是不是真正起到引导、编辑、导演的作用, 是不是尽力塑造热爱汉语言文学的学子, 就算是被动参与, 学生也会有所得。 为此一学期下来, 要量化案例教学教师的培养步骤, 包括组织了哪些朗诵、演讲、话题讨论等。

我们讲授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下, 尊重民族学生的民族情感, 拓展现有教材中难以细讲、难以深化赏析的篇章, 让学生在短短的25周中读过几本书, 赏析过几篇多民族名篇名著, 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精髓, 立志于发展本民族文化, 从而建立起研究、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具体要点一是帮助预科学生系统了解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少数民族部分的简单架构; 二是选择补充教材中没有的少数民族经典篇章, 包括张承志《黑骏马》、霍达《穆斯林的葬礼》、阿来《尘埃落定》、叶广芩《月亮门》、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马金莲《碎媳妇》、阿舍《乌孙》等。结合这项课题, 我们提出了以上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理念,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 我们扩充了一些教学内容, 是现有教材中没有的篇章。

三、当下民族预科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困难

(一) 会考, 语文学科到底要不要试行, 试行是水平考试, 还是学什么考什么。 总之, 试行应该比不试行好一些, 至少从形式上得到重视。

(二) 试行会考与否, 该开展的讲座、选修课、与教学相关的学生活动还是应该开展。

教学理念至少需要足够的教学学时的保证, 需要学院拿出一定经费开设选修课程、 开展学术讲座、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社团、办学生刊物、开展精品话剧展演、看几场经典名著等, 这些都需要经费, 更需要所有学生参与与喜爱。

(三) 目前使用的汉语精读教材内容偏简单, 在汉语语音语法方面还需要加强; 大学语文教材应该细化, 分出文理科, 针对新疆一年制学生编写适合他们学习的兼顾精读与文学鉴赏的教材, 同时编写MHK考试模拟题库、大纲, 且每年更新, 让学生通过训练切实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韩思奇, 张立文.建立民族预科统一考核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及构想[J].中国民族教育, 2012 (9) :22-24.

[2]陈祎鸿.加强预科教育---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人才[J].中国民族教育, 2010 (4) :21-22.

上一篇:科学无神论下一篇:农经统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