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目击(通用4篇)
全民目击 篇1
摘要:《全民目击》是一部成功的国产律政片, 本片成功地借鉴了好莱坞律政类型片的叙事技巧, 以结构的力量和故事本身的戏剧性扎实地营造出了悬疑氛围;此外, 影片与当下热点产生共振, 利用中国观众的社会心理诉求, 进一步加强了好莱坞叙事技巧的效果, 是好莱坞叙事技巧应用于中国故事的成功范例。
关键词:全民目击,非行,好莱坞,类型,悬疑,中国故事
2013年, 国产电影逐渐摆脱古装大片类型的桎梏, 开始走向“小成本、多元化”的类型道路。《致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小时代》等相继打破中国票房纪录, 被古装大片轰炸的遍体鳞伤的国产电影, 终于在谷底见到了曙光。《全民目击》于秋季档上映伊始并不被看好, 随后却上演了票房“逆袭”的好戏, 这其中, 既有国产电影大环境的东风, 也有导演非行对国产律政片类型的积极探索。事实上, 对成熟的电影产业来说, 律政片因其天生的戏剧性和强烈的现实意义非常容易形成类型, 就拿好莱坞来说, 许多经典作品如《杀死一只知更鸟》《费城故事》等, 都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除了“纯律政 (法庭) ”, 还有与律政相结合的混搭型影片, 如《律政俏佳人》系列就是律政与“小妞电影”的混合。近年在国内上映的也有《林肯律师》这样的佳片。可能是受到大环境的制约, 中国律政片始终没有正式出头, 因此, 此番《全民目击》的上映及火爆, 填补了国产律政类型的空白。
导演非行曾是涉案剧领域的知名编剧, 后转战大荧幕, 电影处女作《守望者·罪恶迷途》中延续了其一贯创作风格, 而此番的《全民目击》, 他更是成功借鉴了好莱坞法庭戏的叙事技巧, 将一个简单的故事以闪回式的嵌套叙事, 从检察官童涛、辩护律师周莉和富豪林泰三个人的视角, 分别重新讲述故事, 案情的真相一点点展现在观众眼前, 直至令人感动、诧异的一幕完全揭开:林泰作为一名爱女心切的父亲, 不惜伪造证据欺骗法庭, 锒铛入狱换女自由。这种三段式的大闪回, 在好莱坞电影《刺杀据点》《杰基·布朗》等电影中早有成熟运用, 这种叙事结构的优点是:既有情节的向前发展、又有回忆的向后追溯, 使得一个单线故事变得复杂、厚重, 亦使貌似单一的人性显得丰满、立体。有人说, 这种嵌套结构借鉴了东野圭吾的日式推理, 也有《罗生门》的影子, 但导演非行曾提到过自己对日本电影不是很感兴趣, 电影风格完全受到好莱坞的影响。“在我创作剧本时, 第一个启蒙我的是希区柯克, 后来是诺兰, 你可以看到, 从《守望者》到《全民目击》都是打破常规的非线性叙事, 用好莱坞的拍摄理念加上中国本土接地气的故事, 这也是我做电影的思路。”1
以好莱坞之石攻中国故事之玉, 这个“思路”显然成功了。《全民目击》运用闪回的叙事技巧, 加上律政片故事本身所具有的戏剧性, 扎实营造了扑朔迷离的悬疑氛围, 使一个看上去简单、严肃的中国法庭戏险象环生、扣人心弦。此前, 国产悬疑片为了故意营造惊悚、恐怖的气氛, 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总会加入一些“悬疑”元素, 这些元素孤立存在,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与影片的整体叙事没有任何联系, 为“悬疑”而“悬疑”, 显示了这些影片的导演盲目、浮躁, 他们显然并未吃透悬疑片的本义, 因此只能故弄玄虚。而在这方面, 《全民目击》的导演非行就高明许多。一方面, 影片精心设置了童涛、周莉、林泰三人的平行视角, 三个视角的相继展开以林泰在法庭上将手中佛珠砸向护栏的一幕开始, 故事随着每个人的见闻、经历、思考、行动而展开, 并以闪回、重述的方式使散碎的线索慢慢汇到一起, 使案情逐步揭开, 这样的结构本身就吊足了人的胃口。另一方面, 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 律政戏中的法庭本身就是一个“表演”的场域, 如果说观众看《全民目击》是在看“戏”, 那么看法庭戏就是在看“戏中戏”, 由戏剧性带来的紧张刺激自然是加倍的。更重要的是, 影片立足于中国现实, 导演很清晰地把握了中国观众的审美——富人的女儿涉嫌谋杀父亲的明星情人——这种“知音体”的家庭矛盾话题经常见诸报端和网络媒体首页, 早已经成了公众“喜闻乐见”的街头新闻, 再加上《道德与法制》之类栏目的叙述方法, 观众能够迅速认同这一事件的“真实性”, 完全无需刻意制造“悬疑”气氛。这样, 《全民目击》成功利用了好莱坞的叙事结构扎实地营造出了悬疑的氛围, 使中国观众也能看的酣畅淋漓。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 《全民目击》运用的这种闪回嵌套式叙事技巧的关键就是让观众相信, 这个故事是真的, 而下一个故事也是真的, 并且能完全推翻上一个故事, 而要成功的隐藏真相, 这就需要导演讲一个“中国本土接地气”的故事, 只有符合中国观众的社会心理诉求, 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这种叙事技巧的能量, 使观众相信故事的真实性, 才能在观影后形成强大的心理落差, 彻底感受到导演要表达的思想。简单来说, 《全民目击》的故事通过与当下热点话题产生共振使观众相信了这个故事, 也可以说影片成功的将好莱坞的叙事技巧内化在了中国故事中。
影片巧妙地迎合了2013这个“全民审判”的时间节点, 许多之前不可能被披露被审判的人和事统统被放到台面上, 接受社会大众的审查和裁决, 在这一年中, 中国社会渴望社会公正、渴望审判“为官不仁”“为富不仁”的热情空前高涨, 如果在古代, 很可能达到当街扔鸡蛋的程度。虽然导演非行提到, 在创作剧本时并未发生这些案件, 但他主动将目光投向社会现实, 无论如何都是试图“接地气”的表现, 与当下热点形成互文从而引起大众的关注, 虽算得上幸运, 也在情理之中。而当薄熙来事件还在引发争论、李某某的事件正在酝酿的当口, 一场“全民目击”就上演了。在影片第一段结束时, 检察官童涛不仅没将一直有金融诈骗嫌疑的富豪林泰拿下, 反倒让辩护律师周莉成功扳回局面, 使得林泰女儿林萌萌成功脱险。这个结局不仅童涛不能接受, 渴望审判的观众们看多了“富二代 (官二代) 父母护子”“当庭翻供”“官商勾结”的戏码, 更是打心底的认为林泰在操纵司法, 于是, 观众就自然随着童涛的视角回顾了林泰是如何“为富不仁”, 如何狡诈、阴险、狡猾, 如何与司法对抗, 演到这里时, 观众已完全相信了童涛的判断, 希望他尽早揭穿林泰的真面目。所以当童涛查出顶罪的司机孙伟的破绽, 并成功利用录像显现的事实将林泰绳之以法时, 所有观众都长舒一口气, 完全沉浸在了恶有恶报的报复性的喜悦中。
这样看来, 辩护律师周莉的第二段视角, 事实上起到了过渡作用。一方面, 她的故事使我们知道富豪林泰为了脱罪, 竟不惜让女儿顶罪, 进而使观众对林泰产生“禽兽不如”的厌恶之情, 更加坐实了此前的判断;另一方面, 也为最后的结局反转做了必要的铺垫。最后一个林泰视角的故事是影片最大的包袱, 既然我们相信了前一个富人作恶的故事, 为何又相信了是林泰爱女心切, 才做出了之前保护孩子的行为?那是因为在呼吁社会公正之上、在“为富不仁”的刻板印象之外, 人们更愿意相信伦理亲情的力量。尤其是在儒家传统伦理的教化下, 中国人的文化中具有浓厚的“亲情至上”的情结, 正如《论语》所言, “父为子隐, 子为父隐, 直在其中矣”。而我们却在当今媒体上看到越来越多对亲情的漠视和淡忘:富豪们在成名发家后抛弃发妻;更有女儿为了和叔叔争夺父亲留下的遗产, 不惜对簿公堂, 利用舆论互相指责, 罔顾叔侄情谊。而在影片中, 萌萌因看不惯杨丹出轨使父亲受辱, 试图给她教训;而林泰作为父亲, 发现女儿无意间撞死人后, 以身顶罪。因此, 虽然前半段对林泰的塑造停留在罪恶累累、甚至九死难赎的富豪形象, 结局却完全反转, 显示出人性善良的一面, 父爱的崇高瞬间感动了所有人。林泰与女儿维护彼此的亲情, 正是中国社会对亲情重建的呼应。人们看多了为了金钱、权力等身外之物抛弃亲情的戏码, 打心底希望亲情伦理重新归位, 这样的愿望甚至超越了社会公正的法理, 也打破了对富人这个群体的刻板印象, 使林泰的形象得到完全重塑。就这样, 在两个“真实”故事的落差中, 好莱坞闪回式的叙事方式极为艺术的表现了一个中国故事, 它使得所有假象都被隐藏在真相的夹缝中, 利用中国观众的社会心理诉求, 使这些假象真实化, 在以假乱真、去伪存真的过程中, 人们能感受到隐藏在假象背后巨大的思想能量。
注释
11.杜思梦《<全民目击>导演非行:犯不着太谦虚》.《中国电影报》2013年9月19日, 第009版专访.
全民目击 篇2
《全民目击》经典台词
篇二:全民目击经典对白
果冻:审判长、合议庭。杨丹的死亡是因为一场绯闻纠纷引起的。在此
我必须询问对方证人和绯闻有关的问题。
审判长:同意。
果冻:你独自掌管一个两千人的公司,拥有二十多亿身价。称得上是成功的男人。
刘波:过奖
果冻:你认识被害人杨丹多久了。
刘波:恩~~差不多,四年。
果冻:你爱她吗?
波:爱
果:她爱你吗?
波:爱
果:那么,你如何看待案发前几天,杨丹传出的绯闻?等一会儿:你不记得了?
波:呵,炒作。
果:有十几家的媒体网络同一时间报道这个事件。并提供了清晰的视频。
波:你到底想问什么?
果:我想知道。你如何看待杨丹的绯闻。
波:审判长,我拒绝回答,我觉得这与本案无关。
审判长:公诉人,请注意自己的用词和问话方式。但证人必须接受盘问。
果:(鞠躬)你作为一个成功人士,自从你爱人六年前去世之后,应该社会上有很多单身女子在打你的主意。
波:我爱人去世之前也有很多
果:那你主动追求过哪些人呢
波:在我的记忆中,都是女人主动追求我
果:那杨丹呢?
波:一样。
果:你爱杨丹么?
波:什么是爱?
果:你想过娶她吗?
波:想,还是没想,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笑着说)
果:你曾经送给他价值昂贵的住宅、珠宝、名牌手表堪称花费不菲。
波:你刚才曾经也说过我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我很清楚美貌是用来消费的。
(吸气)哦,这个你大概还不太懂。
果:(拿照片)但是案发十五天前,你赠送杨丹一枚价值一百三十万的钻戒。作为求婚礼物。是不是?
波:六年来我曾经给四个女人送出过钻戒。
果:但钻戒上着两个字。泰丹,可见你对她用情很深。
波:(啧)早知道这么麻烦的话,我刻上社会主义好
波:好,我承认,我曾经在某一个瞬间动过结婚的念头,行了么?
果:你想跟她结婚这个女人,她爱你吗?
波:爱。
果:如果爱你为什么她一再和其他男人出现绯闻?
波:(生气狂吼)你又再纠缠这个问题。审判长。
果:审判长,知道媒体怎么评价这个案子么?一顶绿帽子引发的血案。所以我应该要盘问清楚。
审判长:可以继续盘问,但必须注意用词
果:让我们继续杨丹出轨的话题。
波:麻烦你说一些负责任的话题。
果:此时此刻,全中国大概有一亿人通过微博和网络关注这场评审,我当然会为我的问话负责/ 果:爱人红杏出墙,对男人来说往往是奇耻大辱。你如何面对这种背叛?
波:她背叛我?她敢吗?
果:照你这个说法,潘金莲虽然勾引了西门庆,但也不代表她想背叛武大郎。
案发前两天,她为什么向一个既没有钱,又没有势又结过婚的男人奉送了自己?
波:我警告你,不要再说这个话题。
果:我来告诉你原因,当一个人吃不饱,就只能去别人家蹭饭。没办法。这是事实。
请问林老板,面对这种侮辱,你为什么忍辱负重?
波:没人敢侮辱我
果:那绿帽子是谁给你戴上的?
波:你搞错了,我没有戴绿帽子,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分手了
果:撒谎!如果真是这样子,你女儿为什么会找杨丹?
波:那是她的事情。
果:因为她实在无法容忍自己父亲的懦弱!
波:我懦弱?你说我懦弱!
果:但杨丹却当着萌萌的面再度侮辱了你!
波:那是她侮辱自己
果:案发当场,杨丹明明用手指着你的鼻子骂道,我不做你的林夫人了怎么样?
波:对不起我告诉你那是因为我在车里抽了她两个耳光!果:但她下了车之后继续辱骂你
波:所以我开车撞了她,我把她撞成肉泥,懂吗?不是用钉子扎死她,撞成肉泥,撞上一百次都不多!你不是公正吗?哎,检察官!不是公正吗?
果:审判长,合议庭,他,才是本案的真凶!
波:啊?
波:混账!我会死在龙背墙后!我会死在你手里!啊!篇三:全民目击 影评
《全民目击》,究竟该类归何处?
暑假至今,接连去影院看了几部电影:《速度与激情6》、《环太平洋》、《全民目击》、《我想和你好好的》、《金蝉脱壳》等。对于外国大片,很难从镜头拍摄等方面给出专业的或者说是像样评价。这次作业,我想就《全民目击》这一电影谈谈自己的观点。
这部电影一出,褒贬不一。不得不说,首先我是看到了了孙红雷,郭富城两位重量级主演,加上喜欢邓家佳才去了电影院。根据网上和影院的分类,它属于犯罪悬疑片。于是,我就又冲着悬疑片的名头去了。本以为是充满了悬念与刺激,可是却是带着平静的思考和些许失望出了放映厅。对于这次作业类型电影的要求,我很迷茫。因为网上和影院将《全民目击》归类于犯罪悬疑,我却觉得它并不好简单的归类。
首先我简单介绍下电影的情节:这部电影描述了富豪林泰(孙红雷饰)在结婚之际,未婚妻杨丹,当红女星,在地下车库被撞身亡,爱女林萌萌(邓家佳饰)被指为杀人凶手。于是,爱女心切的林泰重金聘请了头牌律师周莉(余男饰)为爱女辩护。而公诉方代表则是紧盯林泰十几年的检察官童涛(郭富城饰)。双方就案情展开深入调查,在一步步逼近真相的时候,又突然远离了真相。历经曲折,原被告双方的辩护人都知道了真相,是林萌萌开车撞死了杨丹,但是林泰却用心良苦的重塑犯罪现场,更改事实,为女顶罪。
在编排上,电影不可谓不出彩,采用不断闪回的方式步步逼近真相,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可见导演自身是努力营造悬疑片的氛围的。但是,多次的闪回也会让人心生厌烦,在几次闪回之后,电影的悬念性就没那么强了,我似乎已经知道了最后的真相应该就是最初的,林萌萌就是杀人凶手。由此,一部分观众会在中途失去了兴趣。而且重复的内容占用了影片较多的时间,少了很多情节画面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在人物的刻画表现上就会粗糙很多,人物形象也不那么鲜活有特点。除了几个老牌,一些配角和新人本身就欠缺表现力的,现在就更加不够细致了。除此之外,这样也导致影片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法庭上的,这样就导致影片的主线变为了几次庭审,从而使很多人觉得本片的分类是律政片。可是若是作为一部律政片,在庭审时又未免太不注重证据。几次重要的突破都是证人被律师逼急了脱口而出的“真相”,像极了星爷的老电影《九品芝麻官》里的
审讯方式,似乎有些喜剧的搞笑在里面。而且由于法庭上时间占用较多,关于犯罪的刻画所占比重就相对较小了,这样离犯罪片的分类又远了一些。在整体基调上,电影的画面主要是严肃而灰暗的,气氛也多以压抑和低沉为主。几个重要的场景:法院、地下车库和雨夜都很符合这中特点。所以,在整体的画面表现上是比较符合悬疑片的分类的。
在内容方面,我觉得很多人认为该影片影射了当时社会热点的李某某案并不合理。虽然都是有关父母溺爱,包庇犯罪事实,人情影响了法律。但是这两者有着诸多不同。首先,种种迹象表明,李某某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富二代,而林萌萌在整个影片里,除了一次出入酒吧和开豪车显示了她是富二代,其他时候都是老师同学喜爱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小白兔。而且林萌萌幼年丧母,本是值得大家同情的,而李某某的母亲梦鸽不仅或者,而且是精气神十足,为了儿子几次大闹法庭。并且,案件性质也不同,林萌萌是在发泄内心不甘和不满,而李某某只是为了个人行乐。此外,为人父母者,林泰是以身抵罪,而李家父母只是想着为儿子开脱,并没有林泰那么伟大。当然,对于李某某的案件,一切只是外界传言,正如林泰所说,什么是真相?真相就是人们心里最想要的答案。影片中林泰获罪可以说是众望所归,童涛、林萌萌的老师同学,舆论大众,都是如此设想。他们心里都认为林泰应该是凶手,所以他们希望林泰才是凶手。在林泰没有往自己身上引火之前,童涛就认为林泰才是凶手,或者说跟林泰脱不了干系。这反映出了人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由此,这部电影又有点社会心理片的感觉。当故事最终走向尾声,扑朔迷离的结果揭开面纱,大家都为林泰深沉伟大的父爱唏嘘不已,有些观众甚至感动落泪。这就让这部电影又有了情感片的分类。其实,我并没有特别深的感触,可能是因为前半段看的过于认真投入,在看到匿名视频时就提前知道了林泰是为女儿顶罪结果。不过,我并没有想到影片揭开真相的契机是林泰最后喊了一句:我会死在龙背墙下。个人觉得这一情节是本片最大的败笔。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商人,一个爱女如命的父亲,他完全没有必要喊出这句话,这句话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情节需要。试想,林泰应该明白,即使他伪造的现场再远,再已经被人销毁,总是会留下蛛丝马迹,为什么不封口呢。何况当时的激动只是林泰早就安排好的一场戏。电影中,林泰喊话是为了让女儿不要说自己才是凶手,可是龙背墙这样的传说,林萌萌未必知道,若是林萌萌知道,那么在场的各位可
能都会知道,不得不引人深思。退一步讲,就算林萌萌坚持说自己才是凶手,在当时林泰杀人这一“事实”众望所归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会相信呢?到了影片的结局处,林萌萌无罪释放,在雨夜里重生,又带着青春伤感的成分。
这样一部影片,我实在很难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位。但是,这部电影还是包含里一些值得思考的东西,关于亲情,关于法律,关于社会。
1110410032 11外语普本一班
李佳卉 篇四:《全民目击》观后感
《全民目击》观后感
《全民目击》是一部关于刑事案件审判的电影。电影的主要内容是一名名叫林萌萌的二十岁女孩开车撞死了自己的富商父亲林泰的明星女友杨丹而一发的几场官司。父亲为了不让自己的爱女坐牢最终伪造证据,替女儿坐牢的故事。看了这部电影,我主要有以下五大感触。
一、作为一名子女,我们要真正成长起来,做事要成熟稳重,切忌冲动、耍小脾气,更要替父母着想,要明白父母始终是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也许林萌萌是太爱自己的父亲,不想父亲受伤,才有杀了杨丹的举措,但这只是为父亲抱不平同,而没有考虑后果,没有替父亲着想。我们也要知法懂法守法,一旦触犯了法律,要勇敢地面对事实承担责任,并懂得反省自己改过自新。
二、作为一名父亲,我认为也许父爱是伟大的,但是不可以对子女溺爱,要正确的引导自己的子女,要让自己的孩子去承担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而不是去顶下他们的罪名,当然了,“养不教,父之过”,也要反省自己对子女的教育问题。
三、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要为人正直,就像电影中林泰一样,宁愿自己坐牢,也不让自己的司机坐牢,不愿毁坏别人的名声。但在生意场上也要光明磊落,不去欺诈他人。也要明白钱不是万能的,不要在处理问题上总爱用钱摆平。
四、作为一名律师,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因为金钱或是为了自己的当事人而去做违背良心,违背法律的事情。法律面前要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在处理案件的时候要细心,不漏掉每一处的细节,思维要缜密,更要有责任心。
五、作为一位别人的情人,要安分守己,一心一意,不要做出一些伤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的事情。想一想生活中有多少人犯罪都是因为感情问题,如果杨丹没有闹出这样或那样的绯闻,也许就不会引发这场血案了,最终还是送了自己的命。
看了这部法律电影感触颇多,有诉讼过程中的精彩辩护而拍案叫好;有调查过程中的缜密的逻辑推理而佩服和兴奋;有结局过程中父亲的自白和女儿的忏悔而感动落泪;还有很多很多。篇五:全民目击与刑事诉讼法
电影《全民目击》中关于刑事诉讼法的不正确表现
一、童涛不能作为被告“萌萌”的公诉人。刑诉法规定,“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
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案件”检察人员是要刑事回避的。从剧情看,童涛的女友是“萌萌”的老师,并且童涛也与“萌萌”有过直接的接触,还有“萌萌”的手机号码,从这个关系看,是应当回避此案件的。
二、公诉人和辩护人发问不能有诱导性。电影中司机孙伟及林泰最终认罪的过程,都是辩护人和公诉人咄咄逼人的采取诱导性发问获得了口供,这是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严厉禁止的诱供行为,审判长因制止,同时以此取得的口供或证言也将作为非法证据排除。
三、刑事公诉案件不存在被害人撤诉之说。童涛回忆当年办理林泰的商业诈骗案,最后被害人撤诉,没能将林泰绳之以法。在我国刑诉法中,是国家公诉,除了少数自诉案件外,被害人是否追究对刑事程序并无影响,不存在被害人撤诉一说,有的话,也只是被害人就民事赔偿部分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撤诉。
全民目击 篇3
影片采用罗生门式手法, 从各个角度试图还原杨丹死亡的真相。影片的主要场景集中在法庭审理, 而且庭审中的环节主要集中在法庭辩论和询问出庭证人环节两个环节。本文
结合影片和当前我国刑事审判的实际来谈谈, 刑事审判中的法庭辩论和证人出庭的理想与现实两个方面的问题。
法治是允许人说话, 即使是杀人凶手, 也要允许他说话, 而且法律和法官就是保护被告说话的这种权利, 保护诉讼律师说话说几个回合的权利, 法律和法治不允许一方如此轻易的取胜, 不能一个回合就将对手置于死地。如美国联邦法官卡多佐所言:“言论自由是一切权利之母”。法治在诉讼中的表现为, 正当的程序+当事人说话的机会+公正的审判。庭审就是给当事人说话的终极形式。“对抗制”就是法官袖手旁观, 诉讼双方争辩个你死我活, 真相也就在双方的不断辩论和反驳的碰撞火花中大白。当然, 双方的辩论必须建立在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 以理服人, 法庭辩论是遵循法律逻辑的客观, 严谨的推理, 绝不是个人情绪的宣泄和空谈。当然, 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 很多实际情况中, 面对公诉人出示的书证物证和宣读的证人证言, 辩护人会默默接受, 或者顶多发表一些意见而已, 或是对个别细节做出澄清。而影片中担任辩护律师的周莉,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且当地知名的律师, 她辩护时就像一名娴熟的外科医生在动手术, 一刀见红, 削肉如泥, 面不改色心不跳, “每逢大事有静气”, 必要时打出情感牌。
影片展示了较为理想的法庭辩论场景。电影围绕着“谁导致了杨丹的死”展开, 影片几乎是直接进入法庭辩论环节, 公诉方指控林萌萌因为怨恨, 激烈争吵后, 开车撞死杨丹, 面对公诉人的步步紧逼, 律师周莉在说了两次“不反对”后, 突然发起进攻。她指出“公诉方提供的证据无非都是一些两个女人之间的争执”。在控方申请4号证人出庭后, 她走到证人席上 (林泰的司机) 面前, 开始一系列的盘问:“杨丹尊重你吗”?“表面上, 林泰是你的老板, 你尊重他。实际上, 你恨透了林泰, 是不是”?“林泰家有两部车, 一部是宝马X5, 一部是保时捷卡宴。作为一个十五年的老司机, 完全可以凭着发动机的声音, 就区别汽车的品牌, 所以你一定听得出来, 肇事的车辆就是林萌萌的卡宴车”。“你隐瞒, 是因为你要报复”。“你看到杨丹是半昏迷状态, 然后又看到她头后面有颗裸露的钉子, 然后就抓起她的头撞向那颗钉子, 是不是”?从而将“近乎定论的指控”激起浪花, 将直接导致杨丹死亡的原因从“林萌萌开车撞人”转到“司机为报复林泰的夺妻之恨而将其撞向铁钉”, 从而推翻了公诉人“林萌萌恶意杀人”的指控。
影片的另一个亮点就是证人的出庭作证。1号证人是公安机关人员, 出庭说明导致杨丹死亡的原因是, 勘验现场时找到的物证———铁钉。2号证人是在酒吧耳闻目睹林萌萌扬言要杀死杨丹的控方证人赵娟。3号证人是司机孙伟, 他也是现场的第一个目击证人。辩方证人是林泰, 他出庭作证, 证明被告人林萌萌和被害人杨丹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证人出庭作证, 有利于查明案件真相。
法律只是规定证人有作证的义务, 并未明文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虽然《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询问、质证, 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 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然而, 《刑事诉讼法》第157条却又同时规定:“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 应当当庭宣读。”这就意味着允许证人不出庭作证, 而以宣读其证言笔录的方式进行法庭调查。
司法实践中, 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现象比比皆是, 广泛存在。虽然法律对伪证罪有明确规定, “在刑事诉讼中, 证人对与案情有重要关系的情节, 故意做虚假证明, 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05条) , 但是对于拒证行为并没有规定。目前现行法律对证人拒证行为缺乏实际的约束力, 法律规定也无法落实到实处。而且, 现行法律本身规定证人的义务多, 权利少, 而且虽然从法律条文上看我国法律对证人似乎提供了足够的保护, 表现在第308条, “对证人打击报复的,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 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7条规定, 如属“对检举人, 证人打击报复”, 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 应从重处罚。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 侮辱, 殴打或者打击报复,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 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但是由于只是原则性的规定“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而并没有规定如何保护证人的具体措施, 从而使得该条款过于原则性。且所谓的保护, 仅仅是事后的处罚, 而不是预防性的事先保护, 而且保护的对象也从证人及其近亲属缩小为证人。同时, 立法上也忽略了对于证人的财产性保护, 即对于证人因为出庭作证而受到的经济上的损失, 包括因为作证的支出的费用以及因为作证而导致的人身伤害而导致的费用, 都没有明确清晰的规定。现行法律规范存在冲突和缺陷, 加上证人法律意识淡薄, 不了解证人在刑事审判中的地位和作用, 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甚至认为作证是不光彩的事, 能推就推, 能躲就躲, 无论如何不肯出庭作证。
抛开具体故事情节, 影片《全民目击》中展示的法庭辩论和证人出庭作证, 可以说是当下刑事审判中的法庭辩论和证人作证的理想。因为, 我们的司法实践中鲜有如此的场景。虽然自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以来, 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如吸收了对抗制要素, 大大增强了庭审中的对抗程度;通过转变起诉方式, 尽量避免法官产生预断和偏见;从“以侦查为中心”逐步向“以审判为中心”转变等等, 但是也应当清醒的意识到, 从实证的角度看, 我国刑事审判程序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理想化的审判模式并没有真正转化为现实。
摘要:虽然自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以来, 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如吸收了对抗制要素, 大大增强了庭审中的对抗程度;通过转变起诉方式, 尽量避免法官产生预断和偏见;从“以侦查为中心”逐步向“以审判为中心”转变等等, 但是也应当清醒的意识到, 从实证的角度看, 我国刑事审判程序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电影《全民目击》的主要场景集中在法庭审理, 而且庭审主要集中在法庭辩论和询问出庭证人两个环节。本文结合影片和实际来谈谈刑事审判中的法庭辩论和证人出庭作证的理想与现实两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全民目击》,刑事审判,法庭辩论,证人出庭
参考文献
[1]陈瑞华.理想与现实——从实证的角度看中国的刑事审判方式改革[A].刑事法治的理念构建.北大法学文存第3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6.
[2]许慧芳.文学中的法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4.3.
全民目击影评 篇4
故事悬疑设计的还OK,至少有引发我和同伴的思考和分析:谁是凶手?以前在武汉看过一部国外的悬疑片,看到最后两小时过去,依然不明白里面到底在说什么?看到一个半小时的时候剧场里的人走了一半,自那时起才发现原先透过一段影视把故事讲明白不是件容易的事,最起码导演自己需要一个清晰的思路。这部片子整体的逻辑还是过得去的,国内的悬疑片能做成这样实属不易。最后龙背墙故事的引入让这个悬疑的案子突然多了些人情味,具有了一些深意。快到结尾的时候,朋友说:最后会怎样判呢?似乎怎样判都是个杯具。我说无论怎样判都不适宜,或许会惹人争议,所以就那样结尾挺好,怎样判定,观众自己去裁定,只要留下了那重生的期望和父爱温情的余温就好。
当然其中还是有一些争议的地方的,龙背墙的故事很美,但是孙红雷在证人供词上咆哮着说的那句隐喻主题的“龙背墙”台词,却稍嫌不适宜,他要说给谁听?这明明就是他的内隐言,是怕别人明白的,他刻意吼出来让对手去察觉,成为第三次翻案的线索,就稍嫌拙劣了,但是有时候其实也没必要太较真,也许编剧也是为了能够圆了或是链接上那个结尾才如此的,他们或许只是没有找到更好的处理办法,何必太苛刻呢?至少我们有思考,最起码能证明我们有投入进去,那就说明还是能引起观众共鸣的。
或许有人说有些地方过于牵强,或许有人说里面的法律知识太不专业,也或许有人说谁演的不咋地,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不想说那里面有多少多少不好,我只是觉得这部电影如果能带给我一些刺激――对案件的思考、一些感动――父爱、一点启示――对父母应珍之重之,因为他们是最爱你的人;莫走错路,以免回头无岸;应当抛开成见,正确的看待并解决问题,那就够了,很多时候对于一件事的态度,我们不用时时处于一种批判的态度,更侧重于你收获了一些不是会更完美一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