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预科班的管理(共11篇)
民族预科班的管理 篇1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采取措施, 着重提高其文化基础知识, 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使预科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与提高, 为其本科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遵义医学院是医学院校, 每年开设一个少数民族预科班———临床医学专业。
一、遵义医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基本情况。
2011级至2013级预科班共招收少数民族学生159名。
(一) 性别分布。
2011级总人数64人, 其中男生38人, 女生26人;2012级总人数48人, 男生19人, 女生29人;2013级总人数47人, 男生19人, 女生28人。
(二) 民族分布。
2011级~2013级预科班共收录侗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壮族、土家族、布依族、回族、满族等17个少数民族的学生, 其中苗族49人, 侗族25人, 土家族22人, 仡佬族20人, 布依族18人等。
(三) 2011级~2013级贫困生情况。
其中特困生人数14人, 占全校贫困生的21.88%;贫困学生为25人, 占全校贫困生的39.06%;一般贫困学生25人, 占全校贫困生的39.06%, 预科班总的贫困生占预科班学生的40.25%。
二、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特点
(一) 文化基础薄弱, 自律意识偏弱。
相比较而言, 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 特别是语言类学科, 比如英语、汉语、计算机基础都较薄弱, 并且他们长期处于少数民族地区, 教育较为落后, 导致他们容易自我满足, 学习自主性偏弱, 最终导致成绩不理想。
(二) 民族组成复杂, 生活方式千差万别。
预科学生与普通本科生一样有理想, 有追求, 思想活跃, 尤其多才多艺, 活动能力强。但是, 在预科班级里, 民族组成复杂, 学生来自多个少数民族,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千差万别, 同学们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学习经历、成长环境各不相同, 文化基础相差也较大。
(三) 生活贫困, 压力重大。
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大多数都来自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的“老、少、边、山、穷”地区, 生活普遍比较贫困。但他们需要根据学校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准的标准全额缴纳学费。学费的来源就成了部分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 带着重负, 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加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管理的措施
(一) 树立多层次多目标的办学思路, 设计具有预科特色的培养方案。
为了使其圆满完成预科阶段的学习任务, 遵义医学院应在教学管理中采用多层次多目标的办学思路, 为预科班单独设计了教学培养方案。预科班应由专职辅导员、教师兼职辅导员和学生兼职辅导员进行协调管理。因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高校的一个特殊层次的教育, 学校加大对预科班教师、辅导员的培训力度, 建立专兼职辅导员跟班听课制度, 对学生到课率、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课堂行为等进行专门记录, 作为对预科班教学进行考核评价的依据。
(二) 加强新生入学教育, 维护各民族团结进步。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生活、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 预科班各位辅导员、班主任应在深入领会国家民族政策的前提下, 细致地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入学教育中, 应以各种方式将遵义的“红色文化”耳濡目染到每个学生心里, 使学生树立爱校护校的主人翁意识;对学业困难学生, 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进步的氛围。应对定期召开少数民族团结大会的少数民族学生给予帮助和辅导, 教育广大师生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习惯, 共同帮助民族, 让少数民族预科生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要维护民族大团结, 在享受照顾权利的同时, 明确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
(三) 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严明纪律, 奖惩分明。
组织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专门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各类规章制度, 预科班同学与其他在校本科学生奖惩待遇一致。同时, 预科班应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 在班委确定后, 制定班级选举制度、班级决策制度、班级财务制度、班级会议制度、班级值日制度、学生寝室管理制度, 学生请、销假制度等, 使班级自我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预科班学风、班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 开展形式多样的班团活动, 帮助学生融入校园。
在入学教育中, 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应以预科学生各阶段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 结合班级教学工作日程安排, 充分发挥班委和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学生关心的不同的主题内容开展班会, 帮助同学们走出迷茫, 认识自己, 熟悉同学和班级, 了解自己所读的专业和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 为同学们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做好铺垫。在日常教育中, 各预科班级应积极开展班团活动, 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为少数民族学生搭建展示自身才华的平台, 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提升综合素质, 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提升班级凝聚力, 帮助预科同学真正融入到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中。
(五) 拓宽途径, 帮助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完成学业。
学校要加大对预科班少数民族贫苦学生的支持力度, 对家庭贫困且表现优秀的学生, 多方联系社会力量, 吸纳社会资金与设立专项助学金相结合, 资助学生完成学业。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党和国家为发展民族教育, 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专门人才而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在新形势下, 针对“90后”预科学生的新特点, 不断更新学生管理措施, 对构建和谐校园, 增强民族团结、学生相处融洽都有很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峰, 马尔旦等.如何做好预科生的思想教育工作[J].中国民族教育, 2007
民族预科班的管理 篇2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班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各内地少数民族预科、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基础强化培训学校:
现将《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班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班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年七月十二日
附件:
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高层次骨干人才 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班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第一条 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以下简称预科班)和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强化班(以下简称硕士基础强化班),是指部分普通高校(以下简称培养学校)为当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并被普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下简称招生学校)适当降分、择优录取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其进入本、专科(高职)和硕士研究生学习前举办的旨在通过阶段性强化培训巩固提高其基础理论水平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为规范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少数民族合格人才,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和《高等教育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法办学,加强管理,保证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三条 预科班和硕士基础强化班,是国家为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而采取的特殊办学形式。
根据有关规定,预科班和硕士基础强化班的学生应根据文化基础进行1-2年的预科和硕士基础强化阶段学习,着重提高文化基础知识,为在高等学校本、专科和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第四条 举办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的高校承担的培养任务,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
第五条 培养学校要根据本、专科(高职)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学生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教育,强化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实行相对集中化、规模化办学。
第六条 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宗教活动和宣扬宗教。
第七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和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工作,负责协调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的规模发展和布局调整;制定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招生、教学、管理等政策措施;指导检查招生学校的招生录取工作;确定承担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办学任务的高等学校;编制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发展规划;下达少数民族预科、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评估、研究、协调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有关工作。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第八条 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有关省(区、市)的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部门、本地区预科教育、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拟定招生计划建议;管理和协调本部门、本地区所属高等学校的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工作。
第九条 培养学校应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政策,办好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落实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发展规划;制定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实施方案和学生管理规定;管理本校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学生的学籍以及预科生、硕士基础强化班的考评等工作。
第二章 办学条件
第十条 培养学校设立院(系)级教育机构,专门负责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所需的基础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应当纳入学校整体建设规划和计划,予以落实,确保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有良好的教学条件。
第十二条 培养学校应当根据各民族多元文化的需要,配备反映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图书及音像资料。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培养学校要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俗,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满足有关少数民族学生饮食上的特殊需要。
第十三条 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预科班和硕士基础强化班的办学规模达到400人以上;
(二)具备教学所需的校舍、设备、图书资料;
(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
(四)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五)应配备专职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师,强化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第十四条 国家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高校举办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须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第三章 学制与教学管理
第十五条 除特殊规定外,预科班学制一般为一年,可进行学分制改革试点。硕士基础强化班学制为一年。
第十六条 培养学校应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的政策。制订加强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管理的具体办法,实施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
第十七条 招生学校应与培养学校建立联系,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第十八条 预科班教学任务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地方高校举办的预科班的教学和培养要接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
第十九条 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的课程设置,应遵循“突出重点、加强基础、兼顾专业”的原则。预科班开设大学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根据文、理科特点,开设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和讲座;硕士基础强化班开设英语、大学语文(汉语)、信息技术、高等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民族理论与民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族政策课程,根据文、理、工学科特点,开设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和讲座。
第二十条 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实行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标准。
预科班的大学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使用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的预科班统编教材。其他课程教材由学校确定。
硕士基础强化班的英语、大学语文(汉语)、信息技术、高等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使用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的硕士基础强化班统编教材。其他课程教材由学校确定。
第二十一条 预科班新生,依据本、专科(高职)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专业方向,可以分文、理科编班教学。硕士基础强化班依据硕士研究生招生学校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专业方向,分文、理、工学科类编班教学。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新生要求变更编班的,须在入学一个月内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招生学校批准方可变更。
第四章 学生管理与学籍管理
第二十二条 培养学校要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把学生培养成为政治可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第二十三条 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学生的教育管理应当遵循生活上关心爱护、校纪校规上严格要求、教学上耐心细致的原则。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互相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第二十四条 招生学校要配合培养学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第二十五条 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新生,持招生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培养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应当向培养学校请假。未经准假或准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无法按时报到者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十六条 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新生入学后,招生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培养学校予以注册,取得预科或基础培训阶段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招生学校通知培养学校,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七条 对患有疾病的新生,经培养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下同)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商招生学校同意,可以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的,可以向培养学校提出复学申请,由培养学校指定医院诊断,符合体检要求,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不合格或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因病、事假累积超过三个月的须办理休学手续,商招生学校同意,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随下一年级学习,预科和基础培训阶段休学只能办理一次。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第二十八条 每学期开学时,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学生应当按学校规定办理注册手续。不能如期注册者,履行暂缓注册手续。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
第二十九条 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册,并归入本人档案。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采用百分制、考查采用百分制或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分。
实行学分制改革试点的培养学校预科班学生学习成绩按学分制规定考核、记分。
第三十条 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的学生结业时,实行统一试卷测试。测试由培养学校组织,测试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并将有关材料报招生学校。招生学校应对结业测试给予指导。
未通过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结业测试者,培养学校商招生学校后,允许学生申请继续学习一年,学费自理。仍不合格者退回生源地。相关手续由培养学校负责办理,并报招生学校备案。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第三十一条 招生学校对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结业合格的学生,发放转入录取通知书。
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学生持结业证书和转入录取通知书到招生学校报到并按有关要求办理入学手续。
第三十二条 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体育锻炼、课外活动等方面表现突出者,可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
第三十三条 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培养学校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可视其违纪情形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学校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并报招生学校备案。
培养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学生考勤制度,教育引导学生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无故旷课累计超过某门课程教学时数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考试或考核,不予发放结业证书和办理转录手续。
第五章 校园安全稳定
第三十四条 培养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党中央、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规划并指导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培养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培养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是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对本校安全稳定工作负全责。学校要深入学生实际,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认真排查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各种隐患,要制订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机制,落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各项措施,确保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教育教学正常秩序。
第三十五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做好师生的教育疏导工作,防止受境外分裂势力反动宣传和别有用心人的挑拨煽动,制造事端。各级领导机关和学校领导要靠前指挥,要深入师生了解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将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问题解决在校内。要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引导师生不传谣、不信谣,不受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做到不参与、不围观、不起哄,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与校园安全稳定。
第三十六条 学校要切实加强校园网络管理。要加强对有害信息的封堵,及时消除有害信息。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网站、论坛的监控和管理。同时要积极利用校园网络做好正面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学生政治鉴别能力和对有害信息的辨别及防御能力。
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第三十七条 切实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学校要严格门卫制度,落实校园安全值班巡逻制度。一旦发生学生聚集事件,要及时妥善处理,疏散围观人员,坚决把事态解决在萌芽状态,控制在校园内,防止事态蔓延。要加强对校园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重要设施的安全防范工作。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
第三十八条 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稳定信息报告制度。学校遇到突发事件,校长第一时间到第一现场,第一时间报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并抄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第六章 教师和管理人员
第三十九条 培养学校要建立正式在编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负责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根据民族学生多元文化的特点和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特殊要求,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教师和管理人员,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第四十条 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的教师,应当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实行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制度。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教师享受与本校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教师同等待遇。
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的聘任与本校其他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相同。
第四十一条 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教师连续三年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有计划地安排进修、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培养学校应当保障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时间和经费。
第七章 收 费
第四十二条 预科班学生在预科学习阶段的学费,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和培养学校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预科生学费标准收取。预科班学生转入本、专科(高职)后,其学费按照预科招生当年普通本、专科(高职)学费标准收取。
第四十三条 国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向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投资和捐资助学。牛仔裤服装(http://nzk.fenfeiwang.com/)提供此文
第八章 教育教学评估
第四十四条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的健康发展,建立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评估制度。
第四十五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教育教学进行评估。
第四十六条 对办学条件符合要求、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成绩突出、办学效果好的高等学校颁发荣誉证书,给予通报表扬;办学条件达不到要求、教育教学质量等部分评估指标达不到评估标准的高等学校,分别给予批评、限期整改、暂停招生;对全部或绝大多数评估指标达不到评估标准而又无条件改进的培养学校,停止其举办预科班、硕士基础强化班的资格。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民族预科班的管理 篇3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特征;教育管理
【分类号】G759.2;B844.2;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十分重要、也是特殊的部分,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多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或比较贫困的山区,长期以来,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以及语言文化,汉语基础以及生活文化等都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面对生活、学习以及角色的转变等压力,他们在心理上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
一、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心理特征
1、自卑
自卑是少数民族预科生比较突出的心理特征。大多数少数民族预科生来自贫困、偏远的山区,他们的家庭条件比较差,生活比较艰辛,进入大学后,面对城市五彩缤纷、生活条件优越的城市学生,他们就显得格格不入,差异巨大,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
2、封闭自我
预科班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生活、语言、兴趣爱好等与其他汉族学生存在一定差异,他们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面对陌生的人际关系,少数民族学生不愿敞开心扉,表达自己,逐渐与集体脱离,封闭自我。
3、矛盾心理
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进入大学后,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加倍努力来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与认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但是实际上,由于底子薄,时间短,要想利用一年的时间补充自己的知识,追赶上其他同学是比较困难的,加之一些学生急功近利,采用了错误的学习方法,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却找不到合理的学习方法,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时常被这种矛盾心理干扰。[1]
4、失落
高中学生的主要目标就是进入理想的大学,但是高考成績不理想,面对教师和家长,学生会出现失落,进入预科班后,高考的压力会成为学生心中的阴影,容易使学生产生失落的情绪。
5、消极抑郁
少数民族预科生大部分来自偏远的农村,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男尊女卑的心理,女生进入预科班后容易缺乏信心,产生消极抑郁的心理。
二、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教育管理
1、正确引导学生,树立信心
要使少数民族预科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实现良好的发展,学校就应积极的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逐渐成为遵守纪律、讲道德的高素质学生。做好预科生的开学教育工作,强化他们的爱国以及民族意识,树立良好的民族形象,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目标,看到少数民族学生身上的良好品质,例如艰苦朴素、诚实等,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取长补短。[2]强化心理教育,尊重他们的习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2、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积极转变教育方式,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基础稍差,在教学中,应多以学生为出发点,转变教育模式,将学与用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行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对学习的厌恶和反感,使学生取得巨大的进步,缩短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消除自卑以及矛盾心理。[3]
3、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融入集体
少数民族预科生由于家庭、学习、兴趣爱好、语言以及性格等方面的因素,常常封闭自我,脱离集体。为了使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学校应为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课外互动,例如书法、绘画、歌唱、摄影、体育运动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并在活动中不断尝试成功与失败,逐步增强和锻炼自己的自信心,消除封闭的心理,实现良好的发展。
4、树立正确的性别以及教育理念
预科班的教师应做好男女平等,一视同仁,并根据男女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保证男女都能够得到发展与进步,教师应关心女生,正确评价和鼓励女生,提高女生的自信心,消除自卑感,培养男生的感性思维,学会理解和关心别人。
5、实现严格的纪律管理
学校应制定严格的纪律,并保证每一位学生都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和纪律进行学习和生活,对于犯错的学生要进行严厉的批评,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主动改正。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竞争意识,积极学习、入党等,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比较特殊的心理特征,例如自卑、封闭、矛盾等心理,对于他们的学习以及生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使他们认识到这些心理问题的严重影响,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更快的适应预科班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使自己的身心、学习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丽.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调适方法[J].华章.2013.6(25):176-177.
[2]朱仁俊.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农业教育研究.2012.8(4):43-44.
例谈少数民族预科教学的管理问题 篇4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国家为了实现教育公平, 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受教育基本权利的一项教育制度。在政策实施的几十年间, 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少数民族地区人才, 促进了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伴随着预科教育形成规模, 也涌现出一些教育管理问题, 本文将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探讨预科教学管理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特点
和普通本科相比, 预科教育有其特殊性。预科学制短, 只有一年。全部都是新生, 没有学姐学长“教”;全部来自少数民族, 民族成分达40个之多, 且新疆、西藏学生约占三分之一。学生心理状态上, 预科学生由于比本科“多一年”, 在开学初往往会有更强烈的心理压力, 更多的不适应。这些都给预科教学管理带来的更大的难度。
二、少数民族预科教学管理的问题
(一) 学生两极化差异明显
自2005年教育部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之后, 预科学生的生源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部分地区 (如:湖北、湖南、海南等) 的预科生的高考分数基本上和本科无异, 但新疆、西藏、青海等边远地区的学生高考分数仍较低, 这随之带来了新的问题。
首先是学生的基础文化层次差异增大, 两极分化程度明显, 如2012 年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新生文史类的分数线, 最高分是最低分的1.92倍[1]。原来预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以预为主, 以补为辅”, 但是对现在的预科学生而言, 统一的“以预为主”已不再合适, 如何组织现有的课堂教学, 培养合格的本科新生, 成为当前教学难题。
(二) 教育创新难以推行
由于全国预科会考的推行,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发布了预科的统一教学大纲, 各高校均需按照大纲要求开展教学工作, 完成教学计划, 制定教学工作安排。使得目前预科教学创新受到冲击, 在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原本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 如2013级2014级实施的结业论文环节不得不终止。全国预科会考统一考试制度势必要求各高校按照国家统一大纲安排教学进度, 学生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其它创新性教学环节势必耽搁, 预科教学创新难度亦增大。
(三) 教学班级规模过大
由于预科教师在科研、 教学、社会服务等各项考核指标上被各高校视为和本科教师同样对待并参与职称评定, 但是现实情况是, 预科教师人均教学工作量比本科超出许多, 主要从事基础教学, 专业科研难度大, 学院层面难以成立专业团队, 教师们难以出科研成果, 且国家没有相关预科刊物, 难以发表科研成果。从而导致预科教师职称晋升难, 进一步导致从事专门预科教学的教师少, 很多教师不愿意承担教学任务。
与之相反的是, 国家对预科的招生计划逐年增加, 中南民族大学预科2013 级在校生365 人, 2014级在校生494人, 2015级在校生499人, 而专任教师仅14人, 生师比为35.6:1, 远超过教育部的合格标准18:1 (依据:教育部教发[2004] 2号文件[3]) 。而预科相应的教学任务不能减少, 学生应修读的课程仍得修读, 故学院在编制教学班级时, 都是大班教学, 无法实现小班授课, 像《英语》、 《计算机》 这种需要小班授课才能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课程无法保障。
(四) 教学管理自主权缺失
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 和本科教育有着明显差异。但是在高校管理中, 预科往往被纳入本科教学的管理体系, 没有专门的预科管理职能部门。而在高校具体行政管理中, 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在制定政策时, 往往未真正考虑预科实际, 而只是要求“预科参照执行”。在此情况下, 预科教学管理难, 尤其在面临和本科不同的教育改革时, 沟通困难, 实施困难。如在面对2015年全国预科会考时, 学院为了让2014级预科生的教学课程更加切合会考要求, 申报学校教务部门调整培养方案, 但是由于学校全面调整培养方案的工作已在2013年完成, 按照原预定计划是四年调整一次, 故预科教育学院单独申请调整的难度重重, 几经沟通, 多次修订, 历时数个月, 才得以通过实施。
高校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都有相应的职能部门, 建议给予预科相应的职能权利, 才能灵活自主办学。
三、关于预科教学的一些建议
第一, 健全预科管理体制, 给予学院办学自主权。当前, 各高校都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不断加大院系二级管理的自主权。由于高校职能部门主要针对本科教育, 预科的特殊性难以兼顾。因此, 面对预科教育这个特殊层次, 学校层面应该更多的将管理权下放, 学院应该有权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制订不违背学校制度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这样就不必事必请示报告了, 减少了许多请示、审批环节, 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学院有了自主权, 也能更加“因地制宜”的制定预科教育管理制度, 灵活高效的实施各项改革创新举措。
第二, 增加预科教师编制, 制定专门的预科职称评定政策。当前国家层面重视预科, 认可预科已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教育部每年预科的招生规模都在扩大, 没有减少。那么想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必须增加专任教师的人数。因此, 增加学校预科专任教师编制数目, 招聘授课教师是首要解决之道。但是, 如何留住人才也是关键性问题, 保障当前教师的职称评定通道顺畅, 制定适合预科教育科研的职称文件, 才是长远之计。
第三,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改变教学培养模式。由于当前的学生两极化差异明显, 现行的混班教学已经不再适合所有学生。因此, 建议实行分层教学, 对基础文化程度好的学生重在强调素质教育、能力创新的培养, 对来自边远地区基础程度差的学生进行文化补习, 帮助其顺利升入本科。因材施教是基本的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照顾到学生的实际需求, 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才能发挥学生的长处, 弥补学生的不足,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 建议国家层面倡导预科教育改革。由于教育部预科会考制度的出台, 各高校预科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均要按照会考大纲制定教学计划, 完成相应教学任务。这种情况将形成各学校预科教学工作围绕会考展开, 而其它与会考无关的教学将被调整或删除。如此一来, 创新教育将被忽视。因此, 应该由教育部牵头, 不以考试为重, 不将考试结果纳入评价体系, 鼓励各高校预科教育管理者进行教育改革。
四、结语
民族预科班的管理 篇5
民族预科教育民族观培育一、民族预科教育的两大内容与目标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之适应民族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广大少数民族学生步入高等学校学习、成才的“金色桥梁”。举办民族预科教育,是党和国家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为加快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而设立的高等教育的特殊办学形式,是促进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党的民族政策在高的教育中的重要体现,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举办民族预科教育,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它既不同于大学本、专科的专业教育,也不是基础教育阶段高中教育的简单继续,更不是“文化补习班”,而是大学专业教育前的预备、过渡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预科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着重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为在高等院校本科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预科教学中始终坚持预中有补,补中有预,预补结合,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强化教学原则。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民族预科教育实行集中和规模化办学,统一管理;根据本、专科(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强化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进入本、专科(高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可见,民族预科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两大方面。《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还规定:“举办和管理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应当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主要内容,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品德和文明风尚;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由此看出,民族预科教育有两大目标:一是对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的六观的培养;二是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培育正确的民族观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所谓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民族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人们的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培育正确的民族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积极培育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有四项基本内容:第一,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第二,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第三,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是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只有在社会总问题解决进程中,才能得到解决。第四,各民族平等的联合,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各民族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每个民族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历史、文化的创造者,各民族应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正确认识民族及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共同进步,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内容。来自于不同民族地区的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以及不同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学生走到了一起,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以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为例,我院在学生一入校,就通过入学教育讲座、主题班会等各种渠道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通过宿舍各民族学生“混住”方式,增进各民族学生相互了解,促进民族团结,并使廣大预科学生能逐步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和民族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人生观。
三、民族预科教育有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民族观
(一)民族预科教育的内容设置有利于培育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的民族观
民族预科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两大方面。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民族预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按照“突出重点、加强基础、兼顾专业”的原则,开设汉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实现对于少数民族学生道德和素质的双重教育。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教育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特别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有利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能让广大少数民族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民族的性质、发展特别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民族观。通过开设汉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等主干课程,能促进各民族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的深层次了解,能提高各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民族文化的传承呼唤民族语言的教育,在实践中,以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为例,我院把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纳入民族预科教育的必修课程设置,在课堂上加入民族语言、习俗和文化等交流环节,促进了各民族学生对于本民族和其他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提高了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充分尊重和赞美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有利于预科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二)民族预科教育的目标定位有利于培育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的民族观
民族预科班的管理 篇6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通向国家高等教育的金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高等学校民族预科管理工作变得繁琐和复杂[1]。为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满足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业评价与测评需要,基于可视化计算融合社交网络平台,设计并开发了适合预科教育的综合管理评价系统。
1 系统概述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自身特点,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1]。传统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仅仅只是记录学生基本信息,对日常行为的跟踪和痕迹管理没有明确记录,适应民族学生特点的管理信息系统处于空白状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平台能够跨地域、跨时间和空间被普通用户快速接受。进校后的少数民族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使用率达到96%,民族预科学生管理迫切需要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基于此,采用灵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信息化管理方式,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中心,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设计和开发一套适合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特点的智能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设计项目组成员在少数民族预科基地对2 7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考勤管理、选课管理、课程表管理、成绩登陆查询、考试管理等模块的现状分析以及期望意见。针对可视化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设计人员提出几个思考问题:(1)如何将信息化解决方案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实际进行深度融合;(2)如何提高融合信度;(3)如何提高基于移动社交网络快速扩散信息传播速度;(4)如何通过本平台对痕迹行为跟踪,从而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可视化渲染。以上4点也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难点。作为综合评价系统,不仅是信息记录和反馈,更重要的是自动化分析和评价,从而为管理者建立合理和健全的管理评价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自动化评价机制要有相应的技术作支撑。系统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2 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的可视化技术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2]。可视化技术在大数据时代,将以往一堆枯燥乏味的数据变得生灵活现,让数据变得不仅有意义,还让其变得直观、易懂,达到个性化特点[3]。本课题在可视化计算方面,将从语义网入手建立本体语义规则,运用教育技术领域概念图[7]等技术开发数据可视化图解对象。软件系统采用Java Web框架引擎开发,斯坦福大学开发的本体建模工具Protégé用于生成自动推理机引擎,利用惠普实验室的Jena API包构建语义本体语义解析语义规则库,可视化表示层采用MIT媒体实验室开发包processing2.2.1。
2.1 系统开发步骤
系统开发分两阶段:(1)软件系统研发阶段;(2)试运行进行系统测试。
软件需求分析是科研项目的重要环节,课题的最终实现是以软件系统实施到预科教育教学管理当中,科研成果最终是服务于少数民族广大师生。软件系统研发的成功因素高度依赖于软件需求分析报告,整个系统研发均采用瀑布模型,见图2。
2.2 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见图3。
3 学生行为痕迹管理
3.1 自动推理机学生行为痕迹样本建立
基于本体语义规则,在自动推理机基础上抽取学生行为特征样本开发痕迹管理,不仅可以实现对数据可视化表征的框架设计[4],还可以建立学生行为样本库,对学生行为进行痕迹管理。传统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只能对学生的各项信息登记录入,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增、删、查、改,不能对行为特征采样、识别、分析,缺乏自适应反应能力。作为一个综合评价系统设计,最终要能够具备简单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3.2 可视化计算本体样本建立
本体(Ontology)的定义是给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利用术语和关系构成词汇外延的语义规则和定义[5]。可视化计算模型为自动推理引擎提供形式化逻辑表达,通过谓词逻辑表达式的建立为智能痕迹管理可视化表征层进行形式化描述。表1给出可视化本体的谓词描述。
3.3 信度函数建立
在一个向量基上建立一个表示不确定性的定量模型,该模型是在具有上下边界的概率模型基础上转移成为信度函数[6]。
假设一个空间Ω,该集合内模拟一个真实世界[6],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有如下定义:
函数定义1:bel:AΩ→[0,1]。函数需满足以下不等式:
从而信度函数为:
3.4 融合信度分析
给定Ω上的任意标准化信度函数belΩ,总能够定义Ω上的概率函pΩ的一个族,它满足下列3个定义中的任何一个[6]:
以上信度函数的建立可以为痕迹跟踪评估提供依据,从而加大本体推理机的信度。
4 社交网络开发
高校民族预科基地注册微信公众账号并认证后,在公众号里提供开发接口。学生可以通过关注公众号访问里面的菜单功能。
社交网络客户端主要采用微信公众号开发,通过已经注册的账号,在预设的功能菜单里与后台对接,从而推送个性化定制服务。
随着用户数量和平台数据收集的日益庞大,信息技术与预科日常教学管理深度融合,提高了预科学生管理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5 系统功能
系统优化了教育教学资源,使相关使用人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实现数据可视化过程中视觉表征语义符号能够通过自动推理机引擎进行解析和推理,并在推理过程中使用本体语义规则,符合语义的表达从而提高其相似度。
(1)结合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特点,认真履行高校政治思想教育要求,建立符合少数民族预科生特点的教育教学综合管理评价体系。
(2)综合评价体系以建构主义思想为基础,符合现代教学系统理论,评价系统力求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积极主动构建自己的学习及生活行为习惯,为开发学生行为痕迹管理提供依据[7]。
(3)综合评价体系需要计算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交互,从而建立人际交互关系。社交网络利用可视化技术分析个人、群体和社会性行为[8]。
6 系统测试
系统性能评估[9]数据分析见表2。
7 结语
本系统运用智能化来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对民族预科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利用系统的痕迹管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追踪取证形成综合性评价管理,从而提高预科基地教学及学生管理水平。使用该系统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辅导员能第一时间快速了解学生情况,学生能快速地与学校进行互动。下一步工作是加大学生痕迹管理可信度,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
摘要: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由于生源地域差异性和特殊性,学生管理更需要摆脱传统信息化系统束缚。运用可视化技术融合社交网络,分析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管理工作的特征,根据本体语义规则建立模型,提取数据后利用自动推理机制生成可视化图形,从而为制定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管理决策方案提供依据与支持。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可视化计算
参考文献
[1]陈炜,高云鹏,杜鹏,等.民族预科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4(3):116-120.
[2]赵慧臣.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分析框架[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5):51-58.
[3]荣荣,杨现民,陈耀华,等.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3):30-37.
[4]曾振柄,陈良育,张骏,等.基于AJAX和自动推理技术构建交互式数学Web服务[J].计算机应用,2007,27(9):2239-2241.
[5]杜小勇,李曼,王珊.本体学习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06,17(9):1837-1845.
[6]陈国青,阮达.可转移信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顾倩颐.基于在线学习行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智能挖掘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15,14(12):12-14.
[8]吴信东,李亚东,胡东辉.社交网络取证初探[J].软件学报,2014,25(12):2877-2892.
[9]杨悟道,顾倩颐.基于普适计算的虚拟场景自适应网络发布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5):2078-2083.
民族预科班的管理 篇7
黄河科技学院民族学院教育教学督导工作, 在学校领导及督导处的领导关怀支持下, 多年来秉承“以人为本, 以督促导, 以导为主”的督导理念, 坚持探索、研究、创新的态度搞好督导工作, 以服务教学和教学管理为宗旨, 以促进民族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工作的优化为目标, 以教学信息收集为手段, 以“依法督导、用心督导、功在平时、效在其中”为督导方法, 实施“全程覆盖、重点深入、有效反馈”的工作思路, 强化“客观公正、评定准确、言之有据”的督导评价模式, 针对教与学双方和教学全过程, 对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评估, 及时客观地向学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及学院教学双方反馈教学现状、问题、质量等教学工作信息, 并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 使民族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准确到位, 明确职责
教学管理是一个由各个相互依存、相互独立的要素组成的复杂综合体系。其包含许多子系统, 有决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决策执行或控制系统。教学督导在教学管理系统中属于决策支持系统, 是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参谋机构。它不直接组织教学, 也不直接参与教学管理, 它的任务是对教育教学的监督和指导, 以督促导, 以导为主。教学督导不仅具有巡视、监督、评价的职能, 而且更具有反馈、指导、咨询、服务的功能。它不只着眼于监督、检查、了解教与学现状, 而且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着眼于通过对教与学的切磋、指导、服务和改进, 调动教师改革教学的能动性和自觉性, 激发教师的潜能, 激励和引导教师自我成长。与此同时, 还要督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 形成教与学的互动促进体。依据以上职责, 民院督导在工作中做到到位不越位, 监督不干预, 指导不代替, 工作中坚持做到法治原则、理论原则、务实原则、创新原则、公正原则、尽职尽责地做好督导工作。
二、依法督导, 优化队伍
在黄河科技学院领导的正确指导和亲切关怀下, 本学年民院对督导队伍进行了调整和充实, 聘请了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较高、敬业爱教、教学经验丰富、熟习高校预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教学督导, 设组长1人, 组员2人。为了便于监督和管理, 结合督导组专家本人的业务专长, 根据相关性原则, 做了工作职责和任务的分配。与此同时, 督导组依据学校督导处的要求, 结合民院实际制定了民族学院督导组职责, 《民族学院督导组日常事务工作细则》、《民族学院督导工作基本原则》等相关制度, 使督导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达到科学督导、规范督导、创新督导、可持续发展督导。
三、用心督导, 以人为本
众所周知,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 他们不但要把知识传给学生, 而且还要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 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有道德、身心健康的人。传统的教学督导主要是一种行政监督方式, 存在许多弊端, 影响了教学督导工作的实际效果。在新时期, 我们应当树立“用心督导, 以人为本”的教学督导理念, 创造“以人为本”的教学督导制度。在督促教师保证完成自己职责的同时, 也要关心教师方方面面的利益。教学督导和被督导教师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怎样在统一方面多做文章, 拉近教学督导与被督导教师之间的距离, 是影响教学督导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 在督导工作中我们做到了“用心督导, 以人为本”, 使教师们能把心思集中在教学上, 把能力体现在课堂上, 把精力倾注在效果上。
1. 诚心督导
教学督导的根本目的不仅是抓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问题, 还要指导、帮助、关心、激励教师, 特别是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并走向成熟。因此, 民院的督导组成员多年来坚持“诚心督导”, 以心换心, 通过真心实意地听课后和任课教师推心置腹地交换意见, 实事求是总结教师讲课的优点, 但也诚心诚意说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让每一位教师心服口服, 明确了自己的优势, 找到了存在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体会到督导的诚心支持和鼓励。
2. 细心督导
督导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 平时需要我们细心观察, 调查摸排, 深入实际, 单凭汇报、数据的统计, 有时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实际情况。在督导工作中我们始终做到四个深入, 即深入课堂, 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情况;深入早晚自习, 了解学生预、复习和做作业以及自主学习的情况;深入教研组, 了解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分层辅导、教研活动、科研课题研究情况;深入学生, 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题、对教育教学的建议, 以及发现师生中先进典型。这就需要每一个督导员平时多留意、细观察, 从中找出解决难题的关键, 总结出教与学中的经验, 为教育教学部门提供更多、更好、更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3. 耐心督导
督导工作不但需要如火如荼的开展, 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投入。特别是民族学院外聘教师占2/3之多, 学生成绩差异极大, 民族成分众多, 教学层次复杂。在督导时, 有些难题不是一次谈话就能解决问题的。平时在对学生的督学中, 我们耐心细致地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通过督导工作深化对课堂纪律的管理。综上所述, “三心督导”的实施, 让教育教学行政部门把民院督导小组作为重要参谋, 老师把民院督导小组作为可信任的益友, 学生把民院督导小组作为可依赖的良师。
四、功在平时, 关注全程
督导工作优秀的成果来源于科学、规范、系统、卓有成效的督导过程。民族学院督导组在平时工作中不但注重督导的结果, 更加强了督导过程的高标准、严要求。
1. 把好开学关, 创新精彩的开始
因民族学院是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因此, 每年的开学迎来的都是新的学生主体, 这就要求我们年年在督导方面既要重复做好开学初的督导工作, 并且还要随着主体的变更而创新督导内容。
首先, 开学前督导组就对教师、教室、教案、教材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发现问题, 立即反馈给教学行政部门解决。
其次, 在学前周督导组就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职业道德、学生主体的认知、预科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目标的要求等问题进行专项的培训, 让每一位教师充满信心地开始新学期的工作。
再次, 在军训入学教育时, 民院就对所有新生进行入学学业水平测试, 然后再结合高考成绩进行分层教学, 保证了预科生顺利通过“金色桥梁”。
另外, 开课第一周全体领导和督导人员跟班听课, 对起始阶段教师的上课情况、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督查。
2. 把好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关, 做好阶段性小结
期中教学质量检查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每学期民院教学督导组均协助学院深入到各教研组检查、监督、评估教学工作, 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意见, 成为学院教学质量的好帮手、教学管理的好参谋。
3. 攻克学年结业关
每年的学年结业期都是民院最关键的时期。因学业结业成绩将决定预科生是否能进入本科学习和专业分配的重要依据, 为了有一个精彩的结束, 每到这个时期, 民院督导组全力以赴, 就试题的要求、考试的安排、成绩的核算、考场的巡视、专业分配的方案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督导, 保证结业成绩和专业分配公开、公正、公平。
4. 加强对教师素质的督导, 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
国外有教育家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 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 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超过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 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 既授人以鱼, 又授人以渔, 能够在各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督导, 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好角色的转换。
摘要: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教风、学风、教育教学质量不仅关系着少数民族预科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而且还关系着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可持续发展。黄河科技学院民族学院构建多元化教学督导, 全面提高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管理, 为迎接全国预科会考而努力。
关键词:构建,多元化,督导,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珊珊, 杨研, 张雪娟.高校教学督导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0, (9) .
[2]宋文红.中国高校督导指导探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13, 34 (6) :101-108.
民族预科班的管理 篇8
一、民族预科教育对和谐民族地区构建的作用
湖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在全省6440万人口中, 少数民族人口有657.53万, 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0.21%。其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怀化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均在100万以上, 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59%。少数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是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少, 较为贫穷落后的西部多;平原湖区少, 山区多;城市少, 农村多。另外, 由于历史发展客观差距的存在, 少数民族学生在实际享受教育的权力、机会和质量上均居于不利地位, 这在高等教育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而民族地区高级人才的缺乏极大地阻碍了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推进, 严重影响了和谐民族地区的构造。这种民族特点决定了湖南省要构建和谐社会, 就必须重视和谐民族地区的构建。加强民族教育能够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而作为民族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预科教育在构建和谐民族地区中具有特殊作用。
湘、鄂、渝、黔四省 (市) 边区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 人口达2100万人。这一地区的共同特征是“老少边山穷”, 是全国十八个贫困片之一。作为湘西区域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 吉首大学“立足湘西、面向湖南、辐射边区、服务基层”, 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民族人才, 对湘、鄂、渝、黔四省 (市) 边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 通过民族预科教育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吉首大学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一直占有相当的比例, 2006—2008年的情况如下:
注:本科民族新生人数包括当年民族预科分流吉首大学民族学生人数。
能进入预科学习的民族学生大多是本民族的优秀分子, 他们毕业后大多会回到民族地区工作。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自办学15年来, 共培养合格的民族预科学生4221人。根据对95—04级240名民族预科分流毕业生抽样调查, 85%的民族学生本科毕业后在湘西自治州、张家界、怀化、邵阳、永州这5个湖南省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工作。实践证明, 民族预科学生在促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民族预科教育增加了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是保证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多出高级人才的特殊有效措施。
二、湖南省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 作为高等教育特殊层次的民族预科教育也显现了勃勃生机, 很多省份的民族预科教育无论是办学数量还是办学规模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湖南省民族预科教育也有了明显的发展, 但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其他省份。和谐民族社会的构建客观上需要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高级人才, 这种客观需要要求湖南民族预科教育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然而, 由于多种原因, 湖南民族预科教育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曾有一段时间, 湖南省各高校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纷纷举办民族预科教育, 但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教学管理队伍, 很多民族学生在自身并没有得到提高的情况下分流到本科, 这不仅违背了举办预科教育、培养民族学生的目标, 而且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在无法从民族预科教育中获取不菲经济利益后, 很多高校纷纷放弃举办民族预科教育。
目前, 湖南省举办民族预科教育的仅有吉首大学、怀化学院、邵阳学院三所高校。其中, 怀化学院、邵阳学院仅面向全省招生, 只为本院培养民族预科学生。吉首大学除为本校培养民族预科学生外, 还为湖南文理学院、湘南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委托培养民族预科学生;在2009年成为湖南省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后, 还面向全国招收新疆、内蒙古、贵州等13个省份的民族预科学生。
根据湖南省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现状, 以及整个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要求和趋势, 尤其是和谐民族地区构建的需要, 湖南省必须加强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建设。
三、关于湖南省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几个设想
1. 加大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经费投入, 提高民族预科办学质量。
经费缺乏是制约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民族预科由于在高校中的边缘地位, 不太受重视。高校的经费首先要投入本科教育, 在有余的情况下, 才投入一点到民族预科教育;高校的教学设备要首先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 在有余的情况下, 再考虑民族预科教育的需要。绝大多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部) 至今没有独立的语音室和计算机室, 在高等教育普遍采用多媒体授课的今天, 绝大多数高校的民族预科教育仍不得不采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上课满堂灌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民族预科教育质量的提高。
湖南省除了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招生规模比较大外, 其余高校招收的民族预科学生人数都不多, 有的甚至只有几十人, 但都需要专人管理、专职教师。办学的分散造成经费投入的分散, 有限的经费起不到大的作用, 派不上大的用场。
在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建立之后, 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可加大对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经费投入, 拨专款修建民族预科教育大楼, 建设民族预科专用的语音室、计算机室和多媒体教室, 进而实现民族预科教育有限资源的最优利用。
2. 调整民族预科分流专业结构, 增加举办民族预科教育高校的数量。
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全方面的, 需要各方面的高级人才。民族地区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对民族预科学生分流时专业结构的多样化提出了要求。然而湖南省目前举办民族预科教育的六所院校的专业结构专业重复率很高。如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2008年为吉首大学、湖南文理学院、湘南学院培养民族预科学生, 三所院校的专业重复率达到48%。这就意味着举办民族预科教育的高校现有的专业结构情况不能完全满足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笔者建议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在下达预科招生指标时, 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 对民族地区的人才需要进行一定的调研。
要解决民族预科分流专业多样化的问题, 势必要增加举办民族预科教育高校的数量。民族预科教育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 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少数民族人才。然而目前高校对民族预科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 仅仅将民族预科教育看作是获取经济利益的渠道。在举办民族预科教育能获取经济利益时, 就举办民族预科教育, 一旦缺少经济利益的驱动, 就把民族预科教育视为包袱和累赘, 不再举办民族预科教育。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高等教育办学要重视经济效益, 但也不能摒弃社会效益。民族预科教育尤其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把培养民族人才放在首位。承担民族预科教育责任、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族人才, 不是一所高校的事情, 没有哪所学校能够独立承担为民族地区培养完全满足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的责任。另外, 将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级人才的任务过多集中在某一所学校上, 势必会影响湖南省民族预科发展的速度, 进而影响湖南省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族人才是所有社会主义高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高校要充分认识民族事业的重要地位,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承担民族预科教育责任。
3. 增加举办民族预科教育学校层次, 提高民族预科学生培养质量。
众所周知, 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无论从教学硬件环境还是从软件教学、教师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距, 一本院校的学生和二本院校的学生在对教育资源的享受上也是有明显差别的。这种差距是造成一本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普遍高于二本院校的客观原因。
湖南省目前举办民族预科教育的六所院校全部都是二本院校, 没有一所一本院校。既然二本院校可以承担培养民族学生任务、举办民族预科教育, 为什么一本院校不能承担培养民族学生任务、举办民族预科教育?按照国家政策, 民族学生既然有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为什么不能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由于民族预科学生的录取是适当降分, 一本院校往往以民族预科学生没有达到进入一本院校、重点本科院校水平, 举办民族预科教育、招收民族预科学生会影响学校教学的质量为由婉拒民族学生进入一本、重本院校学习, 不承担民族预科教育的责任。民族学生诚然有种种不足, 但这种不足不是他们自身造成的。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 因此党和国家这些年花大力气在民族地区加强基础教育。在民族中等教育的公平性远远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的现实里, 民族高等教育的公平性更无从得到实现。所以国家通过开办民族预科教育的形式来弥补这个具体问题, 为民族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此, 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族人才不但是二本院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还是一本院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更何况湖南省自2008年民族预科实行透明录取, 按照分数高低录取民族预科学生政策后, 近两年二本院校招收的绝大多数民族预科学生的高考分数与二本线相差不多。
更为重要的是一本院校承担民族预科教育任务可以利用重点大学的师资、设备和地处发达地区的优势条件为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成才环境, 为民族地区培养更为优秀的高级人才。这不仅对民族学生本身是件大好事, 而且对民族地区人才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笔者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调研、统一规划, 运用行政手段让更多的高校尤其是一本院校承担些民族预科教育任务, 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级建设人才。
4. 关于湖南省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设立的数量和地点的思考。
笔者认为设立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在数量上不宜过多, 原因在于湖南省民族预科教育办学规模、经费投入等教育资源本来就不多, 更何况设立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目的就是为了整合民族预科教育资源, 最终实现民族预科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设立过多, 显然与设立的初衷相矛盾, 因此, 笔者建议只设立一个湖南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至于设立的地点, 则要考虑民族预科教育自身的特殊性。
民族预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层次, 其教育目标要同本科教育衔接, 切入点还要受到高中教育的制约。这就决定了民族预科教育既不能简单复制高中教学管理模式, 严管严教, 又不能完全照搬本科教学管理模式, 以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为主。
大学阶段是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大学教育要促进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民族学生来讲, 只有树立起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和祖国观, 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民族预科教育要始终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 尤其要注意对民族预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将民族预科学生朴素的民族观转变为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的理性的民族观, 让民族预科学生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处理民族问题, 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对民族学生的观念意识和行为方式影响很深。民族学生在进入民族预科学习之前, 所养成的生活学习习惯可能不太适应本科教育的教学管理。民族预科教育必须为民族学生提供一个过渡的平台, 保证他们以后适应本科的学习生活。这就要求从事民族预科教育的人员不论是教师还是专职管理人员, 除了要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外, 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
综上所述, 民族预科教育不是哪所高校想办就能办好的。笔者建议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最好设立在地处民族地区的高校。因为地处民族地区的高校研究的对象就是少数民族, 服务的重点就是民族地区, 民族预科教育与之存在民族这个教学管理的交集。民族预科教育可以依托本科教育的民族教学资源, 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活动。比如吉首大学是国家民族体育重点研究基地, 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依托吉首大学体育学院,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内容包括高脚马、陀螺、板鞋等。这些课程的开设, 丰富了民族预科学生的生活, 民族传统体育由民族学生来继承发扬, 意义深远。笔者认为将吉首大学定为湖南省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是比较合理的, 因为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在湖南省办学历史最久、办学规模最大、办学最为规范, 从1994年开办以来, 就设置了独立健全的二级管理机构, 组建了一支专门的预科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办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各类高级建设人才的重任, 在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维护民族地区安定团结方面具有深远意义。上级主管部门要予以重视, 不仅要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更要对承担民族预科教育院校的数量和质量上进行宏观规划和统一管理。各高校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开展民族预科教育、设立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重要意义, 积极承担民族预科教育任务。只有这样, 湖南民族预科教育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充分发挥促进和谐民族地区构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秋月.贵州民族预科教育问题及对策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4.
[2]陆映红.民族预科教育面临的问题与革新策略[J].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5.
关于民族预科教育创新的思考 篇9
民族预科教育在我国已实施多年, 但预科教育的发展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相对滞后。目前, 全国举办民族预科教育的学校有100多所, 但很多学校每年招生数量有限, 只招一、二十名预科生, 规模稍大, 成立了预科专门管理机构的学校招生人数也在400人左右, 这种招生规模与近几年我国普通高校大规模扩大招生相比, 差距越来越大。另外, 现有预科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有很多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 预科教育在整体规划、教育教学计划、教材、师资队伍建设及预科教育科研方面, 现有内容已不能很好适应新时期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需求,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预科教育的发展, 因此对民族预科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 是提高预科教育质量, 推动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策动力。
一、教育理念创新是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先进的教育思想, 顺应时代、务实创新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预科教育理念的创新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特色化。
预科教育是具有中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办学层次, 特色教育应培养具有特色的创新人才, 要注重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让每个学生个体都有个性的发展, 培养出有特长的学生。
2. 人性化。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育过程中, 一是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人格, 二是要规范学生的观念和行为, 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使学生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及自我构建知识与能力的素质。
*本文受河北师范大学科研课题基金资助, 课题编编号:W2006Y25。
3. 多元化。
民族预科教育应该从“产、供、销”上拓宽视野。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 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 从招生到分流扩大层次、规模, 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偏远地区中等教育相对滞后的情况, 民族预科教育纽带的作用更需加宽、加厚。
二、教育目标创新是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方向
民族预科班创办之初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民族干部, 随着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 培养方向也不断拓宽, 民族预科教育的目标应定位在紧追全国高等教育的时代步伐, 专业分流朝着多层次、多专业、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为民族高等教育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各条战线的建设者和管理者, 培养出更多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专业人才。
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是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民族预科教育管理要具有针对性, 在育人目标明确的前提下, 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培养学生自立、自信、奋进、创新的人格品质和学习理念。
根据国家民族预科班办学方针, 本科院校招收预科学生可以在低于该校当年录取分数线80分内录取, 所以预科学生的知识层次、学习习惯和个人综合素质, 总体看来与本科院校招收的同届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预科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是预科教育中一个新的课题。简单沿用中学模式会抑制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而预科学生的层次特点又不能完全采用大学开放式管理。原因有如下三点:一是部分学生进入预科后, 认为升入大学有了一定的保障, 从而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二是学生将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 并将预科等同于大学, 认为预科生活应无约无束、一切自由、一切自主。三是部分学生对前途没有足够信心, 担心预科学生升入大学后, 仍不及同届本科生, 有迷茫情绪。
针对以上实际, 预科管理体制应具有以下三点预科特色:
1. 学生管理实施“软着陆”, 管理模
式应成为衔接高中与大学的纽带和桥梁。在严格要求学生履行教学常规和学生日常规范, 注重养成教育的前提下, 教育管理遵循由严到宽、循序渐进、逐渐放开, 逐步让预科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节。
2. 学生管理实行激励机制, 把对学
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估作为学生专业分流的重要依据。通过对预科学生科学、合理的分析和研究, 制定一套比较客观公正、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 将学生高考成绩和预科一年的综合测评成绩 (包括学业成绩、品德表现、文体表现等方面) , 作为学生升入大学时专业分流的首要依据。评估体系不仅能成为预科学生前进的动力, 也作为学生规范自身综合行为的量度。
3. 明确育人目标, 将德育教育作为预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科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基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宗教观。以爱祖国、爱家乡、爱校、爱班为主题,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让学生客观分析自己、明确人生目标。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加强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 让预科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
四、教育教学创新是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核心
教学质量是预科办学的生命线, 教学创新是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教学创新应体现如下:
1. 教学计划创新。
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要具有科学性, 知能并重, 体现一定的民族特色。少数民族预科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层次, 具有较强的过渡性。这种过渡性, 决定了它的教学基本原则是:加强基础, 增强能力, 拓展视野, 提高素质。因此, 全面分析预科学生的实际情况, 准确把握高中与预科、预科与大学本科知识的衔接和转化, 应该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指导思想。另外, 预科教育是特色教育, 特色教育只有办出教育特色才更有其鲜明的个性, 才能激发出茁壮的生命力。
2. 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内容要具有鲜明的衔接性, 做到“预”“补”结合、科学合理, 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于预科教育的特殊性, 它的教学定位不易准确把握, 目标定高了会偏离预科教育的层次特点, 定低了容易成为中学教学的重复和简单延续。实践证明, 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以“预”为主, 以“补”为辅, 以“预”带“补”, 从而实现“预”“补”结合, 基本符合学生实际。为此, 教学内容的编排要严谨务实、科学合理, 基本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少到多、层层加码、循序渐进的原则, 使预科一年的教学流程起到启蒙开智、“补”缺“预”前的作用。
3. 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上的创新。
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关注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 创设一种高效、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注意摸索适合各民族地区学生的教学方法, 使教与学有机结合, 提高预科教学质量。针对民族教育手段落后的现状, 民族预科教育应尽可能多的使用多媒体、语音室、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技术, 并加强实践环节, 这是使民族预科学生跟上时代步伐, 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关键。
五、教师队伍创新是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关键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是提高预科办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教师队伍创新应体现如下几点:
1. 以科研为先导, 以科研促教学。
要全方位、多视角、大幅度针对预科教育的特点开展科研工作, 通过学习、研究、实践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 提高预科教师的教学知识层次和能力, 拓宽教师业务提高的途径。
着重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使预科教师不仅对高中教学有透彻的认识, 还能胜任大学中、低年级的基础课教学, 教师进修可采用在岗与脱产学习相结合的形式, 也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或以老带新、新老互促的方式提高教师教育能力和水平。
3. 转变用人机制。
既要重视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 又要舍得花大力气引进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强化激励竞争机制, 激发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 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来保证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提高, 为学校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民族预科教育在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指引下, 孕育了其新的内涵, 民族预科教育创新更应具有时代特色, 应延展其教育创新的幅度。对民族中等教育进行适时的分析和研究, 及时把握预科招生对象的信息, 并对预科后的高等教育进行及时地跟踪调查, 掌握预科生在高等教育环境下的发展状况, 培养出有后劲、多方面都能厚积薄发的学生, 才是预科教育的成功所在。
参考文献
[1]宋太成.预科教育-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J].中国民族, 2001 (6) .
民族预科班的管理 篇10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文;古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的《语文》课程一般都以汉语文为主要教学内容。虽然少数民族预科在高校设立已久,但真正专门编写的少数民族预科《语文》的教材并不多,而且由于全国各地区少数民族汉化普及程度不一样,学生接受汉文学的程度也同样存在着差别(就连同一区域中的民族自治区与非民族自治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别都是非常大的),所以一些所谓的特编少数民族汉语文教材适用的范围,同样有着诸多的局限。因此,适用于全国性的统编教材更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也造成了各高校在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材的选择上比较驳杂。诸如《大学语文》《实用语文》《语文》(高校)等纷纷出现在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的语文课堂之上。这使得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就落在了少数民族预科《语文》的教师身上,要求教师针对自己所教学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文化基础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要有自己的一套实用体系,才能有效地完成本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文文化知识上的培养。
目前比较通行的做法,大多是从语法、文学史、文学作品、写作等多方面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文进行完善。但就笔者所在的高校接收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汉语文教育接受比较早,基本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都是已经接受了近十二年的汉语文的学习,其基础性的汉语文的文学史和语法知识,一般都能完成应试性的填空和简答,写作能力基本上可以做到“我手写我口”的水平(这种现象,在全国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中也还是比较常见的),所以本人建议预科语文教学的主打,应该放在文学作品上,可以把汉语文的教学目标不再定位于工具性为主,而是增强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汉文化的了解、认知、赏析的能力。就像费孝通先生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下面,想就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文文学作品的教学上,特别是古文教学上,提出一些自己的所得,以资同行们商榷。
一、追根溯源
想要了解一种文化,必须从根源上去了解。汉文化的了解,同样也应该是从它的根——古文开始的。
而对于学生来说,古文——不要说少数民族学生,就是汉族学生,也是软肋。
作为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的语文教学,这更是需要下大力气攻克的一个难关,因此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不要被动地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内容,而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古代文学部分,特别是古文文学中的先秦文学部分——因为啃了最难啃的骨头,其他的也就迎刃而解了。
先秦文学在古文阅读难度上是最大的,主要是由于远古的先秦文言文较复杂的语法特点以及词汇量不太丰富,在文字表达中有着高度的浓缩和想象的空间,它们是汉语文字记载的最早作品,也是文字表义的最初。教师在解读先秦文学作品时,不要过于拘泥于严格的语法规则(在中学的古文学习,特别是先秦古文作品,是必须配合规范的古文语法规则,而考试大多也是围绕这些古板的语法完成的,这也造成学生在学习古文时疲于记忆那些遥远的语法功能,而麻木了古文文字间流淌的情韵),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对古文义和意的解读,去帮助学生完成在古文字、文言词汇间的时空留白,使少数民族学生品味到汉语言文字的精美。
例如在中学和高校的《语文》教学中都永远绕不开的《诗经》,里面有大量的精美诗篇,而学生中学时确实也已经接触了不少,甚而会背诵其中不少的诗篇。但真正谈到《诗经》的内质时,却都存在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准确解读意境、情韵,甚而有些学生在解读时,由于自身原因,也有世俗误导原因,还存在有不少的误解。
这里具体举例《诗经·关雎》。所有的人谈到这首诗,最熟悉的莫过于其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这似乎已成为男性喜欢漂亮女性最恰当的托词。甚至在一些文学作品、影视剧中,这一句文绉绉的诗句,也成了“知书达理”的男主人公们儒雅搭讪异性,卖弄自己学识的噱头。可是,当我们再次在厅堂之上为少数民族学生解读这首诗时,再次吟读其中的这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时,就不能延续这样的误解。解读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理解汉民族祖先在编纂《诗经》时的初衷:《诗经》的编者之所以把《诗经·关雎》放在开篇第一首的目的,其明确的目的性是——因为这首诗是作为“正夫妇之德”的标准出现的,是在教化后人如何选择配偶、尊重配偶,如何维系夫妇之间的关系,维系家庭的稳定,而稳定的家庭则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最基本保证。还要解读的另一个重点是诗中所延续的是汉民族的含蓄、内敛、自持的民族性格——哪怕是在对异性的追求上,也要矜持着“发乎情,止乎礼”的自我约束。
而准确解读诗中的“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的形象,更是可以纠正世俗的对这首诗的诗句偏颇之解的源头。不仅要解出“窈窕”“淑”是指深邃、幽美,是指善良,是一种从内在的心灵美延伸到外在的仪表美的“美”,更可以从“左右芼之”“左右采之”(采摘荇菜)的行为来表现——她是一位勤劳、端庄、善良、美好的女性(而不是现代汉语中强调的身材婀娜多姿,魔鬼身材,天使脸蛋的美貌女性)。佛家说:相由心生。内在的美质更是奠定了这位女子成为“君子”选择目标的基础。
再回到诗篇开头的起兴所使用的“雎鸠”鸟——它既不是神话中的凤凰,也不是婚俗喜宴中常见的鸳鸯,它是没有美丽外形,一身黑羽,鸣叫也毫不动听,却对伴侣忠贞不二的鸬鹚鸟。这也还是强调了美貌不是诗意的出发点。
另外,在诗中出现的“君子”,并不是通常男性们自诩的雅称,而更倾向于是指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贵族”。身为有钱有势的贵族,在选择、对待结婚的异性上尚且如此自持谨慎,更何况那些普通的凡俗之辈的男子。
如此之解后的《诗经·关雎》,还会成为男性喜新厌旧的藉口吗?这也更进一步印证了《诗经·关雎》“正夫妇之德”的出发点。
二、构建链接状知识网
应尽可能扩大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对汉文化的接触范围。本人认为,所谓“大学大学,就是要大范围的学习”。在学习中,要有探知欲,让学生要学会由一片红薯叶,扯出一根红薯藤。
下面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如学习的苏洵《六国论》,对这篇文章,学生的第一反应立即体现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但苏洵的《六国论》的反映到此也随即结束了。
在实际的教学中,对苏洵的《六国论》的解读,建议教师还可以补充以下材料,这样既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A.抄录并简要学习苏轼和苏辙弟兄俩的《六国论》,分析了父子三人的不同观点,以及他们在分析同一问题的不同的角度;
B.抄录并简要学习元代李桢的《六国论》,看看李桢又是如何评析苏氏三父子的立场;
C.出示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地理分布图,可以让学生更形象客观地理解这些文字,理解七国中韩、魏“塞秦要冲”的至关重要的位置,秦之所以要连横,就要首先征服这两个国家的原由;
D.补充秦国多次变法的一些具体内容:如秦孝公时的商鞅新法,让秦国渐强,甚至让秦国在变法后短短的十几年就出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大环境;秦昭王时的范雎,推行的是对外“远交近攻”,对内“强干弱枝”的策略,从而奠定了秦一统天下的基础;
E.补充秦国的“王”的更迭顺序,以及他们为强胜秦国所作的努力,让学生知道嬴政最终统一中国,成为始皇帝,不是他一人的功业,是秦国历代王们几百年来追求的终极梦想。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细细碎碎的知识点,这里就不再一一点出。当然,这样教学内容的涵盖量是比较大的,不仅有“六国破灭”一题多解的对比,还体现了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同一个话题出现的时差区别,也补充了一定的历史学知识,学生兴趣明显提高。而且,潜意识中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原来学汉语文的古文是可以这样学习的。
三、重新解读熟悉的“陌生”面孔
基于中学时《语文》教学大多停留于单独的一篇篇课文,都是对某个作家的某个时段的某篇作品的分析,所以大多数学生形成的只是一篇篇独立的作品,很少能构建对于一个作家的创作的整体认识,他们积攒的知识点是断裂的。而在高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把学生的这些断裂的知识点串接起来,为他们搭建起对作家及其作品的整体认知,使学生明晰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和风格变化的缘由。
国学大师钱穆在《谈诗》中认为:读古代诗人的作品如不读其全集,如不按照年谱一首首去读,而只读选本,又爱看选家批语,这样最多领略些作诗的技巧,永远读不到诗的最高境界。“比如读《全唐诗》,等于跑进一个大会场,尽管人多,但一个人都不认识,这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找一两个人谈谈心”。
当然,我们在教学中虽不可能要求学生去阅读这些古代作家作品的全集,也不可能要求少数民族预科的学生向国学大师们做学问那样去深究钻研,但最起码在教学中,我们的汉语文教师可以按照钱老提出的那样,为学生整理一下作家作品的年谱经脉,这对学生全面建构作家的创作框架,更深一层地理解曾经学习过的作品,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如钱老提到的《全唐诗》,在高校,无论是普通的《大学语文》,还是少数民族预科的汉语文教学,都回避不了唐诗宋词的内容,回避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的作品,作为汉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像钱老说的那样,有目的地选择一两个作家,去重点引导学生。可以由杜甫的《新婚别》,去引出杜甫忧国忧民的一生,按年代顺序,引介杜甫一生最有分量的主要作品,谈杜甫的“三吏”“三别”,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这样了解之后的杜甫,无疑要全面深刻得多,杜甫的“诗史”之称也就自然而然的树立了。
钱穆提出的这种“找一两个人谈谈心”的读书门径,其实不仅只对学唐诗宋词有用,对于其他作家的作品,又何尝不是有用的呢?而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汉语文学习思路,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又未尝不是有益的。
四、文史不分家
中国汉民族的文化传统中,一贯提出的是“文史不分家”,所以有不少的历史作品也一直作为文学作品解读的。比如《史记》《战国策》《左传》等,从中学就有不少内容节选到了《语文》教材中,甚至在旧式的私塾、学府、书院中,这些历史作品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
但这里提到“文史不分家”,不是想要教师在教学中,去增加学生历史作品的选读量,而是指实际教学中,教师们还要注意到,有不少看起来似乎很纯粹的文学作品,如果有了一定的历史资料来进行佐证和支撑,解读就会更加完善。
例如《诗经·秦风·无衣》,有一些评论分析的着重点是从吟唱者的语气、角色上分析,推论这首诗可能是一首儿歌,从诗中满怀天真和稚气的语言中,从一个孩子身上来以小见大地表现秦国人民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以及同仇敌忾、共御敌人的豪迈之情。这样的分析不能说不对,也基本做到了让学生品味这首诗的内容。
但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加入一些历史资料:如秦国从秦孝公开始的商鞅变法,特别是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制度,就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对于诗中掷地有声的慷慨之言理解得更透彻、更明白,也更理解为何秦国最后可以从一个弱国变成强国,以至一统中原,出现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在实际上汉文学的学习,不仅不要被文史这样的区别所限定,甚至还不应该被学科的类别所限定。在这里只一句带过,就不详述了。
当然,各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的汉语文教师们都有着自己丰富的经验。以上粗浅的内容,只是本人在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文教学中自己的一些点滴经验的积累,在这里献丑陋谈罢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材编写委员会,刘利.大学语文[M].北京:红旗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
[2]赵明剑,刘素军.大学语文[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3]朱晓辉.实用语文[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孟颖,朱志德,杨宝林.大学语文[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
社,2008.
[5]周健自.新编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张玫,女,1970年生,广东人,本科,文科教研室主
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少数民族预科语文。
民族预科班的管理 篇11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 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加速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之适应民族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 是广大少数民族学生步入高等学校学习、成才的“金色桥梁”。举办民族预科教育, 是党和国家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 为加快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而设立的高等教育的特殊办学形式, 是促进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 是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党的民族政策在高的教育中的重要体现, 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举办民族预科教育, 对于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它既不同于大学本、专科的专业教育, 也不是基础教育阶段高中教育的简单继续, 更不是“文化补习班”, 而是大学专业教育前的预备、过渡阶段, 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预科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采取特殊措施, 着重提高文化基础知识, 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 为在高等院校本科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 在预科教学中始终坚持预中有补, 补中有预, 预补结合, 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强化教学原则。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 “民族预科教育实行集中和规模化办学, 统一管理;根据本、专科 (高职) 培养目标的要求, 加强学生道德素质教育, 强化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为进入本、专科 (高职) 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可见, 民族预科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两大方面。《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还规定:“举办和管理民族预科班、民族班, 应当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主要内容, 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品德和文明风尚;鼓励学生勤奋学习, 勇于创新, 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由此看出, 民族预科教育有两大目标:一是对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的六观的培养;二是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培育正确的民族观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所谓民族观, 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民族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是人们的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培育正确的民族观,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积极培育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有四项基本内容:第一,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第二, 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 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第三,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是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只有在社会总问题解决进程中, 才能得到解决。第四, 各民族平等的联合, 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各民族无论大小, 都一律平等。每个民族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历史、文化的创造者, 各民族应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 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正确认识民族及民族问题, 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共同进步, 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内容。来自于不同民族地区的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以及不同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学生走到了一起, 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 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 以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为例, 我院在学生一入校, 就通过入学教育讲座、主题班会等各种渠道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通过宿舍各民族学生“混住”方式, 增进各民族学生相互了解, 促进民族团结, 并使广大预科学生能逐步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和民族问题, 从而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人生观。
三、民族预科教育有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民族观
(一) 民族预科教育的内容设置有利于培育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的民族观
民族预科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两大方面。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 “民族预科教育的课程设置, 按照“突出重点、加强基础、兼顾专业”的原则, 开设汉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 主要是为了实现对于少数民族学生道德和素质的双重教育。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教育课程 (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特别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 , 有利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能让广大少数民族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民族的性质、发展特别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民族观。通过开设汉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等主干课程, 能促进各民族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的深层次了解, 能提高各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 民族文化的传承呼唤民族语言的教育, 在实践中, 以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为例, 我院把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纳入民族预科教育的必修课程设置, 在课堂上加入民族语言、习俗和文化等交流环节, 促进了各民族学生对于本民族和其他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提高了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充分尊重和赞美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 实现“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有利于预科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二) 民族预科教育的目标定位有利于培育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的民族观
民族预科教育有两大目标:一是对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的六观的培养;二是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实现这两大目标的过程, 就是培育少数民族学生正确民族观的过程。少数民族学生的六观, 是指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正确的祖国观是形成正确的民族观的重要基础, 中国的各民族是在中国五千多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 没有一个统一和强盛的祖国, 就没有民族的繁荣。我国许多民族群众都有宗教信仰,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通过培育正确的宗教观, 使各民族群众在宗教自由政策下将自身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有利于培育各民族学生正确的民族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的立身之精神脊梁, 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才能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才能把加强自身建设与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是培育正确民族观的重要条件。所以, 加强六观教育的目标定位, 有利于培育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的民族观。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的限制, 我国许多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还相对落后。国家扶持民族地区的发展, 关键还是要靠培养一大批能为民族地区发展建设贡献力量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而只有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 为其下一步学习夯实基础, 才能有效地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才能为他们实现自己振兴民族、报效国家的理想奠定基础。因此,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 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振兴使命感, 有利于培育其正确的民族观。
摘要:民族预科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两大方面。民族预科教育有两大目标:一是对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的六观的培养;二是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民族预科教育的内容设置和目标定位有利于培育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的民族观。
【民族预科班的管理】推荐阅读:
少数民族预科班09-09
二本少数民族预科班05-19
民族的预科语文教学论文07-05
民族预科英语10-31
民族本科班06-08
少数民族预科10-26
民族高校预科数学教育08-07
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10-07
留学预科出国留学预科本科硕士的申请条件10-17
留学预科班应如何鉴别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