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共12篇)
全民阅读 篇1
1 2012年全民阅读调查结果[1]
2013年4月23日第18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时,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2012年即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结果:
(1)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为4.39本,阅读率54.9%,比2011年上升了1.0%;期刊6.56期(份),报纸77.20期(份),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均在下降;70%国民的阅读形式仍是纸质阅读,有9.4%的读者在读完电子书后仍购买该书的纸质版。
(2)电子书人均阅读量为2.35本,与2011年1.42本比增幅达65.5%。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40.3%,比2011年上升了1.7%。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下降了1.3%。
(3)手机阅读的国民有31.2%,比2011年增加了3.6%;每天平均时长超过40分钟,平均每年阅读费用23.31元,阅读群体以年轻人为主,阅读内容以娱乐为重点。
(4)五成国民阅读少;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下降。
(5)七成国民希望当地举办阅读活动,这一比例比2011年增长了6.6%。但农村居民的期望程度比城镇居民高。
纵观统计结果情况不是太悲观,正如网友所说:“漫卷书香也好,手机阅读也罢,总之大家都在阅读,总比一点都不看的好。”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看到数据后欣喜地谈道:“之所以纸质图书阅读量能够有所提升,我想和电子图书在阅读时没有纸质的审美快感,没有触觉的享受有关。”她认为碎片式阅读目前已经开始向书卷式阅读的快感转移[2]。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的比率与2011年相比均有上升,说明全民阅读之风在图书馆、出版社、作家、读书者等组织的各种图书宣传活动的助推下逐步形成。笔者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者看到2012年全民阅读调查结果,引发了图书馆与全民阅读相关问题的思考,下面做一些简单的叙述。
2 图书馆在推进全民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全民阅读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尺度,阅读与国民的文化素质是成正比的,国民文化素质高的民族一定酷爱阅读。阅读是指人通过读书、读文章,吸收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心智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明、更新知识、提升民族素质的基本活动。全民阅读就是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读书的机会、读书的条件和读书的愿望,并且通过阅读活动能有所得[3]。图书馆是藏书最多的“大书房”,是政府部门投资,保存人类知识、传播科学文化的公益性、社会化文化服务机构,具有教育职能、情报职能、文化娱乐职能、服务职能等。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其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是倡导全民阅读的中坚力量,但诸多因素的存在,导致其在推进全民阅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
2.1 馆舍覆盖率低,馆藏资源偏少
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一个社区、一个学校的信息中心,在人们阅读生活里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升,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图书馆建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还没能完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国40多万人才拥有1座公共图书馆[4],多分布在市、县区,资金投入也存在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建设比较现代化,馆藏比较丰富,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有限,图书馆建设比较滞后。在总体上我国的图书馆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和需要,且馆舍覆盖率比较低,特别是欠发达或农村地区,图书馆的数量不仅不足,文献数量也少且更新的速度非常慢。
2.2 服务理念陈旧,缺乏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越来越要求个性化服务的今天,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和对读者的人文关怀成为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的主流要求。图书馆作为面向大众的服务机构,要牢固树立服务大众,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挖掘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内在需求,为读者提供贴心的一流服务。但是我国图书馆工作人员受到工资低、图书馆硬软件条件跟不上等因素的影响,服务理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缺乏人文关怀。有部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认识不足,存在服务态度差、效率低下等现象,造成部分读者的流失,给图书馆的形象带来了不良影响。
2.3 缺乏资金支持,数字建设滞后
进入21世纪后,网络迅速普及,各种电子书籍大量出现,数字阅读逐渐成为人们阅读中的重要部分,引发了阅读领域的一场巨大变革。传统的以纸质材料为主的文献,其功用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图书馆面临着数字化进程的巨大考验。为了适应数字化生存的需要,部分图书馆加大对网络信息建设的投入,开发了数字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内容,大大提高了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服务能力。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大多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都比较滞后,后期的管理跟不上用户的需求,数字文献的更新速度非常慢,有的甚至处于半瘫痪状态。没有资金图书馆与局域网或互联网的连接就会断开,电脑设备设施建设与维护就无法进行,先进的自动化集成系统、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声像资料及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就不能使用,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阅读的喜好和需求,影响了读者的积极性。
3 图书馆推进全民阅读的举措[5,6]
创新方法有效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需建立长效机制,需依靠社会力量。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社会化文化机构,应主动承担起为国民提供最便捷、最廉价服务的职责,在倡导阅读、组织阅读、服务阅读中弘扬当代书文化,为推进全民阅读进程发光发热。
3.1 加大宣传造势力度,推进全民阅读活动
3.1.1 对图书馆的宣传
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和图书馆自身组织的展览、讲座、培训、读书会等多种形式对图书馆进行全面宣传,不断扩大图书馆在社会的影响力,把图书馆可供自己使用的意识逐步灌输到国民头脑中,促使他们热爱图书馆,亲近图书馆,主动走进图书馆,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了解图书馆、认识图书馆。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图书馆的阅读气氛能激发自己的读书兴趣,馆藏文献是自己最信赖的阅读保证,工作人员是自己最无私的良师益友。图书馆与他们共享阅读快乐,通过这一重要平台既可将图书馆存储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国民,又可将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传播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口碑胜过任何一种宣传方式,这一宣传形式能够进一步吸引国民汇聚在图书馆周围,形成良性循环。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形成是全民阅读风气兴起的重要基础。
3.1.2 对全民阅读的宣传
“走进图书馆、亲朋好友互赠图书、家家关闭电视一小时,共享阅读快乐。”这是“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活动,在“4.23”世界读书日向全社会发出的号召[7],活动影响范围广,收效佳,对社会各类出版发行机构、文化教育部门及科普部门积极展开系列阅读活动产生了引导效应。图书馆当仁不让,利用自身优势,结合我国国情、民情,以激发国民阅读行为为立足点,寻求国民喜爱、乐于参与的阅读活动,如在节假日、寒暑假走出图书馆大门,到闹市区、商业区开展新书展览、发放宣传册、播放科普片等活动;在馆内举办公益讲座、读者联谊会、演讲比赛、读书征文及新片展播等。通过形式多样、有声有色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引导国民的业余趣向,帮助国民养成阅读习惯,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自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实现全民阅读。
3.2 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推进全民阅读活动
3.2.1 环境设施建设
图书馆环境设施建设的优劣,是其免费服务的内容之一。(1)图书馆营造一个优雅舒适、书香四溢的文化空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进馆的欲望。好的阅读环境,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催人奋进,读者在图书馆阅读,不仅能获取知识养分,还可静谧深思,获得书本以外的文化体验。(2)要不断完善馆内设施,特别在对残疾人、未成年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服务设施建设上,要考虑方便性、亲和性、平等性,无歧视,易于操作,最大限度地亲近他们,吸引他们。(3)网络阅读盛行,多元化媒体高度发达是传统图书馆环境设施建设未能顾及的,图书馆要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搞好数字化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为电子阅读、数据库应用、自动化集成系统的采用等提供基础保障,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服务。
3.2.2 馆藏资源建设
“电子书人均阅读量为2.35本,与2011年1.42本比增幅达65.5%”,说明国民阅读倾向有了变化,阅读观念有了延伸,阅读领域发生了巨大变革。国民阅读方式已向数字阅读发展,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面临着数字化进程的大考验。读者的满意度和利用率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恒动力,馆员要研究读者需求、习惯。尊重他们对阅读方式的选择,根据馆藏情况,调整各类文献资源的入藏比例。在馆藏资源建设中,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并行不悖,互补共存,平衡发展。
在收藏传统纸质文献时,既要保持藏书系统的连续性,又要注重文献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既要考虑馆藏结构,又要满足读者需求,尽最大努力保证经馆员精心整合筛选的书籍是各学科领域成就卓越的论著、最新研究成果。
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一要加强传统馆藏文献的数字化,提高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服务能力;二要加强图书馆网站建设,不断完善更新其内容,注意多元化载体资源的融合。由于网络信息海量,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选择上的困难,因此,图书馆应利用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对各种网络数据库及电子出版物的使用,不能违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法的规定。
总之,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上,不论纸质图书还是电子图书,不论经典著作精读还是网络资料浅读,都要给予关注、包容,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阶层的读者都能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去获取知识和快乐,为全民阅读提供物质保障。
3.2.3 人才队伍建设
图书馆自身工作也好,全民阅读活动也罢,都要人去“做”,因此,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发挥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合理地培育人才、造就人才、使用人才,让每个人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在人员岗位安排时要量才为用,对管理层和技术层人才,主要考虑其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对一线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还应注重其个人的职业道德、文化修养。图书馆只有培养一支结构优化、个性互补、团结协作、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人才队伍,才能不辱使命,完成引导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的艰巨任务。
3.2.4 图书馆网建设
目前,我国图书馆建设现状是,分布广,但主要位居市县城区,数量及其馆藏已无法满足13亿人口的需要,特别在乡镇、村组,难以保障当地人们的阅读需求,他们没处读书,无书可读。创建全民阅读氛围,图书馆是倡导人,是组织者和执行者,面对这一问题不是某个图书馆能独自解决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需要整个图书馆界凝聚力量携手打造的事业,所以建设图书馆网是势在必行的举措。
图书馆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托,将全国各地条块分割的图书馆连接起来,形成总量丰富、结构合理、各具特色的超大型数字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具有面向全国国民提供电子阅读、信息查询、智能移动终端等全媒体服务功能。同时,各地公共图书馆应借政府“文化惠民工程”之力,在农村、社区和人群密集区域建立书屋、流动服务站点等,使图书馆遍地开花,真正敞开大门,融入社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逐渐培养一个个书香社区、书香家庭。
3.3 发挥图书馆社会职能,推进全民阅读活动
3.3.1 阅读习惯教育
“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与2011年比有所下降,阅读率77%也有所降低”[1]。构建学习型社会,未成年人阅读率的高低对推进全民阅读的持久进行具有战略意义。阅读习惯教育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具体实施。国民阅读习惯要从娃娃抓起,阅读是儿童成长、智力发育的基础,流利阅读才能获取书籍知识,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技能。青少年是阅读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应纳入我国教育体系中,但多数中小学图书馆无力开展阅读相关活动,因此图书馆要履行教育职能,必须与家长、学校联手开展趣味性的阅读课、阅读游戏等,通过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提高课外阅读兴趣。人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不断成长,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终身受益,对成人终身读书学习,高尚做人、理性工作、智慧生活大有帮助。
3.3.2 阅读方法培育
科学的读书方法能提高阅读效率,现代人不仅要有古人悬梁刺股、读书破万卷的精神,还要有科学的阅读方法。书海茫茫,文献资源检索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是科学读书方法的金钥匙。指导读者有效地使用图书馆目录、掌握本馆的检索系统、熟悉网上文献资源特点、数据库检索方法等是图书馆教育培训不可或缺的内容。图书馆要根据不同的读者教授不同的读书方法,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指导,指导读者根据自身需求制定阅读目标和系统的阅读计划,选择合适的阅读书刊,正确理解、鉴别阅读内容。有了目标就有阅读动力,有了计划就有阅读安排,有了选择就不会盲目、随意地读书。一旦读者博览群书,运用新知识解决了实际工作、生活问题,就会延续阅读习惯、阅读兴趣,进而求知氛围兴起,阅读风气流行。
3.3.3 阅读推介服务
图书馆学、文献学著名学者来新夏说:“读书不是一日之功,要有翻书的习惯,才能有选书的能力,读书是没有范围的,但是一定要多读好书,用以提高自己的判断力,避免在种类繁多的书海中无所适从。有的书是用来翻的,有的书才是用来读的。”[8]当今知识更新周期短,文献老化速度快,各学科领域研究动态新,科研成果多,导致图书名类繁多,人用一生的时间也读不完所有书籍。多数人不知如何读书,读什么样的书,也不知道图书内容的“好”与“坏”,造成了选书的盲目性。图书馆推广有益于国民的书籍,“为人找书,为书找人”,运用图书馆的现代化设备,研制图文并茂的导读软件,以及利用图书馆网站、博客、宣传栏等多种途径进行优秀图书、社会热点图书、新上市图书的推介,延伸图书馆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阅读推介中的导读服务作用。
4 结束语
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全民阅读氛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多部门、多个人,更需要图书馆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图书馆要抓住新的发展契机,争做构筑书香社会的顶梁柱,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责无旁贷,发挥柱石作用。
摘要: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2012年全民阅读调查的结果引发了关于图书馆与全民阅读相关问题的思考。文章分析了图书馆在推进全民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促进全民阅读的举措。
关键词:阅读,全民阅读,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新浪读书.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研究成果公布[EB/OL].http://book.sina.com.cn/newsyc/v/2013-04-18/1257454088.shtml.
[2]童桦.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公布:更多时间,大家在阅读[N].浙江日报,2013-04-19(13).
[3]黄玲.高校图书馆与全民阅读[J].图书情报研究,2012,5(2):17-19.
[4]韩永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EB/OL].http://www.xj71.com/2011/1103/642314_7.shtml.
[5]詹福瑞.推荐好书是图书馆的责任[N].光明日报,2013-02-28(07).
[6]搜狐网,中国新闻出版网.全民阅读是实现中国梦重要途径[EB/OL].http://roll.sohu.com/20130419/n373272893.shtml.
[7]黄唯.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主体作用[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109-112.
[8]董京.图书馆与书香社会[J].图书馆工作,2007(4):1-3.
全民阅读 篇2
我街在去年开展读书节的基础上,以拓宽广大社区居民的阅读范围、提高文学修养为重点,按照“全员参与、覆盖社区”的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要求,在辖内开展“书香社区”、“书香家庭”等有奖征文活动,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阅读和写作热情。
(二)积极组织辖内中小学,开展阅读征文比赛活动
街文化站发动辖内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全民阅读活动,协助办好中小学生读书节,并同步开展“书香校园”评选活动。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级图书馆的作用,在校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广泛参与,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越秀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第三届在阅读中成长”之“迎国庆、颂祖国、迎亚运、创和谐”诗歌散文朗诵比赛等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三)不断完善社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拓展“绿色网园”,推进“社区书屋”建设,开展网上阅读活动
数字阅读与全民阅读 篇3
数字阅读被称为浅层次阅读,是一种快餐式、碎片式、浏览式阅读,阅读过程快速、便捷、互动。人们对此喜忧参半,一方面拥抱数字阅读,另一方面又担心它会导致阅读心态的浮躁、功利和实用,阅读难以做到专心致志和认真思考,难以领悟文本的精义和要旨,难以欣赏作品的审美艺术和情趣,难以品享漫游书海的恬静和书香。数字阅读自然与传统阅读有着种种不同,然而阅读方式的改变并不一定导致阅读心理的退化和阅读理解的困难,传统阅读同样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以及阅读理解上的困惑。阅读层次的深浅受阅读态度、阅读能力和阅读指导的制约,而与阅读方式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现代社会知识和信息激增,快速获取知识和信息是势所必然采取的一种阅读方式。一项调查表明,利用搜索引擎及网上数据库查找学术资料的大学生达到79.38%及47.72%(见2010年第4期《出版发行研究》8-9页),这是传统阅读难以做到的。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网络的信息量将越来越大,技术将越来越完善,阅读将越来越方便。网络便于开拓阅读视野,便于阅读者之间相互交流,在阅读者具备一定研究和写作能力的情况下,数字阅读同样能够对获取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整合、比较及深层次思考,并由此产生优秀作品和研究成果,甚至出现传世之作。
自然,由于阅读者主观条件的差异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也会导致不同的阅读效果,数字阅读的缺陷和诟病由此而生。而这些主客观条件的形成,一要依靠社会的教育引导,二要依靠阅读者自身的实践磨炼,古今中外就有不少这方面的实例。鉴于网络的迅速发展,以及青少年对网络的迷恋和网络对青少年的重要影响,有关方面加强对数字阅读的教育引导特别是对青少年数字阅读的教育引导,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手机阅读全民阅读时代来临 篇4
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基地设在杭州,自2010年5月5日手机阅读业务在全国正式商用以来,到目前为止,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用户数已经超过1.55亿。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牵动着多个层面的变革与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改变了;传统出版业借力手机阅读迎来了第二春;在互联网上写小说的作家有了收钱的渠道;以手机阅读为主导的产业链正在形成,机遇无限;甚至包括文学的面目,也将因为手机阅读的兴起而改变。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手机文学的出现,有可能让衰退的中篇小说和诗歌在中国复兴。”
手机,更新你的阅读方式
手机阅读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手机为载体,通过访问WAP站点直接浏览,或者在手机上下载一个手机阅读的客户端软件进行阅读。在WAP界面上可以方便地升级到客户端,使用手机客户端不仅可以在线阅读,还可以将图书下载到手机上进行离线阅读,操作更灵活。客户端还能兼容漫画和杂志,图片展现的效果更好。由于手机随身携带方便,因此适合利用等车、坐地铁等碎片时间进行阅读。
另一种则以专用的电子书如G3阅读器为载体来阅读,更接近于看纸质书的体验,适合一些需要进行深度阅读的人群。中国移动的G3阅读器只有普通书本大小,比一般的书本还要薄,完全可以随身携带。开机后,可以在“无线书城”海量的图书中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可以在线看书,也可以将书籍内容下载到自己的阅读器上随时翻看;手机阅读还有记忆功能,你这次看到哪一页,下次打开这本书时,会直接从这一页开始显示……由于阅读器使用了Eink电子墨水技术,因此“看书”的效果和看纸质书类似,没有反光,不像盯着电脑屏幕那么费眼力。
一本标价几十元的纸质书,通过手机阅读只要几元钱就够了。如果包月,花上3~5元就可以阅读1000本书。看书也不用在包里背上几本沉重的书,只要带上手机或者书本大小的阅读器;作家的新书首发、出版的新书上市、报纸杂志的发行等,都可以通过手机阅读来进行。据悉,目前手机阅读客户端软件适配的终端达到774款,覆盖1.8亿用户。与此同时,让iPad、Android用户高兴的是,这些机型的客户端适用版本也已经开发成功,并嵌入杂志、漫画引擎……手机阅读的特点决定了它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市场调研发现,33%的用户、95%的手机上网用户愿意用碎片时间进行手机阅读。通过手机阅读,有望养成全民阅读的好习惯。温总理说过:“我希望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总理的这个愿望,通过手机阅读一定能加快实现。
麦家为什么在手机上过生日
前不久,因《风声》等小说走红的作家麦家,把自己的生日同乐会搬上了手机阅读“名家馆”,与众多粉丝热烈互动。
麦家为什么把生日会搬上手机阅读平台?据悉,《风语》的第一部在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创造了130多万次的点击量,为此麦家乘胜追击,将进一步在手机阅读上推广自己的新作。
手机阅读的迅猛发展,给不少作家开辟了吸金的新渠道。比如网友鱼人二代的连载小说《很纯很暖昧》是在手机阅读平台上走红的,点击量超高,一个月就收入了100万元。
手机阅读的走红,更是给面临困境的传统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曙光,为互联网文学解决了盗版、收费等问题。
据悉,在此之前,传统出版产业面临着纸质图书市场停滞,印刷和仓储物流等中间环节成本高,库存积压严重,出版发行门槛高等问题。以互联网出版为代表的数字出版面临着版权、盈利模式、支付等诸多发展瓶颈——互联网上新推出一本书的新章节,不到3分钟就能发现盗版。
而手机跟阅读结合以后,能够打通内容到用户这样一个通道,内容直达用户,这样就可以为现有图书开拓一个低成本的内容发行渠道。此外,新的图书发行模式——新书首发,即新出的书首先无线发行,出版机构再根据用户订阅的市场反应,及时调整实体书的发行策略,也就解决了目前传统出版业面临的高库存问题。同时,手机阅读作为一种互动的阅读模式,能够实时了解读者需求,降低出版风险,提高出版企业的运营绩效。此外,手机本身拥有一套比较成熟的付费模式,使手机阅读不仅方便收费,还能有效地控制盗版问题,为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解决了后顾之忧。
据悉,手机阅读平台排行榜前十名原创书籍的总销售收入为同类原创文学网前十名书籍总销售收入的14倍,部分图书收入超实体书。
手机阅读以其无所不在和付费便捷等独特的优势,可以弥补互联网出版的不足,从而成为数字出版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业务形态。出版产业的总体格局在技术进步的带动下已发生改变,未来手机出版将成为数字出版从有线互联网向无线互联网发展的更新层面。
把15万册图书握在手中
平台建得再好,也需要吸引人的内容。据了解,截至目前,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平台图书入库超过15.4万册,整合图书、杂志、漫画、专业书籍等内容,平台上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的书有566本,点击量排名第一的图书点击量达到8.2亿次,累计收入945万元;收入超100万元的图书36本,超50万元的61本。
手机阅读生动地展示了长尾效应等经济学理论:比如二次发行效应,经典老书通过手机阅读二次推广形成第二波增长,老书《平凡的世界》在手机阅读平台上发行两个月,点击量超过130万次。长尾效应:低成本出版和发行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也给内容提供商和集成商创造可观的收益。截至去年10月底的数据,用户阅读10章以上的图书有6.70万册,占总数的57%,平台上产生订购的图书有8.47万本,占总图书量的72%。此外还有首发效应,2010年在手机阅读平台上首发的作品有202本,包括畅销名家郭敬明、麦家、天下霸唱等的作品。
手机阅读打造了一条全新的图书发行渠道,基本实现了手机阅读产业链的良性循环。目前基地已与作家出版集团、浙江出版集团、长江出版集团、中信出版社、盛大、方正、新浪、中文在线等91家优秀内容提供商合作,并与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编辑学会、国家图书馆达成战略合作,还拓展了拥有优秀漫画资源的出版单位,引入5部优秀国外漫画,完成500种主流杂志的引入。
目前在浙江省的30个手机类阅读网站中,中国移动手机阅读的省内访问流量、用户数遥遥领先,月访问用户已超2600万,业务推出以来累计访问用户数超过9500万。
未来:用户体验是核心能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兴起,眼下,淘宝推出了淘花网,要打造全国最大的视频、文档和音乐交易平台,腾讯已经上线了手机QQ阅读,在2010年7月,百度也推出了手机版的文库,无线阅读领域这些巨鳄的身影正渐渐显现。手机阅读广阔的市场前景正日益清晰,中国移动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据悉,中国移动经过10年的发展累积了超过5亿用户,应该说,手机阅读用户的发展还有广阔的空间。中国移动有关人士表示,未来的用户之争,核心就是用户体验的争夺。为此,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业务将大力提高用户体验,包括加强产品体验,实现手机阅读的多种载体、多种形态、多种应用。比如创新移动电子书开发模式,通过产业合作,降低开发成本,打造低成本的优质电子书、彩屏电子书等。
加强内容体验,提升用户吸引力。打造基地与全国出版社的全面合作,合作出版社达到200家,汇聚图书25万册,包括图书、杂志、漫画、专业书籍等,同时向图片、听书、报刊延伸。
加强服务体验,提升门户的动态运营能力。将图书更新由“定期”调整为“依据数据及时响应”,及时上下架图书,创新“贴身书童”等用户服务,即结合用户阅读频率,定期向用户发送偏好内容推荐和预订更新内容,针对部分高价值客户,及时开展隐性营销和阅读关怀。针对细分群体定位到不同首页,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要,提升活跃度。
全民阅读邮票升值 篇5
《三字经》为鄞州王应麟所著,故宁波成为此套邮票的发行地之一;而念书巷是王应麟诞生和晚年隐居的所在地,故特别启用《念书巷》临戳以飨集邮爱好者。
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中国邮政特别发行《全民阅读》特种邮票。
23日上午9时,广州邮政携手著名雕塑家许鸿飞先生在广州图书馆举办了《全民阅读》特种邮票的首发活动,并向广州图书馆赠送许鸿飞的《猴顿苹果》雕塑作品及世界巡展的系列画集等20本著作,倡导广泛阅读。
《全民阅读》特种邮票1套1枚,邮票规格为30mm×40mm,面值1.20元。邮票印制所采用的特殊工艺,书籍左面围绕阶梯微缩印制了《三字经》的部分 内容;紫外灯光下可以看到敞开的窗户中透出夜读的灯光;邮票小版张上印有“掌上国图国家数字图书馆”的二维码,通过手机扫码,可以体验数字化阅读带来的 乐趣与便捷。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中国邮政《全民阅读》特种邮票也在昨日发行。邮票为1套1枚,面值1.2元。
该套邮票采用了特种油墨印刷,所采用的特殊印制工艺,使邮票极具趣味性和可读性。画面不仅有很强的时代感,构思也十分新颖。书籍左面围绕阶梯微缩印制了《三字经》的部分内容;邮票画面中印有“全民阅读”四字盲文,展现“阅读无障碍,一个不能少”的理念;紫外灯光下可以看到敞开的窗户中透出夜读的灯光。邮票版式二上印有“掌上国图国家数字图书馆”的二维码,通过手机扫码,还可以体验数字化阅读带来的乐趣与便捷。
《全民阅读》特种邮票首发揭牌仪式。
“全民阅读”需要阅读时尚化 篇6
民众要多读书,读好书,政府开始操心,说明咱们国家的阅读现状确实堪忧。但读书这档子事,不像别的事情那样,可以通过制定制度或规则来完成,得靠人们的阅读自觉。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外国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投入读书的图片新闻,同时也会匹配一张中国人看手机的图片,这样的对比,除了引来一阵喟叹外,并无实际意义。
政府可以为“全民阅读”做一些事,比如提高作家版税的征收起点,鼓励作家创作更能吸引读者的作品;降低出版业的税费,尤其是纸质图书行业,急需政策鼓励与扶持;在内容审查方面,制定的标准宽松一些,激发创作者的潜在表达欲望……
但如果没有个体的响应,“全民阅读”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与表面。如何让民众重拾阅读传统?目前一个可行的做法是,让阅读变得时尚化。阅读与时尚并不冲突,三联韬奋书店成为北京第一家24小时书店之后,午夜前来读书的读者络绎不绝,书店成为恋爱约会或者干脆只是“我想静静”的人的理想去处。现在北京的第二家24小时书店“博书屋”将要开业,试想一下,如果北京这座城市,每个城区都能找到24小时书店,将会给这个城市增加多少魅力。
歌手李建在参加《我是歌手》节目录制时,带了一本书上台,演唱时放在座位上,演唱结束后又随手带走,他带的那本书是莱昂纳德科恩所著的《渴望之书》。旋即这位“男神”爱看的书被网友进行搜索,甚至连他以前的书单也被罗列出来。李健这次无意识的行为,不但为自己积累了人气,还为不少高品质之书作了一次大规模推广。这个实例,可以当作阅读与流行时尚的一次捆绑,欢迎更多明星利用自己的人气,加入到图书推广的行列。
对于“书香社会”和“全民阅读”,还要以更开阔的眼光去看待。一位委员在两会提案中,提出要拒绝电子阅读,或许在这位委员看来,只有那些纸张印刷的书才会有书香,电子图书自然是闻不到味道的,但现在是电子时代,我们不应该把那些通过PAD、手机阅读的读者排斥在“全民阅读”之外。他们的阅读或许暂时地倾向于碎片化,但经典阅读必将跟随人们的精神需求,渗透到电子阅读主流中,把更多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图书电子化,让人们通过新媒体介质更方便地读到优秀作品,是“全民阅读”的大趋势。顺便建议一下数据统计机构,在统计国民阅读率时,把电子阅读也加进去。
全民阅读缺失及其培育 篇7
本文针对全民阅读的缺失及其培育阐述了笔者自己的想法, 在进行全民阅读现状的调查过程中, 运用了社会调查方法中的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过程如下:利用假期时间, 在扬州、盐城、南京、苏州这四个城市发放了200份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185份。随后, 团队利用SPSS软件对这185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以期通过数据的直观性展现, 帮助读者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
在本次的调查中, 获取了大量有关全民阅读的信息, 并且将这些信息进行了梳理与汇总, 最后提出了解决全民阅读缺失、进行全民阅读培育的方法对策, 希望可以对有关全民阅读的各项政策措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全民阅读的缺失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社会竞争的压力巨大, 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反而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建设, 进而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 全新的社会价值观和阅读习惯的改变无一不影响着现在的人们, 我们必须意识到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不及时处理, 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首先, 在信息时代下,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越来越习惯速食的生活方式, 而饮食习惯、日常感情、生活工作亦是如此。而且对待阅读这件事, 人们也越来越习惯快速攫取对自己平时生活、工作有利的书籍中的某一段落或某一句话, 阅读的态度越来越功利化。现在人们的内心越来越浮躁, 很少有人可以完全静下心来徜徉在书海里, 尽情感受阅读的乐趣。
其次,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 我国传统的阅读率处于较低的状态。具体调查数据如下:被调查者们平均每天阅读书籍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33%左右, 阅读时间在1~3小时的占43.4%左右, 而一天之内可以做到看书时间在5小时以上的被调查者只占5.7%左右。由此可见:阅读在人们每天的生活时间中所占比例是非常之小的, 即使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去阅读, 他们每天的阅读时间也是不多的。我国的阅读现状是非常让人担忧的。
第三, 全民阅读年龄层也十分值得我们重视。由于此次的调查所涉及的人数不多, 导致数据看起来比较突兀, 但是年龄层次的细化程度还是很能够说明问题的。经过调查得知:综合各个年龄层面的调查对象, 20岁到22岁这个年龄层面的人更喜欢阅读。其实, 深究其中原因可知, 这个年龄层面的大多都是大学生。大学生因为一些学业上面的要求, 对于阅读这件事会更加认真。这一论点也可以从我们对教育程度与阅读关系的调查数据中得知:本科生阅读在所调查的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当中占较大比例, 达到63%左右, 而其他教育程度的人群各自所占比例没有一个是达到20%的。全民阅读调查问卷的受访人员中关于教育程度与阅读情况的分析中, 本科人士的阅读量明显比其他教育程度的要大些。那么如何提高其他年龄、教育程度的国民的阅读兴趣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全民阅读的缺失问题其实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 比如教育方面, 学校要求学生阅读的相关措施不够强硬, 有的学校只关心升学率, 重视学业而忽略了培养阅读方面的兴趣;家庭方面, 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全民阅读的重要性, 平时为了生计忙碌, 在空闲时间自己也不阅读, 更谈不上对孩子阅读意识的培养, 只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业上的进步。孩子以家长为榜样, 也就不会太过于重视读书;政府方面, 政府总是忙着解决其他的国家大事, 从而忽略全民阅读的建设, 即使有时候展开关于全民阅读的活动, 也并不认真, 当然这与政府官员的办事方法、效率也是有关系的。 所以, 面对推广“全民阅读”这一重大任务, 我们必须要全员重视, 找对方法, 并且持之以恒, 合大家之力努力营造出一股书香社会的风韵。
二、全民阅读的培育
虽然生活在21世纪信息时代的我们已经学会了快捷的处事方法, 有问题就去上网上寻求答案,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忽略阅读的重要性。因此, 针对目前的全民阅读缺失, 我们就必须想出一些有利于全民阅读培育的方法对策, 积极完善国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 我们绝对不可以忽略政府积极引导下的正能量。之前就有人提过关于 “全民阅读立法化”的问题, 并且某些地方也颁布了一些条例, 进行试点。虽然现在人们对于这个问题还有许多争议, 认为阅读是自己的事情, 不应该将其写入法条。 但是不可否认, 它对于提高民众的传统阅读量,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作用是非常大; 同时, 政府可以适当加大对阅读方面的财政支出, 加大建立公共图书馆以及流动阅读站的力度, 以改善国民尤其是穷困人民的阅读现状。政府还可以与民间的读书团体合作, 合力举办一些周期性的读书活动, 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 从而提高全民阅读率。
第二, 专业协会和民间团体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民间一些热爱读书的小团体的蓬勃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民阅读的积极开展, 其中全民阅读协会比较出众。尤其在朱镕基提到“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后, 我们更应该重视起那些被称为弱势群体的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的阅读权利。在这方面, 民间团体可以积极与政府合作, 发挥政府、 民间团体活动的公益作用, 利用公共图书馆、流动图书站以及多开展一些关于图书的公益活动, 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第三, 全民阅读要从娃娃抓起, 家庭与学校在全民阅读上,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方面, 大学要多多鼓励有关阅读方面的社团的崛起, 并大力加以宣传、支持;图书馆更要充分利用起来;至于中小学的学生, 教师更要在班级的课表上面规划出阅读课。只要将全民阅读的概念加入教育学生的理念之中, 那么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必将多出许多大儒来。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做到经常性的阅读, 营造出一种书香家庭的氛围。在提高自身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的同时, 帮孩子培养起更好的阅读习惯, 使阅读兴趣的养成从小抓起。从而我们国家的知识分子将会越来越多, 我国的现代化、多方面人才也会层出不穷。
总的来说, 全民阅读的推广, 书香社会的营造需要我们全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一起努力。全民阅读的养成, 是一个耗时长, 范围广的长期工程, 我们必须要持之以恒, 努力提高国民的阅读素质, 从而提升国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综上所述, 我们必须理解全民阅读社会建设的曲折性、长期性, 明白建设全民阅读的书香社会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只要每个人都去付出、去奋斗, 那么全民阅读社会建成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
摘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上关于推动“全民阅读”的讲话, 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于国民阅读现状的思考。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全民阅读现状的缺失及培育方面。文章开始通过论述国家领导人对全民阅读的重视来引起对这个话题的探讨。接下来, 通过作者的调查数据呈现全民阅读缺失的现状并分析产生全民阅读缺失现象的一些具体原因。最后, 作者针对已知的一些问题, 提出全民阅读培育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全民阅读,缺失现状,培育,展望
参考文献
[1]易图强.国内全民阅读研究的量化分析与研究建言[J].图书情报知识, 2014 (06) .
[2]朱丹.全民阅读现状分析与引导途径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1 (01) .
[3]曾小敏.“全民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论坛, 2006, 26 (5) .
[4]张利娟.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阅读推广服务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 2015.
“全民阅读”列入今年立法计划 篇8
近日, 记者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获悉, 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 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
今年3月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门成立了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 草拟了条例初稿。下一步将通过征求部委意见、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地方调研等多种方式, 广泛听取各界意见, 继续修改完善。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民阅读工作中需要立法推动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我国国民的平均阅读水平低于世界文化强国水平, 需要采取有力的推进保障措施;未成年人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亟待改善;国民阅读公共资源和设施不足、不均衡;阅读内容良莠不齐, 需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全民阅读工作缺乏统一规划、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专家认为, 全民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 设立国家级的全民阅读条例以规范和保障各类阅读活动非常必要, 其法律化意义重大。
全民阅读官方网站正式上线 篇9
中新网消息, 前不久, “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官方网站” (nationalreading.org.cn) 正式上线。该网站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 新华网承建运营, 系首个面向公众推广全民阅读的官方网络平台。据介绍, 全民阅读官方网站在结构上共设置了“讯”“荐”“评”“享”“听”“帮”6 大板块, 分别承担资讯发布、推荐阅读、思想集粹、分享经验、多媒体阅读、服务导航功能。针对公众的不同阅读需求, 在各个板块中分别设置了阅读风向、新书速递、对话大家、阅读公开课等丰富栏目。为适应移动化、社交化的用户阅读需求, 官网同期建设了多终端网络传播平台, 包括手机官网、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ID:dujiashuyuan) , 共同服务于全民阅读的推广。
图书馆与全民阅读推广 篇10
一、阅读的重要性与图书馆
阅读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是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智慧之门。一个人的阅读,会让这个人受用无穷;一个民族的阅读,会让这个民族充满智慧和希望;国民素质的提高、科学知识的普及、文明理念的传播、真理的追求都离不开阅读。
统观各国的阅读推广活动,由政府部门主导进行推动和展开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在我国,倡导全民参与阅读的机构包括文化机关、图书馆、学校、出版系统、传媒机构、民间协会等,其中,公共图书馆是阅读推广的重要推手。公共图书馆因其公益性、平等性、开放性,成为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以其丰富的馆藏资源,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文献资源中心,为全民阅读提供了资源保障;凭借专业化的馆员队伍,为全民阅读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撑。
二、图书馆推进全民阅读措施
(一)优化自身服务环境。良好的服务环境,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图书馆在馆址建设、内部环境设计、布局上,应处处以读者需求为出发点。阅览室可采用书桌、软椅错落有致地散布于书架之中,形成“人在书中、书在人中” 格局;走道旁可摆放绿色植物,既美化环境,又净化空气。 馆内可设置休闲茶吧、咖啡厅,方便读者在此谈书会友、小憩交流,使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享受;仪表端庄、热心友善的馆员应耐心倾听读者心声,热情周到地为读者指导查询、解答咨询,以此营造一种和谐、优雅、充满人性化的服务环境。
(二)丰富馆藏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每年的图书数量在不断上升,而书的高昂价格又阻碍了人们的购书意愿,这是图书馆为广大民众服务的良好机会。图书馆要增加购书费用,让更多的民众有书可看,同时还要把有限的购书经费最大限度地使用,如开展“你荐书我买单”活动等,以读者的需求为购买依据,使书目发挥最大的价值。
(三)创新服务方式。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创新服务方式。可定期开展读者活动,如寒暑假读书系列活动、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世界读书日活动等,也可借鉴近年来较为创新的做法,如创办“真人图书”、图书馆大讲堂、各类型免费培训班等。
(四)拓展服务空间。促进全民阅读,除了要把各项服务工作做到极致以外,图书馆还应拓展服务空间,挖掘潜在阅读需求,服务于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尤其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只有提高这些“短木板”的长度,才能使社会整体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得以提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阅读”。同时,可积极进行本地区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使图书馆真正进入基层,使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平等利用图书馆和享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权力。
(五)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全民阅读”,首先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自我推介,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全民阅读”活动,使广大公众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同时,进行自我推介,把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新的服务功能、服务设施、服务手段等进行对外推广介绍,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加入到读者行列。
(六)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已经深入人心并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读者对电子书、电子数据平台等数字化服务的需求飞速增长,很多图书馆也已经在积极地探索图书馆的转型之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谋求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方向。比如,上海图书馆就推出了手机图书馆服务,可实现书目检索、读者服务、微博分享等七大功能;众多图书馆也已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平台、 微博等,我们期待着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下能够实现自觉的转型,更期待着这种转型能为图书馆的发展注入新鲜力量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七)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推动全民阅读。公共图书馆是全民阅读活动的中坚力量,在阅读活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由于面向的是社会大众,单凭图书馆一己之力, 最终是难以实现全民阅读的。公共图书馆应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与其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以联办、协办等形式谋求更高的合作平台和更广的发展空间,共同承担培养全民阅读意识和引导大众阅读的责任。
总之,图书馆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更重要的是为全民服务,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修养。图书馆是有生命、有灵魂的,是人类几千年来文化、智慧的结晶,它应当被充分地利用和开发,为全民阅读的推广、社会的进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重要场所与服务者,在提高国民素质、营造文明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全民阅读和图书馆的关系以及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的有效措施。
全民阅读,何时实现? 篇11
自此,全民阅读话题又甚嚣尘上。尽管“倡导全民阅读”在2014年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自2006年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多部门,就联合倡议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阅读”活动。
阅读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阅读水平整体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一次国民阅读调查”:我国有57.8%的成年国民在2013年读过书,全部成年国民人均读书(不含电子书)4.77本、电子书2.48本。成年国民阅读率仍然低于1999年第一次国民阅读调查时60.4%的高点。
該调查的执行负责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告诉记者,我国国民阅读水平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并不像网上所传的那么大。根据国外的相关调查,韩国2010年人均读书10.8册,美国2007年人均读书4本左右,法国2005年人均读书8.4册。
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显示,农民和农民工群体的阅读率偏低,仅为38.5%。这既指明了提升国民阅读水平、推广全民阅读的重点方向,也暴露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缺陷。
配套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有了书才能提读书,有了好的读书环境才能更好地读书。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子舟表示:“咱们国家的文化资源长期供给不足,而且分配不均,基本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很少。”
大量、自发产生的民间图书馆的开办,正是公共文化服务“分配不公、供给不足”的一个旁证。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个体办的、纯公益的民间图书馆有将近400家,其读者人群主要是农村的儿童。国家在倡导建立“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难道没有责任从政策上扶持他们吗?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民间图书馆想申请合法身份,却困难重重。
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馆长徐继新拿到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过程真的很不容易。徐继新说,“门槛真的很高”,“每办一步我都想哭”。这家北京郊区的图书馆1999年成立,服务范围由崔村镇至兴寿镇、远达小汤山,拥有198位固定读者,自2012年11月开始组织申请材料,直到2013年11月底才办下来“民非”。
“首先得有3万块钱的开办资金。然后,要找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找业务主管部门——昌平区文化委员会下批文。接下来组织材料,交给民政局社会团体办公室,等着批复下来。”
然而,文委执行的是文化部的“红头文件”,民政局社团办执行的是国务院条例,两方政策的不匹配,导致徐继新差点放弃申请。
“(在登记业务范围时,)按文化部的规定就叫图书馆,但是,民政局说图书馆是一个行业,不属于业务范围。这两边(的规定)就打上架了。这架谁来拉?我可拉不了。”赶巧的是,2013年,徐继新被提名为昌平区十大道德楷模候选人。当时的区文明办领导来圣学图书馆调研,最后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北京办一个合法的民间图书馆都这么难,其他地方可想而知,又何谈让公共文化服务辐射全国,实现全民阅读呢?
推广“全民阅读”的关键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化蓝皮书》(系列)主编章建刚认为,民间图书馆有助于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的提高,应该鼓励和支持他们的发展。“公共服务应该找这样不计较钱多钱少、有兴趣的人去提供。我们给一些支持,让他们做的更大,产生的效益也更大。”但章建刚同时指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涉及国家财政分配的问题,这需要通过人大,通过预算程序来做决定,而不应该由某个人、某个部门拍板。“我们许多人大代表开会时,对于预算草案并不关心,也看不懂,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正因为体制机制存在不足,所以做出来(的公共文化服务)就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王子舟长期关注我国的民间图书馆,他指出,注册“民非”真的很困难。“政府要简化手续,不要有名额限制。只要有条件,就应该允许注册。”
提高全民阅读,不光要加强硬件条件,软件也应同时跟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指出,教育制度改革是推广全民阅读的重中之重。他认为,我们教育的核心应该从“鼓励学生死记硬背、记住大量的知识点”转向“大量的阅读、大量的思考”,同时转换考试的模式。
图书馆如何推动全民阅读 篇12
1 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应扮演的角色
1.1 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并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
读书一定要用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来引导。有的书虽然很好看,但是不见得会对一个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好处。图书馆员应深入各层次读者群调查,掌握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通过举办讲座、专栏,面对面交流或网上沟通,推荐阅读相关书籍,使读者明白读书是人生最重要的投资,读书给人智慧,读书可以使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阅读更是人类独有的文化行为。从甲骨金石、竹简羊皮、纸墨笔砚到电脑、互联网,书籍与人类文明相伴走过了数千年。书籍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承载着文明的成果,传递着文化的薪火。作为图书信息服务的实践者,图书馆员应把宣传图书与指导阅读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辅导读者利用图书馆,指导读者进行卓有成效的阅读。这就要求图书馆员本身首先要热爱阅读,熟悉馆藏,了解各类藏书。此外还要多研究国内外推广“全民阅读”的方法,以此来推动读者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全民阅读率,使我国的“全民阅读”活动得以持续发展。
1.2 为社会提供一个阅读的平台
读书需要良好的氛围。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的集散地,保存了大量的文化典籍。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人们愿意来阅读,还要主动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然后是更好地指导阅读。要营造健康的社会阅读生态环境,图书馆应成为阅读的绿洲,不仅仅提供资源和服务,还要成为对社会全面开放的平台。如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修室或报告厅举办各种学习讲座,请知名专家教授为读者解读名篇巨著,激发和培养读者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1.3 增强人们的图书馆意识和利用图书馆的能力
图书馆所承担的教育职能,首先应是图书馆意识教育。图书馆意识不仅是全体图书馆工作者的事业意识,也应当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文化意识。图书馆意识教育除了凭借图书馆自身丰富的馆藏和有序的管理所营造的人文氛围外,还要通过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和多种媒体进行宣传,来吸引社会各阶层的参与,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自觉增强图书馆意识,进而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使阅读成为社会风尚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图书馆意识具体表现在读者身上主要有:(1)明白图书馆是人类知识汇集的总库和传播交流中心,懂得“知识的一半到哪里寻找”;(2)主动办理各项借阅、查询检索、复制手续,遵守图书馆的各项规则,爱护书刊和图书馆的一切设施;(3)掌握文献信息查询检索的知识、方法和技术手段;(4)关心、了解文献出版信息及馆藏开发利用状况;(5)同图书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主动请求并虚心接受参考咨询、共同开发课题以及成果转化;(6)积极参加图书馆举办的有关活动,如书展、读书与评书报告会等,把进图书馆查文献信息当成生活的一部分;(7)关心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并以不同的方式为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8)订购、收藏图书、报刊,并逐步建立自己的家庭图书馆。
2 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的策略
2.1 开展文献导读工作
导读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主动吸引和诱导读者产生阅读行为,并积极地干预和影响其阅读行为,以提高读者的阅读意识、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益为目的的一种活动。导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馆藏文献资料在读者中的利用程度。
2.1.1 制订导读书目,设立新书专架
不同的读者对象、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阅读目标,对图书的阅读需求就不同。图书馆应根据自身文献馆藏建立阅读需求藏书体系,制订导读书目,划分读者的阅读需求等级,为各年龄层、各知识层的人们提供所需信息,努力为最大范围内的读者创造阅读条件,培养阅读意识,提高民众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并设立新书专架,引导全民多读书、读好书。
2.1.2 加强网络阅读指导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阅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与外界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图书馆通过对自身数字资源的推介及优秀书目和网站的推荐,针对性地开展阅读利用指导,使更多的人懂得利用图书馆网络来了解和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阅读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2.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可以促进读者身心全面发展,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图书馆要利用已有的条件,采用各种方式,如开展好书推荐、美文赏析、讲故事、读书征文、阅读辅导、全民读书月、家庭读书日、公益讲座、展览、流动服务车进社区等形式,组织读者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引导民众多读文化精品,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为塑造完美人格提供帮助,从而提升全民阅读。
2.2.1 家庭共读
社会是由每个家庭组成的,通过举办亲子共读、家庭读书征文比赛,开展读书讲座,推介优秀图书等一系列家庭共读活动,一方面可以拉近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另一方面无形中增加家庭阅读量,提高家庭对读书的重视,逐渐推动建立书香家庭。
2.2.2 图书进校园
学校是孕育祖国未来的殿堂,图书馆是延伸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学校建立爱心流动图书室,送书进校园,让孩子在接受应试教育的同时,既丰富了科学文化知识,拓展了视野,更使孩子感受到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尤其应该重视聋哑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等等,让图书走进每一个角落。
2.2.3 上门服务
服务下乡、到部队、去社会福利院,在社区建立汽车流动服务站。解决了基层群众、边远乡区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使有限的文献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一定区域内,最大程度地减少城乡文化差距,填补信息鸿沟,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2.2.4 提升馆员素质,适应活动需要
馆员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决定因素,既要熟悉图书馆业务,还要懂得读者心理,要具备相关的教学指导经验,有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强馆员的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积极参加阅读指导服务教育训练,提高自身素养和阅读指导服务专业技能,不断适应各种活动的需要。
2.2.5 科学组织策划读书活动
成功的读书活动离不开出色的组织策划工作,作好活动的策划才能保障活动顺利实施和持续发展。通过充分挖掘、整合社会资源,获得政府及相关单位的支持,采用系列最佳组合方式,提高宣传力度,科学地制订活动的主题,即面向社会,突出广泛性;面向个体,突出针对性;立足形式,突出创新性;立足内容,突出实效性。避免“以书为本”的活动指向,提高活动质量。
2.3 数字图书馆成为适应网络阅读方式的电子媒介
在网络成为民众生活重心的后现代社会里,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24小时开放的“网上图书馆”,人们可以在家中、办公室或其他任何具备互联网条件的地方,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格的限制进行自由随意的阅读,免费使用公共图书馆的海量的数字资源。网络阅读载体环保、快捷、互动性强、信息量大,能够满足各种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
作为纸质阅读最大的承载体———图书馆,应顺应时代需求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开放、便捷的阅读方式。以积极的态度将先进技术和科技产品全方位引进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手机图书以及海量资源的搜索引擎,全力为读者打造足不出户、让阅读走进千家万户的阅读平台,引领时代阅读潮流。
图书馆需加快传统馆藏资源数字化进程,引进出版市场的数字资源,积极参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功能,适时创新读书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形式,以适应各种读者越来越强烈的网络阅读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推进“全民读书活动”建设书香社会[J].河南教育,2006,(9).
[2]吕虹.公共图书馆在社会阅读中的功能重塑[J].贵州大学学报,2008,(2).
[3]周利红.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服务性的策略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8,(5).
【全民阅读】推荐阅读:
全民阅读服务07-25
全民阅读建议07-29
倡导全民阅读11-08
全民阅读工作汇报05-21
徐寨小学全民阅读06-09
全民阅读活动计划11-19
全民阅读与读者服务11-10
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06-07
读书日全民阅读倡议书11-19